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超高层建筑要求模板(10篇)

时间:2023-07-02 09:19:21

超高层建筑要求

超高层建筑要求例1

1.1高层建筑划分《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规定,建筑高度大于100m的民用建筑为超高层建筑。《住宅建筑规范》(GB50368-2005)规定,35层及35层以上的住宅建筑应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和火灾自动报警系统。《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年版)规定,当高层建筑的建筑高度超过250m时,建筑设计采取的特殊的防火措施,应提交国家消防主管部门组织专题研究、论证。美国《国际建筑规范》(2009年版)规定,有人员使用的楼面到消防车可以到达的地面的高差大于22.9m的建筑为高层建筑。对于建筑高度小于等于128m的建筑,可采用ⅠB类耐火等级的结构替代ⅠA类耐火等级的结构,但承重柱的耐火极限不应降低。英国《建筑设计、管理及使用消防安全技术规范》(BS9999∶2008)规定,顶层楼板到地面的高度超过18m时,应设置消防电梯和防烟楼梯间且前室内设置消火栓。此外该规范按照顶层楼面高度的不同对建筑耐火等级作了规定,如A2类建筑(人员处于清醒状态且熟悉环境,火灾增长速率为中速火),当顶层楼面高度超过60m时,构件耐火极限不低于2.50h。法国《高层建筑防火安全法规》(2007年版)规定,建筑高度大于50m的住宅及建筑高度大于28m的其他类型的建筑为高层建筑,建筑高度大于200m的建筑为超高层建筑。1972年的国际高层建筑会议将高层建筑分为4类:第一类为9~16层(最高50m),第二类为17~25层(最高75m),第三类为26~40层(最高100m),第四类为40层以上(高于100m)。由此可见,各国对于高层建筑均作了规定,但对超高层建筑的划分并不完全一致。有关高层建筑高度划分标准如下:美国23m、英国30m、法国28m(其中住宅50m)、我国24m,可见几个国家的规定相对而言差别不大,总体上,我国的规定比较适中。我国和法国明确界定了超高层建筑的划分高度,我国为100m,法国为200m,其中我国规范对建筑高度大于250m的建筑作了专门要求。美国和英国没有单独规定超高层建筑,但从消防救援以及建筑耐火等级角度对超过某一建筑高度的高层建筑作了特殊规定。如美国规定对于建筑高度小于等于128m的建筑,可采用ⅠB类耐火等级的结构替代ⅠA类耐火等级的结构,但承重柱的耐火极限不应降低;英国规定人员处于清醒状态且熟悉环境、火灾增长速率为中速火的建筑,当顶层楼面高度超过60m时,承重构件耐火极限均不低于2.50h。

1.2耐火等级各国规范均根据建筑高度及使用功能规定了相应建筑的耐火等级,有关超高层民用建筑主要承重构件的耐火极限要求对比情况见表1。从表1可以看出我国规范中有关柱、梁、承重墙等承重构件的耐火极限要求与其他国家的规定比较接近,但楼板的耐火极限相对偏低。根据国内建筑火灾统计资料,火灾延续时间在1.50h以内的占88%,在1.00h以内的占80%。与之对应国内规范将一级耐火等级建筑物楼板的耐火极限定为1.50h,二级耐火等级建筑物楼板的耐火极限定为1.00h。我国二级耐火等级建筑占多数,这样大部分一、二级耐火等级建筑不会被烧垮。当然,建筑构件的耐火极限定得越高,发生火灾时烧垮的可能性就越小,但建筑的造价要增加。

1.3防火间距各国规范均通过限定防火间距作为防止火灾在建筑之间蔓延的措施,美国规范详细规定了建筑相邻部位的开口要求,当间距大于9.1m时,则对外墙耐火极限没有要求。英国采用相邻建筑外墙所受热辐射强度来确定防火间距,以是否达到引燃木材的热辐射强度12.6kW•m-2作为判定条件,要求建筑到达公共边界或者假定的边界(而非相邻建筑物)的距离为其达到热辐射要求的计算距离的一半。例如,在火灾规模为30MW的情况下,距离着火建筑7.9m的距离处即可达到12.6kW•m-2的辐射强度,从而可以引燃木材。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要求其到达与相邻建筑公共边界的距离取7.9m的一半,即不小于4m。法国规范要求相邻高层建筑外墙的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或具有8m的防火间距。我国规范也有限制外墙开口的类似规定,如开口面积小于外墙面积的5%时,防火间距可减少25%。对于耐火等级均为一、二级的相邻建筑,高民用层建筑与相邻高层建筑的防火间距为13m,与相邻多层建筑的防火间距为9m。我国规范中有关高层建筑与多层建筑的防火间距规定与国外规范相比较为接近。

1.4避难设施避难层(间)作为高层建筑尤其是超高层建筑重要的安全疏散设施,各国规范均有详细规定。美国规范规定电梯候梯厅在采取防烟措施的条件下可兼做避难区域,同时对避难区域提出了双向疏散要求。对人员疏散存在困难的医疗建筑,美国规范要求可供患者睡觉休息或治疗的楼层以及其他人员荷载超过50人的楼层均应采用挡烟设施分为至少两个烟气控制区,并对该类建筑中的避难区域面积作了规定,卧床病人按照2.8m2•人-1、其他人按照0.56m2•人-1确定避难面积。英国规范允许避难区域设置在受保护的楼梯间内。此外,美国、英国规范均考虑了使用轮椅等行动不便人员的避难需求,其每人占用的面积美国为0.9m2,英国为1.3m2。我国规范对超高层公共建筑设置避难层作了明确的规定,但对超高层住宅建筑,《民用建筑设计通则》要求设置避难层(间),而防火设计规范没有相应的规定,有关超高层住宅设置避难设施的技术要求仍需要进一步完善。

1.5消防救援确保火灾情况下消防车辆能够迅速到达着火建筑,提供消防救援人员进入建筑物的入口,对于营救建筑内的被困人员、降低火灾损失具有重要意义,国内外规范对消防车道(包括其宽度、通行高度和坡度、回转场地等)及消防扑救作业面(包括长度、与建筑的距离等)均有所规定。美国规范中消防车辆可到达的位置与建筑内设置消防设施的情况有关,当建筑内设有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时,该距离可相应增加,如消防车道应能到达距建筑入口15m的位置,此外建筑物外墙与消防车道的距离不应超过46m,当设有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时可增加到137m。英国规范规定消防车应能到达距消防水泵接合器18m的位置。法国规范规定消防车道与建筑物的距离不应大于30m。我国规范通过规定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的布置要求,限定其与建筑的距离不宜小于5m,且不大于10m。同时规定消防车与消防水泵接合器的距离为15m~40m。可见国内外规范对消防车到达位置与建筑之间的距离要求比较接近,一般控制在15m~40m的范围内。关于超过一定长度的袋形消防车道应设置回车场地的要求,美国规范规定为46m,英国规范为20m。我国规范规定尽头式消防车道应设置回车道或回车场,但未明确其长度要求,应进一步细化该规定。

2超高层民用建筑防火设计加强措施

综上所述,针对建筑高度大于100m的超高层民用建筑的防火设计,提出如下加强措施:

2.1耐火等级我国规范规定超高层民用建筑的耐火等级为一级,从前文对国内外超高层民用建筑主要承重结构构件的耐火极限对比分析可以看出,我国对于一级耐火等级建筑要求其楼板的耐火极限为1.50h,而国外规范的相关要求均不低于2.00h,可见我国规范对建筑楼板的耐火极限要求相对偏低。为给超高层民用建筑的消防救援以及人员安全疏散提供更有利的条件,建议提高楼板的耐火极限。目前,我国有关楼板的构造做法及耐火性能见表2。由表2可以看出,在楼板厚度为100mm(保护层厚度为10mm),其耐火极限可达到2.00h,楼板厚度达到120mm(保护层厚度为20mm)时,耐火极限可达2.65h。结合国外规范的相关要求和我国实际的楼板构造做法情况,对超高层民用建筑楼板的耐火极限提出如下要求:超高层民用建筑楼板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2.00h。

