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单位财务管理现状模板(10篇)

时间:2023-08-25 16:31:43

单位财务管理现状

单位财务管理现状例1

水是人类生存的基础,没有水则没有生命,由于水如此重要,所以在我国设立了规模大小不一的多个水务事业单位。这些事业单位的财政来源基本是财政拨款,另外还有少部分收缴的水费等,无其他资金来源,但由于水利建设项目资金耗费大、事业单位各工作人员工资、办公费用等多项开支,要求水务事业单位在财务方面必须加强相关管理。另外,基建项目的财务工作也是一项综合性很强、要求很高的工作。由于种种原因致使我国现阶段的水务事业单位在财政管理方面存在很多问题,有待进一步改善。

二、水务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管理人员专业水平低,缺乏现代财务管理理念

水是人类生存之本,注定了我国水务事业单位的特殊性,其主要责任是为公民提供用水、为企业提供工业用水、为农民提供灌溉用水、进行相关水污染的治理及相关水务基础设施的建立和维护保养等。在工作的过程中,水务事业单位必须保证社会、经济及环境的平衡发展。这就注定水务部门工作既不能市场化又不能产业化,形成了具有垄断性质的、大多数由政府经营的水务单位。由于政府的主导,使水务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在财务管理方面缺乏足够的重视,认为财务工作只是简单的对账,导致其财务管理人员专业水平低,缺乏现在财务管理理念。

(二)在收支管理方面存在漏洞

在水务事业单位,其资金来源部分来自于政府拨款,部分来自于社会捐赠,还有部分来自于自营收入,比如收取合理的居民水费、相关企业的水污染治理费等。由于我国事业单位财务特性,致使水务事业单位对自创收入缺乏管理,缺乏单位重视。另外,水务事业单位在财政支出使用上,往往轻视成本的核算、缺乏对资金的使用效益的重视,最后造成项目资金缺乏,特别是基建项目,由于其投资大、周期长,导致其财务管理工作是一件综合性很强的、要求很高的工作,若管理不善,常常造成后期资金匮乏,从而挪用其他项目资金,形成恶性循环。

(三)资金预算体系不全,导致预算缺乏精确性,预算管理工作不到位

水务事业单位在财政预算中,由于财务管理相关人员工作态度不端正,在资金预算中不肯下功夫,往往是对上一年的预算表进行简单修改再利用,导致资金预算不准确,预算结果简单粗糙,不能将水务事业单位的各项经费预算准确的计算在内,最终导致大项目小资金、小项目大资金的预算结果,最终导致大项目缺乏资金停而不前,小项目资金上的严重浪费。预算数据与实际相悖是现在我国水务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上存在的最大问题。另外,资金预算涉及到单位各个部门,但多数部门在预算中缺乏参与积极性,各部门只关心本部门的各项预算指标,部门间缺乏工作上的配合,而主管部门在上报预算金额时,往往也是草草了事,最终导致预算数据的失真,为后期工作带来极大的困难。

(四)没有建立有效的财务评价体系

有效的财务评价体系是财务管理工作好坏最好的评价机制。现阶段,我国很多水务事业单位缺乏相应的有效的财务评价体系,导致财务管理工作的松懈。

单位财务管理现状例2

一、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涵

财务管理是各事业单位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它同事业单位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密切相关,其基本内容体现在筹资管理、投资管理、成本管理和分配管理四个方面。事业单位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已经转向为多渠道的资金筹集方向,然后力求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化的经济效益,即财务管理的成本管控能力;在成本管理方面,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也转向以绩效为导向;最后是分配方面,事业单位应该如何通过处理工作人员收入和专业人才引进的问题来提高事业单位各部门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

二、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现状

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体制还有很多的不足,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因此要结合事业单位的发展现状来分析这些不足,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目前,我国的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方面已做出了一定的改革,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同时也存在一些对事业单位的经济发展有危害作用的问题。

(一)财务凭证和账务管理不当

多数事业单位普遍存在会计凭证和账簿处理不当的问题,包括在对账务审核方面也存在不规范的管理模式,会计名称记录不规范,处理业务不及时,不能对应原始的业务凭证,导致事业单位的经济效益受到冲击。

(二)固定资产管理存在问题

事业单位采用“固定资产”、“固定基金”等科目对财务进行一系列的处理,但是在实践的过程中暴露出其弊端。事业单位在购入旧固定资产之后使得固定资产的账面金额不等于固定基金数额,同时事业单位所采用的以收入的数额为基数计提的“修购基金”完全连接不上固定资产的数额,因此固定资产对于账务处理所产生的正面作用没有在事业单位的经济效益中得到体现。

(三)收入和支出管理不妥善

事业单位的部分部门的财务预算工作做得不透彻,并没有根据事业单位的发展现状修订预算机制,实施统一化的管理和核算;同时事业单位的监督和管理机制也不完善,部门之间还存在因为私人的利益导致事业单位的利益受到损害的现象,充分证明事业单位对资金的控制不严。导致内部工作人员的随意性大,随意动用单位的专项资金用于不正当的地方。

(四)财务管理监督机制不健全

目前,我国的多数事业单位还存在随意动用单位的公用资金以及用虚假发票套取资金的现象,更严重的竟然违法通过事业单位内部核心工作人员的关系篡改重要的账目和数据,给事业单位带来了巨大的损失,最终留下的只有虚假的财务政绩,根本达不到盈利的目的。出现这些不良现象的原因在于事业单位的高层领导对单位的财务管理监督不够,甚至有高层人员怂恿下层工作人员做出不良行为的现象。领导在事业单位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带头作用,自身应当加强对财务管理的重视度,这样才能带领下层工作人员对财务管工作更加的重视,提升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从另一个方面来说,财务管理者要成分发挥其决策和监督的职能,并对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机制的建设提出相应的建议,给单位树立榜样,而不是单纯的负责管理下层工作人员。

三、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应对措施

针对以上各事业单位普遍存在的问题,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应对措施。

(一)建立统一化的财务管理体制和财务管理模式

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模式应当针对本事业单位的发展现状以及发展规模制定不同的财务管理体制,同时可以通过统一化的管理调动各部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二)加强资产管理

面对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中出现的的重钱轻物的现象,应当加强国有资产的管理职能,并结合加强实物资产的管理,从最大程度上的发挥资产的效益并保障国有资产的完整性。如何制定科学和合理的财务管理机制才能保障事业单位的经济效益,就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相关的管理人员要设立专门的机构负责这项目标,并协同其他财务部门的配合共同完成这项工作。第二是建立财产清查和和报废制度,并对财务账簿做不定期的抽查工作,杜绝出现舞弊行为,保障单位的利益。第三,事业单位在购买固定资产之前务必要做出合理的分析。

