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医药企业战略模板(10篇)

时间:2023-09-08 16:59:11

医药企业战略

医药企业战略例1

战略是关于一个组织长远全局目标及组织为实现目标在不同阶段实施的不同方针和政策。目前国际上战略成本管理(strategiccostmanagement,SCM)理论研究模式主要有四种:一是克兰菲尔德模式。其特点是把战略成本管理作为一种工具来分析企业的竞争地位,通过发挥各部门人员共同协作优势来解决存在的问题;二是罗宾•库珀模型。它以作业成本法为主导,建议从企业内部、外部、竞争对手等方面,以准确的成本核算资料,向不同部门人员展示一幅广阔的企业成本竞争地位的图景;三是桑克管理模型。其主要利用一系列的战略分析工具,为企业成本管理提供战略透视;四是日本的成本策划管理模式。其关键的目标是目标成本。上述模式中,桑克管理模型由于充分考虑了产生产品成本的全部价值活动,故受到我国管理学界的推崇。

笔者认为,战略成本的特点就是其区别于传统成本之处。在战略思想指导下,该种成本管理方式具有长远的战略眼光,避免了以前成本管理“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缺陷,没有陷入“为降低成本而降低成本”的片面思想误区。也正是因为战略成本管理以创造企业竞争优势为宗旨,具备上述所提及的长期性、全局性、外延性、竞争性等优势,从而能从根本上摆脱传统成本管理的束缚,将踯躅不前的传统成本管理带出困境。

二价值链的相关概念以及应用

价值链的概念由美国学者迈克尔﹒波特首先提出。波特认为,公司通过完成一系列作业而产生价值,每一个企业都是通过设计、生产、销售、发送和辅助产品生产等种种活动系统地连接成的链状集合体。价值链的各项业务活动间的联系不仅存在于企业价值链内部,而且存在于企业价值链与供应商和渠道之间。简而言之,价值链是从供应商开始直到顾客价值实现的一系列价值增值活动的业务流程。

国内学者纷纷撰文介绍价值链的概念以及优点,一些学者也在文章中对价值链的应用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何存花,姚晓民(2003)认为,战略成本管理的基本内容是关注成本驱动因素,运用价值链分析工具,明确成本管理在企业战略中的功能定位。价值链分析、成本动因分析、战略定位分析构成了战略成本管理的基本方法框架。聂晶(2002)认为价值链分析是决定顾客价值能否提升或成本能否降低的核心,是从战略性相关角度对企业成本空间的合理分摊与有机联接。刘彦(2001)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指出价值链分析是战略成本管理创造和提高企业竞争优势的基本途径。价值链分析主要分析从原材料供应商至最终产品的消费者相关作业的整合,包括与外部供应商和顾客的整合,按其分析范围又可分为企业内部价值链分析、行业价值链分析、竞争对手价值链分析。分析的一般步骤为:(1)识别价值链,判断价值作业的内容;(2)判定每种价值作业的成本动因及它们的相互作用;(3)通过控制成本动因重构价值链,制定降低成本的战略;(4)检验成本削减战略的持久性。本文的后续研究中,就是部分地参考了上述步骤。

三战略成本管理在DS公司的实施

通过回顾文献,笔者认为国内研究大部分停留在介绍方法的层面上,没有深入企业进行调研,缺少难以让人信服的案例研究。即使在一些结合企业实际的文章中,也很难看到战略成本管理在企业中全面整体的规划。故在前人研究成果的支持下,本文利用对DS公司调研的资料进行基于价值链的战略成本管理分析。希望通过这次尝试,可以解决一些现有文献缺乏直观性的弱点,增强价值链的运用价值。

DS公司现有主要业务为各类医药产品的生产、批发、零售及新药研制,目前其战略思想是以高增长带动高利润,一定程度上缺乏对战略成本管理的全面认识。针对以上情况,本人建议在以下几个方面重点运用战略成本管理思想进行系统改善:(1)利用优势提高医药研发;(2)与供应商、销售商之间要诚信合作;(3)放弃低效或无效的供应、销售渠道;(4)原有产品和新产品的战略成本管理。

企业的价值活动可以分为“上游环节”和“下游环节”两大类,材料供应、产品开发、生产运行可以被称为“上游环节”;成品储运、市场营销和售后服务可以被称为“下游环节”,二者同属企业外部价值链。除此之外便是企业内部价值链。下面就DS公司内、外部价值链分别进行具体规划。

(一)DS公司外部价值链分析

(1)DS公司与原材料供应商

一个企业首先需要供应商为它提供原材料、半成品、服务等各种投入,这是整个价值链的开端。优秀的供应商供应不仅提高产品质量,也降低产品成本。药品生产过程复杂,即便最普通的常见药也需要经过多重提炼与加工。特别对于以中药为原料药的药品,其药效更会因原料产地和采摘时节不同而不同。为保证药效,企业可以采取以下措施:①减少供应商数量;②降低采购费用;③提高采购质量;④同供应商建立诚信的合作伙伴关系。

(2)DS公司与药品研发

我国化学制药行业中,重原料药、轻制剂药的思想根深蒂固,从而导致医药企业创新能力普遍较低,许多企业根本没有能力进行研发。当市场上需要新药时,这些企业自然就会失去大好的市场契机。面对这一局势,许多专业研发机构相继产生,特别是大专院校中的研究机构,更是深受企业信赖。一般对于生产能力较强,产量较大的企业来说,采取与研发机构合作会给企业带来很大的收益;而对于小企业,就适宜选择与大专院校的科研机构合作,不仅可以在技术、质量上得以保证,其较低的收费标准更是降低了企业的整体成本。DS公司有自己的医药研发队伍,研发能力比较突出。但考虑到一般药品从研发到正式生产会经历一段很长的时期,所以仅仅依靠企业内部药品研发是绝对不够的。DS公司应在建立好内部研发队伍的过程中,不断加强与专业研发机构的合作,比如与研发商或大专院校研发机构达成协议,双方各出部分研发人员合作研发,产品生产权归DS公司;或者采用最接近于消费者的方式:与医疗机构合作研发,这样一来研发出来的药品更易得到消费者的认可,其结果不仅降低成本,更能增强企业产品占有率。

(3)DS公司与下游销售商

在医药企业的下游价值链活动中,由于大多数企业采取直接向医院、地级批发商销售产品,造成了恶性竞争,其结果是使整个行业用于这一环节的成本大幅提高,要改变这一现状,建议DS公司从以下几方面做起:①舍弃无收益的销售渠道;②与下游经销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4)DS公司与其终端市场

药品流通终端市场是指药品离开流通领域进入消费领域的交易环节,其严格意义的终端市场单位主要包括药品零售企业、医疗单位和其他医疗网点(如门诊、个体诊所、医务室、卫生室等),而不包括直接向消费者供应药品的药品生产企业、批发企业及其他非法经营药品的单位。

近年来,经过医药纠风,药品的价格不断下降。但是总体来说,医疗单位及乡村药品市场药价仍然居高难下,一部分药品零售企业和基层医疗网点的药品质量令人担忧。DS公司作为一家大型制药集团企业,应该狠抓这一市场漏洞,实施下列措施:(1)自建销售网点。如果DS公司在城市中建立起自己的销售点,有内部直接供应药品,不但使销售价格大幅降低,更会增加销量,间接实现低成本。(2)设立医院。为建立一个从产品研发到最终消费者使用的更加完整的价值链体系,DS还应利用自己的优势建立下属医疗网点,除达到降低售价扩大销售的目标之外,还能更好地为群众服务,建立竞争优势。

(二)DS公司内部价值链分析

(1)DS企业集团内部研发

好的研发机构可以使企业迅速占领市场。DS也于2004年建立了“博士后科研站”,从内部价值链角度来看,省去了与商业研发机构合作环节,节省时间和资金。

(2)内部产品设计

①面向不同需求的产品设计

不同群体对头医药品的满意程度是不同的,目前DS公司的某些药品已经成为国内名牌,但还应继续细分产品,以达到最优的产品定位,从战略层上降低成本。可以适当考虑易于儿童服用的产品以及适合出门旅行的人使用的不需要水吞服的药片等。

