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加强财务风险防控模板(10篇)

时间:2023-10-18 09:59:42

加强财务风险防控

加强财务风险防控例1

第一,加强管控力能降低运营风险。企业运营本身就存在高风险,在高风险的运营中财务管控就显得更加重要。运营环节越多,运营周期越长,财务管控就越艰难。但是,不论管控过程存在多么大的难度,在运营中都必须做到管控到位,因为,只有管控得力,才能降低风险。这就要求财务人员做到胸中有全局,手中有数字,行动有办法。一是有高度的责任心。不仅了解运营过程中财务事项,也要了解整个运营过程和其它环节的启合,做到心中有数,才能够具备较高的管控能力。二是有高度的敏感性。在整个管控中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掌握情况,做到防隐患于未然。三是有较强的业务能力。在一个周期的运营中,要做好应收账款的管理工作,严格内部流程,加强与客户的沟通,积极探索使用仲裁和财产保全等多种措施,以降低风险度。要从小处着眼,从弱处入手,管控全局,不让不法分子有空子可钻。

第二,加强管控力能提升财务管理水平。只有加强管控能力才能提升财务管理水平。换言之,没有较强的管控能力,就谈不上正常的财务管理。一个企业,一个单位对财务管控得好,这个企业或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一定会很高。因此说,对财务管控的过程也是一个提升财务管理水平的过程。比如,一个管控得力的企业,其内控流程制度、成本费用、资金、资产、财务信息化系列规章制度等都会非常健全。因此,通常要掌握业务的关键控制点,关注制度的连带效应,进而达到完善财务体系的目的,促进财务管理水平的整体提高。

第三,加强管控力能合理整合资金。很多企业的财务部门在市场压力越来越大的情况下,积极推动资金的集中管理。清理银行账户,减少资金沉淀,调剂企业内部资金余缺,进而跟踪银行存款情况等,加强了对内部资金的管控力。实践证明,这是一种有效的办法。很多企业通过这种手段做到了资金整合,大大提高了资金的合理利用率。所以我们可以说,加强管控能力是推动资金集中管理与整合的有效方法之一。

二、加强财务管控力的主要手段

1、打好基础,完善财务管理体系。财务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是一切经营和管理过程的核心。财务管理政策是指规范、引导、约束与激励财务行为的一套制度,它主要涵盖了风险、资产、信用、融资、资金、成本、投资等等的政策。其一,完善财务管控制度。通常而言,财务控制是指财务监管部门及人员通过财务法规、财务制度、财务定额、财务计划目标等对资金运动进行指导、组织、督促和约束,确保财务管理目标实现的管理活动。财务控制是财务管理的基本职能之一。在财务管理中,如果仅有财务计划,没有控制,就难免出现财务失控现象。因此,实际工作中,要严格制度,严肃执行法规,以制度、预算等为主要手段,保证国家法律、法规、政策的贯彻执行,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确保事业发展目标实现的管理活动。其二,完善防止风险制度。要了解财务风险的性质及特征,正确预测和衡量财务风险,并进行适当的控制和防范,将损失降至最低程度,以保证非营利组织财务目标的实现。其三,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即提高财务收支透明度,只有做到财务的透明,才能防止财务的暗箱操作和财务腐败,并且建立起社会公信力。此外,每年定期编制财务报告、定期接受财务审计、公布财务报告与审计结果也是一种必要的手段。其四,完善外部监督制度。外部监督至少要包括完善的财务制度、有效的监管体系、严厉的执行机构。要建立起与政府、社会之间互动的监督机制,并要建立有政府和社会的广泛参与和监督,从而提高公信力。

2、集中资金,加强管控能力。一是建立资金管理信息系统。这是一项系统工程,涵盖着运行平台建设和配套制度保障,并涉及到资金流向管理、预算管理、人员权限管理等多项内容。应该全面实施收支两条线的管理模式,这样,资金管理效率和效益才能够有明显的提升,资金才能够真正地集中上来,达到加强管控的目的。二是加强资金调剂,降低整体财务资本。将企业或单位闲置资金调剂给资金需求项目使用,使得资金获得更好的分配,创造更大的效益。要积极探索合理的资金集中使用方式,养成“过紧日子”的习惯,努力满足企业生产经营的资金需求。三是提高资金使用的计划性。要通过准确的资金使用计划,将有限的资金融为一体,整个使用。避免资金使用的盲目性,让资金需求和资金计划同步进行,尽量做到减少资金沉淀,避免财务费用的无效支出。

3、信息为先,提高管理水平。一是要对现有的财务核算软件、管理软件及进进行升级和更新维护,采用先进的财务信息系统和技术手段,简化会计核算流程,优化报表编制层次。此外还要加强财务信息系统的投入,为企业或单位的财务信息化搭建一个良好的信息平台。二是要对现有的财务软件系统以及现行的财务管理制度进行补充和完善,并要真正执行其制度,保证系统畅通以及各项财务规章制度的落实。三是要做好保密工作,以防因工作疏忽或因系统漏洞出现风险。

4、注重预算,力求未雨绸缪。第一要搭建全面预算管理制度系统。通过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办法》和《成本费用管理暂行办法》等初步构建并完善预算组织制度、预算报告制度、预算考核制度、预算指标体系、预算监控与调整等制度。第二要理顺全面预算管理组织体系。建立起预算管理部门、预算办公室、预算业务部门三级预算组织体系,借助多样化管理手段,实现预算目标的逐级分解和层层考核。第三要完善预算考核监督体系。分别建立起业务预算、投资预算、资金预算、筹资预算、财务预算等报表形式,并要不断细化。

5、关注风险,建立预警机制。预警机制的建立有助于防范风险,但建立预警机制必须有针对性。要根据当前的市场实际和不断变化的风险预测,认真研究预警规程和准则,结合市场实际,建立起风险控制预警机制,从而有效规避风险。

加强财务风险防控例2

一、企业加强内控管理对于防范财务风险的重要性

内控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当下,为更好地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财政部门连续颁布实施《会计法》、《内部会计控制规范》等法律法规制度,其中对企业内控管理有多项规定,不但明文规定要保护企业资产,还要求企业完善建立内控管理体系,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与准确。所以加强内控管理是法律法规对企业的要求[1]。同时,加强企业内控管理对企业健全财务管理制度有帮助。科学的、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是企业开展财务管理工作的基础,否则将大大削弱管理效果,而一旦企业的财务失去内控保障,就会失去其应有作用,所以加强内控管理对企业防范财务风险有重要意义。另外,加强内控管理是企业内部管理的客观需要,是防范财务风险的基础条件。加强内控管理能促使企业规范实施各项管理活动、最大限度降低各种风险、保证财务数据更加准确、安全、真实,有助于企业更好地实现高效管理,同时在内控管理中发现不法行为,及时有效处理,满足现代化管理需求。鉴于此,加强企业内控管理对企业有效防范财务风险有重要作用,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并加以实践。

二、加强企业内控管理以有效防范财务风险的措施

(一)构建良好企业内控管理和财务风险防范环境

企业内部控制环境是关系到能否实现财务风险控制及防范的重要因素之一,在企业整个内部控制体系以及财务风险防范重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保证企业更好地改善内控管理效果、提高财务风险防范的有效性,企业需结合自身实际,致力于打造适合内控管理与财务风险防范的内部控制环境以及相应的机制体制[2]。一是企业领导者应保持管理观念与内控管理意识的与时俱进,充分认识加强企业内控管理对于有效防范财务风险的重要性。二是完善建立企业与内控管理相关的制度与考查机制,促使企业的内控管理与财务风险防范均得到行之有效的监督,同时做到奖惩分明,激发出相关部门及人员开展内控管理工作的主动性。三是企业要大力培养以内控管理与财务风险防范等为基础的企业文化,要求全体人员都做到注重内控、办事讲究程序等原则,在制定企业年度预算方案、重大决策以及签订重要合同时要实行集体决策以及群众监督,从而更好地实现企业加强内控管理与有效防范财务风险的目标。

