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医疗废弃物的定义模板(10篇)

时间:2023-07-17 16:21:22

医疗废弃物的定义

医疗废弃物的定义例1

1逆向物流系统

与传统供应链反向,为价值恢复或处置合理而对原材料、中间库存、最终产品及相关信息从消费地到起始点的有效实际流动所进行的计划、管理和控制过程。它以市场为导向,利用发达的信息技术,通过供应链成员将物资从供应链的下游向上游移动。在医疗废弃物处置费用不断增加的情况下,采用逆向物流系统可使相关单位获得可观的环境和经济效益。

2医疗废弃物及其处理现状

医疗废弃物,是指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以及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者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的废物。较之发达国家在医疗废弃物的处理、安全转运和规范管理等方面形成的完善体系和先进处理技术,我国则存在一定的问题。

2.1政府在医疗废弃物的处理方面投入不够,科研队伍培养未跟上。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片面追求经济发展,在经济发展方面投资力度远大于环境保护方面的投资力度,以致每年仅有不多的医疗废弃物得到无害化处理,且有部分废弃物在流通中不知去向。

2.2医疗卫生机构对医疗废弃物的管理体系不健全。医疗卫生机构的管理者在追求医院的经济效益及医疗水平提高时,并未形成健全的、有效的医疗废弃物规范处理、管理体系,且疏于对从业人员的培训及宣传教育,防范意识不强。规范的从业人员较少,难以有效控制,加大了医疗废弃物外流的可能性。加之医疗废弃物的收集、转运、储存不规范,分类收集度不高,提供的专用包装物、容器和运输车辆等较少,运输中的污染现象很难规避。因此相关卫生机构建立和健全科学有效的医疗废弃物管理体系已迫在眉睫,将对医疗废弃物处理及环境保护有着积极意义。

2.3外部监管部门监管不到位。根据《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和《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将医疗废弃物交由取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许可的医疗废弃物集中处理单位,统一回收,集中分类处理,任何一级机构不得私自处理。但较多地方的医疗卫生机构并未完全依照规定进行合理处置,少量机构伴有将部分医疗废弃物随意混合、燃烧、丢弃的现象,这种行为不仅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危害,还给当地群众的生活和健康埋下了安全隐患。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废弃物管理中所暴露出的诸多问题,反应出外部监管部门监管的不到位。提议县级及以上地方政府卫生主管部门应当严格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和《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对所辖区域的医疗卫生机构进行定期监督检查和不定期抽查。

3逆向物流系统在医疗废弃物处理中的作用

逆向物流系统是一种新型的物流应用系统,在医疗废弃物的处置方面扮演重要角色,在回收成本和环境保护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根据逆向物流系统的特性,其在医疗废弃物处置中通过收集、分类、运输、追踪等方式发挥其特有功能。

3.1逆向物流系统以下游产物为基础,结合其供应链特性,可有效的搜集医疗废弃物。现阶段,医疗废弃物错综复杂,种类繁多,收集、回收困难。依据逆向物流系统,医疗废弃物的处置必然要设立专职专岗人员定时收集、处理,而且人员要经过严格的培训,具有必要的防护措施。此系统为相应的管理部门及医疗卫生机构提供合适的方式方法,可帮助各单位按照相关的政策及法规对医疗废弃物的收集进行监督和管理。从收集、回收上控制外流及其他不规范处置,近而有效回收利用,遏制医疗废弃物的危害。

医疗废弃物的定义例2

中图分类号:R19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8-289-02

医疗废弃物管理是医院感染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做好医疗废弃物的处置与管理,真正杜绝二次污染的发生,关系到千家万户乃至整个社会的安全健康问题。近年来。我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消毒管理办法》、《消毒技术规范》等有关规定的要求,加强了对医疗废弃物的处置和管理,建立了相关的管理制度,使医疗废弃物的管理逐渐走上规范化管理的轨道。尤其是随着《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和《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的相继颁布和实施,我院对该项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更深一层,结合具体工作实际,制定了《医疗废物管理实施方案》,使医疗废弃物的管理更趋制度化、科学化,各项措施得到更好的落实,现将我院的做法介绍如下:

1 建立健全医疗废弃物管理组织及各项规章制度

为了贯彻实施国务院《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和卫生部《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有效预防和控制医疗废弃物对人体健康和环境产生危害,对医疗废弃物实行规范管理。我院成立了医院“医疗废物管理小组”,负责监督全院医疗废弃物处置情况,对发生或可能发生传染病传播或环境污染事故时及时采取减少危害的各项处理措施。并相继制定了《医疗废物管理规定》、《防止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及意外事故发生的应急预案》、《医疗废物处置操作注意事项》等各项管理制度和管理措施,形成以总务科主要负责,护理部、医院感染管理科实施监督检查,使该项工作有专门的管理组织、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

2 加强全员医疗废弃物处置等法规知识教育

为了使全院员工思想上对医疗废弃物正确处置的重要性有个明确、清晰、充分的认识,医院严格按照医疗废弃物处理制度和实施细则,加强了全院员工的培训工作。

2.1 医务人员的培训医疗废弃物的管理需要全院各个部门的齐心协力以及每个工作人员的积极参与。医院废弃物处置管理部门多次组织全院性讲课、岗前教育及实习生讲课,并经常到科室指导医疗废弃物的分类,医疗废弃物处置的操作注意事项等。使医务人员认识到医疗废弃物安全管理的重要性,提高医务人员在医疗废弃物管理中的自觉性,做到依法管理,确保安全。经过培训,医务人员思想由被动转为主动,且对自身安全有了新的认识和要求,从原来被刺伤后仅初步处理到现在主动向医院感染管理部门报告,要求采取进一步措施如定期血清学检查等。

2.2运送人员、保洁人员的培训针对保洁人员文化水平低,对院感知识缺乏,对医疗废弃物的危害性不了解,导致出现各类垃圾混放,医疗垃圾未密闭运送,垃圾桶未及时保洁等问题,加强对保洁人员、运送人员及物业公司的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环保意识及自我防护意识,要求他们在医疗废弃物的收集、贮存、运送、处置过程中按规定进行,戴橡胶手套,各种操作后及时洗手。严格做到垃圾分类放置,每日运送二次,及时对运送车和垃圾桶进行消毒。严禁各类人员将医疗废物私自贩卖,若有发现,即予开除处理。

3 严格医疗废弃物的管理

3.1分类管理及处置

分类与标识医院对医疗废弃物采取分类管理的办法:生活垃圾置于黑色垃圾袋中,医疗垃圾置于黄色垃圾袋中;损伤性废物如针头、刀片等锐利器具置于有警示标识的防渗漏、防刺的容器内。

包装及处置对实验室的病原体培养基、标本菌种、毒种保存液等,要求相关科室先高压灭菌后再放置在防渗漏的黄色垃圾袋;对于病理性废物如手术截除的肢体、人体组织、器官、病理取材后的人体组织等由专人负责统一送殡仪馆焚烧;各医疗单元专人负责做好医疗垃圾的包扎、密封工作;医疗垃圾袋内容物达胶袋容量3/4时,及时对垃圾袋进行封袋包扎,封口严密,胶袋外贴好医疗废物的标识并注明医疗废物的种类、时间、科室。

