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农业产品市场分析模板(10篇)

时间:2023-09-04 16:23:24

农业产品市场分析

农业产品市场分析例1

中图分类号: [S-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4)-04-05-1

在我国逐步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过程中,市场自发调节的资源配置模式逐渐代替行政指令的资源配置模式。在这个大背景下,农产品也逐步的走向市场,农业的生产过程也逐步地融入到市场经济体系之中,形成了农产品的市场化过程。农产品市场化顺应了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大大的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

1 农产品市场化的内容

农产品市场化是一个农业经济部门融入市场经济体系并向各行各业全面开放的过程,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农产品市场化包括投入的市场化、生产过程的市场化和产品销售的市场化,各个环节在进行的过程中都包含着生产经营的开放化和融入市场化这两个主要步骤。农产品市场化的每个环节中都有生产经营开放化和对市场融入这两个基本过程,并且这两个过程是密切相关的,充分竞争市场结构的建立在生产经营的开放中可以体现出来。充分竞争的市场结构是由产品供给的自由化、信息的充分化、价格水平的自由化、买者和卖者等构成的。另一个重要的步骤是融入整个市场体系的过程,融入市场就要求农产品将自身的管理经营和生产销售按照市场的统一指标进行改革,从而使更多的资本能够有效的流入市场中。

2 当前农产品市场化对农业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农产品市场化是我国国民经济管理体制全面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农产品市场化取长补短,不仅可以全面的改进旧有的经济体制所带来的计划经济弊端,还可以充分的发挥市场经济制度的优越性。农产品市场化对农村经济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农产品市场化减轻了农民的负担,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在计划经济时期,农民承担着沉重的经济负担。计划经济是通过行政指令来进行资源配置的,需要通过庞大的行政管理部门来进行信息的传递和反馈。但是,行政管理部门在进行信息传递的过程中,不仅会耗损巨大的行政管理成本,而且还会发生信息失真的现象,会对行政部门的判断决策造成不好的影响,从而在管理的过程中耗费了大量的管理成本。这些成本转而都附加到农民身上,严重加大了农民的负担。农产品市场化对农业生产管理部门及其相关的行政管理机构进行了重新整合,大大的降低了农产品的生产成本,农民身上的负担也得到了大大的降低,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都积极的投身于农产品的生产之中,大大的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

2.2 农产品市场化提高了农民的收入,使大量优质劳动要素转向农业部门

依据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当两个有着不同比较优势的经济地理区域进行专业化生产、相关产品自由贸易和实现市场的开放和扩大的时候,能够产生相同的劳动力取得比较接近的劳动收入现象。农民的收入不断地在增多,农业部门就会产生大量的就业岗位,农民也很乐意投身于农业生产之中,农业部门很有可能产生对工业部门的就业代替。就会有大量优质的劳动力投入到农业生产中,直接带动了农业生产率的提高,促进了农业的健康、有序发展。不仅仅是劳动要素会有这种趋势,农业部门中的资本、土地等要素在价格方面也有相类似的变动趋势。社会资源有序的回流到农村,大大的增加了农业经济部门的产出。农业生产市场化使农业生产能够直接的提高农民的收入,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

2.3 农产品市场化促进了科学技术在农业生产领域的推广

由于长期受旧有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和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农业生产的生产规模比较狭窄和有着很强的封闭性特点,致使农业生产很难实现规模经济,从而束缚了大量劳动力,所以,农业生产过程中,比较难以推广和使用先进的技术。但在农产品的生产环节实现市场化后,农产品不只仅仅是生存所需的消耗品,而成为了商品,最大化的赚取利润成为农产品生产的最终目的。为了增加利润,农业技术就会更好地得到普及和推广,从而大大的促进了农用科学技术的广泛传播,直接增大了农业经济的产出,加快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3 结语

综上所知,农产品市场化是在市场经济大发展的背景之下产生的,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农产品市场化不仅大大的减轻了农民身上的经济负担,提高了农民的经济收入,大大的改善了农民的生活状态,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而且还全面的推进了科学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范围,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推动和加快了农业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农业产品市场分析例2

中图分类号:F3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176X(2011)02-0108-06

4.农产品物流模式影响因素分析

基于前面关于农产品物流模式的分析,不难看出:农产品物流模式的选择,主要受农产品生产能力、消费水平和物流水平这三方面的影响。在进行定量化计算时,这三个方面又具体表现为更细化的指标。

(1)生产能力。生产能力,是指各省份农产品的生产和加工状况,具体来说有农产品产量、人均占有量、加工企业总产值和农业总产值这四个方面。对于农产品物流模式的选择和发展来说,农产品的生产是其最基础的条件。农产品产量决定了农产品物流的载体数量多少;人均占有量则表明农产品数量相对人口而言的富余程度;农产品加工企业总产值是衡量各省份农产品加工行业的规模的数据;农业总产值则表示各省份农业发展的总体状况。

(2)消费水平。将农产品消费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来进行度量。包括三个指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农产品人均售出量和城镇居民消费量。其中,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是指各种经济类型的批发零售贸易业、餐饮业、制造业和其他行业对城乡居民和社会集团的消费品零售额,该指标是研究人民生活,社会消费品购买力、货币流通等问题的重要指标,也是研究农产品消费的宏观指标。农产品消费的微观指标有两个:农产品人均售出量表示农产品进入流通市场的程度;城镇居民消费量衡量农产品市场消费情况。

(3)物流水平。物流水平包括两个方面:区域物流水平和区域农产品物流水平。因为农产品批发市场是农产品物流的重要媒介,因此,亿元以上农产品批发市场的数目能从一定程度上反应该省市的农产品物流发展水平。而货物周转量、公路里程和物流从业人员则分别从基础设施、物流对象和人力投入的角度考量整体物流水平。

二、农产品物流模式实证分析

1.聚类分析方法简介

聚类分析(cluster analysis) 是统计学所研究的“物以类聚”问题的一种方法,属于多变量统计分析范畴。它是一种建立分类的方法,能够将一批样本数据(或变量) 按照它们在性质上的亲疏程度在没有先验知识的情况下自动进行分类。一个类就是一个具有相似性的个体的集合,不同的类之间具有明显的非相似性。在分类过程中,不必事先给出一个分类标准,聚类分析能够从样本数据出发,客观地决定分类标准。

K-means算法是硬聚类算法,是典型的基于原型的目标函数聚类方法的代表,它是数据点到原型(类别中心)的某种距离和作为优化的目标函数,利用函数求极值的方法得到迭代运算的调整规则。K-means算法以欧式距离作为相似性测度,它是求对应某一初始聚类中心向量V=(v1,v2,…,vk)T最优分类,使得评价指标Jc值最小。算法常采用误差平方和准则函数作为聚类准则函数,误差平方和准则函数定义为:

Jc=∑ki=1∑p∈Cip-Mi2

其中,Mi是类Ci中数据对象的均值,p是类Ci中的空间点。K-means算法采用迭代更新的方法:在每一轮迭代中,依据k个聚类中心将周围的点分别组成k个簇,而重新计算的每个簇的质心(即簇中所有点的平均值,也就是几何中心)将被作为下一轮迭代的参照点。迭代使得选取的参照点越来越接近真实的簇质心,所以目标函数越来越小,聚类效果越来越好。

而K-means算法虽然具有动态迭代更新的优点,但必须在计算之前指定分类数目,即k值。本文首先通过层次聚类的方法来确定k值,之后再采用K-means算法根据前一步的k值聚类。

2.实证分析的步骤

本文将31个省市的农产品生产、消费和物流水平的相关数据进行聚类,以探求各省市的物流模式。实证步骤如下:

(1)由于选用指标数据量纲差异较大,因此首先将年鉴的指标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

