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课堂提升策略模板(10篇)

时间:2023-07-03 15:49:10

课堂提升策略

课堂提升策略例1

我国目前正处于教育改革的关键时期,针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也不容落后。如何尽可能地提高小学生在课堂上学习语文的积极主动性,是教育工作者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这就需要教育工作者采用全新的教育模式、教育思路及教育策略,切实有效地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一、传统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1.单一的教学模式

过于单一化的传统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使课堂氛围非常枯燥乏味,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远远不够。这就会造成教学效率低下的现象。教师疏于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会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降低,缺乏学习的动力。单一的教学模式也无法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在这种既缺乏学习动力,又没有学习乐趣的情况下,小学生学习语文的效率就一直无法得到有效提升。

2.枯燥的教材内容

小学语文的教材内容选取得是否科学有趣,极大地影响到学生学习课本的积极主动性。目前,我国的小学语文教材选用得尚且不够出彩,大多章节都过于枯燥、陈旧,缺少丰富的知识体系,加之匮乏的课外阅读书本,使教材整体缺少创新性。在这种状况下,教师很难针对每个小学生的不同学习特点充分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与此同时,过于枯燥的教材不仅会使作为受教者的学生进入疲乏的状态,作为教导者的老师也会逐渐失去教学的激情。

3.错误的教学目的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学习习惯还不成熟,学习状态尚且处于学习的入门起步时期。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根据小学生的这一特点,将教学目的重点放在对小学生能力素质、学习态度的培养上。小学生往往在学习的自律性上有所缺失,这就需要教师着重培养小学生的学习习惯,好的学习习惯关乎学生今后漫长的学习生涯,如果没有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很容易对学习产生倦怠、厌烦的心理。

二、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

1.创新教育理念,改善教学模式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需要通过营造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来提高教学效率,除了改变单一枯燥的学习氛围,还要选取适合小学生学习的教学内容,使小学生不仅能在课堂中活跃起来,和教师进行良好的互动,还能真正学到有用的知识。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选取一些可以提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内容,提高学生对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进而激励学生对所学内容有更加深入的自我思考,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使课堂教学更加轻松活泼。与此同时,教师还应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学习特点、学习需要,采用适合其学习状态的教学方式,使教学更加具有针对性,进而使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都得到有效提升。

2.丰富教材内容,增加课外阅读

在教育改革这个大趋势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并不单是小学语文教师的责任,教育部门也应为改革作出相应的贡献,为学生编制更加科学合理、适合小学生学习的教材内容,这也有利于改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氛围。同时,应当适当增加小学生的课外阅读书目,这可以有效地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在大量课外阅读的积累下,小学生的语文基础学习能力会相应得到大大的提高,使小学生能够更加纯熟地理解和运用字、词、句。另外,选取适当的课外阅读书还能够帮助处于学习初级阶段的小学生对语文有更加形象生动的理解,培养其学习语文的自主性,使其能够积极主拥匮习语文,进而提高小学生的学习素养,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

3.明确教学目的

想要树立正确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目的,教师就要明白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最需要培养小学生的哪些学习品质。通过实践可知,对于小学生而言,最重要的就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优秀的学习素质。因此,对小学生的教育应该做到“以人为本”,切实保证针对各个学生的不同学习习惯、状况进行针对性的引导,使教师的课堂教育更加科学合理。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应该与时俱进,顺应时代的需求进行教育改革创新,切实解决以往教学模式中存在的一切问题。为了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让课堂教育更加深入、有效,教师就必须把教育重点放在培养小学生基础素质与学习习惯上。只有真正做到创新教育理念及方式、增加课内外阅读、明确教学目的,才能使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从根本上得到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课堂提升策略例2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5-0076-02

当前,语文课堂教学存在很多问题。与内而言,很多教师会被新理念、新课型等"新常态"下的课堂教学现象搞得不知所措;与外而言,语文教学成了中国教学存在的最突出、最主要的一个问题。很多初中语文教师也在各种教育理念下"雾里看花",难辨真伪。一方面,初中语文不仅面临着升学压力,还肩负着培养学生综合素质重任。随着课改深度推进,"新常态"成为课堂教学改革的热点问题。课堂是教学的重要环节,为提升教学成效,本文就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提升策略进行深入研究。

1.提倡教师集体备课,提升教师的备课成效

高效课堂其核心理念与原则为"以学定教",有效教学的关键环节在于有效的备课。为了提升备课成效,初中语文教学推行集体备课制。集体备课是指在教师独立备课的基础上,以学科教研室教师共同备课为形式,而进行的集体性教研备课活动,其形式分为校内集体备课与校际集体备课。集体备课能集思广益,其与轮流备课、分块备课、组长备课等备课形式存在较为显著的差异。从形式上而言,它不追求老师们统一的教案,它目的在于为教师个人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提供相关的服务与帮助。

根据备课任务,我们大多将同一年级的语文教师集中起来,进行集体备课。如在集中备朱自清的《背影》时,老师们围绕学情分析、教材处理、教法选择、媒体选用、练习处理、教学过程中师生的双边活动等进行了充分讨论。备课组实行了导学案制,每一课学案在制定前都通过集体备课集思广益确定整体思路,然后由老师们分工完成。因此每课学案的设计既有相关的知识梳理,又有课堂学习环节,还有配套的精选练习,学案力求做到实用好用,教师又可根据自身优势和班级学生实际充分发挥,提升了课堂效果。

2.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师生对话来提升教学成效

课堂上的师生互动是一种提升教学成效的有效形式,语文课堂与其他课堂相比,具有灵活、开放性等特征。学校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提高可以这样入手:丰富课堂教学对话的类型。在初中语文的课堂教学中,师生对话较多,学生间的对话少。单调的对话不利于师生之间达成相互理解,因此作为教学主导者的教师有必要对语文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进行改革。在班级授课制难以改变的情况下,教师要着重研究班级授课制下师生、生生之间对话互动策略。教师可适当地引入小组学习、对组学习、大组讨论的合作交流,以及师生之间的个别指导。灵活多变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能够从时间上和空间上,保证学生对话的自主性,打破集体教学的单一性,扩大学生自主活动的空间,增加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的多维性。从启发学生思维、完成教学任务等角度来思考问题,使交往围绕语文课文内容来展开,这样更容易锻炼学生思维能力。

