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超高效学习方法模板(10篇)

时间:2023-07-09 08:32:59

超高效学习方法

超高效学习方法例1

对照组对所有实习医生实施传统教学,主要包括:教师向医生仔细讲解超声相关的理论知识,并向其提供典型的超声图像诊断、治疗方案,并在教学结束后将超声知识归纳总结给与医生。观察组对所有实习医生进行多媒体教学,主要包括:选择我院超声科出现的实际案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该研究对象拟定相关的超声问题作为教学主线,引导实习医生相互协作,查阅相关资料,提高其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搭建活跃的讨论平台,促进师生交流,解决实际操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难点;以教师作为组织者、引导者和创造者为医生创造情境学习环境,及时发现有价值、合适的病例来引导医生对此进行探索、分析,将书本上的理论超声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从而加快医生掌握操作技能。

1.3观察指标

计算并比较两组医生采用不同教学方式后的考核成绩评分以及对于教学方式的效果。其中利用教学老师自己设计的试卷对学术进行考核,内容主要有临床思维、实际操作、超声基础知识及专业知识,分值比为2:1:1:1,总计100分。采用问卷调查评价学术对于教学方式的认可情况,包括对于超声知识理解和掌握、提出问题及解决问题能力、提高学习兴趣以及提升超声诊断思路等方面,分为效果显著、效果一般以及无效果3个等级,以反映医生对两种教学方式的满意度。

1.4统计学方式

应用SPSS19.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成绩评分用(±s)表示,行独立样本的t检验,满意度用百分率表示,行c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医生考核成绩评分比较

对照组的临床思维评分(25.16±4.68)、实际操作评分(14.73±1.56)、超声基础知识评分(15.25±2.04)、超声专业知识评分(14.12±1.24);而研究组的临床思维评分(33.37±5.43)、操作评分(17.36±2.11)、超声基础知识评分(18.11±1.37)、超声专业知识评分(18.45±1.29),两种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医生满意度比较

超高效学习方法例2

中图分类号:TP391.41

图像是信息载体,是我们人类信息的主要来源。但是并非所有图像都如人意,就拿我们常见的数字图像来说,在信息的采集过程中,由于投备的硬件条件限制,拍摄过程中操作人员的素质,信息传输过程中信号的干扰等,都会造成信息的丢失,最终影响图像的质量。超分辨率重建技术是利用一幅或多幅低分辨图像的额外或互补信息来恢复出一幅具有更高分辨率的图像。这种技术可以打破图像在形成过程中的限制,得到具有较好的视觉效果。因此该技术在许多领域(如卫星侦察、数字高清等)都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

超分辨率重建技术主要分为两大类:基于重建的方法和基于学习的方法。基于重建的方法是超分辨率技术发展早期的算法,这些算法计算相对简单,复杂度也较低,但是存在重建倍数的限制,目前更多是作为学习算法的辅助算法。

1 基于学习的超分辨率技术

在基于学习的超分辨率技术中,学习方法的通常作法是构建一个训练样本的学习库,在库中包含某种低分辨率图像与其对应的图像的映射关系,然后利用这种映射关系,求出测试样本图像对应的高频细节的最优解。由于学习库的引入,待重建低分辨率图像有更多的先验信息可以利用,因此,基于学习的重建方法能够比基于重建的方法取得更好的视觉效果和图像质量。基于学习的超分辨率技术最早是由freeman等[1]提出的,该方法一经提出迅速成为数字图像超分辨率技术研究领域的热点,吸引了大批专家学者参与其中。目前主流的基于学习的方法主要有基于范例学习的方法、LLE方法、虚幻脸方法和稀松表示法。

1.1 基于范例学习的方法

基于范例学习的方法是freeman等人[1,2]最先提出的,他们利用马尔可夫网络建立高低分辨率图像之间的映射关系。然后将高分辨率图像经过模糊平滑处理后下采样,得到对应的低分辨率图像,再将低分辨率图像通过双线性插值或三次插值来得到与高分辨率图像大小一致的图像,然后将它们分块,通过学习获得高分辨率块之间和高低分辨率块之间的变换关系,对于用于测试的低分辨率图像块,只要找到其在马尔可夫网络中的位置,根据马尔可夫网络的对应关系找到其对应的一些高分辨率块,再根据训练得到的变换关系计算出高频分量添加进去。

