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高等音乐教育模板(10篇)

时间:2023-10-18 09:59:43

高等音乐教育

高等音乐教育例1

人才培养方案以JAMK音乐学院的本科教育为例(2013年本科培养方案)①,学生在本科阶段共需修满270个学分,分5大类,详见下表。说明:

1.“通用技能”即国内常见的“公共必修课”,包括电脑技术、语言以及沟通技巧等科目。

2.“音乐能力”包括演奏、演唱、视唱练耳、合唱指挥等科目。国内高校的音乐教育专业同样很重视技能教学,但是芬兰的技能课在教学方式上相对更加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下文将详细阐述。

3.“教学能力”包括如何制订教学计划和教学进程、教案的编写、音乐教育基本元素等科目。科目所涉范围围绕学生今后工作的实际,非常实用。由于该类课程与学生今后的教学联系紧密,所以在课堂教学上更加突出实践性,下文详述。

4.“音乐操作技能”比较像国内所说的“艺术实践”课程,但是形式更多样,学分比重也较大。国内高师音乐专业的“艺术实践”课程,大部分是在音乐厅、剧院演出,辐射人群比较窄。但是我所见到的JAMK音乐专业学生参与的“艺术实践”,活动范围涉及社会的各个层面:除了音乐厅、剧院等国内常见的地方,还活跃在幼儿园、中小学校、教堂、慈善中心、博物馆、图书馆、儿童医院、福利院、街头、超市等场所。换句话说,只要有人出现的地方,就可以是演出场所。其良好的音乐环境,来自于一代代音乐教育者的传承和努力,芬兰的高等音乐教育者非常关心“未来音乐人”的身心健康,他们认为只有音乐人保持健康的生理和心理,才能长久地为社会服务。一门称为“工作和活动技巧”(Workandactivityskills)的课程充分体现了这一思想。该课程的目的是帮助从事电声乐队演奏的学生学会自我保护,比如对耳朵的保护、电器化工作环境中的人身保护,学会用符合人体工学的正确的演奏姿势演奏,心理的自我调适等等。这些非常人性化的实用课程,能够使学生在未来职业化的道路上走得更好、更远。总的说来,“音乐操作技能”这部分学分,主要是通过艺术实践过程,鼓励学生由“学生”角色逐渐向“教师”角色,转变帮助学生认识、解决职业化生涯中将会面临的问题,使学生在未来的工作中更加专业。

5.“选修课程”主要是为了拓宽学生知识面或发展学生个性,科目不限。从这个教学计划来看,JAMK音乐学院的管理者们非常重视学生专业能力和专业素养的培养,这与JAMK作为一所技术学院的特点是相吻合的,因为技术学院的特点就是培养专门人才,强调“职业化”。举一个小例子:我曾经看过一个幼儿园里举行的小型音乐会,由JAMK音乐学院一年级学生为孩子们进行表演。这是课程“项目与创新”(Projectsandinnovations)里的一个内容,该课程属于教学计划中的“音乐操作技能”部分。一共有两组学生参与表演,每组约十人,表演时间各在二十五分钟上下。第一组学生合作表演,除吹拉弹唱外,还利用手偶和孩子们充分互动,带着他们唱歌、游戏;第二组学生则给孩子演了一个音乐剧,有角色、有化装扮演、有乐队伴奏,更让人惊叹的是学生们惟妙惟肖的表演,把孩子们完全带进了故事当中,反应热烈。等孩子们高高兴兴、很有礼貌地离场以后,教师和学生当即展开讨论,对刚才的表演发表看法,提出改进建议。说实话,这群一年级学生体现出来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比很多我见过的国内的大四学生还强,让我非常吃惊。据教师介绍,这样的表演每学期有好几次,根据不同老师的要求而定。在学期之初,任课教师就和相关机构共同协商表演的时间和地点,这个小小的细节看似不太重要,但也是经过了细致考虑的。如在圣诞节前常会选择教堂、儿童医院或慈善中心等;如果是碰上一些全民主题日,则会更多地选择图书馆、博物馆等场地。通常学生自由分组,每组的场地各不相同;接下来每组学生要共同确定一个适合该时节、场地的主题,在课堂上和教师讨论,达成共识后就可以着手排练了;演出的时候,教师一般都会在场,并做记录。每个学生只有在完成这个项目之后,才能拿到相应的学分。从这里可以看出,要开展实践性教学,学生必须走出学校。而芬兰的学校和众多社会机构之间有着长久的积极联系,说明实践性教学的重要性早已在全社会达成共识。

二、围绕实践的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落实教学计划的重要环节。在我参与的所有课堂里,我一直强烈地感受到教师对于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视。以我的专业方向课——儿童音乐教育课程(EarlyChildrenMusicEducation)为例,教师上课的模式大致为:1.以教师为主导,和学生一起进行“Workshop”②;2.“Mini-lesson”(模拟教学),一般两个学生当老师,把其他学生当成幼儿模拟教学,这样的机会每个学生都会轮到;3.讨论。这样的上课模式应当是个常态,JAMK的老师这么上,赫尔辛基城市大学的老师也这么上,奥地利、美国、德国的老师也都如此。“Workshop”是目前欧美普遍采用的用来培训音乐教师的方式,这种基于音乐实践(包括感受音乐、表达音乐、创造音乐等)基础上的教学法课程,可以让学生了解音乐教学的全过程,并且能够让学生从音乐学习者的角度理解教师的教学设计和步骤。模拟教学是学生消化知识、表达知识的环节,是非常好的锻炼机会。在讨论环节,教师常常会问“如果在实际课堂上可能会碰到什么困难?”“面对特定年龄段的孩子可能会碰到哪些问题?”等等,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发言。同样,我在于韦斯屈莱大学旁听的音乐教学法课程,也是差不多的模式,“Workshop”、“Mini-lesson”和讨论。只是因为培养的是小学音乐教师,所以选的音乐大部分来自小学音乐教材。除了教学法课程,其他课程同样带有鲜明的实践性特点。如合唱排练课主要就是作品排练,但是排练者(即指挥)并不是教师,而是合唱指挥专业的学生。在JAMK,合唱指挥和声乐、器乐一样,是一个独立的专业方向。课堂上的合唱团常常是由合唱指挥专业学生请过来的、热爱合唱的学生组成的。从排练前的热身到正式排练,全部由学生完成,而教师的任务是在一旁录像和给予及时的指导。乐队指挥课也是如此,指挥是乐队指挥专业的学生,他(她)指挥一支由所有上课学生组成的交响乐队(乐器不全的情况下由其他乐器替代),教师在一旁录像,并在需要时给予指导。乐队指挥专业学生每周两节课,一次是排练,另一次则是回看录像,和教师讨论。这样真刀真枪的磨炼,使学生在大学期间已经有了大量的排练经验,积累了不少曲目,毕业之后完全可以独立工作。从我的朋友Ann那儿还得知了一个很有意思的课程——器乐学法课程(InstrumentalDidactics),这是教学计划第3类“教学能力”当中的一个课程。Ann是JAMK音乐学院一名吉他专业的学生,今年二年级。她告诉我从二年级开始,她每周不光自己要上吉他课,还要给两名小朋友上吉他课,这便是器乐教学法课程,每个器乐专业学生的必修课。她的两个学生不是她自己找来的,而是JAMK音乐学院安排的。音乐学院负责面向社会招生,收取课时费,并安排在校学生上课。一开始,我以为JAMK拿学生当雇工赚钱,因为学校并不给Ann这样的“小老师”付费。但后来进一步了解才知其所以然:Ann这部分劳动会转化成学分记录在学习档案里,而且参与教学的不仅仅是Ann,还有Ann的吉他老师。Ann的吉他老师和她一起,为每一个上课的孩子制定教学大纲和教学进度,并且每隔三个星期,Ann的吉他老师就会亲临课堂观摩,并对她的教学提出建议,而Ann老师的这部分劳动计入工作量,从小朋友所交的课费中支出。至此,我才明白,学校、Ann的老师、Ann、业余学生在这件事上是合作者,是共赢的关系。学校通过这个课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扩大学校影响力,并在一定程度上补充教学经费;专业教师能够通过学生的实际教学观察学生,更有效地帮助学生;Ann有机会进行一线教学,实现“教学相长”;业余学生花钱不多但教学质量不低,性价比高。在我看来,这种课程可以在国内推广,让学生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教学实践,为社会提供相对有保障的教育资源,可以避免一些不良现象的发生,对提高全社会的音乐教育水平有帮助,学校也可以借此扩大影响力。

