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高阶思维课堂模板(10篇)

时间:2023-08-08 16:45:21

高阶思维课堂

高阶思维课堂例1

关键词:高阶思维;地理课堂;教学策略

信息时代对人才的培养不再满足于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创新、决策和团队合作等能力已成为衡量人才的重要素养。新课程改革也注重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其隐含着对高阶思维能力的要求,这种要求也是学生实现终身学习的需要。

一、高阶思维的界定及教学的必要性

布鲁姆研究认为人的思维分为六个层次(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和创造)。记忆、理解和应用属于低阶思维,而高阶思维则超越简单的记忆和信息检索,利用信息和概念去解决一个个难题和任务。具有高阶思维的人能把学习材料看成是系统的、有联系的,能M行归类和类比,并把琐碎的信息组合成有体系的整体,他们应用合理的逻辑和判断准则来学习,教师一般都称这些学生为“聪明”或“思维活跃”。

高阶思维的形成以低阶思维为基础,用于建构高阶思维技能的低阶思维技能,如:读、写、记忆等,在目前学校教育中得到了足够的重视。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不应当把学习仅仅归纳为不断地积累知识和训练记忆。死记硬背会让学生变得迟钝和愚蠢,这既有害于学生的健康,又不利于学生的智力发展”低阶思维是人该具有的基本能力但却有其发展上的局限性,过多的读写、记忆会加重学习的负担。

在信息时代,信息的记忆和检索可以让信息技术(电脑和网络)来承担,个体所需要的是操纵信息、分析信息,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和创造。为了学生发展需要,学校教学就该有意识地重视学生高阶能力的发展和培养,这有赖于恰当的课堂教学设计和高阶学习模式的支持。

二、注重高阶思维培养的课堂教学的特点

(一)以学生为中心而非教师控制

传统课堂通常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后,让学生进行大量、反复的练习及巩固,此过程中教师期待学生理解和记住课堂内容,学生的学习往往停留在机械学习或死记硬背上。在高阶思维教学下的课堂,需改变教师和教材对教学的控制,鼓励学生的课堂参与。

注重高阶思维的课堂支持学生公开表达观点,愿意表达和尝试表达比表达了什么更重要,在此过程中提供给学生发展思维技能的机会,激发学生学习。这种课堂以积极有效的提问方式作支撑,在问、答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评价、创造能力,在此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鼓励学生参与,观察学生反应,并积极作出

回应。

(二)关注学习过程而非知识传递

传统课堂中教师的目标重心是将知识传递给学生,并确保他们掌握知识,这种过度强调学生知识获取的教学方式会阻碍学生的思维发展。注重高阶思维发展的课堂把关注重点从知识结果掌握转变为对学习过程和意义的理解。教会学生推理和思考是高阶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目标,在这样的课堂上可以观察到三个特征:能听到学生在解释、推理、描述模型或交流他们的观点;能听到教师询问学生有关为什么、是什么及怎么办的问题,这些问题不是能简单用一个字即可回答的,它需要学生认真思考、具体阐述;能观察到学生在解决常规任务的过程中明确自己用的是哪些程序、哪些原理、哪些规律。

(三)问题设置开放性而非封闭式

思维大师杜威认为:封闭式问题是有明确选项和指向性的问题,学生只能按照既定的方向思考,学生也易在非A即B的答案中禁锢了思维。而开放性问题是没有明确指向性的问题,学生可以在较广的范围内思考,答案具有不确定性,这有利于学生在思维的发散中更多地联系自己的生活和实际,也更有利于教师发现学生思维的闪光点或不解之处。

开放性问题如:观察世界洋流分布图,你发现了什么规律?此类问题让学生通过自己观察发现规律和问题,提供给他们推理和想象的机会,联系已有知识,试着去总结和比较知识获得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此类开放性问题,能打开学生的分析、评价、创造之窗。

三、地理课堂中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让课堂内容“任务”化

“要使思维、思考成为名副其实的脑力劳动,那就必须使思维有明确的目的性,也就是说,要使它具有解决任务的性质”(苏霍姆林斯基)。所以只有在讲课开始或讲授知识前就使学生明确认识到,在接下来的学习中必须搞懂或解决什么问题,才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并引导学生的思维向深处发展。

基于这点,在地理的课堂教学中必须有任务(问题)的提前预设,目前任务(问题)设置有两种,一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单元问题(以本节课的知识、能力要求分解而出);二是面向各小组或部分学生的单独任务;前者多以“学案”方式呈现,后者多在活动设计中给小组分配任务。但不管是哪种形式的任务,都要使任务(问题)体现高阶思维能力的发展需要,任务(问题)应该是挑战性的、可行的和有趣的,而不是学习者只要通过简单收集、整理、拷贝就可以完成的,在这样的任务(问题)的设置中要体现学生对信息进行深度加工的要求,能体现建构主义思想。

(二)让课堂提问多“开放”

正如上文所述,“问题”是打开思维的钥匙,高阶思维必须有开放性问题来激励,开放性问题有其相应的提问方式,在地理课堂中可多做如下几种形式的提问:

1.比较、发现类问题。这在自然地理现象的分布、地理规律的呈现中可多用,问题如:南方城市和北方城市的空间分布有何不同?你能区分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吗?这类问题让学习者自己去观察和发现知识,加深对表象的认识。

2.证明、阐述类问题。在地理成因分析中此类问题比较多见,问题如:为什么会出现沙尘暴?沙尘暴是在怎么样的地理环境中产生的?启发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并培养阐述观点的技能,提高综合分析能力。

