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新课改下的音乐教学模板(10篇)

时间:2023-07-11 16:19:30

新课改下的音乐教学

新课改下的音乐教学例1

音乐教学是我国校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健全中小学生素质教育的基础,全面发展学生德智体能力,将其培养一个符合社会需要的创新型、复合型人才。为了满足这些要求,音乐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在新课改下,积极探索有益于学生学习的创新课程。

一、创新对音乐教育发展的影响

创新是时展的主旋律,作为音乐教育而言,提高学生听课效率,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已经给我国的音乐教育带来极大的影响,不仅从音乐课程教学方法,还是学生学习方面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第一,从音乐教学方法分析创新教育的重要作用。新课改的宗旨强调课堂教学要改变传统课堂教学固定不变、按部就班、机械僵化的教学模式,主张课堂教学必须构建生成性的探究性活动过程。[1]在此环节下,一个和谐、充满生机的课堂环境将是创新教学方法的奋斗目标。著名的卡尔.奥尔夫的音乐教学法,就是一个非常讲究音乐教学的创新思维的训练的实践方法,这是一个平等的舞台,学生与教师一起参与音乐教学创造,在观点的碰撞下,产生一些新的想法,进而将其实践,形成新的事物。另外柯达伊教学法,它主要透过培养学生的音乐文化水平,也就是注重培养传统音乐语言思考、演唱及创作方面的能力,进而提升全民族的素质等。这些音乐方法均强调教育创新,推动了音乐教学的发展。

第二,发挥学生参与音乐教学主体地位。素质教育要求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上的主体地位,这样才能够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知识,探究音乐问题的欲望。在这一环节上,教师应当抛弃先前的教学理念,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中围绕学生而开展教学活动。此时的音乐教师应当为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推动学生与音乐开展沟通,让学生自主发现音乐的美,以此提高音乐课堂效率。[2]在这一教学理念影响下,教师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开展互动、民主、宽松的师生关系,将音乐课程创造成一个充满人间美的环境,学生也会再次积极探究音乐问题,充分展示创新精神与动力,逐渐完善自己的创新意识,为音乐课程有效教学保驾护航。

二、新课改下音乐课创新教学的途径

“教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当前教育改革大形势下,创新教育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和教学效率,在新课改这一时代背景下,音乐教师就应当充分捉住这一机遇,充分发挥自己教学的特点和优势,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比传统教学更为优越的情境和途径,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以探究问题的形式而形成的自主学习过程。

(一)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素质教育下的音乐课程,要求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的意识,在自己努力下,得出所需要的结论。在问题意识教学中,音乐教师在教学方式上,要有所创新,推动全部学生参与教学实践,在这一环节上,音乐教师也应当转换自己的教学思维,从“知学生所思所想”方面提出问题,强调问题应与课本知识点相结合,为学生创设问题的情境,依照学生的学习思路,循循引导,真正起到,改变教学方法,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3]在问题意识的指引下,学生自然的会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寻找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结合自己的知识或在教师的指导下,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切实培养自己独立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同时教师可以为学生的问题意识的学习营造一个和谐、宽松的氛围,设置小组讨论,让每一个问题经过千百次的讨论、验证,这样自然提高该答案的科学性、精确性,同时在这种学生互动的模式中,培养了学生团队精神,也容易创造出结果。

(二)导入的艺术,调动学生听课的兴趣

在音乐课之前,音乐教师应当本堂课程的教学内容,设置一个开心的笑话或精彩的开场白,以博取这些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吸引他们继续听课,以此引出该堂课讲解的内容,为激发学生学习这些知识打下基础。如音乐课上,老师演奏了一首贝多芬的曲子,小张问小五:你懂音乐吗?小五:是的。小张:那老师弹得是什么。小五:琵琶。学生一听,大多会哈哈大笑,就立刻活跃了课堂气氛,师生间的距离在此时也被拉进了,同时学生也明白今天音乐课学习的主要内容――钢琴。相信学生在这一极具艺术性的导入下,可以极大地调动他们学习钢琴的兴趣。[4]在这一好的课堂气氛下,音乐教师应当捉住时机,向学生讲解钢琴相关的知识,以此充足学生的知识,如果条件允许,可以教学生现场弹奏钢琴,这样学生学得更快,进而提高了他们动手操作能力。这样音乐教师真正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在一起,提高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三)教师合理运用情感与学生展开学习互动

师生间的交流是相互、彼此感染交融的过程,音乐教师情绪上的变化,也会影响到学生的心理状态。对此,在音乐课程中,每一位音乐教师都应当调整自己的情绪,避免情绪失控影响教学。同时音乐教师努力提高自己的修养,运用新的教学方法、丰富多彩的表现手法及生动的语言等,以此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5]在教学环节上,教师应当充分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情感变化紧密相连,将学习中注入情感因素,尊重学生学习主人翁的态度,让他们在音乐学习、音乐欣赏中获得情感上的认知与升华,这本是音乐课内在的要求。音乐课的教学实践也是情感流露的过程,每一个曲子,每一首歌,每一个演奏者,都是抒发自己情感的历程,期间有着丰富的情感经历,这也就让音乐充满艺术性、情感性,对此,音乐教师应当正确引导学生看待这些问题。

参考文献:

[1] 谷晓东;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J].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08(02)

[2] 朱艳;音乐创新教学中的感思与实践[J]. 音乐天地. 2007(04)

新课改下的音乐教学例2

新课程标准的改革,像春天的雨露,给我们教育工作者带来了勃勃生机和远大的前景。为此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有必要站在更高的层次上探索音乐教学中的奥妙,充分发挥音乐在提高人的素质中的作用,培养受教者的音乐审美能力及音乐审美创造力,并积极大胆的在教学活动中进行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我以课改实践为依据,重视渗透审美教育,并善于思考,积极探索和改革,形成了系统而独到的见解。

一、新课程标准下音乐教学方式的改革

音乐教师都要进行心态调整、进行理念的更新,都要成为在研究状态下工作的教师。以下几个方面是我对新形势下如何上好音乐课的几点倡议:

(一)选择正确的音乐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师生在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中为了有效地完成一定教学任务而采用的方式与手段的总称,它既包括教师的教法,又包括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学法,是教授方法和学习方法的有效结合。决定教学方法的基本要素是教学目的、教学对象、教学内容,由于音乐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特殊性,音乐课的教学方法不同于一般的学科普遍采用的教学方法。下面就音乐教学的特点谈谈音乐教学方法的选择和应用。

