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高中地理线上教学模板(10篇)

时间:2023-08-16 17:05:05

高中地理线上教学

高中地理线上教学例1

要搞好等值线分布图的教学,我们应首先了解关于等值线分布图的一些性质。第一,要注意其数值特性。等值线分布图所包含的信息就是地理知识文字内容的数值特征,具有数学意义,因此在向学生分析、传授等值线图所表达的知识内容必须是科学、准确、严密,不得与文字内容有出入,否则会引起学生知识、思维混淆,出现原则上的科学性错误。 第二,要注意其逻辑特性。等值线分布图表示内容往往是多种地理要素的叠加,不仅是知识点的空间分布形式,同时还隐含着地理现象的成因,发展过程和变化规律。因此等值线分布图的教学过程必须要符合地理现象、地理事物的发展规律,有前因后果,具有逻辑性。第三,要注意其形象特性。等值线分布图的内容一般来说都是教材的难点所在。要让所有学生能接受知识,搞清原理,则应该在教学组织手段、教学方式、方法、教学语言等要形象化。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便于理解,又能使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愉悦地获得新的知识。第四,要注意其简要性。也正是由于等值线图表示的内容是多层次多要素的叠加,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某些要素是不需要的,或是图中等值线太过繁多冗杂,因此在教学实践中必须简化等值线图,突出其特点,把不必要的要素加以去除,以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在理解了等值线的性质的基础上,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阅读等值线图,一般方法是:

1.看数量上的特征。主要是看等值线的数值,读出最高低值和最低值,相邻两等值线的差值,分析数值大小的变化规律。

2.看形态上的特征。等值线上的疏密(判断变化的大小),等值线的形状,等值线的弯曲方向。

3.根据等值线所表达的数值趋向判断其数值高低,并分析引起其变化的地理原因。

上述是等值线判断的一般方法,在很多教辅资料中,有一种判断等值线数值高低的判读方法,是用“凸高为低,凸低为高”的口诀来处理。这一方法很有用。但很多学生在理解这一方法存有一定的困难,很多教师便让学生记住这一规律,加以应用。我在教学实践中发现,运用等值线的数值特性,添加辅助线来处理,往往可以更快捷处理,这对学生来说更容易理解掌握。下面是我在教学中的一些做法。

1添加辅助线法

在初中地理教材中的“等高线地形图”这部分教学内容中,对于“等高线由较高处向较低处凸出的是山脊,等高线由较低处向较高处凸出的是山谷”这一地理现象和规律,如从文字上讲授,学生很难理解和掌握。但用“等高线地形图”并添上适当的辅助线则变得易掌握。如图:在图(1)等高线较高处向较低处突出的地方(A)是什么地形?教师可以在图上添加辅助线L,这条线L实际上是一个地理剖面,这个剖面与等高线有交点甲、乙、丙。沿L线从甲乙丙,海拔高度则从200米—400米200米,也就是说这个剖面中间地势较高,可见所在的地形区(A)是隆起的山脊(如图(2))。同理,在图(3)上,添加辅助线L,也按上述步骤可以得出:等高线由较低处向较高处突出的‘(B)是山谷(如图(4)) 。那么这个问题就变得容易理解和掌握了。

同样,在高中地理教材中“一月、七月世界等温线分布图”的规律之一 ——北半球同纬度冬季大陆比海洋冷,夏季大陆比海洋热的地理教学中,也可以用作辅助线加以验证。如图(5)、(6)。

在简化的北半球一月等温线图上作辅助线L,这时,L线的意义是代表纬线。这条线与等温线有两个交点A、B。可以从图上读出同纬线的陆地A为100,而海洋B为200,表明同一纬度陆地比海洋冷,可以说明这时是冬季。同理,在七月等温线图上,同纬线的陆地A为300C,海洋B为200C,表明同一纬度陆地比海洋热,可以说明这时是夏季。

2形象比喻法

对某些等值线的分布图(如一月、七月等温线的分布),在学生已掌握成因、规律的基础上,用通俗形象的比喻,来说明等温线的弯曲方向,则更易掌握。

高中教材的“一月、七月等温线分布图”(图5)。如果从分析等温线弯曲的原因来让学生迅速判断一月、七月海、陆等温线的弯曲方向,既费时且易搞错。但用这样一个比方:北半球冬季(一月)大陆盛行偏北风,强劲的偏北风将大陆等温线吹得向南凸出,海洋则相反。夏季(七月)大陆盛行偏南风,将大陆等温线吹得向北凸出,海洋则相反。如此学生能很迅速地判断一月、七月等温线在陆地、海洋的弯曲方向。

高中地理线上教学例2

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而形成的一种新的教育类型,与本科教育不同的是,高等职业教育更加突出专业重点,主动适应社会的实际需求,应用性、针对性和适应性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区别于本科教育的主要特点。在高等职业教育中,《高频电子线路》是应用电子技术、通信工程等相关电子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该课程以模拟通信系统的组成原理为引导,侧重介绍了无线通信系统主要单元的基本工作原理和基本分析方法,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高频电子线路》具有内容抽象、理论性强、专业术语较多、名词概念较多、与实践密切相关等特点,历年来,学生普遍反映内容宽泛、理论空洞、难于掌握。如何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并掌握高频电子线路的知识,培养学生对高频电子线路的分析、设计、应用能力,是该课程教学改革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教学理念的改革

高职教育在教学理念上应“以学生为中心,以实际应用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这一概念源于19世纪美国教育学家杜威所提出的“以儿童为中心”的理念。他反对在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反对在课堂教学中采用由上而下的灌输式、填鸭式教学,提出了“以儿童为中心”组织教学,充分发挥儿童的学习主动性。在《高频电子线路》教学中,也应针对学生高中基础知识薄弱,理论功底不好,理论分析和公式的推导能力不如本科学生的特点,在教学理念上采用“以学生为中心,以实际应用为导向”,为《高频电子线路》课程教学打下良好基础。

(一)了解学生的个人因素

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有着不同的家庭背景、教育背景,这些对学生的学习活动会产生不小的影响。因此,上课前,任课教师应深入到学生当中,充分了解学生的情况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例如,本教学班学生的文理科比例、高考情况、高中阶段学习情况等。

(二)了解学生相关基础课程学习情况

《高频电子线路》是在学生已经完成《高等数学》、《电路基础》、《模拟电子线路》课程的学习前提下,而开设的一门是专业基础课。该课程与《电路基础》、《模拟电子线路》知识有很大的关连,《电路基础》、《模拟电子线路》是该课程的前导课程。在教学前教师应对学生学习《电路基础》、《模拟电子线路》情况了一个充分的了解,以便在以后的教学中做到心中有数。

(三)了解当前无线通信技术的最新进展

《高频电子线路》是与实际结合较紧密的一门课程,其中的调制与解调、小信号谐振放大、功率放大等概念充分运用在当前的移动通信、无线互联网等领域,教师应收集相关信息,在教学中相关知识讲解时,把当今无线通信技术的最新进展和运用情况介绍给学生,让学生对课程的应用有更深入的认识。

二、教学内容的改革

《高频电子线路》课程教学以单元电路的工作原理和性能分析为重点,内容广泛、涉及的电路多、分析计算较复杂,学生由于从未接触过相关专业的实际工作,对高频电子线路的应用知之甚少,于是导致对高频单元电路的工作原理与性能理解不够深刻,只能是死记硬背,加上高等职业学院的学生理论基础薄弱,空洞的理论分析与计算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勇气打击不轻。为此,笔者提出要针对高等职业学院的学生,改革《高频电子线路》课程的教学内容,从补充基础知识入手,引入数学模型,“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一)适当补充必要的基础知识

现在的大多数高等职业教育的《高频电子线路》教材,起点均是在学生已经学完了《电路基础》、《模拟电子线路》两门课程,均未涉及《电路基础》、《模拟电子线路》的相关知识,但是由于高等职业教育的特殊性,《电路基础》、《模拟电子线路》受课时限制,在《高频电子线路》所需要的基础知识的讲解上还不够清晰和深入。对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适时地插入《高频电子线路》所需要的《电路基础》、《模拟电子线路》的补充讲解。

例如《高频电子线路》课程大量应用到了谐振电路的相关知识,而学生在《电路基础》课程中由于课时限制,对谐振电路只作为了解内容,简单地作了了解,在《高频电子线路》教学中就明显感到所学知识不够用。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及时地对课程所涉及的基础知识加以补充和深入。

(二)引入《模拟电子线路》中的数学模型知识,为单元电路分析提供分析工具

应将《模拟电子线路》中的数学模型知识引入到《高频电子线路》教学中,建立了数学模型,理论分析才能够深入,学生理解起来更容易。

例如在《高频电子线路》的高频小信号放大器的讲授中,直接给出了其交流等效电路如图1,经过多年教学实践发现,大多数学生对此都感到不解。

图1 高频小信号放大器电路及交流通路图

对此,教师在教学中应结合《模拟电子线路》课程中对放大的直流与交流分析,由浅入深,先直流后交流,把高频小信号放大器的工作原理讲清楚,讲透彻。具体来说,就是先讲《模拟电子线路》中对放大电路分析方法,让学生对晶体管h参数等效模型方面的知识进一步加深认识和理解,然后再过渡到《高频电子线路》的高频小信号放大器的交流等效电路的分析,通过两者的对比分析,找出其共同点和不同点,这样会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

图2 模拟电子线路中的共射放大器电路及交流等效电路

三、教学手段的改革

丰富的教学手段对教学的辅助作用是不言而喻的,《高频电子线路》理论性强,概念多,内容繁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感到抽象、枯燥。教师在教学中应尽可能地采用课堂演示实验、多媒体教学等多样的教学手段,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一)教学中应尽可能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使《高频电子线路》中的抽象、枯燥的内容变得生动形象。例如《高频电子线路》中的信号调制解调过程,就可以利用软件做成多媒体动画,让信号的调制解调的演变过程更加形象化,从而加深学生对信号调制解调过程的理解和认识。

(二)把课堂搬到实验室

《高频电子线路》的理论教学中,还可以在理论分析基础上,做课堂演示实验,用实验数据去证实理论分析的结果,把看不见、摸不着、晦涩难懂的理论变成看得着的波形、读得出的数据、明显的声、光效果。

例如在高频功率放大器的电路原理分析教学中,教师可以把课堂搬到实验室,通过对具体高频功率放大器的实验,用波形、数据来对理论分析进一步地验证,这样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结语

《高频电子线路》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通过对高职学生的多年教学,笔者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希望对该课程教学改革的提供有益借鉴。

参考文献:

[1]林春方.高频电子线路[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

[2]李国平,武海艳.谈谈高频电子线路教学[J].科技信息,2006(10).