3.2职业安全防护要求工作人员严格遵守本院制定的医疗废弃物处置规程:在传递锐利器具,处理针头、卸下刀片、穿刺针时不要将锐利面对着他人;严禁将使用过的针头插回针帽,防止刺伤;用过的针头不能留在治疗台、治疗车、床旁桌上,用后的锐利器具不同其他废弃物混放。对从事医疗废物回收、运送人员及暂时贮存和处置的人员,配备必要的防护用品,如乳胶手套、专用工作服、防水围裙、防护眼镜、雨靴等,避免其在操作中受到伤害。工作人员在工作中被医疗废物刺伤时,应立即用肥皂水、流动水、无菌水清洗污染的皮肤,如有伤口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流动水冲洗,并用75%酒精、015%碘伏涂沫伤口,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及时上报医院感染管理部门,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医疗措施,医学观察。

3.3运送和贮存医疗弃废物的运送使用防渗漏、密闭的运送车辆,物业运送人员医疗废物按照医院制定的规定路线,在规定时间运送到医院医疗垃圾暂存处,在运送过程中,做好医疗废物的防盗工作,及时、完整地将垃圾送到医疗垃圾暂存处。

医疗垃圾暂存处有明显警示标识,加锁管理,防止医疗废物的丢失。运送车辆每日进行清洗并用含有效氯500~1000mg/L消毒液进行消毒。

3.4医疗废物的登记 物业运送人员与病区指定人员做好医疗废物的交接登记工作,交接登记内容包括废物的来源(科室)、时间、、种类、重量、处置方法、最终去向以及交接双方经办人签名等。医疗废物暂存处专人负责每日与区环卫固体废物处置公司签收登记“医疗废物转移交接单”。有关的登记资料集中在总务科保存备查,保存期限3年。

3.5 特殊医疗废弃物的处理①具有放射性的医疗废弃物装入红色污物袋,注明日期并单独放置于环境保护部门认可的专用贮存室内,由专人按照国家有关标准进行管理,等待放射物的衰减,使用监测器测量放射性程度直到能够安全处理。无关人员不准入内。②使用过的一次性医用器具,按规定分类消毒浸泡后,集中毁形并详细登记记录,装入统一配置的专用容器,交指定的有证回收单位收购,专人负责。

3.6 职能部门分工合作医疗废弃物由于种类较多,其管理涉及临床、职能多个部门的工作,要求各部门间必须做好分工合作,才能保证医疗安全和杜绝污染的医疗用品外流,做好医疗废物的处置管理工作。根据有关文件要求,管理小组明确各自的工作职责,做到分工合作,交叉管理,落实各项工作责任。①总务后勤部门保证医疗废物处置设施正常运转,负责做好包装容器的临床供应工作,组织做好医疗废物收集运送和移交过程的检查监督工作。②药剂部门按要求对临床的过期、淘汰、变质或被污染的废弃药品的检查监督管理,做好分类收集和无害化处置工作。③预防保健、护理部门则按要求加强对临床医疗废物收集、分类消毒及处理过程的检查监督管理,做好有关医疗废物的消毒和个人防护知识的培训工作,对在医疗废物处置过程中出现的意外事故按要求及时做好上报和协调处理工作。④)医械、医务、院感、保卫科等职能部门按照医疗废物处理的规定,认真做好相关的协调管理工作,确保医院的医疗废物处理规范化、日常化、科学化,达到卫生、环保的标准。

4 监督与反馈

由医疗废物管理小组负责临床医疗废物处理的监督工作,采取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抽查的方式,检查医院医疗废物的处理情况。医院感染管理科将检查中发现的问题,以书面协办单的形式发给科室负责人,列出发现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要求科室负责人限期将整改情况反馈给医院感染管理部门。

同时将检查结果纳入医疗质量控制的范围,作为医疗质量评分的一部分与负责人政绩挂钩、与奖酬金挂钩。归纳检查中普遍存在的问题,通过间周一次的医院院周会(全院中层以上干部)大会通报,每月一期的医院OA办公内网以及医院《医疗质量简讯》讯刊上公布,将反馈意见传达到各个科室。

5 体会与思考

通过以上管理措施的实施,使医院医疗废弃物管理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5.1 领导重视、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加强监督管理、严格医疗废物的收集、运送、贮存、处置流程,有效地改善了医院的卫生状况,减少了院内感染的发生,防止了病原微生物的传播,避免了医疗废物的随意丢弃,对确保医疗安全和保护环境起了积极作用。

5.2 加强医疗废弃物管理后,使医护人员执行各项相关操作时有章可循,有据可依,能够按照相关规定要求进行医用废弃物分类放置、处理,逐步的达到和实现了国家医疗废弃物处置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的标准要求。全院上下密切配合。定期检查并随时抽查医院感染制度落实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整改补救,并分析讲评,敦督落实到位、杜绝了类似问题重复发生。

5.3 全员教育提高了全院员工的法律意识,环保意识。作为制度性要求,严格将医疗废弃物相关知识、医院感染管理相关知识列为在职员工培训必备内容,促使各科室各级各类人员在认识上都得到了提高,管理好医疗废弃物是预防和控制医院医疗感染的关键且人人有责。

5.4 改变了全院员工作中的不良行为与习惯,营造了一种防范医疗垃圾污染的氛围。由于各项操作规范化,并采取逐级带教方式,使医院各级人员都熟悉并能较好掌握,加上经常性的检查督导,从而改变了员工随手乱丢乱扔、医疗垃圾混放现象明显减少不少不良习惯,做到了规范化处理医院的医疗废弃物。

5.5 医院工作人员自身防护意识增强。医疗废物含有大量的致病微生物,不仅污染环境,而且传播疾病,各种污染针头刺伤是医院内传播乙肝、丙肝、艾滋病等的重要途径。医疗废物管理好坏,对社会、环境、人类健康有直接影响。在加强废弃物管理工作中,一定程度上也增强了工作人员的自身防护意识,从而减少了传染病的传播,提高医院医护管理质量。

实践证明,加强医疗废物的规范化管理是体现医院整体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是防止疾病传播、保护人体健康的主要手段,是改善医院环境、提高患者满意度的有效措施,是预防医院内交叉感染、提高医疗科研水平的重要保障。加强医疗废物的规范化管理同样也是我们医务人员义不容辞的责任。今后工作中,我们要不断总结经验,认真对待存在的问题,不断完善管理办法,严格督促检查,持之以恒地抓好员工教育,做好依法医疗费的管理,力争做到有效控制医院感染,保证医疗安全。

参考文献

[1] 张美丽 持续质量改进在医疗废物管理中应用 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08,28(12).

[2] 楼慧萍 王静 赵国运 浅谈加强医疗废弃物的管理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1998,8(4).

