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装配式工程管理模板(10篇)

时间:2023-08-14 16:42:32

装配式工程管理

装配式工程管理例1

0引言

传统的工程项目管理模式有违法分包的弊端,管理过程中产生的许多问题源头都是分包商的资质没有保障。由于装配式建筑在我国实践时间较短,所以许多建设单位经验不足,技术水平和发达国家相比偏低,管理不到位,引发了许多工程质量和安全问题。

1传统的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模式的缺点

1.1设计管理问题

在传统的现浇混凝土建筑中,建筑、结构、电气、给排水、暖通空调五大专业是相对独立的设计单位,当施工单位在工程项目现场发现问题反馈至监理,监理再向上反馈至业主,业主找原设计单位或具有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对问题进行深化设计,这个流程反射弧过长耽误工程项目的进度。传统的设计管理模式着重点在项目的实施阶段,而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的设计管理应把重点放在前期,把建筑构件的分离和组装、转运和堆放、吊装拼接、后期维护等因素综合考虑[1]。

1.2构件生产安装问题

影响装配式建筑的质量安全、组装效率因素主要是建筑构件。目前装配式建筑的构件生产加工运行管理模式不够完善、运营体系跟不上发展的步伐,供应链有短缺。装配式建筑构件主要有以下工序:清模、装模、置筋、预埋预留、浇捣、吊装脱模、堆码、运输等,这些工艺很容易出现问题,如灌浆的填充不充分及作为项目的施工节点的套管连接的未对准等。

1.3项目现场施工管理问题

施工现场管理人员需要对新技术、施工部署和构件连接质量检测进行针对性的管理方式。装配式建筑目前在建筑行业中的普及率没有传统的现浇混凝土建筑高,因此在建筑市场上有经验的装配式建筑施工现场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数量较少。在装配式建筑工程的施工现场,有大量的部件,如起重、混凝土浇筑、螺栓连接和焊接等。由于大多数部件体积大且重,很容易造成施工现场的混乱,有针对性的管理才能使建设有序,以确保施工进度。

1.4信息化管理问题

装配式工程管理例2

1装配式建筑的优势

装配式建筑工程是当下最新颖的建筑模式,它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建材的损耗,还拥有非常多的优势是传统的建筑模式没办法代替的。预制构件在预制建筑中的应用,它取代了传统工程中的混凝土搅拌、浇筑、振动工序等。这样可以有效的降低人员的使用量并可以确保施工现场的安全,同时,可以避免过多的建筑垃圾,实现环保。使用标准预制构件还可以降低施工材料的使用量,与传统建筑形式相比节能环保效果更好。除此之外,使用传统工艺进行施工时经常会出现渗漏、开裂等质量问题,再加之质量管理制度、管理责任、施工人员素质等方面的影响,都无法确保质量管理的效果,因此应从根本上来转变施工工艺,实现标准生产的同时为施工质量提供有效的保障。预制建筑可以为项目质量提供有效保护,建筑中使用的部件均是按照工厂标准生产的。这样在一定程度上为质量管理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2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的影响因素

2.1施工准备的影响因素

装配式建筑的构件之间搭配混乱以及构件不合理的堆放都是影响工程管理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建筑工程准备施工之前,相关企业一定要进行合理的建筑工程施工规划,并且要有一定的预见性来应对紧急情况。其次,施工过程中用到的各种设备质量以及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建筑工程管理。另外,科学的施工方案以及建筑质量的规划方案对装配式建筑工程的发展也有着深远的影响。综上所述,工程施工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将直接影响装配式建筑的工程管理质量。

2.2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的影响因素

经过大量的建筑探索发现,装配式建筑工程本身具有一定的特性,因而对相关管理人员的要求非常的严格,但事实上,装配式建筑的管理人员并没有掌握相关的管理技巧,对比于与同行业其他建筑类型,装配式建筑的管理人员在技术操作水平以及管理手段等多个方面都有很大的欠缺,甚至有些管理人员依然采用最传统的管理办法,所以,相关人员一定要积极引进新颖的管理方案、掌握新型管理技术,否则在装配式建筑工程的管理上将会出现越来越多的问题。此外外因为施工管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理念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建筑施工管理制度的良好构建,也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工程的顺利开展。

2.3管理协同的影响因素

相对于传统的现浇式建筑工程来说,装配式建筑工程在技术水平等方面上有了很大的进步,正因为技术水平的飞跃式进展,装配式建筑的管理组织也将面临更为苛刻的要求。所以相关单位一定要做好管理方面的工作协调,主要包括:建筑质量方面的协调、构件生产方案的协调、图纸、技术方针和技术等多方面的协调。除此之外,要想建筑工程质量过关的话,与监管方与户主方之间也要进行很好的协调。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施工企业还需要安排相应技术人员,积极有效的开展施工技术交底工作,同时为了保障施工环节得以顺利的开展,还要对装配式建筑的整体施工情况进行及时的跟踪,并且在管理上为其提供坚实可靠的后盾支持。

3简析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的对策

3.1改变当下的建筑工程管理理念

要想进一步提升装配式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水平,应根据时展的需要从根本上转变管理理念,管理人员应充分的认识到施工管理的重要性。传统建筑模式管理中大部分施工企业通常没有做好组织工作,各部门间的协调工作也相对较弱。所以一定要及时转变装配式建筑施工的理念,同时还要严格依据工程的实际情况来做好相应的施工组织管理和协调工作,从而充分保障制度执行的有效性,同时还能提高施工的质量。

3.2进一步完善施工管理体系

传统的工程施工项目中经常会出现管理体制缺失等情况,如果将其用在装配式建筑施工管理中,无法实现管理的目的。因此,为了对装配式建筑进行有效的管理,符合发展要求,装配式建筑企业应根据具体情况构建起一套适合应用的施工管理体系。在体系建设过程中,可以将发达国家的先进管理经验纳入其中;同时还应与工程实际情况进行结合,制定出容易执行且可以发挥出管理作用的管理体系,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和需求优化管理体系,并将其纳入管理工作;此外,相关的管理部门也应不断的加大监管力度,促进施工管理工作可以有序进行,达到管理的目的。

3.3采用工程总承包的模式

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的整体发展过程当中,主要沿用工程总承包的管理模式来招投标,一方面能够保障工程的整体质量,另一方面能够提高装配式工程管理总承包的管理和检验通过率。总承包企业要加强施工许可、发包承包、质量监督以及完工检验等核心步骤的管理以提高整体水平。

3.4建立健全的装配式建筑施工管理的监督管理机制

装配式建筑施工管理监督管理涉及到图纸设计、部件生产、部件加工等环节,所以必须要针对各个环节实行追溯制度对于装配式建筑施工管理节能产品的认定,要加强各方主体责任的管理,如果发现质量安全问题,必须要严厉查处。此外,建筑企业要加强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的防水防火以及防腐蚀力度,严格实施监管责任制,进一步加强监督管理的强度。只有这样,才能增加百姓的信任度,才能最大限度的提高装配式建筑施工管理的质量监督管理以及质量安全管理,促进其更快更好的发展。

3.5装配式建筑施工管理的人才培养

近年来,我国建筑行业的整体发展趋势就是装配式建筑施工管理,然而事实上,相关技术人员的缺乏确严重阻碍了装配式建筑施工管理的进一步发展,因此,打造专业的人才培养基地显得尤为重要。这将为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提供更多的有专业素养的人才,为其长远的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奠定坚实的基础。此外,装配式建筑行业还可以依据现实状况选择相应的学校展开合作关系,有针对地培养有用的人才。

4结束语

总而言之,作为整个施工过程的核心部分,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在企业的工作中应当得到格外的关注,在工程管理工作的开展过程当中,相关管理人员要协调各方面人员发挥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的巨大优势来提高整体的工作效率。另外,在这个庞大的过程管理体系当中,相关管理人员应当主动承担自己的责任,发挥主观能动性,尽自己最大可能提升管理水平及其业务能力。并且引进先进的学习理念,勇于创新,吸取各方先进知识提升本企业的业务能力,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进行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取得更大的进步。

参考文献

[1]苏杨月,赵锦锴,徐友全,司红运.装配式建筑生产施工质量问题与改进研究[J].建筑经济,2016,37(11):43-48.