三、围绕实践的教学评价

在JAMK音乐学院,很少进行纸质的考试。一些大课,如教学法课,大多根据学生平时在课堂上的表现给学生的评分,共6档,从0分到5分。因为是小班化教学,加上学生常常在课堂上进行音乐实践展示自己,或唱或奏或教,老师有很多机会观察学生,从而得出评判。还有些大课,如练耳、音乐理论的考试,多以音乐会形式进行。每个器乐或者声乐方向的学生,毕业前必须开一场个人独奏(唱)音乐会,成绩合格之后,才可以结业。教学评价因每个任教老师而异,但是大部分老师的评判都根据学生的演唱、演奏、指挥、表演、编配、教学、写作等等音乐实践活动给分,学生不可能靠考前死记硬背就取得好成绩。这种“重视过程、重视能力”的教学评价思路也值得我们借鉴。通过以上介绍可以看出,芬兰高等音乐教育的管理者们重视发展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教师和学生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教学活动,同时又有来自学校乃至全社会的支持,所以培养出来的学生在自己今后将要从事的音乐领域内,都达到了应有的“职业化”程度。

高等音乐教育例2

一、引言

高素质人才不仅体现在过硬的专业知识方面,更体现在其道德水准和审美水平上。近年来,国家教育部门对中小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甚为关注,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和制度。笔者认为,高等院校的德育发展也尤为重要,现阶段,培养全面发展的大学毕业生是各个高校的重大职责。音乐作为德育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才综合素质培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时代的变迁,音乐形式也发生着各种形式的转变,同样,外来文化的入侵,一些消极、内容不健康的音乐对我国大学生的音乐审美甚至道德品质带来一定程度的冲击;另一方面,我国高等院校音乐教育多以专业课形式或课外选修课的形式开展,诸多学生在校期间几乎没有接触过任何形式的音乐,这种教育的缺口,使得无法有效发挥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因此,本文基于此,着重分析高等院校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建议和对策,旨在为我国高等音乐的健康发展和高素质人才培养贡献微薄力量。

二、音乐的德育功能表现

(一)审美优化功能

音乐对德育的审美优化功能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使德育主体的心理处于优化环境中,其次使德育的主体处于较高层次的状态中。音乐对德育的审美优化使得音乐、德育双主体处在一种和谐状态。简言之,音乐赋予了德育美的形态,使德育变得生动活泼,同样也使音乐有了道德的核心而不失根本,二者的归宿和目的具有一致性。

(二)情感内化功能

音乐的道德内化是指主体对外部道德规范从认知转化为思维的过程,这是德育的重要过程。情感是人类复杂的心理状态,是体现德育主体特征的鲜明因素。音乐通过催化道德的内化过程,激发主体的道德情感,进而进一步强化音乐情感,道德情感与音乐情感相互对应,情理互化,进而形成道德信念,从信念再发展为思维定式,表现到行为习惯中,最终凝聚成一种稳定的品质。

(三)启迪创新功能

黑格尔曾说:音乐的根本不在于反映实物本身,而在于反映最内在的自我。动态的音乐与心灵动态呈现出协调性,同时音乐又具有思想扩张性和思维发散性,具有极强的外释性德育功能。音乐将人带入一种全新的道德向往中,提供了开放的德育语境,具有较强的启迪创新功能。首先,音乐的产生过程就是创作,表现出极强的创造性;其次,音乐的不确定性,不同的听者会产生不同的感知认知;其三,音乐浓烈的情感表现可极大激发主体的创造能力和表现欲望。创新精神的培养是新时期对我国大学生的重要要求,通过音乐的德育功能能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对于其全面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内涵分析

(一)音乐教育与德育目标的一致性

音乐教育与德育教育具有极强的互动性,从本质上来看,音乐是用来称赞美的一种表达形式,道德是用来引导人们向善向美的一种约束形式。二者可谓殊途同归,但目的都是为了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在大学教育中,音乐可令人心旷神怡,向往美好事物,道德典范发人自省,继而向善。因此,从根本上讲,高等院校音乐教育与道德教育的目标是一致的。

(二)德育要求是音乐教育的灵魂

现阶段,大多数人对音乐的认识仅停留在娱乐功能和审美功能上,对德育功能视而不见。但其实,音乐教育的灵魂就在于德育。从古到今,音乐教育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例如南北朝时期的《杀胡令》让汉人觉醒,避免了灭顶之灾;《义勇军进行曲》更是使得人心振奋。可以说,没有德育教育的音乐只是一堆让人堕落的音符,是一具没有灵魂的行尸走肉。

(三)音乐教育与德育的正强化作用明显

音乐教育与道德教育具有明显的正强化作用。当音乐具有了德育功能时,音乐就有了坚实的基础,更易得到广大群众的认可和支持,从而成为传颂的经典;另一方面,音乐的广泛传播性也使得德育功能被人熟知,通过音乐这种简单明快的形式,人们更易理解和接受良好道德观念的引导。因此,二者相辅相成,通过正强化作用,共同发展,共同进步。

四、发挥高等院校音乐教育德育功能的建议和措施

首先,立足音乐本质,提高音乐专业学生的审美品位。

高校音乐教育必须做到用最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用高尚的情操塑造人。音乐专业作为高校音乐水平的至高点,音乐专业学生的审美品位不仅代表学校的音乐审美品位,更会影响着其他专业学生的音乐水平。因此,高校要从提高音乐专业学生的音乐修养开始,摆脱适合市场发展的技巧性教学,以健康丰富的情感世界带动学生的审美能力,最终营造出健康良好的校园艺术氛围。

