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沉浸式语文教学模板(10篇)

时间:2023-08-24 16:48:49

沉浸式语文教学

沉浸式语文教学例1

散文教学主要就是培养学生的语感和鉴赏文章的能力。通过沉浸式阅读,学生能深入到文章的情境中,准确把握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初中语文课本所选散文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我们通过沉浸式阅读教学,引导、帮助学生沉浸到大量而丰富的经典语言范例中去,让学生读出文章的深层内涵,体会文章的语境。

教学散文,要善于指导学生反复诵读,带领学生走进散文的语境。让学生在诵读中产生丰富的想象力,快速地把情感融入到文章中,欣赏散文中韵味。朱自清的《春》是初中低年级学生特别喜欢的散文,其中描写花草在初春争奇斗艳的一段文字,孩子们特别爱读。教学中我们因势利导,把孩子们神奇的想象带入春天花园的情境,在诵读中感受小草、桃树、杏树等事物的俏皮可爱,想象“杏树”和“桃树”之间你推我攘的顽皮劲。学生在朗读中不自觉地沉浸在文章的语境中,想象出一幅幅有趣生动的画面,自然对描写事物的拟人手法有了兴趣。

诵读是初中语文沉浸式散文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指导学生有兴趣地读,有目的地读,有收获地读,调动起学生的全部感官,让学生快速走进散文的语境含英咀华。

二、沉浸式赏读,品味散文意境

传统的语文教学只是单纯地教导学生借鉴作者的写作技巧,沉浸式散文教学主要教会学生品味散文中突显的人文精神,将自己的心得体会融入到散文的情境之中。初中语文教材中不乏励志和正能量的内容,文中主人公的奋斗历程和坚强不屈的精神是一种难得的精神资源,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心理素质,塑造坚强的人格。例如朱自清的《背影》,这篇文章描写了父子在离别时的感人细节,表现出了父亲的爱子之情和作者对父亲的不舍之情。文中语言较为平实易懂,作者用大量的笔墨描写了父亲为他去买橘子的一系列动作,学生要感受到深藏在父亲内心的爱子之情,必须要反复揣摩文章的细节,慢慢品味父亲的背影的深层内涵。让人感动的文章从来就不是辞藻华丽的文字,而是一个动作一个眼神包含着最朴实的情感。文章越是平淡,学生越是要把自己沉浸到文章情境中去,才能体会到散文中高雅意境。

初中语文沉浸式散文教学是保证学生在课堂中始终处于主体地位,教师只是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把握好散文学习的方向和重点。在课堂上教师要给予学生一定的阅读时间,这样学生才真正品味到散文的高雅艺术。

三.沉浸式体验,陶冶人文情怀

沉浸式语文教学例2

品一杯香茗,邀数名同道中人,在语文世界里徜徉,是一件乐事。“沉浸”是一个非常形象化的词语,犹如碧螺春茶,用活泉冲泡,方能浸润出沁人心脾的香茗。语文教学是感性的,充溢着情感、精神、人文的美感。语文教学引领学生进行语言的积累、品味、感悟和运用,在此过程中注重学生心灵的浸润,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如何才能让语文教学真正获得丰润之美?我们需要随时对传统的教学进行反思。创造、寻求、选择新的教学方法。几个关系需要我们好好把握。

一、把握好“人本”与“文本”的关系

传统的阅读教学强调的是教师对教材、文本的阅读,要求教师把自己阅读的结果或者某一种结果(如教参对文本的解读)灌输给学生,导致“满堂灌”的弊端。“以学生为本”的“人本”思想应该是我们教学的首要目的和最终目的,而教材这一“文本”是教学的凭借。从教师的角度讲,叫做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因此,

我们要正确理解“人本”与“文本”的关系,把握好学生与教材的

关系。

本着这一原则,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从学习者的角度出发,对教材进行二度加工,发挥读者的主体创造性。比如,苏教版九年级上册四篇课文《鼎湖山听泉》《林中小溪》《飞红滴翠记黄山》《画山绣水》分别写了四处自然风光,赞颂了山水的神奇美丽,揭示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教授这一单元课文时,把文言文单元的《与朱元思书》结合在一起学习,从分析写景散文的角度入手来解读这篇著名的山水小品文,学习如何有层次地描摹景物。作者由山水之美油然而生的感悟“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返”和《鼎湖山听泉》中作者的“到此已无尘半点,上来更有碧千寻”的感慨有异曲同工之妙。学生不仅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而且认识到了中国古代散文在内容、思想、写法上对现代散文产生的影响,对古今散文发展有一定的认识。这些都是单一教授课文所达不到的。

二、把握好课堂教学中“静”与“动”的关系

教师上课都希望课堂气氛活泼,但只是追求表面的“动”,过于热衷课堂教学的气氛,则会陷入另一个误区。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也遇到了这样一个现象:为了追求课堂气氛的活跃,教师会提问一些浅显的不足以成为问题的问题,学生分组讨论或独立思考就能完成的问题。课堂气氛热闹是热闹了,但学生并无所获。有时为了追求课堂观摩的效果,没有能登堂入室地仔细研读作品,徘徊于文本之外,热热闹闹地说一些陈陈相因的话。课堂教学中的这种“动”显然是不足取的。

课堂中同样离不开“静”。比如,在古诗教学时,让学生在诵读的基础上静思静想,体会诗歌的意境是必须的。在“静”中凝神深思,顺着教师语言的点拨,渐入诗境,反复品味。小令《天净沙・秋思》前三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不必在学生读后即让其大谈感受,而是让他们对这九个名词组成的意象静想片刻,在头脑中形成各种有关画面,从而在沉吟中对下文“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之“断肠”二字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品味出诗的美感。

这种“静中求活”的课型,表面上课堂大部分时间是安静的,但由于教师的精心组织和引导,全体学生的思维却总是处于活跃状态,并且这种思维在适时的交流碰撞中常常能走向深入。

三、辩证对待阅读中“入”与“出”的关系

长期以来,传统阅读教学和阅读观念限制了学生的阅读创造力。认为阅读只是作品信息由外到内的输入,认为理解作品思想内容是阅读的最终目的。其实,做到以上两点只是完成了阅读过程的一半,我们认为全程的阅读应是读者和作者理智、情感的交流,是吸收和表达相统一的过程。学生的阅读应是对作品主动进行加工和重构,从而提高自身素质的精神创造过程,也就是说,“进得去”还要“出得来”。学生不仅要接受作品信息,还要能由内到外地输出信息;不仅要理解作品思想内容,还要训练阅读的感知力、鉴赏力、判断力,从而提高阅读的创造力,真正体现阅读教育的人文价值。

沉浸式语文教学例3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初中语文重视听话教学,培养学生“做一个能理解、能思考的听众”。具体如下:“1.注意倾听、边听边思考、能听懂别人话的主要内容、观点、倾向。在听中获取信息,分辨事实与观点,对内容的真实性和观点做出分析,能听出讨论的焦点等;2.培养学生听文学作品的兴趣,能记住主要情节,通过对人物事物的评议,了解人物特点和事件意义;3.通过聆听,对讲话内容进行归纳和分析,把握要点;4.参加讨论,能听出不同意见和分歧所在,有针对性地表述个人观点。”许多优秀语文教师的教学经验证明,在注重多读多写的同时,还必须注重视听力的培养,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多读多写已为人们所重视,然而语文听力教学却长期没有得到应有重视,导致有些同学在同人们交流和沟通中总是出现一些不该出现的影响交际的障碍。如不能准确理解对方表达的意思,更难辨明对方话语中的深层涵义。

