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幼儿教师教育理论模板(10篇)

时间:2023-08-28 16:27:35

幼儿教师教育理论

幼儿教师教育理论例1

 

关于幼儿教师的心理问题,虽然早有人提出,可是在平时的学习中,老师却极少向我们提及相关的信息,作为一个学前教育专业的在读生,我觉得有必要和我的同学或以后的同行一起来探讨这个敏感的问题。因为只有正视,才会有真正的认识,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

或许在很多人的眼里,幼儿教师的心里应该永远是充满爱、充满童真的健康的青春的,支持这种论点的主要依据是因为幼儿教师面对的永远是天真无邪,可爱纯净的幼年儿童,而且她们工作的内容也是充满童趣的。然而事实却不尽然,近来,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职业倦怠已经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通过对幼儿教师的访问以及网上资料的显示,幼儿教师的心理现状主要有体现为:成就感低,压力太大,害怕孩子、焦虑、抑郁、自卑等不良心理还有职业倦怠、。当然,前者也是造成后者的主要原因。

那么,造成这些心理现状的原因有哪些呢?

首先,我们来看压力这个问题。

幼儿教师是一个压力很大的职业,据说其压力程度仅低于消防员。这些压力来源于这个职业的各个方面,(一)、便是幼儿的安全问题。

一个幼儿园教师这样说:“幼儿园老师的心理压力你可想而知了,是很大、非常大、相当大!常常被某个孩子从哪里摔下来的噩梦惊醒。孩子若摔了点血更恨不得让我血流如注来对换!每次放假过后,看着好几个孩子挂着彩上幼儿园时(严重的缝好几针的)除了心疼就是庆幸;幸好不是在幼儿园跌的,否则我铁定下岗!”、“辛辛苦苦地工作着,脑子里整天想着孩子,却得不到家长的理解。在家孩子怎么摔大人都觉得没事,怎么骂都觉得天经地义,可在幼儿园,孩子自己跌跤就和老师不依不饶,投诉半天还到网上去发帖开骂,郁闷.有的家长来接孩子放学,先把孩子从头到脚检查一遍,就差没看孩子有没有少根头发了,上帝保佑我们的孩子吧!”幼儿园教师的压力由此可见!每天都得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孩子的调皮天性加上家长的不理解和许多的不可控因素,使得幼儿教师不得不对在园幼儿的安全问题而承担巨大的压力。

(二)便是工作的压力。幼儿教师的工作非常繁杂琐碎,而且都得负担教育、保育双重任务,开课多、活动多、比赛多。每年、每学期,甚至每个月,幼儿园都有对外公开课、观摩比赛等活动。尤其是一些示范园、实验园更多。这些活动主要有:幼儿一日生活观摩、活动设计比赛、、教玩具制作比赛、课件制作比赛、赛课、说课等各项技术技能比赛等。其次还有根据一些节日活动开展的文艺比赛、演讲比赛等。这些活动的参与,都需要教师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去准备。

(三)是个人婚姻的压力,众所周知,幼儿园的教师是以女教师为主的,而幼儿园的环境较为封闭,交际狭窄,加上幼教社会地位不高,加上工资较低,使得幼儿教师成家难,压力较大。

其次,便是成就感问题。

(一)尽管幼儿教师工作量大,工作辛苦,但是其成就感普遍不高。原因在于:幼教工作量巨大但大都繁杂琐碎,幼儿教师自己觉得累,但是社会并不承认其价值,大众普遍认为幼儿教师的工作都是小儿科,画点花花草草,讲点小故事活着唱两首幼儿歌一天便算是过去了。这种传统的大众眼光使得教师工作时职业成就感太少,也就缺乏了职业自豪感,影响其教学效果和教学态度。

(二)桃李满天下却无成就感核心期刊。一幼儿园教师写到:“幼儿园老师跟其他老师一样桃李满天下……可怜我辛辛苦苦与你朝夕相处三年,一把屎一把尿地把你拉扯大幼儿教育论文,你一出园门,就把我遗忘了偶尔发现以前班上的孩子,我先热情打招呼,那头冒出一句:“你谁呀?”真是我心照明月,明月照沟渠!不过不能怪他们,试问有几个人长大了还记得你幼儿园老师的麽样呢?”

(三)幼教工资普遍不高,劳动重复, 同时其社会地位不高,7月暑假时,幼儿园的部分老师会选择离开这个岗位,使得原本师资力量不够稳定的民办幼儿园又遇教师瓶颈。当然职工的离职并不仅仅是工资的原因,但毕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   有些老师也反映工作强度太大,却得不到相应的回报,骨干教师要好点,普通的老师每个月的工资也就1000多,还没有一些服务员的工资高,服务员还不用承受那么大的压力。拿着不高的工资却要负担大量的工作量,这让幼儿教师不得不对自己的工作价值进行衡量评估,也造成其职业自豪感成就感的降低。

第三,是害怕孩子综合症。

很多幼儿教师说:“当上幼儿园老师,都不想生小孩了。”虽然其间不免有些玩笑的意味,但很多幼儿教师早一天嘈杂繁重的工作之余,却是对孩子产生了一种本能的回避。也难怪一个幼儿教师这样说:“可怜原本一个个细声细气、温柔娴静的美女老师们,半年下来都变成了大嗓门的泼妇,声音小点谁理你呀!谁说幼儿园老师都很温柔,那您一定不是幼儿园老师的家属。回家后脱口而出的歌是幼儿园里常唱的歌曲,开电视得将声音放到最响,入睡了,孩子们还会不请自到,匆匆挤进梦中。。。。。。。以前看到别人的孩子喜欢得不得了,现在看到亲戚家或朋友家的孩子都要避而远之。生小孩?NO Way!”

第四,焦虑、抑郁、自卑

我曾在查治疗失眠的相关信息时看到一个求助者这样说:“我女朋友式幼儿教师,她的工作特别累,可是一到晚上却很清醒,总也睡不着,该怎么办?”

因为幼儿教师的工作和服务对象是小孩,因此责任重大。相应地,他们所承受的心理压力也就比其他群体大。另外,从幼儿教师工作性质来看,工作环境相对封闭,整天与孩子打交道,给幼儿教师的人际交往提出许多挑战。面对无知的孩子,常处于教导的身份,教师容易形成好为人师的性格——总爱教育别人。幼儿教师生活环境单纯,导致思想意识与社会相脱离。幼儿教师做事小心谨慎、爱计较,这本来是工作需要的,因为幼儿教师的工作繁杂而细碎,工作需要认真而细致,但如果长期如此,易形成过度敏感的性格特点。幼儿教师若不善于因环境的改变而改变,进行自我调控,与成人交往时,会因不适应新环境,产生许多难题、障碍和冲突,出现心理问题。

第五,职业倦怠。

我想,前面四点已经解释了这个职业倦怠的原因 ·

幼儿教师教育理论例2

所谓沟通是指教师与幼儿互相交流,在情感、认识上达成一致的过程,师生间的沟通是建立 和谐的师生关系的渠道,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使成人有时忽视了与幼儿进行沟通,忽视了对幼儿心理需要的满足,以致因父母与孩子缺乏沟通,造成代沟,教师与幼儿缺乏沟通,造成师生关系的不和谐,因此,成人与幼儿之间需要沟通,在互相沟通中,得到宽容、理解、支持和尊重。而师生间的沟通,缩短了师生间的距离,加深了师生间的了解,在沟通中,幼儿能够感受到教师对他的关注、尊重,使幼儿有一种被重视感,并有一种充分的接纳感,感到自己为教师所关心,喜爱,从而得到一种安全的愉快的情绪体验。这种积极的情绪体验,有助于幼儿保持活泼、开朗的情绪,增强对教师的喜爱和信任,乐于接受教师的引导和帮助,同时,幼儿在与教师的沟通中,向教师传递他的情绪、情感,使教师能够及时地了解幼儿的需要,给予适宜的指导与帮助,教师与幼儿能建立起积极的相互信任、尊重的关系,促进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

二、教师良好的个性,是师生间沟通的保证

一般而言,幼儿喜欢和善、耐心、公平,对幼儿有兴趣的教师,不喜欢严厉、批评责骂、惩罚儿童、脾气坏的教师。热情的教师相对冷漠的教师更乐于助人。热情与容许对原来成就水平低、缺乏学业动机的幼儿有良好的影响。因此,作为幼儿教师要利用自身的榜样作用影响幼儿。如,我们班上一幼儿,在回答不出计算题时,一本正经地对老师说:“我妈妈说我是吃忘记蛋长大的。”全班幼儿哄堂大笑,这时,教师并没有取笑他,而是诚恳地对他说:“你我只要认真想一想,一定会算出来的,待会儿,我们再一起学一学好吗?”游戏时,几个能力强的幼儿也充当起了小老师,耐心地帮助他,终于,使他学会了,他脸上也露出了甜甜的笑,不再以为自己是天生比别人差

三、满足幼儿的需要是师生间沟通的前题

人的需要种类很多,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按需要的指向将其分为七种,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等,幼儿是社会的人,因而,幼儿具有一种对于自尊、自重和来自他人的尊重的需要,要求得到成人的关注,要求自主,要求被赞扬和被认可,要求负一定的责任。对幼儿被赞扬和被认可需要的适度满足,可激发幼儿的积极情绪,强化良好的行为习惯,增强