其次,开好选修课,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

结合现阶段高等院校的校情,非音乐专业的学生只能依靠选修课或公修课接触到音乐,各类音乐类型设置在“大学音乐”课题之下,一般主要内容包括音乐鉴赏、合唱、基本乐理等方面。主要存在问题是:课程不系统,课时不够,课程安排零散,考试考查的重视程度不够。因此,要想充分发挥音乐的德育功能,必须设置更为合理的选修课体系,让不同专业的学生接触到音乐,从而在众多的大学生中逐步培养出崇尚高品质音乐的部分学生,进而推动音乐德育功能的发挥。

最后,将高尚音乐教育纳入大学生各类活动中。

大学生党员、社团成员一般是校园里较为活跃、优秀的人群,也是参加校园各类活动最多的人群。通过将高尚音乐教育纳入大学生的各类活动中,通过各种活动的展示、传播,让更多的大学生了解音乐、喜欢音乐。“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因此可在学生中间组建民族音乐乐团,高唱表现中华传统文化的民族音乐,不仅能带动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更能充分发挥音乐的德育功能,在拓展音乐知识面的同时,增强其民族自豪感。

参考文献:

高等音乐教育例3

我国的高等音乐教育专业培养国民音乐教育师资,人才的质量直接影响国民音乐素质的提高。在新形势下,社会对国民音乐教育师资的质和量上都有更新更高的要求,如何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是各高校关注的热点问题。当前,由于大幅的扩招好多高校音乐专业生的音乐基础比较差,在音乐欣赏方面的能力也比较弱。所以,在欣赏音乐时,我们不妨先培养学生对音乐形象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音乐艺术是通过有组织的乐音所塑造的艺术形象来表达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生活的。我们要让学生经过不断地体会音乐,在音乐形象和学生的感受之间建立一种比较固定的联系,积累一定的经验。在这里,培养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艺术欣赏是主客观的统一,客观是艺术的客观形象,主观是欣赏者的主观感受。这种主观感受是靠联想和想象建立起来的。音乐音响的感受力是一种强大的和原始的力量,音乐可以把人们带到一种幻想的境界,但这种境界是靠人们的生活阅历经验去想象的。可以这么说,没有想象就没有艺术欣赏。学生在初次欣赏音乐作品是,自行展开的联想可能与音乐形象本身并没有多大关系,甚至是无关的,这也没有关系,因为这种联想毕竟是由音乐引起的,是属于音乐的。在逐步扩大了音乐视眼,丰富了音乐知识、积累了欣赏经验后,能逐步提高音乐的听觉能力和音乐的想象力,也就培养了对音乐形象的感知、理解和感受能力了。

要提好学生的音乐感知和音乐鉴赏能力,有一门重要的课就是音乐欣赏课。我认为在当前的形势下,各个高校都可以把音乐欣赏课与作品分析课合并。这门课程可通过对相当数量的中外音乐家及音乐作品的介绍与分析,要求学生不仅从理论上掌握并分析曲式及音乐体裁、风格、流派,还要熟悉作曲家的生平及他们的代表作的创作背景及作品背景。首先,由于欣赏内容的加入,分析方法的拓宽(除图表分析外,还注重了风格分析、体裁分析、合生功能分析及音响分析等),由于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将音乐作品的思想意蕴同艺术美感一道传递给了学生,而使这门对学生来说原本是很枯燥的课程增加了可听性和趣味性,增加了这门课程对学生的吸引力。其次,由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审美能力和组织能力作为整个教学的中心点,在课堂上鼓励学生发挥其创造性,在有限的授课学时中,始终保持一个较轻松的教学氛围,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另外,这门课在作曲家及作品分析的数量上要打破过去的界限,增加现代音乐流派的作曲家、作品、谱例及音响的内容,增加中国作曲家及作品的比重,在多方面为这门课程的开设提供更强的理论依据。

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当然听音乐是最重要的,在听音乐时同学们一定要注意静心聆听。静心聆听绝不意味着被动消极、无所作为。“真正的创造就是艺术想象的活动”,想像赋予对象以生命,想像构成动态的精神活动。要达到音乐审美境界,首先就需要听者像作品敞开自己,通过作品与他人交流。这种敞开,感动和开启。在敞开的心灵面前,草木有情,山水会意,石雕具有体温,语词点燃光景,旋律呈现生命的曲线。静心聆听,是打开心灵的钥匙,是艺术想象、审美再创造的前提,是对音乐感悟的作用,是平面性的语义阐述、游离音乐之外的体态动作所远远不能相比的。欣赏音乐,进入的是一个语言和物质难以触及的世界,是在寻求一种精神存在的交融。欣赏者只有全神贯注,才能敏锐感受,才会有思维的积极活动、情感的自然投入,才能通过活跃的想象合体武将审美对象融入自我内在的生命律动,其精神才能在广袤无限的时空中自由驰骋,超越自我,与他人的生命体验相通,“在一个新的存在深度中实现和理解人的生命”,这些精神活动,无疑是音乐欣赏者最重要的参与。没有这种参与,音乐的意义就不可能呈现,音乐的接受过程就不会有没得再创造。

高等音乐教育例4

 

音乐是一种善于表现和激发感情的艺术,同样音乐还是一种善于抒情的艺术。科技论文,非音乐高等院校。孔子曾经说过:“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这就是说,一个人只有通过音乐才能真正完成自身,成为一个真正成熟的人。显然,在孔子看来,音乐不仅仅具有艺术的审美价值,它还具有存在论的意义,只有通过音乐,一个人才能达到完成的终极境界。因此,在以培养教育高级专门人才为目的的高等学府里,音乐欣赏也应该作为学生们应该接触和掌握的一门专业课程。使得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同样能培养出高尚的情操从而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高尚的人。

音乐或音乐教育有着他不可比拟的文化价值“音乐”或“教育”都可作为人类文化之一部分或现象,它们既相互独立又与文化相整合。美国音乐人类学家公认“音乐作为文化来传授”的观念。内特尔在《音乐人类学与世界音乐的教学》一文中有清楚的阐述,如“音乐反映和表达社会的基本价值和文化结构”和“让学生对音乐作世界范围的理解,各种现象将帮助他们领会各种音乐,并提供一种进入理解世界其它各种文化的情况,也有助于各社会成员,更好地理解他们自己的音乐。”因此,音乐的学习不单是一种专业的学习,她的独特魅力和所能产生的巨大的作用更使得她成为一个人各方面发展和各方面能力培养的一个良好方式。

一、柏拉图曾说:“音乐教育除了非常注重道德和社会目的以外,必须把美的东西作为自己的目的来探究,把人教育成美和善的。”因此,在高等学院普及音乐教育的好处除了以上所提到的音乐和音乐教育所共同的优点外,还有着更加直观的好处。科技论文,非音乐高等院校。

1、能培养学生情感体验

音乐是一种善于表现和激发感情的艺术,因此可以说,音乐欣赏的过程就是感情体验的过程,它既是欣赏者对音乐的感情内涵进行体验的过程,同时也是欣赏者自己的感情和音乐中表现的感情相互交融、发生共鸣的过程。不同的人对某一作品的欣赏可能产生不同的效果,或悲哀、幽怨;或典雅明快,或催人振奋;或使人低沉。这都是在欣赏音乐中所能产生的情绪,这使得学生能在现在这种快节奏的生活中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使他们能以积极向上的态度直面人生。