事实上,在现实生活中,80%的信息由眼睛和耳朵获得,所以提高学生的视听能力,应该是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而在“沉浸式”语文教学中,进行视听能力训练,恰是一个很好的研究方向和课题。传统语文教学单靠一本书、一支粉笔和一张嘴,课文里的诗情画意很难表达出来,而且这样做学生听起来乏味,学起来枯燥。荀子早就指出:“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大教育家夸美纽斯也指出:“事物是核心,词是外壳,在教学时应当使一切能看见的东西用视觉,能听到的东西用听觉,能感触到的东西用触觉。”所以在语文视听课堂中将图像、动画、声音、文字等融为一体,让学生看到栩栩如生的画面,听到声情并茂的录音,欣赏到品味形象的词句,视听感官需求得到极大满足,情绪受到感染,才能使他们的求知欲得到彻底激发,从而使他们兴趣盎然地投入到语文学习中,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让学生养成倾听的习惯,不仅是学生的问题,还是教师的任务。学生的许多习惯都能从老师身上找到影子。为了让学生学会倾听,教师在课堂内外要特别注意言传身教、以身作则。

打铁须得自身硬,为了很好地指导视听能力训练,语文教师应该加强以下几个方面能力的培养:

一、教者要有一定的视听理论素养。

很难设想,一个听说理论匮乏、聆听技巧拙劣的语文教师能很好地进行视听训练。施教者没有一定的视听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就不能理解视听教学的实质性要求,往往总是在形式上花力气,最终效果可想而知。所以,一个合格的语文教师一定要在平时多进行视听理论的学习和积累,尽管现实当中视听理论和视听教材都比较缺乏,但是只要我们尽力而为,投入一定的时间和精力,还是能找到一些理论方面的资料,用以努力武装自己,从而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的。

教师具有正确的教学理念是非常重要的。有的教师给学生播放录音材料,仅是单纯为了调动学生听课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或者只是让学生获取一些有用的知识,并未制订训练计划,设置训练目的。有的教师对听力训练课程的安排没有计划性,只是兴之所至,随手拈来几篇文章朗读几遍,然后叫学生回答几个问题就草草结束。教师在观念上不重视听力训练必然影响训练效果。而具有先进教学理念的教师,则会自觉把培养听说能力和读写能力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尽量做到听说读写并重,营造良好的氛围,调动他们的非智力因素,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二、在进行视听训练中,施教者的表达力求做到语言美。

语言是语文教师从事教学活动,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的主要工具。首先,语文教师要做到普通话标准、口齿清晰、语速适当、准确鲜明、简洁明了、富于逻辑性。其次,教师的语言还要具有形象性,在对文学作品的美读、描述、点拨中,要能绘声绘色地再现教学内容的情感特征,能引导学生进入作品的意境。同时教师要利用视觉化语言强化听觉语言的形象性,如利用眼神、面部表情、手势、体势乃至简笔画、图片等,使自己的教学语言富于立体感。再次,教师的语言还要有情感性。饱含热情的教育口语让学生感受到教育者心中的阳光雨露,使他们振奋,促使他们在学习道路上奋进。从教育心理学角度看,如果教者语言枯燥乏味,缺少情感感召力,就不能激发学生积极、欢快的情感,不能使人精神亢奋、思维活跃,就难以收到上佳的聆听训练效果。最后,语言要有音乐美,一口标准流利的普通话,进而发声清晰、音色清和、质地纯正、情韵俱出,具有听觉美。再加上停顿的运用、声调的抑扬顿挫、重音的使用都可使聆听训练收到良好效果。

三、施教者还须有一定的演讲技巧。

这是驾驭聆听课堂必备的技能。有时候,在课堂上老师总要运用一些方法和学生接近,激发他们的情感,引发他们的联想,使得训练能够进行下去。这些方法包括:趋同法、求异法、对比法、想象法、激趣法和反问法等。老师要善于根据不同的内容、形式、语境、对象等,选择恰当的手法,叩击学生的心扉,震撼学生的灵魂,引发学生共鸣,使学生乐于聆听,从而获取最好的聆听效果。

四、施教者要给学生以示范。

口语交际活动总是由说话者和听话者双方的活动构成的,教师的指导工作应同时兼顾听和说双方。只要不是教师担任说话者,教师就必须以听者身份出现,与学生一起参与视听训练,集中注意力迅速做好记录、及时做出良好反应给学生以示范,这是最好的指导教育。同时教师应认真观察听和说的双边活动,尤其注意巡视学生听说情况,对学生及时进行教学指点。教师担任说话者,要努力在口语规范化和口语表达技巧上充分发挥示范作用。教师还应参与到学生活动中,在视听活动中实现合理的师生角色互换。教师还要和学生一起进行情境口语交际练习,这对于创设口语交际情境、激发学生乐于表达的参与兴趣和热情、提高口语表达水平是大有裨益的。

沉浸式语文教学例4

[中图分类号]G53/5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1)03-0052-02

引言

英语和法语同为加拿大官方语言,这是加拿大有别于其他诸多国家的一项特殊政策,这一政策的制定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原因。它是加拿大国内英裔和法裔两大民族间矛盾难以调和的产物,互相妥协的结果。实行双语政策不仅是因为英法双语的历史背景,也是因为政治和社会事实。由此维护国家团结统一、民族平等是加拿大制定双语政策的原则。

自从1969年加拿大颁布《官方语言法》以来,加拿大的双语教育经历了三十多年的发展并取得了相当可观的成绩,尤其是魁北克省圣兰伯特地区率先试行的法语沉浸式双语教学模式得到了世界上语言学界的普遍认可,还在世界其他国家、地区得到推广和普及。同时,它也堪称为“加拿大对世界的贡献”。本文将分析加拿大双语教育的形成,双语教育(尤其是沉浸式教育)的定义、理念、分类和双语教学取得的成绩等方面以为中国现行的双语教学提出借鉴建议。

一、双语教学

(一)概念

双语教学是指将母语以外的另一种语言直接应用与语言学科以外的其他各种学科的教学,使用第二语言的学习与各学科知识的获取同步进行。加拿大的沉浸式双语教育(Immersion Model of Bilingual Education)源于加拿大的双语教育实验,也被译为“进入式双语教育”“浸润式双语教育”“浸泡式双语教育”。(黄宗植,2005:7)沉浸式语言教育法是指将学生“沉浸(Immersion)”到第二种语言的环境中,教师不但用第二种语言教授第二语言本身,还用第二语言讲授其他学科课程,因此第二语言不仅是学习的工具还是学习的内容,从而培养出母语和第二语言一样精通的人才。

(二)理念

第二语言能力加强的同时不应该忽略第一语言的学习;双语教学的实施要激发对学生的动机、自我效能和原认知;以第二语言为教学语言授课的学科,不能对学校的整体教学产生影响;最终经由沉浸式双语教学,提高学生学科成绩的同时,提升对第二语言的理解能力和沟通能力。

二、加拿大双语教学

(一)形成

加拿大著名教育学者雷特那高斯(Ratna Ghosh)认为:加拿大是世界上实行多元文化政策最早的国家。(汝信,2004:341)由于经济事实、语言事实以及移民的英语化问题,当代魁北克法裔和非法裔的主要矛盾表现在语言的冲突上。魁北克的英语人口只占全省人口的9%左右,加上其他少数民族人口占19%,该省在60年代强调法语化,上世纪70年代起开始注重多元文化教育问题。(沈银珍,2006:60)根据2001年普查的结果,以英语为母语的人口已达到一千八百多万,而法语才六百七十多万。在这种人口数目如此悬殊的情况下,法裔完全有理由担心自己的语言与文化的长期存在与发展。于此,加拿大政府颁布了一系列的法案。1969年,联邦政府颁布了划时代的《官方语言法》,明文规定英语民族和法语民族同为“建国民族”(The Founding Peoples),英语和法语同为官方语言,享有同等法律地位。1971年联邦政府颁布了“两种官方语言框架内的多元文化政策”(the policy of Multiculturalism within the bilingual framework),该政策不仅有利于法语教育的发展,也激励了所有少数民族保留、继承和传播他们民族和文化传统。1982年,联邦政府颁布了《加拿大人权利和自由》,规定如果家长提出让孩子用法语受教育的话,只要人数许可,就必须在该地区创办法语班或法语学校。(袁平华,2005)加拿大以法律的形式规定双语教学,推行民族平等,文化无优劣之分,同时也是加拿大社会自由、民主、平等的具体体现。

