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对学前教育的展望模板(10篇)

时间:2023-11-01 09:55:22

对学前教育的展望

对学前教育的展望例1

一、学生对体育教学事前期望和满意度的影响因素

考虑到学生对体育教学事前期望对满意度的影响,笔者以浙江省杭州、金华、宁波、温州等六所高职院校的1504名学生为调查对象,以教师教学、场地器材、教学效果和成绩评价为要素,对学生体育教学事前期望和满意度进行了初步探讨,其具体内容如下:

1.学生对体育教学的事前期望和满意度对比

体育教学是整个学校教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在开展体育教学前,学生往往对体育教学产生一定的期待,也就是事前期望。而在开展体育教学后,由于体育教学的效果和学生的事前期望存在着差异,使得学生对体育教学的满意度有所偏颇。

表1 学生对体育教学的事前期望和满意度对比表(n=1504)

由表1可知,学生在体育教学上学习学期前对体育教学的期望高于学期后对教学的满意程度,说明学生学期前期望与学期后满意度之间显著性差异。学生对当前体育教学存在着不满意的情况。

2.造成学生事前期望和满意度差异的原因

在了解学生事前期望和满意度差异的基础上,从造成学生事前期望和满意度差异的原因方面看,一是各背景因素在期望程度上的差异性(如表2所示)。因性别不同、年级不同、专业不同、生源不同、自觉健康不同、喜欢程度不同、自觉压力不同和参加规矩运

动的情况不同,在期望程度上均有显著性差异。二是各背景因素在满意度上的差异性。学生事前期望因各因素不同造成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对体育教学的满意度。因此,探索优化学生对体育教学满意度的策略势在必行。

表2 各背景因素在期望程度上的差异性分析表(n=622)

二、优化学生对体育教学满意度的策略

为进一步提高学生对体育教学的满意度,在了解学生对体育教学事前期望和满意度的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通过分析造成学生事前期望和满意度差异的原因,优化学生对体育教学满意度的策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注重场地器材的建设

注重场地器材的建设是优化学生对体育教学满意度的有效途径之一。由上可知,依据研究结果,学生对与学校的器材场地满意度不是很高,严重制约了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因此,学校应该增加对体育的预算,加大对体育教学的投入力度,适当改善学习硬件设施,注重场地器材建设对学生学习体育的作用,以便能提供给学生一个安全舒适的运动环境。

2.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对化学生对体育教学的满意度至关重要。虽然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水平没有很不满意的地方,但是从缩短期望程度与满意度的距离来说,体育教师好要有更大的提升空间。体育教师只有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树立整体观点,认真分析影响学生对体育教学事前期望和满意度的因素,促进各因素同步发展与协调配合,才能从根本上增强体育教学过程的整体效率和效益,进而保证体育教学沿着高效化方向发展,最终更好地实现体育教学目标。

3.重视男女生教学差异

重视男女生教学差异是优化学生对体育教学满意度的重要内容。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既要注重统一性又要注重灵活性,重视男女生教学差异,开展差异性教学。具体说来,在对行男女的选课问题上,要对男女生区别对待,尽量地分男女生上课,在选项的内容上也要有差别,女生班级多开设瑜伽、健美操、体育舞蹈等课程,男生班级多开设球类、定向等课程。

4.树立终生锻炼的意识

树立终生锻炼的意识,对优化学生对体育教学满意度的作用也不容忽视。对体育教师而言,教师在完成课题的目标时,应适当地进行一些健康教育,增强学生锻炼意识,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让学生形成终生锻炼的意识,不是为了上课去上课,而是上体育课对我的健康有益,可形成新的生活方式,真正喜欢上体育课,这样才能促使体育教学持续健康发展。

总之,学生对体育教学事前期望对满意度的影响很大,在体育教学中,优化学生对体育教学的满意度是一项综合的系统工程,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对体育教师而言,在实际教学中,应注重场地器材的建设、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重视男女生教学差异、树立终生锻炼的意识,积极探索优化学生对体育教学满意度的策略,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学生对体育教学的满意度,进而促进体育教学又好又快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彭杰.高校体育课程改革对体育教师素质的要求[J].知识经济,2009(6).

[2]邢金明,佟贵锋.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加强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理性认识[J].科技资讯,2010(3).

[3]陈少华,戴维红,叶瑞香.中学体育教师角色期望师生比较研究[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4).

[4]林春平.基础课程改革下职专生对体育教师的角色期望研究[J].井冈山医专学报,2009(2).

对学前教育的展望例2

一、研究缘起

家长对学前教育的期望是幼儿家庭教育的反映,而家庭教育是家长按照一定的计划、步骤,通过各种中介因素(如家庭物质环境、精神文化生活、心理氛围、长辈的语言和行为等)去影响孩子。对受教育者恰如其分的希望和要求,可以促成受教育者强烈的成就动机,从而影响整个学习状况和人生态度,取得良好的期望效应。

二、研究范围与对象

本论文以幼儿家长为研究对象,根据分层抽样在绍兴市马鞍镇选取调查。拟定总体样本400人,通过以下几种方法进行问卷调查。1.通过幼儿园园长发放给家长。在每所幼儿园的大中小各随机抽取一个班,向各班幼儿家长发放问卷。2.通过在幼儿园门口向家长发放问卷,家长直接做问卷。3.向符合条件的幼儿园教师发放问卷。4.向符合条件的亲戚以及朋友家长发放问卷。5.将问卷提交到网络上,给符合条件并有兴趣的家长做问卷。

三、研究的结果及分析

(一)调查样本的基本资料分析

本研究根据随机抽样原则,在绍兴市马鞍镇中心幼儿园,滨海幼儿园,山海幼儿园,镜海幼儿园、迎阳幼儿园等5所幼儿园发放家长问卷400份,剔除无效问卷,有效样本人数289人,有效回收率72.25%。

(二)家长对学前教育期待的内容

1.家长对幼儿园教育目标的期望。幼儿期是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幼儿园的教育对幼儿将来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家长对幼儿园教育的期望的设问为10项问题,并进行从高到低排序,分别为“良好的性格”、“身体健康”、“语言表达能力”、“学会与其他孩子友好相处”、“责任感、同情心、自信心”、“独立生活能力、自理能力”、“开心快乐的玩”、“学习兴趣”、“唱歌、跳舞、绘画等艺术技能”、“识字、计算等知识,为上小学打基础”。

2.家长对幼儿性格培养的期望。幼儿期是儿童性格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那么家长希望孩子有什么样的性特征呢?本研究设问的回答是13项选3项,并进行排序。

调查显示,对幼儿性格特征的期望来看,家长更倾向于培养孩子“自信”(69.31%)、“乐观”(57.43%)、“合群”(34.65%)、“勇敢”(29.7%)。家长对幼儿性格特征的期望,主要表现在自我价值(如“自信”)、社会性的特征(如“合群”)方面,自我控制(如“坚强”、“勇敢”)方面。这与已有研究结果一致。[5]所以,幼儿教师平时组织活动时可以多渗透幼儿的自我价值、社会性的特征、自我控制等方面的培养。