[3]申功迈、钮文良.高频电子线路[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5.

高中地理线上教学例3

建构高职院校思政理论课线上教学生态是我们正确处理教学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和核心话题。思政理论课线上教学的生态系统,是指思政课的教与学过程中各要素、各单元在实际运行中,依据既定的课程设置、内容要求、学时安排和线上教学程序与规则,在情绪紧张气氛萦绕、相互关系制约的基础上呈现出的相对稳定、共存、共享的状态与效果。

一、构建高职院校思政理论课线上教学生态的价值

思政理论课大规模线上教学活动的展开,缘于技术发展带来的思政课改革创新的巨大机遇。线上教学活动的展开,为技术的全面渗透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在思政理论课传统的教与学活动中,自然也存在生态系统,但线上教学活动的教学生态问题,除带有传统思政课活动的共性外,更具有自己多种模态融合下的媒介知识表达方式的特点。构建高职院校思政理论课线上教学生态利于面向信息技术发展,适应大数据时代要求,着眼高职院校学生“网络原住民”身份,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一)构建线上教学生态有助于提升共享共建的质量与效益

构建高职院校思政理论课线上教学生态有助于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把握教学内容供给与学生需求的平衡,着重达成有效互动,共生共存于线上教学。通过这次全国性的大规模线上教学,我们可以看到,信息技术的介入使得思政课以最低成本、最大规模、最高效率得以展开,各种教学资源包的提供以及雨课堂、云班课、QQ群、腾讯课堂、学习通等平台集中亮相,网络直播、MOOC学习形式等纷纷推出,达成了思政课线上教学的集约化、中心化、统一化与各校各班级线下思政课教学的多样化、个性化、情境化之间的某种平衡,很好地完成了思政课教学任务。这种线上教学实践,推动了思政课教学的新探索,也必将随着实践活动持续深入,教师和学生理性认知和实操经验的积累与沉淀,逐渐找到更加适切的、匹配不同情境和学段的知识要求方式,以便进一步优化高职院校思政理论课在线教学,提升双方线上空间共生共存共享共建的质量与效益。

(二)构建线上教学生态有助于优化师生之间的互动关系

新时代构建高职院校思政理论课线上教学生态的重要话题应怎样乘势而上、顺势而为地有效协调,以及怎样解决新场域下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角色关系和身份认同,无疑是新时期思政课教学需要面对的问题,也是处理好师生之间角色、身份的核心任务。当代教育的信息化、网络化和数据化态势,客观上要求教师应该朝学生精神导师的角色转变,由过去的教学信息者向信息交互活动的承担者、促进者转变。为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中心地位,教师就应该做课堂导演、教学策划者以及领航员。[2]思政理论课线上教学教师与学生平等关系的建立和维持,有效对话互动的开展和推进,彼此所处地位与功能的确认与发挥,实质上都与彼此身份、角色转变达成的平衡性直接相关。构建高职院校思政理论课线上教学生态,有助于线上教学活动中师生之间建立与发展真正平等、民主、和谐的关系,有助于双方线上教与学中互动交流的优质与高效。

(三)构建线上教学生态有助于设计合理的线上教学景观

在线教学是思政理论课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的选择,有效补充着思政课教学的传统模式。在思政课信息化、网络化、数据化的推进方面,许多学校取得了不少的成绩。但现状是高职院校采用线上平台进行思政理论课教学时存在教学平台不堪重载,网速慢、容量小、卡顿多、界面差等缺陷,使用感差,导致师生双方都槽点多多。提升思政理论课线上教学质量,应该在课程的必选性、覆盖的广泛性、内容的价值性、方式的独特性等方面下功夫,优化可持续的线上教学生态,这样做的优势在于:一是有助于我们优选教学平台,采取恰当的播出形式。二是有助于我们借助线上教学活动引入项目式知识管理方式和途径,充实与丰富线上教学组织管理活动,大幅度提高受教育者自主学习的兴趣与能力。三是有助于我们采取重构内容设计,突出界面美化,强调微专题深化,注重双方综合能力强化。四是有助于我们聚焦互动方式优化,着眼作业布置培优辅弱,有效引导、指导学生学习的个性化。

二、思政理论课线上教学当前存在的问题

(一)不稳定的主客体关系打破了原有线上教学的生态平衡

学生、教师、教学手段、教学环境作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客体、介体、环体在网络生态系统中相互依存和制约,形成了一个具备一定功能与界限的有机整体。[1]在高职院校思政理论课线上教学生态系统中,最微妙的是作为教育的主客体,即学生与教师,此时呈现出一种不稳定的主客体关系,因为在网络系统中,学生与教师的角色性格界限被模糊乃至抹平。同时因为信息获取与生产的便捷性,学生也可作为信息的生产者存在,这样,学生与教师的主客体关系就处于一种相对不稳定状态。这既可为思政教育的有效开展提供便利,同时也可能带来负面影响,打破传统的、原有的线上教学的生态平衡,使教师作为信息主要输出者的权威性、稳定性受到冲击。

(二)线上教学内容供需不平衡

从全国高职院校抗疫防控期间及其返校复课后的思政课线上教学状况看,教与学活动中的供需平衡还有不少的问题。一是供不应需。线上教学活动突破了传统教学空间场域的限制,学生可以随时离开视听屏幕而登录其他的信息平台。思政课教师内容供给不足与学生需要过大,导致教与学过程中供不应需,从而影响思政课线上教学的效果。二是供过于需。思政课线上课堂每节45分钟的时间,PPT内容提供过多,学生需求满足的注意力特点未被关注,从而导致内容供应过大、兴趣点位下降,呈现出需求偏低状况。三是供稳需变。教师依据教材要求可以准确无误地提供内容,并能保持线上教学内容提供的稳定性、连续性,但学生因自身需求的求异性、求新性等影响,对所供应的信息内容关注度不高,也会导致供需双方失衡。

(三)线上教学可视化效果不吸睛

网络铺天盖地、大数据海量喷发、人工智能全面介入代入的大潮中,特定状态下的形式或许发挥出的作用超出我们的预设,尤其在注意力经济下或“吸睛”氛围里,恰当的形式尤为重要。然而目前思政理论课线上教学的软硬件搭配存在不平衡性,展示思政理论课教学内容的重点、逻辑不突出,感官全面参与度不够。从教材信息的可视化到知识点的可视化再到教学的可视化,从概念串并联表格提供到思维导图展示,从教学要求提出到学习流程固化都有待提高,才能更好地完成线上课堂的吸引力和屏幕黏着力。

(四)线上教学互动不佳

线上思政理论课的教学是一种较为独特的思政教育与科技的双向互动,涉及学校、教师、学生、家长、管理部门以及技术保障等的协调及互动。教师与学生于在线课堂教与学心理与认知的体验满足度不够;教师在线教学情境的渲染性与学生所处环境的强制性程度之间的匹配性不一致,教学活动新生的线上教学场态、拟态等集成性状态,破碎了原有的线下教学的物理场域、社会场域、思维场域、心理场域等,建构出崭新的线上教学生态。这种线上教学生态系统的推进,恰恰更为关注整体性演化、一致性推进和协调性运行,以便教与学活动中参与讲授过程的多方能够在互联互通、共生共存中达成思政课教育教学实践的共享共建。

三、思政理论课线上教学生态建构的路径

在线上教与学的过程中,教师以何种方式、推出何种吸引力的教学信息内容等因素都程度不同地影响着学生个体或群体学习的兴趣度、参与度和实际效果。搭建三阶段全环境线上教学模式、把脉需求,优化内容、调动兴趣、提高参与度是构建高职院校思政理论课线上教学生态的主要方向。

(一)搭建三阶段全环境的线上教学模式

搭建三阶段全环境的高职院校思政理论课线上教学模式是高职院校思政理论课线上教学生态的主要方向。三阶段全环境的高职院校新媒体思政教育课程教学模式的内涵包括两大部分,一方面是高职院校学生课程教学经过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输入、思政教育信息加工和提取的动态化过程。另一方面,整个动态化过程又是全环境、多时空、多领域的。

(二)精确把脉学生需求

思政课要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这些重要论断对于思政课线上教学的开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指导作用和价值。我们应该全面调研学生的需求,满足受教者的多种学习方式,注重教学内容吸引受教者,引发受教者的强烈关注。通过收集、整理受教者的需求状况,针对不同思政课课程、不同班级、不同学校类别等情形进行目标细分,分门别类提供教学方案,明确教学目的和要求,以最大程度、最优化方式地满足受教育者的预期,提高实效。

