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现状模板(10篇)

时间:2023-08-24 16:48:49

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现状

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现状例1

中图分类号 F3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03-0251-02

近年来,连云港市各地紧紧抓住国家、省加强农业、扶持农业的政策机遇,将农业园区建设作为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抓手,以园区化推进高效农业规模化,规划一批、建成一批产业规模大、经济效益好、带动能力强的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1-2]。目前连云港市共有省级现代农业(渔业)产业园区10 家,其中省级现代渔业产业园区3家,通过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推进农业特别是高效设施农业的园区化发展,有效集聚土地、资金、科技、人才等生产要素,较好地实现了农业的综合开发、集中开发、集约开发、高效开发[3-4],有效提高了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有力地推进了全市现代农业加快发展。

1 连云港市农业产业园区发展概况

1.1 主导产业特色鲜明

把培育主导产业作为现代农业园区发展的工作重点,因地制宜、发挥优势、注重特色、扩大规模,各个现代农业园区都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有较强市场竞争力和品牌优势的主导产业。

1.2 产业化水平明显提升

10家省级现代农业(渔业)产业园区共有农业龙头企业198家,其中部级龙头企业2家,省级龙头企业12家;农民专业合作社223家,带动农户近3.04万人;创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个,有机食品品牌1个,绿色食品品牌23个,无公害农产品品牌377个,“三品”种植面积1.03万hm2。

1.3 服务平台更加完善

10家省级现代农业(渔业)产业园区建成“三新”展示基地380 hm2,培训中心5 725 m2,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3 900 m2,信息管理中心2 352 m2,产品展示中心3.90万m2,种苗培育中心43.01万m2,农产品冷藏库24.65万m3,农产品交易市场23.39万m2,农产品加工物流6.80万m2。

1.4 科技支撑显著增强

10家省级现代农业(渔业)产业园区实现自主创新成果19项,制定地方标准62项,新品种示范推广75个(次),新技术推广39项(次),引进应用科技项目28项,入园科研教学单位34家(次),科研教学单位派驻科技人员117人(次),专职农业科技人员275人。

1.5 农业功能不断拓展

在不断提升农业园区的农产品生产功能、科技孵化功能、示范辐射功能的同时,积极拓展农业园区的文化、教育、生态、休闲、旅游等功能。江苏农垦现代农业园区(云台农场)构建的以万亩莲藕为主的水生蔬菜板块,以睡莲为主的水生花卉板块,以农业生态园为主的休闲农业板块,以藕产品为主的休闲系列食品加工板块,以御香采摘园为主的乡村体验农业板块等走出了一条“一产”与“三产”融合发展的新路子。

2 存在的问题

2.1 总体建设水平不高

B云港市省级现代农业园区总量位居全省前列,但园区建设水平不高,对全市现代农业的辐射、带动能力不强。

2.2 资金缺口大

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周期长、投入大、周转慢、回收率低,政府财政扶持对园区帮助十分有限,建设资金缺口较大,影响了科研、生产的发展以及基础设施的配套完善。

2.3 产业化程度偏低

连云港市现代农业园区大多以生产为主,围绕主导产业的育苗、加工、物流、休闲旅游等发展不充分,合作社运作不规范、龙头企业带动力弱、品牌影响力不高,产业化水平低。

2.4 科技创新能力较弱

连云港市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存在科技水平参差不齐和科技人才匮乏等问题,严重抑制科技创新能力。科技人才匮乏,特别是高层次专业科研人才极其缺乏,现有科技人员的知识结构不合理、知识老化,不能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等。

2.5 管理机制不规范

连云港市现代农业园区普遍存在重建设、轻管理,重规模、轻产业,重行政推动、轻市场作用的现象,管理上简单、松散、粗放,尚未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企业经营机制,很难适应现代农业和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总体水平和效益偏低。

3 对策

3.1 实施全产业链发展,促进主导产业、特色产业转型升级

坚持全产业链发展理念[5],推进农业“接二连三”,在强化园区生产功能的同时,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储藏、保鲜、运销以及电子商务等新型流通业态,延长产业链条,打造供应链条,发展“六次产业”,形成全产业链。

3.2 加强科技服务,提升园区科技支撑水平

一是与大专院校及科研院所开展战略合作,为每一个园区聘请产业首席专家,开展“一对一”的技术服务。二是鼓励农业科技人员领办、兴办科技型经营实体,开展“一园区一专家”挂钩蹲点服务行动,为园区的产业定位、品种更新、技术指导、农民培训等提供全方位服务。三是开展园区农技人员培训活动,为园区培养一批具有中专以上学历的农技队伍。

3.3 实施农业功能拓展工程,推动提档升级

一是园区建设要始终贯穿生态农业理念,率先示范一批资源循环利用、农业面源污染得到有控制、宜居、宜业、宜游的生态农业模式,建设一批农业物质产业项目,创建一批有机、绿色等生态农业标志性产品[6]。二是挖掘文化引领功能。利用连云港市山区、海洋、河流、水库、林地等资源,依托丰富的旅游景点、深厚的历史文化、优美的自然风光,在规划发展中突出自身独特的地域文化魅力,突出地域文化特色,营造地域文化风情,创建一批看得见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的农业项目。三是拓展生态休闲观光功能。将农业的生产、生活、生态功能结合于一体,利用田园景观、自然生态及环境资源,结合农林牧渔生产、农业经营活动、农村文化及农家生活,为人们休闲旅游、体验农业提供便利,构建文化创意、休闲旅游的产业链,将本属“一产”的农业“三产”化。

3.4 加快园区机制创新,加快推进经营管理方式转变

3.4.1 创新建设管理机制。针对各地实际,因地制宜探索园区建设管理模式,探索建立农业经济开发区,按市场化、企业化的运行管理方式,成立相应园区管委会发展公司,并探索将园区的土地、办公用房、交易市场等固定资产以及各级涉农项目的财政补助资金投资形成的资产注入园区发展公司,保证园区建设、发展的可持续。

3.4.2 创新政策扶持机制。设立园区发展专项基金,形成农业园区建设长效投入机制;整合各类涉农项目资金,突出园区主导产业,配套运作,板块推进。

3.4.3 积极探索农业产业化利益联结机制。建立园区建设资质准入制度,对入园企业的产业定位、投资强度、农民利益保护等方面作出明确规定,引导入园企业通过订单农业、协作服务形式,与农户建立密切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积极探索农民以土地、劳动力等要素入股龙头企业,通过按股分红等方式,让农民分享到加工流通环节的利润,让农民从产业化经营得到更多实惠。

3.4.4 建立园区发展评价机制。围绕园区农业物质装备水平、经营管理与效益水平、生产转型与升级水平、科技推广与社会化服务水平、投入保障与支持水平以及I先与辐射带动水平等6个方面,突出重点开展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发展水平评价,逐步建立完善园区“动态管理、能进能出”的目标考核机制,推动全市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水平迈上新台阶。

4 参考文献

[1] 徐胜,姜卫兵,翁忙玲,等.江苏省现代农业园区的建设现状与发展对策[J].江苏农业科学,2010(3):465-467.

