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中小学教育教育模板(10篇)

时间:2023-07-30 10:09:56

中小学教育教育

中小学教育教育例1

二、小学生的学习特点的分析

小学生目前正处在具体运算的阶段,在这一阶段的学生他们的思维活动在一定程度上还是会依据以前的学习经验去理解问题,严重缺乏抽象思维。但是小学生在记忆的方面却有着较好的优势,因为学校在教学过程中对小学生提出了有意记忆和无意记忆的要求,这样,小学生的记忆就快速的发展开,最终有意记忆就成了小学生最重要的记忆方式。小学生在初期进入学校学习的时候,还没有产生学习动机,而在进入学校学习的中期,学习动机就缓慢的发展起来,到了学校学习的后期,小学生的学习动机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而影响小学生学习的效果的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学习动机。小学生由于年龄的不同,其对于学习的风格也迥然不同,学校教师要在小学生在校学习这几年的时间里仔细观察他们的学习状态,这样依照每个小学生的学习特点,采取因材施教的的方法,使小学生们增加对学习的积极性。

三、创感教育在小学教育中的应用模式的探究

1.创感教育在小学教育中的应用模式所遵照的原则

创感教育在小学教育中的应用模式应遵照人本、创造和个性的原则。人本原则就是要在小学教育的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要始终把小学生放在第一位使每一位小学生都能充分的参与到教学中,并且使他们的自尊心得到充分的尊重。创造原则就是创新,学校教师要创新教学模式,小学生要创新学习方法,这样教师与学生共同进行创造,教师为学生创造新的学习氛围,学生为自己创造积极的探索的学习方法。个性原则就是要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在创感教育模式下,要发展每一位学生的思维,要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个性,因材施教。

2.创感教育在小学教育中应用模式的内容和实施策略

创感教育在小学教育中的应用模式的内容,是对教学的环境进行开放,以人本教育为教学理念,而形成的创感教育。那么创感教育在小学教育中应用模式的实施策略有哪些呢?第一,要以人本的教学理念为核心,学校教师要创新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积极的探索世界的真知,在课改上要把人本和信息教育合二为一。第二,要开放教学环境,创感教育必须要在开放的环境下发展,教师要利用现代的高科技手段对教学进行改进,教师的思想要开放,要实行多元化的教学手段。第三,教师要借助多种教学模式。创感教育就是要实现对学生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的开发,所以教师要把多种教学模式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充分的促进学生的思维的发展。第四,要采用教学评价的方法,通过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观察,进而综合的评价学生的创新思维。

中小学教育教育例2

二、惩罚为学校秩序护航

学校以教书育人为目的,为实现这一目的,学校就要有良好的校风和纪律。为此,学校制定了校规和班训,来保证正常的日常教学。而小学生正处于活泼好动的年龄段,没有接触过、甚至不知道纪律这个词,没有基本的集体主义观,并且最重要的是,受家庭教育的影响,现在的学生娇纵任性,以自我为中心。所以,小学生不可避免地会违反纪律,破坏校规,挑战权威。此时,我们如果再把赏识教育当作法宝,对学生一味地赏识,不仅会助长学生嚣张的气焰,还让学校的教学无法正常进行。如果我们用惩罚进行教育,会让学生有所忌和收敛,从而树立校规校纪的权威,使学校有一个良好的教学秩序。当学生违反了纪律,我们需要给学生适当的惩罚,并通过说服教育,使其知道自己的错误,防止以后再犯类似的错误。有了惩罚为学校保驾护航,学校的秩序更为良好,学生的成长发展更为科学。

中小学教育教育例3

中图分类号:G623.8

一、引言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德育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只有把德育思想在各个学科中向中小学生进行渗透才能够确保中小学生健康的发展。体育课作为中小学教育阶段的重要课程,必须要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思想,提高中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和道德品质,促进中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中小学体育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体育教育要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和综合素养为目标,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不断激发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中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育的关键时期,但是很多学生长期以来形成的贪玩、自私、孤僻等性格容易导致他们沾染不良习气,甚至有的中小学生走上犯罪道路。因此,中小学体育教师必须要根据中小学生的思想、个性、情感等规律,真正地将德育灌输在各个教学环节中,坚持生本教育理念,创设开放的教学情境,让中小学生认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作用,树立健康的体育运动意识。本文将根据笔者的实际中小学体育教学经验,探讨德育教育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渗透途径,希望对中小学体育教学有所帮助。

