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老年医学服务流程模板(10篇)

时间:2023-07-31 16:40:34

老年医学服务流程

老年医学服务流程例1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9-0301-01 我院是云南省中医医院暨云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综合性三级甲等中医医院,开放病床500余张,老年病科日均门诊量为200~ 300人次,病人诊疗多集中在上午,因此早晨老年病科门诊候诊区在短时间内有大量的患者密集,再加上老年病科身体检查相当繁琐,患者感到不便。从2006年4月起,我院开展了专门的“一站式”服务模式的专科老年科门诊服务,体现了“以人为本,人性化管理”,优化了护理服务的过程,受到病人一致好评。我们将介绍具体内容如下。

1 “一站式”服务的含义

实施“一站式”服务以前,老年人做各种检查、交费、取药等需要到不同楼层,在“一站式”服务试验的基础上,一楼门诊大厅的老人挂号后可以乘电梯到三楼,通过导诊引导到后台排号,等待轮到该病人时导诊会引导该病人见医生。其间老年病人可以在图书馆大厅沙发上看书,听轻音,电视广播和一些健康教育节目,可适用于老年人的不同需求。如果你想做B超检查,和其他各种检查可在同一层楼。导诊台有一个专业的护士解答老人问题,发现有老年人异常情况及时处理,确保老年人的安全。候诊厅,图书馆,一天2次消毒,防止交叉感染。

2 “一站式”服务的工作内容

2.1 提供老年人“一站式”服务内容

2.1.1 挂号环节:在医院官网设有科室及科室专家详细介绍,老年患者可根据自身病情选择专家并进行网上预约挂号。

2.1.2 门诊“一站式”服务项目:门诊导医服务、方便门诊、便民服务、预约服务。在全院内科系统唯一设立门诊护理岗位,对老年患者进行首诊护理评估,分诊,中医养生保健指导,对行动不便等特殊需求患者进行全程门诊陪同诊疗、检查、取药、办理住院等。为病人及时介绍疾病知识。病人进入老年病科门诊后,责任护士负担“一站式”服务的落实完善。责任护士热情迎接病人,为病人及家属介绍主诊医生、疾病相关知识。

2.1.3 病区“一站区”服务内容:为老年患者提供住院手续办理服务。提供聘用护工、寻租车辆、简单购物、非规定时间供餐。

2.1.4 检查环节:为老年患者进行所有检查的预约服务,并陪同患者检查。科室免费提供轮椅及平车,必要时携出诊箱陪同检查保障患者外出检查的安全。

2.1.5 治疗环节:根据老年患者病情及生活习惯需要,合理安排制定护理治疗时间表,护士床旁治疗无需患者到治疗室。

2.1.6 收费环节:床尾设置每日治疗卡,方便患者核对每日治疗项目及治疗情况。每日发放日住院清单。

2.1.7 餐饮环节:科室联系后勤保障人员每日对有需要的患者进行床旁订餐并按时送餐到病房。

2.1.8陪护环节:若患者有需求,科室联系后勤陪护站为患者提供专业人员陪护服务。

2.1.9 出院环节:为患者办理出院手续。

2.2 “一站式”服务的形式和宣教: 病区环境整洁,安静,舒适,安全。病房设有中心供氧,电动床,沙发,冰箱,电视,浴室,独立卫生间,提供24小时热水、微波炉、针线包、老花镜等。病区张贴有就诊流程,收费明细,各种安全提示和温馨提示及中医养生保健宣传资料和健康教育宣传栏。

2.3 推行精细化管理持续改进护理服务

2.3.1 以病人为中心提供全程无缝隙优质护理服务并关注患者满意度 每月发放患者满意度调查表,每季度进行总结,针对相关问题进行整改。

2.3.2 绩效考核管理与护理质量管理相结合 护理质量控制小组每周对相关质控项目进行检查并结合绩效管理进行考扣。

2.3.3 投诉管理: 患者选择医疗服务排在前三位的因素分别是“意见渠道”、“医疗流程”、“服务态度”是。为了避免患者“投诉无门”现象,我院于今年初率先设立“患者诉求中心”,从“龙多四靠不下雨”受理投诉到“一站式”投诉接待医患关系办公室,变被动应对到主动接受管理投诉,由专业人员日常接待患者对医疗过程中医疗质量、服务态度等方面投诉,实现“零距离”的医患沟通。

2.3.4 患者安全管理:完善规章制度及应急预案并进行应急演练,正确、准确,及时对老年患者进行相关风险评估,根据评估提供相应护理措施。对高危患者实时监测,杜绝安全隐患,保障患者安全。

2.3.5 加强内涵建设,提升服务水平: (1)抓人才建设,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开展护理急救技能大练兵活动;重视新护士队伍建设。(2)抓创新管理,提高护理人员的创新能力。开展“品管圈”和“护理流程改造”工作;护理部组织全院护理创新暨评比活动。(3)抓文化建设,提高护理人员的内在修养。鼓励护士积极参与医院文化建设;也努力提高护士科研意识,提供护士论文学习和发表的平台。

3 结果

本院通过发放调查问卷1265份,收回1260份,满意1197份,一般43份,无所谓20份。

4 讨论

4.1 “一站式”服务为患者提供了方便: 在理论上,对“一站式”服务的综合服务一体化的实质,可以是服务流程和内容的整合。 “一站式”服务可以更多的显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既方便患者,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又可以提高医疗水平和工作效率,增强护士的主动服务意识。

4.2 信息技术管理为“一站式”的服务提供技术保障,推进“一站式”服务的发展: 我们的医院实现数字化管理,扩大医疗服务的空间和时间。医务人员可以对门诊患者的全过程在视野范围内监测,以确保诊断及治疗过程安全,使医院人、物流、运营管理体现了全新的服务理念,显示出服务过程的主要组成部分,有效地消除诊断和治疗过程的瓶颈部分,这样护士以最快的速度为患者提供服务,体现优质的护理服务。

4.3 “一站式”服务深化整体护理的内涵: 实现了现代医学模式的发展趋势,深化整体护理的内涵。实行“一站式”服务后,避免了因为服务不到位,给患者造成的“自助式”服务的现象。优化患者的就诊过程不仅可以减少患者不必要的等待时间,提高患者有效就诊率,还可以充分利用医院现有资源,有效缓解门诊拥挤现象,使门诊资源在一个广泛的范围内统一管理。“一站式”服务,体现了优质、高效的服务精神,无论是在患者利益的需要,还是符合医院发展的需要,都在医疗市场的发展需求下,提高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老年医学服务流程例2