幼儿的自信心。在师生的沟通中,幼儿感到教师对自己是欣赏的态度,就会使他们意识到自己在这个世界上是有价值 ,有力量、有能力、有位置、有用处的,乐于与教师进行情感与认识上的交流。如:一次幼儿在绘画时,一名幼儿将海水画成了红色,老师看见后,好奇地问:“咦,你的海水为什么是红色呀?”幼儿见教师没有责怪的意思,便大胆地说:“傍晚,太阳快下山了,把大海照得红通通的,海水就变成红了。”反之,如果教师采用训斥的态度,强令幼儿改正,便得不到沟通的机会,无法了解幼儿内心真实的想法。

四、师生沟通中应掌握的原则

师生沟通过程中,常会因幼儿年龄小,语言表达能力不强,主动与人沟通能力差,教师的权威地位等原因阻碍沟通,造成双方沟通的困难或沟通无法进行下去的情况。因此,教师应掌握一些与幼儿沟通的原则。

1.平等的原则

建立人格的平等关系,是师生间沟通的基础,也是幼儿是否愿意、喜欢和教师沟通的关键。我们成人间的沟通,是基于双方人格的平等。而与幼儿沟通时,我们往往会因为他们年龄小、知识少、还不懂事,更因为教师的权威地位而忽视这点,以希望、说教的方式来与他们沟通,“你应该这样做,而不要…… ”忽视了幼儿作为完整个体的独立性和自主体,使幼儿感受到来自权威的压力,这些都不利于师生间的沟通。因此,教师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创设主动与幼儿沟通的时机,放下做教师的架子,虚心向他们“请教”,做几回学生。记得有一次,小朋友们都在玩游戏,李缘小朋友能对照着小卡片搭直升飞机,照像机等物,立体感很强。教师主动走过去要求他教给老师,他很惊奇,眼睛睁得很大,仿佛在说:“你是老师,怎么不会呢?”明白了他的心理教师说:“老师也有不会的东西,不会就要向别人学。”听了老师的话,他点了点头,很快他教老师学搭直升飞机,不仅这样,他还乐意教别的小朋友。事后,他充满自信地对别的小朋友说:“老师搭的这个直升飞机,还是我教给她的呢!”第二天一大早,她妈妈就向老师反映李缘在回家路上,跟她说了许多在幼儿园里的事情,了解了李缘在幼儿园的情况。接着晨间活动时,李缘又玩起了昨天的玩具,还等不及地拉着老师的手,告诉老师他的秘密:他最喜欢搭飞机和小汽车,长大了要开汽车……。一件小小的事情,使我们认识到,让幼儿感受老师的平等对待,是开启他们心灵的钥匙,为今后幼儿与教师主动地沟通打下了良好的情感基础

我班的李娜小朋友,性格活泼开朗,走路一跳三蹦,喜欢唱歌跳舞,可她刚到幼儿园的时候,不象现在这样,总不能和别的小朋友玩在一起,小朋友说她抢玩具,不给大家玩,她马上就钻到桌子底下去,谁也不理睬。一天上午的桌面游戏才开始,史梦莹就喊起来了:“老师,李娜又抢我的玩具了!”我快步走到他们这组,用眼睛寻找李娜,“她在桌子底下。”一名幼儿批评着李娜说。见此情景,我连忙蹲下去,拉着她的手,向她表示教师没有怪她,并且和她一起玩具。过了一会儿,她对我说:“老师,我想玩史梦莹那边的玩具!”我点点头,一边告诉她,好玩的玩具大家都想玩,怎么办呢?别人的玩具能抢吗?想一个办法来解决,在这样宽松的气氛里,我和她讨论了如何与小伙伴进行交往和游戏 ,如何协调自己和同伴的关系,并且,在以后的活动中,尽量创造机会多让李娜和小伙伴一起游戏 ,同伴告她状的声音渐渐减少了,李娜脸上的笑容也越来越多,再也不会钻桌底了,变得越来越活泼、开朗。很多事例告诉我们,当幼儿在遭遇到冲突或挫折时,他们往往希望寻求成人的同情和接纳。如成人对孩子表现出接纳,会有效地缓解甚至消除幼儿的心理紧张和情绪不安,即使在幼儿的所做所为并不合科乎情理的情况下,教师也要接纳幼儿,等他们情绪的”风雨”过后,再与幼儿细作理论,这时,幼儿能接受教师的引导和帮助,再与幼儿细作理论,这时,幼儿能接受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从而有效地保护了幼儿的自尊,更好地解决问题。

幼儿教师教育理论例3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5)03-0060-02

一个国家特殊教育事业的变革与发展一方面是衡量国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水平发展与否的重要标志,另一面也是国家及其文明程度的标志。我国在近期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就明确地把特殊教育纳入到我国教育发展任务之中,关于特殊教育教师问题纲要中指出:“加强特殊教育师资队伍建设,采取措施落实特殊教育教师待遇。在优秀教师表彰中提高特殊教育教师比例。”从纲要中我们体会到特殊教育教师的培养关系着特殊教育发展的成败,也决定着特殊教育教学的质量,因此,国家十分重视特殊教育师资力量的培养。本文对20世纪初意大利著名学前女教育家蒙台梭利关于特殊幼儿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的成就进行探讨,从幼儿特殊教育教师如何对特殊儿童进行有效教育的角度和层面来论述蒙台梭利幼儿特殊教育思想,为我国特殊教育师资培养提供一些借鉴与思考。

一、幼儿特殊教育教师的使命

(一)幼儿特教教师的任务

蒙台梭利在《儿童的秘密》一书中用一章的篇幅来具体论述了教师的任务。她认为对于教师而言,最首要的任务是先观察儿童,了解儿童的生活习性、性格特点等一切未知领域,充分挖掘儿童的潜能,使他们无拘无束地生活,自由快乐地茁壮成长。为了实现这个任务,教师应该用科学方法观察儿童,研究儿童,理解儿童,热爱儿童,帮助儿童。教师的主要作用是指导儿童的身体发展和心理发展。“儿童拥有一种心理生活,这种心理生活的微妙表现尚未引起人们的注意,它的发展往往会被成人无意识地破坏掉。”①事实上,儿童正处于创造和发展的时期,他正处于创造自我的过程中,无论是正常儿童还是特殊儿童都有创造和发展的潜质和可能。因此,在外部表现的背后,隐藏着一个尚未被成人认识的、充满活力的儿童。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为儿童创设一个相对自由的活动空间,使儿童舒适地,不受任何束缚地快乐成长。幼儿教师应该把儿童安置在一个自由、充满欢乐和身心放松的环境里,使儿童感到没有任何的压抑之感。如果幼儿在他的心理发展过程中,遇到一个禁锢的、充满敌意的、不适宜的环境,就会在人们尚未察觉的情况下产生各种心理问题,例如,心理障碍、依附他人、自卑感、恐惧、说谎等。在一个幼儿身上,可能同时出现几种心理畸变的情况。如果儿童没有消除他的心理问题,这些畸变将伴随他的一生。1898年,蒙台梭利在都灵召开的教育会议上指出:“儿童智力缺陷主要是教育问题,而不是医学问题,教育训练比医疗更为有效。”②作为特殊教育的教师,必须关注低能儿童的外部表现,儿童每一个不寻常的反应和每一次发脾气都是障碍儿童心灵中秘密显露的一种无奈表示。因此,对于低能儿童来说,特殊教育教师把他们安置在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里,对于低能和弱智儿童的教育和他们的心智发展都至关重要。

(二)幼儿特教教师的精神准备

蒙台梭利十分强调特殊教育教师在对特殊学生的教育过程中,教师对待儿童的态度,他认为这是全部问题的关键。正是教师身上所存在的那些不好的脾气和内心障碍,使儿童胆怯害怕,不能以真实的一面在教师面前展现,致使教师缺乏对特殊儿童的体会和深入了解。为了全面透彻地了解特殊儿童行为特点,教师必须要有思想准备,教师首先从了解自身开始,总结发现自己身上的优缺点。例如,傲慢、发怒、偏见等。总之,“教师必须变得谦和友善和慈爱,这是教师应该具备的美德。这种精神预备将给予他所需要的平衡”。③要在精神上为幼儿营造舒适、温馨、安全、宽松愉悦的社会环境,特别是要将心理学知识寓于教育教学领域之中去,以促进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我国在特教的师资培训方面由于国家的重视,有了显著的发展和提高,但是也存在着很多不足。在我国的一些特殊学校和康复机构里,由于师资匮乏,很多特教师资没有接受过正规培训,缺乏作为特殊教育教师所必备的知识素养和教育理念。因此,面对特殊儿童的外在表现形式,不知该如何应对,有的教师甚至采取简单粗暴的行为,缺乏爱心和耐心,这会给孩子的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不良影响。因此,为了更有利于特殊儿童的教育与发展,特殊教育教师不仅要关注为特殊儿童创设良好的物质环境,而应更重视自身素质的提高,特教工作尤其强调特殊教育教师的人道主义服务精神,为特殊儿童提供良好的精神环境,这样才能保证环境创设的质量,而不仅仅停留在物质环境的创设上。特殊教育教师要加强专业伦理、专业素养、专业行为的培养与提高,从而服务和奉献于特教事业。

二、幼儿特教教师感官训练的原则与方法

感官训练是蒙台梭利的精华所在。蒙台梭利指出特殊儿童的某些障碍和缺陷,只要在敏感期之前进行教育,就能得到很大的改善。而儿童敏感期大多主要集中在出生后到六岁前这一阶段,即学龄前阶段。所以,在这一阶段是幼儿特殊教育教师对特殊儿童进行早期干预的最佳时期,教学效果也最好。感觉发展敏感期是对特殊儿童进行感官训练的关键时期。在这一关键时期特殊儿童接受训练,有利于纠正智障儿童的感官缺陷,如果错过了这段最佳时期,对于有缺陷儿童来说更是勤苦而难成。