医疗废弃物的定义例3

随着经济的发展,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社会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共识。在物质文明大幅度提高的情况下,追求长寿和健康,已经成为大家心中一个美好的愿望,同样,人们的身体健康和长寿,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关键因素。因此,本论文重点研究和谐社会卫生监督现状额问题,并提出一些建议和思考。

1.社会各个行业的卫生现状

1.1公共场所中央空调的卫生情况

目前,在我国很多公共场所,都装有全封闭的中央空调,来帮助改善公共场所的空气质量,条件公共场所的温度,让人们更舒适,例如在大型酒店、饭店,购物广场,影院以及医院、省市及各个高校的图书馆以及很多企业内部等等,这些公共区域通常都会装有全封闭的集中式空调。但是在这些空间内,人口流量大,人们自身会排除很多有害气体和污染物,加上装饰材料排除的有毒气体,如果这些不能够良好的被排除的话,那么人们的生活环境中的空气质量是十分堪忧的。中央空调不仅不会促进空气质量的提升,甚至由于长期的运行以及不正确的清理,成为室内空气的重要污染来源。据相关的数据统计,现代不能够达到国家卫生标准的空调清理高达90%。我国的很多省市如杭州、绍兴、大连山东、湖北等很多省都多他们的空调做了调查,很大一部分都达不到卫生标准。

1.2医疗废物卫生处理情况

医疗废弃物,是医疗卫生机构在预防、医疗保健等相关的活动中产生的废弃物,这些废弃物直接或者间接的感染性能够危害别人的身体健康,又被称为医疗垃圾。医疗垃圾含有大量的病菌微生物以及其他有毒有害的物质,并且还含有一些微生物繁殖所需要的营养成分和水分,因此有很强的传染性,一旦处理不当,将会对土地、水以及空气产生重大污染,对人体产生重要的伤害。医疗垃圾懈怠有数量巨大、传染性极强、种类繁多的细菌病毒,这些病毒具有潜伏传染、交叉传染以及空间传染等多种特征,危害性巨大。从上述两方面简单的分析来看,健全医疗废弃物的管理环境,以行政手段来促进环境管理政策的实施和落实,对于中央空调的空气污染现象以及医疗废弃物的污染现象,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2.和谐社会卫生监督对策分析

2.1中央空调污染监督对策

2.1.1技术监督对策

对于公共场所的中央空调卫生监督,首先可以从技术上入手。相关的研究发现:以静电吸附方式为主要净化手段的电子空气净化机的除尘机理比传统的空调纤维过滤器有巨大的优势。电子空气净化机的阻力较纤维过滤器低很多,在经济性上有很大的优势,净化效率也能达到民用空调的要求,能够替代传统的袋式过滤器。因此,国家可以从中央空调生产商的技术监督下手,要求中央空调生产企业采用电子空气净化机的先进技术,对生产空调的企业提供一个严格的技术标准,鼓励他们积极采用新的技术,并逐步淘汰不合理的落后技术,同时国家还应该积极鼓励企业的科技研发,争取从技术上改进中央空调对公共场所空气的污染。

2.1.2管理监督对策

针对公共场所的空气污染,国家可以加强对公共场所的管理和监督。例如在日常的卫生监督过程中,加强对公共场所以及相关企业的检查频次和检查力度,并定期督促中央空调的负责企业对加热器、表冷器以及空气处理机组等等部位进行彻底的清晰,并且每年对净化器、过滤器及过滤网等每年进行更换。还要定期对相关的技术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卫生清洁意识,重视到中央空调卫生对顾客的重要性,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重要性。加强对中央空调的监督管理,是每一个中央空调发挥应有的空气调节作用,保障人们的健康。对于中央空调使用的单位,还需要定期自然通风,以确保中央空调的合理使用。杜绝中央空调成为公共场所的空气污染源头,为人们营造一个健康、安全的工作、生活、娱乐环境。

2.2医疗废弃物污染的监督对策

2.2.1技术监督对策

目前,焚烧医疗废弃物是处理医疗垃圾的主要方法和有效手段,因为医疗垃圾很多都是纸制品、塑料制品等,具有很强的可燃性。但是这种处理医疗垃圾的方法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讲并不是最好的处理方法。相反,对医疗垃圾的回收利用则显得有着更深远的战略意义。医疗废弃物的处理,国家可以从技术上展开进度。例如在储存和收集医疗垃圾的过程中,相关的政策法规可以规定相关医疗结构在医疗垃圾处理的时候,就应该采取分装处理,并且要封闭存放。分类收集医疗垃圾,用盒子储存医疗利器,如针头,其他注射器及尖锐物质,避免垃圾后期处理散落甚至伤人。合理的处置医疗废弃物是十分有效的技术方法和保证。但是目前根据我国的科研力量,在医疗废弃物的可持续运用中,还存在很多的问题。所以国家应该在这方面加大财政投入力度,积极研发新的医疗垃圾处理技术和相关设备,从而从根本上解决医疗垃圾的处理问题。

2.2.2管理监督对策

对于医疗垃圾的处理,国家采用正确的管理对策也十分重要。例如加强医疗废弃物管理法规建设、建立完善医疗废弃物管理体系、切实加强医疗废弃物的源头控制、坚持运用行政、经济和法律相结合的手段、加强卫生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努力提高公众防卫和环保意识。实践证明,加强对医疗垃圾的源头管理,对医疗废弃物的处理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国家在医疗废弃物的处理工作中,应该注重从技术监督和管理监督两个方面展开。

3.结语

卫生的监督对为人民提供一个健康的生活环境,促进和谐社会主义的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各级地方政府要充分重视环境卫生的监督治理,来降低能源消耗、保障群众人体健康、保护环境,维护社会的稳定和谐发展。卫生环境的监督和治理,技术治理很关键,同时也要重视管理的力度和全面性,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保障。

医疗废弃物的定义例4

以防止疾病传播、减少环境污染、保障人体健康和环境安全为目的,以医疗废物集中处置为重点,进一步健全工作机制,落实工作责任,夯实工作措施,强化监督检查,加强全市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工作,逐步实现全市医疗废物统一规范化管理,集中无害化处理,杜绝医疗废物违法违规乱倒、乱埋及医源性的二次污染,实现我市医疗废物的安全贮存和集中处置,有效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和环境安全,为建设循环发展、富民强市的新做出积极贡献。

二、目标任务

按照分阶段、有步骤、保重点的原则,自2012年7月起至12月底前,从中心城区开始,逐步过渡到十县区县级医疗卫生机构、计生服务机构等所产生的医疗废物全部实行无害化集中处置。具体时间为:

1、2012年7月至9月,中心城区及周边镇办所有医疗卫生机构、血站、单采血浆站、计生服务机构产生的医疗废物实行集中统一处置;

2、2012年11月底前,十县区县城内所有医疗卫生机构、计划生育服务机构所产生的医疗废物进行集中处置;

3、2012年12月底前,根据市医疗废物处置中心运转处置能力,逐步实现全市有条件的乡镇卫生院产生的医疗废物实行集中处置。

三、集中处置范围和医疗废物名录

(一)集中处置范围

本市行政区域内的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血站、单采血浆站、计划生育服务机构及其它产生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医疗废物分类目录》中的医疗废物产生单位(以下称“产生单位”),均应参加集中处置。

(二)医疗废物名录

医疗废物是指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以及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者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废物。纳入全市集中处置的医疗废物名录主要有:

1.感染性废物(指携带病原微生物具有引发感染性疾病传播危险的废物),包括被病人血液、体液、排泄物污染的物品,隔离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产生的生活垃圾,病原体的培养基、标本和菌种、毒种保存液,各种废弃的医学标本,废弃的血清、血液,使用后的一次性医疗用品、医疗器械视为感染性废物;