二、主要目标

通过开通无健康码绿色通道,设置便捷就医绿色通道,简化老年人互联网+就医服务流程,完善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和预约转诊工作机制等综合措施,切实为老年人提供优质、便捷的医疗服务,增强广大老年人的获感、幸福感、安全感。

三、重点工作任务

(一)开通无健康码绿色通道

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在做好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的同时,在入口增设老年患者“无健康码”绿色通道,配备工作人员、志愿者、社会工作者等人员,帮助老年人进行健康码查询操作。协助没有手机、或确实无法提供健康码的老年人,通过手工填写流调表等相关材料完成流行病学史调查,缩短老年人在诊区外等候时间。

(二)设置便捷就医绿色通道

各级医疗卫生机构要完善电话、网络、现场预约等多种预约挂号方式,畅通家人、亲友、家庭签约医生等代为老年人预约挂号的渠道。在做好非急诊全面预约的基础上,根据老年人就医实际情况,为老年人提供一定比例的现场号源,保留挂号、缴费、打印检验报告等人工服务窗口,配备导至、志愿者、社会工作者等人员,为老年人提供就医指导服务。各级医疗卫生机构要全部开设为老年人提供挂号、就医等便利服务的绿色通道。

(三)简化老年人互联网+就医服务流程

各级医疗卫生机构要针对老年人使用互联网和智能设备中遇到的困难,优化互联网医疗服务平台界面设计和服务功能,充分考虑老年人使用习惯,简化网上办理就医服务流程,为老年人提供语音引导、人工咨询等功能。推进网上就医服务与医疗机构自助挂号、取号叫号、缴费、检验报告、取药等智能终端设备的信息联通,优化线下线上一体化服务,方便老年人就医。

(四)完善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落实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加强老年人健康管理,提供生活方式和健康状况评估、体格检查、辅助检查和健康指导等服务,将老年人健康管理作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绩效评价的重要内容,把老年人满意度作为重要评价指标。做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提高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家庭医生签约率。鼓励有条件的医疗卫生机构,为居家失能老年人提供家庭病床、巡诊等上门医疗护理服务。

(五)完善预约转诊工作机制

二级以上医疗机构要进一步扩大家庭医生预约号源数量,方便老年患者就近预约挂号,并对转诊老年患者提供优先接诊、优先检查、优先住院。鼓励有条件的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建立医养结合协作关系,或开通预约就诊绿色通道,为入住老年人提供预约就诊、急诊急救以及医疗巡诊、健康咨询、健康管理、养生保健、康复指导等服务,确保入住老年人病有所医、及时救治。

老年医学服务流程例3

自1909年美国IgnatzLeoNascher医生提出老年医学(Geriatrics)的概念,一个世纪以来,美国老年医学专家的医疗和教育工作使老年医学得以不断完善,迄今已经形成了一门完整的学科。1942年成立全美老年医学会,1945年成立全美老年学会,1965年设立老年人医疗保险,1966年开始老年医学专科培训,1974作者简介:杜文津,硕士,主治医师,第四军医大学兼职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老年神经病学。丰在美国国立健康研究院创建老年研究所。20世纪0年代,设立老年医学研究基金开始资助本科医学院校的临床和科研人员探索改进医学生课程中的老年医学内容,职业卫生局资助建立老年医学教育中心如南德洲老年病教育中心(SouthTexasGeriatricEducationCenter,STGEC),退伍军人医疗系统成立老年医学科研、教育、临床中心(GeriatricResearch、EducationandClinicalCenters,GRECC)。

2美国新型老年医疗模式

美国除了传统的护理院(nursinghome)外,还有各种现代综合服务的老年医学诊疗、保健方法不断涌现。这些新型医疗模式旨在全面提高医疗质量、便利老年患者和降低医疗消费。设置老年病房(acutecaref-0rⅡ1eelderly,ACE)。美国的老年病房一般设立在大型三级医院,由老年医学专科医生负责,专门收治老年患者,并会同其他专科医生对老年患者的会诊与治疗。该医疗模式能有效诊治老年患者疾病,及时发现和防治老年病综合征,缩短住院曰。开设老年髋部骨折专诊(hipfractureservice)。老年人体质虚弱,容易摔倒,且老年人骨质疏松,从而导致髋部骨折发生率高。老年髋部骨折专科诊疗流程简捷,由老年科医生负责患者的术前评估、围手术期处理和术后亚急性期诊疗与康复,可使老年患者尽快手术、减少并能及时处理术后并发症,缩短病程和住院日,加速患者康复,降低治疗费用。实施亚急性和过渡性医疗(subacuteandtransi.tionalcare)。在急性病或慢性病急性发作缓解或控制后,老年患者往往不能很快恢复,但其住院过久可能会引起活动能力下降、院内感染等问题,造成其疾病的恶性循环。在亚急性和过渡性医疗模式下,老年医学团队负责老年患者的康复理疗、压疮治疗、抗生素治疗、肠内外营养、精神行为病症等诊疗服务,并负责安排老年患者的出院后连续诊疗、保健以及指导相关机构改善社会和家庭环境,为老年患者在急性病或慢性病急性发作控制后提供合理而安全的连续性诊疗服务,有利于患者恢复。开展全面的老年人服务项目(programofall—in-clusivecarefor血eelderly,PACE)。老年人服务项目是一种为衰弱老人提供基础诊疗、预防、日问锻炼与娱乐活动、急性病诊治及慢病长期管理等全套医疗保健服务模式。老年科医生定期对患者进行评估,及时调整服务内容和方式,对难以解决的病案邀请专科医生会诊。同时,为保证老年患者的自主性和独立性,使其能够继续居住在社区,减少住院次数和入住护理院的几率,提高和维持生活质量,降低医疗费用,组织召开家庭会议,商议护理、诊疗方案。建立退休养老社区连续医疗(continuingcarereti.rementcommunities,CCRC)。美国将退休老人聚居,对其提供连续性医疗、保健及日常生活服务与支持。大部分老人加入CCRC时属低龄,比较健壮,生活能够自理,CCRC为其提供基础医疗保健和预防、及各种生活服务支持。随着老年人年岁增长及急、慢性病患病率升高,需求逐渐增多,老年医学团队根据每个老人的具体需求提供医疗保健服务和长期慢性病管理,除急性病需要住院外,老年患者在CCRC社区可享受连续性的医疗保健服务。