选择教学方法要与学科特点相适应,要依据该学科教育活动的目的、任务。音乐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即通过音乐教学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音乐教学的内容包括唱歌、器乐、律动、欣赏、创作和音乐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音乐课又是一门技艺性较强的学科,这就决定了音乐教学普遍采用的是练习法、欣赏法和示范法。

(二)我在小学音乐欣赏课中的教学体会

音乐欣赏课是学校也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并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对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记忆力和对音乐的鉴赏力,发展想象力,丰富感情,陶冶情操起着重要的作用。

面对不同的学生,音乐欣赏课也是应采取不同的教法,应针对你的教学对象的特点选择适应的教材,探索适应于其心理、生理及年龄特点的教学方法,只有这样你的欣赏课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对怎样适应小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上好音乐欣赏课有着如下几点体会:

1.针对其年龄特点选择适应的教材是上好音乐欣赏课的关键

小学阶段,从6、7、8岁至11、12岁,属儿童期或学龄初期。这一时期,学生的心理发展处于具体的形象思维,小学阶段的音乐多以活泼、快乐,描写小动物和描写人生活的音乐为主,他们的思维还比较单纯,对音乐作品的理解还比较浅显,因此他们接触的音乐应该是比较形象具体化的,便于小学生在欣赏过程中去理解语言。

2.好的欣赏音乐的方法,可以让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欣赏音乐的关键是倾听。怎样培养学生倾听的兴趣并积极、主动的参与进来,是上好一堂音乐欣赏课的前提条件。让学生在参与的情况下进行倾听,是训练具有音乐耳朵的一条有效途径。下面就是我在教学过程中总结的一些方法和体会。

(三)打破传统的教学陈规,让孩子走出课堂

有学者对小学生在日常学习中注意稳定性进行研究,发现7~10岁儿童的注意力可维持20分钟,10~12岁约25分钟,12岁以上儿童可维持30分钟。一般来说,学生到第三节课时大脑左半球已处于疲劳状态,所以就必须使这个优势兴奋中心转移到大脑右半球形成新的优势兴奋中一个新的环境,变换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可以使学生大脑处于一种兴奋状态,正由于这种兴奋状态使得学生的思维处于一种发散的状态,有利于进行创造,如在学习音阶时,我设计了《跳格子找伙伴》的游戏,我带着学生走出课堂,在室外进行游戏教学。要求学生在游戏过程中只能调和自己头饰一样的音符,同学们有的单脚跳,有的学兔子跳,边跳边唱,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思维活跃,很快就掌握了音阶知识。

(四)完善评价机制

我根据课改理念、课程目标,改变了过去那种一张试卷一首歌定音乐成绩的做法。进行综合性音乐期末测评,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我采用了唱歌、打击乐器、律动、歌表演、欣赏等几方面对学生进行测评,学生兴趣盎然,积极参与。在测评中允许学生任选一项。在唱歌的测评中允许学生在课本里任选一首自己喜欢的歌曲或课本以外思想内容健康向上、适合小学生演唱的影视歌曲。

二、新课标理念指导下应更注重审美教育,善于挖掘教材的审美因素

通过审美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品质,逐渐提高以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为核心的审美能力,养成文明的行为习惯,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在教学中我们音乐教育者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审美因素,采取科学的方法来实施审美教育。

(一)在欣赏中提高审美想象力

在欣赏教学中,我们要把有声的音乐变成学生无声的情感体会,让学生静静聆听,引导学生实现审美想象,在聆听美妙的音乐之声的同时,陶冶内心的情操,架起音乐与心灵的桥梁。在欣赏唢呐独奏曲《百鸟朝凤》的教学中,为了诱发学生的想象,首先采用播放课件、听故事的形式导入,把握音乐的形象性,接着听录音,树林里清脆的鸟叫声和百鸟唱歌跳舞为凤凰庆祝生日的场面就化为了美妙动听的音乐,流进了孩子们的心田,他们审美想象的翅膀也随即张开,飞向了热闹、欢腾的树林。

(二)在律动中提高审美体验和审美表现

律动使学生一开始接触音乐就习惯于同时从身心两方面去体验音乐,从而提高学生体验音乐和表现音乐的能力。我们用进行曲让学生精神饱满地学踏步,体会四分音符的节奏;让学生模仿爷爷行走体会二分音符的节奏;学做小鸟飞,学生不仅从中掌握三拍子的节奏,同时也弄清了三拍子的强弱规律,从而使学生“飞”得那么富有起伏,具有韵律感。

(三)在乐器教学中培养审美情感

传统的器乐教学注重技巧的训练,忽略情感,尤其是审美情感以及相应的心理素质的培养。而通过创造情境进行情境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提高演奏能力。

通过以上阐述,我们不难发现,音乐教育的“育人”目的是通过审美教育的方式实现的,我们要使音乐教育的全过程成为一种审美的过程,贯穿所有的审美因素。只有这样,音乐教育才会影响学生的情感状态和意向,形成审美情操,从而完善了人格的发展。

柏拉图曾说过:“在教育中我们一向对于身体用体育,对于心灵用音乐。”让我们记住这句话,以满腔热情走进新课程,以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为指导,投入实践,努力发觉教育过程中的审美因素,构建审美心灵结构,构建音乐与心灵的桥梁,促进音乐与人的心灵沟通交融。

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是生生不息的,教育的理念也是与时俱进的,我们教育工作者应积极去探索研究,不断地提高自身,在理论指导下积极大胆的进行教学改革,不断地完善教育教学方法,为祖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新课改下的音乐教学例3

很多初中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存在错误的教学思想:要么偏重于音乐理论知识的讲解,忽视了对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要么就采取“老师唱一句,学生跟唱一句”的教学模式。这些落后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现代音乐教育的要求。

结合时代背景,初中音乐新课标对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活动做出了一系列的指示。下面我将结合自身的初中音乐教学经验对新课改的主要精神进行具体的阐述。