(二)模式

加拿大的法语双语教学主要有三种模式:普通法语课(Core French)、长时法语课(Extended French)和沉浸式教学(French Immersion)。这里主要讲第三种沉浸式双语教学。

这一教学模式根据教师在教学计划中对第二语言的使用情况,分为以下三种:1.部分沉浸式双语教育(partial immersion):双语教学的模式在总授课时数的50%以上;2.完全沉浸式双语教育(total immersion):双语教学的模式占总授课时数的100%。基于学科的双语教育(content-based bilingual instruction):双语教学的模式占总授课时数的0%,并以学科为语言学习课程的内容。3.根据其起始年龄阶段不同,又可以分为三个不同的阶段:早期沉浸式双语教育:从学前班到三年级,80%法语,20%英语授课;中期沉浸式双语教育:从四年级到六年级,50%法语,50%英语授课;晚期沉浸式双语教育:从七年级开始,法语授课比例下降,并且随着年级的继续升高,法语比例继续下降。

(三)特点

加拿大的沉浸式双语教育的特点:

第一,第二语言作为教学媒介,使学生的第二语言达到熟练程度的最低时间4到6年;第二,沉浸式双语教育试验班的课程与其他同年级对比班的课程相同,因此,参加沉浸式双语教育项目的学生与其他同年级学生有可比性,在学习普通课程时他们比其他将法语作为核心课程学习的年级学生没有优劣之分。第三,双语教育的研究表明,将两种语言分开即单独用一种语言教学比简单并用两种语言教学更为合适。第四,两种语言作为教学媒介的时间,应该怎么分配才合适。最多的建议是第二语言作为教学媒介的时间最低要达到50%。因此,法语的沉浸式教育中,法语作为教学媒介的时间占到50%到100%。第五,沉浸式双语教育建立了教师的热情及家长的参与这两个双塔。第六,法语沉浸式方法营造出相对程度同等的语言课堂。

(四)成绩

根据上世纪70年代安大略教科所的研究报告表明:沉浸式教学是一项长期学习法语的教学方式,虽说效果并不完美,但比起其他两种形式的教学有效;学生对法语和法语文化的态度更加积极、更友善,有利于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早期的沉浸式学生会有暂时、轻度的落后,但不会对母语产生长期的负效应;在普通教育质量方面对比研究的结果也表明,沉浸式教育的学生阅读理解能力高于同龄学生。其他研究还表明沉浸式学生的学科成就和母语的学习都同时得到了提高。特别是在学科双语教学中,学生的第二语言学习、学科内容学习、学习动机、学习兴趣等都取得很大的进步。

加拿大沉浸式双语教育模式还使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得到发展,先后被借鉴到澳大利亚、芬兰、日本等国家。由此可见,加拿大的沉浸式双语教育在国内外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三、我国现行的双语教学

由于英语作为国际交往的共同语言,具有任何别的语言所不能代替的地位,从全国范围来讲,“双语教学”是指汉语和英语。本文也着重讲提高学生外语水平的双语教学。

我国在进行双语教学的过程当中,很注重引进国外的双语教学理念和模式,尤其是加拿大的沉浸式双语教学是值得我国学习的经典模范。对于学习加拿大的双语教学模式,1997年9月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心理学家Linda Siegel同中方有关学者和教育工作者在西安建立“中国首创,世界第一”的英语沉浸式大型实验的幼儿园。从那时到现在的十年发展中,沉浸式的教育模式在我国得到很大发展。从时期上看,从幼儿园到小学和中学,并且在有些大学也存在双语教学。从地域上看,由北到南,由西到东,几乎全国范围内都存在。尤其是当今的“英语热”在有的地方看似有点疯狂。沉浸式双语教学已正式列入“全国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资助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九五规划1999年专项任务项目”。由此可见我国的双语教学得到国家的大力支持,由“英语热”还可以看出双语教学也得到大众的支持。

四、我国双语教学与加拿大双语教育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

我国双语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外语水平,了解他国文化,在母语的基础上同时利用两种语言。加拿大的沉浸式双语教育是在多元文化教育下的双语教育,强调的是平等的教育机会,提高两种语言的水平,培养会双语的人才。

我国与加拿大双语教育相同之处在于增强国家综合国力,促进民族团结。但是从两国的国情来看还是有很大的不同。

加拿大人口约两千八百万(1995),其中百分之八十左右人口使用英语(称Anglophones),百分之二十左右的人口使用法语,主要集中在加拿大的魁北克省。在加拿大英语被称为多数人语言,而法语则被称为少数人语言,但不管英语还是法语,都是加拿大绝大多数人的第一语言或母语。但在我国,英语是一门外语。所以,加拿大英语和法语的双语教育和我国的汉语和英语的双语教学存在很大的不同:前者是多数人语言和少数人语言的双语教育,并且这两种语言都是在各自的社区里的第一语言或母语。在我国进行的是汉语(即母语Mother Tongue)和英语(即外语Foreign Language)之间的双语教学,这两种模式在具体问题上还存在很大差异。

五、结论

在政府的支持下,加拿大的双语教育以法律的形式得到发展,同时在国内外都取得很大的成绩。加拿大双语教育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都新颖,并且其双语教育具有跨文化性、民族性、平等性、差异性和生成性的特点。

我国也引进了加拿大的双语教育模式,并在某种程度上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根据国情,我国和加拿大在很大程度上不同,所以我国应该一方面借鉴加拿大的教学经验,另一方面应该从实际出发发展双语教学。以下就针对我国的双语教学提出以下建议:1.政府支持:双语教学在全国范围内得到发展必须得到国家政府的支持,政府应该大力扶持教学,比如:加强师资力量,改善学生学习环境等。2.目标明确: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为祖国做贡献,提高他们的外语水平。3.学习氛围:比如:组织外语活动如外语角、外语报刊、外语竞赛等。让学生“浸身”或“半浸身”在外语环境中。4.借助汉语中介:学习外语,利用母语的中介作用,让学声能更准确而有效地学习外语。

【参考文献】

[1]黄宗植.西方多元文化教育理论及其实践[M].延边:延边教育出版社,2005,7.

沉浸式语文教学例5

双语教学的含义主要是通过外语教学的方式,让学生的英语水平和专业知识水平都得到同步的提高,而双语教学的模式主要分为“沉浸式”“浸润式”“过渡式”和“维持式”。其中,“沉浸式”双语教学模式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一半以上的时间都处在第二语言环境中,教师不单单使用第二语言进行英语知识点讲授,并且还使用第二语言进行其他学科课程的讲授,也就是说,在酒店管理专业中实施“沉浸式”双语教学,不单单是将英语作为学习的内容,更是将英语作为了学习的工具,在学生的日常学习过程中,就使用英语进行学习。在酒店管理专业中实施“沉浸式”双语教学,能够极为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英语掌握水平,让学生可以快速的融入到第二语言环境中,提升英语水平和专业水平,成为社会需要的国际化人才。