3美国老年医学教育现况

美国于1988年在全美内科资格认证中加入老年医学专科资格认证考核,1995年设立老年医学教育和培训国家论坛,发表老年医学和健康保护白皮书,包括老年医学训练、分布、应用的建议和获政府健康体系资格认证人员所必须具备的条件,详细列举了医学生、住院医师、研究生、老年病专科医生训练、继续医学教育和资格认证的内容等。1998年美国老年病协会发表老年病专科研究生训练指南,明确了老年医学基本教育目标、核心教育内容及专业目标嘲。目前全美125所医学院校都设置了老年医学必修课程,旨在医学生中普及老年医学基础知识,不少医学院校还建立老年医学临床和研究中心。以及122个老年医学专科培训基地。老年科医生需要经过系统性专业培训和资格认证考核,包括取得医学博士学位、3年住院医生培训后取得行医执照,以及1.3年老年医学专科培训并通过资格认证考核。

3.1老年医学课程相关内容

美国老年医学课程设置合理而全面,主要包括:①衰老的生物学:基因、生物化学、细胞、衰老进程的理论。②衰老的心理社会问题:正常行为、人口统计学和流行病学、公共卫生和政策问题、医学伦理学和法律、社会资源和规划、对老年人的态度、生物心理因素的相互作用。③老年病及老年相关临床问题:衰老过程中的器官组织解剖和生理学、疾病和衰老相关障碍的病理及病理生理学、疾病和衰老相关障碍的流行病学和自然转归、评估和管理。常见问题有外科手术的评估、麻醉的选择、事故和跌倒、住院相关损害、医源性问题、营养问题、行为问题、社会问题。④老年人的评估和管理:面谈和功能记录、交流和相处技能、老年人体格检查、特殊临床试验、临床诊治的做出、病历的保存、预防医学、循证医学、临床药理学、康复、医护团队/科间合作、治疗的连续和机构间交接、人道主义关怀。⑤老年病教育、管理和研究:规划的制定和评估、基本原则和教学方法、教学的技能、研究设计和方法、研究技术、文献回顾和解读、规划的管理。

3.2老年医学研究生课程

研究生课程包括6类内容脚。第1类用于达到BHPr要求的老年病初级和高级咨询专业人员的质量准入标准。第2类培养教员,保证老年病服务领域具有合格和优秀的师资。第3类培养研究生成为老年医学教育的领导、骨干及学术专家。第4类培养研究生成为熟练的老年科医师,胜任老年人健康和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第5类培养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包括综述、制定科研计划、科研实践及撰写科研论文等必需技能。第6类培养是为研究生获得成为医学管理者及从事临床计划、目标、评估等方案制定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其课程设置覆盖了老年医学所必需的所有元素。临床训练包括初级医疗、综合老年病评估、院内院外患者的咨询、护理院的医疗、家庭医疗、临终关怀和姑息治疗、康复、衰老的心理精神问题、医学伦理、住院患者的救治、老年病的私人门诊以及牙科和精神病治疗。科研训练包括理论课程和实验室的实验、与导师和实验室成员讨论预实验问题、复习文献、确定实验内容、完成实验内容、撰写论文。管理训练包括健康管理和美国医学管理者协会课程、一些高级导师课程。

3.3老年病医师资质证明

老年医学是美国医学专业委员会(AmericanBo.ardofMedicalSpecialties,ABMS)认证的2级专业组织。ABMS是美国医师资格监督的初级实体。主修ABMS认证的老年病训练课程的研究生必须完成内科学、家庭医学、或心理/神经病学住院医师的课程。经过1—2年的课程后,通过参加美国内科学和家庭医学或心理学和神经病学委员会组织的考试,可以获得老年医学资质证书。

4对我国老年医学医疗和教育的启示

4.1发挥现代老年医学的特点与作用

当今临床医学过度的专业化,不利于身患多系统疾病的老年人,导致他们辗转于各个专科,得不到及时、正确、有效的治疗,增加了患者、家属和社会的负担。因此,老年科医生首先在掌握全科知识基础上应有侧重的发展技术专长。教师在教育学生时,以老年患者整体健康需要为中心,综合考虑患者生理功能和多种急、慢性病的相互影响,权衡各种诊疗措施的预期效果和不良反应,协调各专科的会诊意见,多学科协作。还要系统考虑患者心理、精神和行为等方面的病症,以及社会和家庭环境因素对患者健康和功能状态的影响。

4.2骑立连续性健康保障服务的理念

老年医学在教学中应将医学实践从疾病治疗延冲割健康管理,使学生深刻理解健康管理的重要性。时,注重传授健康管理知识、加强学生健康管理技能的训练。另外,在健康管理中提供连续性的健康保障服务至关重要。老年人常患有多种不可治愈的慢性病,对其医疗服务需要一个连续的过程,即老年人在疾病慢性期、康复期可以在社区或家中接受继续治疗或功能康复训练,如病情反复再回到医院就诊。美国的PACE项目即是一个比较成功的范例,值得我们参考和学习。我国应注重老年人养老保健工作,也需要大力发展以社区为基础的老年健康管理及健康保障体制埘。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还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鼓励学生积极投身基层健康促进事业。

4.3制定合理的老年医学教育计划

老年医学服务流程例4

1. 1 一般资料 流动医护人员23人, 其中医生12人, 护士11人(护士长1人, 护士10人)。每次服务通常由1名医生与1名护士协同组成医护小组, 护理工作由护士长统一管理, 护士长负责排班及护理分工统一调配。选取1名医生兼流动医护小组总组长, 从社区中60岁以上老人中随机抽取服务对象, 每轮约抽取社区老人总数的30%左右。在某一轮的服务过程中, 共抽取服务对象312人。办公室护士负责将抽取信息及时传送到各个医护小组, 医护小组根据服务对象有关情况做好服务准备。

