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高中生的德育教育模板(10篇)

时间:2023-07-14 16:24:58

高中生的德育教育

高中生的德育教育例1

德育教育是我国社会主义国民教育体系的灵魂,是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中的关键环节。特别是在党中央明确提出“以德治国”的方针之后,学校教育在提升国民道德素质方面的意义便凸显出来。历史学科是中学课程教学中的主要科目,对于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培养意义非凡。因此在当前的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将德育教育渗透进教材以及课堂教学之中,做到既教书又育人,是当前广大高中历史教师应当密切关注的问题。对此,笔者拟从高中历史学科教学实际出发,浅谈如何做好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一、重视史观培养,树立学生的唯物史观

高中历史是一个人接受系统的历史教育的初始阶段,在这之前,人们对于历史史实的了解一般只能通过耳濡目染和有限的课外书籍。因此,在接受高中历史课程教学之前,受众们的历史观念往往区别很大,甚至一些封建迷信内容和野史传言信息都掺杂其中,歪曲了人们的思想和情感,进而影响了人们的道德定位和价值观念。因此,高中历史教学中德育教育的另一大目的就在于通过教师的系统讲解和启发诱导,帮助学生纠正过去错误的历史观念,树立唯物主义历史观念,这对于学生今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以太平天国运动的讲解为例,对于太平天国运动的意义,教师应当按照唯物主义历史观念的关注两点内容,一是从两分法、两点论的方法论角度来引导探究太平天国的先进性和落后性,即既要从太平天国运动中所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以及后期的《资政新篇》中看到本次运动中对于平等思想的阐发和对于当时先进的资本主义思想的引进和利用,表达出太平天国运动对于中国近代历史前进的推动作用,又要看到大规模的战争对于生产力的破坏和对于生命的杀戮,使学生认识到战争的残酷性,同时,对于太平天国运动最终的失败,教师应当善于引导学生将原因归结到阶级性上,即利用阶级分析法分析整场运动中的各个细节,从而使学生由“学会”上升至“会学”。二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善于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如在太平天国运动的规模讲解过程中,教师应当及时的向学生传递有效信息,使学生们从太平天国东征、西征等大事件中看到人民群众的力量,进而加深对“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这一唯物史观论断的理解和认同。通过唯物史观的培养,端正学生的思想,提高学生的境界,进而更好地落实中学历史德育教学的目标。

二、强化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民族情操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历史书写着中国的灵魂,指示着民族未来的命运”。因而可以说,历史学科在普及相关学科知识的同时,还担负着学生的品德教育和价值观养成重要责任。在所有的品德培养之中,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是最为重要和必先考虑的部分。爱国主义体现的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也是鼓舞人们保卫祖国,建设祖国和复兴祖国的强大的精神力量。因此,对于历史学科任课教师来讲,首先应当把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之中,引导学生认识我们的国家,熟悉我们国家的过去和现在,畅想国家的未来。因此,任课教师应当全面的认识到历史学科德育教学中学生爱国主义思想培养的重要意义。以中学历史八年级历史课程讲习过程为例,在近现代史课程开始之前,教师可以先从古代史中所提到的我国古代重大发明创造成果为出发点,向学生讲解中国历史上的辉煌,引导学生的思路,在温习古代史知识的同时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对古代劳动人民的崇敬之情,然后转入《鸦片战争》的课程教学中,使学生的思路从对于古代强盛的崇敬突然转向对于近代被侵略的耻辱与困惑,进而使学生愿意并强烈要求了解近现代史上中国家遭受和瓜分的过程以及原因。在进入20世纪之后的历史课程内容讲习时,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根据时代背景下中华民族所面临的种种危难入手,对各个政治派别所做出的努力进行了解、甄别和分析,由此在教材的引导下认识共产主义者对中国解放和民族振兴的巨大贡献,从而对当前实行的社会主义制度有一个初步的认同。这种以历史盛衰民族兴亡的史实联动学生思想情绪变化的教学方式,能够使学生真正的走进历史课本之中,身临其境的感受近代国家的发展之路,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民族自信心、民族自尊心和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养成学生高尚的爱国主义民族情操,实现中学历史德育教育的目标。

三、通过先烈榜样,引导学生的道德行为

所谓道德行为,是指人们在道德情感或道德认知能力支配下所采取的个人行动,是一个个体在特定的道德情境中充分调动自身的道德认知能力所表现出来的具体行为,道德行为是一个人道德指标的评价标准,也是高中历史教学中实施德育教学的最终目标。笔者认为,对于学生道德行为的引导和培养,任课教师应当把握主教材中的先进人物、先进事迹、先进思想,及时地向学生灌输有效地、优秀的道德行为规范内容。以八年级历史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第七课为例,康梁等人在民族危亡之时挺身而出,不畏艰险,不惧强权的倡导改革,为国家的复兴和民族的生存殚精竭虑、鞠躬尽瘁,戊戌六君子面对反革命屠杀时表现出的大义凌然的慷慨,谭嗣同舍弃逃生、以死殉国,在刑场上“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绝笔,这些道德典范都是极好的教育材料,教师在历史课程教学中通过让学生了解杰出的历史人物的高尚行为以及引发这种行为的道德动机,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行为观,在现实生活中面对道德冲突时能够做出正确的道德行为选择。这种方式对比与单纯的道德宣讲,学生有着更为感性的认识和更为清晰的行为框架,能够真正从内心深处对“道德”二字产生深刻的认识。另外,“抗日战争”课题的讲授过程中,通过对杨靖宇、张自忠等国共两党抗日先烈的英雄事迹的分析讲解,教师应及时的向学生们传递“为国献身”“舍身为国”等高尚的理念,一方面使学生认识到民族危亡中革命先烈的奋勇行为是取得国家解放的根本动力,另一方面通过对抗战中中国共产党人所奉行的“团结抗日,一致对外”的行为产生认同,进而对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和艰难取得共鸣,以此端正学生的思想,影响学生的行为,提高学生的境界,同时配合了当前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潮流,为学生今后的全面发展奠定思想基础和信念保证。