(二)加强对企业会计风险与资金风险的有效控制

为有效防范财务风险,企业需进行一系列内部管理活动,尤其要重视开展内控活动,针对企业会计风险、资金风险等主要财务风险提出切实可行的内控制度,提高财务风险防范质量。一是针对企业会计工作中的风险,要专门设立相应的机构,加强成本管理,负责预测、控制成本,负责审核会计信息,并有效监督会计工作人员等等。与此同时,企业要大力培训会计人员,提高其业务水平以及职业道德修养;在重要的会计工作岗位上多配备一些职业道德水平高、业务能力强的人,并积极实行轮岗制度,尽量在一年内更换重要岗位的会计人员,加强企业各会计人员之间的沟通、交流,降低协同作弊的可能性。二是针对企业的资金风险,企业应完善建立资金预算审批制度、资金支付控制制度、资金安全管理制度、投资管理制度、融资管理制度等重要制度,从而加大管理每一笔资金使用情况的力度,有效防范企业资金风险。企业还要有效管理并控制资金的投放、回收,准确估测投资、融资以及筹资等过程,确保企业决策的科学性,防范财务风险。

(三)切实增强企业内部管理与控制活动的有效性

加强财务风险防控例3

1.1管理风险。随着财政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部门预算、政府采购、国库集中制支付、“收支两条线”等改革的不断推进,国家和质检系统的相关财务管理制度正在逐步建立完善。在目前的财政改革形势下,建立完整、统一、完善的财务制度体系仍在不断探索和实践当中,客观上造成管理制度上的不详备,在财务工作的某些环节、部分程序或相关措施上仍存在漏洞,造成管理上的风险。

1.2系统风险。从财务的管理职能来看,目前财务工作涉及资金管理、国有资产管理、政府采购监督管理、收费管理等方面,各项财务业务又与多个具体的业务相关联,涉及与其他职能部门的交叉合作,财务管理的质量和水平与各单位内部相关业务的管理质量和水平息息相关,如:资金管理涉及科研经费管理、基建项目经费管理、接待费管理、出国费管理、交通费管理等,能否系统开展财务工作存在风险。

1.3环境风险。就财务业务本身而言,会计机构的岗位设置、人员配备等因素,对财务风险程度起到一定影响。财务人员不足导致一人多岗现象较为普遍,部分单位由于财务人员不足,不能完全按照会计基础规范要求形成有效的财务内部控制,具有一定的环境风险。

1.4主观风险。财务管理人员必须将风险防范贯穿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始终,严肃财经纪律,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财务管理负责人应加强科学决策、集体决策,摈弃经验决策、“拍脑门”决策等主观决策习惯,降低财务决策风险。就个人而言,如果财务人员不注重提高自身政治素质和思想素质,不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和专业知识学习,不熟悉相关的财经法律法规和财务规章制度,缺乏工作责任心,则从事任何财务岗位都会有较高风险。这也是发生廉政风险的内因。

2. 防控财务岗位风险的建议

2.1完善财务和内部管理制度。随着财政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检验检疫事业的快速发展,建议财务部门对各项财务管理制度进行重新梳理,建立健全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进一步完善预算管理制度、收费管理制度、经费报销审批制度、基建维修和设备采购管理制度、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会计档案管理制度等各项财务管理制度,规范单位财务收支行为。同时,建立健全财会工作岗位职责,坚持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确保不同岗位之间权责分明,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并推动相关部门完善有关内部管理制度,加强对薄弱环节和重要岗位的控制,堵塞漏洞、消除隐患。

2.2强化财务稽核监督检查。要充分发挥财务稽核的财务监督作用,将单位财务稽核的重心放在提高依法理财、防范风险的能力和水平上,使财务稽核由事后查处向事中控制、事前防范转移,实现了财务稽核管理的规范性和有效性,为提高资金效率和降低风险提供有力保障。有条件的单位设立专职稽核员,会计人员较少的单位,由会计主管兼任稽核员。通过财务稽核,对日常会计核算工作中出现的疏漏及时加以纠正或制止,避免会计核算工作上的差错和有关人员的舞弊,提高会计核算工作的质量。

2.3落实财务工作第一主体责任。按照《会计法》的规定,单位负责人是单位财务与会计工作的第一责任主体,对本单位财务会计报告的真实性、完整性以及内部控制制度的合理性、有效性负主要责任。单位负责人要以身作则,提高执行国家财政政策和法规的自觉性,支持财务部门依法行使职责。要进一步加强对各单位负责人的定期培训及宣贯,要求各单位负责人切实确立起对财务会计工作和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第一责任主体”意识,重视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建设。

加强财务风险防控例4

自从2011年起,国家明确要求企业建立起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近两年多以来,内控制度成为企业建章立制的必备。而对于以建筑、水利等施工类企业来说,早先的“三标一体”也是属于内控体系的一种。内控制度最主要的也是最重要的就是建立财务内控制度,防范财务风险,提高资金使用率。要实施财务内控制度,应着重做好以下三个方面。

一、营造良好内控环境

创造内控环境,建立内控重要性的意识,是做好内控的基石。一是思想环境。首先是公司管理层对于重要性认识,必须要清晰,必要要肯定。其实是普工员工的认识,就需要管理层能进行广泛宣传和动员。二是舆论环境。其实就是文化环境,要将财务内控制度作为一种企业文化,内植于员工内心,外化员工行动,让人人讲程序、讲原则。同时,在重大投融资决策、年度预算等重大事项上,执行好集体决策制度,防范财务风险,以重大事项的透明公开带动其他事项的集体智慧决策,从而赢得广泛共识。

二、识别各种财务风险

每个企业有每个企业的特点,也有不同的财务风险。做好财务内部控制,首先应该要对企业内部的财务风险有个清晰的认识、判断和评估。作为施工类企业,主要的财务风险包括三大类。

(一)资金方面的风险

资金的风险主要有:一是资金付出和收回的风险,款项的支付没有经过严格的程序批准,导致公司受损;而收回风险,由于投资决策失误,导致客户失信或者市场表现达不到预期,使得投出的资金遭遇坏账,如投资一块地,但是用地使用权无法批,这是企业最应该防范的风险。二是资金安全风险,如施工企业在施工过程中,预算不足,后续投资跟不上,导致资金链断裂;财务程序不严,导致资金被侵占、被私自挪作它用,带来的风险,等等。三是融资引起的风险。在融资上,由于银行贷款或者是私人贷款导致的高利息无法支付等。融资的风险有多种,有股票上市引起的股权风险,银行贷款无法通过审批,私人借贷的高利息无法支付,等等。

(二)会计工作的风险

这是一项主观意识带来的风险。一是会计报表失误风险。会计从业人员专业知识不扎实,相关资料不完善,实际工作不谨慎,高管或者财会人员没有基本职业素养,引起会计报表与实际情况严重偏离,导致管理层和投资者无法正确判断引起经营的风险。如今已经成为最值得警惕的风险。二是交税风险。当前,企业的税务工作受政府的政策影响很大,而且,由于政府的税务体系不完善,受地方政府和个人税务人员的主观改变大,导致容易在正常的交税工作中导致漏税,从而遭致不必要的行政处罚。三是从业人员职业道德问题。当前,会计人员侵占资金,做假账成为财务风险的最大隐患。一些会计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缺乏,或者受制于上级压力不能坚持原则,等等。