3.选择、决策类问题。在地理问题的解决中,如工农区位的选择、工程路线的选择、工程建设可行性的决策,需要问:你觉得哪个路线的选择更为妥当,原因是什么?这类问题旨在引导学生辩证地看问题,评估利弊,提高问题解决能力和决策能力。

4.假设、推理类问题。许多地理事物的发展都具有其规律性或逻辑性,这容易产生推理类问题,如:当黄赤交角为20度时,你能想象四季和五带会发生什么变化?这类问题多新奇,且能打破现有格局或现象,对学生的吸引力比较大,使学习乐于探究,能让学生联系地去看事物和现象,并提高创新能力。

5.质疑、批判类问题。质疑和批判本身是深入思考的结果,这种精神是学生独立学习和终身学习所必须具备的。这类问题如:你相信全球变暖是人类造成的吗?你有更好的解决方法吗?学生在批判和修正所遇到的知识时,思维是积极的,学生乐于去冒险,此时在讨论和辩论中高阶思维能力就提高了。

(三)让课堂氛围宽松、民主

课堂氛围的宽松表现在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静态思考和语言表述,正如普林斯顿大学的卡尔(Carl Schorske)认为学习不是一件能被持有和传递的东西。它是一个过程。就提高高阶思维能力而言,学习作椤肮程”必须得到充足时间的保证。思考需要时间,表达需要时间,教师必须在预设过程中留有时间给学生。甚至可以为了学生的需要和课堂教学的实际,突破原定教学课时的限制,调整教学计划。

开放性问题所引导下的发现、决策、批判、质疑让课堂具有太多的不可掌控性,并可能出现挑战教师和教材的可能,这些需要教师的尊重和信任,教师只要放下权威和专制,平等、宽容、欣赏地看待学生的思考过程和劳动结果,学生才愿意参与课堂和积极表达。所以,教师必须注意课堂中的措辞用语、态度和神态,创造有利于学生个性张扬的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具有明确的高阶思维培养的课堂能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发展更多的能力,也能让课堂教学更有效,这值得我们教师思考与实践。

参考文献:

[1]杜威.我们怎样思维 经济与教育[M].姜闵文,译.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高阶思维课堂例2

学习的维度1.获得和整合知识(1)陈述性知识――建构意义、组织知识或储存知识;

(2)程序性知识――建构方法、内化方法或者使方法个性化2.活化知识与建立知识间的联系(1)比较――阐释相似点和不同点;(2)分类――根据事物的特点分类;(3)归纳――从证据中推断原则/法则;(4)演绎――运用原则/法则推断结论;(5)分析错误――批判性的自我思考;(6)建构支持――对观点/主张提供理论或事实的支持;(7)抽象――阐释主题所蕴涵的意义;(8)分析观点――对问题/主题阐述自己的观点3.有意义地运用知识(1)决策――运用相关标准从多样化中选择;(2)调查研究――聚集相关信息;(3)实验――寻求解释;(4)问题求解――克服障碍/解决问题;(5)创造――发现更好的方法4.思维习惯(1)自我调节的思维――对自己的思维有自觉的意识;(2)批判性思维――聚合相关支持,所坚持的观点明确;(3)创造性思维――为寻求新方法而持续不懈地努力元认知和高

水平的理解1.自觉意识(1)自己知道什么,不知道什么;(2)反思自己的知识2.控制调节(1)学会学习;(2)建构性的学习活动;(3)知识的建构为深度思维

和理解而教针对学习的维度、元认知和高水平的理解,创设各种教学条件,发展学习者的高阶思维和高阶学习技能。二、运用信息技术促进高阶思维

运用信息技术促进学习者高阶思维能力的发展,是当前高阶思维教学研究的新视角,也是信息化教学研究的核心。研究表明,信息技术及其所构成的新型学习模式,能有效地促进学习者高阶思维能力的发展,而定位于促进高阶思维,也正是信息技术应用和信息化教学模式开发的价值与前景所在。运用信息技术促进高阶思维,是把信息技术作为认知工具的技术应用观。认知工具的信息技术之所以能有效地促进学习者高阶思维能力的发展,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理由:

其一,学习者只有充分投入高阶思维,才能正确有效地使用认知工具。(1)评价信息:评定信息的可靠性和有用性;判断观点或产品优点的评判标准;根据相关性和重要性优先考虑某些选择;识别推理中的谬误和错误;通过实际检验验证观点和假设。(2)分析信息:识别组织范型,并按共同特征将事物分类;识别观点背后的假设;识别文本、数据或创新观点的大意或中心思想;找出信息中的顺序或连续顺序。(3)贯通观点:比较/对照相似点和不同点;分析或展开某一论点、结论或推理;从普遍概括性或原理推演到具体事例;从数据推断出理论或原理;识别因果关系并预测可能的结果。

其二,学习者要运用认知工具生成/产生新知识,必须充分展现创造性思维能力,完成相关的活动。(1)综合技能:类推思维(创造和使用隐喻、类比)能力;总结大意和组织结构的能力;事件与预期结果的关系假设能力;计划某一过程的能力。(2)对过程、结果和可能性的想象能力:流利地表达或产生尽可能多的观点;预测由某些条件引起的事件或行为;对有趣的可能性进行思辨和怀疑;视觉化地产生心理图像或心理预演行为;观点的灵感顿悟或预感。(3)精细加工信息,对信息赋予个人意义:通过增加细节和事例扩展相关信息;为不同的目的修改、加工或更改想法;将观点用于不同的情景以发展观点;通过采取不同的观点来改变思维类型,通过举例和使用使普遍的观点具体化。