二、促进中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的措施

(一)将德育教育目标与体育教学内容有机结合,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体育教师要根据中小学生的发展规律合理选择体育教学内容,按照体育教材的特点科学有序的渗透德育教育。还要充分了解体育教材,寻找体育教学与德育教育的结合点,注重中小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提供自由发挥的空间,改变传统体育课“一言堂”的教学模式。这样的教学方式比较轻松,学生的参与热情也比较高,能够较好的激发中小学生的兴趣,提高中小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合作意识,促进学生主体地位的提升。体育教师还可以利用中长跑训练中小学生的耐力以及坚韧不拔、吃苦耐劳的精神;利用各种体育器械锻炼中小学生勇于拼搏、积极进取的品质;利用篮球、足球等比赛激发中小学生的集体精神。

(二)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要结合学生实际,教学面向全体中小学生

在实际的中小学体育课堂上,很多体育教师教学脱离实际,与学生的情况不符,使中小学生对体育课堂失去兴趣,也无法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有一些体育教师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较为严重,只关注体育尖子生的成长和发展,对于体育后进生不闻不问,使中小学生的体育水平出现两极分化。我在日常体育教学中积极学习体育新课标,教学面向全体中小学生,因材施教,让学生在体育学习中感到快乐,并且我会及时观察中小学生的思想动态,善于与学生沟通交流。比如在跳高课上,很多中小学生都认为自己无法完成教师要求的动作和任务,在内心里产生畏难情绪,甚至有的学生直接放弃跳高训练,因此体育课的跳高训练往往都以失败告终。针对这种情况,我先进行及时的分析,学生跳高失败的原因与身体素质和体能有关,但是与学生的内心思想也有联系。所以我与学生进行充分互动,给学生讲解跳高的具体步骤和防护措施,并给学生做出详细的示范动作。

(三)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要具体化和灵活化,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在中小学体育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最直接的方式就是选择学生日常生活的典型事例进行榜样教育,使德育教育更加具体化和灵活化。德育教育主要包括意志品质、精神文明、道德观念、行为习惯、身心健康等,体育教师既要认真完成体育教学任务,还要不失时机地渗透德育,提高中小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我经常会利用国家女子排球队和国家乒乓球队的战绩去教育中小学生,让他们知道学习体育不只是为了强身健体,还可以为国争光,从而激发中小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荣誉感,提高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使学生养成艰苦拼搏、自强不息的优秀品质。如今很多中小学生的纪律观念较差,上课散漫,态度不积极,沉迷网络等,针对这样的情况我给学生提供了许多改变和学习的机会:上体育课时要求学生准时集合;按要求站队;体育活动按规则和要求进行;定期组织学生参加体育知识讲座等,希望能够让他们明白学校是有组织有纪律的,课堂是需要全体学生共同维护的。

(四)将德育教育渗透于中小学体育教学评价中,促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体育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双向互动的过程,需要双方都发挥主动性和积极性才能够完成教学任务。在中小学体育课堂上,中小学生的行为方式和思想动态会及时有效的表露出学生此时此刻的真实感受,因此体育教师要善于观察,发现学生的细微变化,详细了解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在体育教学评价中渗透德育教育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因为评价的过程就是很好的德育机会,体育教师必须严格把握评价的方式和力度,积极改善中小学生错误的行为和思想,促进中小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比如对于同一个体育教学项目,在同样的条件下,有的中小学生则表现出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能够主动配合体育教师完成体育训练,并且积极探索新的体育训练方式。这时体育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去引导他们,使每个学生都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意识和道德素养,将来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总结

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任重而道远,不仅需要中小学体育教师积极发挥主导作用,改变传统的体育教学观念,创新体育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拓展教学资源,找到体育与德育的结合点,还需要全体中小学生提高思想意识,积极配合体育教师进行体育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发挥主动性和积极性,改变不良的行为习惯,养成爱学习、爱生活的好品质,从而在走出校门后能够尽快的适应社会,成为社会的中流低柱。

