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银行业现状与前景分析模板(10篇)

时间:2023-07-04 15:54:48

银行业现状与前景分析

银行业现状与前景分析例1

{3}吴雨,刘铮,李延霞.网络银行“踢馆”未来银行啥样.决策探索(下半月),2015,(02):80

{4}苏雪燕.蚂蚁金服联合博时基金等推出全球首个电商大数据指数.http:///fortune/2015-04/09/c_127672642.htm,2015-

04-09

{5}朱彤.初探网络银行在我国的可行性.现代商业,2014-08:77-78

银行业现状与前景分析例2

关键词 行业因素 企业规模 银行 信用评级

在当前市场情况下,经济的发展已经进入了后金融危机时代,对于各行各业来说其面临的风险也在不断增加。作为银行来说,其在日常的业务管理中就要积极的树立起相应的信用管理意识,从信用分析和评定的层面对客观现象进行分析和评价,从而及时的发现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信贷风险等。其中,行业因素以及企业的规模等都是银行进行客户分析的重要因素,加强对它们的分析有利于形成更加完善的信贷管理制度。对于银行的经营管理来说,它涉及到多个方面的问题,不仅包括日常的信贷风险,同时还存在着广泛的股市信用问题以及债务信用的问题。所以,加强银行的信用评定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尤其是在经营管理的过程中更需要通过信用评定理论的导入,分析其内在的机理,进而建立良好的信用评级管理制度和危机预警机制,据此对银行的信贷业务进行管理。下面,笔者就将结合行业因素与企业规模等因素来具体的分析和探讨。

一、对于银行信用评级的基本认识

对于信用评级来说,它是银行按照一定的评级方法对所放款客户的整体信用状况进行分析和评定,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通过有效的信用评级来了解和掌握银行客户相应偿付债务本息的能力,尤其是对它可能出现的违约性进行评估,在评估分析之后形成相对直观和简单的等级划分。在信用评级上,相关的专业人士也在不断的努力,其中通过不同的方式和方法来加强对其的研究和探讨,有通过Z-计分模型分析的,同时通过多元有序变量的Logit模型来展开对企业信用状况评定的,这些探索在很大的程度上为我们当前的信用评级提供了参考,但是在具体进行企业信用评级的时候,还需要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来分析。在这方面,我们研究发现影响信用评级最关键的因素是银行客户的规模及财务因素,除此之外,政府的帮扶和支持等对其评级也有着一定程度的影响,在财务因素中,企业的资产负债率、资产收益率和长期负债比率等对信用评级等都有着显著的影响。

二、影响银行信用评级的重要因素

就目前情况来看,影响到银行业务发展的因素还是很多的,其中不仅包括了企业的规模,同时行业的发展状况以及企业内部的各种财务指标等都会对其产生这样或者是那样的影响。我们发现在当前的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和管理的过程中是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和矛盾的,其中重点就是关于客户信用评定和管理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一定要有针对性的开展防范和监督管理,进而实现商业银行的良好运作。

1.财务类指标的定量分析。在对一个企业进行信用评级的时候,我们除了对其整体规模做一个系统的了解之外,还需要加强对其各项财务类的指标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其中,一般影响到企业财务状况的指标主要包括:资产规模、净资产收益率、现金收入比、资产负债率以及流动比率、已获利息倍数、总资产周转率次等,对于这些指标我们要通过计算进行分析,从而了解企业主体的级别以及资产规模的实际状况,只有在了解这这些指标之后我们才可以据此进行信用的分析和划定。例如,对于财务指标中的资产收益率,它反映了企业每单位资产所创造的收益和价值,对于这一指标,其越高就越说明企业资产运作的效益好,反之则越差。

2.另外银行应该积极做好中小企业打分卡设计工作。通过打分卡来具体评定一个企业的信用等级也是一种有效的方式,通常来说商业银行在进行企业信用评级的时候,一般要从两个方面出发,一部分是对财务类指标的考察,另一方面是对非财务类指标的考察,其中财务类的指标有净利润、总资产收益率、总资产周转率(或周转天数) 以及总收入增长率、利息保障倍数、股东权益、有息负债/股东权益、现金/流动负债等。而在整个打分卡的权重设置上,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的比重我们一般可确定为4∶6,同时,在具体的财务指标当中,我们也可以对不同的指标进行权重的细分。

例如,对于财务指标中的净利润,商业银行就要重点进行评估和分析,按照规定的计算方式:净利润=利润总额×(1-所得税率),净利润是衡量一个企业经营效益的重要指标,一般净利润是和企业的经营效益正相关的,也是判定一个企业偿债能力的关键性指标,因此银行在进行信用等级分析的时候应该予以充分的重视。

3.行业景气度等对于企业信用评级的影响分析。从企业所处的整个行业出发来进行风险分析是信用评级的一个重要思路,一般来说,企业所处行业风险的大小也是一项重要的考虑因素,对此我们需要对该行业的景气程度以及实际的发展情况有所了解。所谓的行业景气指数也就是根据企业家对本企业综合生产经营情况的判断与预期,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它可以较为综合的反应出一个企业的生产以及经营的状况。在景气调查中的定性问题通过定量方法加工汇总,综合反映某一特定调查群体或某一社会经济现象所处的状态或发展趋势的一种指标。所以,通常来讲一般行业景气度越高,企业的信用级别也相应较高,他们之间是正相关的关系。

三、结束语

总之,对于银行的发展和管理来说,加强对信贷企业的信用评级等有着积极的作用和影响,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尽量的避免因为信息不均衡所带来的不利影响,通过实地调查,客观取证等各种手段来及时发现其信息的不确定性,以防范相关的危机。商业银行应该对信用评级过程中行业因素及企业规模进行充分的研究,并针对其分析并研发出可行的评级方法,进一步提升自身的信用风险管理水平,才能在金融市场上健康稳健的发展下去。

参考文献:

[1]吴清泉.关于银行危机理论的相关分析和探讨.金融资讯.2007.8.

银行业现状与前景分析例3

[中图分类号]F8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3)32-0024-03

1引言

商业银行是我国金融系统的核心,同时也是国民经济的特殊而重要的组成部分。商业银行的信贷投放不只是对其经营业绩有影响,同时也对整个金融系统,乃至经济系统产生深远的影响。2010年12月16日巴塞尔委员会针对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所暴露的欧美国家金融体系和金融监管的重大制度性漏洞,了第三版巴塞尔协议(Basel Ⅲ),这次改革要求单一银行的稳健性扩展到整个金融体系以及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的稳健性上,更加注重与实体经济的联系。我国银监会和中国人民银行也要求各商业银行严格按照巴塞尔协议的规定在综合考虑实体经济体系、银行自身经营能力以及所要发放贷款客户情况等因素下,制定符合条件的信贷投放政策。在我国,宏观信贷投放政策通常由中央银行制定,商业银行再根据自身发展情况和周围环境制定符合实际的微观信贷投放决策,然而根据新巴塞尔协议的要求,商业银行不能再用传统的仅分析微观市场情况就制定信贷投放决策的方法,而应该拥有宏观视角,通过宏观经济分析与微观市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制定信贷投放决策。因此,本文通过分析宏观经济景气程度、消费者对市场的信心、企业综合经营状况和中国对外贸易情况四个因素对商业银行信贷投放的影响程度,从而给出商业银行信贷投放建议。