(三)加强收入和支出管理

一个良好的财务管理水平一定是建立在科学合理的财务管理制度上的,因此事业单位务必要实施科学化的管理才能营造健康的财务管理环境。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进行合理的收入和支出管理,各部门必须按照相关规定进行管理;其二在处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关系上要合理划分,充分发挥事业单位的资金和人力资源,提高经济来源,从而扩大收入;其三相关管理人员要加强对部门工作人员的监督机制的建设,从一定程度上减少舞弊行为,保障国有资产的安全和完整性。

(四)加强内部监督机制的完善

如何避免出现在部门之间存在的私人小金库的现象,以及杜绝违法行为的发生,要求事业单位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来限制工作人员的舞弊行为的发生。同时要制定严格的支出审批程序,任何以私人名义出发动用公用资金的行为都必须受到惩罚。事业单位的领导应当加强对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同时对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提出建设性的建议,推动财务审计工作的正常运行。同时,上级财务管理人员也要树立良好的榜样,增强自身资金使用的透明度,并在事业单位内部设立奖惩制度,鼓励下层工作人员对上层管理人员的工作做出监督,保障单位整体的工作透明度,才能从真正意义上保证事业单位的效益不受到损害,为财务管理工作的实施提供一个健康的环境。

(五)重视财务管理工作

财务与事业单位经济效益紧密相连,作为单位工作中的重心,应到得到充分的重视才能实施的彻底,因此相关管理人员要在财务工作中配备优秀的专业人才负责工作,才能建设良好的财务管理机制。

参考文献:

[1]梅静.加强企业单位财务创新管理的策略探讨[J].财经界(学术版),2014,18:172-173.

[2]李艳.新形势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模式的创新[J].现代国企研究,2015,06:89-90.

[3]俞杰.事业单位管理制度改革研究[D].南京大学,2015.

单位财务管理现状例3

事业单位预算资金管理水平决定预算资金使用效率,同时进一步影响事业单位提供的社会服务的质量。目前,事业单位财务预算资金管理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都导致预算资金管理的作用难以发挥。基于这一现状,探究事业单位财务预算资金管理现状与措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事业单位财务预算资金管理现状

1.1预算制定不合理。当前时期事业单位财务预算资金管理中,存在预算制定不合理的现象。科学的预算制定,需要遵循“零基预算”这一原则,这就需要财政预算不考虑事业单位历史预算支出,而是站在零预算的基础上,重新分析事业单位具体的资金使用需求。而目前很多事业单位在编制预算的过程中,并没有遵循这一原则,导致了编制出来的预算超出实际需求,也就无法到达收支平衡。

1.2资金使用效率不高。资金使用效率不高也是目前事业单位财务预算资金管理存在的现状。导致事业单位预算资金使用效率不高的原因有以下几点:(1)预算编制的不合理,预算资金和实际使用需求存在偏差。(2)缺乏对资金使用过程中的监管,一部分人员在使用预算资金的时候,存在“铺张浪费”等现象,或并没有把预算资金应用到该用的地方。(3)事业单位在进行预算资金使用管理时,只是简单的记录各项资金使用的明细账,缺乏对预算资金使用效率的评价。

1.3缺乏对资金使用的监管。预算资金使用缺乏监管会导致资金盲目使用、浪费等现象的发生,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事业单位财务预算资金使用财政部门下发的,但在资金下发至事业单位之后,由于缺乏监管机制,就导致审批机构难以掌握到具体的资金使用动向,在资金使用过程中也难以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这样就为事业单位预算资金使用不当提供了先行条件。(2)由于缺乏完善的监管机制,导致审查部门难以准确掌握事业单位资金使用状况,监管工作只是依据事业单位提供的原始凭证,查看原始凭证是否合理、是否存在问题,这样的监管模式存在很大的局限性,难以发挥监管的实质作用。

1.4资金的会计核算不到位。事业单位财务预算资金不到位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没有完善的制定标准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虽然我国已出台了有关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准则,但这些准则还存在很多瑕疵,不能为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提供全面的、细致的标准。(2)缺乏完善的原始凭证管理制度,时常发生原始凭证丢失等现象,从而影响会计核算工作的质量。(3)缺乏原始凭证填制缺乏统一的标准,会计人员不规范的填制会降低会计核算的准确性。

1.5财务人员素质不高。事业单位财务预算资金管理不到位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财务人员素质不高造成的。而导致财务人员素质不高的原因有以下几点:(1)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事业单位对财务工作的重视程度普遍不是很高,在这种观念下,对高素质财务人才的引进力度不大,在选聘财务人员时,设置的门槛较低,从而导致事业单位财务人员整体素质不高的局面。(2)缺乏培训。一方面是专业素质的培训,很多事业单位可能很长时间才开展一次财务专业培训,而培训内容也脱离实际需要。另一方面,缺乏职业道德方面的培训,没有加强对财务人员思想意识的教育。(3)缺乏完善的岗位责任制度。财务部门中各岗位员工的权责不清,从而促使财务工作混乱。

2、加强事业单位财务预算资金管理的措施

2.1完善财务预算资金管理制度。想要做好财务预算资金管理,就必须建立一套完善的财务预算资金管理制度。具体可从以下几点出发:(1)明确各部门和各岗位职工在财务预算资金管理中的权责,做好组织协调工作,提高各部门和员工的配合程度,从而提高资金管理效率。(2)完善监督机制,制定科学合理的监管流程和标准,发挥监管作用。(3)完善财务预算资金管理基础工作规范,使资金管理基础工作的开展用章可循、有制可依,从而保证资金管理顺利进行下去,提高资金管理质量。

2.2科学合理的使用资金。想要改善过去资金使用效率低下的局面,就需要采用科学合理的资金使用办法,具体可参考以下几点:(1)合理编制预算,只有编制预算和实际资金使用需求一致,才能避免资金浪费。在编制预算的过程中,需要全面的考虑事业单位实际经营需求,对比历史目标预算和实际预算执行之间存在差异及问题,并在当前预算编制中避免这些问题,从而使预算编制更加合理。(2)加强预算只用过程中的监督,每一笔资金的使用都需要经过相关部门的审批,从而使预算资金的使用被完全掌握,避免资金流失现象。(3)建立预算资金统一管理制度,即又财务部门统一管理,消除多余账户,优化预算资金的配置。同时还需要做好预算资金使用计划,并加强对该计划的执行力度,保证事业单位预算资金按照正确的方向进行使用。(4)加强预算资金使用过程中记录,对每一笔预算资金使用过程、去向记录在案,做好预算资金使用效率的评估,从而事业单位制定提高预算资金使用效率的决策提供依据。