(三)精心设计教学内容

由于教学场地的变化,随堂听课、课程回放、作业提交、讨论互动等更多呈现在课堂教学中,尽管也对受教育者有一定的约束力,但总体上和线下教学空间中的状况有较大不同。因而,增强高职院校思政理论课内容的线上黏性,突出课程内容的受教者兴趣度、参与度的聚集以及把握受教者注意力对于思政课学习空间以及内容的流入、流转甚至流失状况,无疑成为我们判定思政课线上学习空间吸引力的重要指标。要建设与开发针对性强的线上思政理论课课程群落,细分课程模块,提供能够校准课程学习效果的检测方式。教师联合攻关,明确线上思政课建设与开发的具体目标,注重思政课课程建设的整体性、层次性、关联性和动态性,全力实现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有机统一。

(四)精准协同主体与环境关系

思政理论课线上教学环境或者教学场域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和研究。从媒介生态学的视角而言,处理好思政课线上课堂生态系统尤为重要。这种线上课堂生态涵盖了思政课教学内容的施教者、受教者、管理者和线上技术环境、心理环境、情感环境和信息环境等线上课堂环境共同组成的场域。在这种新兴的思政课堂生态系统中,多元主体关系的平衡、主体与环境之间的平衡、环境要素之间的平衡都需要协调与处理。思政理论课线上教与学活动无疑构架了线上课堂生态。教师、学生以及技术信息把关者之间的关系变化是动态的,需求各不相同,表现互有差异。这些关系都制约和影响着线上课堂生态的良性运行,所以构建多元主体与线上生态环境的平衡性,达成思政理论课线上教与学的精准化管理与过程监控,对于我们提升思政理论课线上文本输出的流畅性与接收的顺通性有突出的意义和价值。

(五)精创线上教学新样态

思政课肩负着立德树人的重任,必须有效传播党和国家意志,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助推学生成长成才。应围绕着建设线上思政金课的目标,推动学生无畏挑战,广泛开展有效学习和高阶性学习。当下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技术正在以快捷的方式渗透、介入到思政课的课程内容与教学活动,这既打破了线下思政课教学时空的限制,完成着对下线思政课课堂教学一整套流程的改造与再造。因而,根据学生的学习、求知需要和旨趣,我们可以开展思政课线上课堂变革的精致设计、精心实施和精准评价,以此创新和形塑出更加富有时代特色的开放、包容以及个性化显著的线上思政课程教学新生态,更好地适应受教者自主性、交互性学习需要。这种线上思政课课程,不再仅仅是师生、学校、家长、信息把关者之间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知识的传递,而更是多元主体在思政课程学习中构成的共同体的合作共创。构建高职院校思政理论课线上教学生态,将思想政治教育的课堂教学主渠道、日常实际工作的主阵地和网络空间主战场有机统一,有利于高职院校思政课程统筹安排、协同推进,构建出富有鲜明时代感的线上教学新格局。

参考文献:

高中地理线上教学例4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multimedia technology,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s emerged a new type of online teaching mode. In the teaching context, to explore the necessity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s online teach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existing onlin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Teach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were analyzed, and 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it has theoretical significance and practical value.

Keywords colleg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online teaching

目前,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模式仍然以课堂教学为主。与高校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教学模式相比,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在线教学模式突破了传统教育模式的限制。这种教学方式能够有效提高了高校思政课的教学效果,并从一定程度上促进高校学生的全面发展。

1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线教学的必要性

1.1 提高高校思政课教学效果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线教学具有一定的政策性和政治性。既可以将高校思政课在线教学看成是实践活动的实践过程,也可以将其看成是理论知识的传授过程。高校思政课在线教学打破了传统教育模式的限制,解决了空间和时间对高校思政课的制约。在高校思政课在线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通过对网络资源的有效利用,结合网上授课视频、在线作业、学习考核以及在线测试等多个方面,提升高校思政课的教学质量。因此,高校教学模式的多样化有益于提高思政课的教学效果。

1.2 促进高校学生全面发展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高校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以及人生观等信仰和情感方面进行教育。按照教育部“05方案”规定,六门思政课的内容涉及政治、历史、哲学、经济、国际关系、法律常识等诸多方面内容,高校思想政治课在线教学有效提升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因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线教学更好地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相比,在线教学模式更加科学、灵活。这种教学模式提升了学生在思政课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能够更多地参与到思政课程中。运用在线教学模式进行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学生的学习动机和自主学习能力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升。在在线教学中,由于教学内容不局限于教材,因此在线教学表现出更多的灵活性。这种灵活性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带来了更多的活力和生机,进而有效地提升了思政课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通过在线教学的模式,利用现代化网络手段提高思政课的实际教学水平,使得课堂教学中优秀的教师资源、丰富的教学内容突破了传统课堂教学的限制,使得高校学生能够随时随地领略思想政治课名师的风采,采取更加灵活的方式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和接受理想、信念、价值观等方面的教育。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线教学能够有效促进高校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线教学具有一定的必要性。

2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线教学目前存在的问题

2.1 学生和教师方面的问题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线教学在学生和教师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互动性较差、学生注意力分散两方面。就一些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校教学平台而言,高校学生很难在这些平台中找到与课程有关的教学资源,并且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很少,学生的问题难以解决,这些问题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在校教学效果产生了不良影响;在高校思政课的在线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力更容易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而出现分散,由于在线教学模式的特殊性,当学生出现注意力分散现象时,教师很难有效掌控,因此,教师很难引导学生完成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

2.2 教育平台方面的问题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线教学在教育平台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第一,教育平台缺失内涵方面的建设。在建设申报时,一些课程整合了全校的资源,但各个课程的课程组是为了建设申报临时组织起来的,使课程组团队表现出一定的松散性。当课程建成之后,又缺少合理的统一规划,使课程很难得到良好的长期发展。第二,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校教学平台的网络资源更新频率较低。就某些能够反映学科前沿的最新网络资源成果而言,如果不进行及时更新,会对高校思政课的在线教学效果产生一定的影响。第三,目前的教育平台将课堂教学的资源转化成网络教学资源的水平较低。由于目前高校的思想政治课仍然以课堂教学模式为主,大部分教学资源都是纸质资源,为了提高在线教学模式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需要将这些课堂教学中的纸质资源转化成网络资源,但目前教育平台的转化水平较低,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在线教学模式的教学质量。

2.3 教学方法方面的问题

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课在线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角色相当于电影的导演。教师通过对教学平台中多种教学资源的有效组织和整合,对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进行在线指导。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常常使用的教学方法包括专题教学法、讨论教学法等。而在高校思政课的在线教学中,教学环境和教学条件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传统的教学方法很难被有效应用到教学平台中。教学平台对教学方法使用的限制,在一定程度上同样影响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3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线教学相关问题的对策

3.1 传统课堂与新媒体技术相结合

不断发展的移动技术将人们带入全新的移动互联网时代。在不同的行业中,体现出不同的“互联网+”。面对这种新形势,国家层面反映为:2013年,在《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要“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2014年11月15日,国务院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中“将在线教育列为重点打造的新业态新产业之一”。在2010-2020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第十九章(六十))指出,要强化信息技术应用,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水平,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线教学突破了传统教育模式的限制,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方式和传播方式做出了大幅度的调整和变动。与高校思政课的课堂教学模式相比,在线教学模式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影响。近年来,开放教育领域出现了一种名为“慕课”的新型在线教学课程模式。这种在线课程模式具有大数据支持、支持在线互动、规模更大以及免费开放等优点。该平台在我国的传播对我国高校学生的政治认同和思想认同等方面产生了一定影响。因此,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加强高校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思想认同。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高校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情感等方面的教育,传统的课堂教学通过面对面的交流,能培养学生的良好人格、树立正确价值观等。学生和教师在思政课课堂中的面对面交流,通过教师的言谈举止、言传身教、思想火花和人格魅力等,达到春风化雨的作用。但传统的课堂教学会受到课堂时间、空间、学生人数、教学任务等因素的影响,无法真正调动学生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并且很难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线教学模式则提高了高校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参与度,并更好地提升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对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应该将传统的课堂教学与新媒体技术结合起来,实现课堂教学模式与在线教学模式的完美契合,将在线教学的实效性更好地发挥出来,有效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质量。

3.2 政治性教育和科学性教育相统一

为了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线教学的质量,将政治性教育与科学性教育统一起来是有必要的。就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而言,它具有一定的政治性特点。在阶级社会中,统治阶级为了保持其在当时的主导地位,把思想政治教育当成巩固自身地位的主要手段。而科学性教育则可以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线教学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入手,加强科学性教育。将政治性教育与科学性教育统一起来,能够有效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线教学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进而更好地促进高校学生的全面发展。

3.3 学校教育同社会教育相融合

顾名思义,学校教育是指学生在学校接受的教育。就学校教育而言,校风是影响高校教育质量和效果的主要因素。校风是指一所高校所独有的占据主导地位的群体风气和行为习惯。校风在高校的每一位学生身上都有所体现。社会教育是指社会生活对个体身心发展的教育的一种影响。它是通过相应的文化教育设施对高校学生进行教育,社会教育是对学校教育的有效补充。为了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线教学的质量,应该将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结合起来。思想政治理论课在线教学平台的开放性特点为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融合提供了有力保障,再通过对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融合,达到有效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质量的目的,为社会输送更多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人才。

4 结束语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在线教学能够促进高校学生的全面发展,并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教学质量。高校思政课的在线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教育模式的限制,使之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等因素的干扰。目前,高校思政课在线教学在教育平台、教学方法以及学生和教师等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通过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传统课堂与新媒体技术相结合等对策进行解决。希望通过本文的浅析,能让学者们更加关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线教学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张雪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线教学实效性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

[2] 宋成鑫.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创新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2.