装配式工程管理例3

1引言

当前国内的装配式建筑处于快速发展中,有效促进了建筑行业的生态保护与节能减排。为保证装配式工程的施工质量,需要全面提升管理水平。针对装配式建筑工程的管理要明确影响因素,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保证施工的整体效果。

2装配式建筑工程体现出的优势

不同于传统的建筑工程,装配式建筑工程体现出多方面的优势:①装配式建筑工程可以提高劳动生产效率。由于装配式建筑采用了预装的方式,在施工现场可以直接安装。②可以减少模板的脚手架的使用量,有利于降低工程造价。③施工流程得以简化,可以有效缩短工期,提高施工效率。④可以防止对环境造成的污染,降低资源的浪费。⑤可以节约各种资源,如土地、水资源、材料等。许多材料可以循环利用[1]。

3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的影响因素

3.1管理认识不足

在长期的发展中,一些施工企业存在重视经济效益、忽视管理的问题,这导致施工管理粗放。而装配式工程体现出特殊性,对于施工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实施全方位、立体化的控制。但是许多施工企业仍然沿用原有的建筑工程管理方法,对于新的管理理念并没有理解。此外,部分施工管理人员缺乏专业素养,对装配式建筑工程缺少了解,导致管理水平低下。例如,在装配预制构件时,没有对连接节点加以科学处理,影响到装配质量[2]。

3.2管理制度不完善

制度是保证管理效果的基础,但是部分施工企业对装配式建筑工程缺少了解,因此,管理制度不够完善。例如,装配式建筑工程在施工之前,需要有充足的前期准备,如施工现场的规划、材料设备的购置、人员的安全交底与技术交底等,这些内容是保证施工质量的基础。一些施工单位缺少完善的制度,因此不注重前期的准备,会存在漏洞,导致施工质量存在隐患。特别是由于交底不到位,导致施工人员存在违规操作问题。

3.3专业人才缺乏

当前建筑行业处于激烈的竞争状态,对于施工进度与质量有着严格要求。部分施工企业为减少开支,裁减管理人员,导致专业人才缺乏。部分施工企业存在身兼多职的情况,一些管理人员对于装配式建设工程缺少了解,导致管理低下。

3.4构件质量无法保证

装配式建筑使用预制构件完成施工,因此,构件的质量会影响到建筑的整体质量。工程管理要针对构件的各个环节进行管控,包括生产、运输、装配等,以保障构件的质量,避免装配质量受到影响。国内装配式建筑起步较晚,生产预制构件的企业良莠不齐。一些生产企业无法保证预制构件的尺寸以及质量。另外,预制构件的运输也是特别关键的环节。对于预制构件如果缺少保护会造成其损坏,会影响到安装效果[3]。

3.5协调沟通不到位

装配式建筑有着较高的专业要求,需要严格的组织管理,因此,建筑企业要与各个单位保持良好的沟通关系,例如,要和预制构件生产厂家、建筑的设计单位加以沟通。另外,施工企业还要与监管部门与业主协调,以保证工程的顺利实施。协调沟通在保证工程管理效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建筑企业需要提高沟通质量。

4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的策略

4.1转变原有观念

企业针对装配式建筑工程要提升管理水平,保障施工质量,就要结合装配式建筑的特点转变管理理念。建筑企业要深入分析装配式建筑,研究装配式建筑的类型、特点以及技术要求。建筑企业还要研究与装配式建筑有关的法规、规范等,要依据标准加强管理工作。建筑企业要在内部加强培养,各个管理部门都要了解装配式建筑的特点,让各个部门掌握装配式建筑的管理特点。建筑企业要转变原有的管理理念。传统模式下,管理方式难以满足装配式建筑工程的管理需要,建筑企业要引入新的管理理念,借助新的理念提升管理效果。建筑企业可借鉴国外先进的方法与技术,积极引进新的技术与方法,提高管理水平标准。建筑企业要树立可持续发展意识,坚持质量第一,严格依据标准开展施工管理工作,强化质量监管,保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打造品牌形象。

4.2完善管理制度

建筑企业完善管理制度是保证管理效果的基础。建筑企业结合装配式建筑工程的特点修订管理制度,保证制度的针对性与可行性,为管理提供依据。①完善制度。建筑企业要结合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存在的影响因素完善管理制度,制度的完善可以借鉴先进的经验以及法律法规的要求,明确管理细节问题。建筑企业针对内部管理要明确不同部门的职责,消除管理盲区。②完善责任制度。建筑企业落实责任制度提升管理责任意识,让管理人员可以严格依据规章制度展开工作,端正管理人员的工作态度。如果管理工作发生问题后也可以及时找到责任人,有利于保证管理效果。③完善监督制度。针对工程管理,要有完善的监督体系,对工程管理加强监督,以保证管理质量。④完善考核与奖惩制度。企业要依据制度对管理人员的业绩加以考核,调动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建筑企业还要注重创新管理模式,如可以采用菜单式管理,也可以应用工程总承包模式,以提高管理效果。

4.3加强施工中的监督

建筑企业要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对施工的各个环节加强管控。建筑企业要对工程设计加强管理。建筑企业要与设计单位注重沟通,例如,与设计人员在现场沟通,让设计人员明确设计方向。施工中如果发现存在问题要及时加以解决,以保证施工质量与施工进度。建筑企业要注重预制构件生产环节的质量管理,可以安排专业人员去生产现场对预制构件的生产加以监督,以保证预制构件的外形尺寸、材料等符合工程设计要求。建筑企业对预制构件的运输也要加强质量管控,避免在运输中构件发生损坏。建筑企业在预制构件安装之前要进行质量检测,严控不合格品进入施工现场。建筑企业要注重施工现场的管理,对预制构件的安装、安全网的设置等加以监督,确保施工人员按照规定流程施工,同时避免发生安全事故。建筑企业要做好工程的验收工作,借助技术手段与仪器设备检测质量,对于质量问题要及时返工。装配式建筑工程的重点是拼装。装配式建筑制作完成后,要运输到现场进行拼接,在拼接中,管理人员要按照施工规定设定护栏、安全网,避免出现临边坠物等危险。在灌浆套筒连接时,要多方面考虑钢筋、套筒等因素,如不合理施工会造成钢筋断裂。

4.4强化协同管理

由于装配式建筑工程包含了多个环节,不同环节是由不同单位完成的。为保证施工的整体质量,总承包企业要对协同单位加强协同管理。例如,在施工建设初期,总承包企业要制定出管理制度,明确注意事项,并将管理制度发放到各个施工单位,要求施工单位在工作中严格执行,以保证从上到下规范施工。在施工中为了保证协同管理的效果,可以引入先进的管理技术,例如,针对预制构配件的管理可以引入二维码,采用一件一码的方式,以促进不同部门的协调配合,避免施工现场发生混乱。

装配式工程管理例4

【关键词】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质量管理;质量验收

引言

近年来,我国及建筑行业快速发展,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工程已经成为主要施工方式,并得到研究所、设计单位、施工单位高度重视,同时取得一系列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基于此,国家建筑部门专家也编制了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工程设计、施工、验收的相关规范,对其大范围推广和应用有很好的指导作用。本文结合相关工程实例,对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工程质量管理与验收进行深入分析,具体如下。

1 .工程概况

某建筑工程位于北京西城区,全过程采用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总面积为243643.64平方米,其中地上面积171242.41平方米,地下面积72401.23平方米。该工程的墙板、楼梯、阳台等都从工厂直接生产预制,运输到施工现场以后再进行组装,在施工过程中监理对相应预制构件的设计、生产、运输、存放等施工环节都进行认真管理和监控,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该建筑工程质量和施工效率。

2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管理

2.1 选择质量合格的预制构件

在选择预制构件过程中要严格按照相应的规章制度进行选择,保证每个预制构件都具有生产厂家的合格证明,同时当预制构件运输施工现场以后,也要进行抽查验收,严禁质量性能不合格的预制构件进入施工现场,抽查验收内容包括:预制构件质量证明文件、预制构件的结构性能和功能性能、预制构件外观质量、预埋构件的规格数量等。从而言之,除了预制构件的尺寸偏差按照批量抽查检测之外,其他的性能都要进行全方面检测,以保证预制构件的质量符合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要求。

2.2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验算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的专项施工方案,需要由专业施工单位根据设计文件对构件的临时支撑进行深化设计,进而保证构件施工的质量和施工人员的安全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和普通建筑工程施工有本质区别,临时支撑必须按照横向构件和竖向构件对支撑条件、施工荷载、承载要求等受力情况进行科学系统的验收;第二,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工程的预埋吊具,应根据是预制构件的外形、尺寸、重量等参数配置的受力安全性能进行全面验算,同时保证吊索的水平面的夹角在60°以上,如果预制构件的尺寸比较大,而且形状比较复杂,就要选择分配梁的的吊具,从而保证预制构件施工的质量和效率。