《羚羊木雕》是初中语文教材的经典课文,其通过平凡的家庭琐事,赞美了孩子间的真诚的友谊,提出了如何尊重孩子情感的社会大问题,内容发人深省。在讲授《羚羊木雕》时,笔者就设计了相关讨论,组织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对话。有学生认为应该归还,毕竟是很贵重的东西;有学生认为不应该归还,毕竟同学之间的友谊是无价的。在组织师生的交流过程中,对话既是一种教学方式,更是一种师生关系。教师要尊重学生阅读过程中的独特感受,弘扬学生的阅读个性,促使学生"愿答"、"乐答",在"答"中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合理利用多媒体,创新课程教学模式

随着技术的发展,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多。多媒体,顾名思义,就是多种传媒手段的综合运用。通过图像、画面、声音、动作的综合运用,展示一幅立体的全方位的视听形象,把语言文字转化为视听形象,这是电子传媒文化时代的一个主要特征。同时因为它具有的可视性、可听性、直观性的优点,而被引进课堂,这无疑使语文教学――尤其是古诗文教学――走进了一个新时代,语文学习也步入了一片崭新的天地。当前,在多媒体运用上,存在两个极端。一方面,很多语文教师认为语文教学中没有必要使用多媒体,一些老师在使用多媒体技术的培训上并不是很到位,如今还是一片散乱且非正规的局面,这就使得初中语文老师的技术能力跟不上多媒体发展速度,很多时候初中语文老师不能及时解决在课堂上出现的有关多媒体故障的各种问题,导致课堂宝贵的时间被浪费,耽误了老师授课的有效时间,从而教学质量就提不上去。另一方面,一些教师过于依赖多媒体,语文课堂教学出现的一些问题,如"电子课件使用过多"、"花样繁多、肆意翻新"等。电子课件使用的泛滥、课堂表演活动的频繁,以及课型的不断翻新等,以"新常态"冠名,就让人不敢非难和质疑。许多语文教师过于依赖多媒体,就拿"新常态"喋喋不休,也容易给人以误导。

在讲授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时,笔者先采用多媒体播放一段高山流水之曲,再展示陶渊明的形象,在清新优美的旋律中,再展示田园自然风光,展示的画面是描写农村生活的田园风光:方宅、林园、远村、茅屋、鸡鸣、狗吠。这些声画无疑可以引导学生进入一种美好的境界,体会到山水的魅力。但这还很不够,要想更深入地理解作品的主旨,作者的情感。于此同时,联系陶渊明的个性、人生道路,才可以更深地明白:此诗表现的是陶渊明的情怀,归隐田园、悠然自得的心态以及诗人淡泊名利、洁身自好的人格。

4.科学地布置好课外作业,在课堂上对学生作业进行合理评价

为了提升课堂教学成效,课后的语文作业也应被合理设计与合理评价。在影响学生作业对语文知识和能力发展质量的诸多要素中,科学的作业设计是前提,扎实的作业实践是基础的话,那么,有效的作业评价是关键。传统的语文作业评价,无论是评价目标还是评价方式,无论是评价主体还是评价因素,都存在着不少误区,有待于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探讨一些科学有效的理念、方式和方法,为更好地保证语文教学有效性提供依据与参考。

在讲授《孔乙己》一课时,让学生感受当时社会的残酷与自私,民众的麻木与冷漠,学生心灵受到强烈的震撼。我借此设计了两个开放性问题"众人为什么而笑,用笑来贯穿孔乙己的故事,有什么用意?"、 "孔乙己是时代的落伍者,造成他人生悲剧的原因是什么?这和他的性格有什么关系?"学生兴趣盎然,充分发挥想象,谈得真切感人,对社会、生命有了深沉的思考。

课堂提升策略例3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教师的教学语言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尤其是作为英语启蒙阶段的小学英语教师,其有效的课堂教学语言可以更好地为教学服务。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小学英语教师在教学语言使用上依然存在诸多问题,不仅课堂教学效果因此大打折扣,英语教学的有效性同样受此影响。笔者以为,通过对小学英语教师课堂语言的研究,分析其话语特征,掌握其规律,发现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策略,对于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提高小学英语教学质量都有着现实意义。

一、小学英语教学课堂的话语现状

“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合理地利用时间的重要条件。”小学英语教师课堂语言必须具有示范性,力求准确、清晰、流利、地道且具有一定的趣味性,但在实际教学中,笔者发现教师课堂语言存在着以下问题:(1)指令拖沓、冗长。如,who’syour favorite person?Whom do you like best?For me, I like Jackie Chen. Because he is a superstar, I like his films very much. He has great Kungfu in his films. He also sings very well. Then, who’s your favorite person?(2) 语法规则错误:如Be quickly ; Answer my these questions; Boys are read after me等。(3)中文式英语,如I write , you read。(4)中英文混杂使用,中文为主,英文为辅。(5)语音、语调问题。该连读不连读,如,stand up,Nice to meet you.单词的辅音尾音读得很重,如desk(er),bird(er),该失去爆破的音没失去爆破,如foo(t)ball, bla(ck)board ...凡此种种,不一而足,如此教学用语不仅容易使学生感到困惑,影响其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而且时间一长,还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热情。

二、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语言问题剖析

1.教师教学观念滞后

教育是一项需要终身学习的工作,但一些教师除了教材、教参以外,很少阅读专业类书刊,关注专业领域前沿动态,陈旧的教学理念,单一的知识结构,很难适应新课标要求。一些教师还存在明显的教案意识,严格遵循既定的教学设计授课,对于课堂教学过程中预设外的状况缺乏灵活应对能力,这样不仅忽略了丰富的学生个体,而且容易导致“学”围绕着“教”转,限制了学生主动发展。

2.培训针对性不足

当下教师培训名目繁多,但培训中对教学技能的指导较多,对于英语专业知识素养和语言运用能力的培训却不多,大多数英语教师只是依赖原有的语言水平在从事英语教学,而事实是很多教师原有的语言基本功就比较薄弱,即使是一些英语基本功较好的教师,因为缺乏语言的坚持训练和巩固,在教学岗位上从事多年教学后,语言素养非但没有进步,甚至还有倒退的倾向。

3.教师职业倦殆

小学英语教师每周授课时数为16至20节不等,一些教师还有跨年段教学,课后还有大量作业批改,每天疲于应付琐碎、繁重的教学任务。长此以往,教师极易产生焦虑紧张的负面情绪,倦态渐现,殆心日生,通常的表现就是工作满意度低、工作热情和兴趣丧失,不仅缺乏团队合作精神,对个人发展甚至日常教学也持无所谓态度,有量无质,教学语言规范性更是大打折扣。

三、提升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语言的策略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提出:“小学英语教学要重视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学生一定的语感和良好的语音、语调基础,引导学生乐于用英语进行简单交流。”因此,规范化的教学语言是实现有效课堂教学的保障,也是培养学生良好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途径。如何才能提升课堂教学语言质量呢?