[2] 徐胜,李德新.江苏农业园区“十三五”科技服务发展思路[J].江苏农业科学,2015,43(12):538-540.

[3] 辛岭.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的发展与思考[J].科技和产业,2011,11(11):22-25.

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现状例2

[2] 柳一桥.荷兰、日本、澳大利亚和巴西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的战略研究[J].世界农业,2013(3):46.

[3] 曹金臣.荷兰现代农业产业化经营及对中国的启示[J].世界农业,2013(5):115.

[4] 朱丽娟.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经验及启示[J].世界农业,2013(8):23.

[5] 潘伟光.韩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及启示[J].世界农业,2013(9):44.

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现状例3

[2] 国务院.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1―2015)[EB/OL].(2012-02-13). http://.cn/policy/txt/2012-02/13/content_24625079.htm.

[3] 农业部办公厅.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水平监测评价办法(试行)[EB/OL]. (2012-11-13). http:///show/regulation.php?ID=2829.

[4] 李全.对新形势下如何发展现代农业谈几点看法[J].云南科技管理,2010(4):14-16.

[5] 王永平,金莲,刘良灿,等.贵州发展现代农业的路径与模式研究[J].贵州农业科学,2009,37(3):144-148.

[6] 白和盛,苏建坤,杨建春.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的建设与培育[J].天津农业科学,2013(9):74-77.

[7] 魏德功.现代农业的基本内涵与现代农业园区建设[J].改革与战略,2005(10):12-16.

[8] 张永江.发挥县域农业资源优势做大做强五大主导产业[J].贵州农业科学,2009,37(8):229-231.

[9] 甘江英,吴斌,胡文娟.南昌都市现代农业竞争力“钻石模型”分析[J].天津农业科学,2012(6):109-111.

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现状例4

自我国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业生产力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提高。而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伴随而来的是农业发展过程中的一系列的矛盾问题,如规模较小的农业户与农业现代化的冲突,农业户的收入越来越低的问题,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问题等,这严重阻碍了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完善,这就需要一种新的方式途径来改善这种状况,而应时而生的是推行农业产业化发展。

农业产业化发展主要是以市场为方向标,结合农业的基本政策家庭承包式经营,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将其改造成一体化的农业产业链,使之形成系统化的相互联系促进的一种新型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其主要作用是:通过龙头企业能够带动和连接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环节,而形成一种具有一定经营能力和实力的农业产业系统;其经营方式能够适应现代化的市场;能达到经营目的,能有效地获取利润,改善农业的市场发展机制和循环系统,进而促进农业现代化、社会化。

一、农业产业化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作用

农业产业化的普及推广,能有效改善农业的发展状况,改变农村的生产关系,具体来讲就是能够改善现在的农村的剩余劳动力的不良状况,提高农业经济对市场经济的适应能力,能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

(一)农业产业化是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重要基石

就我国的国情来看,农业始终是我国经济的基础,农业的发展状况是制约我国经济的重要因素。而农业的产业化发展能改善农业生产力的状况,进而促进其经济状况的变化。我们知道,农业产品基本上为整体个社会提供物质基础的,其大部分是食物,这就为非农业人员提供必要的食物,这也就是社会分工的结果。然而随着农业的快速发展,就必然会引发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而一体化经营的农业产业化,不仅能促进农业的发展,还能对农业人力物资进行有效的调配,这也就为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二)农业产业化能更有效的推动农村劳动力实行内部转移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目的是以最低的成本获取最大收益的经营模式,这就需要通过人才进行合理的优化布局农业产业结构才能实现。就目前而言,我国农业还是处于经济效益较为低下的产业,而要优化产业结构所需要的资金、人力、物力都是陷于被动的,这是农业发展的主要限制点。而农业产业化就能实现这种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带动农业朝现代化、规模化发展,进而提高农业的技术水平和专业水平,引导加快农村的信息化程度、提高文化水平、拓展农业市场、建立和发展第三产业,再有效地实现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三)农业产业化能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更多的岗位

就我国现阶段的农业发展状况而言,农业劳动力与所占地严重不平衡,效益相当低下。据调查研究表明,如果我国每个农业劳动力平均可以耕20亩地,且人数如果限制在只有一亿的话,那么我国的农业发展水平已接近现代化,而问题在于我国的农业劳动力已经超过了3.5亿,这就严重造成了农业劳动力过剩,再加上我国的城市化进程较为缓慢,其接纳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能力有限,如此一来唯有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才是正常道路,这就需要农业产业化的快速发展,这样才能不断地扩大农业的经营规模、优化布局农业产为结构、开拓农业生产时序效益,进一步的完善生产经营消费等环节,也就带动着相关产业的发展,进而又反过来促进农业的生产能力的壮大和生产领域的扩大,这就必然可以转移一部分剩余劳动力来为产业服务,从而可以从根本上来实现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现状例5

一、农业经济发展特

1.信息化发展

在互联网时代下,网络所提供的各类信息对农产品的品类选择与生产规模制定起到了明显调节作用。现如今,农业发展中对农产品的发展模式更趋向于追根溯源状态,从农产品的种植阶段开始建立成长档案,将农业经济所涉及到的各类产品在成熟度、水分补给量、空气质量、土壤质量、生产地等方面的相关信息进行全方位监控与存储并展现给农业经济活动中的各级供应商以及最终消费者,其目的在于保障农产品的安全与健康程度[3]。在信息化模式下,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越来越依靠信息的流通性,在缺乏信息有效流通状态下,农产品的市场选择以及时间选择均可能处于劣势状态,不利于农业经济的健康发展。

2.智能化发展

我国不少发达地区已经开始利用实时监控手段洞悉市场走向,了解市场信息,通过建立信息平台让农业生产者与经营者了解农产品价格走向以及市场需求情况,从而对农产品的供给量更加精确地展开指导。在智能化状态下可自动分析农产品所需要的生长环境、生产条件等,从气候条件、土壤质量等方面,以技术手段展开仪器测量分析,为农作物提供更具适应性的种植环境,从而实现产量与质量的最优化[4]。在智能化发展模式下,农业生产的流通性有效加强,利用各类技术手段、软硬件配备实现互联网时代下农业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已经是必然趋势。

