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孩子的教育指导模板(10篇)

时间:2023-10-16 10:14:23

孩子的教育指导

孩子的教育指导例1

一、孩子的问题表现 及个案指导缘由   

小路同学以前各方面表现还不错,可一段时间表现的学习热情不高,上课打瞌睡,不跟同学玩耍,课间也不出去,就趴在桌子上愣神,就连老师找她谈话,她都是咬定嘴唇不放松。

就因为这样,我觉得孩子这种表现一定是来自于家庭,于是,为了小路同学的健康成长我走进了她的家庭。

二、家庭基本情况        

小路原本有一个幸福的家庭,父母文化程度不是很高,做点小生意。不久前父母离婚了,又重新组成了新的家庭。她只能跟着外婆一起生活。父母们忙于新的家庭和生意,很少关心小路,也很少来看她。在父母的思想里觉得只要给她和外婆钱就可以了,不缺她吃不缺她穿就行了。

 三、孩子问题原因分析:

1、孩子方面

孩子是独立的个体,她有自己的思想,渴望回到与家人一起生活的幸福时光,她觉得父母都不要她了,她活着就是多余,她自卑,所以不跟同学玩耍,也不跟老师交流。她不相信这个世界上还有真正对她好的人。所以她自暴自弃,不完成作业,上课睡觉打瞌睡。

2、父母方面

父母完全不懂的家庭教育,离婚后互相仇视对方,在孩子面前说对方的坏话。为了追求自己的生活和金钱,忽视孩子的存在。只是简单的认为只要给孩子钱就可以了,不知道孩子的教育是需要尊重、关心和爱护的。不关注孩子的思想和情绪的变化。

 

四、具体改进措施(指导过程)

         1、给予温暖教育,感化幼小心灵 

         与小路促膝长谈了一次,告诉她:成人世界有许多无奈,父母的选择有他们的理由;他已经是一个大孩子了,应当具备面对现实的勇气,学会照顾自己,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学会快乐的生活、学习。

         2、指导家庭教育,形成家校一致。

         a、和 小路的家长打电话预约进行沟通交流,反映了孩子的苦闷和现状。开始她的爸爸很不情愿,他说自己很忙,觉得我管得太宽。我并没有放弃,跟他讲家庭教育的力量,跟他讲小路的优点,劝他尊重孩子,关心孩子。经过一段时间的沟通交流,与她的父母达成共识,家长愿意定期轮流来学校或外婆家看望小路,并利用周末多陪 孩子,与孩子及时交流,给予孩子安全感,循序渐进地引导孩子正确看待父母离异的事情,勇敢面对,帮助孩子在心理上度过这一阶段。

         3、关注一举一动,抓住契机表扬 

         及时关注孩子的变化,有点滴的变化就大力表扬。及时与家长进行联系,互相交流孩子心理的变化,家校联手进行教育。

 五、指导成果:

         通 过我与家长的努力,在努力的过程中孩子有反复现象,由于家长忙碌时,有点疏忽,导致孩子的不稳定,我发现后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经过一学年的努力,孩子终于开始开朗起来了,整天围着我说长说短,性格也随和了,对于父母离异的事情,也能接受了,能和同学们一起愉快的学习着,在我们这个大家庭中快乐成长!

孩子的教育指导例2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7-0332-02

一、注重幼师的教育环境创设能力和教育指导能力的影响因素

1.家庭环境因素

现代家庭都是独生子女为主,孩子的成长是一个家庭的头等大事,包括祖父母和外祖父母在内的一家人都会围绕着一个孩子生活,因此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教育成为一个最主要的问题。

随着幼儿教育的兴起,家长在为孩子选择幼儿园的时候不仅仅是为了找一个地方看管孩子,更重要的是找一个环境和教学好的幼儿园对孩子进行启蒙教育。 因此在家长挑选幼儿园的时候一般是大海捞针般的进行筛选,在众多幼儿园中比较教学的环境和教学的师资力量。从此处可以看出家长对于幼儿园的选择都是慎之又慎,生怕输在起跑线,输掉了未来。

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家长对于幼儿园的第一印象往往是对于教育的环境的观察,如果说环境较差,就算是老师再优秀,也会对这个幼儿园的评分大大降低。在这种情况下幼师的教育环境创设能力和教育指导能力成为家长的一个评判幼儿园的标准。

2.教育环境因素

教育主管部门对于幼儿园的创办多次下发文件要求师资力量必须到位否则将给予处罚,在这种情况下对于幼儿园的开办资格及师资力量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就使得幼儿园对于幼师的能力(教育环境创设能力和教育指导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社会环境因素

由于国家对于幼儿教育的重视,幼儿园等幼儿教育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各种教育资源差距较大,教学环境不容乐观,即便如此不明真相的家长盲目从众,选择一些价钱高但是师资力量不达标的幼儿园,从而对标准化幼儿园造成冲击。在这种社会环境的压力下对于幼师的教育环境创设能力和教育指导能力的建设成为凸显幼儿园实力的关键因素。只有对幼师的环境创设能力和指导能力更好的建设才能形成更好的口碑,接收更多的孩子上学,从而形成一种良性循环,促进孩子成长和发展。

二、幼师的教育环境创设能力

1.幼师的教育环境创设能力的作用

教育的环境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在幼儿园的初始阶段孩子们是第一次离开父母的怀抱,离开家人的疼爱。并且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正是学习的黄金时代。学到的,看到的将在以后的一生中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在幼儿园阶段的环境建设就显得更为重要。

这里的环境建设不仅仅指的是座椅板凳等要求的硬件设施,更重要的是幼儿之间,幼儿和老师之间,幼儿与所接触的硬件之间的各种综合环境。

2.保证幼师的教育环境创设能力的前提

保证幼师的教育环境创设能力的前提是幼儿教育机构的软硬件设施要配套齐全,即幼儿上课的教室环境、教师资质与教学能力等的配套。

在教室环境方面要严格遵守上级部门的要求对于各项该准备的物品要准备妥当,对于各项用品要符合标准,以保护孩子为主。教师资质方面必须聘请取得国家认可的幼师资格的老师,对于无资格的老师要给予劝退或者停职到其取得资格为止。

3.幼师的教育环境创设能力的体现

在进行教学活动过程中家长更注重的是幼师的教育环境创设能力。幼师的教育环境创设包括规范的教学环境创设,幼儿相处环境创设,幼儿与老师之间的友好相处环境创设。

(1)规范的教学环境创设

对于规范的教学环境创设是指在孩子的天性基础之上进行的教学活动,教学的目的不是压制而是改变和养成。

对于初入幼儿园的孩子更应该是以引导为主。他们刚刚脱离父母的怀抱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难免会大吵大闹,如果此时老师发脾气那么对于孩子的成长将产生不良的影响。面对这种情况应该采取抚摸和鼓励为主,让他们逐渐熟悉这里的环境。

在教学过程中要学会循序渐进不能急躁,无论遇见怎样的小朋友都应该耐心指导,不能出现任何打骂和体罚孩子的现象。对于调皮的孩子要单独教育,并多给予关心和鼓励。对于吃饭,上厕所,上课等习惯要耐心指导,慢慢引导,不能急于求成忽视了这个年龄段孩子的特性。

