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企业信息化建设必要性模板(10篇)

时间:2023-08-31 16:21:39

企业信息化建设必要性

篇1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1-0-01

一、引言

随着时代的发展,市场竞争的愈演愈烈,要想在市场竞争中抢先占有优势,企业必须统揽全局,根据自身特点,做好规划,发挥好资源的最大价值。而会计信息化是新时代对企业财务管理的一个新要求,也是会计顺应信息化时代的不然选择。只有会计信息化,才能真正地实现与时俱进,才能使得会计工作准确完整,才能第一时间给决策人员有用的参考资料,才能帮助有关人员把握好商机。当然,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是需要时间和人们的共同努力的,尤其是需要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关注,还需要加员工训练,提高员工整体素质,实行明确分工,做好监督管理工作等等,目前看来,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信息化道路。但是会计信息化建设的道路是曲折的,不可能一帆风顺,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这就需要我们共同努力,找到原因,并及时解决问题,争取让会计信息化再上新台阶。

二、会计信息化的概念和特征

1.会计信息化的概念。顾名思义,会计信息化便是会计和信息的有机结合,其不同于传统的会计建设,它是利用多种媒介等渠道把会计信息及时有效的传达给相关人员。企业会计一般采用计算机技术、电子通讯技术、网络技术等现代化方式来加工会计信息,存储并加以利用,为企业提供决策的根据,由于科学在进步,时代在发展,企业也在不断寻找快速发展的方法,而在会计方面,走会计信息化道路是不可置疑的,也是不可不走的。

2.会计信息化的特征。首先,广泛性;现在每一个人,每一个团体都处于社会这个大熔炉中,就是一个整体,必然存在着一定的联系。会计工作也是如此,它不仅决定着企业能否正常运作,还直接影响到整个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会计信息化影响着政府部门制定会计制度、企业的财务状况、企业的投资人、债权人等外部结构或者个人、企业内部员工等等,总之,会计信息化具有广泛的影响性。其次,集成性;会计信息化通过网络将企业的采购、生产、销售和服务等工作集合在一起,使得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最后,实时性;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通过整理和分析大量的统计数据,及时的传达会计信息,并借助计算机技术来实现会计信息的传递和共享,而实施的会计信息是企业把握商机的有力保障。

三、现代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1.会计信息化软件问题。虽然现在大部分企业基本上已经实现了会计电算化,而且有比较规范的核算制度,但是有些领域仍没普及此技术,缺少全面的信息一体化建设模式,有些相关软件还需要更进一步的提高和升级,希望能把此技术拓展到生产和销售等管理环节,真正意义上实现信息化管理,争取在信息化模式上有新的突破。

2.缺乏人才。会计信息化建设直接受到人才的限制,没有人才,会计信息化建设永远是空想。而目前大多数企业严重缺乏人力资源,造成信息化基础管理工作的薄弱,也就阻碍了企业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会计信息化管理需要的是综合性人才,不仅需要他们掌握理解现代化信息技术,还要求他们拥有收集、整理和分析信息的能力,更需要他们精通管理的原则,具有决策、协调和领导沟通等能力,许多企业因没有这样的人才,无法实现企业信息化科学合理的建设,自然而然的也就约束了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发展。

3.缺乏重视。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不仅仅需要大量的资金、高等技术、高素质人员,更需要领导的高度重视,但是,现在看来,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并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或者部分人对会计信息化认识不足,甚至出现偏差。尤其是企业管理人员戴着“有色眼镜”来认识会计信息化建设,只是狭隘地认为企业会计信息化仅需要先进的技术和资金的投入,却往往忽视了技术与企业其他要素之间的关系。

四、增强会计信息化建设的有效措施

1.升级网络化软件的管理。企业应逐步加强对系统软件的管理,不断地对软件进行升级,采用集团版或者网络版,这样企业可以随时随地查看基层财务状况。此外,严格规范数据存储和传递等方面的要求。另外,企业需要要求工作人员学习相关计算机知识,熟练系统的操作与维护,掌握软件的安装、资料的备份和病毒的防御等技能,确保系统的正常操作和运转,促进工作的顺利开展。有一定资金基础的企业,可以聘用软硬件过硬的计算机维护人员,这样可以及时的维护设备,还可以帮助其他人员学习计算机技术,不断提高他们的使用水平,从而增强职工的综合业务技能,保证各项任务的顺利完成。

2.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聘用高素质人才。人才是基础,会计人员的素质直接决定了会计信息化建设的高速发展,因此,企业要加强人才培养的力度,重视人才的培养。当然,会计人员也要不断提高自我,努力适应社会的发展,迎合社会的需要;企业要结合自身特点,对员工加以培训,还要在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上投入大量资金,制定丰富的工资福利,吸引人才。企业要想在社会市场中占有不败之地,那就必须有智慧做支撑,必须有一只属于自己的专业技术团队。

3.优化配置企业的资源。在会计工作中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能被忽视,必须考虑到方方面面,而领导也更应该给予高度的重视,起到带头模范的作用,引领工作人员把会计信息化建设做好做强。基于会计信息化建设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工程,所以企业必须统筹兼顾,做好整体计划和布局,这样才能有效的应当一些偶然事件的发生,才能应对挑战,切记不可操之过急。

五、总结

综上所述,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是会计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企业发展生产的必然要求,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化也随之不断上升,对企业的影响也逐渐提升,所以我们要顺应时代的发展,完成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建设。

参考文献:

篇2

一、企业档案信息化的必要性

(一)企业文档一体化办公趋势加强的重要选择

我国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得到了进一步的普及,文档一体化已经成为档案管理未来主要的发展趋势,必须要将档案管理系统与各个系统进行有效的结合,并且实现高效管理,才能够真正的提高企业档案管理的效率,并且降低企业成本。

(二)增强企业市场竞争的重要途径

市场信息本身具有的时效性以及准确性对企业的收集、存储数据库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为了能够更清晰的认识到自身的优缺点,必须要不断的提高企业档案的信息化建设,才能够全面的分析出自身的优缺点,并且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出最为科学、正确的结果,为企业的决策提供强有力的依据。

