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初中地理的学科素养模板(10篇)

时间:2023-09-01 16:35:40

初中地理的学科素养

初中地理的学科素养例1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兼有社会学科和自然学科的性质。其他学科是构建地理学科体系的重要基础,已经与地理学有机的融合在一起。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地理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在地理教学中加强学科渗透,不但是教学的一种手段和策略,而且还是教学的重要内容和任务。加强地理与其他学科知识渗透有利于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让学生突出个性,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有利于进一步促进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方法,优化教学内容,更加重视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现将初中地理与其他学科间渗透的结合点、交叉点予以阐述。

1 语文在地理中的渗透

在许多语文知识中隐含的一些地理事物或现象,在地理中渗透语文知识既增加趣味性、探究性,又可提高文学修养。

1.1 诗词歌赋、名家名篇。例如:“橘生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水土异也”说明淮河南北气候的差异;“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让学生在体会诗句的意境中去勾勒诗句所描述的地形区;“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诗句揭示了地球自转的规律;“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诗句表达气候、自然带的垂直地带性规律;“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渡玉门关” 诗句中包含了我国东部地区的季风气候特点、影响范围的知识;“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滔天浊浪排空来,翻江倒海山为摧”、“峨眉高万仗,夔巫锁西风。江流关不住,众水尽朝东。”分别描绘了泰山、桂林、钱塘江、三峡优美壮观的风景;“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说明洞庭湖具有调节长江径流、削减洪峰、调节气候等作用,从而说明围湖造田的危害和退耕还湖的意义。

1.2 谚语、成语、顺口溜(口诀)、谜语。①谚语:如农业方面:“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农业季节性)。水文方面:“百川归海”(海陆间水循环)。气象方面:“春雨贵如油”(华北平原春旱严重)。②成语:如为了区分天气与气候分别用一些描写天气与气候的成语如“大雨倾盆”、“四季如春”。再如有关省区简称的成语,“秦晋之好”、“得陇望蜀”、“黔驴技穷”等。③顺口溜(口诀):如中国地形区特点的口诀,“青藏高原有雪山,远看是山近成川内蒙高原第二大,一望无际地面坦黄土高原黄土松,支离破碎多沟坎云贵高原峰岭众,岩溶坝子到处看塔里、准噶、柴达木,盆地内部戈壁滩,四川盆地山岭环,内有成都象把扇三大平原北向南,东北华北长江岸东北海拔200米,人民常把黑土翻华北又称黄淮海,海拔50地势坦河汊交织湖泊多,水乡遍布长江岸”。再如我国十四个陆上邻国记忆可编口诀为,“北面俄蒙古,朝鲜在东岸;西北哈吉塔,三个皆斯坦,印尼和不丹,四国在西南,西边巴基斯坦,还有阿富汗;南方三国家,老缅和越南”。④谜语:如在学习34个省政行政区时,让学生进行谜语竟猜:船出长江口(打一地名)—上海、欧洲停战(打一省会)—西安、碧波万顷(打一省名)—青海、两个胖子(打一省会)—合肥、久雨初晴(打一省会)—贵阳、银河渡口(打一地名)—天津等。

2 数学在地理中的渗透

在地理教学中巧借数学等基础学科知识去解决一些问题,不仅能够提高学习效率,而且有利于对培养学生的地理综合应用能力。初中地理计算主要包括:

2.1 比例尺计算:主要内容:①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②比例尺的大小与地图的详略:在同样的图幅上:比例尺越大,地图上所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小,但表示的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则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单。(记为“大小详、小大略”)。③两点间距离计算 :在比例尺地图上: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

2.2 相对高度计算:在等高线地图上,两点间或陡崖相对高度:公式:(n-1)d ≤h<(n+1)d (n为两点间或陡崖重合的等高线条数,d为等高距。)

2.3 温度计算:温度随海拔高度的升高而降低,海拔高度每升高1000米,温度降低约6摄氏度。公式:t=(h∕1000)×6 (h为两地相对高度,t为两地温差)

2.4 区时的计算:①求时区:时区数=已知经度/15°(商四舍五入取整数,即为时区数)。②所求区时=已知区时±时区差(“±”取值原则为“东加西减”,时区差原则为“同减异加”)。

2.5 日界线日期的计算:向东减一天,向西加一天。记为“东东西,减一天,西西东,加一天”。

2.6 人口自然增长率的计算:①出生率=(年内出生人数/年平均人口数)×1000‰。②死亡率=(年内死亡人数/年平均人口数)×1000‰。③人口自然增长率=(年自然增长人数/该年年平均人口数)×1000‰ =出生率-死亡率。

2.7 人口密度的计算:人口密度=人口总数/面积(单位:人/平方千米)。

此外初中地理教材中配备了大量的统计图表,如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这些图表提供的数据是说明地理问题的重要依据,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和解问题的能力。

3 英语在地理中的渗透

在教学经纬度、经纬网时,对于东西经、南北纬的符号,学生难记易混,我便教读学生几遍单词 :东(east)、西(west)、南(south)、北(north),或者将四个字母组合成单词“news”( 新闻 ),学生很快就明白这几个符号原来就是这每个单词的头个字母,并且迅速记住。当还有少数学生仍不够明确时,又提醒大家,物理课上看到的磁铁,n表示什么?s又表示什么?这时大家就都记的住了。此外,在讲解一些重要地理事物和概念时,充分利用教材附录中的中英文对照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4 物理在地理中的渗透

很多地理规律中渗透着物理原理,借助于物理学科中的光学、热力学、电磁学等知识可以解释某些地理现象。如通过海洋和陆地比热容差异解释同纬度海陆气温的不同及季风气候的成因;根据气温和气压的关系说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根据地月吸引力解释钱塘江潮的形成;通过“不同介质对波传递的影响”说明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变化。