2.损伤性废物(指能够扎伤或者割伤人体的废弃的医用锐器),包括医用针头、缝合针,各类医用锐器,载玻片、玻璃试管、玻璃安瓿等;

3.药物性废物(指过期、淘汰、变质或者污染的废弃的药品),包括废弃的一般性药品,废弃的细胞毒性药物和遗传毒性药物,废弃的疫苗、血液制品等;

4.病理性废物(指诊疗过程中产生的人体废弃物和医学实验动物尸体等),包括手术及其他诊疗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的人体组织、器官等,医学实验动物的组织、尸体,病理切片后废弃的人体组织、病理腊块等;

5.化学性废物(指具有毒性、腐蚀性、易燃易爆性的废弃的化学物品),包括医学影像室、实验室废弃的化学试剂,废弃的过氧乙酸、戊二醛等化学消毒剂,废弃的汞血压计、汞温度计。

四、集中处置的原则及要求

(一)医疗废物产生单位应遵循的原则及要求

1、各产生单位应当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其相关规定,对医疗废物实施严格的分类管理,建立医疗废物暂时中转贮存设施、设备,并按规范进行收集、贮存管理。

2.各产生单位应按规定的时间和要求及时将本单位产生的医疗废物交由处置中心处理,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通过非正常渠道买卖、回收医疗废物;禁止在非贮存地点倾倒、堆放医疗废物或者将医疗废物混入其他废物和生活垃圾。

3.各产生单位和处置中心应当签订医疗废物处置协议或合同,明确双方在医疗废物收集、贮存、运输、处置、费用承担等方面的权利、义务和违约责任,并报当地环保、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4.产生单位应当对医疗废物进行分类登记,登记内容应当包括医疗废物的来源、种类、重量或者数量、交接时间、最终去向以及经办人签名等项目。登记资料保存5年。

5.不具备集中处置医疗废物条件的农村地区,产生单位应当按照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要求,自行就地规范处置其产生的医疗废物。

(二)市医疗废物处置中心工作职责及要求

1.市医疗废物处置中心属社会公益性事业单位,不以营利为目的,负责全市医疗废物的统一集中处置工作。

2.处置中心的工艺流程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环境保护、卫生标准和规范要求,持有环境保护主管部门颁发的经营许可证以及经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检查合格后方可运营。内部管理制度健全,岗位职责明确,管理规范,运转高效。

3.医疗废物处置中心目前只负责感染、损伤、药物性三类医疗废物的集中处置,要加大病理性废物和化学性废物处置项目建设力度,完善设备,尽早实现全市集中统一处置。

4.处置中心应掌握全市医疗废物产生单位基本情况,根据医疗废物产生量配备足够数量的运送专用车辆,制定科学的运输方法,保证运输工作需要。医疗废物专用车辆应当达到防渗漏、防遗撒以及其他环境保护和卫生要求,有明显标识。

5.处置中心应制定科学、规范、合理的应急处置措施和应急预案,在设备停运或检修期间,必须保证医疗废物的收集、运输、贮存的安全,不得造成二次污染。

6.产生单位交由处置的医疗废物采用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管理。产生单位和处置中心交接医疗废物时应填写《危险废物转移联单》。《危险废物转移联单》(专用)由处置中心医疗废物转运人员和产生单位医疗废物管理人员交接时共同填写,产生单位和处置单位分别保存,保存时间为5年。

7.处置中心应当至少每2天到医疗废物产生单位收集、运送一次医疗废物。当医疗废物运至处置中心时,处置中心接收人员确认《危险废物转移联单》上填写的医疗废物数量真实、准确后签收。

8.医疗废物运送专用车每次运送完毕,应在处置中心内及时清洗消毒,保持车辆整洁。禁止在社会车辆清洗场所清洗医疗废物运送车辆。

9.处置中心应当填报医疗废物处置月报表,每月报市环保、卫生主管部门备案。

五、收费标准

医疗废物处置收费标准严格按照市物价局、环保局、卫生局关于医疗废物处置费收费标准执行。

六、工作措施

1.加强领导。实现医疗废物无害化集中处理,是防止疾病传播,减少环境污染,保护群众身体健康的重要举措,是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园林城市的重要内容,是改善投资环境,实现循环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保障,各县区人民政府和各级卫生、环保等部门要高度重视,按照市上统一安排和工作方案要求,迅速部署,健全机制,落实责任,抓好落实,确保全市医疗废物统一集中处置工作顺利实施。

医疗废弃物的定义例5

医疗废物是医疗卫生单位在医疗、预防、保健以及其它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者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废物[1]。医疗废弃物是含有大量病原菌和各种有机、无机化学成分,对人的健康构成危害,对环境污染构成威胁,其病毒、细菌的危害性是普通生活垃圾的几十倍甚至百倍千倍。医疗废物对人类健康的危害和环境污染已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我国已将其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47类危险的首位[2]。随着医学科学的不断发展,医疗废物对人类健康的危害和环境污染的程度愈来愈大。我国政府于2003年就出台了《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对医疗废物的处理给予极大的关注。我省各地市按照当地的情况制定了相关政策条例,每年对医疗废物处理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可在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医疗废物处理可操作性小,对医疗废物及其危害性的认识不足,警惕性差,更加加大了医疗废物的危险性,也加大了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尤其是在山区贫困地区,医疗卫生条件差,人员素质相对较低,经济欠发达,在职职工学习培训机会少,政策性文件不能及时送达。为了了解基层医院医疗废物处理情况和在职职工对《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知晓程度,笔者于2009年度随县创卫办到基层医疗卫生单位进行督促检查医疗废物处理情况,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基层六家医疗卫生单位及其医务人员

1.2调查方法:

采取现场查看,并参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和查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设计调查问卷,通过发放调查问卷获取所需信息。

2、结果

2.1现场查看结果

对六家医院医疗废物处理情况进行了现场查看,有医疗废物管理制度的医院只有一家(部分制度),其它医院均无制度可查。各医院均对医疗废物和生活垃圾不予分类。一次性使用的无菌物品用后不做消毒、毁形处理,带针的医疗废物随处可见。(治疗室、病室、职工住宅区、垃圾场都可见到)。检查时只有两家医院偶尔采取焚烧处理,其它医院均同生活垃圾一道倾倒于垃圾场。个别医院还用使用后的输液吊管做成吊网等扩大一次性使用物品的用途。

2.2医务人员对《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其内容的知晓率:

由上表可以看出,在被调查的52人中,有38人不知道《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的出台,也不了解其内容,占调查总人数的73.1%。

3、讨论

医院产生的医疗废弃物不仅对人体造成感染的危险,也会造成对环境的污染,严重时可能会造成疾病的流行[3]。此外,不法分子收购使用过一次性医疗用品,再回流到医疗机构或在社会上为吸毒者提供便利条件,给公众的健康造成危害[4]。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公众环保意识逐渐增强,医疗废物的安全处理已引起业内人士和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加强医疗废弃物正确安全处理,对防止疾病传播,保护环境和人体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次调查发现,偏远山区基层医务人员对《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出台和相关内容知晓率极低,同时医疗废物处理存在严重隐患,乱扔、乱放现象十分严重,人群接触机会很高。只有掌握更多医疗废弃物管理知识,了解其对人体和环境的危害,才能做好正确处理医疗废弃物这项工作。