四、结论、思考与建议

(一)研究结论

本研究结果发现,现在,家长对于学前教育有相应的了解和认识,并且许多家长很重视学前教育。在经济允许的前提下,大部分家长希望将孩子送到幼儿园接受教育,而不是因为自己繁忙等的原因将孩子送到幼儿园。而且大部分家长意识到学前教育时期是培养幼儿情绪情感、良好的性格、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在性格培养上家长更倾向于培养孩子的自我价值、社会性和自我控制方面的性格特征;对幼儿园教育目标的期望,家长更倾向于“良好的性格”、“身体健康”、“语言表达能力”、“学会与其他孩子友好相处”的教育目标;对幼儿教师教育方法的期望来看,家长更期待幼儿教师采用游戏、表演、和讨论教育方法;对幼儿园课程设置,家长重视孩子兴趣的培养和技能的培养,期望开设兴趣类和技能类的课程。

(二)思考与建议

1.对于家长方面,大部分家长都将幼儿送到一些特长班、才艺班、英语班去学习,家长对于幼儿处在学前教育的重视,我们应给予肯定,但家长是否考虑到孩子是否乐意去上这些兴趣班,家长平时要多问问幼儿的意见和看法。家长期望的教育价值取决于是否以幼儿的发展为根本出发点,即是否满足幼儿的真实需要。只有家长对幼儿的期望满足幼儿生命成长的需要,才具有巨大的教育价值。

2.对于幼儿教师方面,家长不希望教师通过灌输性的教育方法,使孩子变成接受器。家长对幼儿园教育目标的期望倾向于“良好的性格”“身体健康”“语言表达能力”“学会与其他孩子友好相处”的教育目标。家长对幼儿性格特征的期望,期望主要表现在自我价值、社会性的特征方面、自我控制方面。所以,笔者给予幼儿园教师几个建议。

(1)一切以孩子为中心。教师要一切以孩子的健康全面发展为中心,教育方式和内容也要适应幼儿时期孩子的发展水平,不能强迫孩子去接受他们不能接受的知识。

对学前教育的展望例3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国运兴衰,系于教育。十六大报告指出:要培养人才和发展科学技术就必须先发展教育。十七大报告指出:强国必须教育先行,加强农村教育发展,重视学前教育,教育面前人人平等。十八大报告指出:全面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以上充分说明了党中央对教育的重视。

心理学研究表明,幼儿期是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关键性阶段,这一时期的儿童无论在个性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方面,还是在行为活动方面,都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一方面他们常常要求更多的自由活动想摆脱大人的束缚,同时又有很强的依赖性;另一方面,他们是养成习惯的重要时期,针对幼儿身心发展的这些特点,对其进行正确的早期教育。六岁以前的家庭生活及其教育,不但直接影响着儿童的身心健康,而且决定着他们一生的发展。学前教育对于后继的小学教育、中学教育有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发展惠及所有适龄幼儿的学前教育事业,对提高全体国民的整体素质具有深远的意义。当前,我县广大农村的学前教育严重滞后,呈现出了巨大的城乡差异和地区差异。望谟县人口绝大部分在农村,大力发展农村学前教育是提高我县学前教育整体质量的重中之重。

2 望谟现阶段学前教育存在的问题

2.1 政府部门和教育部门投入不够

望谟县农村学前教育经费严重不足,支撑学前教育发展的财政支出不足,学前教育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由于公共财政经费投入少,全县公办幼儿园财政保障水平低,公办幼儿园数量少,无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学前教育需求,出现了“入园贵,入园难”的问题较为突出。县、乡教育部门由于面临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压力,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的意义认识不到位,因而农村幼儿教育没有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

2.2 师资力量薄弱,人才缺乏

虽然现在望谟各个乡镇都有在建或已建成的公立幼儿园,但师资力量严重的不足。以乐旺镇为例,经过两年多的努力,乐旺镇幼儿园现已建好,但是幼儿园老师只有两名,为了方便管理,不得不和乐旺镇中心小学合并在一起。就这样幼儿园设施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利用,从而失去了幼儿教育所应具有的办学意义,也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所以从目前形势看来,建设高水平幼师队伍,势在必行。

2.3 居住分散,交通不便

望谟各乡镇的居民区分散性大,大多是偏远山区,交通不便,很多村寨到学校要步行3~4小时。因为在家中农业收入较低、没有稳定的经济来源,年轻人绝大多数都到浙、广沿海一带打工,村寨里只剩下年迈的老人照顾年幼的孩子,造成了大部分孩子都是留守儿童,年幼的孩子不可能每天早上走这么远的山路到镇上幼儿园来学习,下午再走回家,寄宿式幼儿园也亟须规划。

2.4 家长对幼儿教育不够重视

望谟县对学前教育普遍认识不够是最重要的症结所在。由于经济落后,当地居民的文化水平较低、人均收入低、交通不便、生活环境相对封闭加之父辈所接受的教育不够,文化素质低等原因,造成对学前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从而忽视了学前教育。现在已开办幼儿园的乡镇,幼儿园的入园率低是个普遍现象。据调查,乡镇中进入幼儿园的孩子,绝大部分是政府机关或教师等收入稳定、文化程度较高的子女,偶有几个附近村寨的孩子。究其原因有三:一是在广大乡镇幼儿家长中,思想观念陈旧,根本意识不到幼儿早期教育的重要性。二是家庭收入低,经济承受能力有限。三是政府学前教育投资力度及引导不够。

3 解决望谟县学前教育问题的策略

教育部门首先要重视学前教育,加大对学前教育的资金投入。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努力扩大农村学前教育资源,提供“广覆盖、保基本”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鼓励社会力量以多种形式举办面向大众、收费较低的普惠性民办幼儿园。以贵州的“十二五”《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为导向,引导社会及家长科学育儿。加强幼儿园管理,以县域幼儿园为示范园,整体提高各乡镇办园水平和教育质量的模式和途径。大力发展学前教育,加快形成政府主导、布局合理、公办民办并举、城市农村共同推进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

3.1 大力支持民办幼儿园

我县学前三年教育,要以公立幼儿园为主体,私立幼儿园为辅助。政府要把发展民办学前教育作为重要工作职责,鼓励出资、捐资办学,促进社会力量以独立举办、共同举办等多种形式兴办教育。并希望教师法增加保护民办教师的这种法律条款,民办教师的继续教育问题,现在这块几乎是空白,希望能使民办教师享有更加好的发展空间。制定完善促进民办教育发展的优惠政策。幼儿园的收费标准参照同类公办园,允许上下浮动,但最高不超过同类公办园收费标准的30%。对民办幼儿园在园幼儿按每生每年一定标准给以办园经费补助等。

3.2 开设寄宿制幼儿园

望谟县村寨分散且距离较远,村民基本为留守儿童和老人,且老人身体不便,教育观念不同,隔代教养过于溺爱等一系列问题,也需要开办寄宿制幼儿园,以较好地协调这些矛盾关系,使留守儿童的健康发展得到保障且有良好教育条件。政府积极调动资金,建设幼儿园教学楼、宿舍楼、食堂,招聘教师及生活教师等各种软硬件实施。寄宿制幼儿园不应设置有户籍限制,不分区域,让外来的孩子也享受这种惠民政策。

对学前教育的展望例4

[中图分类号]G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08)11-0029-04

幼儿园教师是幼儿教育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力量,是幼儿园高品质教育的实施者,是幼儿园一切先进教育理念的具体实践者。考察幼儿园园长对教师素质的期望可以为幼儿园教师教育提供一定的依据。

一、调查对象及方法

本调查按比例随机抽取深圳和珠海两个城市九个城区中的483名幼儿园园长,其中86.5%的园长来自民办幼儿园,4%的园长来自公立企业单位附属幼儿园,9.5%的园长来自公立事业单位附属幼儿园。调查分别考察了园长对教师专业技能、特长、相关素质、教育观念、学历以及受教育年限等方面的期望。

