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孩子课外阅读的好处模板(10篇)

时间:2023-10-07 08:33:30

孩子课外阅读的好处

孩子课外阅读的好处例1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课外阅读不仅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作文能力及自学能力,还可以进一步巩固学生课内学到的知识,促进学生的更好发展,为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小学一至六年级阶段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50万字”。 然而,如此重要的一个教学目标,实际上落实的怎样呢?

前不久,笔者与几位教研员再次(以前也曾做过两次同样的调查)对我们城区某小学2200名学生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结果发现:只有20.8%的同学有课外阅读的习惯,49.3%的同学有偶尔阅读的习惯,29.9%的同学没有课外阅读的习惯。通过与该校的多位语文老师进行交流得到:大部分老师在班级中都会强调阅读课外书的重要性,可是大部分孩子对阅读课外书的兴趣依然不大,有部分同学六年下来竟然没有认认真真地读过一本书。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现状呢?究其成因主要有:

1.课外阅读的时间被挤占了

素质教育提倡了很多年,但高考的指挥棒依然在强有力地挥舞着。学校、教师、家长更看重的只是孩子们每次考试后的那一组组数字,所以大量的练习题、这样或那样的辅导班已经把孩子平日的时间挤得满满当当的。即使孩子也有那么丁点的时间大都放在了精彩纷呈的电视节目或网络游戏上了。我们的孩子哪里还有时间捧起课外书来读呢?

2.课外阅读的氛围没有了

目前我国正处于一个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阶段,不断加快的工作节奏、开足马力运转的城市以及物欲横流的社会,都让在这样环境中的人们变得狂躁。在这般躁动不安的氛围中,孩子们哪里还有心思安静地捧出书本来读呢?

3.课外阅读的指导缺失了

在日常教学中,许多老师无暇顾及孩子课外阅读的情况,多是泛泛要求,未能具体计划、落实。孩子的家长有些是无暇、也有些是无“能”关注孩子课外阅读的情况。老师和家长都缺少了对孩子课外阅读的引导与帮助,如对孩子课外读物的选择、阅读方法的指导等,这些都势必会影响孩子课外阅读的数量及质量。

那么,如何指导小学生课外阅读,保证孩子课外阅读真正、有效地实行呢?多年来,笔者进行了一些实践探索,收到一定成效。

一、营造氛围,激发兴趣,让课外阅读成为孩子生命成长的渴望

“阅读的外延等同于生活”。因此,我们要努力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构建良好的阅读环境,让孩子们在生活中时时处处有书读,形成“阅读是生活的一部分,生活须臾离不开阅读”的观念。具体的做法有:以班级为基地,建立图书柜、读书园地;老师在课堂上定期不定期地安排时间与学生共同阅读课外读物。同时,通过家访、家长会等形式与家长沟通,请家长为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家庭读书环境。如果条件允许,家长要成为孩子读书的伙伴,用自己的行为潜移默化地带动孩子喜欢阅读。

在给孩子尽力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的同时,教师要努力激发孩子课外阅读的兴趣,兴趣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激发兴趣的方法很多,如:在读书时,留下悬念给孩子,促使孩子继续读书;只讲故事的大致内容,激发孩子去阅读全篇、全本书;抓住好的电视剧的播出机会,因势利导,向孩子介绍相应的读物等。

二、推荐读物,保证时间,让课外阅读成为孩子的“有米之炊”

指导与敲定孩子去买什么样的课外读物,是保证课外阅读真正实施的第一步,如果随其自然,孩子手中有什么读物就读什么,想买什么读物就买什么,只能导致教师无从指导,更无法检查、督促。时间一长,课外阅读就会变成课外不读了。要解决“读什么”的问题,我主要采取的方法是:由课内向课外扩展,介绍、引荐与课文相关的课外读物,课内课外有机结合;同学之间交流各自所读之书;另外,还要联系生活实际,及时推介一些读物,像前面所提到的抓住好的电视剧的播出机会推介读物。总之,要做到美文共赏、有书可读、好书共读。

孩子课外阅读的好处例2

阅读教学更是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阅读教学质量在很大意义上决定整个语文教学质量,因此,在低年级时期对阅读习惯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但在农村,特别是一些比较偏远的乡镇小学,要开展语文课外阅读活动却面临巨大的难题。

1.学生课外阅读的范围较窄。

相信每个小学的图书馆或者是图书室里都会显眼地标出。高尔基曾说:书籍是人类最伟大的朋友。虽然不是所有书籍都能起到如此重要的作用,但是大部分积极向上的书籍,都能很好地帮助我们更了解这个世界,提高自我修养。但是家长们受分数和功利思想的影响,给孩子们买的课外阅读的书籍往往是各种练习册,特别是以各种课后练习册为主。在他们心中,对课外阅读的定义已经彻底桎梏在做题练习中。

相反,那些孩子们喜爱的各种优秀的儿童读物。如绘本,有趣的童话故事,哲理丰富的预言故事等却很难走进孩子们的世界,家长们早早地就为上小学的孩子们筑起一道高高的围墙,围墙里充斥语数外的各种知识点,很难见到课外读本的影子,久而久之,孩子就难以养成读课外书的好习惯,有的孩子甚至把课外书等同于课本,加以排斥。老师再丰富的引导,也是徒劳。

2.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较少。

在乡镇特别是农村学校,大部分学生的时间大多花在玩上,特别是男生,除了跑、跳、追、打,很少有静下心来读书的时候。即使老师有时候提供给孩子们部分课外书阅读,多数也是没心思看的。

在家里,家长由于工作的原因,或者受自身条件的限制,很少看书,同时也很好地督促孩子看书,更不用说和孩子一起看书。孩子们除了做作业的时间以外他们自由地玩任何游戏,没人再会管他们。家长们觉得最重要的就是督促孩子们完成作业,至于做完作业以后孩子玩些什么,他们就不管。试问有哪个孩子在愿意父母说解放了以后还愿意待在位子上看书的呢?同时有些家长走进一个误区,他们将写作业的时间和读课外书的时间画上等号,认为课外阅读的书籍容易扰乱孩子的心神,孩子们已经有玩的时间,无需在让他们有课外阅读的时间,而且有课外书也容易让其分心,所以为了不影响他们最重视的学习成绩,他们不鼓励甚至禁止孩子看课外书。如此的限制,怎能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学生课外阅读的质量较差。