1.自我提升促发展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应“不断更新知识结构,适应现代社会对英语课程的要求”,要“不断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努力使自己成为具有创新精神的研究型教师。”面对小学英语教学语言中存在的问题,除了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学习外,英语教师还要注重教学语言提升。(1)教师要设定梯度合理的提升目标。要想发展,清晰明确的目标非常重要。教师在设计成长规划时,必须正确评估自己发展的优势、劣势,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结合自身发展、学校发展和外部环境,充分挖掘自身资源,科学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从而设定符合自身发展的“路线图”。(2)要努力调整对工作的期望值,客观评价自己,用积极的心态面对既定的工作岗位,按照自我学习―自我实践―自我反思―自我提升的思维实践模式,不断促进专业素养提升,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语言质量。

2.更新观念重实践

“教师不能替代学生学会英语,他们只是能够引导学生走上学习之路,帮助学生建立对自己学习能力的信心。然后,他们必须在旁边等待,随时准备鼓励和评价学生,而每个学生都靠自己的行动来奋斗、感知。”根据互动理论,语言是通过不断实践才学会的,而不是由教师教会的,教师只是充当了目的语的向导作用。传统教学中,教师主导话语权,教师讲,学生听,单向度的教学活动不仅使学生向教师主动传递信息的机会变少,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同样受阻,学生学习过程最终成为被动接受过程。提升课堂教学语言,就要求教师转变以往只重视语音、语法和词汇等语言知识灌输的教学模式,以生为本,引导学生知道如何获取语言知识,使英语学习成为一种全方位、多层次和主动进行有效信息交流的过程。

3.优化语言提效率

课堂提升策略例4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29-0013-01

一、初中政治课堂教学现状

由于观念未能更新,还有评价体系不能全方位改变,传统的政治课堂存在着三大缺陷:一是教师片面地强调课本知识的重要性,要求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死记硬背,有的老师随便增加教学难度,采取填鸭式教学,忽视学生对政治知识的认识规律和主动性;二是教师忽视初中政治课堂教学的广阔社会基础,将应付考试作为其教学的主要目的,使学生的思维和思想禁锢于政治课堂中,从而阻碍其思维、想象能力的发挥;三是政治课堂教学完全脱离学生的生活和思想实际,脱离社会实际活动,教师包办所有的课堂教学、提问、回答环节,使学生缺乏生活与情感体验,从而导致学生失去课堂学习活力且无法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有的教师忽视教学过程本身所具有的意义,在教学中缺乏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这不仅降低了学生学习的能力,而且容易使学生养成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和不主动积极思考问题的不良习惯。另外,受到应试教育的严重影响,导致学生在高负担、高压力的情况下,失去对学习政治知识的兴趣。加上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缺乏饱满的情绪以及讲解时缺乏一定的灵活性和主动性,造成学生学习情绪低落,从而严重降低初中政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初中政治课堂有效性的提升策略研究

(1)转变教学的观念。通常而言,政治常识的理论性相对较强,加上受传统教学的观念影响,使得政治教学效率低下。因此,在初中政治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脱离传统的教学观念束缚,把学生作为教学主体并以此开展教学。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合理安排上课时间,积极适应最新的政治课堂教学理念,改善枯燥乏味的传统政治课堂教学模式,多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和机会,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课堂上敢讲、敢想,并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多发表意见。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根据学生所讲述的进行指导和分析。行动上的改变,必须是观念先行,教师要改变因循守旧的教学方式,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积极创新教学方法。

(2)提升备课的效率。政治教师在备课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依据学生的实际能力制订相应的教学计划。教师要做好对每天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的计划工作,不能单一地把让学生完全接受课本知识作为教学目标,应把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作为目标。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应充分掌握课堂教学过程中所出现的疑难点,需对课本中的重点问题进行详细的教学与讲解,及时把握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并以此作为备课的参考内容。总之,初中政治教师在备课时务必重视将课堂教学目标与教学实际相结合,将知识学习、能力培养及情感态度作为教学重点,从而进一步提高初中政治课堂教学效率。

(3)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初中政治课堂相对于其他的课程而言较枯燥乏味,如果教师不采取积极的方法激发学生对政治学习的兴趣和激情,初中政治课堂教学的效率就难以得到相应的提升。因此,要激发学生对政治学习的兴趣,初中政治教师应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多提出一些与课堂内容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充分思考,积极探讨。要给学生思考和探讨的时间,给学生回答问题的机会,并采取适当的奖励措施,从而激发学生对初中政治学习的兴趣。此外,初中政治教师在传授政治案例时,可以将枯燥的案例转变为充满趣味性的故事加以讲解,激发学生对政治知识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能够从故事中学习到更多的政治知识,从而提升政治课堂的教学效率。

(4)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初中政治课程主要是提高学生的思想素养,帮助学生树立积极正确的人生观和道德观。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初中政治教师应注重把政治学科知识融入到学生日常生活和班级管理中,让学生将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充分发挥思品课程在品德教育工作上的指导作用。为营造良好的政治课堂氛围,初中政治教师应适当合理地开展一些具有特色的课堂活动,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过程的美好,从而提升学生的自我体验,进而提高初中政治课堂教学效率。“亲其师,信其道”,教师在平时生活中,要主动关心学生,注意和学生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给他们更多的人文关怀。对于学生的进步要及时给予表扬,增强学生信心。教师要和学生一起分享成功的体验,一起总结失败的教训,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为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奠定基础。

三、结束语

初中政治教学对学生的人格形成、理想形成以及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树立具有重要意义。在初中政治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心理特点出发,激发学生对政治知识学习的兴趣,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同时,需注重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创新,加强教学内容和生活之间的联系,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培养学生优良的思想品质,从而提高初中政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课堂提升策略例5

中图分类号:G420;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13-0033-01

时代在发展,语文课堂也要适应当代教育发展的步伐。当前语文教育也应逐渐由知识传授向素质培养转变,更加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要达到这样的教学目标,就需要建构有效的“优教”教育体系。也就意味着不仅要在备课上多下功夫,还要研究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多实践新的教学模式,善于借鉴现代化的教育手段。语文是一门传授知识,培养精神价值的学科。对于教学者来说,这是一门与艺术有关的技术活,必须经过认真的备课,才能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该如何备课,才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呢?