本调查采用自编问卷,每个问题提供若干选项,包括开放式选项“其他”,由样本园长根据自己的认识在选项中进行多项选择或在“其他”选项中填写内容。

二、调查结果

(一)园长对教师专业技能的期望

教师的专业技能就是教师通过练习而获得的应用于教育教学活动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与中小学教师不同,幼儿园教师需具备的专业技能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创设安全、卫生、具有教育性的环境和制订教育计划的技能;通过教育与教学活动指导和促进儿童各方面发展的技能;观察、记录、测查和评价幼儿发展的技能;参与幼儿园管理和与家长沟通的技能,等等。

调查显示。大多数园长都认为最重要的三项教育技能分别是设计教学活动的技能、合理安排幼儿一日生活的技能以及与家长沟通的技能,认同率分别为88.5%、87.8%、85.5%;而对于科研能力,舞蹈、戏剧、文学创编能力和家庭教育指导能力,以及教具功能认识制作技能重要性的认同人数都不足30%。少数园长重视组织各种大型活动的能力(12.4%)、文字能力(5.3%)。

设计教学活动的技能、合理安排幼儿一日生活的技能以及与家长沟通的技能是每一位幼儿园教师必需的技能。这些技能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教师日常工作的质量,甚至影响到幼儿的身心健康、家长对幼儿园的满意度以及幼儿在园的收获。因此,这些基本的日常教育教学技能深受大多数园长重视。同时,数据显示,多数园长对于教师的科研能力不是很重视,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一些幼儿园园长还缺乏持续发展的意识。

对幼儿园教师而言,教育教学不仅需要学前专业技能,还需要具备一些与日常工作相关的能力。如英语、音乐等方面的能力。就教师的这类能力对样本园长进行调查发现,他们最希望教师具备英语方面的特长,其次是音乐舞蹈特长(见表1)。

相对英语等特长而言,园长们不太重视科研能力和文字总结能力,其原因可能有几个方面。第一,大部分园长希望教师能够承担英语教学任务,或者是在英语教师教学时,带班教师能够从旁辅导。第二,不少园长表示,在科研方面,除了研究方法等基础知识难以掌握之外,教师开展科研活动还要受到文献、时间、精力、经费等条件的限制。

(二)园长对教师职业相关素质的期望

教师除需具备专业理论和技能外,还要具备一些其他素质。

由表2可见,多数园长认为幼儿园教师最需要具备的素质是敬业精神,其次分别是职业道德、实践能力、服务意识和合作意识。这可以说明两个问题,一是园长认为敬业精神、职业道德、实践能力、服务意识、合作意识都很重要;二是教师的这些素质还有待提高。园长之所以特别关注这些与实际工作相关的素质,是因为实际表现更为直接地影响到幼儿园的教育质量、家长对幼儿园的评价和孩子的身心发展,甚至影响到幼儿园的生源。

(三)园长对教师所持教育观念的期望

所谓教育观念,就是对教育总的观点和看法。其中儿童观和教学观是核心内容。教师的教育观念决定其教育行为,又通过教育行为得以体现。考察教师的教育行为,能够反观其教育观念,而转变教育观念又能改善其教育行为。优秀的幼儿园教师应当具有合理、进步的教育观念以及与之相应的教育行为。调查显示,在实际工作中,一些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仅仅停留在思想认识上,并未将其落实到教育行为上,出现了说是说、做是做,会说不会做的现象。园长的评价是影响教师教育观念及其能力发展,转变教师教育行为的重要因素,所以了解园长对教师所持教育观念的态度非常必要。

1 儿童观

儿童观是对教育对象的认识。儿童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其独立的人格,是一个发展中的个体,是一个需要照顾关心的个体,是具有独特个性特征的个体,有其自身的生存权、发展权。所以教师应该尊重儿童,尊重其人格、独特需要及其自身的发展速度。就“当教师不满幼儿园管理致使心情不好怎么办”这一问题调查发现,不足1%的园长认为教师可以向家长发脾气,没有园长希望教师向幼儿发脾气。此外,有63.9%的园长认为“幼儿园有必要将幼儿厕所按性别进行区分”,这反映出多数园长都认识到尊重儿童人格的必要。

调查还发现,很少有园长重视有特殊情况的儿童的需要。对于“如果有一个信仰伊斯兰教的幼儿来幼儿园报名,不会说、听不懂中国话,而且要求幼儿园为其单独开伙食”这一问题,54.2%的园长表示会给他推荐更合适的幼儿园,32.4%的园长表示会接纳,8.2%的园长表示会委婉拒绝。事实上,多数园长采取推荐更合适幼儿园的方式其实是委婉拒绝,真正能够接纳特殊情况儿童的园长只占极少数。究其原因,主要是怕麻烦。为了避免麻烦,不少园长认为幼儿园或教师可以选择拒绝有特殊情况的儿童。应该说,向特殊情况儿童提供特殊教育,不可避免会耗费不少人力物力,但选择拒绝无疑是置特殊情况儿童的受教育权于不顾,拒绝特殊情况儿童实际上也错过了向普通儿童进行爱心教育和多元文化教育的良好机会。调查发现,有些园长虽然在思想上认识到提供特殊教育的重要性,却在实际的教育行为中不愿履行对特珠情况儿童教育的义务。实际上这正是不少园长忽视特殊教育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表现。

众所周知,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的最近发展区,教育的目的是让每一个孩子在他原有的水平上有听发展,而不是优差均一。对于“教材中含有认识蔬菜的内容,班级中一半幼儿在家中认识了这些蔬菜,这时教师应该怎么办”这一问题,58.2%的园长认为教师应该实施该教学内容,以便不懂的幼儿能够学到这些内容;20.3%的园长认为教师应该只教不会的幼儿;1.5%的园长认为教师应该让不

会的幼儿问家长;不足1%的园长认为应该删除这部分内容。对于“当班级里幼儿语言发展差异较大时,如果教师使用分组教学,应当按什么标准分组”这一问题。38.4%的园长认为教师应该以好带差分组:35.4%的园长认为教师应该根据能力分组;26.8%的园长认为应根据兴趣分组;20.3%的园长认为可以随机分组。这表明,目前幼儿园园长对因人施教这一理念的认识不太统一。在教育行为上还存在较大差距。面对儿童个体差异问题,多数园长认为教师应该照顾差的、发展慢的幼儿,而往往忽视了那些发展快的幼儿。当然,在大容量的班级中完全做到因人施教确实存在一定难度,这就更要求教师具备高素质,及时发现幼儿的差异,并使用恰当的方法将因人施教落到实处。

2 教学观

教学观是教师对于教育教学活动的认识,是教师确立目标,制订教育计划,实施教育计划,达到教育目标的指导思想。对于如何安排和落实教学计划,82.4%的园长希望教师自己制订教学计划,因为那样可能更适合孩子;8.8%的园长则赞成教师采用现成的教学计划,因为那样可能既科学又省时省力:77.5%的园长认为教师需要制订一个独特的、结构完善的年度教学计划;13.6%的园长则认为不需要制订长期教学计划。在教师实施教学计划过程中,如果发现“班级里三分之一的幼儿对原订计划不感兴趣”时,75.3%的园长希望教师想办法使不感兴趣的幼儿产生兴趣,而26.8%的园长则希望教师改变计划,重新选定一项所有儿童都感兴趣的内容。众所周知,教学要有计划性和准备性,但又不能刻板地照搬教学计划。调查显示。多数园长希望教师能够制订适合孩子的教学计划,并希望教师能够坚持实施这一计划。当计划与一部分幼儿的需要产生矛盾时,园长们希望教师能够通过其他方式去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为此,教师不仅要了解幼儿,要研究课程,将课程建立在研究幼儿的基础之上,而且要能够灵活地根据当前教育情境来调整课程或采用有效的教学策略,达到教育目标。