2文献综述

信贷是指一种不同所有者之间的借贷行为,它是以债权人贷出货币,债务人到期偿还本金并支付一定利息的信用活动。由于商业银行主要的经营业务就是信贷业务,因此国内外研究学者对银行信贷的研究非常广泛,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研究成果。

2.1信贷投放与经济周期的关系

Bikker & Hu(2002)通过对OECD中的26个国家的经济和银行信贷数据研究,发现经济发展与银行信贷规模有很强的相关性,当经济扩张时,银行信贷规模也随之增加;反之,经济衰退时,信贷规模也将减少。中国工商银行课题组(2009)分析我国经济发展和商业银行信贷情况,得出在我国经济周期波动与银行信贷是互为反馈的过程,经济周期对银行信贷经营在资产质量和赢利能力两方面都有影响。

2.2信贷投放与企业、消费者等市场因素的关系

Safaei&Cameron(2003)对加拿大1956—1997年的宏观经济季度数据分析得出个人信贷在短期内对真实产出的解释能力强于企业信贷,消费者具有更强的信贷约束特征。Bougheas et al(2006)对英国50万家企业11年的财务数据分析研究,发现企业规模、风险以及债务等特征会影响企业在银行信贷市场上的融资可得性。

2.3不同类型商业银行信贷投放管理研究

聂广礼和成峰(2012)以上市商业银行信贷投放为研究对象,研究发现不同商业银行的信贷投放对象同质性严重,区域分布比较集中。廖林(2012)针对西部地区特点以及西部大开发政策,分析了西部地区商业银行信贷投放面临的问题,并给予了建议。

在众多文献中,部分学者从宏观角度出发将宏观经济情况与银行信贷投放相结合分析问题,而部分学者从微观角度出发考虑企业发展和消费者因素与银行信贷的关系,但是并没有从微观市场与宏观经济两个角度结合来分析一个问题,同时大多数文献仅是定性地给出某一因素对银行信贷有影响,但没有说明这种影响是否存在时滞现象以及其持续时间多长等问题。因此,本文通过脉冲响应分析方法从微观与宏观角度全面分析商业银行信贷投放的影响因素,并就该因素的影响时滞和持续时间给出诠释。

3理论模型

信贷是体现一定经济关系的不同所有者之间的借贷行为,是以偿还为条件的价值运动特殊形式,是债权人贷出货币,债务人按期偿还并支付一定利息的信用活动。商业银行的信贷投放是指商业银行作为债权人对个人或企业等客户贷出货币,并按期收取利息和本金的行为。由于商业银行信贷投放的对象主要是个人和工商企业,因此商业银行的贷款业务可分为个人贷款和公司贷款。商业银行在提供短期贷款时,通常会考虑企业的经营状况、个人的消费行为、企业所在行业的经济景气度等方面。正是由于商业银行的信贷投放会考虑到以上因素,因此本文选取全国大型银行人民币信贷支出作为我国商业银行信贷投放情况的代表;选取宏观经济预警指标和贸易顺差比作为行业经济景气度的代表;选取消费者满意度指数作为个人消费者对消费市场的态度的代表;选取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作为对企业经营状况的代表。

本文的研究方法脉冲响应分析是基于VAR模型的,其中VAR(向量自回归)模型最早由Sims在1980年提出。这种模型采用多方程联立的形式,它不以经济理论为基础,在模型的每一个方程中,内生变量对模型的全部内生变量的滞后值进行回归,从而估计全部内生变量的动态关系。最一般的含有g个变量滞后k期的VAR模型表示如下:

Yt=α+Φ1Yt-1+Φ2Yt-2+…+ΦkYt-k+Ut

其中:Yt为g×1阶时间序列列向量;α为g×1阶常数项列向量;Φ1~Φk均为g×g阶参数矩阵;Ut是g×1阶随机误差列向量。

4商业银行信贷投放影响因素VAR分析

4.1数据说明

本文引用中宏数据库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36个样本数据,其中DK=中资全国性大型银行信贷支出(银行总贷款),YJ=宏观经济预警指数(预警指数),XF=消费者满意度指数,MYBL=贸易顺差比去年同期增加或减少额(对外贸易差额),PMI=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

4.2单位根检验

要进行VAR分析,首先要对各序列的平稳性做单位根检验,以判断是否平稳。只有平稳性序列才可能存在协整关系,进而考虑VAR分析。本文采用ADF检验来验证变量是否平稳。

4.3格兰杰因果检验

4.4VAR模型的构建

向量自回归模型(Vector Autoregressive Model)简称VAR模型,该模型是多方程联立回归的变种,公式中每个变量为时间序列向量。为确定VAR模型的滞后阶数,本文采用LR准则,得出lag=3时LR值为38.728,符合LR准则,因此该模型定的滞后阶数为3阶,所以建立VAR(3)模型。

图1VAR(3)的AR特征多项式逆根图

通过计算模型的AR特征多项式,发现特征多项式的根的倒数全部位于单位圆内,如图1所示。这表明VAR(3)模型是稳定的,也就是说,当模型中的某个变量发生变化时即生成一个冲击,会使其他变量发生变化,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影响会逐渐消失。因此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尽管银行贷款规模和信贷投放的影响因素复杂多样,但是宏观经济景气程度、消费者对市场的信心、中国对外贸易情况、企业综合经营状况这四个变量对其的影响是稳定的。

4.5银行信用风险影响因素的脉冲响应分析

脉冲响应函数(Impulse response function)的意思是在扰动项(innovation)上加一个标准差大小的冲击,对于内生变量当前值和未来值所带来的影响。对一个变量的冲击直接影响这个变量,并且通过VAR模型的动态结构传导给其他所有的内生变量。上面通过VAR(3)模型分析了各经济变量对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影响趋势,为了更进一步分析各因素对银行贷款冲击的大小以及对信用风险的影响程度,本文进行了脉冲响应分析。

(a)宏观经济预警指标对银行贷款冲击

(b)消费者满意度对银行贷款冲击

(c)对外贸易差额对银行贷款冲击

(d)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对银行贷款冲击

图2各因素对银行贷款的脉冲响应分析

从图2中可以看出:

(1)宏观经济预警指标对银行贷款的冲击最为剧烈,影响时间最长,而且在第4个月宏观经济变动对银行贷款的影响最大,说明宏观经济变动对银行信贷投放的影响最为严重,但是该影响有4个月的时滞。

(2)消费者满意度对银行贷款的冲击在未来第三个月达到最大,说明消费者的消费市场态度的转变对银行信贷投放也有较为明显的影响,且这种转变作用到银行信贷投放的时间较短,从第二个月开始就显现,同时作用时间较长,三月影响达到最大以后逐渐减小。

(3)对外贸易差额对银行贷款的脉冲响应相比较其他变量而言冲击较小,对外贸易变化对银行信贷投放的影响从第二个月开始,且波动幅度不剧烈。

(4)而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对银行贷款的冲击在第二个月最为明显,说明银行信贷投放对企业经营状况变化的感受最为迅速,当企业经营状况发生变化时,银行会在第二个月就做出反应,但是这种影响持续时间不长。