结论

高中历史课程是一个人了解历史的初始阶段,而历史观念又是影响一个人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因素。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对于学生准确客观的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有着决定性作用。德育是一个长期坚持的过程,没有一劳永逸的方式,只有持之以恒,全面着眼、细节入手,才能真正的发挥其效用。因此在今后的高中历史教学中,任课教师应当及时的将德育教育放置于历史教学规律之中,立足课本,发散思维,在普及学科知识的同时将高尚的道德情感渗透进课堂教学之中,以达到中学历史教学的德育目的,为中学生高尚情操的养成发挥应有的效用,最终为学生的长远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杨林.关于高中历史德育教育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0(11).

高中生的德育教育例2

常言说“有德无才,成不了事;有才无德,要坏事;只有德才兼备,才能成大事”。要成才首先学会做人,所以教育者并不单纯是教会学生学习知识,而且更要注重学生的德育教育。在“全员育人”的大背景下,各科任课教师在教学的同时都应该渗透德育教育。作为生物教师,我在教学中特别注重挖掘教材知识体系中的思想性,不断地用具有思想意义的现代生物科学成果的新信息充实教学,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乐学、好学、会学,在学习中体验成功的情感,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具体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做的:

一、指出目标,教育学生树立远大理想,有助于提高学生成绩

教育者的任务就是要按既定目标去培养人,那就要求教育者要设法激活学生的内部动机,使他们感到自己的不足而自觉地去完善。教育人的艺术就是使教育者的意图由受教育者自己提出并转化为自己的要求,充分调动受教育者的主体参与的积极性,引导受教育者自我教育。

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在教学中除了注意应用这些历史文化知识,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外,我更加注意讴歌新中国成立后在生物科学中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以点燃学生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情与火。我在给学生上第一节生物课时,给学生介绍了“我国克隆羊培育成功”,我国在“人类基因组计划”中走在世界生命科学的前列,以及“我国两位博士后移植小草抗旱基因培育旱稻获得成功”等科研成就,向学生说明生物工程和生命科学是新世纪最具活力的学科之一,以生物技术为先导的新兴产业在不远的将来将占居国民经济的主导地位。激励学生向这些生物科学家学习,刻苦钻研生物知识,树立远大目标,将来大有用武之地。在讲“遗传和变异”时,介绍袁隆平培育高产杂交水稻获世界金奖,1988年“种子太空旅行”后选育的高品质、高产的蔬菜粮食品种等;讲我国第一例“试管婴儿”郑萌珠已于2007年考上了西安西京大学;讲“免疫”时,介绍我国医学保健的飞速发展等。通过介绍,使学生看到我们祖国的发展前景,立志为振兴中华而努力学习,学生乐学,成绩自然会提高。

二、适应社会,提高学生团结竞争意识,有助于提高学生成绩

一个班集体风气的好坏直接影响整个班的成绩,一个好的班集体卫生、纪律、成绩等各个方面都会很好,我在讲授生物之间的种内互助时,通过蚂蚁群体生活、蜜蜂群体生活等学生常见的实例,让学生理解集体成员之间的团结对于整个种群直至个体都是极其重要的,通过这些简单的、常见的生物现象,可以说明班集体凝聚力的重要性,从而积极营造和谐融洽的环境氛围,让学生明白人与人相处的道理,在学习、生活等各方面互相帮助,从而提高成绩。

当今时代是一个竞争非常激烈的时代,达尔文提出的自然选择学说指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这适合于大自然,同样也适合于人类社会,现在很多学生安于现状,竞争意识不强,上进心不足,导致学习劲头不足,长期以往,必将使贫穷的人更加贫穷。在讲述自然选择学说时,我适当分析社会发展形势,强调只有学好习才能在社会中拥有更强的竞争力,才能适应复杂的社会,改变自己的命运;才能发挥自身潜在的能力,用自己的能力为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学生意识到,不学习就不能在社会立足,有了这种危机感,学生自然会发自内心地乐学,自然有助于成绩的提高。

高中生的德育教育例3

常言说“有德无才,成不了事;有才无德,要坏事;只有德才兼备,才能成大事”。要成才首先学会做人,所以教育者并不单纯是教会学生学习知识,而且更要注重学生的德育教育。在“全员育人”的大背景下,各科任课教师在教学的同时都应该渗透德育教育。作为生物教师,我在教学别注重挖掘教材知识体系中的思想性,不断地用具有思想意义的现代生物科学成果的新信息充实教学,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乐学、好学、会学,在学习中体验成功的情感,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具体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做的:

一、指出目标,教育学生树立远大理想,有助于提高学生成绩

教育者的任务就是要按既定目标去培养人,那就要求教育者要设法激活学生的内部动机,使他们感到自己的不足而自觉地去完善。教育人的艺术就是使教育者的意图由受教育者自己提出并转化为自己的要求,充分调动受教育者的主体参与的积极性,引导受教育者自我教育。