这种方法是基于学习方法中最早被提出来的,也是其他基于学习方法的基础,该方法相较于重建的方法能利用更多的高频信息,在放大倍数和重建质量上都有很大的提升,但是对于训练样本的选择要求较高,算法复杂度也大大提高,并且这种方法对噪声非常敏感。

1.2 领域嵌入法

Chang等[3]创造性地将流形学习方法引入超分辨率重建中,在该方法中,他们假定高低分辨率图像块在特征子空间中具有的相似的流形结构,待重建图像块通过在低分辨率图像块学习库寻找它的k近邻表示,然后用这些系数与这k个近邻对应的高维流形块加权得到高分辨率块。

领域嵌入法相较于基于例子的方法需要更少的训练样本,并且对噪声的敏感性也有所改善,但是领域嵌入方法的领域保持特性并不总是成立,所以这种方法需要选择合适的图像块的特征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1.3 虚幻脸方法

虚幻脸方法最早是由baker和kanade[4]提出的,他们首次将超分辨率重建算法用于人脸这一特定领域,由于图像数据是人脸,可以较多的隐含先验信息使用,他们的算法中仅从学习库中选择与待重建块最相似的块作为输出,且在放大8倍的情况下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虚幻脸方法使用了人脸这一重要的先验知识,在特征脸的帮助下使重建效果大幅提高,但是对于有丰富表情的人脸,重建质量还有待提高。

1.4 稀松表示法

稀松表示是由Yang等人[5]最新提出的图像超分辨率实现方法,这种方法是从训练库的图像中选择图像块组成一个过完备的字典,然后在这个过完备字典中利用线性规划方法求得待重建图像块的稀松表示,最后利用这组系数重建出高分辨率图像块。

稀松表示方法相较于领域嵌入方法来说,不用规定领域的大小,系数的多少是由线性规划求解得到的。但是该方法对于过完备字典的选择问题不易解决,随机选择重建质量不佳。

2 基于学习方法的总结和展望

基于学习的图像分辨率技术虽然打破了传统方法在放大倍数上的限制,能取得很好的重建效果,但是重建质量严重依赖学习库的构建,而且学习方法的样本训练时间较长,计算复杂度很高。未来基于某一领域的重建方法会得到较大发展(如类似虚幻脸的方法),有了某个领域的信息作为先验,构建的学习库与待重建图像的相关性将大大增强。目前大多数关于超分辨率重建的文章都只侧重了算法重建的图像质量,在重建速度方面提及较少,如果能在时间复杂度上有所突破,将大大推进该技术的实用性。现在学者们对超分辨率技术的研究都集中在了算法的提出和改进,而忽略了对这个问题本身的理论研究。

参考文献:

[1]Freeman W .T.,Jones T.R.,Pasztor E.C..Example based super-resolution[J].IEEE Computer Graphics and Applications,2002(02):56-65.

[2]Freeman W .T.,Pasztor E.C.,Caemichael O.T..Learning low level vision[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puter Vision,2000(01):25-47.

[3]Chang H.,Yeung D.Y.,Xiong Y..Super-resolution through neighbor embedding[C].Proceedings of IEEE Conf CVPR. Washington,DC:IEEE Press,2004:275-282.

[4]Baker S., Kanade T.. Hallucinating faces[C].Four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utomatic Face and Gesture Recognition.Grenoble,France:IEEE Press,2000:83-89.

超高效学习方法例3

一、发现学习

发现学习是美国布鲁纳提出的,他指出,发现式学习法注重学习者的思维过程,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己不断尝试、不断修正错误,来实现知识的重新构造、再生成,进而达到学生头脑中对知识的理解、记忆和保持。

由于发现式学习强调的是学习者主动探索知识、发现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的过程,因而发现学习的要素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1)让学生明确“发现的对象”――问题。(2)设计问题情境,给学生提供相应的“线索”资料,引导学生提出“假设”。(3)指导学生探索和发现的“方向”。(4)适时地对学生获得的新关系进行“评价和验证”。(5)促使学生得到知识重构的“新的结论”。

二、超媒体系统学习环境

在超媒体学习环境下,学生可以提高学习效率。超媒体系统允许学习者根据需要非线性地访问信息,并根据个人特点同时对多条相互关联的信息进行并行加工,能提高学习者工作记忆中的信息量和信息滞留时间以及长时记忆中可利用的与任务有关的信息,有助于提高认知加工的深度和效率。