2.2防火间距我国规范中有关高层建筑与多层建筑的防火间距规定与国外规范相比较为接近。此外,规范中规定在设有防火墙等条件下,高层建筑与相邻建筑的间距可以不限或不小于4m。对于超高层民用建筑,较大的防火间距除有利于防止火灾在建筑之间的蔓延外,也为消防救援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考虑到我国超高层建筑的数量及相应的救援和管理条件,建议即使在采取设置防火墙等措施的条件下,也不应调整超高层民用建筑与相邻其他建筑的防火间距。为此,提出如下建议:超高层民用建筑与相邻民用建筑的防火间距应符合高层民用建筑与民用建筑防火间距的相关规定,其间距在采取设置防火墙等措施的条件下也不应减小。超高层民用建筑与工业建筑的防火间距(包括与甲类厂房,与甲类仓库,与甲、乙、丙类液体储罐,与可燃气体储罐,与可燃材料堆场的防火间距)应符合高层民用建筑与工业建筑防火间距的规定,其间距在采取设置防火墙等措施的条件下也不应减小。

2.3避难设施避难层(间)作为高层建筑尤其是超高层建筑重要的安全疏散设施,各国规范均有详细规定。我国《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对高层公共建筑设置避难层作了明确的规定,但对高层住宅建筑的避难层设置没有提出要求。仅在《民用建筑设计通则》中有高层住宅需要设置避难层(间)的规定。因此,我国建筑防火设计规范中有关超高层住宅设置避难设施的技术要求仍需要进一步完善。可以结合住宅建筑的特点,设置避难间。同时参考美国、英国等国家的规范对医疗建筑的避难区域或使用轮椅等行动不便人员的避难需求的规定,我国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在规定高层建筑安全疏散设施时也应考虑行动不便人员的避难需求,为该类人员的安全疏散提供可靠的保障。此外,对于高层建筑避难间的具体设置高度要求,需要考虑到当前消防车辆救援高度一般在50m的实际情况。为此,提出如下具体建议:建筑高度大于50m的高层病房楼,其50m以上楼层每层应设置避难间。建筑高度大于54m的住宅建筑,其54m以上楼层每层应设置避难间。

2.4消防救援《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整合修订稿)对消防灭火救援要求的规定,补充了现行相关国家标准在消防救援规定方面的不足,但对需要设置回车场的尽头式消防车道的长度要求需补充规定。结合道路中心线间的距离不宜大于160m的规定建议取1/4,即40m。此外,超高层住宅建筑与其他使用功能的建筑上下组合建造时,其裙房屋面如果兼做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应对其屋面板的耐火极限提高要求,以确保消防救援作业的安全,可考虑与防火墙的耐火极限要求一致,即3.00h。为此,提出如下具体建议:一是长度超过40m的尽头式消防车道应该设置回车道或回车场。二是超高层住宅建筑与其他使用功能的建筑合建,住宅部分通过裙房屋面疏散且裙房屋面用作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时,裙房屋面板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3.00h。

3结论

基于上述比较分析,对于超高层民用建筑的防火要求,笔者建议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整合修订送审稿)中增加以下规定:

3.1耐火等级。超高层民用建筑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一级,其楼板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2.00h。

超高层建筑要求例2

超高层建筑大都建在城市经济中心,该类建筑楼层多、高度高、人员密集,具有现代化程度高、各种强弱电设备及空调机电设备复杂,竖向管井多,可燃装修材料多的特点。对供电可靠性、安全性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其供配电的设计复杂性也增加了很多。近年来,人们对于超高层建筑供配电问题越来越重视,供配电设计是否完善直接关系到供配电设施能否正常运行。本文主要研究超高层建筑物供配电设计原则,供配电设计要求与注意事项,为设计单位在超高层建筑物供配电设计方面提供借鉴。

1 超高层建筑物供配电设计原则

1.1 供配电设计供电可靠性

超高层建筑物供配电设计不同于其他类普通的建筑物供配电设计,其根本原因在于超高层建筑物的“超高”,因此,其对于建筑物供配电可靠性的要求也就更高。在实际的超高层建筑物供配电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需要严格按照超高层建筑内部各用电设备的实际负荷,进行针对性的设计,从而确定超高层建筑物的电源回路数,满足超高层建筑物对于供电的需求。另外,超高层建筑物中的各种电气设备比较多,而且其中负荷量较大的电气设备也是很多的,因此,供配电设计供电可靠性也就显得至关重要。对于超高层建筑物进行供配电设计,需要从超高层建筑物的实际出发,选择出适合电压等级的供电器,举例来讲,不同的供电设备对于输送距离有着严格的要求,10kv中压电网只能输送10km左右。通过对于超高层建筑物供配电进行实际考察,可以提高供配电效率,减少不必要的浪费。

1.2 供配电主接线可靠与灵活性

主接线是超高层建筑物供配电设计的重要部分,供配电主接线可靠与灵活性对于提高超高层建筑物供配电设计质量意义重大。对于主接线的方式选择,需要以节约投资以及可靠性和灵活性为目标,保证供配电的正常运行,确保供电的顺利进行。一般来讲,主接线节约投资方式主要是两种,一种是动力与照明负荷分别供电,也就是分别由他们的变压器进行供电,另一种则是动力、照明负荷进行混合,也就是由同一个变压器进行供电。与前一种供电方式相比,这种混合式供电由于节约变电压,主要是供电方案合适,就可以最大限度的节约能源与资源。值得注意的是,这种集中变压器供电方式存在着较大的缺点,那就是一旦变压器出现问题,建筑物电力系统就会瘫痪。而那种分散式的变压器供电方式,即使其中一个变压器出现问题,仍然可以由另一个变压器进行供电,从而使得电力系统可以正常供电。

2 超高层建筑物供配电设计要求

2.1 供电功率与变压器选择

超高层建筑的关键在于高,正是由于这个特点,使得在对于供电功率与变压器进行选择时,设计人员需要科学合理的进行选择。对应好超高层建筑供配电设计,供电半径是一个需要严格考虑的问题,不同的变压器,其容量是不同的,其负荷能力也是不同的。超高层建筑电气设备较多,而且负荷密度极大,举例来讲,电力设备中的空调设备用电量就极大。一般来讲,超高层建筑的电子机房主要是存在于超高层建筑的中部位置。因此,超高层建筑物供配电设计的关键就在于,变压器最好要靠近电负荷中心,这样才可以使得变压器的功能充分的发挥,从而带动电力的负荷作用。

2.2 进行选择性和针对性设计

超高层建筑不同于一般的普通建筑,因此超高层建筑物供配电设计更需要提高其选择性和针对性。如果超高层建筑物出现火灾,那么火势的蔓延速度是很快的,火灾发生后的扑救工作也是很难进行的。所以,设计单位在实际的超高层建筑物供配电设计过程中,还需要设计应急电源,但是前提是必须要保证供给电源的稳定与正常。另一方面,超高层建筑物供配电设计还需要考虑到建筑物的耐火性,考虑到供配电设备的自动断电。超高层建筑物不同于普通建筑物,其最大的优势之一便是要自备柴油发电机设备。这种柴油发电机设备可以使得在火灾发生时,对于建筑物的毁坏起到保护与防止的作用,从而进一步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与财产安全。

3 超高层建筑物供配电设计注意事项

在实际的超高层建筑物供配电设计过程中,设计单位还需要注意一些其他的设计事项,提高供配电设计水平。建筑物内部的供电电源可靠性必须要得到进一步的保障,高层建筑物人员财物过于集中,一旦超高层建筑物出现断电情况,一定会带来某种程度上的恐慌与踩踏。提高建筑物内部的供电电源可靠性,采用两个可靠性电源至关重要,两个电源自成系统,而且还要独立配电。尤其要建立完善的应急电源系统,才特殊情况下,电源可以为人们提供便利。另一方面,随着网络化技术的不断应用和发展,超高层建筑的低压配电网络很多都采用混合式的配电系统。每个分区的供电方式都有不同,如地下室和裙楼区域一般采用的是放射式的配电方式,而建筑的主体部分则应用的是树干式的配电模式。对于供配电系统的网络化应该充分的考虑到建筑的高度,以及普遍的吊顶强的问题,才能更好的利于管理。最后对于电设备的布置应该要求能够便于维护和安全两点,对于电一般是设置在地下室附近,而各个楼层的配电室则应该适当的都靠近竖井旁边。

4 总结

综上所述,供配电系统的可靠性直接关系到建筑中供配电设施能否正常发挥作用,其直接为建筑中所有供配电设施设备运行提供动力。设计人员要有超前意识,进行合理供配电设计,为人们带来安全和舒适。设计单位在超高层建筑物供配电设计方面取得了重大的进展,但是在实际的超高层建筑物供配电设计以及应用过程中,还是存在很多问题,影响到超高层建筑物供配电系统顺利开展。作为电力系统设计单位,需要深入研究超高层建筑物供配电设计问题,创新超高层建筑物供配电设计策略,为设计单位在超高层建筑物供配电设计方面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杨成德,黄丽.超高层与特大型建筑工程的供配电设计[J].建筑电气,2011(04).