②企业对现有产品和未来产品的成本管理

企业对现有产品进行成本管理,着重在于运用作业成本法对生产过程进行控制,建立责任中心,进行差异分析,不断完善自己的成本计划。对未来产品的成本管理,可以采用目标成本法保证投产后的低成本,运用价值工程以保证未来的产品质量、性能和成本配比。最后,还要确定现有产品与未来产品的合适组合。

(3)产品生产作业工序

在产品生产作业方面,可以运用价值工程方法,将每项作业或工序的功能、成本分成细目,找出降低每一环节成本的因素;可以运用工业工程改造和重组流程提高效率;可以运用质量工程保证各环节的产出在进入下一环节之前符合质量要求,从而大大提高各项作业或工序的价值。

(4)产品包装

医药企业战略例2

2009年4月26日正式公布的新医改方案,为我国全面推进医疗改革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新医改下的医药市场也在医改中发生在转变,普药企业的营销战略在转变着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所以,新医改下的普药企业应审视医药市场的变化,抓住市场给予的发展机遇,转变营销战略思想、营销战略方式,以更加科学合理的营销战略契合新医改下的医药市场,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态势。

一、新医改对普药企业营销战略的影响

随着新医改的不断深入,普药企业面临新市场环境下的新挑战,其中营销战略调整与优化,是迎接新医改的必然需求。新医改政策的出台与实施,对普药企业的影响很大程度上源于其中的三项政策:一是药品价格形成机制;二是基本药物制度;三是药品集中招标采购。所以,新医改对普药企业营销模式带来较大的冲击,积极转变传统的营销战略模式,是普药企业“谋发展、求共存”的必然选择。具体而言,其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普市场容量扩大,刺激了普药市场的发展。近年来,我国加大了全民医疗保险的推广力度,并将进一步扩大医疗保险覆盖面作为新医改的重要目标。所以,在未来几年,我国面向基层医疗市场的资金投放力度将进一步扩大,价值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这在很大程度上刺激了普药市场的发展,对广大的普药企业而言是发展的好机遇。

2.终端市场格局发生变化,第三终端日益兴起。在新医改方案中,关于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提高农村卫生服务能力,改善县乡医疗条件等内容的提及,带给医药总段市场格局的改革式变化,第三终端正日益兴起。在过去,普药企业侧重于医院这第一终端市场追捧,而新医改下的第一终端势必发生分化,进而为第三终端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基础条件。于是乎,普药市场转变营销战略方向,是抢占发展新机遇的重要举措。

3.营销模式更加强调专业化,强调与政府良好关系的建立。我们知道,新医改中“基本药物制度”旨在解决社会“看病难”的焦点问题。新医改强调药品流通环节的减少,也对过去带金销售的行为进行一定的限制。这样一来,新医改下的药品营销更加需要专业化,方可更好地适应当前的医药市场。此外,新医改提出药品集中招标采购这一要求,明确了政府在其中的主导地位。所以,普药企业应与政府建立良好的关系,营销战略也应从单纯的营销向政府关系转变,为企业又快又好的抢占市场,获取更多的竞争空间。

二、新医改下普药企业的营销战略

新医改的实施,对普药企业的营销战略带来了革命式的影响,强调普药企业立足于医药市场,转变营销战略思维、优化营销战略模式的必然性与重要性。在笔者看来,新医改下普药企业的营销战略应作好如下几点工作:

1.紧随医药市场的发展步伐,顺应医药市场两极分化的现实。基于当前的医药终端市场而言,营销推广模式将会以专业化学术推广为主。对此,普药企业在进入终端市场营销之前,应选择有特点的医药产品,并积极开展行管的学术活动,建立良好的终端市场关系。此外,医药市场的容量扩大,为普药企业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空间。在巨大的市场空间中,普药企业要以“品牌牵引”、“政府采购”为抓手,切实做好第三终端产业。在与政府构建良好关系的同时,又积极认准市场,进一步扩大自身品牌在社会中的影响力。

2.基于多元化的营销渠道,激活企业的营销活力。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医药市场环境下,基于多元化的营销渠道,是普药企业战略发展的重要选择。当前,第三方终端市场日益繁荣,普药企业借助商业渠道下的营销策略,更符合当前的市场需求,在很大程度上激活了企业的营销活力。如,在农村开展教育宣传活动、开展免费医疗,等等,提高企业的营销活力,扩大品牌的辐射范围。

3.开展专业化教育培训,强化营销队伍建设。新医改下的医药营销强调专业化营销模式选择,这就强调营销人员应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良好的职业素养。对此,企业应开展落实相关的教育培训活动,提高营销队伍的综合素质及整体水平。此外,加强人才的引进,尤其是专业化学术推广人才,是今后普药企业紧缺的人才,这就需要普药企业重视人才的引进及培养。

4.积极塑造良好的品牌形象,强化公益性与学术性结合。新医改给我的最大印象就是“回归公益”,那么,普药企业应抓住这一医改趋势,强化公益性与学术性结合,为企业塑造良好的品牌形象创造良好的基础。例如,企业与疾控中心、医药协会共同主办学术推广活动。在活动的过程中,企业不仅可以宣传自己的产品、做到很好的推广销售,而且在社会中塑造了企业“公益性”的形象。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医改的出台与实施,正逐步转变着传统的医药市场,带给普药企业发展的空间与机遇。但是,普药企业要全面的审视市场的发展趋势、转变营销战略思维及策略。在“谋发展、求共存”的发展大计之下,需求新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勇,妖燕萍,吴晓明.医药营销模式的利弊分析[J].中国药事,2011.02

医药企业战略例3

一、带量采购下医药企业发展战略

由于医药带量采购政策的出台与实施,医药行业呈现出新的竞争形势。带量采购采取原研药与仿制药可同时竞选、最低价中选的形式,这使跨国医药企业的高价原研药产品竞争力减弱、市场占有率降低。与此同时,对于国内生产通过一致性评价的仿制药企业来说,也面临着药品价格下跌,利润减少的问题。医药企业应当制定怎样的发展战略迎接新的机遇和挑战是企业未来发展走向甚至是企业生死存亡的关键所在。

(一)医药企业短期发展战略探究

由于在带量采购政策下,医药企业在保证药品质量的前提下打的是价格战,价格最低的企业中标,企业无需再做产品营销。中标医药企业与未中标企业在药品的销售方式与销售渠道上有较大差别。所以我们在讨论时应分别讨论中标医药企业和未中标医药企业在短期内的发展战略。对于中标医药企业来说,虽然药品的售价有了大幅度下降,但是企业可以减少不必要的销售费用,这对企业来说是非常有利的。企业应保质保量的完成签订的药品订单,确保药品的疗效。对于未中标的企业来说,其关注点应该在产品的销售上。中标的企业因不必承担销售费用以低廉的价格出售商品。而未中标企业需要高额的销售费用,为了保证利润率,其价格肯定会高出中标企业许多,这使未中标企业在价格上不再具有竞争力。所以,如何开拓药品销售市场,提高产品竞争力是未中标企业在短期内应该关注的重点。

(二)医药企业长期发展战略探究

目前,中国医药行业的创新研发速度远远落后于欧美发达国家。药品的研发一直以来是中国医药企业的难题。带量采购的药品绝大部分是通过一致性评价的仿制药,所以,中国通过一致性评价的医药企业将会越来越多,仿制药企业的竞争压力会越来越大,仿制药品的价格也将会持续走低。如何从众多医药企业中脱颖而出,是医药企业在制定长期发展战略时应该考虑的问题。一方面,要提高工艺水平,减少规模生产成本,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另一方面,要重视药品的创新研发,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这样才能更好的保证企业的长期发展。

二、带量采购下企业发展过程中的财务风险

(一)药品研发投资风险

对于企业来说,药品的研发需要大量资金的支撑,但是能否取得收益以及取得的收益能否抵消研发费用是一个未知数。一些企业一直以来都在进行创新性药品的开发,但是收获的成果却不太理想。大型的医药企业此前往往将销售仿制药的利润作为研发资金的主要来源,带量采购导致仿制药药价大幅下降,医药企业的利润也会随之减少。所以,在面对利润逐渐透明并减少的情况下,持续支付高额的研发资金会给医药企业带来较大的财务风险。