1. 2 方法 在该轮所服务的312位老人中, 其中患者292例, 占90%以上。护理内容主要包括三方面。①健康咨询与健康教育:了解老人的生活状况、生活规律及生活习惯等;指导老人饮食起居, 强调老年人合理饮食起居重要性, 同时加强心理指导。②体检:对服务对象进行测血压、查心电图、查随机血糖。③根据需要对服务对象进行给氧、输液。④家庭护理培训。对服务对象家庭成员进行一定的家庭护理知识传授和技能培训, 使其能对老人进行更好的日常护理。服务完成后, 流动医护小组记录每位老人信息和服务内容, 存入电子档案, 并制定适当时间定期回访[1]。

出诊服务中同时自制相关知识问卷调研。入户调研292例老人文化程度、职业、患病情况及生活自理情况。其中, 大学及以上205例、高中/中专72例、初中15例;职业包括退休大学老师和退休工人;患病情况方面, 冠心病93例、糖尿病102例、脑梗死82例、乙型肝炎10例、前列腺增生14例。生活自理情况方面, 其中269例生活能自理、23例生活半自理。首诊建立健康档案, 对服务对象进行测血压、查心电图、查随机血糖等。1~2个月之后再进行回访, 并进行上述各项目的重查和检查指标的比对, 促成老人形成良好的健康意识和生活习惯。统计服务对象对相关知识知晓率、健康生活理念是否形成。

1. 3 护理方法 ①提供个性化护理。疾病护理与健康教育并行, 达到护患认知统一[2]。②健康方式建立, 通过健康教育帮助老人认识和改变不良行为, 逐渐形成较好生活方式和习惯。③提供人情化护理, 流动小组深入家庭, 及大方便离退休职工, 使患者享受到亲情。 医护人员与患者及家属关系拉近了, 与患者感情更贴近, 人本服务的理念得到深化[3]。⑤评估社区老人健康和功能状态, 制定护理计划, 提出有效护理和其他卫生保健服务, 并评价效果。

1. 4 统计学方法 调研数据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处理,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

2 结果

相关疾病知识知晓率、健康生活理念形成率比较, 见表1。

表1 相关疾病知识知晓率、健康生活理念形成率比较(%)

时间 例数 知晓相关疾病知识 健康生活理念形成

干预前 292 67.8 62.0

干预后 292 85.0a 81.0

注:与干预前比较, aP

3 体会

3. 1 上门服务排除了老年患者孤独与寂寞感。老年患者可以小病不出家门而得到较好医疗护理。

3. 2 入户建档, 为所辖区老年人建立健康档案, 筛选老年患者, 并根据所患疾病分类排序。掌握第一手资料, 对社区老人实行三级预防。

3. 3 社区流动医护小组服务照顾空巢老人和失能老人, 解决老人的就医难题, 同时缓解医疗资源紧张的矛盾。

老年医学服务流程例5

随着我国逐步进入老龄社会,老年患者就诊服务需求日益增加,如何做好老年患者就诊服务工作已是医院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本研究通过分类问卷调查的形式,对2006年1月至2006年10月到某院门诊就诊的1000例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对护理服务的需求等进行调查分析,根据老年患者就诊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改善工作模式,为方便老年患者就诊、提高对门诊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对2006年1~10月在某院门诊就诊的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发放调查问卷1 165例,收回有效问卷1 000例,年龄在60~91岁之间,其中本地居民462例,外地居民538例;城镇居民403例,农村居民597例;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者478例,高中以下者525例,文盲97例。问卷有效回收率85.8%。

1.2 研究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对门诊老年就诊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一般情况、就诊范围、诊治费用来源、心理健康状况、对门诊护理的满意度、对门诊服务需求及健康教育的需求等。每个调查项目采用单项选择法,填表时要求被调查者对每个问题只做肯定或否定回答。全部资料经审核合格后,统计时按每张表的肯定回答计算百分比。调查结果经SPSS统计软件分析。

2 结果

2.1 门诊老年患者一般情况

老年患者中男574例,女426例,男∶女=1∶35。本地居民46.2%,外地居民53.8%;59.7%来自农村,40.3%来自城镇;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者占47.8%,高中以下者占52.2%;86.4%自费,34.8%复诊。47.3%患者表现忧虑、36.4%情绪稳定、10.2%焦虑、6.1%抑郁。

2.2 对门诊服务的满意度

9.27%的患者对门诊服务有不同程度的不满意,其中高中及以上者占75.5%,主要原因为门诊服务流程欠佳,边缘服务不到位。

2.3 对护理服务的分类需求

68.9%门诊老年患者最希望得到的是全程服务,即挂号、陪诊、陪检及保健咨询等一条龙服务,其中外地农村患者占55%,城镇患者占45%。20.1%老年患者在候诊过程中最希望得到面对面的健康教育, 其中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城市居民占61.6%。

3 讨论

3.1 我国是世界上进入老龄化社会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目前,全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达1.2亿。与人口老龄化相关的疾病发生率大大增加,到2010年老龄化所带来的社会、心理、健康问题,将成为一个关系到我国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1,2]。加之中国独生子女家庭越来越多,独生子女承担的社会责任和工作压力大,常常无暇顾及老年人的健康,老年人成为家庭的最大负担。为了减轻子女负担,老年人常常独自到医院就诊,由于老年患者具有体弱、行动不便、病情复杂多变、对疾病和衰老认识不足、交流沟通困难、多疑、对陌生的环境和生活往往产生不安全感、以及亲情疏远的失落感,渴望得到护理人员的理解、关心和尊重等特点,老年人就诊逐渐成为医疗部门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了解老年患者对门诊护理服务的需求,增强对老年患者的关怀势在必行。

3.2 调查结果显示,9.27%的患者对门诊护理服务欠满意,主要原因为门诊服务流程欠佳,边缘服务不到位。68.9%门诊老年患者最希望得到的护理服务是全程服务,即分诊、挂号、陪诊、陪检及保健咨询等。由于外地老年患者对医院情况不了解,城市老年患者大部分无陪护,加上看病的迫切心情,希望得到门诊护士的全程帮助,护理人员应该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尽可能的帮助。20.1%的门诊患者在候诊过程中最希望得到的护理服务是健康教育,其中又以文化程度高的城市居民为主。这表明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人们的就医观念及就医时的需求发生了巨大变化。他们要求就诊时不仅得到诊疗服务,也希望获得心理关爱及相关疾病知识的宣传指导,并对健康知识有着强烈的知晓愿望。