蒙台梭利把智障儿童的感官教育划分为:一般感觉教育(触觉、热觉、压觉和立体感觉)、视觉、听觉、味觉和嗅觉教育,在这些感官训练中以触觉训练为主要练习方式。智障儿童常常通过触觉来认识周围的事物,双手成为他们理解事物的直接器官。由此可见,特教教师只要掌握了智障特殊儿童感官敏感期的发展规律,充分地加以利用,不仅可以提高智障儿童的学习能力和效率,而且可以把握住智障儿童感觉器官逐渐从不成熟到完善的发展机会。同时蒙台梭利也指出,如果儿童感官敏感期已经过去,再加以练习,不仅增加了训练困难度,而且也不可能达到完善的地步。在智障儿童的各种感官训练中,蒙台梭利主张把“教师”改称为“指导者”。幼儿特殊教育教师根据智障儿童思维发展的特点,如思维发展迟缓、缺乏学习动机和兴趣、判断分析能力、情感发展滞后等心理特点,对弱智儿童进行感官训练的指导,使儿童自由自在地发展。幼儿特教教师在缺陷儿童感官教育实验中,充分运用了分解训练原则训练缺陷儿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分解智障儿童的感官训练程序和步骤,既符合智障儿童感官发展水平,又能够适应智障儿童的心理和生理发展水平。正如蒙台梭利所说:“如果不把感官教育作为某种含有智慧和动作的整体活动的一部分,那么就永远也不可能有什么感官教育。”④最后,蒙台梭利关于智障儿童的感官教育必须借助智障儿童的感觉器官和直观的感官教具进行。幼儿特教教师利用能够刺激智障儿童感觉器官的教具为媒介,通过不断训练和强化,提高智障儿童的注意力,使他们的感受性在不断的探寻和发现的过程中提高和完善。纵观新时期幼儿特教改革的发展进程,我们一直都在提倡教师应成为儿童学习的支持者、指导者,教师“教”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不教”。这些观点在蒙台梭利的著作里随处可见,蒙台梭利在幼儿特教方面的真知灼见,值得我们吸收和借鉴。

三、蒙台梭利幼儿特殊教育教师理论的现代价值

蒙台梭利是以一个教育改革家的身份出现,尽可能试图打破以往传统智障学校的教学方法。客观、公正地从儿童家庭教育的视角对儿童的行为习惯和特点等进行细致入微地观察和体验。蒙台梭利对特殊儿童开展早期的教育实践活动为后期乃至今日的缺陷儿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她实地观察低能儿童,努力寻找并在实践中不断运用自己的教学方法对低能儿童进行训练,并在训练中不断摸索新的经验进而使自己的教学方法不断改进和完善,她的这种勇于探索未知领域的态度值得我们教育工作者学习和借鉴。关于特教教师的师资培养方面,提出了自己的很多真知灼见,她提出特殊教育教师要根据特殊儿童发展的敏感期进行感官训练,对特殊儿童进行早期干预和尊重特殊儿童心理特点和个性差异,对后世影响很大。在教学中,幼儿特教教师如何为智障儿童提供良好的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如何利用各种教具刺激弱智儿童的感官,以及生活技能训练,至今为我们现今早期特殊儿童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了可资借鉴之处。

总之,蒙台梭利关于幼儿特教教师的理论与实践在历史上乃至今日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我国特殊教育领域,特教教师师资匮乏,特教教师专业化素质培养尚不深入的情况下,重温蒙台梭利关于特殊教育教师的教学与实践经验,深入挖掘蒙台梭利有关幼儿特殊教育的理念和实践,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注释:

①③蒙台梭利.单中惠译.童年的秘密[M].北京:京华出版社,2002,6,第1版:129,140.

幼儿教师教育理论例4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08)06-0006-04

幼儿教育活动是围绕幼儿的成长与发展需要来进行的。因此,幼儿理应是教师关注的中心。然而,在幼儿教育实践中,幼儿往往是被忽视的。

南京市教育局教研室曾于2003年对208名幼儿园教师作了有关教研情况的调查,结果显示,在评价教师业务水平的主要依据中,排在第一位的是日常教学,而本班幼儿发展水平仅排在倒数第二位。在主要教研活动内容的十个选项中,教学活动排在第一位,理论学习排在第二位,教材研究排在第三位,研究幼儿排在第八位。

在教育场域里本应处于中心位置的幼儿为什么会被边缘化?

场域是由各种位置之间的客观关系组成的。场域当中有各种资本,布迪厄认为,有四种基本的资本类型:经济资本、文化资本、社会资本和象征资本。场域中的行动者往往被他们自己在实践中积累、形成的习惯所牵引,为了获得各种资本而行动。行动者获得的资本越多:在场域中就越能占据有利位置。各种位置的占据者为了保证或改善他们在场域中的位置,会运用种种策略。

幼儿园教师身处的是一个多重关系交互作用的教育场域。与幼儿园教师发生关系的人主要包括:(1)幼儿。他们能给予教师真诚的爱与关心,依恋和崇拜教师。(2)幼儿的家长。获得家长的信任、配合、支持,有助于提高教师教育工作的效果。家长也会将他们对教师的看法反馈给幼儿园管理者或教师的同事,间接地影响教师的处境。为了获得家长资源以及他们的正面评价,幼儿园教师在工作中会充分考虑家长的意见和观点。(3)幼儿园的领导。领导,特别是分管业务的领导,大多曾经是经验丰富的教师,他们带领教师开展教研活动,帮助教师备课,解决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一个幼儿园教师的教学行为、教育观念或多或少带有园领导观念的印迹。园领导同时又是教师工作能力的评价者。管理人员的评价会影响教师的升职、上公开课、进入科研项目组等机会,也会影响教师的自我评价以及同事的评价,进而影响教师经济资本、象征资本的获得。(4)理论研究者。包括各级教研员、大学专业教师。毫无疑问,在幼儿园教师看来,理论研究者是文化资本的最大拥有者,与他们交往会给自己带来知识,同时提升自己在别人眼中的形象,从而获得一定的象征资本。但在绝大多数时间里,理论研究者并不会亲自到场指导,而是通过各种各样的理论书籍、发表的文章、编写的教材来影响教师。

教师在教育实践中需直面儿童、文化与社会的对峙。影响教师与幼儿互动发展方向的不仅仅是教师与幼儿的特性,还有在他们中间重叠或横亘着的其他力量、其他关系。教师的行动方向受这些力量牵引和规导,其中幼儿的力量很容易在其他力量的影响下退居边缘。因为理论研究者和幼儿园管理者是影响教师教育实践的重要力量,因此往往是教师在场域中最先感知到、最先考虑的力量。

在幼儿园教育实践场域里,理论研究者以及他们言说的理论天然地占据着重要的位置。理论研究者的理论被社会文化自然地赋予了力量,被视为可贵的资本。由于拥有这些知识资本,理论研究者在幼儿教育实践场域里也就拥有了话语权。幼儿园教师如果不掌握这些理论研究者的话语,就有可能面临失语的处境。

正是由于理论研究者占有幼儿教育的理论知识,因此在一个崇尚知识的幼儿教育实践场域里,理论研究者占据了“批评者”“医生”“指挥者”的位置,而教师处在“被批评者”“被诊断者”“被指挥者”的地位。为了改善自己在场域中的不利地位,教师会努力获取理论研究者的知识,向他们靠拢。教师在这方面的努力主要采用的是以下两种策略。

第一,遵从理论研究者的建议。理论研究者很受幼儿园教师欢迎,有条件的幼儿园往往请他们定期参加教研活动或来园作报告,没有条件的幼儿园也会派教师外出听专家讲座,“好跟得上形势”。

一位幼儿园教师说:“去年来了个专家,让我们搞经验课程,说对孩子好,我们就搞了经验课程,还写反思笔记,给孩子建成长档案。今年换了个专家,又让我们开发本土主题活动,我们又开始研究当地的历史了。反正跟着专家走没错,家长也认可。”

第二,使用理论研究者的词汇。与幼儿园教师交谈,看他们写文章,我们经常能听到或看到各种新鲜的词语。“主体性”“建构”这类词已经泛滥,“高结构化、低结构化”“异质同构”等词也屡见不鲜。在问到为什么要用那么多的理论词汇时,教师的答案是:

“写文章很直接的目的就是要获奖、发表,而这就需要理论的支持,不能纯粹是谈经验。”

“想使别人对我有一种感觉――你很能干,用很多理论的东西,真的会让人觉得我蛮厉害的。”

佐藤学也谈到了大量教育研究术语渗透到教师语汇中,成为专业术语的问题。他认为,运用这些“教学研究”所提供的专业术语,可使教师的实践获得各种理论切入点。的确,理论词汇的频繁使用,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教师对自己实践的思考方式,使他们的思考有一个确定的坐标,他们可为自己的实践活动明确命名。

W老师是幼儿园的骨干教师,音乐组组长,她对理论有着火一样的热情。她每次主持教研活动,都会提出诸如“如何解决提问的有效性”这样的问题。她是这样看待理论给她带来的好处的:“我工作十七年了,我觉得自己有丰富的经验,这些理论能指导我去理解我以往的那些工作经验,让我更好地去内化我原来的认识。”