一、明确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的角色和地位

音乐教育中同样存在着众多的专业名词或者术语,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不少障碍和困难;再加上受到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部分初中音乐教师在课堂上倾向于向学生大量灌输理论知识,“满堂灌”“一言堂”的教学模式更是他们最常用的教学方法。这些都导致学生对于初中音乐课堂缺乏明显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新课标关于初中音乐教学给出了如下的定义: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系统、正规的音乐专业教育,让学生在音乐作品中感受到愉悦和快乐,进而实现陶冶情操、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真正目的。这些都要求我们音乐教师明确自己以及学生在课堂上的角色及地位,牢牢树立“学生在课堂上占主体地位,教师则占主导地位”的意识及理念。

为了更好地适应新课改的精神,教师必须彻底抛弃自己“满堂灌”“一言堂”等落后的教学理念及教学方式,转而充分尊重学生在初中音乐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比如,在学习《走进新时代》这首歌时,我会要求学生提前深入研究改革的时代背景,然后在课堂上进行充分的交流和探讨,我则在旁边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对于他们的讨论活动并不过多干涉。这样一来,就充分尊重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不但有利于激发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实现活跃课堂气氛的良好效果;更重要的是通过让学生自主讨论,可以帮助他们更深入地了解了改革开放这一时代命题。学生对歌曲的创作背景以及要歌颂的感情有了充分的理解和掌握,极大地激发了他们想学习这首歌曲的兴趣和积极性,为提高音乐课堂的教学质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激发学生学习初中音乐的积极性

古有“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的说法,现有“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描述,这些都表明了一个重要的道理:兴趣是促使人们专注于某件事物、提高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初中音乐新课标更是直接对音乐教师做出了如下要求: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应当想尽办法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及积极性,为学生更好地进行初中音乐知识的学习提供最为有利的条件和帮助。我对此精神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将其灵活运用到音乐课堂教学活动中。

1.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

多媒体等先进教辅设备可以将知识点更加鲜明、形象地传授给学生,这非常契合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因此,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初中音乐教师,我们必须充分适应时代的变化及发展,在教学活动中根据教材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利用多媒体等先进的教辅设备及手段。

比如,在学习《十八相送》这部分内容时,我就让学生观看了一段梁山伯与祝英台十八里相送的场景。多媒体教学对于长期处于封闭课堂上的学生无疑有很大的吸引力,因此,我的这一举动就充分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在观看视频短片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更好地揣摩梁山伯和祝英台内心的矛盾想法,对于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歌曲背后的内涵和意义有着极大的帮助。学生以这样的状态进行学习,自然有利于实现高效音乐课堂的教学目的。又比如,在学习《亚洲之声》这章知识的时候,我则利用多媒体音频配上亚洲各国的人文风景图片,让学生在视觉的冲击和震撼中更好地理解不同国家的音乐文化。

2.灵活运用肯定和鼓励的课堂语言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肯定和鼓励是教师促进学生对初中音乐产生浓厚学习兴趣的重要教育手段。作为教师,应当充分掌握鼓励的必要技巧,在课堂上灵活运用肯定以及鼓励的语言,以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等教学目标。初中学生正处于叛逆时期,极其需要来自外界的肯定,针对他们的这一心理特点,我经常在音乐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充分的鼓励,比如,经常用“唱得真好”“歌声很棒,完全可以和伴奏带的声音媲美”这一类的口头鼓励语言;有时还会以肢体语言,像肯定的眼神、满意的微笑等都是对学生无声的鼓励。这样的话,学生就很容易感受到我这个老师对他们真诚的关心和肯定,极大地激发了他们对于音乐这门课程的兴趣,进而促使自己更好地融入每节音乐课的教学活动中。

总之,初中音乐教师应当认真研读和学习新课改的主要精神及主要的教育理念,并将其充分运用到自身的教学过程中,为帮助学生陶冶情操,不断提高自身的音乐素养提供最有利的保障。

参考文献:

[1]金亚文.初中音乐新课程教学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廖乃雄.音乐教学法[M].人民音乐学院出版社,2005.

新课改下的音乐教学例4

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提倡学科综合、弘扬民族音乐、

理解多元文化、完善评价机制等10个全新的音乐教育理念。课堂教学是教育的主阵地,课堂教育的效果

决定着学科教育的效果。所以,应该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将创新教育贯穿于课堂教学之中。

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新理念的指导下,教学中,我改变了原有的课堂教学模式,总结了以下几点体会:

一、培养学生自主参与的意识,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全面发展。这就使教师的传统观念受到挑战,使

传统课堂价值受到挑战,教师不再是科学知识的唯一传授者,学生可以在实践的过程中体验到多种学习

方法,学到书本上没有的东西,体验到成功的欢乐。因此教师的角色更多的是充当学生学习的"合作者"

、"参与者"。而不是知识的"拥有者"、"传授者"。所以,教学中教师要尽量挖掘教材中的潜在因素,设

计一些具有探索性的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给学生一个充分的思考空间,以培养学生肯钻

研,善思考,勤探索的创新精神。

二、重视评价、更重视过程

评价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我们教师要

善于利用评价所提供的大量信息适时调整和改善教学过程。教学中,重视对学生的及时性评价,不断鼓

励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参与活动,对学生出现的错误行为,教师应当有正确的认识,因为这些行为是学生

表现出来的最真实的自我状态,教师不应简单的给予否定,而应教育学生如何去做,如何做的更好,还

应给予学生所表现出的创造性、合作性进行积极评价。重视评价的多样性,不要单一的评价。

三、营造愉快和谐的教学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爱因斯坦曾说:"想象力比知识要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

且是智力进化的源泉。"丰富的想象是创造的翅膀,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尤为重要。创造想象是创造

思维的一大支柱,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思维,而创造思维是一切活动的核心部分,因此只有发展学生的

创造想象力,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能力。

四、以审美为核心,培育学生美好的情操

以音乐审美为核心是在教学活动中潜移默化的培育学生美好的情操和健全的性格。因此,教师创设美的

情境时,注意教学内容与生活体验相联系,创设有关美的画面、美的音乐、美的故事等等。

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注意运用清晰、规范、激情、流畅、生动的语言进行教学,是培养学生养成

良好语言习惯的重要因素和提高学生审美意识的重要环节。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启发学生想象思维和陈述

教学内容时,必须根据教学内容的情绪处理语言的速度和力度,使语言表达声情并茂,富有深刻的感染

力和强烈的吸引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范唱应以饱满的热情以及音乐特有的表现手段,使学生感受到音乐的艺术魅力,

从而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审美能力。在进行音响的选择时,努力给学生塑造一个完美的艺术形象,是培养