一、课前准备策略

语文是一门注重知识传授,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学科。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更新教育理念,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个性特点精心备课,以便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具体来说,要做到以下两点。

(1)认识自己,高效备课。并非别人认为好的备课内容,在自己手里就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因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知识层面,不同的教书习惯,不同的行事方式,不同的表达能力。因此,每一个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清楚地认识自己,结合自己的特点来备自己能驾驭的内容,能掌握的教学方式。同时,教师要明白自己的地位。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宰者,也不是新课改下部分人认为的无所作为者,而是从“主角”退居“次主角”,注重适时适当地对学生进行指引,发挥引导者的重要作用。

(2)了解学生,因材施教。教学既要面向全体学生,提出统一要求,也要善于发现和挖掘每个学生的特点或特长,针对不同的学生,精心选择不同的教学内容。比如,采取分类提问法时,因为不同的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性格等方面有着不同的特点,因此,要针对学生的兴趣与爱好进行巧妙的提问,如此能提高学生的自信心,自然而然地增强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只有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个性,才能抓住特点进行因材施教,才能备出学生爱听的课,学生也会更加感兴趣。这样的师生相互合作交流,才能产生最佳的教学效果。

二、课中教学要点

(1)让学生学会倾听。倾听是学生从教师那里获取知识的一种重要方式,要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教师就要教会学生如何听讲,让学生拥有一双聪慧的耳朵。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学生实际,因材施教。实践证明,可以采用如下方法训练学生倾听的能力。一是以读促听。让“听”落实在实际教学中,要做到听与读相伴。二是听后思考。要能够提出自己的见解,有独自的思考能力。这样训练不但养成了学生专心听讲的习惯,也培养了学生互相尊重的品质,能站在他人的立场思考问题,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因此,既懂得了感受他人的情感,也收获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友谊。

(2)教学注意事项。首先,注重精彩的导入。有些学生上课前注意力不集中,因此,要营造一个和谐活泼的教学氛围,极大地捕获学生注意力,为教学提供保障。其次,教学过程要扎实。阅读教学最重要的就是注重学生与文本的对话,也就是应该让学生在充分熟悉文章后再开始实施教学任务。相反,经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学生才读一二遍,字音还没读准,句子也读不通顺,教师就急忙地组织学生讨论、交流。有的甚至直奔课文的重点、写中心思想,让学生泛泛地谈感想。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教是为了不教。”扎实的语文课堂,应该由浅入深,由特殊到一般,进而由一般到特殊。再次,课堂提问要有有效性。教师要有目的地启发学生积极思考,让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发挥自己的能力。一是注意提问的针对性与涵盖面。教师提问题前要考虑学生知识面、兴趣爱好,对不同的学生提问不同层次的问题。不能只关注优秀的学生,更要注意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二是给学生“留时间空白”。即使是在安排小组讨论的时候,也要事先留有充足的时间让个人独立思考,不能只顾提升课堂的活跃氛围而忽视学生自我独立思考能力的锻炼以及个性思维空间的生成。

三、课后总结反思

对于教师来说,一堂课的结束,不意味着教学过程的完成,而课后总结反思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堂课的好与坏,优点与缺陷,教师作为设计者是深有体会的。这就意味着,作为一个负责任的教师,课后必须总结反思,优点继续保留,缺陷继续改进,认真反思。也可以与同行分享教学心得,交流教学经验,进而一步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结束语

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作为一个教师,不仅要自身对这门艺术有着深刻的理解,还要把其中蕴含的思想内容传授给学生。因此,教师就需要有充足的准备、精心的策划、合理的安排、适当的教学方式及明确的角色意识,对学生加以正确的引导,提高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积极性,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更好地传承中华文化打下坚实的基础,达到提升语文教学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课堂提升策略例6

数学是训练思维的体操,在高中阶段的数学课堂教学中,若想提升学生思维灵活性,则课堂教学便首先应当灵活;若想培养学生快速联想的能力,则课堂教学便首先应当富于联想功能. 从教学之初的导入环节开始,教师就有必要安排合理、有效直至有趣的内容与方法,惟其如此,方能更好地带动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潜能. 比如在处理计算题之际,需要按照题目要求,以解决问题为根本方向,教师可以采取生动形象的趣味导入手段,带领学生借助联想往学习过的有关知识,如概念、公式、定理等,在经过一定时长的独立分析判断之后,予以科学论证求解,最终给出正确答案. 而所有的导入手段,均可以化归到直接导入和悬念导入两种策略之中.

[?] 直接导入是所有方法的根本

所谓直接导入方法,就是在处理某一项相对独立存在的教学内容之时,在课堂开始之初,教师采取简洁明了的叙述与设问方法,让新知识同旧知识发生关联,从而使学生的注意力以最快的速度由课下过渡到课上. 此类导入设计通常均要求教师把课堂问题带入情境之中,形成形象化内容,以产生先声夺人的理想效果. 在教学与三角函数有关内容时,便可以采取该类手段. 三角函数有关内容在全部高中阶段的数学教学过程中,占据着极为关键的地位,学生在第一次碰到此项内容时,教师即能够利用生动丰富的语言直接予以课堂导入. 当上课铃声响起以后,教师走上讲台,安静地环顾一下全班学生,不置一言,便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于教师处. 此时,教师用手拍击讲台,开始说出课堂导入言辞:边角角边详细算,弧长面积费周旋,三角之形奥妙多,了解熟知逾千年,古人观塔又看山,量天度海亦非难,勾三股四九章法,还有函数正余弦!这八句韵语非常像评书里面的定场诗,起到使“众位压言落座”的效果,有趣、有味、有嚼头. 在课堂上初次使用这种方法进行导入,学生并不了解教师究竟要做什么,被吸引住的可能性也就更大,此时教师直接引入主题:今天我们来学习这历史悠久的三角函数问题. 导入设计简明、有力,只寥寥数语便将本堂课所要接触的内容描摹出来,清晰地呈现在学生面前. 而且这种表现形式新颖独到,非常容易起到抛砖引玉的良好激趣效果,可以带动学生在极短的时间里,融精神于课堂;引领学生在极少的内容里,近其师而亲其道.

在直接导入之中,复习式导入方法的应用范围很广,这种导入模式是教师最常应用、学生最易接受的一种. 由于复习导入模式与数学学科逻辑性特点相一致,利用在导入时间融合旧知识的办法,能够将学生此前头脑中已经形成的知识、经验抽取出来,给后续的教学活动提供帮助,并且让新知识、新方法能够迅速与学生头脑中的旧知识、旧方法相衔接,提升学生的整体能力. 比如教师在给学生讲解与三角函数二倍角公式有关内容时,便可以首先对两角和公式进行复习梳理,而在处理半角公式有关知识时,则可以首先借助学生已经了解的二倍角公式. 总之,只要能为新知识学习铺路的旧知识,便都可以拿来为导入环节所应用.