(三)成本控制的风险

会计部门除了基本的事后会计,还应该有其他方面的工作,比如公司投资前和经营过程的监管控制。一是资产保护的风险,在评估、管理当中操作不当,导致资产贬值或者缺失引起的风险。二是预算控制风险,在预算之初不能正确地予以审核,导致预算过高,在实施过程中,不能有效控制,导致实际支出远远大于预算。三是成本监督风险,有来自合同方面的,对于各个部门的合同没有合理评审,不能发现潜在风险;有其他部门的成本管理,财务部门在日常的监管中失位,导致总体成本失控。

三、开展财务内控活动

在识别企业内部风险之后,就可以有针对性的进行风险控制,对于施工类企业来说,应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开展内部控制。

(一)实施全面预算管理

全面预算管理主要指两大块的工作,一个预算管理和控制,一个是成本控制。预算管理是企业资金控制和开展各项经营活动的前提。要根据上一年度的业绩表现和本年度的业务计划,开展自下而上,在自上而下的预算,各部门根据计划制定好本门预算上报,管理层根据总体实际审核修改后根据配额在下达预算指标。要强调预算制定的监控,并且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适当调整,确保预算管理的有效性。成本控制方面,也要进行成本分析和效益评价,将潜在的分析进行合理评估。

(二)实施全面监督管理

监督管理主要靠建立相应的制度。一是日常资金支付、回收制度,要执行好严格的会计程序,实现会计和审批分离,防止资金风险。二是投融资决策制度,财务部门要运用专业财务知识,对投资收益、风险等进行预测分析,保证风险在可控范围内。三是内部审计制度。内审制度是内控管理中重要的一环,内审部门要与财务部门区分,人事。企业要保证其不受到任何来自其他部门的压力和干扰。内审人员要对财务和其他部门的各项经济活动进行审查,保证程序合规,在出现问题时及时财务有效措施。如一些项目经理不按程序办事,用施工工人工资用于个人消费时,要及时作出审计和处罚。

(三)加大会计人员培训

加强业务知识的培训,夯实专业基础知识,在报税方面严格按照税务文件执行,保证不发生税务纠纷等,在分析财务风险、出具财务报表等方面积累经验,减少错误,保证正确性。加强职业道德培养,特别是在会计主管等关键岗位从业人员上,要注重其职业素养的培养,保证内心不受不当经济利益等的侵蚀,恪职尽守,防止会计信息造假和侵占公司利益等风险;树立会计操作制度,在一些财务信息的建立和阅读上,要实行分级权限等,设置不同的权利,保证财务信息的安全。

加强财务风险防控例5

随着全球化的步伐不断的加快,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企业集团的财务风险也越来越大。加强财务内控机制建设成了防范企业集团财务风险的首选之策。财务内控制度是现代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内部各种控制形式的总称。2008年5月国家财政部颁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其应用指南对公司内部会计监督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企业在未来的财务运转过程中必须以加强财务内控机制建设为重点。

一、加强企业集团财务内控机制建设的必要性

1、加强企业集团财务内控机制建设是健全现代企业制度的内在要求

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各类企业集团在资金、市场、人员等方面都发展到了一定的规模,企业的机构设置、财务管理水平、人力资源的配置等方面必须适应企业的进一步战略发展的需求。只有加强企业的管理,加快管理创新,实现企业管理从传统模式向现代化管理模式过渡,企业集团才能适应现代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

2、加强企业集团财务内控机制建设是提升管理效率的必然要求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一些国际化的科学管理规范和管理体系已经逐步融入到我国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加强企业集团财务内控机制建设不仅关系到企业内部相互制衡、相互监督的治理机制问题,更是在经济一体化和激烈的竞争环境中,企业得以有效保证公司经营效益和财务报告的可靠性,提升管理效率的必然要求。

3、加强企业集团财务内控机制建设是参与市场竞争的迫切要求

管理大师杜拉克曾说过:“所谓社会经济发展,其实就是管理的发展,管理是关键因素,发展中国家之所以落后,关键是管理水平低、管理落后。”同时,一个规范的、有效的企业集团财务内部控制制度不仅可以提高企业的市场认可度,还适应了国内外资本市场监管的客观需要,增强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实力和信心。因此,加强企业集团财务内控机制建设,加快企业集团财务内控机制的创新,是获取和保持我国企业集团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

4、加强企业集团财务内控机制建设是顺应法律规范发展的方向

根据我国新的《会计法》、《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以及国际资本市场对于上市公司的监管要求,企业集团必须建立内部控制体系并确保有效运行,以提高对投资者和市场的诚信度。因此,建立健全企业集团财务内控机制是顺应法律规范发展的方向和顺应社会发展潮流的表现,同时,避免了企业在未来的发展中带来的一系列不必要的麻烦,减少企业集团的财务风险。

二、加强财务内控机制建设,防范企业集团财务风险的有效途径

1、建立基于ERP的现代财务管理信息系统

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简称ERP)是指建立在先进的信息技术基础上,以系统化的企业管理思想,为企业决策层及员工提供决策服务的运行系统。而现代财务管理信息系统也是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之上,结合财务管理理论与方法,建立各种预测、决策、预算与控制及分析模型等,对各类业务数据和财务信息进行再处理的人-机一体化系统。现代财务管理信息系统是企业信息化管理的重要环节,也是ERP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

(1)现代财务管理信息系统改变了财务信息闭塞、企业信息无法共享的局面。20世纪60年代中期到80年代后期,基于MRP下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在企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MRP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以物料计划人员或存货管理人员为核心,以加强物料的计划与控制,最大限度地降低库存量,减少资金占用和满足企业生产为目标的企业生产与库存管理方法。但是,随着市场竞争的进一步加剧,企业竞争空间与范围的进一步扩大,MRP管理模式下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无法满足市场发展的需求。因为基于MRP下的各子系统与财务系统之间的离散性与独立性,使得企业内部数据无法共享,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可以说是几乎处于一种完全独立状态,成为一个信息孤岛。这就减弱了数据的可靠性,降低了工作效率,甚至会造成企业的决策失误。于是,90年代向企业内部资源全面计划管理的思想逐步形成,而基于ERP的现代财务管理信息系统也运用而生。基于ERP管理模式的现代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强调以财务执行过程中资金流的优化来计划和控制来维系企业的经营与生产。它的财务管理子系统涵盖了企业所有的经济业务(市场预测、合同订单、销售计划、生产信息、库存信息、人力计划、投资计划、筹资计划及现金分配计划等),建立了财务管理信息系统与其他各个系统的高度集成的企业财务管理体系,实现了企业资金流与物流、信息流有机地结合。基于ERP的现代财务管理信息系统不仅集成了企业内部的业务处理功能及业务范围,而且也集成企业外部,如外部环境中包涵的客户、供应商等的相关业务处理功能及业务范围,扩展了传统财务功能。

(2)现代财务管理信息系统提供了强大的决策支持服务。决策支持功能主要是基于财务核算的数据加以分析,并进行相应的管理、控制和预测。它侧重于财务计划、控制、分析和预测。财务计划是指根据前期财务分析做出下期的财务计划、预算等。财务分析是指提供查询功能和通过用户定义的差异数据的图形显示进行财务绩效评估,账户分析等。财务决策的中心内容是作出相关资金的决策,包括资金的筹集、资金的投资及资金的管理三方面。