2.3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

在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过程中混凝土接缝有两种形式,一种是预制构件和预制构件之间的接缝,另一种是预制构件和现浇构件之间的接缝,保证混凝土施工质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后浇混凝土在浇筑前对隐蔽性工程的质量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验收,验收内容包括: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工程钢筋间距、数量、位置、绑扎的可靠性,钢筋连接方式、接头的位置、搭接长度等,以及预埋件的数量、位置等等;第二,混凝土和砂浆的强度和收缩性能都要符合具体施工要求。比如:承受内力荷载的连接处要采用混凝土浇筑,并且保证混凝土强度大于连接处构件混凝土的强度1.2~2.5倍,而承受内力荷载的混凝土强度大于C15,同时保证混凝土中骨料的最大直径下使得小于连接缝最小尺寸的25%,混凝土或砂浆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方可承受全部设计荷载。

2.4灌浆施工质量

预制构件接头灌浆要满足连接施工方案的具体要求,尤其在钢筋套筒灌浆前,要先模拟灌浆方式,并对模拟的效果进行检测,只有检测合格以后才能进行灌浆作业,具体控制灌浆施工质量的措施如下:第一,灌浆施工时,保证周围的温度在5℃以上,如果冬季进行施工要采用相应的加热保温措施,从而保证灌浆的质量;第二,根据具体施工要求明确灌浆料和水的比例,并充分搅拌,搅拌过程中对上灌浆料拌合物的流动性进行检测,保证其流动性满足要求后才能进行灌浆施工;第三,灌浆操作时,需要有专业检测人员进行监督,并对成形质量进行全过程记录;第四,采用压浆法进行灌浆,如果发现料浆从上口流出要及时封堵,减少不必要的浪费;第五,保证制备的料浆在30mim内用完。

3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工程质量验收

我国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工程起步比较晚,和很多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问题,仅仅预制混凝土的标准体系的编制和完善就用了大约10年时间,到目前为止,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工程质量验收标准基本已经备齐,能很好的满足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工程质量验收的基本需求。

在《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1-2014)中有明确规定,当建筑工程有一部分应用了现浇混凝土结构,其装配式结构部分可以按照混凝土结构子分部工程的分项工程进行验收。当建筑工程中80%的结构都采用了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就需要按照全装配式结构进行验收,验收的内容包括:建筑工程实体结构、工程材料、预制构件、构件安装、混凝土的配比和浇筑、钢筋的质量和绑扎方式、地基的承载力等。

在《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中明确规定了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分项验收和分部验收的主要内容,其中分项工程验收的内容包括:一般构件、预制构件、钢筋搭接、构件连接等内容。也可以按照楼层、结构缝、施工段进行验收,而现场施工中涉及到的钢筋绑扎、混凝土浇筑则需要纳入钢筋、混凝土、预应力等分项工程进行验收。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中涉及到的装修、防水、机电设备等,需要分别按照分项工程的验收要求进行验收,在验收过程中除了需要遵循相应的规章制度之外,还要提供一些文件和记录,包括: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工程的立项文件和预制构件制安装的设计图纸、证明材料和配件质量合格的文件,验收记录和抽检报告、预制构件施工单位和现场施工的记录、后浇混凝土隐藏工程检测验收文件、混凝土配比、灌浆料强度的检查报告、防水机电设备安装是质量检验记录以及施工过程中遇到质量问题处理方案和验收记录等。

4 .结束语

(1)传统建筑方式已经满足不了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而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工程具有施工速度快、质量结构稳定、施工成本低的优势,具有很强推广应用的价值。

(2)我国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工程应用的起步比较晚,很多施工技术和质量控制方式以及验收手段还不够成熟,而且对相关概念和验收标准还模糊不清,需要引进具有先进技术和经验丰富专业公司参与到工程施工过程中,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工程质量管理水平和验收的准确性。

(3)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工程质量管理和验收需要贯穿整个施工过程,需要各个施工环节相互协调配合,才能保证工程质量,进而提高居民满意度和使用寿命。

参考文献:

[1]林楠.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过程监理控制要点及对策分析[J]. 建设监理,2015,08:74-76.

装配式工程管理例5

1装配式建筑概述

在早期装配式建筑发展过程中,外观比较单一,多样性不强,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装配式建筑行业的发展。但是随着现代化建筑工艺的创新和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模式越来越多。到目前为止装配式建筑多样性具有明显的发展优势,并且在多样性的基础上也增加了可移动性。移动式住宅是比较先进的装配式建筑类型。装配式建筑在施工过程中现场施工操作比较简单,只需要按照设定好的图纸完成预埋件和管道铺设,并根据建筑的具体构架构造柱梁板等结构框架,最后完成构件装配就能完成整个建筑施工。随着建筑企业的不断发展,为了能提升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以及建筑生产标准,推动我国建筑行业的长远发展,需要对原有的传统建筑施工工艺进行改进,使其朝着简单快捷的方向转变。而装配式建筑是解决传统建筑工程中由繁到简的重要技术,能够有效改变传统建筑施工现场作业流程,保证施工现场的整洁性,可以在最大程度上确保施工现场环境质量,有利于降低在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噪声污染以及环境污染等问题[1]。我国的装配式建筑行业发展相对较晚,而日本早在上世纪70年代初,就已经提出了装配式住宅的理念,并且在90年代已经开始利用工厂化以及部件化的生产方式提高建筑行业施工效率,并且住宅内部结构也能够满足人们的多样化需求。目前,日本的装配式技术也相对先进。在推动我国装配式建筑行业发展中,需要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装配式技术以及装配式建筑施工管理理念,才能够不断完善装配式建筑行业的相关规范,推动我国装备式建筑行业的创新发展。

2工程造价预算内容

在建筑企业发展过程中加强工程造价成本管理工作,有利于提高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在开展工程造价成本管理工作时,必须对工程造价工作进行有效的细化,按照精准原则对建筑工程项目的整个过程中的造价资金进行有效管理。并且要根据建筑工程的各项资源加强资源配置与优化工作,确保人力、物力等工程成本降到最低,防止出现结算超预算、预算超概算、概算超估算的问题。通常情况下,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开展工程造价成本控制工作时,需要对每一个施工部分的项目造价合理性进行分析,主要判断其是否超出预算以及工程造价是否还具有优化余地。在工程建设中要以全工程内所有具有一定相关性的项目开展造价预算,保证造价结果的精准性,提高工程造价的精细化。这就需要开展多次反复计算和对比,对造价工作的计算对对象要进行细化,并根据设计图纸和建筑工程的施工资料开展改善工作。在精算工作中要对整个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原料资金、人力资金以及器械资金等进行全面分析,要在保证工程建设质量的基础上,将造价结果控制在最低水平[2]。

3在装配式建筑工程造价预算与成本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在装配式建筑工程造价预算以及成本控制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会导致工程造价预算与成本控制工作质量受到一定影响,最终影响装配式建筑工程的整体资金投入,降低装配式建筑工程的经济效益。第一,在开展工程造价预算工作时准确性不足。在装配式建筑工程施工之前,需要进行有效的工程造价预算工作。但是一般情况下进行预算造价的工作人员专业能力相对较低,在对建筑进行模拟时存在一些漏洞和不足。这会直接影响装配式建筑工程造价前期的准确性。工程造价预算结果不精准会导致在装配式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遇到很多问题。例如资金超过预算容易导致工程停工,不能如期完成。预算过多会导致在工程结束后存在不能使用的建筑废料,这会对建筑工程项目的完整性和建筑周期产生极大影响,导致建筑计划被打乱,很容易导致建筑变更或者受到资金损失。第二,在工程造价预算以及成本控制工作中,对相关的信息处理不明确,导致信息传递失真。在开展装配式建筑工程造价预算和成本控制过程中,必须对整个工程项目的所有资料数据进行全面准确掌握。但是在对信息进行处理时,如果没有根据装配式建筑工程不同项目的具体情况保证信息数据的准确性,会影响后期造价预算结果。因为在装配式建筑工程造价预算管理过程中,信息量本身比较巨大,在对信息进行处理时出现统计错误的可能性相对较高,再加上数据量比较大,会导致人工造价计算过程比较复杂缓慢,影响信息计算的效率。对相关的信息数据进行传递的过程中,也可能会出现失真问题,这也会对装配式建筑工程的造价预算和成本控制质量产生一定影响。第三,在当前的装配式建筑工程发展过程中,规模发展相对较慢。因为我国的装配式建筑行业发展起步相对较晚,很多技术和管理制度并不完善,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装配式建筑工程规模的发展水平。目前,装配式建筑发展的规模相对较小,不能形成规模化并且预制混凝土配件运输方法以及装配技术等与国外先进技术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在装配式建筑工程发展过程中,相关的预制混凝土构件生产难度相对较到较高,一些厂商不能进行大规模生产。这会导致装配式建筑材料的价格上升。再加上国内市场需求相对较少,预制混凝土构件的生产厂商固定投入成本以及可变动成本相对较大,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预制混凝土配件的市场价格,从而影响装配式建筑工程造价预算以及成本控制。在后期装配式建筑工程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规模不断增加,会促进混凝土构件生产规模的扩大。而随着装配式建筑的不断发展,大厂商的固定资本投入会逐渐减少。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装配式建筑工程施工材料的市场价格,进而对装配式建筑工程成本控制工作产生一定影响[3]。