[2]江月刚.浅析高层建筑消防供配电设计[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18).

超高层建筑要求例3

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A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建筑高度超过100m时,不论住宅及公共建筑均为超高层建筑。超高层建筑的建造之所以发展速度快,是因为高层建筑能在有效面积的土地上,得以发挥最大的使用效益。尽管建造超高层建筑需要的费用较高,但在我国的城市建设中,随着城市化日益快速发展的需要,为土地使用率的提高,必然会使超高层建筑快速发展。

1 超高层建筑的不同之处

超高层建筑与一般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差异

1.1 从房屋高度上,超高层建筑的房屋高度在100m以上直至有几百米,而一般高层建筑的房屋高度则是在100m以下。

1.2 超高层建筑由于消防的要求,须设置避难层,以保证遇到火灾时人员疏散的安全。对于这些安放有设备设计除考虑实际的荷载之外,更需考虑设备的振动对相邻楼层使用的影响。同时,这些楼层的结构设计,为提高结构的整体刚度,可用来设置结构加强层。

1.3 超高层建筑的结构类型选择上相对要广,除了钢筋混凝土结构外,还有全钢结构和混合结构。而一般高层建筑结构除了特殊条件需要者外,多为钢筋 混凝土结构。

1.4 超高层建筑的平面形状多为方形或近似,对于矩形平面其长宽比也是在2以内,尤其抗震设防的高烈度地区更应采用规则对称平面。否则,在地震作用时由于扭转效应大,易受到损坏。而一般高层建筑平面形状选择余地要大。

1.5 超高层建筑的基础形式除等厚板筏基和箱基外,由于平面为框架.核心筒或筒中筒,同时,由于基底压力大要求地基承载力很高,除了基岩埋藏较浅可选择天然地基外,一般均采用桩基。

1.6 房屋高度超过150m的超高层建筑结构应具有良好的使用条件,既要满足舒适度,结构顶点最大加速度的控制也要满足相关规定要求,但是高层建筑设计不需要考虑上述问题。

1.7 只有经过国内专家的评估和论证,必要时还须进行振动模型试验,才能确保工程的安全。而一般高层建筑的房屋高度多在规范容许高度范围并已有大量的科研成果和实际工程经验,除非是特别不规则结构,是不需要进行抗震设防专项审查的。

2 超高层建筑结构方案

2.1 抗震设防烈度是超高层结构体系选用首要考虑因素 《抗规》中规定,对于房屋高度超过100m的高层建筑,不同的抗震设防烈度,房屋高度也是不相同的。显然,抗震设防烈度6度最有利于建造超高层建筑。因为地震作用太大,要满足三个水准的设防性能目标,其结构构件截面尺寸大,用材指标很高,并导致工程造价也相当高。

2.1.1 超高层建筑方案应受到结构方案的制约,建筑专业是民用建筑设计中的龙头专业,一个具有较强建筑方案能力和有经验的建筑师在建筑方案时应考虑到建筑结构,使得结构方案具有可实施性。 而对于超高层建筑方案更应首先就要考虑结构方案的可行性,保证居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2.1.2 超高层建筑结构体系中结构类型的选择,应该根据拟建场地的岩土工程地质条件和抗震性能目标的确定及经济的合理性综合考虑。拟建场地的岩土工程地质条件,是合理选择超高层建筑的结构类型时要考虑的因素之一。

2.2 抗震设计时,所确定的抗震性能目标是超高层建筑结构选型应考虑的另一因素。一般而言,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普遍存在结构超限。一般抗震设计的性能目标要求竖向构件承载力达到中震不屈服或剪力墙底部加强区达到抗剪中震弹性,受弯及框架柱 达到中震不屈服。

2.2.1 采用合理的结构类型,应考虑经济上的合理性。通常从工程造价上比较,钢筋混凝土结构最低,其次是混合结构,最高则是全钢结构。一般混合结构的采用应考虑有利于降低工程造价。另外,超高层建筑结构中的竖向承重构件由于截面积大而会使建筑有效的使用面积减小。

2.2.2 超高层建筑结构类型的选用,施工的合理性应是考虑的又一因素 超高层建筑的房屋高度多在150m以上。房屋高度愈高,施工难度愈大,施工周期也愈长。一般钢筋混凝土结构高层建筑出地面以上的楼层施工进度慢,施工难度很大。所以,不同结构类型,施工进度各不相同。因此,设计应根据不同的房屋高度和业主对工程施工进度的要求,综合考虑以选择合理的结构类型。

2.3 超高建筑结构类型中的混合结构设计

采用型钢混凝土梁,粱的纵筋要穿越柱的腹板或焊接在设置于型钢柱翼缘的钢牛腿上,而型钢柱的箍筋除穿越柱腹板外还要穿越型钢梁的腹板。它与全钢结构相比,即使加上钢筋用量后总用钢量也要低,相应总的工程费用也低。同 时,由于混合结构的主要抗侧构件是钢筋混凝土核心筒,其抗侧刚度大于钢支撑,这就是混合结构目前广泛用于超高层建筑结构的主要原因。

2.4 超高层建筑结构的基础设计

超高层建筑一般多设二层或更多层的地下室, 其基础的埋置深度均能满足稳定要求。而对于基岩埋藏较浅无法建造多层地下室不能满足埋置深度要 求的,则可设置嵌岩锚杆来满足稳定要求。

2.4.1 天然地基基础。对于基底砌置在砂、卵石层的建筑,多是采用等厚板筏形基础。但也有工程采用箱形基础。

2.4.2 桩基基础的设计。超高层建筑的桩基础,由于基底压力大,要求的单桩竖向承载力较高,因此,均采用大直径钻孔灌注桩或有条件的工程场地采用大直径人工挖孔扩底灌注桩。桩端持力层的选择应考虑层厚较大和密实的砂、卵石层或中风化、微风化基岩,以减少桩端沉降变形。

3 超高层建筑的技术及措施

3.1 连廊弱连接支座留足连廊两端活动空间确保不出现下坠,采用抗拉铰接万向支座,并用侧面限位器固定,确保水平荷载直接传递到塔楼主结构。支承连廊的框架柱抗震等级提高为一级,以确保安全性。

3.2 连廊及顶部塔楼结构抗震加强措施。连廊采用空间钢结构桁架,钢筋混凝土楼板的形式,并进行专门设计。顶部莲花座高度较高且外形复杂,采用将芯筒适度上升,外复钢结构形成莲花座外形的结构设计,能极大地减轻自重保证结构强度,从而有效克服鞭梢效应,且施工方便。

3.3 平面扭转不规则抗震加强措施。主要采取调整抗侧力构件的布置,使质心与刚心尽量重合,并加大结构的扭转刚度,以减小结构扭转效应,使结构各楼层的位移比限制在规定范围之内。

结语

超高层建筑双塔结构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结构体系,如何科学合理地设计超高层建筑结构已成为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超高层建筑应采用合理的计算模型,通过多种分析进行比较,证明结构设计是可行的,因此设计者要足够重视抗震设计。

参考文献

超高层建筑要求例4

中图分类号:TU208文献标识码: A

一、概述

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化步伐的加快,城市的建筑设计也越来越先进、越来越与国际接轨。一栋栋超高层建筑拔地而起,超高层建筑通常功能繁多、容纳人员多,因此它的安全性便成为了评定建筑好坏很重要的一方面。而超高层建筑中最重要的部分就是其中的核心筒。简单来说,由梁柱构成、中间是筒体的框架受力体系就是核心筒,它直接关系到建筑的使用率,核心筒由电梯、楼梯、通风井、电缆井等空间围护而成的,它处于建筑的中央。核心筒在超高层建筑的应用中不仅节约了空间、创造了良好视线、使得内部走向更为方便,更为超高层建筑在抗震方面提供了优势。