2、音乐教育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音乐教育有利于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情感,陶冶学生的情操,以达到启迪智慧、净化心灵、愉悦身心的作用。如对学生进行《国歌》、《国际歌》、《红梅赞》、《蝶恋花》等革命老歌的教唱中可以帮助学生树立崇高的革命理想,还可以使学生在接受传统音乐教育的基础上,同时也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形成热爱祖国、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精神振奋的良好风貌,也养成乐观豁达、聪敏理智、通情达理的健康心理以及行为习惯。

3、音乐教育利于学生正确调控自己的情绪。科技论文,非音乐高等院校。

⑴、音乐可以调节情绪,包括合理表达正面情绪,削弱乃至消除自己的负面情绪,进行自我安慰与疏导,从而摆脱不良情绪的体验。⑵、音乐可以使学生自我激励,敢于面对困难与挫折,敢于直面现实,拥有情绪的自控自制能力,能克制冲动情绪,消除自满情绪,对人对己都能维持高度热忱。⑶、音乐可以使学生拥有开阔的胸襟。青年学生容易激动愤怒,形成性格上的暴躁习性。要让同学们在音乐的熏陶下学会用理智驾驭和调节自己的情感。

4、音乐教育有利于学生融洽人际关系。

维系融洽的人际关系,是情商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直接影响着一个人事业的成败。音乐作为人类的共同语言,有它独特的魅力和特效,它可以缓解人与人之间的矛盾。

纵观我国现在的音乐教育,基本分为两个层次:一种是小学、初中阶段的普及教育,另外一种就是专业音乐学院的精英教育。但是在非音乐专业高等院校中,所谓的音乐教育却没有普及。学生只是在被动或主动的接收一些当代流行音乐的东西,对于民族的世界的或一些高雅音乐却知之甚少。科技论文,非音乐高等院校。因此,如果在非音乐专业高等院校开展音乐教育,就要有一些特殊的方式方法,使同学们能在学习生活的同时,接受到音乐方面的相关教育,并且能产生最好的结果。

二、音乐教育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音乐教育在审美意识上的培养和训练是以音乐感知、情感体验与审美评价为基本环节的。

1、突出审美意识教育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我们培养的对象是跨世纪人才,他们应具有高度的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而正确的音乐审美意识是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正确的音乐审美意识是跨世纪人才的必要条件。

2、创造美的情境,培养审美能力

在音乐教育中要重视审美能力的培养。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把真理转化成为有血有肉的行为和行动的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情感教育和善良情感的形成”。

3、学生的审美意识最终要增进现实生活的美

课外艺术活动的开展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大课堂。科技论文,非音乐高等院校。要让学生将所获得的体验运用到实践之中去,使得他们在实践中体会到现实生活中的美。

高等音乐教育例5

关键词:

高等院校;音乐教育;教学;问题;分析

一、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稂莠不齐

在素质中,教的师德素质是首位的。中国从古代到现代都一贯重视教师的师德素质,西方许多国家也同样重视。[1]音乐教育是教育实践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师是课堂的主导,优秀的课程离不开良好的师资,因而音乐教育对音乐教师的素质有一定的要求。?笔者在大学期间有一门音乐教育课程,要求讲课必须做PPT,用普通话,语言标准、语速流畅、课堂气氛活跃。然而一部分音乐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几乎没有涉及到这些老师上课应该具备的素质,上课举止随意、不注重选择教学内容及方法,导致教师教枯燥无味,学生学习敷衍了事。学生学不到作为一名老师应该有的素质和基本表达,以至于难以适应社会,这样的引领和示范对学生以后走上工作岗位并无益处。同时,笔者通过观察学生上课感受发现,高校的学生对音乐教师进行判定的标准十分一致,有的教师人格高尚、学识渊博、讲课生动,学生便会对教师形成崇拜感,绝大部分同学上课积极投入,与教师互动活跃。反之,若教师上课敷衍了事、生搬硬套、平淡无奇,课堂便如一潭死水,很少有学生能够集中精力。蔡兆梅、王娟、宋連谨等通过调查研究,认为目前我国的高校音乐素质课程教师达不到预期水平,教师的学历普遍不高,教学效果不甚明显,学校所投入的师资力量匮乏,教学评价体系上也出现偏差。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解决,无疑会对高校音乐素质课程的建设起到消极作用。

二、教学内容问题

(一)重技轻文

忽视社会科学类知识的重要性,导致音乐教育停留于知识+技术的层面,学生的认知能力及理解能力不足,综合能力跟不上,就更要求不了学习对音乐内涵的理解。再加上,以往教学中的重技轻文现象所产生的技术与音乐文化的脱离,使艺术技巧完全脱离孕育它的文化母体,从而是失去了它本身的价值和意义。音乐技能训练的最终目的是使音乐作品的艺术感情得到充分的体现,而如何发挥艺术技能技巧的表情达意功能就是一个艺术家的修养问题,在人的多种修养中,文化修养是与艺术修养直接相关的。在笔者的一次与学弟交流和合作一首作品的期间有感,这位学弟并不知道所唱的内容和所要表达的情感,只是在按照谱子演绎,心思在意的地方在于是否能唱上这个高音,甚至不在乎唱的技巧对不对,唱的是否自己舒适,别人好听。这样的演绎音乐无疑是片面的,粗糙的,甚至不负责任的。声乐演唱中的字正腔圆是这些生理结构相互协调的结果。字正腔圆是歌唱艺术的评判标准及审美原则,不论是戏曲、民族唱法或是美声唱法,都要求演唱者能注意作品中每个字的正确发音并清晰有力的将其完整表现出来,这就需要演唱者充分调用口腔各部分结构,使其合理的配合发声。但是很多声乐学生对人体的构造都不了解,这就造成在声乐课中学生与老师之间的沟通困难,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去体会声带、喉头等身体部位,可是学生根本不了解这些器官具体在什么位置,怎样去掌握?学声乐本来就是一件很抽象的事情,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就更无章法。

(二)缺乏对表演培养的重视性

声乐表演给了声乐作品的二次生命,是音乐创作以及音乐欣赏的关键结点。因此,如何声乐教学没有了表演能力的衬托,或根本没有这种意识的培养。可想而知,声乐表演能力在作品中的重要性,那么,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充分的展现声乐表演呢?从以往的优秀作品中得知,声乐以及表演是一个完美的结合体,学声乐缺少不了表演,表演更是可以充分的展现声乐作品的内涵。因此,教授学生将表演展现在声乐教学的全过程当中,会对学生演唱能力的培养以及职业技能的训练产生练好的效果,必须引起教师的充分重视。那么,如何在教学过程教授学生提高表演能力呢,是教学老师要注重思考的。音乐专业存在一个特点,就是表演方面的独立性。著名的美国朱丽叶学院,注重师资人才及教学质量,要求学生学习音乐理论、史学的同时,也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体现表演、语言、形体、演唱部分。也就是说表演技巧是音乐教学的必修课程。音乐表演是艺术性、思想性以及技巧性的高度结合体。表演技巧以及音乐知识音乐艺术教学中的的两大基础。国内音乐院校的传统教学模式是重技轻艺,对音乐学生的学习存在弊端。表演的优劣与学生的音乐才华以及学生自身的心理素质、修养是密切联系的。音乐的才艺是靠先天基础结合后天教育、培训形成的。也就是说,音乐方面的才艺和学生的自身修养是靠培养之后形成的。因此,表演实践是培养表演能力的有效途径,表演才华就是通过一次又一次的表演实践练习出来的。声乐教学的传统模式是:先唱好了再谈表演,把主要环节放在了演唱技术上面,缺始终忽略了表演的实践和展现,到账培训出来的学生,即使走向社会,也需要很长的实践才能适应舞台表演,形成教学与实践严重脱节的现象。在学校的各种考试和比赛中不难发现,许多学生从上台到下台都是笔直的站在那里,一动不动;有的同学面部表情僵硬;有的同学眼睛不知道该看向哪里,目光涣散,很没有美感;有的同学弯腰驼背……笔者在台下采访这些同学得知,大家都知道自己的问题,他们也很想做一些符合歌曲表演,那他们为什么不去做呢,因为他们不会。一部分同学表示是因为上台机会少,另一部分同学表示是因为他们不会,学校也没有开设与表演相关的课程,他们不知道自己在台上究竟应该如何站位、如何表演。