(2)将各组数据作为独立的一类(设为n类),按照所定义的距离计算各数据点之间的距离,构造距离矩阵。

(3)将距离最近的两组数据并为一类,计算新产生的类别与其他各个类别之间的距离或相似度,形成新的距离矩阵。这样的处理方式能使各个类别间的样本量尽可能接近。

(4)重复处理(2)和(3),直到所有数据被合并为一个类别为止。

(5)分析以上四步做的层次聚类结果,检验各个类别是否存在显著差异,确定将31个省市的物流模式划分为多少类合适,从而确定k值。

(6)将31个省市的无量纲化后的数据代入Insightful Miner 8.0软件中,用(5)得到的分类数目作为本步计算的k值,得到31个省市的具体分类情况。

(7)分析各类的原始指标数据,判断各个类别具有的特征,推断每类所属省市适合的农产品物流模式。

3.实证数据的来源及预处理

本文的所有数据均来自统计年鉴。其中,农产品产量、居民消费水平、人均占有量、人均出售量、居民消费量、物流总产值、公路里程和物流从业人员来自于2007年《中国统计年鉴》。考虑到统计口径问题,因为不是所有种类的农产品都会和加工企业、批发市场等有直接的关系。若将所有农产品都列入可能会影响到最终结果,因此有关农产品数据只包括蔬菜和水果的数据。其中居民消费量只考虑了城镇居民的消费量,因为农村居民一般以自给自足为主。农产品加工企业总产值来自2007年《中国乡镇企业及农产品加工业年鉴》各省份数据。农产品物流园区规模数据来自于2007年《中国商品交易市场统计年鉴》各省份年交易额超过亿元的农产品批发市场个数。

从表1可以看出,将31个省市分为4类相对合适,这时候最大的类别和特点突出的类别都划分较为明确,适合进一步分析。

在确定各类别后,进一步检验各个类别是否存在显著差异,以及各类别具有怎样的特征。从通过分析表2,可知对这11个指标进行聚类的分析均通过F检验,各类别之间差异较大。之后对每类物流模式做类内统计分析,可得结果如表4所示。

从表4可知,四个类别的11个指标中,每类内同一指标分布较均匀,同时偏度绝对值较小,因此该分类是具有科学意义的。

结合以上分析,可知农产品物流模式有如下三类:

(1)以农产品加工企业为核心的农产品物流模式。该物流模式实质就是“公司+农户”模式。其主要适合于工业发展较好、农产品深加工能力较强,同时农产品加工企业规模较大的地区。在该模式下,加工企业具有较强的市场力量,在资金、技术和生产资料等方面公司为农户提供支持,同时企业在加工原料的供应商获得保证。该物流模式最关键的节点就是农产品加工企

业。农户和农产品生产基地作为农产品生产者一方,通常和农产品加工企业签订契约,而作为消费者的一方经各级经销商依附于加工企业。在该模式中,农产品加工企业是该物流链的核心。因此,发展农产品加工企业是发展该物流链的核心。

(2)以农产品批发市场为核心的农产品物流模式。该物流模式是我国传统的农产品物流模式。其主要适合于农产品产需不平衡,物流设施不太完善的地区。在该模式下,农产品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主要是通过农产品批发市场联结,批发市场成为该物流链的核心环节,处于核心地位的批发市场成为联系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桥梁,并承担物流活动中的采购、配送和零售等功能。但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农产品批发市场的改建和升级,农产品批发市场成长为农产品批发流通的主渠道。近年来,远期交易和远程交易将逐渐成为批发市场中交易的主体内容,同时拍卖市场也将逐渐增多。

(3)农产品第三方物流模式。农产品第三方物流模式作为一种新兴的物流模式,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该模式适合于物流设施成熟、物流水平较高,同时农产品产需量都较大的地区。农产品第三方物流主要采取以综合物流为主的模式。相比前两种模式而言,在技术上更专业,信息化方面也更高效、迅捷和畅通。同时,第三方物流通过专业包装、运输、配送和储藏,能有效改进农产品品质,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综合以上分析,将31个省市按照农产品生产、消费和物流水平可以分为4类,如表3所示。通过分析各类的11个指标数据,可知四个类别的基本特征如下:

第1类,包括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广西、重庆、贵州、四川、云南等13个省。从数据分析可知,该类省市农产品物流水平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具体表现在:蔬菜水果的生产和消费量都较高,但批发市场较少。就同类别的省份而言,批发市场的数量和规模也不平衡。因此,该类地区可根据本地生产和消费优势发展以批发市场为核心的物流模式。

第2类,包括、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山西和海南8个省。从数据分析可知,该类省市物流水平较低,具体表现在:缺乏大型的农产品批发市场,物流从业人员较少,物流总产值较低。因此要发展该类省份农产品物流,首先必须加快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如兴建农产品批发市场、培训物流从业人员等。同时,陕西、甘肃两省的蔬菜水果生产能力较强,因此在两省积极发展农产品深加工相当有意义。

第3类,包括北京、上海、天津、浙江和福建5个省市。从数据分析可知,该类省市的特点是:农产品产量相对消费量较低,而且物流水平较高。因此,该类省市的农产品物流模式属于“以批发市场为核心”和“第三方物流”模式。对于该类省市而言,要发展农产品物流,最重要是进行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建设,同时发展农产品第三方物流。

第4类,包括广东、河南、河北、山东和江苏。从数据分析可知,该类省市的特点是:农产品加工企业和批发市场都占优。因此该类省市的农产品物流模式属于“以加工企业为核心”和“以批发市场为核心”并重类型。从这几个省的农业总产值、农产品加工企业总产值和农产品物流园区规模数据来看,其农产品物流生产基础较好,消费水平较高,物流水平较高,同时农产品物流模式发展相对较为成熟。因此对于该类省市而言,要进一步发展农产品物流,政府应做好政策方面的扶持及保障工作。

四、结论及建议

从整体而言,农产品物流模式和省市地理位置相关性较强,应因地制宜发展符合地方特色的农产品物流模式。如西北地区大部分省市物流基础设施比较缺乏,要发展农产品物流,首先必须发展该地区的物流基础设施;中部和东北地区不少省市的农产品产量和消费量相对比较多,但加工业不太发达,可加强中部和东北地区的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建设;对于山东、河南、江苏等农业大省而言,农产品物流模式较为成熟,农产品批发市场将朝着拍卖市场和出口型市场的角度转变;大中型城市和东部属于物流比较发达地区,农产品消费量大于生产量,因此可发展以销地批发市场为核心的物流模式,并可推广农产品第三方物流模式。

农产品物流模式并非一成不变,其将随着物流基础设施、农产品产销、加工等情况而发生变化。本文将2007年的数据代入作为实证,得到的是最新的农产品物流模式。然而,随着地区物流基础设施的兴建、农产品产销量的变化、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发展壮大以及农产品物流园区和批发市场的建设等,农产品物流模式也将随之变化。政府应在了解当地农产品物流模式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的物流模式开展相应的扶持政策。如以农产品加工企业为核心的物流模式,应出台相关政策扶持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发展,通过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带动农产品生产、消费和物流的发展,提高整个产业链的水平。对于以批发市场为核心的物流模式而言,政府应大力发展农产品批发市场,加强对批发市场的规范性管理,并积极创造条件引导批发市场朝着期货市场、拍卖市场和出口型市场等方向的转化。对于第三方物流为主的物流模式,政府应加强对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扶持力度,并加快对公路、仓储等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

目前,不少经济发达国家都有着比较成熟的农产品物流模式。比如,美国的产销一体化组织作为农产品流通的重要中介;日本在农协的基础上,以批发市场为主,结合集配中心、消费者协同组织、产地直销等组织作为农产品流通的桥梁;而荷兰80%的蔬菜、82%的水果和90%的鲜花都通过拍卖市场销售流通。我国由于农产品物流起步较晚,因此农产品物流模式发展还不太成熟,而且各省的农产品生产、消费和物流发展水平不一样,导致各省农产品物流模式也将沿着不同的方向发展。如能较为客观准确地把握各省的农产品物流模式,并在政策方面加以引导和倾斜,将会对农产品物流发展起到对症下药的作用。因此,研究农产品物流模式的影响因素,并结合各省的具体物流模式来指导农产品生产、加工和物流等方面的工作是十分有意义的。

参考文献:

[1] 丁俊发.大力发展农产品物流[J].中国供销合作经济,2002,(6).