[?] 悬念导入是策略提炼的灵魂

直接导入将新知识迅速呈现在学生面前,这是所有导入方法的根本所在,而若想让导入发挥更大的作用,便要让导入更具悬念,更有趣味,由此可以揭开悬念导入的神秘面纱――悬念导入比直接导入更进一步,更有艺术性. 教师可以针对性地安排一些问题,这种导入方法也较常见,也就是存疑型导入模式. 从心理学的观点分析:思维过程一般要开始于应付某个问题,也就是说,如果没有问题,思维的开始就很困难. 按照这种心理学原理,导入新课时,教师可以特意安排一些与教学重点内容有关,同时又不乏趣味性的问题,诱使学生增强学习欲望、进入问题情境. 教师对于一些重点、难点内容可以故意制造迷局,使其成为悬念点,并且提供一些解决该悬念所必须用到的新知识,促进学生以更大动力投入到问题探索过程之中. 比如当讲解到与余弦定理有关内容时,教师可以如下教学:我们均了解直角三角形满足勾股定理:c2=a2+b2,那么如果三角形不是直角三角形,它的三边关系又有什么规律呢?是不是可以设想:锐角三角形三边关系可以表示成c2=a2+b2-x,而钝角三角形三边关系可以表示成c2=a2+b2+x呢?如果上面的假设是真的,那么x的数值是多少?在这种具有吸引力的设疑导入中,教师引入了和余弦定理有关的推证.

使用该方法,教师首先需要做到设疑要巧妙,应当根据教材所赋予的关键点、重难点,站在更加新颖的角度予以设问,并且设问难度要适当,不能过难,也不能过简,要让学生暂时身处困惑状态却可以通过“上下求索”达到解决困惑的状态. 其次,教师需要做到以疑激思、良问良导. 悬念问题的安排仅仅是导入的初始状态,更为关键的还在于要将这种状态延伸下去,以此带动学生思维朝正规轨道发展下去,使学生思维自觉趋于活跃状态. 所以教师有必要熟练掌握一些问题设置手段、技巧,并用合适的语言加以配合,以便让学生思考更顺畅、处理问题更熟练.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直接导入和悬念导入是高中数学课堂导入的两种基本方法,悬念导入是直接导入的进一步生发,然而这绝非意味着悬念导入更加重要. 实际上,悬念导入之所以存在,只是为了照顾学生心理需要,而其根本,仍然要归于直接导入,也就是仍然要过渡到与知识相关的某一点上.

[?] 生动导入策略升华的归依

直接导入与悬念导入是高中数学课堂导入的两大支柱,也是两种主要导入策略,若想使这两种策略更有效,教师需要将其精华提炼出来加以升华,让方法更加灵活,更能适应变化多端的高中数学教学内容. 导入的基础功能是把抽象、繁复的数学知识,用生动形象的方式表现出来,方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游戏、故事、问题、歌曲等皆可以予以展现,使学生在新课开始阶段即先取得一个直观的感知,达到激发探索的效果. 而毫无疑问的是,多种形式的内核之下,无一例外地包蕴了直接与悬念两大支柱. 若想让这种简单的原理应用到极致,就一定要坚持灵活生动的原则,在导入设计中积极添加生动的元素. 只有如此,才能让抽象的数学知识更具可感效果.

比如在接触与指数有关的知识时,教师便可以安排一个直观的游戏来促进学生认知,使学生更好地了解指数性质. 具体方案是:

教师:在本节课开始教学之前,我们大家先做一个简单的游戏,请大家取出一张作业纸,将作业纸进行一次对折,分成两半.

(学生依言而做. )

教师:大家再对折一次. 此时作业纸变成几块呢?

学生:四块.

教师:再对折一回,又怎么样呢?

这种折纸游戏并不复杂,却与指数函数非常贴近. 教师将教材中的知识巧妙地融入学生实践之中,使学生近距离了解了指数变化规律与基本性质. 同时,教师事先没有说明折纸原因,学生好奇心得到了满足.

再比如,当接触任意角三角函数有关知识时,竞赛方法的引入完全可行,教师可以让学生在竞赛情境中联系新旧知识:

请大家自觉完成下述练习,看谁可以尽快给出答案,并说出原理.

问题一:tan960°的数值是多少?

问题二:如果sinαcosα>0,那么α位于第几象限?

问题三:如果cosα0,那么α可能位于第几象限?

课堂提升策略例7

初中政治课对初中学生来说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可是,在目前阶段的初中政治课堂的教和学的过程中,有效性在教学上一直都没有提高。问题来了,我们如何让课堂这个地方能绽放出蓬勃生机,保证课堂教学有效性,进而提高教育教学的水平呢?我就现在基于数年的初中政治教学做了以下分析。

一、注重教学兴趣,打造有趣生动的课堂

现在的初中政治课堂上,因为教学形式相比而言较为单调,再加上政治课程自身就有比较强的理论性在里面,因而缺乏趣味,故使学生在政治课上难以专注思考,政治课堂缺乏生动活泼性,严重阻碍了初中政治教学有效提升。针对于此,着重初中政治课堂的趣味性研究,主动打造充满活力的课堂,创造良好的上课气氛,就成为了初中政治课堂教学的重中之重。鉴于此处,在初中政治课堂教学工作当中,我们要通过多变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意识。具体的可以从如下几点展开讨论:1.使用幽默的故事增加课堂趣味。幽默的文字、字谜等能让上课氛围非常活跃,这还对拉近师生关系有一定的好处,还可以鞭策学生独立思考。比如,在教学针对“合作”的有关学识时,我们可以师生合唱《团结如钢铁般有力量》,接着继续进入课堂重点,捕捉住学生的观察注意力,把主观能动性调动起来。再如教授“诚信做人”这一课时时,我们就能借带有诚信的有趣的故事导入学习……趣味故事的应用,可以使初中政治课堂的教学内容更加生动,更别开生面。此外对塑造学生优秀的品质起到重要作用。2.使用多媒体设备,增加学生积极性。在当今的教育体系中,在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可以巨大的激发学生的积极心,提升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初中政治课堂实践教学方面,教师要尽可能多地使用多媒体教育教学,提高课堂氛围。比如,在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用放送别录像的形式来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再如,在学习“长江”时,教师也可以使用多媒体工具,给学生播放长江、黄河浩浩荡荡蔚为壮观的视频,让学生观赏视频时,促进学生的爱国情怀。3.教师可以联系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来引导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初中政治课对学生的德育意义很是重要。政治课上,教师们要尽量避免传统填鸭式单一教学,要紧抓德育与日常生活的紧密关联,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例如,在教授学生学习朱自清的“背影”时,教师可以组织班级举办一个“难忘亲情交流座谈”,鼓励学生讲述自己在生活中和自己父母亲人发生的点点滴滴感人的小事,自己是如何想的。或者可以讲述你的身边发生的感人的亲情故事也可以,你是如何看到的,看到以后你又是如何想的?这种交流式的座谈教学方式,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合作意识,也使学生在交流感情的过程里,学会感恩和孝敬父母,可谓一举两得。

