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全面预算与财务预算的区别模板(10篇)

时间:2023-08-09 17:16:44

全面预算与财务预算的区别

全面预算与财务预算的区别例1

预算会计和企业会计是国内会计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会计主要以核算资金的循环为重点,着眼于利润最大化,适用在国内全部的企业内部;预算会计属于各级政府财政机构和所属行政部门与各级事业机构,以货币为重点计算单元,对财政经费运营及其结果实施核算、反映以及监督,推动我国财政收支工作圆满完成的财政管理工作。

一、预算会计和企业会计的本质差异分析

会计主要以货币为重要计算范围,以凭证为基础,使用先进的技术与方式,对特定主体的经济业务展开全面、集中、持续、科学的核算与监督,且定时向相关部門提供会计数据的一种经济管理任务。

以上有关会计的概念包括了预算和企业两个内容,由此不难发现,从某种意义上来讲,预算会计和企业会计属于一个枝干的两大分支,同根同源,但存在一定差异。从本质上来讲,其在确定的目标及依据、基础前提、记账途径、应用文字等若干个方面均是相同的。

两者的本质区别是概念上的“特定主体”,如果主体是强调利益的单位,就是企业会计范畴,如果主体是不以盈利为目的的事业机构、行政部门、财政机构,则是预算会计范畴。由此不难发现,两者最根本的差异是主体上的区别,主体的性质存在差异,就造成了两者在财务处理方法上存在明显的不同。

二、财务核算的区别

(一)财务核算要素差异

国内的企业会计把财务要素分成资产、负债、所有人权益、收入、成本、利润等多个要素,而预算会计中财务要素则仅分成资本、负债、净资本、收入和支出这几个要素,就算二者之间分类时的财务要素名称很相似,可是其根本含义却存在明显的差别,这将决定企业会计和预算会计在财务核算方面存在的差异。

1.资本要素区别

企业会计方面的“资产”主要指企业以往的交易或是事项产生的,而且是由企业管理的,同时,预期将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但预算会计上的财务要素“资产”主要指各级政府财务管理和控制的,可以以货币计量且融入预算控制的经济资源,其无法创造出预计的经济利益。

2.负债要素区别

企业会计内“负债”的概念指的是,企业以往的交易或是事项产生的、预计会造成经济效益流出企业的实时义务。而预算会计上所讲的“负债”主要指,可以以货币计量,要求以资产和劳务偿清的债务。

3.收入要素差异

企业会计内的“收入”主要指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出现的,将造成所有人权益提高的,和所有人投入资金没有关系的经济效益的总流入。但预算会计上所指的“收入”主要强调为进行业务实践、依法获得的非偿还性费用。

(二)财务核算基础差异

企业财务准则强调,国内企业会计的核算仅能以权责出现制为确定基础;而预算会计在通常情况下会使用收付实现制,仅有具备运营业务及实施内部资金核算的事业机构,其财务核算能够采用权责出现制的确定基础。

(三)财务等式区别

预算会计中恒等式是:资产等于负债加净资产,以及资产加支出等于负债加净资产加收入。但企业会计中恒等式是:资产等于负债加所有人权益。由这几个等式能够发现,预算会计和企业会计的要素与对象存在差异,其等式也会存在区别,预算会计中没有所有人权益。

(四)财务核算信息和方式区别

1.核算信息差异

例如预算会计内,固定资产和固定基金相呼应,固定资产没有进行计提折旧;向外投资和投资基金相呼应;专用基金达到专款专用;通常不进行资金核算,就算有资金核算也是内部资金核算;不存在利润和利润配置核算,但在企业会计内没有上述内容,而且固定资产需计提折旧,同时必定会存在利润和利润配置的核算。

2.核算方式差异

预算会计中针对固定资本的支出采用一次性列支的手段,不计提折旧,根据收入的具体比例进行计提购买基金;但企业会计中的固定资本采用计提折旧的方式,根据固定资产的应用时间分期计提折旧,纳入到成本经费。

(五)预算会计组成关系清楚,综合性强

因为预算会计属于财政管理的关键构成部分,而国内的国家预算又属于全国集中的预算。因此,国内的预算会计出现了一个以核算资本为重点内容的全国综合统一的核算系统及控制体系。该种组成关系不但综合性强,并且组织关系非常清楚。政府财政整体预算会计纵向能够分成从中央至乡镇五级;各级政府财务从预算会计均有附属的一、二、三级行政部门会计以及统计事业机构会计。该种纵向的上下级内属于领导被领导的情况,同级财政和部门之中属于横向的指导和接受指导的状态。上级部门不但核算、反映及监督本部门资本运行,还反映与监督包含下属部门在内的整个系统资本运行。这和企业会计上下级几乎没有从属关系,存在独立性的特征,刚好相反。

三、财务报表的区别

(一)报表类型的差别

企业会计报表也叫作财务报表,主要指企业向外提供的,以常规财务核算信息为重点依旧,体现企业某个指定时间的财务情况以及某一财务期间的运用成效、现金流量的资料。其重点包含资本负债表、利益表、现金流表等。预算会计中财务报表是反映事业机构财务情况及收支状况的书面信息,包含资本负债表、收支表、基建支出表、附表和财务报表附注以及收支状况说明书,它不用设置现金流量表,这属于二者报表类别上存在的区别。

(二)报表结构的区别

例如企业的资本负债表是以“资产加负债、所有人权益”的框架来设置的,资产、负债、所有人权益科目中“期末数”所反映的均是结转后的金额,是静态数据;而预算会计中资本负债表就是根据“资本、支出加负债、净资本、收入”的框架设置的,其中,预算会计的资金、负债、净资本科目中“期末数”所反映的为期末金额,也属于静态数据,可是支出与收入科目上期末数则反映的是“本年累计出现额”,是动态数据。

(三)财务科目体系设计的区别

国内预算会计的根本目的在于为社会发展提供服务,寻求社会利益最大化,是为了确保国家发挥其职能的要求,所以其财务科目体系设计是以收入与支出为重点而创建出来的财务科目。但企业会计的目的在于实现经济利益的最大化,令资产增值而提高再生产,提高经济实力,富有盈利性与经济利益性,所以其财务科目体系设计是以会计的核算为重点而创建出来的财务科目。例如企业会计,其建立了“利润”科目,而利潤是企业本年的收入和成本资金相减而产生的,反映了资本的报酬状况,借助这个科目可以体现出企业的投资运营水平;预算会计不建立“利润”科目,其设立了“结余”科目以体现资本的结余情况,这个结余是各种收入减去各种支出后的差数,但并没有资本报酬的概念,只是体现了收支的对比状况,整年的收支相抵之后的最后财务情况。

(四)会计主体的区别

预算会计主要以货币为重点计量单位,对中央和地区各级政府预算及行政事业机构收支预算实施状况,展开全面、统一、持续的核算及监督一个专业财务。其包含总预算财务、行政机构会计、事业机构会计,所以,其会计主体为财政单位、行政机构、事业机构等。而企业会计主要指反映自身的财务情况、运用成果以及现金流量,且对企业运用业务及财务收支展开监督的一个专门财务,所以其会计主体为财务资料多的特定单位和组织。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预算会计尽管和企业会计相伴出现,有很多相同的地方,可是其在核算方式、核实基础、资金核算、科目设计等多个方面均和企业会计存在较大差异,所以,在学习当中需全面了解其在主体性能方面的差异,掌握好它们在资金核算、科目涉及等方面的差别,这样就可以简便、快速地将二者区别开来,较好地掌握预算会计的账务处理技能。

参考文献: 

[1]张川.“净资产”在预算会计与企业会计中的区别[J].交通财会,2013,(1):19-21. 

[2]占丽萍.事业单位会计与企业会计的区别探讨[J].经营管理者,2016,(2):39. 

[3]许立国.浅谈事业单位会计与企业会计的区别[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5,(6):113-114. 

[4]王子亮.建议预算单位设置银行支取未报数备查簿[J].财会通讯,2015,(9):59. 

[5]黎利权.预算会计要素与企业会计要素的对比分析[J].预算会计研究通讯,2014,(7):13-14. 

全面预算与财务预算的区别例2

预算会计和企业会计是国内会计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会计主要以核算资金的循环为重点,着眼于利润最大化,适用在国内全部的企业内部;预算会计属于各级政府财政机构和所属行政部门与各级事业机构,以货币为重点计算单元,对财政经费运营及其结果实施核算、反映以及监督,推动我国财政收支工作圆满完成的财政管理工作。

一、预算会计和企业会计的本质差异分析

会计主要以货币为重要计算范围,以凭证为基础,使用先进的技术与方式,对特定主体的经济业务展开全面、集中、持续、科学的核算与监督,且定时向相关部门提供会计数据的一种经济管理任务。以上有关会计的概念包括了预算和企业两个内容,从本质上来讲,其在确定的目标及依据、基础前提、记账途径、应用文字等若干个方面均是相同的。两者的本质区别是概念上的“特定主体”,两者最根本的差异是主体上的区别,主体的性质存在差异,就造成了两者在财务处理方法上存在明显的不同。

二、财务核算的区别

(一)财务核算要素差异

国内的企业会计把财务要素分成资产、负债、所有人权益、收入、成本、利润等多个要素,而预算会计中财务要素则仅分成资本、负债、净资本、收入和支出这几个要素,就算二者之间分类时的财务要素名称很相似,可是其根本含义却存在明显的差别,这将决定企业会计和预算会计在财务核算方面存在的差异。1.资本要素区别企业会计方面的“资产”主要指企业以往的交易或是事项产生的,而且是由企业管理的,同时,预期将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但预算会计上的财务要素“资产”主要指各级政府财务管理和控制的,可以以货币计量且融入预算控制的经济资源,其无法创造出预计的经济利益。2.负债要素区别企业会计内“负债”的概念指的是,企业以往的交易或是事项产生的、预计会造成经济效益流出企业的实时义务。而预算会计上所讲的“负债”主要指,可以以货币计量,要求以资产和劳务偿清的债务。

(二)财务核算基础差异

企业财务准则强调,国内企业会计的核算仅能以权责出现制为确定基础;而预算会计在通常情况下会使用收付实现制,仅有具备运营业务及实施内部资金核算的事业机构,其财务核算能够采用权责出现制的确定基础。

(三)财务等式区别

预算会计中恒等式是:资产等于负债加净资产,以及资产加支出等于负债加净资产加收入。但企业会计中恒等式是:资产等于负债加所有人权益。由这几个等式能够发现,预算会计和企业会计的要素与对象存在差异,其等式也会存在区别,预算会计中没有所有人权益。

(四)财务核算信息和方式区别

1.核算信息差异例如预算会计内,固定资产和固定基金相呼应,固定资产没有进行计提折旧;向外投资和投资基金相呼应;专用基金达到专款专用;通常不进行资金核算,就算有资金核算也是内部资金核算;不存在利润和利润配置核算,但在企业会计内没有上述内容,而且固定资产需计提折旧,同时必定会存在利润和利润配置的核算。2.核算方式差异预算会计中针对固定资本的支出采用一次性列支的手段,不计提折旧,根据收入的具体比例进行计提购买基金;但企业会计中的固定资本采用计提折旧的方式,根据固定资产的应用时间分期计提折旧,纳入到成本经费。