5结论

综合以上分析可知,商业银行信贷投放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宏观经济景气情况,市场消费者购买欲望,以及企业经营状况,进出口贸易情况等。其中,宏观经济景气程度和市场消费者购买欲望是对银行贷款冲击持续时间最长且脉冲响应最为剧烈的因素,虽然这两种因素在期初对银行信用风险作用不明显,但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作用越来越明显,在3或4个月后达到峰值。由于银行信贷主体主要是企业贷款,因此工业企业经营状况对银行信贷投放的影响在第二个月起冲击明显,但是这种冲击较为平稳,不会出现重大波动。进出口贸易变化对银行信贷投放的冲击通常在一个季度后才显现出来,而且,这种冲击不会对商业银行信贷投放产生非常明显的影响。从上面的分析中可以看出,银行在进行信贷投放时不能只单纯看重企业的运营状况,更应该考虑到宏观经济运行前景、消费者对市场的信心以及我国对外贸易环境变化因素,这样才能更全面地考虑信贷投放政策,从而避免过度或过紧的信贷投放对商业银行经营造成的不利影响。

银行业现状与前景分析例4

中图分类号:F830.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7-0-01

商业银行的流动性是指银行能够在一定时间内以合理的成本筹集到一定数量的资金来满足客户当前或未来一段时间的资金需求。2009年9月,银监会了《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指引》,构建了我国银行业流动性风险管理框架。改进流动性风险评估。但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一些不足。

一、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评估的缺陷

1.在选择风险评估方法时缺乏主动性和灵活性

我国商业银行实施的评估方法都是参照银银监局实行的监管措施来进行的,侧重于对银行各项业务的约束。商业银行更多的是被动的为了满足监管要求,这导致目前银行流动性评估大都停留在流动性监管指标上,对流动性风险的实际评估与控制力度不够。

2.较少使用对系统性风险的评估方法

目前商业银行实施的静态指标评估、现金流分析、压力测试和应急计划等都是以银行个体的流动性风险评估为重点的,而流动性危机的出现,也可能是系统性流动性危机。与国际资金流动、国内的货币政策、经济运行以及市场波动等有紧密关系。这就要求流动性风险的评估将微观的流动性风险和宏观经济环境结合起来。

3.传统评估方法运用较多,新方法运用不够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主要是运用传统的指标分析等方法对日常经营活动的流动性进行评估。压力测试、情景分析、资金转移定价等仅作为补充使用,并不是作为流动性风险评估的常态部分。

4.流动性监管指标与银行的流动性风险评估重叠

根据巴塞尔委员会的要求,监管部门和商业银行对流动性风险的关注点和角色不同,相互补充。监管者定期综合评估流动性风险的管理框架和流动性风险,商业银行则负责具体的流动性限额和持续风险的评估。但我国都针从业务视角对流动性风险进行评估,缺乏一个综合的评估手段,来评价单个银行和整个银行系统的流动性风险状况。

二、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评估改进建议

1.建立完善的流动性风险评估方法体系

流动性风险评估体系是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与自身的业务规模、性质和复杂程度等相适应,与银行总体发展战略相一致,与银行总体财务实力相匹配,并充分考虑流动性风险与其他风险的相互影响与转换。商业银行应在原有政策、程序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流动性风险评估体系。

2.充分发挥各种风险评估指标的作用

以现金流覆盖率和净稳定资金比例作为主要的评估指标,各类静态指标,如存贷比指标、资本充足率指标仅作为评估参考指标。相对我国商业银行传统使用的静态指标,巴塞尔委员会提出的现金流覆盖率和净稳定资金比例的综合性较强,更能反映未来流动性风险情况,因此可作为主要的评估指标。但在具体操作时.应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对其中的项目和权重进行适当调整与修正。

3.进行多重压力下的情景分析

进行压力测试和情景分析主要在于分析银行的风险承受能力,确定商业银行抵御危机的最短生存时间,银监会要求商业银行最短生存期不低于一个月。商业银行在设计情景时应可结合自身业务特点、复杂程度设定压力情景,且假设的条件不应只是单一变量,而应包含如信用评级、声誉、利率变动、操作风险在内的多个风险的变化。商业银行应根据压力测试结果及时调整,建立行之有效的应急计划,并定期独立评估压力测试项目的有效性和主要环节的稳健性。

4.关注宏观流动性对商业银行微观流动性的影响

商业银行结合宏观经济环境的流动性对自身流动性风险进行评估。关注我国金融体系、货币市场的大事件,分析其对市场流动性的影响,并作为微观流动性风险评估的指导。如当宏观流动性出现负面信号时,加强对流动性风险控制,进而强化这些负面因素。因此,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评估与宏观流动性的结合,就是要防止流动性创造的过度.监测宏观流动性扩张的泡沫。

5.对不同类型的银行进行差异化评估

目前我国所有类型的商业银行都适用统一的流动性评估指标,缺乏差异性。这使得指标对不同类型银行的约束程度不一样.反映出来流动性状况也没有可比性。而巴塞尔委员会提出的现金流覆盖率和净稳定现金流指标主要针对国际跨国银行,对于我国的中小商业银行不一定适用。因此从银监会角度出发,应允许不同类型的商业银行从自身特点出发,采取差异化的评估方法。

6.制定应急措施

商业银行应该在完善流动性风险评估和预警机制的同时,还应根据本行业务规模、复杂程度、风险水平和组织框架等制定应急计划,并根据经营和现金流量管理情况设定并监控银行内外部流动性预警指标以分析银行所面临的潜在流动性风险。商业银行还应对应急计划进行评估和修订,不定期对应急计划进行演习以确保各项计划措施在紧急情况下的顺利实施。

过去十年,流动性风险评估已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新的评估工具不断出现。在国外以情景分析和压力测试为基础的工具以及应急计划应经被广泛认可和接受,但在不同的经济环境下应有所不同。目前我国金融市场较之国外还不够完善和发达,在引进国外先进工具时应充分考虑我们实情,进行调整和修正。

参考文献:

[1]伦纳德·麦茨,彼得·诺伊.流动性风险计量与管理[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10.

[2]吕厚磊.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现状及其控制措施[J].时代金融,2012(01):86.

