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图书管理系统的目的模板(10篇)

时间:2023-09-07 17:26:12

图书管理系统的目的

图书管理系统的目的例1

一、系统分析

1.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任务。在手工操作方式下,图书的编目和借阅等的工作量大,准确性低且不易修改维护,读者借书只能到图书馆手工方式查找书目,不能满足借阅需求。需要建立一套网络化的电子图书馆信息系统。该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服务对象有两部分人:注册用户和一般读者。一般读者经注册后成为注册用户,注册用户可以在图书馆借阅图书,其他人员只可查阅图书目录,但不能借阅图书。系统同时考虑提供电子读物服务,目前只提供电子读物的目录查询服务,不久的将来将提供电子读物全文服务。用户可通过网络方式访问读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

2.系统内部人员结构、组织及用户情况分析。为了对系统有一个全貌性的了解,首先要对系统内部人员结构、组织及用户情况有所了解。

图书馆由馆长负责全面工作,下设办公室、财务室、采编室、学术论文室、图书借阅室、电子阅览室、期刊阅览室和技术支持室。各部门的业务职责如下。

办公室:办公室协助馆长负责日常工作,了解客户需求,制定采购计划。

财务室:财务室负责财务方面的工作。

采编室:采编室负责图书的采购,入库和图书编目,编目后的图书粘贴标签,并送图书借阅室上架。

学术论文室:负责学术论文的收集整理。

图书借阅室:提供对读者的书目查询服务和图书借阅服务。

电子阅览室:收集整理电子读物,准备提供电子读物的借阅服务,目前可以提供目录查询和借阅。

期刊阅览室:负责情况的收集整理和借阅。

技术支持室:负责对图书馆的网络和计算机系统提供技术支持。

3.系统业务流程分析。系统的业务室系统要达到的业务目标,业务流程分析是系统分析的基础环节。图书馆管 通过业务流程调查,理清图书馆管理系统的主要业务和业务的流程。

图书馆管理员编制图书采购计划,由采购员负责新书的采购工作。采购图书入库后,交采编室编目,粘贴标签,产生图书目录。图书交图书借阅室上架,供读者借阅。采编后的电子读物交电子阅览室。

读者分为注册读者和非注册读者,只有注册读者可以在本图书馆借书,非注册读者可查询目录但不能借书。读者填写注册登记表交图书馆的管理员审核后,记人读者登记表,成为注册读者,发给借书证。注册读者借书时,需填写借书单,连同借书证一起交给借阅室管理员,借阅管理员核对无误后,填写借阅登记表,修改图书登记表中该书的数量,上架取书交给读者。图书馆设读者信箱,读者需要但没有库存的图书,读者可以通过读者信箱反映。图书馆管理员定期处理读者信箱中的意见,将读者需要的图书编制成图书采购计划交采购员购买。

4.数据流程图。数据流程图时全面描述信息系统逻辑模型的工具,它抽象概括地把信息系统中各种业务 处理过程联系起来。通过业务流程调查,理清图书馆管理系统的主要业务和业务的流程。图书馆管理员编制图书采购计划,由采购员负责新书的采购工作。采购图书入库后,交采编室编目,粘贴标签,产生图书目录。图书交图书借阅室上架,供读者借阅。采编后的电子读物交电子阅览室。读者分为注册读者和非注册读者,只有注册读者可以在本图书馆借书,非注册读者可查询目录但不能借书。读者填写注册登记表交图书馆的管理员审核后,记人读者登记表,成为注册读者,发给借书证。注册读者借书时,需填写借书单,连同借书证一起交给借阅室管理员,借阅管理员核对无误后,填写借阅登记表,修改图书登记表中该书的数量,上架取书交给读者。图书馆设读者信箱,读者需要但没有库存的图书,读者可以通过读者信箱反映。图书馆管理员定期处理读者信箱中的意见,将读者需要的图书编制成图书采购计划交采购员购买。

二、系统设计

系统功能设计

“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的主要功能有:图书目录检索、网上图书预定、图书借阅、电子出版物借阅、图书采编、读者留言和系统维护等。各子系统功能如下所述。

1.读者注册系统。读者访问系统时将检验读者账号和密码,经过注册的读者允许进入系统。

2.书目查询系统。读者进入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后,可以根据需要检索书名或期刊。检索条件可以是书名称、图书编号、作者姓名或关键字等条件,如果读者拥有不充分还可以进行模糊查询。

3.图书预定系统。读者检索到需要的图书后,单击所需要图书条目,进入图书预定系统,读者也可以从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主界面进入图书预定系统。系统查询图书库,如果书库中有此书,则将此书为该读者保留三天。读者应当在三天内到图书馆办理借阅手续,否则系统将自动取消保留。

4.图书借阅系统。读者查找到所需图书后,在图书保留期内到图书馆办理借阅手续。图书借阅系统处理图书借阅、还书、续借等手续。

5.图书采编系统。图书采购入库经过编目等处理后,将其目录存入数据库,提供给读者检索使用。目录信息包括图书编号、图书类别、书名、作者、出版社、定价、出版日期和数量等。

6.电子读物系统。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图书馆中的电子读物的数量越来越大。电子读物系统处理电子读物的阅览、版权与安全等事务。

7.读者留言板。通过留言板,读者将需要的图书、要求和建议等记录下来,与图书馆管理人员交流。

8.系统维护模块。系统维护模块主要为图书馆管理人员提供图书统计信息和读者统计信息,以便于管理人员从宏观上掌握图书馆运行的总体状况。

【参考文献】

[1]魏志强,王忠华,何敏,乔林.数据库应用实务篇[M].中国铁道出版社,2000.

[2]齐治昌,谭庆平,宁洪.软件工程[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3]韩强.SQL SERVER 2000 程序员手册[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4]吴起程.DELPHI 5企业级解决方案及应用剖析[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0.

图书管理系统的目的例2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3 . 15. 041

[中图分类号] G231; F270.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3)15- 0067- 02

面对图书出版行业日趋激烈的竞争,人们已意识到只有借助新技术、新手段,实施高效的管理办法,才能帮助出版社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图书出版属于系统工程,目前,有很多出版社已经开始实施项目管理与ERP系统以实现高效管理。

1 项目管理在图书出版管理中的运用

1.1 实施项目管理在图书出版管理中的作用

实施项目管理主要是解决图书出版管理中时间、成本与完成质量之间的矛盾,科学统筹图书出版社中现有的人力与财力资源,从而使图书出版社实现任务多、质量好、进度快、成本低的目标。所以,项目管理在图书出版管理中属于一种管理手段和一种统筹方法。

1.2 实施项目管理需要图书出版实现信息化

在图书出版中项目管理主要是对项目本身的范围进行管理、对实施的时间进行管理、对所发生的成本进行管理以及对完成的质量进行管理。即图书出版之前对图书进行监督与调控,主要包括图书的选题质量、编校质量以及装帧质量等[1]。从而确保图书出版实现高质量,以满足市场的要求。同时,项目管理还要对图书出版的进度、成本、风险等进行有效的监督与控制。

在图书出版管理工作中项目管理以出版社为主体,以图书项目为对象,其关键是对图书项目进行计划。因此,项目管理需要制订一套符合实际的进度、成本和质量计划,并要求在实施的过程中严格按照计划执行。若进度、成本及质量发生偏离,需要根据图书本身的实际情况对项目计划及时做出相应的调整或是对整个实施的进程进行调整。

1.3 项目管理并不适合所有图书出版工作

项目管理不能在所有图书出版中运用,因为对于每一本需要出版的图书,不管所产生的效益有多大,其出版的流程都是相同的,而出版社不可能对每一本出版的书都实施项目管理。因此,出版社主要是针对大型重点图书、品牌图书以及需要引进版权的大型套书等才实施项目管理。

在图书出版社中主要采用职能式的组织结构,其项目组在实施项目管理的过程中为临时组合,参加项目管理的人员需要接受该项目组领导以及原部门领导的双重管理,在完成项目管理之后该项目组会被撤销,回到原部门岗位就职。这种组合方式有利于各部门有效的沟通,实现各部门之间的横向联系,从而有利于人力资源得到更好的利用。在实施项目管理之前,项目组领导应对项目进行全面的统筹考虑,详细规划、布置每个成员在项目管理中的工作任务,并合理安排项目的开始与结束时间,合理地调度有限的资源。由于每年出版社都会出版图书成百上千种,而出版图书计划中分为一般图书与重点图书,若将两者全部实施项目管理,这必然会出现项目组之间交错的现象,既不利于人力资源的调度,更不好管理[2]。