二、现今酒店管理专业“沉浸式”双语教学的现状

虽然国内诸多高校已经相继开展双语教学,但是效果并不理想,主要原因如下:1.师资力量不足。现今各大高校层出不穷,很多高校的师资力量并不雄厚,很多刚毕业的硕士生博士生都来到高校任课,缺乏专业的知识与经验,而有很多英语基本功扎实的教师虽然具备了一定的教学经验,但是英语口语方面并没有达到专业要求,也有英语水平高的教师,却缺少相关的专业知识,无法在酒店管理专业中实施“沉浸式”双语教学。因此,提高高校师资力量是最为关键的一点。2.课程设置不合理。以酒店管理专业为例,双语课程主要是针对于前台、餐饮以及客房等相关方面,除此之外,其他环节并没有严格按照双语教学的标准来进行教学,这样一来,高效培养出的酒店专业人才其实并不专业,在全面性上有所欠缺。3.教学方法不够规范。我国国内的双语教学模式还处于起步阶段,没有规范的体制和模式,教育者也没有对双语教学模式做出硬性的规定,教师在教育过程当中,无法合理的把握外语所占的比例,不能够有效的结合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英语水平定制双语教学的强度。因为没有规范的教学方法,很大程度上的制约了在酒店管理专业中实施“沉浸式”双语教学。

沉浸式语文教学例6

在圣·兰伯特学校的法语浸入实验向全省和全加拿大传播的过程中,第二语言沉浸式教学模式也在不断地完善和多样化。自1980年代以来,加拿大学校实施的第二语言教学模式主要有如下四种:早期浸入式教学期、中期浸入式教学、晚期和晚晚期浸入式教学。按目标外语在不同学龄段浸入的迟早,可把浸入式教学分为早期浸入式、中期浸入式和晚期浸入式三种。一般而言,早期浸入式是在学龄前期(幼儿园)或小学一、二年级开始的浸入;中期浸入式是指在小学中、高年级开始的浸入;晚期浸入式是指在初中或高中才开始的浸入。换言之,加拿大的法语浸入式教学模式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早期浸入式,即自小学一年级起,儿童在校的一半时间用英语进行教学,另一半时间用法语进行教学;二是中期浸入式,多在学生已经基本上掌握了第一语言的基础上的初中阶段进行,用第二语言讲授一部分学科课程;三是晚期浸入式,即在牢固地掌握了第一语言或各学科的专业知识之后,浸入在第二语言的环境中学习第二语言。[4]根据浸没教育的理念,可以按年龄分为早期(出生到幼儿园阶段)、中期(10岁左右)和晚期(中学时期);但如果按时间分布来分,又可以分为全部浸没(第二语言浸没两、三年后减为80%,再过三、四年到中学时减为50%);部分浸没(从婴儿期或幼儿园时期到中学时期始终提供50%的第二语言浸没)和早期全部浸没(这是最流行的一种浸没形式)到后期采用部分浸没。加拿大浸入式教学的类型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可以归纳为:早期完全英语浸入式教学,早期部分英语浸入式教学,晚期英语浸入式教学三种。

二、沉浸式教学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沉浸式教学在第二语言教学上取得了成功,在第二语言教学上增添了活力,同时也在全世界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笔者认为,这种教学方法值得我国中学英语教学的借鉴,以提高我国中学英语的教学能力和效果。

(一)英语学习的大环境下创设一种沉浸式的英语教学环境是提高英语教学水平的关键

社会大环境对学习一种语言是至关重要的。婴儿习得母语就是耳熟能详、潜移默化的结果,并没有经过专门正规的训练。沉浸式教学的实践也进一步证明了学习外语需要语言产生的“土壤”,需要语言学习的大环境,需要语言学习者的积极性动机。因此,开展外语教学应注意创造适宜的外语学习的语言环境,真正创设耳濡目染的气氛,让学生置身于英语环境之中。这种语言环境既包括课堂的学语言的小环境,也包括课堂外的自然语言大环境。如新加坡在推行双语教学方面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新加坡所到之处的标牌、指向牌、广告牌等用的都是英语与汉语或者马来语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文字,人们可用英语和汉语两种语言尽情地进行交流,周围可供人们吸收的原汁原味的双语环境很多。而在我国,缺乏课堂外的自然语言环境,学生学外语主要依靠课堂教学,采用有些机械的多听、多说、多练、多背等方式进行,必然导致儿童所学的英语不是自然的全真的英语,而是一种与汉语匹配杂糅而成的中式英语。

(二)要重新思考中学英语的教学方法

半个多世纪以前,英国著名的外语教学家M·韦斯特就说过,“外语是学会的,不是教会的”。外语学习者学习外语主要是为掌握另一种交际、思维的工具,掌握多少或是否掌握对其生存并无决定性影响。所以教师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学习外语的积极性就显得尤为重要。一是要教学生愿学,二是要教学生会学,只有这样才能取得好的效果。当然,就教师而言,也应努力探索适应中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教学方法。一般说来,教师应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要充分运用各种教学手段,从传统的实物、教学挂图、小黑板、教具到现代化的幻灯、录像、多媒体等,都可以作为创设外语课堂学习环境的手段,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外语的积极性。

(三)以组织班级活动创设相互交流的环境

教师在创设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的同时,要让学生通过不同的活动形式,如小组或配对的游戏、比赛、讲故事等,增加学习外语的基本概念和掌握语言结构的机会,让学生更广泛地进行交流和合作,让学生能经常地听英语、说英语、想英语,随时随地地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用英语表述事情、进行交流的能力。最后,我们在英语教学中要加强对教学模式的研究。可以创设一些以“沉浸式”英语有效教学模式为中心的英语课程结构。如开展沉浸式口语交际课,沉浸式活动课(含开放式),沉浸式听力训练课 ,沉浸式读写练习课等,全面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虽然我国的英语浸入式教学改革与研究起始较晚,到目前为止未取得很大的成效,但我们应该坚信,有全体教育教学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和学生们的积极参与,我国的英语浸入式教学改革必将取得预期的效果。

参考文献:

沉浸式语文教学例7

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沉浸式强化训练法都应该是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但如何将其应用于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学习中,还需要各位教师及学者的研究探讨。对非英语专业学生施行沉浸式强化训练有一定难度,有如下原因:第一,非英语专业学生听力基础比较差,学校将学生进行分级教学,学生中仍有参差不齐的情况。第二,一些非英语专业学生在中学没有接受过听力训练,发音不准确,长期的错误发音根深蒂固,使其在大学听力中反应滞后,甚至不能听懂正确的发音;第三,兴趣不高,有些学生因为大学听力与中学没有适当的衔接,更缺乏正确的训练提高方法,对听力学习失去了兴趣,畏难情绪严重。

将沉浸式训练法应用到非专业大学英语听力中,能提高学生英语听力能力,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同时在教学实践中应探索总结一种易操作的施行步骤,使这种具有广大应用前景的教学方法更具实践操作性。

把沉浸式强化训练法应用到课堂教学中,选择合适的听写(dictation)材料,使课堂生动化,让绝大部分学生参与进来,体会英语的意义并感受其魅力。主要步骤:一是听:教师朗读原文一遍,看学生是否听懂。朗读过程中(同时也是讲故事的过程),要用简单的英语句子解释较难的地方,帮助学生理解故事。约五六篇故事后(是否太少?)(五至六周训练后),将阅读材料难度加大,升级为说明文、议论文。二是写:教师朗读,学生边听边写。开始教师语速可低于四级语速,以后逐渐提高语速,并观察学生反应。三是查:教师给出原文,学生自检,找到自己的错误,并从错误中学习,总结经验教训。教师也可抽取学生的听写,找出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统一讲解。再给学生指出个别问题。四是评:将学生本学期末的四级听力与上学期四级听力成绩比较,分析考试成绩数据,得出结论。