二、运用现代教育手段,增强教学实效

由于传统教学理念与现代教学理念是相违背的,所以在新课程标准提出以后,现代教学教育中引入了一种新的技术手段,也就是现代教学媒体。传统教学模式是典型的满堂灌,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只扮演课堂听众的角色,并习惯于在教师严格控制下听与答,知识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单向传递,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不高。新课程标准提倡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学习的主人,认为课堂的主动权、学习的自应该属于学生。为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即“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一种具有多样性、新颖性、艺术性和趣味性等特点的现代教学媒体运用而生。由于这种媒体刺激了学生的各种感官神经,所以学生的注意力、学习兴趣、思维被调动起来,从而促进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望。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在各方面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一方面来说,它不但能够开阔学生的视野、增强记忆力、培养观察、思考、理解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而且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智力以及非智力因素共同参与认识过程。这个过程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动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优化了学生的学习方法。另一方面,它改变了过去传统教学中教材单一、教学方式枯燥等现象,弥补了传统教学方式中直观化、平面化和动感不足等缺点。使一些令学生抽象难懂的内容变得易于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并且在浩瀚的书海里自由漫游,取得令教师与家长意想不到的成绩。

三、打破传统思路,营造良好氛围

(一)转变教学和学习思维

在初中教育教学中,转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思维是至关重要的。同样的,初中政治教师在课堂上上课时也要摒弃传统教学观念的羁绊,以学生为初中政治课堂的主体作用者,教学中可以将学生作为教学的核心来发展。上课时,初中政治教师一定要尽量地把舞台交给自己的学生,要让他们在课堂上敢发言、敢辩论,激励自己的学生在课上多发表自我想法的同时也要谦虚认真的听取别人的建议,最后教师再统一进行个别指导。另一方面,作为学生,也要努力在课堂上多多动脑、勤于思考,也要挣脱传统教学的束缚,改变被动接受的现状。只有这样,师生才可以将传统的教学思想转化成新课改下的学习思维整合方法,也只有这样,初中政治教学的阶梯,才可以往上迈上一个巨大的步子。

(二)营造良好的品德课程氛围

初中政治用以促进学生思想修养、助力学生树立正确人生目标和道德界限的一门学问。我们在平时教育教学中,要格外注重将政治这门学问融汇到学生的日常衣食住行中和班级管理的任务和工作上去,能够让自己的学生感受到,政治知识和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进而发挥在德育这一任务中的主导引领作用。为了打造良好的政治思想课,初中政治教师可以有计划的开展特色课的教学。再者说,初中政治本来就具备一种特殊的性质,所以在学习中,教师要多让自己的学生对整个教学有一个切身处地的真切感受,继而让自己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自我激励、自我进步。

总而言之,要想提高初中政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们就需要广大初中教师和学生主动参与进来并相互支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不断积累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现代政治观念和思想,进而转变现有的教学观念和老套陈腐的思维方式,经过大胆创新,努力适应,能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能动性,教与学两边互动,帮助现代初中学生积极发展,快乐学习,健康生活。

参考文献:

[1]王秋华.激发兴趣--提高初中政治课堂有效性策略探索[J].教育界,2013(20).

[2]董仲良.试析初中政治课堂有效性提问方法与途径[J].课程教育研究,2013(32).

课堂提升策略例8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7-0183-02

新课程理念下的物理教学要求“以学论教,教是为了促进学”。有效的课堂教学体现在学生的有效学习和教师的有效教学。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应当既关注学生的学习,研究学生的学习规律;又关注老师怎样引导、怎样帮助学生学习,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体验学习过程,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构建,形成对知识的探究和发现能力、整理和重组能力。在实践中,笔者尝试用以下策略来提升物理课堂的有效教学。

一、创设有效的导入情境,激发学生物理学习的兴趣

皮亚杰说过:“兴趣,实际上就是需要的延伸,教学要以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个耐人寻味的恰当的教学情境可以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因此,教学中要结合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导入情境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

1.“魔术”展示,兴趣昂然。魔术导入实际是布设疑阵,在学生心理上引起悬念,使他们处于暂时的困惑状态,进而激发解疑的兴趣。“魔术”的表演常常借助物理原理来实现,一些小“魔术”我们物理教师还是可以表演一番的。例如,八年级的学生刚学物理的时候,笔者给他们表演了几个小魔术:(1)普通纸片能盖住一大杯水;(2)水的火焰;(3)跳舞的纸人;(4)天女散花。这几个魔术表演下来,学生的好奇心被激起,以下的课就顺理成章地进行下去。

2.“典故”开端,情境入题。故事导入时,结合故事情节,设置悬念,多加入自身或身边大家知道的人或事,在课堂教学中联系所学逐渐剖析故事中的物理本质。例如:“凸透镜成像”的引入,笔者就用一个冰生火的故事,让学生感觉非常神奇,那么为什么那个博士能救大家于冰天雪地之中?这样的故事还很多很多,比如密度中所说的阿基米德如何判断皇冠的成份问题……

3.实验导入,发现规律。教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导入是一种非常常见的手段。在开讲时,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观察实验,或让学生自身动手做实验,使学生观察现象,发现规律,进行归纳总结,推导结纶,丰富她们的感性认识,从而导入新课。例如,教学“声音的传播”时,笔者让音叉振动发声,学生看不出音叉的振动,把音叉放出水中,水花四溅,效果明显。

4.实例引进,亲近生活。从生活、生产中抽取一些生动形象的实例进行引入和佐证,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让深奥的道理通俗化,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有助于学生具体生动地理解知识。应用此法要注意选材要典型生动浅近具体,并紧扣教材,引证正确。

现代初中物理是生活化的物理,许许多多的东西都从生活中来,要求学生把物理知识也应用于生活中去。例如:为什么我们用高压锅煮饭快?为什么青藏高原上煮饭为什么都要用高压锅?