通过这次调查我们建议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综合治理。

3.1必须认真执行医疗废物处理的相关法律法规

在医疗废物处理条件尚不成熟的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应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中要求制定和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对人员进行培训,严格分类、收集、存放和销毁。医院要指定专人负责管理和监督,做到责任到人。设立医疗废物存放间并设标识牌、上锁,保证医疗废物不被盗用和丢失。指定专人将收集后暂存的医疗废物集中至焚烧或填埋地点进行最终处理。

3.2加大政府部门监管力度,强化政府责任[5]。

《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规定,医疗废物处理应由地方政府牵头[6]。在处理方式上政府要主导,要推行区域性处理,要统一规划,总体布局,合理设点建立处理设施,在处理技术上政府要引导,要鼓励采用无害化处理,以免焚烧时引起二次污染。县政府应注重和加强监管力度,成立组织机构,明确职能职责,逐步规范医疗废物从产生到收集、转运、贮存、处置的全过程管理,加大监督、检查力度,逐步改善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医疗废物管理的落后面貌。

3.3加大宣传及培训力度,提高医务人员对医疗废弃物产生危害的认识。

对国家的一项法律法规知晓率只有7.7%,这一结果反映了基层医疗单位对国家政策、法规的不了解,信息的闭塞。不能正确处理医疗废物,乱扔、乱放现象十分严重,这也反映了基层医务人员对医疗废物产生的危害不了解,缺乏对医疗废物防范意识,因此县卫生主管部门应加大对国家有关医疗废物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宣传力度,对基层卫生人员进行专题培训,提高认识。

3.4加大处理资金的投入,完善基础设施

我县未建立符合要求的医疗废物集中处置中心,环卫部门涉及的县城区医疗机构大部分采取土建炉进行焚烧处理,偏远的山区医疗机构选择同生活垃圾一道倾倒处理。目前,对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再回收利用监督管理,在环节比较薄弱,可能会造成流失或重复使用。因此,应加强对基层医疗单位和农村诊所监督管理,加强经费投入,建立符合环保技术要求的医疗废物焚烧装置,尽快使基层医疗废物处理走向无害化、法制化、规范化的道路。

总之,本次调查结果告诉我们,基层医疗机构医疗废物处理和医务人员对法律、法规知晓率不容乐观,存在储多方面的问题,我们应采取积极的态度,从实际出发,循序渐进,寻找一条适合于我县实际情况的处理途径。加大宣传及培训力度,提高医务人员自觉执行医疗废物处理制度的依从性。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医疗废物管理条例.2003,6.

[2]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国家危险废物名录.1998,7.

[3]张红玲.医用高度危险性物品的全程质控管理[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3-13(5)454-455.

医疗废弃物的定义例6

【关键词】护理管理 控制 医院感染

医院感染控制工作中,很大一部分与护理工作有关,医院感染控制是护理工作中的重要一项,医院感染伴随着医院建立和发展而存在,加强护理管理工作能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同时也能提高医疗护理质量。[1]现将新病房楼建成以后,我院院赶控制工作中的各项护理管理措施汇总如下。

1 提高认识 加强管理

1.1 加强培训,提高护理人员,卫生员预防医院感染意识。

1.1.1 护理人员在医院感染控制上扮演着重要角色。对护理人员进行医院感染管理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及与自身业务相关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培训尤为重要。通过培训,使护理人员在医疗活动中强化法规意识及安全意识,规范自己的医疗行为,提高其参与医院感染控制的责任感,有效的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1.1.2 医院的保洁人员文化程度低,未受过专业培训,缺乏科学的清洁卫生理念。因此,对保洁人员采取针对性的培训,从基本的消毒液配置 使用 消毒灭菌概念,物体表面的清洁,处理排泄物,分泌物时如何做好个人防护 如何洗手,医院废物的收集处理等,使他们认识到预防医院感染对个人,家庭,医院及社会的重要性提高对清洗 消毒制度执行的依从。

1.1.3 临床中发现护士的预防医院感染,自我防护意识谈薄,对医院感染的危害性认识不足,因此,我们重视对刚毕业的护士,进修人员,实习生的培训和管理,在上岗前进行院感相关知识培训并考核,增强他们对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意识。

1.2 加强重点部门的管理:重点部门是医院感染控制的中心。在发挥护士长管理职能的同时,尤为注意与重点部门护士长的联系与沟通,

根据对重点部门制定的具体措施,重点科室对消毒隔离措施的落实都做了明确的分工,做到日有安排,周有重点,专项专管,落实到人,安排到时。根据各科特点,重点科室都有自查自检项目,每月重点监测空气,物体表面,消毒剂使用,医护人员对监测中发现的问题,护士长及时组织可是监护小组进行分析,提出改进意见,并上报医院感染管理科,制定落实措施。这样以来提高了全体护士的感染管理意识,也使问题得以迅速解决,保证了重点部门医院感染监控质量。

1.3 加强环境物品的管理:规范病区的治疗室,换药室,抢救室的布局,室内坚持每日清扫2次,无菌物品按灭菌日期存放,专人管理,使用的盘,罐定期消毒灭菌,使用后的氧气湿化瓶,吸痰器消毒后干燥保存,使用后的血压记计,听诊器,体温计都要严格消毒,病房环境以及病房卫生,按规定进行管理,要求晨间护理湿式清扫,扫床刷套没床1套保持床铺清洁,床单污染及时更换,认真做好出院患者床单位的终末消毒处理。规定不准在病房内清点污染物品,病区拖把分室使用,标识清楚。加强对保洁人员预防感染知识的教育,保持病室环境整洁。

1.4 加强医疗废弃物的管理:医疗废弃物的规范化管理是医疗机构普遍面临的问题,医疗废弃物含有大量的致病微生物,不仅污染环境而且传播疾病,护士每天接触大量的医疗废物,各种污染的针头,纱布等,这些医疗废弃物是传播艾滋病,乙肝病毒肝病毒的 重要途径。为此,我院制定了严格的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将医疗废物分类收集,损伤性废物置于防渗耐刺的利器盒中,盛装医疗废弃物的专用桶贴有警示标识,废弃物装满容器的4分之3时扎口密封,贴上标签,运送至制定的医疗废弃物暂时储存点,各科室设有专用的登记本,每日对医疗废弃物处理情况进行登记,并签名,落实到人。

2 医院感染部位与护理管理措施

医院感染部位多见于;下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输血等相关因素的感染,以下着重分析第3种感染。医护人员感染血源性疾病时,可以通过口腔科治疗,外科手术,内镜检查等造成患者感染,库存血的污染,血液在进入人体之前,有关环节如采血器材,输血器材,注射器。治疗环境,医护人员手消毒剂浓度以及未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等,均可造成患者感染。

总之,医院感染控制是护理管理工作中不可缺失的一部分,医院感染贯穿于整个护理管理程序中消毒灭菌,无菌操作标准预防是保障医疗护理活动的基础。所以护理管理与医院感染关系密切,只有做好护理管理工作才能有效的控制医院感染。