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在教学中除了注意应用这些历史文化知识,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外,我更加注意讴歌新中国成立后在生物科学中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以点燃学生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情与火。我在给学生上第一节生物课时,给学生介绍了“我国克隆羊培育成功”,我国在“人类基因组计划”中走在世界生命科学的前列,以及“我国两位博士后移植小草抗旱基因培育旱稻获得成功”等科研成就,向学生说明生物工程和生命科学是新世纪最具活力的学科之一,以生物技术为先导的新兴产业在不远的将来将占居国民经济的主导地位。激励学生向这些生物科学家学习,刻苦钻研生物知识,树立远大目标,将来大有用武之地。在讲“遗传和变异”时,介绍袁隆平培育高产杂交水稻获世界金奖,1988年“种子太空旅行”后选育的高品质、高产的蔬菜粮食品种等;讲我国第一例“试管婴儿”郑萌珠已于2007年考上了西安西京大学;讲“免疫”时,介绍我国医学保健的飞速发展等。通过介绍,使学生看到我们祖国的发展前景,立志为振兴中华而努力学习,学生乐学,成绩自然会提高。

二、适应社会,提高学生团结竞争意识,有助于提高学生成绩

一个班集体风气的好坏直接影响整个班的成绩,一个好的班集体卫生、纪律、成绩等各个方面都会很好,我在讲授生物之间的种内互助时,通过蚂蚁群体生活、蜜蜂群体生活等学生常见的实例,让学生理解集体成员之间的团结对于整个种群直至个体都是极其重要的,通过这些简单的、常见的生物现象,可以说明班集体凝聚力的重要性,从而积极营造和谐融洽的环境氛围,让学生明白人与人相处的道理,在学习、生活等各方面互相帮助,从而提高成绩。

当今时代是一个竞争非常激烈的时代,达尔文提出的自然选择学说指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这适合于大自然,同样也适合于人类社会,现在很多学生安于现状,竞争意识不强,上进心不足,导致学习劲头不足,长期以往,必将使贫穷的人更加贫穷。在讲述自然选择学说时,我适当分析社会发展形势,强调只有学好习才能在社会中拥有更强的竞争力,才能适应复杂的社会,改变自己的命运;才能发挥自身潜在的能力,用自己的能力为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学生意识到,不学习就不能在社会立足,有了这种危机感,学生自然会发自内心地乐学,自然有助于成绩的提高。

高中生的德育教育例4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17-0105-01

人格是个人一定社会地位和作用的统一,是个人的尊严、价值和品质的综合。其实不然,人格不仅仅是个人的尊严,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尊严。如果一个人没有了尊严就会被人唾弃,如果一个国家没有了尊严,可能就会灭亡,或者沦为他国的附属。因此,人格是个人的灵魂,更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所以在现代的高中教育中人格教育是基本的教育,学会做人才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本文将通过分析高中语文教学中人格培养的意义及纵观历史对人格的要求,进而提出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格,以及阐明人格培养的重要性。

一 人格是历史的需要

从古至今,高尚的人格都是衡量一个人的重要标准,过去皇帝招贤纳士要考察人格,现代公司招聘也要看一个人的人格。梁启超说:“忠孝二德,人格最要之件也。”纵观历史,凡是从小培养高尚人格的人,长大之后必有一番成就。如妇孺皆知的东汉故事孔融让梨,孔融从小就被教导做人要谦虚礼让的高尚道德,长大之后官至虎贲中郎将。可见,高尚的人格是被历史所需要的。

二 高中语文德育教育中如何培养人格

既然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那么高中语文教学该怎样具体实施呢?

1.引导学生多读古诗词

古代很多诗词包含了人忠贞爱国、坚韧不拔的高尚人格情操,作为学生的教材,有重要的教育意义,例如,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首诗留给后人的是,文天祥忠贞不屈的铮铮爱国情怀,这样的诗词对学生的心灵有一定的震撼作用,是培养学生爱国情操很好的作品。还有三国时曹操的《观沧海》,一首充满了英雄情怀的诗词,表现了诗人广阔的胸怀,也表现了诗人气吞日月、统一天下的伟大梦想。让学生感悟古代英雄的豪情壮举的同时,鼓励学生树立远大的目标,并为之努力奋斗。再有的《长征》,讲述了红军长征的艰难万险,终于突破了敌人的重重包围到达陕北。读完这首诗,当年长征的情景仿佛再现在面前,可以想象那时红军面对如此艰难的境地,也没有退却,是一种多么让人振奋的精神,同时还有他们不怕苦、不怕难的精神也值得新一代青年人学习和发扬。

2.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

坡曰:“腹有诗书气自华。”然也,多读书、读好书,读书可以使人聪慧,读书可以提高人的品位,读书还可以开阔人的视野,在高中时期的学生正是花样年华,教师应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使学生养成一种读书的好习惯,通过读书丰富学生的情感,提高学生的人格魅力。如朱自清先生的《背影》反映了深厚的父子情,《我的老师》则反映了师生之情。艺术就是情感,可以说语文教材中的作品为教学活动提供了丰富的情感素材,也为语文情感教育提供了优化的空间。

3.引导学生多学习科学知识,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好习惯

科学是人类进步的动力,科学世界充满了未知和乐趣,在语文的课堂,教师可以将语文与日常生活综合在一起,这样还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也可以将学生引入科学世界,鼓励创新,让学生养成平时多动手动脑的好习惯。