参考文献

[1] 叶秀环.中小学体育与德育的融合让课堂流光溢彩[J].新课程学习(中旬),2015(2):21-23

[2] 华美林.探析中小学体育教学德育渗透的途径[J].考试周刊,2014(31):45-46

中小学教育教育例4

学科教学是德育教育的主载体,也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主渠道,在学校教学中,通过各科课堂教学进行德育教育工作是最有效的,最经常的形式.要靠各学科教师的艺术挖掘,融会贯通渗透,才能在新道德教育下,取得良好的德育教育的效果。这就要求每一位教师除了学习有关法律、法规,还必须深入学习教学大纲和教材,积极挖掘教材内容的思想性。

二、提高教师人格魅力,以身示范渗透德育教育

“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主要是对教师道德品质方面的规范。所有教师都应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结合,既当传授知识的“精神之师”,更要做善于育人的“为人之师”。要坚持言教与身教相结合,既注重言教更注重身教,既体现真理的育人功能更突出人格的育人作用。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在教学实践中实现并升华自身的人生价值。教师充满爱心,让学生受到感染。作为教师,必须明白学生还是一个发展中的人,学生的不完善是正常的,而十全十美则是不符合实际的。把学生作为一个发展的人来对待,就要理解学生身上存在的不足,对每一个学生都充满爱,宽容地对待学生的错误,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改正错误,从而不断促进学生的进步和发展.

三、充分利用教材中的题材渗透德育教育

将德育因素融合数学知识进行传授、能力培养和思想品德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教学模式。把显性的教学问题和隐性的德育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实现数学的育人功能。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要充分挖掘出教材中蕴含的数学史料,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教育。数学课本中有很多地方涉及数学史料,数学家的故事、数学发现、实际生活中的数学、数学方法、数学趣闻、环境保护、节约资源、古代的算法……等方面的内容。我们可以适时结合教材,利用这些材料,讓学生了解我国古代数学家的重大贡献,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自尊心,渗透德育教育。通过教材中的有效数据进行德育教育。如在学习《百分数应用题》时,介绍解放以来我国粮食产量依靠科学技术逐年增长,用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占世界22%的人口,从而使学生深刻认识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在教学《时、分、秒》时,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的教育。

四、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渗透德育教育

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则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是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美国著名哲学家罗索曾经说过:“人生幸福在于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人的健康人格,而培养健康人格应从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入手。小学生是养成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我们在教育实践中,就要以多种有效的方式来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行为形成习惯,习惯决定品质,品质决定命运。部分小学生在学习数学的时候,没有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如: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课堂内做小动作,说话、不做笔记,作业时在作业本上乱写乱画、书写混乱,字迹不规范,作图马虎。因此,老师在教学中,要教育学生认真做好笔记,勇于讨论问题,勤学好问,团结协作,互相帮助,虚心向别人学习,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五、组织数学实践,培养学生的合作观念

针对小学生群体开展德育工作,并非单纯地限定在数学课堂之上,更为重要的是和课外多元化实践活动相互结合,这样才能令学生真正懂得在生活之中遵守特定的道德标准,逐渐学会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成员。未来的社会不仅需要竞争,更需要团结、合作。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许多事情需要大家集思广益、形成合力,才能办成,一个人单枪匹马往往寸步难行。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强化学生的合作观念,使他们认识到依靠集体和团结协作的重要性。

另外,我们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也要注意数学教学渗透德育教学的策略性,一定不要喧宾夺主,要提高渗透的自觉性,把握渗透的可行性,注重渗透的反复性。我相信只要在教学中,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和知识的接受能力,点点滴滴,有机渗透,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就一定能达到德育、智育的双重教育目的。

总之,德育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它在教学中应当是不露痕迹地滲透。要真正在教学实践中搞好德育工作,只有深入学习新课程标准,认真研究教材编排体系,深挖思想教育点,将三维目标有机结合起来,做到润物细无声,才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中小学教育教育例5