核心筒主要分为束筒空腹式和实腹式,前者是由钢筋混凝土密柱组成的,后者是剪力墙式的。建筑中各方面的水平侧力是由钢筋混凝土核心筒中的混凝土芯筒来抵抗的,由于超高层建筑物楼层众多,且随着楼层越来越高,核心筒所需要承受的重量也越来越大,钢框架对建筑物所施加的水平荷载的比重比较小,因此,可以减少混凝土芯筒的截面积,减少了支撑物的占用面积,建筑物的可使用面积就大大增大了,同时还增加了建筑的稳定性。然而,如果过分增强核心筒的刚度就会降低建筑的抗震性,使得建筑物在强烈震动下刚度急剧下降,钢框架结构所承受的水平荷载反而会急剧增加,强压使得混凝土墙体裂开,更会导致建筑物的倒塌,这对超高层建筑来说是非常忌讳的问题。因此在施工时需要注意。

二、核心筒设计要求

由于核心筒在超高层建筑物中的重要性,所以在核心筒的设计方面有较多的要求,下面将列举一些方面:

1、核心筒的高度最好同建筑物的高度一致,以确保它能够更好地支撑住建筑物整体;核心筒的宽度要大于等于核心筒高度的十二分之一,在特殊情况下,核心筒的宽度可以略微减小,如在核心筒的设计中有设置剪力墙、增强结构等构件以保证建筑物的稳定性时。

2、核心筒是用来保证建筑物的稳定性、整体性等等的,故首先核心筒自身应均匀、对称,核心筒外墙的截面厚度要大于或等于建筑物楼层高度的二十分之一,同时这个值应不小于二百毫米,在抗震方面,若是针对一、二级地震,核心筒的底部加强部位也要大于或等于二百毫米,否则,在施工时要再建筑物内部增设扶壁墙等以支撑建筑物。其次,核心筒墙体的配筋不管在横向或是纵向都要大于等于两排。

3、在随核心筒进行抗震设计时,建筑物各层的框架柱要遵循国家规定的地震剪力进行修建,核心筒的连梁要通过其他物体交叉支撑来提高连梁的延性。

4、由于核心筒是由电梯、楼梯、通风井、电缆井等空间围护而成的,因此在对这些部分也有一定的要求。如对于楼梯来说,如果防烟楼梯和防烟电梯合用,则前室和楼梯间里要有正压送风;电缆井的大小的设计要根据建设方的要求和精确的计算确定,电缆井所在的地方要与水管井的隔离开,以避免触电等事故的发生。

5、为提高建筑物的实用率,在设计核心筒时要首先对建筑物以及使用人数等要求进行分析,根据实际情况设计核心筒的组织方式,可通过文献分析、专业交叉、案例比较、实地调研等方法,设计出最实用的核心筒。

三、超高层建筑物对核心筒设计方面的限制条件

由于核心筒的重要性,核心筒的设计不仅有诸多的要求,还有诸多的限制条件。如实用率的限制,一般来说,超高层建筑物的可用面积是有限的,运用核心筒的主要目的之一也是提高建筑物的实用率,并以此提高建筑物的经济效益。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在追求实用的同时还要求建筑的极度美观,这使得设计师在设计时不得不过度压缩核心筒的体积或面积,但这必然会对建筑物的安全性造成一定的影响,所以在这二者之间需寻求一个平衡。其次,在消防安全方面的限制,由于超高层建筑物的特殊性,在发生火灾等突况时,人们只能通过有限的方式逃生,因此,如何在核心筒中电梯、楼梯等空间的设计中,将逃生与日常生活良好的结合也是核心筒设计所需要注意的问题。再者,结构安全性的限制。在进行核心筒的设计时,设计师大多使用框架结构,因为这种结构能够使得核心筒内的布局更加灵活,同时水管井、电缆井等设施的管线的走向也更加的灵活,然而,框架结构会使得建筑物的稳定性降低,从而降低了安全性,此外,超高层建筑物由于过于高耸,使得核心筒的高度与宽度受到一定的限制,因此,设计师在进行设计时首先要对建筑本身进行详细的了解,良好的解决建筑各方面所存在的矛盾。最后,核心筒在设计时还要为日后建筑物的维护和升级留下空间,由于超高层建筑物的特殊性,它在翻建等方面的可能性不大,而一旦建筑物除了问题,就需要对其进行维护,其次,水管井、电缆井等设施的更新也需要一定的空间,所以,在设计核心筒时要为后期留下一定的空间。

四、核心筒设计对超高层建筑的影响

近年来,我国的经济不断发展,城市化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众多城市的国际化建设也不断推进,大量的高层、超高层建筑物涌现出来。由于人们对这些大型建筑物的关注焦点仍处于外形等方面,所以对于超高层建筑物的核心筒的发展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如果我们的建筑物只是虚有其表,成为了人们常说的花瓶,那必影响我国的综合发展,在社会上乃至在国际上产生不好的影响,因此,我们要在美化建筑物外观的同时积极研究内部设计。

核心筒的设计是超高层建筑设计的重要问题,它不仅是水、电、空调以及人员物资进行上下传输的通道,更是超高层建筑最为方便的交通方式与安全逃生的通道,核心筒就像是超高层建筑的神经中枢,除了以上所述,它还涉及到建筑物实际可用空间大小的问题。由于核心筒是超高层建筑物的其中一部分,因此,只有减少核心筒的占用面积才可以提高建筑物的使用面积,提高实用率,使之充分发挥其运行效率,提高整体的经济效益。

综上,核心筒的设计在解决了至关重要的超高层建筑物建筑结构和消防安全问题的同时,不仅是提高了建筑物的实用率,更为这种超高层建筑物增加了稳定性安全性,使得中国的建筑不仅在外观上,更在技术性上有了很大的保障。

总结

超高层建筑在节约空间、推进现代化、美化城市方面的积极作用和特殊意义,推动着超高层建筑在现代社会的发展,随着越来越多的超高层建筑物的拔地而起,其最重要的部分核心筒的重要性也日渐显现。我们只有将超高层建筑的核心筒设计重视起来,才能让超高层建筑这一现代化的标志林立的更加坚定。

超高层建筑要求例5

随着经济发展,城市化程度的提高,城市人口急剧增加,土地供应紧张,促使人们向高空发展,拓展生存空间,在极为有限的土地上建造更大面积的建筑,这是高层建筑及超高层建筑产生和发展的源动力。超高层建筑作为一个特殊类型的建筑,往往是一个国家和城市经济发展的象征,承载了许多人的梦想。随着建筑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建筑科技的发展为超高层建筑提供了支撑。

一、超高层建筑的特点分析

超高层建筑,顾名思义它的高度超过普通高层建筑。超高层建筑的定义在各个国家有所不同。中国按《民用建筑通则》规定,100米以上称为超高层建筑。我国的超高层建筑发展很快,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建筑高度越来越高,各地竞相设计建造全国第一、亚洲第一,乃至世界第一的高度;建筑体型和结构形式日趋复杂;很多项目选用国外设计师的设计方案。

1.期待公众认知与参与

超高层建筑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课题,内涵丰富。在城市中具有无法回避的视觉性,无疑会受到公众的关注,也体现了人们对于公共建筑的一种关怀。不管超高层建筑功能如何,都会受到公众关心。我们要大声疾呼,超高层建筑在开发过程中应该适当征求公众的一些意见,进行反馈。

超高层建筑结合文明的发展、科技的发展,依托的是建筑技术、管理技术以及使用设备配套技术的发展。超高层建筑是一个舶来品,我们需要把超高层的形加入中国文化的核,用超高层建筑的地标来代表中国的发展。没有深刻的思想和文化的基础建所谓的门、塔,必然是不和谐的。设计师要以创新的设计思想、巧妙地将世界最新建筑潮流与现有建筑群有机结合起来,成功地设计出一个新的综合建筑体系,将建筑美学与建筑科学相结合。