3.电子商务化发展

早在2004年,电子商务悄然崛起。在互联网时代下,农业经济发展依靠电子商务扩大规模、拓展市场已经属于常态。在销售模式上,通过互联网创设销售平台或进行产品推广是最明显的变化之一[5]。依赖于苏宁、京东、阿里等趋于完善的电商平台,我国农产品的销售正向着网络化发展。根据相关数据调查,在2017年,我国农产品在农村网络零售销售总额中占到了1/5比重,预计2500亿元左右。相较于传统线下面对面销售的模式而言,互联网时代下电子商务的发展让农产品的销售模式有了根本性改变,带入了全新的时代。依赖于网络电商平台展开线上交易的模式开始逐渐被更多人接受,随着80后、90后甚至00后开始用网络购买农产品,相信在未来农产品销售模式的电商化比重将逐渐占据主流。电子商务化是农业经济发展的最显著特征以及必然趋势。

二、互联网时代对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

1.产业结构创新

互联网时代下,各种新技术与新理念的应用必然会对农业产业结构有所推动,促使其加快创新与改革步伐,让农业经济发展在科技含量方面浓度更高。在传统农业经济发展状态下,其模式大多以小农经济为主,容易受到自然灾害、地理环境等负性因素的影响,导致农业生产者及经营者收入利润下滑[6]。为了弥补传统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限制性与不足之处,利用互联网时代一体化发展与产业化发展逐渐取代了小农经济模式,生产技术的先进性运用还可明显推动经济发展以及土地利用率。互联网运用各种新技术产品体现出其独特性,在向大众展示农业经济产品时可帮助农户找到更具适应性的发展途径与方法。在互联网的全面性下为农业种植者与经营者提供农业发展信息,在足不出户状态下便可知天下事,了解农产品市场状况与发展走向。再者,互联网的包容性让农户只需通过手机或电脑便可查询到有效信息,评估产品市场以及价格走向,了解国家在农业发展方面颁布的新政策,让农产品结构适时调整。

2.农业产品革新

互联网的创新性、综合性、开放性特征让农业经济产品不断革新,使之更符合市场需求。在互联网思维下,农业经济发展的技术创新、生产模式、发展理念等均得以推动[7]。农产品的质量更高、种类更丰富,经济效益自然而然得以提升。农业产品的革新更多体现在产品质量以及实效性方面,市场上销售的农产品大多可达到追根溯源状态。在健康理念逐渐受重视环境下,产品革新中质量保障将成为其发展的强有力助推器。在互联网的大数据时代下,网络技术的灵活运用让农业经济发展得到了跨越式进步。农产品的革新是农业创新能力的重要标杆,在农业经济发展中,产品的流通性与信息的流通性通过互联网得以明显加强,其发展模式逐渐摒弃了传统资源型状态,并逐步转化为信息技术型。

3.提升经济收益

由于在互联网环境下,农业生产者会种植更具市场需求性与适应性的农产品,而农业经营者则对市场洞悉力更强,因此其经济效益处于稳步提升状态。互联网时代下,信息的流通性为农业发展带来了显著优势,农业经济发展与互联网的有机结合,可对各种农业经济相关信息有效处理分析,帮助农业经济各环节人群实时掌握市场变化,并对经营管理决策、生产结构等及时调整。同时,互联网的开放性让农民的思想逐渐转向现代化,在保障生态效益与产品质量的基础上,积极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农产品生产者与经营者若可合理利用农业与互联网相结合的发展模式,可充分利用互联网的全面性、综合性、多样性、实效性特征及时获取市场动态,让变幻莫测的市场环境不会对农产品生产与经营产生较大负面影响,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独占鳌头。同时,农户可利用互联网节约销售成本,通过网络平台加快产品流通速度。

三、农业经济发展策略

1.精准化方向发展

由于互联网时代下各类信息的有效分类、收集与整理为农业经济的流通性带来了较大变革,因此在农业生产方面应向着更精准化的方向进展,包含病虫害、产品光照、温度调节、土壤肥力、土壤湿度等。在信息化手段下对各类数据展开精准分析与分类整理,为农产品的种植提供数据支撑并加以调节,尽可能达到质量最优状态。实现供应商与农作物生长之间的无缝对接,让农产品市场上高质量农产品比例逐渐升高。软件与硬件的协调配合是精准化农业发展的前提,在硬件方面,需广泛投入农业生产传感器,在智能化设备下实时监测农作物生长状况并对肥料、水分、温度等自动控制调节,实现精准定位农业发展;在软件方面,则应强调数据库系统的有效建立,优化整合各项数据,分析卫星遥感资料、气象资料、病虫害资料等,掌握农作物各生长阶段的精确化情况,建立农产品成长档案。采用跟踪检测方式对农产品从种植到流入市场中的各个环节展开流动性记录,一方面,可提升农产品在市场上的受欢迎程度,另一方面,也可达到监督作用,提升农产品质量。只有在精准化发展下,才能够让农业借助互联网信息时代实现现代农业模式。

2.开辟销售渠道

互联网的发展让电子商务渠道在销售环节承担着重要作用。农产品的销售同样可利用电子商务平台为产品的流通打造更广阔的空间,并提升自身经济价值。首先,利用电子商务平台可增加订单业务并拓宽销售市场,传统销售模式中受到地域限制,其农产品的流通范围存在明显限制性。但随着我国电子商务平台的发展以及物流行业的突飞猛进,全国范围内农产品在两地之间的流通短则当日可达,慢则3~4天可达,其市场明显拓宽。农业生产者可与企业或超市签订农产品订单,实现订单式供应。根据市场供求双方实际需求,在农业生产种类及质量上有所针对性。利用电子商务平台实现无缝对接,让生产与销售均避免盲目状态。其次,可借助天猫、京东等电子商务平台,在这类已经发展成熟的平台上展开销售,通过网络销售渠道实现一体化发展。这种借力销售的模式,可明显降低销售成本,实现线下与线上资源的有效整合。在经济条件与技术允许情况下还可尝试打造自有互联网平台,与消费者展开互动沟通,打造品牌效应,提升经济价值。

3.强化人才培养

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现状例6

近年来,我国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设备稳步提升,农业生产水平和规模不断扩大,利用专门的生产机械进行农业生产,极大地节省了人力和物力资源,提升了农业生产的效率,促进农业产量的增长。农机工程不仅是社会变革的必然选择,也是农业发展的大势所趋,农机工程对农业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与价值,但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着很多问题,如果不及时针对这些问题给出措施,将会阻碍农机工程对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进程。