参考文献

[1] 赵勇,张建勇,崔霞加强医院感染管理的工作方法探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6];836

医疗废弃物的定义例7

我院为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门诊就诊量连续6年位于全市前列,日门诊量0.8~1.2万例次,2011年门诊量已突破300万例次。门诊现有临床科室37个,门诊工作人员270余名,其中包括护士69名;门诊部管理人员、便民服务中心工作人员、药房、收费、挂号、辅助科室等工作人员170余名;工勤人员32名;平均年龄(42.45±12.32)岁。

1.2方法

1.2.1收集和评估数据

收集和整理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门诊医院感染管理相关数据,进行总结,通过数据分析,寻找我院门诊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中的不足与缺陷,以循征医学的方法,通过整合证据、系统评价,运用评价结果,优化和建立现有门诊医院感染管理流程,并应用实施。

1.2.2改进及优化流程

1.2.2.1健全管理流程

健全门诊医院感染预防控制管理流程,建立在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医院感染管理科、护理部、门诊部监管下的科护士长、护士长、医院感染预防控制监测员三级管理网络,制定门诊医院感染预防控制督查表单,并将检查项目流程化;制定三级管理网络人员职责与检查流程,明确责任,检查范围覆盖全门诊。

1.2.2.2预检流程

实行常规“2级预检”和传染病高发期“5级预检”流程相结合的管理,切实做到标准预检流程管理。“2级预检”管理流程包括:第1级预检为一楼大厅服务台的快速分诊和传染性疾病筛查;第2级预检为门诊各楼层科别细分和传染性疾病的两次筛查。“5级预检”管理流程包括:第1级预检为门诊大门口,患者就诊入口处,设传染病总预检处,截留和筛检主动就医的发热患者;第2级预检为一楼大厅内服务台的快速分诊和传染性疾病筛查,截留一级预检漏检患者;第3级预检为各楼层预检处,以筛查和截留疑难和疑似传染病患者;第4级预检为诊室医师,通过对接诊患者的流行病学史、问诊查体等筛检传染病患者;第5级预检为感染性疾病门诊,由专科医师确诊传染病患者,以确保患者安全。

1.2.2.3改进培训流程

加强对门诊各级各类人员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增加医院感染预防控制的培训项目、次数、人员范围,在原有基础上项目增加了手卫生、医院感染预防控制质量标准、医院感染质量反馈与讲评、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新知识、新理念等,每人每年>6学时,门诊人员全覆盖。

1.2.2.4完善各项操作流程

根据国家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消毒技术规范》要求,结合循证临床决策方法建立、优化各项操作流程。

1.2.2.5建立废弃物处理流程

我院建立了严格的门诊医疗废弃物处理流程,要求医疗废弃物管理做到分类放置、专人回收。在废弃物放置点,设置有不同类型废弃物放置容器,并设有明显标识;回收人员与临床医技科室严格交接;医疗废弃物实施密闭转运,按规定路线送至医疗垃圾收集点放置及处理,废弃物处理管理上实行责任追究制,避免了医疗废弃物流失,确保医疗安全。

1.2.2.6重点部门监测流程

对于门诊医院感染预防控制重点场所,根据卫生部、市卫生局的相关标准与文件精神,制定监测项目,实施目标监测与管理。

1.3评价方法

门诊质控小组每月检查1次,根据医院感染管理相关指标对门诊医院感染实施监控,质控小组由医院感染管理科、护理部、门诊相关部门人员组成。将2006年1月-2008年12月和2009年1月-2011年12月的门诊医院感染控制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数据,评价效果。

1.4统计方法

两组数据输入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处理,比较其差异性。

2结果

2.1监测指标

根据医院感染预防管理要求,门诊质控小组按计划分批抽查门诊工作人员。2006年1月-2008年12月抽查456人次,2009年1月-2011年12月抽查474人次。流程管理实施后,在医院感染知识知晓率、手卫生依从性、标准预防执行率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消毒隔离质量管理内容评分与医院感染预

防控制密切相关的部门,每月接受护理部督查,根据消毒隔离质量管理内容,做出评分。流程管理实施后在消毒隔离质量管理各方面,均取得显著成效,流程管理实施前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废弃物管理

门诊医院感染质控小组每月检查门诊各部门医疗废弃物管理情况,作出评分。实施流程管理后,医疗废弃物在分类、放置、转运、交接方面均取得显著成效,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门诊传染性疾病漏检率

2006-2008年门诊法定传染性疾病漏检共计8例,实施新的预检流程后,连续3年未出现漏检病例。

3讨论

3.1循证医学的方法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医院感染管理是一门正在迅速发展的学科,其中流程的建立是重要内容之一[3]。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流程管理是以患者为中心,以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为目的,以简捷、有序、安全、实用为原则,以科学、系统的方法建立门诊各部门的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流程,在流程设计的过程中,将循证医学与现代流程管理理论有机地结合起来,强调以临床实践中的问题为出发点,将科研成果、临床经验与患者的需求联系起来,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升华,从而提高工作质量[4]。

3.2医院感染控制流程为医院“零感染”提供可行性

医疗废弃物的定义例8

随着《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的颁布实施,医疗废物的监督管理越来越引起临床重视,加强手术室医疗废物的管理是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防止疾病传播、保障人民健康的重要环节。

2004年1月我院手术室以《医疗废物管理条例》为指南,严格手术室的医疗废物管理,进行了科学分类、专人管理。强化手术室医护人员的防护意识,规范护理行为,手术室工作人员的锐器伤明显减少,传染病感染率为零,有效预防了院内感染,取得了成效,现将管理体会介绍如下:

1建立健全手术室医疗废物管理制度

根据《医疗感染管理规范》制定手术室医用废物分类、回收管理制度及相关奖惩制度,制定各级护理人员在手术医疗废物管理中应遵循的规则。清洁卫生员的工作要求等。

2加强对手术室护理人员培训

组织全体护理人员认真反复学习《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部门规章,提高防护意识,让手术室全体人员具备如何处理、分类和收集医疗废物的知识、自觉依法行事。针对薄弱环节,采取有目的、有计划的选派人员参加有关医疗废物管理的培训班,做到人人自觉履行在医疗废物管理中护理人员的责任、义务和权利。

3保洁人员的培训,注重加大对保洁人员的培训及考核力度

保洁人员由于文化水平低,又不懂得医院感染知识,对医疗废物的危害性不了解,致使医用、生活、感染性垃圾未做到分类放置、密闭运送处理,致各类垃圾的混放,垃圾袋、箱密封不严、垃圾袋重复使用、垃圾桶不及时保洁等问题的出现,增加了医院环境污染和医院感染的潜在危险性。为保证医疗废物管理的规范化。我们定期组织保洁员认真学习《医疗废物管理条例》,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及自我保护意识,要求他们熟练掌握和熟记医疗废物收集、运送、贮存、处理过程中的各项规定和要求,指派专人对保洁的工作进行示范指导,并对手术室每日医疗废物管理进行检查监督,严格做到医疗垃圾分类放置、及时清运。每月对保洁员进行医疗废物管理的法律、法规、各项规章制度、医疗废物管理流程的考试,并与其经济效益挂钩,奖惩并举,使手术室医疗废物的管理工作做到有章可循,措施得力、监管到位、奖罚分明。