银行业现状与前景分析例5

一、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现状以及问题分析

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源于其资产负债流动性和盈利性的矛盾,然而缺乏对流动性风险预警机制及积极的应对措施是造成流动性风险进一步发酵因素。我国各大商业银行通常使用流动性比率、存贷比率、不良贷款率等指标来反映我国商业银行资产的流动性风险状况。本文以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和交通银行的部分财务数据为代表来研究金融机构的流动性状况。

(3)统计上的不良贷款率较前几年有很大下降。

各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的高低对于流动性的影响也是巨大的,管理好商业银行的贷款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就能提高对流动性风险的管理。不良贷款率越低,说明商业银行的贷款质量越高,商业银行的盈利水平就越高。

最近几年我国部分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下降较大,四大商业银行除农行外,其他三个银行不良贷款率都降低较多,主要原因在于2005年资产管理公司对四大国有银行不良资产进行了核销、剥离等一系列措施。然而这种简单的物理式的剥离如果不跟进相应的体制的改革和创新,这种统计上的暂时的数据变化不可持续。

二、商业银行应对流动性风险的措施与建议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给银行业带来的重要启示之一,就是流动性状况可以在短期内逆转并持续相当长时间,流动性风险管理对于金融市场运行和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体现出来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我国商业银行要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可能带来的影响则需要加强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最主要就是商业银行从自身内部来加强流动性风险管理。

(1)加强对流动性风险的管理控制意识

此次金融危机中诸多商业银行因为流动性枯竭而破产倒闭,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银行经营者在提高杠杆率以追逐高额利润的过程中,主观上忽视了流动性风险管理。在货币政策转向稳健的背景下,突发的流动性压力会使商业银行面临空前的流动性危机。

(2)建立有效的风险预警机制,加强经营管理过程中的监测

商业银行应当采用概率和统计分析的方法来监测和控制流动性风险,并结合压力测试和情景分析等多种方法,对未来特定时段的流动性可能出现的情况进行更加深入和准确的分析、判断,以最大限度的降低流动性风险可能造成的损失。

(3)降低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提高信贷资产管理水平

我国商业银行目前不良贷款率还比较高,而且更大一部分不良贷款是由其相应的资产管理公司剥离了的,这没有深入地改善商业银行贷款质量问题,我国商业银行很大一部分资金放贷给了大型国有企业,以及一些产能过剩的企业,要增强信贷资产的流动性,必须降低不良贷款率,商业银行要采取有力措施建立有效的约束机制,完善审贷、放贷、贷后管理等业务流程,提高贷款质量。(作者单位:西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参考文献:

[1]胡爱娟。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实证分析(D)。浙江:浙江大学,2009

银行业现状与前景分析例6

文章编号:1003-4625(2011)01-0086-04 中图分类号:F832.45 文献标识码:A

一、我国房地产市场现状及未来发展动向

(一)房屋销售价格增幅有所回落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房价数据显示,我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与上年同期相比涨幅从1月的9.5%上涨到4月的11-8%,其中3月份国房景气指数达到阶段性高峰106.59,之后在一系列政策调整下,涨幅有所下降,在11月下降到7.7%,国房景气指数和房价同比增幅基本回到了2009年末水平。

(二)房地产开发投资与住宅市场供应量增加

据统计,前三季度,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33511亿元,同比增长36.4%,其中,商品住宅投资23512亿元,增长33.8%,占房地产开发投资的比重为70.2%;同时,三季度全国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屋施工面积35.54亿平方米,同比增长28.1%;房屋新开工面积11.94亿平方米,增长63.1%;房屋竣工面积3.69亿平方米,增长10.4%,其中,住宅竣工面积2.99亿平方米,增长8.1%。

投资和新开工面积的大幅增加将导致当前和下一阶段住宅市场供应量的大幅增加。

(三)房屋销售面积和销售量波动反复

2010年前三季度,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6.32亿平方米,同比增长8.2%,其中,商品住宅销售面积增长5.8%;与上述数据对应的两个现象是,前两个月商品房销售同比增速还高达38.2%,而另外,前三季度全国办公楼销售增长27.0%,商业用房销售增长33.2%。显然,商品住宅销售受2010年调控政策的冲击较为明显。

前三季度,各地商品住宅市场大体都呈“u”型走势,即使十月这个传统热销月份,“新国五条”的推出仍然影响到了市场行情。

但应注意到,房价受调控政策的影响显得相对滞后。在调控政策下,2010年6-8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指数环比处于稳定、甚至略微回落的状态,9月份该指数又略有上涨;同时,该指数同比仍在上涨,只是涨幅有所放缓。

(四)房地产开发企业资金来源情况

2010年前三季度,房地产开发企业本年资金来源50504亿元,同比增长32.5%。其中,国内贷款9398亿元,增长27.2%;利用外资452亿元,增长26.0%;自筹资金19123亿元,增长49.7%;其他资金21531亿元,增长22.3%。在其他资金中,定金及预收款12185亿元,增长18.7%;个人按揭贷款6391亿元,增长19.6%。

(五)房贷新政相继出台

2010年,国家为抑制过快上涨的房价出台了一系列新的政策。其中被广泛关注的包括个人住房转让营业税调整、“国十条”的出台、央行三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个人房贷二套房认定标准的明确、九月“新国五条”以及即将出台的物业税与房产税等。新政策主要的目的是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满足民众基本住房需求,实现房地产市场稳定健康发展。也反映了今后房地产市场将会更加趋于规范。

(六)2011年房地产市场趋势判断

从政策层面看,国家为房地产行业拟定的总发展基调是:“十二五”期间房地产业应从“保增长”转向“保民生”,房地产产业定位将出现根本性调整;从供求关系上,2010年不仅房地产投资增速赶超了销售增速,投资额也超过了销售额,加之国家保障性住房建设规模计划扩大了81%,在这种趋势下,2011年供不应求的市场矛盾将得到一定缓解。

鉴于以上分析,在调控政策下,虽然短期全国房价并没有出现明显回调,但是从市场发展趋势看,各地的供求矛盾已有所缓解,库存普遍有所上升,而企业资金最充裕的阶段已经过去,现金流开始有恶化的趋势,随着资金的日趋紧张和存货压力的日益增大,行业正越来越靠近降价的临界点,2011年的房价出现回调将是大概率事件。不过,虽然房价出现回调的可能性很大,但是从中央保持房地产行业健康和稳定发展的初衷以及中央在调控中的掌控力来看,房价会适度回调,然而深跌和暴跌的可能性不大。

二、我国商业银行个人住房信贷现状

作为我国的支柱产业,房地产业由于具有对关联产业的强势带动效应,及对短期经济增长指标具有的明显促动作用而备受政策扶持,发展迅速。与此同时,房地产投资大幅增长带动了商业银行个人住房贷款的飞速增长。我国商业银行个人住房信贷从2006年以来呈现爆发性增长的趋势(如表1),这些数据一方面说明银行房贷有其自身的业务优势,发展迅速;另一方面面对日益庞大的信贷规模,即使不良率仍相当低,但是在当前房地产市场价格存在全面系统性下降的风险下,如果银行监管不力,风险管理不到位,不良率将会跳升,这不仅会影响我国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同时对我国整个金融系统及房地产业都是很大威胁。

基于此,本文将利用银行压力测试分析当房价下跌不同幅度时对我国商业银行个人住房贷款不良率的影响,来判断其面临的风险大小,做到防患于未然。

三、房价下跌对我国商业银行个人住房贷款带来的影响

(一)从借款人违约成本角度分析

目前,个人住房贷款还款方式主要为按月等额还款和按月等本还款两种。其中按月等额还款和按月等本还款的贷款本金偿还情况如下表2,从表中可以看到,借款人按月等本还款在第3年、按月等额还款在第4年所支付的贷款本息就已接近或超过贷款本金的一半。

另外,借款人在购买房产时还需要支付契税、维修基金、过户办证等大约4%的相关税费,而购买二手房则增加了中介机构费、营业税、卖方税费等成本,以上成本大约占购房总价的4%-6%。