(2)孩子之间相处环境创设

在孩子相处的环境中幼师要相当注意,因为小孩的生长环境不同,好奇心重,因此性格也就不同,在幼儿园中的相处表现也就不同。有些孩子比较“厉害”显出“孩子王”的气魄,在教学中应该仔细对孩子进行引导,让孩子明白错误并且真心道歉。有些孩子比较内向,不愿与其他孩子一起玩耍,这种情况则需要老师找一些活泼的孩子陪他们玩耍,让内向的孩子逐渐融入到大家庭中来。

(3)孩子与老师之间的友好相处环境创设

在幼儿教学中会遇到一些小朋友对老师产生抵触心理,一见到某一个老师便大吵大闹。这种情况不应该是让老师回避而是应该主动找小朋友玩,通过玩具,零食等物件让小朋友对老师产生信赖感,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与孩子们相处,教会他们一些日常所需要的知识。

三、幼师的教育指导能力

幼师的教育指导能力是指在平时与孩子的相处中对于生活、文化、礼貌、常识等知识的教授指导能力。

这些能力不仅仅是要求老师具备优秀的教学技能,更重要的是要有教学的耐心。这种教育指导能力和教育环境创设能力相辅相成。不仅仅是从课堂中进行讲解教授更多的是在平时生活的环境中对于孩子进行有效的指导。

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幼师要注意观察每个孩子的行为,对有错的地方要给予改正,要告诉同学们什么需要做,什么不应该做。在玩玩具的过程中要告诉他们“规则意识”,学会礼让。要用和蔼的态度去鼓励他们、引导他们。在课堂之上要告诉他们认真听讲。对捣乱的同学要规劝为主不能够采取体罚方法,在规劝的时候要多关心,多提问,让他们找到自信,提升自我满足感。在平时户外活动中要告诉他们如何保护自己。也应该更多的采取寓教于乐的方法,在玩中学会相处,在玩中学到知识。只有这样的做法才是一位幼师教育指导能力的真正体现。

幼师在进行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加强教育环境创设能力和教育指导能力的创设、指导和应用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在我们遇见各种不同性格孩子的时候更加具有针对性;在与孩子们相处过程中更加有耐心;才能真正的让孩子在心底接受我们,进而更好的接受知识,接受规则;才能激发他们的潜能,养成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

孩子的教育指导例3

家庭结构是指家庭中成员的构成及其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状态,以及由这种状态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联系模式。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农村学前儿童的家庭结构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主要有主干家庭、核心家庭、隔代家庭、单亲家庭、再组家庭这几种家庭结构模式。主干家庭是指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爸爸妈妈和儿童构成的家庭。核心家庭是指由夫妻双方与一个或两个学前儿童所组成的家庭,这种情况一般都是夫妻双方或一方在当地就业,共同养育和教育孩子。隔代家庭一般是指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跟孙辈居住在一起,由祖辈代替孩子父母履行监护责任,这种家庭一般是孩子的父母外出打工,由于条件限制无法将孩子带在身边,有的仅在过年过节时回家团聚,甚至有的几年都无法回家看望和教育孩子。单亲家庭是指父母离异或者父亲、母亲一方过世所形成的家庭模式。再组家庭是两个残缺家庭重新组合构成的,孩子与父母之间有可能无血缘关系。

二、农村学前儿童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在教育理念上:受传统教育理念影响较深,对现代教育理念了解不足。

现代社会已经进入信息化社会,但是传统的教育观念仍然根深蒂固,比如有的父母认为“黄金棍下出好人”、“不打不成材”,认为孩子年龄小,给他讲道理是讲不通的,只有通过打带来的疼痛感让孩子记住规则。另外,由于农村的年轻父母外出打工,现在隔代教育现象严重,爷爷奶奶缺乏对现代教育的认识,只管对孩子的生活加以照顾,更不懂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不知道如何为孩子的成长提供帮助。

(二)在教育目标上:重成才教育,轻成人教育。

我国学前教育目标明确提出要对儿童进行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孩子身心和谐健康发展。但在具体实施中,由于家长的成长经历、受教育水平、教育观念等的不同,很多家长更加关注的是孩子知识拥有量的多少,对于孩子的品德教育不重视,导致孩子不遵守社会规则,不懂礼貌,肆意妄为。

(三)在教育内容上:重智力开发,但缺乏对智力的科学认识,同时轻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重文化学科知识的传递,轻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

对于智力概念,目前还未有一个统一的明确界定。在我国,一般认为,智力是一种偏重于认识方面的能力,它由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与思维力五种基本心理因素构成。在广大农村,很多家长简单地以为记忆力好就是智力水平高,所以从小就培养孩子背诵儿歌、诗词等,但是对于孩子的注意力、观察力、想象力和思维力的培养却相对缺乏。非智力因素,从广义上说,是指除智力因素以外的全部心理因素、环境因素、生理因素及道德品质,狭义说来是指与智力因素活动关系密切并共同影响智力活动效率的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心理因素。其实,一个人对学习的兴趣,面对困难的意志程度及其性格往往会影响孩子智力水平的高低。比如一个性格急躁、没有耐心的人,那么他的注意力的持续时间就不会长,这将对他的学习产生不良影响。一个对学习内容缺乏兴趣的人,他的观察力与想象力就会受到影响。

在教育内容上,农村的家长往往特别重视学科知识的传递,从小就让孩子学习拼音、识字,计算。我们经常会见到这样的现象,幼儿园放学回家的孩子第一件事就是拿出作业本写字,做计算题。而对孩子的安全教育却做得不到位,我们从媒体报道可知,农村学前儿童在家误食农药、溺水、被电击、烫伤的情况时有发生,甚至还有幼女被性侵的案件。另外,有的农村家长不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在隔代家庭教育中,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一味地溺爱孩子,造成孩子以自我为中心、自私、不尊重老人等。在单亲家庭中,孩子缺乏父爱或母爱,让孩子的家庭生活不完整,往往导致孩子缺乏安全感、自卑、胆小、怯懦。

(四)在教育方法上:重言传,轻身教。

在生活中,家长对学前儿童的教育主要是通过给孩子讲解,比如注意清洁卫生,遵守交通规则等。家长会经常给孩子说:饭前便后要洗手,要天天刷牙等。但是我们看到的却是这样的现象:家长把孩子带进卫生间洗手,自己却不洗手就上了餐桌。在家里,爸爸妈妈给孩子说:过马路要走斑马线,要看红绿灯。而事实是这样的:在送孩子上幼儿园的路上,看到没车的时候,即使是红灯,某些家长也会牵着孩子冲过马路。试想:这样的教育会给孩子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呢?