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半数以上的园长希望教师能发掘儿童的潜力,发挥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幼儿在主动探索中增长知识。在“进行数的教学”时,85.1%的园长希望教师能使用激励幼儿探索的教学方法,14.5%的园长希望教师使用示范的方法,13.7%的园长则希望教师使用讲解的方法;在“进行折飞机教学”时,57.5%的园长希望让幼儿自主探索,44.4%的园长则希望教师示范,只有11.9%的园长希望教师使用讲解的方法;在“进行音乐欣赏教学”时,62.6%的园长希望教师先让幼儿想象再进行讲解,27.2%的园长希望教师不讲解让幼儿自己展开想象,18.7%的园长希望教师先讲解再让幼儿想象,只有2.3%的园长希望教师用讲解的方法。这些数据表明大部分园长希望教师能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孩子。当然,还有不少园长对幼儿心理发展规律的认识还不够深入。比如,在回答“一位家长说自己的孩子对识字非常感兴趣,而且能快速认识很多字,希望幼儿园能教孩子认字,这时教师该怎么办”这一问题时,44%的园长认为教师应该开展识字教学,只有25.5%的园长认为教师应该告诉家长幼儿不宜大量识字的道理。

(四)园长对教师学历的期望

20世纪末。随着社会发展对教师素质要求的提高,我国师范教育开始由三级师范向二级师范过渡,各幼儿师范学校或独立升格为专科,或与高师合并升格为专科或本科。招生由原来的初中毕业上三年幼儿师范学校转变为高中毕业后上四年本科幼儿师范学院。教师学历已经成为评估幼儿园等级以及收费的重要指标。

调查显示,目前幼教界对教师的需求仍以专科为主。60%以上的幼儿园都希望引进具有大专学历的幼儿园教师,74.6%的园长希望带班教师最好是大专学历,只有17%的园长希望带班教师具有本科学历。在被调查的483名幼儿园园长中,有87.9%的园长认为幼儿园教师最好接受过3-4年的专业教育,这也比较符合园长对教师学历的要求。当前大专学历的幼儿园教师更受欢迎的原因如下。

首先,从幼教年龄和受教育水平两个因素考虑,大多数园长认为幼儿园教师在职前最好接受3-4年的教育,这恰恰就是专科和本科的教育年限。其次,可能是出于对工资待遇与工作胜任度的考虑,园长更倾向于选择专科学历的教师,而非本科学历的教师。调查发现,多数园长认为本科学历的教师每月收入至少要比专科层次的教师高出500元,同时,他们认为大专学历目前足以胜任幼儿教育的日常工作,没必要用较高工资聘用更高学历的教师。此外,在不少幼儿园本科学历的教师所占比率还较小,在与其他学历教师合作时还存在一定的不和谐,这使园长感觉难以管理。

三、给园长的意见和建议

综观上述调查结果,我们发现,当前幼儿园园长具有下列倾向:比较重视教师的日常教育教学技能,重视教师的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但忽视教师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在教育教学工作中,重视计划,而对于教师要根据儿童兴趣和需要随时调整课程内容的意识不够强;重视课堂教学,但忽视教学的情境性;忽视个体差异,缺乏对幼儿进行多元文化教育的意识。所以,我们希望园长能够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教育改革,正确认识幼儿学习的性质和特点,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总的来说。有以下几点意见和建议。

(一)重视教师理论素养、研究意识及能力的提高,促进教师专业的持续成长。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素养可以使教师在多变的教学情境中保持清醒的头脑。教师具备了专业理论知识,才能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才可能进行深入反思,发现具有价值的教育生长点,才能对教育对象的心理现象进行分析和评价。

园长应该注重教师科研理论的学习,以帮助他们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严密的思维方式,从而辩证、系统、动态地来看待幼儿发展。

对学前教育的展望例5

关键词:家长;合理期望;维果斯基教育观

维果斯基主要研究儿童心理和教育心理,提出了著名的“最近发展区”的教育思想,为后世的教育提供了理论性和实践性的指导。在教学观上,他强调教学必须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阐述了关于学习的最佳期限的教育思想,提出了“教学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等教育观点。从其教育思想的内容上来分析,其理论思想不仅对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有重要的直接指导作用,对幼儿第一任老师――家长来说,其教育观的真谛仍然具有不可磨灭的意义。

一、确立合理期望的意义

合理期望是建立在儿童如何发展和如何学习的知识基础上。从每个家长对儿童的教养方式中可折射出其对孩子的不同期望值和期望程度。夸美纽斯曾经以自然为比喻,对儿童的发展提出了几条基本原则,他说:自然的作为不是杂乱无章的,它在前进的时候,是界限分明地一步一步进行的,[1]儿童的心理发展也是按照一定的次序或阶段来进行的,因为“在自然的一切作为里面。发展都是内发的,自然并不跃进,它只是一步一步地前进”。同时,任何对儿童发展的期望,一定是建立在儿童自身发展的阶段和速度上。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但现代社会中,家长对于学前儿童的教育存在着一些误区。“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一直以来是很多父母根深蒂固的教育愿望。父母可曾想过,赢在起跑线上的孩子是否也能赢在终点线上呢?我们在关注孩子智力发展时,还为孩子做了哪些方面的引导和教育?从人本主义的角度来说,我们对孩子给予的期望是否尊重了孩子的意愿?是否遵循了孩子自身的身心发展规律?

二、确立合理期望的方法

(一) 遵循幼儿的年龄特征,给予幼儿合理的期待

幼儿身心的发展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而家长往往会不自觉地把成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强加给孩子。因此,成人在教育中要用心探索幼儿年龄特征。例如,大班的幼儿,其个性特征有了较明显的表现,最突出的是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这一时期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主要体现在自我评价的能力上。他们不再轻信成人的评价,他们会提出申辩。按维果斯基的教育观来看,这一时期的幼儿主要处于反应型的教学阶段,施教者不管是老师还是家长都应遵循幼儿的年龄特征,以幼儿的年龄特征为中心而展开对其教育。

(二) 了解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基于幼儿的水平进行教育

维果斯基认为,我们至少应该确定儿童发展的两种水平,如果不了解这两种水平,我们将不可能在每一个具体情况下,在儿童发展进程与他受教育可能性之间找到正确的关系。[2]第一个水平就是幼儿已经具备的发展水平,这一水平,相对于幼儿发展的未来水平来说,处于未成熟的状态,不过在家长或其他更有能力的人的帮助下,是可以达到成熟的。那么判断并确定幼儿现有发展水平就成为了家长确立对幼儿的合理期望的起点。此外,家长在帮助未成熟儿童制定目标,选择学习内容时还应考虑到一个时间的因素。因为儿童能够学习某样东西,并不意味着,我们必须要求他们在某一个低幼年龄或某一个较早的年级去学习这些东西。[3]家长对幼儿的期望应始终保持在幼儿的“最近发展区”这个区间之内,须基于了解幼儿的现有发展水平的基础上,再对幼儿的潜力空间和可能性进形评价,判断,避免期望过高。杜威曾说:“过高的期望程序的一致和过度要求迅速取得表面的结果,是学校中虚心态度所要对付的主要敌人。[4]”