从借款人违约成本角度分析,当房价的下降幅度超过了借款人已经支付的首期付款、贷款本金累积额、交易费用时,借款人才有理性违约的必要,而此时银行个人住房贷款才面临系统性违约风险。在我国,由于购置房产投入的资金和成本相对较高,即使借款人在一年内违约,其至少损失25%以上,因此,只要存在真实交易,即使房价下降20%-30%,借款人违约成本仍然较大,选择理性违约的可能性相对较小。

(二)银行个人住房贷款压力测试简介

1.定义

根据国际证券监管机构组织(IOSCO,1995)指出:压力测试是假设市场在最不利的情形(如利率突然急升或股市突然重挫)时,所产生的对资产组合的影响效果;IOSC0(1999)具体补充指出压力测试是将资产组合所面临的极端但可能发生的风险加以认定

并量化。国际清算银行巴塞尔银行全球金融系统委员会(BCGFS,2000)则将压力测试定义为金融机构衡量潜在但可能发生异常损失的模型。

2.我国银行个人住房信贷压力测试的框架设计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住房信贷压力测试框架中主要包括:宏观经济变量的预测、借款者行为模式的分析、对违约损失的模拟等。

宏观经济变量预测主要是指对房地产价格、房贷利率波动的预测,以及其他对银行房贷构成影响的宏观经济变量,这些变量对银行资本账户的影响都会间接通过房价、贷款利率两个指标反映出来。借款者行为估计主要是对借款者个人特征,如收入水平、年龄、职业等决定其违约行为的重要因素进行分析以判断其对违约行为的影响程度。

3.银行压力测试的步骤与程序

(1)确定数据的可得、正确以及及时性。

(2)设计压力情景。压力情景事件是指一些可能对银行的资产质量、盈利及资本充足性等产生重要影响的不利条件,它往往由金融机构通过分析历史上发生过的不利事件,或由专家根据经验假设产生,比如房价下跌、经济衰退等。

(3)选择执行压力测试的方法。压力测试方法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是敏感性分析,即单一因素分析。此方法假定单个重要风险因素或少数几项关系密切的因素比如利率、汇率、房价等发生不同幅度的变动时,分析银行的盈利情况、资产质量和资本充足情况,来揭露银行风险暴露程度和承受风险的能力。二是情景分析,即多因素分析,假设多个风险因素同时发生变化以及某些不利事件比如资产价格下跌、GDP下降以及金融危机发生时,分析银行风险暴露和银行承受风险的能力。

(4)确定风险因子。风险因子是指会对资产组合的未来收益产生影响的变量。具体到我国银行业,影响其收益的风险因子常见的有违约概率(Probability Default,PD)、违约损失率fLOSS Given De-fault,LGD)及违约风险暴露(Exposure At Default,EAD)。

(5)选择假设条件。即设定某压力情景的冲击幅度。

(6)依照新的压力情景重新判断银行的损失大小、赢利能力变化。首先需要确定情景参数(GDP、利率上升、失业率上升、房价下跌、股指下跌等)和风险因子(PD、LGD、EAD等)之间的联系,然后确定风险因子对资产组合价值损失等的影响关系。具体就是EL=PD×LGD×EAD,其中EL(Expected Loss)为预期的损失。

(7)分析压力测试结果以衡量银行的稳健性和安全性。即判断银行的准备金能否覆盖在特定压力情景冲击下银行的预期损失,如果不能,再判断银行的资本金能否覆盖该损失。

(三)利用银行压力测试检测房价下跌对商业银行个人住房贷款的影响

本文以某股份制商业银行一级分行为例,分析当房价下跌时该行面临的个人住房按揭贷款的风险,对这两类指标进行压力测试。

依据上述的银行压力测试的步骤,设定相关的参数并确定相关的数据:

1.确定测算数据以2010年3月31日该分行人民币贷款数据为基准。

2.设计压力情景。由于我国商业银行房地产贷款利率由央行制定,短期内不易变动,同时其他宏观经济变量和借款者特征短期内也保持稳定,因此本文仅选取宏观经济变量中的房价进行压力测试。

3.选择敏感性分析的方法研究房价变动对该行房地产贷款的影响作为执行压力测试的方法。

4.确定LGD、EAD、PD等风险因子的取值。按照BASELⅡ的有关要求,房地产个人住房按揭贷款LGD统一取50%,房地产开发贷款LGD统一取45%,EAD取贷款余额作为近似,PD的取值计算方法如下:

对于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主要根据压力情景假设前提,观测LTV(贷款房价比率)和DIR(月供工资比率)的变化,建立不良贷款余额与PD(违约概率)之间的关系并结合专家判断法进行压力分析。

以2009年3月底贷款客户为基础,计算出当时每笔贷款的LTV和DIR,得到贷款分布情况,见表3。

其中对于LTV,利用如下公式:当前房价=200X年x月房产评估价×(当前房价指数/200X年x月房价指数)。

对于每笔贷款,检查其一年内还款情况(2009年4月到2010年3月)。出现逾期90天或以上的状态为1;否则为O。可得出如下的PD账户分布,见表4。

将表4除以表3,即可得出每一个LTV/DIR的组合相对应的PD概率,见表5。

5.选择假设条件。我国银行压力测试是在三种假设情景下对商业银行个人住房贷款质量的迁徙情况进行检测。具体分为,轻度压力环境,即房价下跌10%;中度压力环境,即房价下跌20%;重度压力环境,房价下跌三成。

6.依照新的压力情景判断银行的预期损失。在房价下跌10%、20%、30%的情况下,计算PD的值,然后利用EL=PD×LGD×EAD,计算银行预期面临的损失。

7.分析压力测试结果以衡量银行的稳健性和安全性。该支行的房地产贷款损失准备金为9.6370亿元。

(四)压力测试结果

该分行到2010年3月31日个人住房贷款余额为44.8341亿元。通过计算,压力测试结果见表6。

测算结果表明,在轻度和中度的测试环境下,房价的变动对该行个人住房贷款的质量影响不大,即使到了严重压力条件下,该行信贷质量也并未超过警戒水平。

(五)结论

银行业现状与前景分析例7

关键词:商业银行;员工满意;影响因素

1.研究背景

随着我国金融系统的全面开放,外资和民间资本可以自由流入银行业,商业银行事成竞争日益激烈,传统的利润增长点对商业银行的可持续发展效果甚微,因此,商业银行开始思考如何通过提升服务价值实现利润的可持续增长。服务价值提升的一个显著表征就是使顾客满意。而顾客满意度来源于对员工服务质量的整体评价,员工的满意度又决定了对顾客的服务质量。综上所述,商业银行提高顾客满意度,首先要从内部员工入手,以内部员工的利益为核心,努力提高员工满意度。本文以天津武清村镇银行为例,对其员工满意度影响因素进行分析。2013年4月天津武清村镇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在天津工商局注册挂牌成立,由于员工的社会需求、成就需求以及心理需求在一定程度上无法得到满足,造成了商业银行普遍存在的问题,员工工作效率明显偏低、满意度低。基于这样的背景,本文通过对天津武清村镇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员工满意度影响因素的调研进行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