三、财务报表的区别

(一)报表类型的差别

企业会计报表也叫作财务报表,主要指企业向外提供的,以常规财务核算信息为重点依旧,体现企业某个指定时间的财务情况以及某一财务期间的运用成效、现金流量的资料。其重点包含资本负债表、利益表、现金流表等。

(二)报表结构的区别

例如企业的资本负债表是以“资产加负债、所有人权益”的框架来设置的,资产、负债、所有人权益科目中“期末数”所反映的均是结转后的金额,是静态数据;而预算会计中资本负债表就是根据“资本、支出加负债、净资本、收入”的框架设置的,其中,预算会计的资金、负债、净资本科目中“期末数”所反映的为期末金额,也属于静态数据,

(三)财务科目体系设计的区别

全面预算与财务预算的区别例3

一、近年来部门预算管理工作稳步推进,成效明显

自本世纪初推行部门预算编制制度改革以来,我区部门预算管理工作迈小步,不停步,成效明显,有目共睹。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预算编制有章可循。区财政局每年都认真制定编制方案,印发预算编制说明,指导区直各单位的预算编制工作。2008年还制定了扬州市*区区级部门预算管理办法,明确了预算编制的原则、要求、程序、预算调整和预算执行、预算监督等事项,是我区实施预算管理的主要指导文件。

二是预算编制程序渐趋规范。区级部门预算总体上按照“两上两下”的程序进行。预算单位和财政部门之间、财政部门内部科室之间形成了既相互衔接、又相互制衡的预算编制工作机制。

三是预算定额更加合理。随着规范公务员津贴补贴工作的顺利进行,人员经费定额更加合理,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工资及时足额发放。公用经费保障水平随着财力的增长有所提高,保障了政府职能正常有序运转。

四是财政政策更加公开透明。预算编制有章可循,编制程序更加规范,特别是部门预算编制软件和部门预算基础信息管理系统的运用,大大减少了预算编制过程中的人为因素。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的看到,当前预算管理工作中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并努力解决。这些问题主要是:专项资金不“专”、专项资金“转项”的情况较为普遍,预算资金使用绩效不高;预算安排基数加增长的观念依然根深蒂固,影响了财政资源分配的公平有效;部分单位部门预算自相分割,甚至同时使用两个备用金账户,违反财政财务管理规定,既破坏了部门预算的完整性,又加剧财政供求矛盾;部门预算刚性不强,约束力较弱;预算编制不够细化,部分专项资金未实行项目管理,支出随意性较大,等等。对于这些问题,审计部门关于本级财政预算执行及其他财政收支情况的审计报告明确提出了整改意见,区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审计部门的审计报告,同时要求财政部门认真整改。区政府主要领导在全区资产财务管理动员大会上也明确提出,创新管理机制,完善管理体系,推进资产财务管理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对此,区直各部门要高度重视,认真贯彻全区资产财务管理动员大会精神,严格依法理财,切实做好部门预算编制等工作。

二、正确认识当前财政经济形势,明确2010年部门预算编制工作指导思想

自2008年9月15日美国雷曼公司破产引发次贷危机并迅速演变成全球金融危机以来,时至今日,世界经济已经遭受了整整一年的风暴洗礼。金融危机导致的经济衰退在财政形势上得到了全面反映。今年前三季度,全区财政收入形势明显不及往年,部分重要税种收入则出现近年罕见的负增长。为克服外部经济环境的不利影响,全区上下积极落实中央和省市的各项政策措施,认真贯彻区委、区政府的决策部署,财政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为维护全区经济社会的稳定和持续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1-10月份预算执行情况

1-10月累计实现财政收入27.28亿元,同比增收3.44亿元,增长14.4%,完成目标任务的75.6%。财政总收入位于江都(39.6亿元)之后,列全市总量第二,增幅位于开发区(25.2%)、江都(19%)维扬区(18.4%)高邮(17.7%)之后,列全市第五。1-10月实现一般预算收入13.65亿元,增长18.6%。一般预算收入总量位于江都(14.9亿元)之后,列全市第二;增幅位于江都(22.4%)、开发区(22.1%)、宝应(19.1%)之后,列全市第四。

1-10月份,除维扬区一般预算收入和财政总收入均完成目标任务的83%,基本达到序时要求外,其他均未达到序时要求。我区一般预算收入序时进度达79.3%,位于维扬(84%)、江都(79.4%)之后,列全市第三。财政总收入完成目标任务的75.6%,位于维扬(83.6%)、江都(81%)、开发区(77.8%)高邮(77.5%)、之后,列全市第五。

1-10月全区实现财政总支出14.5万元,完成年度预算的81.1%,同比增加1.69亿元,增长13.2%。

(二)1-10月份财政预算执行的主要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1、经济企稳向好的势头更加明显,但收入增长的基础尚不稳固。从税收前50强企业的收入形势看,6月份税收前50强企业入库税收累计增幅为5.2%,7月份为8%,8月份为11.8%,9月份为14.8%。剔除大洋造船有限公司的数据后,前49强企业累计实现税收66254万元,同比仅增加31万元,与上年基本持平。房地产企业税收前20强1-9月累计实现税收23310万元,同比减少7507万元,下降24.4%。12家高新技术企业1-9月累计实现税收12254万元,同比减少8399万元,下降40.7%。

2、收入质量明显下降,财力增长难以为继。10月底税收占总收入和一般预算收入的比重分别为73.6%和78.1%,同比分别下降5.2和4.7个百分点。前10个月国地税累计入库税收19.62亿元,平均每月入库1.96亿元。剩余两个月尚需入库7.89亿元,平均每月须入库3.95亿元,加之尚有5000万元左右的福利企业应退未退税款。完成年度收入任务的压力巨大。

3、支出刚性增长,大大超过财力增长幅度,财政收支平衡难度前所未有。今年调整奖励工资、公积金基数等增加支出2762万元,重点水利工程建设资金增支400万元,行政审批监察系统经费71.5万元、农村环境综合整治60万元、新档案馆工程建设资金259万元,职业教育助学金50万元,加上大学生村官财政补贴、企业离休干部交通费护理费提标、发放尊老金等各项支出累计已追加6500万元。在职人员生活性补贴全额纳入公积金基数、机关离退休人员占在职人员收入比例提高、各种社会保障项目提高标准、实行义务教育教师绩效工资等尚需增加支出1.5亿元左右,加上由于财政收入质量下降预计减少财力1.1亿元,预计全年收支缺口达3.25亿元。财政收支矛盾相当突出。

当前,全区面临财政收入质量下降、可支配财力增长难以为继及财政支出大幅上升等多重压力。

三、高度重视2010年部门预算编制工作,更好地服从和服务于部门中心工作

2010年部门预算编制工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保民生、保增长、保稳定为重点,以促进城乡统筹发展、推进和谐社会建设为主要目标,按照“制度预算、零基预算、全面预算、绩效预算”和收支平衡的原则,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一步细化预算,提高部门预算的规范性、科学性,增强预算约束力。各部门单位要依据《扬州市*区区级部门预算管理办法》(扬邗政发【2008】88号)、《关于推进财政预算规范化、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意见》(扬邗财预【2009】78号)、《*区财政专项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扬邗财预【2009】77号)等文件精神,认真做好2010年区级部门预算编制工作。具体要求是:

1、切实推行零基预算。从2010年起,取消原有经费基数,按国家、省、市、区有关规定确定预算部门(单位)的人员经费;按实有在职在编财政供给人数和规定的定员定额标准,核定预算部门(单位)的公用经费;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实际需要和财力可能,重新核定部门(单位)项目支出。

2、实行全面预算管理。部门(单位)所有收支必须全部纳入部门预算,实行全面预算管理。按照收支两条线原则,统筹安排各部门(单位)预算开支,实现非税收入与支出初步脱钩。部门(单位)支出预算安排应遵循先专户管理非税资金、再申请一般预算资金(含预算管理非税资金)的顺序,合理安排。

3、加强非税收入预算管理。非税收入是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按照“核定收入计划,超收适当分成,短收扣减支出”的办法纳入预算管理。其中,公安分局、义务制学校及完中的非税收入全额上缴财政预算,其支出由区财政统筹安排。

4、严格按照编制说明编报部门预算。今年部门预算编制工作仍然采用基础数据控制支出数,对于部分支出采用计算机控制综合定额和子项定额的办法。各单位要严格按照编制说明操作。

5、及时上报部门预算及相关资料。今年部门预算编制工作部署较迟,各部门单位要加强领导,吃透精神,全力以赴,认真学习梳理有关财政政策,及时报送部门预算及相关资料。

全面预算与财务预算的区别例4

笔者经过对《预算法》及其实施条例、总预算会计制度等进行深入研究,并参照有关法规和其他行业会计的原则,在对此类会计业务做了充分调研后,提出以下商榷意见,以供业内人员参考。

一、乡镇与街道办事处,的总预算会计核算方法应有所不同

根据《预算法》第二条:“国家实行一级政府一级预算,设立中央,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自治州,县、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乡、民族乡、镇五级预算”的规定,乡镇作为一级政府应设立一级预算。并根据《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中央,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自治州,县、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乡、民族乡、镇等各级财政部门的总预算会计”的规定,乡镇政府财政部门应设立总预算会计,对本级财政预算收支进行独立核算。

根据上述《预算法》第二条及《预算法实施条例》第二条:“县级以上地方政府的派出机关,根据本级政府授权进行预算管理活动,但不作为一级预算”的规定,街道办事处属区政府派出机构,非一级政府,它代表区政府执行政府各项行政职能。因此,街道办事处不能作为一级预算,而须将其财政收支纳入区本级预算,接受区人大的管理、监督。

按以上所述,街道办事处即相当于区政府的本级部门。并且,依据《总预算会计制度》第二条的规定,街道办事处未包含在该制度的适用范围。因此,似乎应将街道办事处视为区政府的一个行政部门来处理相关预算缴拨款和预算收支会计业务。但是,由于街道办事处本身具有他有别于一般政府行政部门的独特性质,其行政管理模式特点上更近似于乡镇政府,在实际操作中也难于将其归入《行政单位会计制度》的适用范畴。

值得一提的是,在实践工作中,为调动街道办事处的工作积极性,发挥其参与经济建设的能动性。各区政府在制定乡镇财政管理体制时,通常也将街道办事处视同乡镇政府,实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划定其一定的财政收支管理权限。

根据以上所述,笔者认为,由于街道办事处在与区级财政办理上下级财政决算和乡镇政、府财政的近似性,其总预算会计还是应参照《总预算会计制度》来执行。但根据《预算法实施条例》的规定,街道办事处又不得作为一级预算。因此,区、街两级总预算会计在核算相关会计业务时,应采取与乡镇政府总预算会计核算方法既相近、又有区别的核算方法。