(三) 掌握幼儿的学习最佳期限

“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这句话启示我们在人的一生中,幼儿时期的发展起了决定性的作用。维果斯基凭借其独特的心理学视角证实了“儿童的教育教学必须以生物成熟为前提,又要走在心理机能形成的前面,最佳期限就是建立在开始有尚未形成的机能之上”这一观点。作为父母,在确立对幼儿的学习期待时,应从幼儿的生理、心理机能的发育状态成熟与否出发,掌握好幼儿的学习最佳期限,给予幼儿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和指导,促进其身心的和谐健康发展。

(四) 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出“要承认和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注重保护幼儿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事实上每个幼儿的“最近发展区”的区间是因人而异的,有的幼儿由于天生遗传或者后天的多变因素本身的智力、能力水平可能偏低些;有的恰好相反,他们天生资质、禀赋较高,在外界有利环境的塑造下能够有甚好的造诣;大部分的幼儿智力、能力水平处于较高和较低的水平之间。所以,家长在要求幼儿或帮助幼儿制定目标时,应清楚幼儿自身的现有发展水平,并不断采取积极的激励和指导方式去充分挖掘幼儿的潜在可能性。

(五) 留给幼儿一定的个人空间

俗谚有云:懒妈妈常常能带出勤快孩子。与此相通的是家长可以偷偷懒,给孩子提供一定的空间,不要挤占孩子的空间,让他在自己的个人世界里更加自由肆意一些,对于孩子关注过多,表现上是一种关爱,是无私的付出,其实更易于转换成一种控制,这种控制可能会带来一系列的负面问题。从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中教与学的关系中来看,家长作为幼儿的“促进者”,知识的理解,意义的建构是在幼儿的自主建构和认知的能力上发展起来的。作为孩子亲密的情感依靠者,如果对他们进行严格的监督和过多的时间上或者选择学习内容上的控制,他们会感到受到太多的束缚,这给幼儿造成心理负担,并且对幼儿的思维能力有伤害。

参考文献:

[1][捷克]夸关纽斯.大教学论[M]傅敢任,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81,85―86.

对学前教育的展望例6

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人们成长特征,结合人们生理、心理发展需求提供的一种综合性引导式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主要是以关心和引导入手,让学生们具备健康和正面的思想,在拥有良好心理素质的前提下进行各学科内容的学习,并且成为综合性人才。随着综合教育理念的不断拓展,促进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成为当下我国社会教育工作的重点,也是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本文针对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展开研究,观察教育现状中存在的问题,希望科学合理的展望教育工作未来前景,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稳定前行。

一、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现状

本次讨论的重点就是分析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现状,通过对教育内容、教育路径,以及教育方式进行分析,掌握目前的教育情况现状。首先,观察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现状的教育内容问题,必须得到充实的素材支持,保证教学的内容是丰富且符合实际情况的元素。面对当下我国专注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现状分析,教育的内容涉及的内容应该包含对学生心智的引导,可以培养学生正确的建立社会人际交往关系脉络,引导大学生拥有健康完善的人格。其次,观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路径,可以根据不同的路径内容划分为四个方面。第一种是建立心理健康辅导课程体系,为大学生提供学习的途径。第二种是为大学生提供科学的心理辅导和咨询平台,专注为大学生服务。第三种是为大学生建立相对全面的心理健康档案,营造一个健康的生活和学习环境。第四种是科学定期的带领学生参见社会实践活动,鼓励大学生更好的接触社会,实现自身价值。最后,现状中涉及到教育方式的内容。我国当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式开展取得了相对的成绩,但是还需要不断的努力进取,保证和实践教育生活中的细节联合起来,能够有效的综合并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传递出去,保证教育引导的有效性[1]。

二、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问题

针对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行研究,就能够发现其存在的一些问题。首先,我国面对大学生展开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存在理论支持上的缺失,因为我国开展相关研究工作的起步比较晚,实际的研究效果没有达成时代进步的要求。其次,我国在大学教育的整体环境中还存在一定体制上的局限,对于大学校园内实际制定的管理制度不能够完善的执行,影响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再者,我国面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缺乏先进的信息数据支持,没有良好的环境进行教育理念的交流,缺失了科学的指导性发展建议。最后,由于针对我国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人才缺失,也影响了实际研究工作开展的效果,阻碍了工作的进步效率[2]。

三、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展望

当下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是也不能停滞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工作,并且需要不断的扩充和拓展其领域涉及的内容。革新后的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工作已经不再局限于为学生提供心理健康教育,或者是为大学生提供心理辅导,创新的工作格局更加重要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深化到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希望能够从平时的点点滴滴中引导学生争取的面对生活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也要求学生能够树立正确、全面和健康的心理人格。未来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工作展望更希望能够将教育的内容拓展到学生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课堂中,让学生更多的了解和掌握自身存在的不足,并且积极的面对和完善自身。大学的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工作更应该侧重于实际的社会实践内容,让大学生了解社会,也愿意积极的参与社会事项,在实际的社会生活空间和环境中成长并成熟。实践的社会经验才是能够培养大学生具备良好心理素质的关键途径,也是促进大学生成为社会有用人才的必经之路。对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展望工作,主要是希望能够提升我国的综合国力,在科学的教育环境中培养综合性人才,让大学生具备创新、独立、健康的心理和生理素质,突破传统教育引导的格局,实现新形势和新背景下的教育工作目标[3]。

四、结论

综上所述,面对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工作的现状,从教育内容角度入手,观察教育实际路径的情况,分析教育方式上的优势与劣势,希望能够达成教育与人才培养事业发展的双赢局面。在实际分析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工程中,也不断的发现了存在的各方面问题,积极的解决和应对问题,提出科学的完善建议是必行的教育工作职责。最后针对我国大学生心理教育研究的展望,希望在此领域不断取得进步,能够打破传统教育模式下的咨询和辅导理念,从关心和引导的角度更好的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服务,培养社会需要的全面综合性人才,增加我国社会的综合国力。

作者:史迪 单位:西安航空学院

考文献:

对学前教育的展望例7

【中图分类号】G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09)05-0041-04

一、问题的提出

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是幼儿园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具体执行者,是直接对幼儿施加教育影响的人。没有高素质的幼儿园教师队伍,高质量的幼儿教育、成功的幼儿教育改革都只能是空中楼阁(叶平枝,2004)。社会发展对幼儿园教师专业素养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一次性的职前教育已远远不能满足教师需求,继续教育能弥补职前教育的不足,已成为提升教师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提高幼儿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

目前,国内关于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研究已十分深入,但对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的研究较少。已有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的研究多为质的分析和理论思考,且侧重从教育管理部门(教育者)的角度来研究,很少从幼儿园教师(受教育者)的角度进行思考。笔者认为,从“受教育者”立场出发,关注教师的期望和需求,能更好地提升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的有效性。本研究着重考察幼儿园教师对继续教育的期望及其与现状的差异,以期为教育部门在制定和实施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的课程计划方面提供参考。