其三,学习者使用认知工具时,必须通过复杂的思维解决问题和表征知识。(1)问题解决:感知问题、研究问题、陈述问题,找出若干解决方案,选择解决途径,建立可接受性。(2)设计产品或观点:想象某个目标,陈述某个目标,发明某个产品,评估产品,修改产品――扩展、延伸、改进。(3)作出决策:确定某个问题,产生若干解决方案,评估结果,作出选择,评定选择。不同的认知工具使学生用到不同的思维技能。

三、利用高阶思维讲解网页制作的基本方法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讲解网页制作的基本方法,提供现成的文本和图片等素材,学生在教师的演示下制作网页,这样的结果使学生只学到了制作网页的简单方法,但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个专题网站,学生往往感到无从下手。这样不利于学生的高层次思维能力的培养。这就需要老师分解任务,在专题网站的制作中,设计了如下这些小任务:(1)优秀的专题网站有哪些特点,如何设计一个网站评价表?(2)设计规划自己的网站,即网站有哪几个主要模块,如何设计“小组专题网站规划图表”?(3)设计网站首页的结构图,如导航栏的链接文字是什么,首页如何布局?(4)如何新建站点?(5)如何添加新网页?(6)如何在网页中插入表格,利用表格布局网页?(7)在网页中插入图像和动画的方法有何不同?(8)如何设置网页背景图片和背景音乐?(9)如何设置超级链接,实现各个页面之间的链接?

高阶思维课堂例3

中图分类号:G42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17-032-2一、将高阶思维能力融合于具体的教学中

最有效的高阶思维能力发展方式应当是融合于具体教学活动之中的,亦即在完成课程学习内容、实现教学目标的同时,发展高阶思维能力。这种融合可从以下三大方面来思考:学习的维度、元认知和高水平的理解、为深度思维和理解而教。将其归纳,如表所示。融合高阶思维能力的教学思考框架

学习的维度1.获得和整合知识(1)陈述性知识――建构意义、组织知识或储存知识;

(2)程序性知识――建构方法、内化方法或者使方法个性化2.活化知识与建立知识间的联系(1)比较――阐释相似点和不同点;(2)分类――根据事物的特点分类;(3)归纳――从证据中推断原则/法则;(4)演绎――运用原则/法则推断结论;(5)分析错误――批判性的自我思考;(6)建构支持――对观点/主张提供理论或事实的支持;(7)抽象――阐释主题所蕴涵的意义;(8)分析观点――对问题/主题阐述自己的观点3.有意义地运用知识(1)决策――运用相关标准从多样化中选择;(2)调查研究――聚集相关信息;(3)实验――寻求解释;(4)问题求解――克服障碍/解决问题;(5)创造――发现更好的方法4.思维习惯(1)自我调节的思维――对自己的思维有自觉的意识;(2)批判性思维――聚合相关支持,所坚持的观点明确;(3)创造性思维――为寻求新方法而持续不懈地努力元认知和高

水平的理解1.自觉意识(1)自己知道什么,不知道什么;(2)反思自己的知识2.控制调节(1)学会学习;(2)建构性的学习活动;(3)知识的建构为深度思维

和理解而教针对学习的维度、元认知和高水平的理解,创设各种教学条件,发展学习者的高阶思维和高阶学习技能。二、运用信息技术促进高阶思维

运用信息技术促进学习者高阶思维能力的发展,是当前高阶思维教学研究的新视角,也是信息化教学研究的核心。研究表明,信息技术及其所构成的新型学习模式,能有效地促进学习者高阶思维能力的发展,而定位于促进高阶思维,也正是信息技术应用和信息化教学模式开发的价值与前景所在。运用信息技术促进高阶思维,是把信息技术作为认知工具的技术应用观。认知工具的信息技术之所以能有效地促进学习者高阶思维能力的发展,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理由:

其一,学习者只有充分投入高阶思维,才能正确有效地使用认知工具。(1)评价信息:评定信息的可靠性和有用性;判断观点或产品优点的评判标准;根据相关性和重要性优先考虑某些选择;识别推理中的谬误和错误;通过实际检验验证观点和假设。(2)分析信息:识别组织范型,并按共同特征将事物分类;识别观点背后的假设;识别文本、数据或创新观点的大意或中心思想;找出信息中的顺序或连续顺序。(3)贯通观点:比较/对照相似点和不同点;分析或展开某一论点、结论或推理;从普遍概括性或原理推演到具体事例;从数据推断出理论或原理;识别因果关系并预测可能的结果。

其二,学习者要运用认知工具生成/产生新知识,必须充分展现创造性思维能力,完成相关的活动。(1)综合技能:类推思维(创造和使用隐喻、类比)能力;总结大意和组织结构的能力;事件与预期结果的关系假设能力;计划某一过程的能力。(2)对过程、结果和可能性的想象能力:流利地表达或产生尽可能多的观点;预测由某些条件引起的事件或行为;对有趣的可能性进行思辨和怀疑;视觉化地产生心理图像或心理预演行为;观点的灵感顿悟或预感。(3)精细加工信息,对信息赋予个人意义:通过增加细节和事例扩展相关信息;为不同的目的修改、加工或更改想法;将观点用于不同的情景以发展观点;通过采取不同的观点来改变思维类型,通过举例和使用使普遍的观点具体化。