一本书之所以称为好书,是因为它能给阅读的人带来无穷的回味与思考。一个人如果爱好读书,他一生从书中将获得极其丰富的知识能源。可是农村的孩子受环境及自身条件的限制,他们阅读书籍往往囫囤吞枣,粗粗浏览一遍即是阅读。特别是低年级孩子,他们的书籍中图画往往占很大一部分,而孩子们大多都只看图片。

就像我班孩子一样,对于我发的课外书,孩子们经常是兴奋地拿到手,有时候甚至争抢一番,可是没过两分钟就丢开。我本来认为是书不好看,他们不感兴趣,可是经过了解才知道,他们是看完了。我问有的小朋友他们看懂了什么,结果却让我哭笑不得:我看见一只小猪住在房子里,我还看见一只戴着帽子的狐狸……孩子们绘声绘色地给我描述他们看到的画,可是没有一个孩子告诉我这些小动物之间发生什么事情。如此阅读,我想并不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二、解决策略

1.布置图书一角,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条框式的班级布置理念已经悄悄地渗透到我们的班级布置中,许多地方对于图书角的布置有着严格的要求,甚至不允许有丝毫的偏差。这不仅仅挫伤了老师布置班级的积极性,更束缚了孩子们对书本知识的渴望。特别是农村孩子,他们对于各种新奇的事物都有极浓厚的兴趣,我们怎么忍心让他们单单与书绝缘呢?

我班在布置读书角的时候,根据低年级孩子对鲜艳色彩的喜好,将背景布置成绿色,再加上竹林、青草,让读书角在教室里显得格外宁静、高雅。在显眼处还贴上标语“竹林书海”,孩子们特别喜欢这样的布置,所以对于书柜上的书充满兴趣,不再看见书就躲得远远的,他们愿意亲近书本,愿意和书本交朋友,久而久之,对于课本他们充满喜爱,甚至用课外的知识给课文续编故事。读书角的设立一下子扩大了孩子们的阅读量。

2.加强家校联合,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低年级的儿童正处于需要被发现、被引导的阶段,他们在阅读的道路上刚刚起步,需要一盏明灯指引他们前进的方向。教师要多和家长沟通,改变部分家长错误的阅读观点,致力于和家长共同合作,引导学生发现阅读的益处,让孩子愿意用玩的时间看课外书,明白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比现实的打闹追逐更令人酣畅淋漓。

我班学生在订书时经常根据自己的爱好订阅相关书籍,比如女生比较爱看花仙子之类,男生比较喜欢看铠甲勇士类得动画书籍。这类的书籍可以起到调动积极性、娱乐身心的作用,但是物极必反,如果这类的书籍泛滥,那么之前家长们担心会导致孩子学习分心的情况就非常容易出现。每当有孩子在订这类书籍的时候,我经常会建议小朋友们在考虑考虑,同时与他家长沟通,讲明一本好书的重要性。同时介绍适合学生课外阅读的书籍,如《七彩语文》、《儿童文学》等,这类的书籍报刊中的内容,有极大的教育价值及时代特色。让学生在丰富知识的时候更深入地了解社会,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全面发展。

孩子课外阅读的好处例3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 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在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方面家长和老师都承担着重要责任。家长和老师要为学生阅读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适当引导,交会孩子读书、读好书。 关键词:课外阅读;阅读环境;阅读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2-042-01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我认为一切状况只有热爱和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现在的孩子的处于成长阶段,更应该在这个时候打好基础。《语文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因此培养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十分重要。但是,现在社会属于一种多元化,信息化的时代,有无穷的诱惑,沉迷于电脑游戏,上网聊天,手机本来作为简单的沟通工具,也成为游戏的对象。电子产品成为这代人一个标志。于家长,于老师而言,学生不能安安静静的读一本书,快乐的去享受书中的快乐,这是一代人精神缺失,是时逆水而流的悲伤。所以,如何培养孩子阅读课外读物的兴趣,将成为新的课题和研究对象!

一、家是孩子进行课外阅读的主要场所,家长是培养孩子阅读兴趣的最早的老师。

父母们应该站在关注孩子全面发展的高度,走出“教辅书”的狭窄圈子,把课外阅读看成小学生生活的一部分,而不是要达到某种所谓教育目的的工具或途径。带领孩子走进广阔的书的海洋,博览群书,才能给孩子全面的营养。

1、倡导陪读,激发兴趣。从孩子牙牙学语开始,父母就要给孩子讲故事,当孩子上幼儿园自己会讲一些短小故事时,要是认真听孩子讲故事。这样有家长的参与,孩子更能在阅读中体会到家的温馨和父母的爱,这样就更有效的提高了孩子课外阅读的兴趣。孩子学习了拼音,认识了一些汉字,给孩子讲故事的时候,设悬念诱发阅读兴趣,先讲一半,在更精彩的部分让孩子自己阅读或阅读完讲来听听。常和孩子谈自己的读书感受,和孩子产生共鸣,激发对书的渴望。倾听孩子述说读书的内容和体会,分享他的快乐,热情地赞扬他、鼓励他。只与他的昨天作纵向比较,不提超出实际的要求,不拿别的孩子来贬低自己的孩子。

2、给孩子一个安静、文明的学习环境。这是孩子的权利,也是咱们家长必须做的。现在我们的孩子在阅读速度上还不能那么快,需要一个字一字地看,一句一句地读,才能真正理解意思,这就需要家长创造一个安的静的阅读环境。如果在一个吵闹环境中,孩子是很难把注意力集中在书上的,反而会变得急躁,不利于良好习惯的养成。

3、课外读物的摆放。可以把一些课外读物放在孩子经常活动、随手可及的地方。如在沙发边、茶几上、床头柜、书桌边。这些课外读物摆放在明显的地方,刚开始家长要给予引导,让孩子意识到书就在身边,想看书就有书看,逐渐养成阅读的习惯。

二、学校是孩子进行课外阅读的重要阵地,老师适时点拨和引领。

1、精心推荐课外读物,引发好奇心。推荐适合小学生年龄、学生个性特点的读物小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时期,他们对阅读什么样的书籍还是很盲从,教师就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个性特点,向小学生推荐课外读物,为他们解决读什么的问题。据有关调查研究,一般小学低年级对童话故事等比较感兴趣,中高年级转而对战争题材小说和英雄故事很感兴趣,到中学阶段则倾向与爱读历史故事和通俗科学读物。学龄初期儿童对读物形式的兴趣,依次是:一、连环画,二、有插图的读物,三、单有文字的读物,四、其它类。