二、有关乡镇财政(未设立国库)的总预算会计核算方法

《预算法实施条例》第四十条提倡已具备条件的乡镇一级财政设立国库。但我国目前情况,大多数乡镇均尚未具备条件设立国库。因而采取的办法是,各地区根据当地财政管理体制,将应属乡镇的财政收入通过税务所或财政所收缴后尽数纳入区国库,待年终上下级结算时再予区分、确认。因此,对县区级财政总预算会计而言,其年度中日常会计核算所体现的收入是所属全辖区的财政收入,而支出则是区本级的财政支出,乡镇财政总预算会计账中体现却只有财政支出,而没有财政收入。因此,尚需对上下级之间有关往来办理年终决算。

笔者在实践中发现,有的县区级财政总预算会计在处理业务时,未将根据当地财政管理体制应属乡镇的各项财政收入进行一一冲转,而是采取在年终结转预算结余时,直接冲转预算结余的方式,或通过补助支出科目来体现乡镇的预算收入,导致账上数字脱离客观真实。根据《总预算会计制度》第五十二条第二款:“补助支出是本级财政按财政体制规定或因专项需要补助给下级财政的款项及其他转移支付的支出”的规定,笔者认为,补助支出科目应用来核算各项转移支付资金的结算,将其同时用于核算乡镇一般预算收入的结算易造成会计事项的交错、混淆。此外,这种核算方法也不利于县区级总预算会计参预并监控县区与乡镇的上下级结算过程。

三、街道办事处的相关总预算会计核算方法

街道办事处的总预算会计与乡镇政府的总预算会计,在核算方法有些近似,但也有明显区别。

1、预算收人的确认:街道办事处年度中将各项预算收入收缴纳入区级国库,因这些预算收入应届区本级财政收入,区级财政总预算会计按常规直接确认为本级预算收入即可,不需另行会计处理。这一点与乡镇财政的相关总预算会计核算方法有着根本的区别。

2、财政支出资金的调度和预算支出的确认:①县区级财政总预算会计平时根据街道办事处年度预算列支财政拨款时,作如下会计分录:

借:一般预算支出――x x x x(支出科目)――x x街道办

贷:国库存款

该笔业务,街道办事处总预算会计则列:

借:其他财政存款

贷:与上级往来

以上作法,会导致年度平时县区级财政与街道办事处的往来款不相符,需等年终结算后方能一致。但此作法有利于县区级财政总预算会计账真实体观本级预算支出执行的序时进度情况。

有另一种核算方式值得推敲,它采取与处理乡镇的日常支出需要类似办法,年度平时通过往来款来调度资金,作如下会计分录:

借:与下级往来――x x街道办

贷:国库存款

街道办事处总预算会计亦列:

借:其他财政存款

贷:与上级往来

待年终区与街道办事处办理决算后,区级财政再根据决算情况将街道办事处的预算支出决算数字予以列支,作以下会计分录:

借:一般预算支出――x x x x(支出科目)――x x街道办

贷:与下级往来――x x街道办

这种核算方法可使上下级之间的往来款保持相符,但笔者认为,这种方法违背了《预算法实施条例》第二条规定及《总预算会计制度》第十一条:“总预算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依据,如实反映财政收支执行情况和结果。”、第十二条:“总预算会计信息,应当符合预算法的要求,……”的规定。因为街道办事处不作为一级预算,其预算纳入区本级的预算,因此在区财政根据街道办事处年度预算拨款时就应该确认为预算支出,才符合会计客观性的一般原则。

②街道办事处平时根据年度预算列支财政拨款时,则作如下会计分录:

借:一般预算支出――x x x X(支出科目)

、贷:其他财政存款 ,

③如街道办事处需要调入区级资金时,区级财政应列:

借:与下级往来――x x街道办

贷:国库存款

街道办事处应列:

借:其他财政存款

贷:与上级往来

④如果有市级专项补助或其他转移支付时,区财政应列:

借:补助支出――x x x x(专项补助)――x x街道办

贷:国库存款街道办事处总预算会计应列

借:其他财政存款

贷:与上级往来

3、年终决算:街道办事处总预算会计在办理年终财政决算时,应依据实际决算情况分别作出会计处理。

①将划人本街道办事处管辖权限的预算收入从往来款中冲转:

借:与上级往来

贷:一般预算收入――X x X x(收入科目)

②其他结算事项:

借:与上级往来

贷:补助收入――X x x x(专项补助)

借:上解支出

贷:与上级往来

③而区级财政总预算会计则只需对街道办事处上解收人作以下分录:

借:与下级往来――x x街道办

全面预算与财务预算的区别例5

财政决算工作是财政工作的重要环节,是一年来国民经济发展和预算执行结果的最终体现。财政总决算和部门决算报表数据是经济发展在财政收支中的具体体现,是党委、政府决策的依据。20**年新年伊始,全科人员就进入紧张的工作状态,预算科与国库科及各科室之间团结协作、密切配合、分工合理、职责明确,严格按照“统一表式、统一口径、统一布置、加强协调、严格审核、提高质量、数据共享”的工作原则,不分工作时间和节假日及业余时间,进行对账、算账、审核、汇总。决算数据做到了预算单位、业务科室、预算总指标和支出都核对无误。通过大家3个多月的艰苦努力、团结协作,圆满完成了20**年的财政决算编审工作。经省财政正式批复的决算,20**年我区一般预算财力增加了352万元,其中:省市考核奖励增加了134万元,年终结算困难补助增加了183万元,调入资金增加35万元。最大限度地争取了上级部门对我区的关心和支持。

科学测算、统筹安排,全面及时地完成了预算草案编制工作。整个预算方案以全区国民经济发展计划指标为基础,综合分析了全区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局面和近几年财政税收的良好增势,充分考虑了所得税改革及非税收入的不可比因素,同时也衡量了关注民生,建设和谐社会的资金需求,充分体现了“统筹兼顾、有保有压、量力而行、尽力而为、收支平衡、集中财力办大事”的原则,既符合我区实际,又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因此,20**年预算草案顺利地通过了区三届人大一次会议的审查批准,明确了财税工作的目标任务,为全区财政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积极组织、加强协调,促使财政收入高速稳定增长

根据年初人代会批准的20**年财政收入任务,我科在局领导的带领下,与两税部门认真研究,反复磋商,及时将任务分解落实到各征收部门,并由区政府与之签定了目标责任书。在组织收入工作中,密切注视着财政收入动态,认真分析财政收入形势,加强对重点税源,重点企业的调查和分析,及时发现并协助领导解决组织收入中的存在问题,同时加大非税收入的征管,规范预算外收入管理,确保了财政收入快速增收,均衡入库。提前两个月超额完成年初预算任务。

1-10月,全区财政全口径收入完成59285万元,为年初预算52250万元的113.5%,比去年同期41654万元增收17631万元,增长42.3%。其中:上划中央“两税”收入完成15112万元,为年初预算的102.6%,比去年同期9986万元增收5126万元,增长51.3%;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25375万元,为年初预算24826万元的102.2%,比去年同期18972万元增收6403万元,增长33.7%;基金预算收入完成394万元,为年初预算的197%,比去年同期291万元增收103万元,增长35.4%。后两个月,由于受国际国内经济环境影响,预计财政收入后两个月增幅会回落,但实现大幅超收已成定局,全年仍然能够保持高位运行,地方一般预算收入有望完成2.78亿元,增长25%左右。

(三)调整财政支出结构,积极筹措资金支持全区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

年初以来,严格执行经人代会审议通过的20**年财政支出预算,确保工资正常发放和政权机关正常运转的支出需要,保证法定支出,保证重点支出,积极筹措资金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关于支持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1-10月,地方一般预算支出完成72432万元,为年初预算57112万元(不含上级专款)的82.8%,比去年同期51573万元增支2**59万元,增长40.4%;基金预算支出完成6626万元,比去年同期91万元增支6535万元,增长71.8倍。今年的财政支出在确保了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工资的发放及机构正常运转的基础上,增加对公共服务和社会事业投入,推进社会和谐发展,重点保障了支农、社保资金的需要,大力支持教育、卫生、城市建设等社会事业发展。特别是支持三农、城市建管、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民生支出增幅较大,分别增长146.4%、95.9%、70.1%、30%,支出结构进一步得到优化,公共财政的效能进一步体现。

(四)深入研究、改革和完善乡镇财政管理体制

征对近年来乡镇财政体制运行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和困难。预算科在局领导的带领下,对全区20个乡镇办事处从财政体制基数、财政收入情况、财力情况、财政平衡状况、债务情况等方面进行深入调查分析。根据省财政厅关于深化乡镇财政预算管理方式改革的意见,在总结我区“乡财区管乡用”改革试点经验的基础上,重新拟定了新一轮的区对乡镇财政管理体制方案,核心内容是:乡镇财政收支全部纳入区级统一管理,采取“收入整体上划,支出纳入区级预算管理”的改革办法。确保乡镇基本支出需要,取消了区对乡镇街道办事处的税收基数考核任务,提高乡镇公用经费保障标准,极大地改善了乡镇政权机构运转困难的问题,同时也照顾到了部分经济条件较好,事务工作较多的乡镇办事处以及民族乡镇的既得利益,改革得到了顺利进行。

(五)加强政府债务管理,圆满完成省政府对我区的政府债务核查工作

根据市财政局昭财预〔20**〕19号文件《关于做好20**年地方政府性债务清理统计和核查工作的通知》精神和会议安排及部署,预算科在全区范围内对2005年、2006年和20**年三年的政府性债务进行了一次全面、彻底清理和登记,共清理上报我区至20**年末的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38309万元,并从债务的规模、形成原因以及化解对策等方面作了详细分析并完成了各项报表的填制工作。8月上中旬省政府统一派出专项核查组对全省各州市和县区开展债务核查认定工作,预算科三个人在长达近一个月的日子里全天候陪同核查组,与核查组的同志一道加班加点,高强度、超负荷工作,并帮助债务部门加强沟通协调,通过努力,经最后核查设定的政府债务总额为47354万元,在原上报的基础上增加了9045万元,最大限度地争取了上级的帮助和支持。

(五)按上级要求完成各类调研课题和工作

一是做好了主体功能区财政转移支付课题调研工作。目前,国家已经明确要对禁止开发区和限制开发区实行生态补偿,特别是对禁止开发区要按照100%的比例实行补偿。大山包黑颈鹤自然保护区属部级自然保护区。市财政局于3月18日召开专题讲座,对主体功能区实施财政转移支付的课题调研进行了讲解和布置。区政府于3月22日召开了财政局、发改局、鹤管局、林业局、大山包乡政府等20余个部门参加的会议,专题研究大山包保护区转移支付项目申报工作。会议确定从基层政权运行和管理成本、农户补偿、公共设施建设、生态湿地保护等多方面的因素来做出完整的项目申报材料,最大限度地争取上级转移支付补助,以促进我区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我科积极与各部门协调沟通,对经发改部门汇总后的项目申报材料进行修改完善并按时完成上报工作。