(二)资金回收风险

带量采购可以帮助企业减少销售成本,但如果具体的采购量问题、支付问题、约定的采购量未完成措施及通过一致性评价药物的质量监督问题还没解决,带量采购可能会给仿制药企业带来损失。购买量如果未达到合同签订的数量,那么企业会面临货品积压的问题。货款何时支付,以怎样的形式支付也影响着企业的财务状况。不仅如此,药品的价格是固定的,在合同约定的期间,如果由于药品原材料价格上涨等问题导致生产成本提高,会使企业赔本销售,给企业带来致命的伤害。

(三)营运资金风险

由于带量采购中,价格最低者中标,所以企业为了获得药品的销售量,不惜会大量降低药品的利润,并且想要通过增加销售量来弥补药品单件利润的降低。但是,在企业在扩大生产规模时,药品的生产成本、企业的管理成本也在随之加大。而药品的越来越低的价格能否支撑整个企业的运转也是企业面临的困境。尤其是中小医药企业,药品的生产规模较小,生产成本高,药品的研发能力差,产品没有竞争力,面对的营运资金风险也越大。

(四)资金分配不合理

如果企业带量采购未中标,需要自行销售药品,企业销售费用过高。相关医药类上市公司统计数据显示,企业的药品营销成本达到了60%。在带量采购低价药品的压力下,未中标企业若想保证市场占有率,必将再次加大药品的营销力度,销售费用将会进一步增加。但是,企业能否到达销售目标仍是未知数。为了提高核心竞争力,医药企业需要重视药品的开发。但是,开发创新性药品具有高投入、见效慢的特点。如果企业一味的追求研发的速度,不考虑企业的财务状况,企业资金链断裂的风险将会加大。

三、医药企业发展过程中的财务风险应对

(一)重视单一药品的研发

企业进行创新药的研发是必要的。但是,如果同时进行多种药品的研发,研发资金将会翻倍。所以为了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企业应选择具有良好前景的项目,并着重对其进行投资,形成企业的拳头产品。此外,企业还可通过拳头产品的销售,产生品牌效应,带动其他产品销售,提高企业的销售收入。

(二)加强药品的存货管理

为了防止药品的积压或短缺,降低药品的回款风险,企业可以建立相应的管理系统,将原材料的采购、药品的生产、药品的销售等业务流程整合到统一的软件系统中。帮助管理人员可以及时的了解到生产和销售情况,及时调整生产计划,减少企业的库存压力,同时保证药品的及时供应。

(三)提高决策水平

虽然企业想要通过增加药品的销售量弥补药品利润的减少,但是企业不能盲目的扩大生产规模。企业在生产药品前,管理者一定要做好需求分析,确定生产规模,防止存货过多,保证企业资金的流动性。企业还可以考虑多元化的发展战略,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仿制药品市场,寻找更具发展前景的项目进行投资,降低企业的风险,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四)加强资金管理意识

医药企业战略例4

[DOI]10.13939/ki.zgsc.2015.46.193

1 前 言

医药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高度融合了多学科的先进技术和手段,是集一、二、三产业为一体的产业。近二十年来,我国医药行业迅速发展,年收入增长率达到18.4%,利润增长率更是高达20%左右,远远高于国内经济增长率。

安徽华源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是近几十年来中国医药行业发展的一个缩影。它的前身为太和县医药公司,成立于1953年。20世纪90年代初期,由于各种原因,该企业负债累累,濒临破产倒闭。1991年,以王军为首的新领导班子上任后,逐步走上了一条以整顿求生存、以规范促发展的经营之路。2003年,该公司与中国华源集团强强联合,成立了安徽华源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目前该公司在全国各地拥有28个子公司,建有现代化仓库20万平方米,药品日常库存量价值16亿元,4000多医药厂家的3万多个品规的药品在该公司集散,全国医药生产企业80%以上与华源有业务关系。形成了“买全国,卖全国”的经营格局,销售行情被誉为全国医药商业的“晴雨表”。公司销售额连续六年超过百亿元,连续十多年在全国医药商业企业中单体排名第一。

2 安徽华源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的发展战略

2.1 发展稳定的上下游客户

作为全国最大的普药销售平台,安徽华源医药凭借其“品种全、价格低、质量优、服务好”的独特优势,已经形成了“买全国药品,卖向全国”的经营格局,拥有4万多家上下游客户。在新医改实行药品配送招标制度以后,安徽华源凭借其强大的实力,已在18个省市配送商招标中中标。同时,受安徽华源医药的影响,哈药集团、广药集团、悦康药业等全国知名制药企业纷纷在太和投资建厂,这就形成了产业集聚效应,不仅提升了安徽华源在行业内的知名度,也给安徽华源对整条医药产业链的控制提供了机遇。对于下游医药分销商,安徽华源医药一方面大力发展“创业者模式”,利用安徽华源医药的优势,与更多具有药品销售资质的企业共同开拓基层市场,提升市场占有率,从而共享利益;另一方面,安徽华源充分利用每年举办的华源医药展销会平台,拓展药品经销商、连锁药店、医院等客户,不断寻找新的商业契机。

2.2 发挥强大的平台优势

安徽华源医药网是全国最大的医药电子商务平台之一,网站依托安徽华源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强大的药品购销网络优势,利用多年医药企业信息化管理的经验,通过提供医药信息服务和电子交易工具,充当医药批发企业、零售连锁药店、医院 、政府采购团以及医药生产厂家相互之间的桥梁。同时,买方可以利用安徽华源医药电子商务平台直接与上游供应商展开谈判,提高交易成功率,减少交易成本;上游供应商可以通过安徽华源电子商务平台查询其产品在经销商处的库存以及销售信息,及时掌握市场动态。“华源医药展销会”是华源又一平台。“华药会”的前身是2005年在北京举办的第一届“中国健康产业商机交易大会”,自2008年大会移师太和以来,安徽华源医药已成功举办了七届,并且已经成为继“国药会”之后全国第二大药交盛会。安徽华源医药充分利用“华药会”的优势,不仅提升了公司在行业内的知名度,而且面向全国药品经营单位,组建安徽华源医药药品流通采购联盟,扩大其市场占有率。华源还拥有强大的现代医药物流平台。安徽华源医药物流公司是集药品储存、物流配送、展示展销、信息处理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现代医药物流园,发展现代医药物流为安徽华源医药的迅速壮大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凭借其强大的覆盖全国的物流配送能力,安徽华源可以迅速满足市场需求。

2.3 打造齐全的品种和绝对的价格优势

在药品品种上,安徽华源凭借其与4000多家制药企业的合作关系,销售医药品种达到30000多种,经营的各类药品品种达到国内医药销售市场的85%。在药品价格上,一方面,由于同一品种的药品具有不同厂商的不同批次,因此当它们通过安徽华源销售平台进行销售时就形成了一种竞争机制,价格自然就会降低;另一方面,安徽华源医药拥有高效快捷的物流配送网络体系,大大减少了中间环节成本。此外,在“华药会”期间,安徽华源医药还举办药品采购促销节,会展期间,厂家的药品采购价格比平时平均低15%~20%。因此,安徽华源在普药市场上的品种齐全、价格低廉的竞争优势几乎无人能撼动。

2.4 建立有效的药品质量管控机制

安徽华源是从一个几乎要被取缔的医药企业,通过逐步整顿和整合,才慢慢发展壮大起来的,因此,公司领导层对于药品质量的管控有着深刻的体会。在药品质量管理方面,安徽华源建立了健全的质量管理机构,在通过的新版GSP认证的基础上,完善质量保证体系,保证药品质量,恪守“华源关爱生命”理念。此外,安徽华源医药每年定期对一线员工加强教育培训,提升服务水平,强化公司的“质量取胜,服务永恒”的经营宗旨。