2.3加强资金使用过程中的监督。加强资金使用过程中的监督可以参考以下几点措施:(1)建立内部监管制度,发挥内部监管的作用。完善内部审计部门,提高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从而保证内部审计工作顺利开展。同时,还需要加强和社会监督力量及政府监督力量的合作,制定三方共同监督的体系,确保预算资金使用不存在监督死角,从而避免违法乱纪的现象发生。(2)不断提高预算资金使用的透明度,事业单位可通过新媒体或其他传媒手段来披露预算资金使用情况,从而引导社会群众来进行监督。

2.4提高会计核算工作的质量。提高会计核算工作质量可从以下几点出发:(1)政府部门应该做好引导工作,不断完善关于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规章制度,从而为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的开展提供全面的依据。(2)事业单位需要结合实际会计核算需要来制定相应会计核算准则,明确会计核算的相关规范及会计人员的职责。会计人员出来要进行账务的记录和核算以外,还需要做好原始凭证的管理,一方面是原始凭证的规范填制,另一方面就是原始凭证的妥善保存。(3)建立科学的原始凭证审核程序,确保原始凭证准确无误,从而提高会计核算工作的真实性。总之,通过提高会计核算工作的质量,来为预算资金管理奠定良好的数据基础。

2.5打造高素质的财务人才团队。想要提高财务人员队伍素质,可从以下几点出发:(1)转变事业单位领导观念,加强对财务工作的重视程度,加强资源的投入,提高财务岗位的薪资待遇,从而吸引高素质人才,并留住人才。(2)建立科学的用人机制,采用“能者上、庸者下”的用人准则,从而使有能力的财务人才能在工作中实现自我的价值。(3)优化培训机制,定期开展培训工作,集合事业单位财务预算资金管理需要来选择合适的培训内容,并对培训效果进行考核评价,以培训的方式来提高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4)加强对财务人员的思想教育,不断提高财务人员的法律素养和职业道德,从而避免预算资金管理过程中发生违法违规现象。

3、总结

事业单位想要加强财务预算资金管理,首先需要完善财务预算资金管理制度,为预算资金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制度保障。还要优化资金使用办法,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同时加强资金使用过程中的监督,避免不合理的资金使用。并提高会计核算工作质量,打造高素质的财务人才团队,从而提高预算资金管理效率及质量。

【参考文献】

[1]张晓光.我国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J].品牌,2015(1)

[2]李硕.事业单位财务预算资金管理现状与措施[J].现代经济信息,2014(21)

单位财务管理现状例4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17-000-01

一、现阶段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现状分析

1.会计基础工作不规范,存在机构设置不健全,人员配备不符合要求,不相容岗位混岗现象。有些行政事业单位因机构设置原因没有专门的财务机构,会计人员多为兼职,没有从业资格硬性要求,核算业务一般通过核算中心等代账机构。有些单位过于依赖核算中心,财务管理弱化,日常工作只是通过账表反映,缺乏有效沟通,加上相关业务人员责任心不强,以致出现历年结余过大现象。

2.财务职能定位不准确。会计的主要功能为核算与监督,财务部门在各项事务中的参与可以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质量。但在实际工作中,单位领导常常是重业务管理,轻财务管理。财务人员通常担当“钱袋子”、“报账员”的角色,基本不参与各项事务,领导对财务的认识还停留在后勤保障上。

3.资产管理混乱,账实不符。有的行政事业单位长期以来未对固定资产进行盘点和清理,单位内部的资产转移、变更和处置相关手续不全,实物资产存在严重的账实不符现象:使用多年早已报废办公设备、大建设早已拆除的一些房屋建筑物,依然在固定资产账面上;下发和临时机构购置的资产未办理转移手续长期反映在单位的固定资产账面上等等。

4.新制度落实不到位。新的资产管理制度规避了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漏洞,但由于财务人员自身因素和财务软件未及时升级,大部分事业单位未实施。

5.对预算编制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特别是专项资金的预算编制,简单地采用增量法;有些单位未将预算外资金统一纳入单位预算。

6.未建立年终结算和往来账清算制度。很多单位往来账年限长、占流动资产比例较大,尤其是一些因机构改革或其他原因发生划转、撤并的单位,其债权债务仅仅是简单合并,长期挂账,有些都无法追溯,成为呆账、坏账;一些专项工程预付款年终未结算,虚增结转结余,影响决算数据。

二、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策略

各级财政部门要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监督检查和培训。各级财政部门要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将定期检查和专项检查相结合,通过监督检查,及时掌握行政单位在预算管理、资产管理、收支管理、结算管理等各方面的执行情况;同时加强对单位负责人和会计人员的教育培训,财政部门要统一规划和管理,有计划有组织地举办单位负责人培训班,让他们有针对性地学习各种财经法规和会计条例;加强会计人员的后续教育,不断更新专业知识。

1.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机构建设,适应新形势下财务管理的要求。有条件的单位应设立专门的财务管理机构,配备有从业资格证的会计人员,严格执行不相容岗位分离;要明确会计的财务核算和监督职能,使财务管理人员参与到单位各项事务的决策和实施过程中,使之掌握第一手资料,做好财务管理工作。

2.完善资产管理制度,结合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做好资产管理工作。建立固定资产实物登记卡,详细记载固定资产的购建、使用、调拨、出让、报废等情况;坚持每年一次资产清查盘点制度,根据盘点结果及时按规定的程序办理相关手续,进行相应的账务处理,确保账实相符。建立固定资产的折旧制度,改进资产核算工作和会计处理方法。

3.加强预算工作的管理与监督。从提高预算编制合理性与全面性的要求出发,将自身的全部收入和支出纳入预算管理体系之中,避免预算外资金流动的出现,进而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严格控制预算追加和分配调整,不断提高预算执行率及执行进度的科学合理性;在预算具体执行过程中可以采取按照职能部门的工作量以及工作性质进行包干分配,实行全年度总额管理;对“三公”经费按照部门的工作性质实施年初定量配给,控制年度总费用额度,防止费用超标。

4.切实加强往来资金的管理,建立年终结算和往来账清算制度,避免跨年度结算或长期挂账,影响资金的合理流转。行政事业单位一般都是采用收付实现制,对部分经济业务或事项可以引用权责发生制,这样能如实反映预算执行情况。

总之,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对保护行政事业单位财产安全完整、促进预算收支计划的完成,推动行政事业单位稳步发展,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公共服务的效率和效果,有着非比寻常的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会计基础工作规范.