二是完成了企业所得税税源调查工作。财税调研也是我科的一项较为重要的工作内容。由于调研工作涉及面广,业务较为复杂,工作难度较大。特别是企业所得税税源调查工作,需对全区39户主要盈利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损益、所得税的计算缴纳以及其他各税的实现情况等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调查分析。经过我们的努力工作,在国税、地税和其他相关部门的配合下,较好地完成了调研任务。其他还有所得税跨州市分配政策的基础资料收集、重点产品调研等工作都逐一认真落实。

二、存在的不足和问题

从本科室业务工作来看,我们现行的预算管理程序和制度不尽完善,管理的规范性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和提高,与上级提出的精细化、规范化、科学化管理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对于收支信息反馈方面还不够及时,一定程度上没有很好地为领导决策提供准确及时的数据分析资料,没有很好地发挥预算科为领导当好参谋助手的作用。

三、明年的工作重点和措施

一是正确判断财政经济形势,把握财政运行方向。2009年财政经济运行不确定性因素增多,财政收支矛盾将更加突出,从不利因素来看,受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影响,我区经济增长压力很大,财政各项减收增支因素增多。从减收来看,国家自明年1月全面推开增值税转型改革,初步预测全区财政总收入预计减收8400万元,其中:国税6500万元、地税1900万元;同时,由于中央财政收入增长趋缓,2009年中央和省对地方的转移支付增量也将会相应减少。从增支来看,民生工程、基础设施建设、城市管建、社会保障等都将大幅增加投入,已有的刚性支出需要保障。因此,2009年全区财政收支矛盾将十分突出,根据财政经济运行情况,综合考虑以上因素,结合国家扩大内需的政策,按照积极稳妥的原则,我科初步考虑,2009年全区财政收入盘子在今年基础上增长8%左右,财政总收入达到6.5亿元,地方一般预算达到3亿元。

二是及早谋划明年财政工作。现在离年底不足两个月时间,既要集中精力做好决算准备工作,又要未雨绸缪地谋划好明年发展。要积极稳妥编制收入预算,合理确立收入盘子,保持财政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形势相适应。当前形势下,要切实树立节俭意识和过紧日子的思想,严格控制和压缩会议费、招待费、出国费、培训费等一般性支出。要着力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优先保障民生支出、重点支出、支持经济发展等资金需要,做到集中财力办大事。

全面预算与财务预算的区别例6

我国政府现行的会计体系是具备核算、反映及监督政府和行政事业单位职能,以预算执行作为中心的一系列财政资金收支管控的专业会计,以为国家预算执行服务为目的,作为国家财政预算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了国家财政职能,成为了执行预算的重要手段。因此,我国政府部门现行的会计体系又被叫做预算会计。我国的预算会计制度正式实施于1998年1月1日,包括了《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行政单位会计制度》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等预算制度。近几年来,伴随着公共财政制度的进一步改革,国家根据了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逐步完备了政府预算会计制度,在制度的不断实施和改进的过程中,将使我国政府各项经济活动实现有效的监督和管理。

二、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概述

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适用于各级政府财政部门,对政府预算执行以及财政周转金,具有核算、反映、监督等作用。纳入预算管理的各项财政资金是财政总预算会计的核算对象,不仅要完成自身的会计核算及监督工作,还要负责组织和指导当地整个的预算会计工作。财政总预算会计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采用借贷记账法,其主要职责体现在三方面:一是会计核算,反映预算的执行;二是会计监督,参与到预算管理中去;三是合理调度财政资金。

三、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概述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是指各级行政事业单位的核算、反映和监督单位预算执行的过程及其结果的专业会计,是预算会计的重要组成部分。财政预算的拨款是行政事业单位履行职责的资金来源。根据机构建制以及经费领报关系,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组织系统,分为主管会计、二级会计以及基层会计三级。负责向财政部门领报经费,并且发生预算管理关系的是主管会计单位。负责向主管会计单位或者上一级会计单位领报经费,并且发生预算管理关系,同时有下一级会计单位的是二级会计单位。负责向上一级或同级会计单位领报经费,并且发生预算管理关系,但没有下级会计单位的是基层会计单位。主管会计单位、二级会计单位以及基层会计单位都实行独立会计核算,负责组织和管理本部门、本单位的全部会计相关工作。行政事业单位的各项资金和财产,都会纳入会计核算。

四、财政总预算会计与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关系

1.财政总预算会计与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区别

(1)会计主体不同。财政总预算的会计主体是各级政府,它的执行机构是各级财政机关。各级财政机关负责组织国家的财政收支,办理国家的预算决算,它以各级政府为会计主体,对各级政府的财政收支情况进行管理和核算。而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主体则为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

(2)预算会计的对象不同。财政总预算的会计对象是预算收入、预算支出和收支结余。行政单位的会计对象是资金收入、资金支出和收支结余。事业单位的预算对象是业务收入、业务支出和收支结余。

(3)分级不同。财政总预算会计的分级,按照政权结构和行政区域划分,分为中央级的财政总预算会计、省级的财政总预算会计、市级的财政总预算会计、县(区)级的财政总预算会计和乡(社区)级的财政总预算会计五级。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分级,根据国家机构的建制和经费的领报关系分为:基层会计单位、二级会计单位和主管会计单位。

2. 财政总预算会计与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联系

它们之间存在着直接、紧密的业务联系,体现在以下五方面:

(1)职能上的分工和协作关系。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收支是同级政府财政预算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财政总预算中,财政收入包括:税利、基金、行政性收费和发行债券收入;财政支出包括:行政事业单位经费、生产投资、大型基建、储备和国防。在行政事业单位预算中,单位收入包括:国家拔入经费、单位自创收入和借款;单位支出包括:行政事业单位公务开支和经营活动开支。由此可见,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和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存在着财政资金的缴拨关系,行政事业单位向同级财政领报经费,财政拨款是行政事业单位的主要资金来源,对于应缴财政的收入,行政事业单位同样会上缴财政。

(2)业务上的监督和指导关系。尽管行政事业单位具有独立的会计主体地位,具有一定的自主权,可以进行独立核算,但在业务上,财政总预算会计要对行政事业单位进行监督指导。同时,行政事业单位必须执行本级财政部门提出的合理检查意见。

(3)会计报表的编制和审核关系。行政事业各单位在预算执行的过程中,平时就要向主管部门以及同级的财政部门报送月度会计报表或季度会计报表,到年终时,要报送年度会计报表。财政总预算会计要对各行政事业单位编制的月报、季报及年终决策报表进行审核,形成一个报送与审核的关系。

(4)财政总预算与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共同服务于国家预算管理。在国家预算管理中,包括了各级政府的财政资金的集中及分配的全过程,同时还包括行政单位的财政资金和事业单位的业务资金的取得及运用。提供的预算资金的运动信息既有全面总体的概括性要素,又有具体的客观细节,恰当地反映了政府预算执行中的实际效果,从而为国家的进一步预算管理提供了有用的信息,两者是服务于预算管理的宏观管理信息系统和有效的管理手段。

全面预算与财务预算的区别例7

(一)狠抓了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工作监督

一是紧跟经济形势,以监督促发展。为进一步推动全区“十一五”规划的顺利实施,常委会组织各工委对全区“十一五”规划纲要及41个专项规划的实施情况的中期评估工作开展了全面调研。在听取和审议区政府《东西湖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实施情况中期评估报告》后,根据部分主要指标和任务在“十一五”后期完成压力较大的现状以及适应重大宏观政策调整的需要,常委会同意区政府对部分指标进行调整,使全区的“十一五”规划得到进一步完善,更加符合我区发展的实际情况。

(二)狠抓了审计工作支持监督

一是预算审查工作。结合监督法的实施,我们根据区内公共财政建设的实际制定出台了《武汉市东西湖区预算审查监督暂行办法》,该暂行办法实施后,区财政局按暂行办法的规定,每月向区人大常委会报送有关预算收支情况的报表,并按季度报告预算执行情况,同时关于预算调整情况、预算超收收入使用情况、上级转移支付资金使用情况、向下级财政转移支付情况、区长预备费使用情况也主动向区人大常委会进行了汇报,从而使得我区财政预决算工作更加科学合理,在经济发展中发挥了较好的作用。换届以来,常委会坚持提前介入预算编制工作,促进预算编制的合理性。区人大各工委在每年部门预算编制的时候,分别走访相关对口联系部门,收集各单位对部门预算、专项资金预算、政府采购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区人大常委会专门召开主任会议,将各工委收集的意见归为发展类、调整类、支持类、民生类四类,汇总后交财政部门编制预算时参考,督促区政府依法足额安排教育、农业、科技和社会保障等重点支出,加快社会事业的发展,解决好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二是本区本级预算调整的审查和监督。对区政府向区人大常委会提请审查和批准调整预算的情况,按照《预算法》和《预算审查监督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区人大常委会授权财经工委进行预先审查,形成审查报告并向主任会议汇报,然后由常委会会议进行审查批准,以保证人代会批准的预算和重点支出落实到位。如,因拉动内需安排地方政府债券资金和今年因中央政策规定要求将土地出让金及部分行政事业性收费全额纳入财政预算管理引起预算调整,区人大常委会财经工委会对区政府提请常委会审查批准的预算调整方案的报告进行了预先审查,将审查情况向主任会议作了汇报,并在常委会上作了审查报告,常委会会议同意了财经工委提出的审查意见,审查批准了预算调整方案,形成了常委会审议意见并交区政府及有关部门办理落实,较好地规范了预算行为。三是充分发挥审计监督作用,促进预算严格执行。区人大常委会督促区政府审计部门依法对区本级预算执行、部门决算、政府采购等情况,以及预算外资金、重大项目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情况进行审计监督,并依法对审计中发现问题进行处理、处罚。同时,区人大常委会对审计查出问题整改和处理工作情况依法实施监督,跟踪了解审计查出问题的整改落实情况,适时听取和审议区政府关于审计查出问题整改情况的报告,督促了审计查出问题的整改落实,有效地促进了预算编制和执行工作。如,常委会听取和审议了度财政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财务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根据《关于对审计查出的问题整改和处理情况审议监督的暂行办法》,先后两次听取和审议了政府对审计中查出问题整改落实情况的工作报告,针对审计报告反映的问题,向区政府发出督办函,要求区政府及审计、教育、财政、监察等相关部门各司其职,纠正问题,完善制度。在整改工作中,常委会进行了跟踪,重点对教育部门查出问题的整改工作进行了督办,督促对涉嫌犯罪的当事人进行了法律追究,使整改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利用审查查出问题较好地促进了政府预算执行和财务管理工作。通过近年来在预算监督上的努力,我区财政预算编制及执行情况都发生了可喜变化。如预算编制范围进一步扩大,支出结构不断优化,财政预算刚性逐步增强,财政预算管理进一步提高等。四是加大审计整改工作力度。以来,区审计部门认真履行审计职能,对问题单位进行了客观真实的披露。区人大常委会充分利用审计成果,督促被审计单位进行整改,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如区八届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关于区教育局审计及整改情况的工作报告。报告反映了区教育局财务管理不规范,核算不真实,专项资金的管理不规范等问题。为了进一步深化区教育局对于审计查出的问题的整改工作,区人大常委会向区政府发出督办函,要求区政府将落实情况在60日内回告区人大常委会,同时向区政府财政部门、教育部门提出了具体要求,并要求审计部门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对重点部门和专项资金的监管力度,严格部门预算和支出管理。区政府及相关部门认真按督办函的要求,积极对教育局审计查出的问题进行了整改,理顺了教育局的财务体制,并追究了相关责任人的刑事责任。又如区八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审计工作报告,对于报告中所反映的专项资金管理不规范以及利用国有资产对外投资收效甚微等问题十分重视,专门发出审议意见书,督促区政府进行整改。会后区政府及有关部门高度重视整改工作,多次召集专门会议落实整改事宜。各有关部门积极配合,加强整改工作,努力解决实际问题。经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整改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三)狠抓了重大项目的监督