[2] 何明珂. 中国制造业供应链管理报告[J].上海海事大学学报,2004,(9).

[3] 张绪昌,丁俊发.流通经济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63-272

[4] Ramanna, A.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Agriculture, and Rural Communities [J].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afety and Health, 2005,11(2):423-430.

[5] 张文松,王树祥.我国农产品现代物流模式分析及选择[J].物流技术,2006,(3).

[6] 贺峰.中国农产品物流模式构建:基于批发市场的研究[J].农业技术经济,2006,(5).

[7] 孙庆峰,肖艳.城市近域农产品物流模式研究[J].中国市场.2008,(49).

[8] 杨光华,林朝朋,谢小良.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模式与对策研究[J].广东农业科学,2009,(6).

[9] 孙剑,李艳军.基于一体化战略的农产品物流系统模式[J].商业时代,2003,(17).

[10] 杜小芳,张金隆.农产品的第三方物流管理模式[J].物流技术与应用,2003,(8).

[11] 李泽华.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农业经济问题,2002,(6).

[12] 刘文敏,余菊生.上海农产品现代物流模式研究[J].上海经济,2002,(5).

[13] 刘飞翔,李忠海,郭洁,陈熠.对生鲜农产品自营物流模式的分析――以福建永辉集团为例[J].台湾农业探索,2006,(4).

农业产品市场分析例3

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农产品也进入了国际市场,使得我国的农民大众也一跃成为“国际农民”,和其他“国际农民”一样,为国际市场生产出了市场需求量高的优质农产品,对国际市场其他国家的农产品的销售带来一定冲击,从而对国际市场产生不小影响,同时,由于大多数消费者对“神秘东方”的农产品有着强烈的猎奇心理,使我国农产品销量不断增大,进一步对国际市场产生影响。

1.2市场需求方对农产品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

农产品市场由需求方控制,因而其日渐严格要求农产品的质量,甚至达到“鸡蛋里挑骨头”的状态,这种状况在供大于求的时候,表现得尤为突出,这也是市场经济下农业市场的一大特点,并进一步提高了农产品的质量。

1.3农产品追求利润的最大化

随着市场农业经济的不断深化,农产品生产的最高追求越来越趋于实现利润的最大化,这也是如今市场经济下农业市场的必然发展趋势。由于当今农业经济已经从以前的农业生产方式解脱出来,进而发展为具有工业化生产方式的成品农业,从而农业生产对各生产环节的生产成本进行严格控制,在产销过程也效仿企业管理模式,让整个农产品的生产变成为工业化的生产,从而使得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可以追求利润的最大化。

1.4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受到竞争

虽然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具有一定优势,但这并不代表着我国的农产品就完全没有市场竞争,这也不符合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因此我国农产品销售时也遇到了必然的激烈竞争。这种现象虽然是国际市场经济的一大特征,但是并不意味着不需要对这种现象的产生原因进行分析。因此笔者就对其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通过分析发现,这种竞争是,由于国际市场的包容性,而有太多的竞争者,这些竞争者的农产品的质量虽然大多数没有我国农产品的质量高,但由于国际市场也是由需求方所决定,同时需求方普遍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对本国外的农产品极其感兴趣,导致其他国家的农产品也获得了较好的销售成绩,从而使我国的农产品受到一定程度的竞争。

2实现农村经济发展新跨越的具体措施

针对市场农业经济现状的详细分析,就可以把握农村经济的发展方向,从而也就能提出农村经济发展的具体办法,就可以实现农村经济发展的新跨越。

2.1实现农村经济的特色化发展

我国疆域辽阔,物产丰富,全国各地的农产品都具有高质量、高产量、多品种的特征,因此各地间没有明显优势,需求商在各地都可以得到需要的农产品,虽然给农产品的采购带来较大便利,但是给各地间带来了更为激烈的竞争,因此就需要针对各地的地理特点、气候特点生产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产品,使得各地间都具有各自的优势,从而有效减少各地间的竞争,促使我国农村经济快速稳定发展。

2.2规范农产品市场

农产品从田间菜地到全国乃至全球各地消费者的餐桌上,要经过无数的转接环节,从而使得农产品在市场流通时难以控制,因此就需要规范农产品市场,确保农产品的价格和质量不会在市场的流通过受到影响,保障农产品价格的稳定。

农业产品市场分析例4

1农产品市场营销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特色介绍

通过讲授农产品市场营销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及其发展动态的讲授和研究,使学生把握农产品市场营销观念及理论的演变和新发展;并对农产品市场营销理论和实践中的某些新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农产品市场营销实践现状及其案例分析,了解和借鉴农产品市场营销现实,加强感性认识;运用理论知识进行分析,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在已有的案例库资料的基础上追踪典型案例农产品市场营销的新发展,通过对其不断完善筛选形成案例库更新;同时选择具有一定影响力和代表性的新案例引入课堂。运用音像案例的观摩、文本案例的分析讨论、模拟性案例的操作来进行教学。

初步运用农产品市场营销理论解决企业在农产品营销中的某些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实际调研能力、分析研究能力、社会交往能力,文字表达能力。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理论对企业的农产品营销活动进行实际的调查、分析、诊断,并提出农产品市场营销改进方案。

2农产品市场营销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创新性

农产品市场营销是市场营销专业的必修基础课程,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成为既具备市场营销专业知识又兼有营销业务能力,既懂营销技术又懂营销管理基本知识的复合应用型人才。使受教学生能够掌握国内外主要农产品的供求状况、区域分布以及营销特性,了解国内外农产品营销理论研究中的前沿热点。能够运用农产品市场营销理论、方法分析和解决企业农产品市场营销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能力,成为具有创新性、实践能力以及开拓精神的适用型人才,为未来参加农产品市场营销管理实践打下坚实基础。

二农产品市场营销与国内外同类课程比较及存在的不足

1农产品市场营销理论课程内容设计

结合工商管理类相关专业学生的特点,以及本课程作为专业基础课程的要求,在内容设计上要有较高的独立性,又富有弹性,每一章的内容可以单独成为一个模板进行教学,教师也可以根据教学课时和教学需要,选取任意章节进行教学,具有一定的可剪裁性以及可拼凑性,可根据不同的培养目标将内容模块裁减、拼接成不同类型的知识体系。详见下表1.