4提高转配式建筑工程造价预算与成本控制水平的措施

4.1加强工程造价预算规划工作

为了对装配式建筑工程造价预算以及成本进行合理控制,需要尽可能降低装配式建筑工程的造价水平,要以装配式建筑以及现浇混凝土建筑的成本对比,获取装配式建筑工程造价比较高的原因。这样可以根据装配式建筑造价成本较高的原因对成本进行有效管控。一般情况下,在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中,其与现浇混凝土建筑相比会产生混凝土配件以及生产运杂费等。在对其成本进行管控时,需要测算材料费、人工费、机械费以及管理监察人员的费用等,并根据市场的变化情况对市场价格准确掌握。为了尽可能提高装配式建筑工程造价预算水平,需要从降低原材料成本的角度出发。根据装配式建筑工程的具体情况以及装配式建筑行业的发展趋势,在最大可能上提高装配式建筑部件生产规模,同时要保证装配式构件的生产质量和生产效率。这样能够降低装配式构件的生产成本,从而对装配式生产构件的资金投入进行合理控制。只有对当前装配式建筑不能大规模生产的现状进行有效改变,这样才能从设计阶段以及生产链方面出发,提高混凝土构件与其他配件的生产利用率以及制作水平。在混凝土构件衔接部分进行设计时,同样要提高设计方案的准确性,降低在混凝土构件生产和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偏差情况而导致部件浪费的问题。在混凝土构件模具设计时,必须保证设计的精准性,才能确保后期在现场施工时能够快速安装,防止后期装饰修补导致开支增加。在对混凝土部件进行运输时,厂家需要根据预制混凝土构件的具体情况,清点运输车的编号,并将构件尺寸、重量等信息记录在案。设计科学合理的运输方案确保在运输过程中构建的完整性。还要对混凝土构件的运输车辆进行合理安排,防止出现车辆浪费的问题。在混凝土构件装车过程中,要先与现场施工单位进行沟通,了解混凝土预制构件的安装施工进度以及混凝土构件的具体顺序。根据混凝土构件的使用顺序和频繁程度进行装车,这样可以大大节约后期在混凝土构件安装过程中的难度,提高施工效率,有利于降低工程造价。

4.2加强施工方案设计阶段的工程造价预算与成本控制

在对装配式建筑进行设计的过程中,设计方需要根据装配式建筑的具体要求保证施工计划的合理性,尽可能对施工成本进行有效控制。在建筑工程管理过程中,工程项目的主要核心是工程造价预算和成本控制工作,确保施工计划的合理性是对整个项目造价进行有效控制的重要内容。为了尽可能提高装配式建筑的经济效益,在施工计划设计过程中,需要以施工设计图纸为基础,由专业的造价工作人员对整体设计图纸进行分析。并根据装配式建筑的具体特点按照总平面图与各建筑图纸说明开展全方位的研究工作。由专业造价人员进行分析和初步预算,对设计图纸进行不断优化和改进,防止设计图纸中存在不合理的地方。随后根据优化完成的设计图纸,制定科学严谨的施工方案,达到对装配式建筑工程造价预算以及成本进行合理控制的目的。在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中,工程施工成本是影响其资金投入的重要因素。装配式建筑中的重点支出项目包括主体构件费用以及工程施工费用。对这两方面的成本进行合理控制,可以达到控制装配式建筑整体成本的目的。

结语

总而言之,在我国的装配式建筑行业发展过程中,加强工程造价预算以及成本控制问题研究工作,对提高装配式建筑工程的经济效益有积极帮助。这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我国装配式建筑行业的综合发展,对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的长远健康发展也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武郁婷.装配式建筑工程造价预算与成本控制问题探究[J].价值工程,2018,37(17):79-82.

装配式工程管理例6

1引言

现阶段,人们所说的装配式建筑工程施工是由工厂对梁柱、楼板、墙材等与建筑相关的构成部分进行生产,然后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通过现场施工人员的现场拼装以及装配来对建筑个体进行施工建设,进而实现设计多样化、功能智能化、制造工厂化以及施工装配化的施工建设。将BIM技术应用到装配式建筑工程施工过程当中,不仅可以提升装配式建筑施工效率的整体提升,还可以促使装配式建筑工程施工向绿色、节约方向发展,对于提升装配式建筑工程施工整体水平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

2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工程设计阶段的应用

2.1BIM模型与图纸绘制的应用

将BIM技术应用到装配式建筑设计过程中,首先是建立BIM模型以及设计图纸的绘制。在装配式建筑BIM模型建立过程中,其主要是包括以下几个阶段:设计标准制定、模型建立以及模型的实际应用。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中,相关设计单位应根据装配式建筑的具体要求,在设计过程中对建筑结构类型、材质以及尺寸大小等参数进行设计,并使用相关技术实现对于设计过程中所有参数进行管控,不但如此,一旦相关某个数据发生变化,与之相关的一些数据都会发生一定的变化,这样一来,就可以有效地降低设计图纸错误问题的发生率,对于提高设计的整体水平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

2.2协同设计与碰撞的检查

由于BIM技术最为主要的应用价值为实现了建筑设计相关信息管理的信息化以及协调管理,因此,通过BIM技术可以搭建一个信息交互平台,在这一平台上,可以实现各种不同设计模型的交互以及合并,对于提升协同设计水平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除此之外,将BIM技术应用到设计过程中,还可以通过BIM碰撞软件分析系统,来对已经建成的BIM模型进行分析,并结合模拟技术来对装配方案进行碰撞检查,可以有效地降低设计错误发生率[1],还可以在较大程度上提升设计方案的合理化水平,对于保证后期建筑工程施工建设的整体质量以及效率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

2.3工程量以及工程造价管控应用

而对于装配式建筑而言,由于其建设施工与传统建筑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因此,在其设计过程中,工程量统计以及造价管控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将BIM技术应用到装配式建筑设计过程中,通过对相关建筑资料数据的分析,来对整个建设工程的工程量进行快速计算,并以此为基础对工程造价进行预算,可以在较大程度上提升工程造价的准确度,对于提升装配式建筑工程施工的整体管理水平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

3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生产制造阶段的应用

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生产制造阶段的应用主要包括2个方面:构件制作和构件管理。首先是构件制作方面的应用。在现阶段装配式建筑生产过程中,很多厂家或者因为对建筑工程的了解不多,或者是因为实际生产因素,使得很多构件的尺寸、大小及规格等并未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生产,对后期施工带来诸多不利的影响。而将BIM技术应用于实际构件生产过程中,生产厂家可以通过BIM信息平台来对构件相关信息进行充分了解,并通过BIM信息平台来实现生产进度相关信息的上传及展示,对于提升施工方案制定的整体水平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其次是BIM技术在构件管理过程中的应用。无论是传统建筑的预制构件还是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在运输过程中极易对预制构件造成一定的破坏。将BIM技术应用到实际的运输与管理过程当中,通过在运输车辆上装置相应的芯片,实现对于运输车辆的准确定位以及信息收集。不仅如此,BIM技术还可以对运输路线以及运输工具进行合理选择,并结合施工顺序对预制构件的运输顺序进行合理的安排。