学生审美兴趣的重要环节。

五、对学生德育的渗透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教师应当把德育贯穿和渗透到教育和教学全过程中,并以自己的楷

模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音乐教学含有丰富的德育内容。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是以爱国主义教育

为中心展开的。此外,音乐教材中还教育学生爱家乡、爱自然、爱学习、爱劳动、爱科学,树立远大理

想、继承革命传统,尊敬师长、互相友爱等,从多种角度帮助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 音乐教学应通

过生动的音乐形象,在进行审美教育的同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寓德育于美育之中,不断发展学生

德育上的自我教育能力。

六 、面向全体学生

中小学音乐教育是基础教育、普通公民教育,它有别于专业音乐教育。因此,面向全体学生实施素质教

育是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理想价值观。基于这种教育理念,组织音乐教学活动时,必须面向每一位中小学

生。其中包括那些对音乐并不敏感或兴趣不浓的学生。音乐课应该使每一位学生都能从中受益,都能得

到发挥潜能的机会,也都能从中得到生活的乐趣和美的享受。为此,要转变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中

心、以课堂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提倡以学生为主体,以参与艺术实践和探索研究为手段,以培养学

生创新、实践能力为目标的新型教学模式。

新课改下的音乐教学例5

小学音乐教师要关注音乐课堂的教学有效性,让学生在每一堂音乐课堂上都有所收获,能够在现有的基础上关注自己音乐能力的提升,乐于进行自主学习,提高音乐学习兴趣。

一、把知识学习、技能学习寓于情境教学中

小学音乐教学不仅要求教师要做出流畅的教学设计,拥有扎实有效的音乐教学过程,还要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唱会歌、会唱歌、唱好歌。在每一堂音乐课堂的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将知识学习、技能学习寓于情境教学中,运用多种方法帮助学生解决教学过程中的重点难点,让学生在直观性的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课件等形式辅导教学,让学生突破教学难点,降低教学难度,提高学习效率,在每一个课堂教学中感知到不同的音乐风格,获得深度的感知。如在花城出版社一年级《上学》的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感受和体验明快的歌曲节奏和情绪,初步熟悉和喜爱新的学校,初步产生对音乐课的兴趣。此时,单凭教师的讲授,学生可能很难很快进入情境,如果采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学校的视频,让学生认识到在新学校要适应新环境,从心态上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转变。学生从视频播放的歌曲《上学》中感知到歌曲的节奏和情绪,顺利地在教学情境中增强教学效果,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二、合理设计每堂课的教学目标,合理设计教学环节

音乐课堂教学要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教师在教学中要有较明确的音乐指向性,善于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及心理特点准备课堂的教学环节,并根据课堂的生成合理调整教学环节。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积极表达自己的感受,在课堂上高效参与音乐的每一项实践活动,并结合表演创作、歌曲创作及节奏创作等以不同的方式表现音乐。如在三年级歌曲《嘀哩嘀哩》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围绕让学生学会欣赏春天的景色,在充满生机的大好春色中抒发亲近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怀,让学生感受到自然之中的美及人与人之间春天般的关爱。结合三年级学生的特点,教师可以让学生首先拍读《春天》的儿歌,在击拍、口读节奏中感知前十六后八拍。当教师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或者是让学生在钢琴的伴奏下学唱《嘀哩嘀哩》的时候,结合学生的学唱速度及时调整教学内容,让学生将出错最多的第五六句完全唱对。围绕教学重点难点进行音乐教学,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变得更实效,更能获得音乐能力的提升。

三、用合作小组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关注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善于采用小组合作教学有效的课堂提问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因此,教师要设计能够引发学生独立思维及学生独立思考的教学问题展开教学,让学生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不断的音乐训练中提高能力。如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合作学习小组,在每一个合作小组中,教师务必按照同组异质的原则进行组合,让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在同一个合作小组中相互交流。如在四年级“秋天的联想”教学中要让学生学习基本的音乐知识:美好的音色――人声的分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小组合作学习,让全体学生画自己心目中的“秋天的色彩”,先用基本的颜色描述自己喜欢的秋天,通过小组成员互相推荐小组代表到黑板上画出小组成员们心目中的秋天。这样引导学生联想到乐器的色彩,即从视觉感受牵引到听觉感受。通过欣赏、辨别乐器的音色,再引导学生分析人声的区别,让学生欣赏歌曲《在那遥远的地方》、《老人河》、《夜莺》等片段。小组合作讨论分别属于人声的哪一类?并且举出男声、女声、童声的其他歌曲,从而激发学生的歌唱欲望: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嗓音任意模仿各种人的音色。这样有效的小组合作教学方式,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音乐创作,让学生提升音乐学系及音乐创作的有效性。

总之,在新课改条件下,教师的主体地位已经慢慢降低。学生的主体地位获得空前的提升,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让学生自主进行音乐学习。同时,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教学,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多层次、多角度地参与音乐学系中来,拓展学习的深度和广度,还可以采用多媒体课件辅助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参考文献:

新课改下的音乐教学例6

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在国家教育政策的支持下,我国音乐教育受到各级教育部门普遍关注,音乐教育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蓬勃发展的新局面,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随着美育被正式写进教育方针,艺术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得到显著加强,音乐教育的作用也日益凸显。

《新课程标准》指出:“音乐教育的任务是提供学生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的机会,使学生主动参与到音乐实践中去,并在音乐实践中学习最基本的音乐文化知识和技能技巧,以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和爱好;使学生获得音乐审美体验和享受成功的欢愉,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表现能力;奠定其终生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发展音乐能力的坚实基础。”课标还着重突出了以学生为中心,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从音乐艺术的审美感知角度上看,兴趣是学习的动力。为此,就新课改背景下小学音乐课的教学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以学生为主体,丰富课堂教学形式

音乐课的形式是以动为主,以情引动,以动助学的。在教学过程中,我抓住儿童爱玩、爱动这一天性,运用音乐游戏、舞蹈、律动等,营造一种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和场面,将具有动感的音乐与儿童好动的性格特点相结合,让学生在唱唱、跳跳、玩玩、动动中去感受、理解、表现音乐。