3.3 主要对策

3.3.1 增强服务意识,重视健康教育

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人性化服务理念,了解患者的疾苦,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层次就诊患者对门诊护理服务的需求。实施健康教育要因人而异,对老年人均应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反复强调重点,加深记忆。对文化层次较高的可采用书面材料、讲解、征求意见等形式,对文化程度低的患者多用讲解与示范的教育形式,或采取直观的、带有故事性的教育方法[3]。

3.3.2 注重护患沟通技巧

沟通是服务意识里重要的一个环节,沟通是护士与患者进行交流的一种治疗性的护理技术,是实施健康教育并取得成效不可缺少的方法,尤其对老年患者最有效。心理特征不同,采用的方法也不一样,对性格开朗者多讲道理;对疾病不在乎的,重点讲解疾病的危害性及预防;对抑郁内向的,要语言适度,耐心解释。对少数民族患者要尊重他们的生活习惯,注意保护患者的隐私[4,5]。

3.3.3 优化人性化服务流程

随着医保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与发展,患者就医途径增加,而患者流向则取决于医院的服务质量、服务效率、医疗费用和就医环境,人性化的就医流程在于简单、方便、快捷。优化服务程序,通过在关键时刻和瞬间服务的管理,给患者留下亲切和深刻印象。因此,门诊需提供多种便民服务措施如配置足够的轮椅、平车,提供开水、临时日用品等。设立老年患者就诊服务小组,并主动为年老体弱、残疾病员提供“四有”服务,即看病有人引,检查有人陪,配药有人拿,住院有人送。缩短患者挂号、划价、收费的等候时间,尽可能使老年患者获得满足感和安全感。

4 结论

多数老年门诊患者对就诊过程中护士全程陪护有强烈的要求,需要近距离关心和心理安慰,而城市老年患者不仅要求全程陪护,更注重就诊环境、门诊秩序维护及高质量的门诊服务,多数患者希望门诊能提供较广泛的健康教育,文化程度越高,对门诊护理服务的质量和内容要求也越高。因此,门诊护理服务应顺应老年患者就诊需求,根据其心理特点,尽可能多的提供便民服务措施及健康教育知识,方便老年患者就医,以尊重、关心、体谅、理解的态度去满足不同层次老年患者对护理服务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李荫华.住院患者结构改变与人口老化.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00,17(6):372-374.

2 韩峰.现阶段护理工作中面临的挑战及对策.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7,2:191-192.

老年医学服务流程例6

(一) 、加强组织管理,巩固老年友善医院成果

1、医院主要以李扬帆原则为组长,全面落实老年友善医院具体工作,每年将老年友善医院的管理工作列为全院工作管理重点,巩固成绩,加强督导与考核,形成长效管理机制,使老年友善医院工作得到可持续性发展。

2、在老年友善医院领导小组的领导下,促进技术指导小组各司其职,开展老年友善医院管理的日常工作。

(二) 、加强老年友善医院日常工作的环节管理

1、根据老年友善医院要求改进我院各项工作。以老年患者为中心,改善老年患者的就医流程,提高老年患者的满意度。各科室要加大老年友善医院宣传力度,扩大老年友善医院创建的影响力,更好地满足老年人的健康及照护需求。

2、加强对全院医护人员有老年友善医院管理和老年医学知识等相关内容的培训,其中包括有与老年人沟通交流技巧方

文库面的培训。 

3、开展门诊和住院病人满意度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对服务、环境等进行评估和改善。

4、加强多学科整合管理,按照老年综合评估制度要求,在病房开展老年综合评估工作(MMSE 和 ADL)(注:智能精神状态检查和日常生活能力评估)。 

5、完善老年患者用药咨询门诊工作,促进临床药学人员对老年患者进行用药评估和用药指导。

三、加强措施的落实工作 

1、努力落实我院关于老年友善医院的相关制度。

2、制定老年友善医院培训计划:使老年友善医院管理各项制度措施执行到位,加强老年医院健康服务体系建设,促进我院老年医学发展,改善老年患者的就医流程,提高老年患者的满意度,更好地满足老年人的健康及照护需求。

3、努力加大爱老、敬老、护老的宣传力度,更好的营造全院老年友善的文化氛围,利用宣传栏、宣传标语、医院网站加强老年友善工作的宣教。

-

西充县人民医院

2021年8月21日

老年友善医院相关制度老年患者就医指导制度

为了方便老年患者,提高老年患者的就医体验。为了优化中心服务流程。中心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一、在门诊大厅设立专岗,工作时间医务人员轮流值守。

二、工作时间不离人,随时方便老年患者咨询,并为老年患者及家属提供预约、取号、指引等服务。为行动不便的老年患者提供轮椅及担架车;对行动不便的老年患者实行全程导诊。

三、工作时间供应开水,方便患者饮用。

四、根据老年患者的年龄,性别,职业,职称等选择合适的尊称,禁止直呼姓名。

五、与老年患者交谈时,语言要文明、语气要亲切,自觉使用“服务用语”,严格做到不训斥、不埋怨、不吵架(听力异常者除外)。

六、工作人员佩戴胸卡,门诊环境设置区域指示牌,方便老年患者熟悉医护人员与环境。

七、实行首诊负责制和首问负责制,明确安全责任,突出老年患者人文关怀。

八、老年危重患者优先处理。

九、特殊紧急老年患者先救治,后办理相关手续。

老年友善医院健康教育管理制度

为提高老年人自我保健意识,培养良好的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有评价的开展健康教育,特制定以下健康教育管理制度。

健康教育内容

1. 饮食教育:科学系统饮食护理对于减慢老年患者病情,防止并发症发展至关重要。如糖尿病患者,重点强调低脂、低糖、高蛋白、高纤维素食物;高血压病人低盐饮食;冠心病病人低脂饮食;肝硬化病人高热量、高蛋白、富含维生素、易消化、无刺激饮食等。

老年医学服务流程例7

门诊作为医院对外服务的窗口,其服务质量直接关系到医院的声誉和医院的品牌,门诊输液室是门诊的重要组成部分,护理工作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医院的形象。因此,优质护理服务在门诊护理工作中显得尤为重要。我科接诊的患者中85%为老年患者,尤其在季节交换和冬季时老年患者更多。因此,何更好地为老年患者服务,提供方便快捷、温馨舒适的就医条件成为我科的护理服务重点。