5 化学在地理中的渗透

许多地理现象的发生,往往是化学作用的结果。比如岩石的风化、喀斯特地貌形成,以及当今世界突出的环境问题的产生如光化学烟雾、臭氧层的破坏、酸雨、温室效应、水污染、空气污染等都与化学有关,如果教师适当应用化学知识加以讲解,会使教学难点浅显易懂。例如,喀斯特地貌的形成:喀斯特地貌的形成是石灰岩地区地下水长期溶蚀的结果。石灰岩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caco3),在有水和二氧化碳时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碳酸氢钙[ca(hco3)2],后者可溶于水,于是有空洞形成并逐步扩大。化学方程式为:caco3+h2o+co2= ca(hco3)2.此外,利用化化学手段和工艺也是治理环境污染的最重要的途径。

        6 生物在地理中的渗透

生物是在地球发展历史中产生的,是地理环境的产物。地理研究的主要对象之一是生物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因此地理教学内容和生物知识在很大程度上具有一致性。在地理教学中适时穿插生物知识和原理进行讲授,也是十分必要的。如联系气候条件解释新疆瓜果优质及西藏青稞亩产高的原因(如新疆瓜果特别甜是因为新疆夏季白天光照强、气温高,光合作用强,夜间气温低,呼吸作用微弱,营养物质分解少,使产生的糖分得到积累。);在讲中国农业时,结合各种农作物的习性和环境条件的关系说明中国农业布局和耕作制度;在讲世界气候类型时,可借助植物个体形态、生理机制等方面的特点来联系各种气候的特征。

7 思想政治在地理中的渗透

地理学包含着丰富的人文地理知识如人口、聚落、文化、语言、宗教、社会、经济、旅游、人地关系等相关内容,地理教学是进行德育渗透的重要舞台,在地理教学进行德育渗透有利于学生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和人文素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教学中应向学生主要渗透以下方面:爱国主义教育、国防教育、热爱和平的教育、环保教育、科学发展观教育、唯物主义教育、民族团结教育、关心时事教育、法制教育等。如在教学西亚地区时,可联系当前的巴以冲突和以往的伊拉克战争、阿富汗战争、海湾战争,让学生对中东地区局势有初步了解,再结合教材让学生明白冲突的主要原因有地理位置、石油资源、水资源等因素,从而让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在教学台湾一节时,给学生描述连战、宋楚瑜、吴伯雄的大陆之行,陈水扁的台独阴谋等,让学生深刻认识到台湾是祖国领土神圣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再如给学生介绍印度洋的海啸、海地智利的地震、墨西哥湾漏油、舟曲泥石流、青藏铁路的修建、三峡工程、南水北调、西气东输的进展等等,既让学生了解关心国际国内大事,又让学生认识了外面的世界,起着一箭双雕的作用。对于人文地理中的资源、人口、工业,农业等知识的教学,要引导学生树立生新的资源观,价值观和可持续发展观。例如,讲工业布局时,要让学生认识:经济增长不等于经济发展;合理的工业布局应是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综合体现。哲学方面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和“按客观规律办事、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事物都是一分为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用联系发展的观点看问题”、“透过现象看本质”等,大都可以运用其分析许多重大自然地理事件和人文地理热点的形成机制和发展趋势。如“长江流域水灾的成因与治理”、“黄河下游断流原因及治理措施等”。

8 地理与历史的渗透

进行史地知识的有机联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时空观。任何历史事件必然发生在一定时间,一定地域;任何一个地域,必然有它的过去、现在,地域见证了历史的发展,历史把这一地域的过去与现在联系起来。讲到世界人种和语言分布时可联系西方列强的贩奴史和殖民史;讲到第二亚欧大陆桥时可联系古代的丝绸之路;讲到 “中国土地资源保护”时可联系古巴比伦王国的兴废;谈到城市布局,工业分布不禁要联系到工业发展史;提到中东石油就自然联系时政中的海湾战争、阿富汗战争等及当今的石油贸易等。

9 音乐在地理中的渗透

音乐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启迪,在地理教学中适时引入歌曲,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曲《长江之歌》能让学生在激昂的旋律中去领略滚滚长江的气势;一曲《洪湖水,浪打浪》能让学生在婉转的歌声中去品味江南水乡的韵味;一曲高亢的《青藏高原》可让学生加深对青藏地区的了解;一曲粗犷的《黄土高坡》可让学生增强对季风气候的认识;一曲《天路》展现了青藏铁路宏伟的工程场面和艰辛的劳动景象;一曲《乌苏里船歌》展现了赫哲族人民勤劳朴素的民族风情。

初中地理的学科素养例2

基本素养是基本生活中应有的基础,而核心素养是基本素养的内核和高度理念,联合国组织对核心素养的培养非常重视。因此,初中政治课堂上核心素养的培养非常的重要,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重这方面的培养以及学生有意识地去自我完善自己的素养。

一、初中政治核心素养的构成

初中政治核心素养包括的知识点有很多,能力,精神面貌,思想价值观念等,笔者认为,初中政治核心素养可分为三个层面,外显层面,内隐层面,社会层面。

1.外显层面

外显层面主要是初中政治这门学科的一些知识点,学习态度,基本观点,学习习惯。学生在学习初中政治的时候对于一些知识点的学习和一些自己的学习习惯就属于核心素养的外显层面,要学会理解一些政治观点。

2.内隐层面

内隐层面主要是政治学科的思维品质,情感价值观念等等,学生在学习一些知识点的时候,要注重深入学习它的情感价值观,认真思考它内隐层面相关的内容。在养成自己的一些思维品质时,注重培养和提高辩证思维,因为初中政治这门学科是一门从具体到抽象的知识点的学习,所以在培养核心素养的同时,要注重内隐层面的一些思维品质的思考和学习。