2.研究假设

员工满意度指员工对工作、氛围的整体感知,它直接反映了员工自身的各种需求被满足的程度。通过对国内外关于员工满意度影响因素的研究成果进行搜集整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薪酬与福利、工作环境、个人发展、晋升机会等方面。可以发现目前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主要集中在本企业内部,缺少横向比较,也就是没有在行业内形成标准的体系。其次没有利用系统的分析方法对某一个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所以,综合学者对员工满意度影响因素的研究成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假设:

2.1工作环境,反映与员工工作相关的各种客观条件。

2.2个人成长,反映个人培训、成长的可能性和晋升通道。

2.3薪酬与福利,反映薪酬的数量、福利是否完善、领导对员工的关心等。

2.4发展前景,反映员工自身的发展前景和职业生涯规划。

3.研究方法

在天津武清村镇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进行调研,主要采用访谈法和问卷调查的方法,利用SPSS16.0软件对所收集的各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分析研究银行员工满意度的主要影响因素。

3.1样本分析

3.1.1性别因素

目前在天津武清村镇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员工的基本情况是女性员工的数量占有优势。通过在银行内部随机发放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男性的比例为48%,女性为52%。该银行的男女比例基本符合行业要求。

3.1.2年龄状况

对员工年龄进行调查,结果显示25岁以下的员工占34%,26到30岁的员工占30%。31到40岁的员工占34%,总体上各个年龄阶段的员工分布相对比较均匀,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业普通员工的平均年龄在30岁左右,该行员工的年龄状况基本上符合行业要求。

3.1.3学历因素

对该行员工的教育背景进行调查,从结果可以发现,具备大专以下学历的员工比例为9%,大专学历的员工比例为18%,本科学历的员工比例为70%,研究生以上的员工比例为3%。可以看出该行员工的学历主要为本科学历,在员工中70%的比重,从这些方面可以看出目前天津武清村镇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学历水平符合业内要求,大部分员工具备较高的学历水平,其中满意度呈现较强的多元化趋势。

3.1.4工作年限

通过问卷调查,可以看出该行员工的工作年限在5年以下的比例为40%,5到10年的员工比例为34%,10年以上的员工比例为26%。

3.1.5岗位因素

调查对象中柜员员工所占比例为60%,客户经理所占比例为20%,从事技术开发的员工所占比例为6%,中层管理者得比例为14%。可以发现其中从事技术类得员工所占的比重偏低。

3.2信度检验

本文采用Cronbach Alpha系数检验调查问卷的信度,CronbachAlpha系数愈高即问卷的信度愈高。对本问卷的数据进行信度检验,结果显示,员工满意度影响因素的Cronbach Alpha系数为0.83,员工满意度的Cronbach Alpha系数为0.91,所以本问卷具有比较高的可信度。

3.3效度检验

对问卷效度的检验一般采用皮尔逊相关系数。员工满意度影响因素的皮尔逊相关系数为0.68,员工满意度的皮尔逊相关系数为0.61,系数均在都在0.6以上,数据结果表明问卷具有良好的效度。

3.4因子分析

对调查问卷做描述统计分析。问卷总共设计30道问题,对30个变量做因子分析,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将30个变量提取4个公共因子,分别命名为工作本身、个人成长、薪酬福利、发展前景。反映样本总体对每个变量的解释情况,4个公共因子的解释贡献率达到78%,认为4个公共因子可以很好地反映原始变量的信息。

3.5回归分析

以4个公共因子为自变量,以员工满意度为因变量建立多元回归模型,回归结果显示,工作本身、个人成长、薪酬福利、发展前景分别对员工满意度具有显著的影响。

4.结论

通过对银行员工的内部访谈及内部的问卷调查,实证研究的结果表明,员工满意度的影响因素主要表现在工作环境、个人成长、薪酬与福利、发展前景等方面。从样本基本统计结果可以看出性别、年龄、学历、工作年限对员工满意度都存在显著的差异,和男性员工相比女性员工工作满意度低,和年长的员工相比新进员工工作满意度低,和本科学历的员工相比高学历员工工作满意度低,和老员工相比刚入职员工的工作满意度低。

通过因子分析,将员工满意度的影响因素提取为四个公共因子,解释了原有变量78%的信息。通过回归分析,可以得出员工在工作环境、个人成长、薪酬与福利、发展前景各个因素具有显著的负相关。由此可以看出不仅工作条件、环境对员工工作满意度有一定的影响,还和内部员工的生活环境有一定的关系。

因此,在对员工管理工作中要从以下方面入手。首先要关注内部员工的工作环境与工作条件,其次要进一步关注内部员工的生活学习环境与条件。总之,多种因素可能对员工工作满意度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商业银行在对员工的内部管理中应该同时关注员工满意度的多种影响因素,满足员工不同层次水平的需求。(作者单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管理学院)

银行业现状与前景分析例8

现代金融业的竞争与其说是资产规模的竞争,不如说是金融风险管理的竞争。在我国目前的金融体系下,由于资本市场起步较晚,以商业银行贷款为主的间接融资方式仍占主导地位。这就决定了我国的金融风险主要表现为信用风险,同时信用风险主要集中在商业银行。因此,对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进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其对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的信用风险管理也有借鉴作用。

我国信用风险管理的现状

长期以来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手段都是以定性分析、经验分析为主,定量分析和各种财务工具的运用被放在次要的位置。目前,这种局面已经有很大的改进,我国商业银行基本建立起由客户评价体系——客户信用评级法和债项评价体系——贷款风险分类法所构成的两维评级体系。

客户信用评级法的现状

从2001年起,我国各商业银行先后改革了信用等级分类方法,全面引入国际先进的综合分析法,引入了量化评级手段,建立起信用等级评定的计算机系统,使信用等级分类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各商业银行目前采用的信用等级评定方法基本上是参照1999年由国家经贸委、人事部和国家计委联合的《国有资本金绩效评价规则》中对竞争性工商企业的评定方法。在具体方法上,均采用定量分析为主,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定量分析的比重一般占70%以上,定性分析的比重一般不超过30%;定量分析采用功效系数法,定性分析采用综合分析判断法。以中国工商银行的信用评级方法为例进行说明:其信用评级指标由基本指标、修正指标、评议指标三个层次构成。基本指标和修正指标运用定量分析的方法,利用财务比率对企业的偿债能力、财务效益、资金营运、发展能力等进行评价。评议指标运用定性分析的方法,对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管理水平、发展前景等非定量因素进行分析。

贷款风险五级分类法的现状

2002年起各商业银行全面推行贷款风险五级分类法,“一逾两呆”的期限分类方法逐渐退出历史舞台。我国现行的贷款五级分类法以风险为基础,通过判断借款人及时足额归还贷款本息的可能性,把信贷资产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五类,后三类合称为不良信贷资产。

贷款风险分类法的核心是对还款可能性的分析,对还款可能性的把握主要是从财务状况、现金流量、非财务情况和信用支持四个方面,综合考虑借款人的还款能力,还款记录、还款意愿、贷款的担保、贷款偿还的法律责任和银行的信贷管理等因素的影响。在具体实施五级分类法的过程中,一些商业银行设计了贷款风险分类的七大量化因素作为分类标准,分别是:借款人经营及资信情况,借款人财务状况,项目进展情况及项目能力,宏观经济、市场、行业情况,还款保证情况,银行贷款管理情况,保证偿还的法律责任及其他因素。