1现代农业产业化的发展现状

现代农业产业化在中国发展较晚,相对于国外而言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我国的农业现代化发展和相应的政策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农业产业化一直处在不断更新发展的阶段。我国是在1956年最初提出农业现代化方针,而且建立了以实现农村提取、城市产业资本积累的主要目标。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我国在2015年1月份颁布的党中央的一号文件中就提出了要坚持一二三产业相互发展的道路,转变生产导向,由此来积极的转变我国农业生产的模式。对于“现代化农业”的定义,早在2007年的党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出,并且对如何构建现代农业框架进行了分析[1]。在文件中明确指出,要用现代化的理念以及市场发展现状进行农业发展的管理,同时要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对农业生产进行改革,用现代化的体系来管理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培养现代化新型的农民来发展农业。随着市场经济和现代农村环境的变化,农业生产的发展也一直在不断更新,现代农业产业化的发展离不开农业机械化和先进的农产品设备,要转变农业产业化的理念,完善农业管理各方面的规章制度,提高农民素养,结合各地农村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农机工程发展的现代农业体系,顺应新时期农业市场的发展局势。

2农机工程发展对策

2.1改善观念,强化意识

在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时期,对于农机工程在农村的推广不要太过急于求成,这样反而会导致农业机械在现代农业生产过渡更新与淘汰,与农业产业的发展衔接不自然,导致无法发挥农机工程的意义与价值。要大力鼓励、支持和引导开展现代农机工程服务工作,宣传农机工程对发展现代化农业产业的重要性,通过各大媒体平台进行推广,在农村建立相关的农机合作社,与相关的企业进行合作,加大农业科技推广工作,更好地服务于农业发展。同时也要加强对农民的服务意识,使农机产品更好地服务于农民,大力向农民推广先进的农机产品,如土壤耕作机械、施肥机械、作物收获机械等不同种类的农机,剔除农民根深蒂固的传统农业生产的陈旧观念,进而推进机械化农业生产的发展进程。

2.2提升农机队伍的素质

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现状例7

0引言

乡村振兴战略在贯彻执行,乡村经济发展面领着更加多的机遇,此时就需要能够以正确视角去审视此问题,然后切实的迎合政策,把握发展契机,结合区域实际情况,引导农业经济发展朝着更加理想的方向进展。

1山东农业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山东省作为我国农业大省,农业在整个地区经济结构中的占比比较高,区域内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长期的农业耕作经验,使得地区农业发展环境处于理想的状态。最近几年,山东省农业经济实力在不断提升,农业经济结构也在优化,以2018年数据统计为例,区域农林牧渔增加值5272.5亿元,相比较上一年增长3.2%。最近几年山东地区耕地中地下水开采量比较多,在自然灾害的影响下,部分耕地的肥力受到了影响,农田沙化现象严重,可耕地面积也在不断减少。从农作物种植情况来看,棉花产量和油料产量在下滑,蔬菜和食用菌产量在增加,水果产量在下降,园林水果产量也在增加。

2乡村振兴背景下地区农业经济发展机遇分析

在乡村振兴战略部署之后,山东地方政府也积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积极实现地区农业经济发展问题的研判,在此方面的投入也在不断增加,地区农业经济发展的机遇朝着更加理想的方向进展。地区农业经济发展的机遇集中体现在:其一,农业机械化和现代化发展进程在加快。随着农村振兴战略的部署实施,农业生产力在不断提升,农业生产中越来越多的开始使用机械设备,这将为地区农业现代化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在此过程中,现代机械和现代生产技术开始快速的与农业生产实践关联起来,继而使得农业生产方式得以优化,农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山东是农业装备制造业大省和应用大省,截止到目前,山东农机装备制造产品覆盖7个门类,牵涉到的产品有3500多个,有很多知名品牌企业,全省农机总动力达到1.04亿kW,占据全国的十分之一,主要农作物耕作综合机械化率达到了86.53%。在乡村振兴战略部署实施的过程中,山东地区还制定了《关于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设备产业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计划每年在此版块投入10亿元,以确保区域农机化转型进入到高质量的状态。其二,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地区农业产业结构也会不断调整和改善,这对于农业现代化发展也是不可缺少的条件,可以使得农业生产现代化效果不断提升,引导农业经济进入到更加繁荣的发展格局和环境。比如在乡村振兴政策部署实施的过程中,山东潍坊关注粮食产业、蔬菜产业、畜禽产业、瓜果产业、花卉产业、苗木产业集群的架构,以成为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加工出口基地和北方农产品流通交易中心为目标,12个县市都有自己的品牌产业,比如寿光是全国蔬菜大棚发源地,诸城是国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在此过程中,现代种业创新发展迅速,从事种子研发的企业超过19家,培育新品种数量达到188个,去年良种贡献率达到47%,高于全国水平,贡献效益达到495亿元。再者地区从事农产品加工和出口的龙头企业数量达到3100家。这些都意味着地区在乡村振兴的战略背景下,主动的进行产业结构的优化,这些都将使得乡村振兴的基础朝着更加夯实的方向进展。其三,乡村振兴战略的部署和实施,使得地方政府花费更加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思考如何使用更加先进的农业新技术,如何引入更加多的农业新工艺,继而实现生产方式的创新,使得农业经济转型进入到更加理想的状态,这些将引导农业经济创新发展进入到更加高质量的状态。山东构建了以黄河三角洲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为龙头、19个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和18个省级农高区为重点、121个省级农业科技园为依托,覆盖全省涉农县(市、区)的农业科技园区四级体系。

3乡村振兴背景下地区农业经济发展遇到的挑战

地区农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特定问题的同时,还遇到了不少的挑战,在此版块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3.1机械化和现代化水平还不是很高

虽然相比较而言,山东地区农业经济发展中机械化和现代化的水平处于比较高的状态,但是距离农业现代化之间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有,也就是说当前机械化和现代化水平还是处于不高的状态,这样就可能影响到农业现代化的进程,这与地区机械化推广机制有着一定的关联,仅仅依靠少数农业机械推广者去开展,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在此版块加大投入,以确保现代化进程可以加快,引导农业经济发展进入到更加理想的状态。

3.2产业结构的优化深度和广度不够

需要看到的是,农业经济要发展,首先就需要改变以往的产业结构,懂得在新的乡村振兴的战略格局中,抓住机会,实现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确保可以更好的发挥自身地区的农业优势,规避自身地区的农业劣势,继而进入到更加理想的农业经济发展格局。但是从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山东地区的产业结构优化深度和广度还不是很理想,还需要采取更加多维度的措施来实现地区产业结构的优化。