我科更新服务理念,增强服务意识,优化护理流程,营造宽松的就医环境、从生理到心理给予患者温馨、舒适、周到的人性化服务。从细微之处入手,为老年患者提供人性化优质服务。同时改变了护理服务理念,提升了护理内涵,提高了服务质量。在门诊输液室中合理开展人性化优质服务,促进了老年患者疾病的转归及健康恢复,护理服务满意度不断提升,就诊人数增加,经济效益也得到提高。同时也达到了我们的最终目标,那就是只有做到“服务好、质量好、医德好”,才能让群众满意。

提供良好的输液环境

针对老年患者怕冷的问题我院输液室配备了空调,制作了小毛毯;在卫生间设置了醒目的标识牌及各种温馨提示,防止患者滑倒;免费提供热水,一次性水杯,方便患者喝药;提供健康教育读本、报纸、播放电视节目等。注意保持输液室清洁、安静,床单的整洁,墙壁悬挂设计精美的卫生宣传栏,走廊放置绿色植物,强调外在的人文气氛,营造温馨的输液环境。并在楼道内摆放花草,为患者提供一个绿色的环境,使患者有一种温馨感、亲切感和家庭感。

注重护士形象

在医疗工作中,护士的工作态度和形象对护理对象疾病的转归起着重要的作用[1]。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对健康需求以及对医疗质量要求的提高,礼仪已成为代表医院文化、促进医院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2]。我科定期进行礼仪方面的理论培训,参加全院的护理礼仪大赛,在工作中要求护士挂牌服务,衣帽整洁,仪表大方,端庄。用温暖的话语,优美的姿态,亲切的表情,减轻就医的恐慌,为患者提供温馨的服务。

提高技术操作水平

由于老年人皮下脂肪减少,末梢血管纤维缺乏弹性,硬而脆,血管活动度大,穿刺易滑动,造成穿刺困难[3]。因此选择5.5号输液器,既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又保护静脉,更适合于长期治疗的老年患者[4]。在冬季,因周围温度低,致静脉痉挛而充盈不良,造成穿刺困难,可先给予局部热敷,血管充盈后,再行穿刺[5]。对输液时间长,穿刺部位容易发生跑针的用胶带固定,避免出现漏液。严格按照无菌操作原则和三查七对原则进行配药,尽量缩短操作时间,药物宜现配现用。对穿刺失败的进行分析讨论,总结失败的原因,提高穿刺成功率。

合理安排班次

门诊输液患者因为随时性和不确定性,很难计划安排上班人员。根据季节变化、疾病流行特点、人们的生活规律,实行了弹性排班,从客观上解决高峰期患者等待输液时间长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增设机动班,遇特殊情况或节假日,输液患者多时,随时通知机动班人员到院加班以缓解输液压力,缩短患者等候时间。门诊患者的输液主要集中在上午,因此上午的工作量最大,而老年患者体弱多病,不能等待太长的时间。鉴于这种种情况,我科灵活安排上班人次,大部分人在上午工作,减少下午上班人次。另外,在工作中总解科学的操作流程,运用标准化的操作手法,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操作。通过合理的工作流程,缩短了患者等待的时间,提供了快捷、优质的服务。

注重心理护理

在短期内建立信任是做好门诊护理的基础,而掌握患者的心理则是门诊护理工作的关键[6]。门诊就医的老年患者、病情复杂;年龄、性别、性格、文化程度、社会背景和对疾病态度各不相同。尤其是老年患者大多患有慢性病,由于成年的疾病的折磨,容易产生急躁、易怒、悲观、孤独等心理问题。因此护理人员要学会换位思考,多替患者考虑,细心观察每位患者的性格,心理,运用不同的交流方式,为患者介绍使用的药物名称、作用、不良反应,注意事项及我们的工作流程等。用亲切,柔和的语气进行沟通,耐心细致地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还可以采用肢体语言进行安慰,如拍背、拉手等。

开展健康宣教

健康教育是一门研究传播保健知识和技术,影响个体和群体行为,消除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的科学[7]。医护人员通过丰富的理论知识,良好的沟通能力为群众提供比较全面、广泛、方便、有效的知识和服务,让每一个患者具体接受到所需的保健、康复知识。门诊输液患者病情一般较轻,在医院停留时间相对较短,因此健康宣教内容要十分精练,因此护士在执行各项护理工作时,根据患者的病情,边实施操作边讲解与疾病有关的健康宣教内容,易于患者接受和记忆,使患者得到高质量的护理。另外,输液时通过电视对患者进行宣传,既减轻了老年患者在输液时的寂寞感,又起到了宣教的作用。

加强安全管理

门诊输液患者病种杂,人数多,周转快,而护士的工作量大,输液繁忙时人手不够,保证患者输液过程中的安全是非常重要的。因此,严格交接班制度,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加强巡视,及时发现药物是否外渗、是否回血堵塞针头、检查针头是否移位或滑脱及输液反应,告知患者不要自行调整输液滴速,说明其危害性。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及时发现输液反应如果有不适立即减慢输液速度,测量血压、脉搏,同时通知医生到治疗室进行处理,护士给予配合,尽快消除患者的不适感。针对老年人血管的特点,在拔针后按压时间一般为5~6分,才能有效地防止皮下出血,因此嘱咐患者延长按压时间,防止出现青紫现象。

讨论

我们通过这一系列的措施,一方面,从细节入手,全方位的为老年患者提供最方便、最温馨的服务,明显提高了老年输液患者的身心舒适程度,通过问卷调查,患者满意率达到90%,就诊人次较以往大幅增加,经济效益也得到了提高。另一方面,改变了护理人员的服务理念,由被动服务变为主动服务,极大地提高了护理人员的工作责任心。因此我们提倡温馨舒适的优质护理理念,把三好一满意活动落到实处,同时也大大促进护理专业的发展和护理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白小芳.浅析医护人员的工作态度对疾病转归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0,8(6):143-144.

2 韩小娟,王红梅.护理礼仪的重要性和实施方案[J].中国疗养医学,2009,18(2):18-19.