二、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培养独立性和自主性

课堂教学的核心是调动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使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从而使学生和谐地发展。学习过程是否有效,是课堂教学是否高效的关键,而学生的学习过程需要教师的巧妙引导。因此,物理课堂教学应该多给学生一点思考的时间和活动的余地,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教师只需要适当引导和点拨。

例如,笔者在“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实验教学的片断――

课前导学:教师在课前提前两天准备好上课需要的“学教篇”,并将“学教篇”发给学生,要求各个小组的学生按照不同任务进行预习。教师在课前提前一天检查了学生的“学教篇”,初步了解学生关于滑动摩擦力已有经验及知识水平。有5名同学知道滚动摩擦力小于滑动摩擦力;有7名同学设计了通过改变压力来改变摩擦力的实验,但设计的实验方法不够科学、严密。

教师活动:(1)设置生活情境――请几个同学到前面分别用缠了皮筋和没缠皮筋的筷子夹弹子看谁夹的快。(2)设置问题情境――利用课件出示问题,汽车关闭发动机后为什么还能前进?最后为什么又会停下来?学生活动:运用已有经验信息去分析问题,做出解释,引出摩擦现象。教师活动:提出问题,关于滑动摩擦力大家知道哪些知识,还想知道什么?学生活动:踊跃提出问题。

教师活动:应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在发生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产生的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叫做摩擦力。师生互动:全班同学对黑板上的实验数据和结论进行交流、讨论,得出结论。教师在学生完成实验探究后引导同学们一起总结,得到初步结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与运动速度和接触面大小无关)。学生活动:上网查阅、或应用已有书籍查阅滑动摩擦力在现实生活、生产实际中的应用。

显然,这样的教学使得同学们在课堂上有更充分的思考空间,教师给学生提供充足实验探究的体验时间,利用师生共同分析帮助学生有的放矢地学习,为学生进一步做出推论争取了时间,切实提高课堂实效。

三、优化课堂提问,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课堂教学的主要目标是使学生获取知识、形成技能、训练思维,而课堂提问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提问可以引起学生听课的有意注意和独立思考。学生往往在回答问题时精力集中,而听课时则常常散漫,教师如能用一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问号”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容易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提问是最好的反馈方式,通过提问所接收的语言反馈信息,比其它形式的反馈信息具有准确性、具体性、即时性和简洁性。它可以使教师当堂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从而及时调控教学程序,改变教学策略,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以下问题值得注意。

1.课堂提问要把握好频度和坡度。一讲到底的“满堂灌”“填鸭式”教学是不足取的,而低级的、重复的、漫无边际的、迷迷糊糊的提问却往往借着“讨论式”“启发式”的幌子而被人们容忍。满堂都是“对不对”“是不是”“懂不懂”等,学生几乎不假思索便能回答,既无法回味、联想、思考又缺少刺激而提不起兴趣,这样的问题,无疑是在浪费课堂宝贵的时间,对提高学生的能力毫无裨益。因此课堂提问要以培养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出发点,根据思维的“最近发展区”原理,尽可能选择一个“最佳的智能高度”进行提问,使大多数学生能够“跳一跳,够得着”。问题是思维的“外衣”,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发展思维的最佳途径。

例如:把一冰块放在0℃的水中,外界的温度也为0℃,问:冰和水的质量哪个发生了变化?

笔者设置以下的问题:

(1)水和冰的温度各为多少?

(2)水凝固和冰溶化的条件是什么?

(3)热传递的条件是什么?

如此设计问题的前提,要求教师对学生已有的知识进行诊断,了解学生的相关知识储备,以使问题能和学生独特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在把一个问题分解为若干个小问题的时候,尤其要注意各小问题的坡度,要让学生感受到这样分解的理由,并能自然地把各个阶段的解决策略串联起来而得到原问题的解决,否则就是教师把知识“嚼碎”“喂”给学生,对提高学生的认知是没有帮助的。

2.课堂提问要增强时机意识。课堂提问要把握好适当时机,应结合教学的不同环节,分清主次提出各种问题。设计提问的着眼点应该是:内容的关键处、矛盾处、题眼处、知识的规律处、知识点联系处、学生的不在意处、学生易错处等,主要是内容的关键处,即指教学的重点、难点,明晰考纲要求。

抓住这些内容设问,往往会牵一发而动全身,是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向纵深发展的关键。如“欧姆定律”一课,应紧扣重点、难点,就如何控制变量提问,提问要有的放矢。怎样发问,提问要解决什么问题,都必须服从探究内容和教学活动的需要。

3.课堂提问应注意点面结合。教学应面向全体学生,课堂提问应有较大的辐射面。既要照顾到点又要照顾到面,以点带面,培养优生,带动中等生,转化后进生,以促进全体学生共同提高。不能只顾及举手积极的同学,也要兼顾相对“安静”的同学。由于被提问的次数和频率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

“频频惠顾”的学生很有可能因此而对物理兴趣倍增,学习进步明显;而被“冷落”了的学生,其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很容易被挫伤,从而导致班内学习成绩的“两极分化”。这就要求教师坚持面向全体,坚持因材施教,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均有训练的机会。

四、灵活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将知识具体化、形象化

物理是一门自然科学,有许多摸不着、看不到的现象,学生对那些抽象的概念和现象缺少丰富的感性认识,很难理解和掌握,更谈不上什么创新。而物理教学中大量的内容又是实验无法直接向学生提供的。

新课程理念下的物理有效教学,以学生的探究为主,以学生得益多少为评价标准,没有固定的教学模式,没有现成的教法和学法,需要我们广大物理老师共同探讨和研究。让学生“动”起来,让物理课“活”起来,让物理知识真正走进学生的生活,成为解决生活难题的武器,应是每个物理老师追求的永恒目标。

课堂提升策略例9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22.082

职业学校德育课程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课,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法制教育、职业道德和职业指导教育、创业教育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等的主阵地。

教师是学生学习潜能的最重要的开发者,德育教师只有按照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自身的特点因材施教,让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化为积极主动地学习,才是开发这种潜能的关键所在。近年来,我们课题组围绕中职德育课堂教学效率这一主题,通过课堂教学的实践与探索,采取多种教学策略与手段,极大地提高了德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 深入钻研教材,丰富教学内容

教师的职责是“传道、授业、解惑”。时至今日,教师的职责更多的应体现在解惑上,惑从哪里来,则必须要求我们教师想尽一切办法来激发学生质疑问难,这是提升德育课堂效率的实质和关键所在。

大多数德育课都是围绕社会生活中的经济、政治现象,从领域上讲,具有广阔的探索空间;从内容上讲,源于课本,而不拘泥于课本,且高于课本,让学生深层次地探究它们产生的原因,特点、过程、影响,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教师要善于联系学生实际,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化和扩展。因此,要提高中职德育课堂教学的实效性,首先必须依据“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根据学生实际,改进和丰富教学内容:第一,要适时增加时政新闻知识;第二,要适量增加实践活动内容;第三,要适当增加专题选修课。