此外,在项目管理实施的过程中,项目组成员及领导应对图书出版的策划方案、营销宣传情况、图书发行情况甚至财务资金运转情况等信息有一定的了解。这就要求整个出版社内及项目组之间做到资源共享,出版社对项目实施后期的发行、营销宣传及信息反馈都实现信息化。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由于项目组打破了职能格局,这就避免了各部门之间存在信息孤岛的现象,可以有效促进出版社信息化建设,更有利于出版社实现高效的管理。

2 ERP系统在图书出版管理中的运用

2.1 ERP系统是一个相对完整的信息管理系统

ERP即企业资源计划,它建立在信息技术的基础上,可以为企业人员提供决策支持与业务运行的工作平台和管理平台。ERP系统在图书出版中的运用,已成为提高出版社信息化水平的重要途径。它提供了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平台,有效地消除了信息孤岛现象,有利于增强部门之间的协同,同时优化了业务流程。

由于出版社对于ERP系统应用的个性化要求相对较高,系统需要经过很长一段适应与磨合过程才能得到完全的运用。ERP系统在图书出版社中主要是以财务管理平台为核心,实现图书的编、印、发以及财务流程的一体化管理。在ERP系统中设置了财务管理系统、出版管理系统、编务管理系统、发行管理系统等若干个子系统。由于各图书出版社的出版流程与财务运作形式都不尽相同,因此,ERP系统在图书出版社的运用中要满足其个性化的要求。

2.2 ERP系统的管理模式较为先进

ERP系统在图书出版社的应用为出版社提供了一体化的管理平台,可以对图书出版的整个供应链以及各种资源进行有效的控制,如纸张供应、图书出版、发行及营销等。

对于图书出版社来说,全面实施ERP系统是对整个经营管理的再造,为各个部门都建立了信息共享的通道,但这需要每个岗位员工的积极配合。同时,ERP系统具有着标准化与信息化的特点,使出版社管理权限更为清晰化,避免了因权限问题而产生的一些主观影响,从而实现了图书出版的高效管理。

3 项目管理与ERP相结合

3.1 项目管理与ERP各具特点

项目管理在图书出版管理中有很多优势,大部分出版社都开始尝试使用,其优势在于做到精细管理与明细预算。在图书出版之前,出版社都会对成本进行大致的估算,而项目管理能够从细节着眼,对图书出版的成本、时间及质量等进行有效的控制,提高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使出版资源得到优化配置。同时,也提高了图书出版的速度与质量。

而ERP系统作为市场经济中一种新兴的产物,其管理是“双核”的[3],主要体现在一方面侧重于对图书出版的供应链进行高效的管理,是一种先进的管理思想;另一方面,ERP管理与信息技术的先进程度是相结合的,而且只是为出版社提供一个规范的体系,对出版社的发展起到的是一个辅助作用,在图书出版中并不像实施项目管理那样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因此,在图书出版的管理中,将项目管理与ERP相结合并同步实施,才能收到良好的管理效果。

3.2 有利于实现精益生产与敏捷生产

图书出版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在这种生存环境下,在图书出版过程中必须实现高效管理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在实施项目管理与ERP系统管理过程中,出版社应改变传统的工作方式,对出版流程与业务都进行重新整合,这就意味着对传统工作方式的重新调整[4]。

图书出版社将项目管理与ERP系统相结合可实现精益生产,主要是指有利于实现图书的出版高质量,同时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并可以建立出版社信息化平台,以实现出版社内部资源的有效调节并控制整个供应链。此外,同时实施项目管理与ERP还能对图书生产进行精细化管理,有利于实现图书的出版高质量、高效益、低成本。

同时,图书出版社将项目管理与ERP系统相结合还可以实现敏捷生产。其出发点主要是对图书市场进行合理的分析与判断,并对市场情况做出快速的反应。所谓的快速反应不仅是指速度快,还包括图书的成本与质量。目前各图书出版社普遍品种多、周期短、稿量大,出版社要做到快速反应、及时出版才能占领图书市场。出版社将项目管理与ERP系统相结合,可以在信息化条件下,合理地协调现有的资源,对图书项目进行科学分析论证,以出版更多优秀的图书。

综上所述,要实现图书出版的高效管理,应有正确的管理办法与管理体制,只有有效地实施项目管理与ERP系统,并充分发挥项目管理与ERP系统在图书出版管理中的作用,才能使图书适应市场的需求,才能使出版社健康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 赵学军. 试论项目管理在图书出版活动中的应用[J]. 出版发行研究,2004(10).

图书管理系统的目的例3

中图分类号:G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2)06-168-01

一、图书管理系统设计原则

信息时代的飞速发展,图书管理已经从传统的纸介质管理机制过渡到使用计算机手段的信息管理手段,计算机技术的引进,不仅提高了图书管理工作的效率还为图书管理者决策图书的采购以及图书馆的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所以,图书管理系统的设计应该结合图书馆的实际情况,将计算机技术与图书管理工作结合到一起,实现图书管理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图书馆要开发一个系统的图书管理软件,该软件要具有较强的容错能力、适应能力,并具有一定的通用性,因为软件的使用者并非软件的开发者,提高软件的容错能力可在使用者输入错误信息的时候给予提示,使用者及时更正保证程序继续运行,保证了数据的安全性和系统的可靠性,而提高软件的适应能力,可以使软件在面对来自内外部的问题时,自动采取有效的应对方式,避免因一处问题影响整个软件,因为图书管理软件可能会逐渐得到推广,所以要尽量增加系统的通用性。

二、图书管理软件的主要功能模块设计

(一)图书采访

它包括了新书预定、取消预定、验收登录等各种表维护功能,这些过程的处理都是按"批"进行的,每一批数据处理完成后,都会转到下一工作流程,系统自动转贮或数据清零,迎接下一批需要处理的数据。

(二)图书编目

它主要提供编目处理、编目统计等与编目有关的各种表维护功能,它同样是按"批"工作的,对于一批编目完成并校对确认后的数据,转贮到数目列表中,系统准备进行下一批编目工作。

(三)典藏管理

随时调整编目后的数据,实现新书分布、图书剔旧等动能。

三、对于图书管理系统的分析

图书管理系统的设计既要满足图书管理的基本功能,又要不断推动图书管理水平的提高。传统的图书管理一直是人工运行各项数据处理工作的,所以,新的图书管理系统,要与传统的管理方式有效的衔接在一起,使图书管理人员能够充分利用已有的图书管理经验。

(一)图书管理系统的特点

系统设计应充分考虑到管理人员的实际情况,使日常管理工作更加得心应手,系统的功能要齐全、实用,操作要快捷、简单,操作界面友好,与此同时,要跟上网络发展的步伐,使用户的界面层次清晰、简洁,用起来更加方便。

(二)图书管理系统的具体流程

图书管理系统分为图书、期刊、读者、查询、报表五个管理模块,各模块之间既存在独立的处理功能,又存在一定的内部联系。图书馆图书管理的具体流程是图书的订购、验收、编目、典藏、流通及维护,其中编目与典藏在前面我们已经介绍了。订购是在供书商处挑选预定购图书,并将填写完整的订书单发给供书商,现在的订购环节还包含着编目信息,能够有效的减轻了编目人员的工作量。订购人员在订购图书时应该将图书的订购量控制在该类书的授权资金范围内,保证有限订购资金的合理应用;验收是将订购到货的图书进行资产登记和财务处理。图书验收人员应为图书逐一贴上条形码,并同时检验图书的数量和实际金额;流通是图书馆与读者之间联系的重要环节,具体项目包括借书、还书、续借、读者管理、罚款管理和图书维护,在读者借书的时候系统能够显示逾期未还、罚款未交、证件有效期已过以及其他违规因素,并准确的对这些不合理因素及时加以区别和控制。

(三)图书管理系统的附加功能

为保证图书馆的资金管理,系统应该将罚款项目具体授权,授权用户执行罚款手续后,罚款的具体情况和数据信息都详细的记录在系统中;新的图书管理系统增强了网上订购功能,将很多著录的工作转移到计算机订购环节中,同时,订购环节中还增加了图书统计及图书验重功能,避免订购重复的图书,并随时掌握图书的订购、到货情况;为了满足读者更快捷、方便的查询信息,系统上应提供两种查询信息的方式,一种是针对所有读者的公共信息查询,包括藏书、新书的查询以及图书的推荐功能,另一种是读者通过在线登录查询个人信息,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借书记录、违规记录、续借处理、预约处理等。