国有投资建设项目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重要内容,对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有着强有力的支撑作用。因此,科学合理的建设国有投资项目,有利于推动经济和社会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区人大常委会始终将这项工作作为经济监督工作的重点,每年年初听取和审议全区重大项目编制情况的报告,并批准该年政府投资的重大项目,年中组织一次项目建设情况的视察活动,年底听取和审议重大项目实施情况的报告,从而使项目从立项到竣工整个过程都处于人大的监督之中。例如年初常委会在作出批准区重点投资项目的决定的同时,要求区政府合理调配资金、加强对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年中,根据《区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对区政府投资重点项目审议监督的暂行办法》的规定,对全区17个新审批项目以及16个续建和结转项目的建设情况进行了跟踪调查,掌握项目建设进度,并适时召开常委会审议了政府投资重点项目实施情况的报告,向政府发出了审议意见书。区政府高度重视常委会对《关于区国有投资建设重点项目实施情况的报告》的审议意见书,下发了《关于加大重大项目和重点工作督办的通知》,进一步明确了项目建设责任单位和协办单位以及项目推进的时间。从下半年开始,区政府每月召开一次重大项目调度会,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广大群众特别关注的全民健身中心等一批项目加快了建设步伐。2008以来,国际金融危机逐渐向实体经济蔓延,我区大批中小企业都遇到了融资困难的问题。为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担保难的问题,搭建一个更大的担保平台,为全区中小企业提供更加持续稳定的担保服务,区中小企业担保有限责任公司拟增加注册资本2,000万元,按比例代表区政府投资的区城司需追加投入334万元。根据《东西湖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对区政府投资重点项目审议监督的暂行办法》的规定,由区政府及其所属部门立项、区财政单项投资在300万元以上的经济项目须报区人大常委会审议。5月31日,区八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审查批准了《区人民政府关于增加区城司在东西湖区中小企业担保有限责任公司中注册资本的报告》,同意区财政增资,从而使区内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

(四)狠抓了调研工作

围绕全区重点经济工作开展调研,积极向区委政府献计献策。根据区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要求,为了深入了解全区企业在发展中所遇到的实际困难,督促政府部门开展“企业服务年”活动,区人大财经工委在常委会副主任黄良华的带领下,相继走访了区财政局、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区工商分局、区质监分局等职能部门,实地查看了亚东水泥、海德龙仪表、煜昌化工、孚特电池、森六汽配、飘飘食品等企业目前的生产经营情况,并先后在慈惠街道、中小企业城组织相关中小企业进行座谈。在调研过程中,财经工委收集了一系列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具有代表性的问题,如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渠道窄、融资成本高的问题;土地房产办证手续多、时间长的问题;企业周边道路破旧、出行困难的问题;企业周边治安环境不好的问题等,并以东西湖人大的形式积极向区委和政府反映,得到了区委和政府的重视。同时,财经工委特别是上半年还开展了我区财源结构分析、全区招商引资工作、全区质量技术监督工作、“两型社会”及循环经济建设等调研工作。,财经工委已在《东西湖人大》上发表了《加快落实“企业服务年”相关措施的建议》、《我区财源结构分析》、《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区招商引资工作的建议》等5篇文章。二是深入开展预算执行情况调研,认真开展常委会审议。开展对计划、预算执行情况的专题调研;听取财税部门对重要情况的汇报;根据区政府按月报送的预算收支情况报表和有关经济、财政、金融、税务等综合性统计报告等资料,进行认真分析,把握财政经济运行状况和基本走势;跟踪了解国家财政政策变化对区本级预算的影响。在每年第三季度召开常委会会议听取和审议全区半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提出坚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培植壮大财源、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等方面提出意见建议,并督促政府及有关部门办理落实。

(五)狠抓了法律监督和执法检查调研工作

一是支持深化部门预算及其配套改革。督促区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深化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支、政府采购和收支两条线改革。实行部门预算是预算制度改革的中心环节,也是加强预算审查监督的重点。区人大常委会提前介入预算编制过程,加强与财政部门沟通联系,支持深化部门预算改革,完善预算编制内容,规范预算编制程序,推进阶段工作安排和预算编制时间的有效衔接,提高预算编制质量。重点推进专项资金特别是政府性基金预算的细化工作,督促财政部门加强非税收入管理,支持加强预算基础信息库、项目库体系建设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政府采购制度、收支两条线管理等配套改革及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工作,进一步完善公共财政运行机制,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二是加大预算执行情况的检查和监督力度。主要是加强对部门预算和专项资金预算执行的跟踪检查。近年来,常委会通过听取情况介绍、核对财务凭证、查看相关文件和实地查看等方式,对教育、农业、科技、社会保障、水务、城管、建设、土地等部门的预算和区本级基本建设支出、国有土地出让金等专项资金预算执行情况进行检查。针对项目支出不够细化、部分项目资金安排比较分散,重点不够突出,有些项目没有进行评审认定,项目经费预算流于形式,个别部门和单位财务收支不够规范,预算执行与预算脱节,预算执行中随意调整预算等问题,提出进一步提高预算编制质量、严格预算执行和加强财政财务管理工作等方面的意见建议。三是加强预算草案的预审工作。每年第三季度,在财政部门预算正式编制之前,常委会要求各工作机构征求对口联系部门对部门预算的意见,确保教育、农业、科技和社会保障等重点支出预算资金的落实。区人大常委会财经工委在年度预算草案编制完成后,抓住“两上两下”环节对预算进行初审,提出初审意见并在人代会召开前向常委会或主任会议报告,根据常委会或主任会议提出的修改意见形成初审意见书交区政府财政部门办理落实。在人代会期间组织落实好预算审查会议,起草好审查报告及其决议草案,为人代会审查预算做好服务工作。四是深入开展预算执行情况调研,认真开展常委会审议。组织有关人员听取关于财经方面的专题汇报,对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重大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向常委会或主任会议报告;开展对计划、预算执行情况的专题调研;听取财税部门对重要情况的汇报;根据区政府按月报送的预算收支情况报表和有关经济、财政、金融、税务等综合性统计报告等资料,进行认真分析,把握财政经济运行状况和基本走势;跟踪了解国家财政政策变化对区本级预算的影响。在每年第三季度召开常委会会议听取和审议全区半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提出坚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培植壮大财源、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等方面提出意见建议,并督促政府及有关部门办理落实。

(六)狠抓了自身建设

五年来,财经工委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组织委员们和工作人员,不断加强人大制度和人大知识的学习,特别是认真学习、领会党委、政府有关重大的财经方针和政策,联系我区的实际,抓住人大财经工作的重点,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以求真务实的作风努力做好各项工作。同时财经工委还要求委员们和工作人员,认真学习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中小企业促进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不断适应形势发展对财经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为了提高财经工委对预算审查监督的业务水平,财经工委工作人员参加了全市人大预算审查监督工作培训班。通过培训,大家学习了《公共财政的基本思想和加强预算审查监督的主要办法》、《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及部门预算改革的进展情况》、《<审计法>的修订情况和预算执行审计的基本知识》等专题报告,进一步提高了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业务水平。

(七)狠抓了制度建设

以来,区人大常委会围绕全区工作大局,为了解决在改革发展中带有根本性、全局性、长远性的问题,制定了与经济监督密切相关的工作制度。先后通过了《东西湖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对区政府投资重点项目审议监督的暂行办法》、《东西湖区人大常委会关于对审计查出的问题整改和处理情况审议监督的暂行办法》、《武汉市东西湖区预算审查监督暂行办法》等制度。这些制度的实施,使区人大常委会的经济监督工作进一步程序化、规范化、科学化。对政府投资重点项目的监督是地方人大常委会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的重要内容之一,有利于进一步规范政府重大公共投资行为,确保政府投资重点项目的质量和效益。但是在《东西湖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对区政府投资重点项目审议监督的暂行办法》制定以前,对这项工作的监督在我区处于空白状态。政府在这项工作中存在立项不够严谨、建设速度缓慢、建设资金超预算等问题,自从该制度实施后,这些状况都得到了明显改善。同时,一系列规范经济监督工作制度的制定和实施大大推进了我区预算编制和管理的改革,进一步完善了公共财政的基本框架,使预算支出的方向更加符合中央的大政方针,更加贴近我区经济发展的实际。

二、取得的成效和体会

(一)主要成效

五年来财经工委,党员干部的政治素质和专业素质有了新提高;在对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工作监督、预决算工作监督、审计工作支持监督、政府投资重点项目监督,围绕全区重点经济工作开展调研、监督,协助市区人大开展法律监督、执法检查调研、对口议案和重点建议督办、工委自身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新成效,各项工作跃上新台阶,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二)几点体会

一是加强学习,提高素质,是做好人大财经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学以立德、学以增智”。实践证明,要坚持与时俱进,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把握正确的工作思路,创新人大财经工作,依法搞好履职,就必须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能力和素质。只有加强学习,增强责任心和使命感,才能对工作充满热情、激情和感情,才有更加充足的工作动力和奋发有为的创新精神;只有加强学习,增长本领,提高依法履职能力,才能不断开创人大财经工作新局面。二是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创新工作方式,是做好人大财经工作的重要保证。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经济建设既是党委和政府的工作中心,也是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工作中心,人大财经委的一切工作和活动只有围绕中心,贴近中心,自觉地服从和服务于中心,全力促进发展,才能在工作大局中找准工作位置和着力点;只有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才能使人大财经工作与经济建设同频共振,充满活力。三是正确处理监督与支持的关系,寓支持于监督之中,是做好人大财经工作的关键。人大与政府虽然是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但总的工作目标是一致的,人大监督的目的就是支持和促进政府依法行政,促进发展。只有在监督中体现支持,在支持中加强监督,才能形成促进发展的共识和合力,才能使监督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四是加强调查研究,注重综合分析,提出有参考价值的建议,是做好人大财经工作的基本方法。调查研究既是做好人大财经工作的基本功,也是体察民情、听取民声、集中民意的重要渠道。只有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开展调查研究,才能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倾听到群众的呼声,摸到实情,提出符合人民群众意愿的建议,人大财经委的工作才能真正做到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真正体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只有注重调查情况的综合分析、研究,才能提出有参考价值的意见和建议,提高人大财经监督的实效。