我国信用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客户信用评级法和贷款风险五级分类法的全面推行,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思路逐渐由定性为主向定量为主转变,各商业银行在风险控制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主要表现在各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率的显著下降,尤其是1999年后新增贷款的发放上,2001年中国工商银行新增贷款不良率仅为0.2%左右。与此同时,我们必须清楚看到目前的信用风险管理方法还存在一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在揭示和控制风险方面的作用。

客户信用评级法存在的问题

评级指标体系的设置不尽合理 评级指标的选取以及指标权重的确定缺乏客观依据。我国商业银行通常根据经验或专家判断来选取评级指标和确定指标权重,评级标准具有很大的主观性,评级指标和权重一旦确定就很少更改,使评级结果难以反映企业真实的风险状况。不同类型企业的经营状况有所不同,使用同一模式的评级标准,显然存在局限性;同一个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同一因素对其信用状况的影响可能不同,用固定的权重进行评级也是不合理的。

评级结果缺乏前瞻性。我国商业银行一般以企业过去三年的财务数据为基础进行评级。对于中长期的预测,过去的情况往往与未来趋势的相关性不大,以过去的财务数据为依据的评级结果不能准确预测企业未来的偿债能力。此外,现行的评级方法对企业发展前景重视不够,给予的权重较低,也使评级结果更多的是反映企业过去或现在的信用状况。

信用评级没有与相应的信用风险度量相结合 企业资信状况的不同和资信状况的变化对信用风险的影响是通过违约率的不同和变化而被量化的。信用等级发挥作用是通过不同的信用等级对应不同的违约率水平以及信用等级改变会导致违约率变化来实现的,即AAA级的违约率应该低于AA级,AA级的违约率要低于A级,依次类推。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没有关于信用等级违约率的测量、统计,信用评级体系没有与违约率挂钩,信用评级仅应用于客户选择、授信管理等少数领域。

贷款风险五级分类法存在的问题

银行业现状与前景分析例9

一、前言

2008年至今,始于美国的次贷危机波及全球,并且危机迅速由房地产市场扩散到金融市场,进而又蔓延到实体经济领域,金融危机给全球经济造成的影响日益突显。在此背景下,我国的商业银行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同样面临着巨大的利率风险、流动性风险与信贷风险,作为我国金融业最重要的主体,商业银行在我国经济和社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我国商业银行如何制定合理的风险控制策略,平稳渡过金融危机已成为维持国民经济稳定增长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通过分析后金融危机背景下商业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寻找我国商业银行风险控制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并对我国商业银行如何在后金融危机背景下管理风险提供建议。

二、当前我国商业银行管理中面临的风险

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全球主要经济体经济增速下降,实体经济出现明显的衰退迹象。海外市场需求的减弱,使得中国经济亦面临诸多困难,需求不足、产能过剩、企业效益下降,经济增速明显放缓。我国的实体经济遭受了重大的冲击,导致我国众多中小企业资金链断裂,国民收入降低。银行业作为与宏观经济联系最紧密的行业,经历金融动荡和实体经济下滑的双重考验,金融危机造成其商业银行的贷款、还款等业务受到较大影响。因此,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商业银行主要面临的风险有:

(一)房地产信贷风险

在目前房地产市场的资金链上,商业银行基本全程参与了房地产项目的完成。一方面,商业银行为房地产项目开发商、建筑企业提供贷款资金以确保房地产项目的顺利完成;另一方面,商业银行又给购房者提供按揭贷款,用于购买房地产开发商开发的商品房。通过住房消费贷款、房地产开发贷款、建筑企业贷款以及土地储备贷款等,商业银行实际上承受了房地产市场运行中各个环节的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一旦房地产市场衰退,首先受到冲击的将是提供贷款的商业银行,而银行将是最终损失的承担者。美国的次贷危机便是“两房”造成的房地产贷款信用危机所导致的。因此,房地产信贷风险的存在要求商业银行需加强这方面的风险防范和风险控制。

(二)粗放式信贷管理风险

我国商业银行现行使用的信贷客户评级和分类方法,在总体结构、等级结构、评级程序等方面都比较粗放。长期的经济繁荣和市场的稳定,给商业银行造成经济将长久繁荣的假象,导致银行不仅在放贷的方式上是粗放的,而且在对信贷管理的方式上也过于粗放。另外由于信贷人员素质参差不齐、银行监管系统不严密、信贷管理技术手段有限等众多原因致使银行在信贷管理上的形式、手段过于粗放。众多商业银行的信贷管理甚至只是为了达到业绩,而没有科学、长久、有效的管理机制。这种粗放的信贷管理方式,在经济环境良好的情况下并不会显示其危害,但在金融危机袭来时,很可能是商业银行踏上不归路的罪恶元凶。

(三)企业信用风险

次贷危机对大型企业的影响尚且不足为虑,但其对出口企业以及中小企业的影响却有可能是致命的。在出口方面,由于全球经济的低迷,我国出口需求下降,出口企业关闭现象增多,资产负债严重导致债务无法偿还,给银行带来坏账风险。再者,由于某些地区(如江浙一带)民营企业家利用民间借贷补充流动资金的风俗盛行,一旦经济不景气、出口下降导致某个链条断裂,可能就会影响一大批的企业,这往往也导致了商业银行贷款的大量违约。而中小企业由于受到经济增速回落以及紧缩性财政政策的影响,资金短缺、融资困难的现象十分突出,再加上受人民币升值等原因影响,部分中小企业面临生存危机。而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的历来不是国有四大商业银行的重点,而是其他一些地方性商业银行或是外资银行,所以中小企业的萎靡不振也给商业银行带来了巨大的风险。

(四)内部信贷控制风险

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薄弱是我国商业银行的普遍问题。近年发生的数起信贷不良案件都涉及银行信贷制度的不健全、执行得不到位等问题,充分暴露出我国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存在较大问题。我国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风险主要表现在:内部控制制度“救火式”的较多、缺乏前瞻性,制度总体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过分强调控制成本,将获利作为弱化或者逾越内部控制的理由;领导审批,缺乏完善的控制点和流程;内部控制制度的文字性内容较多,缺乏清晰的流程图;缺乏保证措施,很多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既没有监督也没有奖惩措施等等一系列问题。内部控制的脱位使得商业银行的各项风险变大,无法为商业银行的决策提供有力的支持,这就要求信贷风险管控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三、完善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对策

(一)完善法律制度环境,建立规范市场环境

要使银行业健康发展,法律是保障。只有完善法律制度,才能使监管有法可依,对违法操作才可以进行相应的处理。同时高层监管机构应该加大监管力度,严格执法,严打违法金融操作,规范金融市场。另外,监管机构还应当适当地、适度地推进金融体制改革,为我国商业银行管理制度改革提供良好法制及市场环境。