三、利用超媒体网络进行发现学习的要素模型

基于发现学习的超媒体环境构成要素主要从下面几个方面考虑:设计好的学习情境、浓厚兴趣的学生主体、教师的发现式引导、帮助发现学习的资源,各个要素间都是紧密联系、交互的。

1、设计好的学习情境

学习情景设计。一般的情景设计应具有以下几个特征:与主题紧密联系、趣味性、实践性。特别是针对发现学习所创设的情景还应具有以下几个特点:①情景必须是学习者所了解的。由于学习的过程主要是学习者去主动探究,自主发现,因此情景的设计必须考虑到学习者的认知水平,不能脱离学习者已有的学习经验、生活经验与认知结构。②情景必须具有探索的可能性,给学习者以自主发现的空间。

2、浓厚兴趣的学生主体

学生是发现式学习的主体,只有激发出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才能在教师的指引下,利用超媒体环境下的各种资源,高效率的实现发现式学习。

3、教师的发现式引导

有经验的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背景知识,积极地看、积极地听、积极地分析,观察学生在发现过程中的表现,给予及时而有效的指导,比如当学生的思维偏离学习的目标时,教师要及时指导,纠正学生的思考方向。

4、帮助发现学习的资源

学习者利用教师已经提供的相关资源(例如:教师存放在服务器中的相关知识,学校的资源库等)以及通过搜索引擎、智能、神经网络技术等先进技术来自主发现和获取信息。并对信息进行查找和过滤,确定哪些是有用的信息,哪些是无效信息,对自己认为是有效的信息进行整理和同化。

图一:基于超媒体的发现学习过程设计模型

从上面这个模型中,我们可以看到,学生在超媒体环境下,利用设计好的学习情境,充当某个角色。同时获得确定的任务,接受任务,并且运用联想学习法、同伴们的在线讨论学习法、质疑学习法,在教师的及时引导下,做出进一步的总结。通过超媒体的电子跟踪记录,给出提示,从而纠正思考的方向。在下一步的结论出现之前,还需要利用超媒体的资源和向导,包括良构的网络学习资源、在线的学习同伴、同构的学习案例解析,在教师的进一步指导下,对初步的结论进行科学逻辑性的排查、逐步分析,剔除错误分析,得出结论,最后实现学习目标。

四、总结

在超媒体环境下,开展发现学习,不仅需要充分利用超媒体环境下的各种网络学习资源,还要在线同伴的集体讨论、各抒己见的人文环境中,运用联想法、质疑法、讨论法。在教师的正确指导下,不断分析问题,逐步剔除错误的结论,得出正确的结论,进而实现学习目标。随着超媒体技术的不断进步,支持发现学习的超媒体技术表征手段也会越来越丰富,基于发现学习的过程也会越来越形象而有趣。

【参考文献】

[1]吴林静,雷体南.基于网络环境的发现学习的教学设计[J].教育技术导刊,2006(4).

[2]高瑞利.基于案例的超媒体学习环境设计[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3(3).

超高效学习方法例4

一、具体内容

任务驱动下研讨式学生学习方法就是在进行先进教育理念导学过程中,结合理论讲解,在重要章节的关键环节,创设一些真实的课堂教学情境,生成一些具体的教学问题,促使电大学生理解并运用所学理论形成问题的解决方案,进而通过自主或是与他人协作的方式完成任务,并对任务成果进行交流互动,经验共享。

二、运用条件

小教专业学生学习过程中,对于一般性的理论,可以采用宣讲方式,让学生理解并逐渐接受。但对于那些要求学生在以后教育教学实践中务必践行的先进理念,就采用任务驱动下研讨式学生学习方法,增加学生的实践运用、交流互动,以达成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加速理论消化吸收的目的。

三、运用步骤

下面就以09年春小学教育本科学生面授中讲授“教学机智的敏捷性、有效性”为例,谈一谈任务驱动下研讨式学生学习方法的运用步骤:

(一)内容宣讲,理念引领

《现代教学艺术的理论与实践》中有关“教学机智的敏捷性、有效性”的内容只是从理论的高度讲述了面对课堂教学出现突发事件时教师的应对理念要敏捷、有效,学生理解起来容易,但要将这种理念具体内化为能力运用到教学中就很难,因为理论表述很泛泛,学生感觉缺乏参照依据,没有抓手,更说不上以后教学中会由此至彼的联想与引申,所以在此增加一个理论运用于实践的教学环节,会加深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学习印象,巩固他们的的学习成果。