3.社会层面

初中政治核心素养的重要性体现在社会和生活方面的应用,学生在学习一些核心素养和价值观的时候,更重要的不是知识点的学习,而是价值观的应用,个体核心素养的养成,组成了整个社会的整体素养,所以初中政治核心素养放在社会层面上讲是指学习者身为社会一员所应该具备的基本核心素养,因为人与人,人与社会等之间的交流都离不开核心素养的培养,比如“道德与法治”“公民责任”等等知识点的学习。

二、初中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性

初中生的性格,理念和一些思维方式正处于成长和塑造阶段,这个阶段的引导和教育非常重要,而政治学科中的教学内容与学生一些素养关系很近,层层相扣,所以在初中政治学科的学习中,学知识的时候要注重与生活和工作的联系,因为很多道德观,人生观都有引导作用,能让学生更好地养成正确的三观,而且初中政治包含的知识点很多,呈现多元化特征,其中的一些法治教育,政治教育,人文教育等等方面也对学生理念的塑造有极大影响力。

三、培养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对策

1.初中政治教师自身不断提高核心素养

育人者,先育己,初中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教师有较高的政治思想素养,完备自己的文化修养,提升自己的政治洞察力,将一些时政例子与政治知识联系起来讲授给学生,对整个初中政治教材深刻把握,让学生形成自己的知识框架,让整个初中政治课堂的学习更有深度与可操作性。政治教师自身的核心素质高,才能更好地让学生接受核心素养的培养,才能听其言,信其道,真正的塑造自己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2.注重整个初中政治课堂与实际结合

如今初中教学现状中普遍出现的问题便是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积极度不够,初中政治的学习亦是如此,学生并没有意识到这门学科的教育对自身很多观念的培养有极大影响力,听课的时候只是觉得能放松自己,但并没有与实际结合,思考一些价值观以及应用一些理念。初中政治教育的课堂教授,要将重点多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学生能产生共鸣,更好的理解一些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动力。

初中地理的学科素养例3

我国初中化学教学中,受多种因素影响,培养学生科学素质过程中存在较多问题,其中以下问题最为突出。

1.不重视化学教材中科学素材的讲解。初中化学教材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参考与依据。多数初中化学教师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在实际的教学实践将重点放在了理论知识的讲解上,很少讲解教材中涉及的科学素材的内容,导致学生学习的化学知识只停留在理论层面上,无法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化学知识的重要作用,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积极性,给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造成一定的阻碍。另外,化学是一门比较重视实验的学科,在教材中编排了很多有关实验的内容,但初中化学教师的重视度不足,未认真讲解所有实验内容,不利于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无法更好地满足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需要。

2.学生缺乏化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的意识。初中生学习化学知识时,只有理论联系实际,将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才能使学生充分体会化学知识的重要性。然而事实却是,初中化学教师只重视学生化学考试分数的高低,缺乏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引导,导致学生化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意识缺乏,更不用说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这一现象的出现严重影响学生科学素质培养目标的实现。

3.化学教师教学方法传统。初中化学教学实践中,教师应结合现代化教学方法实施教学,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然而调查发现,部分化学教师在化学教学实践中,仅仅使用传统教学方法,例如,在课堂上采用填鸭式教学方法,课后为学生布置较多作业等,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给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产生较大制约。

二、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科学素质培养策略

1.重视化学教材中科学素材的讲解。初中化学教学实践中,教师除重视化学理论知识讲解外,还应重视学生科学素质培养内容的讲解,将更多的科学素材融入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在增加学生学习化学知识兴趣的同时,使学生充分感受到化学知识的重要性。同时,化学教师教学实践中,还应重视科学素材的考核,为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创造良好的条件。

2.提高学生理论联系生活实际的意识。初中化学教学实践中学生科学素质培养时,化学教师应引导学生提高理论联系生活实际的意识。因此,初中化学教师在讲解教材理论知识时,应充分挖掘化学教材与科学素质培养相关的内容,一方面通过讲解化学教材中与生活实际相关的知识,消除学生对化学知识的陌生感,另一方面可加深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与认识,让原本枯燥的化学知识变得生动有趣,在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同时,提高学生理论联系生活实际意识。这就要求初中化学教师,充分利用与挖掘教材中与生活实际相关的内容,认真备课,从学生生活实际入手讲解化学知识,以促进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

3.积极转变教学思想。初中化学教学实践中,教学思想不仅影响实际的教学质量,而且给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产生较大不利影响。因此,初中化学教师应积极转变教学思想,注重更新教学方法,尤其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引导促使学生主动的去探索、发现化学知识的奥妙,养成自主探索与学习的良好习惯。

初中地理的学科素养例4

初中科学是一门以认识科学本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教学目的的学科.这门课程以实验为基础,观察以及实验是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基本方法.只有观察、认识科学知识,才能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在初中科学教学中,教师应该重视讲解理论科学知识,还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在初中科学教学中,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主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这三个方面做起.

一、科学实验

只有通过实验,才能科学地了解世界、认知世界、改造世界.实验是初中科学教学的一种基本形式.1.重视实验的地位.在传统的初中科学教学中,教师大多重视理论知识教学,而忽视实验教学.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忽视实验教学,必将影响教学效率.初中科学在现代教育中占据重要的地位,教师应该加强对实验教学的重视程度,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以及实验操作过程,了解科学技术、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2.加强实验教学设计.在新的初中科学教材中,对科学实验有了一定的重视.在科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加强实验教学,鼓励学生动手操作,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和实际结合起来,有利于学生对科学知识的记忆和巩固.例如,在讲“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的异同点”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走向大自然,让学生通过实际观察来了解单子叶植物以及双子叶植物的特征,帮助学生更好地区分它们.3.创新实验教学模式.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初中科学实验教学也应该不断实现创新.在科学教学中,教师要发挥演示实验的作用,鼓励学生上讲台操作实验,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教师还要发挥学生实验的作用,了解学生的科学学习状况,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让小组学生共同完成实验过程,引导小组成员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总结实验结论.