三、存在主要不足

五年来,财经工委按照认真按照市委、市人大常委会的工作部署,解放思想、履职尽责、真抓实干、开拓创新,充分发挥了职能作用,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这与《宪法》、《地方组织法》、《监督法》等法律的要求和人民群众期望还有不小差距。如:监督的深度和广度不够;监督的实效性需不断提高;对政府一些重要经济决策活动参与和监督的程度不够;调研工作还需更全面和深入;监督工作一般只选择某些重点工作去开展,未能顾及面上很多工作;对政府一些重要经济决策活动参与和监督的程度不够等。

四、今后工作设想

(一)加强财经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进一步加强委内自身建设,努力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重视政治和业务学习,不断提高干部的业务素质。进一步发挥财政经济委员会兼职委员的作用,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并及早通过举办培训班、以会代训等多种形式,为审查计划、预算做好各项基础工作和服务工作。

(二)想方设法,进一步完善计划和预算的审查制度,强化监督措施

完善计划和预算的审查制度,细化审查程序,使预算全过程都纳入依法监督运行的轨道上来,仍是今后人大财经工作努力的方向。需继续探索审查监督计划、预算工作的程序、内容和方法,强化监督措施。

(三)加强调查研究,把握重点

全面预算与财务预算的区别例8

从不同层级政府的举债权限来看,当前,我国省级政府和计划单列市政府可以通过发行地方政府债券举借债务,而市县级政府确需发行一般债券的,只能由省级财政部门代办发行。同时,县级融资渠道较少,融资需求却较大,包括在建项目在内都需要持续投入建设资金。因此,融资平台在我国市县经济发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因此,本文主要分析县级财政实力和面临的信用风险,实际上也反映了各县级融资平台面临的信用风险。

我国东、中、西及东北地区县级财力及差距分析

为了比较县级财政区域间的差异,本文我国分为东、中、西及东北四个地区分别进行考察(具体划分见表1)。为了比较各地区县级财力差距,以下首先通过比较有关财力的描述性统计量总量、人均值及各个地区百强县的数量,来比较地区间的总体财力差异。其次,选用变异系数及最大值比最小值等常用于计量数据差距的指标,测量东、中、西及东北地区各地区内部县级财力差距。

由于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是各级地方政府财政最主要的收入来源,收入水平的高低可直接反映地区自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总体实力,所以首先来比较不同地区县级财政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情况(见表1)。通过2013年东、中、西及东北地区的县级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描述性统计可以发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均值由高到低分别为东部(182.2亿元)、东北(108.9亿元)、中部(90.3亿元)、西部(54.7亿元),东部分别是西部的3.3倍、中部的2倍、东北地区的1.7倍,地区之间财力差距较大。另外,百强县的地区分布也反映了这种状况,2013年,东部、中部、西部及东北地区拥有的百强县数量依次为74个、10个、5个和11个。可见,东部地区县域经济较发达,县级财政实力较强,而西部地区县域经济较为落后,财政实力较弱。

再来看2013年东部、中部、西部及东北地区的人均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描述性统计量。由于人均值考虑了各个地区的人口因素,更能真实反映各个县的财政实力。各个地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人均值,由高到低分别为:东部(2816.0元)、东北(2667.7元)、西部(2348.7元)、中部(1934.1元),东部分别是东北、西部和中部的1.1倍、1.2倍和1.5倍,说明东部和中部的人口密度较大,在考虑了人口因素后,各地区人均财力差距缩小,且人口因素对中部地区的财力影响较大,拉低了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人均水平。

接下来分析各地区内部县级财力差距。测量地区内部差异常用的工具有最大值比最小值、变异系数、泰尔指数、基尼系数等,本文选用最大值比最小值、变异系数两个指标测算地区内部县级财力差距程度。变异系数的值反映县级财力间离散程度,如表1所示,区域内部县级财力离散程度由高到低分别为:西部(13.5%)、东部(13.2%)、东北(10.4%)和中部(8.3%),说明西部县级间财力差距最大,中部县级之间财力差距最小。最大值比最小值反映县级财力的极端分化程度,从这个指标来看,由高到低分别为:西部(835)、东部(325)、中部(121)和东北(104),这也说明,各个地区内部县级财力极端分化明显,特别是西部和东部,县级财力高低极端分化程度较高。

县级财政收支构成及偿债资金来源

根据2014年8月31日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我国各级政府预算包括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均由四个预算构成,不同之处在于中央与地方各个预算收入构成不同。

?牡胤揭话愎?共预算来看,收入来源包括三部分:地方本级收入、上级政府对本级政府的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及下级政府的上解收入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首先用于一般公共预算项目的支出需求,满足支出后剩余的收入及一般公共预算上一年结余的收入可用于支付一般债券2利息及本金偿还。具体来看,可以用作偿债来源的有税收收入、非税收入、税收返还及一般性转移支付3。

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包括铁路建设基金、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等,其中最主要的收入为土地出让收入。土地出让收入被中央政府规定了诸多用途,且地方政府可自由支配收入的百分比是在逐步下降的。近年来,整体可自由支配部分约占出让金总额的20%。可以自由支配的土地出让金收入主要用于专项债券的还本付息。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是国家以所有者身份从国家出资企业依法取得的国有资本收益,支出主要用于支持国有经济和产业结构调整以及弥补国有企业的改革成本等。新《预算法》规定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可安排资金调入一般公共预算,这个预算收支结余也可用于一般债券本息支付。

社保基金预算的收入主要来自于五险一金的收入,支出专项用于社会保障各项支出,社保基金预算相对独立,一般不会与其他预算调剂。

县级政府财政信用风险评价指标选择

(一)县级政府财政信用风险评价指标

地方政府债务偿债资金来源包括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国有资本预算收入和土地出让收入。相比于省市级财政,由于县域经济中的国有企业的数量及规模有限,国有资本预算收入在县级财政收入中的占比极低,所以,县级债务偿债资金来源主要来自于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和土地出让收入。县级财政作为最基层的财政,在安排必须的公共支出后,能够用于还债的资金较为有限。虽然地方举债投资形成了一批资产,但变现能力较弱,地方政府尤其是县级政府偿还债务仍然主要依靠土地出让收入和“借新还旧”。

以下主要从地方政府偿债能力和债务水平两个方面考察县级财政债务风险状况。具体来看,本文定量考察县级政府偿债能力主要从地区经济实力、财政实力和财政自给率三个方面进行评价;债务水平则选择债务率、负债率及逾期债务率三个常用指标。

首先,地区经济实力是对地区经济规模、发展速度、经济结构及质量(稳定性、可持续性及人均富裕程度)等的综合评价。GDP和人均GDP两个指标可以一定程度反映一个地区的经济总量和富裕程度;GDP增速可以反映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因为地区经济增速下滑会拖累地区财政收入的增长,降低地方政府支付能力,影响政府偿债能力,导致其信用质量下降。在反映宏观经济发展状况的几个指标中,GDP增速指标更直观,具有横向和纵向可比性,使用率更高。

其次,地方政府财政实力是决定地方政府偿债能力直接和最主要的因素。财政收入规模是主要考察指标,根据侧重点不同,地方财政收入规模可以从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可支配财力和全口径财政收入三个口径来考察。在信用风险评价中,地方政府财政实力通常选用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和综合财力指标,除考察财政收入规模外,还应该考察财政收入增速,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和综合财力增速。相对于省市级财政而言,县级财力总体薄弱,一般公共预算平衡主要靠上级财政的转移支付、基金收入,特别是其中的土地出让收入,所以综合财力能更全面地反映县级政府的偿债能力。在反映县级财力状况的几个指标中,财政收入增速更直观,且具有横向和纵向可比性。

第三,财政自给率指公共预算收入与公共预算支出的比,用来反映地方财政的自我平衡能力的重要指标。一般来说,财政自给率较高或财政自我平衡能力较强的地方政府,其财政实力也较强。

第四,政府债务情况,根据国家审计署的相关分类,地方政府性债务分为四类,分别为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负有担保责任的债务、可能承担一定救助责任的其他相关债务以及通过新的举债主体和举债方式形成的地方政府性债务。

对方政府??务负担的量化评价通常选用下述指标和标准进行判断:

债务率:年末债务余额/当年政府综合财力4,是衡量债务规模大小的指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确定的债务率控制标准参考值为90~150%5。

负债率:年末债务余额/当年GDP,是衡量经济总规模对政府债务的承载能力或经济增长对政府举债依赖程度的指标。国际上通常以《马斯特里赫特条约》规定的负债率60%作为政府债务风险控制标准参考值。

逾期债务率:年末逾期债务余额/年末债务余额,是反映到期不能偿还债务所占比重的指标。

在信用风险评价现实中,债务率能更直观反映财政的债务风险状况。

(二)县级政府信用风险实证分析

1.各地区经济实力分析

以下首先通过2014年各省GDP增速指标直观了解各地区经济实力,总体来看,各地区GDP增速由高到排序,低依次为:西部、东部、中部的东北地区。具体来看,西部地区GDP增速最高的为贵州省(10.8%),最低的为内蒙古(7.8%);东部地区GDP增速最高的为福建省(9.9%),最低的为河北省(6.5%);中部地区GDP增速最高的为江西省和湖北省(9.7%),最低的为山西省(4.9%);西部地区GDP增速分别为吉林省(6.5%)、辽宁省(5.8%)、黑龙江省(5.6%)。

2.各地区综合财力构成分析

其次,选择87个县对应的县级财政进行详细分析,其中东部(39个)、中部(19个)、西部(15个)及东北地区(14个),以此分析不同地区县级财政预算构成的差异。其中县级财政数据来源于国内信用评级机构公开的县级融资平台信用评级报告,县级样本财政数据来源于评级报告公开的各县2014年财政数据。

从各个地区的综合财力构成来看,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表现出不同特点。

东部地区县级财政中一般预算本级收入及政府性基金收入占比较高,而一般公共预算上级补助占比较低。东部地区39个样本县中,一般预算本级收入占比超过40%的有26个县,占样本总数的67%;政府性基金收入占比超过30%的有22个县,占样本总数的56%;一般公共预算上级补助占比超过30%只有5个县,占样本总数的13%。因而可以判断,东部地区县级财政对税收收入和土地出让收入的依赖性较强。

中部地区县级财政中一般预算本级收入及一般公共预算上级补助占比较高,而政府性基金收入占比较低。中部地区19个样本县中,一般预算本级收入占比超过40%的有11个县,占样本总数的58%;一般公共预算上级补助占比超过30%的有14个县,占样本总数的74%;政府性基金占比超过30%的只有4个县,占样本总数的21%。因而可以判断,中部地区县级财政对税收收入和上级补助依赖性较强。