其三,学习者使用认知工具时,必须通过复杂的思维解决问题和表征知识。(1)问题解决:感知问题、研究问题、陈述问题,找出若干解决方案,选择解决途径,建立可接受性。(2)设计产品或观点:想象某个目标,陈述某个目标,发明某个产品,评估产品,修改产品――扩展、延伸、改进。(3)作出决策:确定某个问题,产生若干解决方案,评估结果,作出选择,评定选择。不同的认知工具使学生用到不同的思维技能。

三、利用高阶思维讲解网页制作的基本方法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讲解网页制作的基本方法,提供现成的文本和图片等素材,学生在教师的演示下制作网页,这样的结果使学生只学到了制作网页的简单方法,但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个专题网站,学生往往感到无从下手。这样不利于学生的高层次思维能力的培养。这就需要老师分解任务,在专题网站的制作中,设计了如下这些小任务:(1)优秀的专题网站有哪些特点,如何设计一个网站评价表?(2)设计规划自己的网站,即网站有哪几个主要模块,如何设计“小组专题网站规划图表”?(3)设计网站首页的结构图,如导航栏的链接文字是什么,首页如何布局?(4)如何新建站点?(5)如何添加新网页?(6)如何在网页中插入表格,利用表格布局网页?(7)在网页中插入图像和动画的方法有何不同?(8)如何设置网页背景图片和背景音乐?(9)如何设置超级链接,实现各个页面之间的链接?

设置第一个小任务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网站审美能力。学生通过浏览一些指定的优秀专题网站,从网页的布局、色彩的搭配、网站的风格、栏目的导航等方面入手,通过感受、比较、分析、综合、评价,总结出优秀专题网站的特点,进而设计出网站评价表。这样,学生在自己动手制作时,就会考虑到这些关键因素,在制作自己的作品时有了一个较高的起点,有了学习创作欲望,作品自然不会差。这一过程中,学生综合运用了“分析、综合、创造”,高层次思维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总结

高阶思维的培养和教学没有固定的模式,是贯穿于教育教学的过程中的,离不开与具体学科的结合。其中通过“问题解决”来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的状态,是高阶思维教学的关键。尤为重要的是,教师需要反思自己的教学是处于低阶还是高阶思维层次?自己的教学设计是否有利于促进学习者高阶思维能力的发展?自己的教学是否期望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分析问题的情境?自己的教学方法和学习任务是否提升了学生的问题求解、决策、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等高级思维技能的培养?这样的思考可以促进我们的教育教学,让我们的教育教学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

高阶思维课堂例4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8-359-01

随着我国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对人才和知识的需要更加的高质量和高要求,传统的学校课堂教育的模式已经远远不足以满足当前的社会需求,这就需要学校进行积极的教育改革,尤其是在当前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都得到了本质上的改革和转变,更加要求各学校加强课堂建设。尤其是针对小学来说,小学阶段的教育是学校教育中最为重要的阶段之一,小学教育不仅对养成个人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培养学生的高效发散的学习思维至关重要,更加影响到了学生未来整个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建立和个人综合素质的提高。

就数学这一学科来说,数学教育在幼儿园小学时期是启蒙阶段,这一时期接触的数学知识内容简单,属于入门级别,这一时期的培养重点在培养学生对于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并逐步帮助他们建立最基本和最基础的数学思维和数学的学习方法,为日后系统的学习复杂困难的数学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到了初中阶段,则开始进行关于数学教育中素质教育方面的培养,逐步巩固和丰富已经形成的数学思考模式,并加强数学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优化数学思维,提高数学综合能力;最后,到高中时期,个体的数学思维基本已经形成。所以说,小学是个打好学习基础的重要阶段,对以后的学习生活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优质课堂的建立更是十分有必要的。

一、目前小学数学课堂现状

就目前我国小学的数学课堂的建设情况而言,虽然现阶段是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进行的小学数学课堂建设,可是仍有很多的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方式仍是传统的、单纯的、知识传授式的教学模式和授课方法,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师即使主导又是主体,始终在进行知识的传授,但是这种教学模式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一味的知识传授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让学生在小学时期就失去了低年级学生应有的思维活力。建设小学数学优质课堂首先就要从课堂模式和教学方式上进行根本的转变,积极响应国家现阶段实行的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要求,打破传统的教学方法和课堂模式的束缚,充分的尊重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性地位,在课堂的教学和探讨中,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性,培养学生对于数学学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尊重学生的个体思维,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数学思维。只有注重学生的数学素质的培养和提高,才能够真正起到建设优质数学课堂的作用,才能够为学生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建设小学数学优质课堂具体方法

1、转变教学观念、尊重学生个体思维

在加强小学教学教育方面,教师无疑起着最重要的引导作用。首先,教师最重要的是要转变教学观念,正确的理解和认识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中的地位和角色,尊重学生在课堂以及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地位,帮助学生正确的发散思维,让学生的学习思维得到最大限度的的拓展和丰富,对每一个学习个体都能够予以足够的尊重和理解,并加之正确的引导。针对每一个学生思维的具体特点,培养学生的思维活力和创新力,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具体的、更加充分的发展。传统的数学教学一直都是给学生划分出不同的题型,并要求学生同一题型使用同一种解题方法,再不断用做练习题来巩固所学知识,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限制的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教师往往只教给学生最快捷、最省时的解题方法,反而忽略了学生对于知识的好奇心。数学教育就要求教师尊重学生对于知识的选择,让学生发散思维,自由选择。