2.新奇特建筑需关注安全性

一些超高层建筑可以称得上“新、奇、特”,如何保证其安全性至关重要。与普通建筑来比,有哪些更突出的问题需要解决?,超高层建筑通常是筒状、双塔门状结构,基础结构非常深,需要深基础开挖。深基础开挖工程难度比较大,尤其是当地质环境不够好的情况下。再就是超高层抗风、抗震问题。超过100米的建筑,本身高度跟径比大,基于抗震韧性的需求,经常用钢筋混凝土加钢钩。核心筒是钢筋混凝土结构,钢构会产生摆动,需要研究如何抗风力使其没有太过度的摆动。建筑使用中最大的问题是防火。摩天楼一旦起火,火势蔓延迅速。对高空平台避难或者高空避难来说,需要防火防烟,这些都是设计超高层的时候需要做的特殊考量。超高层建筑如同一个“立体城市”,功能综合、人数众多。如果出现安全问题,后果非常严重。在一栋离地面几百米高的建筑里,消防、使用、结构的安全以及设备的配套甚至现在提到的绿色环保都需要考量。许多人在建筑中共同生活、共同使用,如何确保安全?这恰恰催生了技术的进步。

二、针对超高层建筑的特点,在施工中应当采取新措施控制质量

1.施工技术必须有新突破

超高层建筑绝不仅简单是建筑楼层数量上的叠加、施工的延长,而在施工技术方面必须注入新的元素,必须有新突破。(1)深基础施工技术。根据地质条件,深基础一般采用大直径人工挖孔桩,冲(钻)孔灌注桩,预制混凝土管桩或预制钢管桩,为一种或两种同时采用。对于施工总承包来说,按照设计的桩类型进行施工,主要考虑的是技术能力、设备能力、安全和质量控制能力。工程总承包项目就需要考虑成本因素以及获得这些能力的难易程度。(2)大基坑土方开挖和支护技术。按照我国现行的政策和建筑本身的需要,超高层建筑必然有一个超大、超深的地下室结构部分,这部分工程施工的最大难点在于土方开挖和基坑支护。超高层建筑一般在城市的主要路段,场地狭窄,周围环境复杂而且重要。土方开挖的方案至少应该解决以下几个问题:a.进出土路线的选择b.挖运土方设备数量和性能的选择以及进退场安排c.最后土方的挖、运的具体措施d.基坑支护技术的优化和周围环境建(构)筑物以及基坑边坡的变形监测e.土方开挖和基坑支护,乃至桩基础施工的配合。

2.施工组织要有新思维

超高层建筑的竖向跨度非常大,在施工组织中首要解决垂直运输效率的问题。利用有限的机械设备解决庞大的人员、材料的上下,做到有序并且有效。(1)合理配置大型机械设备。要核算现场人员流量,在施工高峰期有多少人需要乘电梯到达现场,全部输送完需要多少时间。结合工期计划,核算和分析需要使用人货电梯运输的原材料、周转材料、成品、半成品的总用量以及周转率要求,核算工作时间。在此基础上,合理确定塔吊,人、货电梯的规格型号和数量;选择混凝土输送泵的性能和数量。在实际中,超过150m的建筑应考虑布置一台高速施工电梯和一台普通施工电梯,分别服务不同的施工区域。应选用一次泵送到位的混凝土输送泵,油泵和电泵均要配备。塔吊的性能和布置不仅要满足钢筋、模板、钢管等材料运输,而且必须考虑钢结构件的吊装和安装需要。慎密规划,紧贴实际,科学统筹大型机械平面布置。分析现场条件和地理位置情况,按照最短运输路径和最大运输能力的原则,进行大型机械平面布置。快速提升架和施工电梯首要考虑楼层内的运输路线;塔吊要考虑安装和拆除的便利、覆盖面积和附墙的可行性。(2)既要合理而不富余的配置机械,就必然存在机械使用的冲突问题,机械的使用计划就显得十分必要。对各工种、工序现场作业的先后顺序要预先安排并强制执行。体现在垂直运输设备的使用安排计划上,每个人、每一件物都要清楚自己的运输时间、顺序。有计划有组织地调节设备的使用频率,提高使用效率。(3)采取技术措施,减少对垂直运输的依赖。钢筋网片的使用,机械接头的使用,大模板的使用,可以有效地提高现场作业人员的劳动生产率,减少对作业人员和操作设备的需求,从而减少垂直运输的压力。

3.施工质量要求高

以建筑总高度允许偏差值来说,超高层建筑的质量要求已经与普通建筑有了差别,特别体现在结构的安全性能和建筑功能要求上。超高层建筑承受的风压非常大,对气密性、水密性有很高要求,玻璃或幕墙的三性检验报告不可缺少。装饰工程中,外墙粘贴砖的施工质量关系到建筑的使用安全,必须引起足够重视,应从技术、工艺上予以解决。外墙的防水工程应从材料的选用、工艺试验、过程质量监督等方面严格把关。

三、结语

综上所述,超高层建筑带来的多方面问题不仅使学术界为之激烈讨论,也吸引了不少公众的目光。建筑是艺术成分很大的一门学科,由于艺术成分的存在,有许多不同的个人判断和倾向,对于超高层建筑该不该建不能简单地下结论。但是,城市建筑必须要有好的规划和设计,不能为了标新立异而追求高度。

超高层建筑要求例6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都在关注着住宅面积、位置以及住宅室内设计等问题,超高层建筑室给排水很受人们关注。超高建筑由于自身高大以及给排水设计繁琐等原因,其在设计方面不同于其他建筑上给排水设计,要根据其特点进行设计,体现出超高层建筑给排水设计不同风格。本文主要研究超高层建筑给排水常见问题。探讨超高层建筑给排水设计策略,为我国在超高层建筑给排水设计方面的进一步开展提供借鉴。

1 超高层建筑给排水常见问题

总体来讲,超高层建筑给排水常见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给水压力过大。第二,超高层建筑经常遇到的问题便是给水压力过大,给水压力过大直接使得卫生器具以及管材的使用寿命得到损害,同时也使得大量的电能被浪费掉。第二,高峰期时,建筑内使用人员的供水压力太小,使得用户的正常生活受到威胁。第三,外界条件变化后,不能及时的调整供水方案,从而引起了水压水量不足。第四,排水的布置方式、存水弯、地漏、噪音等现象依旧存在。布置方式主要是由于楼板配置较多的孔洞,不仅影响了楼板的整体性,还加大了施工的难度,在使用的过程中容易发生渗漏。

2 超高层建筑给排水设计策略

2.1 给排水设计规划

在实际的超高层建筑给排水设计过程中,由于设计以及技术原因,给排水设计往往会出现很多的问题,主要问题包括:管道渗漏问题,管道口径不一问题,给排水降压降噪问题,塑料给排水管道设置阻火圈和室内消火栓安装不符合要求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有关单位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解决:首先,加强对给排水系统设计时的审核,尽量减少设计过程中的差错,通过设计发现施工中容易发生的问题,并设计相应对策措施进行解决。其次,在超高层建筑给排水设计过程中,应根据给排水的设计方案,留有必要的孔洞,方便给排水系统的施工,这就要求加强对超高层建筑给排水设计管理,严格按照要求图纸设计,确保设计的质量。最后,加强设计过程中的技术管理,提高设计人员的在设计过程中的质量和技术意识,特别注意防止管道的渗漏和给排水系统管道设计质量,保证建筑给排水系统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和高效。

2.2 给水系统设计

设计单位在对于超高层建筑给水系统设计时,需要认清楚给水系统设计的任务与要求,那就是根据用户的实际需要,尤其是水质、水压、水量、等要求,使得给水系统中的水管网引进到建筑物内部,从俄突然满足人民群众的用水需求。超高层建筑给水系统是分为很多类型的,根据不同的用户需求,可以分为生活供水系统、消防供水系统以及组合供水系统。同时,这些不同的超高层建筑给水系统,对于水质、水量以及水压的要求也是各不相同。实践超高层建筑给水系统设计时,需要根据技术、安全,经济等方面因素的考虑,组件不同的超高层建筑给水系统。

设计单位给水系统设计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设置控制阀门。一般来讲,在普通的住宅建筑中,阀门往往设置在水表或者电梯间,但是超高层建筑不同于普通住宅,如果将阀门设置在水表或者电梯间,则会导致漏水。跑水问题出现。建议将阀门安装在卫生间以及厨房内部,同时使用质量较好的金属阀门。第二,给水管道降压降噪。查高层建筑中,卫生间与厨房之间的距离过大,给水管道都比较长,使用过程中,末端很容易产生杂音,影响正常生活与办公。为此,笔者建议使用DN25,将橡胶接头与管口进行对接,从而实现噪音降低的目的。