西部地区县财政中政府性基金收入占比较高,其次是一般预算本级收入及一般公共预算上级补助。西部地区15个样本县中,政府性基金占比超过30%的有7个县,占样本总数的47%;一般预算本级收入占比超过40%的有5个县,占样本总数的33%;一般公共预算上级补助占比超过30%的有5个县,占样本数的比重为33%。因而可以判断,西部地区县级财政对土地出让收入依赖性相对较强。

东北地区县财政中一般预算本级收入及一般公共预算上级补助占比较高,而政府性基金收入占比较低。东北地区14个样本中,一般预算本级收入占比超过40%有9个县,占样本总数的64%;一般公共预算上级补助占比超过30%的有6个县,占样本总数的43%;政府性基金占比超过30%的只有2个县,占样本总数的14%。因而可以判断,东北地区县级财政对税收收入和上级补助依赖性较强。

3.各地区财政自给率分析

从财政自给率指标值来看,东部地区39个县中超过90%的有11个县,低于50%的只有1个县;中部地区19个县中超过90%的有1个县,低于50%的有4个县;西部地区15个县财政自给率均未超过90%,低于50%的有6个县;东北地区14个县中财政自给率超过90%的有2个县,低于50%的有5个县。

以上数据说明东部地区县域经济发达,财政自给率高,一般公共预算对上级政府的转移支付依赖度低,而中、西、东北部地区的县级财政自给率低,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对上级政府的依赖程度较高。

4.债务率指标分析

从债务率指标值来看(债务率等于债务总额比综合财力),在87个县级样本中,债务率超过90%的共有13个县,东部、中部、西部及东北地区各有7个、1个、2个和3个县,其中最高值分别为浙江省三门县(146.1%)和四川省都江堰市(146%),较高的债务率表明债务风险较大。

结论

总体来看,西部GDP增速较快,东部和中部次之,东北地区GDP增速较慢。从县级财政来看,东部县级财政最强,财政自我平衡能力、抵抗财政风险能力也较强,中部、西部地区县级财政实力相对较弱。财力越弱的县级财政对上级政府的依赖性相对越强,抗风险能力也相对较弱。从长远来看,财政自给能力越强的县,财力增长的潜力越大,偿债能力越强。

2015年以来,在经济下行压力下,地方政府为保增长,正在加大投资力度,同?r需要增加新的融资。此外,前期存量债务的不断累积,到期兑付的规模相应增长,债务压力加重,部分县级政府杠杆率攀升,有息债务规模扩大,自身债务压力加重。地方政府债务压力加大可能会导致部分县级财政信用质量下降,所以需要加强对县级财政风险的监控,特别是对债务率较高的县级政府要加强监控。

注:

1. 由于下级政府的上解收入规模很小,可以忽略不计。

2. 一般债券是指为没有收益的公益性项目发行的、约定一定期限内主要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还本付息的债券。

3. 税收返还与一般性转移支付不指定用途,可以由地方政府自由支配,而专项转移支付指定用途,不能调剂使用。

4. 审计署关于地方政府性债务审计有关事项的说明:(十一)“当年综合财力”是指:当年一般预算本级财力、政府性基金本级财力、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本级财力和预算外财政专户资金本级财力之和。

5. 2013年全国政府性债务审计结果报告

全面预算与财务预算的区别例9

财政转移支付是指一个国家的财政资金在各级政府之间的无偿转移,其目的在于解决一个国家各级政府之间、不同地区之间的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之间的结构性失衡。近年来,随着杭州市委市政府“生活品质之城”、城乡统筹发展等重大战略的深入实施,杭州市财政对各区、县(市)转移支付的力度继续加大,范围不断扩展,成效明显提高;但在转移支付管理方面也出现了一些情况和问题,值得我们去研究和探索,以求不断完善转移支付制度,加强转移支付管理。

一、杭州市2008年至2010年转移支付规模分析

通过对这三年资金来源为一般预算的转移支付规模统计,2008年至2010年杭州市转移支付规模分别为28.14亿元、31.15亿元和36.07亿元。以下按转移支付的支出内容、支出类型以及分区县(市)规模分别进行分析。

(一)按支出内容分类

转移支付按支出内容可分为财政专项资金补助、固定补助、结算补助和一次性补助四类。2008年至2010年财政专项资金补助分别为11.18亿元、18.44亿元和22.74亿元;固定补助分别为5.73亿元、7.43亿元和7.54亿元;结算补助分别为0.5亿元、0.65亿元和1.48亿元;一次性补助分别为10.73亿元、4.63亿元和4.31亿元。一次性补助主要为开发区建设、项目注资和回购等(表1)。

(二)按支出类型分类

转移支付按支出类型分为一般性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一般性转移支付分别为12.42亿元、9.39亿元和12.36亿元;专项转移支付分别为15.72亿元、21.76亿元和23.71亿元(表2)。

(三)按区县(市)分类

2008年至2010年市财政转移支付至市区的资金规模分别为25.95亿元、27.82亿元和33.25亿元;转移支付至五县(市)的资金规模分别为2.19亿元、3.33亿元和2.82亿元(表3)。

二、转移支付的主要成效

(一)着力均衡各区财力,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后,杭州市从2007年起实行“市级企业下划、收入在地统计、财力递增上解”的新一轮财政体制,以均衡各区间财力差距,促进区域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如从2008年起,一定五年,通过一般性转移支付的形式补助名胜区一亿元,保障了名胜区财政的正常运转和顺利发展。尽管浙江省实行的是省管县的财政管理体制,五县(市)与杭州市分灶吃饭,但杭州市牢固树立大杭州观念,转移支付五县(市)的资金逐年提高。

(二)不断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增强区级财政保障能力

2008年至2010年转移支付同比分别增长8.45%、10.7%和15.79%,转移支付力度不断加大。市区(不含萧山和余杭区,两区不上解市总额分享收入,故不可比;下同)转移支付占市区一般预算支出的比重由2008年的16.15%提高至2010年的30.83%。市区一般预算支出由2008年的134.72亿元提高至2010年的189.28亿元,年均增长19%。杭州市本级一般预算支出占市区支出的比重逐年下降,由2006年的47.47%下降至2010年的44.94%,市级财力逐步向区级倾斜。同时,区级政府增收积极性大大提高,市区地方财政收入由2006年的118.55亿元提高至2010年的337.59亿元,年均增长30%。市区一般预算净结余也由2006年的3.73亿元提高至2010年的25.96亿元,两个区还建立了预算稳定调节基金4.3亿元,区级财政保障能力不断增强;而市本级一般预算净结余由2006年的2.9亿元减至2010年的0.5亿元,且尚未建立预算稳定调节基金。

(三)重点保障民生等事业发展

2008年至2010年专项转移支付中民生支出分别为11.26亿元、16.84亿元和17.07亿元,占专项转移支付的比重分别为71.6%、77.41%和72%,保证了三分之二以上用于民生支出。民生支出主要用于:免费义务教育、社区卫生服务补助、环境保护投入等。

(四)扶持企业转型升级

杭州市坚持“工业兴市”方针,设立工业发展大专项资金,打造大平台,发展大产业,主攻大项目,培育大企业,三年累计转移支付12.6亿元;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现代服务业专项资金三年累计转移支付1.24亿元;努力打造“长三角重要区域金融服务中心”,2010年转移支付近1亿元支持金融企业。

三、转移支付存在的问题

(一)转移支付制度不够健全,结构不尽合理

1.政府间财权与事权划分不清晰。从现阶段我国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看,财权的划分相对比较明确,但支出范围不清晰,支出责任不明确,导致实际执行中出现政府的“越位”和“缺位”状况。主要表现:一是政府职责界定不够清晰。政府过多承担了市场应有的功能,相应削弱了公共财政职能。二是政府间职责划分不清。政府间财政支出责任重叠交叉,上、下级财政“错位”承担支出。三是缺少明确的法律规范。目前,在财政法律体系中缺失《财政转移支付法》,相应的财政支出责任也没有明确的法律规范。

2.一般性转移支付比重有待提高。一般性转移支付相对于专项转移支付,下级政府自主支配权更大。杭州市2008年至2010年一般性转移支付占全部转移支付的比重分别为44.14%、30.14%和34.24%,三年下降近10个百分点,而专项转移支付的比重偏高,压缩了各区自主支配权,承担均等化职能的转移支付力度弱化。

(二)转移支付预算编制不够完整,信息化基础薄弱

1.尚未实施完整的转移支付预算编制体系。随着预算管理改革的不断深入,预算编制工作也逐步趋向规范化、精细化。市本级部门预算、专项资金预算形成了杭州市自成体系的“一体两翼”预算编制模式,按预算管理要求全部纳入了预算编制范围,并经人代会批准执行,而转移支付没有完整的预算,仅在专项资金预算中反映了部分专项转移支付预算,无法提交人代会批准,预算执行中调整较多。由于没有完整的转移支付预算,无法提前告知区级财政一般性和专项转移支付预计数。目前各区经人代会批准的财政预算仅为根据本区财力测算安排的支出,而上级转移支付均未纳入区级财政年初预算,仅在次年年中财政决算时作一说明,致使财政预决算差异较大,预算编报的完整性大打折扣。

2.转移支付管理迫切需要信息化的支撑。如前所述,杭州市转移支付预算仅大专项资金中反映了部分专项转移支付预算,大专项资金预算编制还是采用手工编制的方式,在大专项资金预算中仅从资金来源为“预算内转移支付”一栏反映每个大专项资金的专项转移支付总额,其具体由哪个专项的哪些项目、多少资金组成则不得而知。专项转移支付通过下达预算指标的形式告知各区县(市)财政部门,虽然其操作平台有“财政综合业务软件”为依托,但其功能不够完善,无法直接反映每个大专项资金的专项转移支付明细,包括分区县及具体项目和金额,仍然需要手工编制报表来进行分类统计。这与财政管理科学化、精细化的要求相距甚远。

(三)转移支付预算执行力不足

1.专项转移支付项目“多、散、小”且存在重复申报问题。专项资金政出多门,专项名目越来越多。如2010年扶持企业专项资金达40余项,专项名目多达211个。由于信息不对称,造成政策重复,如企业研发项目,经委、科技局、发改委、信息办等部门都有政策,部门内部处室间又有政策重叠,致使企业多头申报项目。如杭州某生物制药公司的新药项目,2008年重复申报了三个项目资助。

2.转移支付配套资金不到位。部分专项资金要求区县(市)资金配套,以充分发挥各级财政协同支持产业发展的要求,但有些区县(市)未能按要求配套到位。经对2009年—2010年杭州市少数民族经济发展专项扶持资金核查发现,除富阳市按要求比例配套外,其它四个县(市)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打折现象。个别县(市)主管部门存在截留、挪用配套资金的现象;有的县(市)把民族专项工作经费与专项扶持配套资金混为一谈,虚报配套资金,影响了项目的正常实施。

3.转移支付资金下达时间偏迟。2008—2010年每年的11、12月下达的专项转移支付金额分别为6.41亿元、6.71亿元和8.39亿元,占当年总额的30.71%、30.08%和35.24%;而同期下达的转移支付文件占全年总文件的比例分别为54.14%、59%和64.31%。也就是说这三年杭州市转移支付一半以上的文件、超过30%的资金集中在年末下达。由于专项转移支付资金下达较晚,造成当年无法足额使用,不能及时发挥资金使用效益。