(五)在教育要求上:家庭成员的要求不一致。

教育要求的不一致,是影响孩子成长的主要因素。在现实中,容易出现祖辈与父辈要求的不一致,也会出现父母要求的不一致。尤其是在主干家庭中,祖辈对孩子宠溺有余,约束不足,一方面父母对孩子高标准,严要求,另一方面爷爷奶奶对孩子宠爱有加,导致孩子在父母面前一个样,爸爸妈妈面前一个样,让孩子缺乏是非判断能力。由于成长经历、对教育的认识、环境因素的影响等也会导致父母对孩子的要求不一致,中国一直有“严父慈母”,也有“虎妈猫爸”,一个松,一个紧,这也容易导致孩子无所适从。在再婚家庭中,由于缺乏血缘关系的一方为了维护家庭的和谐,往往也会出现和稀泥的现象,导致对孩子的教育不严格。

(六)在家庭教育的外界支持上:缺乏相关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支持。

在家庭教育上,很多家长的教育经验要么来自于自己的父母,要么来自于周围环境的影响,同事、朋友的交流,而缺乏科学的理论指导。在隔代家庭教育中,祖辈的交友范围相对较为狭窄,对于现代教育缺乏充分认识,同时更没有得到外界的相关指导。我国《全国家庭教育指导大纲》明确指出,把家庭教育指导按照0-18岁分成5个阶段,其中的0-3,4-6岁的指导就属于学前儿童的家庭教育指导,对这2个阶段的家庭教育指导内容作出了具体规定。该《大纲》还提出指导中的“多向互动”原则,家庭教育指导者应建立指导者与家长、儿童,家长与家长,家庭之间,家校之间的互动,努力创造相互学习、相互尊重、相互促进的环境与条件。虽然有规定,但是对于农村的现实来看,工作并未落到实处,没有专门的家庭教育指导人员开展相应教育。

三、解决农村学前儿童家庭教育问题的对策

(一)更新家长教育理念,提高对教育的科学认识。

家长的教育理念将直接影响家庭教育水平。现在的学前儿童的父母都是“80后”甚至是“90后”,他们说很容易接受新思想与新观念,现在主要缺乏的是学习、了解新的教育理念的渠道。因此,各地方教育机构、社区可通过开展专题讲座,借助网络平台等手段,让家长实时了解我国教育的发展现状,了解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进而达到更新教育理念,提高对教育的科学认识。

(二)扩充家庭教育内容,智力教育与非智力因素培养齐头并进,同时兼顾安全和心理健康教育。

智力因素对于一个人的学习及发展有很大影响,同时非智力因素会对人的发展产生影响,且二者是相互影响、相互依赖的。因此,家长在注重孩子的智力因素的发展时也应该注意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而且培养应从小抓起。智力因素的培养表现为培养孩子的注意力、观察力、想象力及思维等。家长可以通过跟孩子讲故事、玩益智游戏、看动画片等实现。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主要表现为从小就激发孩子的学习动机、发展对周围事物的兴趣,培养其积极、健康的情感,磨炼孩子的意志,塑造良好的性格。家长可通过扩大孩子的交往,带领孩子参加一些募捐、看望老人院的老人的活动,培养其爱心与同情心;也可大胆放手让孩子进行各种尝试,培养孩子多方面的兴趣;在平时的各种活动中多激励、表扬,激发其学习动机;同时给予孩子一些有难度的任务,当孩子遇到挫折时不是立刻帮助解决,而是让其自己解决,培养其坚强的意志品质。

对于农村学前儿童家长而言,安全教育是一个重大突出的问题。由于家长看管不力或者是缺乏相关教育,导致孩子被电击、误食农药、溺水、被拐卖、被猥亵、性侵等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因此,各位家长首先应该有安全意识,同时要加强对孩子的安全教育,时刻警惕,这样才能有效避免惨剧的发生。地方政府、教育部门可以通过广播、家庭教育讲座、家长会议等形式指导家长进行安全教育。同时家长应该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不能只关注孩子的吃喝拉撒,培养孩子的学习主动性、自信心,使孩子成为一个心理健康的人。

(三)纠正家长的不良教育方法,家庭成员之间步调一致。

对于学前儿童而言,其思维是具体形象思维,因此,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应主要通过给孩子一个具体的情景的方式进行教育,可以通过陪孩子看动画片、带领孩子进入现场等方式,通过家长的身教让孩子进行模仿。比如家长教孩子乘坐电梯注意安全、过马路注意安全,教孩子注意防水、讲卫生等,都可以通过家长的优秀示范行为开展。不能只通过给孩子讲道理的方式进行,因为对于0-6岁的儿童来说,有些道理他们是不能明白的。另外,家庭成员应该召开家庭会议,讨论对学前儿童的教育问题,达到对孩子的教育要求做到步调一致,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孩子的成长。

孩子的教育指导例4

1.尊重和权威。蒙特梭利认为:不同的个体有不同的发展节律,教育要与儿童发展的敏感期吻合,就必须用不同的教育来适应不同的成熟节律尊重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因此,在早教机构里十分强调个别教学,让儿童各按自己的需要自由活动,尊重孩子的选择。而在中国传统的教育中,孩子就是孩子,老子就是老子,老子说什么孩子都应该听。很多家长都会以自己的感受来代替孩子的感受,替孩子决定衣食住行,甚至成家立业。孩子的个人意愿和人格没有得到充分的尊重。

2.原则和溺爱。在早教机构里,孩子的活动虽然不会被限制,但是也不意味着没有原则。每次课堂上的玩具,在每一个环节使用完后,都会将玩具回收。有些孩子舍不得还,老师就会慢慢引导孩子及时将玩具归还。反观中国的教育,有些家长,特别是祖父辈的,对孩子过于疼爱,为了不让孩子哭,孩子的什么要求都会满足。在家里,“小孩就是皇帝”。孩子没有一点承受能力,适应能力也相对较弱。

3.科学和经验。在早教机构里,老师们尊重孩子身心发展规律,以一定的科学知识为基础进行课程的设置和教学。游戏、艺术、音乐、社交、外出活动等,每一项都有一定的计划和安排,能根据不同年龄段得孩子的特点来安排。有些早教活动在一些家长看来,孩子们根本无法完成。但是早教老师们会鼓励家长放手,鼓励孩子去尝试。而孩子们的表现往往会给人惊喜。传统教育中,孩子反正都是要长大的,以前都能长大,现在也能长大。忽视了社会和科学发展对孩子的影响。

二、早教机构和家庭教育的契合点——家庭指导

由于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孩子的早期养育缺乏科学性和计划性,而早教机构的教育理念比较先进,能契合实际提供培养建议,因此,应该加强家庭指导早教机构应该主动担当指导家庭教育者责任,只有早教机构的教育和家庭教育相结合,才能真正实现孩子的早期教育。

1.要让父母明白家庭教育在早教阶段的重要作用。要让家长明白家庭环境是影响孩子成长的第一位因素。一个好的环境造就一个好的人才,家长的行为习惯和教养方式关系到孩子一生的成长。由于还在呆在早教中心的时间很短,在家的时间长,所以家庭环境,包括父母抚养的教育方式很重要。有的家长认为来到我们早教机构就一定能教好孩子,其实不是这样的。早教应该是以婴幼儿教育和家庭教育两项结合,这样才能共同教育好孩子。家长们要正确认识早教的意义,引导孩子积极参与活动。