幼儿园教师向理论研究者靠拢,获得了与理论研究者对话的力量,虽然这个过程有点像中国人为了与美国人对话而主动学习英语一样,始终还是处于弱势地位,但毕竟获得了可能性。而且这种知识的获得也有助于教师处理好自己与家长的关系。

“你要说得头头是道,让家长觉得你是真心为了他孩子好,而且还要说出是为了他孩子哪点好,比如社会性发展、延迟满足、自我控制力、主体性等,这样他就觉得你有道理,值得信赖了。”

然而,教师话语中的理论词汇越多,描述他们自己实践的话语就越抽象,就越容易丧失具体性。

我们曾就某课题组织教师写过一些文章。当教师们将文章拿来交流时,我们看到如下片段:

幼儿艺术教育已成为当前教育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人们已逐步认识到审美与艺术教育是培养人格、提升境界、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途径。但在当前教育实践领域,幼儿艺术教育却存在很多误区:以知识、技能的训练和灌输替代幼儿真切生动的体验和表达:成人式的思维、概念化的表达、整齐划一的作品使得儿童与生俱来的艺术感受能力逐步丧失:功利性的追求替代了艺术教育的正确目标,背离了它的宗旨,从而使幼儿处于消极被动的状态。

美术教育的改革取决于教育观念的转变……通过长时间的幼儿美术教育活动实践,我们发现,幼儿自由地进行艺术创造的一个首要条件就是:教师必须改变传统僵化的、单一的、成人化的审美趣味和评价标准,建立一种宽容多元的审美观和评价观。在美术活动中,我们现在关注的不仅仅是班级幼儿的整体发展水平,而是更加细致地观察和评价每一个幼儿是否在原有水平上有了相应的提高,关注并分析每一个幼儿在活动中需要的帮助(技能技巧、想象创造、意志品质),我们提倡个性化教育,真正做到了因材施教。我们在活动中激发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树立他们的自信。我们以启发、引导、鼓励、提升为主,建立了一种轻松自由的教学氛围。

看这篇文章的第一感觉是“味同嚼蜡”。我们很惊讶,这位教师活动搞得有声有色,在与大家交流时也眉飞色舞,会使听者兴奋不已,但写出来的文章怎么会是这样?问她原因,她不无委屈地说:“不是写文章嘛。我们评奖的文章都是这么写的。”问她那些生动的东西都到哪里去了,她说:“那些东西也能写进文章里吗?那些只是经验啊。”

我绝没有贬低这位教师的意思,因为我们看到的许多文章都与她的文章类似,精彩的鲜活的实践被包裹在一层又一层的空洞的不知所云的理论词汇当中。我只是想说明,幼儿园教师所谓的“向理论靠拢”,快达到施瓦布所说的教师的“实践方式”话语已处于“濒死”的状态了。难怪在福柯看来,知识会抑制自由,生产控制,从而促进人的消亡。

事实上,在真实的教育活动中,理论研究者的影响力很有限。特别是当理论研究者的理论知识没有与幼儿园教师的体验、经验发生化学反应时,幼儿园教师口头时髦的理论词汇与实际工作中的我行我素之间的反差使理论研究者陷入了尴尬的境地。正如布迪厄所说,“社会行动者并非是被外力机械地拉来扯去的‘粒子’。正相反,他们是资本的承载者,而且,基于他们的轨迹和他们利用自身所有的资本数量和结构在场域中所占据的位置,他们具有一种使他们积极踊跃地行事的倾向”。幼儿园教师完全可以在实践中利用自己的实践,消解理论研究者的理论,同时建构属于自己的理论和实践。

一般来说,理论研究者对于教师的复杂工作、课堂现象的复杂性理解得并不那么丰富、深刻。但理论研究者恰恰因为对于教育实践复杂性的无知与自己专业领域的理论研究的混沌性,喜欢对实际工作者提些傲慢的建议或指导,他们会以断然的口吻要求实践者“应该”或以亲切的口气“建议”教师们在实践中遵守某些规则。理论研究者往往忽视教师行为的多样化,忽视实践的变通性、策略性、生产性和再生产性。他们提出的建议,对于实践性问题的解决往往并不显得那么强有力。吴康宁就曾对教育批判的合法性和可能性提出过质疑,他认为,理论工作者的批判话语权是自赋的,其教育批判是一种“自我定义式的”批判。理论工作者无法获得对整个教育场域的全面认知,其教育批判容易成为一种“有偏见的”批判。理论工作者难以进行彻底的换位思考,其教育批判往往成为“马列主义手电筒式”的批判。

到底什么是知识?显然,在幼儿教育实践场域中,幼儿园教师所拥有的丰富的、复杂的实践性经验往往不被看作是知识,他们当然不能凭借这些不被视为资本的资本(事实上是他们所拥有的最大资本)在与理论工作者的交往中使自己的处境向有利的方向转变。因此,要改变这一处境,根本的还是要改变我们的知识观。

前文提到,理论研究者和幼儿园管理者是影响教师教育实践的重要力量,也是幼儿园教师在场域中最先感知到、最先考虑的力量。要求教师尊重儿童、以儿童为中心的理论研究者,因为没有将教师视为有着与自己对等文化地位的“他者”,没有意识到尊重、理解幼儿园教师复杂实践对自己的重要性,也没有表现出相应的行为,因而无法使幼儿园教师将“以儿童为中心”的理念内化为自己的观念。因此,有必要对理论研究者这种立法者的身份进行批判式的反思。而理论研究者要完成自我救赎,就必须努力建构新的身份。

齐格蒙・鲍曼运用隐喻论述过知识分子的两种角色:立法者和阐释者。立法者角色由权威性话语建构活动构成,这种权威性话语对争执不下的意见纠纷作出仲裁与抉择,并最终决定哪些意见是正确的和应该被遵守的。而在后现代世界观基础上形成的阐释者角色则由解释性话语活动构成,这些解释性话语以某种共同体传统为基础,其目的是为了促进具有自主性的(独立自主的)共同参与者之间的交往,防止大家在交往活动中发生意义曲解。因此,它激发了人们深入到相异之知识系统中去的愿望,解释活动正由此而发生。

讨论理论研究者相对于幼儿园教师的身份是立法者还是阐释者,并不是说这两者的关系是对立的。在现实中,两者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到目前为止,大多数的讨论都指出,理论研究者应该从立法者走向阐释者。但不管是立法者还是阐释者,他们都把作为实践者的教师看作是一个客观的研究对象,并不重视与对象的主体性互动。因此,我们提出,理论研究者应成为幼儿园教师实践的关怀者。

成为“幼儿园教师实践的关怀者”这一观点受关怀伦理学的启示。关怀伦理学重视关怀者与被关怀者之间的关系,并特别关注被关怀者角色的主动性。关怀决非完全取决于关怀者一方的态度与目的,而必须考虑关怀者的“关怀”在被关怀者身上产生什么样的效果。

幼儿教师教育理论例5

2幼儿教师掌握体育理论知识情况

鉴于幼儿群体的特殊性,在进行体育教育实践时要区别于成人和中小学生,幼儿教师除了掌握一定的运动技术,还应会合理运用运动人体学科基础知识、幼儿体育教育方法、原则、幼儿心理学等基本教育理论方法,科学指导幼儿进行体适能的锻炼,从而使幼儿身体得到全面科学的协调发展。幼儿教师掌握体育理论知识情况统计见表2。表2中统计显示:30.7%以上的幼儿教师对幼儿心理学知识达到了解水平,加上基本了解的人数比例超过73%,说明教师对幼儿心理学知识掌握情况相对较好;这主要得益于幼儿教师大部分都是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的学生,他们在校期间都对幼儿心理学进行的系统的学习。66.1%的幼儿教师对幼儿体育教学方法、原则等基本原理不太了解,79.7%的教师对人体运动学科基础知识不太了解,55.2%的教师对动作技术原理和技术分析不太了解,都高于了解者和基本了解所占比例之和,这主要有两个方面原因造成的;第一是幼儿教师主要是毕业于各学校的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他们在校期间没有系统学习体育教学方法、原则,更没有系统学习人体运动科学知识;第二是幼儿教师在入职前后的培训中对体育教学方法、原则和人体运动科学不够重视,没有将这类理论知识纳入到职前或职后培训中;这些都充分说明幼儿教师掌握这三门知识的情况较差。调查结果表明,他们掌握的体育教育理论知识相当贫乏。这些理论知识的缺乏,可能造成教师在指导幼儿体育教育实践活动中,把握不好幼儿的负荷量和强度,直接造成项目选择和运动时间等出现偏差,使幼儿体适能得不到全面科学发展,甚至对幼儿造成伤害,违背幼儿体育教育的初衷。