三、音乐教学手段缺乏改革与创新

培养人才的功利性,致使学习缺乏实质性的学术氛围,学生缺乏研究创新,创造力和自主学习性。在学校每年交上去的人才培养计划表上,老师给安排的课程是高级的,想让学生又快又好的学习到最多知识的,这其实是一个很好的初衷。可计划永远是赶不上变化的。在实际授课过程中,由于每个学生的情况不同,并不能照顾到每个学生会造成教学的没有完全对等性。即使是完全按照每堂课这样上下来,依照这样原始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也是流传了很多年的了,有时候并不能完全根据每个同学的需求,给学生以点拨和提醒。这种教学手段缺乏革新,特别突出的一点表现在这种教学方法不能让学生学以致用,并不能很好的融入后来的学习和实践中去,就会导致一系列的问题。因此,就需要创新教学手段。

四、高等院校音乐实践平台少

一不留神,教学就容易与实践脱钩。音乐实践是学习音乐的最佳方式,对音乐美的感知以及音乐表现于创造的乐趣,只有在亲身参与音乐实践的过程中获得。所以,要提高大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就应该让他们积极参加各种音乐实践活动。在音乐教育学的学科课程教学中,应该如何增加实践呢,这是我们高校音乐专业教育中最值得关注的环节。但是在课程教学实践中,真想做到这些事不容易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仍会出现沉闷的状态。

五、教学设备资料不够完备

音乐是一门特殊的学科,音乐教育不仅需要足够数量、水平和能力的专业教师,而且还必须具备一定的教学设备,才能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随着教学形势的不断发展,一些院校的教学设施和设备有了极大的改善。但是现有的教学设施和设备还远远满足不了教学的实际需要。多媒体设备、学生教室、琴房、乐器等设备远远不够,直接影响教学的质量。

六、结语

高等音乐现代化教学在设备的投入与教学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思想认识的偏差、设备投入的偏向、教师现代教育技术的匮乏等不容忽视的问题,也表明了高等音乐教育教学发展过程中存在严重失衡的现象,也揭示了高等音乐教育的道路任重而道远,虽说信息技术条件下高等音乐教育现代化的教学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这些成绩的背后却存在许多值得我们思考的现象与问题,正确对待取得的成绩,科学反思存在的问题,将有助我们及时调整相应的策略,改进现有的教学状况,保证音乐教育现代化教学的科学发展,作为从事高等音乐教育的每一位教师必须站在历史的高度,正确认识音乐教育现代化教学的重要性,自觉地适应新时期音乐教育现代化教学的新需求,努力学习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本领,为实现音乐教育现代化教学作出自己的贡献。

作者:李旖雯 郭俪雅 单位:广东海洋大学中歌艺术学院 广东海洋大学寸金学院

参考文献:

[1]李德隆.高师音乐教育学概论[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4(1).

[2]陈海珍.对高师音乐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思考[J].教育探索,2007(6).

[3]林田.浅谈高校音乐活动的理论意义和主要实践途径[J].东华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

基金项目:

高等音乐教育例6

一、我国高校音乐教育专业钢琴教学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高等院校音乐教育专业的钢琴教学仍然是传统的音乐教育,钢琴教学和训练的主要内容还是一些复习曲、练习曲和乐曲,教师还只是音乐知识、钢琴技能的传授者,学生还只是各方面知识和技能的接受者。在教学中,由于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很少,以致于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和出现的问题不能够清晰的了解,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也不能有比较准确的认知。学生在经过了长时间的钢琴学习之后,却不能取得良好的成绩和有效提升自身能力,教师教学也达不到预期的目标和效果。由此可见,在社会和时代快速发展的今天,音乐教育面临着诸多挑战,钢琴教学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学生水平的差异性

近年来,由于高校扩招使得受高等教育学生数量增加,学习音乐艺术的学生也是逐年增加,音乐教育专业也得到了广大学生的青睐,越来越多的学生也感受到了钢琴的无限魅力,更加积极地学习钢琴相关知识和技巧。虽然说学习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在入学之前都具备一定的钢琴基础,但是学生入学时的钢琴水平和基础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学生受教育的环境以及受教育的程度都不同。有些学生因为文化课成绩不是太理想,迫于升学压力在高考之前才开始接触音乐,接触钢琴,内心没有对音乐由衷的热爱,以致于基础薄弱;有些学生是从小就喜欢音乐、喜欢钢琴,从小就开始学习音乐以及钢琴的相关知识、练习钢琴,基础扎实,进入高校学习音乐教育专业、学习钢琴是为了更好的锻炼自己、提升自己的水平。因为学生接触钢琴、学习钢琴的时间不一样,一些学生错过了学习钢琴的最佳时间,他们在手指的灵活方面也不处于一个比较优势的状态。众所周知,从小开始学习钢琴的学生和高考之前才开始接触钢琴的学生他们对钢琴的理解力和学习能力也是有非常大的不同的,从小开始学习钢琴的学生理解力相对更强,也更容易进行学习,以致于学生在接受大学音乐教育、钢琴教育之后所呈现的状态和水平也各不相同。

(二)师生比例不协调

随着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高等院校的扩招使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数量增加,学习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数量也在一定程度上逐渐增长,但是高校扩招带来的音乐教育专业学生人数的增加也为学校师资力量带来了新的压力。部分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在学生数量增加的同时并没有相应的增加和提高师资力量,而是仍然维持原先的状态,难以满足现阶段的音乐教育专业钢琴实际教学的需要,钢琴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也和目标有所差距。另外,教师的水平和能力也是参差不齐,有的教师能够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发展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和水平,适应现代化教学的需要;但也有部分教师能力有限,又不注重能力和水平的提升,教学思想传统,逐渐落后于改革和创新中的现代化教学需求。随着我国文化艺术的蓬勃发展,许多音乐方面的高端人才受各种环境和条件的影响不太愿意进入高校进行日常的教学工作,这也一定程度上制约着高校师资队伍的发展。