四、图书管理系统的应用程序

(一)设置数据模块窗体

使用数据模块窗体将所有组件或窗体的数据源集中到一起,该窗体不仅可以在需要的地方随时引入,而且减少了为每一个窗体配置数据源的麻烦,节省了工作时间。

(二)设置用户密码认证窗体

图书管理人员及工作人员在该窗体上输入用户名及密码进行在线登陆,并且设置不同的登录权限,使系统有效的分辨登陆的是工作人员还是图书管理人员。

(三)设置读者的服务窗体

读者服务窗体主要提供给读者查询图书的功能、个人借阅情况的查询以及个人部分信息的修改功能。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发展,作为大学的图书馆应该不断使用先进的现代化技术,实现图书管理的科学化和自动化,减轻图书管理人员工作压力的同时,为读者提供更方便、快捷、现代化获取知识的途径。

图书管理系统的目的例4

引言:作为整个图书管理系统中的应分支,网络图书对于图书管理效率的提升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信息时代的来临,使得图书馆内的各种文献资料的数据量迅速的增加,而传统的人工管理模式已经无法完成相关文献的检索和管理,同时针对经常出现的图书借出之后不及时归还的现象,也没有足够的管理人员进行催还,从而造成了大量的图书馆文献资料流失现象的出现。随着网络图书管理系统的广泛应用,不仅可以及时准确的进行大量文献资料的整理和分类,对于图书管理工作效率的提升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系统功能设计

在完成系统需求的分析之后,就是要进行系统功能的设计。在深入的了解和掌握图书馆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之后,发现目前高校图书管理系统中的相关使用人员主要有图书借阅者、图书管理员以及系统管理员三类。1)系统设置模块:这是系统管理的主要部分,主要是进行数据库相关数据的备份与恢复、用户信息的管理以及用户密码的管理等。2)类型管理模块:负责的是全面的管理工作,主要是针对图书,类型、借阅者类型以及罚款类型等工作。3)业务数据管理模块:对系统内所有的业务环节进行相应的管理是其主要的功能,其主要工作内容包括针对图书信息管理、图书条码编制、图书入库、借阅者信息管理以及借书证的办理等。4)借阅管理模块:其主要是对图书的借阅进行相应的管理,主要工作内容有图书的借出、归还以及续借等内容。5)罚款管理模块:这一模块主要的的作用的进行相关罚款的处理,其主要针对的是图书超期罚款、图书损坏罚款以及图书丢失罚款等内容。6)数据查询模块:其主要的作用是进行基础数据的查询管理,主要的工作是进行书目信息、借阅信息、借阅者信息以及超期图书查询等相关的工作。7)报表打印模块:这一部分主要从事的是进行相关报表的打印和管理,其主要包含的有书目报表打印、借阅者报表打印等内容。8)数据管理基础模块:其主要的作用是对最基础的数据进行相应的管理和维护,而这些基础数据主要有各个部门的数据、出版社数据以及馆藏地点数据等。

二、系统数据库设计

作为相关应用系统中非常重要的部分,数据库主要是用以进行系统数据的存储,而整个应用系统的运行都必须以数据库的数据为基础,因此,系统设计性能的优劣直接受到数据库设计优劣的影响,而各个高校目前所使用的数据库模型就是本文所要详细阐述的数据库模型。

2.1系统数据库概念设计

作为概念模型而言其面对的是实际的问题,同时在整个系统中是相对独立的,站在用户的角度去看待相关的数据库,反映出来的是用户现实的环境,与未来数据库的实现之间是没有关系的。

1)确定实体。实体与我们现实世界中的客观和抽象概念是相对应的。在仔细分析实际的业务需求之后可以发现,作为高校目前的图书管理系统而言,其主要是对图书、借阅者等进行积极的有效管理,从而实现整个借阅环节的规范操作,同时也可以及时的对借阅情况进行查询和分析。对实际的需求进行分析后可以看出,高校图书管理系统所涉及的主要实体包括借阅者、图书、管理部门、出版社等。2)确定属性。实体联系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其自身的属性。比如,图书名称、出版社、作者、书目编号等就是图书书目的主要属性。3)_定实体联系的类型。实体联系说的就是不同实体之间相互存在的联系。一般常见的实体联系主要有三种形式:第一种就是一对一的联,比如,借书证与图书借阅者之间的关系,按照相关的规定每一个借阅者只能办理一个借书证;第二种是一对多的关系,比如,像我们常见的图书与出版社之间的关系,出版社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出版很多种类不同的图书,但是一本图书只能由一个出版社出版第三种是多对多的关系,目前这一关系实际应用的相对较少。

2.2系统数据库逻辑设计

进行数据结构的设计是落实逻辑结构设计的主要目的,其主要的是将相关的概念模型转换为所需要的数据模型。在将概念转换为结构的过程,必须要对逻辑结构所要求的关键字予以充分的重视,确保各项数据之间的相互联系,才能确保所有数据在逻辑结构中的位置不会发生变化。

结束语:就目前的图书管理系统而言,其所面对的主要有两方面的工作内容,首先,必须对系统的实际需求进行相应的分析,才能明确使用对象所提出的相关要求;其次,根据实际的情况设计系统的数据库,在需求和功能明确的基础上,进行数据库的概念和逻辑设计。

图书管理系统的目的例5

开发软件的一个目的是针对目前普遍的图书馆借阅管理系统存在的功能不全,操作复杂,系统要求高等一系列问题,而设想一个具有个性化的图书馆借阅管理系统。该管理系统与mis系统相联系,在图书馆内部建成可靠,方便,并且功能齐全的mis系统。从而在图书馆对新旧书的反应;对书籍借阅的管理能力;对读者和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管理能力;对图书馆管理人员软件操作的适应时间和操作感觉这些方面都将大大的提高。当然对该软件的态度是渴望获得显著的社会效益。

开发软件的另一个目的是使其具有强大的实用价值,即它可以满足中小型图书馆的借阅与管理的需要。在一般的与科研机构,其下属的很多分支的研究中心,试验中心,各个,它们往往都有着自己的规模较大的图书资料室。而这些图书资料室由于本身规模不大因此其对书籍或资料的管理模式一般都比较旧,而且在没有能力也没有必要引进大型的图书馆管理软硬件的基础上,寻求一个针对中小型图书资料室的管理软件是必要的。

这种管理软件对硬件的要求很低,一般有一个比较简单的服务器与pc机组成的网络即可,再加上使用比较廉价、性能不错的软件,这样就可以以较低的成本来实现一个足够使用的功能,而这种模式也正满足了那种中小型资料室,图书馆的要求。但是目前对这种管理软件的开发还处于一种比较原始的阶段。开发者往往都是出于资金和时间的顾虑使用比较陈旧的技术,并且各为己见,并且很少涉及网络。可是当今是一个网络化的社会,像资料室,图书馆这样的信息机构不能与网络联系起来岂不可惜,再加上如今单机版的图书管理软件多如牛毛,去开发一个类似的软件无疑是一种在时间上、精神上和资源上的极大浪费。所以出于多方面的考虑觉得有必要为这种有需要的中小型图书馆。项目的具体目的:

1. 实现图书馆对外借书,还书的简易操作,提高图书馆对最平凡工作的效率。

2. 实现图书馆对所藏图书的按类别,书名等多方面的查询,最大的方便读者和图书馆工作人员对所需图书的查询。

3. 建立图书馆外借读者数据库,方便工作人员对读者进行有效管理。

4. 建立图书馆工作人员数据库,限定每个工作人员对软件操作的权限,最大限度的保护数据库。

5. 实现图书馆对新书入库的简单处理,并且建立书籍档案,方便进货。

2.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研究内容:

数据的安全性:

由于该系统统计管理单位的各种书目,人员数据及出入库数据,因此需要保证

数据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对于软件方面,采用手动或定时对数据库采取备份,使由于数据破坏所产生的损失降到最低,同时便于恢复。

总体功能结构:

根据图书馆的基本要求和功能目标,总体框架是建立二个功能系统和二个支持系统。二个功能系统是:1.图书馆管理系统;2.外部读者查询系统。二个支持系统是:1.网络支持系统;2.数据库支持系统。

预期目标:

在myeclipse开发环境下,以j2ee为平台,运用jsp网络编程语言和struts2框架和oracle10g数据库完成了b/s模式的图书馆借阅管理系统。系统基本上实现了预期的各项功能,达到了任务书中的主要设计内容的各项任务,整个系统也在经过测试和不断地改正之后能够顺利运行。基本上实现了开题报告中的需求设计在程序编写,该系统能够实现:

1.读者在本系统的应用下可实现按照各种方式(如:书名,编号,作者)查询图书馆的藏书,方便的借阅图书,续借图书,归还图书,能够查询自己的借阅图书情况。

2.图书馆工作人员能够实现方便的对图书进行查询,方便的进行读者借阅情况查询,方便的进行借书还书处理等,便捷的对图书信息进行添加、修改、删除,分类管理等操作,对读者信息进行相关添加,修改,分类管理等操作。

图书管理系统的目的例6

[中图分类号]G250.76[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5-6041(2013)05-0064-03