4.引导学生以语文为基础,提高自身的综合学习能力

语文是一门伴随我们终身的学科,我们学数学,要运用语文知识读题、理解题。做化学实验,我们要用语文描述实验现象。总之,在生活中处处充满了语文,因此,我们要以语文为基础,提高自身的综合学习能力。

在教授语文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要形成在生活中多运用语文解决事情的能力,在课上,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在课下,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观察身边的景物,通过这些来陶冶自己的情操,提升自己的魅力,让自己成为有内涵的人。

5.提高教师的教学素质,以身施教

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孔子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法国作家罗曼•罗兰也曾说:要播撒阳光的种子到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显而易见,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是作为一名合格教师的评价标准。所以作为新时期的教师,应努力提高自身水平,肩负起塑造一代强国的栋梁英才的重任。作为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加强个人的思想修养,以宽阔的胸怀、渊博的知识、高尚的道德来影响一代又一代的青年学生。

三 结束语

语文是一门博大精深的课,中华五千年的优秀文明浓缩其中,在课堂上,教师应该与学生一起互动,让语文课堂充满人文关怀,让学生的心灵自由飞翔,让学生走上一条健康、多彩的成长之路。

参考文献

高中生的德育教育例5

1.从社会发展上看。现代女性同男性一样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体力量,女性的发展关系着社会的全面发展,女性力量已经深入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女性的社会地位已经得到了更进一步的提升。女性已经成为维系家庭和社会和谐稳定的主要力量。

2.学生群体的性别结构变化要求我们必须重新审视教育,重视女生教育。近年来,我校在校女生的比例逐年呈上升趋势,以2013年11月份统计数据,在校的6637名学生中,女生3382名,占到50.96%,已经略超过了男生的数量。这种变化本质上是基础教育的培养对象的结构性变化,即由之前的男生占多数到现在的男女逐渐相同并且女生略多于男生。这样,我们就需要改变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适应教育对象性别结构的变化。

3.高中女生身心发展特点要求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女生教育。高中时期是青少年人生发展的一次高峰,既是人的性成熟时期,又是智力发展的关键期,同时还是逐步走向独立、培养良好道德情操、行为习惯的最好时期,也是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时期。

4.社会和学校教育中存在的误区。一是女性教育视角的缺失。受社会的影响,在对女生的教育过程中往往以男性视角和思维来设计和衡量,存在抹杀性别差异的现象;二是错误的认为男女平等就是男女应该完全一样。在学校教育中往往没有注重研究性别差异,没有针对性别特点开展教育。

5.学校教育管理者中以男性为主导。尽管我校的女教职工比例很大,但在我校现任的班主任中,仅有一名女班主任,同时负责学生管理工作的也是以男性教师为主,对于处于青春期的女生教育来说,显然会有很多问题存在。

(二)重要意义

1.高中女生因其身处身心发展的特殊阶段,女生普遍比男生成熟要早一至二年,但是发展又不如男生稳定,生理上的超前与心理上的滞后,是女生在人际交往、学习习惯等方面表现出有别于男生的特点,尤其是在高中教育阶段的班级管理上她们拥有性别优势,对班风、学风、校风方面的影响举足轻重。因此,通过加强女生教育,对于提升学生精神风貌,促进学校整体德育工作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从女性承担的社会责任角度讲,她们不仅是公民,更是未来的母亲,承担着民族启蒙教育者的重任,因此重视女生教育更是具有特殊意义。世界女性教育先驱克鲁普斯卡娅说过:“如果你在家教育儿子,就是在教育公民;如果你在家教育女儿,就是在培养整个民族。”

二、学校加强女生教育的构想与实践

(一)构想

1.做好我县小学、初中和我校女生教育现状调研,掌握细致可靠的数据,形成资料详实的调查报告,制定好高中女生教育的规划和实施方案。

2.强调女生教育的目标,就是要从女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出发,营造健康成长环境,让女生在未来能够摆脱角色困境,以真正享受到女性角色带来的快乐。

3.引导教师转换教育者角色,即教师不能满足于做女生学习上的良师益友,而要做女生健康成长的心理保健医生,更要做引领女生思想发展的人生导师。帮助她们顺利度过青春期,为以后的人生奠基。

4.在对女生安全、心理健康、生理健康、人际交往、道德操守等进行充分研究的基础上,形成有针对性的自编教材,尝试开设“如何做一个美丽的女生”教育讲堂,使之形成特色女生教育学校课程。

(二)实践探索

1.学校管理者的观念更新。我校领导高度重视女生教育工作,把女生工作提升到学校的“一把手”工程,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德育副校长为副组长的学校女生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女生工作的领导和研究。

2.为加强女生教育工作,学校在每个年级设立负责学生管理的女性副主任,主要侧重女生教育管理工作;同时,试行助理班主任工作制度,弥补班主任为清一色男性的不足,大多数班级配备了一名女教师为助理班主任,主要是负责女生工作。

3.正在开展《新形势下高中女生教育的研究与实践》“十二五”课题研究,围绕本课题学校已开展了大量工作。一是对全国以及世界上对加强女生教育的情况进行了专项资料收集、整理;二是请课题专家和女生教育专家对课题的实效性进行了充分评估,认为进行这一课题研究意义重大;三是有意识的对班主任教育案例和心理教研室个案咨询中的典型案例进行专门研判,确定女生教育的切入点。四是对女生的心理、生理、人际关系、价值取向等方面进行了初步的调查了解。课题研究将进一步促进我校女生教育工作的开展。