2、寓教于乐、乐中求学

小学生涯是一个爱跳爱闹的阶段,对什么都感兴趣,唯独对枯燥乏味的填鸭式教育不感兴趣,这势必要求我们老师不能教条式教育,压抑了孩子的天性,我们更应该寓教于乐、乐中求学,将轻松的互动融入枯燥的教学,提高学生的能动性,让他们在游戏中学习到新的知识,养成自学、爱学的良好学习习惯。学习兴趣上去了,学习成绩也就上去了,接受新知识也就特别迅速,自然而然就形成了好的学习习惯。更为小学生在后续的中学及以后的学习生涯中打良好的自学习惯和铺垫。这样更有助于培养学生们数学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有利于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3、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工具、提高学生积极性

当代社会的科技高速发展,多媒体的辅助教学工具也开始更多的普及到了小学的教学当中,多媒体工具的充分利用,能够大大提高课堂的趣味性,充分激发同学们的积极性和数学的学习兴趣。小学数学优质课堂的建设离不开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充分应用,目前,多媒体技术作为信息数字技术在课堂教育的一种辅助教学工具得到了越来越普遍的运用,多媒体技术能够帮助学生将原本枯燥乏味的知识转化为具体的图像、图形、声音以及视频,从而大大的提高课堂学习的趣味性,帮助学生用最直观、最明了的方式理解和记忆学习内容。教师利用多种多媒体教学工具,对于数学知识的应用进行充分的展示,满足学生们的好奇心,提高课堂效率。

小学数学优质课堂的建设任重而道远,只有真正建立起了小学的优质课堂,才能够把小学的优质教育落到实处,才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小学教育的作用,让学生在小学教育阶段得到最充分的锻炼,为知识体系的进一步完善打下重要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白鹤.小学数学有效课堂的构建策略探析[J].新课程学习(下),2013(03)

高阶思维课堂例5

当初中生步入普通高中阶段的学习,很多学生都觉得数学学习退步较大,教师也感到困难重重。这要求教师一方面珍视两个阶段数学学科的差异,同时衔接好初高中数学教学,让学生适应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数学成绩。

一、初、高中数学学习存在的差异

1.知识难易度差异

初中阶段的知识主要是学生必备的基础知识,突出强调双基教学,知识少、浅、难度容易、知识面窄;而高中数学培养在学生综合能力、解决问题策略等方面作出明确要求,显然知识体系之间存在明显的难度差异。

2.能力要求存在显著差异

初中数学知识总量不大,知识体系较为简单,学生在听懂理论的基础上加大课堂内、外练习即可。而高中数学的学习伴随着课程开设多、知识难度加深,对学生能力要求提高,这势必造成学习潜能一般的学生,难以承受,日积月累,成绩便落下来。同时,初中阶段学习以模仿题为主,与高中相比,对数学思维能力要求不高;高中数学对问题的解决应突破常规性思维,提倡创新性思维解决问题。

3.学习方法上存在差异

初中生一般都以教师的引导、督促为主,学生在教师的“逼迫”之下学习,不懂就问,教师给予适时指导,对于考试的重、难点,教师也经过反复训练,基本不需要学生自学。但高中的知识面广,题型较多,让教师讲完所有类型的题目是不可能的,教师的课堂教学仅局限于较典型的一两道例题讲解,学生以此为基础去融会贯通,这里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实现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良好过渡,应做好以下几点

1.加强学法指导

区别于初中阶段的课堂学习方法,突出强调课前预习、认真听课、及时总结归纳,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比如,课前要自学上课的内容,对于自学过程中遇到不理解的问题要有针对性地作出笔录,减少听课过程中的盲目性;课堂上认真思考,积极参与课堂学习的每个环节,并将自己的体验与感悟记录下来,为课后探究做好素材准备;变换问题解决策略,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解决问题,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2.消除学习数学的恐惧心理

面对高中阶段的学习,每位学生目标明确,均以升入高等学府的学习为动力。所以,当在高中数学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时,特别是考试分值与初中阶段相比较,往往心理落差较大,给学习带来消极影响。因此,在教学中,应转变过去提倡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并重的模式,实现由“教”向“学”过渡,通过营造主动参与、自主学习的课堂氛围,积极鼓励学生敢于表达、大胆表现自我,一方面消除学习上的恐惧心理,同时要帮助学生建立自信。

高阶思维课堂例6

第一阶段:每节课的开始5分钟。课堂伊始,学生还未完全从课间活动过渡到课堂学习中,一个成功的教师会通过亲切的教态稳定学生的情绪,通过必要的课前基础训练,发动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精力集中、情绪饱满、思维涌动,并调动学生思维进入探求新知识的良好状态,产生需要、兴趣和情趣等积极的心理因素,达到思维和谐共振的效果。

第二阶段:每节课的第6至20分钟。抓住有利契机,使学生在强烈的求知欲下较长时间地持续思考,保持思维的最佳状态。把每节课的重点、难点放在这一阶段教学,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学任务也就迎刃而解。在这一阶段,教师要提出有开拓性的问题,以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

第三阶段:每节课的第21至25分钟。由于前半节课的用脑,大脑从兴奋转变为抑制,如果任其发展,思维会很快衰退,无法获取更多的知识。此时,教师更应仔细观察学生的表情、神态、行为的变化,采取一些有针对性的方法,使学生继续积极思维,做到不走神。