3幼儿教师体育教育业务能力情况

幼儿体育教育作为一个实践过程,教师只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是不够的,还应具有把理论知识灵活运用到体育教育实践中去的能力,使两者相互结合,综合把握幼儿体育教育活动实践。因此幼儿教师还应具备动作示范、讲解、创编体育游戏、制定体活动计划、有效的组织引导课堂、创编幼儿操和创新教学等能力,使幼儿体育教育活动工作得到事半功倍的成效。调查情况见表3。表3中统计显示:有12%的教师认为制定体育活动计划能力“好”,制定体育活动计划指幼儿教师在把握幼儿体适能水平的前提下,制定出有针对性的对幼儿在一个时期进行身体练习方法,并能有效提高幼儿体适能水平的计划;10.9%的组织领导能力“好”,组织领导能力主要指幼儿教师在体育教学活动过程中,活跃课堂气氛和调动幼儿注意力方面的综合体现;16.7%的讲解能力“好”;讲解是幼儿教师运用生动的语言向幼儿说明教学任务、动作名称、动作要领、做法和要求及指导幼儿进行身体练习的方法;而认为这三个方面能力“较好”的分别是46.4%、44.3%、35.9%;两者相加超过了50%;说明郑州市幼儿园教师在这几个方面勉强可以,但还不能满足体育教育活动实践需要。有54%~80%幼儿教师认为,在动作示范能力、创新教学能力、创编幼儿操和体育游戏方面是“一般”和“差”,动作示范的好与坏教学成果的有力保证;体育游戏是幼儿课堂教学的主要载体,游戏的趣味性和难易程度直接影响幼儿注意力保持;因此,54%—80%的调查结果说明受测幼儿教师在创编和动作示范方面的掌握和学习还很不够,而这三个方面却是幼儿园体育教育活动实践的灵魂所在,充分制约着幼儿体育教育活动实践的发展。幼儿教师应在提高体育教学灵魂要素上多下功夫,促进幼儿体适能的健康和谐发展。

幼儿教师教育理论例6

关键词:

国考;幼专;学前教育学;问题;解决策略

2015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改革正式实施。按照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暂行办法》文件规定,从2014年起入学的师范生(包括幼专学生)也不再直接认定教师资格,必须参加全国统一的、严格的教师资格考试(即教师资格“国考”),才能拿到教师资格证书,幼儿教师资格证书也是如此。改革后的幼儿教师资格“国考”,增设了综合素质的考查,同时,加强了幼儿教师岗位保教知识与能力的考查。

1当前幼专学前教育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素质的高要求,人们越来越重视学前教育,因而社会对幼儿教师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对幼儿师范教育培养合格的幼儿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幼专学前教育学是幼专学生学习幼儿教师专业知识体系的重要基础课程之一,也是师范院校体现师范性的重要标志性课程。幼专学前教育学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幼专学生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后教学水平质量的高低。学前教育学是研究学前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对学前儿童进行全面的保育和教育,探索学前儿童教育规律的科学。它是幼专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获得学前教育理论知识,准确把握学前儿童教育规律,树立正确的幼儿教育理念,培植坚定的教育信念,掌握科学的幼儿教育方法,提高幼儿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所必须掌握的教育基础理论课程之一,也是幼儿教师资格考试《保教知识与能力》的核心内容。然而,经过对幼专学生实习的幼儿园调研和对毕业的幼专学生就业的幼儿园进行追踪调查发现,当前幼儿园普遍反映幼专学生存在很多问题:如幼儿教育理念落后;幼儿教育专业知识结构不合理;幼儿教育专业技能不强;教师专业思想不稳定等,这不利于幼儿优美人格的塑造和精神世界的丰富,与当前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极不适应。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很多,但主要与教师资格证考试改革前,幼专学生只要在学校通过学前教育理论考核合格,普通话达标,经过短时间的教育实习就可以获得教师资格有直接的关联。而幼专学前教育学作为幼儿师范院校的教育基础理论课程,教师在教学中重书本知识,轻活动设计的训练,教学方法仅仅依靠讲授,幼专学生通过记忆的方式,学习并记住一些有关幼儿教育和保育的书本知识,这样的结果必然导致上述问题的发生。鉴于此,就要求幼专学前教育学教学必须进行改革,探索一条使幼专学生能迅速适应幼儿教育发展需要,成为合格幼儿教师的成长之路。

2当前幼专学前教育学教学存在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2.1幼儿教育理念落后

幼专学生的教育理念落后,这主要与当前幼专学前教育学教师的教育观念陈旧有直接的关系。幼专学前教育学教师的教育观念陈旧,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教师不太清楚知识与能力的关系,认为幼专学生只要掌握了幼儿教育相关知识,就自然形成了相关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重知识教学,轻能力培养,忽视幼儿园活动设计的训练。二是教师认为学生到学校来是接受教育的,教师只需要“传输”,学生“接收”就可以了。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关注的是自己的“教”,课堂教学中只有自己的“独白”和“表演”,忽视了幼专学生的“学”,这种没有学生主动参与的、没有情感交流的教学活动,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三是教师在教学内容上只注重“教育”内容,忽视“保育”知识的传授,各幼专学校普遍重视教育课程的开设,而有关保育知识的课程除了开设《学校卫生学》外,几乎没有其它课程,这必须导致幼专学前教育学教师只注重“教育”内容,忽视“保育”知识的传授。

2.2幼儿教育专业知识结构不合理

幼专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在幼儿教育的条件性知识和保育的实践性知识的缺乏,与当前学前教育的发展不适应。教育学、心理学教育知识即教育科学知识,被称为教师成功地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条件性知识。幼专学生在校学习教育科学知识,正如前面所讲,教师的角色是传递者,承担的是“传输”知识的任务,而学生的角色是接受者,承担的是“接收”知识的任务,师生之间没有情感交流。同时,幼专学前教育学教师很少到幼儿园听课和进行调研,不了解当前学前教育的实际,不能将所学的教育科学知识运用在教育实践中进行检验,教学往往从理论到理论,因而幼专学生所学的教育科学知识必然不能解决幼儿园教育实践问题。学习中,幼专学生处于被动的接受知识的状态,而考试往往也只以知识性考题为主,这就是造成幼专学生缺乏教育学和心理学教育知识(即条件性知识)与幼儿教育和保育的实践性知识的主要原因。

2.3幼儿教育专业技能不强

幼儿教育专业技能不强,表现在所学幼儿教育专业技能不适应幼儿园教育保育与教育实践的要求。幼专学生在校进行教育专业技能训练的途径主要有:学前教育学教学中进行课堂教学技能训练;学校统一安排一定的时间进行试讲和参加一定时间的教育实习。幼专学前教育学教学,教师仅仅以讲授为主,幼专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往往缺失主体性,课堂教学不能针对幼专学生特点和幼儿园实际需要进行专业技能培养,幼儿教育专业技能不能有效得到提升。试讲虽然安排有教师指导,但主要是由幼专学生自主进行练习,指导教师听两三次课,因此,幼专学生教育专业技能训练质量很难保证。教育实习根据目前幼专学生的就业需要,所以一些幼专学校安排为集中实习和自主实习相结合,实习时间很难保证,加之一些学校对实习过程不够重视,学生实习流于形式,这是幼专学生教育专业技能不强产生的主要原因。

2.4教师专业思想不稳定

幼专学生专业思想不稳定,主要表现在没有坚定的教育信念,自我专业发展的动力严重不足等。幼专学前教育学教学由于重知识传输,轻能力培养;重“教育”内容的传递,轻“保育”知识传授,不能根据幼儿园教育实际需要,真正做到保教合一。更有甚者认为,幼儿教师只要在幼儿园让孩子吃好、睡好,有责任心,孩子不出事就可以了,幼儿教师哪谈什么专业发展?这样自然不能引导幼专学生养成正确的幼儿教育态度,更不能在为幼专学生从事幼儿教师职业之前作好幼儿教育理论知识准备的同时形成正确的教育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从而提升幼专学生作为未来幼儿教师的专业素养,这是造成幼专学生专业思想不稳定的主要原因。

3当前幼专学前教育学教学问题的解决策略

要使幼专学生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快速适应当前幼儿园教育实际需要,迅速将所学的现代幼儿教育理论知识转化为幼儿教育能力,这就要求幼专学前教育学教师首先要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主动调整自己的教育行为,勇于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促使幼专学生转变原有的学习方式,以保证幼专学生能够自主的学习和快速成长。为此,幼专学前教育学教学改革的路径就是要帮助幼专学生:

3.1掌握先进、科学的教育理念

要让幼专学生掌握先进、科学的教育理念,幼专学前教育学教师必须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教师资格证考试实行“国考”后,对考生的要求更高了,表现为:考试的难度加大了,考试的形式多样了,内容更广泛了。具体针对幼专学前教育的学生而言,“国考”后的教师资格证考试,加强了幼儿教师岗位保教知识与能力的考查,增设了综合素质的考查,考试的形式采用笔试和面试相结合,考试内容更为广泛,包含了幼儿教育专业知识和幼儿园活动设计能力等,因此,幼专学前教育学教学中不仅要关注幼专学生的知识的掌握,而且要善于发现和发展幼专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幼专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同时,还要帮助幼专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改变以往幼专学生只通过简单模仿和操作,解决一些学前教育实际中创造性程度较低的问题的学习方式,促进幼专学生“能动、自主、有创造性”的学习,只有这样才能让每一位幼专学生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提高。

3.2形成复合型的专业知识结构

幼专学前教育学的教学,不仅仅是为幼专学生将来从事幼儿教育工作打下理论知识基础,还应当为幼专学生提供认识世界独特的视角、域界和思维的方式,了解科学家的创造发现过程和成功的原因,特别是在他们身上展现的科学精神和人格力量,对于增强幼专学生的信心和创造意识具有重要的价值。只有这样,才能让幼专学生形成合理的专业知识结构,满足社会对未来幼儿教师知识结构的需要,从而提升幼专学生的教师专业素养。