二、课堂教学

在初中科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创新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1.营造愉快的教学氛围.轻松、自由、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初中科学教师应该把握这一原则,响应新课标改革提倡的“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为学生创设开放、自由的教学空间,在课堂中给予学生时间进行自主思考.对于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疑问,教师应该及时作出回应并且表扬学生的质疑精神.在这样轻松愉快的科学课堂中,学生的科学素养得到提升.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初中科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挖掘教学内容中的趣味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转化为学习动机,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3.创设问题情境.在当今社会背景下,对人才的需求不再仅仅是有着相应的知识水平,更需要其有较高的创新能力.通过问题情境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创新精神.例如,在讲“二氧化碳的性质”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在一个山洞中,人牵着狗走,结果狗死了,为什么人没事?为什么在生活中进入地窖时要先做灯火实验?这样,培养了学生的质疑精神,提高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科学素养.

三、科学态度

在初中科学教学中,要想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就要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态度.1.尊重事实.在初中科学教学中,教师要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和教学理念,引导学生对于教材上的错误或是老师课堂上的错误进行质疑,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素养.2.科学探究.在客观事实的基础上,初中科学教师应该鼓励学生不断进行科学探究.这样,有利于学生深刻认识科学知识,巩固学生对知识的记忆,促使学生形成敢于探究、乐于创新的科学态度.总之,在初中科学教学中,教师应该以科学教材为载体,重视实验教学,创新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本着实事求是的教学理念,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初中地理的学科素养例5

一、初中生物教学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意义

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标准是人才,而要评判人才质量的高低,主要看由其科学素养水平。所谓科学素养,具体包括丰富的科学知识,严谨的科学态度,富有创造力的科学精神及科学思维方式,以及科学的价值观。科学素养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学校教育则是提升全民科学素养的主要阵地。当前国际竞争日益激烈,各国已将培养人的科学素养作为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而我国国务院办公厅在《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中明确提出,将提高青少年的科学素养作为重中之重。生物学科是一门极其重要的自然科学,其众多的研究成果及科技不断影响着社会发展及人类,生物科学素养同样是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初中生物学科中涵盖了大量丰富的科学知识,严谨且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创新合作的科学精神,多样化的科学方法,创造性的科学思维方式,有着得天独厚的科学素养培养条件。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是生物学科教学的根本任务所在,也是当前生物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初中生物教学中,应积极贯彻《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落实生物课程的目标,采取多样化的途径,不断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体系,拓展学生的科学眼界,加强科学思维及方法训练,给予学生良好的科学精神熏陶,全面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今后的进一步学习奠定基础。

二、初中生物教学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策略

(一)夯实学生的科学知识体系

科学知识体系包括生物科学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等,这是是支撑生物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培养学生良好生物科学素养的重要前提。生物基本知识、概念、原理是初中生物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以往教学中,主要是教师对知识、概念、原理的进行讲解,学生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去理解记忆,这种方式使学生难以真正去理解并掌握生物科学知识,也体会不到其中蕴含的生物科学思想,甚至使学生在枯燥的学习过程中丧失学习的乐趣。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实际情况,转变以往单一的教学方法,不断探索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提升生物基础知识概念原理的教学效果,从而夯实学生的科学知识体系,为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奠定基础。初中生物学科中有许多抽象晦涩的知识概念,超出了初中学生的思维理解范围,教师可以通过恰当的比喻对其进行解释,使抽象晦涩的概念显得形象具体,使学生易于理解掌握。教材中有许多知识内容与现实的生产生活实际息息相关,教师可以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教学,从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出发,将生物科学知识和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帮助学生理解生物知识概念,同时将生活中与生物密切相关的热点问题,将被广泛应用的生物新知识、新技术、新动态等介绍给学生,拓展学生的生物科学眼界,还可鼓励学生到现实生活中寻找学习生物学知识,运用所学知识去理解现实问题,解决现实生活问题,从中体验到理论联系实际的成就感,提高对生物知识及方法的理解及应用,不仅能够夯实学生的科学知识体系,而且有利于养成正确的生物科学价值观、科学观,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

(二)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自然学科,生物实验不仅是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其科学素养的重要路径。生物实验中各种有趣的实验现象,能有效激发学生对学习生物的兴趣,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实验,亲历观察生物现象,探索生物本质,加以分析、归纳及总结等一系列过程,不仅能加深对生物基础知识、概念及原理的理解及记忆,还获得丰富的生物实验技能,增强学生的生物科学方法及思维,而且能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创新精神,全面提升初中学生的科学素养。生物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实验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中的重要作用,根据实际需要形式多样的实验,包括观察实验、探究实验、模拟实验等,引导学生主动发现生物问题,指导学生操作具体实验,培养其实验操作方法及技能,鼓励学生开动思维去分析探索问题,培养其创新思维能力及创造力。例如,组织学生观察蚂蚁群体的信息交流方式,探究细胞的吸水及失水、植物根吸水实验,探究并模拟种子萌芽所需环境条件,通过实验研究并分析胆汁在食物的消化中的作用,验证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原理等等,同时教给学生科学的实验操作方法及步骤,即发现问题、做出假设、实验验证、得出结论,指导学生及时记录、总结、整理, 在形式多样的实验过程中,使学生获得了生物科学知识,体会到了科学思想及科学的精神,拓展学生的科学思维,养成学生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三)在教学过程中全面渗透