3.3农业新技术和新工艺的推广不到位

在农村振兴战略部署实施的过程中,农业经济的发展,必须要依靠先进的农业技术和工艺,这是重要驱动力量。但是从当前地区农业经济发展现状来看,地区没有系统的农业技术和工艺推广机制,很多农业从业者的文化程度比较低,难以完全掌握新技术或者新工艺的操作技巧,继而难以顺利的将其使用到农业生产中去,这样自然会对于农业新技术和新工艺的效益发挥造成不良影响。当然的技术推广人员也不懂得结合地方实际情况,做好针对性的推广,继而也会对于推广效益的完全发挥造成不良影响。

3.4农民综合素质需要不断提升

再者在乡村振兴战略部署实施的过程中,人力资源版块的专业化程度不够的矛盾会不断呈现出来,继而影响到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和进步。在实际调查来看,部分地区的农民综合素质不高,对于农业机械和新技术有排斥心理,不知道切实的采取措施来进行优化,这样也会对于农业经济发展造成不良影响。还有部分农村地区环境保护工作投入不够,农村环境污染问题比较严重,农业生态被破坏,农村居民生活也会因此受到影响。

4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经济发展策略分析

4.1采取措施提升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准

首先,要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正确看待农业生产机械化提升的价值,在此方面积极结合地方实际情况,制定对应的政策,建立完善的提升机制,确保农业机械推行环境朝着更加理想的方向发展;积极在此版块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确保现代化科技推广能够呈现其效果,使得农业机械化手段可以切实的发挥其在生产建设中的效能;关注机械推广服务体系的构建,切实的做好宣传工作,确保农民可以不断的去学习新机械的原理,确保可以迅速的将新机械设备使用到农业生产中区,确保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准可以不断提升[1]。

4.2实现农业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优化

农业经济要发展,就需要农业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是符合市场诉求的,这样才能够步入到持续性的农业经济发展格局。在此过程中需要做好的工作有:其一,确保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引导下,关注农业产业的创新,确保业态能够被革新,引导农村经济长效发展,使得现代化发展机遇牢牢抓住手上,由此进入到农业经济产业结构调整的状态中去;其二,关注农田水利等多个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此方面的投入,发挥科学技术的效能,使得农业生产的环境不断改善,争取建立生产整合加工处理一体化系统,这样使得产业链和价值链可以不断拓展;其三,关注新型农业经营对象的扶持,确保他们在发展过程中可以享受更加多的优惠,继而以更加理想的状态参与到市场竞争,由此进入到更加理想的产业结构格局[2]。

4.3确保农业新技术和新科技能够被充分使用

在农业新技术和新科技使用的环节,也需要进行更加多的投入:其一,关注现代农业生产新型技术和工艺的推广,将此作为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节点,确保培养更加多的技术和工艺推广人才,他们可以很好的结合地方实际情况,切实的与农民产生关联,确保他们可以更好的理解新技术和新工艺的优势,继而妥善的将其使用到农业生产中去;其二,建立新技术和新科技绿色通道,确保可以迅速的将一些新的技术和科技使用到农业生产中去,在展现出良好的效能之后,自然会吸引更加多的农户参与进去,当然在此过程中必须要确保实际技术应用和科技使用的成本是比较低的,否则就可能影响到新技术和新科技的使用率[3]。

4.4培养更加专业化的高素质新农民队伍

培养专业化高素质的新农民队伍,也是当前急需要做好的工作,在此版块需要关注的节点有:其一,积极开展农民专业培训和教育,可以以讲座授课的方式,可以以参观学习的方式,可以以现场示范的方式,确保他们可以快速的了解对应农业机械使用技巧,农业工艺操作技巧,在此基础上更好的将这些使用到农业生产实践中区;其二,鼓励农村青年积极回家创业,关注他们的成长,确保对于他们的创业项目给予更加多的扶持,由此使得创业项目可以在更加理想的环境下进行,这对于实现农民自身综合素质提升而言,也是很有价值的[4]。

5结语

综上所述,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地区农村经济的发展,面临着很多的机遇和挑战,要懂得以理性的视角去审视,在此基础上做好地区经济发展规划,由此使得地区农村经济发展进入到更加持续性的状态。

参考文献

[1]张海鹏,郜亮亮,闫坤.乡村振兴战略思想的理论渊源、主要创新和实现路径[J].中国农村经济,2018,(11):2-16.

[2]霍军亮,吴春梅.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理与路[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9(01):69-77.

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现状例8

中图分类号F3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2-0275-01

现代农业园区是有效集聚土地、资金、科技、人才等要素,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载体,是引导传统农业向布局区域化、生产专业化、产品标准化、经营一体化、服务社会化、管理企业化的现代农业发展方向转变的一种重要的农业生产形式,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技术措施[1]。2012年,东营市被整建制列为部级现代农业示范区,现代农业园区是部级现代农业示范区的载体,现就东营市现代农业园区发展进行探讨,对推进部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步伐具有重要意义。

1现代农业园区发展现状

按照“政府主导、农民参与、市场运作、产业兴园”的发展思路,东营市整合各类资源,将各级各类支农资金优先支持农业园区建设,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在山东省位居前列。目前,东营市已建或在建现代农业综合类园区、产业类园区、精品类园区共计174个和家庭农牧场1批,规划建设总面积超过6.67万hm2。东营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被国家科技部批准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投资10亿元的大地乳业种养加一体化项目等重点项目相继建成;东营市现代畜牧业示范区总投资20亿元的泰国正大集团东营现代农业科技生态园项目已经开工建设;东营市现代渔业示范区1.33万hm2海水养殖已全部开发完成,累计完成投资18亿元。东营市不断加大现代农业园区的建设力度,重点打造了牛庄镇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广饶新潍高路现代农业示范区等一批“建设规模大、基础设施好、主导产业突出、科技水平先进、管理运行机制规范、示范带动能力强”的现代农业园区[2]。

2现代农业园区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是部分园区基础设施水平较低,生产设施装备水平较低,新品种、新技术储备不足,机械化水平低,与现代农业园区发展不相称。二是部分园区规模小而分散,产业化水平不高,科技支撑和带动能力不强。三是园区功能还比较单一,部分园区是以单项产业园为主,且大部分园区局限于农产品生产功能,缺乏加工、销售、科技培训、休闲旅游和示范带动等功能。四是园区经营管理机制不健全,缺乏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企业经营机制,管理机制和运行机制行政化特征还比较明显,园区发展后劲不足。