孩子课外阅读的好处例4

阅读的重要性,对于小学生、家长、教师都已经成为共识,但实际情况并没有因为大家的重视而受到好的效果。经调查显示,小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普遍不足,只有30.5%的中小学生喜欢课外阅读,而且随着年级越高学生的阅读量没有成比例递增,反而增量在下降。原因在于

1、对阅读的认识存在局限性。很多的学生和家长都认识到阅读得重要性,但对“阅读”概念的理解存在着误区,主要是没有区分阅读分为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两种类型,仅把阅读简单限定在课内阅读的范围,加之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学生仅仅阅读教材中的几篇文章,认为只要把教材上有的都读懂了、读熟练了就高枕无忧了对课外阅读不屑一顾,甚至还有的学生家长认为课外书是闲书,认为看课外书是不务正业,读多了没有好处,反而有坏处。这种对阅读认识的误区和局限性,限制了学生的阅读范围,减少了阅读量。

2、阅读时间和精力不够。由于年龄的原因,在特定的时间内小学生精力都是有限的。但“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思想影响了很多的家长和老师,在学校期间,孩子们的时间表被安排得满满当当的,几乎没有一丝儿的闲暇空余。课后还有家庭作业,补习班、兴趣班等各类名目繁多的培训班在等着他们。甚至连中午和晚上的休息时间都被习题和训练占用。在这种情况下,孩子的身心健康都很难保障,更何况“享受”课外阅读,他们没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来读书。

3、不能自由选择书目。读书本来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和兴趣选择自己喜欢的书目进行阅读。但现有的小学生的阅读却变得几近功利,好像读书的目的不是为了快乐,而是为了在考试中取得好的成绩。带有功利性的读书使得孩子们缺乏读物选择的权利和自由,一些家长和教师以“影响功课和考试”为借口,限制着孩子们阅读的自由。只有老师推荐的书才是好书,才有用,其他的书都是“闲书”,是被禁止的。岂不知,这种读书的不自由会败坏着孩子们的阅读胃口,消耗着他们的阅读热情。要么“厌食”不喜欢读书,要么读了“不消化”失去了读书的能力。

二、如何开展愉快的课外阅读

面对小学生阅读中出现的问题,教育管理部门、学校语文教师和家长都有引起高度的重视,采取切实的措施,改变这种现状。

1、正确认识阅读的意义。首先让家长消化对课外阅读的误解。学校可以通过召开家长会的方式或者向家长发放“致家长的一封信”的形式,介绍课外阅读的好处,让他们明白课外阅读与学习语文课程之间的密切关系,对孩子终身发展有重大积极作用。要完全消除家长将“阅读”和“考试”相互对立起来的错误观点,让家长支持小学生的阅读行为,在买书的费用上和阅读的时间上给予帮助。

其次,要学生认识课外阅读是一件快乐的事情。教师可利用一切给学生交流的机会,比如班会、文体课等给学生讲各种有趣的故事或者组织好书推介会,让学生感受到课外知识的奇妙与有趣,从而爱上课外阅读。还可以通过名人故事激励学生好好读书,比如闹市读书,吃“墨水”等故事,激发学生阅读的热情。更重要的是让小学生知道课外阅读对于自己的语文学习和一生发展的重要性,阅读中会有很大的收获。

2、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一个人的阅读习惯会影响他的一生,好的阅读习惯终身受益。一个好的阅读习惯会让阅读变成一种必须,阅读是快乐的,就想现在很多孩子打游戏、看电视一样。为什么现在的孩子都喜欢打游戏、看电视,不喜欢阅读呢?原因在于他没有在阅读中找到快乐。阅读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家长、教师甚至学校和社会的配合,要长期坚持。一是要保证每天有充裕的阅读时间,这个时间最好能固定下来,每天到这个时间就是阅读时间,小孩子会形成一种自觉行为,进而形成习惯。二是家长和老师要给孩子提供阅读的空间,给予阅读的环境,影响他们一起读书。比如经常带孩子去图书馆,在学校开展读书交流活动,交流读书心得等。孩子因为读书收获了书中的美,还能收获大家对他的尊重,孩子自然会喜欢上读书的。

孩子课外阅读的好处例5

一是没有阅读的习惯。农村学生由于受家庭成员的影响,没有养成阅读的习惯。大多数孩子的父母务农,本身就不爱读书,除了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外,根本没想到孩子还应多看书,多读书,多积累,当然也不会知道多阅读对孩子的好处。没有形成一种读书的家庭氛围,好多学生看书积极性不高。虽然在学校老师也强调他们要多看课外书,但他们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方法,走马观花,囫囫吞枣,受益不深,因而感受不到课外阅读给他们带来的快乐,带给他们的益处。

二是没有阅读的条件。农村学生大多数家庭条件差,买书少;不少农村小学缺乏资金,不能建立一个象样的图书室,藏书少,有的连班级图书角也没有;有的农村学校没有开设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和空间,导致学生的课外阅读受到限制,达不到预期效果。

针对农村小学生的实际,要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增长学生各方面的知识,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打开影响学生课外阅读的瓶颈:

一、调动阅读兴趣,让学生爱读书

阅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能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同时兴趣是鼓舞和推动学生课外阅读的巨大动力。学生有了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因此,在语文学习中,培养学生对课外读物的兴趣是培养学生阅读习惯的前提,提高语文素质的一个有效方法。

1、悬念调动。在读书时,留下悬念给学生。教师经常给学生读精彩的文章,却缺少结尾,悬而未决的情节催促学生自己急切地去寻找问题的答案,慢慢他会挣脱家长的扶持,自己自由地畅游于书海,寻求他的精神家园;或者教师先把故事的大意讲给学生听,但不告诉结果,给学生留下自由探索的空间,引导学生自己去阅读。例如引导孩子阅读笛福著的《鲁滨逊漂流记》。事先,家长将故事的大致内容简单地向孩子介绍,但把鲁滨逊漂流的重要情节隐藏,孩子听了有趣,很想知道鲁滨逊漂流的经过和结果,就会带着兴趣和疑问自己去阅读此书了,这样阅读收到的效果自然会事半功倍。