3 张盼花,周爱杰,史彦敏.老年患者输液过程中常见问题的分析及对策[J].现代护理,2007,4(6):7.

4 罗娅,刘钰.老年患者适宜输液器型号的研究[J].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06,20(4):42.

老年医学服务流程例8

1 以人为本,完善硬件,进一步优化服务流程

中心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以提供高质量的社区卫生服务为导向,不断完善硬件建设,科学合理布局,优化服务流程。开设的社区慢病小屋,以慢性病管理为内容,充分利用医防结合的信息化管理平台,探索慢病管理新模式;建立了“一门式”老年健康体检中心、中医药综合服务区、标准化计划免疫和儿童保健中心、社区康复及体测中心、家庭医生工作室等,做到了医疗预防分区管理、科室设置规范、标识清晰醒目、环境温馨舒适、流程便捷科学,服务对象的就医舒适感明显增强。

以信息化建设为支撑,以改善居民就医体验为出发点,2010年中心在全市率先实行门诊“先诊疗后收费”新举措,有效缩短了居民看病等候的时间,每次门诊时间平均为30 min。2012年国家医改办领导视察中心时给予充分肯定,人民日报、新华网、解放日报等多家媒体进行了报道。同时,建立了门诊抢救呼叫一体化系统,使急救绿色通道更通畅、更及时,社区医疗安全得到有效保证。

2 人才培养,科教研同步,进一步增强核心竞争力

重视人才梯队建设和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将引进人才与培养人才相结合,使人才队伍不断优化。中心现有正高职称医生1人,副高20人,中级职称70人,注册全科医师41人,上海市优秀中青年培养对象1名,市中医适宜技术推广专家1名,徐汇区学科带头人2名,区中医人才培养对象2名,区青年人才培养对象4名;社区人才高地逐渐形成。

以学科为平台,以项目为抓手,以教学为纽带,大力推进学科建设。中心现有市级及国家课题5项,区级课题9项,三年来共34篇。荣获徐汇区光启特别奖1名、光启全科、科教、公卫、护理奖共5名,光启医疗提名奖2名、护理提名奖1名。完成医学带教1 934人,拥有复旦大学医学院社区优秀带教老师4人。2012年《温针透刺治疗老年性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研究及推广应用》获上海市医学(社区)科技奖。

3 整合资源,创新机制,进一步推进家庭医生工作

2011年中心在全市率先试点社区全人群覆盖家庭医生制工作,建立了家庭医生选拔及准入制度,组建家庭医生团队,规范诊疗流程、完善考核制度,推行“谁签约、谁服务、谁负责、谁得利”的工作要求。积极构建“家庭医生团队相互支持、中心专科技术支持、上级医疗卫生机构支持及社会支持”4个层面的家庭医生协作平台;与复旦大学联手,开展签约家庭健康评估和分层分类管理,给予个性化的健康指导。两年来,社区居民签约率达61%,签约家庭基本医疗利用率为60%,居民知晓率为100%,家庭医生满意率为98%。

优质便捷的服务赢得了社区居民的交口称赞,江南家庭医生团队荣获徐汇区工人先锋号、上海市巾帼文明岗;家庭医生朱兰荣获第五届“上海市医务青年管理十杰”提名奖、第二届上海市十佳医生提名奖、上海市“第十四届银蛇奖”提名奖、感动徐汇道德模范、入围2013感动上海十大人物及上海市十佳家庭医生。人民日报、解放日报等数十家新闻媒体对中心家庭医生工作予以了报道。

4 上下联动,无缝服务,打造社区康复体系

作为上海市康复工作试点单位,中心整合资源,改造硬件,目前康复科总面积达800 m2,分设物理因子治疗室、运动治疗室、作业治疗室、言语治疗室等。有屏蔽良好的高频治疗室以及康复治疗室。康复门诊每周开诊,开放10张康复床位,各种康复器材多达68种,并提供康复器材租借服务。

建立了完整的康复工作制度、岗位职责及康复设备操作保养规范;加强康复人才队伍建设,医务人员参加“康复岗位培训”达100%。加强与区域内二、三级医院的合作,积极探索专科-中心-站点-家庭“四站式”康复服务,两年来上下转诊共82人次。

5 注重细节,优化服务,进一步改善居民就医体验

5.1 设置门诊主检医师工作站

门诊主检医师由经验丰富的副主任医师担任,围绕门诊医疗质量、服务态度、医保费用、院内急救、双向转诊等服务环节,做到关口前移、专人负责,对事故隐患早发现早处理。两年来投诉率减少了70%,抗生素、静脉点滴等处方规范率明显提高,节约了医保资源,提高了满意度。

5.2 推行药剂科“站立式”服务

始终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率先推出“站立式”服务,“把三关五告知”,开设“药物咨询服务窗口”,为社区居民提供药品咨询与解疑,深受社区居民欢迎,多次被评为市、区优质服务窗口,上视新闻访等媒体先后进行了专题报道。

5.3 创建便民服务中心,提供一门式服务

便民服务中心整合预防、分诊、咨询、转诊、服务投诉、取报告、测血压、查询等服务功能,做到“四主动、四规范、四追求”。即主动询问、主动介绍、主动答疑、主动搀扶;规范接待、规范语言、规范流程、规范服务;追求用心、追求便捷、追求有效、追求满意。每月提供各类服务达3万余人次,满意率达98%以上,较好地解决了社区居民看病等候、反复排队不方便等问题。

5.4 推行社区褥疮“中心—站点—家庭”三站式链式服务

中心全科病区针对社区患者的特点,自行摸索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褥疮治疗方法,并将服务延伸到站点,延伸到患者家中,建立褥疮治疗咨询热线和出院回访制度,近3年共护理褥疮患者968人次,病区获得上海市五一巾帼示范岗等荣誉称号。

6 院务公开,文化先行,进一步构建和谐单位

老年医学服务流程例9

老西门街道现有户籍人口9.17万,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占街道总人数25%。是上海人口老龄化、高龄化程度较高的社区之一。多年来,中心紧紧围绕民生工作,积极探索社区服务新模式,以课题研究为基础,打造社区为老服务品牌。2005年中心《独居老人生理心理康复的社区适宜技术和服务模式研究》经过层层选拔,成为上海市重点社区项目,在全市率先探索独居老人综合健康管理服务新模式。在课题研究基础上,我们与社区民政部门联手,构建了集生活照料、康复保健、娱乐休闲为一体的为老服务综合网络。八年来中心领导换了几任,但爱老敬老实事项目越做越好,成为街道的名片,社区的品牌。我们还编印了《老年人意外伤害预防手册》、《老年人心理健康保健手册》、《老年人合理膳食指导手册》和《老年人中医药养生保健》系列丛书,深受社区老年人的欢迎和好评。