如在歌曲《小麻雀》这首歌曲教学中,由于面对的学生都是低年级的,年龄较小,我运用设置情景,曲后表演的方法,让学生在实践学习中学习歌曲,感受音乐,发挥其主体作用。具体做法是:设置情景,让同学们带上头饰,自由发挥想象力,表演小麻雀、小花猫的走路动作,在表演中让学生自己体会小麻雀、小花猫有礼貌的一面。表演结束后再问:“我们该学习小麻雀、小花猫的什么品质?”学生很快就能悟出对人要有礼貌的道理。

学生在民主和谐的气氛中学习,心情舒畅,思维始终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敢想、敢说、敢问,敢于大胆创新,乐于发表意见。在教学中适当加入了游戏、歌表演、乐器等教学手段,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有益于学生淋漓尽致地发挥其主动性。

二、运用多媒体教学,创设音乐学习情境

兴趣是学生积极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动力,正如著名的音乐教育家卡巴列夫斯基说:“音乐教学的超级任务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心理学研究表明:动态的事物比静态的事情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学生活泼好动,乐于接受新奇、趣味性强的事物。利用多媒体设计生动、新颖的动画教学情境,化无声为有声,化静为动,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般情况下,上课铃响后,学生停止活动回到教室,注意力总是很难一下子集中起来,思想仍停留在他们自己感兴趣的事物上,主要表现为目光游离不定,情绪动荡不已,在常规的师生问好下,学生勉强收敛,但也是“身在曹营心在汉”这就需要我们老师能摸准学生的思想动态,改变机械的训话方式,可巧借媒体优势,化枯燥为鲜活。

如在教一年级歌曲《小宝宝睡着了》这一课时,为了让学生能体会到夜晚宁静祥和的气氛,在导入新课时,我创设了这样的情景:上课了,我走到讲台前,用右手食指立于嘴角上作“嘘”状,然后拉上教室窗帘,学生不知老师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几十双眼睛都盯着老师。此刻,打开多媒体,伴着优美的乐曲课件中出现了已经闭上眼睛的月亮,旁边有几颗小星星在时隐时现的眨着眼睛,接着画面上出现了一棵大树,微风轻轻吹动着树叶,树干上有几只已打瞌睡的小虫儿,树窝里躺着几只可爱的小鸟,在树下的小屋里亮着一盏灯,有一个可爱的小宝宝正伏在桌面上,透过窗子数星星,数着数着就睡着了。随着乐曲的停止,学生的目光也停在了这一瞬间。这时,我轻声地对学生说:“夜深了,天上的星星、月亮都闭上了眼睛,鸟儿休息了,虫儿也停止了歌唱,就连小宝宝也睡着了。”然后用充满亲切的口吻对学生说,“同学们,让我们也闭上自己的小眼睛,乘着歌声的翅膀,一起进入甜美的梦乡吧。”同学们看着栩栩如生的画面,听着老师亲切的话语,他们完全沉浸在甜美的意境之中。通过这样的情景创设来导入新课,不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还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好奇心,为顺利完成教学目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达到了“课伊始,趣即生”的良好教学效果。

三、以“审美”为核心,创新学生的实践能力

新课标提出要以“审美”为核心。在音乐教学中,应注意发掘教材的创新实践点,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鼓励学生创新实践,使他们真正成为会学习、会创新的一代新人。

例如,在欣赏刘天华的音乐作品二胡独奏曲《光明行》时,结合音乐家刘天华的生平介绍,给学生讲述1930年冬天,北京饭店的大厅挤满了本国的知名人士、外国大使馆人员,他们都是特意来欣赏刘天华独奏音乐会的,音乐会开始前,有几个外国人交头接耳议论纷纷:“中国的诗歌、文学很有价值”、“中国的山水画别有风味”,“至于中国的音乐嘛?”有人说到这里停了下来,环视了一下身边的人,几个外国人不约而同地耸了耸肩。然而当刘天华教授手腕一挥,琵琶奏出的声音就象是大珠小珠落玉盘,清脆悦耳,二胡的演奏更使这些外国人惊讶不已,“拉锯式”的一推一拉的运弓,居然奏出了令人迷醉的音乐,他们情不自禁地翘起大拇指说:“中国的音乐真好!”这样把学生带入到音乐创作的背景当中.这样,不仅让学生更投入地欣赏音乐作品,同时使学生更加热爱中国的民族艺术。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孩子的想象力,引发学习激情,调动学习情绪,充分发掘他们的创造力,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总之,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的氛围,注重学生有效参与,让学生自主地学习,不仅是《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的实施小学音乐教育目标的关键,也是优化音乐课堂教学的要求。只有通过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感知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就能创造音乐艺术、音乐教育和审美体验的价值。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的发展,这就是我们音乐教学的最大成功。

参考文献:

新课改下的音乐教学例7

(一)缺乏明确的教学目标

当前,在很多高中院校的音乐教学中,都缺乏一个明确、科学的教学目标,而是单纯地以学生最终的考试成绩来考量音乐教学效果,但是却忽略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忽略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以及其个体的需求。此外,当前一些高中院校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所采用的音乐教材并没有有效地融入对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从而造成学生对音乐学习缺乏热情,学习积极性较低,而音乐教学也变成了一种应试教学。

(二)教学模式过于单一

在当前的高中音乐课堂教学中,大都数的音乐教师仍旧采取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教师在讲台上一味地讲,而学生在台下比较被动地听,这种“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积极性,使其觉得音乐学习索然无趣。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往往是按照课时规定把教学内容进行划分教学,但是却尚未将其与教学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缺乏连贯性,这样就会使得新课程改革提出的音乐教学目标无法有效地实现。

(三)评价方法不够完善

长时间以来,因为受到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我国高中音乐教学所采用的评价方法都是单一的考试法,即学生的考试成绩最终决定着学生的评价结果。

但是却没有对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表现进行评价,没有对学生的学习能力、音乐鉴赏能力以及音乐审美能力等进行评价与考核。考试成绩只是能够有效地检验学生对高中音乐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但是却无法考核学生在日常教学中的实际表现。因此,这种重理论轻实践的评价方法,必定会影响到教学效果与教学质量,影响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以及其音乐素养的培养,影响到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等。

二、新课改背景下高中音乐教学改革的对策分析

(一)因材施教

在高中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重视因材施教,要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的音乐基础、音乐素养、实际需求以及学习情况等,采取合适的、有效的教学方法,以有效促进其个性发展。由于每位学生的发展情况不同,因为教师要充分重视学生的个体化差异,要充分尊重学生,要平等地对待每位学生,不要根据成绩的高低来对学生进行区别对待。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要鼓励学生进行互帮互助,共同学习,共同进步,从而有效地提升全部同学的音乐审美与音乐鉴赏能力等。