(二)建立和完善全面风险评估体制

要完善风险管理体制首先就是要建立完善的风险评估管理体系。首先,商业银行的风险评估体系应全面,涵盖所有的风险类型和所有的业务领域,信用风险是商业银行日常运营中最关注的风险,但同时也要加强对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的识别和评估;既要评估内部业务的风险,也要开展外部业务的风险评估;有效的风险管理模式应该是事前管理、事中管理和事后管理的有机结合,不要放松任何阶段的警惕。另外,风险评估应尽量避免主观判断的成分,逐步引入定量分析以及线性分析的技术手段。最后,我国商业银行还应以正确的姿态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的风险评估机制和方法技术,并按照世界金融业界风险管理的要求,结合商业银行自身的特点,建立风险评估模型以及科学的内部评估方法,同时还应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商业银行风险数据库,为风险评估提供数据支持。

(三)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

内部控制作为商业银行规避风险的重要工具,绝大多数的操作风险都与内部控制不健全有关联。内部控制的建设是银行的一个重要系统建设,需要加强各部门职责的分配,既能各司其职又能互相配合。商业银行应建立科学完善、适用有效的内部控制系统,根据财政部《企业内部控制规范》提出的内部控制五要素,即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察,来设计完整合理的内部控制体系,并根据自身的特点来设计操作性强、具有针对性的内部控制制度;要建立可行的监督执行制度和科学的奖惩措施,确保内部控制制度严格执行;要加强对基层分支机构负责人的监督管理,从源头上遏制住操作风险,将粗放型的信贷风险管理方式转变为集约型的风险管理方式。

(四)加强监控房地产市场风险

房地产风险作为银行在金融危机背景下最大的风险,我国商业银行必须加强对房地产市场风险的监视。房地产行业也作为我国经济的支柱性产业之一,其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大量上下游相关企业的生死存亡。同时银行业承担着房地产行业带来的巨大风险,我国商业银行要严密监视房地产行业的动态,及时调整对房地产行业及其相关产业的信用评级以及信贷量。同时加强对已经发放贷款的房地产行业的风险监控,密切关注企业的经营情况和现金流状况,及时发现风险以及潜在风险。

(五)加强对贷款企业的信用审查

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商业银行应充分注意贷款企业的财物能力以及经营能力。首先,我国商业银行应该加强对贷款企业的信用审查,尽量把操作风险降至最低,努力规避各种人为风险。其次,为适应新的监管趋势,商业银行应逐步构建自己的内部评级体系。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商业银行应依托大数据分析技术深入分析客户行为、客户信用、客户风险、客户资产负债状况、客户盈利状况等,并基于分析结果构建授信客户的全景图,客观评价客户的还款能力、还款意愿,进而建立起大数据时代下的商业银行内部客户信用评级体系。该体系可以准确对企业风险进行预测,并及时发出报警信息。再者,应该加强对贷款企业经营状况及发展前景的分析,加强企业违约、破产的预测和预报工作,尽量使商业银行减少损失。最后,我国商业银行还可以运用资产组合,综合考虑经济环境、行业前景、未来发展趋势等多方因素,降低和分散风险。

四、总结

金融危机的浪潮尚未完全退去,其对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启示和影响也是极其深远,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我国商业银行需要制定出合理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才能在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而后金融危机背景下,日益暴露的风险管理能力的不足,如何提高风险管理的水平是当前商业银行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从后金融危机背景下的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存在的不足的角度入手,分析其不足之处,并提出相对应的对策,希望能够对我国商业银行在进行风险管理能够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马佳杰.后危机时代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研究[J].中国商贸.2014.02.21.

[2]杨佳.后金融危机时期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及其管理[J].时代金融.2013.11.30.

[3]何振华.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研究文献综述[J].时代金融.2014.02.28.

银行业现状与前景分析例10

一、研究背景

金融是经济的核心,金融业被认为是加入WTO后受冲击最大的行业之一。在金融全球化和入世大背景下,中国的金融体制改革必将进一步深化,入世把国际惯例和规则带入我国银行业,中国商业银行业在面临全面开放的同时,将遭受前所未有的全面竞争局面。本文在参考国内外各种评价方法的基础上,运用因子分析法科学系统地评价当前我国商业银行竞争力,让我国商业银行清晰地认识自身的生存现状,帮助我国商业银行在今后的发展中进行科学的市场定位和战略规划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二、银行竞争力分析原理及指标体系的构建

(1)分析原理与方法。因子分析是将大量的彼此可能存在相关关系的变量转换成较少的、彼此不相关的综合指标的一种多元统计方法。因子分析的目的是减少变量的数目,用少数因子代替所有变量去分析初始的经济问题。在建立因子分析模型时,用尽可能少的不可测公共因子的线性函数与特殊因子之和来描述原来观测的每一个变量或指标。因子分析还可以计算出公共因子的方差贡献率,它表示因子变量对原有变量信息的解释能力,其值越高,说明该因子的重要程度越高。因此可以用方差贡献率作为权数构造一个银行综合评价函数,然后通过计算其得分对银行综合竞争力进行排名。(2)银行竞争力评价理论。目前,对商业银行的评价研究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一是WEF(World Economy Forum)和IMD(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Management Development)的评价国家竞争力中的金融体系竞争力评价,该方法主要根据一国金融业对整体经济的作用和影响程度来衡量一国金融业的整体竞争力。二是有关专业机构的评价,如美国的骆驼(Camel)评估法、穆迪(Moody)评级方法和标准普尔(Stand-Poor)评级。骆驼分析法从资本充足率、资产质量、管理水平、收益状况、流动性五个方面对商业银行做出评价,将银行分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五个等级。穆迪评级主要从资产质量、盈利能力、流动性、资本比例等四个方面设立12项指标。三是有关专业报刊的评价,如英国《银行家》杂志每年对世界1000家大银行按其一级资本进行排名,它既考察单个银行,也考察一国银行的实力水平。其评估指标除了一级资本规模指标以外还包括:银行的资产(包括总资产、比上年增长比例)、资本资产比率、利润(税前利润总额、比上年增长比例、实际利润增长)、经营状况(资产收益率、资本收益率、成本收入率)等综合指标。因其评价结果能对世界1000家大银行的资产状况、盈利能力、在当今世界上的地位等作了比较全面、客观的评价,所以这一排名被视为银行业内最具权威的实力评估,具有很高的权威性,被各国政府和有关部门加以研究和应用。(3)评价指标的选取。评价指标的选择关系到最终评价结果的有效性,因此合理正确地选择具有代表性的重要指标所组成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是正确评价商业银行竞争力的关键。本文对分析指标的选取是在参考英国《银行家》杂志所采用的评估指标体系的基础上,综合考虑我国商业银行的实际状况及数据的可得性来进行的。最终选取的评价指标如下:总资产、营业收入、净利润、员工人数、人均存款、人均贷款、人均利润、总资产收益率、净资产收益率、核心资本充足率、资本充足率、不良贷款率及拨备覆盖率等13个指标。这些评价指标既符合商业银行的行业特点,而且在涵盖商业银行的各个方面的同时又能重点突出“竞争力”这一主题。

三、结论

综上所述,尽管在陆续地股份改造和重组上市后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竞争力得到了很大程度提高,但因机构庞大、公司治理能力平庸及承担较多的社会责任,其盈利能力远没有达到所应具备的水平,所以国有商业银行在提高公司治理能力及盈利能力方面依旧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胥晞,张军.我国上市银行竞争力比较分析[J].西安金融,2005(1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