科学素养的培养应贯彻于生物教学的全过程,因而教师应在教学的方方面面中全面渗透,时刻为学生营造出浓郁良好的科学氛围,根据课程、环境、教学情境等教学活动实际情况,灵活地设计教学环节,充分强调科学的重要所在,运用辨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观点来诠释并解决生物现象,揭示自然科学的奥秘,教给学生科学的观察、分析方法,不断总结生物科学知识,强化学生的理解记忆及应用,引导并强化学生的科学意识及科学思维,激发学生科学创造能力,培养学生探索、求知、创新精神,在潜移默化中全面提升初中学生的科学素养。例如,可以在课程教学中导入生物科学历史,给学生讲述生物科学家的成就及探索奋斗历程,分享科学研究的成果,分析科学家从发现问题,到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及其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提升学生的科学境界,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大胆质疑、勇于探究、实事求是、坚持不懈的科学素养。又如,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相关的问题情境,组织学生运用科学思维及知识去观察、讨论并交流,启发学生探索解决问题的多种途径,允许出现多种答案,以此培养和发展学生创造性的科学素养。

参考文献:

[1]黄鹤.初中生物学科探究教学现状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12.

初中地理的学科素养例6

科学素养是指一个人了解和进行个人决策,参与公民事务和文化事务,从事经济生产所需的科学概念和科学过程,科学素养还包括一些特定门类的能力。这是美国人定义的科学素养的内容。这些内容涵盖了一个公民的知识,能力和价值观。科学的知识支撑着我们的思想行为,科学的方法依赖于科学的知识,也体现着一个人的能力。而初中生正是学习知识,形成能力的年龄,在初中生物学领域学习和掌握一定的生物学概念、原理、事实及应用,这对在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来说是必要的。

二、生物课堂中对学生科学素质培养重要性

生物科学是一门重要的自然科学,“二十一世纪是生物学的世纪”。实践证明,美国的中学生物教育事实说明了中学生物培养科学素质是完全可行的。而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现在阶段,我国实行的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大多数的人读完初中后就直接走向农业生产,这些人的科学素质如何,直接影响到我国的综合国力。现行我国的中学义务教育生物学教学大纲,大纲明确规定教学目的要求包括三方面即知识教育、能力培养和政治思想教育。其中能力培养大纲提出“通过科学方法训练,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由以上分析来看,在我国初中生物课中加强对学生科学素质培养重要性。

三、激发科学兴趣,有利于中学生科学素质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自发学习的动力,生物学的学习也不例外,同样兴趣也是其学习的动力。创设奇趣意境,培养学生科学兴趣,科学兴趣是学生求知欲望的集中体现,它是学生在探索自然获取知识过程中一种特殊的认识倾向。每个学生都是天生的科学家,他们生来就对周围的世界、尤其对自然界中那些有生命的东西充满好奇心。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就应该从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不断探索的精神做起,同时,也有利于中学生科学素质培养。

四、加强科学方法训练,有利于中学生科学素质培养

科学方法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武器,也是生物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和主要工具。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学习和应用科学方法对于学生学习知识和能力培养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初中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是在大量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和概括出来的,具有严密的逻辑性。掌握正确的科学思维方法,培养分析和概括能力,是科学素养培养的一个重要内容。教师应尽力在教材内容中为学生寻找供他们进行思考和概括的材料,引导他们通过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等形式的训练,培养分析和概括能力。如对光合作用的原理探讨,对学生指出若人们将光合作用的机理搞清楚,解决目前困扰全球的粮食、能源问题就可指日可待,人们在实验内模拟光合作用的过程,只要提供二氧化碳、水和阳光,就可源源不断地获得糖类等有机物。在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指导,加强分析和概括等能力的训练,这是科学素养培养的一个重要途径。

五、树立科学的实践观,做好探究实验,有利于中学生科学素质培养

科学的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乃至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只有实践才能科学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科学实验是实践的基本形式之一,这就要求我们要有强烈的实验意识、较强的实验能力。目前,我们初中生特别是农村初中生实验能力极差,初中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实验是生物科学基本的研究方法。“探究性实验”以实验探究为核心,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和思维,有助于培养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在“实验探索”中提高能力。有助于形成客观、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认识科学实验的基本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尤其是实验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精神与创造能力。新教材有许多探究性实验,扎扎实实搞好“探究性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六、通过生物科学史的教育,有利于中学生科学素质培养

我们的社会提倡榜样,无论什么领域都有各种各样的榜样,在生物学教学上对同学们渗透一些生物科学史不但会激发同学们的兴趣,同时也可以使他们了解任何事情的成功都离不开坚持不懈地努力,一个实验结论的得出,一项科研成果的发现,背后都有感人的故事,教师通过一些经典的事例,经典的实验,如:胰岛素的发现,杂交水稻的发现,使同学们在接受新知识的基础上,明白如果没有顽强的意志,任何事情都会半途而废,那么现在在学习中遇到一些小困难真是微不足道,从而增强其克服困难的决心。让同学们懂得科学并不神秘,只有鼓足勇气,不怕困难,有毅力,善于发现和解决问题,每个人都可以成为科学家。关键在于学习的态度,态度决定一切。可见,通过科学史的教育,使学生领会科学精神,有利于中学生科学素质培养。

总之,随着素质教育的大力推广,科学素质已越来越成为一个现代人基本素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初中生物课程是中学生素质全面发展所不可缺少的一门课程,更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科学素质的主阵地之一。而加强科学素养的培养,是一个全方位的系统工程,科学素养的形成也需要一定的过程,需要全体初中教师的共同努力。俗话说:功夫不负有心人。只要我们热爱学生,乐于奉献,在平时的工作中勤于钻研,自己讲的初中生物课一定会生动有趣,每个学生的科学素养会显著提高,作为一名合格的初中生物教师也一定能让学生经过课程的学习成为具有良好科学素质的人。

【参考文献】

[1]杨利银,仲建新.《中学生生物科学素养调查研究报告》.