(三)教学模式与资源滞后

在现阶段的钢琴教学中,传统的钢琴教学模式仍然被采用,如笼统的一刀切、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对于钢琴课程的内容设置不够丰富,对于学生的评价方式也不全面、合理。以往的教学内容主要是以西方相关文化为主,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接触的也大都是莫扎特、贝多芬等国外艺术家的经典作品。而我国也有许多的钢琴艺术家,也有很多优秀的作品但是都很少被引用,这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学生了解我国的钢琴艺术的发展,不能对我国的优秀的钢琴艺术作品有比较清晰的认识。在教学中过于注重钢琴技能的训练,而忽视了理论知识的传授,不利于学生对音乐文化以及理论知识的认识和了解,弱化了理论基础也不利于学生的未来良好的发展。另外,高校资金来源相对有限,受资金影响教学设备也没有及时的进行更新,依然有比较老旧的设备在使用,无法满足现代化教学的需求。虽然部分设备得到了更新和补充,但是在数量以及品质上还不能完全、充足的满足教学需要。

二、高等院校音乐教育专业钢琴教学改革和创新的策略

(一)因材施教

在钢琴教学中要正确认识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钢琴水平存在的差异化问题,要充分了解和掌握学生的真实钢琴水平以及个性,根据不同的个体情况因材施教。但不能够急于求成,如果单纯、片面的追求教学速度,那么学生对于钢琴的学习也只会是一知半解,不能深刻领悟到钢琴学习的乐趣和本质,而应该循序渐进的进行钢琴教学,为学生以后的发展打下基础。对于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教师可以首先安排多做一些曲目的练习,以锻炼学生的手指独立性和灵活性,在此基础上在进行一些手指的跳跃和跑动练习,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引导他们进行钢琴演奏和创作,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

(二)加强高校师资队伍建设

面对教学资源的匮乏,高校要通过多种手段努力提高学校师资水平,加强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打造一支高素质、高水平、高能力以及具有创新精神的师资队伍,改变一个教师教授大量学生的教学形式,积极实现精细化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高校可以通过招聘的形式,以优厚条件吸引音乐、钢琴方面的高端人才进入高校进行音乐教育专业的钢琴教学。由此同时,还要加大培训力度,对现有教师组织和开展定期的业务水平的培训,使教师掌握和了解比较前沿的音乐方面的知识和文化。教师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品质,教师不但要对钢琴文化有比较充分的了解,还要对钢琴相关知识和技能有比较充足的理解和掌握。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更好地投入到现代化的教学中去,让钢琴教学能够不断的提升学生的艺术欣赏力和表现力,而不再仅仅是单纯的技术性教学,让学生在了解音乐文化底蕴的基础上,更好地进行钢琴学习。

(三)教学模式的科学化改善

要针对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特点以及就业方向进行科学教学,教师不但要在钢琴教学过程中为学生讲述钢琴学习的基本方法,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习惯,还要能够把钢琴教学法能融合、渗透到课堂中,让学生不但知道怎么学习,还要学会怎样进行教学。对于钢琴学习的基本内容可以通过优化课堂教学细节进行大课堂的钢琴教学,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不断提升教学效率。例如可以对学生的钢琴水平进行必要的评估,在此基础上进行小组划分教学,让水平一致的学生划为一个小组,教师根据该小组的实际水平进行相应的教学;对于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可以在教师有针对性的教学之外,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学生之间的互帮互助,以相互弥补各自的不足;还可以让基础和水平较好、较高的学生利用空闲时间进行指导,在提高自身的教学实践能力的同时实现同学之间的共同进步;对于水平相对较高的学生还可以实行一对一的个性化教学,进一步提升钢琴水平和能力。在教学内容上要适当的对我国优秀的钢琴艺术作品予以引用,使学生对我国现阶段钢琴艺术的发展有比较清晰的认识和了解,并在此基础上弘扬我国的钢琴艺术作品。在钢琴教学中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方式,全面的对学生进行评价,重视评价结果也要重视学习的过程。钢琴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重视其实践性固然是正确的,但是也要注重学生对音乐文化、音乐理论的学习,在提升学生教育教学技能的同时使学生各方面素质都能得到提高,为学生的长远良好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另外,高校还要加大资金投入,及时更新教学设备,使之符合现代化教学的需要,以促进钢琴教学的顺利、有序开展。

三、结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高等院校音乐教育必须与时俱进的进行改革和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优秀人才,才能不断提高钢琴教学的质量和水平,在提升学生能力的同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孙岩.对我国高校音乐教育专业钢琴教学现状的思考[J].音乐生活,2015,(01).

高等音乐教育例7

民歌教学是当前高等音乐教学中的一个主要教学内容。在社会经济水平不断提高、信息化水平不断进步的今天,流行歌曲已经成为了音乐领域歌曲的主要形式,从某种程度上讲,流行歌曲反映了当今时展的趋势以及文化特点,在音乐领域也占据着较为重要的地位,是不容忽视的,但需要认识到,对于当今时代文化过于重视必定会导致对传统文化的忽视。作为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民歌教学的重视已经成为了当前高等音乐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做到的一项工作。

2 高等音乐教育民歌教学现状

当前,在高等音乐教育中,民歌教学已经逐渐成为了教学中的重点。从整体上看,民歌教学中仍存在着很多问题需要被解决,主要体现在对本地民歌重视程度不足、学生对于各少数民族民歌特点了解较少以及教学创新性有待提高三个方面,以下文章分别针对上述三方面问题进行了分析。

2.1 对本地民歌重视程度不足

对本地民歌重视程度不足是当前高等音乐教育民歌教学中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相对于流行歌曲而言,学生对于民歌的学习兴趣必定不会非常高,而学习兴趣的不足对于其整体水平的提高十分不利。从本地民歌的教学入手,逐步深入,去实现民歌的教学,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具有重要价值。但就目前的情况看,部分高等学校在民歌教学中并没有通过这一步骤来实现,而是直接开始了对各民族民歌的教学过程,这会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不到过渡,因此也就会影响其学习效果。

2.2 学生对于各少数民族民歌特点了解较少

在民歌教学中,各民族民歌的教学都非常重要,不同民歌具有不同的特点,同时其中所包含的精神以及所体现的文化也存在差别,在教学之前,必须要针对所要学习的民歌所在民族的生活方式以及物质与精神文化向学生普及,这样才能使民歌学习效果得到最大程度的提高,但在当前高等音乐教育中,民歌教学之前,学生对于各少数民族民歌的特点了解还不够清楚,这会极大程度地阻碍民歌教学水平的提高。

2.3 教学创新性有待提高

创新性不足是当前高等音乐教育中民歌教学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在当今时代,社会对于各个领域的创新性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从某种程度上讲,一个领域的创新水平已经成为了衡量这一领域发展前景的一个主要标准。当前,高等音乐教育中的民歌教学还存在着创新性不足的特点。要知道,作为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民歌原有的特点以及底蕴非常重要,但想要使其能够与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势更加符合,就必须要对其进行创新,尤其是在教学中,创新性更是显得尤为必要。

3 高等音乐教育民歌教学策略

从上述文章的阐述与分析过程中可以看出,当前的高等音乐教育民歌教学效果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其中仍存在着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必须针对每一个问题提出不同的解决策略,这是当前高等音乐教育民歌教学水平提高的关键,也是培养学生音乐水平以及民族意识的一个主要途径。