单位财务管理现状例5

关键词 事业单位 财务管理 问题 措施;

财务管理工作作为事业单位经济管理的核心内容,直接关系到事业单位能否正常的运转。随着我国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集中支付以及政府采购等财政管理机制也进行了相应的完善,对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当前我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中仍然存在较多的问题,不仅制约了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甚至影响了事业单位其他业务的正常进行。因此转变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理念,完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体系,提高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已经成为当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重点,这对于提高事业单位的经济效益,实现事业单位的社会服务功能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工作任务概述

事业单位作为国家重要的具有社会公益性的职能机构,其财务管理工作的任务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完善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通过科学合理的组织编制预算计划,对本单位的资金进行优化配置,并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政策规定,对事业单位的收支进行会计核算,控制各项不必要的支出项目,节约办公经费。

(2)开展资金管理。通过强化事业单位的资金管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避免国有资产出现闲置或者是流失现象的发生。

(3)通过建立完善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体制,对本单位的各项经济活动进行分析、预测以及控制监督,及时反映事业单位财务工作的实际运行状况。

(4)按照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规章制度,对事业单位的各项财务管理工作进行规范预约束,确保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在国家法律以及政策允许的范围内正常开展。

(5)确保国有资产的安全,保障事业单位各项业务活动的高效有序开展,为事业单位机构职能的正常发挥提供基础保障作用。

二、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现状问题分析

(1)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工作不够标准规范。由于对于预算管理工作重视程度不足,导致预算管理在执行过程中不完善、不标准以及不规范的现象时有发生。首先,在事业单位的预算编制上,由于未能结合往年的预算执行情况,也未能与事业单位本年度的工作计划、财务收支情况相结合,进而导致预算在编制过程中出现了与实际情况脱节的现象。其次,由于预算审批过于简单,因而也难以及时的总结、分析以及调整预算计划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导致预算计划难以真正的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发挥指导作用。此外,在预算计划的执行上,因为没有有效的监督管理措施,因而导致违反预算计划,扩大支出范围以及支出标准的财务现象经常出现,这不仅增加了财务支出控制的难度,对于事业单位的整体财务管理也带来了困难。

(2)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监督控制力度薄弱。当前,事业单位的财务监督工作主要靠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来执行,而内部审计工作力度薄弱,势必会造成事业单位的财务监管效果较差,不利于事业单位的长远发展。这主要是由于当前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机构缺乏足够的管理权限,甚至是属于与财务管理机构属于平行部门,在具体工作开展过程中还需要依附于财务管理部门来开展,因此导致内部审计工作缺乏工作的权威性与独立性,难以真正发挥其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约束、规范以及核查义务,也难以从根本上杜绝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中的各种违规现象的发生。

(3)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混乱。由于现阶段部分事业单位未能结合自身资产的实际情况建立完善的财产清查制度,因而导致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混乱。尤其是在固定资产的管理方面,由于未能制定完善的盘点以及清查管理制度,因而造成了资产管理权责不明确、账目与实物不相符合、缺乏有效的监督等现象时有发生,导致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使用效率较低,资产浪费损失严重。

(4)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人员自身素质有待提高。现阶段部分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专业理论素质不高,而且也缺乏财务管理意识,在事业单位的会计基础工作、凭证管理、审核等方面经常出现工作漏洞,造成了事业单位财务整体管理水平不高,制约了财务管理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三、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完善措施研究

(1)强化事业单位预算控制。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部门应该认识到预算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分阶段有秩序的开展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工作。在事业单位预算编制阶段,应该综合收集事业单位内部各职能部门的信息资料数据,并借鉴往年度的预算执行情况,进而根据事业单位本年度的工作计划以及财务收支计划,合理的编制各项收入支出控制预算。在预算编制结束后,应该及时送报上级主管部门以及其他机构职能部门进行审批,广泛吸收各方面的意见,对预算计划进行调整,最大程度的实现预算计划与实际情况的相适应。在事业单位预算的执行阶段,则应该遵循内外统筹、严格执行的原则,避免随意修改事业单位资金支出计划的现象发生,同时严禁随意更改事业单位的财务预算计划,通过强有力的监督管理手段,确保预算计划得到切实的落实。

(2)完善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监督体系。构建并完善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监督体系,是保障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依法有序开展的重要基础。因此,事业单位相关管理部门必须重视财务监督工作,并通过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开展内部审计工作等措施,强化财务管理监督效果。事业单位管理部门应该结合单位实际情况按照月度、季度或者年度,在单位内部开展全面内部审计,及时总结分析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并制定相应的纠偏整改措施,以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财政监督效果,提高财务管理工作水平。

(3)完善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作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需要重点改进提升的方面。因此事业单位应该按照提高固定资产利用效率,建设节约型事业单位的相关要求,做好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工作。首先可以按照盘点以及清查制度,对本单位的固定资产的实际状况进行调查、分类并进一步的核实,明确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实际状况。进而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购置、使用、维修以及处理进行制度约束,确保各项管理程序符合单位规章以及国家法规定,避免固定资产流失以及浪费现象的发生,保护国家资产的安全可靠。

(4)提高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能力水平。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人员作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具体执行操作者,其能力水平直接关系到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质量,因此必须重视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选聘与教育培训。对于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选聘,除了需要重视其专业技术以及工作能力外,还应该强化对于其职业道德的考察,选择优秀的财务管理工作人员。此外,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培训教育方面,应该不断完善,重点在财务理论知识、财务法律知识以及财务政策等方面对财务部门工作人员进行教育,通过提高事业单位财务工作人员的能力水平来确保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结语:财务管理工作作为事业单位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对于事业单位的日常管理以及业务开展而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因此,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部门必须结合国家对事业单位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要求,总结当前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并通过完善制度建设、强化预算管理以及完善财务监督等一系列的措施,对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进行控制,提高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的利用效率,实现事业单位经济运行的最优化,推动事业单位的长远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吴永辉.如何通过加强内部控制改革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体制.财经界.2011.