2、好书引读。一本好书可以影响孩子的一生。由于小学生善于形象思维的特点,可选择有精彩画面的书给学生看,让学生猜猜里面写什么。学生易被吸引,就会热情地去阅读,就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也可以向学生推荐具有教育意义和影响力的书籍给学生,让从好书中汲取知识,学会做人的道理。但也要注意读书要循序渐进,先易后难。只有适合孩子的口味,孩子才会对书感兴趣,才会去品读。

3、榜样激趣。榜样的作用的无穷的。教师经常向学生介绍历史人物、科学家及身边的成才之道,以榜样的力量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革命导师列宁的一生都在书中度过的,在他被捕入狱的三个月中,也天天在监狱图馆里看书;将军看书时竟把墨水当酱油吃。古今往来,凡对人类有作为的,无不是博览群书、勤奋学习的结果。在榜样的激励下,孩子就会增强读书的渴望和兴趣。

4、活动促进。苏霍姆林斯基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在课外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要经常召开读书汇报会,如利用早会赏读、交流所摘录的好词妙句;举行班级赛诗会;评选“故事大王”;摘抄本展评;开展“小导游”活动,让学生谈天说地、谈古论今。通过这样丰富多彩的活动,就会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同时,在活动中,教师要及时给学生奖励,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爱读书的情感,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猎取知识,在博览群书中采集各种类型的信息材料,使学生逐渐把读书作为精神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内容,逐步养成乐于读书的好习惯。

二、创造阅读环境,让学生有书读

创造多元化的课外阅读环境,对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很有好处。鲁迅先生在《给颜黎明的信》中对读书有一段精彩的论述:必须如蜜蜂采蜜,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只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且枯燥。学校、家庭、社会都要积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阅读条件,保证孩子们有书读,有“许多花”“采”,才能“酿蜜”。

孩子课外阅读的好处例6

大部分语文教师都有相同感受,语文学习成绩好的孩子,很大一部分得益于课外阅读。提起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多数人首先想到的是作文书。“课外阅读=优秀作文选”这个概念长期占据并主导家长、学生和部分老师的心。走进新华书店瞧瞧,书店开辟作文选专柜,柜台前挤满了前来选购的家长和学生,各式各类的作文选琳琅满目,不怕买不到,就怕挑花眼。与作文柜台前门庭若市的盛况相比,其它柜台则冷清了许多。冷热不均背后隐藏着功利阅读的目的,即读课外书是为了学写作,提高写作水平。诚然,作文选类读物传授写作技巧,分享成功的习作,有一定的指导性,速成训练短时间也能提高成绩;但写作不是课外阅读的唯一目的,语文课外阅读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为学生终身学习打下夯实的基础。若单一阅读这类书籍只会禁锢学生的思想,难养文采,不利于语文综合素养的形成。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学生进行大量课外阅读后,丰厚自身的文化积淀,积累丰富的语言,能用多种表达方式传情达意,正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家长、老师还害怕学生写不出好文章吗?

此外,引导学生只阅读文学作品,限制了语文课外阅读的边界。成长中的孩子,对一切未知有着强烈的求知欲,他们渴望认识世界,认识自己。单一引导孩子阅读某一种或某一类书籍,不仅不能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反而限制孩子的阅读空间,扼杀孩子对书本的渴望,甚至产生抵触情绪。语文是门综合性学科,知识的获得跟广泛的阅读积累是密不可分的;任何一种知识都是靠文字承载、传递的,换种思考方式,阅读任何一种书籍,都是学习语文、运用语文的过程。不论是科学还是文学,学生只要有兴趣,愿意读,都是实践中广泛地学习语文的过程,都会有收获,教师和家长何必单恋一枝花呢?语文教师要有长远的教育眼光,不仅在阅读中学文、习字,还要明确树立:书是前人智慧的结晶,还承担着传承优秀文化重任的意识。读书能使人摆脱愚昧和无知,能帮助孩子拓宽眼界、穷极四野,让人明辨是非,又保持独立的思辨性。对于正在成长的少年儿童而言,捧书而读,读的是书,看的是世界,丰富的是自己的人生,必将终身受益。岂是寥寥几分可以衡量呢?

因此,教师和家长都要摒弃功利性阅读,让学生在阅读中传承文化,滋养心灵,满足精神成长的需要。

二、书香满园,构建悦读时空

“处处品书香”是营造课外阅读时空的基本理念。我们要构建出处处有书读,处处能读书的阅读空间。

1.打造书香校园,共沐翰墨成长

(1)充分利用校内图书馆资源。校内图书馆藏书数量多、质量好,且适合小学生阅读,是学生课外阅读不可缺少的优质资源。教师应鼓励学生多借阅。

(2)建立班级图书角。除了鼓励学生进图书馆借阅图书外,在班级内建设图书角补充阅读资源。每学期开学初,让班级孩子为班级图书角捐书。图书角的书由班级管理员统一编码管理,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自由借阅,打破了图书馆借书时间、地点的限制。每个月举行图书交换会,将自己已经阅读过的书本交换给其他同学,或者补充图书角藏书,实现图书资源的共享,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阅读条件。

(3)开设专属阅读课。为学生提供完整时间,保证有计划地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我是从有限的语文课程中挤出一节课,40分钟,教师和学生一起读书,让班级成为小小阅览室。这种方式受到学生们的喜爱。多数学生认为在家阅读时间不完整,阅读效率低下,极易受干扰,而班级的阅读课气氛良好,能静心阅读,乐于阅读,阅读效率较高。用一组真实数据来说明。参与调查的班级学生共66名,阅读课设立之初,对于阅读课是否要设置持三种态度:认为有必要有17人,占调查人数的25.75% ;认为无所谓有39人,占调查人数的59.09%,认为没有必要有10人,占调查人数的15.15%。一年后,45名认为开设阅读有必要。支持率上升为68.18%。一年间,学生对于阅读的向往也在增长。一堂四十分钟的阅读课,有41人希望阅读时间延长,占总人数的62.12%;24人认为阅读时间适宜,占总人数的36.36%,一人认为时间太长,可以减短,占1.51%。以上数据说明校内开展读书活动,对学生形成“好读书”的阅读兴趣影响巨大。