控制医药产业链。对于安徽华源医药有限股份公司来说,最大的威胁就是行业竞争激烈程度的加剧以及国家对药品价格的打压,从而使得利润率不断降低。因此,安徽华源医药需要从传统的销售模式转变为对整条医药产业链的控制。公司充分利用太和县医药工业集群效应以及安徽华源医药旗下制药企业的优势,通过与上游企业开展紧密合作,实现共担风险、共享利益的格局。公司建立供应链信息系统,优化供应链的运作,使各环节能够更快的处理市场信息,及时就最新的市场变化做出适当反应,从而使得整条供应链做到实时反馈,适应下游顾客的要求。公司不断优化并升级安徽华源医药物流技术系统,尽快建设覆盖全国的区域销售中心,突出物流优势,减少采购、库存、运输等环节成本,从而应对国家对药价的控制。

2.5 开展多元化经营

安徽华源以经营医药生产销售为主,同时开展物流、电子商务、保健品销售等多元业务。安徽华源物流园是在整合了安徽省太和县100多家物流资源的基础上,成立的华源物流公司,旨在打造华东地区最大的物流园。目前已经形成了为以药品运输为主、其他商品流通为补充,立足苏鲁豫皖、网络覆盖全国的现代化物流平台。华源医药电子商务是国内较大的医药门户网站,被誉为药品销售的“淘宝网”,2010年年底,华源公司组建了网络营销中心,推出“创业者模式”,开创了物联网药品销售互利共赢的良好局面。保健品和中药饮片销售平台正在组建中,目前已经建好1.8万平方米的保健品展销大厅,华源公司正在整合太和县保健品市场,培育公司新的经济增长点。

3 安徽华源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的发展意义

21世纪是企业战略出奇制胜的年代,战略是企业未来发展方向的描述和构想。在企业动态的经营环境中,企业的战略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企业战略管理强调企业战略定位与企业运营效益的统一,它被认为是当今现代企业的成功之道。可以说,选择什么样的企业发展战略,决定着一个企业的前途和命运。在经济环境瞬息万变、医药行业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中国医药行业从安徽华源医药有限股份公司的发展战略中,得到了许多有益的启示。

参考文献:

医药企业战略例5

一、引言

医药物流投资热风的兴起是企业提高竞争力、降费增效,扩大物流配送功能,推动医药流通配送制、零售连锁制,争取更多的上下游客户,实现整个供应链协调管理的需要。但是如果不能恰如其分控制投资,正确定位企业的发展战略,那么将很可能造就一种虚火上升的现象,而虚火上升将给中国的医药物流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要在面临外资带来的挑战时加强自我核心竞争力,真正走出目前医药物流的“黑洞”,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生存和发展的权利,就必须加强企业战略问题的研究。

二、医药物流企业面临的困难与问题

1.配送中心扎堆,大型医药物流企业竞争加剧

目前企业投资医药物流中心的热情很高,申报的项目少则数千万元,多则高达十几亿元,将医药物流的盘子越做越大,尤其在北京、成都、上海、广州等地更是“虚火过望,高烧不退”,都在建设国际水准的医药物流配送中心。但是一个区域范围内药品销售总量有限,而扎堆建立医药物流中心,有可能浪费社会资源,并引起恶性竞争。由于历史的原因和政策的影响,许多物流中心是由厂商、批发商或零售商管理,其物流组织形式分散、低效、高耗,势必对医药零售连锁企业实行跨地区、跨行业、跨部门、跨所有制的大型医药企业集团产生不利影响。造成物流资源不能充分利用,物流各环节割裂,不能形成核心竞争力,很难与国外企业抗衡。

2.物流管理不科学,综合性物流服务较少

目前国内医药物流的发展最缺的不是硬件,而是软件。虽然医药物流的基础设施与装备已初具规模,但大多为粗放经营,服务同质化、运作效率低。医药企业希望得到药品去向、到货情况、费用及其他服务内容等信息,但往往无法实现。医药物流业所能提供的服务相当有限,多数仍停留在仓储、运输、搬运上,很少有物流企业能够做到提供综合性的物流服务,不能很好发挥物流的服务功能,尚不能满足医药企业更丰富、细致、专业的物流服务需求。虽然企业有强烈的服务意识,但是市场营销能力很差,因而缺少有效的供给引导作用。

3.物流成本过高

企业对物流成本的总构成缺乏足够认识,往往只看到直接的运输和仓储成本,而把管理和库存成本排除在物流成本之外。实际上,在整个物流综合成本中,显性成本(如运输、储存)约占50%~60%,隐性成本(如库存控制、信息处理等)约占40%~50%。库存量过大与流动资金周转慢不仅成了加大物流成本的主要因素,而且成为影响医药企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另外,过多的交易环节和复杂的交易渠道使交易信息不对称、不透明,流动无序,必然导致在流通过程中效率和效益的损失。据统计,我国医药物流的平均成本占销售额的比重达10%以上,远远超过美国等发达国家的物流费用率(美国该项指标仅为2.6%)。

4.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不高

医药物流企业的信息技术利用不充分主要表现两个方面:一方面,先进的信息技术应用较少,应用范围有限。调查显示,在国外物流企业得到广泛实用的条码技术、RFID、GPS/GIS和EDI技术在我国企业的应用不够理想。同时,立体仓库、条码自动识别系统、自动导向车系统、货物自动跟踪系统等物流自动化设施应用不多。另一方面,信息化对企业运营生产环节的渗入层次较低。已建信息系统的功能主要集中在仓储管理、财务管理、运输管理和订单管理,而关系到物流企业生存发展的有关客户关系管理的应用所占比例却很小。虽然一些物流企业提供了货物跟踪系统,但功能仍很不完善,例如信息实时性不高、信息定位不精确、信息获取不方便、信息管理不规范、信息系统缺乏统一的接口,很难实现无缝的信息共享。在现阶段,信息显得非常重要。各种物资到达的时间和数量、离开每个地点的时间和数量、在途时间和数量、生产量和需求量等各种信息都影响着物流作业的效率或功能的发挥。

三、医药物流企业的发展战略

1.高端物流与工业战略联盟

医药物流绝不仅仅是药品配送、药品分销的流转。医药物流的核心应是依托一定的物流设备、信息技术和进销存管理系统有效整合营销渠道上下游资源,通过优化药品供销配运环节中的验收、存储、分拣、配送等作业过程,提高订单处理能力,降低货物分拣差错,缩短库存及配送时间,减少流通成本,提高服务水平和资金使用效益,实现自动化、信息化和效益化。面对外资药品流通企业进入中国,国内药品流通企业却存在着物流成本高、药品零售价格走势越来越低的不利局面,靠单个企业的力量是无法与其抗衡的,组建联盟可以联合各企业的力量,同时也可降低企业的成本,提高竞争力。只有在仓储和运输的基础上,提供增值服务,开展多种经营(如仓单质押、物流托管等),通过联盟企业间的物流配送合作,才可降低单个企业的物流成本,减少流通环节的利润损失,简化配送环节,进行合理运输,有利于在更广的范围内对物流资源进行合理利用和配置。而分销区域的共享,可使单个企业扩大分销的药品的数量,分销量越大,分销商能从药品生产商手中拿到更低价格的药品,减少企业的进货成本。同时,争取到更多的品种权,减少分销商之间的竞争。而这些都将促进国内医药物流行业的平稳向前。高端物流具备了产品整合、渠道整合、终端整合三方面的优势。

2.明确定位,制定差异化战略

企业发展应以增强核心业务的内涵式发展为重点,明确企业的核心业务定位和市场定位。医药物流业的发展是多层面、多环节的,并且具有个性化的多样性,从表象的组织结构到深度的企业运作,从整体经营的固定模式到细微管理的差异策略,根据企业的规模大小和服务方向都有不同的侧重。每一个物流企业都会有其独到的竞争优势与竞争资源,比如有的物流企业有硬件上的优势,有的物流企业有成熟完善的网络,有的有软件上的优势,还有的公司有大量的客户资源。要想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就必须综合考虑企业的优势、核心竞争力、所处产业的生命周期、竞争对手的状况、技术实力、财务能力、管理能力和外部环境等因素,自我发展,才更能形成自身独特的竞争能力。差异化顾客的客观存在成为企业差异化战略选择依据,它决定了企业差异化的方向、范围与程度。例如,有的企业是以提供快速运输服务(如飞机)为专长,以小批量多频次快速运输,满足对药品时效具有特殊关注的客户;有的企业以专门提供低成本运输服务为专长,以大批量少频次的低成本运送,来满足某些对运输成本比较关注的客户;同样,有些企业可专业提供冷藏运输服务或类似的特殊要求运输服务;还有的以专门地区的物流网络为专长提供服务。