二、企业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必要的重视

为了能够更好的发展企业,大部分企业管理人员将大部分精力放到拓展企业建设中,一味的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了对企业档案信息资源的管理工作,甚至一部分企业管理人员没有意识到企业档案资料管理的重要性,在大部分时间内一直都在沿用传统的资料管理方法,进而导致企业档案管理工作十分的落后,远远没有紧跟时展的步伐。

(二)缺乏规范的策划与指导

企业在进行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时候,由于缺乏综合素质较高的信息技术人才,进而导致信息化建设的时候,管理人员并不能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导致建设工作比较缓慢,并且收效十分有限。另外,档案管理在进行信息化建设的时候,缺少规范的策划和指导,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甚至还会影响到企业的发展。

(三)企业缺少必要的技术投入

企业档案在进行信息化建设的时候,对于技术的依赖性比较高,甚至一部分档案资料经过时间的腐蚀,导致一部分字符并不能清晰的辨认,需要相应的仪器设备来完成相应的输出工作,进而导致企业往往需要购进大量的先进设备,对企业具有必要的资金需求。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并没有真正的引起企业的重视,导致企业并不愿意进行技术建设的投入,从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进程。

(四)档案信息化建设发展不平衡

一部分企业能够开展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但是,一部分中小型企业并没有进行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即便是已经进行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企业,其发展也存在着不平衡,比如规模比较大、效益比较好的企业,其档案信息化建设投入比较大,并且取得了比较好的效益。一些规模比较小、效益比较差的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比较落后,甚至流行于形式,并没有得到真正的落实。一般情况下,大型企业信息化建设往往要超出中小型企业,东部发达地区企业超出中西部企业。

(五)档案管理标准与规范不统一

大部分大中型企业档案管理的标准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企业系统档案管理标准并没有得到真正的统一,档案数据以及录用信息不对称,往往会导致大量的档案信息丢失。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时候,不仅会对原有的数据进行更改和迁移,还必须要保障其安全,所以,短时间内实现档案管理标准与规范的统一已经成为迫在眉睫的内在需求。

三、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有效途径

(一)制定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制度与方案

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方案必须要符合相关规定和标准的要求,并且要从企业发展的宏观角度以及微观角度加以确认,最终将其发展为战略高度,实现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培养积极服务企业和社会的思想

为了能够充分的发挥出企业档案的作用和价值,必须要树立科学、良好的服务意识,并且要将档案信息开放,实现资源的共享,档案管理工作不能仅仅局限于查询以及利用等方式,必须要不断的深入探索,挖掘出信息档案的更多价值。企业档案部门必须要不断的更新自身的理念,充分的意识到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将其上升到战略角度,进一步增强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投入,不断的促进我国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才能够更好的为企业、为社会服务。

(三)加强信息化人才培养

企业档案管理人员必须要不断的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术水平,加强管理科学、信息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等知识,才能够适应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需求。企业档案管理人员必须要积极探索企业档案信息服务方式,主动开发企业档案内有用的信息,才能够充分的发挥出企业资料档案的作用和价值。企业档案部门必须要积极的引用信息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等方面的优秀人才,从资金和技术等方面给予支持,尽快建立管理型人才,并且逐渐的培养复合型人才,来满足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需求。

(四)提升企业管理

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能够有效的实现各个业务部门之间的衔接,形成的文件能够直接通过文件管理系统归入到档案系统,档案管理人员对整编库进行有效的审核,将合格的文件直接归入档案数据库,没有合格的文件就退还给相关部门。进而能够实现档案管理系统与业务管理系统之间的有效衔接,实现了文件随办随归,及时的保障档案归档工作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五)构建档案信息化建设管理的规范体系

为了能够保障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必须要建立相应的规范体系,所以,企业必须要采取必要的措施,制定规范的标准体系,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不仅能够为人们提供必要的服务,还会带来诸多负面影响,如果不能规范信息资源建设的标准,就会导致档案信息化建设比较混乱。所以,企业必须要建立完整而规范的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标准,为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提供稳定的环境,并且保障其标准型和有序性。另外,为了能够保障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安全,必须要设置相应的权限,从根本上保障企业信息资源具有一定的限制性,方便企业的管理。

篇3

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的工业化之路,信息化的非凡功效,正在使越来越多的企业收益.体制转轨,市场化压力的逐渐增大,各个企业都感到了建设企业信息化,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信息化建设可以推动人们的观念创新,可以改变企业传统的管理模式,实现管理流程再造,它为企业管理赋予了新的内涵,为现代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撑,为企业实现自我创新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1信息化建设可推动企业思想创新、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

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不仅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还涉及到企业的组织机构、管理体制、工作方法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即要挖掘先进的管理理念,应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去整合企业现有的生产、经营、设计、制造、管理,及时地为企业的决策系统提供准确而有效的数据信息,以便对需求做出迅速的反应,其本质是加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1.1信息化建设带动思想观念创新

开展信息化建设,首先要接受信息化技术,这就需要学习新技术,接受新观念,这本身就是一个观念创新的过程。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发展迅速的领域,新的软件不断出现,带动信息化建设不断升级换代,保持过去一成不变的看法必然会被掏汰,所以,信息化建设过程也是一个员工不断更新观念、与时俱进的过程。信息化技术进入企业管理和工作流程后,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改变了传统的管理模式,打破了一成不变的工作方式,使得企业员工必须以新的思维来工作。同时信息化建设给我们带来一些新的观念和感受,比如效率观念、创新观念、学习观念等等,冲击着员工的头脑,带动员工思想观念全面创新。

1.2信息化建设改变企业传统管理模式

信息化的建设,重新设计了企业内部业务流程,用计算机程序控制替代了一部份职能,使得企业的某些岗位、部门的职能的作用发生了变化,各部门的职能重新调整、归并,这些都意味着传统管理格局开始发生变化。