孩子的教育指导例5

随着社会的进步,幼儿教育日益受到社会、家长的重视,幼儿园与家庭的合作教育日益受到广泛关注。幼儿园成为幼儿接受集体教育的地方,但家庭仍然是幼儿接受教育的重要场所。家长的家庭亲子教育成为孩子成长过程中重要的环节,对幼儿知识的巩固、良好习惯的培养、情感的建立等方面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通过实践调查研究,家长亲子教育有一定的亮点,但仍存在很多问题有待改进。

一、幼儿家庭亲子教育存在的问题

现代年轻的幼儿家长,在成为父母之前并没有接受过如何教养子女的专业训练。现阶段家庭亲子教育中普遍存在重幼儿智力开发和知识学习,轻个性、情感和良好习惯的培养,对家庭亲子教育的认识带有较大的盲目性;有些家长存在以训斥、责打等态度对待幼儿的不适当行为,或对幼儿包办替代等,对孩子过多限制、过度保护导致许多孩子自理能力差,自主性差,家庭亲子教育存在教育误区;因为幼儿多是独生子女,有些家庭隔代抚养或请保姆照管孩子,导致家庭亲子关系生疏,很多家庭保持着传统单一的亲子关系模式,家庭亲子教育关系有待改进;很多家长忙于工作,没有时间与孩子游戏, 家庭亲子活动的时间、空间缺乏,方式单调。所有这些问题都与父母的教养素质有关系,所以幼儿家庭亲子教育的重心应由幼儿转向与幼儿成长密切相关的父母身上。因此,要培养健全的孩子,首先父母就应转变家庭亲子教育观念,提高家庭亲子教育能力,掌握有效的家庭亲子教育方法。

二、幼儿家庭亲子教育问题分析

1.家庭亲子教育的热情高,但教育认识具有盲目性。

由于家长受高智能人才观的影响,家长较重视知识学习,家长较多或经常对幼儿进行阅读、数学等亲子教育,很多家长会为孩子寻找各类学习、兴趣班,可以看出家长对孩子教育的热情很高,但多数家长不具备亲子教育的知识和技能,他们对孩子的家庭教育仅停留在幼儿园教育的延伸阶段,不能也不知道应该怎样对孩子主动的进行家庭亲子教育,家长缺乏必要的、科学的家教知识,缺乏对幼儿生理特征及发展规律的了解,实施家庭教育的科学性较差。

2.家庭亲子教育关系有待改进,应日趋多元化

在日常教育中,当孩子遇到困难或做错事情时,多数家长能够采取比较适当的方法,讲清道理,与孩子商讨办法,指导幼儿解决问题,有意识地培养幼儿的独立性。但仍有部分家长以训斥、责打、冷淡等态度对待幼儿的不适当行为,或对幼儿过于照顾,包办替代等。21世纪的家庭教育趋势是“亲子互动”模式,倡导“两代人共同学习、共同成长”,多数家长能够保持“家长+朋友”的家庭亲子教育交流方式,但是依然有少数家长仍保留着“家长式”的亲子教育交流方式,幼儿期是发展敏感期,长此以往使幼儿逐渐形成依赖、缺乏主动性、适应能力差等性格特点,影响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妨碍了和谐亲子教育的形成,束缚了孩子的发展。

3.家庭亲子活动的时间、空间缺乏,教育价值低

现代生活节奏加快,家长对事业有了更多的追求,把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放在工作上,亲子交流机会少,孩子缺乏关注。在实践中发现只有少数家长能够经常与孩子共同游戏,多数家长只是偶尔与孩子一起玩。多数幼儿在家庭中保持着独自玩玩具、看书、看电视、玩游戏。父母忙于工作,没有充分的时间与孩子游戏、交谈,所以亲子活动的时间、空间、方式、教育价值都受到严重影响,影响了幼儿语言、动作、情感等各方面的健康发展。家长一方面在物质上尽量满足孩子,但在精神方面孩子显得“营养不良”。

三、幼儿家庭亲子教育改进的方法

1.提升家庭教育理论,加大家庭教育指导力度

在家庭教育中家长缺乏必要的早期教育理论指导,教育行为多半属于自发性状态,带有较大的盲目性。要加强对家庭教育的研究,为家长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和指导。家长不仅要为幼儿的发展提供了较好的物质条件,同时也要克服溺爱、过分保护、包办代替等心理。同时,幼儿园和班级教师可以分析不同类别家长在家庭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了解家长的需求,通过幼儿园家长学校、班级家长会、幼儿园开放日、幼教宣传栏等活动形式,组织有关专家有计划地、有针对性地开展家庭教育的指导工作。对家长的家庭亲子教育加以指导,从而提高家长亲子教育水平,使孩子们在家庭中得到良好的亲子教育,促进幼儿健康全面发展。

2.转变教育观念,改善亲子教育关系

要把孩子看成独立的人,平等对待幼儿,建立和谐、宽松民主的家庭教育氛围,对孩子的教育要遵循孩子的发展规律,有意识地培养幼儿的独立性,指导幼儿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问题,学会自己动手、动脑,主动发展。家长要以平常心对待幼儿,不给孩子太大的期待压力,否则难以形成孩子良好的自我评价,影响幼儿的健康发展。要引导家长树立家庭教育“做人为本”的思想,把教育孩子学习做人为主要内容,教孩子学习怎样正确对人、对事、对己、以物等,在婴幼儿期,自觉发现生活中蕴涵的教育机会,及时进行教育。

3.传播科学的教育方法,帮助家长优化亲子教养方式

很多家长不理解亲子活动在孩子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因此,要帮助家长根据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活动,为孩子的健康发展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要加强亲子教育的指导,积极探索有效途径,提高亲子活动质量,如开办亲子教育研究中心、亲子俱乐部、亲子热线等,通过组织家长亲自参与亲子游戏活动,指导人员现场分析、指导、评价,使家长将教育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拓展教育视野,使家长在参与活动中提高水平,增强素质。另外,家长也要主动吸取教育知识,懂得孩子心理、生理发展的规律和一些基本的教育常识,才有使家长教育有的放矢。

4.树立幼儿园——家庭一体化教育观,实现教育资源共享

孩子的教育指导例6

隔代教育与父母的亲职教育各有利弊。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两代家长的共同努力。祖辈与父辈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应当多沟通,相互学习,取长补短。要尽可能地在培养孩子的问题上达成一致。

比如,在吃的方面,由于祖辈有更多的时间去料理孩子的饮食,餐桌上常会出现一两道孩子的“专利菜”;孩子也就想当然地认为这是“我”的东西,不允许别人“染指”,一旦被侵犯就会大哭大闹、不依不饶。此时,如果父母提醒老人,无论多么小的孩子,要学会在与别人分享中获得快乐,这比什么都重要,千万不能让孩子养成吃“独食”的坏习惯。

又如,祖父母更容易包办孩子生活上的事情,这一弊病容易造成孩子不劳而获。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应当尽早培养,让孩子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尤其学会自觉为别人服务,对于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至关重要。而当父母对孩子进行教育时,祖辈务必不要出面干涉,应努力维护孩子父母的权威,这样孩子就不至于唯我独尊,懂得尊重父母。要充分利用隔代抚养与父母抚育的各自优势,两代人经常探讨孩子的培养方法,为孩子创造一个和谐开放的家庭环境。