3.提供综合性的物流服务

企业物流强调物流服务功能的恰当定位、完善化、网络化,除了自动订货、传递信息和转帐、物流全过程追踪等一般的储存、运输、包装、流通加工等服务外,还在功能上扩展至市场调查与预测、采购及订单处理、物流管理咨询、物流方案的选择与规划、库存控制策略建议、货款回收与结算、教育与培训、物流系统设计与规划方案的制作等。企业为了保证向生产经营活动提供快速、全方位的物流支持,必须强化、完善和健全的物流服务网络体系,实现物流服务网络的系统性和一致性,以保证整个物流网络优化,企业只有形成物流服务网络才能满足现代物流的需要。

4.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

现代信息技术的加强将成为影响物流发展的关键因素。通过有效的信息渠道,将物流过程中实物库存暂时用信息代替,形成信息虚拟库存,建立需求端数据自动收集系统,在供应链不同的环节采用EDI交换数据,建立基于INTERNET的数据实时更新和浏览查询、共用数据库、共享库存信息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统。不断提高物流信息处理功能,将企业各个物流环节、各种物流作业的信息进行实时采集、分析、传递,并为管理提供各种作业明细信息及决策信息。利用低成本物流信息交换平台,大幅度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进行全球低成本营销,拓展业务和市场,借助网络媒体的互动性,实现网上宣传和网上营销的一体化。

参考文献:

医药企业战略例6

一、迈瑞国际并购案例分析

1.并购双方的基本情况

迈瑞是全球领先的医疗设备和解决方案供应商、美国纽交所上市企业,在生命信息与支持、体外诊断、数字超声、医学影像等四个业务领域提供系列产品。早在2008年,迈瑞公司就以2.02亿美元成功收购美国Datascope公司的生命信息监护业务,这项交易被誉为“医疗器械行业的联想收购IBM全球PC业务案”。

美国Zonare Medical Systems 公司是全球高端放射领域中超声设备的领军企业,拥有顶尖的超声研发团队和行业领先的Zone Sonography核心成像技术,并连续多年排在美国高端超声领域的前五位。

2013年6月13日,迈瑞宣布以1.05亿美元全资收购美国Zonare Medical Systems 公司。

2.迈瑞公司国际并购的动因分析

(1)扩展海外市场。作为中国乃至全球领先的高科技医疗设备研发生产企业,迈瑞在国内拥有超过4万家医疗机构客户和数千家合作良好的经销商,其设备得到95%以上三甲医院和各级医疗机构的使用,国内市场十分稳定。通过新一轮的国际并购,迈瑞可以进一步扩张国际市场。

(2)提高品牌知名度。迈瑞2013年的净营收为12亿美元,其中国际营收占54.6%,国内营收只占45.4%。从2007-2013年以来,迈瑞的国际营收都超过了国内收入。北美市场占全球医疗市场的份额最大,迈瑞要想在美国市场获得更高的品牌知名度,并购是不二之选。

(3)引进国外先进技术。Zonare作为一家世界高端放射领域的领军企业,拥有先进的研发能力。通过并购,迈瑞可以获得Zonare强大的技术创新能力,包括多项行业领先的专利和知识产权,大大提升公司的技术水平,实现高端技术收购的目标。

(4)吸收国际化专业人才。迈瑞通过国际并购可以吸收大量优秀的国际化专业人才,从而弥补国内医疗行业不能很好吸引国际化人才加入的缺陷。

(5)搭建商业流通渠道。医疗产品要进入美国市场,非常困难,但Zonare旗下的超声产品业务覆盖了欧美主要国家,拥有完善的直销和售后网络,使得迈瑞可以在北美乃至全球高端市场搭建良好的销售渠道。

3.迈瑞国际并购的战略分析

(1)国际化战略有助于公司成长。自主创新和国际化一直是迈瑞的核心战略。迈瑞制定的五年规划表明,公司要争取在2016年实现年销售收入过百亿的目标,所以迈瑞通过并购可以进一步拓宽销售渠道,帮助公司实现做强做大的战略目标。

(2)业务和战略上的互补。首先,Zonare公司存在新产品研发周期长、生产和技术投入大、产品利润率低等问题,需要利用迈瑞在发展中国家的高增长和高效的研发平台来获得更大的发展。另外,由于美国金融市场持续低迷,加之Zonare亏损严重,公司一直未能成功上市。在成功并购以后,迈瑞可以帮助Zonare进行有效的成本控制,外包部分非核心环节,从而改善公司的经营状况,逐步寻求上市的机会。对于迈瑞,Zonare给迈瑞带来专业的国际化人才,而且Zonare强大的技术创新能力、直销渠道、售后服务网络可以覆盖迈瑞高效的研发和生产平台,从而产生显著的协同效应。

二、中国医药企业国际并购的战略建议

1.明确并购目标,制定正确的并购战略

开展并购工作以前,企业必须深入分析自身和国际市场的实际情况,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企业并购活动。我国医药企业对收购对象的评估往往集中在净资产等静态指标,使得并购和企业的产品战略不能有效地结合,最终导致产品研发和定位的偏差。因此,我国医药企业应将基于产品的并购作为企业海外并购的主要立足点。

2.分析目标企业的外部环境,合理选择并购投资区位

我国医药企业应深入、全面地考察目标企业所在地的整体环境,可从社会文化环境、法律环境、经济环境、政治环境和技术环境等五方面着手。并购前,企业应当充分考虑东道国的宏观经济状况、地理位置和国际市场规模等因素,慎重选择投资区位,避免承受经济和政治风险。

3.做好目标企业内部价值的评估

评估目标企业的内部价值,首先需要确认两者业务和长期战略目标的匹配程度,进而推测并购后的整合难度。除此之外,决定并购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在于目标企业的商品流通渠道。并购企业应尽量选择具有一定的规模、良好的品牌、稳定的营销渠道和健全的销售网络的目标企业。

4.关注并购后的整合和协调作用的发挥

在成功并购以后,企业要认真考虑并购后的整合问题,特别是企业文化的整合。双方之间的文化差异、员工之间的对立情绪、管理层之间不同的思维方式,这些问题若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就无法使双方建立起彼此信任的关系,进而塑造共同的企业价值观。

参考文献

医药企业战略例7

【关键词】

医药企业;并购;整合

随着企业自身的发展、完善,企业利用内部长期积累或通过外部扩张的得到不断壮大。相对于内部积累,外部扩张在时间上更具有优势。因此,有越来越多的企业都选择通过外部扩张的手段使得企业迅速成长。而并购正是外部扩张的表现形式。过去的百多年中,在西方社会,随着五次兼并狂潮的接踵而至,诞生了许多的大型公司。

医药行业是关乎人们身体健康的重要行业,在各国的国民经济中都占据了重要的地位。近年来,我国的医药行业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然而,我国医药的产业结构,无论从创新能力、研发能力、集中度低以及运营成本等方面,距离发达国家都有很大的差距。各大医药企业仍然还是依靠价格进行恶性竞争,在国际上的竞争力低,这些因素都影响我国医药行业的持续发展。自1999年我国加入WTO后,许多国外制药巨头均将中国市场作为最重要的战略性新兴市场。他们不但在华建立了研发机构和生产基地,还通过合资、并购本土的医药企业等方式,在中国市场占据了一席之地。

国内的医药企业如何才能在这全球一体化的浪潮中杀出一条血路?在笔者看来,企业并购是一条便捷出路。通过企业并购可以有效的整合资源,减少支出,快速获得新技术,从而获得更大的市场空间,实现规模经济,最终促进我国医药企业的快速发展。

因此,在这种现实情况下,对中外的医药企业并购战略进行比较研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可以通过这样一种比较,可以让我们更加清晰的看到国内医药企业的不足,以期未来进一步改进,具有借鉴意义。