数学作为学生最为畏惧的一门科目,我们教师要结合数学本身的知识内容和知识体系,把握时机,吃透教材,挖掘到掩藏在知识下的哲理,在课堂中及时、恰当、有目的地渗透德育教育,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受教师感染,潜移默化,养成良好的素养,并在人格上不断完善自己,实现思想品德的提高和优化。以下是我自己在数学教学中贯穿德育教育的几点粗浅的认识和做法。

一、立足本学科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是指热爱祖国,具有报效祖国的精神。首先我们可以在数学教学中利用数学史激发学生的爱国注意情怀,从而进行思想教育。例如古代秦九韶公式、刘徽的极限思想、祖冲之的圆周率、祖恒原理以及“九章算术”都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又如著名数学家陈景润顽强拼搏,在验证“哥德巴赫猜想”的领域遥遥领先;还有数学家华罗庚教授发起、推广的优选法,被广泛地应用于生产和科学试验,创造了很大的经济价值。这些辉煌的数学史让学生们看到我们前辈的杰出成就,从而身心振奋,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提高学生学习的爱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在教学过程中一点一滴地渗透德育教育

1.教师言传身教,利用自身的形象和人格魅力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身教重于言传,教师自身的行为示范对学生最具感染力。教师的板书设计、语言表达、教师仪表等都可以无形中给学生美的感染,进而以老师的一言一行来作为自己的行为标准。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努力做到勤奋刻苦,认真备课、及时批改作业,不仅可以向学生展现强烈的时间观念,用自己的示范作用提醒学生把握现在,珍惜时间,而且在心里还会产生一种对教师的敬佩之情,并从老师身上体会到一种责任感,这样对以后的学习工作都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中小学教育教育例6

现代教学理念提出:“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可见学生个体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学生德智体美音素质全面发展中,德排在第一位,虽然德育教育不属于知识体系的教学,但是它对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它能让学生生活在一个理想的、健康的、向上的德育环境中。德育教学贯穿于全学科中,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落实德育教育,对于学生形成正确的品德思想、形成积极向上、勇于创新、的思想素质意义非凡。笔者在本文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以及学生的具体情况,浅谈如何有的放矢地把德育教育贯穿于学校体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

一、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形”与“质”的关系

教师在教学时首先要以身作则,要做好表率,特别是体育教师更要注意自己的形象。因为体育教学的特殊性,教师和学生接触时,经常会和学生零距离的躯体接触。在这样的“亲密接触”中,体育教师必须要比其它学科的老师多一份人格暗示及辐射。他们在教学中,要以自身的形象来带动学生德育教育的健康发展,要以自身语言的优美、行为的端正、衣着的得体、作风的正派以及思想的传统来影响学生的思想教育。给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形象,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方面的教育,以自身的“形”来促使学生“质”的进步。当教师的师德师风和体育德育教学内容不一致时,则可能会形成一个负面的效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但不能得到愉快的教育,反而会扭曲学生的道德品质,使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走上一条“不归路”。

二、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的方法

自从中国实行新式教育以来,就强调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在体育德育教学中,也应该做到以人为本,把学生推到德育教育阵线的前沿来,从学生自身情况出发,制定系列的德育教育体系及方法,使学生能认识自我,评价自我,激励自我,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实现德育教育的最终目的。在实施德育教育时,教师首先要做到以下五点:①尊重学生——树立平等意识;②帮助学生——树立服务意识;③影响学生——树立师表意识;④相信学生——树立民主意识;⑤倡导竞争合作的学生关系。只有和学生建立这五种关系,才为小学体育德育教育打下基础。

(1)打造宽松的学习环境。课堂气氛和谐、轻松是课堂教育有效的条件之一。所以体育教师在上课时,对于身体素质较差、体育能力较差、课堂纪律较差的学生要具有更大的耐心,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教学中千万不能侮骂学生,不要用过激的语言刺激学生。当学生不能按时完成任务时,我们要设定宽松的、和谐的教学环境,给他们更多的训练机会,热情地鼓励学生,有利于增强学生完成任务的信心,促使学生从内心产生积极的学习情绪,并且把它转化愿意接受学习的内在动力。