引 言

云计算模式已成为IT业发展的方向,在教育部颁布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第十四章“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行动”明确指出要“推动学校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与应用……推动基础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基于云服务的信息化管理,带动学校管理信息化水平的整体提升”[1]。云计算具有以下特点:安全性、共享性、网络化、个性化、低成本、高性能。用户在使用云模式产品时只需要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用任何可以连接至互联网的终端设备访问这些服务即可,而不需关心存储或计算发生在哪个“云”上。基于云模式的中小学校图书馆(室)集群管理系统(以下简称集群管理系统)也应完全具备云模式的所有特点。

1 集群管理系统简介

1.1 集群管理系统的概述

“集群”的概念来源于生态学,原意是指以共生关系生活在同一处栖所中的生物簇群。图书馆集群管理系统是指通过利用现代通讯技术和计算机网络设备,将分散在各地区、各系统、各种类型的图书馆组织起来,在一定管理职能机构的统一领导、统一规划下统一行动,形成一个既有分工又有合作的图书馆联合体。

1.2 集群管理系统的优势

中小学图书馆如果采用集群管理系统,不仅能提高中小学图书馆的工作效率,实现区域内图书资源的共享,还能方便管理部门实时监控各图书馆的利用率和服务质量。既可实现学校图书、期刊及其他连续出版物和电子资源的网络化管理,又能达到学校、区教育局和市教育局分级管理和实时监控管理的目标[2]。具体地说,集群管理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2.1 技术优势明显。集群管理系统把先进的云计算技术运用到图书馆行业中来,基于Web(B/S模式)的集群图书馆管理系统(也称为“云计算图书馆”)[3]基于Internet平台开发运行,完全符合我国中小型图书馆的现状和发展方向。

1.2.2 管理方式有效。集群管理系统既可实现集群内各个图书馆的自动化管理,也方便了教育管理机构实时了解辖区内成员图书馆的馆藏数据、流通数据及图书馆的其他基本情况,亦可以在为学校配备图书招投标时设置参数标准、进行书目筛选、图书配备自动等,极大地提高主管部门的管理效率,轻松实现图书配备、学校应用、职能管理的互联互用,资源共享,实现无纸化办公。

1.2.3 投入及维护成本低。集群管理系统基于Internet使用,用户不需要购买服务器、不需要系统维护、数据备份,节约了学校的硬件及人员投入;后台有庞大的书目数据可进行共享,极大提高了图书的建库效率和成本。使用系统后,学校都拥有独立域名的主页,不用另建图书馆网站,用户只需登录已开通的图书馆主页账号即可使用自己的图书馆管理系统,既方便又节约成本,克服了C/S架构管理系统硬件投入大、升级维护成本高的缺点。

1.2.4 数据实现标准化。集群管理系统的所有数据均符合国家或国际的图书文献标准,可以与其他系统通用;在数据安全上除厂商有数据实时备份外,还支持用户自己把系统数据下载到本地计算机进行备份,为用户数据安全排除后顾之忧[4]。

1.2.5 图书流通率提高。使用集群管理系统的用户可以利用系统自带的模板轻松制作具有本馆特色的网站,建立与读者交流的平台,读者既可在学校又可在家随时通过网站查询馆藏情况、读者借阅情况、进行网上预约和续借[5]。而且,读者还可以跨校查询其他成员图书馆的藏书及其借阅情况,便于开展馆际互借业务,实现图书资源的共享与互补。相比以前只能在局域网内访问的C/S架构系统,大大提高了读者利用图书馆的便利性和效率。在特殊情况下还能提供本地脱网使用系统,在网络出现故障时单机应用,一样可以进行借书、还书流通工作,当网络畅通后,上传数据即可。

2 集群管理系统应用情况

目前,广西各地级市还没有一个全市统一系统实现分级管理的案例,只有南宁、桂林、柳州、玉林等极少部分地区使用了不同类型的系统,处于各自为政无序管理的状态。广西14个地级市有2 068所中学和12 882所小学,如尽快统一采用集群管理系统,既可避免学校无序、盲目投入其他管理系统后造成的浪费,又能用较低的投入大力提高我区中小学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的普及率,实现我区中小学的图书馆资源整合在一个平台上,较好地满足我区中小学图书馆的自动化管理需求。

教育信息化建设要选择先进而成熟、经济而适用的系统。基础教育量大面广,整体上不可能是未成型产品的试验田,也不可能是落后淘汰产品的收容站。图书馆管理系统的选择,“先进”“成熟”“经济”“适应”4个因子缺一不可,一定要选择“好用、够用、实用”的系统。2003年,北京华夏网信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的中国专业图书馆网[6](CSLN)(以下简称“网图”系统)已经实现这种集计算机软硬件、数据和服务为一体的集群管理系统服务模式。集群管理系统中心服务器庞大的数据量,流通环节实时的速度优势,对系统本身和运行维护人员的素质要求高度,以及“网图”公司近10年的系统运行经验都保证了其能够及时地应对各种临时性的问题。从最早2005年北京的密云县全县应用,到后来北京、天津、河北、福建、青海、云南、四川等省市的中小学图书馆、公共图书馆及其他类型图书馆用户,已有数千家在该公司的服务器上运行使用。2012年,四川省成都市教育局近千所学校已先行试点统购了该系统,建立了成都市21个区、市、县近千所学校的图书馆职能管理平台,实现了省、市、区/县、学校的分级管理。成都市是全国第一个全部中小学校实现自动化、网络化、集群化管理模式的省会城市,“网图”系统也成为同类产品中第一家成功实施省会城市级别的整体运行项目。

3 广西中小学应用集群管理系统设想

为进一步加强广西中小学图书馆群的总体业务处理和文化服务水平,推进图书馆集群管理的有效实施势在必行。目前,广西在教育装备信息化建设方面有关主管部门已提上了议事日程,决策部门希望有一个能实现自治区、市、县、校分级管理的图书馆管理系统,实现广西中小学校图书馆(室)的统一管理和资源共享。借鉴四川省成都市应用集群化管理系统的成功案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3.1 转变管理理念

在图书馆建设上,大部分中小学图书馆把主要精力集中在了收藏印刷型文献上,经费也主要用来购买图书,但是随着图书馆馆藏规模的扩大,传统的管理模式就会显得“力不从心”,因此,集群管理系统的应用成为图书馆的不二之选。图书馆首先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意识到科学管理的重要性,而且要从实际行动上加大集群管理系统的建设力度,使图书馆自动化管理日益规范化[7];此外,图书馆要积极响应国家出台的相关政策方针,顺应信息化浪潮,以获得政策上的倾斜、保护和支持。

3.2 提高馆员素质,优化服务效能

随着图书馆集群管理系统的广泛覆盖,对图书馆工作人员的水平也有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对本馆的业务流程足够熟悉,还要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目前,中小学图书馆的工作人员能力水平普遍偏低,尤其是偏远地区的状况更是不容乐观,这给图书馆集群管理系统的普及带来了很大的阻力,因此要加大专业图书馆员的培养力度。除了有计划、分期、分批地开展专业教育和岗位培训工作,还要采用符合实际需要的终身再教育的培训模式,促进在职人员的知识更新[8]。

3.3 建立分布式区域集群

图书馆集群管理系统优化了图书馆的管理模式,尤其是总分馆制度的实施,减少了人力、物力、资金的投入[9]。但是随着系统区域内图书馆的规模扩大,分馆对中心馆的依赖性也会随之增大,一旦中心馆的系统或网络出现问题,对其他馆的影响也是非常严重的,因此,采取“分布式区域集群”的管理模式,即以广西作为一个中心,下设多个分中心,能保证辖区内的所有图书馆能够平稳、规范、有序的运作。

3.4 建立图书招标选购平台

图书招标选购平台要求依据当地图书招标要求进行定制开发,可以对区域内集群管理系统用户的荐购书目归集汇总,可以在为学校配备图书招投标时设置参数要求,并可对供应商上传的书目进行自动过滤并标志;供应商给学校配备图书时,专家可以通过图书招标选购平台对书目进行对比排查,还可以调用学校图书馆管理系统书目数据进行,避免重复采购等。该平台是基于云模式下的大数据库应用,是图书馆职能管理运用的延伸,该平台的运用使图书馆的管理从源头开始就对图书的配备过程进行了监管,完全解决图书采购的精准、公正、有序,极大地减轻了采购部门的工作量,为学校选购质优的图书提供了可能。据了解,青海省已从北京华夏网信科技有限公司定制开发了类似的图书招标选购平台。

4 结 语

集群管理系统能够有效地解决广西中小学图书馆自动化管理存在的问题,有利于加速广西中小学图书馆管理自动化进程,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我们要与时俱进,善于思考和研究,不断提升系统的各项功能,为广大师生提供高质量的服务。与此同时,如果相关政府部门能够从长远规划,使各中小学图书馆统一采用比较成熟的图书馆集群管理系统,对于完善图书馆服务体系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

[2] 余 玲.Interlib与国内常用图书馆自动化系统的比较研究[J].图书馆学刊,2006(6):132—133.