2.3 排水系统设计

2.3.1 排水塑料管道降噪措施

一般来讲,普通住宅排水管道都是采用的镀锌钢管,这种镀锌钢管存在着巨大的缺点,那就是很容易收到外界环境的影响,极容易遭受腐蚀,寿命与其他管道相比也是比较短的。因此,国家有关部门已经在一定程度上终止了对于镀锌钢管的使用,而取而代之使用塑料给排水管道。塑料给排水管道与镀锌钢管相比,不仅仅较为便宜,成本较低,而且压力也还,安装也很方便,寿命使用时间也是很长的。使用塑料给排水管道,它的隔音效果也是很好,尤其是静音塑料给排水管道的使用,使得排水管道可以远离客厅,避免了管道噪音对于人们生活的影响。另外,塑料给排水管道安装时,需要注意不要发生撞击与碰撞,否则很容易出现管道破裂问题出现。

2.3.2 地漏的水封设计

目前来看,建筑给排水中最常用的地漏方式是钟罩式,这种钟罩式地漏方式使得封水很容易出现发挥的问题,使得水道中的那种难闻的味道进入到室内,直接影响到人们的生活质量,影响到人们身体健康,造成室内污染。因此,在实际的地漏的水封设计时,设计单位需要根据设计型号以及实际需求进行设计,使得设计产品与实际需求相吻合。另外,为了避免出现不符合实际地漏的出现,设计单位需要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中,需要对于漏水的深度进行确定与标出。同时,设计单位还需要注意补水问题,很多超高层建筑,由于补水不足,很容易导致漏水出现干涸,这就需要设计时,设计单位需要注意及时补水,最好采用高水封以及新型防返溢地漏。

3 总结

综上所述,高层建筑给排水系统正常运行,是室内人们生活的重要物质保障,其安装好坏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高层建筑给排水应该合理科学的设计,适应建筑物要求,顺应时代方向进行创新。给排水设计单位在高层建筑给排水系统设计中,确实进行了大量的创新,但是由于种种原因,高层建筑给排水设计中,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到高层建筑给排水系统设计质量。作为给排水设计单位,应该深入研究高层建筑给排水系统设计问题,做好建筑给排水设计创新,为我国在超高层建筑给排水设计方面的开展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袁长标,张昭杰,翟瑞华.超高层建筑给排水设计中几个问题的思考[J].给水排水,2009(09)..

[2]蔡文毅,丁飞,俞烈涛.谈高层与超高层建筑给排水设计的若干问题[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09(11).

超高层建筑要求例7

关键词:

复杂高层建筑;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结构类型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进程的不断加快,复杂高层与超高层建筑工程的项目建设需求越来越大。然而,其建设设计过程的复杂程度也在不断加深,尤其是结构设计。做好结构设计工作是保障建筑物使用安全性和经济性的关键。对于复杂高层建筑或者是超高层建筑,要根据它们所承受的不同强度来开展抗震设防烈度的设计工作。

1建筑结构设计方案的选择

1.1结构方案和结构类型的选择在设计复杂高层与超高层建筑结构的过程中,结构方案选择的合理性是决定其建设质量的关键。对于复杂高层与超高层建筑结构方案的选择,如果没有根据实际工程情况进行,就很容易导致建设后期中的调整。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复杂高层与超高层建筑结构的设计难度,从而为建筑设计单位带来较大的修改工作量和经济损失。因而,复杂高层与超高层建筑的设计单位在结构方案的选择过程中,应充分结合相关的建筑结构专业知识,并将其应用到设计当中。对于结构类型的选择,设计人员不仅要将工程建设地的岩土工程地质条件考虑在内,还要将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考虑在内。这样才能降低工程建设企业复杂高层与超高层建筑工程的造价。由此可以看出,在选择结构设计类型时,需要认真考虑工程的造价和施工的合理性。

1.2结构方案和结构类型的选择要点结构方案和结构类型的选择应注重复杂高层与超高层建筑的概念设计。由大量的设计实践经验得出,在复杂高层与超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过程中,要尽可能地提升建筑结构的均匀性和规则性,保证建筑工程结构的传力途径直接而清晰,尤其是结构竖向和抗侧力的传力途径。随着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建设目标已经成为研究人员重点关注的问题。

2建筑结构设计要点

2.1抗震设防烈度复杂高层与超高层建筑抗震设防烈度的设计是保证建筑物使用安全的重要设计内容。对于复杂高层与超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要求,设计人员要根据其承受的不同强度来开展抗震设防烈度的设计工作。然而,由于建筑物高度是不同的,这就意味着在进行结构设计时,要依据实际工程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一般情况下,复杂高层与超高层建筑高度均超过300m,那么在结构设计时,就不适合将其设计在抗震设防烈度为“八”的区域,而更适合设计在抗震设防烈度为“六”的区域。由此可以看出,在设计复杂高层与超高层建筑结构时,要综合考虑抗震设防烈度的具体情况。这样做,不仅可以有效减少建设误差,还可以保障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此外,提高复杂高层与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技术水平,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建筑物的经济性和安全性。因此,设计人员应从细节出发,秉承“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只有这样,才能有效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2.2结构舒适度确保复杂高层与超高层建筑水平振动舒适度是树立“以人为本”重要结构设计理念的基础。从结构设计的一般方法来说,复杂高层与超高层建筑的结构是相对柔软的。因而,在进行结构设计的过程中,不仅要保证结构设计的安全性,更要满足建筑物使用人群对舒适度的要求。这就意味着要对高层建筑的高钢规程和混凝土规程作出明确的设计要求。这一过程是使高层建筑物的结构设计达到顺风向和横风向顶点的最大加速度的重要设计内容。结构舒适度分析是复杂高层与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内容包括以下两方面:①对混凝土结构的建筑来说,其设计的阻尼比最好取0.05;②对于钢结构以及混合结构的建筑来说,其设计的阻尼比要根据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控制在0.01~0.02之间。此外,从复杂高层与超高层建筑的建设用途来看,公共建筑的水平振动指标限值与公寓类建筑的指标限制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设计人员要根据建筑使用功能的不同进行差异性设计,比如可以通过优化TMD技术或TLD技术来实现。这样一来,就可以在复杂高层与超高层建筑水平振动舒适度不合格的情况下,进一步提升建筑物的舒适度水平。

2.3施工过程可行性是对复杂高层与超高层建筑结构进行设计时必须要考虑的问题,否则,即使设计得再合理、先进技术应用得再多,也无法满足实际建设要求。因此,设计人员在设计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钢材的传力效果以及复杂节点部位钢筋的可靠性、施工建设的可操作性。这也是设计人员在对复杂高层与超高层建筑进行结构设计的过程中必将会涉及到的问题。要想解决型钢与其混凝土梁柱节点处主筋相交的问题,可采用以下四种设计方法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①将钢筋与其表面的加劲板进行焊接处理;②将钢筋绕过型钢;③通过在钢板上开洞的方式来穿钢筋;④在型钢与其混凝土梁柱节点表面焊接钢筋、连接套筒。由于复杂高层与超高层建筑的建设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可以采取一些特殊的施工工艺,这也是保证建筑结构稳定的有效措施。

3结束语

总而言之,复杂高层与超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要点是将结构方案和结构类型、抗震设防烈度、结构舒适度以及施工的具体过程考虑在内,同时,还要将提高建筑构件的材料利用效率和结构设计的可行性作为设计重点。这是因为上述内容是提升复杂高层与超高层建筑质量的重要保障。由此可以看出,复杂高层与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所有过程的实现都离不开设计人员对工程建设项目的全面了解。

参考文献

[1]刘军进,肖从真,王翠坤,等.复杂高层与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要点[J].建筑结构,2011(11):34-40.