目前,我国国内大多采用的是全世界排名第一的ERP软件――SAP系统。SAP是一个基于客户/服务机结构和开放系统的、集成的企业资源计划系统。其功能覆盖企业的财务、后勤(工程设计、采购、库存、生产销售和质量等)和人力资源管理、SAP业务工作流系统以及因特网应用链接功能等各个方面。包括财务会计、财务管理、企业控制、投资管理、生产计划、物料管理、品质管理、专案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全部业务管理模块。企业可以灵活运用组合,满足各种需要和特定行业的要求。世界五百强中有超过80%的公司使用SAP。中国的大型国营、民营企业90%使用SAP。

2、推行财务委派制

财务委派制是政府产权管理部门或企事业单位的上级主管部门以所有者身份,直接委派财务负责人代表企业产权所有者监督其所属单位资产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的一项制度。作为企业集团,特别是针对控股子公司实行财务主管(财务总监)委派制,成为集团公司控制所属子公司经营状况、财务状况的有效手段。

推行财务委派制,加强财务内控机制建设,一定程度上防范了企业集团财务风险。一方面,财务委派人员在审核经济业务入账时,可以及时发现不合理的费用和不合规定的凭证、单据等,能够当即制止经营管理者的违规行为,解除经营者在财务状况中埋下的违规行为。另一方面,财务委派人员可以随时就公司的重大问题向集团公司汇报,便于集团公司及时采取预防对策和措施。最重要的是,推行财务委派制度,有利于加强财务队伍的统一管理。实行财务委派制,财务委派人员不再完全受单位负责人的领导,这就避免了传统财务人员由于受到单位负责人的压力而做假账的行为发生。

财务委派制作为企业集团中一项新兴的制度,其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必须着重解决以下一些问题。首先,要对委派的财务候选人员的能力和称职等情况进行综合考核和选拔。考核通过者,其档案由集团公司本部人事部门管理,工资、福利由集团公司本部发放,成为集团公司本部的员工之一。其业务主要由财务、审计部门进行考核。其次,明确委派财务人员的职责和权限,为了达到公司集团财务委派人员对子公司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监管的目的,必须赋予财务委派人员相应的职责权限。再次,要抓好财政委派制度的建设。为了使财务主管委派工作顺利实行,必须建设一套完整的制度才能保证其正常的运行。如档案管理制度、任职和职务升迁制度、考评轮岗制度、培训制度、回避制度、奖惩制度、报告与述职制度等。

3、建立和完善企业集团财务风险预警系统

(1)企业集团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功能。企业财务预警系统是以企业财务信息数据为基础,以财务指标体系为标准,通过对企业集团财务指标的综合分析和预测,及时反映企业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的变化,并对企业各环节发生或即将可能发生的经营与财务风险发出预警信号,为企业管理者提供决策依据的监控系统。企业集团财务预警系统作为企业财务运行状况的晴雨表,具有信息收集、监控、预控和诊断等多种功能,见表1。

(2)企业集团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构建框架。第一,成立财务预警组织机构。成立财务预警组织机构能够使企业财务内控机制的功能得到正常、充分的发挥。该机构成员应由企业经营者以及企业内部熟悉管理业务、具有经营管理经验和技术的管理人员等人组成,同时需要一定数量的企业外部管理咨询专家充斥到队伍中来。该机构设置应该相对独立于企业,独立开展组织工作,不干涉企业的日常经营与管理,并且只对企业的高管负责。第二,建立财务风险信息收集子系统和加工子系统。企业集团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功能的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收集信息,企业财务风险信息主要有与企业经营相关的产业政策、企业本身的各类财务和生产经营状况、市场竞争状况等信息。而财务风险信息加工子系统是指对上述相关信息进行整理与归类,并能对信息的有效性和真实性进行辨别。财务风险信息经过整理和归类后,使所收集到的信息更加清晰及条理化,有助于企业集团从整体上把握企业财务的信息。第三,构建企业财务风险分析机制。高效的财务风险分析机制是企业财务内控机制的核心和关键。首先,要将财务风险信息转化为可以进行分析的量化指标,即制定出衡量财务风险的指标体系。然后,通过指标分析法,建立各种财务风险预警模型,并计算出模型的结果,与有关目标或标准对比,最终判断是否发出财务风险警报及财务风险警报的级别。通过财务风险分析能够迅速排除对财务影响小的风险,从而将企业的主要精力放在有可能造成重大影响的风险上。第四,建立起企业的财务风险处理机制。财务风险处理机制主要包括财务应急方案、补救方法和改进措施三个方面。其中,应急方案主要是指面对财务危机和财务风险应该采用何种手段或者措施规避,以有效控制危机或风险;补救方法主要是指采取有效措施尽可能减少企业损失,并且将损失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改进措施主要是指改进企业经营管理中的薄弱环节,杜绝类似的财务风险再度发生的主要措施。

【参考文献】

[1] 陈清:健全公司内部控制制度[J].通信企业管理,2005(4).

[2] 梁永刚:企业财务管理、内控机制建设和风险防范[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9(11).

[3] 刘晓欢:企业管理概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加强财务风险防控例6

一、两种不同的观点及其比较

第一种观点认为,企业财务风险是企业财务活动中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使企业财务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偏离,因而造成蒙受损失的机会和可能。

第二种观点认为,财务风险是企业用货币资金偿还到期债务的不确定性。这种观点认为的财务风险与负债经营相关,财务风险是因偿还到期债务而引起的,如果没有债务,企业经营的资金完全靠投资人投入,则不存在财务风险。

对于上述两种不同的财务风险概念,最主要的区别就在于第一种观点把筹资风险做财务风险其中之一,而第二种观点则把财务风险集中表述为筹资风险。本文所说的财务风险,主要是指企业在负债筹资的方式下,由于各种原因而引起的到期不能还本付息的风险,即第二种观点。

负债经营是现代企业的主要经营手段之一,运用得当会给企业带来收益,成为发展经济的有力杠杆(即财务杠杆)。但是,负债筹资如果运用不当,则会使企业陷入困境,甚至会将企业推到破产的境地。因此,企业对负债经营的风险应有充分的认识,必须采取防范负债经营风险的措施。

二、风险意识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独立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企业必须独立承担风险。企业在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时,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导致实际结果与预期效果相偏离的情况是难以避免的。如果在风险临头时,企业毫无准备,一筹莫展,必然会遭致大败。因此,必须树立风险意识,即正确认识风险,科学估测风险,预防发生风险,有效应付风险。首先要明确风险是不可避免的,要勇于承担和面对风险,并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和防范风险。

三、建立财务预警分析指标体系

产生财务危机的根本原因是财务风险处理不当,财务风险是现代企业面对市场竞争的必然产物,尤其是在我国市场经济发育不健全的条件下更是不可避免,因此,加强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建立和完善财务预警系统尤其必要。

1、建立短期财务预警系统

由于企业理财的对象是现金及其流动,就短期而言,企业能否维持下去,并不完全取决于是否盈利,而取决于是否有足够现金用于各种支出。预警的前提是企业有利润,对于经营稳定的企业,由于其应收、应付账款及存货等一般保持稳定,因此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一般大于净利润。企业现金流量预算的编制,是财务管理工作中特别重要一环,准确的现金流量预算,可以为企业提供预警信号,使经营者能够及早采取措施。应以数量化形式对现金流加以表达,建立企业全面预算,预测未来现金收支的状况,以周、月、季、半年及一年为期,建立滚动式现金流量预算。

2、确立财务分析指标体系和长期财务预警系统

对企业而言,在建立短期财务预警系统的同时,还要建立长期财务预警系统。其中获利能力、偿债能力、经济效率指标最具有代表性。获利是企业经营最终目标,也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前提。

从资产获利能力看:

总资产报酬率=息税前利润/资产平均总额

表示每一元资本的获利水平,反映企业运用资产的获利水平。

成本费用利润率=营业利润/成本费用总额

反映每耗费一元所得利润水平越高,企业的获利能力越强。

对于偿债能力:

有流动比率和资产负债率。如果流动比率过高,会使流动资金丧失再投资机会,一般生产性企业最佳为2左右,资产负债率一般为40~60%。在投资报酬率大于借款利率时,借款越多,利越多,同时财务风险越大。

上述资产获利能力和偿债能力二指标是企业财务评价的两大部分,而经济效率高低又直接体现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其中:反映资产运营指标有应收账款周转率以及产销平衡率。

产销平衡率=产品销售产值/工业总产值

虽然,上述指标可以预测财务危机,但从根本上讲,企业发生风险是由于举债导致的。因此,要权衡举债经营的财务风险来确定债务比率,应将负债经营资产收益率与债务资本成本率进行对比,只有前者大于后者,才能保证本息到期归还,实现财务杠杆收益。

加强财务风险防控例7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12-0-02

随着我国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环境越来越复杂和多样化,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逐渐落后于目前现实需求。作为财政资金供养对象,我国事业单位的财务消耗属于纯支出财务,但是适应这种体制的制度还没有建设完成,这就导致了我国事业单位的财务支出管理方式较为落后以及浪费现象较为严重等,从而导致面临更多的财务风险,本文就从加强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角度来探讨如何做好财务风险的管理和防范工作。

一、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定义及实施标准

事业单体内部控制是指为实现管理目标,通过制定并实施科学合理的相关制度和程序,对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管理风险进行有效识别、防范和控制的过程。内部控制的实施标准包括:一是单位的经济活动要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不违法、不违规;二是要确保单位各项资金的安全运行,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三是单位资产要安全完整,没有流失现象;四是单位会计信息要真实、可靠、完整;五是能为社会提供高效的公共服务;六是要更好地促进单位发展目标的实现。

二、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表现

目前,我国还有相当一部分事业单位内控管理意识淡薄,未能建立起一套完整有效的内控管理制度;也有的单位,只是单纯注重管理规范的制定,却往往流于形式,对执行情况和执行效果疏于监督检查,内控制度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实际工作中,暴露出的常见问题主要有:

(一)单位领导对财务工作重视程度不够

财务工作不单纯是简单的业务核算,控制与监督也是其重要的工作内容。但是一些单位领导仅仅把财务部门当成核算中心,没有让财务部门参与到单位的重要决策和业务管理活动中,使得财务人员对单位的重大决策事项及其过程并不了解,当一些违规事项显露出重大财务风险后,往往已经既成事实,无力纠正。

(二)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不完善

目前仍有一些单位尚未建立起科学、明确的岗位责任制,许多管理事项只是按照单位惯例执行操作,没有相应的成文制度,主观随意性较大;也有些单位财务制度多年不变,内容陈旧过时,与新生经济业务不相适应。在关键岗位设置上,一些单位由于受人员编制等因素的限制,会计记录与财产保管等重要不相容岗位仍有兼岗现象发生。还有部分单位固定资产管理职责不分,相关人员盘点清查资产时敷衍了事,造成账实不符;固定资产转移时不办理相关手续,资产处置时也不进行账面反映,报废不及时等,这些管理漏洞都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

(三)会计核算不规范

一些单位会计人员在核算过程中,对一些填写存在漏填、少填或不填情况的原始凭证不严加把关,有些购买实物发票只有领导签字批示,没有验收人或经手人,忽视了对支出的审核和控制。

(四)预算管理没有执行到位,缺乏控制力度

在财政部门预算改革的推动下,虽然预算控制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加强,但是依然存在不少问题。首先在预算的编制过程中,往往时间紧张,预算编制质量不高,缺少预见性。在预算报批后,仍需追加和调整。一些单位第一季度的支出往往没有根据预算执行,只是参照历史支出进行权衡调整,存在盲目性;单位内部没有按部门对预算进行分解细化,没有相应的考核责任约束,缺少控制手段,造成单位总体年终预算超支的局面。

三、加强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防范财务风险的措施

(一)加强单位负责人的内部控制意识,建立起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

单位领导人在单位管理建设中有着决定性的作用。相关主管部门应针对单位负责人,开展内部控制方面的学习研讨活动,使单位负责人充分意识到自己是单位会计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对本单位的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性及内部控制制度的合理性、有效性负有主要责任,是决定风险防范机制能否有效建立的关键。在单位内部,也要加强宣传工作,从上至下,人人都树立起加强内控管理,防范风险的意识,创造出良好的工作氛围。

(二)加强会计基础工作,提高财务人员素质,强化会计系统的控制作用

财务人员综合素质的高低是决定会计基础工作的关键,会计基础工作质量又直接影响到内部控制防范风险的实施效果。因此,要提高事业单位内控水平,必须严格落实财务人员持证上岗制度,加强对会计人员的业务培训与职业道德教育,提高会计基础工作质量,为单位内控制度的建设打下良好基础。

(三)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保证实际操作有章可循

单位内部控制涉及到控制环境、会计系统、控制程序三个方面,与之对应的经济活动涉及到单位组织结构及职责分工、授权批准、会计记录、资产保护、职工素质等方方面面,一个较完备的控制体系至少应包括以下几种控制措施:

1.不相容岗位分离。单位应合理设置关键岗位,注意将授权批准与业务经办、业务经办与会计记录、会计记录与财产保管等关键职务分离。

2.内部授权审批控制。单位应明确内部授权审批的范围、权限、程序、责任等相关内容,建立重大事项集体决策和会签制度。相关人员应在授权范围内行使职权,办理业务。

3.业务流程控制。单位应明确各项经济活动的业务流程及流程中计划、审批、执行、监督等环节的要求,做到手续完备,相关记录和凭证完整。

4.资产保护控制。单位应建立资产日常管理制度和定期清查制度,采取资产记录、实物保管、定期盘点、账实核对措施,确保资产安全完整,严格限制人员未经授权处置资产。

5.会计系统控制。单位应健全会计管理制度,强化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规范会计基础工作,明确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会计报告处理程序。

(四)加强事业单位预算管理

对于事业单位来说,预算可以体现出本单位全年的业务总量,涉及到单位的方方面面。通过对于事业单位预算的编制以及执行和考核,可以有效提升全单位的管理水平。

单位的预算编制应当做到方法科学、编制及时、数据准确。预算的编制不仅仅是财务部门的工作,同时还需要业务部门以及后勤服务部门、管理部门的共同参与。财务部门应该在充分了解单位经营业务内容以及规律的基础之上,分析本单位的年度目标以及重大项目支出,然后根据编制预算的科学要求来制定预算内容。经过审批之后,加强预算执行管理,将预算指标化解到各个部门,严格根据单位具体项目来进行支出。财务部门需要运用动态管理体系来针对项目进行事先、事中和事后的管理,加强从编制开始到执行、评价等各个环节以及全角度的监督力度,同时建立追踪制度,对于出现的问题进行认真的核查和处理。

同时,事业单位还应加强决算管理。对于事业单位来说,预算跟决算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决算是对预算的检查和评价,而预算又是决算的基础。财务部门要对预算和决算之间的数据对比进行重点分析,通过数据来反映预算执行状况,两者形成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互动关系。

(五)健全风险制约体系,强化监督职能

当今,我国经济建设迅猛发展。面对越来越复杂的外部环境,事业单位同样需要建立从识别到评估、预防和控制的完整体系,尤其是应该加强财务风险的控制,通过制定出完整的风险预估和方案来增强事业单位应对财务风险的能力,将其降低到最低限度。财务监督同样也是防范以及化解财务风险的重要环节,建立风险制约以及监督协调机制的重点如下:

首先是强化财务部门协调作用,充分发挥出审计部门以及监督部门的职能优势来构建出上下协调和纵横连贯的网络,将内部监督以及外部监督整合起来建立风险通报制度和协同机制。其次就是需要积极推进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在事业单位的重点工程、重点项目的重点对象和重点环节入手来排查风险,构筑完整的风险控制防线。最后就是将制度建设落实到实处,形成三位一体的财务风险监督体系。

(六)建立重大风险预警机制和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完善内控管理覆盖面

基于审慎性原则,内控机制应考虑到对风险的常态管理和对应急事件的紧急处理。一方面,单位应高度关注职工的个人能力和职业素质,防止个人的不当行为为单位带来损失;另一方面,单位要明确预警机制,对于可能产生的重大风险和突发事件,制定应急预案,确保风险能够控制在接受的范围内。

四、结语

综上所述,加强单位内部控制,有利于事业单位深入落实国家相关法规政策,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保证资产的完整与安全,起到防范财务风险,加强廉政建设的作用。虽然目前它的实施还不尽如人意,面临诸多问题,但是相信通过大家不懈的努力,内部控制制度必将发挥它应有的作用,推动事业单位发展建设,更好地履行社会服务职能。

加强财务风险防控例8

一、引言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指出,“要把反腐倡廉建设放在更加突出位置,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推进反腐倡廉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 。十七届四中全会到十八届三中全会,都强调“廉政建设与腐败风险防控的重要性,将源头治理视为反腐工作的重点”。随着社会经济飞速发展,企业之间竞争力日益激烈,出现了一些不正当竞争现象,使得内部财务管理风险加大,容易滋生腐败问题,严重危及企业的发展。企业内部财务廉政建设要从重点领域、重点部门、重点环节入手,从完善内部控制机制到建立风险防控机制,其关键是加强源头治理,制定出切实可行的防控措施,从而可以减少诱发腐败的因素,推动与落实财务廉政建设。

二、廉政风险防控机制的内涵

所谓廉政风险防控机制,是将现代管理学方法,尤其是质量管理、风险控制、量化指标等方面应用到反腐倡廉工作之中,从而形成预防腐败工作的新机制,其最终目的是预防和控制廉政风险转换为腐败行为,减少诱发腐败行为。廉政风险防控机制主要包括三个系统,即风险防范系统、监控管理系统、效责处置系统等,三个系统将实现对廉政风险进行前期预防、中期监控及后期处置等目标,有利于帮助企业更加科学、客观、全面地监督与管理。

三、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的重要性

(一)企业预防腐败的重要举措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推进,企业对财务支配权利不断增大,腐败风险也不断加大,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遏制腐败的产生,才能保证企业良好的财务运行秩序。推进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实质上就是运用转变权力运行与预防腐败的思路,将预防腐败关口前移,打破仅靠组织层面被动监督的传统模式,逐渐向主动预防的模式转变。此外,全过程排查制度建设、岗位职责、权力运行中存在的风险因素,制定出科学合理的防控措施,实现内部控制与监督的有效性,是企业预防腐败的重要举措。

(二)促进干部廉洁从政、保护干部的客观需要

企事业单位的领导及管理者,多数都掌握着一定的资源和权力,时刻面临着诸多诱惑和考验,受腐蚀的风险较大。因此,需建立和完善廉政风险防控机制,明确各级领导岗位工作中的廉政风险点,使领导干部明确可能发生腐败的领域、部门及环节,以便采取外部监督和自律防范相结合的方式,降低腐败行为及事件发生的概率,促进党员干部廉洁从政,从而更好地保护和爱护干部,促进事业持续发展。

四、加强风险防控机制建设的思考

廉政风险防控机制作为一项系统、创新工程。面对日益增大的腐败风险,必须采取积极的态度,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措施,完善廉政风险防控机制。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是企业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立和实施的前提。在企业内部管理中,应加强各级岗位人员对反腐倡廉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从各部门、各环节排查廉政风险因素,强调廉政防控风险的全局性,提高全体管理人员思想认识,避免因认识不足诱发腐败风险,导致腐败行为的发生。同时重点提高关键岗位人员的思想认识,如财务部、采购部等部门,由于其所掌握的资源和权力相对其他部门人员较大,因此廉政风险相对于其他岗位较大。为防患于未然,企业应选派素质高、能力强、技术到位的人员负责这些岗位管理工作,尽可能减低诱发腐败的风险。此外,各部门人员必须将查找风险、制定防范措施的过程逐步转变为自我监督、自我教育的过程,从而积极推进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与实施工作。

(二)科学制定廉政风险流程,有针对性地进行防范。

结合各部门、各岗位的特点,科学设置职位,明确各岗位和部门工作权限、职责范围,科学界定各项审批程序与相关责任,优化工作流程,建立廉政排查制度,科学制定廉政风险流程,找出各岗位存在的廉政风险点,根据风险等级的高低,将风险划分为A(重大风险)、B(较高风险)、C(一般风险)三级,对廉政风险点实行动态管理,及时更新廉政风险点,并采取有针对性地防范措施。具体分析过程如下:

第一,分析单位容易产生腐败的部门。

第二,对部门的业务进行分析,找出容产生腐败的事项。

第三,对事项的流程进行分析,找出关键环节。

第四,对关键环节进行分析,找出关键环节容易产生腐败的风险点。根据风险程度将风险划分为A(重大风险)、B(较高风险)、C(一般风险)三级。

第五,对风险点的岗位制订防范措施。

以某省直单位的领导决策审批和固定资产采购为例介绍廉政风险点防控流程。

XX单位重要岗位职责和业务事项目录

[序号\&重要岗位职责和

业务事项名称\&重要岗位职责和

业务事项内容\&责任者\&1\&领导决策、审批\&领导班子或对口分管领导

对合同、款项支付等重大事

项进行决策、审批\&领导班子

及其成员\&2\&固定资产采购和管理\&车辆、办公设备等固定资产

采购和日常维护管理\&办公室\&]

1、领导决策、审批廉政风险点防控流程图(如图1)

(责任者:领导班子及其成员)

2、固定资产采购和管理廉政风险点防控流程图(如图2)

(责任者:办公室)

(三)应充分利用内部控制的平台来加强廉政风险防控

内部控制的目标是确保经营和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提高经营的效率和效果。而廉政风险防控的目标是减少在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的舞弊和损失,与内部控制目标一致。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大多源于内部控制风险。在具体实践中,内部控制已成为全面风险管理的一个有效工具,内部控制风险与廉政风险紧密相关,为排查识别廉政风险提供路径。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贯穿决策、执行和监督全过程,覆盖各种业务和事项,已经对业务流程进行了完整的梳理。内部控制中经过风险评估所查找到的主要控制点必然是权力运行的风险点。利用内部控制设置的业务流程为路径对廉政风险点进行排查,能够更加全面和准确。上述的“廉政风险点防控流程图”也是建立在完善的内部控制基础之上,能否顺利实施,需要内部控制保驾护航。例如:

在固定资产采购内部控制中,制定了《固定资产管理办法》,对事前审批、事中执行、事后监督、盘点、报废都做出具体规,在执行中审批、采购等不相容职务相分离。采购具体流程:使用人提出申请-管理员审核-领导按权限审批-采购-验收交付使用-建立固定资产台账-发票交财务部门入账,同时建立固定资产总账,定期与台账核对金额。通过分析固定资产内部控制流程风险点可以找到廉政风险点:固定资产采购过程是风险点,接受供应商的商业贿赂,提供不客观的商业信息,采购商品质量低。经过分析,在廉政风险点防控流程中提出防控措施:一定数额以上采购要通过招标途径、建立询价机制、广泛准确了解供货信息,对采购过程进行监督。