1 中外医药企业基本概况

1.1 国内医药企业的基本概况

医药行业作为融合了多学科前沿技术和手段的高科技产业集群,关系到国民健康、社会稳定和经济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的国民卫生总费用增长了136 倍,年平均复合增长率达高达17.8%,远超GDP的增长速度。截至目前为止,我国各类医药类上市公司已经达到181家。

1.2 国外医药行业基本概述

国外大型的跨国医药企业有很多模式与做法与我们很不相同,但很多地方值得我们去借鉴与学习,是我们未来前进的目标。

(1)国外大型的跨国医药企业的赢利模式与我国的截然不同。在处方药方面,他们追求专利保护,获得市场垄断地位,取得垄断利润。由于中国市场和法律的不健全,我国对制药企业缺少市场保护机制。其的赢利方式主要是仍以仿制药为主,其结果是产品同质化严重,利润率下降。

(2)国外大型的跨国医药企业对于研发费用的投入上与我国截然不同。例如,在美国,医药企业用于自主研发新药的费用占到了他们销售收入的14%以上。而在我国却只有销售收入的1~2%的水平。为什么会造成的如此大的差别?第一是由国家政策和行业政策造成的。第二就是上文所提到的国内外制药企业的盈利模式的差异所致。

(3)国外大型的跨国医药企业在生产管理方面与我国截然不同。在国外,医药行业的现状是集中精力生产的不是药品、某种医疗器械,也不是某种诊断产品,而是知识,即专利。在世贸组织的框架下,利用知识产权对专利进行保护,在全球范围内再予以推广,而具体的产品生产则在发展中国家内进行。

我国的医药企业主要是靠生产仿制药和专利权过期的药品生存,而国外大型的跨国医药企业则在通过研发新药品来换取发展权以及对于他们对整个世界医药市场的控制。

2 中外医药企业并购特征及个案分析

2.1 国内医药行业并购的一般特点

我国医药企业的总体状况是数量多、规模小。自从我国加入WTO以后,跨国医药企业加快了进入中国市场的步伐。迫于外资企业强大的外部压力,近年来中国医药企业并购数量在逐年增多,资本市场越来越活跃。2006年至2010年,在国内医药行业市场中,共完成了92起并购案例。其中有78起并购案例的交易总额达到22.63亿美元。

国内医药行业并购有三大特征:

(1)产业政策主导型

在我国,医药行业的并购有一个非常显著的特点,就是产业政策主导型。也就是说,很多的企业并购是由政府所直接推动的。

(2)强强联合不多

从我国医药企业近些年来的并购案例来看,多以横向并购、纵向并购、混合并购为主,强强联手的案例却比较少。

(3)跨行业并购居多

通过对国外大型医药行业的并购特点进行分析,发现他们的并购基本属于横向并购,很少涉及到医药流通领域。而国内的医药企业往往采取了一体化经营的策略。例如复星医药。控股北京金象大药房,进入医疗商业领域;控股北京和睦家医药,进军医疗服务业等,完成了一体化经营。

2.2 国外大型跨国医药企业并购的主要特征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医药行业的并购活动一直非常活跃。以美国2006-2010医药市场发生的并购案例为例。(见表1)

从表1的数据来看,并购交易在2009年达到顶峰,这是因为有辉瑞公司并购惠氏、默克收购先灵葆雅这样的重量级并购案例,其各自的交易总额分别达到680亿美元和411亿美元。从2006年-2010年这5年间的案例中不难发现,国外大型跨国医药企业并购有许多典型特征,总结如下。

(1)并购多以提高企业研发为主要目的

国外大型跨国医药企业开展并购,最重要的原因是为了获取新产品、新技术,并且增强企业的研发能力。例如,2009年的美国辉瑞公司收购惠氏一案中,不仅因为辉瑞的专利药面临专利到期,同时也可以通过收购惠氏的研发资源,实现进入疫苗制造以及生物制药领域。另外,由于新产品的研发周期比较长而老产品利润率下降,所以利用企业并购这种手段获得更具有价值的新产品。企业还能通过并购获得此类产品的市场销售许可。

(2)多以横向并购为主

国外大型跨国医药企业的并购主要以同行业内部横向并购为主。从上面的并购案例来看,不论是以大吞小还是强强联合,即使是Gilead Sciences并购CGI制药公司这种交易总额仅为1.2亿美元的案例,还是辉瑞并购惠氏的交易总额达到680亿的案例,都是在同行业内的横向并购。而随着世界一体化的到来,企业间的竞争必然会愈演愈烈。企业间的横向并购风起云涌,其结果就是,企业并购后带来规模效益,使成本进一步降低从而获得了竞争上的优势。

(3)强强联合

目前国外大型跨国医药企业主要采取强强联合的并购方式,目的在于获得优势互补。如2009年3月,在全球医药市场呼风唤雨的两大医药企业巨头,默沙东与先灵葆雅选择了强强联合。并购后,默沙东成为全球第二大处方药生产商,其年销售额将达到424亿美元。

2009年10月,辉瑞公司完成了对惠氏公司并购,交易总额高达690亿美元,是21世纪以来的最大一笔医疗并购案。

3 中外医药企业并购综合比较

3.1 并购动因比较

国外大型跨国医药企为了追求利益的最大化,从并购动因看主要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

(1)整合资源,优化产品结构

(2)药品专利到期之前,并购可以弥补销售损失,维护公司收入

(3)进入新领域和新市场

国内医药企业并购动因:

(1)政府主导为主

(2)追求一体化

(3)企业自身追求利润化

3.2 并购对象及方式比较

国外大型跨国医药企并购以强强联合为主,而我国医药企业并购通常是以“大吞小”的方式发生。在并购方式上,国外大型跨国医药企主要是通过流通股转让的方式完成并购,而我国医药企业并购主要采取了场外协议转让的方式。

3.3 支付手段比较

国外大型跨国医药企并购经常通过现金支付与换股的手段。换股方式并购的优点在于,双方无需支付大量的现金,被并购公司的股东就可以自动成为并购公司的股东。

而在我国,支付手段依然是以现金支付为主。虽然通过现金支付方式简单,但是有较高的财务风险。对于并购方而言,要求他们有足够的银行存款或者说融资能力,凑个某种程度上讲,也限制了我国医药企业并购案的发生。

通过对中外医药企业并购的经典案例、基本特点的分析以及并购差异的综合比较,我们不难发现。国外大型跨国医药企业并购具有强强联合的特点,并以增加产品研发能力和扩大市场份额为并购动力,其购行为已经相当成熟。然而我国,随着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医药企业并购在很多方面均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相对于国外大型跨国医药企业而言,不论从并购环境、动因以及并购具体操作等诸多方面,依然有很大差距。主要表现在:政府干预过多、法律制度不完善、追求一体化多元化经营等等。并购具体运作时也是问题重重。

为更好的推动我国医药企业的并购发展,可以通过三个方面加以推动。1.政府能在企业并购活动中需要发挥积极的指导作用;2.企业并购应该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目的3.企业必须加强并购后的整合工作。

虽然我国医药企业的并购仍存在不少的问题。但我们必须清醒的意识到,为了推动我国医药企业更好的发展,企业并购是必经之路。也只有这样,才能使我国医药企业能给达到世界顶尖水平,迎来更加灿烂的明天。

【参考文献】

医药企业战略例8

中小医药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环境从2005年起开始恶化,而后形势逐年严峻,且看不到好转的迹象。从今天看来,中国整个经济大环境已经明显呈现疲态,且在全球经济环境恶劣的大势下有不断下滑的态势,医药行业更是面临着政策环境和营销环境变化的双重压力。对于中小医药企业而言,更是面临着生死危机,不崛起就等于死亡。从某种意义上讲,医药行业已经开始从“春秋时期”转向“战国时代”,市场中的谋局纷争、群雄崛起,兼并整合和弱肉强食都将在有限的时间里更深层次地一一展开。大争之世的到来,中小医药企业应如何应对?