二、研究设计

本研究随机抽取北京市7个城区(海淀、丰台、西城、崇文、东城、朝阳、通州)的不同级别(市一级一类示范

园、区一级一类示范园、一级一类园、一级二类园、未评级园)的公、私立幼儿园的120名教师作为被试,回收有效问卷109份。被试构成情况见表1。

三、研究结果

(一)教师对课程内容的期望

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课程目前主要包括三大类内容:教育理论知识、教育实践知识、现代化信息技术。其中,教育理论知识指教育学、心理学、幼儿教育教学等理论课程;教育实践知识指与教学教研实际相关的课程,如五大领域教法、艺术技能等;现代化信息技术指计算机应用课程。调查发现,教师最期望学到的是教育实践知识,其次是教育理论知识,而现阶段教师受到的继续教育课程内容主要是教育理论,这与教师的实际需求和期望不符。

从整体上看,不同学历、职称、教龄的教师都注重教育实践知识,对现代化教育技术重视程度则普遍偏低。同时,不同职称、学历、教龄的教师对课程内容的需求又有差异。具体数据见表2。

(二)教师对教学方法的期望

笔者将继续教育的教学方法分为四类:教师讲授、课堂讨论、自学(如:远程网络学习)、幼儿园实地观摩和研讨。调查表明,教师最期望的教学方法为课堂讨论,其次为幼儿园实地观摩研讨。而目前,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中最常用的教学方法是教师讲授,与教师的实际期望差距较大。

不同职称、学历、教龄的教师对教学方法的期望基本相同。其中,二级教师更为重视课堂讨论法和教师讲授法(43.75%、16.07%);本科学历的教师更希望采用远程自学方式(45%,专科为18.18%),专科学历的教师更重视教师讲授法(17.05%,本科为2.5%);5~10年教龄的教师对课堂讨论法的期望最高(48.15%,10年以上的为39.19%,5年以下的为39.13%)。

(三)教师对课程师资的期望

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师资不同于一般师资,他们是教师的教师。调查显示,目前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主要由区(县)教育部门领导、教委(教育局)教研室的教师授课。大多数教师表示,更希望那些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高职称幼儿园教师来授课(各层次教师对高职称教师的选择比率均在50%以上)。

四、讨论

从以上可以发现,教师对继续教育的期望与现状存在较大差异。教师期望的继续教育课程应具备以下特点。

(一)继续教育课程的内容:实践重于理论

当前幼儿园继续教育的课程内容以教育理论知识为主,而教师对实践知识的期望远远高于教育理论知识和现代化信息技术。教育理论知识是幼儿园教师从事实际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础。然而现阶段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讲授的教育理论知识多为职前教育阶段所学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等宏观概念和理论,往往比较陈旧。这种重复学习对于教师提高实际工作能力收效甚微,因为教师在教学工作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理论与实践难以有效联系、实际教育教学能力不足,因此,以教育理论为主的培训内容很难调动幼儿园教师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一味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忽略实践知识的课程内容就成了继续教育的一大弊端。因此,幼儿园继续教育课程内容的制定应注意融合实践知识与理论知识,并适当加大实践知识的比重。这样才能提高幼儿园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积极性,也能提高继续教育的有效性。

(二)继续教育教学的方法:以讨论交流为主

传统的集体讲授教学法可以使知识的学习具有系统性、连贯性,但存在受训教师参与程度低、不能更好地因材施教等不足。而小组讨论法可以弥补集体教学的缺陷,能更有针对性地促进教师之间、幼儿园之间的交流互动,为教师们互相借鉴、取长补短提供机会,教师在继续教育中的参与程度因此大大提高。因此,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可以将集体讲授与讨论交流的教学方法有机结合,既保留集体讲授法的优点,又可以提高教师的学习兴趣。

(三)继续教育的师资:以幼儿园高职称教师为主

目前,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主要由区(县)教委(教育局)教研室的教师来授课。丰富的经验使他们能够从整体上把握继续教育,很好地开展大教育的理论知识讲授,以及师德教育、教师心理培训等,但是他们中的很大一部分同时负责中、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对幼儿园教师的状况未必熟悉,这样授课内容的针对性就会大打折扣。鉴于幼儿教育的特殊性、综合性和灵活性,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更需要实践经验丰富的幼儿园高职称教师来担当。他们更加了解在职幼儿园教师在工作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可以提供更有效的指导和更实用的解决办法,这将大大提高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的质量。

五、建议

幼儿园教师对继续教育的期望与现状间的较大差异表明,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还存在一系列问题。如何使继续教育更好地满足幼儿园教师的实际需求,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作出努力。

(一)了解教师需求,进行层次多样、针对性强的继续教育

不同层次、水平、阶段的教师对继续教育的需求不同,因此继续教育应因人而异。在制定继续教育教学内容前,应先调查了解分析各层次、水平、阶段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然后根据专题、教龄等分组,进行层次多样、有针对性的继续教育。例如,对实际教学经验丰富,但缺少理论基础、电教设备应用能力较差的年龄大、教龄长的教师,可以开展有关理论知识和信息技术的课程培训;对学历高、现代化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强的教师,可以开展教育案例分析和幼儿个案分析的相关培训;对学历较低的年轻教师,可以开展系统的教育理论知识培训。

目前,北京市各区(县)都设有新教师培训项目,这就是因材施教的做法。例如,崇文区的新教师培训中,理论课程内容占学时很少,而主要根据新教师的实际困难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开展一些现场观摩和指导活动,使新教师在入职初期就有机会学习有经验教师的长处,提早意识到自己今后可能遇到的问题。

(二)贴近幼教工作,进行实践指导性强的继续教育

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是开展教师继续教育的目标之一(孙玉洁,1996)。继续教育组织者应不断更新教育理论知识,设置以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为目标的、以指导实践为主的课程内容。教育理论知识是实践的指导,继续教育组织者需要思考如何将教育理论和教育教学实际结合起来,在理论讲授过程中穿插案例,使理论形象化,使案例分析能力得到提升。如可以依托先进教育理论,为教师提供五大领域教学教法的优秀经验、活动区材料的优化设计与合理投放、家园共育的具体建构以及幼儿教育个案分析等与教师日常工作息息相关的内容,以满足各层次教师的需求。

(三)改变单一的继续教育教学方式

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教学中普遍采用的课程组织形式仍是集体讲授,教学方法单一,教师讲授多,讨论少,实践研究就更少,幼儿园教师的实际教育教学能力不能得到快速提高。因此,在继续教育课程实施上,应探索“多元化、多层面的实施途径,既深入挖掘传统的集中讲授的价值,又开始探索亲身实践、现场观摩与专家点评相结合的方式”。〔1〕一些学者还提出“园本基地、能力本位”的培训模式,〔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多元化的宏观幼儿园教师培养模式及“师徒帮带”“现场观摩与即时反馈”“专家指导”“微格教学”“双线交叉”等具体操作模式(秦旭芳、庞丽娟,2001)。

如何更好调动幼儿园教师的积极性,同时使他们能更敏锐地发现和解决日常工作中的问题,笔者认为小组合作学习和参与式培训是继续教育中值得采用和推广的教学方式。小组合作学习是对现行以知识本位、教师中心和传授、灌输为主要特征的课堂教学模式的改进,有助于小组合作学习教师的思维共振,提高学习效率,并在合作中各抒己见,集思广益,互相启发,克服片面性,取长补短,实现资源共享。〔3〕参与式培训则一改“培训者讲授,学员接受式学习”的教学方式,突出“培训者组织活动,学员发现式学习”的特点,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教师可以亲身体验主动、合作、探究学习的喜悦和效果,以促进自身观念、态度和行为的改变。参与式培训通常使用的方法有分组讨论、案例分析、录像分析、观察、辩论,以及其他根据培训内容而设计的各种游戏、练习和活动。

(四)依靠幼儿园的优质师资,建立多种组合的教师资源库

目前,北京市幼儿园继续教育师资主要由区(县)教育研修学院研修员构成。由于很大一部分研修员并不来自幼儿园,这就造成了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课程内容针对性不强等不足。因此,完善师资结构是保证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有效的重要环节。

近年来,名师工程逐渐兴起,一些市区县纷纷建立了名师工作室,让一线优秀教师获得丰富而深厚的思想内涵和专业发展。笔者认为,名师工作不能只着眼于培养几个“名师”,而应充分发挥名师的带头和辐射作用,带动、培养出一批骨干教师。比如名师们可以通过举办专题报告会,介绍职业体验、教育理念、教学风格及特色,举行教学学术讲座、开公开示范课、研究课,组织评课、互动交流活动等,展示名师教学魅力,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不断为本区域中的幼儿园教师提供新经验。

参考文献:

〔1〕〔2〕王雪为,何秀英.对我国幼儿教师继续教育研究的综述与分析〔J〕.教育导刊:下半月刊,2005,(7):4-6.