[3] 汪馨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线教学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3.

[4] 郭纯平.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研究[D].天津大学,2008.

[5] 王力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3.

[6] 邓先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

高中地理线上教学例5

电力拖动控制线路与技能训练作为技工学校电工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对于学生的职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是学生从事控制电路维修的重要基础课程。由于电力拖动控制线路与技能训练的理论性和实践性比较强,专业难度也比较大,加上传统的教学方法比较枯燥,难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率。

一、根据教学内容,制订科学的教学计划

电力拖动控制线路与技能训练的课程内容是按照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果长时间接触类似的内容,容易感到学习枯燥。而且在一个单元学习完之后继续学习下一个单元时,上一个单元的内容又忘得差不多了,影响教学效率的提高。为了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可以在对教学内容和教学大纲把握的基础上,通过制订科学的教学计划,对教学内容进行相应的整合优化。例如:可以将相关的知识点贯穿在一起进行讲解,加强不同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在实际生产机械中的电气控制线路是多种多样的,无论多么复杂的线路,基本上都是由简单基本的控制线路组合而成。因此,教学中应当由简单电路到复杂电路进行,一步步实现教学目标。要求学生必须在理解的基础上牢牢掌握常见的基本控制线路,只有掌握了基本的控制线路,才能逐步理解和学习比较复杂的控制线路,也才能举一反三地设计所需要的控制线路。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借助多种教学工具,直观展示电器元件,调动课堂气氛。多媒体技术还可以将复杂问题简单化,使教学过程更加生动有趣,同时也使教学内容更具有针对性。

二、建立一体化的实训室

电力拖动控制线路与技能训练作为一门理论联系实际的课程,只掌握理论知识无异于纸上谈兵。只有学生将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不断巩固和强化理论知识,才能真正掌握好相关知识。传统的实训室功能结构比较单一,是以操作为主的课堂,难以满足理论教学和技能训练的需要。建立一体化的实训室,设置理论教学区、实践操作区等区域,能够有效满足课堂教学的需要。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理论和实践交替进行,直观和抽象交错出现。在理论区域内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和传统的教学工具开展教学,理论教学区域不仅能够满足理论教学的需要,同时也能进行相关的辅导教学;操作区主要由学生工作台和中控机组成,能够有效满足实践操作中的电路检测、安装调试的需要,同时还能够进行电气装配等。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发现一体化实训室的教学效果明显,它有效地结合了多媒体先进的教学工具,是一种集理论和实践为一体的很好的教学手段。这种教学方法能够在理论教学时讲解电路理论,同时也能通过直观的形式将电子元件和电路的结构展示给学生。一体化的实训室能够满足个体学生的教学需要,同时还满足了小组协作实验的的需要,充分调动和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加强理论和实践的结合

在电力拖动控制线路与技能训练课程的教学中,教学所涉及到主要的元件是各种继电器、接触器以及开关等。学生要想很好地掌握这门课程,关键是要对这些相关元件的结构和功能有很好的理解。学生只有掌握了电路的结构和原理,在实际的工作中面对问题时才能很好地排除和解决。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例如:在讲解点动控制线路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亲自接线。在线路连接好之后进行试车,观察电动机的运行情况,然后再要求学生连接好自锁控制电路。通过试车观察,将电动机前后两次不同的运行情况进行比较,这样可以帮助学生直观清晰地看到手动控制线路和自锁控制线路的差别,使学生能够对基本电路及元件的构造、运动形式和相关的动作有足够的了解,为以后学习各种控制线路的组合安装打下基础。在学生掌握了控制线路的基本知识时,要鼓励和给予学生实践的空间,通过在实践中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教学效率。课堂上讲解的知识和学生的生活往往有一定的距离,因此可以在实践活动中安排一些控制电路在实际中的应用课题,这样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兴趣,拉近知识和学生之间的距离。例如电力拖动技术在生产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在轧钢机、车床、钻床等机械中的应用比较多,这样有利于学生融会贯通,对于学生就业能力的提高有重要帮助。

总之,电力拖动控制线路与技能训练作为技工学校一门重要的专业课,具有理论和实践性比较强的特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加强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加强教学方法的改革研究,采取合理的教学计划安排教学内容,同时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这样才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董光平.电力拖动控制线路与技能训练课程的教学与实践改革研究[J].动画世界:教育技术研究,2011(8):79.

[2]庄春.建构主义教学策略在“电力拖动控制线路与技能训练”项目教学中的应用[J].职教通讯,2011(10):45-46.摘 要:电力拖动控制线路与技能训练作为一门理论性比较强的课程,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处理电气控制线路的能力。本文针对教学的过程中存在的教学效率低下等问题,相应地对电力拖动控制线路与技能训练的教学改革进行研究,以期不断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主观能动性,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电力拖动控制线路与技能训练;教学;改革

电力拖动控制线路与技能训练作为技工学校电工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对于学生的职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是学生从事控制电路维修的重要基础课程。由于电力拖动控制线路与技能训练的理论性和实践性比较强,专业难度也比较大,加上传统的教学方法比较枯燥,难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率。

一、根据教学内容,制订科学的教学计划

电力拖动控制线路与技能训练的课程内容是按照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果长时间接触类似的内容,容易感到学习枯燥。而且在一个单元学习完之后继续学习下一个单元时,上一个单元的内容又忘得差不多了,影响教学效率的提高。为了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可以在对教学内容和教学大纲把握的基础上,通过制订科学的教学计划,对教学内容进行相应的整合优化。例如:可以将相关的知识点贯穿在一起进行讲解,加强不同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在实际生产机械中的电气控制线路是多种多样的,无论多么复杂的线路,基本上都是由简单基本的控制线路组合而成。因此,教学中应当由简单电路到复杂电路进行,一步步实现教学目标。要求学生必须在理解的基础上牢牢掌握常见的基本控制线路,只有掌握了基本的控制线路,才能逐步理解和学习比较复杂的控制线路,也才能举一反三地设计所需要的控制线路。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借助多种教学工具,直观展示电器元件,调动课堂气氛。多媒体技术还可以将复杂问题简单化,使教学过程更加生动有趣,同时也使教学内容更具有针对性。

二、建立一体化的实训室

电力拖动控制线路与技能训练作为一门理论联系实际的课程,只掌握理论知识无异于纸上谈兵。只有学生将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不断巩固和强化理论知识,才能真正掌握好相关知识。传统的实训室功能结构比较单一,是以操作为主的课堂,难以满足理论教学和技能训练的需要。建立一体化的实训室,设置理论教学区、实践操作区等区域,能够有效满足课堂教学的需要。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理论和实践交替进行,直观和抽象交错出现。在理论区域内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和传统的教学工具开展教学,理论教学区域不仅能够满足理论教学的需要,同时也能进行相关的辅导教学;操作区主要由学生工作台和中控机组成,能够有效满足实践操作中的电路检测、安装调试的需要,同时还能够进行电气装配等。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发现一体化实训室的教学效果明显,它有效地结合了多媒体先进的教学工具,是一种集理论和实践为一体的很好的教学手段。这种教学方法能够在理论教学时讲解电路理论,同时也能通过直观的形式将电子元件和电路的结构展示给学生。一体化的实训室能够满足个体学生的教学需要,同时还满足了小组协作实验的的需要,充分调动和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加强理论和实践的结合

在电力拖动控制线路与技能训练课程的教学中,教学所涉及到主要的元件是各种继电器、接触器以及开关等。学生要想很好地掌握这门课程,关键是要对这些相关元件的结构和功能有很好的理解。学生只有掌握了电路的结构和原理,在实际的工作中面对问题时才能很好地排除和解决。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例如:在讲解点动控制线路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亲自接线。在线路连接好之后进行试车,观察电动机的运行情况,然后再要求学生连接好自锁控制电路。通过试车观察,将电动机前后两次不同的运行情况进行比较,这样可以帮助学生直观清晰地看到手动控制线路和自锁控制线路的差别,使学生能够对基本电路及元件的构造、运动形式和相关的动作有足够的了解,为以后学习各种控制线路的组合安装打下基础。在学生掌握了控制线路的基本知识时,要鼓励和给予学生实践的空间,通过在实践中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教学效率。课堂上讲解的知识和学生的生活往往有一定的距离,因此可以在实践活动中安排一些控制电路在实际中的应用课题,这样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兴趣,拉近知识和学生之间的距离。例如电力拖动技术在生产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在轧钢机、车床、钻床等机械中的应用比较多,这样有利于学生融会贯通,对于学生就业能力的提高有重要帮助。

总之,电力拖动控制线路与技能训练作为技工学校一门重要的专业课,具有理论和实践性比较强的特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加强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加强教学方法的改革研究,采取合理的教学计划安排教学内容,同时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这样才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高中地理线上教学例6

随着互联网络的普及与发展,在很大的程度上改变着当代人的生活、工作和学习等环境以及人们的思维方式。在校学生作为互联网络的最大消费者,通过互联网络,可以进一步拓宽其知识的广度,从而丰富其良好的学习思维。并且大学生在切身的体验中,又能得到自身价值的体现。因此为了充分论证互联网理念下线上+ 线下体验式学习的优越性和提高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质量的有效性,本人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和实际的教学体验等获取了大量翔实的数据和可靠的资料,并在此基础上对旅游管理专业线上+ 线下体验式的学习方法从理论层面的角度进行了较为充分和全面的分析概述。