(二)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

在高中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以及鼓励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要努力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与爱好,充分重视对学生音乐审美能力与音乐鉴赏能力的培养。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采用更加科学、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例如点拨式、启发式以及讨论式教学等。除此以外,还要采用选择法、重组法以及对比法等音乐教学方法等。

多样化的教学模式但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对学生存在的不足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这样可以有效弥补传统教学模式过于单一而存在的弊端,进而有效活跃音乐课堂教学气氛,提高教学效率。

(三)充分利用音乐资源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为了能够充分顺应新课改的发展需求,高中音乐课程也要不断地优化音乐教材,使其内容能够更加顺应教育环境的变化,顺应时代的发展,从而充分满足新课改的发展需求。除此以外,还要配备完备的教学设备以及相关的教学辅助资源,从而为高中音乐教学工作提供充足的教学资源,而在高中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但要围绕教材开展教学活动,同时还要充分的利用各种音乐资源,要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更多与乐器接触的机会,使其能够亲身体验乐器的音色特点以及发音规律等,深刻体会到音乐的魅力。此外,教师还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要通过形象生动的图片、视频以及声音等为学生展示音乐作品,使其能够身临其境地感悟音乐作品的魅力,进而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以及音乐审美能力等,并且提高高中音乐的教学效果。

(四)创设生动形象的音乐情景

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不但可以有效调动音乐课堂气氛,而且可以帮助学生更快、更好地融入到教学活动中,从而使其更好地欣赏音乐作品。而需要注意的是,创设的音乐情境必须要和音乐教学内容相辅,比如,在学习《十面埋伏》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欣赏《十面埋伏》歌曲,汲取其精华部分,来为学生补充更多相关的知识,不但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视野,帮助其掌握更多的知识,而且还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即为摒弃对流行音乐的偏见,而是持有一种中立的态度。此外,音乐情境的创设,可以使得教学资源更加的丰富多彩,使得学生的情感体验更加深刻。

(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高中音乐教学活动中的引导者以及指导者,因此教师的教学能力与教学水平会直接影响到高中音乐的教学水平与教学效果。所以,为了能够充分顺应新课改的发展需求,各大高中院校就需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从而建设出一支具有高水平、高素质的音乐教师队伍。学校要制定完善的薪资福利制度,从而吸引更多优秀的音乐专业人才来本校任教,同时还要对本校的在职教师提供更多的到国内外其他院校或音乐机构等学习、培训与深造的机会,进而有效地提高高中音乐教师的教学水平,提高其音乐素养。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在高中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要以生为本,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实际与需求进行因材施教,从而充分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而且,教师还要采取更加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创设生动有效的音乐教学情境以及充分利用各种音乐资源等,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学习积极性。而学校也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对音乐教师的教育与培训,努力提升音乐教师的教学水平,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提升高中音乐教学质量,进而为社会培养出更多优秀的音乐人才。

参考文献:

[1]朱海蓬.新课改背景下高中音乐鉴赏教学方法改革措施[J].音论乐访,2011,08(13):201.

[2]陶虹.扎根经典弘扬传统尊重个性以生为本――高中音乐审美教育的点滴感悟[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3,09(06):123-132.

新课改下的音乐教学例8

新课程改革使音乐教学出现了新局面,音乐教学不再像传统教学的以双基教学为主,忽视学生的兴趣体验了,而是出现了多种多样的课堂教学模式,焕发了勃勃生机。但在改革中也出现了一些误区,本文将作者所看到的一些误区列举出来,拟与同行探讨,以促进音乐课课程改革。

一、忽视“音乐本位”,过分追求“兴趣体验”

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的根本途径、并由此而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新课程标准强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激发和培养学生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但是并非纯粹是表面上的、形式上的为兴趣而兴趣的教法。

曾听过《快乐的小骑兵》这样一堂音乐课,从课的导入开始,教师设计的花样繁多,从小火车旅游出发到内蒙古,到基本训练的节奏训练“呜――呜――呜,咯嚓 咯嚓”小火车的声音,真正做到了从情感入手,从心灵深处打动学生。应该说,课的开始的确有良好的教学思路与好的导入手段,深深地抓住了大家的心。但接下来的各个环节却觉得音乐课“闹”得不得法,只见教师一会儿硬拉着学生在教室里“东窜西跳”,一会儿又学习小骑兵――在阳光下,暴风雨中做自由动作,一会儿又让学生手舞足蹈,敲敲打打,跟着音乐做舞蹈动作。这其中,老师的声音学生很难听到。学生的课堂纪律实在难以维持,学生的脸上身上也沁出来细密的汗珠。而这堂课的主题是学会有表情的演唱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可一堂课下来,学生们撒欢儿撒的很开心,真是很热闹,可以说学生的兴趣被激发到了极点,但会演唱歌曲的人却寥寥无几。即:过分的追求与音乐兴趣为动力、重视音乐实践,忽视了音乐的“魂”――音乐的最本位的东西,有点喧宾夺主。其实,音乐课更应该抓住音乐最本位的东西来进行教学,如果抛弃这些主要的、第一性的东西,而过分的追求音乐的趣味性、娱乐性,把辅助的、第二性的东西用来作正餐,那是谈不上审美能力的提高,更谈不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

二、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过分注重学生主体作用

传统的中小学音乐教学中往往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大多处于被动的地位,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缺少学生的主动参与,缺乏民主、融洽、活跃的课堂气氛,姑且称之为主导型教学。而新课改下,有的教师却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过分追求以学生为主体,不妨称为主体性教学。真正的好教学,并不是两种孤立的教学模式,而应该是主导性教学与主体性教学二者有机的、完美的结合,是教师为了营造合适的氛围而恰当地运用各种方法的教学,教师的主导一定要适时、关键,起到提纲挈领、画龙点睛的作用。

有这样一节课,这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自己组织上课,内容、形式都由学生自己定(上节课已布置好)。在课的进行中,老师请一学生当小老师,组织他们将准备好的节目上演,一开始有吉它弹唱、有舞蹈、有表演唱,效果还不错,到后面学生兴趣来了,有些同学肆无忌惮地唱起流行歌曲《算你狠》、《世界末日》,且唱得是无病,而老师也不作引导,搞得下面听课教师莫名其妙,整个课堂一片混乱,假如教师能在课前先整理,恰当地进行引导,那么这堂音乐课可能不会出现如此尴尬的局面。