1.3信息化建设实现管理流程再造

企业信息化建设最重要的功能就是实现管理流程再造(BPR)。通过计算机网络将企业、客户、供应商等集成起来,完成信息流、物流和价值流的有效转移与优化,包括企业内部生产管理、供应链管理(SCM)、客户关系管理(CRM)、人力资源管理、企业办公自动化(OA)等功能全面集成优化实现网化。

1.4信息化建设推动技术创新

信息化建设本身就是一种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和创新,如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各类设备计算机控制系统、计算机数据采集系统等等,企业大量运用信息技术收集科学技术的信息,进行企业产品工艺的研发。实现了企业开发、设计、制造、营销和管理的高度集成化,使企业生产经营趋于并行化、柔性化、智能化,推动企业技术创新。

2但是要想在企业信息化建设应用中取得预期的效果,就要用正确的思路建设企业信息化,在规划中要讲策略.避免走进信息化建设的误区,注意把握以下几个重点

2.1建设企业信息化,必须是企业一把手工程

企业一把手的高度重视、直接决策、宜传推动和组织实施,对企业信息化建设至关重要。同时,企业信息化建设还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企业的方方面面,不是一个人或是几个人能完成的,信息资源的采集、处理、共享本身就要求全员参与。在信息化建设和应用过程中,必须坚持企业“一把手”领导下的分工负责制,充分发挥各部门主观能动性,分工明确,职责到人,全力推进,同时加强管理,建立机制、加大规章制度的执行力度,从根本上确保信息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2.2必须设计好信息化建设框架和方向

信息化建设必须进行总体规划,把握信息化建设的框架和方向,首先要坚持适应性原则,结合企业实际。其次是坚持经济性原则,最后是效益性原则。在企业内部组织相关领导和各专业技术骨干人员到信息化系统应用好的同行业单位考察,召开专门会议研究信息化建设的需求和解决流程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信息化建设主体框架,不仅使信息化始终与核心业务联系在一起,而且还避免了信息化建设各个子系统数据口径不一致、数据库类型不统一的“信息孤岛”现象发生。

2.3必须确保信息建设的资金投入

信息化建设需要投入大量资金,不投人一定的资金,是难以实施的。企业应从长计意,考虑到信息化关系企业的生存发展,虽然短期内不能见到效益,但长远效益和为企业带来的后劲是无法估量的,所以越是困难就越要开展信息化建设。

2 4必须解决好信息化建设部门之间的壁垒问肠

信息化建设是基础产业,也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和其它专业相配合,才能发挥出整体合力。企业各部门、各二级单位之间往往存在着一种无形的壁垒,跨部门或跨专业办事常需要进行一些人及事的协调,而信息化建设工作涉及公司所有的单位和部门,协调工作更加重要。企业首先把信息化建设放在一个全局的位置,对信息化建设坚持一盘棋思想,对人力、物力、财力以及技术资源集中把握,保证软件开发的顺利进行。

篇4

从某种程度上看,由于我国制造企业在信息管理方面存在某些缺陷,而这些缺陷体现在软件应用方面水平较低,其中在信息管理应用上,传统的制造企业难以适应信息化管理。虽然说制造企业对信息软件的基础设施所投入的资金较多,但对于企业内部的业务流程没有进行科学划分,这样就难以起到很好的作用。并且,一些企业的信息管理部门存在信息技术知识更新慢,在一些高端信息管理部门缺乏可行性,这样就使得信息管理水平直线下降。

1.2企业信息化管理资金投入缺乏

从某种程度上看,现阶段的制造企业关于信息化技术等方面的投入资金较少,有很多制造企业还停留在传统的信息化建设阶段,要想更好地加强制造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水平,这就必须要注重在信息管理方面的资金投入。

1.3企业信息管理整体规划缺乏

从整体上看,制造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主要是停留在技术性层面上,对企业的发展战略规划作用不大,这样就必然会导致过多依靠信息技术,对于制造企业的管理模式上没有得到应有重视,甚至会出现增大额外工作量的情况,信息规划意识不强,在信息建设中的随机性和主观性较强。在信息技术应用、业务流程和战略规划等方面,都是信息技术背景下制造企业所必须要考虑的问题,而企业的信息化工作的实施必须要紧密依靠信息管理软件。而企业的信息管理系统主要反映出一种整体的管理思想,这就不仅仅体现在信息技术应用层面上,还体现在企业的战略规划和业务流程等方面的管理,若制造企业的信息管理制度和体制不能很好地与信息管理思想紧密联合,必然造成信息管理难以在企业中发挥作用。

1.4信息化人员素质和人员比例较低

从整体而言,制造企业的信息管理建设,这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程,其所涉及的领域也非常广泛,例如,从基础工程、信息建设软件等方面,其信息管理的难度都是非常大的,而这些都是需要专业的信息管理人员进行相应的管理、设计和培训。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制造企业的信息管理人才非常缺乏,这样就导致了信息管理工程的建设速度直线下降。同时,制造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必须要进行全员参与,同时为制造企业的发展战略进行科学规划,经过笔者的研究和调查,制造企业的领导者在信息管理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这样就使得信息管理建设工作难以起到实质性的作用,若是信息管理建设工作缺乏整体性认识和管理意识薄弱,这样就很容易导致信息管理建设工作难以充分发挥作用。

2推动制造企业信息管理建设工作的对策

2.1建设高效的信息管理组织保障

在现阶段制造企业的信息管理建设工作中,主要是缺乏必要的管理层和执行层,只有建立高效的信息管理组织体系,才能利用信息管理的方法,加快构建全新的企业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上的创新,进而实现制造企业的信息采集和传输共享。

2.2制造企业信息人才队伍的建设亟需加强

在信息人才队伍的建设过程中,为了能进行信息化建设,必须全面提升制造企业的信息管理工作人员比例,切实注重信息管理人员与制造企业成员之间的业务互动,建立科学的人才激励机制,以此来稳定相应的项目团队。同时,IT技术性人员,必须要学习制造企业的管理和各个业务部门流程之间的知识,才能更好地理解制造企业管理方面的需求。更为重要的是,制造企业的业务管理人员可定期进行管理理论和方法上的学习,娴熟运用信息管理软件方面的作用,全面提升信息管理部门的水平。例如,在对于一些核心的技术性人员培养方面,可将信息技术与商业实践两者之间结合,其中便包括一些网际工程、服务器管理以及电子商务等方面的知识。在制造企业的生产和销售环节中,必须要切实掌握好各种设备在市场中的销售前景和竞争力,以此提供更为科学合理的信息化工具,方便今后开展各种战略规划的调整。