[3] 孙泽宇.网络环境下基于C/S和B/S结构的图书管理系统[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15):210—212.

[4] 刘 湾.ILASⅡ与Interlib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对比分析[J].情报科学,2008(2):237—239,256.

[5] 张泽梅.国内高校图书馆管理集成系统的选择[J].图书馆学研究,2006(1):53—54,16.

[6] 中国专业图书馆网[EB/OL].[2013-01-01].http://.cn

[7] 范红燕.网上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CSLN[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05(2):51—52.

[8] 王爱珍.克服瓶颈,利用CSLN构建学校图书馆集群管理平台[J].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2010(4):48—53.

图书管理系统的目的例7

(一)完善管理体系

针对高校图书资产的涵盖范围,主要包含图书馆图书资产、院系资料室图书资产以及由科研经费购置的散落于科研人员个人手中的零星图书资产。当前,部分高校以“总馆-分馆”模式实现了图书馆与院系资料室之间的整合,但不少高校仍然是相对独立,图书馆与院系资料室之间缺乏有效合作,不利于高校图书资产的共建共享,而且存在资源的重复购置。同时,对于由科研经费购置的散落于科研人员个人手中的零星图书资产,目前缺乏有效的监管,处于监管失控状态。为此,为了对高校图书资产进行整体性的管理,确保高校图书资产的保值增值和资源共享,应当加快构建高校图书资产管理体系,使得三部分图书资产得到科学管理,做到应管尽管,同时明确管理主体。具体来说,可以考虑从三方面构建高校图书资产管理体系:一是设立学校层面由主管校长负责的高校图书资产管理委员会,负责统一协调全校图书资产管理;二是设立具体的图书资产管理管理主体,统一负责全校图书资产管理,可以由校图书馆负责,也可以由校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负责;三是进行合理分工,将各类图书纳入管理范围,由不同主体进行科学管理,一般来说,图书馆图书资产由图书馆负责监管,院系资料室及院系教师科研经费支出购置图书资产由院系资料室负责监管。

(二)明确管理责任

高校图书馆资产范围广,类型多,高校不仅需要制定科学的管理机制,而且需要对各管理主体进行责任明确,确保管理机制有效运转。为此,我们必须针对高校图书资产管理体系中的各具体管理主体,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管理方案,对各管理主体的管理责任进行制度化确定,确保责任明确,保障高校图书馆资产的科学化管理,充分发挥图书资产的效用。学校图书资产管理委员会一般由学校主管(副)校长担任主任委员,图书馆负责人、国资委负责人(或财务处负责人或设备处负责人)担任副主任委员,各院系及相关部处负责人担任委员。为了有效运转,该委员会应当指定学校图书馆或国资委等单位作为挂靠单位,同时在挂靠单位设立办公室,负责学校图书资产管理委员会的日常工作。一般来说,该委员会主要负责制定全校性的图书资产管理原则、年度图书资产采购计划、重大图书资产采购论证、大批量图书资产采购招标、院系资料室图书采购计划的审批、各系统图书资产的剔旧审批、学校各系统图书资产的共享机制等。大学图书馆图书资产是高校图书资产的主体部分,一般由校图书馆按照国有资产管理要求全权负责其图书采购与管理,并通过制定严格的采购制度和管理制度建立约束机制;相对独立的院系资料室图书由大学图书馆联合校国资管理机构进行业务指导,院系资料室负责日常管理;纳入学校图书馆管理系统的院系资料室由大学图书馆按照“总馆-分馆”模式进行管理;院系师生通过课题经费购置的零星图书由院系资料室按照学校图书资产管理委员会确立的采购规程与原则进行指导和管理,可考虑纳入院系资料室馆藏,由在校在职师生个人保存或资料室保存。

(三)制定管理方案

无论是何种管理体制,也无论涉及多少管理主体,均需要制定符合学校图书资产现状和国有资产管理原则且具有可操作性的图书资产管理方案。该管理方案一般应有校图书资产管理委员会等全校性图书资产管理机构负责牵头规划制定,主体内容由校图书馆负责制定涵盖图书采购程序、图书管理制度、图书馆岗位职责等的管理方案,确保图书馆的有效运转和图书资产的采购、管理等,加强图书馆图书资产的管理、核算和监督,有效防止图书馆图书资产的流失。

二、高校图书资产管理制度保障

作为国有资产重要组成部分的高校图书资产管理,应该严格遵守相关法律规章,通过制定科学有效的管理制度,使得高校图书资产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确保高校图书资产的采购、保管、利用、剔旧等图书资产管理活动有章可循,有法可依。遗憾的是,国内“至今没有一套完整的高等院校图书资产的管理法规,使得高校图书资产管理无章可循,无法可依。管理模式和管理制度还滞后于图书资产的质量、数量和结构的变化”,各种账实不符、家底不清、有账无物、有物无账等混乱现象较为普遍,难以进行实际评估,不能充分地体现图书资产的真实价值,迫切需要通过构建高校图书资产制度化管理体系,确保高校图书资产管理规范、图书产权明晰、资源配置合理。

(一)加强图书馆制度建设,确保图书馆图书资产管理制度化

图书馆图书资产是高校图书资产的重中之重,确保图书馆图书资产的规范管理是实现全校图书资产规范管理的前提,为此,必须强化图书馆制度建设,从图书资产管理制度化管理视角,健全图书馆规章制度,减少图书馆图书资产从采访、编目到流通这一交接环节中的流失,全面实行统一采购、统一编目、统一加工、统一借阅制度,规范验收程序,按照国有资产核算制度原则,将馆藏图书固定资产完整地纳入国有资产制度化管理轨道。同时,切实加强馆藏图书借阅制度化管理,确保图书馆图书采购、验收、典藏、借阅、剔旧、报废等图书全程管理规范化、制度化,进一步完善与健全高校图书馆固定资产管理的规章制度,使设备购置、验收入账、使用、处置、报废等方面有章可循,有规可查,违章可究,不断完善图书馆图书资产管理体制,建立科学的图书馆图书资产管理运行机制,合理配置图书馆馆藏图书资源,保证图书资料资源的连续性、完整性、完好性、共享性。

(二)强化对各种不同渠道获得的图书资产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

目前,对高校学科建设经费、科研项目经费以及相关专项经费中购置的大量图书资产的管理在高校图书资产管理过程中往往容易被忽视,重视不够,容易导致这部分图书资产管理的混乱和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也不利于图书资源的共建共享,特别是部分用科研经费采购的图书,过去往往长期放在少数科研人员手里,易造成丢失,应制订一个统一的管理制度,指定专人管理,及时登记,及时处理,既保证科研人员能及时利用,又保证资料不流失。为此,笔者认为,高校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应当在加强图书馆图书资产制度化管理的同时,协同学校设备处、财务处、科研处、学科办等部处,制定严格规范、科学有效的高校学科建设经费、科研项目经费等项目经费中购买的图书资产管理制度。考虑到制度的可操作性,部分高校规定由本校图书馆负责统一协调、管理这一部分图书资产的管理职能,明确其职责和权利,将全校各类经费所购置的文献统一纳入图书馆的管理系统中,并针对不同的情况分门别类地进行对待和处理。如南京农业大学图书馆,对所有各类经费所购置的图书一律纳入计算机管理系统中;建立了相应的馆藏地,制定了对其馆藏地不设借阅数量和借阅期限限制的流通规则;但当借阅者离校和退休时,则必须归还其所借阅的图书,这样既保证了全校范围内图书资产不会流失,也方便了图书馆对资产的管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三、高校图书资产管理技术保障

当前,信息网络技术发展迅速,各高校图书馆也在信息化的推动下大力推进数字图书馆建设,图书资产的入馆后管理成果纳入图书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信息化、自动化、网络化管理,基本实现了图书馆资产的数字化管理,使得图书采购进馆后,图书的编目、典藏、借阅、剔旧等在线处理,使得图书资产的变动能够在图书管理系统中得到及时、有效的揭示。通过技术手段实现高校图书资产的科学管理是未来高校图书资产管理的必经之路。