如何在课堂中进行催化以达到思维的最佳状态呢?现代教学论认为,运用感知的方式,运用语言、形象、多媒体视听等现代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灵感,催化思维活力,进一步增强教学效果,顺利过渡到第四阶段。

高阶思维课堂例7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1-0185-02

1.引言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及许多西方国家的教育机构与教育专家始终致力于探索思维能力与社会需求两者之间关系等问题。在"指数爆炸"的社会知识大背景下,教育教学课程改革活动已经拉开帷幕。新课程改革精神要求数学教育工作者打破传统"授之于鱼"的教育方式,培养学生善于解决、自觉怀疑及主动思考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另外,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还需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与高阶思维能力,将多种教学资源进行归纳、整合,为培养学生创新性及思维独立性创造有力条件,最大限度的挖掘学生的潜在数学能力,让学生得以将自身的才华充分的发挥出来。在此背景下,探究高阶思维模式在高中数学课堂中的应用,具有十分现实的价值。

2.高阶思维模式的概念

高阶思维是一种基于思考原理的概念,目前,国内外学者对高阶思维的研究角度不同,其具体定义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别。通过大量文献阅读,结合本文研究实际情况,本人更认同布鲁姆的"分析、评价、创造"学说与钟志贤教授的高阶思维学说,即:高阶思维是人们在处理问题时所表现的"分析、评价、创造"的能力。

3.引高阶思维模式入高中数学问题情境教学的策略

3.1 融入生活实际问题情境,实施高阶思维教学。

3.1.1 主题及课时内容。

主题:函数的运用与计算

课时内容:了解函数的性质,掌握函数的计算方法,能将简单的生活事件数学化,能自行设计符合实际情况的数学函数。

3.1.2 问题情境设计。

问题情境:电费计费问题。

阶梯电价的实施,是我们生活中的热点问题和实际问题,在课堂上通过电费的计算,让学生了解函数的概念,加深学生的印象。

按照国家规定,城市居民的用电量分为3个档次。以石家庄为例,其现行阶梯电价政策如下:第一档,居民户月用电量在180度及以内,维持现行电价水平。其中:不满1千伏用户电价每度0.52元(居民用户电压一般为220伏);1-10千伏用户电价每度0.47元。 第二档:居民户月用电量在181度-280度,在第一档电价基础上每度提高0.05元。第三档:居民户月用电量在281度及以上,在第一档电价基础上每度提高0.30元。

问:建立居民用电量与其应交电费数之间的关系函数;若居民当月用电量为120度,则其应缴纳电费为多少?

3.1.3 课后延伸。

(1)让学生以自己家每月电量消耗为依据,根据当前阶梯电价制度,计算自己家中最近6个月的应交电费总量。

(2)让学生观察自己身边的事件,对其进行思考,以此为依据设计一道数学函数题,并对其进行解答。

3.1.4 教学反思。

在上述教学案例中,教师将阶梯电费的计算,纳入到教学过程中,通过创设环环相扣的问题情境,循序渐进式地导入了高阶思维的教学模式,让同学们能够在计算阶梯电费的同时,深入分析函数的应用,为同学们在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创造新方法、新思维奠定了基础。

3.2 融入快速思索问题情境,实施高阶思维教学。

3.2.1 主题与课时内容。

主题:集合之间的包含、并、交等。

课时内容:通过课堂讲解,学生能理解集合与元素之间、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关系。

3.2.2 问题情境设计。

问题情境:快速思维,脑筋急转弯。

问:两个爸爸两个儿子,最少可以有几人?

很多学生第一反应是4个人,这时向大家强调一下问题问的是最少,学生开始开动脑筋,开始小声商量。随着教室内讨论声音的加大,越来越多的人说是3个。接着问"为什么是3个?""因为有一个人即使儿子也是爸爸"。这时引入课堂内容,告诉学生,集合具有互异性。在一个集合里不能出现两个完全一样的元素。互异性虽然是高中数学中的一个简单知识点,但是在考试的时候却很容易出错,主要原因就是很多学生只是知道这个知识点,但

是没有真正理解。通过上述一个小问题,将互异性的概念传输给学生。这个问题会让学生觉得眼前一亮,似乎某个地方被开发了的感觉。

3.3 课后延伸。

3.3.1 请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还有哪些问题或者地方可以体现集合元素的互 异性。

3.3.2 自己设计一道能体现集合元素互异性的题目。

3.4 教学反思。

在上述教学案例中,教师通过一个看似简单的脑筋急转弯问题,为学生创设了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教学情境,将集合元素互异性的概念、内涵引入到学生的思维体系中,为学生建构了全新的知识框架。通过对已有问题的分析和思索,同学们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必将得到大大提升,而通过举一反三式的教学延伸,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益也能够得到拓展。

4.结束语

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引入高阶思维模式,创设问题情境,对于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分析、解决数学问题的效率,有着及其重要的促及价值。本文仅列举了两种具体的教学实施策略,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效应,引起更多一线数学教育工作者对高阶思维教学模式的关注。

参考文献:

高阶思维课堂例8

一、教师要尊重课堂“成长”的规律,摒弃“满堂灌”

不同的学生思维是有差异的,有的是整体性思维,有的是细节性思维,有的是脉冲式思维。所以教学设计应让倾向于整体性思维的学生关注细节,让细节性思维的学生关注整体,让脉冲式思维学生少犯粗心的毛病。还有一些学生有外在的思维障碍,所以,对于学生的错误也不能指责过重,而应想办法帮助学生克服思维障碍。