3现代农业园区发展对策

3.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加大投入力度,高标准建设现代农业园区基础设施,重点支持发展工厂化作物栽培类、一体化养殖种植类、水产养殖类、畜禽养殖类等设施农业,大力提高现代农业园区综合生产经营能力。大规模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建成灌排设施配套、土地平整、田间道路通畅、农田林网健全的现代化园区。推广耕地深松、测土配方施肥等措施,提高耕地质量。大力改善养殖业生产条件,推进水产、畜禽规模化养殖园区开展标准化改造和建设,加速培育一大批设施完备、技术先进、质量安全、环境友好的现代化养殖园区。配套生态休闲观光设施,建设生态园区,增强现代农业园区吸引力。大力推广先进适用、安全可靠、节能减排、生产急需的农业机械,现代农业园区率先全面实现农业机械化。大力加强农业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建设旱涝保收农业园区,在提高防汛抗旱减灾能力方面做出示范。

3.2突出科技兴园

优先支持新品种的引进试验、新技术的推广应用、适应性驯化和良种繁育,重点支持种子种苗生产基地、水产原良种场建设。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配备必要的检测设备,对农药、化肥等农资实行统购统供,对农业病虫害实行统防统治,建立完善生产记录等基地准出制度,主要农产品达到无公害标准。大力发展信息化设施农业,推进精准农业技术、智能农业技术的应用,建设现代农业园区信息化管理系统。积极发展钢结构大棚、遮阳防虫、喷滴灌等各类农业设施,提高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力[3]。采取多种方式与大专院校、科研单位、专业技术团体进行有效合作,鼓励农业技术、科技成果参资入股,进区创办科研机构、试验基地和研发中心等。

3.3注重产业融合发展

促进生产要素有效流动,优化资源配置,推进第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一是着力增强优质农产品生产能力。结合当地实际,重点培育发展特色主导产业,开发优质品牌农产品,筑牢现代农业园区产业基础。二是着力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积极培育农业加工型龙头企业,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精深加工农产品,不断提高农产品增值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三是着力发展现代营销。建立健全农民合作组织,推广现代农业营销模式,积极开展包装、冷藏、储运等业务,引导支持现代农业园区与大型超市、居民社区、团体企业、宾馆饭店等直接对接,建立直供区、专销点,畅通产销渠道,稳定产销关系。积极开展网上营销、网上配送、物流配送等新型营销方式。

(下转第278页)

(上接第275页)

3.4创新体制机制

根据园区规划建设进度和园区管理工作需要,研究建立符合不同类型园区特点和实际的管理体制。注重市场化运作,鼓励引导职业农民、种养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参与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按照产权清晰、责权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实现投资方式股份化、经营方式市场化、管理方式企业化,自主经营,市场运作,把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成为现代农业中最活跃的经济“单元”。

3.5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各类支农项目优先向现代农业园区集中,鼓励、引导工商资本投资建设现代农业园区,形成政府引导、社会共同参与的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投融资机制,争取实施一批规模大、水平高、拉动力强的大项目、好项目,依托项目调整园区结构,膨胀园区规模,推动园区发展[4-7]。

4参考文献

[1] 黄修杰,史亮亮,黄丽芸,等.广东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现状与发展对策[J].广东农业科学,2009(7):247-249.

[2] 尹剑德.湖南省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调查报告[J].中国农业信息,2009(12):33-36.

[3] 徐森富,黄冲平,刘伟明.台州市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的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06(2):413-418.

[4] 曾军丽,程鹏.现代农业园区的发展策略[J].安徽农业科学,2011(27):17033-17035.

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现状例9

引 言:为了使我国的农业具有科学性、现代性,机械化生产的实现是必不可少的,而使农业生产效率得到提升的主要因素也是机械化生产,其能有效推进我国农业的进步。另外,我国农业需与现代化农业生产接轨,因此也就决定了要尽快完成农业的机械化。本文对我国农业机械化生产现状以及所面临问题进行深入剖析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使农业机械化生产得到提升的相关措施。

一、农业机械化的作用

作为先进农业生产力的代表之一,农业机械化也是农业现代化的明显标志,可有效推进农业的科学有序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提升农民收入

首先,农业机械化的实现可使农民的收入得到相应提升,继而提高广大农民的生活水平。在对我国农业化程度进行衡量上,这也是很重要的标尺。其次,农业机械化的推进可使农村劳动生产率得到大力提高,让农民所付出的生产成本得到降低,进而提升农民收入、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2.可促进农业现代化的实现

为了使我国农业的竞争力得到提升,科学现代的设备以及技术是前提。由此可见,要想使机械化生产的完成得到保障,就必须在我国农业生产中融入机械化因素,使农业生产的集约化得到实现,最终保障现代化农业的完成。

3.可推进我国经济的多元化增长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农业的生产技术也得到了提升,机械化生产应用广泛,在极大程度上使农作物的年产值得到了上升。另外,市场对农作物的需求越来越大,也就使得农业生产的规模有了大范围的拓展,而农业机械化技术也有了革新和突破。这样一来,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多元化就得到了有力推进。

二、我国农业机械化生产的现状

可以说,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是十分快速的,已经取得了极大的成效。在进行农业生产的过程中,机械化设备受到了广泛应用,仅几十年的时间,收割机、拖拉机以及播种机等机械设施就得到了大量增加,极大程度上提升了农业生产率,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另外,对于广大农民来说,机械化设备的使用减轻了他们的压力,而机械化生产带来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是十分可观的,因此近几年我国农业也获得了极好的发展势头。从2010年开始,随着全球经济的回暖,我国农业的出口量也随之提升,而这也显示了我国农业飞速发展的情况。

仅仅依靠劳动力来实现农业生产是不符合现代化农业标准的,机械化以及自动化的措施推进了我国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而这也是我国农业发展的主要道路。使机械化生产方式融入到我国各地区的农业生产里面,让人力生产方式为自动化生产模式所代替,可使农民的负担得到降低。现今,我国农业机械化生产已获得了良好的效果,也带来了不错的经济效益。

三、农业机械化生产中现存的问题

1.机械设备不齐全

虽然这些年来政府大力提倡农民置办现代的机械设施,完成农业的机械化生产,但是进行农业生产的机械设备普遍较贵,农民往往承担不起,而这就造成了在大多数农村地区,农业机械化生产设备是极其缺乏的,也无法推动农业的现代化发展。另外,在购买设备方面,政府的确给予了补助,但与设备昂贵的价格相比是微不足道的,因此也不能真正解决机械设备的购买问题。生产设备的缺少极大程度的影响了农业的生产效率和生产水平,使得农业生产不能与现代化生产方式接轨,继而也降低了农作物的产量。

2.机械化生产技术知识普及程度低

在我国的大部分农村地区,或多或少都会有一台机械化生产设备,但能对该机械设备进行熟练操作的人员却很少。技术知识以及操作能力的缺失就造成了农民无法使用生产设备,只能依靠专业技术人员的讲解和帮助,在进行实际操作的时候就会面临许许多多问题,继而影响到农业生产机械化的实现。由此可见,阻碍机械化推行的一大因素就是专业技术知识的缺失。为了能对农业生产机械设备熟练运用,就必须对相关知识进行宣传和普及,让农民懂得操作原理,并运用到实际生产中去。