2农产品市场营销的教学方法与手段

总结出了一、二、三、四、五的教学模式:一、二、三、四、五的教学模式,即贯穿一条主线、实施两个教学方法、把握三个重点、联系四个实际、抓好五个环节。

(1)贯穿一条主线,着重强调在教学中要强调农产品市场营销的思路、观念、思想和理念,特别是强调一个“度”的把握;

(2)实施两个教学方法,一是案例教学,一是互动教学;

(3)把握三个重点,即:营销环境分析、农产品市场调研与预测、4PS的分析;

(4)联系四个实际:国内外实际、企业成功实际、学校实际、个人成功实际;

(5)抓好五个环节:笔记、作业、讨论、论文、演讲。

案例分析与情景模拟式教学:结合国内外最新、最具代表性的农产品市场营销案例进行课堂教学,促使学生关注现实问题,激起其将理论运用于实践的尝试热情,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互动启发式教学:以问题为导向,开启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其听课兴趣,达到高质量的教学效果,并通过小组讨论、头脑风暴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思考、表达等能力和团队精神。

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为使学生能够将所学农产品市场营销专业知识应用于实践,同时拓展学生的就业面,学校鼓励有条件的在校学生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创业,在全校范围内开展创新教育,提倡创新精神。

3农产品市场营销实践性教学方法

(1)案例分析法。通过案例式教学,使学生能够把枯燥的理论主动运用于具体逼真营销场景中,促使学生关注现实问题,激起其将市场营销理论运用于营销实践的尝试热情,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头脑风暴法。不定期组地织学生们畅所欲言、充分交流讨论,打破传统思维定势,进行开放性思考,以此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独立思考以及流畅表达等方面的能力。

(3)学生独立讲授。通过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资料收集整理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4)情景模拟。由学生扮演相关的角色(也可轮流扮演)解决的管理问题,置身管理实践中分析与解决所面临的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自主分析与决策,以提高学生实际决策的技能。

(5)小组讨论。分别划分不同的小组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提出针对性的方案建议,并在小组间进行研讨和辩论。

(6)企业实地训练。有计划地安排学生轮流到共建企业,选定一定企业进行农产品市场营销相应环节的实践操作。在学生现场实践中,邀请企业职能部门给予指点。

(7)调查与访问。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深入企业农产品市场营销各相关环节,访问企业家与管理者,再由学生写出调研报告。

三农产品市场营销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资源特色

1以培养综合管理技能为主线,建立完善的教学内容体系

在精品视频公开课建设过程中使整个农产品市场营销课程的教学内容以这种综合管理技能为主线进行设计。使学生掌握两大基础。一是农产品市场营销基础能力,包括农产品市场营销基本理论和职能的掌握,农产品市场营销实践者素质和技能的提升。二是创新发展能力,包括创新意识培养和创新手段的掌握。

培养学生六大关键能力。按照农产品市场营销综合管理的需要,本课程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六大关键能力,即环境分析能力、市场调研能力、市场预测能力、4PS分析能力、相关农产品市场营销能力、国际市场营销能力。在本课程中,在介绍六大职能基本原理的基础上,重点放在农产品市场营销所需的实用技能上。这部分是本课程的主体与重心。课程的主要网络资源详见表2,

我们从2006年开始,每学期都举行2周的农产品市场营销模拟实践教学,使学生参与到企业的农产品市场营销的实践,从感知到感悟,从表象概念到实际的深入了解。

2强化“双师素质”,重点培养青年教师

为实现这一目标,我们一直致力于加强团队的建设,特别是教学梯队的凝聚力和团结互助,形成团队力量,通过改善学历和学缘结构,注意加大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力度,重点培养青年教师。并为其成为学科骨干教师尽量提供环境条件。落实与组织规划教材的编写工作,注重中青年教师的参与,经常性地开展教学改革和教学研讨活动。

3坚持“青年教师导师制”,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

根据每位青年教师的具体情况,落实培养规划,为他们聘任思想作风好,学术水平高,教学经验丰富,治学严谨并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的教师担任指导教师。在较短的时间内,通过基本的教学关。并创造一定条件让青年教师参与科研工作,培养出一批思想品质好,业务能力强,作风踏实,有献身精神的教学骨干教师。

4教学与科研建设

(1)课程组定期或不定期召开教学方法研讨会,交流教学经验。适时邀请外校有经验的教师参与我们的经验交流。

(2)鼓励和要求课程组教师加强教学方法和管理研究。鼓励课程组教师撰写和发表与课程建设有关的论文。鼓励课程组老师开展与课程建设有关的专项课题研究。

5课程建设的主要步骤

(1)按“精品视频资源共享课”的要求进行本课程的建设,同时引进、补充新的课程组成员,优化课程组师资队伍的职称结构和年龄结构。

(2)修订和完善配套教材建设,特别是要出版实践性教材,完善教学文件的管理。建立齐全的教学大纲、教学进度表、习题集、讲义、试题库等教学资料,输入计算机进行管理。制作或完善本课程的多媒体课件、资料库、模拟实验等。

(3)补充和完善网络教学资源,在网站中建立教师和学生的互动平台,开展在线讨论和教学,并提供大量的课外阅读材料,供学生自学。

总之,通过本课程的教学,改变过去“课程单一型”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学生专业知识融合和知识复合能力,提升学生的知识转换与迁移能力、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和营销经营决策能力。按照建立部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要求,系统扎实地对农产品市场营销建设课程的各个环节进行协调整合,提高学生农产品市场营销的实验实践以及“双创”能力。学会用农产品市场营销理论、方法分析和解决企业农产品市场营销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毕业后成功地走上社会参加农产品市场营销经营管理实践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侯治富,金祥雷.精品课程建设目标及实现途径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06(1):21-23.

农业产品市场分析例5

(一)农业市场化程度测算指标

农业市场化程度主要体现为农业经济活动中各个要素的市场化程度,这里选取最重要的四个要素,即土地、劳动力、农产品和农业资本,分别测算出各个要素的市场化程度,然后综合这四个要素的市场化程度计算出最终的农业市场化程度。1.土地市场化程度(A1)。土地是农业经济活动中最重要的生产资料,因此土地流转的市场化程度是反映农业市场化程度的一个重要方面,其测定方法应该是在市场上流转的土地数量占全部土地数量的百分比。2.农村劳动力市场化程度(A2)。劳动力是农业经济活动中不可或缺的要素,这里主要从数量方面测度农村劳动力市场化程度,即农村非农从业人员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比重。根据湖南统计年鉴查到的数据,将乡村从业人员数作为农村劳动力总数,将农林牧渔业劳动力作为农村农业从业人员数,乡村从业人员与农林牧渔业劳动力的差值即为农村非农从业人员,其占乡村从业人员的百分比则为农村劳动力市场化程度。3.农业资本市场化程度(A3)。农业资本市场化是指在农业的各种固定资产投入当中,由市场配置部分所占比重。从投资主体可以划分为国有投资、非国有投资两部分,国有投资基本上是无偿、保本或微利投入,非国有投资基本上是为了追逐利润的投入。显然可以将农业非国有经济投资作为市场配置的资本,根据湖南统计年鉴查到的数据,将农林牧渔业固定资产投资作为农业资本投资总额的资本。4.农产品市场化程度(A4)。农产品市场化用主要农产品人均销量占主要农产品人均产量的比重表示。

(二)湖南农业市场化程度

对农业经济活动中四个要素市场,即土地、劳动力、农产品和农业资本平均分配权重,然后加权计算出各年度湖南农业市场化程度如表1。

二、湖南农业产业化水平测算

(一)农业产业化评价指标

农业产业化水平主要使用直接体现农业产业化特征的指标进行测算,包括基础指标、规模指标、效益指标和科技指标。1.基础指标(B1)。农业产业化水平的高低与产业基础密切相关,良好的产业基础是农业丰产、优质和高效的前提,包含农业资源、运输能力、信息化程度和城镇化程度4个指标。其中农业资源用农作物人均播种面积表示;运输能力用人均货物运输量表示;信息化程度用人均邮电业务量表示;城镇化程度用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表示。2.规模指标(B2)。规模是产业化发展水平最直观的指标,包含龙头企业规模、商品基地规模2个指标。其中龙头企业的实力能够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决定农业产业化的水平,其规模用产值表示;商品基地是规模经营的保证,是龙头企业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可以用商品基地面积与耕地面积的比值表示。3.效益指标(B3)。获得良好的效益是产业化的主要目标,包含劳动效率、人均年纯收入2个指标。其中劳动效率用产业化产值与乡村从业人员的比值表示。4.科技指标(B4)。科学技术是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强大动力。包含农技人员比重、农业科技贡献率2个指标。其中农技人员比重用农技人员与乡村从业人员的比值表示;农业科技贡献率可从科技进步统计公报获得。