(二)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预先创设一个真实的教学情境:

教师在介绍《月亮的足迹》(人教社七年级上册)作者朱长超时,有位同学开玩笑问:“老师,咱班李长超和朱长超有什么关系吗?”,另外一名同学就起哄:“有什么关系啊,朱长超重点大学毕业,还是科普作家。李长超是个差生!”全班同学哄堂大笑,李长超低下了头。

生成具体的教学问题:面对这突然的局面,你如何运用教学机智化解眼前紧张的局面并最大限度地消除它所带来的消极影响?

(三)任务驱动,理念内化

有具体学习任务驱动,学生在这个具体、真实的课堂教学情境中,须深入理解教育机智不仅是一种教师行动,更是一种直接指向学生的行动。而达到现代教学艺术的境地就不仅要以巧妙的方式传授给学生知识和技术,更应该关注学生成长的环境和过程。尤其是师生、生生之间不恰当的语言、行为有伤害学生们脆弱心灵的因素,教师在处理时就要充分考虑学生们的情感因素,采取比较巧妙、出奇、适度地的措施,让学生的知识与情感双丰收。

(四)交流互动,经验共享

任务完成的质量如何,须经过交流研讨才能见分晓。如有的教师就抓住玩笑与作者的联系,采用借题发挥方法来应对:谁说没有关系呢,朱长超和我们每位同学都有关系,他写的《月亮的足迹》我们都很喜欢,而且我相信李长超也喜欢。或许将来李长超也会考上复旦大学,成为朱长超的校友。说不定,以后李长超也会成为一名大作家,那时大家还要找他签名呢!

这位教师不仅对教育机智理论理解比较到位,运用也很成功。他的应对即关注了李长超同学的自尊心,还考虑了开玩笑同学的学习积极性,没有简单责备、批评,并敏锐捕捉到突发事件与教学内容之间的关系,于是巧妙采用借题发挥方法,保护了李长超的自尊,融洽了课堂教学气氛,还完全消除了突发事件所带来的消极影响,将学生讥笑差生的不利因素转化为促进差生进步的有利因素。

超高效学习方法例5

整体素质是个体、客观与外界相互作用中产生、发展起来的比稳定的属性和品质。由于工作环境的特殊性,治超员的学习时间和接受全方位教育就受到一定的限制。因此,加强素质教育应列为治超员教育工作的重点。

素质教育包括:心理素质和思想品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业务素质、身体素质等等。健康的心理素质与思想品德素质可以提高学习与运用知识的效率与能力,只有通过教育才能开发出来。潜能的开发、发挥是通过心理素质的提高来实现的,这样才能不断吸收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成果,逐渐实现个体社会化,形成现代人的素质。只有加强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干部员工整体素质,才能从思想上觉悟上深刻领悟,从而表现为社会奉献和为岗位负责的工作态度,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治超员整天和车、司机打交道,学习提高业务技能除平时应当注重相关法律法规、上级文件的深刻学习、领会、掌握外,还应在治超检测现场及具体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才能熟中生巧,还要注重为治超员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要培养治超员的学习兴趣,在学习态度、意志等重在熏陶上,形成一种整体氛围,创造一种和谐、奋进的气氛,使治超员愿意而且便于参与学习,从而使科学文化素养得到位提高。

超高效学习方法例6

整体素质是个体、客观与外界相互作用中产生、发展起来的比稳定的属性和品质。由于工作环境的特殊性,治超员的学习时间和接受全方位教育就受到一定的限制。因此,加强素质教育应列为治超员教育工作的重点。

素质教育包括:心理素质和思想品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业务素质、身体素质等等。健康的心理素质与思想品德素质可以提高学习与运用知识的效率与能力,只有通过教育才能开发出来。潜能的开发、发挥是通过心理素质的提高来实现的,这样才能不断吸收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成果,逐渐实现个体社会化,形成现代人的素质。只有加强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干部员工整体素质,才能从思想上觉悟上深刻领悟,从而表现为社会奉献和为岗位负责的工作态度,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治超员整天和车、司机打交道,学习提高业务技能除平时应当注重相关法律法规、上级文件的深刻学习、领会、掌握外,还应在治超检测现场及具体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才能熟中生巧,还要注重为治超员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要培养治超员的学习兴趣,在学习态度、意志等重在熏陶上,形成一种整体氛围,创造一种和谐、奋进的气氛,使治超员愿意而且便于参与学习,从而使科学文化素养得到位提高。