有这样一节初一欣赏课《春天来了》,老师让学生去寻找春天,由于对课的引导不好,过分重视、强调让学生全体参与、讨论与合作,结果学生“创造”出了令人啼笑皆非的歌词“春眠不洗澡,处处蚊子咬,夜来打蚊子,蚊子死多少”。我想如果能讲究方法与技巧,用方法牢牢抓住学生的心,使歌词创编向好的方向发展,那么教学效果可能就不同了。

三、过分依赖多媒体课件,失去了音乐课“音乐”的灵魂

多媒体课件是集文、图、声于一体,与以前“一张嘴一架琴一支粉笔”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因此,有些教师在制作课件过程中,往往会情不自禁地追求表面的新颖、动感等效果,不注重实际,一心只想使自己的课“花”一些、“亮”一些,特别是在上公开课、评优课时,不管什么教学内容,不管有没有必要,都要做课件。彩色的背景、立体的文字、三维的动画、影视录像应有尽有,看起来课堂上热热闹闹,让学生大开了眼界,可实际效果却很一般。如有一节课,上课内容为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由于歌曲内容具有一定的情节性,教者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就把整个教学过程编成故事,以动画的形式,再配上音乐播放,使多媒体课件宛如动画片一般,可视性很强。学生的兴趣是调动起来了,但学生的听觉联想却被忽视了,以至于一节课下来,留给学生印象深刻的是动画形象和故事情节,而歌曲的主旋律却不熟悉。还有些老师不惜把课本插图、教学挂图通过扫描制成课件,通过电脑进行播放,更有甚者在歌曲教学中,不范唱,不伴奏,全用多媒体代替。音乐是情感的艺术,教学是师生互动的过程,更需要注重师生情感的交流,教师充满感染力的范唱、范奏、以及鼓励的眼神是电脑永远替代不了的,教师千万别成为计算机的操作员,这容易丢掉音乐课的灵魂。

四、忽视双基教学,学生难以提高音乐能力

新课程改革的推行,的确使现在的音乐教学呈现出生机勃勃的一面。可是,笔者却时常感到困惑:音乐新课程重视情感体验、音乐实践,那么像双基教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技巧这些方面呢?其实,并非如此――音乐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很明确,并非不要双基,而是淡化双基,把原来在小学要学习的双基内容分散到小学和初中来完成。

新课改下的音乐教学例9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落实,中学教育也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新课程标准的影响下也越来越重视音乐教学。如何发挥音乐教育的功能,通过音乐艺术来感染人、陶冶人,是今后广大音乐教师所关心的重要课题。下面笔者结合多年的音乐教学经验,就如何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融入到音乐教育中进行探究。

一、转变教学观念,将尊重学生的思想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

新的课程改革明确指出,教育要为了一切的学生,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教育的根本,而要想真正落实“以人为本”的思想,首先要尊重学生,这是音乐教育的重要理念。在传统的音乐教学中,往往都是树立师者威严的思想,教师在音乐课堂中主宰着一切,学生都是随着教师的节奏来进行音乐教学活动,教师要学生怎样,学生就得照着老师的要求去做,这样严重抑制了学生音乐个性的发展,也不符合教育教学的规律。要想提高音乐课堂效果,营造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是关键,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思维,尊重学生的个性,只有和学生建立一种平等、民主的关系,才能够树立起学生音乐学习的自信心,提高学生音乐学习的积极性。

我们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尊心,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和尊重,中学生更是如此,他们的思想更为脆弱和感性,更希望得到老师和学生的肯定。因此,音乐教师要想贯彻新课程改革的思想,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提高音乐教学的效果,必须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对于音乐的看法,从各个方面去激发学生对于音乐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音乐学习中树立自信心。这样,学生才会感受音乐教学的魅力,从而喜欢音乐,愿意学习音乐。

二、改革教学方法,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音乐教育是通过情感来感化学生、影响学生的,如果在学生没有情感意愿的情况下,教师强迫学生去学习,往往会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甚至造成学生对于音乐学习的逆反心理。我们发现许多学生在一开始都是喜欢音乐的,都喜欢上音乐课,但是,在传统音乐教学思想的影响下,在陈旧教学形式的制约下,学生开始疏远音乐,拒绝音乐,甚至放弃音乐。这都是落后教学形式所造成的。因此,在新的课程改革下,我们必须要将学生放到主体地位来看待,转变陈旧的教学思想,改革新的教学模式,将学生放到音乐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下主动学习、自主学习。

(一)有效解放学生的思想

音乐教学其实是充满乐趣的教学,教师可以根据音乐教学内容的需要,设计开放的教学形式,充分解放学生的思想,发挥学生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把音乐课堂变成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教师可以适当地进行引导和协助,让学生在音乐课堂中尽情地展示自我,让学生真正释放出音乐的个性,从而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

(二)倡导学生自我学习的方法

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除了需要教师转变教学思想以外,还要教师能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要变学生的被动接受学习为主动探究学习。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种发现探究的过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自己的努力发现了问题,进而解决了问题,其得到知识更具有挑战性和满足感,更加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教学实践表明,学生通过自己学到知识比通过老师的讲解获得的职责更加牢固,更具有价值意义。因此,音乐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教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学习音乐。

(三)真正摆正教师的位置

音乐学习不同于其他学科的学习,它是通过开发思维、塑造个性、展示情感来表达音乐内容的,由音乐所展示的形象是抽象的,而非具体的。在对于音乐的欣赏中,每一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情感认识,因此,在音乐学习中对于音乐的理解没有标准的答案。教师要真正摆正自己的位置,并不是教师所理解的音乐情感都是正确的,要与学生形成相互学习的教育方式,学生不仅可以在教师那里学到知识,教师也可以在学生身上认知学生对于音乐的不同感悟,教师和学生之间都能在各自身上学到相应的音乐知识。