4严格医疗废物的管理,专人负责,由一名主管护士作为院感质控员

生活垃圾与医疗垃圾严格分类放置,对一次性医疗废物、专人发放、专人按数回收、集中消毒毁形、送院感进行焚烧,避免流入社会,污染环境和回流市场,引起医源性感染,造成社会公害。

5医疗废物的科学分类与正确处理

5.1锐利废物的处理:每一手术间放置一个锐器盒,该盒必须具有不损漏,能防刺穿,不会出现破裂,易于焚烧等性能。

主要用于收集手术使用后的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输血器针头,动静脉留置针、手术刀片、缝针、麻醉穿刺针等锐利废物,手术结束后由巡回护士封口,送至污物存放间指定容器,最后由院感科统一回收处理。

5.2非锐利废物的处理:将非锐利废物分类放置,即未被血液,体液污染(包括一次性无菌物品包装袋、药品包装袋等)的废弃物用黄色垃圾袋放置,生活垃圾(如办公室垃圾)用黑色垃圾袋放置。更衣室、污物间、手术间分别设置大小合适的垃圾桶,根据要求,桶内放置不同颜色的塑料袋,当装满3/4时立即封口扎紧送至污物存放间,由院感科统一回收处理。

5.3一次性用品的回收处理

5.3.1一次性注射器、吸引器皮管、吸引器头、吸引器瓶及气管插管等的处理:一次性注射器使用后取下针头,针头放入利器盒内,针管充满消毒液,浸泡在5%的84消毒液,作用时间30分钟,如为肝炎病毒、结核杆菌、性病等病人的用物,浸泡浓度1﹪,作用时间为30分钟,消毒后放入黄色垃圾袋内,而一次性引吸器皮管、头、瓶等使用后毁形,然后放入黄色垃圾袋内,由院感科统一回收处理,吸引瓶内盛装血液用1∶1 84消毒液倒入瓶内,作用时间30分钟,然后倒入专门指定下水道。

5.3.2一次性尿管、尿袋、手套等塑料废弃物处理:使用后,引流液倒在指定下水道,废弃物放入黄色垃圾袋内,由院感科回收处理,如有传染病先浸泡消毒再放入黄色垃圾袋内。

5.3.3感染手术敷料的处理:我们通常用一次性敷料,用后装入双层黄色垃圾袋内,扎紧并注明感染手术敷料,由院感科回收统一送处理场焚烧。血纱布,盐水垫用0.5﹪84液浸泡后装入黄色垃圾袋内,统一送处理场焚烧。

5.4死婴、残肢等废弃的手术标本处理:我们在标本存放间里设置盛装特制纸箱并贴上标签,标签上注明种类、病人姓名、住院号、床号、日期、巡回及洗手护士的姓名,手术切下来的残肢或死婴放入黄色垃圾袋内,如为感染标本则需用双层黄色垃圾袋扎紧封死,然后按要求置于特制纸箱内,保洁员及时送医院废物处理中心,交付给专管人员,并双方签名,注明科类、数量,交接时间。

6体会

6.1制度健全、措施完善,使手术室各级医护人员执行各项相关操作时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各级医护人员都严格按要求进行医用废物分类放置和处理,使手术室医疗废物处理尽快达到卫生部要求标准。

6.2提高了各级医务人员的法律意识、环保意识,将手术室医疗废物的相关知识及医疗感染知识作为年终考核的主要内容, 使各级护理人员都认识到管理好手术室医疗废物是预防和控制手术室感染的关键。

提高了手术室各级人员工作中的不良习惯,使手术室各项操作规范化,并采取逐级带教方式,使手术室各级人员都熟练掌握并经常检查督促,逐步做到按规定处理手术室废物。

6.4手术室是医院感染监测与控制的重要部门,手术室医用废物的管理,是控制手术室医源性感染的重要环节,对其进行科学的、有效的管理,才能保证手术顺利进行,由于我们加强了医疗废物的管理,增强了手术室工作人员的自身防护意识,减少了锐器刺伤的发生,防止了传染性疾病的传播,一年来未发生因锐器刺伤传染乙肝、丙肝、梅毒等。降低了无菌手术感染率,提高了手术室护理管理质量。

参考文献

[1]卫生部、国家环保总局医疗废物专用包装物、容器标准和警示标识规定,期刊论文,中国护理管理,2004(1)

医疗废弃物的定义例9

1.1 医疗废物分类不清 按卫生部文件规定医疗废物分为:感染性废物、损伤性废物、化学性废物、病理性废物、药物性废物5类。根据这些类别规定了相应的分装方法如利器回收盒,黄色、黑色塑料包装袋等。在实施期间,部分工作人员分类概念混乱,对分装的要求不清,造成各类医疗废物相互混淆失去了分类的意义。

1.2 未重视医疗废物的分类 由于手术室工作量大,工作持续时间较长,部分手术室医生护士比较难以适应医疗废物的分类放置,甚至不重视医疗废物的分类,觉得比较麻烦,尤其是手术结束时,对产生的医疗废物随处丢弃,不按要求分类放置,过分的依赖手术室工人。

1.3 医疗废物混入生活垃圾 在手术室的非限制区设有生活垃圾桶,在就餐或休息的时候,部分医护人员将口罩、帽子、纱布等一次性医疗用品与废弃的用物、食物等混装。在运送垃圾时,手术室工人贵任心不强,未及时将生活垃圾与医疗废物分开。

1.4 回收不及时超时存放 当手术过程中产生的医疗废物较多因装满袋而外滋在地板上,手术室工人工作不到位,没有及时更换包装袋,使医疗废物在区域内泛滥,导致相互污染。部分手术室工人为避免包装袋浪费和减少工作的烦琐,对医疗废物较少的手术间内的包装袋不予更换,只是将少的医疗废物往多的袋里装,或2-3天也不更换利器回收盒,严重违反了医疗废物管理条例暂时贮存不超过2天的时限,给致病菌的滋生和繁殖创造了有利条件。

1.5 自我保护意识不强 部分手术室医生护士不重视安全防护,在进行医疗废物分类管理时不执行必要的防护措施,而被针或刀片、玻璃刺伤。手术室工人在清理手术间时,用手往下按压装满医疗废物的塑料袋,以致于被混装的利器刺伤;在清理废物时将使用过的一次性医疗塑料用品卖给收购人员,以致于回流到医疗机构或个体商贩将其重新压模成型制成别的物品,给公众健康造成了严重危害,存在着法律纠纷。

2 管理对策

2.1 健全规章制度 科室建立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医疗废物交接制度、岗位责任制、安全防护措施、督察员职责、医疗废物应急处理预案等。做到医疗废物管理各环节有章可循,逐项落实到人并严格执行。责任人切实履行职责,确保医疗废物的安全管理。

2.2 加强培训 定期考核手术室所有工作人员均应知晓医疗废物的相关文件和法规,护士长将医疗废物的危害性、如何分类处理和收集医疗废物、具体实施办法让科室人人皆知,并互相监督。科室组织学习、考核医疗废物分类细则及相关规章制度。采取问卷的形式了解手术室护士关于利器防护的相关知识,针对个人不足加强教育。建立医疗废物分类管理示范手术间,采用固定规格的利器回收盒及分装桶,桶内套上印有国家颁布医疗废物警示图形标识的包装袋,做好分类标志,组织手术室全体医生护士来观摩学习,达到了以点带面的效果。