超高效学习方法例7

二、超声科进修医生继续教育改革

继续教育改革主要从课程内容、授课形式、授课教师等方面进行。

1、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要考虑实用性、时效性、知识与本专业的相关性等要素,其中以内容的实用性为主要要素。授课内容要做到“四新”,即新技术、新理论、新知识、新方法。超声是一门影像学技术,离不开图像的识别和鉴别诊断,根据这一特点,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尽量语言上要简练,多看图说话,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例如展示一幅肝脏实性占位的超声声像图,要求正确描述图像特征,并分析常见疾病的鉴别诊断及诊断依据,结合图像,教师要把近几年诊断这类疾病的超声新技术、新方法讲授给学生,开拓他们的视野,加大知识的宽度和深度,这样实用性、时效性就非常高。进修人员的学习具有时间紧、要求高、目的性强、任务重等特点,所以在培训时要量体裁衣,打造个性化的课程内容,并及时听取学生的诉求,多了解他们希望学到哪方面的知识点,这样可以提高学习热情和学习质量。超声科是一个要亲自动手操作的学科,临床操作技能非常关键。以往的讲课内容着重知识的讲授,往往忽略实践能力的培养,克服这一缺陷,就要求带教老师在完成日常工作的基础上,一对一的讲授操作手法、操作要点和注意事项,操作病人过程中遇到疑难问题随时解决,是非常有效的学习方法,但因为目前超声科的工作量非常大,做到这点非常难,需要带教老师付出更多的精力和时间。

2、授课形式

目前超声科授课形式主要为科室内小讲课。除了这种传统的授课方式外,可以补充2种授课方式:分组讨论学习法和网络学习法。分组讨论学习法就是将进修医生按照腹部、小器官、血管等不同检查部位进行分组,每个部位学习2个月,这2个月由专门的带教老师带领学习,从操作技能到基础专业知识,随时提出问题、讨论、解决问题。这样有针对性的学习对于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非常重要。网络学习法就是移动的课堂。可以实现“Anyone、Any-time、Anywhere、Anystyle”4A下的课后学习和个性化学习。建立固定的邮箱和网页,教师把重要的课程内容做成PPT放到网上,学生自由时间阅读学习,有时间消化知识,疑难问题随时查阅网上其它资料辅助学习。建立微信群,带教老师把要求学生掌握的通知、知识点随时到微信群中,能够节省时间、提高学习效率。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师生互动平台,要充分利用此资源。

超高效学习方法例8

目的基于学习的超分辨率重建由于引入了先验知识,可以更好地描述图像的细节部分,显著地增强图像的分辨率,改善图像的视觉效果。将超分辨率重建应用在素描人脸识别中,既可以增加人脸图像的质量也可以有效地提高识别精度。方法首先利用特征脸算法根据素描图像合成人脸灰度图像,然后对合成的人脸图像利用稀疏表示进行超分辨率重建,最后利用主成分分析对重建前后的合成人脸分别进行识别。结果在香港中文大学的素描人脸库(CUFS)上进行实验。经过超分辨率重建之后的人脸在眼睛等部位细节描述更好。同时,由于重建过程中引入了先验知识,重建之后的素描人脸识别率有提高。支持向量机算法得到的识别率由重建前的65%提高至66%,本文利用的主成分分析算法得到的识别率由重建前的87%提高至89%。结论基于超分辨率重建的素描人脸识别算法可以有效地改善合成人脸图像的视觉效果并且提高素描人脸识别精度。

关键词:

素描人脸识别;超分辨率重建;稀疏表示;特征脸;字典学习

近几年,计算机自动检索识别技术不断成熟和完善,在公安执法、视频监控、银行安保等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1-4]。素描人脸识别技术可以根据绘画的素描图像在警方数据库中对相近人脸图像进行自动检索,从而有效地帮助警方缩小或者确定潜在嫌疑人,因此一直是刑侦领域的研究热点。素描图像与真实的人脸照片最大的区别是素描图像具有夸张性,它往往会夸张地表示人面部的某处细节。比如说一个人的鼻子比较大,画师在绘画过程中可能将其的鼻子描绘得更大一些。这对人的主观认知很有帮助,但是对于计算机自动识别,这种夸张性使得传统的人脸识别方法在素描人脸领域的应用效果不尽如人意。目前素描人脸识别方法可以主要分为两大类,基于特征的识别[5-7]和基于转换的识别[8-12]。利用提取的不同特征进行素描人脸识别可以解决素描人脸图像与真实人脸照片之间的结构差异问题。基于转换的素描人脸识别方法将素描图像与人脸照片统一到一个空间中,同样也可以解决由于素描夸张性产生的二者之间结构差异。本文在Tang等人[10-12]提出的素描人脸识别算法的基础上,加入了超分辨率重建方法。对转换的人脸图像进行超分辨率重建,可以在不增加额外设备的条件下,有效地增加图像的分辨率提高图像视觉效果。同时,由于重建过程中引入了先验知识,重建的人脸图像在面部细节部分描述得更好,比如眼睛鼻子等,因此加入超分辨率重建的素描人脸识别率较之前也有所提高。

1素描人脸转化

特征脸算法是一种经典的人脸识别方法并且被广泛应用。它可以有效地对多维数据进行降维,实现高速运算。虽然特征脸算法对表情、光照和旋转角度较敏感,但是在刑侦领域中使用的素描图像和人脸照片通常是标准正面人脸图像,所以效果并不受影响。这里将特征脸算法应用在素描人脸转换中。根据素描图像和人脸图像的内部结构相似性,可以认为合成的Pr是一幅接近于真实人脸的人脸图像。对于这样一个合成过程,在合成素描过程中所占权重值大的素描训练图像其对应的人脸图像在合成人脸图像过程中所占的权重值也大。利用素描图像和训练集合成一幅对应人脸图像,可以有效解决素描图像与人脸图像之间的结构差异性。

2合成人脸图像的超分辨率重建

根据素描图像合成的人脸图像在刑侦领域往往需要进行进一步的观察和匹配检索。然而合成后的人脸图像存在着细节较为模糊,分辨率较低等不足。超分辨率重建在不需要引入额外设备的情况下,可以有效地提高图像的分辨率,改善图像的视觉效果。超分辨率重建算法现在大致可以分为两类,基于重建[13]和基于学习[14-20]。基于学习的超分辨率重建算法由于对训练样本的学习,引入了先验知识,对图像的细节信息恢复较好,从而可以在更好刻画人面部细节的同时有效增加素描人脸识别的精度。研究表明[14],图像块可以由一组超完备字典中的原子线性组合很好地表示。利用这个性质,对合成的人脸图像在一个过完备字典下寻找一个稀疏表示,然后利用这个稀疏表示重建出高分辨率的图像。

2.1基于稀疏表示的超分辨率重建X和Y分别表示高分辨率图像和对应的低分辨率图像,二者之间的关系为根据图像的稀疏表示理论,对于由训练集中的图像训练得到的过完备字典D,存在唯一的最稀疏表示z与图像块x相对应。

2.2低分辨率图像块的特征表示通常情况下,人们对于低分辨率图像块的特征提取使用的是高通滤波器。这是因为人们对于图像中的高频分量往往更敏感。低分辨率图像块中的高频分量对于预测目标高分辨率图像中丢失的高频分量部分十分关键。对于特征的提取,不同文章中使用了不同的方法。Freeman等人[21]采用了高通滤波器来提取低分辨率图像的边缘信息作为特征。Sun等人[22]采用了高斯滤波器来提取低分辨率图像块的轮廓信息。高涛等人[23]采用了一阶和二阶梯度作为特征。由于一阶二阶梯度信息获取的便捷性和有效性,在这里也选择作为低分辨率图像块的特征。

2.3联合字典学习训练集中的图像块x和y分别表示的是高低分辨率图像的图像块。联合学习高低分辨率图像块的字典可以使得高分辨率图像块的稀疏系数在相应的低分辨率图像块中保持一致。这样,就可以在超分辨率重建的过程中对于高低分辨率的两个字典进行相同策略的学习,从而保证了低分辨率图像块在字典Dl中的稀疏系数与相应高分辨率图像块在字典Dh中的稀疏系数是一致的。