(二)湖南农业产业化水平

根据历年湖南统计年鉴、农村统计年鉴以及湖南省农办提供的数据,首先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然后运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出各指标权重,并与标准化处理后的数据进行累乘相加,最后计算出湖南农业产业化水平如表2所示。

三、湖南农业产业化与市场化的内在联系

(一)农业产业化与市场化指标关系分析

将表2中的农业产业化指数(B)与表1中的土地市场化程度(A1)、农村劳动力市场化程度(A2)、农业资本市场化程度(A3)、农产品市场化程度(A4)进行相关分析如表3所示。从表3可以看出,农业产业化与土地、劳动力、农产品3个指标之间的相关系数都在0.8以上,对应的p值都接近0,表示农业产业化水平与这3个指标具有较强的正相关关系,而资本与农业产业化水平之间的相关性稍弱,但是也在0.05的显著性水平下通过检验。

(二)农业市场化与产业化指标关系分析

将表1中的农业总体市场化程度(A)与表2中的基础指标(B1)、规模指标(B2)、效益指标(B3)、科技指标(B4)进行相关分析如表4所示。从表4可以看出,农业市场化与基础指标、规模指标、效益指标和科技指标4个指标之间的相关系数都在0.8以上,对应的p值都接近0,表示农业产业化水平与这4个指标都具有较强的正相关关系。

(三)农业产业化与市场化总体关系分析

农业产品市场分析例6

河南省是全国小麦主产区,小麦播种面积和产量在全国的地位举足轻重,2011年,全省小麦播种面积达到7985万亩,产量3123万吨,占全国小麦总产量的28.2 %。2012年河南省主攻小麦市场调研与形势分析。一是实施动态监测。调动小麦主产区(15个省辖市)的力量对小麦生产过程、市场价格及交易活动程度等进行跟踪监测。今年以来,河南省小麦市场供应充足,由于小麦、玉米价格倒挂,饲料替代增强,价格稳中有涨。4月1日起国家调整最低收购价小麦竞价销售底价,每吨平均上调160元,托市麦底价提高后,小麦出库价格几乎与当前市场价格持平或略高,预计后市小麦市场还将呈温和上行走势。据遥感监测,当前全省小麦生长较好,已全部进入拔节期,其中一类苗占64.91%,二类苗占27.52%,三类苗占7.57%,整体长势好于去年。二是对关键农时季节进行重点关注。在新麦上市之初,拟组织全省力量,对主产区小麦产量、质量、价格、收购等情况进行实地调研;夏粮托市收购期间,及时启动小麦价格周报制度;三是量化分解任务。根据农时季节和各地的农业区位优势,对18个省辖市和10个重点县量化分解调研任务,对小麦、玉米、棉花、蔬菜、油菜籽、苹果、大蒜等大宗、重要农产品的市场价格、投入产出、供需形势、收购流通、未来走势等进行深入调研,分析研判,及时预警。

提升预警产品质量

农业产品市场分析例7

贵阳市农业经济分析预测预警系统是一个利用计算机、网络通讯、数据库、人工智能等技术、将农业经济学原理人工智能化。通过智能分析预测、得出农产品市场价格走势、趋势以及农产品预警等信息,可为政府、农户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以及进人市场等提供决策依据。

2 系统简介

信息化是当前各行各业走向现代化发展的必经之路。农业经济的发展也不可避免要和信息化道路相结合。而信息化道路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利用互联网络,高效、快捷地获取或提供各种信息,从而达到发展的目的。

《贵阳市农业经济分析预测预警系统》就是一个结合互联网络的资源共享平台。该系统通过广泛收集农作物信息、农产品种类、价格、市场等各种有关农业经济、市场的信息,依托现有的数据库、经济模型,加工、分析、预测、预警处理,并将各种分析结果以及处理后的信息及时地通过互联网络向各级政府部门、涉农企业和个人,从而达到以市场为依据,为政府、企业合个人提供充分的市场信息,指导农业生产、完善农村市场、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的。

3 系统结构与功能介绍

系统由,Ne酷合sQL开发完成。数据库系统和软件功能系统是整个系统的两大核心组成部分,系统的功能主要划分为市场信息管理、市场信息分析、市场信息预测、气象因子管理、预测预警管理、GIS接口,系统管理几个部分。在整体上,资料采集存储、分析预测和监测预警是整体功能中的3个主要组成部分。

3.1 系统数据库

系统数据库主要包含:农业生态环境数据库、农业实用技术数据库、宏观农业信息数据库、农产品质量标准数据库、农产品质量动态监测数据库、涉农企业信息数据库和农产品市场信息数据库。这7大数据库为系统的分析预测预警提供丰富的数据支撑。

3.2 分析系统

本系统是在市场研究专家知识的基础上,运用人工智能技术中的神经元网络和机器学习算法,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集成方法,分别对农产品市场、供求进行均衡分析;对农产品价格、成本、收益,土地资源利用率、收益率。资金利用率、收益率,劳动力的利用率、收益率等进行边际分析;对土地资源的竞争利用状况、资金资源的竞争利用状况、劳动力资源的竞争利用状况、可替代农产品的市场替代状况、本土农产品和外来农产品的市场价格情况进行博弈分析。通过系统分析得出本区域内农业经济运行的一些预测监测指标。

3.3 预测系统

在预测系统中。本系统的技术支持手段包括模型系统和专家系统,以及知识库和专用数据库等。同时,采用人工神经元网络预测体系为主、贝叶斯动态预测体系为辅的双重预测体系,分别结合运用季节模型、回归模型、噪声模型,应用人工智能技术中的人工神经元网络自动预测农产品经济指标,发出见顶或见底的信号,并给出相应的涨跌幅度,持续时间的预测结果以及其可信度概率。

3.4 预警系统

预警系统通过对农业生产过程、农产品市场供求状况的相关指标的均衡分析,对比标准化的系统指标体系。对农业经济的整体运行状态和变化趋势作出判断和预警。使宏观管理部门和微观市场主体准确把握农业经济运行的脉搏。根据农业生产周期和农产品市场变动的特点和各种先行特征信息对农业生产和农业经济运行的未来趋势做出超前判断,以便适时适度地采取有效的措施予以调整。

预警指标标准化建设包括:总体状态描述指标;景气波动指标;政策效应指标;外部经济环境指标。

4 系统的主要数据模型

依托强大的数据库,丰富的资料,系统的数据模型,将所需数据结合参数系数。采用最小平方算法计算得出预警结果。

如:粮食的产量增长率计算模型:分别采用的数据有,估计参数,滞后一期人均收入增长率和滞后一期人均收入增长率3种数据,计算公式为:Y=C+A*X1+B*X2(Y:粮食产量增长率,C:估计参数,A:滞后一期人均收入增长率。B:滞后一期人均收入增长率,X1与X2为综合计算系数)蔬菜产量增长率计算模型:采用的数据有:估计参数、滞后两期的播种面积,滞后一期的化肥,滞后一期的化肥和滞后两起的农业机械总功率5种数据,计算公式为:Y=E-I-A*X1+B*X2+C?X3+D*X4(Y:蔬菜产量增长率,E:估计参数,A:滞后两期的播种面积,B:滞后一期的化肥。C:滞后一期的化肥,D:滞后两起的农业机械总功率。X1-X4位综合计算系数)

通过以上计算模型。可得到相应的产品的预警区间表。系统中将有对应的预警信号提示,如下表:

5 系统运行成果

《贵阳市农业经济预测预警系统》自2006年6月1日正式开始试运行,至目前为止,运行情况较为良好。预测正确率较高。能够基本反应市场价格变动情况。

两年以来,该系统共计分析预测了4周市场价格信息。每期信息含有各个郊区(含小河区),三县一市的主要农产品市场及两城区内的万东、新路口、红边门、民生路4个市区内的大集贸市场,共计12个市场,加上全市市场平均及两城区市场平均分析共14个预测数据点。品种包括粮食类、油类、肉类、禽类、蛋类、水产类、蔬菜类等34种农产品。共分析预测了43316个市场价格信息情况。其中完全正确(预测值与实际值完全一致)的有16460个,占全部预测个数的38.00%;正确(预测值与实际值误差在10%内)的有17586个,占全部预测个数的40.60%;基本正确(预测值与实际值误差在10%至20%之间)的有5798个,占全部预测个数的13.39%;误差率较大(预测值与实际值误差在20%以上)的有3472个,占全部预测个数的8.02%。

全市平均价格是能更方便、客观地分析全市农产品价格走势情况。对于全市平均价格的分析预测(共计3264个预测值)情况表明,完全正确及正确(预测值与实际值误差在10%内)的有2920个,占预测总数的89.46%;误差率较大的仅有48个,占预测总数的1.47%。

农业产品市场分析例8

一、导言

随着国家“十五”、“十一五”经济发展规划的实施,农产品加工业在我国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从总量上看,到2008年底,我国主要农产品如粮食、水果、肉类、奶类等已位居世界首位,成为名副其实的农业大国。已具备年生产5亿吨粮食、5亿吨蔬菜、7000万吨水果、7000万吨肉类、3500万吨水产品、2500万吨禽蛋、2000万吨油料、1800万吨奶的生产能力。加工原料的日益丰富为农产品加工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机遇。①

与此同时,我国农产品加工业也存在诸多问题,如加工水平低、损失多 ;产业链原料供应和加工环节脱节、原料供应质量差、专用原料少等多方面的问题。要解决存在的问题,实现农产品加工业快速、健康发展,必须从战略的高度来分析农产品加工业的现状,认真、细致地研究农产品加工产业链条的类型,以及各种类型产业链每个环节的运行规律。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对策以及政策措施。

二、农产品加工产业链CCP分析模型的建立

目前对产业或产业链的分析主要有3种方法,即微笑曲线、价值链理论和SCP分析框架。

从微笑曲线分析来看,曲线两端的技术研发、产品设计、市场营销和品牌经营等环节附加值最高,曲线最下端的原料生产附加值最低,加工环节次之。因此,不少学者认定农产品价值链的两端各环节为战略环节,提出积极发展曲线两端的战略建议。②但是,从农产品价值链或从农产品加工产业链来看,原料生产既是附加值最低的环节,也是最薄弱的瓶颈环节,因此,目前来看,该环节是只能加强,不能忽视的战略环节。农产品加工环节情况与此类似。

波特的价值链较偏重于以单个企业的观点来分析企业的价值链活动、企业与供应商和顾客可能的连接以及企业从中获得的竞争优势。③

贝恩(Bain)、谢勒(Scherer)等人建立的SCP分析框架,即市场结构(Structure)―市场行为(Conduct)―市场绩效(Performance)。该框架的主要原理是,市场结构决定企业在市场中的行为,而企业行为又决定了市场运行的经济绩效。④SCP分析框架描述的市场和企业应该是同业市场和企业,即生产或销售同类产品的企业。该企业涉及两大类市场即产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供应市场,而产业链,特别是农产品加工产业链的经营主体既有农业生产资料生产、供应商,提供农产品加工原料的农户、基地,又有加工企业、销售商和超市等,显然其经营主体已超出了SCP分析框架的范围。从经营主体所处的市场来看,有组织原料生产和销售的农资供应市场,有为组织产品加工的原料供应市场,有从事产品收购和销售的初级农产品销售市场、深加工产品销售市场等,其涵盖内容也超出了SCP分析框架的范围。因此,SCP分析框架对产业链特别是农产品加工产业链分析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运用传统的产业分析方法对产业链,特别是农产品加工产业链进行分析,明显存在不足或局限性,因此,笔者将SCP分析思路引入农产品加工产业链的分析之中,并对其进行改造,建立新的针对产业链的CCP分析方法,即:链(Chain)―行为(Conduct)―绩效(Performance)。

模型的基本含义是:产业链的类型决定链上各主体的行为,链上各主体的行为决定自身以及整个产业链的绩效。

三、农产品加工产业链的CCP分析及对策

按照农产品的加工程度以及链条的长短,我国农产品加工业的链条可分为:简单加工处理鲜活类链条,初加工类链条,深加工类链条,精深加工类链条等。运用CCP方法对其进行分析如下。

(一)简单加工处理鲜活类链条,主要包括:新鲜蔬菜、鲜肉、鲜鱼、鲜蛋和鲜果

1、CCP分析

(1)产业链特点(C)。生产环节:农户生产和基地生产并存,而分散的农户很多。加工环节:技术要求简单,加工企业规模小、农户多。销售环节:批发商、零售商、超市、农户并存。消费环节:高中低消费者并存,数量多。

(2)产业链主体行为(C)。加工企业对农户和其他原料生产者、销售商的垄断受到限制,销售商对原料生产、加工企业、消费市场的垄断同样受到限制,因此整个产业链呈现出完全竞争的态势。

(3)产业链绩效(P)。农产品的性价比、链上各主体的利益分配比较均衡和合理。但是,产业链整体效益低,价值增值少,产业链竞争力弱。

2、战略目标

规模生产,提高品质,降低成本,拓展利润空间

3、战略措施

通过土地流转,大户承包,机械耕作,投入技术,大量生产无公害产品、绿色产品、有机产品。

(二)初加工类链条,主要包括:普通大米、小麦和普通食用油等

1、CCP分析

(1)产业链特点(C)。生产环节:农户生产和基地生产并存,而分散的农户很多。加工环节:技术要求简单,加工企业规模小、农户少。销售环节:批发商、零售商、超市、农户直接销售少。消费环节:中低消费者并存,数量多。

(2)产业链主体行为(C)。出现了加工企业对农户和其他原料生产者的垄断,销售商和超市对加工企业的垄断。

(3)产业链绩效(P)。销售商或超市、加工企业、农户、基地等利润状况。在初加工农产品中,加工企业、农户利润微薄,而销售商、超市利润较高,这是国内的目前的普遍现象。

2、战略目标

规模生产,规模加工,降低成本,提高生产、加工环节的地位。

3、战略措施

通过土地流转,大户承包,大力支持发展乡村加工企业,已经上规模的初加工企业应该积极向深加工发展。

(三)深加工类链条,如优质粮油、脱水蔬菜、普通奶制品、普通方便食品、大众服装、普通家具用具和中档饮用茶等

1、CCP分析

(1)产业链特点(C)。生产环节:农户生产和基地生产并存,而分散的农户较多。加工环节:技术要求高,加工企业规模大、深加工企业少、农户没有加工能力加工。销售环节:主要是加工企业、超市、零售商并存,农户没有销售。消费环节:高中档消费者并存,数量较多。

(2)产业链主体行为(C)。深加工技术要求高、企业规模大、数量少,加工企业处于对农户和基地的绝对垄断地位。在销售市场上,加工企业、零售商、超市并存,但是,加工企业相对较少。消费者多属于中高收入群体,他们比较注重产品的品质,而加工企业处于相对垄断地位。

(3)产业链绩效(P)。由于产品技术含量高、品质好,消费者比较愿意支付较高的价格,产业链的整体效益较高。处于产业链上的加工企业、超市(销售商)、农户(基地)等各环节均有利可图。