单位财务管理现状例6

一、地勘单位财务管理现状分析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地勘单位的事业经费逐年减少,地勘单位走向市场,相继成立了许多多种经营实体,形成了地勘单位靠财政拨款和对外创收维持生存的两种局面。这使地勘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一方面地勘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仍未摆脱计划经济的管理模式;另一方面地勘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的发展又跟不上市场经济的发展,地勘事业单位经营模式的多样化给财务管理带来难度。现行地勘单位财务管理水平落后,财务监督功能弱化,其主要存在以下五点问题:

1、财务管理的相关政策环境不配套。

地勘单位的财务管理经过了四个阶段:计划经济阶段,这个阶段财务管理很单一,只从事国家下达的地勘任务;市场经济初期,财务管理分地勘主业和二行,二行是从事多种经营工作的,地勘单位分别设地勘主业财务和二行财务;市场经济运行几年后,取消二行财务,后地勘单位又相继成立了许多多种经营实体,各多经实体分别独立核算,各自管理,由地勘主业财务汇总报表上报;现阶段地勘单位统一一个财务机构,不管地勘主业还是多种经营业务统一由队财务进行核算和管理,事业经费和注册登记的企业各自单独设置会计账套进行会计核算。相关政策的配套改革不到位,束缚了地勘事业单位的财务运作和管理,使地勘单位的财务管理活动无法有效开展。地勘事业单位拥有资质,却没有工商税务注册,给财务核算带来很大的麻烦。

2、财务管理目标不明确。

到目前为至,我国尚未正式提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目标的确切概念。1996年颁布的《事业单位财务规则》第4条中,规定了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主要任务。虽然《事业单位财务规则》规定的财务任务与财务管理目标有一定联系,但并非完整意义上的财务管理目标。由于地勘事业单位没有明确的财务管理目标,相应的财务管理框架体系,也就无法搭建,相关的财务指标缺乏客观标准,不能建立一套完整的财务管理理论体系,也谈不上指导地勘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实践。

3.财务分析指标体系不完整。

事业单位的财务分析是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事业单位财务规则》第42条规定:财务分析的内容包括、预算执行、资产使用、支出情况等,相应的财务分析指标体系主要有经费自给率、人员支出与公用支出分别占事业支出的比率等。现行财务分析指标体系主要体现了以预算管理为中心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特点。但从随着现行地勘事业单位经营多元化,这些简单的分析指标不能满足现阶段地勘单位财务管理的要求。缺少一些必要的分析指标,如反映社会效益的指标、内部资源配置与利用效率方面的指标等。缺少综合财务分析指标体系,对事业单位的绩效、风险及综合实力缺乏分析。

4.财务责任体系尚不健全。

地勘单位的性质决定其所肩负的社会责任和财务责任。明确财务责任,是顺利开展财务活动、正确处理各项财务关系的前提。目前,随着地勘单位自主权的逐步扩大,地勘事业单位的财务责任控制也在逐步建立。但由于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体制形成不久,上下级之间的权限划分原则不够明确,导致一些“权利真空“的出现,削弱了财务管理对资金的监控作用,事业单位的职务犯罪、腐败现象和消费现象有加强的趋势。

5、实物资产核算和管理薄弱,加大了地勘单位的运营风险。

现实中,地勘单位存在着对存货和材料等实物资产的核算和管理不够规范,从账面上不能完全真实反映出实物资产的存、耗情况。原因三点:一是地勘事业单位一直不太重视实物资产核算,习惯于按收付实现制简单经收支结算办法核算了事;二是会计人员整体水平和不高,加强资产管理的意识不强;三是领导不重视会计工作,成本核算和财务管理意识薄弱。

二、提高地勘单位财务管理水平的对策

1、需要政府的相关政策支持。

应区别建立有组织收入条件的地勘事业单位的核算方法和政策,如对地勘单位进行工商、税务注册,充分利用地勘事业单位原有的主业资质,把新注册的公司或企业纳入其中,做成企业集团,理顺财务关系,加强财务管理。这样便于上级部门对其经济效益进行考核,从而能更科学地反映地勘单位的运营情况,

2、明确地勘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目标。

财务管理目标是开展一切财务活动的归宿,在地勘单位逐步走向市场化的环境下,地勘事业单位要生存和发展,只有采取以事业绩效为导向的改革,形成自我约束的管理机制,提高办事质量和办事效率,才能适应新的环境,才能为社会提供更多、更好的地勘服务。因此,地勘单位财务管理的目标应该是地勘事业绩效的最大化。

3、完善财务分析指标体系。

目前地勘单位的财务活动越来越复杂,传统的事业单位财务分析模式已不适应。要建立科学合理的事业单位评价体系,应包括基本指标体系和综合指标体系两大部分。基本指标除《事业单位财务规则》规定的一些指标处,还应适当增加一些必要的分析指标。如反映社会效益的指标,反映地勘单位内部资源配置与利用效率方面的指标,反映资金使用情况的指标。综合指标是以绩效和风险分析为核心,以财务综合实力辅助的分析系统,包括反映综合实力、财务运行绩效和风险及发展潜力等方面的指标。建立完善的财务分析指标体系,有利于提高地勘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

4、健全财务责任体系。

由于历史原因,地勘单位长期以来只满足于对财政资金预算管理的需要,财务责任的分工不够明确,根据目前地勘单位的实际,可分两步骤完善其财务责任体系:

根据地勘单位的队长或院长负责制,进一步明确财务部门的分工,在财务部门下,分设结算、财务、管理三个部门。其中结算部负责单位和职工以及对外报账业务及资金往来结算,制定往来业务的清算制度,清理拖欠款项,加速资金回笼的速度;财务部负责日常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及时编制会计报表,向有关利害关系人提供真实的会计信息,负责预算的事中分析和事后分析;管理部负责预算的制定和全面管理、资金的筹集和运作,负责固定资产、无形资产、住房公积金管理等业务工作。

5、树立财务管理理念,不断提高核算和管理水平。

对现行地勘单位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相对薄弱的现状,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解决:一是进一步提高领导层对财务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为做好财务管理工作提供组织保障;二是不断提升地勘单位会计人员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现在相当一部分财务人员是只会算账而不会看账的会计,或许有人会说财务工作本来就有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之分,而偏重于核算的会计是没有必要具有财务管理分析能力的。其实不然,即使是生产会计信息的核算工作,同样需要有一定的管理分析能力,否则是不可能了解管理者需要什么样的信息的,而不了解需求的生产只能是盲目的生产,其产品也就注定了会没有价值。因此要想做好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人才是重要保证。一方面单位要建立完善的财务教育培训机制,重视培养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另一方面要鼓励财务人员通过多种形式参与终身学习,不断“充电”,自学成才。