3.农业生产机器存在结构化问题

对现如今的农业生产机械进行分析、研究可发现,进行动力生产的机械设备是比较多的,而装配型的机械却不常见。与此同时,相比于大体积的机械,小型机械就比较多,而精品机也多于普通的机械设备,这些情况就造成了在平时的农业生产里面机械设备无法真正得到使用。由此可见,分化的不科学会降低机械的使用价值以及效率。如果需要运用到大体积机械而正巧找不到,那么在对农业生产造成影响的同时也阻碍了农业的发展。因此,农业生产机械的结构化问题也是阻碍农业发展的一大严重问题。

四、使农业机械化得到完善的相关措施

1.加大力度发展设施农业

一般来说,设施农业具有科学性、综合性以及系统性,主要由农业工程、生物工程、环境工程等构成。设施农业主要依靠先进的设备以及科学的技术使农业环境得以改变,以人工手段为动植物的生长创造出最合理的环境。设施农业的优越性表现在依靠最少的资源生产出最优质的农产品,极大程度上推进了农业的现代化,使我国农业生产走上了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所以,我国需要加大力度发展设施农业。

2.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可以说,农业机械化的实现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因此,在依靠农机企业投资的同时,农机管理部门还需积极与当地政府进行交流沟通,吸引其投入大量资金为农业生产置办机械设备,从而产生以政府为主导的多元化投资体系,推进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与进步。

3.对机械操作知识进行普及

为了让农民能对农业机械设备进行熟练操作,相关部门就需指派专业技术人员对其进行指导、讲解,让他们能掌握农业机械的使用方法。这样一来,农村地区农业生产机械化的实现也就有了保障。

4.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政府部门需对农业机械社会化服务机制进行建立和完善,在基层农机化管理以及服务系统的基础之上委派管理部门对农业生产进行指导,然后给予补贴,通过提供优惠贷款以及建立基金等方式来推进农机化服务体系的进步。

五、总结

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是我国现代化农业得以实现的基础,也是农村地区经济得到提升的有力保证。所以,我国需要积极发展农业机械化事业,通过科学管理、改革创新、设备完善、资金投入、环境改善等措施,使我国农业机械化事业快速发展,继而实现我国农业的现代化。

参考文献:

[1]伦冠德.我国农业机械化现状及发展趋势[J]农机化研究;2011(06)

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现状例10

中图分类号 F320.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15-0302-02

“十三五”时期是落实党的十、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促进发展方式转变和深化改革的攻坚时期,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时期。要加快昆区“十三五”时期农村牧区农业发展,就必须结合昆区农村牧区发展实际,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努力走出一条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发展道路,全面推动农牧业规模化、集约化和产业化发展。

1 昆区农村牧区发展现状

1.1 农业经济背景

昆区属于新兴工业区,经济实力雄厚,产业基础扎实。2014年《中国城市外资吸引力研究报告》对全国县市区、地市、省市、部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外资吸引力进行了评价,昆区入选“2014中国最具外资吸引力县市区500强”西部地区前10强。昆区各项主要经济指标位居包头市各旗县区首位、自治区前列。2014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 000亿元,同比增长7.2%,占全市的比重为29.10%;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23.35亿元,同比增长15.0%,占全市的比重为18.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92.53亿元,同比增长10.0%,占全市的比重为33.13%。

昆区工业有钢铁、稀土、不锈钢制造等三大优势特色产业。金属深加工园区先后被评为内蒙古高新技术特色工业产业化基地和部级稀土钢深加工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以钢铁化工物流园区为代表的生产业和以包百、神华商圈为代表的生活业良性互动,包百、神华商圈已成为包头市规模最大的商业中心,三次产业比例为0.3∶41.2∶58.5。

1.2 农业发展现状

1.2.1 农业规模相对较小,农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较小。昆区是包头市党政机关所在地,是包头市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的中心,位于包头市西部地区,人均GDP约163 961元,2010―2013年农作物播种面积基本稳定,略有下降,农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1.9%,2014年农作物播种面积下降幅度较大,农业增加值下滑明显。

1.2.2 农业产业结构单一,传统农业比重大。昆区现有耕地面积2 933 hm2,农牧户1.2万余户,农牧业人口3.77万人。农业产业结构比较单一,以种植业、养殖业和物流业为主。种植业以大田作物玉米、小麦和马铃薯为主。养殖业主要包括奶牛、羊、猪等。2014年全区农作物播种面积1 453.33 hm2,其中粮食作物小麦播种面积233.33 hm2,玉米1 133.33 hm2,马铃薯及其他作物86.67 hm2。牲畜存栏达44 180头(只),同比下降16.8%,其中,大牲畜存栏2 280头,同比下降62.5%,羊存栏31 800只,增长47%,猪存栏10 100头,与2013年同期持平。

1.2.3 重点项目较少,龙头企业带动力尚待提高。昆区农业重点项目4个,主要为休闲农业项目、科技带动项目以及物流项目。农牧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5个,其中部级2个,自治区级6个,市级7个。龙头企业与农牧民利益联接不足,带动力亟须进一步提高。

1.3 文化和农业资源状况

1.3.1 水资源。全区拥有水资源2.76亿m3,其中,地上水0.48亿m3,地下水2.28亿m3。全区工业和居民用水采用黄河水和地下水,农业用水以地下水为主,水利条件优越。

1.3.2 科教资源。作为包头市经济、科技和教育的中心,昆区科研教育资源丰富。有内蒙古科技大学、中冶包头钢铁设计研究院以及浙大包头分院等众多科研院所,中国农业大学与包头市形成了“市校合作”战略,对包头农业进行长期科技支持服务,并成立了院士专家工作站[1-2]。

1.3.3 文化资源。包头市是沟通北方草原游牧文化与中原农耕文化之间的交通要冲,是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交往的前沿和旅蒙晋商互市之地。中原文化与北边文化,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晋陕文化与草原文化交融、交错、交流,形成了包头丰富多彩、特色鲜明的移民文化、阴山文化。建国以来,包头市发展为集重工业城市、边疆城市、少数民族城市、西部城市、内陆城市和移民城市于一身的地区。先后获得过2002联合国人居奖、2000年国际改善居住环境最佳范例奖、中华环境奖等殊荣,逐步形成了“多元包容、和谐创新”的城市文化[3-4]。

2 昆区农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在包头市和昆区城镇化进程加快的条件下,昆区农业发展的高端化、科技化和尖端性需求与城镇化挤压农业发展空间之间的矛盾逐渐凸显,集中体现在农业的功能定位不准、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滞后、农业发展处于低水平徘徊状态。