另外学生的进步、成长不是匀速、直线的,教师应给予学生足够的发展空间。除此之外,教师还必须了解学科的特点,比如学习英语的基本思维方式是要掌握“是什么”,而学习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是要掌握“为什么”和“怎么样”。比如英语应用能力的获得就需要“听懂”“看懂”“模仿练习”“交际应用”等环节;而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需要经过“理解概念”“巩固训练”“归纳抽象”等环节;政治概念的理解要经过“感知具体现象”等环节……这是课堂以及学生、学科都必须遵守的基本规律,语文也不例外。

要想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就不能只注重知识点,还应关注学生注意力的培养,了解学生注意力分散的原因,为学生制作“合脚的鞋子”,教师可以将讲、做、读、写等多种活动交替进行。

以议论文《成功》为例,巩固和导入本课后,笔者制订了学习目标,要求学生带着问题读(试说出本文的主要观点)。针对学生的回答,教师可以分析他们的观点是否全面,并结合议论文的三要素帮助学生找中心论点。

二、要让学生带着目搜习,而不要盲目地学习

在授予任务前,首先要让学生知道教学的目标所在,并将目标分解,用分解后的子目标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文本。优秀的学生总是懂得自我设计,比如为自己制作一个严密的作息时间表,在规定的时间里做规定的事等。教师的任务不能只停留在课本和课堂里,成绩落后的学生大多是因为学习行为习惯较差,上进心较弱。

其实学生成绩落后的原因就在于平常细小的学习行为,比如课前的准备工作不够充分,听课不够专注,作业的完成质量不高,不懂的问题没有及时处理等。瞄准了目标,每天就有事可做。

高阶思维课堂例9

目前,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针对学科特点以及学生实际接受情况等问题,在进行思维导图教学时将其分为四个阶段。即在学习的初始阶段,运用思维导图实现对学生的课程引入以及知识导航;学习课程进入正轨之后,运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将传统的学习方式进行改变,进而提升学习的有效性;在复习阶段或是课堂小结阶段,则要利用思维导图进行知识框架的构建;最后一个阶段即师生互动教学与合作学习阶段,主要是利用思维导图进行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一、在学习初始阶段

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改变,目前单纯地进行知识灌输课堂教学已经不能适应新时期的教育发展需要了。因此,为了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我国进行了新课程改革,旨在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综合型高素质人才。许多新的教育模式、教育理念被广泛应用于教学课堂,将培养学生的学习思维能力作为主要培养目标。高中信息技术是一门具有极强实践性的教育学科,单纯地依靠教师课堂知识的讲解,难以满足学生的学习以及发展需要。因此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将知识与实际操作相联系,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思维导图教学被广泛应用其中。在学生刚开始接触信息技术时,教师利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对课程内容进行全面的了解,与此同时引导学生将新知识与自身所掌握的信息技术知识进行有机融合,进而达到课程导学与知识导航的目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具有逻辑性强、系统性强且具有很强的复杂性等特点,因此,要想使学生对知识进行良好的掌握,必须使学生对整个知识进行系统、全面的了解。如果学生只能通过教师的课堂讲解被动接受知识,所掌握的知识只能是碎片化的知识。为了使学生能够融会贯通地进行学习,并将学习的知识进行连接并运用自如,就可以运用思维导图进行辅教学。如在正式进入第一堂课时,教师可以将信息技术的全部课程内容通过思维导图进行全面展示,让学生在心中对信息技术课程有一定的了解,并且在日后的知识讲解中可以通过思维导图将每个分知识点进行展示,帮助学生有目标地进行学习。

二、在学习进程中

在进行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个人思维导图学习模式的制作。在学生制作思维导图的过程中,提升了他们对信息技术的实际操作能力与动手能力。与此同时,教师还应鼓励学生进行知识的主动探究与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形成学习兴趣,达到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目标。在思维导图的制作过程中,学生还会通过对关键词的准确查找,进而对相关知识进行深入学习。学生要想制作好知识导图必须对知识点之间的关系进行清晰的认识,因此,学生就会主动了解知识点,进而形成主动思考的习惯。

三、课堂小结与复习阶段

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进入课堂小结或是复习阶段时,教师便可以运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进行整体知识的重新认识,并建立相应的知识结构框架,以便在考试中遇到新的问题时可以自由运用知识进行解答。与此同时,学生也可以将之前自己所绘制的思维导图运用到知识复习中,将不同时期思维导图中的知识点进行串联,在心中形成知识框架,以便在考试中运用自如。如在进行Internet知识的复习时,教师便可以运用思维导图与学生一同回顾知识的主要内容,并将知识的重要程度用不同颜色进行标记,使学生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提高学习效率。

四、在合作学习与互动教学中

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在学生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独立的思维导图的制作,并在制作完成后,在课堂上让学生对自己的思维导图进行展示,讲解构思思路与技巧。其他学生也可以自由发挥,对其进行改正或补充。学生可以在自己动手制作思维导图的过程中获得动手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并且在活跃的课堂氛围中,学生还能通过交流产生新的创造方法,进而提升教育教学的效率。如在进行信息技术及其影响的课程讲解时,教师便可以让学生自由发挥,制作关于信息技术的思维导图,学生便会主动查询资料,对信息技术进行全面细致的了解,并按照自身的理解程度进行思维导图的结构安排。与此同时,在经过课堂讨论之后,学生各抒己见,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大大提高了其创新思维能力。

通过对思维导图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各个阶段所起到的作用进行详细分析,我们发现思维导图是一种可以帮助学生独立学习的教学方法。但是由于知识教学存在一定的特殊性,因此并不是所有课程都适合运用思维导图模式,这就要求教师对思维导图进行准确的认识及科学合理的运用,进而实现教育的真正目的。

参考文献:

[1]王青雪.思维导图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方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4.