2.建设书香家园,沐浴书卷芬芳

家庭是孩子课外阅读的主要阵地之一,家庭的阅读氛围直接影响孩子的阅读习惯。教师应该重视家校联系,构建校内、校外的课外阅读体系。教师要明确提出建设书香型家庭的概念,提升家庭阅读意识。建议家长在家庭生活中营造阅读氛围,家中要有书,随时可以选读。榜样的力量也是无穷,家长应该首先为孩子树立阅读榜样,每天坚持读书、看报,润物无声的影响孩子。制定家庭阅读计划,可以根据家庭实际情况安排专门的阅读时间一起阅读;也可以指定家庭阅读书目,分享读书心得。书香家庭的生活时刻沐浴书卷芬芳,阅读融于生活,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3.拥抱书香资源,享受阅读快乐

随着“世界读书日”的设立,近几年来,读书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关注。福建少儿图书馆的建立,各大图书商店的不断涌现,为学生阅读提高了丰富的阅读资源。一部分图书馆开设免费借阅书籍室,不收取任何费用提供场地、书籍,供孩子阅读。即使是收费借阅,费用也很低,绝大部分家庭负担得起。社会的开放,带来了观念的革新,各种读书资源的开放更是为孩子提供一个难得的阅读平台。现在的书店都会在书架上摆放一两本开封的供读者阅读的书本,文明读者可以光明正大的看书,不用担心只看不买的尴尬。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引领孩子走近社会图书馆、书店,选书、购书、看书。张开双臂拥抱丰富的社会读书资源,享受阅读的乐趣。

学校、家庭、社会构建出三维一体的阅读空间,不仅创造了“处处品书香”良好的阅读氛围、空间,更为重要的是把阅读变成了生活的一种习惯,成为了一种自然而然的生活方式,阅读变得悦心、悦目,让阅读真正悦读,为孩子“好读书”迈开了坚实的一步。

三、书海引领,打造品质阅读

阅读指导初期,盲目、不加选择的阅读显然不适应小学生的阅读方式。面对浩瀚书海,教师有必要通过筛选,选择最合适孩子阅读的书,提高阅读能力、培养阅读品味。

1.选择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的书本

不同学段的孩子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是不同的。第一学段的学生识字量较少,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对事物充满好奇心,喜欢形象具体的图画。因此,可以选择一些带拼音、附插图的少儿童话、故事书,如:《一千零一夜》《格林童话》和郑渊洁的《童话大王》等经典书刊,敞亮孩子纯净的精神世界,激发孩子对阅读的向往。第二学段的学生掌握了约1800个汉字,认知水平提高,从形象思维过渡为抽象思维,已经具备初步独立阅读的能力,渴望从书本中找到自我,所以,老师可以推荐如:《草房子》《夏洛的网》等一些离学生生活较近的作品,这类作品很容易引起孩子的共鸣,为进一步阅读搭桥铺路。第三学段的孩子,认识水平接近于成人,有一定的思辨性,可以推荐一些哲理美文让孩子阅读。语文教科书单元后也推荐一些书目,如《城南旧事》《红岩》《绿山墙的安妮》都适合高段孩子阅读。避免“揠苗助长式”导读,选择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的书籍阅读,逐步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2.广泛阅读,博采众长

许多学生喜欢阅读漫画或者玄幻类小说,教师除了要帮助学生甄别这类书籍外,还应该有计划有目的的推荐学生广泛阅读。大致把书本分为三类:一是社会、自然科学类书籍,这类书籍的选读以期刊为主,内容浅显易懂,覆盖范围甚广,能改善学生的知识结构。二是畅销读物,这类书籍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内容多样,观点新锐,跳脱一层不变古板的写作模式,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三是不可抛弃的经典名著。经典名著是大浪淘沙后的真金,不仅在于它们的文学成就,其作品所折射的社会现实和蕴含的深刻哲理对孩子的精神世界成长影响极大。有助于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获得意志、品格的 完善。

3.阅读好书,正确审美

歌德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在和高尚的人谈话。”小学生年龄尚小,辨别能力低下,易受外界影响。作为语文教师,有责任引导孩子读好书,不断提高阅读品味,丰富精神需求,获得美的熏陶。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对适合学生阅读的各类图书和报刊提出一些建议:一是中外经典童话,如《安徒生童话》《天方夜谭》等;二是古今中外寓言故事,如《伊索寓言》;三是故事,成语故事、神话故事、中外历史故事、中外各民族民间故事等;四是诗歌散文作品,如《泰戈尔儿童诗》《寄小读者》等;五是长篇文学名著,中国四大名著,外国文学名著;六是当代文学作品,教师可从“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里挑选,如《平凡的世界》《穆斯林的葬礼》等。这些优秀作品在丰富孩子阅读的同时,为孩子树立了正确的审美观,潜移默化地提升了学生阅读品味,徜徉在好书中,孩子获得的是文品和人品的双重成长。

孩子课外阅读的好处例7

那么,作为老师的我们,如何指导好学生阅读课外书籍,让孩子们爱上课外书呢?

一、培养兴趣,把学生引进课外阅读大门

教师在引导或要求学生去阅读课外书时,不能硬压,而是要用自己的亲身实践去引导。这就要求老师必须是读了许多书,背了许多诗,具有丰富的知识。只有这样,老师在向学生介绍阅读课外书时的好处时,才能介绍得生动、真切,才能有据可依,有理可导,学生才能被切实地打动。产生阅读课外书的欲望,试想一下一个老师如果在给学生谈书的好处时,能够从一本书谈到另一本书,能够从一首诗背到另一首诗,滔滔不绝,文思泉涌,怎么能不打动学生呢?