昆区作为包头市中心城区,包头市农业高精强发展战略对其角色定位应是高端、尖端和前端农业。在科技支撑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的大背景下,昆区农业依靠科技支撑激发农业创新活力,是农业发展转型升级的必然途径。城镇化与工业化对昆区农业发展的负面影响较大,城市化和工业化对农业发展既有促进和反哺作用,促进经济高速发展,同时也有较大的消极和负面影响。一是城市化挤压农业生产和资源空间。工业和城市发展占用耕地,耕地变为建设用地,现代农业土地流转、规模经营实现困难。二是工业化影响农业生产环境。昆区内包钢、稀土工业等工业化生产带来资源损耗和环境的外部效应,制度和技术的变化滞后于资源禀赋的变化,直接限制和危害现代农业生产;瓦片经济影响农业基础设施投入和人工的投入,造成农业生产环境的恶化。三是城市化和工业化与农业对高等级要素的竞争。工业化吸引了大型企业集团和与之匹配的高素质人才、规模性资金等高等级要素,造成农业人才、资金、信息等生产力要素洼地。

3 “十三五”时期农村牧区农业转型发展方案

从昆区农业发展的背景条件来看,昆区农业适合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大环境对其的发展定位和需求是转型发展,发挥其对城市的服务功能,而昆区目前农业处于弱势地位,受城市化和工业化的消极影响较大,城市化和工业化对农业的促进和反哺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因此其农业提升应从两方面考虑:一是内因自势造势消除弱化消极影响;二是外因借势用势强化利用促进因素。

遵循《包头市城市总体规划》,顺应昆区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需求、趋势和战略要求,对现有涉农两镇和昆北办事处3个片区进行整合和提升,昆河镇片区和昆北办事处片区采取农业退出机制,逐步退出,保留卜尔汉图镇片区,在总体合理布局的基础上布设重点项目。

3.1 昆河镇片区发展方案

3.1.1 现状。昆河镇随着城镇化发展,农业耕地所剩无几,农民离开土地后,主要靠租房给外来人口增加收入,属于城乡结合部的“瓦片经济”形式。现实的“瓦片经济”支撑功能助推了低素质人口规模不断扩大,维持了低档次的人口和居住结构;给排水、供电、供热、垃圾排放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社会性文体和医疗卫生设施发展缓慢,不能满足区域村民、居民日益增长的需求,环境质量急需改善,制约昆河镇社会经济和谐、可持续发展;“瓦片经济”下对农业的重视程度不断降低,现有传统农业模式低档次维持。

3.1.2 发展方案。根据《包头市城市总体规划》,此片区为城市建设区,以包头市城市建设为契机,整合利用旧村改造和产业布局等方面的政策,弱化和消除瓦片经济相关产业,调整资源配置、完善配套的基础和服务设施,增强对高端产业的吸引力。农业退出机制:近期在农业用地内发展低成本矮棚设施农业,提高农业的效益,中远期农业逐渐退出。引导农民进入新的社会保障体系,实现农民从以土地为载体的实物保障体系向基金式的现代社会保障体系自由转移。建立多样化的农地承包经营权退出模式,通过适当的福利政策安排及补偿,使得农户退出承包地后所获得的补偿效用略大于或不小于承包地保有的效用。

3.2 昆北办事处片区发展方案

现状是处于城镇化进程过渡区域,可支配的土地资源较少,目前此片区农业用地尚不足66.67 hm2,农业产业发展空间有限;现有农业用地维持在低水平苗木种植状态,生产效益较低;农业地块周边为城市建设主干道,但现状道路基础较差,有拓展修整的需求。发展方案为农业用地转为城市绿化用地。

3.3 卜尔汉图镇片区发展方案

3.3.1 现状。辖有16个行政村,其中乌兰计二、三村、哈德门村及打拉亥村部分耕地为昆区农业的主要载体,基本农田和一般农地集中,目前以传统农业种植为主,包括玉米、杂粮和蔬菜等;土地整理项目已经覆盖,田间节水灌溉管道铺设,但目前灌溉方式仍为传统漫灌。水泥路和乡间道路纵横地块,但部分路面需要修整;已有部分农业项目,卜尔汉图嘎查的现代农业基地占地面积20 hm2,主要从事农产品、农业观光旅游、食品、餐饮、物流配送等多元化产品和服务的供应及相关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哈德门村华兴天源花卉产业占地面积5.2 hm2,以蝴蝶兰成熟苗出口为主导产业,目前已投入2 200万元,建成智能联栋温室2栋逾6 000 m2,日光温室12栋共7 000 m2;地块内村庄集中与分散并存,有旧村改造的需求。

3.3.2 存在问题。农业生产方式为一家一户,耕作方式粗放,种植品种传统,生产效益不高;龙头企业规模偏小,科技水平低,市场竞争弱,辐射带动能力不强,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能力较弱;周边环境受工业影响较大,工业化和城市化既挤压了农业的生产空间,也挤压了农业的生态环境空间。

3.3.3 发展方案。“四化”发展促进传统农业向都市农业转变。一是重点突破,建设项目化。在统一规划的基础上,整合优化农业资源,确定建设的重要节点和重点项目,建设一批起点高、带动强、效益优、层次高的精品农庄和农场,先期突破,带动片区整体发展,推动农业提质增效。二是培植龙头,产业集群化。引进高科技、潜力型龙头企业,对接重点建设项目,带动高端龙头企业落地,强化农业的龙头带动,形成高端农业产业集群。三是产业融合,功能多元化。按照产城一体、融合发展的思路,促进科教、文化、旅游和农业融合,形成产业发展和经济增长的新动力,促进农业功能拓展,形成多元功能耦合,重点功能突出。四是创新发展,手段科技化。推动科技服务体系,构建科技创新平台,加快科技成果 转化,发展科技化、智能化和信息化农业。

针对区域环境特点,结合自身优势和特色,选择高科技设施农业展示示范项目、航天育种示范基地项目、智慧农业示范基地项目、核碳与循环农业示范基地项目、休闲养颐农庄项目、农业科普博览园项目、农业众筹示范基地项目、自有知识产权花卉母本基地项目、农业生态修复试验基地项目、设施园艺与生物组培基地建设十大重点项目,作为引领昆区都市型现代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龙头项目。通过政府、集体与社会投资三方结合,广泛对接政策与工程项目的支持;以村民作为收益主体,充分保障其参与权与长期权力,自主管理,和谐推进重点项目实施。

4 参考文献

[1] 金莲,王永平,刘希磊.国内外关于现代农业的研究进展[J].世界农业,2012(7):2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