4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建设施工阶段的应用

在装配式建筑施工建设阶段,将BIM技术应用其中,可以有效提升工程施工的整体效率以及工程质量,对于促进我国装配式建筑的推广以及发展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BIM技术的积极作用更多体现在建筑施工管理方面。1)预制构件的管理。由于装配式建筑所应用到的预制构件种类以及数量较多,因此,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就会出现预制构件丢失或者使用错误的现象发生。在施工过程中应用BIM技术,通过对BIM技术以及RFID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对于预制构件的使用进行追踪以及管控。在构件进入现场时,在门禁软件系统中设置RPID阅读器,并以此来对构件入场时间进行准确的记录,待构件进入现场后,现场施工人员应对构件数量以及质量进行检验,待检验无误后,使用BIM技术将运送车辆引至指定位置,不仅可以有效提升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的管理水平,还可以在较大程度上提升整个施工工作的整体效率。2)BIM模拟技术的应用。BIM技术可以实现对于整个施工流程的仿真模拟,按照施工设计的相关施工工艺以及施工流程进行装配式建筑工程施工的模拟。而对于装配式建筑工程施工建设而言,由于在其施工建设过程中,对于机械化水平、施工工艺以及工程质量有着非常高的要求,因此,为了避免施工过程中出现材料浪费、施工工艺选择错误等不良现象的发生,可以使用BIM技术来对整个施工过程进行模拟,并以此为基础及时发现施工方案以及施工工艺的不足之处,最终结合设计方案,对施工方案以及相关的材料管理制度进行合理优化,对于降低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安全事故发生率以及提升工程施工质量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

5BIM技术在装饰建筑运行维护阶段的应用

在装配式建筑运行过程中,其面临的最大的安全威胁就是火灾。而将BIM技术应用其中,通过对相关技术的应用,一旦发现火灾,BIM技术就可以通过其相关技术对火灾具体位置进行定位,对于提高人员疏散效率以及对灾情的及时处理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在装配式建筑维护过程中,相关维护人员可以从BIM数据库中对预制构件信息进行查看,并以此为基础准确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提升维护工作效率方面发挥着非常积极的作用[1]。除此之外,在建筑运行维护过程中,一旦出现质量问题,BIM技术还可以对各个环节的所有信息进行获取,将其应用到实际装配式建筑运维过程中,不但可以对责任进行明确,而且还可以在较大程度上降低建筑运维过程中产生的能耗,对于建筑节能降耗水平的提升有着深远的影响。

装配式工程管理例7

目前,我国传统装修行业因工程质量参差不齐、环境污染严重、维修翻新困难等问题,逐渐成为关注焦点。装配式装修的兴起与发展,便是人们对于居住环境和装修工程日益严苛的要求之下产生的必然结果,显示了装修行业未来的趋势和发展方向。在传统装修工艺已走入瓶颈的背景下,装配式装修技术将使我国装修行业乃至房屋建筑行业的施工速度及工程质量进入一个新的时代[1]。本文在工程实践基础上,对装配式装修技术进行剖析,总结其优劣势,并对装配式装修行业发展提出发展建议。

1工程实践

1.1工程概况

某地块工程位于厦门市同安区滨海西大道以东,西福路以南,建设有4栋18~26层高层住宅项目,建筑结构形式为框剪结构,层高2.9m。该项目共包含5个户型,均采用装配式装修技术,装饰装修建筑面积约为55640m2。该工程是“厦门市装配式建造(装配式装修)试点项目”,装配式装修技术应用内容主要包括:户内装配式隔墙系统安装、装配式墙面系统安装、水电暖通施工、装配式吊顶系统安装等。

1.2装配式装修技术应用情况

(1)装配式吊顶系统与传统石膏板吊顶或木作吊顶不同,该工程的装配式吊顶采用组合式集成技术、独立支撑框架,面层则采用单元式拼接面板和不同造型跌级、灯槽和装饰线条,以满足造型选择多样的要求,如图1所示。同时,龙骨与饰面集成安装,可实现安装效率高,质量可控,满足高度集成、A级防火、多变造型、无醛等特点。(2)装配式墙体系统该工程装配式墙体系统包括墙面及隔墙系统,通过基板结合饰面膜的集成制造工艺和施工现场卡扣式拼装,最大限度减少了施工现场湿作业的工序,减少甲醛排放。而传统墙体装修需在剪力墙或砌体上进行抹灰、腻子、胶黏剂、乳胶漆/壁纸/墙布/木饰面等繁杂工艺,这些繁杂的工艺工序对建设单位及总承包单位项目管理水平提出了极高的要求[2]。工程装配式墙面系统采用防气泡膜压技术包覆工艺和一体式阳角结构,可有效避免墙面开裂、空鼓、阳角缺棱掉角等传统装修的质量通病。同时,标准模块墙板间形成工艺缝,可起到一定的装饰作用,如图2所示。(3)装配式地面系统本工程装配式地面采用无机材料加合成高分子复合实木木皮制成,在保证传统实木地板的效果同时,产品内部不产生任何缺陷,低含水率、低膨胀率,零甲醛,安全环保。针对北方供暖需求和南方区域消费者对瓷砖地面的喜好,装配式地面系统可逐浙衍生出地面调平结合地暖模块和地砖超薄铺贴的两种不同的施工工艺,如图3所示。(4)装配式厨卫系统目前,装配式卫浴系统普遍采用一体式防水底盒,结合墙面框架与面层的结构式防水技术,可彻底解决传统施工卫生间漏水痛点。此外,独立支撑框架结构和大板块墙面装配技术,防水基板复合表面瓷砖,在实现传统高档瓷砖效果的同时,也解决了传统卫生间装修安装效率低、瓷砖空鼓破裂、维护难度大等问题。在厨房场景中的应用,装配式装修则更侧重于墙面与水电集成技术,通过一系化设计,综合考虑橱柜、厨具及厨房家具的形状、尺寸及使用要求。(5)水电集成系统本工程通过装配式吊顶、墙体、地面、厨卫等系统的协调设计,充分利用空腔走管,从而实现水、电、暖通、智能化等设备系统管线与主体分离,预先排布,减少墙地面开槽预埋的高污染作业,同时也能使后期在使用阶段的检修工作更加方便轻松。

1.3装配式装修工程施工要点

(1)测量放线装配式装修工程的测量放线一方面是要校核现场尺寸与设计图纸的误差,另一方面需针对门窗口、地坪做法、墙面装饰层厚度、墙面挂板分格尺寸、吊顶部位、吊顶高度等的精确尺寸进行定位放线,并以此作为装饰施工和加工订货的依据。相较于传统装修的边施工边调整,装配式装修的工业化加工、模块化安装方式,对施工前期的测量放线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且始终贯穿于整个施工过程中,成为确保装配式装修工程质量不可缺少的工作。(2)水电工程安装本工程给水系统水管连接方式为快插入式连接,卡锢式紧锁,可做到不泄露、防震、防热胀冷缩,使用安全,耐用可靠。同时,操作简单方便,无需加工螺纹或依赖管的壁厚进行连接,避免了难以控制的人为因素,是目前最简便的给水系统施工方法之一。在本工程电气布线过程中,特别需注意的是在顶面转隔墙布线时,装配式装修利用隔墙-吊顶软管转接模块,实现隔墙与吊顶内的线槽连接。将隔墙线槽根据施工图定位准确插入隔墙空腔内,固定线槽,后在隔墙线槽出线处及底盒安装处开孔。(3)装配式吊顶系统安装本工程的吊顶系统为中央下沉式双跌级吊顶系统。首先,需在地面上组装第一层跌级立框,后进行整体吊装,二级跌级则是通过顶挂角钢吊挂。而后,中央下沉式跌级是在地面上拼接平面板,用吊挂件将方钢钉接到平面板上,立框板围合组装,组装平面板拼接成整框。(4)装配式墙面系统及隔墙系统安装针对本工程的剪力墙,装配式墙面系统的安装需根据墙面放线。先将调平组件紧贴墙面,后检查竖龙骨外表面平整度,通过调平组件对竖龙骨进行调平后固定。墙饰面板由阴角处开始,根据编号逐一向外安装。窗套、门套等收口位置时,采用自攻螺丝固定。最后通过窗套、门套、踢脚线等作收口处理。装配式隔墙的施工过程中,技术难点主要体现在安装顺序及非标隔墙组件的处理。隔墙组件的安装顺序,应遵循尽量减少非标隔墙组件的原则,预先做好排版,将收口放在门洞位置。而当遇到非标隔墙组件时,须对标准隔墙组件进行裁切,并连接配套的侧封边卡件,使裁切后的隔墙板依旧可以跟安装龙骨、侧封边进行卡接,如图4所示。