五、结束语

在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背景下,由于权力过分集中、制度缺失及监督不力,导致有些企业出现一些腐败问题,制约了经济建设与事业发展。因此,建立完善企业财务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对减少腐败行为的发生、促进干部廉洁从业、帮助企业更好地管理经济活动的开展、提高反腐倡廉建设的水平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但企业的财务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与实施,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不断提高思想认识,健全管理制度,完善配置职权,强化监督管理,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只有不断提高预防腐败能力,才能有效遏制腐败行为发生,推动各项事业健康发展,营造风清气正的工作环境。

参考文献:

[1]陈艳.加强财务廉政建设和风险防控机制建设的探讨[J].财经界,2014,13(26):163-163,168

加强财务风险防控例9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18-000-02

一、前言

财务风险是指在企业的财务活动中,各类可能会对财务情况造成影响的不确定性因素,使企业的实际财务利益和预期的财务收益出现差异,导致企业在经济上受到损失的可能性。在企业实际的运营过程中,如果出现财务风险,极有可能会让企业承受大量的财务损失,对企业的发展和生存造成影响。在大部分的企业中,发生财务风险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或是有着相应的内控制度,但没有得到执行,因此,企业要想对内部的财务风险进行合理的控制,就必须加强企业的内部控制。

二、企业财务中常见的风险类型

1.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风险

资金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风险,主要是指企业对资金进行了违规使用,而让企业的资金面临流失、占用以及贬值等方面的风险。资金是一个企业的命脉,如果企业的财务人员滥用职位优势,对企业资金进行非法占用,就可能会给企业带来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甚至会影响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如很多企业为了短暂的利益,在一些非银行的金融机构违规开设账户,进行资金存储,而这些金融机构很有可能会因为经营不善无法按时支付进相应的资金,致使企业的资金流失。

2.财务舞弊带来的风险

财务舞弊给企业带来的风险主要是指企业为了取得一些不合法的经济利益,在违背真实的核算原则下,有针对、有计划以及有目的地进行部分不符合国家法规和政策,而致使企业的财务信息失去真实性的可能。从本质上来说,财务舞弊就是企业的管理层或者是员工,经过了仔细的策划而做出的造假行为,而这种行为将会在一定时间内显露出来,并且会给企业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对企业的发展造成严重的影响。

3.信用管理中存在的风险

信用管理中存在的风险就是指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将信用作用为纽带与客户进行相关的交易,但是交易的一方无法履行相应的承诺,而给另一方带来损失的可能。在企业的运营过程中的,主要面临的信用风险是客户不能定期的进行货款支付或是到期不愿意支付相应的货款。当前,经济的全球化,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很多的企业被迫采用赊销和方式来拓展市场份额,加上企业出现坏账的情况越来越严重,让现代企业进入了一个难进难退的态势。

4.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风险

资产管理中的风险主要是指企业资产中存在的确定性。企业应该对企业的资产进行合理的管控:(1)时刻关注企业的存货是否存在积压和短缺,防止存货发生贬值或者是过量而占用到企业的流动资金;(2)对企业的固定资产进行及时、合理的更新改造、维护修理等,以提高固定资立的使用效率,降低因为固定资产贬值而导致企业的资产流失,或是因为机器故障造成停工损失和安全事故为企业带来经济损失;(3)了解企业的无形资产产权、使用的年限,防止因为产权问题引起企业之间的法律纠纷[1]。

5.税收金融过程中存在的风险

税收金融过程中存在的风险主要是指企业的涉税行为没有按照正确的法律法规进行交税,而致使企业的经济利益受到损失的可能性。在现代的企业中,企业主要面对的税收金融风险主有两类:(1)企业纳税的行为违法了相关的法律、法规,而导致企业发生少纳税或者漏纳税的情况,让企业面临补税、交滞纳金以及罚款等,严重的还有可能致使企业接受刑事处罚。(2)企业不了解相关的税法,不会利用税法中的优惠政策,而让企业出现多交税的情况,从而增加企业的经济负担,对企业的长远发展造成影响。

三、加强企业内部控制,防范企业财务风险的对策

1.提高企业防范和控制财务风险的意识

随着经济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提高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和的控制意识,是减少企业财务风险的一个重要途径。因此,企业进行决策前,应该首先要对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充分的了解,进行决策时应该要将决策可能会给企业带来的收益和风险进行全面的考虑。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应对财务活动中存在的风险进行科学的分析,为企业的决策提供准确有效的依据,以有效降低财务风险会给企业带来的损失。企业在进行经营活动时,应该对企业内部的财务状况进行全面的监控,对于一些可能会出现的问题进行全面的考虑,并做好应对策略,以便对风险进行合理的控制。

2.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与制度

由于不同的企业所处的环境、地理位置以及行业不同,在业务和管理方面也会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企业应该依自身的实际情况,构建出一套适合本企业发展和管理的内部控制体系与制度。(1)企业应该先制定出企业内部管理体制的管理目标,如确保内部核算体系、对企业的机构和职能进行科学生划分以及选择正确的会计核算方式等。(2)在企业的内部管理体系建立好之后,应该使其在一定的时间内保持稳定,以确保内部控制体系拥有足够的稳定性[2]。

3.严格企业的审计控制

审计控制是所有企业内部控制工作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一种过程式的控制,能够在对企业进行审计时,找到相关的业务中存在的风险,进而提前采用有效的防控措施防。企业的审计控制不应该只局限在财务活动中,而是应该对企业拥有的各项资源进行充分的利用,改造业务的流程,对业务流程进行严格的规范和优化,因为只有对企业的业务流程进行合理的控制,才可能为企业创造更好的效益。

4.加强企业的会计控制

会计控制是企业财务管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也是确保企业有够正常运营的重要条件,企业应该利用相关的会计信息对企业的资金运行情况进行合理的控制。在企业的经营活动中,会计人员应该充分利用相关的会计政策、财务制度、财经法规以及财务计划等企业的资金运动进行合理的计划、监督以及约束,以更好的实现企业财务控制的目标,因此,企业想要加强会计控制,首先应该对会计人员的行为进行严格的规范,提高企业资金运转的可控性,降低企业的的财务风险[3]。

5.加强企业的管理控制

企业的管理控制注重的是管理者对企业的其他成员造成影响,带领企业员工实现企业经营目标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强调的人为控制,也由人来执行。企业想要提升自身的管理控制水平,应该先提升企业的领导人员的管理能力、企业员工的业务能力以及自我控制能力等,通过人为的协调、沟通以及反馈来纠正管理中的错误,并对出现错误的原因进行全面的分析,以对企业的管理制度进行合理的调整,避免因为财务舞弊而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

四、结束语

总之,在我国很多的企业的内部控制和财务风险防范中都存在的着一定的问题,并且这些问题对企业的发展造成了较大的影响,因此,企业应该对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进行全面的分析,并采取科学的防控措施,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以有效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实现企业利益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加强财务风险防控例10

一、产生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原因分析

(一)对财务风险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当前,我国事业单位的管理者对风险防控管理工作重要性认识不明显,由于事业单位的成立和日常运行依赖于政府的帮助,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事业单位对于风险防控意识不强,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财务风险的预防和管理,具体而言,当前一些事业单位对财务风险的认识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有些管理者只是片面认为加强对资金的管理力度就能有效避免发生财务风险,并且没有意识到经营风险与财务风险之间的相关性。一些事业单位过于追求较快的发展,在进行经济投资的过程中没有进行科学合理的调研,甚至存在盲目性,进而也导致了财务风险的发生。另一个方面是单位财务人员的财务风险预防专业知识不够,加之对于财务风险预防管理的政策和规定学习研究不够深入,在具体工作中缺乏必要的风险防范意识,没有严格遵守财务相关制度。另外,在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管理的内容中,对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和归属问题也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加之受到财务管理集中核算等因素的影响致使事业单位内部的监督环节力量薄弱,也影响了财务风险防控管理制度的进一步完善。