2、战略目标

标准化生产、品牌经营、低成本国际竞争。

3、战略措施

大力发展基地生产,努力培养新型农业产业工人,做大做强加工企业;积极开展技术创新,引导商业企业积极向加工业延伸;促进加工环节的竞争,促进加工企业逐步向精深加工业发展,深加工企业以低成本战略积极参与国际竞争。

(四)精深加工类链条,包括高档方便食品、高档奶制品、保健食品、高档服装、高档家具用具、卷烟和高档饮用茶等

1、CCP分析

(1)产业链特点(C)。原料生产环节:主要是基地生产。加工环节:技术要求很高,加工企业规模很大、加工企业很少。销售环节:加工企业、超市、零售商并存。消费环节:属于高档消费、消费数量相对较少。

(2)产业链主体行为(C)。精深加工企业掌握先进或独特的工艺,他们控制原料基地,有自己的品牌,少数加工企业制定行业标准,制定市场价格,加工企业多数都有自己的专卖店等自建销售渠道,在产业链中,他们处于绝对的垄断地位。

(3)产业链绩效(P)。由于产品技术含量很高、品质优,消费者愿意支付高价格,产业链的整体效益高。一般情况基地或农户有利可图,销售企业的利润在平均利润率以上,但是加工企业攫取了大部分利润,整个产业链利润增值高,竞争力强。

2、战略目标

制定标准,建立国际品牌,提高国际竞争力。

3、战略措施

积极开展科技创新,注重绿色、环保产品生产,建立国际品牌,做好国际品牌的营销。■

参考文献:

①邱丽敏,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是拉动农村经济发展的动力[J].经济纵横,2008(9):81―83。

②桂寿平、张霞,农业产业链和U行价值链的协同管理探讨. 改革与战略,2006(10):79。

农业产品市场分析例9

以促进科学发展为核心,以服务经济发展为重点,以为当地党委、政府科学决策、为生产经营者、消费者和社会公众信息需求提供服务。

二、农副产品和农资价格信息定期分析报告制度

县级和各工商分局、所要建立农副产品和农资价格信息定期分析报告制度,对农副产品和农资价格上涨、下跌或者小幅上涨、小幅下跌的原因,价格基本稳定的因素,以及供求之间的关系进行综合分析。

1、完善农副产品和农资价格每日监测制度。将当日采集的农副产品和农资价格信息按时间要求报州局市场科和当地政府有关部门。

2、完善农副产品和农资价格每周分析报告制度。市场股和各工商分局、所每周要对农副产品和农资价格上涨、下跌或者小幅上涨、小幅下跌的原因,价格基本稳定的因素,以及供求之间的关系等进行综合分析,形成综合分析报告,每周二报州市场科和当地政府有关部门。

3、建立农副产品和农资价格每季度分析报告制度。市场股和各工商分局、所每季度要对农副产品和农资价格上涨、下跌或者小幅上涨、小幅下跌的原因,价格基本稳定的因素,以及供求之间的关系等进行综合分析,形成季度综合分析报告,并于下一个季度第一个月3日前,报州局市场科和当地政府有关部门。

4、从2009年4月1日起建立农副产品和农资价格每日监测制度,将农副产品和农资价格监测情况报当地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

5、从2009年第二季度起,建立农副产品和农资价格变化情况每周综合分析制度,并于下周二前形成综合分析报告,报当地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

6、从2009年第二季度起建立农副产品和农资价格变化情况季度综合分析制度,并于下一个季度第一个月3日前形成综合分析报告,报当地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三、建立市场监管信息定期分析报告制度市场股和各工商分局、所从2009年第二季度起,要对市场主体变化、流通领域食品监测、消费热点、违法广告、商标申报注册等情况每季度进行分析,并在下一个季度第一个月3日前形成分析报告,报当地党委、人民政府。一是市场主体变化。包括国有企业、私营企业、个人独资企业、外资企业、个体工商户等增加或减少的原因、对策以及投资的领域、投资的热点等进行综合分析。二是流通领域食品监测。主要是对监测的数量进行归纳,综合判断市场食品安全的指数,存在的问题,应对的措施等进行综合分析。三是消费热点。主要是分析当前民生较关注的消费热点问题是什么,对消费与发展的关系等进行综合分析,为政府引导消费提供依据。四是违法广告监测、通过监测数据,分析违法广告重点及表现形式,提出下步监管重点。五是商标申报注册,驰名商标、著名商标、知名商标的件数,未来商标拓展趋势等进行综合分析。

三、工作要求

农业产品市场分析例10

一、 引言

河南是全国的产粮大省,诸多农产品的产量都位居全国第一,素有“中国粮仓”之称。河南省的农产品不仅要解决本省人口的吃饭问题,每年还为其他缺粮省份调出300亿斤商品粮和粮食制成品。因此,大规模的农产品储运、外销、外调及加工等推动了河南省农产品物流的快速发展。据调查显示,河南省现有农产品批发市场256个,已经覆盖了全省大部分城市和农产品主产区,批发市场模式是现阶段河南省农产品物流发展的主要模式。然而,这种传统的物流方式在实际操作中不仅表现出资源配置不合理、信息反馈不畅、组织协调难度大等问题,而且也难以满足农产品物流的内在要求,即大批量、多品种、快反应、高标准等要求,致使河南省农产品物流效率低、成本高、损耗大,严重影响了河南农业产业化进程。针对这些问题,结合发达国家农产品物流的发展经验,以及我国农产品物流的发展趋势,众多学者指出,发展基于第三方物流的农产品物流模式能更好地适应农产品市场发展以及消费者需求偏好的变化,并提出了具体的实施策略,但这些研究多是定性描述,缺乏相关的实证研究。为此,本文以河南省具有代表性的九个农产品经济体为例,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方法定量评价了传统的批发市场模式和第三方物流模式的运行效率。这九家经济体分别是:郑州刘庄蔬菜批发市场,郑州毛庄蔬菜批发市场,焦作农副产品综合批发市场,新乡农贸综合批发大市场,信阳长台关花生市场,周口黄淮农产品批发市场,河南天邦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河南众品生鲜物流有限公司,河南金地农产品物流公司。其中,前五家是传统的批发市场,后三家是新兴的第三方物流公司,周口黄淮农产品批发市场是正在转型的大型集成农产品运销商。

二、 评价模型的建立

数据包络分析方法能够对同类多指标投入、多指标产出经济系统的相对有效性进行评价。本文采用的是固定规模报酬假设下多投入多产出时的效率评价模型(C2R模型)。具体模型如下:

min[θ-ε(S-+S+)]

其中:θ表示第j个决策单元离有效前沿面的径向优化距离,在本文主要是指产出相对于投入的有效利用率,j=1,2,…,9,即河南省九个农产品运营经济体。Xij为第j个决策单元在第i种类型投入的投入量,Yrj为第j个决策单元的第r种类型产出的产出值;λj表示第j个决策单元的权重系数;S - i 为投入指标的松弛变量,即投入冗余值;S+ r为产出指标的松弛变量,即产出不足值;ε为一非Archimedes无穷小量,在计算时可取(ε=10-6)。