4.针对女生教育学校开展了系列主题活动。一是新生入学后就有意识的强化女生教育,军训期间请全国著名心理教育专家陈纪英给高一女生作“启迪美丽人生,成就高中梦想”专题心理报告会;二是高二年级开展了系列女生教育活动:专题女生青春期教育辅导讲座;三是开展“让青春绽放光彩、让人生更加美丽、做静雅女生”主题教育活动,通过征文、主题班会、学生互动等形式进行针对性教育;四是开展“十佳女生”活动。

高中生的德育教育例6

教育是服务并伴随着学生生命成长的,归根到底是为了每一位学生幸福的成长,这一切都是以学生健康的生命为支撑。教育应培养孩子“应然幸福”之生命底蕴、培养学生有生命的承担意识,教育是人性成长的追求。我们实施“以生命教育为核心的德育管理”,“以学生生命为最高目的,珍视学生生命的唯一性、完整性和过程性,让学生更加安全、健康、美好和幸福”(肖川教授语)。具体做法如下:

1 加强领导中落实生命教育

国家、省、市教育规划刚要都提出了加强学生生命教育。我们学校在北师大生命教育中心的指导下,申请成为中心的生命教育实验学校,借助课题研究,实施生命教育。大致做法是:成立课题组,曹福春校长任组长,负责学校生命教育全面工作,主要负责保障生命教育所需经费。教科室主任谭为发同志负责具体事务,主要组织生命教育理论学习、阶段性成果总结与推广、课题的申报与结题;王鹏副校长负责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监控、评价;凌小金、霍忠东、主任负责生命安全演练、生命教育活动开展;卞玉红老师负责材料收集、文案等工作。

2 开发课程中普及生命常识

课程是实现教育目标、实施教育过程、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载体。新课改要求实施校本课程。我们选择了生命教育,经过问卷调查、师生座谈会、收集有关学生生命安全、健康、幸福等问题资料,编写生命教育校本课程教学大纲,确定生命教育校本教材编写内容。初中三年主要是对学生进行人与自己、人与环境、人与宇宙教育。帮助和引导学生了解青春期生理、心理发育特点;掌握自我保护、应对灾难的基本技能;学会尊重生命、关怀生命、悦纳自我、接纳他人、欣赏他人。高中三年着重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性生理和性心理知识,引导学生形成文明的性道德观念;学会用合适的方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学会尊重他人、理解生命、热爱生命;提高丰富精神生活的能力,培养积极的人生观。整个校本教材涵盖生存(技能,安全,应对灾害和侵犯等)、生活(态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等)、生长(生命潜能,学习,特长,成功人生等)、生死(生命的价值,生命伦理,死亡等)、生态(与自然相处,保护环境等)内容。

3 课外活动中守护生命安全

身体是生命的载体,是人的最根本的“工具”。平安值千金,安全是生命最基本的需要之一,拥有安全,生命才会健全而长久。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福祸,青少年生命总面临许多不安全因素的威胁,出现众多安全问题。开展生命教育实验以来,由德育处先后在初中、高中举行序列化的生命安全保护常识训练活动,主要是在学生中开展求助电话及其用途大比拼;自然灾害预防知识抢答赛;突发事故逃生救护演练;公共卫生事件预安设置比赛;社会安全事件举报、防范、自我保护等情境模拟训练。

4 校园文化中体验生命关怀

让学生自主建设生命关怀的校园静态文化。提醒学生注意安全、保护好自己。我们学校不同地方的安全提示语都是从学生那里征集上来的。楼道:不要推不要挤,关心别人爱自己。课间游戏要安全,上下楼梯不打闹。上下楼梯靠右走,切勿拥挤防践踏。走廊:莫抛物,伤了别人头,空悲切。敬人让人,助人爱人。校门:同学们,现在是放学时间,请准时回家,不要在路上逗留,注意来往车辆,祝大家一路顺风!平安伴我在校园,人人事事保平安。操场:生命在于运动,安全与生命同在!若以追跑为开心,将以后悔而伤心。强民兴学子体魄。生命如此短暂,何不好好珍惜。教室:世界因你而美丽,生命因安全而灿烂。以诚待人、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以公信人。时间就是生命。促进人、发展人、塑造人。生命如铁砧,愈被敲打,愈能发出火花。人生包括两个部分:过去的是一个梦;未来的是一个希望。宿舍:母亲赋予了我们以灵魂和肉体,我就以我的灵肉来探索人生。所有这些标语构成了学校生命教育外在的文化,对学生潜移默化,让学生体验对生命安全关怀的温馨。

5 课堂教学中培养生命意识

我们制定了《泰州市民兴实验中学学科生命教育指导意见》,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生物教学中,让学生理解生命是自然进化的最高表现形式。目前,人类在向太空探索的过程中没有发现其它星球有生命存在,地球生命是独一无二的,每一个生命都是珍贵、伟大的,唤醒学生对生命的敬畏。生命产生后,物种的延续需要个体的繁殖,授精卵在母体中发育成熟,通过分娩一个小生命才来到世界。使学生体会到生命来到世界不容易,每个生命都值得我们去尊重。人是创造自己,主宰自己命运的存在物,人能够自觉生命的存在与发展,能够对自身存在方式和发展道路作出自主的选择。自主是生命发展的灵魂。课堂上要创设师生平等、和谐的氛围,给学生生命自由的属性,创造有生命活力的课堂。语文教学中,通过阅读教学领悟生命的意义。中国古代就有:马棚起火,孔夫子问人不问马;孟子认为“民为重,君为轻,社稷次之”。这些都闪耀着生命意识。近现代思想家鲁迅先生对生命的理解就非同一般。他在许多文章中都阐明了“生命最为重要”的观点,典型的“韧的战斗”就是他的生命观的体现。充分利用语文学科的优势,加强生命意识的渗透,使学生认识生命的价值,珍惜生命。感受从自然生物旺盛顽强的生命力中获取生命力量,激发学生的生命活力。