一、医药企业普遍面临的困境

笔者接触过不少以做药品销售起家,而后转向制药的中小企业。这些企业原先的长处在于销售和医院推广网络建设,但在做自身的OTC药品推广中,却遇到很多困难和障碍,很多都在苦苦维持乃至亏损,有些企业不得不用药品销售赚取的利润来补贴制药。但谁都知道,这样不是长久之训。笔者在调查中发现,焦虑心态正在蔓延,许多中小医药企业都开始在思考转型,希望能够在大风雨真正来临前找到一个新的发展空间,至少能找到一个遮风避雨的地方。

每当环境不好或者是企业态势不佳的开始,组织的领导者就应该开始思考组织未来的走向和战略。80年前,正是在共产党和红军处于低潮的时候,毛泽东认真思考了组织所面临的外部环境、目前的形势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写下了名篇《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而后,共产党和红军就像原上烈火一样在中国蔓延,直到夺取全国胜利。所以,困境和危机有时候可以成为压倒骆驼的稻草,有时候又恰恰是促使企业认真思考而获得新生的良机。

当深人到这些企业时,笔者发现它们都存在一些普遍而头疼的问题:宏观环境变化后,公司的战略发展方向不明,缺乏战略管理,企业没能形成独特的核心竞争力;公司内部管理机制不健全,企业文化和品牌建设缺乏规划;经营的产品线单薄,无论是的还是自产的产品,均缺乏在市场上强势展开大规模销售的明星品种;产品线定位不清,方向不明确,竞争力弱;营销模式单一,局限于传统的贸易模式,渠道狭窄,没有构建跨区域的网络和终端,企业内部也没有相应的支持平台;营业规模难以大幅增长,现金流紧缺,财务状况不理想。

企业在市场中迷茫,企业家在焦虑中思考,未来之路该向何方?企业该如何规划未来?

二、思考企业的营销战略体系

中小企业要想成功突破,在此关键时刻,还是要从根本上重新思考和调整企业的营销战略体系,这是不二法门。企业在思考和制定战略时,需要分三个步骤来进行:先是确定企业的使命陈述和主要目标。使命陈述是对组织最高目标的阐述,是对企业存在的意义和本质的深刻思考。一然后是制定战略。企业家需要对企业的现状进行认真分析,在分析结果的基础上设计和制定出完成企业使命和实现企业目标所必需的战略。第三步是实施战略,企业需要分配实施战略所设计的资源和职责,让战略得以贯彻执行。这三个环环相扣的步骤就构成了一个较完整的战略体系。

笔者认为,中小医药企业要想成功突破,具体来讲应该做好以下四方面的工作。

第一,指明公司未来五年的战略发展方向,提炼出富有想象空间和激励士气的公司使命和愿景,促进公司核心能力的培养和形成。

第二,规划出与时俱进的、与公司资源能力匹配的营销战略。通过战略的实施,重组市场,开拓出公司持续增长的市场空间和销售渠道,打破公司面临的销售及财务瓶颈。

第三,在总体战略的指导下对公司的组织结构做出相应改造,构建有效率的业务流程,建立起支持实施新营销战略的运作平台。

第四,明确公司的产品主线,鉴别出有潜力的品种,对有潜力的品种进行重新定位,提炼出更有竞争力的顾客价值,提炼独特卖点,通过创新营销组合提升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从而增强公司品牌和产品品牌的建设。

三、“三阶段疗程”助力中小医药企业提升

企业在进行营销调整时,则应该像医生治病一样来诊治整个企业,可以运用“五流程法”,即:检查(调研)一诊断(分析界定问题)一备选方案一施治(实施方案)一效果评估和方案调整。从战略思考的角度来看,我们应该遵循自上而下的步骤,先要明确公司层次的战略,然后才能由此制定业务层次战略和职能层次战略。但在具体实施时,则需要从微观到宏观,由易到难,由尖刀模式依次推进。否则推行起来千头万绪,难以执行。而对于中小医药企业来说,更应该如此。笔者所在的咨询团队为这些医药企业开出了药方,并提出了“三阶段疗程”。

阶段一:优化产品线,创新营销组合

在第一个实施阶段,企业当务之急是要理顺现有的产品线及每个产品的营销组合,培养明星产品,并围绕明星产品形成产品主线,让企业所有的力量都集中起来。同时,重点策划明星产品的卖点,通过策划让产品脱胎换骨。据笔者了解,诸多中小医药企业存在的一个普遍的问题就是产品线过宽过乱,没有一个明确的体系,也没有明确的主攻方向,更没有制定合适的营销组合模式。许多中小医药企业甚至是病急乱投医,见市场上什么药品火就生产同类药品,结果是药品种类多而繁杂,没有拳头产品,更谈不上什么卖点。这种做法其实是犯了兵家之大忌,对于中小医药企业而言,本身力量薄弱,更应该把拳头握紧,而不应该四面开花。

对于中小企业而言,第一阶段当务之急要做的工作有:(1)明确产品线的方向,一般一条足矣。把那些不属于优势产品线的产品全部削减或者砍掉,拿出“壮士断腕”的勇气和壮举来。(2)对确定后的产品线中的每个产品的销售额、市场定位、市场增长率、市场前途、市场突破能力等进行评估,找出和培养明星产品,把十扰产品和“鸡肋产品”淘汰掉,让公司的产品在整条产品线中形成互补关系而不是相互拆台竞争关系。(3)对优势产品进行营销策划,提炼合适的USP(卖点),采取集聚战略,创新营销组合模式。并制定卖点传播和销售手册,对业务员定期组织培训,让队伍的水平和战斗力逐步得到提高。

从这些年崛起的医药企业来看,较成功的基本都是运用了集聚战略,把目标集中在特定的药品细分市场上。比如,东阿阿胶专注于补血市场,正大天晴药业专注于肝药市场,贵州益佰专注于止咳市场,修正药业专注于胃药市场,九鑫集团专注于除瞒市场,傅山药业专注于心脑血管及肝病用药市场,等等。对于中小医药企业而言,理想的产品模式应该是“雁阵模式”,整个产品线都凝聚成一个方向,同时又有“领头雁产品”攻城掠地,而其他产品利用领头雁所营造的市场口碑和营销 网络随后辅助展开,为企业奠定腾飞的基础。

阶段二:规划整体营销战略,构建新的营销模式和高效的销售网络

当企业理顺了产品线之后,就需要重新规划公司的营销体系、业务流程及运作平台、渠道网络建设等。对于缺少品牌影响力的中小企业而言,渠道网络建设的重要性甚至是压倒一切的,4P中的‘`Place"甚至应该被提升到企业的战略性地位,形成一个其他3P围绕1P的格局,让产品能在“润物细无声”的情况下顺畅走货。中小医药企业当然可以把目光投向第三终端,但要想在第三终端站稳脚跟,高效的销售网络是至关重要的,其重要性要大大超过品牌。企业的当务之急是要把大部分心思花在创建和整合销售网络上,构建符合产品线实际的销售网络,并及时总结和提炼销售终端的营销与销售经验,形成新的营销模式。比如在商关系上,可以与商共同研究,达成共同的市场开发协议,制定合理和详细的市场执行手册,追求市场区域内的细化和深化,与商一起完善网络,使销售终端到达每一个可能的消费者等。 笔者提供咨询和培训的客户中,有一家靠销售起家的医药企业,在短短几年里获得了迅速发展,当2006年后医药行业总体不佳的情况下,它依然能够保持较高的销售增长速度,而且势头迅猛,销售网络迅速从广东发展到全国。原来它有两件法宝:一是采用了“多家族制”的销售网络模式。公司从家乡农村里选拔有一定素质的农民作为销售业务员,每名业务员则可以与亲戚家族一起组建小家族销售网络,负责一个县或者一个市的药品销售,由于一个家族负责一个地区,就像大包干一样,让这些业务员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得到充分的发挥。整个公司则像一个由多个小家族组成的大家族一样,负责对这些业务员进行监控和营销指挥,并对这些业务员实行准军事化管理,定期对全体业务员进行培训。由于农民特有的踏实肯干,很多“泥腿子”很快就成了公司的销售明星。第二就是明确了产品主线,占据了有利的产业链位置。该企业在创业初期了很多品类的药品,药品从心血管、骨科到妇科都有,没有明确的产品主线。后来根据我们的建议,重点瞄准骨科类药品,砍掉了其他无关的产品类别。同时与一家中成药制造企业建立联盟,共同生产和销售某一畅销中成药。由该公司负责提供原料药材,并负责药品的销售,而那家制造企业则专门负责生产。由于占据了产业链条中利润率较高的首端和后端,该公司的利润率比同行业中其他对手相比要高很多,从而保证了公司的高速扩张。