1. 调查方法与样本。本次调查相关活动采用了自编调查问卷的形式,一部分调查问卷是对学生和教师的访谈提纲,另一部分调查问卷是对学生的调查问卷。教师、学生的访谈提纲各10 道题,学生用的问卷一共有36 道题,调查问卷主要是针对旅游管理专业运用线上+ 线下体验式教学方法的情况。针对学生的调查问卷共120 份,回收调查问卷116 份,回收率为96. 67%,有效调查问卷116 份,有效率为100%,本调查问卷的对象为所教的在校旅游管理本科学生。

2. 调查数据分析与结论。根据调查数据的分析得出的基本结论,主要有三点: 一是目前传统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方法更趋向于一种理论型教学方法,体验式学习方法也在教学中有所运用,但也只是偏重于线下的运用。二是调查中表明旅游管理专业线上+ 线下体验式的学习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方法,它是一种对于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行之有效的方法,此方法和理念一方面能够激发和促进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学习旅游管理专业知识的兴趣,另一方面能够提高旅游管理专业课堂讲授的教学效果,同时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更好地促进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以及学生在本专业知识方面应具备的技能提升,对旅游管理专业教学质量的提高将发挥其积极的作用。三是旅游管理专业线上+ 线下体验式学习方法得到应用后可以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旅游管理专业学习方法,从而可以改变旅游管理专业在学生学习中存在的教学质量不高的问题,但是此种学习方法在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中并没有广泛应用。

二、旅游管理专业线上+ 线下体验式学习方法的分析

课堂讲授的教与学的方法是历年来学习方法中一种常用的学习方法,但是根据旅游管理专业的特性并不能作为旅游管理课堂中学习方法的唯一手段。旅游管理专业的专业性和技能性等特性要求旅游管理专业的讲授方法中要注入新的元素,更需要学生在互联网络资源的支撑下,真正地得到体验和积极参与。旅游管理专业线上+ 线下体验式学习方法对旅游管理专业师生所产生的积极影响与其所具有的独特特性恰恰一方面可以为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提供一种全新的学习和思考思路,另一方面也能更好地运用多种互联网络载体对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们进行理论方面和技能实践教育方面而进行积极的良性引导和影响,从而促进旅游管理专业在学习方法方面的良性发展。

( 一) 更能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传统的学习形式往往是将学生们集中在教室里,专业教师讲授与旅游管理专业相关的基础理论方面的知识,从一定意义方面上来说,此种教学形式往往忽略了学生们的专业特点。较为有效的教学形式应该是让学生参与到讲授的互动课堂中,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旅游管理知识与技能的热情。线上+ 线下体验式学习方法呈现的是一种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突破传统的专业教师大量地对学生进行不间断地灌输和教化理论,是以尊重其专业学生应有的主体性地位为切入点,以人的心理发展过程中情绪情感为主要教学的载体,以实效的相关活动为主要的教学渠道,赋予了专业性以学生为本的深刻内涵。线上教师通过借助互联网和微信等多种平台,为学生布置可行性合理的任务和创造有效的模拟情境,使学生学会指尖上的学习。线下教师通过多种手段进行专业性的理论和实践的引导和指导,使学生养成主动自主学习、探究式学习和可持续学习的习惯。

( 二) 亲历性、合作性、情感性的教学过程成效明显

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们掌握旅游管理专业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们在有效地掌握理论知识的前提下在实际生活中灵活的运用能力。线上+ 线下体验式学习方法可以通过教学过程中的亲历性、合作性、情感性来获得有效的成果。

1.线上+ 线下体验式教学方法能构建更具亲历性的教学过程。旅游管理专业教学的主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任务是使学生应用所学的理论知识来解决实际中的问题。而单纯的课堂讲授能够提供丰富的信息,但是这些还不能真正地模拟情境,让学生完整地亲身体验到旅游管理专业的情绪情感和行为过程中的实效性。体验的本质实际上也就是对所学知识的亲自模拟和现场情景实践。线上+ 线下体验式学习方法可以提供这种在互联网络和专业教师的帮助下学生亲历性的教学过程,进而从中培养学生们的自我学习能力、思想思维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创意能力等。

2.线上+ 线下体验式教学方法能构建更具合作性的教学过程。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不仅更具实践性与综合性,而且更加注重对学生合作实践能力的培养。线上+ 线下体验式教学方法能够在互联网络和专业教师的帮助下给学生在线上和线下的教学中创设学生应有的团队合作的心理成长情境,从而在真实有效的专业性课堂中,学生们彼此可以通过开发管理与服务活动等专业性实效方式来理解所需求的理论知识,提升技能,增加智慧。培养学生们的团队合作能力、沟通交往能力和处理信息能力等。这一点也是单纯的课堂教学所不能给予的地方。

3.线上+ 线下体验式教学方法能够构建起更加具有情绪情感性的过程。古语云感人心者莫关乎情,人的心理活动中情绪情感可谓是实践体验过程中的核心,因此只有学生们怀着良好的情绪情感的心理素质去主动地学习和实际行动,才能有效地把所学到的专业理论知识内化为其自身的专业本能,外化为自身的专业技能行为。传统的教学方法中往往也是教师单纯地教,学生不假思索而单纯地学的过程,没有真正地情感交流,尽管目前专业教师在其课堂教学方法中也在运用互联网络资源索取相关备课所用的信息资料、精致教学课件、专业实用教学视频等等,但从调查问卷中得出实际上学生们依然还是没有真正地获得对该专业知识的更大学习兴趣。线上+ 线下体验式教学方法具有的情感性能够使教师在互联网环境帮助下,让学生在情感体验中习得开发管理与服务的智慧。在这个体验教学方法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可以丰富而良好地进行有效情绪情感的教育。专业教师就可以有效地通过了解、掌握、把控学生们的情绪情感,从而进行富有专业性和谐情感氛围的讲授,指导和引导学生们形成良性情绪情感的态度进行学习,从而使学生们养成情感能力、自我教育能力、表达能力等。

三、提升旅游管理专业线上+ 线下体验式学习方法成效的策略

广泛实施和推行线上+ 线下体验式的学习方法,提升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方法的质量,需要采用合理有效的解决方法,从根本上来讲也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形成其所要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长效目标。

( 一) 强化旅游管理专业教师理论和能力方面的提升和完善

专业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方式和教育能力等都能直接或者间接地影响到学生们的理论知识获取和技能的提升。将线上+ 线下体验式教学融入旅游管理专业课堂中,这将会对旅游管理专业教师们的自身综合整体素质和技能教育等方面提出新的挑战。因此旅游管理专业教师作为线上+ 线下体验式教学方法的实施者,就应该在改变传统的观念束缚下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积极运用线上+ 线下体验式学习方法。在互联网络等平台上充分利用翻转课堂、微课、慕课等优势组合教学资源和教+ 学方式,充分有效地调动和引导学生们参与到实效性的专业性课堂教学中,探索出一种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体验的教育方式,把关注学生整体理论的提高与实践技能提升作为自己的责任,进而最终实现学生的理论和实际技能的双重价值。

( 二) 设置丰富的线上+ 线下课堂体验的学习方法方式

人所具有的求异求奇心理和探索创新意识是人的心理成长过程中的一部分,因此只要教师们善于有效运用一定的心理情感情境的方法方式去感染去教化,就能够创造出有利的力量。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要的一点就是利用各种媒介创造各种不同的科学化教学方法的情境方式,让学生获得比较丰富的知识积累和经验体验。比如典型示范方法、课堂讨论及辩论、主题演讲、讲座和社会实践等都会成为线上+ 线下体验式学习方法的有效方式。

1. 典型示范教学方法。典型示范教学方法属于情境教学方式的一种。在旅游管理专业课堂典型示范等教学方法中,对于那些实践性强的专业知识,线上教师可通过借助互联网和微信等多种有利平台,为学生布置可行合理的规划任务和创造有效的模拟情境,把规划开发和服务的实际场景、素材,以及客源市场的私人定制要求等展现和提供给学生,学生在目标任务的指引下使用互联网从海量知识中快速收集整理和处理信息,并不断地进行多次尝试和构想,拉近理论和实践的距离,同时教师在线上时要进行环节调整的引导和指导,最终做出合理的旅游规划和旅游产品设计等,从而培养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搜商能力、自我主动学习能力、独立思考思维能力、创新创意能力、团体沟通协作能力以及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2. 集体讨论方法。行之有效的专业性集体或者群体讨论方法,可以促进其专业教师们和学生们之间进行良性有效的互动和沟通,可谓是对于专业教师来说也是开展课堂教学方法的主要方法方式之一。有效的集体讨论方法的优势在很大意义上来说是具有互动性与合作性强的特点,参加者之间在讨论中可以不断地进行相互合作,在合作中又可以不断地进行研究思考,使学生们之间彼此在其平等的有效的环境氛围中轻松愉悦地完成教师布置的思考问题。因此专业教师要线上并积极设置合理的开发管理与服务知识的讨论情节,在给予学生创造有利条件下布置学生线上和线下收集和整合信息,并要求学生加强团队合作以达到此目的。