[2]林胜男.《简析中学生生物素养及提高途径》.

[3]戴文和.《谈初中科学课堂教学中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

初中地理的学科素养例7

在初中物理的学习过程中,非常考验学生的整体逻辑思维能力,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思考能力,让学生可以独立自主地面对问题。物理本身就是一门为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提高学生分析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一门学科,所以核心素养在教学中十分重要。初中物理核心素养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首先,是物理观念的培养。学生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首先应该掌握的就是物理学习的观念。教师需要带领学生明确物理学习的目标,让学生真正了解物理学习过程中所包含的内容,从而真正接受这门学科。其次,是对学生科学思维和科学态度的培养。想要保证物理学习的效率,学生要有正确的学习态度,对物理学科技术应该抱有负责任的态度和正确的学习意识,这样才可以培养出有效的科学思维,对科学内容进行创新。最后,是实验探究,这是物理学习中必不可少的环节,而且实验探究往往也是最吸引学生学习兴趣的一个环节,在这一部分学生可以亲自动手实操,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体系都会获得实质性的进步,这些就是发展初中物理核心素养的必备条件,也是制定更加吸引的教学计划的理论依据。

二、 初中物理核心素养所包含的教学观念

虽然我国正在不断推进素质教育,但由于应试教育体制在我国的长久历史,教育观念早已经根深蒂固,非常多的物理老师仍然将学习成绩摆放在首要位置,也就导致忽略了对于学生学习思维的培养,在知识的讲解上没有做到对问题的归纳探究,更大篇幅的是针对知识点进行讲解,减轻了对学生思维的训练。这种教学方式非常不利于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表面上虽然巩固了学生的基础知识,但并没有结合实际的题目进行训练,或者单纯采用题海战术,打击了学生学习兴趣,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并且限制了学生解题思路,思维受到了禁锢。因此,重视初中物理核心素养的培养可以很好地提升学生个人素质,促进学生物理学习能力的养成,也是新课改背景下提高初中物理教学效率的有效方式,并且提高了教师队伍的能力,对初中物理教学方法的改革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三、 培养初中物理学科核心素质的方法与策略

(一) 采用更加新颖的教学方式,增添课堂活力

想要更好地培养学生在物理学科上的学习能力,就要紧跟时代的发展,随时更新自身教学方案,并且充分利用新型教学工具进行授课。比如多媒体技术就是一种应用在教学上的有效方法,教师可以重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的特点,通过视频和动画展现各种物理现象,为学生在物理知识点上的理解降低难度,以便快速接受物理知识。比如一些不容易达到实验条件的物理实验,教师就可以通过视频来展示,让学生直观清楚地认识到其中包含的物理知识。还可采用分组教学的办法,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充分参与到课堂中来,积极进行学生间的沟通与互动,老师要充当好引导者的身份,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问题,这是一种较为高效的帮助学生提高物理学习能力的方式,同时还可以从侧面促进师生间的互动交流,拉近师生间距离,保持课堂气氛的活跃性,让物理课堂变得更加高效。

(二) 带领学生进行动手实操,以实践构建物理思维

初中地理的学科素养例8

素质教育逐渐地提升到教育的重要章程,并且成为教育体制改革的重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把国家教育的战略主题确定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那么,初中数学应该如何进行素质教育的实践呢?

一、实施初中数学素质教育的要求

1.全面开展德育教学

构建学科德育体系,创新性地将德育教育融入学科教学中,这是初中素质教育的首要工作。学生的德育与智育同样重要,甚至比智育更为重要。只有拥有好的德育思想的学生才能更好地发展为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

2.重点提高学生能力

优化学科知识体系,丰富学生课堂参与实践,强化学生的能力培养,着重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思考能力、创新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社会实践能力等,促进学生能力的全面提高。

3.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坚持对学生进行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素质的培养。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培养学生的自身教养;加强学生的智育教育,培养学生的思维拓展能力和思考能力;加强学生的体育教育,确保学生的身体和心理的健康发展;加强学生的美育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加强学生的劳育教育,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

二、开展初中数学素质教育的具体实践

1.最大限度地发挥初中数学教师的作用

初中数学教师在开展教育过程中占有比较大的作用,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的作用是初中数学素质教育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教师具体做法如下:

(1)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教师的教育理念是整个数学教学素质教育开展的强大动力,只有初中数学教师的教学理念发生了变化,才能引起整个教学工作教学理念发生变化,才能引起整个教学活动的变化。

(2)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道德素养及学科素养。一方面,从教师的道德素养方面讲,教师的一举一动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行为和品格,只有教师具备了良好的理想、信念、道德品质、言行举止,才能更好地影响学生,使学生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另一方面,从教师的学科素养方面讲,只有教师具有渊博的专业知识、演讲技巧、驾驭课堂的能力以及亲和力才能更好地向学生传递知识,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

2.全方位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学生的积极性是保障学习的有效性,提高学习质量,促进良性循环的关键。初中数学教师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方面可以从以下几点做起:第一,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学习数学知识。只有抛开压力和枯燥,学生才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数学知识。第二,完善学生的评价机制,从多方面评价学生。让学生在比较自主的条件下,向最终素质教育的教学目标进发,只有这样学生才会运用一切可以运用的条件,主动寻找更好的学习方法,努力地竞争进步。第三,保障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教师只有做好自己的引导性工作,更多地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才能保证师生之间的合作,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建立多层次、多样化的教学模式