祖辈家长要注意接受新思想,学习新知识,

尽量用现代科学知识抚养教育孩子。

据报载,辽宁省有一所“隔代家长学校”,先后有800多位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在这里学习,取得了显著效果。愿意到这里“上学”的老年学员越来越多。

对于“隔代家长”来说,无论有无机会专门学习,确实更应该自觉学习新的知识。特别是在培养孩子的理念上,老年人一定要跟上时代步伐,比如,如何让孩子做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而不是单纯照顾好他们的生活和督促学习文化课。要特别注意给孩子灌输诚信观念、法制观念,切实培养他们尊老爱幼、热爱劳动、勤俭节约、勇于创新的好品质。

接受终身学习是老年人自身保持生命活力,永葆精神青春,努力学习和自我完善的一个过程。老年人要当好“隔代家长”,就必须不断接触和学习新知识、新事物。才能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发挥积极作用。

祖辈家长要以理智控制感情。

分清爱和溺爱的界限,要爱得适度,正确的爱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还应积极创造机会让孩子和其父母多接触,疏通感情,两代人共同努力营造一个有利于家庭教育的和谐温馨的家庭氛围。

年轻的父母首先要端正态度。

不管多么忙,都要抽时间与孩子在一起,不要把对孩子的教育权、抚养权完全交给祖辈家长——这是对孩子不负责任的做法。做儿女的要把老人放在第一位,不要给他们增加负担,养孩子是自己的责任,不是老人的责任。

父母要启发孩子照顾祖辈,

培养孩子责任意识。

有一位爸爸,他的妻子身体不好,而他自己又要到外地去上任。临走前,他告诉儿子:“我要到外地去工作,一年都不会回来,照顾妈妈的任务我就拜托给你了。请你每天晚上关好门,关好窗,关好煤气罐再睡觉。”儿子满口答应了。一年后,当这位爸爸回来后,妻子告诉他,自从他走后,孩子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儿子对我可关心了。”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得到启发,家里有老人是教育孩子的最好机会。把孩子交给老人,让老人关心照管孩子,倒不如将老人交给孩子,让孩子关心照顾老人。把关心和被关心颠倒了一下,关系就会变化,一旦孩子找到了一个他关心的对象,他的责任意识就会增强。

分类指导隔代家庭教育

加强对隔代家庭教育的分类指导是推动家庭教育现代化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在指导对象上 既需要加强对祖辈家长的分类指导,也需要加强对父母育儿责任心的指导。

在指导内容上 一是要解决好家庭教育中亲子教育与隔代教育各自的地位与关系,二是处理好教育子女过程中父辈与祖辈如何合理分工与合作,三是隔代教育过程中祖辈如何处理好对孙辈的情感与理智的关系,四是祖辈教养经验中发扬传统与改革创新等问题。

在指导形式上 要摸索适合对祖辈家长这类对象和适应进行隔代教育指导这类内容的指导形式,努力创建隔代家庭教育的不同指导模式。

1 办“祖辈学堂”给祖辈家长“充电”。

隔代家庭教育像一把“双刃剑”,有利也有弊,如何扬长避短、趋利避害,关键的还是加大在祖辈家长中普及现代家庭教育知识与方法。办“祖辈学堂”,可以效仿“家长学校”模式和方法,办“祖辈学堂”,因为他们更需要学习家庭教育。祖辈在担当家庭教育的角色中,要实现几个转型:单纯学校教育向同步合力教育型转变、生活保育型向教育照顾型转变、狭隘名誉型向成才报国型转变、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娇惯型向培育型转变等。

2 在社区中设立隔代教育咨询站。

孩子的教育指导例7

【中图分类号】G616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9-0121-02

《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幼儿园应主动与家长配合,帮助家长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向家长宣传科学保育教育幼儿的知识,共同担负幼儿教育的任务。”随着学前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亲子教育迅速融入幼儿园的教育之中,幼儿教师们加大了与家长之间的沟通与联系,为家长提供更多的走进孩子童心世界的机会;更多的家长开始主动关注孩子在园期间的行为表现,积极参与各种亲子活动,在与孩子的互动之中,了解孩子的能力与兴趣,增进亲子之间的感情……如何正确指导亲子活动,为家长提供更好的亲子互动机会?

1充分开发和利用家长资源

随着亲子教育的不断实践和研究,我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做好家长工作,是提高课程研究质量的有效途径,是家庭的需要、社会的需要、教育发展的需要。因此,教师们积极争取家长对我们工作的理解、支持与配合,探索家长工作的有效途径,并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最大限度的发挥家长的教育资源,使家长走进幼儿园、走进孩子们的中间,更好地配合幼儿园与教师的工作。

1.1通过家长园地、联谊沙龙、主题学习网等渠道,宣传课程的结构特点、理念内涵,帮助家长了解学习内容和教育目标,向家长征求意见和建议,并随时针对活动内容为家长答疑。

1.2请家长参与活动。活动前辅导家长了解活动目标、内容;活动中请家长参教、助教;活动后通过交流或书面形式获得反馈;组织家长交流彼此参与亲子活动的心得,充分发挥家长教育资源的作用,发挥家长间的示范影响作用,明确亲子教育的方向性,提高家长参与亲子教育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根据主题内容生成亲子活动,请家长与幼儿一起收集材料,在亲子活动中互动。

1.3充分发挥家长们的职业特点和特长,为幼儿园服务。请各行各业的家长向孩子介绍自己的工作:如红军老爷爷来园给孩子们讲革命传统故事,让幼儿接受爱国主义教育;请武警爸爸来园表演擒、拿、格斗,表演列队、行走,培养幼儿良好的坐姿、站姿、走姿;请民间艺人老奶奶来园介绍捏面人的方法,激发幼儿对民间艺术的兴趣;请医生妈妈为小朋友介绍卫生小常识,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结合亲子教育活动的实施,我们组织家长开放日活动,活动后向家长下发调查问卷征求意见和建议;组织有代表性的家长进行座谈,为亲子教育活动的扎实推进提供了依据。

2指导家长随时关注幼儿活动的需要

作为一种特殊的早期教育,亲子教育更侧重家长角色的变化,侧重家长在参与中给子女以关怀、发展和教育,是一种互动性较强的交往。因此,在亲子教育活动中,幼儿和家长间的互动是最为重要的,家长是活动的直接参与者而非旁观者:对孩子来说,这种互动使其积极情感得到充分的发展,并为其今后良好个性发展和和谐家庭关系的建立奠定基础;对父母来说,通过互动可以了解孩子身心发展的特点,掌握正确引导幼儿的方法和技巧,探求教育自己的孩子的的适宜途径。因此,我们指导家长随时关注幼儿活动的需要,与孩子一起准备活动材料,创设活动氛围,在共同游戏中发现孩子的能力,体会孩子的进步,分享孩子的成功喜悦。幼儿与家长共同参与,在商量、争论的过程中达成一致,家长发现了自己孩子潜在的多元能力,看到了自己对孩子能力的低估,重新认识了孩子、重新认识了自己。