3. 社会实践。杜威提出: 在学校教学管理中,学生们思维训练中失败的原因在于其不能保证像在校外实习中那样,能够产生有利于引起思想经验的情景环境。社会实践方法对于在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大学生来说,具有加深对本专业知识的理解运用和技能的提升,确认适合自己的职业、为向职场过渡__做准备、增强就业竞争优势等多方面意义。因此在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方法中,社会实践活动可以采用线上前期准备+线下实地操作练习的方法方式,即老师可以前期在线上利用互联网的帮助,让学生们收集大量的开发管理与服务的知识和实例,然后线下带领学生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实践性、自主性的开发管理与服务实践操作活动,从而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提升开发管理与服务的经验,提高学生专业性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

4. 主题演讲方法。在旅游管理专业的课堂教学方法中也可以采取主题演讲的体验式学习方法。让学生们在主题演讲中充分表达个人的开发管理与专业服务的真实体验,讲述个人的开发管理与服务的经验,对于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运用和技能的提升也是很有效的方法之一。主题演讲方法不仅是学生的事情,教师也要参与其中。学生们在演讲方法中可以充分地展示自我,发现自己所具有的价值和能力等。

高中地理线上教学例7

[作者简介]任丽丽(1971- ),女,天津人,天津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讲师,硕士,主要从事教育管理工作。(天津 300387)赵凤柱(1970- ),男,天津人,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管理系政工教研室主任,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政治理论教学工作。(河北 廊坊 065000)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3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新形势下高校育人体系科学化建设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HB13JY008)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09-0070-02

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指出: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实现党的“十”确定的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是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的必然要求。高校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教育实践活动中肩负双任务,不仅要严格要求自身,还承载着育人重任,应具有特殊的角色定位及角色实践。增强高校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教育实践活动中的角色意识,能培育出知使命、明荣辱、敢担当的后备军,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华梦注入永不衰竭的正能量。

一、高校政治理论课教师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存在角色错位

(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政治责任感淡漠的局外人

随着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我们党在建设与发展中面对着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和消极腐败危险等严峻考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正是应对新问题,恢复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的战略性举措,要求全体党员干部要增强紧迫意识,提高责任观念,自觉地与党中央保持一致。高校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教育实践活动中肩负着自身实践和教育学生实践的双任务,而有些教师没有充分认识到此次活动的重要意义和自身应承担的责任,认为此次活动只是领导干部们的事,因而在学习文件和教育实践活动中呈“事不关己”的姿态,错误地将自己“高高挂起”。

(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职责的背离者

师者,自古就有“传道、授业、解惑”的神圣职责。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高校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发挥自身政治理论博学的优势,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解读社会问题,帮助大学生走出迷茫与困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些高校政治理论课教师不能做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理性分析社会问题,要么消极地避而不谈,要么受大众传媒的影响,人云亦云,背离群众路线教育实践工作的主旨要求,影响了学生的三观形成。

(三)丧失感召力的边缘人

在市场经济影响下,大学生的关注点更多地集中于毕业后的自主就业,或对专业课的学习热情较高,或热衷于课堂外的非学术能力的实践锻炼,相应降低了政治理论课的求知欲。部分高校政治理论课教师不想办法增强自身的人格魄力,感召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反而被动地随着学生求知欲的降低而影响了职业自豪感和紧迫感,不但缺乏在课堂上激情展示的欲望,而且政治理念陈旧、内容空洞,愈加成了学生心目中的边缘人物,直接弱化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实效。

二、高校政治理论课教师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殊的角色定位

(一)对当代大学生落实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精神

党的十明确提出,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在全党深入开展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高校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承载着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育人重任,在教学一线如何深刻领会与落实此次教育实践的精神,关系着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对我国当代大学生的宣传和推动。每名政治理论教师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坚定政治信念,积极投入到教育实践活动之中,把握教育方向,站稳、站实、站宽三尺讲台。

(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辐射社会的锚索

高校政治理论课教师具有夯实的理论功底、专业的教学能力和创新的思维观念等较高的人文素养,不但在校园中得到学生敬仰,而且在社会上受到人们的信任和尊重。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 高校政治理论课教师担负着理论研究和政策宣讲的职责,既要在学校讲台上发挥传道授业的职责,也要走出校园辐射社会,宣传好党的创新理论,深化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的可接受性、持续性和创新性,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实现教育实践活动辐射社会的锚索功能。

(三)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践行者

角色定位是实现自身价值的具体表现,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高校政治理论课教师为人师表的真谛。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政治理论课教师是教育实践活动的践行者,不但要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做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而且要在教书育人工作中提高群众工作作风,做到以生为本,想学生之所想;以学校工作为重,急学校之所急;走与群众合辙之路,做于群众合情合理之事。

三、高校政治理论课教师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角色的实践路径

(一)找准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的角色位置

一要树立主体意识。这次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不仅要通过教育触击社会上的虚浮心理和奢靡享乐风气,以净化社会环境,增强良性的社会心态;同时,这次活动也是培养新一代大学生扎实工作作风的重要途径,从源头上为党的事业培育出知使命、明荣辱、敢担当的后备军。

二要深入学习领会。邓小平同志说:“要教育人民,必须自己受教育。要给人民以营养,必须自己先吸收营养。”党的群众路线是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探索并积累的宝贵经验,是我们党的执政优势。高校政治理论课教师只有深入研究群众路线形成的背景、发展的历史和现实的意义,才能把握教育实践活动的主旨和内在要求,在课堂上讲精说透,使教育内容入耳入脑入心,给学生以动力和启迪。

三要增强创新观念。在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精神,努力实现中国梦的新形势下,我们党着力于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这是一个现实而紧迫的课题。高校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发挥教学研究团队的功能与优势,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找准契合点,充实新内涵,努力提升理论的时代性和适用性。

(二)履行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的角色职能

一要提高完善政治理论教师的师者职能。高校政治理论课教师作为党的群众路线的坚定信仰者,身上体现出的鲜明的政治立场和政治态度是教育引导大学生的正能量。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教师要自觉做到认真学习、准确领悟、积极传播、勇于实践。要善于将自己夯实的理论功底、专业的教学能力和创新的思维观念的优势发挥到教育实践活动中,正确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解读社会问题,帮助大学生走出迷茫与困惑,培育大学生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使党的群众路线内化于心,外践于行。

二要履行教育实践活动辐射社会的职能。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中,要求高校政治理论课教师既要深刻领会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又要密切关注社会动态,理清群众路线与现实环境的关系,在日常的社会活动中善于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理论与实践结合,引导普通群众理解党中央开展教育实践活动的意义与要求,增强对我们党特有的自我更新、自我完善能力的信心。

三要在教学活动中实现践行者职能。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习惯于将教育者视为主体,教育对象处于客置。党的群众路线其要意就是要转变单向强令性的工作模式,尊重群众的主体地位,发挥群众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高校政治理论教师要在教学活动中践行群众路线,不但要运用互动式、访谈式、案例式等多种教学方式,而且要善于挖掘培养学生骨干作为同伴导师对普通同学进行帮带式导学,引导帮助更多的大学生具备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专业素养。教师通过自身在教学工作中的践行,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潜移默化到日常工作中,使学生在日常养成中达到训练人格和培养公民素质的目的,实现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效益的最大化。

(三)注重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的角色示范

一要做党的群众路线的坚定信仰者,增强教育的可信度。教师身上体现出的鲜明的政治立场和政治态度是教育引导大学生的正能量,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教师要自觉地做到认真学习、积极实践,从而增强大学生的学习信心。

二要注重师德修养,增强教师的人格魄力。师德是教师素质的灵魂,是教师做人和从教的基础。教师具有高尚的师德,才能引起学生共鸣,使学生因“亲其师”而“信其道”。在教育实践中,高校政治理论课教师要以工作的敬业奉献、治学的严谨求实、教学的认真负责、生活的正派庄重,提高教师在学生中的形象,进而提高群众路线教育活动的感召力,增强学生的向心力。

三要谦虚平和,善于吸纳学生提出的不同意见。开展好批评与自我批评是这次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高校政治理论教师在教学方式上应不故步自封,在学术探讨中不固执己见,要在教学中虚心纳谏,在教学相长过程中得到不断的提高与完善。

总之,高校政治理论课教师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要找准角色位置,增强角色责任意识,发挥政治理论教学主阵地和主渠道作用,不断增强自身的群众观念,培养大学生深刻体会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精神,提高服务群众的本领。

[参考文献]

[1]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2]刘新庚,韩慧莉.论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建设的“治道”内化[J].伦理学研究,2012(5).