许多研讨性学习活动的课题研究需要开展社会调查,实地采访,收集整理和分析相关材料,需要实际操作与积极参与。研究的课题应与社会现实有着较为紧密的联系,能很好地点击生活,引出思考,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一些社会现象,提高其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确保德育课程总课时不变的前提下,将德育必修课、选修课和活动课进行相互配套,并将班会课、升旗仪式、团会活动、公益劳动、社会实践等纳入到德育课程的视野之中。

2 改进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模式

在教法和方法上,应该让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采取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人机互动的模式,让学生经过独立思考、思维发散、交流探索的过程学会用全面的观点、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在研讨过程中,要力求体现学以致用的功能,既要做到适用书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又要在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化细化书本知识,从而更好地实施教学目标。

一直以来,教学研究是职业学校比较薄弱的工作,也没有得到教师们应有的重视。在德育课教学的创新中必须充分发挥教学研究的作用,要用新理念武装教师,用新方法迎接挑战。德育课教师只有具备较强的能力和较高的素质,才能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模式:第一,要十分重视课堂导入;第二,要多采用研究性学习和活动课程;第三,要善于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第四,要充分利用好多种媒体实施有效教学。

3 精心研究预设,促进课堂生成

职业学校实施德育课程,不应仅仅是一套外在于师生的强制性的价值规范体系,也不应是一种老师简单向学生灌输这些价值的过程,而应该是职校师生在特定教育情境中不断变革,创造内容,融入自己的生活世界和职业世界,并在不断衍生的德育氛围中,共同对话、体验、理解和实践,实现道德品行共同成长的过程。并让学生在特定情境的熏陶和德育活动体验中,感受到德育课程的魅力所在。

德育课程的实施模式直接关系到德育课程功能体现和效果呈现,必须积极探索有效的德育课程模式,依照针对行业态势定教学内容、针对岗位需求定特色课程、针对学生特点定教学方法的思路,提倡引入案例教学法、主题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活动教学法,以及角色体验法等多种教学模式,开展有效的德育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感知、体验、感悟的过程中,领悟生活世界、职业世界的人生真谛,培养良好的职业情感和职业志向。

4 参与社会实践,提升理想信念

在以体验性德育活动为载体的教学过程中,积极探索案例教学、情境教学、活动教学等模式的运用策略,逐步形成以活动体验法为主要特点的教学模式,以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学习者学习方式的根本改变。实现从书本转向活动,从课堂研读转向现实生活,从知识传授转向社会活动,努力引导职校生把所学知识应用于社会实践和职业规划之中,促进其自身素质的不断完善。在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原理和价值标准分辨社会中的各种真伪、善恶、美丑等现象的能力,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思考提出建议和解决方案,激发其形成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进一步弘扬和培育民族情感,在活动中升华学生的理想信念。

5 创新考核方法,实施多元评价

学生德育课程学业的评价应注重在整体性评价和综合素质评价两个方面积极探索。在既有尝试的基础上,力求使德育课程学业成绩能体现“以人为本”的整体性评价,注意做到“五个结合”,即实践与理论结合、仿真与现场结合、结果与过程结合、动态与静态结合、测试成绩与能力评估结合。在此基础上,逐步探索学生综合德育素质的评价方式。学生的德育学分,除德育课的学习结果之外,还要把学生参加其他德育活动的情况纳入到德育课程考核的视野之中,进行学生德育综合素质评定。

在评价形式上,要将学生自评、同学互评和教师点评结合起来,使学生通过多元评价,能够有所思,有所得。教师和学生既是评价者又是被评价者,评价的态度是中肯的,评价的效果是积极有效的。

课堂提升策略例10

在素质教育方针大力推广执行的背景下,学生开始转变成为中学语文课程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必须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特征和学校实际状况,进行各类教学引导目标的设置,力图让中学生各项潜能得以深入挖掘,从根本上改善课堂教学实效。在此背景下,作为教师,完全有必要设置探究式课堂,令学生探究能力得以系统化的培养。教师在其间主要负责扮演引导者角色,经过不同情境的设置,营造出和谐愉悦的探究氛围,进而调动彼此合作探究和独立学习的积极性,使得整个探究流程能转化为中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不过这部分自主探究活动并非无序和盲目,而是要集中开发学生的智力和创造性思维技能,令学生在语文学习环节中能够自主地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如在进行杜甫《登高》诗词的学习期间,教师可以开展该类诗词的基础性教学,保证将文章核心内容阐述清楚过后,鼓励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索。学生在经过和杜甫其它诗歌对比校验之后,可以透过思想、情感和诗歌语言艺术等层面,领悟作者不同阶段的情感变化细节,并分析产生该类结果的具体原委。在教师的引导作用下,中学生便能够积极主动地感知、思考和探究相关文本内容,进一步灵活挖掘、领悟和应用当中的关键性知识点,最终提升个人人文素质并获得整体性发展。

二、依照学生实际要求,进行富有针对性的教学管理策略的制定实施

中学生身心结构处于半成熟状态,心理层面上急需得到爱和归属感,作为语文教师,要善于观察他们的具体需求并制定相互对应的教学对策,保证他们在接受人性化指导的基础上,产生对教师和相关讲解内容强烈的认同感。

首先,制定明确的教学控制指标。中学语文课程的基础性特征便是工具和人文性的统一,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竭尽全力发挥语文课程应有的育人功能,保证课程内容和学生成长环境关联的紧密性,令他们及时感受到优质文化并衍生出美好的情感和人生态度;同时配合语文应用、审美和探究技能培训途径,令学生养成标准的语言交际和情感表达技能,借此适应现实生活和自我多元化发展等需要。

其次,保证教学内容选取的针对性。长期以来,大部分中学在语文教学内容选取上过于自负,对于中学生主观能动性激活结果关注度不高,使得学生在课堂上难以及时介入到文学作品的探究、欣赏活动中去。因此,教师要尽量抽出部分时间,令学生能够自由地进行文学作品的选取,并保证给予深层次的讲解。如教师在进行《祝福》课文教学期间,要尽量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在布置基础性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利用“祝福”主题,组织学生开展希望远行目的地的阐述活动,令学生结合已有理解进行各类想象,在课堂上进行分享交流,或是直接利用短文形式加以记录。在此期间,学生思路得以有机拓展,课堂注意力也相对集中,对于教师和教学内容的认同感会大增,这些都是有效提升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不可或缺的辅助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