单位财务管理现状例7

一、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概述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主要是指各级行政事业单位对于本单位的有关资金的筹集、分配、使用等财务活动所进行的预算、组织、协调、管控等工作的总称。与企业不同,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具有独特性,主要体现在:首先是财务管理的目标是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和管理效率,实现行政事业单位的社会价值最大化,这与企业的经济价值最大化显著不同;其次行政事业单位拥有稳定的资金来源,以净资产作为会计要素,不按资金投入者提供的资金比例进行经济利益分配;最后行政事业单位一般没有像企业中市场化财务管理收益分配、风险收益、融资等经济行为。

二、财务管理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的重要意义

财务管理在防范财务风险、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效果等方面对行政事业单位具有积极意义,主要体现在:(一)有效防范财务风险。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主要体现在资金的安全、国有资产的完整以及事业单位经营中的核算等。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和财务管控方法能够有效规避上述风险,保障国有资产的完整和安全。(二)有效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公共服务绩效。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主要职责是有效为国家和社会公众提供服务,可以说行政事业单位职责履行的好坏程度主要取决于其提供公共服务的绩效。从实践来看,一套完善的财务管理体制能够有效提高其公共服务的水平,从而从客观上促进了其职责的履行。(三)有助于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使用效益。财务管理贯穿于行政事业单位的所有经济活动中,它能够全过程、全方位对资金使用质量和使用效果进行监督,通过各项财务指标有效反映出资金使用效率,为改进资金使用提供重要依据。因此财务管理有助于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使用效益。

三、当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现状

虽然财务管理工作对行政事业单位在防范财务风险、履行职能、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在实践中受管理制度和水平等多种因素的制约,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现状不容乐观:(一)绩效预算管理不完善,有待改进。自2011年我国开始推进绩效预算管理以来,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在实践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1、预算编制存在重总量轻分配、透明度偏低的现象,导致预算资金的分配效率不高。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财政透明度的要求相比,我国预算编制一直以来缺乏公众的监督,透明度有限;虽然推行了绩效预算管理,但是在实际预算编制过程中,经常存在重总量轻分配的问题,预算多以短期为主,没有对资金项目的远期规划进行统筹考虑,从而导致预算资金被主要应用于短期投机性项目中,而对一些中长期资金不能具体落实,从而导致绩效预算资源分配效率较低,资金浪费严重。2、在绩效预算执行过程中,预算的刚性约束力不足,存在预算调整追加较为随意和超支、挪用预算资金的现象。3、缺乏对绩效预算的评价与监督。实施绩效预算管理,虽然将一部分指标予以量化,使得评价与监督工作客观性增强,但是在实践中,受管理层对其重视度的影响,导致在实践中绩效预算评价的约束力不强,并且对评价结果的应用度不够,从而导致绩效预算缺乏有效监督。(二)政府采购业务不规范,存在财务管控风险。政府采购制度是国家为规范政府采购行为、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而制定的制度。由于政府采购制度对各项采购业务进行了具体规范,在实践中审批程序较为复杂且主管部门监督严格,因此部分单位在涉及需要审批的政府采购时,通过化整为零的方式规避审批和监督,不进行公开招标,从而给单位的资金管控带来了一定的风险。

四、优化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对策

(一)实施对绩效预算的全过程管控。1、绩效目标的设定、审核和批复要规范、科学。绩效目标设定是否科学主要取决于其是否与本部门的管理目标高度相关,是否可衡量和具体,以及在预算期内是否可实现,并且预算绩效计划要有详细的实现途径,主要包括为实现绩效目标的工作途径和流程以及所需资金等。财政部门主要负责审核绩效目标,审核的关键点应当包括但不局限于以下三点:部门职能与绩效目标的关联度水平、实现绩效目标的措施的可行性、实现绩效目标的预算资金的合理度等。绩效预算目标的批复应当与绩效预算同步,并且批复的目标应当严格按照清晰、可量化的标准,从而为绩效预算的执行监控和进行绩效预算的评价提供便利和基础数据。2、必须对绩效预算的执行过程进行跟踪监控。对预算绩效的执行过程进行跟踪监控是保障预算执行的有效手段。各级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跟踪监控机制,及时汇总绩效运行信息,对于出现预算偏差较大的情况要尽快查明原因并采取必要的改进措施,以促进绩效预算目标的顺利实现,同时要对预算追加、调整加强审核管控,提高绩效预算的刚性约束力。3、提高对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管理。对于绩效评价结果的反馈和应用应当从三方面着手:(1)绩效预算管理部门需建立完善的反馈和应用制度。各绩效预算执行单位应当根据归口管理部门的绩效评价结果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完善本单位的管理制度和措施,增强支出责任,提高管理水平。(2)绩效预算管理部门应当将绩效评价结果与具体执行单位下一年度的预算挂钩,从而达到节约预算资金,优化资金配置的目标。(3)绩效预算管理部门应当依法向社会公开绩效预算支出情况以及评价结果,以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从而提高预算支出的透明度。(二)优化政府采购管理,降低财务管控风险。笔者认为,要想优化行政事业单位的政府采购行为,降低财务管控风险,须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设立政府采购的规范流程2、在上述流程图的基础上,建立政府采购的归口管理制度,明确单位各部门在采购管理中的不相容职责,以形成相互制约的机制,对于将部门预算项目通过化整为零的方式规避公开招标,涉嫌舞弊的采购行为,财务部门要坚决抵制,同时内部审计和纪检监察部门可以在政府采购活动中进行全程参与监督,从而有效防范政府采购中舞弊风险。3、建立有效的政府采购绩效评价制度,以提高对政府采购行为的管控。当前我国对于行政事业单位政府采购行为的评价仅停留在节支率(执行价格与预算金额的比率)这一指标上,但单一的评价指标不能全面反映问题的实质。在实践中,一方面可以通过对政府采购活动进行满意度调查和聘请社会中介机构审计,综合两方面得出相应的绩效评分结果,并以此对相关部门进行考核和实施奖惩;另一方面可以通过落实采购人主体责任的形式来督促各单位加强对政府采购预算执行的指导,促使其严格执行政府采购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规定。

财务管理工作对行政事业单位在防范财务风险、提高公共服务效率和效果以及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单位日常管理中要加以重视,每个单位应当根据自身所处的外部和内部管理环境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财务管理制度,并在实践中严格执行,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防范财务风险,提升单位的管理水平。