[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厉行节约,反对浪费――重要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

高中地理线上教学例8

自制教具学具的材料可以来源于日常生活用品,废旧物品,学习用品等,这些材料经济实用,来源比较广,而且材料比较容易加工处理。比如笔者在进行《地球仪》这一章节的教学中,发现地球仪虽然上有经线纬线,但是往往一节课下来,学生还是对经纬线和地球仪的特征似懂非懂。所以笔者尝试着用南方特有的水果桔子来讲述地球仪,让学生观察桔子每瓣之间的纹理规律,学生通过观察桔子得出,地球仪上有很多经线,所有经线都相较于南北两极,所以经线长度相等等经线纬线的特点,对教学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除了不要加工的水果可以做教具的材料,生活还有很多废旧物品稍微加工一下,就可以做成教具。比如笔者用于实际教学中的等高线模型,材料就是普通的白色泡沫板。泡沫板可以按制作者的需要,制作成山峰的形状,再按等高线形成的原理,从不同的高度,把山峰切割成块,表示海拔不同的高度,这样简单的等高线模型图就制作好了。像泡沫板这样来源广泛,容易通过处理达到预期效果的材料有很多。比如乒乓、海洋球、气球,纸张铁丝等,做出的模型非常的简单、直观、实用。后来在老师的启发下,学生的思路更广,他们制作的《等高线模型》的原料,有的是橡皮泥、有的是铁丝、有的是纸片、有的是土豆。这些材料方便实用,学生看着亲切,恰当使用可以起到非常神奇的作用。

2 教具制作要简单实用

地理教具,要本着实用的原则,化抽象为具体,能为教学服务,能解决学生的疑惑,让学生豁然开朗,领会到地理事物形成的原因。初一学生初次接触地理学科,就会碰到很抽象的地理概念,经纬度的划分和判读,根据等高线判断各种地形,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等,这些概念非常抽象难以理解,学生不能完全理解这些概念。当学生看到那些用生活物品与身边的常见材料做成的地理模型,会觉得地理离自己更近,这将大大提高课堂效率,不仅可以加强讲授内容的科学性、系统性、直观性和趣味性,而且可以轻松地将教学难点破解。比如在进行《地球公转》的教学时,学生很难理解为什么地球围绕太阳公转,就会产生四季变化。针对这一现状,笔者制作了《地球公转模型》。这个《地球公转模型》是用四个地球仪固定在一个表示太阳的红色海洋球的四周,分别表示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在表示太阳的红色海洋球的同一水平线不同的方向插上铁丝来表示太阳光线。这个模型可以直观地看到由于地球的倾斜形成了黄赤交角,导致地球公转到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太阳光线照射在地球不同的位置,从而四季的变化。

制作教具还要本着简单的原则。结构较复杂的教具在演示时,教师装配、调整花时多,不但缺乏直观性,还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而结构简单的教具,制作和操作都方便,花钱又少。教师在课堂上解释它的结构也简单,学生一看就懂。所以在设计教具时,只要能保证使用时效果明显,科学性正确,那么,越简单越好。如:用一根铁丝就能制作简单的等高线模型。笔者制作的这个等高线模式就是用铁丝简单地一圈一圈地扭成的,再用毛线把各圈铁丝连接起来,用这些毛线表示山脊和山谷,在各圈铁丝上标出等高线的高度。这个等高线模型平放的时候是等高线地形图,提起来是座立体的山体模型,非常简单、直观、实用。

高中地理线上教学例9

“互联网+”技术发展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景观设计课程教学也可在基于网络教学平台授课,打造线上线下混和模式教学,将教师授课与学生学习深度融合,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培养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能力的完成,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中,线上教学并不是教学活动的辅助,而是必备活动,线下教学已不再是传统的教师讲授,而是基于线上学习的基础,实施的更深入、更贴合学生需求的教学。在线上学习过程中,学生有难以理解的问题,可立即反馈给教师,教师综合学生的问题在线下课堂上有针对性地进行解答,完成重点知识的教学,提升教学的针对性,景观设计课程作为高校景观设计专业的必修课程,从理论及实践方面为学生提供专业性知识。在传统的教学中,这门课程以课堂理论讲授方式进行,以场地调研、资料搜集及分析,制订一些课题要求等。然而,景观设计专业具有综合性、时效性和实践性强的特点,传统的线下教学过程中常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

1景观设计专业开设的现状

景观设计专业教学是高校的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必须与实践相结合。目前,各大高校全面提升学生素质教育,降低对传统教学的依赖,缩减各专业基础课以及专业课的教学学时。目前,随着教学改革的发展,对景观设计专业课程的学时有大幅度调整,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学时都有所减少,教师面临着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的新课题,在缩减学时的情况下,课程教学中出现教师侧重点不均衡的现象,有的教师重视理论、有的则重视实践,这样会剥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或影响基础理论知识水平的提高。随着景观设计人才的需求不断的增加,高校相继开设景观设计专业,国内开设的景观设计专业的院校也有不少,有交通类院校、建筑类及艺术学院等,也有不少的生物、地理等院校也有开设景观设计类专业。景观设计类专业主要培养学生景观设计理念、设计创造能力与设计表现技术。根据培养侧重点的不同开设的学科也就不同,有的院校景观设计专业以设计为主,将景观设计作为艺术设计或建筑设计、规划设计的一个方向。有的院校景观设计专业都是以园林景观设计、植物栽培为主要科目。还有些高校是由景观设计专业分化而来,景观设计专业目前处于探索阶段,建立具有特色的、校企合作模式的培养高素质的景观设计人才是必经之路。

1.1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优势

随着“互联网+”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教育的思想与理念也随之更新,“互联网+”教学模式应运而生,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教学的师生关系,培养学习者基本技能、信息素养及创新能力等方面有绝大优势。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最大优点就是学习时间灵活,可保证以学生为主体的地位、教师主导的学习将更具针对性,真实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将知识碎片化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在授课方面将授课视频化增加趣味内容,形象生动,容易理解,借助多种信息技术实现授课内容的趣味化、教学网络化,网络教学覆盖面广,教学对象多元化,对本校学生及社会人员的管理定量化,将视频、作业、笔记及讨论融入教学中;另外,授课教师也很好地组织教学素材,其材料框架能更好地体现出教师的授课意图,甚至可开发作业、笔记讨论等交互式环节。线上课程的出现大大缩短教师的授课时间,弥补线下课程授课时间不足的问题。教师有很多时间在课上和学生互动、交流。比如教师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结合、扬长避短,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此外,优秀师资队伍的暂时短缺也困扰高职院校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各大高校都有自己的优势学科,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在“互联网+”教学环境下,高校根据自己的需求选配名师课程,快速建设优质课程资源,实现跨越式发展,同时节约院校资源,共享其它院校优秀教师建设的精品课程资源。通过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将名师的授课内容、专业知识、教材教辅等优质教育资源数字化,不仅方便传播、使用,同时也实现长久保存,成为院校的战略资产。

1.2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趋势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是未来教学发展的趋势,线上主要的课程是理论基础知识,打破时间与空间的局限性,采用互联网模式,通过学生、多媒体与教师间的互动关系,在互联网平台对教学资源进行整合,传授共享模式,从而实现教学目标,在后疫情时代,通过网络平台进行授课,发现线上授课的优势。首先,线上教学打破传统授课教学的局限性,学生通过电脑、平板、手机等不同的通信设备,随时都能安排自己的学习计划;其次,线上教学资源广泛,不仅局限于书本及教材,学生可更好地运用网络资源,自己选择来拓展自己的知识领域;最后,线上教学的学习评价更加的透明、公正及多样化,学生能更直观看到学生与学生间的差距,进而更好地促使努力学习,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化。但线上教学也有不足之处,教师与学生面对线上教学都有个适应度,就目前疫情期间情况看,线上教学的开展状况并不是很乐观。线上教学在技术上需更加现代化的教学方式。需更客观的硬件设施,但因地区差异,不同地区、不同线上教学的开展也存在差异,部分学生家里在没有网络的情况下很难进行线上学习。

1.3传统教学与混合式教学的区别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都是根据课程大纲制订教学内容,课堂上采取多媒体播放与材料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进行授课内容的讲解,并对学生都是随机提问方式。根据学生接受的知识程度及课后作业效果看,这种教学方式已然达不到最优教学效果,要想课程上真正实现最优的效果,就需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对景观设计课程进行改革,以此检验在教学上能否得到更好的效果。

2构建线上线下混合模式教学

结合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的优、缺点,采用“课前预习、课中研习、课后复习的混和教学模式,教师根据教学目标的制订,设计教学资源,学生的自主学习,课上展示学习成果,同时在教师的指导下加深知识的探索,以达到内化知识的结果,课后学以致用,完成在线作业,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

2.1教学理念设计

教学理念是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运用到线上线下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和基础与拓展的教学方式。在教学实践部分采用分组教学模式,使每个学生可充分参与教学实践中,真正实现学以致用的教学理念,在课程中融入课程思政,运用任务驱动法和小组讨论、案例等教学法,激发出学生的兴趣及思维性。教学设计理念包括课前知识传授、课中知识内化、课后知识提升三方面内容,课前通过在学习平台线上的自学任务,学生在课前查看学习任务并很好地完成自学,教师通过学生自学情况及时作出教学调整;课中主要通过理论实践教学模式,并结合课程特点进行课程思政、基础要拓展进行教学,主要通过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教学方式,教师通过对生活中案例的引导开展对其重点知识讲解,对难点知识,通过实验内容的指导,学生动手实践、小组讨论,思维导图整理知识点等,总结及分享难点知识的理解,课堂上注重开展互动式教学活动,引发学生思考;课后通过在学习平台线上自学情况及思考题,在讨论区域可进行线上讨论,便于巩固课上所学的内容。

2.2混合式教学组织情况

2.2.1课前知识授课教师在明确目标的情况下,做好课程规划,阅读目标导学,明确学生学习的要点,提炼教学重点,录制微课程视频,梳理好章节内容,编写微课程字幕与课件美化;将所有准备好的课程上传到微课的平台上,在线解答学生的疑惑和追踪学生学习的进度,同时通过进行在线测评总结学生的疑点,明确课堂教学方向。学生将要完成目标导学,明确学习要点,通过自学教材、微课助学、合作互学掌握学习内容;完成以上在线测评,并发现不懂之处加以巩固学习。参见图1。2.2.2课中知识内化课中内化知识,针对课前的预习中学生可能遇到难点设置一些挑战性和创新性问题,层层把关追问,引发学生思考、探索。对一些重点需解答的问题组织分组进行讨论及汇报,评价颠簸,结合景观园林设计案例,将课中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工程中,最后在开展随课堂测评实验和课堂小结;学生参与小组的讨论案例,互动交流,完成对课程知识点的掌握和应用能力。2.2.3课后的提升知识教师在关于学生在线学习情况下,及时批改作业,运用引导式解答,鼓励学生线上互动交流,促进学生知识提升。开展出景观设计作品进行持续改进。学生对知识点进行巩固并完成线上测评与作业,发现不足之处并加以巩固。