2.3制造企业信息建设的规划性研究

一般来说,制造企业的信息管理战略性规划就是为了能满足其自身的发展需求,实现制造企业自身的战略目标,其中,便包括了企业领导、信息技术专家以及用户等方面的总体战略需求。针对制造企业没有从发展战略和商业利益等方面的角度去思考企业对信息管理方面的影响情况,本文认为,只有实施高效科学的信息管理建设规划,充分利用自身的实际情况对信息管理建设工作进行全方位的观察和分析,才能使得信息化建设和业务两者之间的结合更为紧密,使得信息管理建设工作能对制造企业起到一个更为明确的发展规划作用。

篇5

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的工业化之路,信息化的非凡功效,正在使越来越多的企业收益.体制转轨,市场化压力的逐渐增大,各个企业都感到了建设企业信息化,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信息化建设可以推动人们的观念创新,可以改变企业传统的管理模式,实现管理流程再造,它为企业管理赋予了新的内涵,为现代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撑,为企业实现自我创新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1信息化建设可推动企业思想创新、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

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不仅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还涉及到企业的组织机构、管理体制、工作方法等一系列重大问题。

即要挖掘先进的管理理念,应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去整合企业现有的生产、经营、设计、制造、管理,及时地为企业的决策系统提供准确而有效的数据信息,以便对需求做出迅速的反应,其本质是加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1.1信息化建设带动思想观念创新

开展信息化建设,首先要接受信息化技术,这就需要学习新技术,接受新观念,这本身就是一个观念创新的过程。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发展迅速的领域,新的软件不断出现,带动信息化建设不断升级换代,保持过去一成不变的看法必然会被掏汰,所以,信息化建设过程也是一个员工不断更新观念、与时俱进的过程。信息化技术进入企业管理和工作流程后,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改变了传统的管理模式,打破了一成不变的工作方式,使得企业员工必须以新的思维来工作。同时信息化建设给我们带来一些新的观念和感受,比如效率观念、创新观念、学习观念等等,冲击着员工的头脑,带动员工思想观念全面创新。

1.2信息化建设改变企业传统管理模式

信息化的建设,重新设计了企业内部业务流程,用计算机程序控制替代了一部份职能,使得企业的某些岗位、部门的职能的作用发生了变化,各部门的职能重新调整、归并,这些都意味着传统管理格局开始发生变化。

1.3信息化建设实现管理流程再造

企业信息化建设最重要的功能就是实现管理流程再造(BPR)。通过计算机网络将企业、客户、供应商等集成起来,完成信息流、物流和价值流的有效转移与优化,包括企业内部生产管理、供应链管理(SCM)、客户关系管理(CRM)、人力资源管理、企业办公自动化(OA)等功能全面集成优化实现网化。

1.4信息化建设推动技术创新

信息化建设本身就是一种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和创新,如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各类设备计算机控制系统、计算机数据采集系统等等,企业大量运用信息技术收集科学技术的信息,进行企业产品工艺的研发。实现了企业开发、设计、制造、营销和管理的高度集成化,使企业生产经营趋于并行化、柔性化、智能化,推动企业技术创新。

2但是要想在企业信息化建设应用中取得预期的效果,就要用正确的思路建设企业信息化,在规划中要讲策略.避免走进信息化建设的误区,注意把握以下几个重点

2.1建设企业信息化,必须是企业一把手工程

企业一把手的高度重视、直接决策、宜传推动和组织实施,对企业信息化建设至关重要。同时,企业信息化建设还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企业的方方面面,不是一个人或是几个人能完成的,信息资源的采集、处理、共享本身就要求全员参与。在信息化建设和应用过程中,必须坚持企业“一把手”领导下的分工负责制,充分发挥各部门主观能动性,分工明确,职责到人,全力推进,同时加强管理,建立机制、加大规章制度的执行力度,从根本上确保信息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2.2必须设计好信息化建设框架和方向

信息化建设必须进行总体规划,把握信息化建设的框架和方向,首先要坚持适应性原则,结合企业实际。其次是坚持经济性原则,最后是效益性原则。在企业内部组织相关领导和各专业技术骨干人员到信息化系统应用好的同行业单位考察,召开专门会议研究信息化建设的需求和解决流程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信息化建设主体框架,不仅使信息化始终与核心业务联系在一起,而且还避免了信息化建设各个子系统数据口径不一致、数据库类型不统一的“信息孤岛”现象发生。

2.3必须确保信息建设的资金投入

信息化建设需要投入大量资金,不投人一定的资金,是难以实施的。企业应从长计意,考虑到信息化关系企业的生存发展,虽然短期内不能见到效益,但长远效益和为企业带来的后劲是无法估量的,所以越是困难就越要开展信息化建设。

24必须解决好信息化建设部门之间的壁垒问肠

信息化建设是基础产业,也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和其它专业相配合,才能发挥出整体合力。企业各部门、各二级单位之间往往存在着一种无形的壁垒,跨部门或跨专业办事常需要进行一些人及事的协调,而信息化建设工作涉及公司所有的单位和部门,协调工作更加重要。企业首先把信息化建设放在一个全局的位置,对信息化建设坚持一盘棋思想,对人力、物力、财力以及技术资源集中把握,保证软件开发的顺利进行。新晨

篇6

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的工业化之路,信息化的非凡功效,正在使越来越多的企业收益.体制转轨,市场化压力的逐渐增大,各个企业都感到了建设企业信息化,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信息化建设可以推动人们的观念创新,可以改变企业传统的管理模式,实现管理流程再造,它为企业管理赋予了新的内涵,为现代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撑,为企业实现自我创新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1信息化建设可推动企业思想创新、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