超高层建筑要求例8

中图分类号:TU208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超高层建筑物在我们国家受到了比较热烈的追捧,最为人们对新时代建筑物的追求表现,超高层建筑物的建造水平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我国的建筑能力以及审美情趣。但由于超高层建筑物自身存在的一些性质,此类建筑物对电气设计提出了比较复体复杂的要求。超高层建筑物在进行电气设计一方面需要强调设计本身的适用性与实用性,另一方面还必须关注建筑物本身所要求的艺术性,此外,超高层建筑物的电气设计在安全等方面又具有比较明显的特殊性,我们将在下文中针对超高层建筑物的电气设计要点进行较为详细的探讨。

1.超高层建筑物及其特点

2.超高层建筑的电气问题

基于超高层建筑物自身楼层高、面积大、设备多以及电气设备繁杂等特点,我们能够明确此类型建筑物在电气设计方面存在若干需要加强注意的问题。首先,超高层建筑物对设备的高需求量决定了其高额用电量,因此,此类建筑物对供电的稳定性与安全性要求更为严苛,设计人员应当最大程度地避免停电现象,以防止停电造成重大事故致使人员或财产的损伤。此外,高额用电量也对电气设计过程中节能设计提出了比较明确的要求,在设计过程中,相关人员应当以安全可靠、经济稳定、节能环保为基本原则。其次,超高层建筑物一般装潢较为华丽,建筑物中日常活动人员较多,这就要求我们关注火灾、雷电安全隐患,做好各项预案工作,全面完善消防、避雷系统。再者,超高层建筑物应当配给合理的供配电系统,一旦该系统出现故障,我们也应当做到有能力在最短时间内做好故障的排查、解决工作,即设计人员在超高层建筑物的电气设计工作中必须在合理供配电的前提下,考虑故障排查的困难性,并建立起一套有效的故障排查方法系统。

3.超高层建筑电气的设计要点

3.1合理的供配电系统

3.2安全的避雷系统 与消防系统

避雷工作是电气设计安全工作中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超高层建筑物在高度方面的特点增加了其受雷击的可能性,对防雷系统的设计工作提出了比较特殊的要求。超高层建筑,尤其是在雷雨高频发生的季节,要确保避雷系统的安全性,需要做的主要工作是避免雷电的直击、预雷电的感应以及预防高电位的入侵。比较直接的做法是根据法拉第笼原理,设计一个全面的避雷网,主要的钢筋接地,顶楼增添避雷针等专业的避雷设备进行补充性的防雷。建筑物内电气设备如果处于运作状态,单向三孔插座的保护接地装置和外露的导电体都必须按要求和接地线相连。外部包括门窗、栏杆等在内的各种金属制品也需要按要求接地或者连到接地的防雷装置上。至于接地的LEB板,则应该借助专门的接地装置。

避雷系统的作用主要作用是使建筑物处于安全的环境当中,消防系统则是为了最大程度降低火灾带来的损害而做出的预先备案。鉴于超高层建筑物的火灾隐患较为明显,以及超高层建筑物一旦出现火灾情况可能迅速恶化等特点,在布置此类建筑物的消防系统时,相关人员应当充分考虑各层级电压的配电系统的控制力与弹性,以确保必要之时能够快速、准确、有效灭火的目的。另外,需要强调消防系统工作状态的维持。

3.3节电环保的设计 出于节约能源与保护环境的目的,设计人在进行超高层建筑物的规划时有必要在安全适用的前提下充分发挥技术的优势,从配电方式的确定、变压器光源灯等硬件的选择方面做好经济化的考虑。就照明光源的选择而言,我们应当根据不同场所的具体需要挑选寿命长久、启停稳定、发光效率效果都较为理想的高性价比材料。就灯光的控制而言,设计人员可以结合电脑系统的监控对诸如车库等公共区域的照明施行时段、区域已经数量上的智能集中控制。

除此之外,节能环保的设计理念贯穿于各个具体系统的设计中,各个系统的设计都应当综合考虑到这一绿色的设计要求。

3.4完善的工作照明系统

超高层建筑要求例9

引 言

在当前的建筑工程中,要做到人、自然和建筑的和谐统一发展要求,促进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的协调一致发展,同时还要确保国民经济,人类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超高层建筑作为城市化发展的标志,也是城市综合实力的体现。在我国,由于城市化起步晚,超高层建筑设计可以说是一项崭新的设计内容,是城市空间中的一道独特风景。超过层建筑设计现阶段的工作中越来越注重对绿色策略的引用。

1、结构特点

新世纪,人类面临着资源危机和气候变化的双重挑战,而超高层建筑在这两种挑战下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工程项目的施工设计中对节能、低碳、环保和可持续化的应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建设绿色超高层建筑已成为社会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在超高层建筑设计中是将节省地面资源和室外环境相统一,做到能源与节能的统一利用,节水与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材料资源的利用与室内环境质量的保证要求。

2、超高层建筑设计绿色策略应用的必要性

在节能、低碳和环保等理念、相关政策及市场需求等多各因素推动下,建设绿色超高层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在建筑全寿命周期内,比常规超高层建筑能耗显著降低、室内环境质量显著提高、对周围环境影响显著下降、高效稳定运行的低碳和可持续发展的超高层建筑。 可以看出,绿色超高层建筑无论从设计、施工、还是运营角度都比普通超高层建筑效果改善。因此可以发展绿色超高层建筑真正能够达到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

3、设计要点

科技的不断进步使超高层建筑发展很快,截止今天,我国已建成多栋的200米以上的超高层建筑。在节能、低碳的趋势下,建设绿色超高层建筑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然而,超高层建筑绿色生态技术的设计与应用与普通绿色建筑有较多不同之处

3.1空间组织

在一个城市发展中,超高层建筑可以说是代表整个城市的发展水平,在城市化发展中具有着代表性和象征性。因此在超高层建筑设计中对于造型和空间组织的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塔楼作为超高层建筑的主体部分,其在表现形式上往往都是对造型的决定因素进行分析,要在设计中确保其造型能够满足人们的审美要求,构思的独特化和个性化要求。在目前超高层建筑设计中要本着绿色设计的理念,尽量少的采用大面积玻璃幕墙,从而减少光污染.减少形成高压风带和风口,并与周围现有建筑相协调,整体形成有韵律感的错落关系,共同构筑起丰富多彩的市界面。超高层建筑的裙房虽然对城市影响较小,但它对于街道的尺度和人情化空间的创造等方面却有着重要的意义。裙楼立面设计不同于上部.通过不同形式的玻璃幕墙、实墙和广告牌等元素的有机组合,使下部空间丰富多彩而生动。在主入口前设置下沉式广场,与地下超市相连。使得地上空间引入到地下,扩大了空间界面,非常富有情趣,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独特的广场空间.以人和环境为设计重点,不仅为公众提供了一个舒适的休闲场所.而且使塔楼的形象特征更加突出。

3.2顶部设计要求

超高层建筑顶部是构成城市天际线的重要因素之一,造型独特的顶部设计对超高层建筑的整体形象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并成为林立在建筑群中区别于其他建筑的一个重要标志。肘代广场的顶部在白天透射出天空的湛蓝,晚上则成为灯塔,为市及拱北口岸带来鲜明的标志。其顶部与主体立面形成退台,这就需要通过增加高度来进行视觉修正。运用”隐蔽”的手法:采用高高的女儿墙.精巧的屋顶,半透明的建筑材料将顶部的功能用房隐藏起来。顶部条纹在材料、色彩上和中段相呼应。主楼的平面呈切边三角形,为不等边六角形,顶部则收缩为三角形,就象一颗璀灿的钻石镶嵌于屋顶,装点着城市的天空。超高层建筑的顶部需要一定的功能用房。顶部不仅设置了设备用房,还特别设置了一个空中会所,集休闲、娱乐、餐饮于一体,即解决了隔热、遮阳、改善室内微气候以及节约资源等功能.又使人能感到前所未有的大气之感,一览众山小的气魄.望尽市全景及拱北风貌。

4、结构体系

超高层建筑高耸挺拔,但对结构设计无疑是个不小的挑战,地震作用是决定选择其结构体系的关键。显著提高工作和生活效率:超高层建筑将工作和生活设施适当集中,一般性工作和生活问题在建筑内部即可解决,极大地方便了人们工作和生活。根据超高层建筑结构的复杂程度和不规则性,确定结构抗震性能化设计的合理性能目标,采用弹性、弹塑性的方法进行分析,对结构不同部位采取不同的加强措施。人为控制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损伤顺序和程度,达到合理的结构抗震设计。虽然钢结构体系在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具有很多优点,但其缺点是导热系数大、耐火性差。因此,结构体系为全现浇钢筋砼结构体系,主楼平面呈切边三角形,利用楼、电梯间墙体形成内筒。