(2)在教材中渗透德育教学。体育教学的方式主要是对学生进行身体体能方面的训练,所以,如何活用教材是对体育教师教学业务水平的考验。在教学中,体育老师要善于把学生的心理活动和体能活动结合起来组织教学,在各个环节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注重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独立性、自主性、创造性以及热爱美、鉴赏美、表现美的情感美的情感培养,促使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

(3)以竞赛等活动方式渗透德育教学。体育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教学时,并不需要严格遵照教学程序,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各种形式开展德育教学,例如以比赛竞技的方式,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精神、顽强的意志等优良品质;以队列训练比赛的方式培养学生在课堂教学时的纪律意识。这样,将思想教育同体育教学中的组织与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既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又能增强思想教育的效果。

(4)在评价中增强学生德育意识。赏识教育历来被广大教育家所提倡。老师一句由衷的赞扬,也许可以改变学生的一生。可以使不愿学习的学生改变对学习态度,积极投入到学习当中来。在小学教学阶段,好学生都是被夸出来的。可见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赏识教育的作用不可小视。我们应该从学生实际出发,发现学生在训练过程中的闪亮点,及时加以表扬、鼓励,激发学生在学习时的责任心、荣誉感及顽强拼搏的精神。

总而言之,教师在重视体育体能训练的同时,更要重视德育教育的效果,它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而是要通过教师在长期辛苦劳动的基础上才能行之有效的。

参考文献:

中小学教育教育例7

首先,宽容再宽它总有一个尺度,也就是容忍有一个限度。虚心,却是无限的。其次,宽容所处态势,从感觉上来说,要比所宽容对象地位要高一些。我们宽容别人时,大多是在别人不是或不对时候,才需要宽容。大家都没有错,谁宽容谁呢?虚心则不同。虚心时心态一般是比较低的,比虚心对象位阶要低。第三,宽容容易造成宽容对象负罪感与内疚心理。对别人来说你宽容同时,也伤害了别人!我们宽容别人时,总是以一种高势态心态去接纳别人,容忍别人。从而就把自己摆在了一个高人一等地位。让人感觉我宽容你是恩赐,是赦免。从而让人负罪而内疚。虚心则不同,不会伤到任何人,更有益于自己。因此,我觉得做到虚心比宽容更有意义,更能让大家和谐相处。

到底什么是虚心呢?虚者无也。虚就是无,虚心是通向老子无为法门。无并不是我们现在所理解没有,而是一个无限宽广空间。就比如:我们生活中的空气,让我们感觉没有东西一样。大家都知道,其实空气是有物质。空气这个空间给人类感受很自由,让我们一点都感觉不到他存在,因此就是无。再比如:水,它也是一个空间,如果人沉在水里,就感觉到很压抑,无法呼吸,无法生活。水这个空间对于人来说,就不是无,是有了。水对于鱼却是自由,仿佛没有水一样感觉,水对鱼就是无;而鱼到空气中来,却无法呼吸,无法生存,空气对于鱼就不是无。

上面这个例子说明,虚无就是一个自由空间。虚心也就是把我们心灵完全打开,形成一个自由空间,让其它事物能够自由进出与生存。在小学教育中是十分重要的,我们怎样才算是虚心,如何做到虚心呢?

只有让我们心灵空间相对于接纳事物来说是自由,没有障碍,我们就基本算是虚心了。也就是说我们对于接纳对象没束缚,让其自由来往,感觉不到我们心灵边际存在,就算是做到虚心。对于学习来说,我们排出一切杂念,打开心灵,先把自己对于学习对象看法、观点存放起来,用心去感受和体会学习对象思想、观点,让其把他所要讲知识讲明白,所要告诉我们经验说彻底,这就是虚心学习。当我们把所要掌握知识弄明白了,再与自己原来知识观点进行比较,形成新认识,最后用于实践检验,这就是学习全过程。对于我们的学生来说,把他们心灵开放得如天空一样,如大地一样,把他们所持有观点和想法先放起来,让他们用婴儿视角与心态,让周围人与事物在他们心中非常自由进出与生存。我们的学生就可以与环境,与社会,与所有人和谐相处。我们学生的心灵就可以容纳世间万物,天地宇宙。这就基本达到了无为境界!天大,地大,人大。我们虽不能拥有世界一切物质,我们却能感受天下所有苍生心灵。就让我们和学生一起打开心灵,虚心接纳世间万物,与天地同齐,与万物为一。

那么在小学教育中,我们还应该如何做到让小学生虚心学习,虚心向上呢?