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不仅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还涉及到企业的组织机构、管理体制、工作方法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即要挖掘先进的管理理念,应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去整合企业现有的生产、经营、设计、制造、管理,及时地为企业的决策系统提供准确而有效的数据信息,以便对需求做出迅速的反应,其本质是加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1.1信息化建设带动思想观念创新

开展信息化建设,首先要接受信息化技术,这就需要学习新技术,接受新观念,这本身就是一个观念创新的过程。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发展迅速的领域,新的软件不断出现,带动信息化建设不断升级换代,保持过去一成不变的看法必然会被掏汰,所以,信息化建设过程也是一个员工不断更新观念、与时俱进的过程。信息化技术进入企业管理和工作流程后,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改变了传统的管理模式,打破了一成不变的工作方式,使得企业员工必须以新的思维来工作。同时信息化建设给我们带来一些新的观念和感受,比如效率观念、创新观念、学习观念等等,冲击着员工的头脑,带动员工思想观念全面创新。

1.2信息化建设改变企业传统管理模式

信息化的建设,重新设计了企业内部业务流程,用计算机程序控制替代了一部份职能,使得企业的某些岗位、部门的职能的作用发生了变化,各部门的职能重新调整、归并,这些都意味着传统管理格局开始发生变化。

1.3信息化建设实现管理流程再造

企业信息化建设最重要的功能就是实现管理流程再造(BPR)。通过计算机网络将企业、客户、供应商等集成起来,完成信息流、物流和价值流的有效转移与优化,包括企业内部生产管理、供应链管理(SCM)、客户关系管理(CRM)、人力资源管理、企业办公自动化(OA)等功能全面集成优化实现网化。

1.4信息化建设推动技术创新

信息化建设本身就是一种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和创新,如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各类设备计算机控制系统、计算机数据采集系统等等,企业大量运用信息技术收集科学技术的信息,进行企业产品工艺的研发。实现了企业开发、设计、制造、营销和管理的高度集成化,使企业生产经营趋于并行化、柔性化、智能化,推动企业技术创新。

2但是要想在企业信息化建设应用中取得预期的效果,就要用正确的思路建设企业信息化,在规划中要讲策略.避免走进信息化建设的误区,注意把握以下几个重点

2.1建设企业信息化,必须是企业一把手工程

企业一把手的高度重视、直接决策、宜传推动和组织实施,对企业信息化建设至关重要。同时,企业信息化建设还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企业的方方面面,不是一个人或是几个人能完成的,信息资源的采集、处理、共享本身就要求全员参与。在信息化建设和应用过程中,必须坚持企业“一把手”领导下的分工负责制,充分发挥各部门主观能动性,分工明确,职责到人,全力推进,同时加强管理,建立机制、加大规章制度的执行力度,从根本上确保信息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2.2必须设计好信息化建设框架和方向

信息化建设必须进行总体规划,把握信息化建设的框架和方向,首先要坚持适应性原则,结合企业实际。其次是坚持经济性原则,最后是效益性原则。在企业内部组织相关领导和各专业技术骨干人员到信息化系统应用好的同行业单位考察,召开专门会议研究信息化建设的需求和解决流程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信息化建设主体框架,不仅使信息化始终与核心业务联系在一起,而且还避免了信息化建设各个子系统数据口径不一致、数据库类型不统一的“信息孤岛”现象发生。

2.3必须确保信息建设的资金投入

信息化建设需要投入大量资金,不投人一定的资金,是难以实施的。企业应从长计意,考虑到信息化关系企业的生存发展,虽然短期内不能见到效益,但长远效益和为企业带来的后劲是无法估量的,所以越是困难就越要开展信息化建设。

24必须解决好信息化建设部门之间的壁垒问肠

信息化建设是基础产业,也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和其它专业相配合,才能发挥出整体合力。企业各部门、各二级单位之间往往存在着一种无形的壁垒,跨部门或跨专业办事常需要进行一些人及事的协调,而信息化建设工作涉及公司所有的单位和部门,协调工作更加重要。企业首先把信息化建设放在一个全局的位置,对信息化建设坚持一盘棋思想,对人力、物力、财力以及技术资源集中把握,保证软件开发的顺利进行。

篇7

自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进一步得到提升。电力事业也在其他行业的带动下,迅速的发展起来。尤其是在2002年我国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开始以后,我国电力事业又处在了新的发展起点上。受经济全球化的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压力越来越大,很多企业都在需找新的突破口,发电企业也是如此。经过几年艰难的改革,我国很多发电企业的管理体制以及业务模式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发电市场的竞争格局已经形成。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我国企业发展进步的关键手段。我国电力企业顺应时展的潮流,也在努力进行信息化建设,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也是我国电力企业图发展、谋进步的必经途径。本文首先分析了发电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以及目前我国发电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中面临的主要问题,然后阐述了我国发电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策略。期望通过此文,让读者能够对我国发电企业信息化建设有更深刻的认识。

1 发电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

发电企业信息化建设是指发电企业依托信息技术,培养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提高发电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提升发电企业经济效益的过程。发电企业属于技术密集型企业,其为社会提供的产品是“电能”。电能是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种能源形式,电能具有均质性以及不可储存的特点。因此,为了保证生产系统的稳定性,发电企业必须要对生产信息精确掌握,并及时对生产系统进行控制和调整,这种生产特性决定了我国发电企业必须要走信息化建设之路。而且,发电企业信息化建设比一般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更深入。发电企业在生产的每个环节都会使用到信息技术,比如计算机监控、远程操控等。对于发电企业而言,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力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运行以及发电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信息化水平的高低决定着发电企业的核心竞争实力的强弱。由此可见,信息化建设是我国发电企业发展进步的必经之路。

2 目前我国发电企业信息化建设中所面临的问题

2.1 整体规划不足

发电企业信息化建设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这需要发电企业必须对信息化建设工作进行整体规划。但是,很多企业对信息化建设的整体规划工作的重视度不够,未能建立切实可行的整体规划方案或是所建立的规划方案过于草率,缺乏整体性,这些都不利于发电企业的信息化建设。