3.3提升幼儿教育专业技能

幼儿教师资格证考试制度的改革,增加了幼专学生获得幼儿教师资格的难度,对幼专学生在校的学习、考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同时也对幼专学前教育学的课程也提出了改革的要求。要提升幼专学生的幼儿教育专业能力,在幼专学前教育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前教育理论与学前教育实践的结合,可以通过案例教学、幼儿园典型教学视频、微格教学、带领幼专学生到幼儿园见习等方式,突出幼专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积极引导幼专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分析学前教育实际中的典型案例,帮助幼专学生掌握扎实的学前教育理论基础知识,并将所学教育理论知识运用到幼儿教育实践中,从而提高幼专学生分析和解决幼儿教育教学问题的能力,使幼专学生能够真正掌握幼儿教育教学方法和领悟幼儿教育规律。

3.4树立崇高的专业理想

要让幼专学生树立崇高的专业理想,幼专学前教育学教学应当通过课堂教学,积极引导幼专学生养成正确的教育态度和价值观,懂得将自己的生命融入到幼儿教育事业中。还要让幼专学生意识到作为未来的幼儿教师,自己肩负着为国家未来人才培养奠定基础的历史重任,并将热爱幼儿和促进每一个幼儿的发展作为自己人生最重要的职责。我们只有总结幼专学前教育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基础上,认真思考教师资格证“国考”对学前教育的影响,准确定位学前教育的功能,才能不断推进教师资格证“国考”背景下幼专学前教育学教学的改革,从而促进幼专加强对幼专学生教育教学能力的培养,构建适应时展的新的学前教育理论体系。

作者:郑枫 单位:铜仁幼儿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学前教育系

幼儿教师教育理论例7

一、前言

(一)选题缘由

2001年8月1日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新《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是我国学校教育的奠基阶段,它要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①高质量的幼儿教育的基本条件是高质量的教师队伍。幼儿教师应当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引导者、合作者,这充分表明幼儿教师在整个幼儿教育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是组织幼儿教学活动的主体,占有主导地位。实施《纲要》中教育理念的关键就在于幼儿教师质量的高低,而师资质量提高的关键在于职前幼儿教师的专业素质。因此,提升职前幼儿教师的专业素质在现阶段己经刻不容缓。从不同的角度和使用不同的方法研究提高职前幼儿教师专业素质的策略具有重要且深远的现实意义。

(二)职前幼儿教师专业素质培养

职前幼儿教师专业素质培养指在准教师教育阶段,对正式步入职场之前的幼儿教师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情意进行的培养,强调培养学生基础性的知识,教学技能,教师专业情意,科技、创新精神等,为学生毕业后能够顺利从事教师这一职业作充分准备。

(三)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本研究对职前幼儿教师专业素质发展策略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提高的途径进行研究,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职前幼儿教师专业素质发展的基本理论,对职前幼儿教师专业素质的提升有一定的意义。

2.实践意义

本研究的取向本来就具有实践性,通过研究分析有针对性的探索职前幼儿教师专业素质培养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并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再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及培养策略。在一定程度上对学前师范院校幼儿教师专业素质的培养方面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使得高校的幼儿教师专业素质的培养更加具有针对性,也使培养出来的人才能更好的进行幼儿教育,研究提高职前幼儿教师专业素质的策略有着深刻的实践价值。

二、我国职前幼儿教师专业素质培养策略存在的主要问题

2010年《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提出“要重视学前教育的发展,强调将学前教育放在更加重要的地位,”②职前幼儿教师专业素质的培养是构建我国科学化幼儿教育体系的首要重任。虽然各地师范院校在不断扩大学前教育专业的招生规模,寻找途径提高教学质量,加强了对学前教育的重视,学生的数量和质量也在不断增加和提升。但是,由于社会认同度较低,师范院校中学前教育师资力量短缺,培养目标单一,教学设施不足等诸多原因,使职前幼儿教师专业素质的培养面临着许多现实问题。

(一)社会认同感低,职前幼儿教师专业意识淡薄

在当前社会中,幼儿教师并不被社会各界人们所认同,人们普遍认为幼儿教师就是高级保姆,只需要看好孩子,不要让孩子出现意外伤害即可,幼儿教师这个职业不需要什么专业化的要求,不需要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等。幼儿教师并不被家长所认同,也没有得到自己所应得的尊重和待遇,假如幼儿出现“意外情况”,家长的反应较为激烈,甚至会出现责骂,诋毁等行为。这个职业的专业认同度较低,社会地位不高,工资偏低,还一度被人们认为是吃青春饭的职业,使得准幼儿教师对这个职业信心不足,也就相对的降低了准幼儿教师对自己本身的认同,他们很难把幼儿教育当做是属于自己的事业去追求,不能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自我专业意识淡薄,也就间接地阻碍了准幼儿教师主动积极的提高自身专业素质。

(二)师范院校培养体系中理论与实践相脱节

我国师范院校对准幼儿教师的教育教学一般以理论知识为重点,将专业技能放在辅助的地位,高校教师通常是理论知识较为浓厚,理论研究能力较强,但是与幼儿园一线教师联系沟通较少,深入幼儿园实践的时间有限,缺乏实践经验,不能充分及时地了解幼儿园的发展现状及真正需求,导致在对准幼儿教师进行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忽视实践能力的培养,出现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现象。具体表现为培养目标的脱节,培养形式的脱节,培养内容的脱节,时间空间的脱节等等,如在培养目标方面师范院校过于偏重理论知识人才的培养,在培养形式与内容上过于陈旧,不能与当代幼儿园实践很好的结合,在时间空间上不能冲破理论的束缚,真正结合当地当时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师范院校培养体系中理论与实践相脱节,使准幼儿教师在学习过程中只一味的追求理论知识的掌握,不能充分认识到实践的重要性,更加不能很好的与幼儿园实际情况相结合,将所学理论灵活运用于幼儿园课堂教学中,阻碍着准幼儿教师整体专业素质的发展与提高。

(三)各高校缺乏因地制宜,培养目标过于单一化

虽然我国教育部有关幼儿教师专业素质的标准有基本统一的规定要求,但是各地各师范院校实际情况不同,真正能做到把幼儿教师专业素质标准与各地乃至各个幼儿园实际情况相结合甚至融合的少之又少。各高校没有根据自身的师资,设备,教学理念等各种实际因素,进行因地,因时制宜的教学,以幼儿教师专业素质标准为模板,培养目标过于单一化,对准幼儿教师进行的教学缺乏创新精神,不利于准幼儿教师在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情意等方面的提高。

(四)师范院校课程实施方式缺乏时代感

当前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现代化进程加快,但是高校现代化教学设备匮缺,高校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意识和能力都不强,高校也并没有及时对在校教师进行现代教学方式及思想培训或进行了培训但效果不佳,高校教师本身也对现代教育技术缺乏热忱,使得现代课程实施方式缺乏现代感,如翻转课程,微课等新兴现代方式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当前幼儿园教育课程内容已普遍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学,但高校向准幼儿教师传授的教育技术还只是停留在幻灯片,电视机,录音机等简单的操作技术上,不能满足现代幼儿园对幼儿教师基本专业能力的要求,使得教学方式不能体现现代化,使得高校在对准幼儿教师专业素质的培养方式上缺乏时代感,跟不上时展潮流。

(五)实习规范化程度低,缺乏科学管理

有关在实习过程中对准幼儿教师及指导教师的各方面注意事项及要求,尽管各高校都制定了详细的计划,但是由于跟幼儿园缺乏沟通联系,并没有建立一套规范的监督制度,缺乏科学的管理,再加上实习生较多,指导教师数量较少的现实情况,导致实习生在实习过程中实习时间得不到保证,实习效果甚微。使准幼儿教师在正式进入职场之前的最后一个阶段,即实习阶段,不能很好的将理论运用于实践,相对地影响着准幼儿教师专业素质的整体发展。

三、提高职前幼儿教师专业素质的策略

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不断变化发展的,随着社会不断发展,时代不断进步,对幼儿教师专业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我们应该不断改进对职前幼儿教师专业素质的培养策略,使之跟随时代步伐,与现代化社会发展的需要相符合。提高职前幼儿教师专业素质的策略是指为了促进职前幼儿教师专业素质所运用的各种方法、方式、手段等。在对职前幼儿教师专业素质发展策略存在的主要问题等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本研究认为,以下策略对提高职前幼儿教师的专业素质有所帮助。

(一)转变准幼儿教师思想观念,激发准幼儿教师提高自身专业素质的动机

首先应该转变准幼儿教师的思想观念,使他们充分认识到幼儿教师在儿童发展过程中绝不仅仅只是知识的传递者,他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国家也应加强对师范院校及幼儿园的投资力度,提高幼儿教师待遇,增强社会对幼儿教师职业的认同度,为幼儿教师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其次马哲说应当重视内因的作用,要强化准幼儿教师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的意识,准幼儿教师应正确调整自己心态,从中寻找乐趣,真正热爱幼儿教师这个事业,积极主动的去不断提供自身专业素质。

(二)以理论为基础,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

学前教育专业本身就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师范院校在对职前幼儿教师专业素质进行培养的过程中,应注重他们实践能力的培养,可以充分利用情境教学,幼儿园虚拟课堂等方式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还可以多举办一些类似幼儿园实践课堂教学的竞赛,做到理论与实践并重,培养出与社会和时代需求相符合的幼儿教师,而不是空有满腹理论知识,而不能付诸实践的空谈家。高校教师也应该改变观念,加强与一线教师的联系沟通,定期深入幼儿园进行亲身实践,积累实践经验,加强对幼儿园的真正了解,真正的认识到幼儿园对一个合格幼儿教师专业素质的真正需要。对准幼儿教师专业素质的培养体系与幼儿园教育实践相结合,努力克服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脱节的现象。