〔3〕傅永曙.小组合作学习教学论〔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2.

The Study of Kindergarten Teachers’ Expectations to Continuous Education Courses

Zhang Yingqian

(College of Educational Science, Capital Norm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9;

No.2 kindergarten, Chongwen District,Beijing, 100062)

Li li, Xu Xiaohui

对学前教育的展望例8

一、学前教育本科学生实习期望现状

1.学生对实习形式的期望

现代的许多本科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都具有很大的自主性,他们不想在依靠别人,而是靠自己去寻找适合自己的岗位。只有约三成的学生想依靠外来的因素为自己寻找适合于自己的工作岗位,这一类学生独立自主性较差,将来失业的可能性相对较大。

2.学生对实习内容的期望

当前许多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都希望在实习前得到教师更多的指导,以利于自己能够顺利地完成实习任务。大多数实习生希望实习单位给自己少安排点工作,多给自己一些空闲时间,让自己在工作之余能多看一些各类考试的资料,为毕业后找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3.学生对实习培训的期望

实习培训是实习生在实习前参加大学里实习指导教师或班主任甚至是学校组织的各种培训,许多实习学校在学生参加教学活动前都会组织相应的短训,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教学技能,才让学生参加教学活动。

许多大学生在实习前都很少参加过与教学实践息息相关的实践活动,因此可以说他们基本上没有教学经验,所以,许多学生都希望在参加实习前能够较多地参加学校和班级里组织的各种培训,也希望实习学校能在参加教学活动前能组织一定的短训,同时也希望给自己较多的展示机会,以进一步提升自己在教学方面的技能。

4.学生实习前教师指导的期望

根据访谈记录和问卷调查的数据显示,大部分的学前教育本科专业学生都希望教师能够在自己参加实习之前多给些指导,包括如何与周围的人处理好关系,如何管理好学生等。并且还希望实习指导老师能够在实习的整个过程中一直指导自己,能为自己解决一些教学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只有少部分人认为无所谓,反正到时候都能够完成实习,而且实习也只是一个锻炼的机会,只要自己愿意,什么时候都能参加锻炼。

5.学生对实习评价的期望

在学前教育本科专业的学生中,约有90%的实习学生希望原就读学校和实习学校能对自己的工作给予充分的肯定,希望在自己实习结束时给自己一个满意的实习成绩,以对自己辛辛苦苦干了四个多月的肯定。当然在当前实习没有报酬的情况下,学生参加实习的目的除之外就是获得一个较好的实习成绩,鼓励他们在实习中辛苦奋斗的精神支柱也是实习成绩。

二、基于学前教育学生实习期望的建议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新时代教育观的提出,对学前教育教师这一岗位提出的新要求,本文针对学前教育本科学生实习期望的现状及存在的种种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建议,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去解决。

1.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

在现实中许多大学生由于受到过去思想观念的影响,总是对实习抱有很多幻想,认为实习只是为了应付差事,根本不重要。

2.领导更多的关注

在学生实习的过程中领导的关心与指导是很重要,领导的关心和指导能够使实习生在实习中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错误,还能让实习生在枯燥的实习生活中感到一丝欣慰,从而鼓舞他们在实习中更加勤奋的工作。

3.完善相关实习管理规章制度,建立健全相应的激励机制

完善实习规章制度,加强实习各个环节管理是规范实习生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实习管理中没有相关条例的约束是不行的,因为没有一定的活动规则,许多人会随心所欲的去行动。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可以让许多实习学生在实习的过程中更具有干劲,能更好地实现他们的预期实习目标。

4.建立完善的实习质量评估体系

在实习生管理工作当中建立完善的实习质量评估体系是至关重要的,长达一个学期的鼓噪实习生活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重要的考验,对实习工作和实习质量的正确评价是对他们工作的肯定,对他们以后的工作都极为重要。

参考文献:

[1]古璧慎,刘怡君,黄向.台湾旅游专业大学生实习的期望与评估研究[J].旅游学刊,2006(1).

[2]李敏敏.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实习策略[J].现代教育,2014(2).

[3]任伯玲,吴晓雯,方娟.规范实习管理,培养合格医学人才[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06).

[4]张乐天.教育政策法规的理论与实践[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08).

[5]朱家雄,郭敏华,曹宁.记录,让教师的教育有意义[M].福建人民出版社,2008(01).

对学前教育的展望例9

1.希望教育的基本含义

德国教育哲学家博尔洛夫认为,希望不是外在所能赐予的,需要人进行学习才能得到。希望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稳定心理为目的,鼓励学生朝着目标积极奋斗,从而实现德智体等各方面素质全面发展的教育。希望教育以希望为动力,能够促进学生主体性和自由性的发展,在希望的驱动下学生能在朝着目标努力奋斗,找到自己的人生价值,实现完满的自我,所以希望教育是一种精神教育。

2.希望教育的理论支撑

希望教育的理论来源于教育教学实践,秉乘育人先育心的理念,先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让他们相信自己的个性品质能够获得成功,进而发展学生健全的人格,促进全面发展;并设法不断激励学生,从而实现带动学生主动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1)主体教育理论

其基本观点是:尽量多的给学生提供主动发展的机会,启发和培养自我教育的能力是实现主体发展的有效手段。只有学生获得了主动的发展,才能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和未来社会的主人。它符合社会对教育的要求,也经受住了教育试验的检验。希望教育充分体现了主体教育理论的内容,事实上希望教育过程就是实现学生主体性的过程。

(2)“希望指引,目标导向”的人性观

人的行为是在希望、目标的引导下来进行的,人总是在追求着生活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这就是希望心理。希望教育把希望心理当作是每个人都拥有的一种内在品质,是人获得进取性品质的一个重要动因,能不断推动人的向前发展。任何人都离不开希望,人是为希望存在的。目标性、价值性、多向性、阶段性、激励性等是希望心理的特性,个人的希望要和社会、国家的要求相一致,才能达到希望教育中个性化和社会化的高度统一。

二、职校中“问题学生”的成因

虽然问题学生的智力正常,但在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下,他们的学业、道德、个性发展或其他方面显得有点落后。出现问题学生的主要原因有:

1.心理因素

中职生所处的年龄阶段造成了他们渴望自由独立的内在需求,希望在别人眼里让自己感觉更“成熟”,希望受到和成年人一样受到平等的尊重,希望建立自己的交往群体。但是,他们独立发展能力不够,对家庭和学校有极强的依赖性,缺乏社会经验和自我约束力,在外界诱惑面前容易丧失判断力和控制力,情绪上容易受到外在因素的干扰,不愿主动和父母交流,内心活动复杂却不易控制。