4.部门预算中安排众多转移支付资金。部门预算支出主要保障本部门自身日常工作和运行的需要,但有些部门以资金为“抓手”,在部门预算中安排了名目繁多的区县(市)项目资金,而区县(市)各部门收到上级部门的资金又不通过当地财政部门,游离于地方财政监管范围之外。据对2008年至2010年部门预算中用于区县(市)的支出统计分析:支出金额分别为0.62亿元、1.16亿元和1.43亿元;支出项目不断增加、资金规模不断扩大。同时,部门预算拨付区县(市)项目审批方式不一,许多项目甚至没有拨付依据。

(四)重分配,轻管理

个别主管部门只是从单位利益或局部利益出发,想方设法争取财政资金,而较少考虑合理安排支出、资金追踪问效。由于转移支付资金涉及项目多、范围广,实行事前、事中和事后全方位监督管理和跟踪问效难以全面展开,特别是事前和事中的前置管理不足,加上财政资金效益具有滞后性、间接性,使财政绩效评价工作难度增大,影响到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此外,对财政监督、审计等部门在转移支付资金检查、审计中披露的问题,因种种原因难以整改到位,处罚手段乏力。

四、加强转移支付管理的设想与建议

(一)健全制度,规范管理

1.明晰政府间的财权与事权,完善转移支付制度。合理划分各级政府的财权与事权,是完善转移支付制度的必要前提,也是建立健全公共财政体系的关键。财政部部长谢旭人提出“十二五”时期财税体制改革的主要目标是:“完善财政体制,在合理界定事权基础上,按照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要求,进一步理顺各级政府间财政分配关系。健全统一规范透明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提高转移支付资金使用效益。”为此,要按照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要求,推进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建设,特别是要结合实际,科学、合理界定政府间事权。哪一级政府拥有某项事权,那么该级政府就应履行与之相对应的财政支出责任。同时,财政支出责任划分必须与受益范围相一致,逐步构建起划分科学、责权匹配、调控有力的财税体制。

2.优化结构,提高财政统筹能力。一般性转移支付主要用于平衡地方预算,更能体现公平。专项转移支付执行上级政府的特定政策目标,贯彻产业政策,体现效率原则。参照国际惯例,立足我国国情,在“公平优先,兼顾效率”的原则指导下,目前的转移支付应以一般性转移支付为主,专项转移支付为辅。最近,浙江省出台了《关于实施省级专项性一般转移支付管理改革的通知》,旨在完善财政转移支付体系,优化政府财力资源配置,也为杭州市优化转移支付结构提供了政策依据。为此,需加大一般性转移支付力度,提高一般性转移支付比重。同时,进一步加大对民生事业的专项转移支付力度,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二)试编预算,以信息化推动管理精细化

1.试编转移支付预算,提高预算编报的完整性。从试编转移支付预算着手,贯彻执行《关于进一步提高地方预算编报完整性的通知》(财预[2008]435号)精神,按照财政管理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的总体要求,切实落实“零基预算”方针,科学编制转移支付预算,在本级财政预算中全面反映对区级的返还性支出、一般性转移支付支出和专项转移支付支出。返还性支出按执行数等预计编报,专项转移支付支出要求按科目逐项编报。转移支付预算逐步纳入向人代会报告范围,自觉接受人大的监督和审查。提前告知区级政府一般性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预计数,指导区级财政将提前告知的转移支付预算全额编入本级预算,缩小预决算差异,提高预算编报的完整性。

2.开发完善相关软件,提高信息化应用水平。首先应开发一套转移支付预算编制软件,可参照已运行相对成熟的部门预算编制E财软件,按转移支付分类,将一般性转移支付预算和专项转移支付预算纳入统一的预算编制平台,以体现其完整性;按主管单位分专项资金类别、项目、功能科目、区县(市)分别编制专项转移支付预算,尽可能避免“切块预算”,以体现其透明性。其次完善“财政综合业务软件”,增加专项资金类别选项,设计相关转移支付表式,以便直观、全面、高效地反映专项转移支付相关信息,为转移支付资金管理提供信息化支撑。

(三)强化转移支付执行力度

1.整合专项转移支付项目,发挥支持导向作用。清理整合专项转移支付,完善转移支付制度是实践科学发展观、落实城乡统筹发展战略的重要措施。在专项转移支付中绝大部分是大专项资金,清理整合涉及部门利益,工作难度相当大。为此,要以《杭州市市级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为指导,以市委市政府十大产业发展战略为契机,明确部门职责,严格控制新增专项资金,着力清理整合现有专项资金,重点支持企业科技研发、大企业发展和大项目建设。专项转移支付项目尽量提前确定,争取资金及早下达,以利于区县预算安排,确保重点支出,最大限度地发挥资金使用效益。

2.规范配套政策,确保配套资金落实到位。按照财力与事权相匹配原则,规范配套政策。属于市级事权范围的项目,由市全额负担;对属于市与区县(市)共同事权的项目,区别情况制定相应配套政策。专项资金安排尽可能具体标准实行公平化、规范化补助。下级政府应根据经济需要与财力可能申报配套项目,配套资金及时、足额到位。上级政府可采取对年末不配套的项目资金在年终结算时收回,待配套资金到位后重新下达或者先配套、后补助的措施,督促配套资金足额到位。

3.规范支出渠道,加强预算编审。对部门预算中拨付区县(市)的资金应进行清理和规范。一是规范支出渠道。对部门预算中拨付区县(市)的大专项资金通过国库直拨,部门预算中拨付区县(市)的项目一律通过转移支付的形式。二是明确拨付依据。要求拨付区县(市)的资金必须要有市委市政府或主管部门与财政部门联合发文作为拨付依据。三是加强预算编制和审核。属于转移支付的项目,在编制预算时通过E财软件编入“转移支付类”项目,经济科目列报“不同级政府间转移性支出”,对于无文件依据的拨付区县(市)资金一律不得编入转移支付预算。四是严格执行转移支付预算。没有转移支付预算、没有转移支付文件依据的一律不得拨付区县(市)。年中,原则上不得追加转移支付预算。

4.坚持量力而行,转移支付规模必须与本级财力相匹配。公共财政仍然要坚持量力而行、量入为出、以收定支的原则,根据财政收入和本级财力的可能,以及财权与事权相匹配的原则安排转移支付预算,明确各级政府的支出责任。对政府间的共同事务,应当按照支出责任与收益程度的大小确定负担的比例,以转移支付的方式将资金归集到具体事务的承担政府。现阶段要确保重点项目需要,既要统筹兼顾,全面支持各项社会事业加快发展,又要突出重点,先保障基本公共服务需要,并随着经济发展逐步提高公共财政建设水平。

(四)加强监督检查和绩效评估

一方面,转移支付资金主管部门要加强转移支付资金的日常管理,形成监督检查管理机制,使监督检查工作制度化、经常化;另一方面,财政监督部门要充分发挥监督检查和绩效评价职能,积极探索绩效预算,尝试在预算编制阶段即明确项目的绩效目标、绩效评价指标,在对项目进行绩效评价时就有据可依,绩效评价结论更具说服力,绩效评价逐步向事中和事前前置,从而提高预算资金分配的科学性、公开性和公正性。事后的监督检查和绩效评价应更注重检查结果的反馈与应用。逐步建立起“预算编制有目标、预算执行有监控、预算完成有评价、评价结果有反馈、反馈结果有应用”的预算绩效管理机制。再者,要充分依靠审计、人大、监察和社会中介机构的力量,以进一步加强转移支付资金的监管,提高转移支付资金使用的合法性、规范性和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谢旭人.加快财税体制改革 促进又好又快发展[EB/OL].新华网,2010-11-16.

[2] 阮守光.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分析[J].中国经济与管理科学,2009(6).

[3] 转移支付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EB/OL].找法网,2011-2-10.

[4] 关洁.论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不足与完善措施[J].现代商贸工业,2010(17).

全面预算与财务预算的区别例10

一、推进部门预算改革,形成了一个部门一本预算,一本预算管一年的格局

从20xx年开始,在区机关事务管理局、区教育局、区城建四局进行部门综合预算改革的试点。通过总结和完善试点单位综合预算管理,制定了《**区部门综合财政预算管理办法》,将单位预算内外资金统一纳入预算管理。另外,通过对部门预算收支状况调研分析,按其工作职能、特色工作和资源占有状况,制定出不同类别的部门预算定额标准,人员支出按政策、公用支出按定额、项目支出视财力,统筹安排、分类管理、综合平衡。对不同性质的部门采取不同类别的预算编制方法,执收执罚部门按“收支两条线”管理要求编制综合预算;城建部门按预算内外资金统一包干,预算外部分以收定支编制综合预算;街道办事处按街道财政体制管理办法编制综合预算;其他行政事业单位按预算内外统一标准编制综合预算。到20xx年全区所有的51家一级预算单位、184家二级预算单位全部实行综合财政预算,形成一个部门一本预算,一本预算管一年。部门预算推行以后,不仅使全区一、二级预算单位的内部财务管理得到加强,也使财政分配的科学性、公平性和公开性得到较好体现。

二、推进国库集中收付改革,实现了财政资金“中转”变“直达”

20xx年底,全区所有一二级单位全部实行国库集中收付,所有预算资金支付全部实行网上运行。在此基础上,不断加大网上直接支付力度,将纳入财政工资统发范围的人员工资、津补贴实行“二卡合一”,对人员经费及政府采购资金全部实行网上直接支付,实现财政资金使用中“中转”变“直达”格局,有效控制了预算单位挤占、挪用和截留财政资金行为。与此同时,还制定了《**区预算单位银行账户和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加强预算单位银行账户清理工作。至20xx年8月,统一撤销全部预算单位的银行基本账户98个,集中资金13,500万元,实行财政资金统一管理,分户核算,增强了财政宏观调控能力,提高了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三、推进收支两条线管理,切断了部门执罚收入与自身利益的“链接”

20xx年,区财政部门首先对政法系统、城管执法大队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改革,彻底收支脱钩。由过去的预算内定额包干、预算外补充经费不足,改变为现在的以“收支两条线”管理为核心的部门综合预算管理。对收取的非税收入全额上缴财政,列为财政收入;取消比例返还,不再实行收支挂钩,未纳入预算的资金,部门一律不准使用;部门履行其职能所需的经费支出全部通过编制部门预算由财政予以解决(人员支出按政策,公用支出按定额,项目支出按财力)。这一做法既保障了执法部门的正常工作经费,又切断了部门执罚收入与自身利益挂钩的“链接”。在政法系统、城管执法大队实行彻底的收支脱钩的基础上,20xx年,全区所有执收执罚部门全部实行了彻底的收支脱钩,从源头上避免了因收支“链接”而产生的腐败问题。

四、推进政府采购管理制度改革,实行了“采”“管”分离,大大提高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