我认为虚心,首先要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因为现在小学生的成长环境里,缺少了许多参照性,从小出生在一个相对比较封闭的环境里面,生活在长辈的宠爱之中,被夸奖,称赞和奖励当中,所以往往会比较清醒的认识到自己的长处,但是另一方面比较不容易看到自己不足的地方,因此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以及课堂的教育当中,一定要注意培养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反观现在社会的有一些导向:什么是好孩子呢?我们的定义往往比较模糊,在很多家长的心目当中,比如教孩子学习一样东西,你将来可以找到一个很好的工作,将来你会工资很高,将来你可以买很好的车子,将来你可以买很大的房子,把成功等同于德学才艺以外的东西,这一点是非常要命的。再比如,学校的教育也是这样,忽略了对孩子德学才艺的教育,几乎只认为考高分,满分才是好孩子,乖孩子。这是多么的不可取啊!

我们平时教学过程中,往往发现自己有傲慢、过于乐观片面的地方,心理就很后悔。但是这种主观片面的毛病,我自己又往往很不容易彻底克服。这是什么缘故呢?回答可以很简单,就是因为不虚心。这个回答是正确的。因为我们对于社会上各种复杂情况,对于人类的一切知识,不可能都懂得,更不可能懂得那么完全、那么确切。因为,要想对客观的东西认识清楚,就必须虚心。凡是不虚心处理的问题,往往不容易得到完满正确的结果。以人们熟悉的调查研究工作为例吧。当我们正在进行调查研究工作的时候,是不是真正虚心了呢?现在回想起来,这恐怕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中小学教育教育例8

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强,大人们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影响着他们。作为老师,每次上课,我都衣着整洁,衣服不一定要很好,但一定要干净整洁。这样,在潜移默化中就给孩子留下了一个做人不能邋遢,要保持一个良好形象的印象,在以后的岁月里孩子们就会自觉模仿,为以后形成好的人格魅力打下基础。同时,每次在校园里行走,或在教室里,我看到地上有废纸就弯腰捡起来,然后丢到垃圾箱里,让孩子们慢慢觉得,随便丢弃垃圾是不对的。于是孩子们弯腰捡垃圾的多了,校园干净了,随便丢弃垃圾的少了,我们现在的校园很干净,孩子的心灵得到了净化,一种良好的习惯在幼小的心灵扎根发芽。文明用语反映了一个人的素质,我自己在说话别注意自己的语言,尊重孩子,和他们平等相处。平时我教育孩子们,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语言,不说脏话,不说侮辱别人的语言。

二、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对孩子进行品德教育,激励孩子们热爱祖国,树立为国家努力学习的好品质

历史上许多数学研究的资料在小学数学教材中都有体现,主要介绍我国古代数学家在数学方面的研究成就以及反映我国劳动人民在数学方面的智慧。如:“约在2000年前,我国数学名著《九章算数》中就论述了平面图形面积的算法”、“小数是我国最早提出和使用的”、“我国在2000多年前用算筹记数”、“早在二千多年前,我国劳动人民就会计算土地面积”、“约1500年前,中国有一位伟大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祖冲之,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值的计算精确到6位小数的人”……在近代数学家中,华罗庚不仅在学术上是我国进入世界著名数学家行列的杰出代表,而且他在1937年、1950年两次分别放弃英、美两国提供的优厚生活待遇和职位,毅然回到祖国,促进了中国近代数学的发展。这种无限忠诚祖国的高尚品德与情操,在当今社会具有多么伟大的意义等等,利用这些素材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增强孩子们的民族自豪感和为中华之崛起读书的责任感。