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具有:“向师性”,特别是小学生,他们的这种心理特点尤为明显,如果老师一旦在学生心目中留下知识渊博,无所不至的印象,学生自然会把老师作为直接学习的榜样。那么,教师要把他们引进课外阅读的大门并非难事。

二、亲子共读,为学生创造课外阅读的环境

课外阅读环境特别是家庭环境对学生的课外阅读的影响是直接的。这就要求老师利用一切与家长交流的时间和机会,使家长也认识到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自觉地为孩子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比如为孩子建立小书架;领孩子少逛商场,多转书店,买他们喜欢看的书;把自己的一些优秀书目交给孩子去读、去收藏;和自己的孩子经常讨论书中的问题等等。从而使孩子们从这种书香四溢的氛围中得到熏陶,使自己的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接受课外阅读,吸取知识。

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阅读需求越来越大。家长要及时地为其办理图书证、购书优惠卡。每到孩子生日,有一样礼物不可缺少,那就是课外读物。出差回家时,一定不要忘记给孩子买课外读物。只要有空闲时间,家长就要和孩子一起阅读、讨论、互相提问……教孩子放声朗读精彩句段,批注圈划,适当地做做摘记,写写读书笔记……三、教给方法,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

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教师既然把学生引近来了,那就要关注学生的修行,即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要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就必须教给学生好的阅读方法。刚开始进行课外阅读时,教师可要求学生每天坚持半个小时,临睡觉前,饭后的闲暇时间都可选择,并把自己所读的书目和大概字树列成表记录下来,过三、五周组织学生交流一次,如办“古诗文比赛”、“谈自己的读书感受”等活动。这样,学生便会产生一种成就感,觉得自己从课外阅读中获得了不少知识,从而更加增加了他们课外阅读的信心。

就在学生尝到了读书的甜头的时候,教师要引导学生延长课外阅读时间,有意识地给学生推荐优秀的书目。同时,在读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多做读书笔记,对所看的书目进行简单赏析。这样做得久了,学生就能形成读书的习惯,学生一旦形成习惯,他们就想找书读,看到书就想读。因此,就达到了课外阅读的目的。

孩子课外阅读的好处例8

原国家总理说:“书籍本身不可能改变世界,但是读书可以改变人生,人可以改变世界。读书关系到一个人的思想境界和修养,关系到一个民族的素质,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兴旺发达。一个不读书的人是没有前途的,一个不读书的民族也是没有前途的。”作为一名乡村教师,该怎样为民族的前途尽自己的绵薄之力呢?就让我们为乡村孩子打开一扇阅读之窗吧。

第一,启蒙孩子的阅读意识。让孩子爱上阅读,非一日之功。低年级学习汉语拼音、识字阶段,就要做好阅读启蒙教育。老师可以教孩子念朗朗上口的儿歌,把新学的汉字嵌入故事讲给学生听。孩子最具模仿力,当他们知道这些故事都是老师从书中看来的,会自然地爱上阅读。

第二,引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启蒙了孩子的阅读意识,接着要进一步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老师不妨带上童话故事书进入课堂,随时读上那么一段,有时卖个小关子让孩子猜猜下文,续编故事。还可以进一步奖励表现好的同学,将书借给他带回去看。同时鼓励孩子回家让爸爸妈妈给买课外书。渐渐地,学生的手里也有了各种各样的课外读物。我鼓励他们相互交换阅读。有孩子找我交换,我欣然接受。我还引导他们做简单的读书笔记,记下好词佳句,每周定时进行阅读交流汇报,学生相互介绍自己阅读的图书内容及自己的感受。特别是每一个假期过后,总要来个阅读交流活动,以满足每个阅读者的交流欲望。

孩子课外阅读的好处例9

苏霍姆斯基有句名言:“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有兴趣才有动力。所以我们要想办法鼓励孩子自己读书。我用每天中午微型课或文化午餐的时间为孩子们播放故事录音,以录音的形式声情并茂地朗读或讲述他们感兴趣的故事,讲到关键处便戛然而止,然后我再告诉孩子们这个故事在书里,让他们自己去看。很多孩子往往就会争着借我的书,饶有兴趣地读起来。从读绘本开始,到读图文并茂的一段段故事,再到读以文字为主的整篇文章。这样,孩子们会慢慢地进入阅读的状态。

二、为孩子创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梅子涵教授说,要做一个给孩子点亮心灯的人。李镇西博士也说:“读这些书(指童书),可以使我们在更广阔的背景上了解我们的教育对象,同时使自己尽可能保持一颗童心。”作为教师,我们其实有很多时候可以和孩子们一起静静地读童书,读后互相交流。我校每学期都有“和孩子共读一本书”的教师读书活动,我每次都会抓住这个契机,早早的和孩子们约定,共读哪一本书,每天早上一起静读10分钟,还利用课间、送孩子们放学等聊天的机会和他们聊读过的书。读到一定的时候,我还在班里举行读书会,专门交流读这本书的心得。这样,孩子们就会知道,教师之所以学识渊博,之所以能当老师,是因为爱读书。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相信孩子们会在我们教师潜移默化的影响下主动读书。

三、为孩子的课外阅读腾出时间

没有时间的保证,课外阅读就无法落到实处。首先要让孩子每天都有读书的时间。这就需要教师给予保证,每周拿出一两节课让孩子们尽情地阅读。我们语文教师应该提高课堂效率,让作业尽可能地在课堂上完成,取消课外重复机械的作业抄写,精致作业设计,把时间腾出来,让孩子们能够阅读课外书。如果孩子们每天都能坚持读书,哪怕每天只读一个故事,每天只读半个小时,两年坚持下来也会远远超过课标规定的第一学段5万字(其实平均每天都还读不到100字)的阅读量。

四、指导孩子掌握课外阅读的方法

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不教。”我们务必教给孩子读书的方法,拿到一本书,要快速阅读;读到一本好书,要反复读、精读;有了阅读的能力要广泛地阅读,而不是只读自己喜欢的或者读来比较轻松的书籍。既要让孩子多读书、读好书,又要教会他们精读书、善读书。“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比如,让孩子养成遇到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就问的好习惯;帮助孩子养成查字典的习惯(在学会查字典之前,应该问教师、同学、家长)。孩子们看书的时候遇到不认识的字,不管是否影响理解都要查字典,并把注音写在旁边,这样积少成多,不但可以增加孩子的识字量,还能培养他们自主识字的习惯,一举两得。

五、活动推动孩子的课外阅读

1.举行读书成果汇报会

随意无目标的阅读,不会让孩子们养成习惯。教师应该及时地检查督促,用评价来激励孩子阅读的动机。如开展课外朗读比赛,讲故事比赛,让孩子畅谈自己阅读的书籍、印象最深的内容、精彩的镜头,谈自己阅读的快乐等,对课外阅读多,效果好的孩子给予奖励(包括物质的奖励)。这些活动可以满足孩子的表现欲和好胜心,也能锻炼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同时还能让孩子体验到阅读的快乐、成功的快乐,享受到收获、进步的喜悦,从而促进孩子更自觉地进行课外阅读。