2.1在参与亲子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向家长讲解相应的教育目标与要求,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平,以便能更有效地配合教师组织好每一环节。不同的家庭背景,不同的家长层次,便会产生不同的家庭教育方式:有的家长文化层次高却缺乏基本的科学育儿知识;有的家长虽然懂得一些育儿常识,但处于对孩子过分的溺爱而一味迁就,这些都影响了家长的育儿水平;同时,参与亲子活动的家长在年龄上、素质上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就需要教师对家长群体进行具体分析,以便于更好地指导家长。例如:针对家长中的全职妈妈、保姆、奶奶,教师要简单、具体、明确、有针对性对家长进行指导,使家长能按照教师的要求带领孩子参与活动。

孩子的教育指导例8

要充分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把家庭教育纳入议事日程,发挥好学校对家庭教育的指导作用。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下,中小学生的心理问题是客观存在的,心理健康教育势在必行。毋庸置疑,强调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无可厚非的。学校应制定指导家庭教育的方案,把指导家庭教育工作与教师的考核、奖惩挂钩,以调动教师对指导家庭教育工作的积极性。为了指导好家庭教育工作,学校应建立“两 个制度”。

1.建立家访工作制度

家访是联系学校和家庭的桥梁和纽带,因此,教师每学期对每个学生至少要家访一次,并做好家访记录。在家访工作中,应做到“一忌”,坚持“二原则”“三家访”:“一忌”是忌向学生家长告状,以致使学生受家长训斥打骂,产生逆反心理和错误行为。坚持“二原则”就是坚持实事求是、用事实说话的原则,坚持一视同仁、人人平等的原则。“三家访”包括了解性家访――在接新班时,为了解学生家庭的基本情况、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特征而进行的家访;探望性家访――当学生家庭发生变故或因病在家休养时及时登门看望,以沟通和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预防性家访――当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有偏异的苗头或有越轨的动机时,及时家访,和家长恳切谈心、交流看法,委婉说明,晓以利害,取得教育上的一致,防微杜渐,把不良倾向消灭在萌芽状态。

2.建立学生家长座谈会制度

学生家长座谈会,能增进家长和学校的感情,能使家长加深对孩子在校的了解,能使家长与家长之间相互学习,教育好自己的子女。因此,每一个班每一学期至少开一次家长座谈会。召开家长会应做到“三忌”“四结合”。“三忌”:一忌指名道姓批评某学生,伤害家长自尊心;二忌批评学生家长,把家长座谈会变成“家长批判会”;三忌教师“一言堂”,不给学生家长发言的机会。“四结合”:汇报工作与表扬学生成绩和发现学生闪光点相结合,教师发言与家长发言相结合,典型学生专题发言与典型家长专题发言相结合,提建议与提要求相结合。

二、建立家长学校,举办家长培训班

学校要把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教原则、科学育人方法传授给家长,使他们更好地和学校配合,共同教育孩子,确保学生身心健康成长。通过家长学校对家长的培训,使学生家长掌握家庭教育的原则,懂得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科学育人的方法。

1.使家长了解家庭教育应遵循的四条原则

一是目标性原则。克服盲目性、随意性和片面性,应与学校、社会教育有机结合,实现教育的同向、同步与整体优化。二是表率性原则。家长在孩子面前应谨言慎行,正直诚实,既庄重稳健又和蔼可亲,做到以德育人,以情动人,家长必须做到言行一致,处处为孩子做表率。三是诱导性原则――坚持正面教育为主,多进行耐心、细致、循循善诱的启发疏导工作。四是养成性原则――从孩子的童年时期开始,对孩子的行为提出适当的要求,通过长期训练,使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

2.使家长懂得家风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性

家长是孩子人生的第一任教师,其言行举止、情感变化都对孩子产生相当大的感染力,其家庭的生活习惯、道德品质等直接对孩子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要求家长要有高尚的品德、良好的作风修养,在家庭中应为孩子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这样,才能促进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

3.使家长处理好“爱”和“溺爱”的关系

要求家长对孩子不能盲目地爱,当孩子犯错时,不能纵容、迁就、偏袒孩子,否则会给孩子带来危害,给社会带来不安,甚至会使其走上犯罪的道路。对孩子要理智地爱,做到感情与科学育人的统一。

4.使家长懂得家庭教育的科学性和艺术性

家长在家庭教育时,要遵循孩子的不同年龄阶段各自的生理、心理发展规律;教育要宽严适度,合情合理;抓住最佳教育时机,因势利导,使孩子在愉快的情绪中心悦诚服地接受教育;要为孩子树立正面的榜样,同时要指导好孩子择朋交友,千万不能让孩子“跟着巫婆跳假神”;批评孩子时要注意场合,讲究分寸;注意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将其作为家庭教育的出发点和孩子前进的起点。

孩子的教育指导例9

那么如何指导家庭教育呢?结合我的经历,谈谈一些肤浅的看法:

第一,教师事先必须要了解孩子的家庭状况,包括家庭成员的组成,家庭经济状况、劳动状况,家庭成员的文化素质,对教育的关注程度,对孩子的期望和教育能力,孩子在家的活动和生活状况,包括劳动状况、游戏状况、交往和学习状况,等等。只有充分的了解孩子的家庭状况才能使家庭教育指导有的放矢。

第二,教师必须充分了解孩子的心里想法,这里要求教师学好心理学,要有洞察孩子内心想法的能力。

第三,教师要常常与家长沟通、交流,交流要建立在态度真诚的基础上。我的学生家长常常说:“老师麻烦你管严点”。我说:我们共同努力,我尽力,你也要尽力。孩子是你的,当然我也希望孩子健康快乐成长、成才!家长听到这样的话,心里也高兴,也愿意和你交流。有个孩子因为在家里拿了家人几次钱,屡教不改,气得家长不让孩子读书了,家长打电话告诉老师,心里挺不好意思的,他觉得家丑不可外扬,但是我说这不算什么大不了的事,告诉老师是对的,老师会帮助你的,我们共同来帮助孩子,孩子会改的。结果,家长乐意接受了,事后我与家长共同找孩子谈话,孩子明白了道理,表示坚决改正错误。

第四,指导家长做好孩子的德育老师。一个孩子的成长、成才,很大程度上在于品性。孩子品性的形成,最关键的是家庭。孩子表现好与坏,80%来自于家庭环境,因为从孩子出生到入小学这几年是孩子品性形成的关键阶段。入学后,老师的作用就是强化或修正了。老师的作用不仅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还要引导家长为孩子做好榜样。

第五,要引导家长增强对孩子培养的信心,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为孩子规划合适的目标。第六,要引导家长正确处理眼前经济利益和孩子长远发展的关系。为孩子营造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家长不要只顾挣钱,不管孩子。一个家庭要天天有笑声、歌声和读书声,不要经常听到吵闹声、打骂声和麻将声。

第七,指导家长辅导孩子的方法。农村很多家长自身的文化知识不高,对于孩子学习的知识内容不能完全掌握,不管孩子的学习,肯定不行;管,又感觉力不从心。这样的话,老师可以要求家长同孩子一起学习,比如让家长听孩子读书,让孩子讲讲学习的知识,陪孩子写写作业,看看孩子的作业是否认真,字写得好不好,态度是不是认真等等。做这些培养孩子习惯的事情,家长是能做到的。最好的做法是当孩子的学生,而不是管教和监督。