(二)缺乏完善的财务风险管理制度

当前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过程中,风险防控管理意识普遍不强,因此对于财务风险控制工作没有形成科学合理的制度,甚至可以说缺乏一系列完善的财务风险防控管理体制,虽然有些单位制定了财务风险防范制度,但是很多财务风险管理制度过于陈旧,没有结合具体实际发展进行适当修改,并且在对财务风险防控管理的工作绩效考核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这些因素就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防控管理的效率和质量下降,同时事业单位实行会计集中核算措施以后,有相对较多的报账制单位过于依赖以会计核算为重点工作的财务监督管理,这种工作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会计决策者和执行者的有机配合,让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管理的管理环节和监督环节相对脱节。从具体实践案例分析,事业单位的会计财务核算工作的作用仅能够发挥单位记账作用,也会在日常工作中拉大会计人员与核算单位的经常性联系,并且单位财会人员由于工作要求,就会受制于记账报账业务的限制,而对单位经济活动缺乏必要了解,进而对事业单位的日常经济运作情况把握不够准确,也就无法发挥财务审批与会计监督相互配合的监督作用。

(三)缺乏科学的内部财务风险防控体系

当前事业单位内部没有形成科学合理的财务风险防范机制,对内部财务风险防控管理不到位,对于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管理而言,有些单位虽然制定了财务风险内部控制制度,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对于财务风险防控管理制度没有有效贯彻落实,也没有能够及时根据具体工作情况和实际对财务风险防控制度进行修订和完善,在很大程度上单位的风险管理与实际工作情况相互脱节,进而因为在财务风险防控管理方面存在监控盲点,也容易导致事业单位内部财务风险的发生,同时事业单位内部还没有形成合理全面的风险预防、应急、报告、问责制度体系,在一定程度上不能全方位防控内部财务风险的发生。比如有些事业单位在大额资金的管理和使用过程中,由于内部财务风险防控体系不完善,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个人独断现象的出现,进而致使资金浪费的发生,这样不仅会加重事业单位的债务负担,而且也会直接导致财务风险的发生,最终会影响到事业单位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另外,由于我国现前只有《预算法》对单位的财务支出进行了相应的原则性规定,但是其他与财务管理相适应的体制体系还没有有效建立,这也是造成一些事业单位财务支出“无章可依”现象的重要原因。

(四)存在不同程度的“小金库”现象

当前,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过程中,“小金库”现象不断受到社会的广泛议论。一些事业单位没有将收入按照规定进行入账而设立“小金库”,这一现象主要表现为:一是没有将由资产出租、处置等方式所得到的收入纳入到单位规定账簿,比如有些单位将闲置的房屋、场地、设备等物品进行出租或处置,还有些单位将经营服务性的收入转变方式变相入账,甚至还有一些事业单位会通过利用所掌管权力对管理对象收取除规定之外的费用进行入账。“小金库”现象具有普遮性和隐蔽性的特点,对国有资产管理造成了不利影响,不仅在一定程度上会扰乱经济发展秩序,而且也会严重影响事业单位的运行,影响了事业单位职能和作用的有效发挥,所以要合理治理“小金库”现象。

二、加强事业单位财务风险防控管理的建议措施

(一)提高财务人员的风险防控意识

为了更好的加强对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防控力度,需要切实提高事业单位管理者对财务风险防控管理的意识。只有有效提高事业单位管理者的财务风险防控意识,才能够更好的将财务风险防控管理到最小化。因而这就要求单位管理者要增强自身的职业判断,掌握科学的方法来评估和分析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环境、因素和方法,从而提高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管理意识,这也有利于促进对事业单位内部潜在风险的及时发现和掌控。同时也要加强对事业单位内部财务人员的风险意识培养力度,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比如可以按照岗位责任和岗位性质分别对员工进行职业道德教育、财务专业素质教育,注意将员工综合素质与财务管理能力培养有效结合,让财务人员在掌握基本财务风险知识和理论的同时,能够掌握财务风险管理方法,提高财务人员的风险识别能力,确保他们能够在工作中及时发现各种财务风险,并在风险出现时能够采取正确有效方法进行加以风险控制。另外,事业单位管理者在采取有效防控财务风险措施的过程中,要以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管理科学化措施为基础措施,才能有效降低财务风险的不利影响。

(二)完善财务风险防控管理制度

完善财务风险防控管理制度,需要充分掌握财务预算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严格规范内部财务风险防控程序和流程,有效健全和完善财务风险管理体系,确保将财务风险防控管理到合理范围内,同时要加强对财务预算管理和执行的详细规定,有效提高对财政各项工作的使用管理效率,进一步充分发挥财政工作的作用,比如可以严格制定事业单位资金预算报表和资金执行报表,也可以根据具体实际情况来制定资金预算报表的相关内容,合理安排资金使用情况,有效营造积极的财务工作环境,同时要结合具体实际情况来合理健全事业单位的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加强对日常资金使用管理力度,合理控制成本费用,进一步制定和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对事业单位财务工作强化预算管理,进而有效减少理财漏洞和资金浪费现象的发生。要针对财务管理工作中各个环节,合理制定内控制度体系,形成完备的财务管理体系,做到对单位资金使用管理进行有效监督和管理,以便保证事业单位内部资金的专款专用,提高单位资金管理的使用效益,充分提高财政防控工作的透明性与公开性。

(三)加强内部财务风险全方位防控力度

针对当前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管理现状,建立健全事业单位内部财务风险防控机制具有一定的紧迫性。结合事业单位内部财务管理现状,建立形成全面系统的风险预防、应急、报告、问责制度体系,有效加强对事业单位内部财务风险防控力度,强化对事业单位的财务监督,才能提高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控制水平,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资金制度和资产制度等配套制度,充分发挥每项制度的作用,有效建立健全事业单位财务监督体系,将财务风险管理水平和风险控制能力提升到最高水平。同时要加强对事业单位内部财务管理机制的改革创新,充分实现财务风险防控的科学化水平,还要加强对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内部监督管理,针对可能出现的财务风险和突况,确保能够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来进行风险处理。另外要合理发挥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作用,比如在事业单位内部可以挑选业务水平高的财务人员组成单位内部审计机构,加强对单位内部各项财务活动的审计力度,实现对财务工作中的会计、管理、职能的监督和管理,进而有效防范财务风险,提升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防控管理水平。

(四)健全机制从源头治理小金库现象

治理小金库现象需要切实完善管理机制,加强从源头进行治理,进一步完善政府预算管理体系,尤其要注意将单位的预算外收入纳入预算管理体系,推进预算执行工作的精细化管理,细化经费的支出科目,同时还要深化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贯彻执行,在事业单位内推行公务卡制度和实施政府采购制度,进而有效推进政府采购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在治理“小金库”的过程中还要注意专项清理和整顿相结合,结合事业单位的具体实际,按照堵疏结合,惩防并举的原则,加强纪检、监察、财务、审计等部门之间的联合,逐步建立健全“小金库”管理体系,促进治理体制和工作机制方的完善,进而使单位不敢再设立“小金库”。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加强对事业单位财务风险防控管理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于单位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需要提高对财务风险防控管理的认识程度,结合具体实际情况来不断完善事业单位财务风险防控体系,优化财务风险的评估和防控机制,从而提高风险防控水平和推动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邓兴莉.探讨事业单位财务风险分析及防控管理[J].经营管理者,201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