6 综合实践中激发生命潜能

综合实践活动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我们先后在学生中进行了《中学生珍惜生命的现状调查》、《中学生实现生命价值的行动研究》等研究性学习活动。生命问题是进行社会实践活动的极好题材,我们组织学生调查周边地区的物种情况,群众的生存情形,人们对于生命问题的看法等等,然后写出调查报告。学生通过调查,对于自己的生存环境会有一些真切的看法,生命问题就会更加深入学生心中。我们还组织学生走进社区,到医院、敬老院做自愿者服务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我们开展了溱湖上过一天渔民生活、白马海军诞生地军事体能训练、泰州武警基地素质训练;泰山徒步远足活动。这些综合实践活动培养了学生的生存能力,激发了学生的生命潜能,提高了学生的生命质量。

高中生的德育教育例7

青少年时期正是天真烂漫、富于幻想、憧憬未来的时期,也是世界观、道德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他们接受什么样的文化、教育和影响将对他们的道德观、价值观的形成产生重大的影响作用。习主席在最近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指出:“只有加强综合管理,多管齐下,形成一种有利于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社会环境,年轻一代才能茁壮成长起来。”因此,良好的社会德育环境对青少年健康成长所起的熏陶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学校是青少年学生主要的活动场所,它特有的社会职能和优势条件决定了它对于学生的德育负有特殊的职责。与社会环境相比,它的独特作用体现在对社会中不良因素的滤汰功能,为青少年学生创造一个相对纯净的环境。积极健康、向上的校园精神文化环境不仅为学生的成长发展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小气候,而且也是促进整个社会精神文明建设、改善社会环境的强大的辐射源。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生活环境,儿童时期思想道德的形成,家庭环境会时时刻刻对他们发挥潜移默化的作用。家庭成员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家庭成员间的关系、家庭成员的兴趣、爱好、追求等方面所体现的家庭的精神风尚,会给思想还未成熟的青少年那张心灵白纸上抹上底色。 

二、开展德育活动 

1.在传统教育中育人 

每周一坚持升旗,校领导亲自主持,雄壮的国歌声中,两千多名身着校服的高中教育生,排着整齐的方阵,庄严地向着冉冉升起的国旗行礼。那壮观的场面,那动人的情景,使过往的行人也不禁驻足观看,这样的升旗活动在学校一直坚持着,庄严的场面、持之以恒的教育活动,在高中生的心中树立起热爱社会主义、坚信党的信念,培养了高中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再加上以德育和养成教育为主题的国旗下讲话,对学生的思想品德起到了很好的渗透作用。 

2.在阅读中感悟成长 

我校确立以人为本,主动发展,构建和谐校园,奠基智慧人生的办学理念。在新教育实验中开展经典诵读活动,以德慧智理念指导诵读活动,在全体老师的共同努力下,学生不仅能诵读《论语》、《孟子》、《左传》等经典,而且对爱国励志名篇和名言警句做到熟读能记。学校在每班都设置图书柜,每层楼拐角都设置图书架,每周每班两节阅读课,每年都注意增加阅览室的藏书量,为学生的阅读提供了便利的条件,通过阅读活动使学生汲取传统优秀文化精华,了解中华传统美德。学校的德育氛围浓厚,文明成风,得到社会和家长的好评。 

3.在社会活动中升华 

为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净化学生心灵,升华学生思想和规范学生行为,我校在德育课还利用清明节、母亲节、教师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对学生进行亲情孝道教育,借“母亲节”“父亲节”安排学生为家长做一餐饭、洗一次衣,“我当一天家长”,使学生体会家长的辛苦,也“感动一次家长”,家庭增添了无限亲情和温暖。利用寒假开展“我和爸妈共读一本书”学习活动,学生和家长分别从各自的思维视角谈出体会,一起交流,形成良好的学习互动,互促共进,共同提高。另外还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组织学生走出校门,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学会做人,在实践中认识自己肩负的社会责任。在“双学双优”活动中,同学们走上街头,清扫街道垃圾,擦洗护栏;有的还在交通警察叔叔的指导下,学做小交通民警,帮助维持交通秩序;许多学生还用积攒的零花钱买上一些日常用品,到福利院、敬老院、军烈属家送温暖;在寒冷的冬季,捐衣物到我县最贫困地区,并去贫困山区体验生活。“地球日”走上街头宣传环保。这种整体规划的学校德育,把学校、家庭、社会三个系统整体考虑,合理配置,努力优化学校、社会育人资源。沟通学校与社会的联系,联系社会各单位与学校共同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形成学校、社会教育一体化。 

高中生的德育教育例8

德育是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产生的道德约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和心理品质的教育,是教育过程的重要环节,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学德育应教育学生正确地认识与处理个人、集体和国家的关系,正确认识人生价值,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科学的人生观,还要培养学生勇于实践、实事求是的作风,养成尊重科学的态度,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形成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一、后进生的概念