施行沉浸式强化训练法的注意事项:1.选取合适的材料。先尝试选择简单有趣的材料,要大部分学生认为难度适中。本研究项目老师一致认为选取有趣的笑话故事比较合适。这样既容易测试学生是否听懂,又能让学生思维活跃,感受到语言的幽默之处。材料由易到难,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对难度的掌握要在尝试—失败—调整中实现。2.教师要控制好语速。先了解四级的听力语速,听写时教师语速要略低于四级,甚至更低,可以和正常语速交替进行。3.用更简单易懂的英文解释原文,这对教师的口语和课堂掌控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沉浸式训练方法的可行基于下述观点。1.沉浸式强化训练法(Dynamic Immersion)由几个重要因素构成,图像(Images),直觉(Intuition),互动(Interactivity),指导(Instruction),连同Immersion,共称为5Is,因为都以“I”打头。2.Images同样的声音信息,如果与文字图像等联系在一起,则更容易被理解和记忆。听有故事的听力材料,根据故事的发展线索来形成图式记忆,并根据这个图式记忆,能够比较有效地抓住故事的概要,强化听力理解的效果。3.Intuition我们已经是本国语言猜测词语意思的专家,当我们看到外语,以及和它对应的图片,也能立即猜出它的意思,这就是我们的直觉在起作用。4.Interactivity互动是促进英语学习的很重要的因素,在课堂听写中,教师要观察学生的反应,听取学生的要求,并能就听写效果与学生讨论研究,这样老师能够尽快对教学作出调整,学生也能获得最大的进步。5.Instruction有效的指导应从简单事物开始,系统有效地进行到较难以至更难的程度。6.学习贵在坚持,英语学习更是如此。教师要能陪学生训练听力,采用很好的听力训练方法,让学生爱上听力,掌握方法,从而在以后没有教师指导时,依然能自主学习。那么这种方法就是沉浸式强化训练法。

目前,对于沉浸式强化训练法的研究大多在电脑软件这一板块,实际课堂操作方面并没有取得很大的进展,在相关图书馆搜索中,没有搜到沉浸式强化训练法应用于课堂教学的论文或其他资料。本课题的创新之处在于用新的有效的学习方法,指导课堂实践教学。通过实证分析沉浸式强化训练应怎样简单有效地应用于课堂教学,使学生喜欢英语课堂。

我们以“沉浸式强化训练法”为指导,利用听写为切入点,研究提高听力的有效方法。采用实证的研究方法,分析随机选取河南科技大学2010级B级的两个班级,分别作为实验班和控制班。在英语听力教学中,实验班的教学实践加入适合他们听力水平的听写,材料选取有趣或幽默的英文故事;控制班用传统方法教学,继续选用《21世纪大学英语听说教程》中合适的听力材料。

在实验数据收集方面:以2011年12月的四级听力成绩为实验前数据;在本学期期中加一次四级模拟听力考试,成绩为实验中数据;2012年6月份的四级听力成绩为实验后数据。并在学期末对学生进行英语学习问卷调查。然后使用社科统计软件包(SPSS,11.0版本)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

听力是语言学习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各项语言能力的基础,我们所有的语言学习都要经过大量听力材料的积累,才能厚积薄发,发展说的能力。一直以来,大学听力均以课本为主,尽管一些学者为课本编纂付出了很大心血,大学听力课本还是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在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中,听力依然是大多数学生的难点。而沉浸式强化训练法要求自易而难,循序渐进,要有系统地、自始至终地对学生进行辅导,创造母语式的环境让学生愉快地学习。因此从理论上来说,沉浸式训练法丰富了语言教学的新观念,开创了一条研究语言教学的新途径,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

在英语教与学的过程中,耗时多而效果又不太理想的就是听力的教与学,这对学生的英语学习有较大的影响。沉浸式强化训练法的理念必定促使我们重新思考中国大学英语听力的教学方法。本课题通过教学实践研究由这一理念指导下的听写对学生听力提高的作用,这将走出一条教学观念转变的新路子,为听力教与学指明一个新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Johnson,K.an Introduction to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Beijing: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1/2002.

[2]Oxford,R.L.Language Learning Strategies:What Every Teacher Should Know.New York:Newbury House,1990.

[3]陈玫.大学英语听力理解的障碍因素及训练策略[J].福建中华职业大学学报,2000(1).

[4]何湘平.整体听写活动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长沙大学学报,2007(6).

[5]蒙诗茜.实用英语学习策略与应试技巧[M].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

[6]钱明才.沉浸式教学及其对我国英语教育的启示[J].国外外语教学,2003(3).

[7]商海燕.大学英语开展“沉浸式”网络学习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继续教育研究,2011(4).

[8]王荩.听力学习策略的可教性研究.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硕士论文.

[9]王静,于新松.非英语系专业大学生外语学习策略[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

[10]袁平华,米保富,胡洁茹.渥太华大学沉浸式双语教育对中国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J].现代教育科学,2011(7).

[11]袁平华,俞理明.加拿大沉浸式双语教育与美国淹没式双语教育[J].比较教育研究,2005(8).

沉浸式语文教学例8

一、双语教学的意义

在《朗文应用语言学词典》中,双语教学被定义为能在学校里使用第二语言或外国语进行学科教学的运作方式。从狭义上讲,双语教学指以母语和外语两种语言作为教学用语,外语作为教学媒介全部或部分运用到教学中作为获取知识的工具的教学方式(王慧静,2008)。从广义上讲,双语教学是在课堂中使用母语和一门外语的教学活动,包括一切学科课程――语言类的和非语言类的(何阳,2006)。也有学者认为,双语教学指的是用两种语言作为教学媒介语,从而使学生通过授课语言的运用来达到掌握两种语言的最终目标(卢丹怀,2001)。本文所探讨的双语教学指的是在中国目前的教育环境下,使用英语作为中国成人英语课堂的教学语言讲授英语语言知识的教学活动。

双语教学主要有以下三种模式:沉浸式、双向沉浸和结构型沉浸。本文着重探讨其中一个分支:沉浸式教学,即使用第二语言或外语作为教学语言的教学模式,第二语言或外语既是学习的内容又是学习的工具。

二、双语教学在国内外的发展

正式的双语教学起始于19世纪。在二战期间,双语教学用于为了让士兵们在有限的时间内能够快速掌握目标语以达到交际的目的而进行的强化语言训练。1965年,加拿大进行双语沉浸教学试验并取得成功,随后不计其数的双语沉浸教学项目在世界各地开始实施,这些项目不仅在美国、新西兰、卢森堡、比利时等说两种或多种语言的国家里取得了成功,而且在澳大利亚、日本、俄罗斯、匈牙利、保加利亚、中国等单语国家里得以尝试。

随着中国社会对双语型国际化人才需求的增加,双语教学在中国得到推广。从幼儿园到大学,在西安、香港、上海、广州、苏州、无锡、辽宁等城市都先后开展了双语教学。2000年,教育部指出,条件允许的所有小学都要开设英语课。和儿童学习英语的需求相比,中国成人英语学习者表现出更大的热情。毫不夸张地说,英语已经被普遍认为是能获取能力,成功和地位的一种语言,品目繁多的成人英语培训机构应运而生。

尽管加拿大双语沉浸教学取得巨大成功,但这种教学法在中国具体环境中的适应问题一直在学术界很有争议。和双语沉浸教学在国外悠久的历史和大量的研究相比,双语沉浸教学在中国是一种新的尝试并研究较少,徐宏晨(2008)指出中国双语教学研究主要是理论探讨或教学经验总结,对学生关注不足,研究方法方面实证基础薄弱。因此,本文的调查将以实证研究为基础探讨适合中国国情的双语沉浸教学模式,研究焦点集中于成人英语学习者。

三、实证研究

笔者所调查的是在中国南方沿海地区举办的一个成人英语沉浸式强化培训项目,其特色是“每天让学习者在英语的语境中至少浸泡十个小时,短期内迅速提高其英语水平”。该项目以四个月为一个学期,本次调查于该项目第一学期即将结束之际进行。

该项目设有1位主管教师,6位任课教师(其中2位外教)。26个成人学习者组成两个班(英语初级班和中级班),年龄跨度从18到43岁,平均年龄为27岁。征得允许后,笔者进入英语课堂随之一起参加教学活动,了解教学模式,并邀请师生参加此次调查。

考虑到该项目规模相对不大,因此本次调查采用定性研究,对参加者进行深入的开放式访谈。鉴于本次调查的信效度,笔者郑重保证此次调查的保密性,分别邀请了项目主管、任课教师和成人学习者进行一对一的访谈,从“三边关系”中获取他们对项目实施过程及教学活动各自不同的看法。

1位项目主管、3位中国教师和3位成人学习者接受并积极配合了笔者的访谈。每位参加者都回答了以下4个问题:

1.在中国目前的教育背景下,您认为在成人英语学习者中实施沉浸教学培训项目可行吗?