2.举行读书笔记展览会

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可以让孩子们制作丰富多彩的“采蜜本”、读书记录本、读书卡片、读书小报等等,利用墙报、班级博客定期展示。我校还以年段为单位编写了一本较好的读书笔记,名为《书海扬帆》,我们每周都会进行一次反馈评价,并展览观摩、传阅交流。

3.举行班级图书“交易会”

在班中设立一个专门的图书柜,教师和孩子们共同为图书柜“添砖加瓦”。确定每个月的某一日为班级图书“交易日”,师生相互交换各自的课外读物,实现资源共享,形成“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的局面。

六、自主拓展,让课外阅读成为自觉行动

孩子是读书的主体。让孩子真正爱上阅读还要靠他们自身的实践,要让他们选择自己爱读的书籍,尊重他们的个性。鲁迅先生曾说:“读书必须如蜜蜂采蜜一样,采过许多花,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

1.让孩子有自己的阅读计划。引导学生学会合理安排有限的阅读时间,什么时间读什么书,快餐式阅读该读些什么,细嚼慢咽式的阅读又该读些什么,怎么安排各段的时间最有利于自己的学习,这些都要在心中有一个长计划、短安排。学生有了阅读计划,就能大大提高阅读效率。

2.建立促使学生自主阅读的平台。我每周为学生选择课外阅读资料,打印在小纸片上当做礼物送给每个他们,或夹在《书海扬帆》阅读本上,让学生在课余时根据这些资料拓展阅读。学生们可以在这些资料旁写上自己的感受,再把这些资料展示在班级图书角上。结果,学生的阅读兴趣空前高涨,纷纷为自己取了丰富多彩的笔名,并在文章旁边写下自己的感受、见解、困惑。自主阅读平台扩展了学习的广阔天空,增大了语文的信息量,丰富了学生的精神生活,使学生积累了丰富词汇,开阔了视野,提高了阅读写作能力,增加了文化底蕴。因此,我们要创造一切条件,让学生热爱阅读,学会阅读。

3.各种阅读交流活动坚持不懈。教师的坚持能让学生有更大的毅力坚持阅读。我们平时有着许多的教学任务,一疏忽就会放松阅读交流活动的开展,从而影响了孩子们对课外阅读的坚持性。阅读交流活动展示学生的阅读成果,既可以让喜爱阅读的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又可以吸引还没有投入阅读活动的其他学生的参与。

七、家长亲情参与,让课外阅读顺利进行

想让学生喜欢阅读还需要家长的配合。开学之初,在了解学生情况后,就可以立刻召开家长会,在家长会上,通过大量的事例,让家长意识到孩子从小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和书交朋友,对以后语文成绩的提高及个人素养的发展都有好处。我们呼吁,家长除了舍得花钱为孩子买书,更重要的是自己也经常读书,给孩子以熏陶感染。我们呼吁家长要做到:1、每天和孩子看书20分钟;2、每周末督促孩子看书2小时;3、每半个月带孩子到书店一次;4、每个月为孩子买一本新书;5、每学期为孩子订阅一份报刊。

孩子课外阅读的好处例10

阅读是学生当前学习与后续学习的重要方式,是以智力活动为主的活动,阅读中智力品质的迁移,也促进了听说能力与作文能力的形成。苏霍姆林斯基说过:“阅读越早,对智力发展越有益。”培养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它承担着对学生听说读写综合能力的培养。学生一旦具备了独立阅读的能力,这将为自己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九年义务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所以阅读使学生能认识丰富多彩的世界,获取信息和知识,拓展视野,汲取人类精神文明的营养,从而起到发展人的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等阅读能力,发展人的语言能力、表达与交流的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的重要作用。同时阅读也是孩子相伴终身的精神家园。著名学者朱永新老师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

遵义县一、二、三小和镇小都是属于城乡结合部,学生来源有两大类:一类是县城里的学生,这些学生家庭条件比较优越,精神营养匮乏,家里闻不到书香。这类学生占全校学生总数的40%左右;另一类60%左右的学生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 这部分孩子的家长作为个体商贩和打工的居多,家庭经济条件较差,甚至居无定所,父母养家糊口已不容易,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在教育子女方面对学校的依赖性强。

怎样在城乡结合部学校开展课外阅读?本人想谈谈自己开展近一年的培养城乡结合部小学生阅读能力策略研究课题,提出看法。

一、学生阅读现状

活动开始,我们首先在县城一、二、三小通过访谈和问卷的形式进行了学生课外阅读情况的调查。问题涉及学生的家庭情况、父母职业、年龄、文化层次、对学生课外阅读的认识,家庭娱乐休闲方式,家中藏书情况,学生阅读过的课外书的种类、数量等。调查结果显示:90%的学生家中没有图书柜(箱),75%左右的学生的课外书多是一些《故事会》、《故事大王》、《作文精选》和一些注拼音的低幼读。60%的学生喜爱阅读课外书;对于阅读课外书的态度,25%的学生家长在不影响学习的前提下支持、鼓励,30%的学生家长反对,45%的家长不管不问,国家规定小学生必须读的读物,有83%的家长根本没听说过;98%的老师支持和鼓励;每天课外阅读时间在1小时以上的学生有13.4%,低于30分钟的有65%;拥有50本以上课外书的学生占8.9%,10本左右的占53%,低于10本的占46%;78%的学生表示课外书是买的,7%的学生表示经常到书店看书;95%的学生喜欢看漫画类书籍,98%的学生喜欢看童话、故事书,60%的学生喜欢看作文书,10%的学生喜欢看经典名著,35%的学生喜欢看文学类书籍,23%的学生喜欢看科普类、历史类书籍;3%的学生经常写读后感(主动写的,非老师布置),20%的学生经常会摘抄优美词句(主动)。

通过调查,发现不同性别在阅读倾向上存在显著差异,男生爱看科幻、侦探、动漫、探险、军事、战争等题材的书,女生则倾向于选择童话、动漫、文学、小说、散文等。且女生钟情小说和散文类的程度分别是男生的9倍和7倍,女生较之男生在情感上更为细腻丰富。中外名著、人物传记、历史等其他书籍在男女生中的阅读率都不高。低年级的学生喜欢童话和寓言,中年级学生喜欢科幻、小说、文学、侦探类书籍,高年级学生偏爱儿童文学、中外名著、古典文学、历史类书籍。

面对当时的调查结果,我们真的很替这些学生担心,就目前现状,这些学生如何完成语文课标规定的“五六年级不少于100万字”的课外阅读量?