初中数学课堂可以建立多层次、多样化的教学模式。例如,师生之间传统的重复性“讲解—听讲—记忆”基础要点的模式。尽管学习方法和传授过程比较枯燥单一,但这是数学课程学习过程中的起点,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巧是提高数学素养和数学成绩必不可少的环节。例如,一种或多种新型的能够激活学生思维的数学教学模式。当前已经逐步运用到教学过程的研究型教学模式与活动型教学模式以及学者和教育家当前大力倡导的情境型教学模式、合作型学习模式等,或者完善后的比较初级的创新模式“拟定目标—学生围绕目标自学—教师点拨重点与难点—评价与矫正—课堂教学小结”。

4.教学目标落实到教学细节

素质教育对于课堂教学的最基本要求是把教学目标的实现落实到每一堂课、每一个教学环节等教学细节中。当前的初中数学课堂,在目标实现和具体实践等方面,与素质教育的要求相差甚远。当前初中数学课堂注重对学生知识的理解与应用、思维品质的培养,注重对一般学习能力的培养。但在以下几方面却处于忽视状态:第一,数学学科的历史与发展;第二,数学学科与学生的真善美培养,数学学科与社会、生活、个人的教育;第三,数学学科与学生的习惯及作风教育;第四,数学学科与学生的心态培养等等。这要求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地把这些教学目标渗透到每一堂数学课堂上,渗透到数学课堂的每一个教学环节中。

初中数学的素质教育需要很长时间的实践才能达到预期效果,而具体的教学实践会影响到素质教育进程及素质教育所能达到的目标状态。在具体教学实践中要积极地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从而有效、快速地达到素质教育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禹丽娟.浅谈初中数学素质教育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2012.

[2]单红杰.刍议初中数学素质教育[J].学周刊,2011.

[3]侯永沛.浅谈初中数学素质教育[J].科技风,2011.

初中地理的学科素养例9

关键词:

科学教材;学生认知特点;科学素养

青少年的发展水平实际上在某种程度上代表着我国未来科技发展的程度,无论什么样的教学活动都应该凸显出科学素质的重要性,对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技巧进行培养。科学学科本身是一门较新型的学科,但是它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初中生需要凭借科学学习获取知识,提高能力,如何才能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这一点值得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加以思考。

一、科学素养的内涵

科学素养属于一个广御性词语,它不仅仅指的是学生对科学事实、科学知识的理解,更多的是对科学本质、科学对社会与人类的作用等方面的认知。目前,科学素养大都理解成为:了解科学知识,具备科学精神、科学观念,使用科学态度与方式对事物进行判断与处理的能力。科学素养主要由三部分组成:科学知识,这是科学素养组成的基础;科学方法,这是科学素养构成的主体部分;科学精神,这是科学素养构成的核心部分,这种精神是永恒存在的。

二、培养和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的有效途径

(一)依托科学新教材,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优化的结构体系。科学教学的优势主要一点就是源于它教材的合理性与优越性,教材在设计和编写时充分尊重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新版的浙教版《科学》教材以初中课程为标准,划分成为生命科学、物质科学以及地球宇宙三个方面。整本教材的结构体系减少了知识之间的重复,让学生从相互联系、相互发展的角度去学习科学这门课程,这种优化设计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了解科学的本质,例如:七年级上册的教材主题是“物质系统的主要层次”,整本书划分成为观察生物(阐述生物结构),地球(说明地球构造),物质特性(介绍物质结构),这样的编排采用的是从宏观到微观的说明方式,直接构造出物质系统的结构图,符合当下学生的认知规律。紧密联系的科学知识。《科学》教材需要适应初中生的心理特点,要求知识的内在逻辑要同学生的认识逻辑有所统一。比如,新版的教材将“地球与宇宙”、“不断运动的地球”这两章进行了整合,将地球形状、地壳岩石、地壳运动、地震火山等调整在一起,直接形成“人类的家园——地球”这一章节。如此调整主要是让学生了解知识是存在内在联系的,让学生可以更好的关注科学知识它所存在的内在逻辑,符合初中阶段学生的认知特点。丰富的教材内容。新版的教材采用的是幽默语言+彩色插图+真实化案例的编排方式,内容丰富且具有较强的可读性。其中最重要的是教材本身引进了非常多的真实案例,拉近了与学生距离,比如“蝙蝠利用先天优势(次声波)捕食”、“母亲使用超声波检查怀孕情况”等,这些案例的设置主要就是让学生了解更多的知识,从而实现科学与实际相连的教学目的。