2.和传统英语教学相比,沉浸教学培训项目具有哪些优点?

3.在中国目前的教育背景下,沉浸教学培训项目的实施具有哪些问题?有什么相应的对策?

4.沉浸教学培训项目中成人英语学习者的英语学习存在哪些障碍?如何克服?

四、实证调查分析

(一)成人英语学习者的学习动机

Dornyei(2001)认为,没有充分的动机,即使最聪明的学习者也不可能坚持学习任何一门语言。该项目中成人学习者的动机来自各方面,有些是为了个人事业需要或深造学业,因此有强烈的学习愿望;而有些是被家长送来学习,以期接管家族生意或出国移民,因此他们的学习动机不太强烈。

(二)成人英语学习者的自主学习

根据Candy(1987)的调查结果,只有三分之一或四分之一的成人学习者表现出积极自主的学习态度。该培训项目的教师们也一致认为在他们培训的部分学习者身上缺少学习语言的良好态度并对语言学习产生误解。百分之六十以上的学习者认为教学活动的所有过程都要由教师主导并参加,例如教师应该在每一个学习环节告诉他们如何去做,立刻指出并纠正他们所犯的每一个语音或语法错误,随时告诉他们不会表达的新单词,甚至帮助克服自身的懒惰习惯。

(三)成人英语学习者的学习障碍

成人英语学习者的学习障碍指他们在学习中面临的难题,可以分为以下三类:情景障碍(Situational barriers)、性情障碍(Dispositional barriers)和机构障碍(Institutional barriers)(Cross,1990)。

情景障碍指的是在学习者生命中的某一段时间产生的障碍,如有些学习者因为工作原因在学校和公司之间两头奔波,有些周末要照顾家庭、孩子而占用了学习时间,有些担心出来学习而晋升机会被其他同事抢去等。据教师们反映,当学习者们因担心工作、操劳生意、思念孩子而心情不好时,他们在课堂上就精神不集中,也不积极参加课堂活动。

性情障碍一部分来自于学习者心中自我形象的内在因素,一部分来自于社会、教育及经济方面的外在因素(Apps,1987;Cross,1990)。从三方访谈的数据中可以总结出,一些成人学习者对英语学习期望过高,急于求成。他们认为,付出了高额的学费后,他们的英语水平理所应当地就会脱胎换骨。可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当他们发现在这里学英语仍然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每天要读例句、背单词、学语法、做练习,而且好不容易记住的东西又会忘记时,他们就会对课堂教学产生失望、不满甚至抵触情绪。

机构障碍是指机构之中某些会妨碍学习者参与的因素,主要来自以下方面:课程编排、地区及交通、课堂内容、固定时间的要求,以及繁杂的手续等(Carp,Peterson and Roelfs,1974)。在本次调查中,成人英语学习者所面临的教学机构障碍可以归纳为:

1.缺乏合适的教材

该项目所使用的教材是现有的剑桥英语及新概念英语系列。授课教师和学习者们共同指出,这两套教材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习者的英语水平,但远远不能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授课教师们虽然结合自己的实际准备了一些补充材料,但耗时耗力,都希望配备一套合适该项目教学的教材。受训的学习者来自各行各业,他们反映从目前的教材中只是学到基本的英语知识,对他们从事的具体职业没有很明显的直接帮助。

2.缺乏目标语大环境

参加该培训项目的学习者每天至少有十个小时“浸泡”在英语环境中。在他们的课堂教学、课外活动、早读及晚修中,使用的语言都是英语。但是,脱离了教室的环境,成人学习者们却不能保证都用英语交流。主观原因是因为自身英语水平有限,用英语交流比较困难,一遇到生词就转换成了汉语;客观原因是因为置身于汉语这个大环境,即使学习者们想和每个人都用英语交流,也是不可能的。

3.班级成员英语水平参差不齐

由于该项目的班级和人数在开学之初没有固定,再加上一些没有英语基础但急于提高自己英语水平的学习者要求进中级班学习,造成了中级班英语水平参差不齐的英语课堂。在这样的课堂中,英语基础好的学习者觉得教师提出的问题过于简单,而基础差的却认为课堂讲解过于深奥,不敢回答问题,没有信心参加课堂活动。

4.授课教师有待增强理论基础

该项目的学习者普遍认为他们的授课教师在课前课后付出了很多心血,但教师们却发现了很多自身的不足,比如他们对沉浸教学法的理解目前还比较片面,经验相对较少;很多教师受的都是传统教育,要想使沉浸教学法完全与传统教学法隔离开来,不是一朝一夕能做到的。

(四)访谈总结

随着英语在国际间交流的重要性的增加,国人迫切需要并希望在短期内能掌握英语这门语言以更好地服务于自己的学业或事业,因此,英语沉浸教学培训项目具有充足的生源和巨大的市场,在目前中国尤其是经济高度发达的地区是可行的。

在本次调查中,被访者反映了在该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成人英语学习者面临的学习障碍,同时也总结了沉浸教学培训项目所取得的成就。和传统英语教学的大规模课堂相比,该项目实行小班教学,因此学习者有更多和教师交流互动,得到教师辅导的机会。另外,该项目举办了丰富多样的课外活动,让学习者在真实语境中创造性地运用并无意识地消化吸收在课堂上所学到的英语知识。除此之外,该项目还每班配备了2位外教,在精心策划的教学材料和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增强学习者学习英语的兴趣。最后,沉浸教学培训项目特别为那些急切需要运用英语的学习者举办,相对来说,他们学英语的时间会更加集中,也更将有助于快速提高他们的英语水平。

五、本次调查的启示

(一)对授课教师的启示

1.考虑到学习者英语水平参差不齐的现状,有必要在学期初根据学生的英语水平进行分班考试。

2.授课教师有必要挑选或编撰适合该项目教学的教材,或设计相关的教学补充材料满足学习者的需求。

3.为了了解学习者们不同的学习目标和要求,教师们可在学期初进行需求分析,另外,可在教学环节中采用不同形式的评估方式让学习者们了解到自己的进步以增强其信心。

4.课堂语言教学是师生之间的互助活动。教师和学习者之间的交流对学习者的英语学习有积极的影响作用(Evertson and Emmer,1982),并有助于帮助学习者端正学习态度,提高学习能力。

(二)对成人学习者的启示

1.外语学习需要大量的自我约束与自我纪律(Rubin and Thompson,2004)。在成人学习者语言学习的过程中,积极主动的态度和自主性学习占据着主导作用。

2.语言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学习成果最终取决于他们的努力和坚持,因此学习者们应该循序渐进,不可急于求成。

(三)对培训项目主管的启示

1.在调查中授课教师们认为他们对实施双语沉浸教学法的理论基础薄弱,急切需要理论研究方面的培训。因此,可以邀请一些双语沉浸教学的专家来举行讲座或培训,招聘有经验的双语教学教师,并对现有的教师提供深造的机会。

2.为了取得长期的成果,可进行阶段性的研究,以分析问题,总结经验,查找不足。

3.引入或选取教材需要一定的资金投入。

参考文献:

[1]王慧静,浅论法语双语教学模式的不足与对策[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8,(12).