阶段三:规划五年发展战略,提炼公司愿景使命,打造核心竞争力

医药企业战略例9

关键词:中小医药企业 营销困境 营销战略

    中小医药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环境从2005年起开始恶化,而后形势逐年严峻,且看不到好转的迹象。从今天看来,中国整个经济大环境已经明显呈现疲态,且在全球经济环境恶劣的大势下有不断下滑的态势,医药行业更是面临着政策环境和营销环境变化的双重压力。对于中小医药企业而言,更是面临着生死危机,不崛起就等于死亡。从某种意义上讲,医药行业已经开始从“春秋时期”转向“战国时代”,市场中的谋局纷争、群雄崛起,兼并整合和弱肉强食都将在有限的时间里更深层次地一一展开。大争之世的到来,中小医药企业应如何应对?

一、医药企业普遍面临的困境

    笔者接触过不少以做药品销售起家,而后转向制药的中小企业。这些企业原先的长处在于销售和医院推广网络建设,但在做自身的OTC药品推广中,却遇到很多困难和障碍,很多都在苦苦维持乃至亏损,有些企业不得不用药品销售赚取的利润来补贴制药。但谁都知道,这样不是长久之训。笔者在调查中发现,焦虑心态正在蔓延,许多中小医药企业都开始在思考转型,希望能够在大风雨真正来临前找到一个新的发展空间,至少能找到一个遮风避雨的地方。

    每当环境不好或者是企业态势不佳的开始,组织的领导者就应该开始思考组织未来的走向和战略。80年前,正是在共产党和红军处于低潮的时候,毛泽东认真思考了组织所面临的外部环境、目前的形势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写下了名篇《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而后,共产党和红军就像原上烈火一样在中国蔓延,直到夺取全国胜利。所以,困境和危机有时候可以成为压倒骆驼的稻草,有时候又恰恰是促使企业认真思考而获得新生的良机。

    当深人到这些企业时,笔者发现它们都存在一些普遍而头疼的问题:宏观环境变化后,公司的战略发展方向不明,缺乏战略管理,企业没能形成独特的核心竞争力;公司内部管理机制不健全,企业文化和品牌建设缺乏规划;经营的产品线单薄,无论是的还是自产的产品,均缺乏在市场上强势展开大规模销售的明星品种;产品线定位不清,方向不明确,竞争力弱;营销模式单一,局限于传统的贸易模式,渠道狭窄,没有构建跨区域的网络和终端,企业内部也没有相应的支持平台;营业规模难以大幅增长,现金流紧缺,财务状况不理想。

    企业在市场中迷茫,企业家在焦虑中思考,未来之路该向何方?企业该如何规划未来?

二、思考企业的营销战略体系

    中小企业要想成功突破,在此关键时刻,还是要从根本上重新思考和调整企业的营销战略体系,这是不二法门。企业在思考和制定战略时,需要分三个步骤来进行:先是确定企业的使命陈述和主要目标。使命陈述是对组织最高目标的阐述,是对企业存在的意义和本质的深刻思考。一然后是制定战略。企业家需要对企业的现状进行认真分析,在分析结果的基础上设计和制定出完成企业使命和实现企业目标所必需的战略。第三步是实施战略,企业需要分配实施战略所设计的资源和职责,让战略得以贯彻执行。这三个环环相扣的步骤就构成了一个较完整的战略体系。

    笔者认为,中小医药企业要想成功突破,具体来讲应该做好以下四方面的工作。

    第一,指明公司未来五年的战略发展方向,提炼出富有想象空间和激励士气的公司使命和愿景,促进公司核心能力的培养和形成。

    第二,规划出与时俱进的、与公司资源能力匹配的营销战略。通过战略的实施,重组市场,开拓出公司持续增长的市场空间和销售渠道,打破公司面临的销售及财务瓶颈。

    第三,在总体战略的指导下对公司的组织结构做出相应改造,构建有效率的业务流程,建立起支持实施新营销战略的运作平台。

    第四,明确公司的产品主线,鉴别出有潜力的品种,对有潜力的品种进行重新定位,提炼出更有竞争力的顾客价值,提炼独特卖点,通过创新营销组合提升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从而增强公司品牌和产品品牌的建设。

三、“三阶段疗程”助力中小医药企业提升

    企业在进行营销调整时,则应该像医生治病一样来诊治整个企业,可以运用“五流程法”,即:检查(调研)一诊断(分析界定问题)一备选方案一施治(实施方案)一效果评估和方案调整。从战略思考的角度来看,我们应该遵循自上而下的步骤,先要明确公司层次的战略,然后才能由此制定业务层次战略和职能层次战略。但在具体实施时,则需要从微观到宏观,由易到难,由尖刀模式依次推进。否则推行起来千头万绪,难以执行。而对于中小医药企业来说,更应该如此。笔者所在的咨询团队为这些医药企业开出了药方,并提出了“三阶段疗程”。

    阶段一:优化产品线,创新营销组合

医药企业战略例10

医药产业是技术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经营风险较大,许多医药企业出于多种动机选择了多元化经营。多元化经营应该依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I],现代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已越来越多地和品牌竞争力联系在一起。随着医药产品同质化的加剧,企业必须以品牌为差异化突破口才能在市场中占领高地。本文以核心竞争力为着眼点,探索多元化经营医药企业的品牌管理策略,以期为医药企业提供借鉴。

1多元化经营和品牌管理的概念

1. 1多元化经营概述 20世纪60年代以来,多元化经营逐渐成为风靡全球的经营战略。多元化经营的概念经数十年的发展至今,可以概括为企业同时经营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产品或劳务的战略及成长行为。常用的多元化经营的分类是由Wrigley在1970年提出的:单一型、主导型、相关型和非相关型。单一型即专业化经营;主导型指企业以某一经营为主,向主导经营的上游下游产业进行延伸;相关型多元化是指企业以经营品种在有形或无形的资源如技术、市场等方面的相关性而进行多元化经营;非关联型指企业多个经营业务或领域间没有直接的相关性。

1.2品牌管理概述 品牌就一般意义而言,是指商标尤其是注册商标或商标加产品名称,具有为消费者提供值得购买的使用价值和产品附加值的功能。常用的评价品牌的维度分别是品牌知名度、品牌美誉度、品牌忠诚度。品牌延伸就是企业借助消费者对品牌已有的认识,将品牌用于新的产品上,缩短新产品被消费者接受的时间。

2多元化战略下的品牌管理 我国许多医药企业缺乏长远的品牌建设眼光,甚至连上海医药这样的大型医药企业集团也存在重产品品牌、轻企业品牌、品牌与市场地位不协调等问题。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的建设必需同步重视,多元化经营的企业经营产品较多,要处理好主副品牌之间、各子品牌之间的关系。

2.1坚实的企业品牌是前提 坚实的企业品牌是企业整体品牌建设的前提。企业品牌多以企业名称加特殊的图形作为商标,是企业理念、产品品质、信誉等企业整体形象的反应。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是一对互相依附的共同体,企业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越高,其产品就越容易被客户接受;而具有良好美誉度、知名度的产品品牌,又能加强和巩固企业的品牌形象。虽然产品品牌不一定要有企业品牌作支撑,但是,如果一个品牌能够建立在一个优秀的企业品牌之上进行推广,显然会赢得更多的市场优势。医药企业需要通过推广有强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品牌产品来加快企业品牌的沉淀,经过长久的积累,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之间才能形成相得益彰、相互促进的双赢态势。辉瑞、默克等大型国际医药企业都曾发生过因个别产品副作用大或质量问题而被召回的事件,但却都没有对企业经营产生根本性的冲击,表明坚实的企业品牌能够使企业在市场事件面前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