2.2 企业发展和信息化建设未能同步

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深入,我国发电企业对信息技术的需求迅速扩大,信息化建设的进程也随之加快。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发电企业必须要顺应时展的潮流,与时俱进,将企业的发展与信息化建设同步。市场经济时代不同于以往的计划经济时代,在市场经济时代企业必须要依靠自身的力量求得生存,必须要重视创新,重视经济发展的规律。部分发电企业未将企业的发展和信息化建设结合起来,导致企业的生产模式和管理模式陈旧,无法满足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经济逐渐下滑,严重的威胁到了发电企业的生存。

2.3 轻管理,重建设的观念影响

目前,我国很多发电企业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加大了资金的投入,引进了很多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硬件设备,信息化建设力度有所加强,但这是被情势所迫不得不做一些改变。而在思想观念上,依然存在着“轻管理,重建设”的不良现象。业界有言:“高效益出自好管理”。如果没有好的管理,企业的经济效益很难保证。因此,我国电力企业要彻底将“轻管理,重建设”的思想观念摒除,将管理与建设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以此促进电力企业的信息化建设。

3 我国发电企业信息化的策略

3.1 积极学习信息化建设的理论与方法

发电企业的领导层面作为企业的决策者,必须要加强对信息化建设理论与方法的学习。只有领导者具有信息化建设意识,才能够引导发电企业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才能够从根本上推进发电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同时,发电企业也要对下属员工进行信息技术知识的培训,使其认识到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掌握信息化建设的方法和技术,并应用到发电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中。

3.2 信息化系统的总体规划要落实到位

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发电企业必须要建立起切实可行、科学合理的整体发展规划。在整体展规划中,应该要对理论、应用、投资三个方面的具体工作内容进行商榷和落实。发电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实施步骤,如图1。

3.3 信息系统整合开发

现价段我国发电企业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还必须要重视信息系统的开发与应用。对原有的系统系统进行整合,根据“效益优先、分步实施”的原则开发具有新功能的信息系统。如图2,发电企业信息系统的应用集成。

3.4 重视和利用ERP先进思想,再造企监流程

发电企业属于传统型企业,要实现发电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就必须要创新管理挂念。ERP管理技术作为当前企业资源管理系统的代表,对促进我国发电企业信息化建设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我国发电企业应该将ERP管理技术与企业当前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充分利用ERP管理技术,促进企业的发展。

4 结束语

篇8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17-0016-02

20世纪后半叶,快速发展的信息技术己渗透到社会经济的各个领域,成为新世纪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如今,信息化、网络化和全球化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20世纪80年代以来,许多国家开始制定自己的信息化发展规划和战略。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其信息化理应被放在了最优先发展的位置。各国纷纷出台各种政策,促进企业信息化和电子商务的发展,力争在新世纪的全球化竞争中谋求竞争优势。

中小企业信息化是推动我国国民经济信息化进程的重要力量,是我国进一步发展经济,提高整体经济效益,解决就业问题的重大举措。中小企业信息化有利于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产业的优化升级;有利于推动产业信息化和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发展;有利于提高企业素质和国民经济整体素质,促进国民经济高效运行。对中小企业自身而言,信息化拓展了其生存空间,提高了其技术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是在新的历史环境下满足消费需求的重要手段,有利于中小企业参与国内外竞争,加速我国经济市场化与国际化,适应国际经济网络化、信息北的要求。

目前,我国各类中小企业已超过800万家,占我国企业总数的95%以上,其工业产值、实现利税和出口总额分别占全国的60%、40%和60%左右。在流通领域中,中小企业占全国零售网点的90%以上。中小企业也是安置社会就业的主体,据统计,中小企业吸纳了75%以上的城镇就业人口。因此,在中国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如何进一步加快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的信息化管理体系,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应该是我国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里一项必须完成的改革任务。

一、发挥政府作用,积极扶持中小企业信息化

中小企业的发展和信息化离不开政府的扶持,已成为大多数国家的共识。日本在1986年就提出了中小企业信息化改革的建议方案,加拿大建立了健全的中小企业公共信息服务支持体系,韩国在其中小企业结构高度化政策中,特别强调对中小企业的技术现代化、信息化的支持。借鉴国外经验,促进中小企业信息化,必须加大政府的扶持力度,在资金、技术和人才培训、构造公共信息网络、加快网络法律建设等方面提供援助和服务。

二、中小企业的信息化策略有别于其他企业

中小企业由于在人才、技术、资金上都无法与大企业相比,但是其规模较小、生产管理环节少,需要信息化的数据也往往要少的多,实现起来也往往要容易的多,且可靠性也容易保证。因此说,中小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并非是高不可攀的事情。中小企业要搞好信息化建设,应该重视和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1.必须强化企业领导者对企业信息化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大多数中小企业的领导者对企业信息化工作的认识都不足,认为企业规模小,生产管理过程比较简单,用不用信息化照样能管得好。另一方面,认为中小企业缺乏信息技术方面的人才,资金也不宽裕,没有必要进行信息化建设,从而影响了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工作。因此,企业领导者首先思想观念必须转变,认清信息化建设对中小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其次,必须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研究制定企业信息化的整体规划和技术方案,做好资金、技术和人才等方面的准备。

2.做好企业信息化系统的整体规划

企业信息化系统不仅要求满足现实的需求,还必须兼顾今后的发展,一定要有长远的打算,做好调研工作,搞好信息化系统的整体规划。

3.量力而行,分阶段实施

企业信息化虽然是一个长期过程,但它可以分成若干不同阶段。中小企业由于在人才、资金、技术等诸多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在规划确定后应根据具体情况围绕提高效益这个中心,制定企业信息化的分期分阶段实施计划,确立每期每阶段的任务和目标,采取阶段发展、逐步推进的办法,不断地创造条件,循序渐进地实现信息化建设目标,最终实现全面信息化。