三、充分把课内的数学知识和课外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生活就是个大舞台,孩子们活泼好动是天性,实际生活中处处孕育着德育的因素,如果适时的进行教育,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针对现在的水资源问题,有的地方生活用水就很困难,而我们很多人则在浪费水资源,这在很多家庭中就能体现出来。学到统计表这课时,我把课本内容和生活实际结合起来,设计表格,让孩子们自己去统计,结果在家长们的帮助下,绝大多数孩子都较好地完成了这一任务,启发他们要养成从小节约用水的习惯,从而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中小学教育教育例9

教师是素质教育的实施者,在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体育教学中德育教育的主要渗透者。教师的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德育教育的实施,关系到学生的发展与教学的成败。因此要有效地渗透德育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注意教师的形象与语言。小学生有着较强的可塑性,他们善于模仿,作为与学生接触最多的体育教师,教师的素质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自身的形象,注意言行举止。作为一名体育教师要像其他教师一样举止文明、言行大方、衣着整洁、礼貌待人,给学生以良好的印象,使学生对教师产生尊重与热爱。而且要对学生倾注爱心,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热爱、信任与期待,使学生真正喜爱上老师。同时作为体育教师还需要体现出职业特点,即:健康而又富有活力与朝气。通过教师良好的外在形象来感染学生。

2.提高自身道德修养。在小学生的眼中,教师就是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往往会成为学生模仿的对象。教师在教学中要想取得较好的德育效果,首先需要自身具备良好的道德修养。第一,要热爱学生,热爱体育事业。如果教师不爱学生,不热爱自己所任教的学科,那么他在教学中就会把自身消极的情绪带给学生,学生也就无法激起对教师,对体育学习的热爱。第二,具备高尚的人格。教师要讲诚信,要遵纪守法。对于学校制定的规章制度带头执行,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要求学生不迟到,首先自己就要遵守时间,这样才能给学生树立好的榜样,才能更好地教育学生与管理学生。第三,处理好同事关系。学校是一个大集体,教师在处理与同事间的关系时,往往会使学生由此联想到社会的人际关系。教师之间要相互尊重、密切配合、互帮互助,体现出团结精神与集体意识,从而使学生学会团结,学会互助。

3.提高自身专业素养。体育教师要具备扎实深厚的体育专业知识,以此来吸引学生。教师要掌握基本的知识与技能,正确规范地完成各种动作,要学会开展各项适合小学生的体育活动,对活动的各个方面全面掌握。同时作为新时代的教师还要让自己的知识处于永不停止、不断更新的状态,要在教学中及时引入当前体育发展形势,尤其要深入了解我国体育文化发展史,将这些内容及时补充到教学中来,以渊博的知识、宽广的见闻、完美的动作等来吸引学生。以良好的形象来感染学生、打动学生。

二、结合具体的体育教学内容与活动渗透德育教育

1.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我国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体育文化作为其中一个旁支,不断演变、传承与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在教学中我们可以为学生讲述体育文化发展历史,从民国时期的“东亚病夫”到现在的体育强国。回顾2008 年北京奥运会的盛大场面和历届奥运会上我国运动健儿获得奖牌时的感人场面等,这些都可以加深学生对我国体育发展的认识,激起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与自尊心,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提高学生加强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增强学生体育锻炼意识,培养学生树立终身体育意识。

2.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现在的小学生心理素质整体不高,对学生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是体育教学责无旁贷的任务。我们要抓住时机对学生进行有机渗透,使学生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要让学生学会用体育活动来缓解消极的情绪,来调整自己的心态,要培养学生勇敢、坚强、乐观、自信的品质,要学会自我减压,要以积极的态度来对待一切事物。

3.增强学生自信心。自信是人生的精神支柱,只要有自信,就能克服一切困难,调动积极因素来获取成功。第一,为全体学生提供主动探索的机会。在体育活动中我们要创造机会来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如训练队行,可以让学生讨论采取什么样的训练方式最好。不管是训练活动还是比赛项目都要让学生有主动参与的机会,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参与其中,发挥主动性与能动性,促使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第二,让每个学生都有获得成功的机会。每个学生的接受水平不同,身体素质也不同,在学习知识或完成某个动作时也会存在一定的差异,以唯一的标准来衡量学生只会打击那些身体素质不好的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我们要兼顾学生的差异,区别对待,让每个学生都有获得成功的机会,都能享受体育活动所带来的乐趣,以此来增强全体学生的自信心。