3.1 注重对本地民歌的教育

对本地民歌教育重视程度的不足是当前高等音乐教育民歌教学中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因此在教育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对本地民歌的教育。例如,对于东北地区来说,在民歌教学中,可以通过对鄂伦春族民歌的教学去对学生进行引导,以使其学习兴趣能够提高。《鄂伦春族小唱》是鄂伦春族的一个具有代表性的民歌。在过去,鄂伦春族一直都是以狩猎为主的民族,在狩猎归来时,人们都会通过歌舞的形式去庆祝,而《鄂伦春族小唱》便是这一民族的人民对于自然的歌颂的一个民歌。

3.2 了解各少数民族民歌特点

了解少数民族民歌的特点对于民歌教学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价值。在民歌教学过程中,对于各民族文化的了解能够为学习兴趣以及学习水平的提高提供基础。例如,蒙古族的民歌与新疆的民歌便具有不同的特点。蒙古族民歌主要分为长调与短调两种类型,不同类型的特点也有所不同,但体现的均为蒙古族人民的性格以及文化特点。相对而言,新疆民歌体现的则是新疆人民能歌善舞的特点,如《玛依拉》所表现出来的则是新疆人民幽默、活泼的特点。

3.3 提高教学的创新性

高等音乐教育例8

二、更新高师音乐教育观念,改变音乐教学方法

在传统的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中,大多数院校大都喜欢采取“欧化式”音乐教学方式,即便是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以及课时设置等方面也均按照“欧化式”音乐教学来进行规划和设计,这极大制约了我国民族音乐教育的普及和发展。因此,在新课标下,高等师范院校必须要转变音乐教育观念,彻底改变与音乐专业院校采取相同教学模式和方法的错误观念,从课程设置、课时设置、教学手段和方法、教学内容以及教学实践等方面进行变革,从而逐渐扭转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中存在的“重西轻中”的音乐教学思想和观念,也可以避免音乐教学过度局限于技术层面。另外,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中需要加强学生音乐教育能力的培养,在音乐理论、器乐以及声乐等相关音乐课程方面重点增加一些与民族音乐文化相关的教学内容,从而不断向学生灌输民族音乐相关的知识和概念,同时音乐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比较中西音乐文化之间存在的具体差异,使他们深切感受到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的魅力。作为一名合格的基层音乐教育者,就必须要充分了解和掌握民族音乐的真谛和精髓,并熟知提高学生审美情趣和音乐素养的有效手段,同时需要促使学生在了解民族音乐的过程中逐渐爱上民族音乐,从而促使他们自主参与到民族音乐的学习和宣传中来。

三、强化课程计划设置,调整教学内容

正如上述所述,当前民族音乐教育在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中所占的比例有限,所以开展的课时也比较少。因此,为了加大民族音乐教育的力度,相关教育部门需要根据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中民族音乐教育具体的开展情况来采取合理的管理办法或者指定相关的管理政策来对各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育进行行政干预的硬性管理方式,从而使音乐教育可以应对当前教育对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育所提出的新的要求和标准,确保民族音乐在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中可以占据一席之地,不断提高音乐教学的质量。高等师范院校还需要适当调整音乐教学内容,比如在视唱练耳和基本乐理的教学中,需要加强音阶理论和民族调式的教学力度等。这种将与民族风格相关的曲目或歌曲渗透到视唱练耳训练中可以在提高学生视唱技能的同时,也可以丰富学生的民族词汇,深化他们对于民族音乐的理解和认识,也有助于提高他们的民族音乐创作能力;在和声训练的过程中,通过加强和声配置以及民族调式的训练和分析,有助于学生熟悉和掌握民族和声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而在歌曲做法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加强民族曲式写作教学和民族曲式内容教学,从而不断强化学生对于民族音乐知识的记忆;在键盘和和声的音乐教学过程中,需要加入民族风格创作曲目的学习,还需要加强民歌改编等学习内容。另外,除了讲解西欧式音乐教学中的“ABA”单三部曲式的充分、展开和对比外,还需要加入我国民族音乐的联曲体、循环体和多段体等曲式结构。

高等音乐教育例9

一、引言

积极发展成人高等教育,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必然要求,近几年,我国的成人业余高等教育从宏观方面看,无论是生源还是教育质量,都成衰退局面。而对成人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提出,是对构建学习型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高等学校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和义务,更是衡量一个学校办学活力的标准。

音乐作为成人高等教育中的一门学科,有着其特殊性,它随着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人们对素质教育的普遍重视而被关注。音乐成人高等教育不但是中小学音乐教师进修培训的途径,更是培养有较高音乐专业能力、较强音乐素养的音乐人的平台。而在近些年,单纯的为了学历而进修的社会音乐学生随着高考的扩招而一再减少,而为了提高自身音乐素养与音乐能力的学生开始出现。成人高师传统的教育理念与社会发展的需求不再相符合,对音乐高等教育的改革也提上了日程。尤其在信息传播快速的当今社会,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多样化也是全面改革音乐高等教育、提升成人高等教育水平的重要手段,这也是音乐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

二、音乐成人高等教育的现状分析

(一)成人音乐学习的特点及现状分析

成人高等教育的学生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的学生,分别体现在生源结构、文化基础、专业基础、学习心理等各个方面的多元化,使得成人高等教育不能与普通高等教育一概而论,要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分析,得出针对这些成人音乐学生教学的实际办法。

音乐成人学生的生源结构,在多年前的30-45岁的中年化,随着社会教育的逐渐完善,在近几年慢慢程年轻化发展,已20-35岁的学生居多,在这些成员中,中小学音乐教师渐渐成为较少数,而各社会文艺团体的学生人数在不断增多,如本地的剧团、歌舞团、群艺馆等。此外,生源还包括爱好文艺与音乐的社会青年。

成人音乐学生的文化基础普遍较薄弱,他们大多是中专毕业后进修大专学历或大专毕业后进修本科学历,许多人都是高考中文化课分数低而报考了音乐专业。在专业素质方面,很多学生自己只会某一种音乐专业,而对音乐理论知识懂的少之又少。比如,有些学生在歌舞团是伴舞演员,他们只对舞蹈这一方面的业务比较擅长;也有的学生是京剧团里的旦角演员,除了唱戏,对器乐演奏、和声编排等方面一窍不通。更有些学生是单纯热爱音乐的社会青年,在音乐方面很业余,仅仅认为学音乐就是学唱歌,唱好流行歌曲就是学会了音乐。

(二)成人音乐高等教育的存在的问题

成人音乐高等教育存在着很多不足,在教学内容方面,很多学校过于注重音乐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的提高而忽视了通识教育,使学生在艺术学、美学方面知识欠缺,影响了审美能力的提高。在教学中,忽视引导学生对艺术职业热情的忠诚与音乐教育的奉献精神,仅仅用知识的多少、业务水平的高低来量化学习成果。在教学形式上,很多学校采取与普通高等教育相同的教学方法,不能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同时不能做到知识的拓展,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不到提升。有的学校忽视了地方特色音乐课程与多媒体课程,使现代音乐教育技术没有普及。