(二)以认知特点为基础,提升当代初中生的科学素养初中阶段的学生,在认知上主要存在的特点是:感知觉不断发展,学生可以自觉的做事,其精确性与概括性得到发展;记忆力与注意力开始发展,这一阶段的学生会开始在机械记忆的基础上进行形象记忆与抽象记忆,并且可以实现注意力的集中与分散,很多学生可以达到边记笔记、边听课的效果。思维开始发展,初中生的逻辑思维开始逐渐由经验型转移到理论型,但是辨识度不高易导致学生产生片面性、表面性等缺点。如果想要提高科学的教学效率,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必须要根据他们的认知特点、认知情况进行教学。第一,加强实践性。科学的学习,其最佳的程序应当是实验观察—科学成像—科学规律,实践应当是科学教学的基础所在,教师要拓展实验功能,将实验分成三大层次,分别是动手、动脑与入心,让学生享受实验的过程。因为学生进入初中阶段其认知更为理性化,只有让知识化为现实才更能抓住学生的心,才能真正的提高科学教学的效率。第二,开展科学课题的研究活动。初中的科学教育需要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因此在常规性的科学知识教学时,大可以通过设定情境,让学生扮演探究人员去探索,去找出结论。虽然很多结论都是既定的,但是整个过程可以让学生自主的进行研究,获得科学带来的独具魅力的一种乐趣,从而在探索时发现知识、掌握知识并灵活运用知识。第三,在教学中融合“人文性”。通常来讲,科学本身具备着工具性与文化性,工具性指的是科学可以改变生活、改变环境;文化性就是科学可以塑造心灵起到教化的作用。因此,初中的科学教育必须要在原有的基础上注入人文性,要将科学教育同人文教育有机的结合起来。比如:教师在讲授一些科学知识的时候可以介绍一些成功的科学案例,介绍一些有名的科学家。因为只要是有所成就科学家,他们在了解并认知某项规律时肯定是饱经困苦,在不断的分析、不断的计算下才终有所成。这些人靠的就是一种毅力,而且相信他们内心潜在的推动力更多的是在于他们信奉美、提倡追求。如果在科学教学中融合这些正确的信念,相信会对学生产生一种良好的人文熏陶,让学生了解科学是伟大的,科学是造福人类、推动发展的核心力量。

三、结语

经过对科学素养进行简述,我们已经充分了解到科学素养对于学生的重要性,目前,我国各省市的教育部门科学教材已经从内容、框架等方面进行了改革与重新编排,给整体教学带去了新思路。在尊重学生认知水平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提升学生的学习有效性,让学生的科学素养得到再一次的升华。

参考文献:

[1]胡柳蔚.依据学生认知特点提升学生科学素养——对2012年浙教版初中《科学》教材的解读[J].教学月刊-中学版,2013(9).

初中地理的学科素养例10

1.农村初中地理教育举步维艰

人们对地理教育的认识,首先在于各级行政部门在抓经济建设时,只顾眼前的经济利益和政绩,忽视了地理教育的重要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在制定政策和措施时把地理教育放在了次要地位,正如德国著名地理学家阿尔弗雷德•赫特纳所说:“地理学科在学校课程中的地位就像小媳妇似地受人歧视。”其次,由于历史原因,人们总认为地理课为“豆芽课”,是“副科”,不如语文、数学、外语、甚至物理、化学、政治、历史重要,使学生产生了偏科“厌地”、其它学科教师轻地、学校领导教学投资易地的“地危机”,许多农村初中无地球仪,无地理教学挂图,甚至学生用的地图册也没有,像这样教师如何教学?如何培养现代公民的地理素养?第三,广大农村,尤其是贫困与落后的农村,人们受教育的程度低,认识不到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辩证关系,不理解地理教育,更谈不上重视地理教育了。

总之,无论是社会、学生、家长,还是决策者,他们对地理教育认识不足,既不利于全民素质教育的实施,也不利于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的进步。

2.中考科目设置不合理,制约农村初中地理教育的发展

目前,笔者所在地市中考科目有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政治和历史,市重点高中单独招生考试只考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这样设置中考科目,给学生、家长、学校领导产生误导,使他们认为除了中考科目,其它学科就不重要了,学校为了追求升学率,常把地理课“搭车”――形同虚设。家长为了孩子能考上重点高中,只重视孩子中考科目的学习,不重视孩子综合素质的培养,这样的中考制度,既不利于农村素质教育的开展,也严重影响了农村初中地理教育的发展。

3.农村地理教育师资匮乏,水平欠佳

前几年,由于高考取消地理科考试,地理专业毕业生分配困难,许多高校为了自身的发展,纷纷改换“门庭”,导致地理师资培育“断代”,再加上初中地理科不是升学考试科目,地理教师在奖金分配、职称评定、业务考核、职业培训等方面受到不公正待遇,部分教师愤然“离地”。近年来,又由于高中教育的发展,急需大量地理专职教师,农村初中学校仅存的专职地理教师也被调走,导致农村初中几乎没有地理专业的教师,就笔者所在的区,全区10多所学校无一名专职地理教师,即使有地理专职教师,基本上是专科毕业,自身的教学业务水平不高,因初中不重视地理教育,教师也无心从教,无心参加培训,更无心参加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自身的教学业务水平难以提高,这样低水平的农村初中地理教师队伍,又怎能胜任21世纪的地理课程改革和创新教育。

为摆脱农村初中地理教育面临的困境,促进农村初中地理素质教育的发展,可采取以下对策。

二、采取的对策

1.提高地理教育的认识,重视农村地理教育的发展

小平同志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当今我们面临的是21世纪的挑战,走的是可持续发展道路,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必不可少。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现代公民的地理素养,地理教育担负着艰巨的任务。义务教育地理新课标指出:“地理教育主要任务就是引导学生关注全球问题以及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地理问题,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强化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意识,实现人地关系的协调。”

回顾过去几十年的国家建设和发展,各级行政部门只重视经济建设和眼前利益,忽视了地理教育,导致人们环境意识淡薄,公民的地理素养较差。大肆毁林开荒、滥伐森林、过渡放牧、围湖造田、任意排放污水等行为经常发生,导致气候恶化、水土流失、沙暴肆掠、洪水泛滥,污水横流……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理环境危在旦夕。为了我们的家园,全社会都要重新审视中学地理教育的重要意义,把农村中学地理教育放在重要地位,同时要求我们地理教育工作者要向社会介绍地理、向学生推销地理,帮助家长重新认识地理,树立地理科学的形象,使社会、学生、家长、乃至全人类改变对地理教育的认识,为广大农村脱贫致富,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理论指导。

2.合理设置中考科目,培养学习兴趣,全面推进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