采用DEA评价的具体原则是:当决策单元的θ=1,且S-=S+=0时,称该决策单元为DEA有效;当θ=1,且S-≠0或S+≠0时,称该决策单元为DEA弱有效;当θ

三、 评价指标体系的设置与数据来源

基于系统性和全面性原则、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原则、可比性原则、重要性和可获得性原则,本文选取的三个投入指标分别为:固定资产总值、企业员工总数、主营业务成本。两个输出指标分别为:主营业务净利润、主营业务毛利率。各指标的具体含义如下:①固定资产总值:反映资本投入量。对于农产品运营经济体来说,固定资产是一项重要的投入,包括土地、运输工具、仓库、检疫检验设备等。固定资产总值的规模不但是一个企业规模大小的标尺,而且直接影响到企业的运作效率。②企业员工数:反映劳动投入量。劳动是经济体的一个重要投入,农产品物流过程中的许多环节仍然需要大量人力去完成,比如需要工人来操作各种机器设备、经济体需要配备一定数量的管理人员,因此把企业员工数作为一个重要的输入变量。③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成本是为取得业务收入而耗费的资源的价值体现,反映企业在经营中的直接投入资源。④主营业务净利润:主营业务利润是经济体的产出在财务报表中的体现,既定的输入情况下,主营业务利润越高,表明企业的经营效率越高,因此,可以反映农产品运营经济体在既定投入的情况下的产出效率。⑤主营业务毛利率:由于管理费用科目众多,权重不好把握,因此,为了更好地反映管理费用对农产品运营经济体的影响及其支出比重,我们选取了经济体的主营业务毛利率来反应管理费用所占的比重。

结合这九个经济体的2009年报和项目组的调研结果,整理得出各指标数据如表1所示。

四、 评价模型与计算结果

以郑州市刘庄蔬菜批发市场为例,根据决策单元的投入产出列出如下方程:

min[θ-10-6(S- 1+S- 2+S- 3+S+ 1+S+ 2)]215λ1+207λ2+153λ3+176λ4+265λ5+300λ6+100λ7+135λ8+120λ9+S- 1-215θ=04 500λ1+3 900λ2+2 000λ3+2 100λ4+2 200λ5+8 000λ6+1 000λ7+800λ8+1 000λ9+S- 2-4 500θ=0850λ1+1 050λ2+1 150λ3+980λ4+1 200λ5+1 300λ6+650λ7+500λ8+630λ9+S- 3-850θ=025.36λ1+20.56λ2+18.75λ3+21.03λ4+15.58λ5+30.25λ6+31.29λ7+26.36λ8+32.05λ9-S+ 1=25.361 000λ1+800λ2+500λ3+750λ4+600λ5+1 500λ6+850λ7+500λ8+800λ9-S+ 2=1 000λj≥0,j=1,2,…,9S- 1,S- 2,S- 3,S+ 1,S+ 2≥0

其他评价单元省略。利用LINGO 9.0软件,计算得到的结果如表2所示。

从模型计算结果得出,周口市黄淮农产品批发市场、河南众品生鲜物流有限公司和河南天邦农产品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的θ值等于1,并且S+=0,S-=0,因此,它们一起构成了整个评价模型的DEA效率前沿。也就是说,从以上三个投入和两个产出的角度来看,这三个经济体的运行状况是有效的,投入和产出均没有冗余,各种投入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产出也比较高效,这是一种比较理想的状况。同理,根据表2我们可以得到郑州刘庄蔬菜批发市场、郑州毛庄蔬菜批发市场、焦作农副产品综合批发市场、新乡农贸综合批发大市场、信阳长台关花生市场和河南金地农产品物流公司等六个经济体的DEA评价结果依次为:0.853 6、0.804 7、0.763 4、0.816 5、0.732 3、0.927 7,与前三个经济体相比,这六个经济体的运营状况为相对低效。

此外,根据表2松弛变量值还可以看出各经济体在每个投入和产出指标的改进潜力,具体来说,郑州刘庄蔬菜批发市场的企业员工过多和主营业务投入成本过高,而主营业务净利润偏低;信阳长台关花生市场和河南金地农产品物流公司的企业员工数有所冗余,主营业务净利润和企业毛利率都明显偏低,其他六个经济体的投入产出比较相称。

五、 分析与讨论

从上述评价结果不难得出,这九个经济体中只有周口黄淮农产品批发市场、河南众品生鲜物流有限公司和河南天邦农产品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的运营效率为有效,其他六个经济体的运营效率均为低效,那么,它们究竟低效到什么程度呢?距离DEA有效的差距有多大?如何通过管理活动加以改进?为此,本文进一步对其进行投影分析。以投入成本的投影分析为例,具体做法是:以三个有效决策单元为基准,将其他六个决策单元的DEA评价值均设定为1,而且假定这六个评价单元的固定资产总值、企业员工数、主营业务净利润和企业毛利率保持不变,这样就可以求解出理想状况下的各个评价单元的主营业务成本,进而将原来的主营业务实际投入成本投影到有效前沿面上,这样就可以找到决策单元的实际投入成本距离DEA效率前沿的差距,投影分析结果如表3所示。

为了更直观地表示经济体的实际主营业务投入成本相对于有效状态时的理想投入成本的差距,图1是该投影分析的对比图,这样可以更加清晰地反映出主营业务成本对投入产出的影响程度。

同理,我们还可以假定主营业务的投入成本保持不变,而将其他投入指标或产出指标一一进行投影分析,进而研究各指标的实际值相对于理想状态时的差距,从而为经营主体提供效率改进的决策参考,但本文不再累赘。

六、 结论与政策建议

采用DEA效率评价的分析结果显示,黄淮农产品批发市场、河南众品生鲜物流有限公司和河南天邦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的规模和技术相对有效,这其中有两家是专业从事农产品运销的第三方物流公司,另外一家黄淮农产品批发市场是正在转型的大型集成农产品运销商。相比之下,其他六家经济体的运行效率状况存在不同程度的投入冗余或产出不足问题,而这些经济体又都是传统的农产品物流经济体——批发市场。进一步的投影分析从投入和产出的角度,对当前的经营现状和理想状况下的固定资产、人力资本、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净利润和经济体毛利率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几乎所有批发市场的投入和产出值与理想目标值均存在一定差距,其中从业人员众多、运行成本偏高,经济体毛利率偏低等属于共性问题。总之,通过以上对比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与传统的以分散化、小型化、初级交易方式为特征的批发市场组织模式相比,第三方物流公司的运作是相对有效的,无论是规模还是技术均相对有效,因此,建议河南省要积极发展农产品的第三方物流模式,提升农产品物流的总体运作效率。

参考文献:

1. 芦阳. 河南省农产品物流SWOT分析. 中国物流与采购,2011,(3):56-57.

2. 范秀荣. 发达国家农产品物流组织的经验与启示. 中国流通经济,2007,(1):14-16.

3. 张晓林. 农产品物流体系重构与优化研究——基于“两头诉苦、中间喊冤”现象的分析. 商业经济与管理,2011,(11):5-10.

4. 陈静. 我国农产品物流现状及第三方物流模式的建立. 安徽农业科学,2011,(20):12513-12514.

5. 王道平. 我国农产品物流模式的实证研究——基于各省市的聚类分析法. 财经问题研究,2011,(20):108-113.

6. 胡天石,潘建伟. 第三方物流信息平台促进农产品现代物流发展研究. 中国流通经济,2010,(7):24-27.

7. 邵贵平. 基于第三方认证的农产品流通模式研究. 江苏商论,2010,(5):28-30.

8. 魏权龄. 数据包络分析.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9. 郭强,黄学良.第三方物流在我国的发展研究.物流科技,2004,(10).

10. 李碧珍.我国农产品物流模式演进分析.当代中国史研究,2008,(3).

11. 李碧珍.虚拟农产品物流模式及其利益风险.发展研究,2009,(2).

12. 周发明.中外农产品流通渠道的比较研究.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6,(5).

13. 王敏.美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考察与启示.农业质量标准,2006,(1).

14. 何加骏,孔有利.发达国家及地区生鲜农产品物流经验与启迪.上海农业学报,2007,(2).

15. 王中军.国外农产品物流的经验简述.世界农业,2007,(4).

16. 胡振虎,夏厚俊,万敏.国外农产品物流产业发展的主要经验.生态经济(学术版),2006,(2).

17. 范秀荣,李晓锦.发达国家农产品物流组织的经验与启示.中国流通经济,2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