(三)完善培养目标,不断创新

时代在不断发展,知识也要不断更新,各高校应当提倡创新,不能拘泥于课本,拘泥于传统,师范院校应当结合本校师资,设备等实际情况,在我国幼儿教师专业素质标准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完善职前幼儿教师专业素质的培养目标,做到因地制宜,实事求是,要从提高职前幼儿教师专业素质的角度出发,深入了解职前幼儿教师真正的需求,倾听职前幼儿教师的理念,不断拓展完善培养目标,为他们提供多方面深造的机会,更好地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

(四)与时俱进,引进现代网络与教育技术

各师范院校应增加现代化设备的资金投入,跟随时代步伐,完善教学设备,并及时对在校教师进行培训,提高其运用现代教学技术的能力,教授准幼儿教师现代教育技术,改善教学效果。在校教师要强调现代教育意识,对自我有更高的追求,自身愿意且乐意去学习现代思想及教学方式,不断提升自我,在现代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强调现代教育技术的实用性,增加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多媒体技术教学,如Powerpoint课件制作、计算机Word文本处理、Internet应用等内容,从而不断促进准幼儿教师的现代教育思想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高校教师可以有效充分的利用博客的作用,引导准幼儿教师关注学前教育专家及幼儿园一线教师的博客,进行知识共享与交流,为他们提供一个讨论问题的平台,促进准幼儿教师的专业素质发展。

(五)加强高校与幼儿园的结对关系,实习科学管理化

实习是培养职前幼儿教师专业素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准幼儿教师巩固所学理论知识,将理论运用于实践中的重要环节。建立健全实习基地建设,单单依靠师范院校不可能很好的完成,需要高校与幼儿园相互配合,制定切实可行的有关制度,为准幼儿教师提供充足的教学实践机会,加强与幼儿园的联系,不断改善高校与幼儿园的结对关系,对他们的实习活动进行有效的科学管理,使实习规范化。其次学前教育专家们也应加强有关的研究,为职前幼儿教师专业素质的培养提供有益的研究理论与方法,不断促进职前幼儿教师专业素质的发展。

四、结语

论文写到这里算是告一段落了,在以上的观点阐述完,我还想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类的不断进步,人们已经越来越更加的去重视幼儿教师专业素质的培养。但是依然存在着职前幼儿教师专业意识淡薄、培养体系中理论与实践脱节、教学方式传统化,缺乏时代感、培养目标单一化等一系列问题。时代在不断的进步,知识也要不断的更新,构建健康、可行、有效的职前幼儿教师专业素质策略并非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研究者在查阅各种文献及亲身观察高校培养策略等基础上提出提高社会认同度,使准幼儿教师乐于提高自身专业素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完善师资配备、高校不断创新,完善培养目标等策略。但是由于本人的知识结构和科研水平有限,肯定存在一定的弊端,研究的提高职前幼儿教师专业素质的策略不够完善,如何正确认识并提出提高职前幼儿教师专业素质的策略,还需要更多的教育理论研究者及实践工作者坚持不懈的努力。

作者:马宁 单位:云南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闶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2]彭国平著.国内外幼儿教育理论与改革趋势研究[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3]胡恩明.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4]焦建利.网络时代教师必备之八项信息技术[J].信息技术教育,2007.

[5]但菲,王红艳,吴琳等.幼儿教师教育现状调查与对策分析[J].辽宁教育研究,2006(2).

[6]曹莉.“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问题及措施[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3).

[7]雷湘竹.“临床型”幼儿教师培养策略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9(5):90-93.

[8][美]LyndaFielstein&PatriciaPhelps.教师新概念:教师教育理论与实践[M].王建平等译.北京:中国轻H业出版社,2002.

[9]张婷婷.幼儿园教师职前培养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J].山东英才学院学报,2011(3).

幼儿教师教育理论例8

幼儿园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育的对象均是心智不成熟,几乎完全依赖于家长的、年纪还未达到学龄的幼儿。面对这样的教学对象,幼师的教育具有一定的难度,为实现有效的幼儿园教育,必须充分利用生活教育理论,以提高幼儿园教育质量,让儿童节受到最好的教育,培养其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其个性特征的形成,确保儿童的健康成长。由于幼儿年龄过小,太依赖于父母,因而其对于幼儿园会产生一定的抵触情绪,为使幼儿能适应幼儿园生活,在教育过程中不可脱离生活实际,要让幼儿在幼儿园里也能感受到一种亲切感,使其能暂时的忘却父母,对幼师产生信赖感,以此让幼儿在愉快、轻松的环境下进行学习,促进幼儿的快乐成长。在幼儿园教育中坚持生活教育理论,已成为幼儿教育发展中的必然趋势。

一、何为生活教育理论

生活教育理论由陶行知提出,是其主要的教育思想。生活教育理论认为生活就是教育,而社会就是学校,其具体的教学方式是实行“教学做合一”。生活教育理论,顾名思义,其是在结合现实生活的基础上来进行教育,是一种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教学模式。陶行知在生活教育理论中充分体现了自己的观点,认为人们的生活是如何,其所受的教育就是如何,生活对教育的影响极大。而若要实现有效的教育,就必须以生活为中心,开展生动而实效的教育活动。社会是人们所有生活活动所开展的场地,因而我们说社会是学校。这一观点的提出是希望在教育过程中,能扩展学习的范围,以社会需求为目标进行高效的教育,将社会中的人和事作为教学素材和教师,从而适应社会的发展。生活教育理论中的“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式是将教育法和生活费有效结合。教授和学习的方法都要以彼此为依据,其二者相互作用,均已“做”为中心。

二、幼儿园教育与生活教育理论的关系

生活理论教育是一种普及教育,其中心问题在于尽可能的让所有人都能受到教育,以满足其对教育的需求。生活教育理论认为在儿童成长和教育的过程中,必须进行集体生活,以培养儿童的集体意识,陶冶其基本的情操,从而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在生活理论教育的观念下,幼儿园教育应保证幼儿在教育过程中的集体性。幼儿园的所有教师必须尊重每一个幼儿,要平等对待他们,做到一视同仁;要对幼儿充满期待,给以其希望,让其能不断地进步。除此之外,还要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重视和谐班级的建设,要引导集体形成良好的作风,起到正确的导向作用。集体的建设十分重要,其是幼儿个体发展的重要条件。优秀的集体,将会为幼儿带来积极地影响作用。教师要严己律人,提升自身的素质,加强与幼儿的交流沟通,为幼儿树立榜样作用,以实现有效地幼儿教育。

生活理论教育中强调的是全面发展,因材施教,这使得幼儿园教育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幼儿的全面发展,要根据幼儿的个性特点来实施相应的教学。幼师要重视培养幼儿德、智、体、美等方面的教学,要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以培养其整体素质,发掘幼儿的学习潜力;要重视幼儿的个性发展,发散其思维,培养其创新能力。但需要注意的是对幼儿的全面发展,并不是让所有的幼儿都以一种模式成长,而是要突显幼儿的个性,促进幼儿的个性体现,这也是培养幼儿整体素质的体现,并不矛盾。为此,幼师在教育过程中,必须注重对幼儿创造性的培养,充分了解每个幼儿的个性特点和兴趣,承认幼儿之间的差异,因材施教,以实现幼儿的个性化。

三、幼儿园教育中的生活教育理论应用效果

生活教育理论在幼儿园教育中应用后,使得幼儿园教育教学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活动材料方面都有所改变,均变得生活化。

从幼儿教学课程上来说,幼儿园所开展的课程遵循了幼儿入园生活的自然顺序,在幼儿入园、适应幼儿园生活等阶段都开展了相应的活动。在幼儿离校,毕业典礼上也都有丰富多彩的活动。在传统节日中,幼儿也充分利用教学资源,让幼儿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对世界有所了解。

从幼儿教学内容上来说,幼儿园的教学内容充分与实际生活中的人和事物相联系,让幼儿更易于接受。例如,幼师为让幼儿感知时间,便可在其知识结构的基础上,创设生活教学情境,让幼儿通过玩游戏,看动画来感受时间,将抽象的时间概念具体化。

从幼儿教学方法上来说,幼师在开展教育活动的过程中,积极将课堂引入到社会中,让幼儿在生活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例如,幼师会带领幼儿观察植物,并让其思考植物是否有长高,从而引导学生学习测量植物生长的方法。

从幼儿的活动材料上来说,活动材料是幼儿园教育中必不可少的内容。选择活动材料十分重要,其必须要适合幼儿并能激发其兴趣,以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培养其自我探索能力。因而,幼师所选择的活动材料要贴近生活,受幼儿喜欢。例如,石子、树叶、水果等都可以作为幼儿的活动素材。

结束语

生活教育理论是教育领域中的重要创举,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幼儿园教育中采用生活教育理论,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顺应了时代的发展。生活教育理论的应用,是幼儿品德教育的体现,能培养幼儿良好的品质,陶冶幼儿情操,以提高其道德素质,规范幼儿的行为举止。将幼儿教育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可增进幼儿与幼师之间的情感,以营造和谐的教学气氛;可充分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性,锻炼其思维能力,保持其活泼好动的个性。这种教学模式,能促进幼儿教学效益的提高,以获得最佳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李红生活教育理论对幼儿园教育的指导价值[J]新课程(教研版),2012,(4)