2装配式装修技术利弊分析

2.1装配式装修优势

综合应用以上装配式装修技术的工程应用实践,相较于传统装修行业,装配式装修技术的优势突显,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节能环保装配式的核心理念,即为减少施工现场的湿作业。装配式装修通过管线分离,面板工厂生产现场拼装等方式实现干作业。同时,深化设计及工厂预制使得装修阶段所产生的建筑垃圾大幅减少。从以上两个方面来看,与传统装修方式相比较,装配式装配单位面积的环境污染显著下降,节能环保特性突出[2]。(2)减少人工成本传统装修涉及包括瓦工、泥水工、木工、油漆工等数十个工种,而装配式装修只需专业安装工人,工作环境好、操作简单。在当今人口老龄化加剧,建筑业一线作业人员严重不足的情况下,装配式装修无疑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企业招工难的问题。同时,工种的简化,也带来了人工成本的节约和管理人员人工成本的降低。(3)降低首检缺陷率,工程质量可靠装配式装修重要特点之一,是通过工业化生产来解决传统装修高度依赖工人个人操作水平的问题,规避了人工操作的随机偏差,实现了整体过程稳定可靠,进而提高整体装修品质标准,用过程精品来实现结果优秀。对比装配式精装和传统装修的验收检验,工种及工序的简化,使得装配式装修的首检缺陷检出率比传统住宅精装修下降近一半。装配式装修通过做好事前和事中控制,把事后修补返工损失减少到预期范围,确保了工程质量可靠。(4)缩短工期在工期方面,一方面由于装配式装修的深化设计以及构配件生产可与工程主体土建施工的同步进行,结合铝合金模板快拆体系,可实现N-10层左右的装修工程穿插作业,有效节约了工程整体工期。另一方面,从单套施工来看,以60m2的两居室为例,若使用传统装修,装修工期至少1个月,而若采用装配式装修,3位安装工人耗时10d即可交付。工期的缩短,使得各参建方的资金成本和时间成本有效节约。

2.2装配式装修技术存在问题

装配式装修技术作为行业新热点,无疑还存在一些问题:(1)尚未形成统一的技术体系现阶段,我国的装配式装修技术系统呈现出若干企业各自为营、各自研发的状态,在技术上和组织上缺乏有效的集成和整合,未形成统一的技术体系,难以发挥技术应用的综合效益。因此,各企业应在各自特色发展的基础上,大力推进全行业成套统一的技术体系,互联互通,使这个新兴的行业健康发展,更具活力。(2)工程造价偏高在未形成完善的产业链及市场的情况下,造价偏高,无疑是目前装配式装修技术推广过程的最大的阻碍。目前,商品房的装配式装修成本,约2500元/m2以上的室内装修预算,才能逐渐显示出其品质优势,才能满足购房者对装修品质的要求。当然,若综合考虑当前人工费的逐年上涨、工期缩短、后期维修费用减少以及政府政策优惠等多方面因素,装修式装修的综合效益不可估量。

3装配式装修行业发展建议

3.1标准化体系建设

现阶段装配式装修造价偏高的根本原因之一,是每个项目每一户型需单独开模,无法做到一次开模全面供应。装配式装修行业亟需建立统一的边界条件、接口技术、几何尺寸等技术规则,运用标准化手段提高部品的通用率和互换率,打通各企业间壁垒,实现在全产业链上适用的标准体系。通过形成标准化、模数化的设计标准,建立部品模块库,并通过统一模块,变化组合等满足市场多层次需求。

3.2应用EPC模式

在现今装配式装修技术体系尚未成熟的背景,工程整体管理模式更显重要。采用何种管理模式,直接影响装修式装修能否最大程度发挥优势。通过EPC(设计采购施工一体化)总承包管理模式,可实现工程全过程一体化管理,有效优化整合资源。由工程总承包单位统筹组织设计、生产、施工、运维等环节,并对实施过程中发生的问题快速反应。在EPC总承包管理模式下,在设计阶段即可解决目前项目设计与施工相脱节的痛点。前期设计阶段即综合考虑生产、施工的需求,通过对装修图纸深化设计,反向调整建筑方案、主体土建开间轴线尺寸,以优化节点、实现标准化生产,进而降低项目成本。在生产阶段,EPC总承包管理模式可按照前期深化拆分图纸,严格把控生产质量,配合施工进度及方案,深入控制生产顺序及速度,从而提高生产效率,节约成本。施工阶段,EPC总承包管理模式可在土建施工时,即严格控制关键部位施工精度,以满足装配式装修实施的基本要求,在安装过程中,应根据现场情况实时调整生产方案,避免浪费。

3.3BIM技术深度应用

装配式装修技术的顺利实施,无法离开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的深入应用。通过BIM技术,对项目从主体阶段到装修阶段的正向设计,建立标准部品模块系统,整合产业链,实现项目全生命周期全信息化工作流程,全信息化测算、自动预警、智能审查、精准计算、无缝对接生产。应使用标准化模块正向设计、BIM深化模型快速出图出清单,缩短设计深化周期。在运维过程中,BIM技术更是能发挥巨大优势。依托BIM搭建的项目运维系统,让项目运维管理人员直接获取各部品部件设计施工过程中的信息,包括材料、尺寸、类型、安装位置、生产日期、生产单位、生产安装验收过程等信息,以实现装配式装修快速维修更新。

4结语

综上所述,装配式装修技术是行业的发展方向。其具有节能环保、质量可靠、减少人工成本、缩短工期等优点,能促使其不断推广和发展。同时,由于装配式装修技术系统不完善、设计标准程度低、行业管理不成熟等原因,造成装配式装修工程整体造价偏高,制约着装配式装修技术的发展。因此,装配式装修行业必须推进具有前瞻性的标准化体系建设、EPC总承包管理模式的推广,以及BIM技术的全过程深入应用,实现设计、生产、施工、维护阶段建筑全生命周期的一体化管理,发挥产业集成优势,节约资源能耗,进而推动我国装配式装修技术的推广及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建伟.浅谈装配式装修对装配式建筑发展的影响[J].中国住宅设施,2020,207(08):86-87.

装配式工程管理例8

1引言

预制装配式建筑越来越受到欢迎,是因为这种建筑在建房的时候所采用的是工业化方法,即施工中使用的构件大部分在工厂内完成,对于需要使用的构建运到施工现场,经过技术人员按照设计图纸拼接后可安装在建筑结构上。需要注意的是,所有构件应牢固连接,以确保建筑物的可靠性。在预制装配式建筑中应用BIM技术,可以在构件运到施工现场后按照三维设计图拼装,取代传统的按照二维平面图进行浇筑施工和现场拼装的方式。这样,建筑的外观就与传统方法建造的房子一样,施工方法却截然不同。预制装配式建筑应用BIM技术,缩短了施工现场的工作时间,减少了用电、用水和人力资源,简化了施工过程。此外,还可以减少各种污染物,减少了垃圾量,避免了施工环境的污染,对施工现场的管理非常有利。

2预制装配式建筑的介绍

预制装配式建筑的一个重要优势是,可以提高工程的施工质量,确保整个工程的施工进度加快。在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的过程中,由于某些施工采用装配施工方式,在生产施工过程中,通常采用运行机械装配线的方式,对于零件的生产不再采用人工操作方式,使得零件有更高的精度,确保每道工序符合有关的规定,建筑结构的各个部位得以改进,工程施工质量有所提高[1]。预制装配式建筑的整个施工都采用装配模式,施工管理模式也发生了变化。在装配式建筑施工的过程中,整个施工过程按照一定的产业流程进行,部分结构零部件在工程中完成,实现了施工标准化操作,使大部分生产环节比传统的施工模式更加完善,当然这对施工人员的专业素质有较高的要求,特别是施工中采用工业管理模式,结合现场施工管理,使施工项目既实现了现代化,又实现了自动化运行。预制装配式建筑的施工特点是,采用预制模式,大大提高了管理效率。从装配式建筑施工的现状来看,已经实现了半自动作业模式。与手工生产操作相比,这种生产方式的速度更快,生产质量有所保证。所以,建筑施工中整体化操作,使得施工的进度加快,缩短了施工时间。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与传统的建筑工程施工模式相比较,工期大大缩短,原材料的使用量明显减少,由此降低了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