(一)强化技术意识,掌握图书管理系统平台的应用现状

高校图书资产管理部门必须要树立技术意识,对业界当前技术管理动态具有高度的敏感性,揭示了解国内外高校图书资产信息化管理的最新状况和发展趋势。由于高校图书资产范围广,不仅仅包含高校图书馆图书资产,而且涉及各类课题经费支付获取的图书资产,且分布比较分散,散落于各院系资料室(或分馆)以及师生个人手中,按照传统管理手段,难以有效揭示现有图书资产的分布现状,更不利于高校图书资产的共享。为此,为适应当前信息网络社会的深入发展以及图书馆网络化、自动化管理的趋势,高校图书资产的管理应该主动顺应信息发展趋势,自觉树立技术自觉,及时掌握高校图书管理系统平台的应用现状,结合本校图书资产管理的现状和图书资产的分布状况,通过与学校科研部门、信息服务部门、财务管理部门、国有资产管理部门以及校图书馆、各院系等多部门密切协作,规划出台符合各学校自身发展现状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图书资产技术管理方案,明确责任主体及其具体责任,确保全校在图书资产技术管理问题上统一认识与协作推进。

(二)整合技术平台,实现全校图书资产的统一揭示和管理

随着我国现代化技术的不断提高和普及,各高校也在不断运用信息化技术手段提高各部门的管理质量,纵观当前高校图书资产的管理现状,各高校图书馆基本上均实现了图书资产的信息化管理,有的高校利用国内相关图书信息系统管理平台,如汇文图书管理信息系统、金蝶图书管理信息系统,有的高校利用国际上应用较为广泛的图书信息系统管理平台,如Horizon管理信息系统、Aleph管理信息系统等,基本实现了图书的编目、查询及读者信息的管理以及图书的采购、编目、下架、遗失等图书管理环节的在线化和智能化,有效提高了图书馆图书管理水平。为了实现当前高校图书资产的集中统一管理,可以考虑以图书馆图书管理信息系统为基础管理平台,充分挖掘图书馆图书管理平台的功能,在确保图书馆图书资产科学管理的基础上,将大学院系资料室图书资产、散存于师生手中的图书资产等统一纳入管理系统,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实现这类图书资产的在线揭示,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实行统一管理并开放利用,提高高校图书资产的整体效益。(本文来自于《办公室业务》杂志。《办公室业务》杂志简介详见.)

图书管理系统的目的例8

中图分类号:TP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7)08-0118-02

系统化分析就是将完整的系统作为分析对象,对其展开精确的设计分析、综合考察,并使其达到处理问题的最佳效果。在这个分析过程中,需要对图书流通管理的各个工作环节进行详细的掌握与了解,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整体的系统管理任务。相对来说,流通管理工作是图书管理中最为复杂的内容,其完成质量直接影响到整个图书馆管理大系统的管理秩序,是对图书管理工作质量的衡量标准。因此,将系统分析法用于流通管理工作,能够使图书管理的规章制度更加完善,工作质量进一步提升。

一、图书馆流通管理的内容

作为当前图书馆中主要的流通部门,其管理工作的内容就是维持图书馆中图书的基本流通, 进而使读者享受到更加优质的阅读生活,从而建立图书馆和读者之间良好的互动关系。[1]流通部门的工作内容一般分为四点,第一,制定图书馆中书籍流通的各种规章制度,按照阅读者的需求调整工作计划,进而编制出完善的图书馆工作规章计划。第二,组织图书馆中的读者交流活动,以便更加清晰地了解到读者对阅读的要求,更加明晰图书馆的工作导向,进一步提升图书馆服务质量。第三,对部门的工作管理人员进行定期培训,使其综合素质得到不断提升。第四,通过各个部门间的有效沟通,使图书馆中的图书资源得到持续更新,进而为读者提供更加丰富的阅读内容。

二、图书馆流通管理的现状

图书馆中的流通管理工作还面临着一些问题,首先,是在图书馆的管理流程中,由于每日的阅览借阅人数较多,导致管理工作存在一定难度,图书馆的书籍有时会出现无法满足读者阅读需求的现象。其次,在多数的阅读室中都有自助借阅书籍的相关设备软件,能够使读者的书籍借阅工作更加便利,但在实际的设备使用中会存在一定风险,如设备自身出现故障导致读者借阅书籍的存档内容丢失,且没有工作人员在一旁对机器进行监督,则会使机器故障带来的不便进一步扩大。另外,若是图书馆中的管理设备不够完善,读者在阅读中还会遇到图书借阅信息无法查询等情况。最后,由于这一工作对人的能力要求较低,工作也较为清闲,在多数院校中的图书管理人员多数是学校退休教职工或是教师家属,在工作中缺乏认真专业的工作态度,也影响了图书管理工作的开展。

三、系统分析法在图书流通管理中的具体开展

系统分析法在图书流通管理中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有必要从流通工作的各个环节实现系统分析法的应用。

第一,制定工作的最终目标。这是对整个系统工作的规划,也是体现管理工作完成情况的重要指标。因此对系统分析法的开展应具体体现在综合的系统设计规划上,对图书流通管理的工作制定整体发展目标,并在后期的工作中努力实现目标。[2]

第二,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在设定具体的目标后应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计划,并对计划中的各个影响因素进行考虑,减少影响总目标的不利因素,使流通工作更加顺畅。并对设计方案中的内容进行模拟测试,将测试结构用于判断设计方案的可行性。

第三,有效评价。根据模拟工作的结果可对设计方案进行调整,并对其中达不到目标要求的进行修正,不断完善运行方案。建立模拟系统的评价结果,对系统的方案比对修改,最终选择出科学合理的工作方案。

四、图书流通管理业务中系统分析法的应用

1.系统分析法在图书馆上下架管理中的应用

通常情况下的图书管理就是图书上下架中的系统化过程管理,应当在管理中做好图书的分析及数据统计。图书上架工作应当做好入库图书的登记,对图书的馆藏分类和已经著录好的一一进行记录,系统应当精确记录图书馆藏地的编码,更加方便图书的控制借还,防止图书由于记录不准确难以找到造成丢失。其中,整个系统共用的代码是馆藏地代码,在图书馆中的期刊、流、典、编、采等业务模块都与馆藏地代码有所关联,需要在系统设置时就进行馆藏地代码的编制以及具体的分类编制,只有这样才能够进行之后的阅览环节,不然会在工作中造成管理缺失、图书遗漏等现象。馆藏地代码的编制要增设借阅时间和归还时间两方面内容,对图书的流通环节有效控制,若是追查图书的去向也有据可依。另外,对书籍下架工作应当有流通部门进行记录,将书籍名称信息等从数据库中删减,并将馆藏地中的代码著录等信息剔除出来,后续工作移交至其他部门处理。

2.在读者系统化管理中的应用

系统分析法还能够进行读者的阅读信息管理,并对借阅的读者进行综合整理,其中包含读者证挂失、读者信息查询、读者证注销、停用、办理等各类工作。在系y分析法的基础上增加读者在流通环节中的权利,管理工作通过读者的代码信息管理分类,读者能在借阅的过程中了解到之前的借阅者,建立兴趣相同的读者群。图书管理工作还可对不同读者群的不同借阅规则进行处理。

3.在图书借还管理中的应用

图书的借还管理是图书流通中重要的管理过程,先将读者的借阅时间信息进行登记,后期就能通过检索条码得到读者的阅览信息以及图书信息,将读者与图书互相关联,再进行之后的借书工作。[3]通常情况下的借阅信息是还书后在数据库中消除,将图书中的读者信息删掉,从而让图书进行新的入库流通环节。

4.在维护管理中的应用

为使图书管理工作更加安全,系统人员可在工作中加强对数据、参数的维护管理。参数维护就是对图书馆中的各项管理目标设定参数,进而使系统在运行工作中的管理更有方向。在系统的运行过程中,应尽量达到设定的目标值,从而使借阅工作的规则制定与借阅工作相互结合,数据维护工作还应当对流通数据定期修复检查、更新异常的数据,进而使系统运行更完整准确。

5.系统分析法在流通统计中的应用管理

这一管理工作热葜饕有工作量统计、分类统计、读者量统计,在系统化分析后,可以对不同的目标采取不同的参数设定,从而使数据库中的信息记录更加详细,流通工作的质量效率得到提高。

五、系统分析法在图书流通管理中的重要性

1.使图书流通管理工作更加高效

图书馆的流通管理实际就是通过借阅、内部阅读等形式向读者提供更加有意义的图书阅览过程。在这个阅读过程中,对读者的管理是目前的工作重心,也是重点内容。因此图书管理工作应当面向每一个读者,通过合理有效的管理方法,使读者与图书馆的联系更加密切。随着当前高校规模人数的不断扩张,原有的图书馆工作内容与工作方法已经不适用于当前的图书馆管理工作,为使图书馆的系统流通更加高效,对其今后的工作转变应尽量与现代化的信息管理技术相融合,构建更加科学的流通管理工作内容。