二、现状形成原因分析

1、在学生读课外书家长及老师的态度。通过谈话发现,作为教师对学生的课外阅读已经充分的认识到它的重要性,持支持、鼓励的态度,但大部分教师没有帮助学生选择合适的资料,只局限在所学课本内容上。在方法的采用上教师只注重对阅读材料表层信息的讲解,忽视了阅读文化方面的熏陶,在阅读过程中,轻视对阅读活动过程的监控,忽视了学生的情感、态度、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更谈不上对教学和学生的评估。但学生家长中,绝大多数家长却反对孩子读课外书,认为会影响孩子的学习。本人通过与部分学生家长的交流,发现大部分家长认为孩子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习语文、数学、外语等主要学科上,读课外书耽误学习时间,对学生没有好处。由此可见,家长在认识上有误区,出现这种认识的原因主要是大部分家长普遍是农民出身,学历较低,文化素质不高,对课外阅读的作用不了解。也有少数家长因为孩子经常读课外书有时作业没完成或者写得马虎,有时读书姿势不正导致视力下降,因而反对孩子读课外书。

2、在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和习惯方面。通过调查,喜欢阅读的学生超过半数,但还是有大部分学生不喜欢读课外书。究其原因,有几个方面:一是在兴趣上大部分孩子把精力放在打游戏、看电视和玩耍上;其外是部分家长的思想意识不够,不让孩子看课外书,怕影响学习;再次是在学生生活中和学校给学生的动力不够,氛围不浓,缺少榜样这股无声力量。二是在阅读习惯上不好,学生不能坚持每天看书、在阅读时不喜欢写读后感、也没有意识的去积累优美词句、在时间上没有保障等。这与老师的引导和家长的督促力度不大有很大关系。

3、图书的拥有量和阅读来源。通过了解,城乡结合部孩子的图书拥有量很低,主要原因是城乡结合部小学没有图书馆(室),学生无法借阅图书,只能自己出钱购买图书。而这里的孩子家庭经济条件大部分都不好,有的家庭甚至生活艰难,没有足够的钱用于购买图书。

4、阅读结构。通过调查,城乡结合部孩子93%的学生家中没有图书柜(箱),70%左右的学生的课外书多是一些《作文精选》等“功利性”图书和漫画、《故事会》、《故事大王》等,多为故事等趣味性图书,和一些注拼音的低幼读物。文学类、科普类图书读的少。这种局面的出现除了与小学生文化积淀不够有关以外,还与家长、老师对学生的引导不够有关。学生没有读经典书籍、文学书籍等的氛围,对文学、科学的兴趣不浓。

三、对策思考

从遵义县城乡结合部小学生阅读现状来看,学生课外阅读现状不容乐观,孩子们读书的氛围不浓厚,多数没有养成读课外书的习惯,也无书可读。作为学生,更应该多读书,读好书。针对城乡结合部的现状和实际情况,本人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1、争取家长支持

学生课外阅读的成功与否,家长的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因此,开展课外阅读还必须得到家长的支持与配合。开学不久,我们通过开家长会,家访等有效手段,向他们说明了《语文课程标准》关于课外阅读的要求,课外阅读的目的意义,作用,书目等同家长广泛协商,以取得他们的理解、支持与配合,鼓励家长为孩子的终身发展投资,建立家庭图书库,督促孩子完成相应的读书任务,并提倡家长和孩子共同读书,形成“书香”的浓浓的家庭读书氛围,并能为学校课外阅读的顺利开展出谋划策。每一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出人头地,不再像他们那样。因此,通过家长会和家访使多数家长思想认识上有所转变,表示愿意支持、配合学校开展课外阅读。

2、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使学生享受读书

要想孩子热爱读书,必须形成热爱读书的“大环境”,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使其在书中找到快乐,让其觉得读书就是一种享受。

首先可在班级建立图书角,教师可以动员学生吧认为可读性的图书捐献出来。或者争得了家长的支持后,要求家长利用休息日带孩子至少买一本适合孩子阅读的课外读物。把这些图书登记、编号,设专人保管,组织学生定期借还,实现资源共享。

其次倡导学生自己设计阅读卡片,把阅读的书目列出来,阅读后记录阅读日期,督促自己做到天天阅读。此外教师,还要以身作则,为学生作出热爱读书的榜样。要经常讲述自己阅读读物后的收获和体会,激发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之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同时介绍一些省时高效的读书方法,可将书本上的东西来剖析生活的事和物,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鼓励孩子在读书同时学会摘抄优美的词句,勤动手写读后感,把书籍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

3、以活动促读书。小学生活泼好动,对许多事物充满好奇,教师应以此为契机,开展多种学生感兴趣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尝试到阅读的乐趣,展示自己的才华,让他们体验到阅读的与成就感,从而使课外阅读真正落实到实处。通过利用丰富多彩的辅助活动满足学生在优越性上的表现欲,使小学生爱动易动的天性得到释放。在日常教学中,在班级开展实践活动。如每周一首古诗、每周一句名言警句、每课前一分钟演讲、每周一堂名著导读(低、中年级为佳作欣赏)、每月一次语文活动(成语、诗词、对联、笑话);学校可以在每学期开展读书节活动,如在班级举办“好书推介会”、“读书心得交流座谈会” “课本剧表演”;在年级范围内举行“读后感征文比赛”、 “手抄报比赛”、“成语故事会”、“古诗文吟诵比赛”、“读书方法交流会”、“读书笔记展评”、“我当小编辑” 评选“阅读之星”等这些活动对开展课外阅读,促进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让爱读书的学生受到表彰,会读书的学生成为模范,使各年级的小学生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逐渐提高他们的阅读量。这样,学生就会在课余时间主动进行广泛的阅读尝试,并在课余主动与人交流读书心得,从而在班级中形成读书的良好氛围。

4、阅读方法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