2.3 做好医疗废物的管理工作 按使用量定基数准备好专用包装袋、利器回收盒,以针对包装袋短缺,防护不到位等情况。各手术间分装桶数量规格统一,盛装医疗废物的每个包装袋、盒的外表应有醒目的警示标识,并系中文标签.标签的内容包括医疗废物产生的手术间、日期及需要特别说明的情况,在运送医疗废物前,应当检查包装袋的封口是否符合要求,运送时要防止医疗废物的流失、泄露和扩散,并防止医疗废物直接接触身体。严禁在非贮存点倾倒堆放医疗废物或将医疗废物混人其他废物和生活垃圾。医护人员还应掌握职业安全防护知识,预防医疗废物刺伤的措施及发生后的处理,制定医疗废物紧急处理预案,以减少对医护人员及环境的影响。

医疗废弃物的定义例10

医院感染控制工作中,很大部分与护理工作有关,医院感染控制是护理工作中的重要一项,医院感染伴随着医院建立和发展而存在,加强护理管理工作能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同时也能提高医疗护理质量。现将10多年来,我院医院感染控制工作中的各项护理管理措施汇总如下。

1提高认识,加强管理

1.1加强护理人员对医院感染的认识

熟悉医院感染控制的相关知识,是所有在岗护士、新任护士、进修、实习护士上岗前的必修课,把它作为继续教育的培训内容之一,要求全体护士必须认识到医院感染与己有关,是护理质量的组成部分,真正明确自己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责任、义务和权利,提高自觉性,把控制医院感染规范化管理变成自觉的行为。对患者每完成一项护理操作程序都必须要有预防医院感染的意识,无论何时何地都应规范履行护理行为。加强工作责任心,遵守各项规程和制度,使我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体现护理人员的高素质、高水平。夜班操作时是否按照操作程序进行,在紧急抢救时是否所有处置符合要求,这些都关系到是否会发生医院感染。科室医院感染监控小组将自觉遵守无菌操作程序、落实消毒隔离制度,并列入对护士的考评、对患者满意度的调查内容以及对患者的健康教育中,倡导相互监督,有效地提高了全体护士的行为素质,确保消毒灭菌、无菌操作的准确无误。

1.2加强重点部门的管理

重点部门是医院感染控制的中心。在发挥护士长管理职能的同时,尤为注意与重点部门护士长的联系与沟通。根据对重点部门制定的具体措施,重点科室对消毒隔离措施的落实都做了明确的分工,做到日有安排,周有重点,专项专管,落实到人,安排到时。根据各科特点,重点科室都有自查自检项目,每月重点监测空气、物体表面、消毒剂使用、医护人员手,对监测中发现的问题,护士长及时组织科室监控小组进行分析,提出改进意见,并上报医院感染管理科,制定落实措施。这样一来提高了全体护士的感染管理意识,也使问题得以迅速解决,保证了重点部门医院感染监控质量。

1.3加强环境物品的管理

规范病区的治疗室、换药室、抢救室的布局,室内坚持每日清扫2次,无菌物品按灭菌日期先后存放,专人管理,使用的盘、罐定期消毒灭菌。使用后的氧气湿化瓶、吸痰器消毒后干燥保存,使用后的血压计、听诊器、体温计都要严格消毒。病房环境以及病房卫生,按规定进行管理,要求晨间护理湿式清扫,扫床刷套每床1套,保持床铺清洁,床单污染及时更换。认真做好出院患者床单位的终末消毒处理。规定不准在病房内清点污染物品,病区拖把分室使用,标识清楚。并加强对保洁人员预防感染知识的教育,保持病室环境整洁。

1.4加强医疗废弃物的管理

医疗废弃物的规范化管理是医疗机构普遍面临的问题,2003年颁布的《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这两个法规,使医疗卫生机构的医疗废弃物有法可依。医疗废弃物含有大量的致病微生物,不仅污染环境而且传播疾病。护士每天接触大量的医疗废物,如各种污染的针头、纱布、管路等,这些医疗废弃物是传播艾滋病、乙肝病毒、丙肝病毒的重要途径。为此,我院制定了严格的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将医疗废物分类收集,损伤性废物置于防渗耐刺的利器盒中,盛装医疗废弃物的专用桶贴有警示标识,废弃物装满容器的3/4时扎口密封,贴上标签,运送至指定的医疗废弃物暂时贮存点,各科室设有专用登记本,每日对医疗废物处理情

况进行登记,并签名,落实到人[1]。

2医院感染部位与护理管理措施

2.1下呼吸道感染

医院内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主,以我院2000~2005年中医院感染总病例统计,下呼吸道感染的构成比为26%~47%,居医院感染之首。下呼吸道感染的常见临床因素有(1)大量抗生素应用,导致口腔、咽部定植菌通过吸氧管误吸和胃管反流进入下呼吸道;(2)室内患者多、陪护多,加重空气污染导致室内浮悬致病菌增加;(3)细菌或病毒通过患者咳嗽、喷嚏,以飞沫的形式引起患者之间交叉感染;(4)吸痰、气管插管等侵袭性操作,破坏了机体的防御屏障,给病原菌进入机体提供了条件。护理措施:严格加强病室管理,减少人员流动,定时通风,在进行护理诊疗操作过程中,严格执行相关消毒隔离制度和无菌操作规程,做好有关器具的消毒。

2.2泌尿道感染

患者术后留置导尿,经尿管逆行感染是引起泌尿道感染的主要原因,因此预防控制导尿管的逆行感染是临床护理的重要内容。护理措施:用庆大霉素冲洗导尿管及引流袋可使菌尿的发生率明显降低,还应定期消毒导尿管接头处,对尿道口和创口每日用0.5%碘伏棉球擦拭消毒,严格留置导尿管的无菌操作等,这样可将泌尿道感染控制在最低范围,提高基础护理质量。

2.3输血相关因素的感染

医护人员感染乙肝等血源性疾病时,可通过口腔科治疗、外科手术、内镜检查等造成患者感染;库存血的污染,血液在进入人体之前,有关环节如采血器材、输血器材、注射器、治疗环境、医护人员手、消毒剂浓度以及未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等,均可造成患者感染[2]。护理措施:(1)严格执行对血液和血制品的无菌处理,提倡使用一次性注射器和密封输血器材,用后灭菌处理;(2)实施标准预防,以降低医护人员和患者之间微生物传播的危险性。按照洗手指征进行洗手和手的消毒,接触血液时应戴手套、口罩,用过的针头、刀片或其他尖锐器械应放入有标识的耐刺容器中,不要用手拔针头、套针帽,拾捡破碎的玻璃器材,以免扎伤;(3)对高危区医护人员进行预防接种。

总之,医院感染控制是护理管理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医院感染贯穿于整个护理管理程序中,消毒灭菌、无菌操作、标准预防是保障医疗护理活动的基础。所以,护理管理与医院感染关系密切,只有做好护理管理工作才能够有效地控制医院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