三、音乐成人高等教育改革策略

(一)音乐成人高等教育理念的改革

教育理念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教育的方向是否正确。成人音乐教育理念的改革更是影响到教学的质量、成人音乐学生的综合水平、社会音乐人才培养等各个方面。音乐成人高等教育的改革,要以提高成人音乐学生的音乐综合素质为宗旨,以培养优秀的、有创新精神的音乐人才为目标。在人才培养方面要在完善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前提下,做到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二)音乐成人高等教育教学方法的创新

音乐成人高等教育的教学,要在正确的教学理念下,以学生实际情况出发,在教学内容方面进行扩充,做到知识的拓展和创新;发展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实践能力;引入地方特色音乐教育以及国内外先进教学理念,在传承中国音乐文化的基础上放眼世界,开拓学生视野。

在教学内容方面,各学校应针对学生生源情况进行分析,制作有针对性的培养方案,为具有不同学习目标的学生设置不同方向的选修课程,使中小学、幼儿园老师在学习中得到知识的更新以及对教育理念、新课标的深度解读;使社会音乐团体的音乐工作者在提高专业能力的同时,对音乐理论知识的学习加强,为他们在音乐工作的发展扎深根基;使爱好音乐的社会青年在音乐鉴赏、美学方面有所提升,继而提高他们的音乐综合素质。如:可以在培养方案的选修课方面设置以上的2-3个方向,让学生自由选择,让教学更加灵活化,也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在教学方法方面,要多给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大多学校对音乐成人高等教育的学生不重视,大多只在乎知识的填鸭,这是万万不可取的。如可以给学生开设小型音乐会,在能力允许的范围内给学生组织各种讲座,聘请相关领域的专家来讲学等。同时,在实践方面,可以组织学生听中小学优秀音乐教师的优质课;组织学生到各文艺团体参与排练与活动。在教学考核方面也要多元化发展,设置考试考查课并存,开卷、闭卷考试与学科论文并存,学生评教与师生互评并存。

此外,引入地方特色音乐文化方面,以唐山师范学院为例,可以引入河北和唐山地区特色音乐课程,如:河北地秧歌、冀东民歌、评剧、唐剧等。同时,应注重加强学生的多媒体操作能力,如设置音乐教学课件制作课程、音乐编程课程等。在中西方音乐的融合方面,要给学生观摩与互相交流的机会,让学生了解世界音乐文化,体会西方的音乐理论体系,也是鼓励学生传承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契机。

参考文献:

[1]薛晓旭.高师成人音乐教育的现状及其对策[J].成人教育,2012年第3期:122

高等音乐教育例10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1-229-1

随着人们对精神生活的不断追求,钢琴被越来越多人认可。钢琴音乐不仅可以陶冶我们的情操,通过钢琴音乐还能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根据社会情况反映,越来越多的父母都让孩子学习钢琴,从而培养孩子的性格,丰富孩子的精神世界,提高孩子的素养。伴随着社会的发展,高等钢琴教育也取得不错的成果。高等钢琴教育能对人们产生积极的引导,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因此,高等钢琴教育需要不断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音乐的素养,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此外,钢琴文化的思想与发展也会影响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音乐培养能不断提高人们的综合素质,能塑造一个人的性格,开拓人们的思维。在音乐素养教育中,高等钢琴教育的重要性是不可忽略的。

一、高等钢琴教育要营造一个良好的音乐氛围

我们知道在学习的过程中,良好的学习氛围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音乐教育也不例外,高等钢琴教育尤其得营造一个良好的音乐氛围。其实,营造音乐氛围的难度不大。首先,高等钢琴教育机构要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建设一个环境较好的练琴房是必不可少的,提供一个钢琴表演的会堂能让学生更好地融入钢琴音乐,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只有通过不断加强高等钢琴教育的基础设施建设,为学生提供一个广大的平台,让更多学生接触钢琴教育,了解钢琴艺术,高等钢琴教育才能不断地普及开来。事实上,我们发现,一座城市人们的音乐素养高低与其音乐基础设施建设密切相关。如果该城市的音乐基础设施的建设较完善,其城市中的人们的音乐素养要高于其他城市。悉尼有闻名于世的悉尼大剧院,悉尼人们的音乐素养也是相对较高的。因此,高等钢琴教育的发展首先面临的是钢琴音乐的相关基础设施的建设需不断完善的问题。通过建立会堂、歌剧院,渐渐形成一种良好的音乐氛围和环境,让学生接触钢琴音乐,感受到钢琴艺术的魅力,从而提高学生对高等钢琴教育的兴趣,积极参加高等钢琴音乐教育。通过良好的音乐氛围可以让学生以积极的心态接受高等钢琴教育,从而挖掘更多学生的音乐天赋。此外,多组织钢琴演奏会,鼓励学生参加相关的钢琴社团活动,通过社团的宣传带动,不断营造良好的音乐氛围。总而言之,首要任务就是加强高等钢琴教育基础设施的建设,营造良好的音乐氛围。

二、高等钢琴教育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高等钢琴教育不断发展,但很多高等钢琴教育的课程只是不断重复枯燥的理论,没有重视学生的实践教育。高等钢琴教育需要在营造良好的音乐氛围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重视学生音乐素养的全方面发展。高等钢琴教育与其他音乐教育一样,首先要培养起学生的乐感,要使学生具备有一定的审美能力,将高等钢琴教育的理论与学生的实践结合起来,从而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大多数人都一样,相较单一的理论教育,人们更喜欢能有互动,能有亲自参与。所以高等钢琴教育一定要重视与学生的互动,积极鼓励学生的参与。其外,要学生能更好的感受到钢琴艺术的魅力,还需要通过开设一些与音乐相关的鉴赏课程,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而且我们要重视学生的审美情操的培养,培养学生的艺术气质。高等钢琴教育需要做到全面的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包括钢琴音乐的理论与音乐艺术鉴赏能力,还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将学到的钢琴音乐理论与实践操作结合起来,空谈理论、忽略实践操作是坚决不可取的。

三、让学生进一步了解钢琴艺术

高等钢琴教育是通过钢琴音乐不断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开创学生的思维拓展。在高等钢琴教育过程中可以结合优秀的钢琴音乐作品,良好的音乐氛围,让学生的身心陶醉于钢琴音乐的世界,从而放松学生的身心,缓解压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的性格与独特的气质,开拓学生的思维与眼界。明确高等钢琴教育的目标,让学生接触更多优秀的钢琴作品,感受到钢琴音乐的魅力,对钢琴音乐作品有更加深刻的认识,从而积极接受高等钢琴教育,从而达到培养人才素养的目的。全面发展是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良好的素质培养,创新的思维,开阔的眼界都是全面发展人才必不可少的条件。

总而言之,高等钢琴教育要在加强钢琴音乐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营造良好的钢琴音乐氛围,按照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全面培养学生的乐感、音乐审美能力,结合优秀的钢琴音乐作品,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开阔学生的眼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通过详尽的措施,不断完善高等钢琴教育制度,推动高等钢琴教育的发展,以达到不断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李佳. 音乐教育中的发散思维研究[D].中国音乐学院,2011.

[2]金克华. 高校钢琴教育中提高学生音乐素养的策略分析[J]. 青春岁月,2012,(16).

[3]姚泓孚. 高校钢琴教育与学生音乐素养[J].艺术教育,201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