“后进生”在教育词典中的定义是:“后进生”,是指那些学习成绩较差、不遵守学校规章制度、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都比较差的学生。以前人们把他们称为“差生”,如今叫做“后进生”,就是“后来进步”的意思。在班级中他们是经常违反道德行为规范,或是犯有严重过错的学生。对于这些后进生,有的教师将他们隔离开来,设置特殊座位,严加管束;有的教师甚至采取了放弃政策,任其放任自流,不予理睬,结果会使这些后进生的问题越来越严重,因此对后进生的德育教育问题成为了班主任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它关系到后进生能否健康地成长。

二、后进生在思想道德上存在的一些问题

后进生不仅学业成绩差,而且在心理品质上也存在不少问题。后进生在班级和家庭中长期得不到关注,他们在思想上比较自由散漫,缺乏集体主义责任感,总是喜欢我行我素,无视班级纪律。比如上课迟到、睡觉、旷课、早恋、拉帮结派,有甚者会聚众打架等。思想、行为的情绪性色彩明显,意志和毅力薄弱,是非观念模糊,学习态度不端正等。所以,重视对“后进生现象”的研究,加强对后进生的教育转化,具有深远的意义。

三、后进生的德育教育策略

对后进生的德育教育并非是一朝一夕的功夫就可以完成的,他需要教师持之以恒的努力,耐心的教教诲,真挚的爱心等,在对后进生的德育教育上,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勿伤学生自尊,用爱唤起希望

师爱是一种情感与心灵的融化,是师生心灵沟通的桥梁。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尽可能深入的了解每个孩子的精神世界……这是教师和校长的首条金科玉律”。对于后进生的思想工作应做实做细,沟通要有艺术,那种以批评为主,教育为辅,以管代教,以堵代疏的做法会严重挫伤差生的自尊心。

2.利用学生的闪光点,树立学生自信,消除学生消极情绪

自卑型学生的形成是由于这类学生长期得不到老师、家长以及同学在某一方面对自己的肯定,而逐渐变得自卑,认为自己什么也做不成,做不好。或是认为自己一无是处,甚至就是低人一等。长此以往,这些学生就开始变得胆小,上课不敢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甚至不敢正视老师,或者故意躲避教师。在对这些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时,可以通过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以此为突破口教育他们,鼓励他们。

3.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和谐的师生关系也是现在新课程所倡导的,和谐师生关系对于后进生的道德教育是否能够成功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正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师生之间相互尊重,关系融洽,情感相通,心理相融,易于沟通,乐于交流,各种教育就会如春雨般无声无息的影响着学生。学生对老师尊重、爱戴、信任,会倾心于老师,愿意亲近老师,向老师打开心扉说说心里话,愉快地接受老师的教育。

4.密切与家长联系,争取家长的配合

教育家马卡连柯说:“不要以为只有你们同儿谈话,教育他,命令他的时候,才是教育,你们是在生活的每时每刻,甚至他们不在场的时候,也在教育儿童。”的确,家庭教育在青少年成长中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家长对孩子的管教方式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健康成长。

5.班主任应言传身教,以身作则

高中生的德育教育例9

生物是高中学生需要完成的学习内容之一,其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动植物的起源以及发展。在生物课程中渗透德育,实现学生德育工作和生物知识的同步进行,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高中生物教学中采用生态德育的必要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生态环境问题的认识越来越深入,人类发展过程中只有充分尊重自然规律,才能实现对整个生态系统的调整,使其能够稳定发展。因此,21世纪对生物课程的教学目标给出了新的定义,即加强对学生生态道德观念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生态道德意识。传统生物课程在教育过程中过分强调对学生知识技能的培养,忽略了对学生生态意识的培养,导致学生对环境保护和生态保护的知识和技能较差,因此,在未来发展过程中必须要加强对学生生态德育的相关内容,提高学生的生态道德素养。另外,素质教育的实施要求学校加强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即通过教育提高学生的生物知识技能以及身体素质,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人、自然以及社会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对问题的分析能力、处理能力和创造能力。目前,生物课程中增加了跟生殖健康、环境健康以及遗传等方面的知识,对提高学生终身学习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因此,加强生物教学中生态德育的教学内容势在必行。

二、高中生物教学中生态德育的内容和分析

通过对高中生物教材的分析,可以看出其教学内容中蕴含着非常丰富的生态德育内容,以人教版高中生物课本为例,其包括了3个必修和3个选修。下面我们就其每个章节中跟生态相关的知识以及其德育培养目标进行论述。

必修一中“细胞多样性和统一性”章节,在教学中,教师一方面要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细胞的多样性,另一方面在教学中还要给学生渗透跟生态环境相关的教学内容。让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植被破坏和环境污染对植物以及动物的影响,提高学生的生态道德水平。

在进行“细胞中无机物”一章内容讲解时,教师要让学生了解生命维持的基本要素,即水。然后在讲解过程中向学生渗透我国水资源利用的现状以及缺水相关问题,提高学生的生态道德认知和行为,从而使其在生活中更好地约束自己的行为。

通过对上面两个实例的分析,可以看出高中生物教学中生态德育内容渗透中对教师的要求非常高。教师不仅要熟练掌握生物学相关知识,还要掌握德育的相关内容,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生物教学和德育教学的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

三、高中生物教学中生态德育的教学策略

1.以人为本的教学策略

生态德育教学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养成生态道德,因此,在教学中,要围绕以人为本的原则,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活动,这样才能够在教学活动中充分体现自我教育,要树立学生为主体的教育观念。在教学活动中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者进行教学活动。教师要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树立学生自主学习的观念和信心,在活动中也要对学生进行积极性和自主性的培养,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进行自我的学习与发展。