当前的系统分析法就是从宏观的角度出发对整体的管理工作进行系统的分析规划,进而深入到其中的各个工作环节。流通管理工作一般可以划分为六个工作模块,即信息查询、流通打印、 图书上下架管理、流通管理、维护管理以及日常管理。[4]面对日益扩大的图书流通管理工作,它能够对工作的流程作出更为有效的安排,也能够实现工作各个环节的梳理安排。图书馆中的流通系统一般按具体部门的具体职能划分,通过对业务工作的明确划分,使工作部门更加协调合理,日常工作分配更加均衡,系统运行更加顺畅稳定。

2.提高图书利用率

系统分析法使图书馆中的书籍利用率有很大提升,通常情况下,计算机管理技术能够提高图书馆中的图书利用率,图书馆中标准利用率提高,则图书流通管理工作的质量也会提高,利用率越低则质量越差。因此可以通过分析计算机的流通系统管理,结合系统分析法对图书流通管理的工作质量进行提升。首先可对管理工作进行分析,简化借阅书记录的工作流程,使图书馆里的工作效率得到提升。其次可通过计算机的系统分析和流通管理,对阅览室实行开架借阅,即读者能够实现自由查找自己想要阅览的图书,若是没有还可用内容相似的书籍替换,能有效减少拒借率。最后可以进一步落实计算机的系统化管理工作,进而使图书管理的工作更加有序,通过计算机记录借还书籍的时间信息,也会减少工作中人为操作带来的误差,并对读者的借阅时间进行规定,使得好书的流通率得到增加,加速图书馆中的书籍流通,相对来说也提升了书籍利用率。

此外,还可以对读者借阅较多的书籍和较少的书籍进行统计,如冶金工业、金属工艺学、动力工程学等过于高深的专业书籍在图书馆中乏人问津,借阅的人数少之又少,这就提示图书管理工作,如何使图书利用率得到提升,拒借率进一步减少。可从系统化的分析角度对工作进行细化:首先,书籍的内容结构应当与借阅人员的知识面、兴趣点相契合。第二,图书馆的书籍种类应尽量齐全,完善各方面的书籍类别。第三,可用信息化检索帮助学生更快获知图书馆的藏书目录、类别,能够对借阅书籍快速检索。第四,通过读者之间的调查研究,将图书的采购情况同实际的借阅需要结合起来。

六、结语

作为图书馆基础管理系统的流通管理,对阅读人员和图书馆的未来发展都有重要意义,能够有效解决当前的图书管理工作效率低下、服务质量较差的现象,使服务水平得到良好的发挥,使图书馆的文化传播作用进一步扩大,推动当前的精神文明建设进程。同时,广大图书管理人员也应当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工作经验,解决流通管理的各项问题,将系统分析法用于图书流通管理制度的探索发展,促进图书管理工作的长远进步。

参考文献:

[1]杨明珍.高校图书馆流通部门服务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15, 25(7):20-22.

图书管理系统的目的例9

1、概述

现今,随着出版业的蓬勃发展,各种各样的书籍文献越来越多,图书馆馆藏书籍的增加,图书馆日常书目、期刊入库、图书分类管理、图书借阅、图书归还等日常工作日益繁重,很多时候需要多名工作人员共同完成相同的工作,因此传统的图书管理软件已经不能满足图书馆日常管理工作的需求。随着Web的发展,基于网络的图书管理系统应运而生,通过网络化实现了图书馆信息的网络化管理。

2、系统功能分析

系统在进行设计和开发前需要对系统的功能需求进行分析,图书管理系统的功能需求主要是图书馆日常工作及借阅者需要,具体的图书管理系统功能需求如下:

用户要在图书馆借阅书籍需要在图书管理系统中建立节约账户,并办理借阅卡,借阅账户中存储借阅者用户的个人信息。持有借阅卡的读者可以通过图书馆日常工作人员进行图书借阅、归还等操作。用户还可以通过Web查询图书馆馆藏图书的各项详细信息、个人借阅信息等内容。

在图书管理系统中,管理员要为每个新读者建立借阅账户,给借阅者办理借阅卡,借阅账户内存储读者的个人信息和借阅记录信息。持有借阅卡的读者可以通过图书馆工作人员进行图书借阅、归还图书,不同类别的读者可借阅图书的范围、数量和期限不同,可通过Web或图书馆内查询终端查询图书信息和个人借阅情况,当用户借阅书目超过既定数目时不能再进行图书借阅。当用户图书借阅超期时,需要支付超期罚款。图书工作人员需要使用图书管理系统进行书籍的录入,并对馆内已经存在的图书信息进行更新修改工作,图书馆馆藏地点信息的录入。普通图书馆工作人员使用图书管理系统给读者进行借阅卡办理、图书借阅、图书归还、超期罚款等工作。

根据以上系统功能需求分析,得到系统的两大使用对象:借阅者和图书馆工作人员。

2.1借阅者功能需求分析。借阅者通过用户账号、密码进入到用户主界面,在该主界面用户可以查询编辑个人信息,可以查询当前用户借阅信息。用户使用图书查询页面查询图书相关信息及馆藏地点。

2.2图书管工作人员功能分析。图书馆工作人员按照角色分为:图书馆日常工作人员、图书信息录入人员、图书馆管理人员、系统超级管理员。

图书馆日常工作人员功能需求:通过管理员账号、密码进行图书信息查询确定当前想要借阅图书的状态,对图书进行借阅、归还、超期罚款和缴纳等操作。

图书馆信息录入人员功能需求:通过管理员账号、密码进入到后台管理员界面,能够完成出版社信息管理、图书信息管理、馆藏地点信息管理等操作。

图书馆管理人员:通过管理员账号、密码进入后台管理员界面,能够完成管理员信息管理、图书借阅信息查询、图书信息查询、馆藏信息查询等操作。

系统超级管理员:能通过超级管理员账号、密码对系统所有的功能进行操作,能对系统进行基本设置等操作。

3、系统功能结构设计

在软件体系架构设计中,分层式结构是最常见,也是最重要的一种结构。在软件开发中最常使用的分层式结构一般分为三层,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三层架构。三层架构(3-tier application) 通常意义上的三层架构就是将整个业务应用划分为:表现层(UI)、业务逻辑层(BLL)、数据访问层(DAL)。表现层(UI):通俗讲就是展现给用户的界面,即用户在使用一个系统的时候他的所见所得。业务逻辑层(BLL):针对具体问题的操作,也可以说是对数据层的操作,对数据业务逻辑处理。数据访问层(DAL):该层所做事务直接操作数据库,针对数据的增添、删除、修改、查找等。

根据图书馆日常工作内容,基于Web的图书管理系统结构分为两部分:用户借阅模块、图书馆管理模块。本系统基于平台,采用三层架构体系结构,体系结构及各个层包含的类如图1所示:

3.1 用户借阅模块设计。用户借阅模块功能:用户信息管理、用户借阅信息查询、馆藏图书信息查询等。

3.2 图书馆管理模块设计。图书馆管理模块功能:借阅者类型管理、借阅者信息管理、管理员类型管理、管理员信息管理、出版社信息管理、馆藏地点信息管理、图书信息管理、图书借阅、图书归还、超期管理等。

4、数据库设计

图书管理系统的目的例10

中图分类号:TP391.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7)02-0175-02

近年来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我国的数字图书馆建设已经取得了相当大的进步,目前国内图书情报单位都在积极建设各类型数字图书馆,图书管理系统作为衡量高校信息化建设成果的重要标志,在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在图书馆管理领域,智能图书管理系统已经成为目前图书馆建设的根本目标。

1 需求分析

1.1 对原有图书数据的整合

由于高校图书馆早期图书登记档案、登记簿均没有电子档案或者早期电子档案数据的兼容性问题,纸质材料没有进行扫描、配准,图片信息没有矢量数据和早期电子数据的不完整性,传统的数据局部表达方式难以应对数据规模的快速增长,导致图书在新的智能图书管理系统中检索和信息管理工作较为困难。在建立智能图书管理系统的前期需进行纸质档案扫描形成电子信息,同时对整个校@各建筑及道路图纸进行扫描、配准、矢量化,形成空间数据,最后将纸质档案属性信息与图形信息进行挂接、建库,为引入物联网技术的智能校园建设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撑。

1.2 简化借还书流程

初始的借还书流程是采用手工登记的手段,现今大多数院校都引入了条码,永磁条、充消磁等技术加入到借还书环节,但由于技术的局限性如:条形码+磁条移动中无法准确读取数据、需上消磁等重复繁琐操作,仍需要很多人工加入到借还书流程的控制操作。这造成了借还书的效率低下,同时也耽误用户时间和精力,降低了读者对图书管理的满意度。