2 学科建设促发展

自1995年起,中心作为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医学院临床学院(原第二医科大学)和口腔医学院的社区教学基地,实行医、教、研结合,是上海市卫生局认证挂牌的全科医师规范化培养的社区基地。2011年中心与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联合申报住院医师规范化培养全科医学教学基地,每年有数十名医学生来老西门教学基地实习进修,十年来已完成教学论文数百篇。

发展是永恒的主题,人才是成功的保证。中心一贯注重人才梯队建设,通过优秀青年医师和拔尖人才培养、积极鼓励在职人员参加学历教育、外出进修及参加各类学术交流活动,支持医务人员积极申报课题研究,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在2012年中华医学会全科年会上,我中心的论文作为黄浦区唯一入选论文参加大会壁报交流,多篇论文参加上海市医学会全科年会大会交流,承办了由上海医学会全科医学专科委员会主办的第58期社区全科医师沙龙学术活动。

3 示范创建强内涵

黄浦区是有名的寸土寸金,虽然中心占地面积不大,但我们注重内涵建设,螺蛳壳里出精品。对照示范中心创建指标,我们在以下三方面进行重点改进:一是布局重新调整,就医环境更加人性化。中心建立了集中医内科、针灸、伤科和理疗为一体的中医综合诊疗服务区;放射影像、药剂、检验等科室重新翻修改造、预防保健和门诊医疗区分门(梯)进出;规范了各类标识、增加无障碍设施,就医环境更加宽敞舒适。二是规章制度更新完善,内部管理更科学化。我们对制度进行了梳理和完善,注重各项制度的落实和督查,保障了医疗服务规范有序、内部管理科学合理。三是服务内涵拓展提升,服务功能更趋完善。中心在街道支持下,发动社区参与,积极开展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体检、家庭医生责任制签约、社区舒缓疗护等工作。以创建活动为契机,健康管理得到落实,服务模式不断创新,内涵建设更加深化。

老年医学服务流程例10

我国的社区服务尚处于萌芽状态,全国只有大城市有较完善的社区护理服务组织,主要以给药及治疗为主,基本是医院护理治疗的延续,而社区的健康教育、健康咨询、行为干预等方面开展较少。通过对社区320名居民的调查发现,他们在中医护理知识的认知程度上,非常了解仅4名。由此可以看出社区居民对中医护理服务的认知相对较低,对中医护理还不够了解,因此必须加大中医宣传教育力度,紧密结合中医护理技术进行社区护理,但是中医护理在社区老年护理的应用还存在一些问题。

1.2中医护理模式重视不够

中国的社区护理以西医服务为主,虽说中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但中医护理却没能在社区护理中占据主导地位。且西医的医疗费用高,超过老年人的自身承受能力。

1.3中医护理人才缺乏

社区卫生服务体系不健全,在大多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只开放了一个中医科室,需要中医护理的老年人越来越多,对中医护理的质量也要求越来越高。但是到社区工作的中医护理人才很少,导致中医护理人力资源严重不足,不能满足老年人的健康需求。

1.4中医护理没有被广泛应用和推广

在某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没有真正把中医护理技术应用到社区护理,推广到老年人的居家护理中;缺乏对中医护理的宣教和推广。因此没有体现中医护理在社区老年护理的应用优势。

2中医护理在社区老年护理的应用对策

2.1创建社区中西医结合的护理模式

中医护理对疾病具有预防、保健、治疗的作用,强调“整体护理、辩证施护、三因制宜”,对社区不同年龄、性别的老年人提供个性化的中医护理。要真正满足广大老年人的健康需求,解决老年人看病难的问题,必须要走中西医结合护理的道路,两者优势互补,加快老年人疾病的康复。

2.2加强教育和学术交流

为了培养更多优秀的中西医社区护理专门人才,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疗水平,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①加强护理人员培训,设立中医护理管理组。②加强与中医药院校的交流与合作。③加强与当地的大小中医院交流与合作,获得它们的技术支持,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整体医疗水平。④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

2.3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向导,开展中医特色护理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社区居民预防、保健、医疗服务、健康教育的机构,以敬老院、老年公寓、福利院、托老所等养老机构为依托,开展中医特色护理。选派专业的中医护理人才对护工、社工进行培训,使其掌握一定的中医护理技术。

2.3.1生活起居护理

生活起居护理是指对社区患病或者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的生活起居按照等级护理制度进行合理的安排和照料。老年人起居有常适劳逸的特点:春夏季让老年人早起晚睡,秋冬之季晚睡晚起;个别老年人长年早睡晚起,应尊重其习惯;能下床的老年人应做适度的活动,使气血流畅,筋骨坚实,提神爽志,增强体质,提高抗御外邪能力。总之,老年人的起居应满足自然界阴阳昼夜消长的规律及人体的生理常规。

2.3.2情志护理

情志护理是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包括说理开导、释疑解惑、移情易性、顺情从欲等方法。面对老年人产生的不同情绪反应,社区护理人员可以根据老年人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进行有针对性的情志护理。

2.3.3饮食护理

老年人多患有一种或几种慢性疾病,合理运用饮食调护,对于防治疾病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饮食调护应遵循三因制宜的原则,即因时、因地、因人不同而采用适宜老年人的饮食,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2.3.4中医特色护理技术

传统的中医护理技术很多来自于民间,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通俗易懂、简便易行,易于推广,所以易被老年人所接受。中医护理技术包括针灸、推拿、拔罐、刮痧、药熨、敷贴、熏洗、按摩等,对于防治老年人的慢性病有重要的作用。

2.3.5中医保健运动

中医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体育锻炼方法,包括太极拳、太极剑、五禽戏、八段锦、气功、打坐等。这些体育锻炼对于社区老年人养生保健、舒活筋骨、调和气血、延年益寿、防治老年痴呆症、老年性精神病等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