第八,想方设法让家长支持学校教育。这点很关键,我们很多孩子表现不好的原因是家长不支持学校教育,不支持老师,认为到了学校就是你老师的事。特别是调皮学生,老师最头痛,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家长不管不问造成的。对于问题学生只有老师的帮助是不够的,必须有家长的配合。对好学生不仅要肯定他的成绩,也要指出不足;对问题学生,不仅要批评他的错误,更要善于发现并表扬他的长处。没有赏识的教育是不成功的教育,没有惩罚的教育也是不完整的教育。有些错误是需要通过适当惩罚孩子才能刻骨铭心记住并且加以改正的。因为孩子小,对社会的阅历少,不知道天高地厚,需要老师和家长保驾护航。该遮风挡雨的时候就要遮风挡雨;该进行磨炼的时候,必须进行磨炼。只要家长明白老师的做法对孩子的成长有利,是会支持学校和老师的。

孩子的教育指导例10

一、问题的提出

家长对子女的教育涉及许多方面,根据有关的研究和教育的经验我们以为,“子女的抚养任务是谁在承担”、“家长对子女教育的家庭责任的认识与投入如何”、“家长对一些教育问题的基本看法是怎样的”、“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行为是否适当”、“家庭中家长间的在教育孩子上的合作”和“家长对幼儿园教育和教师的态度”等方面反映了儿童入园后家长对待子女教育的基本内容。

幼儿家庭教育存在许多问题,幼儿家庭教育需要指导。幼儿家庭教育的指导应有针对性,这种针对性不仅应该体现在家庭教育的指导应该针对幼儿成长中存在的问题,而且,更需要针对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把握幼儿家庭教育的现状,发现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是家庭教育指导获得实效的前提。

幼儿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类型的幼儿家庭,在家庭教育上具有自己的特点、问题和需要。在面向全体家长的普及性指导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类型家长的特点进行分类指导发展,是我国家庭教育指导前进的趋势。这就需要我们深入研究不同类型家庭的家庭教育特点,发现不同类别家庭在家庭教育中各自存在的主要问题,满足它们的需要是提高针对性更高层次的体现。

本部分对数据进行分析的具体目标是:(1)幼儿家庭的各类看护人承担各种带养任务的比率;(2)家长对子女教育的家庭责任的认识与各种投入的现状与问题;(3)家长对各种教育现象提法的现状与问题;(4)家长对子女的各种教育行为的现状与问题;(5)家庭中家长间各种教育合作的现状与问题;(6)家长对幼儿园教育和教师态度的现状与问题;(7)不同类别家庭的家庭教育特点。

二、研究的方法

(一)调查的对象

从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的不同地区抽选家长作为调查对象。为了提高对象的代表性,我们从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11个省级行政区的46所幼儿园选取幼儿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共收到家长填写的有效调查问卷3960份。

(二)调查的内容

以对象的基本情况和家庭教育状况为调查的主要内容。具体包括:基本情况:反映幼儿本人、幼儿家长和幼儿家庭特点的基本情况30项;家庭教育50项,其中包括“教育责任与投入”、“家长的教育观念”、“家庭成员的合作”、“家庭教育的状况”和“对幼儿园的态度”等5个部分各10个项目。

全部80个调查项目的题型包括:(1)填充题:“基本情况”部分中的“幼儿园所在地区”、“幼儿园名称”、“幼儿所在班级”、“幼儿出生年月”和“对象年龄”等5个项目;(2)一般选择题:“基本情况”部分中其余的25个项目;(3)李克特式的等第选择题。李克特式等第选择题的选项为“完全是的”、“基本是的”、“说不清”、“基本不是”、“完全不是”。

(三)调查数据的处理

将全部调查数据录入计算机,采用SPSS17.0版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

对调查数据经过校验、转换和统计3个环节进行处理:通过幅度检验和逻辑校验控制非正常数据。通过转换,形成新的变量。包括:对基本情况中反映幼儿特点、家长特点和家庭特点的25个选择题项目,按选项对每一个项目逐一进行分解,使每一项目形成与选项数相同的“01”计分的子项目。对反映家庭教育情况的50个李克特式等第选择题项目,通过给等第赋值进行数量化。赋值的标准是:完全是的-1;基本是的-2;说不清-3;基本不是-4;完全不是-5。将赋值后的项目变量值作为项目的指标值,指标值数值愈大,表示水平愈低、表现愈差;指标值愈小,表示水平愈高、表现愈好。

研究的结果

(一)家长对孩子抚养任务的承担情况

数据表明:

(1)无论是孩子的睡眠、饮食、玩耍和学习的照看,还是幼儿园接送,或是出席家长会,由孩子的母亲承担的比率都最高并超过50%,分别达到62.8%、65.4%、52.0%、65.0%、50.9%和70.3%。

(2)祖辈在陪伴孩子睡眠、照料孩子饮食和幼儿园接送等3项任务中比率仅次于母亲而高于父亲,列第二;比率分别为20.0%、26.8%和28.6%。

(3)父亲在陪伴孩子玩耍、指导孩子学习和出席家长会等3项任务中比率仅次于母亲而高于祖辈,列第;比率分别为29.1%、26.6%和18.3%。

(4)保姆和其他人在各项任务的承担比率都很小,其中保姆的承担比率均低于1.0%,其他人的比率均低于4.0%。

(5)幼儿家庭主要带养人的比率分布与上述情况一致,其中母亲占66.3%,祖辈占20.7%,父亲占12.2%。

(二)家长对家庭教育责任的认识与投入情况

表3-1-2数据表明:可以将10个项目划分为3个层次,即:第一层次由“应该提高自身素养”、“选购玩具不追求多”、“经常浏览阅读育儿书籍”和“选购衣服不追求贵”等4个项目组成,表现较好;第二层次由“应多花时间带孩子”、“孩子教育责任在家庭”、“应由父母自己带孩子”和“事业成功影响孩子”等4个项目组成,表现一般;第三层次由“不需要在外进特色班”和“培养完全是为孩子”组成,表现较差。

(三)家长的教育观念

表3-1-3数据表明:可以将10个项目划分为5个层次,即:第一层次由“教育应多说理而不是惩罚”和“对犯错严格教育不能宽容”两项组成,表现最好;第二层次由“户外活动安全重于锻炼”和“养成习惯比培养智能重要”两项组成,表现较好;第三层次由“入园前就应进行早期教育”和“树大不自然直从小严格要求”两项组成,表现一般;第四层次由“首先尊重个性再年龄特点”和“发脾气时冷处理而不斥责”两项组成,表现较差;第五层次由“更看重以身作则而非说理”和“纵向发展重于横向比较”两项组成,表现最差。