三、让音乐和学生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对于音乐,其实每个中学生都有发自内心的喜爱,有的学生喜欢听MP3,有的学生买过音乐书籍,可以说每个学生都能随便哼唱几句流行歌曲,而不少学生为什么不喜欢上音乐课呢?究其原因就是音乐教学脱离了学生的生活,距离我们的生活太遥远。其实,音乐就是我们生活的反映,它是生活的提炼,生活中处处都有音乐的影子,我们只有真正理解了生活才能去感受音乐的内涵。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教师不能单纯地局限于音乐教材上、音乐课堂上。必须要和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和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联系起来。要将音乐的内容更加贴近我们的生活实际,在音乐课堂教学中要最大限度地以生活场景来设计教学,尤其将一些与学生练习紧密的流行音乐、通俗音乐等内容逐渐融入到音乐课堂中来,让学生感受到音乐就在我们的身边。教师也可以把音乐教学带到生活中,在生活中去挖掘音乐的美,只有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发挥各自的优势,才能使音乐课堂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校园,走进大自然去感受音乐,把大自然作为音乐的教学课堂,从而在大自然的音乐课堂中设计开放的音乐教学手段,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到音乐的魅力所在,提高学生对于音乐的理解力和感知力。因此,要想在新课程改革的思想下,提高学生的音乐水平,必须要将音乐生活化,让音乐融入到学生的生活中,使学生在日常行为中就能够感受到音乐的存在,不能因为自己的音乐才能匮乏,而远离音乐。其实音乐就在我们身边,我们要学会体验和感悟。

总之,音乐教育是提高学生素质的最有效手段,学好音乐对于提高学生的修养、增强学生的综合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音乐教师必须要以新课程改革的思想为指导,学会尊重学生,充分发挥学生在音乐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将音乐融入到学生的生活中,为音乐教育奠定良好的基础。

新课改下的音乐教学例10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4-0226-01

随着新一轮音乐课程改革的推广与实施,笔者逐步树立了新的教学思想与教学理念,彻底转变旧的教学观念,努力改革课堂教学,力求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在教研员、校领导的指导下,经过自己不断的实践与探索,深刻地感受到新课改、新教材、新教法带来了课堂新气象。

1 加强理论学习,树立正确的教学观

我们欣喜地拿到“新课标”和“新教材”的时候,我们的脸上并没有洋溢出喜悦的笑容,因为对于“新标准”和“新教材”的大变革,我们一时还无法领悟,教学中感到无所适从。与传统音乐教育相比,“新标准”无论是从音乐教育的理念、还是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评价体系等方面,均作了全方位的改革,这对于已习惯了传统音乐教学的广大教师来说,无疑是一场革命,挑战。

为了尽快尽早适应和执行“新课标”的精神,我学习了大量的新课改理论,进行了反复多次的研讨活动,尤其是对音乐的新课标多次学习理解消化,逐步树立了正确的教学观,明确了音乐教育不应仅局限于在“知识”、“学科”等狭隘的范畴内理解,而是要把“让每一个学生个性获得充分发展”的价值观视为根本,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 的素质教育想。

2 全面贯彻精神,改革课堂教与学

有了充分的理论作指导,教学实践就有了一定的方向性。我注意用新思想、新理念来支配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力求全面贯彻课改精神,让每一个学生在教师积极有效地引导下,都生动活泼地学习,促使他们全面发展。

2.1以审美为核心,激发学习兴趣

新的教学理念提出:要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让学生的身体和思维真正地“动”起来。也就是说,只有课堂充满生动活泼的心理气氛时,学生的精神才会饱满,情绪才会高涨,兴趣才会浓厚,思维才会活跃,学习效率才能提高。因此,在教学中笔者尝试对学习环境与氛围的创设,取得较好的效果。

2.1.1设置开放座位

座位模式是教学环境的一个重要因素,它对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行为有着深刻影响。笔者为了让学生在每堂课走进教室都能感受到强烈的音乐气氛,唤起学生们的学习愿望,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科学地设计半圆形、方形、台阶形等座位模式,有时因活动需要,干脆移开凳子,师生围圈坐在地中央,尽情地唱啊、跳啊,从孩子们兴高采烈的学习中,我知道他们非常喜欢这种全新、自由的座位编排方式。

2.1.2注重板书设计

音乐教育是实施审美教育的重要途径,运用独具匠心的板书设计,能够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还能使学生在课堂教学的板书中感受到音符的形态美、结构美。在新一轮教改中,起初是逼迫自己结合教学内容来进行板书设计,创设情境,逐渐尝到了图文并茂的板书为音乐教学带来的意想不到的效果。

2.2采用灵活的教学形式,面向全体学生

新的教学理念提出:面向全体学生。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的任务,不是为了培养音乐的专门人才,而应使每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使他们从中受益。可如果总是单调呆板地教学,就违背了孩子的年龄特征与认知特点,时间长了,孩子的兴趣就会丧失。大部分的孩子就会产生厌学情绪,勉强配合老师完成教学活动,长此下去又怎能达到新课改的要求呢?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恶性循环,笔者在备课中注重备学生、备教法,采用灵活可行的教学形式来组织进行课堂教学,把愉快教学渗透到每个教学环节中。

2.2.1师生互动,主动参与

传统的教学是以教定学,即教师牵着学生走,学生围绕教师转,让学生配合教师的教。新课程倡导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要让学生学会学习。笔者在课堂中主动自觉地做好角色转换,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拥有学习的主动权,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例如,在欣赏课《玩具兵交响曲》时,笔者首先引导学生先感知整体音乐,让学生听出音乐中都有哪些“玩具”发出声音,然后进行模仿与创造,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再结合教材来让学生看图想象编讲故事。教师和学生共同准备一些道具与乐器,并鼓励学生大胆自由地创编声音时,学生邀请我也来参加,我欣然加入了他们的表演行列,和他们一起忘情地表演起来。由于教师的参与,学生积极性高涨,每个人都积极主动地表演着,将课堂教学推向高潮。

2.2.2合作学习,鼓励创造

音乐学科是一门综合艺术,尤其是处在倡导合作学习、探究学习、道德课堂理念的今天,如何在课堂上给学生留点“交往”、“合作”空间,引导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优势,进行良好的交往与合作,共同去探究新知、获得新知就显得尤为重要。笔者在教学中抓住教材中生动有趣味性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鼓励学生大胆地合作创造,让每个学生都体验到集体学习的乐趣,都分享集体合作成功的喜悦。例如,在一年级歌曲《在动物园里》短小的四乐句,欢快上口的旋律唱出了狮子、猴子、小鸟的形态动作特点,学生们非常喜欢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