5、建筑节能多元化

超高层建筑的能耗为一般建筑的数倍,这是个综合性的课题。包括:新能源的开发和应用,选择低能耗的设备,智能化的管理,有效利用自然资源和管理资源,使建筑和设备方面的寿命成本最小,减少污染并达到可持续发展。从建筑设计角度讲,群体布局、单体设计、构造处理都是节能的关键。

生活热水系统为全日供应热水,供应对象为主楼8~20层酒店客房.附楼的酒店式公寓,裙楼内的餐厅、厨房。热源采用各自独立热泵机组及热回收空调机组供热。裙楼屋顶的泳池,员工的淋浴问采用太阳能热水器供应热水。中央空调系统的设置:地下1层超市,裙楼,主楼8~20层酒店客房,21层设备办公层,52层空中会所,附楼8~28层酒店式公寓。主楼酒店客房及附楼的酒店式公寓均采用风机盘管加新风的方式。为了尽量减少中央空调的使用.主楼22~50层高级公寓均采用分体空调,方便自行控制,面积约35000平米,节能效果显著。分体空调的室外机隐藏在”凹槽”处,立面用格栅遮挡,即美观又实用。

6、结语

一项具有持久性意义的超高层建筑必定建立在整体性基础上:它促进环境优化,而不是降低其质量;它注重效益和效率,而不是徒具其表;它关心能源利用及可持续发展,并启发进步的美学;它体现逻辑与形式统一,并推动技术的进步,在有限的世界里创造出无限的空间。

超高层建筑要求例10

近十多年来,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建筑技术的不断提高,中国各大城市出现一大批的高度超过100米以上的高层建筑。

国际高层建筑会议制定的会议标准把40层以上或高度超过100米以上的建筑称为超高层建筑。我国现行的《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规定:高层建筑指的是建筑高度超过24米的公共建筑和十层及十层以上的居住建筑,并没有明确规定100米以上的建筑如何称呼,笔者认为高度超过100米的建筑可以称为超高层建筑。本文下面就超高层建筑防火问题做如下简要的探究。

1超高层建筑火灾的危险性

1.1存在点火源多

超高层建筑的电器设备种类繁多,数量大,漏电、短路、过负荷和接触电阻过大的可能性也随之加大;车库停车多、车内的储油量比较大;流动人员比较多,造成吸烟的人多,诸如此类的原因造成了超高层建筑容易发生火灾的点火源非常多。

1.2安全疏散困难

(1)疏散通道的限制:火灾发生时必须停止客用电梯的使用,消防电梯则主要是消防队员专门采用的,消防云梯车的高度也是有高度限制的,所以楼梯间成为了是超高层建筑楼内疏散的唯一手段;(2)疏散时间比较长:一般的超高层建筑内部,平均容纳5000人左右,由于疏散通道的有限性,疏散通道距离长,人员的疏散十分困难,少则需要几十分钟,多则需要几个小时。

1.3烟囱效应

超高层建筑的楼梯间、衣物滑槽以及电梯井、管道井等竖向井道,如果防火分隔或防火处理不好,发生火灾时,就像烟囱一样,由于拔风抽力效应,会助长火势和烟气的扩散和蔓延,超高层建筑高度越高,烟囱效应越强烈。

1.4扑救难度大

(1)外部扑救困难:一方面缺乏展开救援消防行动的必要场地;另一方面,外部灭火云梯高度的限制。现有的消防云梯车最高仅能达到101米,超高层建筑上部楼层发生火灾时,消防队员没有办法达到101米以上的空间;(2)内部攀登困难:100米以上的楼层发生火灾的时候,消防队员登高困难;(3)供水的困难性:超高层建筑发生火灾的时候,灭火用水量十分大,通过水带直接供水,高度只有150米 [1]。

2案例分析

某工程占地面积3020m。,总建筑面积201000m2,建筑高度230m,地下4层,地上50层。地下二、三、四层为车库、人防和设备用房,地下一层为商业用房。地上结构分为主楼和裙楼,裙楼是商业广场;主楼一层是大堂和消防控制室等,二层-六十层为办公用房,两个避难层为封闭式避难层,分别设在16层和32层。超高层建筑楼内设有二部消防电梯,中部设置了五部客梯,屋顶设置了直升机停机坪[4]。该工程所在地有1辆55米高消防云梯车。

3防火常见问题的对策

3.1 总平面设计难以满足消防车的要求

该项工程的四周设有环形消防车道,车道距离建筑外墙5m,车道宽度4m,消防车道穿过建筑门洞的高度在4m左右,建筑施救面采用分段设计,不具备连续性的特征。该工程的建筑外墙采用的是玻璃幕墙,施救场地设置在地下车库顶板上,载重量达30t。消防车道按照“高规”的规定进行设计,但是从灭火救援方面和消防装备的实际情况来考虑,这样的设计根本满足不了当地消防登高车的操作要求。就当地现有的最大型消防登高车的参数来看,两个支腿撑开后最大宽度达到5m,车辆高度在4.1m。救援最大高度达到55m的时候,其工作支腿和建筑外墙的距离约是10m。显而易见现行高规的要求和消防装备的发展不相协调,造成该工程的总平面设计中的消防车道不能满足当地大型消防车登高施救灭火的要求。本人认为在超高层建筑的消防车道设计时应结合当地所在地市的消防部门的装备情况进行合理设计。

3.2 超高层建筑避难层设置位置合理性问题

根据《高规》中的规定,超过100m的公共建筑应该设置避难层,从超高层建筑首层至第一个避难层以及两个避难层之间的距离都不能超过15层。这样来规定的目的是,发生火灾的时候聚集在第一个避难层的楼内避难人员不能再经楼梯进行疏散,可以由消防登高车将避难人员疏散下来。当前大部分设计单位不管高层建筑使用功能怎样,层高多高,实际高度多少,都把高层建筑规范要求的15层作为两个避难层的分界线。笔者认为,避难层的设置问题既要考虑避难人员安全疏散的时间,又要考虑到消防登高车能够进行施救时的有效高度,尤其是第一个避难层的设置更应结合当地消防装备的实际水平考虑,在消防登高车能进行施救的有效高度内进行设置。在该工程中,第一个避难层设在16层上距地面高度约70m,且为封闭式避难层。当地所在市消防云梯车最大救援高度位55m,一旦发生火灾的时候是根本不可能到达第一个避难层进行实施救援。再者,避难层没有开窗,消防员无没有办法通过窗户直接救人,只能从避难层的下层窗户之后再通过楼梯间进入避难层,费时且费力,会错过良好的救援时机。因此,笔者建议第一个避难层应该设置在当地所在市的消防云梯车的有效施救高度内,也就是12层左右,并且应开窗,方便消防人员及时疏散。

3.3建筑是否考虑利用电梯进行人员快速疏散

一般高层建筑当中将楼梯作为火灾发生时人员疏散首选。根据《高规》中的规定,超高层建筑中的电梯有两种运行的方式,一种是在火灾时客梯迫降到电梯首层,并且停止使用;另一种是消防队员通过消防电梯进入发生火灾的层实施扑救以及人员救援。实际上,相关规范禁止利用电梯疏散的两个原因,一是电梯本身的安全性;二是电梯运行环境的安全。超高层建筑发生火灾的时候,因为井道的“烟囱效应”和轿厢的“活塞效应”,非常容易将楼宇中的烟气吸入电梯井道,危及电梯内逃难人员的安全。因此,如果解决了这两个方面的问题之后,再加上合理的逻辑控制的方式,超高层建筑电梯进行疏散也是可能搬到的 [2] [3]。

4 结语

超高层建筑的火灾危险性是显而易见的,笔者从分析超高层建筑的火灾特点和危险性入手,在参考超高层建筑防火设计在满足规范要求的前提条件下,更应该根据超高层建筑的实际情况和当地消防实际水平在人员施救、防火分区、安全疏散等方面进行合理的个性化设计。

参考文献

[1]高层建筑火灾初期利用电梯进行人员疏散的可行性探讨[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8,18(9):67-72.

[2]高层宾馆火灾情况下电梯应急疏散可行性研究[R].上海市特检院和上海市消防研究所,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