1.3 降低采编、编目、盘点和检索的工作量

针对高校校园的图书管理领域大量馆藏的采编、编目、盘点和查询等问题,仅依靠人工+条形码技术实现图书管理并完成上架、顺架任务是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管理员要凭自身的记忆对图书进行分类放置和记录,而且实际中又无法避免的存在图书放错书架的情况。引入RFID先进技术的智能书架等,可对馆藏图书监控、清点、图书查询定位以实现图书盘点的智能化。

1.4 提高防盗系统的稳定性

大多数高校图书馆采用磁条防盗系统,其远距离读取需要充足光线且距离有限;读取的数量、角度也受到限制;采用EAS侦测门的移动高速读取受限且系统出错率较高。受上述因素影响改进现有的图书防盗系统,必须采用稳定可靠的RFID无线电波技术来避免引起误报和漏报,增加不必要地误会。

2 功能模块设计

2.1 参数设置模块

2.1.1 基本参数设置

(1)MARC字段配置:对MARC字段的主字段和子字段进行增加、修改、删除。还可指定采访系统、编目系统、期刊系统的MARC数据必备字段;(2)系统的数据采用中国机读目录格式保存,并且采访、分编、期刊的编辑界面也是采取MARC编辑方式。(3)图书条码标签设置:设置各种书藉条码及标签的格式.如条码头,条码长度、标签数据格式。(4)操作员设置:操作员帐号的增加、修改、删除及操作员的权限设置等。

2.1.2 采编参数设置

(1)书商、征订目录界面设置:由于采购的图书专业方向比较全,往往有多个书商。为了订购单的分类打印及数据查询方便,有必要对书商进行设置。在此可以设置与采访部门有来往的书商和征订目录。(2)出版社代码维护:维护一些经常要用到的书的出版社信息,以便在编目时更加方便地读取出版社信息。(3)采编MARC套录界面设置:考虑各图书馆对采访数据录入完整性的要求不同,对应的MARC编辑界面不同,在此可设置采访系统的MARC编辑界面由哪些字段和子字段组成及相应的默认值。

2.1.3 图书流通参数设置

(1)延期还书设置:由于图书馆自身的原因,或不可抗拒的原因造成图书馆的闭馆,造成读者在此时间内不能还书。为解决读者因此而产生超期罚款的现象,而设置一个延期还书的时间段,让上述读者在此时间掉书,不算其超期。(2)借阅指标设置:对于不同级别(类型)的读者,应该有不同的借阅指标,因为不同级别的读者他的获取知识的需求量也不同,同时他对不同书库的书的阅读量也不同。因此,为了合理分配图书馆资源给读者,必须按读者级别、书库、图书种类进行指标权限设置。(3)赔书倍率设置:学生丢失书后,将到图书馆赔偿,设置图书的赔偿倍率,作为对读者的惩罚。由于图书馆的图书年代相差很大,价格相差很大,如果按照统一的赔率,将会造成要么惩罚力度太大,要么惩罚力度太小的矛盾之中,本系统将可按不同的出版年代设置不同的赔率。

2.1.4 期刊参数设置

(1)发行周期、刊商来源设置:不同的期刊有不同发行周期,设置期刊的发行周期,以便于期刊的一年期数的计算,为了催刊工作的进行;订购单的分类打印及数据查询方便,有必要对刊商来源进行设置。(2)期刊MARC套录界面设置:期刊系统的期刊数据的录入采用MARC编辑界面方式录入,而各个图书馆对采访数据录入完整性的要求不同,因此对应的MARC编辑界面也就不同。

2.1.5 系统工具

(1)初始化数据库:图书管理系统出现特殊问题时,有选择对系统进行初始化重置。(2)查看库文件状态:通过查看库文件状态可以得知各个库所拥有的数据量,以便系统管理员掌握数据量。(3)清除历史财产库:按验收的时间段清除财产库的数据。(4)清除读者注销历史记录:按班级清除读者注销历史数据。(5)维护新书过刊通报信息:按典藏批号清除新书、过刊通报库中的数据。(6)维护读者推荐、留言信息:查看读者在WEB系统中留下的推荐、留言信息,以及决定对此是否响应。(7)数据备份:将服务器的数据备份到工作站的硬盘上。

2.2 采访系统模块

2.2.1 图书订购

(1)征订目录管理:书商一般都提供MARC格式的电子征订目录,以便于图书馆采购人员订购数据时套用,这样将大大减轻采访工作人员的数据录入。图书馆所藏图书比较专业,必须向多个书商采购,必须对各个书商提供的征订目录进行管理,此功能模块正是为此设计。(2)征订订购处理:电子征订目录数据转入采访系统之后,采访订购人员就可以按征订目录,分书商进行快速订购,由于直接套用采访数据,因此大大提高订购工作效率。(3)普通订购: 对于没有征订目录数据的用户,可以通过此功能输入订购数据进行订购处理;普通订购处理可套用馆内数据,也可对采访、编目、中央数据进行。(4)订购数据维护: 对订购库中的数据进行维护,如修改、删除等;(5)输出订购单:采购工作人员一般需要打印订购单以交给书商购买图书。(6)图书利用率查询:按图书分类法查询中央书库中的数据借阅情况。

2.2.2 移交验收编目处理

当某一批号的订购任务完成之后,可以通过此功能将订购信息移交验收部门,以便所订购的图书到后,对其进行验收处理。

2.2.3 输出催询单

已向书商提借了订购书目信息,到了期后仍未到书时就要向书商提供催询单,以敦促他尽快发书。

2.2.4 图书退订

(1)退订处理:当采访人员将订购数据移送到验收之后,后来又发现有一些书不要订购的时候,可以用此功能进行退订处理;(2)输出退订单:采编人员进行图书退订后,就可以用此功能打印出退订单提供给书商。

2.2.5 数据检索

按ISBN、题名等检索预订库、订购库和退订库中的数据。

2.2.6 数据统计

统计订购库和退订库中的数据。

2.3 编目系统模块

2.3.1 图书编目

(1)分编典藏管理:完成新到图书的数据编目处理。(2)直购编目:直购图书的数据编目。(3)编目数据维护:完成编目工作后,可能某些图书的数据有错误,比如说题名或作者等,这时就可以用此功能对编目数据进行修改。(4)回溯建库:当编目完之后,发现有些还没有编目,这时就可以用回溯建库功能,本功能是将图书信息直接保存到中央书库。(5)馆藏查询:对馆藏数据(中央库)的检索。

2.3.2 编目输出

(1)输出新书卡片:打印编目库中的图书卡片。(2)输出新书书标:打印编目库中图书书标。(3)新书入库财产帐:打印新书财产帐。(4)移送清单:打印编目完成后要移送到中央书库的图书信息。(5)新书通报:以卡片的形式打印出新书的编目信息。(6)输出文献总括登记表:按批号输出每一年度的各分类统计信息。

2.3.3 新书移送到中央书库

图书编目完之后,暂时还不能流通,要用此功能移送到中央书库之后才可以进行流通。

2.3.4 中央库数据维护

中央流通库中的图书删除及数据修改。

2.3.5 财产库数据维护

财产库中的D书删除及单价等数据修改。

2.3.6 文献注销登记

(1)注销登记处理:对已丢失或陈旧的图书从中央库中删除。(2)文献注销输出:打印注销的图书信息。

2.3.7 数据统计

按语种、分类号、点藏库、分类与点藏、获得方式等进行数据统计,同是也可进行编目工作量统计。

2.4 读者管理模块

包括读者统一管理、读者批更改、读者名册、打印历史支取票据等内容。

2.5 流通系统模块

(1)数据查询:图书当前借阅查询、图书借阅史、读者当前借阅查询、读者借阅史。(2)数据统计:流通量统计、工作量统计、文献借阅统计、流通排行榜、流通财经事务统计、流通数据维护、读者登记工作量统计。(3)数据输出:打印催还通知、打印借出书目单。

2.6 期刊系统模块

(1)期刊订购:征订目录管理、期刊征订订购、普通订购处理、批续订、输出订购单、输出订购分配单。(2)刊种管理:输出刊种目录清单、输出刊种著录卡片。(3)现刊管理:记到处理、现刊题录管理、现刊交接查询、催刊处理、现刊丢刊处理、现刊丢刊查询、装订处理、输出装订单、移交过刊典藏分配。(4)过刊管理:装订验收馆藏管理、输出过刊卡片、输出过刊刊标、输出过刊刊脊、输出过刊财产帐、移交过刊借阅管理、回溯建库、过刊数据维护、过刊丢失处理、过刊丢失查询。(5)数据输出:补打过刊卡片、补打过刊刊标、补打过刊刊脊、过刊财产帐。(6)数据接口:接收期刊MARC数据、输出期刊MARC数据。

2.7 查询系统模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