单位财务管理现状例8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5年6月24日

行政事业单位是国家为满足社会共公事务管理需要而设立,在行使社会公共事务管理工作过程中的资金耗费,需要国家财政资金来予以保障。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重点不在于组织和筹集资金,而在于加强资金支出管理以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达到支出成本最小化,取得社会效益最大化。

一、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管理基础工作薄弱。一部分行政事业单位领导及其财务负责人不重视部门财务管理,不掌握财经法规,财会人员非专业,业务水平参差不齐。地方行政事业单位除小部分一级预算单位有财会专业人员从事专职财务工作外,绝大部分财务人员非专业且身兼多职,疲于应付,特别在电算化会计推广应用后,有些财务人员不懂账,不懂财务制度,只会机械地生成报表,工作仅停留在日常的账表处理上,无法发挥参谋监督作用。严重的制约了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

(二)预算收支管理不规范,缺乏绩效评价。无正确的预算收支概念,财务决策随意,管理松散,致使部门资金预算执行大打折扣,无法取得预期社会效益。在资金使用中,支出控制不严,公款吃喝、违规、变通开支,认为只要不揣进自己腰包就行。致使单位的办公费、会议费、接待费、车辆运行经费居高不下,严重影响了政府部门的公信力。在资金管理使用中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界定不清,用项目支出来弥补基本支出经费的不足,没有做到专款专用。重收支而轻管理和实际效果,对资金实际使用绩效缺乏有效地监督和绩效评价。

(三)固定资产管理不规范,致使国有资产流失。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机制不健全。固定资产购置缺乏前瞻性,忽视客观需要、财力状况,没有按照合理、节约、有效的原则购置固定资产。不严格执行政府集中采购制度,采取“化整为零”分解采购规模规避政府采购。固定资产保管和使用不规范,资产清查走过程,资产损毁、盘亏后,难以查明原因,追究责任,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固定资产的会计核算存在漏洞,将购入固定资产支出费用化,致使固定资产的真实账面价值缺乏参考和监督,造成财务数据失真。

(四)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许多行政事业单位无财务管理内控制度,业务未按规定分开,不能达到相互制约、互相牵制的目的。财务岗位设置和人员配置不够合理,人员兼职过多,职责不明确。一部分已建立内部控制的单位,不是制度残缺不全就是有关内容缺乏合理性,更多是有章不循。遇到具体问题时过分强调灵活性,使内部控制度失去了应有的刚性和严肃性,会计事前、事中、事后审核监督流于形式。

产生以上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概括地讲:一是管理人员思想认识不到位,特别对财经法律法规理解不深不透;二是财会队伍不稳定,人员专业程度低,业务素质较低;三是财务工作人员力量单薄,实施内部控制制度的条件和时机尚不具备。为进一步规范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保证财政资金使用合理合法、安全有效,从源头上控制,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现提出相关对策并分析探讨。

二、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对策分析

(一)提高思想认识,加强财务管理基础工作。首先,要加强对领导者的法律知识和财务管理制度培训,使他们切实认识到财务管理的重要性,加强监督职能,制定相应的规章,并自觉遵照执行;其次,单位领导要重视财务工作队伍专业化建设,加强对财务人员的培训提高实际工作能力。严格选人用人,高素质的财会人员是确保各项财务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基础;第三,严格执行预、决算收支管理制度,资产管理制度,财务分析和财务监督制度等。在思想认识到位、人员配备合理的基础上使财务管理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二)强化预算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编制科学合理的部门预算,严格预算执行,加强预算收支评价管理是财务管理工作的核心内容。全面贯彻落实预算法,把行政事业单位各项收支全额纳入预算管理,坚持零基预算、收支分离,通过财政一体化信息系统全面实施国库集中支付。首先要正确处理预算内资金与预算外资金的关系,保证各项资金全部纳入单位预算,促进预算内、外资金结合使用;其次是正确处理行政运行与业务发展支出的关系,优先保证行政运行支出,再根据业务工作需要和单位财力,适当地安排发展性支出;三是要正确处理重点性支出和一般性支出的关系。对各项支出的安排,应当按照轻重缓急,分主次先后,既要保证重点,又要兼顾一般,充分发挥资金的效能。实现各项资金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最大化。

(三)加强国有资产管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国有资产是行政事业单位开展业务活动和完成行政工作任务的物质基础,加强国有资产管理是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国有资产管理,一是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产权登记,明确国家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所有权。对取得的资产要及时入账,做到账账相符、账物相符,不应存在账外资产;二是科学合理地配置各项资产,提高资产利用效率,对固定资产要定期和不定期进行盘点,以保证财产的安全、完整和有效利用;三是认真执行国有资产处置的有关规定,加强固定资产的报废、报损、出售、转让等的管理。对造成国有资产损失、损坏和浪费的单位和个人要追究责任,加强非经营性资产转经营性资产的管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四)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内控制度,防止滋生腐败。建立健全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制度,可以保证各项会计核算资料的真实性、合法性与完整性,在单位各职能部门的经办人员之间形成一种相互制约的机制,确保财政资金的安全完整,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一是领导要对内控制度高度重视,加强对内控知识的正确认识和理解,增强行政事业单位相关人员的内控意识;二是建立一套合理有效的内部制约机制,明确相关工作人员的责任范围和职责权限,完善审批程序;三是建立一套完善的内部核查制度。对单位各项资金的收支、重大经济事项执行情况和相关经济活动资金流的主要流向进行审查核实。

(五)加强财务分析和财务监督,如实反映单位财务状况。财务分析和财务监督是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财务分析的内容主要包括:预算执行情况分析、资金运用情况分析、财产物资的使用、管理情况分析等。行政事业单位须建立符合单位特点的财务分析体系,运用对比分析、因素分析、动态分析等多种方法,提高财务分析的质量。财务监督主要是监督检查国家有关方针、政策和财务制度的执行情况;监督检查单位财务收支计划的安排和执行情况,监督检查资金收付的合法性、合理性、真实性;监督检查财务资料的完整性、及时性、准确性以及对国有资产管理所进行的监督检查等。

总之,行政事业单位作为国家职能的承担者,它的各项活动都围绕贯彻政府意图来进行,具有极强的政策性。所以,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更应严格执行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所依据的财税方面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其他有关财务管理、资产管理及财务监督方面的法规、规章。为实现行政事业单位公共管理职能提供资金保障,对优质高效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做出应有贡献。

主要参考文献:

单位财务管理现状例9

1.会计基础工作不规范,存在机构设置不健全,人员配备不符合要求,不相容岗位混岗现象。有些行政事业单位因机构设置原因没有专门的财务机构,会计人员多为兼职,没有从业资格硬性要求,核算业务一般通过核算中心等代账机构。有些单位过于依赖核算中心,财务管理弱化,日常工作只是通过账表反映,缺乏有效沟通,加上相关业务人员责任心不强,以致出现历年结余过大现象。

2.财务职能定位不准确。会计的主要功能为核算与监督,财务部门在各项事务中的参与可以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质量。但在实际工作中,单位领导常常是重业务管理,轻财务管理。财务人员通常担当“钱袋子”、“报账员”的角色,基本不参与各项事务,领导对财务的认识还停留在后勤保障上。

3.资产管理混乱,账实不符。有的行政事业单位长期以来未对固定资产进行盘点和清理,单位内部的资产转移、变更和处置相关手续不全,实物资产存在严重的账实不符现象:使用多年早已报废办公设备、大建设早已拆除的一些房屋建筑物,依然在固定资产账面上;下发和临时机构购置的资产未办理转移手续长期反映在单位的固定资产账面上等等。

4.新制度落实不到位。新的资产管理制度规避了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漏洞,但由于财务人员自身因素和财务软件未及时升级,大部分事业单位未实施。

5.对预算编制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特别是专项资金的预算编制,简单地采用增量法;有些单位未将预算外资金统一纳入单位预算。

6.未建立年终结算和往来账清算制度。很多单位往来账年限长、占流动资产比例较大,尤其是一些因机构改革或其他原因发生划转、撤并的单位,其债权债务仅仅是简单合并,长期挂账,有些都无法追溯,成为呆账、坏账;一些专项工程预付款年终未结算,虚增结转结余,影响决算数据。

二、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策略

各级财政部门要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监督检查和培训。各级财政部门要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将定期检查和专项检查相结合,通过监督检查,及时掌握行政单位在预算管理、资产管理、收支管理、结算管理等各方面的执行情况;同时加强对单位负责人和会计人员的教育培训,财政部门要统一规划和管理,有计划有组织地举办单位负责人培训班,让他们有针对性地学习各种财经法规和会计条例;加强会计人员的后续教育,不断更新专业知识。

1.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机构建设,适应新形势下财务管理的要求。有条件的单位应设立专门的财务管理机构,配备有从业资格证的会计人员,严格执行不相容岗位分离;要明确会计的财务核算和监督职能,使财务管理人员参与到单位各项事务的决策和实施过程中,使之掌握第一手资料,做好财务管理工作。

2.完善资产管理制度,结合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做好资产管理工作。建立固定资产实物登记卡,详细记载固定资产的购建、使用、调拨、出让、报废等情况;坚持每年一次资产清查盘点制度,根据盘点结果及时按规定的程序办理相关手续,进行相应的账务处理,确保账实相符。建立固定资产的折旧制度,改进资产核算工作和会计处理方法。

单位财务管理现状例10

在中小学校管理中,绝大多数领导主要重视的是教育教学,不太重视学校的财务管理,当前,以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等为核心的财政管理制度改革已在全国展开,对学校的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但是许多学校还没有完全适应这种变化,对本单位的财务管理没有给予高度重视,在实际管理工作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 一) 财务人员准入门坎低,业务水平有待提高。学校财务人员业务水平有待提高,在学校里,由于部分领导的错误认识,认为事业单位的账务处理相对简单,加之对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不够重视,导致学校财务人员准入门坎低,有的甚至是教师兼职或临时聘用人员,另外事业单位财务人员晋升职称难度较大,相对其他行业,会计职称从初级到高级,都要参加全国的统考,特别是高级会计师国考评结合。大部分事业单位领导把财务人员列入非主系列专业人员,( 如教育系统主系列职称是教师) 不配给财务人员高级职称指标,这些都严重打击了财务人员工作积极性,所以事业单位财务人员从会计系列晋升职称的很少,这也间接导致事业单位财务人员素质下降,再者,财务人员不能独立执业,在行政权力的压力和经济利益驱使下,往往会按领导意图办事,放弃原则,违规操作。对财务人没有进行有效的考核和监督,致使财务人员没有压力,缺乏责任心。

( 二) 学校预算管理存在一些问题。( 1) 学校预算编制存在的问题。事业单位预算编制是单位进行预算管理的基础,部分中小学校忽视了预算管理对财务管理的重要性,学校领导对预算编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会计人员预算编制方法不科学,许多单位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仍沿用基数编制部门预算,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资金的使用效率,特别对部门预算编制支出的细化程度不够。预算编制的准确性和科学性难以得到保证,导致预算缺乏严肃性。( 2) 学校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因为预算编制的准确性没有得到保证,加之预算编制不够细化,未将预算指标落实到处室、馆,因此,在实际的执行过程中就会产生偏差,财务决策的随意性较大; 因对预算执行也未足够重视,所以支出管理不够严格,在预算的执行过程中,支出的审批制度不完善,人为的扩大开支范围,导致学校资金的使用效益难以得到保证。( 3) 学校的预算监督存在问题。虽然许多学校都编制了相应的预算,但是由于对预算资金的使用效益没有进行有效的跟踪,对学校资金的使用效益考核程度不够,忽视了对资金使用合法合理的要求。

( 三) 财务监督工作不到位,财务约束机制不健全。( 1) 部分学校对内部财务控制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财务管理是单位经营中重要的管理活动,然而目前,很多学校不同程度地存在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认识不到位,对内部财务控制不重视,造成内部财务控制制度形同虚设,使内部财务制度流于形式,基本上没有起到约束的作用,甚至将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混为一谈,最终导致学校的财务控制严重失控。部分学校的内部审计制度不健全甚至未设置审计机构,即使有内部审计机构有的也形同虚设,没有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

二、完善学校财务管理的对策

( 一) 加强学校财务队伍建设,提高财务人员业务水平。学校应选拔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具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人员从事学校财务工作。严格按照《会计法》的相关规定,建立健全内部会计监督制度,保证会计人员依法履行职责,定期组织财务人员参加专业及相关法律知识的培训,不断提高其业务素质; 同时,要提高财务人员的责任心,正确行使会计监督职权,对违反法律规定的会计事项,应拒绝办理或者按照职权予以纠正,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完整性。要建立财务人员的考核奖励制度,对考核优秀的应予以表彰奖励; 对考核不合格的,要及时进行调整。要求财务人员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分析,对支出进行动态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