(四)家庭成员间的教育合作

表3-1-4数据表明:可将7个项目划分为3个层次,第一层次为“别人训斥孩子不生气”和“家庭应亲子教育为主”两个项目,合作状况较好;第二层次为“家庭矛盾会避开孩子”、“别人体罚孩子会回避”和“别人劝阻不加重训斥”等3个项目,合作状况一般;第三层次为“孩子教育父亲不推母”和“两代家长分歧听父母”两个项目,合作状况较差。

(五)家长的家庭教育行为

表3-1-5数据表明:可将9个项目划分出3个层次,其中第一层次为“外出活动鼓励孩子交

往”、“冲突出小伤宽容不计较”、“餐前不放任孩子吃零食”和“指出事不适合但不讽刺”等4个项目,家长教育行为较妥善;第二层次:“对孩子爱在心里不外露”、“掌握相当多教育理论”、“尽可能多与孩子相处”和“积累相当多教育经验”等4个项目,教育行为一般;第三层次为:“外出不牵孩子手让自由”,教育行为较不妥。

(六)家长对幼儿园教育的态度

表3-1-6数据表明:可将9个项目划分为3个层次,其中第一层次为:“幼儿园质量有明显提高”、“教师专业素质明显提高”和“孩子没学好不怪教师”等3个项目,对幼儿园态度比较积极肯定;第二层次为:“能接受教师对孩子批评”、“教师理论不少水平不低”、“青年教师不缺经验可放心”和“能接受教师建议不质疑”等4个项目,态度一般;第三层次为:“能接受教师对孩子评价”和“经常向教师提意见建议”,态度比较消极否定。

(七)影响家庭教育水平的家庭因素(K&3-1-7)

数据表明:

(1)影响“问题项目家庭教育水平”的、具有显著性意义的家庭教育因素有10个。依影响力的大小它们依次是:①学历:大专及以上;②户籍:本地非农;③职业:农民;④出生年代:80后;⑤家庭结构:隔代家庭;⑥职业:工人;⑦职业:商服人员;⑧一起生活:祖辈;⑨一起生活:父亲;⑩一起生活:母亲。

(2)这10个家庭因素对“问题项目家庭教育水平”的总体影响力(决定系数R2)为8.4%,其中“学历:大专及以上”和“户籍:本地非农”前两个因素的影响力已经达到6.1%。

(3)10个影响因素(预测变量)与“问题项目家庭教育水平”(因变量)之间呈正相关的有3项,呈负相关的有7项。

(4)实际含义。经归并后,影响因素的实际含义如表3-1―7-1。

四、研究的结论

1 从幼儿家长的角度看,母亲在幼儿教养中担负着主要责任;祖辈其次,主要在陪伴孩子睡眠、照料饮食和接送幼儿园方面协助母亲;父亲第三,主要在陪伴孩子玩耍、指导学习和出席家长会方面配合母亲。

2 涉及家长对家庭教育责任的认识与投入的10个项目中,表现较差的是“不需要在外进特色班”和“培养完全是为孩子”两个项目。

3 家长教育观念的10个项目中,表现较差的是“更看重以身作则而非说理”和“纵向发展重于横向比较”。

4 就家庭成员间的教育合作状况看,7个项目中合作得较差的是“孩子教育父亲不推母”和“两代家长分歧听父母”。

5 就教育行为看,9个项目中家长表现较不妥善的是“外出不牵孩子手让自由”。

6 就家长对幼儿园态度看,9个项目中家长态度比较消极的是“能接受教师对孩子评价”和“经常向教师提意见建议”。

7 下列家庭的“问题项目家庭教育水平”较低,家长学历层次较低的家庭,除本地非农业人口以外的其他户籍的家庭,家长职业为农民、工人和商业服务业人员的家庭,父母亲为80后出生的家庭,隔代家庭,不与父亲而与祖辈、与母亲一起生活的家庭。

五、对策与建议

(一)进一步增强幼儿家庭教育指导内容的针对性

幼儿家庭教育指导的直接对象是幼儿的家长。幼儿家庭教育指导的内容不仅要针对幼儿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而且更要针对幼儿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现有的家庭教育指导大纲,无论是中国家庭教育学会编制的《全国家庭教育指导大纲》,还是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编制的《家庭教育指导内容大纲(试行)》,或者是上海市家庭教育研究会编制的《上海市0-18岁家庭教育指导大纲(试行)》,虽然在确定家庭教育指导内容时已经开始重视针对性问题,但是离开“更要针对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还有相当的距离。根据本研究的结果,建议基层指导单位在对幼儿家长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时重视以下专题内容的指导:

1 过早定向培养不利全面发展――兼评进课外特色班的利弊;

2 生儿育女的目的为什么?――树立正确的育儿观;

3 身教重于言教、形成氛围比提出要求重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4 对孩子评价的纵向比较与横向比较――兼评“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5 别把教育孩子的职责推给母亲――父亲与母亲的角色定位;

6 妥善处理两代家长的教育代沟――家庭教育中的亲子教育与隔代教育;

7 给予幼儿实践、锻炼的机会――实施积极的安全教育策略;

8 亲爱孩子、听取评价、调理对策――如何对待教师对孩子的评价;

9 积极反映意见、主动提出建议、促进家园合作――充分利用父母的教育权利。

(二)注意对不同类别家庭进行家庭教育的分类指导

幼儿家庭教育指导工作除了需要面对全体幼儿家长进行家庭教育知识的普及之外,还需要针对不同类别家庭自身的特点、问题和需要开展分类指导。根据本研究的结果,建议加强对下列家庭的家庭教育的研究,并根据这些家庭的自身特点、家庭教育的主要问题与对家庭教育指导的需要,开展分类指导。这些家庭是:

1 家长学历层次较低的家庭;

2 除本地非农业人口以外的其他户籍的家庭;

3 家长职业层次较低的农民、工人和商业服务业人员的家庭;

4 父母在80后出生的家庭;

5 由祖孙两代人组成的隔代家庭和主干家庭中父亲不与孩子一起生活的家庭。

(三)采用多种指导形式提高幼儿家庭教育指导的实效

传统的“专家台上讲,家长台下记,回家后照专家讲的做”的指导方式已经不再适应家庭教育指导发展的形势,不再能满足家长的需要。家庭教育指导形式发展的总的趋势是:“变单一的讲座报告形式为多种指导形式”、“变单向的封闭式指导为多向的开放式指导”、“变家长被动接受教育为发挥家长在家庭教育指导过程中的主体作用”。采用的指导形式应适应地区家庭教育指导的发展状况,应适合接受指导的家长的特点和需要,应符合家庭教育指导内容的性质。可供选择的指导形式主要有:

1 家庭访问、来园接待、个别咨询、电话手机联系、书信便条交流、家校联系册沟通等面对面进行的个别指导。这类指导形式便于私下进行、深入交流、进行互动,比较适用于解决个别问题。

2 讲座报告、讨论辨析、亲子活动指导和文艺表演等集体性的指导活动。这类指导形式面对家长的较多、公开进行、有较大的声势,比较适用于解决同年龄段共有问题。

3 利用普及读物、专业报刊、校内小报、班级墙报黑板报,广播、电视、电影、录音录像等文字音像资料和媒介进行的指导。这类指导形式在进行前指导者与家长不直接面对面,家长对指导的时间、地点和内容可以自行选择和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