2.家庭因素

在当今竞争的社会中,父母普遍对孩子要求过高,缺少科学的教育方法,导致学生负担了沉重的心理负担而又没有得到正确的引导。有些父母忽视孩子的教育,放纵孩子的不良习惯,只管孩子的吃穿,不顾孩子的思想,助长了“问题学生”身上问题的形成和发展。在单亲、贫困等特殊家庭中,学生的心理受到了极大伤害,心理问题较重。

3.社会因素

社会的飞速发展产生了许多新生事物,同时也带来了更多的诱惑,处在成长阶段的中职生在接触社会时,如果受到不良风气的影响,很容易受到腐蚀。

同时激励的就业竞争,让他们对未来的发展无所适从,容易产生消极抵触心理,当他们想要逃避现实的时候,网络游戏成为了他们精神生活的最大寄托,当他们把大量的时间、金钱和精力消耗在空虚的虚拟世界里时,他们空虚心灵会变得更加脆弱而无法面对现实生活,更无法安心学习。

三、实施“希望教育”,转化“问题学生”

1.“希望教育”转化“问题学生”的方式

(1)回溯过去:重塑自我形象

希望是对未来的一种期待,但是出发点是现在,想要展望未来,先要回首过去。在希望教育的思想中,未来和过去并不矛盾,只有正确地面对过去,才能开拓未来。回溯过去可以帮助学生建立主体性,主体性的建立有赖于形成完整的自我认识,包括生命历程中的过去、现在和将来。回溯是用希望和发展的眼光审视过去,能够使得学生看到自我主体性的发展,从而减少过去问题的负面影响,在分析和总结中找出引起问题的原因,以便在未来中进行调整。

(2)超越现在:正确认识自我

希望是对现在的一种更高的追求,是一种超越现在、超越自我的心理追求。超越的实现需要有自由的空间。当“问题学生”通过树立完整的自我形象来找到了问题的根源时,就需要有相应的方法来解决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自我超越。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不断进行自我修复,逐渐形成对自我的正确认识。

(3)持续奋斗:形成对自我形象的发展认识

希望不能是空想,希望的实现需要不懈努力,才能把想象中的东西转化为真实存在的东西。只有用坚忍不拔的意志去克服掉内在的和外在的阻力,才能冲破现有的束缚,让理想成为现实,打破了现有的自我,使自我的主体性得到了发展。

2.“希望教育”转化中职“问题学生”的策略

(1)尊重学生的主体性

尊重能够使“问题学生”感受到自己在别人眼里的地位,当他们脆弱的内心得到别人的良好评价时,他们会重新认识自我。所有教育者要尽量从正面去认识“问题学生”,中职学校的老师不仅仅要关心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更要关心他们的内在发展,了解中职学生的精神信仰,帮助他们建立健康的理性思维,通过尊重和以为相互信赖为基础的平等交往,增强中职问题学生的安全感和归属感,为他们完善自我提供良好的环境。

(2)提供充分的发挥自由性的空间

“问题学生”身上有许多潜能尚未开发,由于心理的原因,他们不善于自由地发挥,中职院校有义务为这样的学生提供发展自我的条件,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激发潜能。对于“问题学生”要坚持“小台阶”的发展原则,把他们心中的目标细化为能够在短期内实现的具体目标,这样他们就有了更多的获得成功的机会,从而逐渐树立起明确的人生目标。

(3)培养稳定持久的道德性

“问题学生”由于在心理特征和外在表现上与其他学生存在差异,他们的道德性容易被忽视掉。老师要善于发现学生品质中的闪光点,并及时通过表扬的形式让“问题学生”认识到自己在道德上的优点,从而实现以道德引领代替道德控制,让学生在道德发展中克服掉自身存在的问题。

希望教育是一种激励教育,而中职院校中的“问题学生”在内心迫切需要得到激励,以希望教育为理论依据,采取恰当的策略,必然能够成功地实现“问题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对学前教育的展望例10

(一)创业教育需求值分析

很期望和比较期望获得创业教育的被调查者为96人,占受访人数的50.8%;不期望获得创业教育的被调查者仅为5人,占受访人数的2.6%。可知,海南省大多数大学生期望获得创业教育。

(二)创业教育期望值分析

创业教育实际开设时间与期望基本相符。尤其是在“入学直至毕业”这一时间段上,实际与期望均占比较小。综上分析,目前海南省大学生对创业教育的需求普遍较强,近年来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力度也在不断加强。但同时也应该看到,在创业教育的开设形式、获取途径、任课教师类型、课程内容设置等方面,实际情况与学生期望值还存在较大差异。如何进一步优化创业教育模式,满足大学生实际需求,是当前面临的一大问题。

二、海南省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创业教育受益面狭窄

目前海南省高等院校的创业教育受益学生群体很小,尚未形成浓郁的创业教育氛围。由于教育资金、教师资源、专业要求的局限,学校将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到少部分学生的创新创业竞赛上,大部分学生只是袖手旁观的“看客”。这种意义上的教育,无形之中将大部分大学生排斥在创新创业教育之外,失去了其作为一门综合性教育学科存在的意义。

(二)创业教育获取途径过窄

目前海南省大学生在接受创业教育时主要通过参观企业、参加创业讲座等形式,很少通过创业实践或创业模拟方式获取。这表明目前海南省高校创业教育的获取途径与学生的期望获取途径有一定偏差,现有的创业教育途径还不能完全满足学生对创业教育的需求。

(三)创业教育课程内容设置不合理

目前我省创业教育的课程设置尚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创业教育课程内容设置偏离学生期望,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参与创业教育的兴趣;同时创业教育课程内容单一,形式固化,普遍停滞于浅层形式,缺乏实践环节,远远无法满足大学生的创业教育实践需求。

(四)缺乏高素质专业化的师资力量

高素质专业化的师资配置是创业教育取得成效的关键。目前,海南省缺乏高素质专业化的师资力量,一是数量上的不足,使得目前高校的创业教育只能是通过选修课或是讲座的形式进行,无法将其纳入日常的课堂教学体系中;二是,创业教育师资队伍专业化程度较低,任课教师大多缺乏创业实践经验,专业化能力较弱。

三、海南省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对策建议

(一)营造创业教育文化氛围

良好的创业教育环境氛围是培养大学生创业意识、提升创业能力的有力保障,是创业教育有序开展的基本条件。作为创业教育环境的营造者,高校应举办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创业教育活动,积极营造创业教育的校园文化,在校园内形成支持鼓励创业者的浓厚氛围。

(二)完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是衡量学校创业教育工作的重要标准,也是顺利实施创业教育的有效载体。高校应充分借鉴国内外创业教育成熟经验,建立系统化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设置必修课与选修课模块,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使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上,学习一些与公司企业管理、市场营销、金融与法律等方面的知识,拓宽知识结构,促进创业技能的形成与提高。

(三)丰富创业教育教学内容

丰富的创业教育教学内容不仅是推进高校创业教育向纵深发展与横向拓展的基础,也是教育成效的价值体现。高校应改变以注重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观念,转而建立依托专业教学平台渗透对学生创业素养培养的教学理念,不断深化专业课堂教学内容,探索适合创业教育的新颖教学模式,着重开展以创业意识熏陶、观念教育、素质提升、精神激励、能力强化和知识学习为主要内容的创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