比如,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提问的方式让学生进行探讨,然后学生对探讨的结果进行总结,进行分析与解释,这样在无形之中建立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还锻炼了学生的合作能力。

2.生态化的教学策略

生态化教学要求在教材、学生、教师、课程设置等内容上进行学校教育的合理设置,保证教学的和谐性、开放性。和谐性主要表现为学生在整个课堂中与教师之间进行互动,通过与教师之间的沟通,实现信息的交流与互补,从而提高自身的综合水平。开放性主要表现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在教学内容上,教师要根据生物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进行教学内容的补充。比如说环境污染、能源匮乏等,教师可以在这些方面加强学生的教育,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在教学方法上,教师要摒弃原来的教学方法,脱离课堂对教育的限制,让学生走入社会,根据在实际生活中的亲身体验,从而保证学生通过感性的认识达到理解理性知识的目的。

随着工业化社会的发展,当前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影响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因此,必须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态道德观念。高中正处于其思想观念形成的关键阶段,在教学中要加强对高中生生态德育内容的教学,从而实现对其道德观和良好行为规范的培养。

参考文献:

高中生的德育教育例10

中图分类号:G633.9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6-0205-01

常言说"有德无才,成不了事,有才无德,要坏事;只有德才兼备,才能成大事"。要成才首先要学会做人,所以教育者并不单纯是教会学生学习知识,而且更要注重学生的德育教育。在"全员育人"的大背景下,各科任课教师在教学的同时都应该渗透德育教育。作为生物教师,我在教学别注重挖掘教材知识体系中的思想性,不断地用具有思想意义的现代生物科学成果的新信息充实教学,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乐学、好学、会学,在学习中体验成功的情感,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具体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做的:

1.指出目标,教育学生树立远大理想,有助于提高学生成绩

教育者的任务就是要按既定目标去培养人,那就要求教育者要设法激活学生的内部动机,使他们感到自己的不足而自觉地去完善。教育人的艺术就是使教育者的意图由受教育者自己提出并内化为自己的要求,充分调动受教育者的主体参与的积极性,引导受教育者自我教育。

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在教学中除了注意应用这些历史文化知识,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外,我更加注意讴歌新中国成立后在生物科学领域中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以点燃学生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情与火。我在给学生上第一节生物课时,给学生介绍了"我国克隆羊培育成功",我国在"人类基因组计划"中走在世界生命科学的前列,以及"我国两位博士后移植小草抗旱基因培育旱稻获得成功"等科研成果,向学生说明生物工程和生物科学是新世纪最具活力的学科之一,以生物技术为先导的新兴产业在不远的将来将占居国民经济的主导地位。激励学生向这些生物科学家学习,刻苦钻研生物学知识,树立远大目标,将来大有用武之地。在讲"遗传和变异"时,介绍袁隆平培育高产杂交水稻获世界金奖,被尊称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1988年"种子太空旅行"后选育的高品质、高产的蔬菜粮食品种等,讲我国第一例"试管婴儿"郑萌珠已于2007年考上了西安西京大学;讲"免疫"时,介绍我国医学保健的飞速发展等。通过介绍,使学生看到我们祖国的发展前景,对生物科学也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从而立志为振兴中华而努力学习。学生乐学,成绩自然会提高。

2.注重乡土教育,增进学生德育感受

爱祖国是党和国家对公民的最起码要求。一个连自己的家乡都不热爱的人是不会热爱祖国的。为此,我在教学过程中十分注意挖掘教材的乡土性。例如:我们洛川县以苹果而闻名全国。在教学中,我注意结合培育苹果的种植技术,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掌握一定的实践技能,体味学有所用的喜悦,再从苹果产业的发展带动洛川的经济发展使人民生活富裕。这些都离不开党和国家的富民政策,从而使学生以自己的家乡为荣,热爱家乡,热爱伟大的祖国。

3.善于联系实际,用德育弥补学生不足

在教学中,我注意用新中国在生物科学技术上取得的成果与国外的、解放前的对比,增强学生的民族感。同时,当今的中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在家长的宠爱下,成了当今的"小皇帝"、"小公主",形成一些不良习惯。根据这些情况,我在教学中注意安排一些必要的劳动内容,让学生多动手做,体味劳动的辛苦和收获的喜悦。例如:在讲"微生物在生活中的应用"时,我和同学们一起动手做醪糟,使学生在体味了劳动的辛苦后也品味到收获的喜悦。从而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和珍惜劳动成果的意识,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4.深挖教材中德育功能的内容

生物教材中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道德品质、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伦理观、生态观等方面的内容,除个别具有鲜明的思想性外,绝大部分的德育功能都隐含在生物学知识中。在日常的备课中,笔者特别注重挖掘教材中隐含的德育教育内容,寓德育教育于智育教育之中。如:在给初中一年级新生上第一节生物课讲《致同学们》时,我引用"袁隆平身价超过千亿元,不为钱而活着反而最富有"一文,告诉学生:袁隆平的千亿身价并不体现在他个人的财富上,而是更多的体现在他为社会创造的财富中。只有将个人价值与奉献社会结合起来,一个人的成功才是最有价值的。只有将崇高的理想建立在一项项具体、甚至枯燥的工作上,一个人的奋斗才是扎实的,离成功也是最近的。这样,使学生在学习生物学知识的同时受到思想教育,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