幼儿教师教育理论例9

“教育要面向未来”,意味着教育所要造就的是适应未来社会要求的人才。素质教育所倡导的理念要成为现实,必须在个体发展的早期就要重视各方面素质的培养,这一任务能否完成关键取决于幼教师资的质量。

一、专科层次幼儿教育的专业特性

对专业特性的准确认识,是高效、有序地进行专业建设和制定科学的培养方案的前提。专科层次幼儿教育专业的特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专科层次幼儿教育具有师范性

师范教育是培养师资的专业教育,即学生既要具备从教学科的专业知识,又要具备师范教育特有的教育专业知识,接受教师职业技能的训练。师范教育在对学生进行学科训练的过程中,必须融入教育的思想,注重对陶冶年青一代有价值的知识的研究。教育课程的开设在于营造教育研究的氛围,构筑师范生的教育理论素养,造就未来的教育家。幼儿教育专业更应体现师范性特点,因为幼儿教育对幼儿教师的素质结构有特殊的要求,幼儿教师除了具有广泛的科学文化知识和艺术教育素养以外,更应具有如何实现幼儿教育的培养目标方面的知识,这也是能否成为一名符合现代教育要求的幼儿教师必须具备的重要的条件性知识。因此,专科层次幼儿教育专业的师范性是其显著性特征。

(二)专科层次幼儿教育具有高等教育专科的层次性

幼儿教育师资的培养有大学本科、大学专科以及幼儿师范等多种学历层次。各层次的培养规格存在着区别。《高等教育法》规定:“专科教育应当使学生掌握专业必备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基本技能和初步能力”。中等幼儿师范教育“要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培养德、智、体等诸方面全面发展、能适应当代幼儿教育发展和改革需要的幼儿教师”。很明显,对专科学生在知识的深度、广度和能力的要求上均高于中等幼儿师范教育。专科教育是高等教育,必须反映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方面的要求。这种要求不仅体现在科学文化知识掌握的深度和广度方面,更体现在学生参加实际工作应具备的技能和能力方面。

(三)专科层次幼儿教育具有其专业要求的特殊性

高等师范教育长期以来以培养中学教师为主要任务,学校已形成了一整套中学师资的培养模式,幼儿教育专业对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是一个全新的专业,必须从幼儿教育专业的特点出发,认真考虑以下几个问题:一是教育对象是学龄前儿童,处于教育的启蒙阶段,对幼儿教师来说,“如何教”比“教什么”更重要;二是幼儿教育要求教师具备广泛的学科知识,能胜任多学科的教学,尤其是幼儿教育的包班制,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三是幼儿教育对教师的职业技能和艺术教育能力有很高的要求,即能承担一门以上艺术课的教学。因此,培养专科层次的幼儿教师不能套用中学师资的培养模式,必须在教育理念、课程设置、培养方式方法等方面进行全面的调整和科学的设计。

二、专科层次幼儿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与规格

幼儿教师教育理论例10

幼儿师范 教学内容 遵守原则

 

一、幼教专业学生现状

 

近年来幼儿师范学校新生中考分数普遍较低,素质能力和以往相比大打折扣,相当一部分学生理解、接受能力弱,原因不外以下几点:自幼养成教育不够,学习习惯不好;独生子女多,意志品质差,刻苦精神不够;记忆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较之高分学生有一定差距;有部分学生虽然智力能力不错,但学习适应性差。

 

二、幼儿师范学校教学状况

 

由于生源锐减,幼儿师范学校为了生存,往往不同专业、不同办学层次并存,教学上互相影响。一些学校兼办高中或者办艺术高中班;一些学校大专、中专混办;一些师范、幼儿师范兼办其他中职专业。有部分公办学校转制为民办;导致了教学思想和模式的混乱,严重影响了办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因为历史原因,许多幼师学校师资多来自中学,这些教师在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上,偏重理论教学,注重知识的记忆,倚重书本,联系实际不够。理论学习多,艺术教育和职业技能训练不足,导致毕业生不能适应幼儿园教学需求。

 

三、对幼儿师范教育特点的初步认识

 

1.专业技能要求较高,理论水平要求相对较低

 

幼儿师范教育培养的是经验技能型实用人才,理论教育尽管作用巨大,但对于文化基础薄弱、不习惯理论学习的幼师学生来说,要在短短三年扭转其学习理论的习惯,并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几乎不可能。在教学上就必须有所舍弃,注重专业技能的训练,如幼儿语言训练方法,幼儿数字思维训练,美术实践能力和音乐舞蹈技能等。

 

作为职业教育的幼儿师范教育必须面向多数学生,不可能以培养幼教专家为目标,培养能够驾驭幼儿园课堂教学,胜任一般日常管理的实用人才,应该是学校的工作重点。

 

2.面对择业就业、具体工作的实用性

 

近年来,幼儿师范学校生源质量低,而社会对幼儿教师素质要求高。与重视知识灌输的基础教育和重视理论探讨的高等教育不同,幼师教育直接面向基层幼儿园,毕业生需要实用的工作技能,所教、所学要实用、有用、管用。目前,举国上下多幼教空前重视,公办、私立幼儿园方兴未艾,过去长期的不重视造成师资短板,各地都急需能独当一面的实用型幼儿教师。

 

3.以反复训练、熟能生巧的技能性培训为主

 

在培训内容、时间、难度上,幼儿师范教育相对来说不需要系统而全面的教育教学,要求学习训练短平快。最需要的不是书本知识,是反复“操练”,以足够的时间、相关的技术指导进行专注的专门的训练。做到“熟”生“巧”,以“练”求“精”。幼儿师范教育急需的是在美术、音乐、舞蹈、体育、营养学等与幼儿成长密切相关,并且适合在0~7岁幼儿阶段训练培养和发展的技能方面有一定能力,并富有组织教学水平的实用人才。

 

4.新形势下,幼儿教育专业表现出越来越高的特有价值和不可替代性

 

幼儿教育专业,在抚育幼儿成长,发展幼儿智力,提高幼儿体能和健康水平方面,新的理论不断提出,不断丰富。俗话说“隔行如隔山”,幼儿教育虽然被误解为“小儿科”,但不是一蹴而就的;不专门学、专门练,不成为“熟手”乃至能手,就适应不了幼儿教育工作的需要、满足不了竞争需要。当代社会越来越注重人的能力培养,而能力培养,人才竞争,从娃娃阶段就已经开始。这更加需要幼儿教师的职业技能教育训练,更凸现能力培养、职业技能培养的特有价值乃至不可替代性。

 

四、发展幼儿师范教育的对策

 

1.宏观对策

 

概括地说,幼儿师范教育应当是:面向社会需要,适应学生状况,强化实用性职业技能的教育;实施就“业”、就“高”、不就“理”;按市场要求来进行培养,社会需要怎样的幼儿老师,学校就培养怎样的幼儿老师。社会需要怎样的育儿人才,学习就输送怎样的育儿人才;课堂上要少讲乃至不讲过于高深的“理论”,多讲“操作”,多搞“实训”,偏重学技能、出能手。在抓好传统的艺体教育的同时,注重幼儿营养和健康护理技能训练,让学生尽快成为育儿能手;发展和研究多门类职业技能、技巧,进一步体现和实现幼儿师范教育对社会发展的特有价值和不可替代性,实现职业专项技能对职业工作者的全员必备性。要让全社会尊重幼儿教育工作,让幼儿教育工作成为无法替代,持证上岗的专门技术性人才。

 

2.实现宏观对策的微观策略

 

(1)加强市场调查,研究现实需求

 

近年来,社会对幼师毕业生需求有上升的趋势,说明社会需要本来是有层次的,社会有对各个层次的教育专才现实需求。用大学本科生,甚至教育专业的研究生当普通幼儿教师,在现实条件下,既是浪费,又是不必要和不可能持续的,未经过专门培训的大学生乃至研究生未必能搞好学前教育。

 

(2)幼师学生的年龄段决定她们具有较大的可塑性

 

虽然有部分学生对理论教学接受理解能力不够强,但对艺体技能完全能达到要求。甚至有“读写困难症”的学生,在技能实训中,也“如鱼得水”,大展身手。

 

(3)幼儿师范教育应当开拓和激发社会对育儿技能乃至“能手”教育的需求

 

独生子女的普遍化,使家长越来越重视孩子的培养;幼儿园需要熟练的教师乃至教育能手。幼师教育如果能够满足这一需要,必然会激发社会对幼儿师范教育的新一轮的需求。

 

(4)幼儿师范教育应可成为基础、高等教育不可替代的职业教育

 

幼儿园工作技能乃是工作“熟手”、“能手”的教育,应当和可以成为以基础知识、理论为主要内容的中小学教育,以专业理论和创新研发为主要内容的高等教育并存发展,不可替代的教育。

 

3.幼儿师范教育的目标体系

 

(1)近期目标

 

以就“业”为主,兼顾就“高”。就“业”,就“高”,不就“理”。所谓“以就业为主”就是要学生能胜任基层幼儿园工作,满足幼儿园工作需要,实现高就业;所谓“兼顾就高”,就是针对部分学生,不仅要求胜任工作,还能成为幼儿教育的专家,成为幼儿教育事业的创业者和推动者;所谓“不就理”就是优化改善甚至对某些学生暂时忽略理论学习。

 

(2)中长期目标

 

逐步实现幼儿教育的深化和发展。在深入研究幼儿教育的特殊性的基础上,满足和激发社会对“人才战略从娃娃抓起”的认识。让幼儿教育工作更加收到社会尊重;让育儿工作成为技术性专门性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