[2]何阳.我国大学双语教学的本质探析[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2006,(1).

[3]卢丹怀.双语教育面临新挑战[J].全球教育展望,2001,(10).

[4]徐宏晨,中国高校双语教学七年回顾[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08,(4).

[5]DOrnyei,Z.Motivational Strategies in the Language Classroo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1.

[6]Candy,P.Evolution,Revolution or Devolution:Increasing Learner-Control in the Instructional Setting.In David,B.and Griffin,V.(Eds).Appreciating Adults Learning:From the Learners’ Perspective.Biddles Ltd,Guildford,Surrey,Great Britain,1987.

[7]Cross,K.P.Adults as Learners.Jossey-Bass Publishers,1990.

[8]Apps,J.Returning to College Study:Barriers for Adult Learning.In David,B.and Griffin,V.(Eds).Appreciating Adults Learning:From the Learners’ Perspective.Biddles Ltd,Guildford,Surrey,Great Britain,1987.

沉浸式语文教学例9

自从因为中国入世而带动的双语教育热潮渐渐引起注意以来,不少国内学者对双语教育发表了很多论著,对双语教育的具体实施起了指导作用,如上海外国语大学双语学校王旭东《关于“双语教学”的再三思考》(下称《王》文);四川省达州巨全双语学校张修富的《论“双语教学”》(下称《张》文);董艳的《双语教育的概念》(下称《董》文);黄冬梅的《双语教育原则》(下称《黄》文),等。然而,一些论著虽然试图为赞成或反对双语教育提供理论根据,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他们都无法说清他们试图说清的东西,也即解决正在从事双语教育或者即将从事双语教育的行政人员和教师经常会产生的疑问,包括“什麽是双语教育?”“为什麽要从事双语教育?”“双语教育和双语教学是一回事吗?”“双语教育的课堂实践应该是怎麽样的?”等等。

发表在《双语教学研究》网站上张正东的《论双语教学》(下称《论》文),翁燕珩的《浅析浸没型双语教育》(下称《浅》文),和卢丹怀的《双语教育面临新挑战》(下称《双》文)就是这样一些典型的论著。虽然就论著本身来讲,作者们对国内外各种双语论著涉猎颇广,也引用了不少很有价值的文章,但是,由于不明的原因,论著给人的感觉却是越讲越不清楚,到最後一个问题也没有得到解答。

双语教育和双语教学在美国和加拿大已经有三十多年的历史,有关的理论依据和课堂实践已经是一个有共识的、非常清楚的体系。然而,国内的一些学者在面对这个非常清楚的体系的时候,却变得模糊起来,不但无法准确地把国外的双语教育的理论基础引进国内,让国内的教育工作者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反而引发了更多的问题。

首先,是“双语教育”与“双语教学”的概念。例如,《论》文从一开始就开始模糊,称“双语教学就是实施双语教育的手段,”这本来是对的,可是后面却马上接著说“也泛指双语教育。”问题就来了,因为概念已经被偷换了,而且后面还开始把双语教育分类来论述,这已经完全偏离“双语教学”这个主题了。

准确地来说,“双语教育”(Bilingual Education)是一种通过使用学生的第一和第二语言来进行教学,从而达到某个教学目的的教育方法。国外因为这个教学的目的不同,就出现了不同类型的双语教育:

假如是希望以少数、弱势语言为母语的学生尽快掌握主流、强势语言为目的的:教师使用弱势的语言来帮助学生克服语言障碍,掌握各学科知识,同时也积极教导学生主流语言。一旦学生掌握了主流的语言,就不再通过母语来教学,所有学科全部过渡为使用主流语言教学。这种类型的双语教育称为“过渡型双语教育。”

假如是希望以少数、弱势语言为母语的学生在掌握了主流语言以后,仍然保持他们的母语为目的:那么,学生在掌握了主流语言以后,并不完全脱离母语教学的环境,仍然有部分的科目使用母语来上课,部分科目使用主流语言来上课。这种类型的双语教育称为“保持型双语教育。”

假如无论学生本身的母语是否主流、强势的语言,教育的目的都是让学生成为双语、双文化的人才,那么,整个教学体系的设计就已经完全脱离哪一个语言为主,哪一个语言为次的束缚,专注于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双语能力。这种类型的双语教育称为“沉浸型双语教育。”

我们先来评估一下,三种双语教育的模式,哪一种比较适合在中国实行?

首先看“过渡式”:这种类型的双语教育在美国,是为了使移民学生尽快融入英语主流而设立的,由于强调的是英语能力的培养,忽视母语的继续发展,三十多年的实践证明是一种失败的双语教育,因为学生英语没有真正学好,母语也丢掉了。导致加州和其它州选民通过选举废除的,就是这种双语教育。过渡式的重点是让掌握弱势语言的群体过渡到掌握强势语言的群体。目前国内的“双语教育”除了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需要通过本族语的帮助过渡到完全掌握汉语外,根本就没有过渡式存在的理由,因为外语在中国是弱势语言,汉语是强势语言,刚好跟实行过渡式的国家,如美国,相反。

其次看“保持式”:这种类型的双语教育在美国,是试图让已经掌握了主流语言的学生继续留在双语计划里面,能继续用母语学习一些科目,保持他们的母语水平。研究证明这种类型教育出来的学生比“过渡式”教育出来的学生在英语能力和母语能力方面都要高,在英语能力方面至少不差于非双语班的学生。保持式最大的缺点就是“保持”。假如一个移民学生在三年级进入一家美国的公立学校,在保持式的双语班里面学习,他的母语水平就将永远“保持”在三年级,无法再进步了。美国的一些双语计划使用“保持”的原因是因为政府对教育的基本拨款并不包括双语教育在内,双语教育是由联邦或者州政府特别拨款给英语能力不足的学生的。为了防止学校利用英语能力不足的学生拿更多的政府补助,通常政府会严格监控双语教育是哪些学生受益,并设立“脱离”双语计划的标准。当学生达到标准,通常是英语能力达到一定水平,就必须脱离双语计划,不可以拿政府的补助。要把熟练掌握了英语的学生留在双语计划里面,只能让他们上类似于外语性质的课,跟完整的双语计划里面大张旗鼓进行母语训练,用母语上课等就差很远了。在国内,我们当然不要我们的学生只是“保持”他们的母语,我们当然是希望他们的母语 -- 汉语能随著年级的增加而进步。因此,“保持式”也没有在中国存在的理由。

最后,是“沉浸式”。沉浸教育在美国和加拿大,主要都是掌握强势语言的学生希望同时也掌握弱势语言。比如加拿大的法语沉浸计划,是讲英语的学生希望掌握法语;美国的中文沉浸计划是讲英语的学生希望掌握汉语等。在中国,强势语言是汉语,弱势语言是英语或者其它外语,当然是讲汉语的学生希望掌握外语了。应该说,国内目前希望实行双语教育的地方或学校的目标跟这种双语教育的目标完全一致。要进行双语教育,最好就是进行沉浸式的双语教育。《浅》文用了很大的篇幅引证了国外的研究结果,证明沉浸式的双语教育是最好的,因为只有这种双语教育,才能培养出真正双语双文化的高素质人才,才真正有跟国际接轨的可能。可是,在最后,《浅》文却不知道为什麽得出了沉浸式双语教育不适合中国学生的结论。所根据的,只是一个非常弱的研究结果说受过沉浸教育的学生大多数仍然喜欢使用他们的第一语言,而不喜欢使用第二语言,因此,沉浸式的双语教育仍然是失败的。我们认为,这个结论完全跟双语教育无关。社会语言学告诉我们,人们使用哪种语言并不一定跟自己是否熟练掌握这种语言有关系。我们最熟悉的例子就是在外地遇到老乡的时候,即使我们都能熟练地讲普通话,但我们仍然是情不自禁地用家乡话交谈。假如在一个老乡的聚会中,大家都用家乡话交谈的时候,有一个人硬是不讲家乡话,大家就都会认为这个人有毛病,傲气大了。加拿大法语沉浸计划的学生的英语标准测验成绩比非沉浸计划的学生好,法语标准测验成绩更远远超越非沉浸计划,只上法语为外语课的学生;美国中文沉浸计划的学生也得到相似的结果;日本英文沉浸计划的学生日文比非沉浸计划的学生要好很多。这些都证明了沉浸式的双语教育,确实是目前最先进和最值得仿效的双语教育类型。