三、加强自身基础建设,推进信息化进程

一是建立与信息化相适应的管理模式。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对市场反应能力的不断提高,企业信息化必然要求引入现代管理体制,通过进行业务流程重组,将从上而下的金字塔型管理系统进行扁平化、内部网络化。而我国相当多的中小企业其业务流程是无设计的,随意性很大,根本无法运行。因此,企业信息化投资与建设,必须与组织设计紧密结合,重新设计和优化企业业务流程,重建每道工序、每个部门的数字化基础,使企业内部信息传输更便捷。这也是国际上成功的企业信息化必须辅之以专业的管理顾问长期合作的原因所在。从国内外企业信息化实施的经验来看,业务流程重组、建立相应的管理模式是企业信息化进行到一定阶段时必不可少的步骤。

二是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重视人才培训。企业信息化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己的技术和管理人才。通过招聘、培训等形式,不同程度地使企业全员尤其是主要领导接受相关理论与方法的培训教育,使新的信息理论知识与已有的自身业务相结合,促进生产经营管理的创新和优化。同时,理顺人与机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为企业信息化得以顺利实施打下良好的基础。

篇9

什么是隐性成本?信息化建设中的隐性成本包括哪些要素?该如何确定?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该如何控制隐性成本?

在经济学中,隐性成本特指隐藏于经济组织总成本之中、游离于财务审计监督之外的成本。隐性成本的产生是由于经济主体的行为而有意或者无意造成的具有一定隐蔽性的将来成本和转移成本的总和。隐性成本可以分为潜移性的隐性成本、迁延性的隐性成本和结构性失真成本。

信息化建设过程的成本

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成本不仅仅指企业实施信息化所需要购买的软件、硬件、服务等支出,而且泛指企业从接触信息化、实施信息化到信息化产生效益时,所产生的总体成本。

由于信息化的建设周期较长,分阶段进行资源投入和重复迭代进行资源投入的现象比较明显,因此,为便于对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成本有一个总体的认识,根据企业信息化建设周期,我们将企业信息化建设成本根据企业信息化的建设周期汇总分为以下三种:信息化准备阶段成本、信息化实施过程成本和信息化维护成本。各阶段信息化建设的成本如图1所示。

信息化准备阶段成本

信息化准备阶段的成本主要包括硬件成本、软件成本、咨询服务成本、企业变革成本等四大类。硬件成本包括基础网络建设成本、硬件设备成本,软件成本包括信息化建设所需的系统软件的购置,咨询服务成本包括企业为进行信息化建设而进行的购买信息化规划服务、系统需求分析等所付出的成本,企业变革成本包括企业为进行信息化建设而采取的组织结构、工作流程等变化而给企业带来的成本。值得一提的是,企业的变革成本可能会贯穿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全过程。

信息化实施阶段成本

信息化实施成本包括企业在信息化实施过程中所发生的成本,主要包括软件二次开发成本、员工培训成本、软件实施成本以及相关的管理变革成本。软件的二次开发费用主要指软件选型以后,企业和软件提供方根据企业的具体需求进行二次定制开发所产生的成本。软件的培训包括使用人员的专业培训和素质培训,因此,培训成本主要指软件的提供方对于软件的购买方进行操作技术转让的过程期间所发生的费用。软件的实施成本也是企业在信息化实施过程中必须要注意的成本,不仅仅指企业支付给软件提供方在软件实施过程中所提供的服务费用,还应包括在软件实施过程中,企业所投入的信息化工作人员,包括信息技术人员、技术管理人员和技术经济人员,他们的成本包括人员的工资、奖金、和各种福利,这些人员的人力成本应该计算在内。

信息化维护阶段成本

后期的维护成本包括硬件、软件的后期维护、维护人员的工资、硬件网络产品的损耗、机器维修等成本。对于企业信息化维护阶段成本而言,具有明显的迭入特点。一方面,维护阶段的维护成本与企业信息化的前期准备和实施阶段的投入成本有很大的关系。如果前期的工作做得比较扎实到位,软件选型、实施、培训等工作都较好地结合了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那么后期的维护成本相对来说会比较小。另一方面,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必须不断地适应市场环境,因此,企业的生产规模或者企业业务以及组织形式都会发生变革,企业信息化的基础平台和软件系统都需要适时地更新,这也是维护阶段必须考虑的主要成本。

隐性成本难以确定

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周期长,可变因素比较多,有很多的不确定性,因此,在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会不可避免地存在隐性成本。下面根据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三个阶段,分析在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隐性成本。为了分辨隐性成本,我们把企业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正常情况下所需投入的成本称为固定成本。

准备阶段的隐性成本

在企业进行信息化准备阶段,隐性成本主要发生在两个方面。第一,在硬件和软件选择方面,由于信息不对称,企业如果选择了不适合自己实际发展情况的硬件和软件,就会产生隐性成本,如:软件的开发效率低下、延长工期和费用超标;系统质量不稳定,为将来系统不能正常运行埋下隐患;设备闲置,软件功能未能全部应用等。第二,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往往伴随着企业管理组织上的变革,存在原有管理体制向新的管理体制转变的过程,因此会涉及到新的管理模式的适宜性、有效性和充分性等问题,以及由此产生的组织效率降低、员工积极性受挫、客户服务能力降低、市场份额萎缩等隐性成本。这些隐性成本是每一个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都必须面对的,对企业造成的损失也最大,因此,可以说,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所产生的隐性成本大都发生在这一阶段。

实施阶段的隐性成本

在信息化实施阶段,由于系统实施所需的硬件、软件成本基本已经确定,所以,这一阶段,隐性成本主要发生在企业变革成本中,在信息化系统实施过程中,如果企业没有完成相应的业务流程重组并建立起合理的规章制度,就会出现企业信息化和管理“两层皮”的局面,导致系统使用人员消极或不愿使用,从而出现数据更新不及时和系统无法反映企业日常业务等情况,这样将影响系统的使用效率和使系统无法产生相应的效益,并使企业的投资付诸东流,从而造成隐性成本。