高阶思维课堂例10

现阶段科学技术水平在不断提升,在如今这种社会发展阶段下,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已不再局限于知识型的人才,更多的是对能力型人才的需求,特别是拥有思维能力的人才有机会在社会中立足。在这种背景下就要求高中思想政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侧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将其作为现阶段素质教育的目的。其中重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高中思想政治教学需要完成的重要任务,最终实现高中思想政治课堂知、信、行三者之间的转变,重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一、高中学生思维能力的研究

中学生需要具备多种能力,其中思维能力是重要的一项,而思维能力又可以进行进一步的划分,其包含了多种相对独立的思维能力分支,那么在现阶段的高中思想政治课堂中需要对学生的哪些思维能力进行培养呢?

1.思维能力的分析性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也随着得到了提升,除此之外,中学生的学习生活水平也在逐步改善中。另外,现在很多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有更好的发展机会,他们希望孩子能够全身心地进行学习,排除其他诱惑的干扰,在这种背景下,很多高中生大部分时间都在读书,没有参加社会实践的机会和时间,使得学生严重缺乏对社会的了解和社会经验以及社会责任感。高中思想政治教师的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也有责任,很多思想政治教师自身没有正确地认识到思想政治教学在高中生能力和思维培养上的重要性,仅仅是把思想政治课程当做一门简单的知识性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只是对教材中的重难点和考点进行了解析和讲解,学生在课堂学习完只是机械地对知识点进行背诵,这样的教学模式很大程度上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分析能力产生了限制,使得学生不能很好地对教学内容进行理解和掌握。

2.思维能力的创造性

思维能力中的创造性是帮助一个人将理论和方法融会贯通,从中提出新颖想法的思维形式,其是一种高层次的思维能力,但也要建立在其他基本的思维能力基础之上。通过研究可知,创造性思维与我们平常所说的技能一样,是可以依靠后天训练形成的一种思维能力。高中生的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主要是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进行培养的,在这个大集体中更有益于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3.思维能力的实践性

通常情况下,很多人认为不犯错误的人具备实践性思维能力的可能性更大,但实际上只有经常犯错误,并在错误中总结思考吸取经验的人才能逐步培养自身的创造性思维能力。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是一个很好的平台,以此通过教学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动手机会,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将课堂中所学到的知识进行消化,处理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样就能够让学生在自身实践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总结经验,从而逐步提高实践性思维能力,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得到能力的提升,还可以学以致用,独立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二、如何通过思想政治课堂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1.激发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学习过程中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接受教师所教授的新知识,并将其融会贯通。所以高中思想政治课堂的首要任务即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带着兴趣和求知欲开始思想政治课程的学习,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中,使学生在学习知识时有强烈的满足感,并在满足的同时进行创新,得到能力的提升。

在课堂导入时,教师可以采用多种形式进行开课,如,寓言故事、美妙的诗歌、耳熟能详的言语、名人故事、搞笑的漫画等,以此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兴趣,全身心地投入课堂中。最简单的实际教学例子为教师在讲解“保护生态环境”这一教学内容时,完全可以通过熟知的美国阿拉斯加涅利钦自然保护区在管理上由“杀狼保鹿”到“请狼做客”这个真实故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通过故事引入易于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思维能力的培养。

2.帮助学生建构问题意识

高中生的思维能力在培养时基本的前提是学生有强烈的兴趣以及对知识的渴望,那么教师在高中的思想政治课堂中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通过活动环节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发言,勇于发现问题,并通过合作解决问题,这样的课堂环境更易于学生能力的提升。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环节时,首先要通过适宜的问题情境对学生的思维和求知欲进行有效的刺激,从而用问题将思想政治课堂导入到教学内容,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敢于对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索,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解决问题,让学生在活跃的思维状态下进行课堂教学的学习,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培养和提高。除此之外,提问这一教学环节不仅仅可以使每个学生个体积极思考,而且能够增强学生之间的互动,让学生之间有了更多的交流和讨论,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的思维实现由感性到理性的转变。

三、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人格

成功开展创新型活动的基本前提为创造性人格,其主要包含了创造情感意识或者行为等能够充分体现创新的人格特征。在素质教育全面落实的今天,创造性人格已成为高中学生的基本素质之一,让学生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中获取相关的知识与技能,树立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塑造健全的人格。我们在进行教育的评价活动时,不能仅用考试成绩对学生的各方面水平进行评价,而是将学科的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进行有效结合,作为对学生评价的基本标准。

综上所述,现代教学的基本目标为素质教育,而素质教育的宗旨是对学生的能力进行培养,摒弃传统的一味向学生灌输知识的教学模式,高中教学过程中重在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侧重培养。这就要求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中要以学生为教学主题进行教学,根据学生所需的各种思维能力进行教学环节的设计,逐步开展各项教学工作,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对知识及能力进行学习和培养,从而在学习的过程中对思想政治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塑造健全的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