3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要点

3.1预制吊装施工技术。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中,对于预制外墙板要使用车辆运输到施工现场,施工管理人员将外墙板的数量清点正确,对编号都要核对好,外墙板使用专用的吊具,将其吊到建筑结构上,放置在指定的安装位置。施工人员对外墙板初步就位之后,将临时的支撑系统设置好,还要采取必要的固定限位措施[2]。外墙板与楼层面限位固定的时候要做好清点工作,对编号进行核对,防止产生错误。当预制楼梯运输到施工现场并清点完毕,对编号予以核对,使用专用吊具将预制楼梯段运输到预安装楼的板位置,由施工人员安装就位。3.2墙面施工技术。应用预制装配式技术,主要的目的是实现绿色施工,对工程的整个建设环节实施一体化管理,如此形成一个科学化的管理模式,避免管理不当造成材料和资金的浪费。在预制装配式施工的过程中,采用综合化的管理模式能够及时发现隐患,及时采取有效地措施处理,避免造成严重后果,导致资金投入量增加。在承重墙建设以及剪力墙建设中应用BIM技术设计和施工,流程简化,工程建设效果更好,能够实现预期的目标。在工程施工中采用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可以从建筑结构整体的角度出发进行墙体建设,应用BIM技术规划建筑结构,根据立体化、透视化的设计图进行拼接,在加工部件的时候可以测试承重能力并对所获得的数据精确分析,对于不当之处适当调整[3]。在墙面施工的过程中注重绿色化,将预制装配式模式发优势发挥出来,结合使用BIM技术可以避免拆除重建,可以一次性成型,同时排除各种安全隐患,施工效果良好。

4应用BIM技术实现绿色施工

4.1应用BIM技术设计模型。工程项目部在施工的初期阶段将BIM应用小组建立起来,应用BIM技术设计预制装配式建筑模型。将BIM技术应用于施工实践中,就是通过运行工作软件进行设计,主要使用的软件包括Autodesk、Navisworks、Revit、斯维尔二维算量和广联达场地布置等,所设计的模型惟妙惟肖,而且是立体化呈现,具有良好的透视效果,每个细节出现问题都能够及时修改,方式施工中发现予以返工,由此节省了人力和物力,保证工期[4]。在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中应用BIM技术,考虑到建筑的主体结构所采用的是框架结构,以屋面护系统和墙面护系统为主,按照绿色理念,外覆双曲造型所使用的铝板幕墙和玻璃幕墙。按照BIM模型,就是将各种构件拼接起来,构成多种形式的实体[5]。节能与环保在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的中心筒部分施工中,工序复杂,难度大,对施工精度有较高的要求。对于这种情况,BIM小组运行BIM建立模型的时候,以树权部位的二维模型为主,临时支撑间距在设计的过程中计算出来,根据计算的结构排布支撑,还要与施工进度计划相结合,对施工的工序进行四维施工模拟。应用BIM模型对施工技术进行交底,避免设计与现场施工存在不符之处,保证施工质量。4.2设置临时支撑。在进行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施工的过程中,要保证屋面的结构安装保持较高的稳定性,将屋面的梁挠度减少,在进行树权施工的过程中,需要将临时支撑设置好。在确定临时支撑型号的时候,需要根据受力计算所获得的结果进行。对于整个建筑结构的整体受力,要保证其具有较高的稳定性之后,按照设计图纸将临时支撑拆除,如此可以起到转换受力体系的作用[6]。某建筑工程的上施工中,按照设计图纸要求在屋架的下方所设置临时支撑,所选用的材料为钢管,规格为152mm×5.0mm,材质为Q235,钢支撑的高度介于3.2m~5.5m之间,根据具体的需要进行选择。钢支撑之间的距离设定需要根据钢梁跨度进行布置,介于3.5m~4.8m之间,在支撑的上部与屋架梁底部可以采用钢接的方法,这种连接方式比较简单。支撑的下部如果不在树权部位,可以将型钢连接到混凝土结构,型钢的规格为H200mm×200mm×8mm×12mm,使用膨胀螺栓连接,支撑钢管连接到型钢件上,采用刚性连接的方法。与树权部位交接的部位,可以直接在主杆件的顶面连接。由于螺栓在圆管的外侧布置,整个结构更加简洁,而且节省了材料[7]。4.3应用BIM技术模拟施工应用。BIM技术模拟施工是BIM技术的一个重要优势。在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施工的过程中应用BIM技术进行模拟操作,对施工的现场情况都能够模拟操作,发挥虚拟建造技术的作用,通过操作软件构建模型,合理设置时间参数,在计算机中操作虚拟软件就可以将头脑中形成的思路用模型体现出来,然后进行虚拟操作,使用仿真软件进行仿真操作。在工程项目建造的过程中会产生一些成本[8]。比如,当某工程没有按期完成工程造成的损失,施工中存在材料浪费的问题等,使用BIM技术就可以实现虚拟软件建造,对工程设计图进行模拟操作,合理规划施工的每个环节,将施工中所存在的难点以及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都能够展示出来,从而对施工过程管理予以优化。在进行异型树权钢结构施工之前,需要将BIM模型建立起来,还要进行模拟操作,对每个设计环节在施工中的效果都能够体现出来,发现问题可以及时调整,避免施工中产生问题导致不良后果。工程施工中应用BIM技术可以实现数据协调,具体的实施中,就是应用三维信息模型实施管理。立体化的施工设计图发挥指导作用,对于所存在的问题及时指导施工现场解决,避免施工中出现施工质量问题导致返工。展示三维信息模型的时候,就是将工程项目的各项指标综合,使得工程施工现场的各项数据全面呈现,BIM软件的运行中可以起到有效协调的作用[9]。同时,应用BIM技术还可以实现精细管理。在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施工的过程中应用BIM技术,使得复杂性问题得到有效解决。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施工中,打破了原有的循序渐进的方式,而是从整体施工高度角度出发展开,如果存在问题,可以从整体的角度出发作出调整,由此可以加快施工进度,各个施工环节都能够合作进行,相互配合良好。发挥BIM技术的作用,可以使得复杂的设计问题和施工问题及时发现,并准确定位,对于问题的处理简单化,确保整个的施工中发挥设计图的指导作用,各项工作更加有条理。具体的应用中,就是发挥BIM技术的作用,通过实施模拟对施工现场优化管理,对施工现场的障碍快速解决,施工质量有所保证。

5结束语

通过上面的研究可以明确,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施工的过程中应用BIM技术可以发挥优势。中国走绿色发展道路,建筑施工的能耗大、资源消耗量也大,而且往往工期比较长,采用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方式,结合BIM技术,使传统施工当中所存在的问题有效解决。如此,建筑工程更加完善,使建筑业的发展符合中国绿色战略目标。

参考文献:

[1]谭道君,张树潮.BIM技术在装配式剪力墙结构施工中的应用研究[J].建筑与装饰,2019(11):134.

[2]张黎.BIM及RFID技术在装配式建筑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建材科技,2019(5):20+110.

[3]曾浩,梁文锦.基于BIM的预制装配式建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应用研究[J].居业,2019(2):39.

[4]贺红伟.BIM技术在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智能城市,2020(11):112~113.

[5]周乐.探索BIM在预制装配式建筑住宅设计中绿色节能的应用[J].华东科技(综合),2019(8):1.

[6]邓昌丽.探讨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结构施工中的应用[J].数码设计(下),2019(11):314.

[7]黎睿.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控制过程中的应用探讨[J].建筑与装饰,2020(11):92.

装配式工程管理例9

二、建设理念及思路

针对目前配网施工作业人员技能水平参差不齐、施工工艺不统一、下料随意性大、作业现场杂乱等易发问题,xx公司加快国网2016版典设、标准物料应用,按照国网公司配电网建设改造“统一规划、统一标准、安全可靠、坚固耐用”的原则,开展配电网工厂化装配送体系的建设和实践,在配网新建与改造工程中推广应用工厂化预制、成套化装配、智能化配送、标准化施工,配电网工厂化装配送体系已在架空线路全面应用,后续将在电缆网拓展应用。

三、配网工程管理的实践应用

1、管理“五位一体”

建立了“信息化管理、工厂化预制、成套化装配、智能化配送、标准化施工”为一体的配电网工厂化装配送管理体系。

2、施工组织和施工流程调整

施工组织调整:通过调整集体企业施工项目管理模式,在集体企业中新设置“装配送中心”。将原来施工场地的全部预制工作部分前移到装配送中心。由装配送中心统一完成所有工程的预制、装配、检测、检验工作,强化工程的标准化管理,形成“安装预制分离,物资成套配送”典型配送模式。

施工流程调整:为确保工厂化装配送一体化工作模式能顺利落地,xx公司随即调整了施工流程,将施工项目部确定为装配工作的主要管控责任主体,装配送中心确定为装配送工作的责任主体。

1)模块化预制:装配送中心根据工程任务单对工程材料进行模块化预制。实现了“线路分断开关模块、线路拉线上把模块、10千伏台区低压进线模块、10千伏台区高压熔断器下引线模块、10千伏台区高压熔断器上引线模块、避雷器引线模块、跌落式引线模块”预制系列装配模块。——工厂化预制、标准、快速、无差异。