但是,沉浸式的双语教育应该如何实行?国内的学校是否有这个条件实行?无论是《论》文还是《浅》文,都没有明确地回答这个问题。

至于“双语教学”(Bilingual Teaching Methodology),包括的范围比“双语教育”要广泛得多。《董》文就指出了“双语教学是实施双语教育目标的主要途径。”而且,它包括了属于和不属于“双语教育”范畴的教学方法。比如:在国内很流行的在外语课上面使用汉语来解释语法,属于一种双语教学的方法,但不是双语教育;上课时讲一句汉语再讲一句外语来教化学,也是双语教学,却也不可以算是双语教育;上历史课,第一章书用汉语讲,第二章书用外语讲,这种听起来很奇怪的教学方式,却是属于双语教育的一种双语教学方式!

正因为国内的学者搞不清“双语教育”和“双语教学”的区别,才会出现类似于下面这些问题的疑问:

- 我们学校也要搞双语教学了,我们语文老师怎麽用外语来讲文言文呀?

- 既然别的老师已经用外语上数学、物理、化学、地理、政治等等了,双语教学,那我们外语老师该教什麽呢?

- 既然双语教育也是外语教育的一种,干脆还象从前那样,加强外语教育算了,搞什麽双语?

- 我有英语六级证书,校长才聘请我当这个双语学校的地理老师,上课的时候我该用多少汉语,多少英语呢?我用英语讲课,学生读的课本是汉语的,行吗?

沉浸式语文教学例10

二.沉浸式教学的实施

1.教学筹备

在正式授课之前,教师一定要进行集体备课,再积极思考,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进行个性化课程设置。首先,先对学生进行角色分配,之后教师负责讲解剖析,最好安排提前的演练,从而使得学生们在课堂上能够顺利完成任务,并和老师有效地配合。与此同时,教师们也要利用课余时间积极建设课程配套资源,如习题和讲义等等。另外,还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实验器材、实验模型等辅助教学。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使用沉浸式教学方法时要全盘考量,充分准备,提前设计好全部的情景和流程。

2.教学内容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根据课程自身的特点和教材的内容,静心设计教学内容。将以往晦涩难懂的理论知识灌输回归到实际的应用过程中。首先组织学生实践,之后总结归纳问题,探究问题产生的原因和最终的解决方法。最后由教师并进行深入的讲授。需要尤其注意的是,由于学生之间存在一定的能力和水平的差异,“沉浸式”教学的内容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来选取。还有一点,就是要考虑具体实践的复杂性。课堂上不适合实施过于复杂的模拟过程,否则学生会失去学习的兴趣。要充分考虑如何把课堂上模拟的场景和学生将来从事的工作相结合。

3.实施过程

教师在实施沉浸式教学过程中,要开动脑筋,想尽一切方法,全身投入到课堂的模拟情境中,并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详尽地讲解具体的实施过程,从而达到让学生熟练掌握的目的。另一方面,教师在课上或者课下也可以设置一些问题,引发先行思考,可适当组织一些课上课下的讨论活动,试图让学生自己求解,最后再由教师详细讲解正确答案。笔者所工作的民办院校,公外英语课的上课学生人数众多,介于这一现状,教师采用了分组的形式,并在每一组中选取了组长,先对各组组长进行有关沉浸式教学流程的培训,之后再由各小组的组长分别组织各组组员进行情境模拟练习。在课堂上的正式演练时,教师也可以在各小组间展开PK,并给予加分奖励,充分调动小组成员的参与积极性。

三.沉浸式教学法对于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应用

“沉浸式”教学法作为一种高校的教学方法,效果明显,可操作性极强。这是顺应社会发展,时代变革的产物。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语言教育工作者们不能照抄照搬,必须要结合我国高等教育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因材施教。

1.语言环境的营造

沉浸式教?W的关键核心就是语言环境的营造。要想此教学方法能够实施成功,关键就在于独特的语言环境。加拿大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双语环境的重要性。但是,我国的国情不同,我国只有一种唯一的官方语言,那就是汉语,大部分学生缺少使用第二语言的语言环境,

第二语言在日常生活中的实用性也微不足道。对于英语的学习仅仅局限于课堂,一旦脱离了课堂环境,学生就极少甚至不会使用英语,英语思维和语言习惯就更难养成了。学生在课堂上好不容易学习的一些英文表达很快就被遗忘。但是,沉浸式教学方法可以极大地给学生营造语言学习环境,教师依托这些环境,借助并通过各种各样的教学设置活动,逐渐培养学生的思维意识,让学生有能够尽可能多的机会模拟在真实语境中的语言理解能力和实际交流应用能力。比如,在校园范围内,教室范围内尽可能多地营造外语环境,校园里的标语,教室里的物件标签都可以使用双语,教师也应鼓励学生课下多用英文进行交流。

2.教学方法的应用

沉浸式外语教学的终极目标是教师在课堂上不使用母语,取而代之的是完全用目的语进行授课讲解,但是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介于不同班级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不同的教授方法和手段甚至是同一种教学手段都会影响到他们对于新授知识的理解程度和运用能力。为了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高校语言教学工作者一定要开动脑筋,多想办法,充分调动并利用各种资源和教学手段,进而确保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在实际的课堂授课中,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给学生布置多种多样的任务,一方面,通过小组合作、团队PK、情景模拟等多样化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让学生尽可能地多用目的语进行交流和互动,增加目的语的使用频率;另一方面多为学生提供目的语的原版影视,学习视频、地道音频等真实材料,既可以丰富教学的内容,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学生最大程度地融入到目的语学习的环境中去。最后,还要积极开展第二课堂,通过外语角,外语沙龙,外语各项比赛,读书会等多样化活动,为学生营造双语学习环境。

3.教育规律的遵循

目前,由于我国高校的教育水平参差不齐,沉浸式教学的开展受到一定的制约,大多高校好必能彻底和完全地实施此教学方法。因此,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要掌握好一定的分寸和度,根据不同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在整个教学初期,全程使用目的语教授浅显易懂的内容,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对于出现的难度较大的内容,教师可采用双语结合的方式。伴随着学生们对沉浸式教学方法的不断接受和适应,自身的语言水平也会相应提高,等到那时,再逐渐增加目的语的授课比例,最终达到全目的语授课的终极目标。这样做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实际使用能力,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们用目的语看待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这层面上来说,我国高校的外语教学任重道远,并且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4.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

专业教师良好的综合素质是沉浸式外语教学方法实施的重要前提和保障。介于这层原因,沉浸式外语教学的推进与发展也对教师们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但是目前的情况下,在我国所有高校全面推进沉浸式外语教学进程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和难度,大多数语言教学工作者还不具备全外语授课的能力,大部分高校的管理者也缺乏双语课程设计的能力、水平和经验,只有我们的教师拥有了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和高质量的语言运用能力,并且能够熟练自如地运用英语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配之以广阔的知识面,才能为沉浸式外语教学方法的开展提供切实保障。与此同时,高校管理者们也要定期组织教师们参加培训,并为其提供深造机会,从而提高教师们自身的业务水平,以便教师们能熟练地驾驭沉浸式课堂教学。此外,教师们更要注意跨学科之间的知识学习,不同种类知识的积累,从而更好地提高自己。

5.外语教材的研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