4.增强学生竞争意识与合作能力。现代社会是一个激烈竞争的社会,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具备竞争意识与合作意识是现代社会人才所必须具备的素质。我们要将竞争意识与合作能力的培养有机渗透于各项体育活动中。在一些竞技项目,如田径类项目,要在学生间展开激烈的竞争,看谁能成为最后的获胜者,以此来激励学生、鼓舞学生,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在一些集体项目,如排球、篮球等的比赛中,既要竞争,又有合作。在各小组间展开积极的竞争,但各小组要取得成功,仅凭个人高超的技术,不加强团结,不注重成员的合作,也是无法取得成功的。只有小组成员齐心协力,才能发挥小组的优势,战胜对方。这些项目既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又培养了合作能力。

中小学教育教育例10

一、德育教育的概念

1.德育教育总则

德育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中心,是对学生的思想、政治、道德、法律和心理健康的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德育教育目标

德育教育的目标是多方面的,第一,使学生热爱祖国,乐于助人;第二,正确树立学生的“三观”;第三,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建立良好的道德品质;第四,提高学生多方面的认识。

3.德育教育内容

德育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民族精神、理想信念、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遵纪守法及心理健康的教育。

二、德育教育的领域

1.全员德育

要建立道德建设的相关制度和各种道德责任,纳入评价机制。

2.学科德育

要重视德育教育课程的建设,以课堂教学评价为切入点,在授课的过程中实施德育教育。

3.校园文化

要在学校的物质、制度和精神等文化中体现出德育教育,形成良好的校风、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同创和谐校园。

4.班级建设

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构建课堂评价标准,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建立一个团结、有影响、有创意的班集体。

5.团队工作

要加强团队在组织、阵地和基地方面的建设,增强学生的自控能力,提升学生的文明素养。

6.三结合教育

要深化学校对家长的组织与管理,创新家访、家长会的形式,发挥家长教师协会的作用,提高家长受教育率。

7.区域德育资源利用

要充分利用市区教育资源和重大节日的契机,有目的有计划因地制宜地开展实效性强的社会实践活动。

8.预防在校生犯罪

要发挥学校、家庭、社会的教育合力,以预防和教育为主,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小学生的法制教育。

三、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德育教育与体育教育是互补的,体育教师在注重学生的身体素质教育的同时也要注重学生的德育教育。

1.体育教学中德育教育的目的

体育教学中实施德育教育可以让学生把理想、学习目的、人生价值和发展目标有机的统一起来,明白如果想要实现自己的理想,前提就是身体好;让学生在得到体育教学效果的同时能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

2.体育教学中德育教育所发挥的作用

(1)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思想

对于集体主义思想的培养,在所有的课程中,体育课程是最适合的了。比如说,在班级里进行分队竞赛的时候,可以把班级里能力差异明显的学生进行整合,让他们明白,想要取得队伍的胜利就必须做到成员之间的互协互助,从而使他们认识到集体的重要性。

(2)可以让学生学会遵纪守法

体育课程的体育项目都有各自的目标和规则,我们可以在学生违反了项目规则的时候对其做出一定惩罚,让学生明白,假如没有遵守规则进行就要受到相应的处罚。

(3)可以培养学生的受挫能力

体育教学中,经常会有竞赛类的游戏,有竞赛那么就会有成功者和失败者,对于不肯面对失败的同学,教师可以给予正确的教育:人生不可能一路都是顺畅的,失败是避免不了的,也只有经历了失败的人生才算得上是完整的人生,让学生能够用正确的态度去面对失败,提高自己的受挫能力。

(4)可以培养学生的坚韧意志

耐力跑项目是体育课程的一项基本项目,其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意志力和忍耐力。在进行这个项目之前,教师可以在思想上先给学生交底,夸大地告诉他们在运动的过程中出现“极点”的情况,并鼓励他们一定要坚持下去。这样,等他们在长跑时出现“极点”的时候,他们会发现其实也不是那么难以撑过去,只要靠自己的坚持,就一定能够达到目标,经过如此几次的练习,学生的意志也就会得到很好的锻炼。

3.国内外的德育教育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