Ø 线路分断开关模块

Ø 线路拉线上把模块

Ø 10千伏台区低压进线模块

Ø 10千伏台区高压熔断器下引线模块

Ø 10千伏台区高压熔断器上引线模块

Ø 避雷器引线模块

Ø 跌落式引线模块

2)成套化装配:实现了“终端杆头模块、分支杆头模块、直线杆头模块、10千伏台区成套模块、熔断器、避雷器模块”成套系列装配模块;——成套化组合、方便、快速、无错漏。

Ø 终端杆头模块

Ø 分支杆头模块

Ø 直线杆头模块

Ø 10千伏台区成套模块

Ø 熔断器及避雷器模块

3)智能化配送:装配送中心根据工作任务单将成套装配成品送至施工现场交由施工班组。

Ø 成套装置成品出库上车:更专业、更效率。

Ø 车辆派送GPS定位:更精准、更迅速,实施监控。

4)信息化管理:对配网工厂化流程节点进行信息化管控,确保管理流程高效运转,实施有序,责任追溯清晰。通过智能化配送的模式,设备信息可以通过二维码进行管理,大大降低了沟通及运输时间成本,提高了整体的工作效率。

5)标准化施工:采用装配送工厂化成果后,施工班组仅需完成现场安装模式,统一施工工艺,减少现场工具和零星材料,缩短施工时间。

现场的标准化施工降低了现场工程管理难度,解决了现场工具和物料管理难度大的问题,也加快了施工效率,减少了停电时间及带来的影响,提升了文明和绿色施工水平。

3、工程应用

为全流程打通各环节,xx公司高度重视对工程应用的流程管控,确保管理工作标准化,工作界面干净整洁,工作责任清晰明确,全过程加强质量管控和成品保护,不留死角。主要包含如下:1)下达装配送任务;2)领料预制和装配;3)打包;4)配送;5)现场交付;6)成套货架回收。

(三)业务模块

1、模式核心。材料以模块为单元进行申领和配送,施工班组不再参与领配料工作,由装配送中心将所有可预制的组件全部完成后,定点配送,实现装、配、送一体化。

2、模块组合。将每一种典设物料装配送设置为一种模块,不同模块之间根据典设灵活组合。现已实现7个预制模块的的建设与实践应用,分别为引线和避雷器成套、线路分断开关成套、分支令克成套、台区附件成套、耐张和直线杆头成套、拉线成套等七个模块。

装配式工程管理例10

中图分类号:TG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24-0124-01

飞机的装配不同于一般的机械装配,其过程非常庞杂,是飞机制造的核心环节,质量要求非常高,每一个环节都要认真对待,同时技术难度非常大。因此,所以人们必须重视飞机的装配,不断利用新技术,促进飞机装配工艺的发展。

一、数字化装配技术

数字化技术的发展是科学进步的重要体现,数字化进步同样提高了飞机装配的发展,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装配工艺设计流程的变革

将数字化技术运用到飞机装配中,大大优化了装配工艺的设计和装配的流程。第一,实现工程并行。飞机装配先要进行工艺路线规划,根据产品数模完成初步的路线规划后,要指派专门的工艺技术人员进行工艺性审查,根据设计数模、工艺路线以及工艺审查情况,对所有的装配进行人员优化组合配备,另外还要对工艺流程进行细化等,数字化装配工艺实现了这些流程的并行性,大大缩短了之前的等待时间,设计的更改和工艺审查并行,提高了科研的效率。第二,流程的优化。数字化技术的运用使派工程序提前,因此,这给工艺人员提供了更多时间,工艺人员就会对装配过程进行细化,同时对装配过程进行验证,大大提高了装配的精确度,流程更加清晰。

(二)优化装配工艺规程

数字化装配工艺将工艺规程进行优化,对传统的装配工艺规程进行改进,将装配工艺分为了两个板块,其一是概要工艺规程,其二就是详细装配作业指导书,从而改变了之前的装配现场的管理模式,其细化的装配工艺规程,大大提高了装配工艺对装配现场的指导作用。

概要工艺流程:它是利用数字化的相关技术,对之前的装配工艺规程进行改造,最终简化成为一种工艺路线规划,其内容主要是关于各种项目的目录、具体的工艺路线等,主要功能就是协调各生产部门,制定一系列的生产计划,以及零件配套等,从而方便了管理部门提供管理工作的相关信息,同时生产现场也可以从中获取生产作业的相关信息。

细化装配工艺规程:一般也称作装配作业指导书。这个模块包含很多的信息,比如工步的流程图、使用的资源清单等,所有的信息都是为一个目标而服务――向操作人员提供直观的装配过程,从而保障飞机装配保质保量完成的重要指导文件。

(三)有机结合电子化管理和纸质管理

优化前装配工艺业务大多数是纸质管理,效率相对来讲比较低,数字数装配工艺则拥有强大的电子化管理系统,实现了电子化管理和纸质管理两种管理方式的结合。比如在飞机装配的过程中,需要做出相应的修改,那么工艺人员提供纸质资料的同时,还要注意利用数字化技术,将资料输入到系统中,然后进行输出打印。

(四)飞机结构装配的优化

飞机结构的装配只要采用工装进行装配,零组件工装的制造,主要是根据产品图纸和模线样板安装制造,误差较大,相对制造出的产品协调性较差,产品稳定不好,造成飞机经常出现产品质量,经过优化后,运用数字化运用到工装制造中,提高了工装的制造精度,提高了产品质量,在装配过程中,根据工装结合激光跟踪仪对机体结构进行装配,大大地提高了装配质量,保证了飞机的安装精度,并且,大大地提高了科研生产效率。

二、液压系统的无缝压接技术

飞机制造的过程中,特别要注意的液压油泄露问题,如果这个问题没有得到良好的解决,后果不堪设想。因此,一定要提高飞机的液压管路连接方法,它是飞机装配工艺中非常重要的环节。经过不断的探索和研究,最终有一种压接方法可以有效增加管路的可靠性,同时还有另外一种功能,那就是减少管子连接头的重量。这种新探索出来的方法就是Permaswage法,现在一般称为永久性压接。这个Permaswage法有其自身的连接系统,它的连接手段主要是先将连接件采取永久变形操作,然后借助永久变形的连接件将两个金属管连接起来。这里的变形操作一些实施挤压的工具来完成,其挤压方式大多有两种,一种是类似压缩空气的方式,另外一种就是通过手动压缩方式。完成压缩之后,就要进行密封工作,Permaswage系统的密封主要是通过涂抹二氧化硅的橡胶环,涂抹的位置一般是在金属与金属(接触)之间,这样的密封方法可以避免管子表面的缺陷导致液压渗漏想象的出现。

Permaswage法使用的是永久性连接头,其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减轻传统连接头的重量,从而大大减轻了液压渗漏的问题,其安装程序相比之前更加简化,且实现了弹性安装,对于后期的检验都提供了方便。第二,永久性接头有一个的功能――吸收结构公差,这就使燃油箱内铺设管子操作成为了可能,而且还能弥补飞机结构发生变化导致的管路产生的各种影响。

三、MBD技术

数字化技术的发展推动了飞机装配工艺的发展,MBD技术在数字化基础上,不断更新进步,将二维图纸转变为三维模型,大大提高了飞机装配工艺的发展。MBD,即Model-Based Definition,翻译成中文就是基于模型定义。首先,它需要借助一种集成的三维实体模型的相关功能;其次,将这个模型用于对产品的定义信息表达,最终实现对产品的相关信息的详细表达。产品的信息一般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产品的尺寸问题,比如产品长度、高度、外径等等;第二,产品公差标注规则,比如标注的方式、配合系统等多方面的内容;第三,工艺信息,比如飞机制造工艺、飞机装配技术等。

在之前的飞机装配工艺中,装配工程的流程图大多是运用工程图纸,工作起来效率比较低下,认为操作失误的现象比较严重。自从运用MBD技术以后,产品的相关结构设计工作都采取了三维数模的数字状态,装配现场的工作人员的工作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工作效率也大大提升。不仅如此,技术人员有了更加方便快捷的信息提取方式,工艺设计人员有了更充足的时间,这些都促进了飞机装配工艺的发展。

结束语

综上所述,飞机装配工艺工作环节十分繁琐,技术要求非常高。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数字化装配技术、液压系统的无缝压接技术以及技术MBD技术都大大推动了飞机装配工艺的发展。人们应该不断探索,提高飞机装配工艺的不断进步。

参考文献

[1] 刘晓波.基于MBD的飞机装配工艺辅助系统研究[D].沈阳航空航天大学,20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