3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在“景观设计实践”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3.1充分利用线上资源

在景观设计这门课程中,内容繁多、涉及范围也较广,由于线上线下教学学时有限,如何利用线上资源补充知识是目前需解决的问题。该课程根据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的需要,重新构建课程体系,将内容梳理成32个知识点,再将每个知识点分为8-15分钟的微课视频,每个知识点下的设置课件和附件将供学生自学,测评和作业包括客观和主观进行练习内容,目前此方法是检测学生微课视频学习效果最直接的方法。在线讨论话题是微课视频和课堂活动的延展和深化,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通过课后的深度拓展学习,巩固学生的理论方面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批判性思维。

3.2将案例分析及翻转课堂引入教学模式

在讨论中认识真知、分析中联实际将翻转课堂引入教学中,引导学生自己主动探索,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比如在河流生态污染教学中,设置四个挑战性问题及创新性问题进行讨论,在讨论中要掌握三个阶段性的特点。课堂教学中重点是从关注教师是否完成知识点的传授转移到学生是否完全掌握了知识点并将其准确运用。课堂展示的任务由易到难,此时的课堂不再是单方面的输出,而是学生和教师的双向互动方式,这样才会实现学生在课堂中占主体,教师也能准确地把握学生的学习状况,辅导学生完成成果展示,并且给予客观的评价及指导;同时,还可对成功的“生态案例”进行分析探讨,使学生在讨论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掌握。

4结语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是传统授课与网络在线教学相结合的模式,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及积极性,丰富课程内容,改善学习氛围,可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及学习效果,对课程中难以理解的原理、抽象的概念更易掌握。景观设计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仍有某些不足之处,后续建设需及时更新和互补课程教学内容,要将慕课堂、雨课堂等辅助工具引入教学实践中,编写与混合教学课程相适应的新型教材,打造持续改进在线课程与本院校课堂教学有机融合的混合式“金课”。景观设计实践课程具有政策及实践性强、专业化程度高、涉及园林景观设计要素多且领域广等特点。教学内容构成需全面且自成体系,更要强化应用及实用性。通过环评全过程的梳理,形成以导则为纲,指南与规范为翼,考试真题强化理解为辅的教学体系。并通过环保经理人意识的培养,增强学生对未来职业的关注力,提升学生对景观设计专业的认知力及内涵延伸,不断提高对景观设计的兴趣,从而提升学生对课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参考文献

[1]边青.基于景观生态学的城市居住区景观设计分析[J]现代园艺,2022,45(04):29-31.

[2]张佩佩.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创新策略分析[J].现代农业研究,2022,28(01):71-73.

[3]唐晓亚.园林景观设计与公共建筑规划的融合分析[J].居舍,2022,(01):111-113.

[4]韩丽莹.艺术设计类专业课程开展思政教学的思考———以景观设计课程为例[J].艺术教育,2021,(12):276-279.

[5]侯征.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在景观规划设计课程中探索与实践[J].现代园艺,2021,44(19):172-173+177.

[6]张伟宁,温立国.园林景观设计与原生态环境保护———评《园林植物景观设计》[J].热带作物学报,2021,42(09):2808.

高中地理线上教学例10

学情分析:学生平时很少用到等高线的概念,缺少对等高线的具体感知和生活经验的积累。让学生真正认识等高线的特征,根据等高线的特征判读山地的不同部位,需要教师创新使用教材。七年级学生对等高线没有感性认识,但对池塘中水面的边缘线有一定的感知,可借助脸盆中水面的边缘线是一条等高线让学生理解等高线的概念。

教学重难点:等高线的识别是本节教学重点。在等高线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等是本节教学难点。

设计思路:首先紧紧抓住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基础,不断引发认知冲突,激发学生学习等高线的好奇心,激活学生思维;其次通过动手、绘制、观察、对比等丰富多彩的体验活动完善学生的认知,从而实现一种自我感悟、自我认识、自我升华的内化效果。

一、找准兴趣点――利用时事,触动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所以新课开始,可从中国人关注的引入。

材料: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岛保护法》,国家海洋局对中国等岛屿及其周边海域部分地理实体进行了名称标准化的处理。经国务院批准,国家海洋局、民政部2012年9月21日将等一些岛屿及其周边海域部分地理实体的标准名称以及位置示意图进行了公示,一共公布了26个地理实体的标准名称。

的最高峰是高华峰,主峰362米(图1)。高华峰的“高”寓意是高大,“华”当然是中华;神农峰位于中部,有很多的药材,神农是中国传说当中的药材之王。

大家知道的地形图是怎样绘制的?由此引入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地理时事热点,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探索地理问题的欲望。

二、找准冲突点――动手操作,明确原理

高华峰主峰362米,这里的高度与课桌的高度是一个概念吗?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课件展示图2,课桌的高度是指课桌高出地面的垂直距离,即相对高度;高华峰的高度指高华峰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即海拔。海拔和相对高度都是指两地的垂直距离,区别在于海拔的起算点是海平面,相对高度的起算点是另外的地点。)让学生在辨析中明确海拔与相对高度这两个基本的地理概念。

理解海拔与相对高度之后,让学生观察脸盆中的水面与脸盆相交的边缘线有什么特点。得出边缘线上各点的高度相等,指出边缘线是一条等高线。而在地图上把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成的线,即为等高线。地图上的等高线是怎样绘制的?请观察实验。首先,把大小不等的三枚硬币,由大到小依次叠放在一起。假设这是一座“山”,如何绘制这座“山”的等高线地形图? 请依以下步骤完成:第一步,先将三枚硬币由大到小依次叠放在一起,如图3a;第二步,按叠放关系,用笔把它们的轮廓描画在一张白纸上,如图3b,一幅等高线地形图便绘制完成;第三步,如果改变硬币的摆放,请判断哪里是陡坡,哪里是缓坡,坡度的陡缓与等高线的疏密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图4);第四步,继续改变硬币的位置,判断哪里是陡崖(图5)。

该实验通过感知体会,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进而上升到理性认识。让学生观察并分析等高线形态与地势高低、坡度陡缓的关系,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学生观察分析有困难时,教师要进行必要的指导,以突破教学难点。

设计意图:通过盆中的水得出等高线的概念,通过钱币叠放理解等高线的绘制原理;通过钱币的移动,掌握陡坡、缓坡与等高线疏密之间的关系。遵循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

三、找准理解点――深切体验,内化认知

让学生伸出左手,手背向上平扣在桌面上。用笔在手背上画等高线,手背部关节突起的部位相当于山峰,关节间的部位相当于鞍部,手指的背部相当于山脊,手指缝相当于山谷。在指头缝之间用粗的墨水描蓝,表示水顺着山谷流下。小指和拇指的外侧相当于陡崖。把手伸开就是平面的等高线图,握住拳头就是立体的地形。这样等高线形态与地势高低、坡度陡缓的关系就可以一目了然(图6)。演示时师生共同参与,边指部位,边提问,边回答,充分发挥学生的思考和想象力,加深学生对地表形态的辨别能力,以此来突出重点。

山地不同部位的等高线有什么特征?让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得出结论(图7,表1)。

山脊和山谷的等高线分布特点相似,学生在学习中容易混淆。教师可采用“作剖面图”的方法加以区别,即在山谷线、山脊线的垂直方向画一条直线,如图8所示。过A点和B点分别向两侧作一条直虚线,比较A、C、D三点的海拔,图中A点海拔为100米,其两侧的C、D两点海拔均为150米,可见是中间低、两边高,即可判定A为山谷。同样,图中B点海拔为100米,其两侧的E、F两点海拔均为50米,可见中间高、两边低,即可判定B为山脊。

接下来学习分层设色地形图部分。首先学生参照课本“分层设色地形图与地形素描图”,分工合作在等高线图之间绘上不同的颜色。通过学生的感知体会加深感性认识,进而上升到理性认识。其次说出图中各山地、丘陵、高原、盆地、平原的海拔高度,并且总结分层设色地形图的着色有什么规律?并思考:在上述五种地形上,适合发展什么样的农业经济?让学生感受“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和培养学生纵向思维的能力。然后通过师生问答的形式自然地引出地形剖面图。学生自己得出地形剖面图能直观地表示某条线上地面的高低起伏和坡度陡缓的结论。最后通过学生切割地形剖面图、观察剖面、阅读课本地形剖面图的绘制方法,通过同桌合作或小组合作完成地形剖面图的绘制。

设计意图:通过师生形象的动手实验,感知山体不同部位的景观特征;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得出山体不同部位等高线的特征;通过动手绘制剖面图,区别山脊与山谷;通过着色,得出地形剖面图的着色规律,依次突破教学难点。

四、找准回归点――贴近生活,升华认知

读图9、图10,完成下列任务。

1.根据山地不同部位的等高线形态示意图,在图10上标注出其位置及名称。

2.A点海拔是多少米?A、B两点的相对高度是多少米?山顶C的海拔大约是多少米?(150、150、900~1 050)

3.从A点和B点出发,分别沿图中虚线爬到山顶C,哪条登山线路较陡?请说出判断理由。

4.在图中设计不同陆高范围的颜色,并在不同的等高线之间涂上相应的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