维护阶段的隐性成本

在信息化维护阶段,大部分存在的成本为固定成本,在这一阶段,隐性成本的产生主要是信息化准备阶段和信息化实施阶段产生的隐性成本的延续。

企业在进行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除去固定成本,其余的所有成本都可以定义为隐性成本。隐性成本有时是非常大的,甚至会超过固定成本。因此,如何对隐性成本加以有效控制,是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必须考虑的重要问题。

如何控制隐性成本

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隐性成本主要发生在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硬件、软件的选择,第二个方面是企业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所发生的变革。因此,在企业内部树立信息化成本观念,对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硬件、软件进行合理判断和选择,利用“管理+IT”的思路,使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和企业的变革融为一体,会极大地降低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隐性成本。

篇10

一、我国企业信息化发展的目前状况

(一)企业信息化建设已有了一定成效,但整体水平较低。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有了一定成效,特别是利用信息技术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已达到新的广度和深度。国家经贸委近期的调查表明300家国家重点企业中有50%以上已经建立办公自动化系统和管理信息系统,70%以上接人了因特网,50%以上建立了内部局域网。从总体上看,15000家国有大中型企业中,仅有10%基本实现信息化,中小企业中实现了信息化的比例则更低,可以说我国企业信息化整体水平仍处于较低阶段。

(二)企业信息化发展非常不平衡

发展水平与普及程度因企业类型、行业归属和所处地区经济状况而存在很大差异。从企业类型上看,国有大中型企业、具有国际开拓能力的外向型企业、新近发展起来的高效益企业信息化发展较快,而中小企业、竞争性较差、效益较低、老企业信息化发展较慢;技术含量高的行业和经济发展水平及市场化程度高的地区,企业信息化发展水平与普及程度较高,技术含量低的行业和经济发展水平及市场化程度低的地区,企业信息化发展水平与普及程度较低。

(三)企业对发展信息化的认识普遍提高

有些企业已经从信息化建设中获得了一定经济效益,企业用于信息化建设的投资趋于增加。

二、现代企业管理需要信息技术

(一)企业信息化是现代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由之路

在信息时代,企业要生存和发展,非搞信息化不可。这不是企业主观上愿不愿意的问题,而是客观互有联系和影响的两种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一种力量是企业外部竞争环境变化所造成的压力,另一种力量是企业内部结构调整所产生的动力。从企业外部看,经济全球化与全球信息化呈加速趋势,市场范围不断扩大,竞争对手层出不穷,科技竞争、营销竞争、市场和人才的争夺日益激烈,这对企业形成了强大的压力。从企业内部看,为适应外部竞争环境,内部结构、业务流程、管理方式都需不断调整、重组、变革,以提高企业的应变能力、创新能力、竞争能力。

(二)信息化是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的重要保障

1.企业通过信息化提高竞争力的可能性

企业信息化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途径或者说可能性,是信息技术与信息资源及其结合所起作用的结果。这种可能性表现在可能产生的经济性效应与非经济性效应上。

所谓经济性效应主要有①管理规模经济性效应。③范围经济性效应。④差异经济性效应。所谓非经济性效应主要有①促进创新。②优化决策。③树立信誉。④提高素质。

2.企业对信息化的有效管理是竞争力提高的现实保证

企业基于信息化提高竞争力的种种可能性和能否或在何种程度上成为现实,还取决于企业对信息化的管理。①企业搞信息化首先要对搞信息化的预期费用同不搞信息化的机会成本、信息化可能带来的预期效益同没有进行信息化情况下的预期效益进行比较。②当企业决定对信息化进行投资时,则应根据投资的目的或动机,把握好投资的时机、方向、重点和结构。③要分析企业的竞争环境,特别是其主要竞争对手的状态和动向,来决定与同类企业相比信息化应先搞还是后搞,并选择哪种信息化模式更适合本企业情况,以赢得真正的竞争优势。④企业决定搞信息化后还应对其实施条件进行系统分析。首先是需求分析,其次是对影响信息化进展的各种障碍包括数据基础、人员水平、技术条件等等因素进行分析。

(三)企业信息化是应对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重要条件

随着我国加入wto,企业将更多地融入全球经济,走与世界接轨的发展道路是一种必然的选择。在世界贸易一体化的进程中,电子商务将面对诸如关税与税收、统一商品代码、知识产权保护等一系列新问题需要各国的对话与合作。这一切都是构筑在企业信息化基础上的。没有企业信息化,电子商务就失去了发展的根基。

三、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进程

企业信息化建设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和企业自身的主观努力。政府是推动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使能器”,企业则是加速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动力源,只有二者合力才能更快、更好地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进程。

(一)营造企业信息化建设良好的外部环境

发达国家的经验已经证明在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政府的支持、鼓励与引导至关重要。

1重视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计算机网络基础设施是推动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前提。

2.加强和完善安全认证体系。解决网上购物、交易和结算中的安全问题是企业信息化建设和开展电子商务的关键。

3.建立网上协同作业体系。e-commence需要信息流、资金流、物流的协调统一,网上协同作业体系建设的快慢直接影响着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进程。

4.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企业信息化和e-commece需要一整套完备的法律法规作保障。

5.实施政策倾斜,如提供拨、贷款,税收政策优惠等方式,鼓励和支持企业进行企业信息化建设。

(二)建立企业内部良好的信息化运作机制

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针对面临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企业应花大力气,制定相应的措施,来推动企业信息化建设。

1.强调企业领导者的参与。企业领导者应充分认识到企业信息化建设是对管理模式、组织结构、思维方式进行的一场“自上而下”的创新和变革。

2.建立企业信息化决策管理机构。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一个长期不断连续改进的过程。有必要建立一个企业信息化决策管理机构来全面统筹企业信息化的建设工作。

3.做好前期准备工作,落实企业信息化建设资金。企业信息化的建设是一项投资很大的综合性工程,包括软件、硬件、安装调试、人员培训、管理咨询、系统维护等各方面的投资。因此,在进行企业信息化建设时,必须对其进行包括技术、经济、财务等诸方面的可行性研究,做出详细的投资预算,并使资金落实到位,才能保证企业信息化的顺利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