3素描人脸图像识别

人脸识别是一种基于生物特征的识别技术,吸引着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兴趣与关注,同时关于人脸识别技术的研究也非常广泛[24-25]。主成分分析是一种经典的人脸识别方法,并且已经被广泛应用。在第1节中,为了将素描图像转换成一幅相应的人脸图像,在训练集中分别构建了素描人脸空间Us和特征人脸空间Up。对于合成的人脸图像Pr进行基于稀疏表示的超分辨率重建可以得到P'r。将超分辨率重建后的合成人脸图像P'r映射到特征脸空间中,可以得到一个权重系数。因为这里d反映的是超分辨率重建之后的合成人脸与真实人脸图像之间的接近程度,d越小表示超分辨率重建的合成人脸图像与真实人脸图像越接近。因此,将d作为人脸识别的判别条件。将超分辨率重建后的合成人脸图像与测试集中的100幅真实人脸图像分别进行主成分分析,欧氏距离最近的认为两幅图像来自同一人。

4实验结果与分析

为了验证本文超分辨率重建的素描人脸识别算法的有效性,在香港中文大学的素描人脸数据集(CUFS)上进行了实验。CUFS数据集中包含188位学生的人脸信息,每位同学有一幅真实的人脸图像和一幅与之对应的由专门画师绘制的素描人脸图像。素描人脸转换过程中,选择了88幅人脸照片和与之对应的88幅素描人脸图像作为训练集,其余100位学生的素描图像作为测试集,与之对应的100幅真实人脸照片用于测试超分辨率重建后的合成人脸的识别率。首先利用特征脸算法对训练集中的数据分别进行训练得到一个素描特征脸空间Us和一个特征脸空间Up。将测试的素描图像映射到特征素描空间,得到一组权重向量bs。

利用计算出的这个权重向量bs和特征脸空间Up,可以计算得到一幅近似的合成人脸图像Pr。图1展示了使用特征脸算法实现素描人脸转化的效果。为了更好地展示合成人脸图像的细节信息,将合成的人脸图像进行基于稀疏表示的超分辨率重建。由于超分辨率重建过程中的字典训练过程引入了先验知识,所以重建后的人脸图像可以有效地克服之前的合成人脸图像细节较为模糊,分辨率较低等不足。图2展示了使用基于稀疏表示的超分辨率重建算法重建的合成人脸图像的实验效果。细节部分,经过超分辨率重建的人脸图像在眼睛等部位的效果优于直接使用双三次插值算法放大的图像效果。同时,图3中展示了超分辨率重建前后,合成人脸图像的灰度直方图信息。可以看出超分辨率重建之后,同一人脸图像的分辨率有效增加了,同时重建前后人脸图像的灰度直方图包络相似,并且合成人脸灰度信息的极值部分经过超分辨率重建之后更平滑更接近于包络线。这一平滑过程是由于重建过程中,字典学习引入了先验知识,也更符合真实的人脸图像。

结构相似性(SSIM)是一种衡量两幅图像相似度的指标,其值越大表示两幅图像之间的结构越近似,最大为1。均方根误差(RMSE)是用来衡量观测值同真值之间的偏差。其值越小表示合成的图像越接近真实图像,最小值为0。表1展示了超分辨率重建前后合成人脸图像与真实人脸图像之间的结构相似性和均方根误差。为了验证提出算法的有效性,在香港中文大学素描人脸数据集上对超分辨率重建前后的人脸图像采用主成分分析分别进行人脸识别。支持向量机SVM(supportvectormachine)是一个有监督的学习模型,在人脸识别领域中已经被广泛应用。同样也对超分辨率重建前后的合成人脸图像采用SVM算法进行识别,实验结果作为对比结果。在CUFS数据集中,选取88幅人脸照片及其对应的素描画像作为训练集,剩余的100幅人脸照片及其对应的素描画像作为测试集,实验结果如表2所示。表2中,超分辨率重建前的测试图像是Tang等人[10]提出的素描人脸识别算法得到的合成人脸图像,超分辨率重建后的测试图像是根据本文提出的算法进行实验得到的。由于对合成人脸图像进行超分辨率重建的过程中,字典学习引入了先验知识,所以重建后的合成人脸图像在细节部分表示得更好,识别率有所提高。

超高效学习方法例9

1.前言

短跑是人们同时以最快的速度,在确定的跑道上跑完规定的距离,并以最先跑完者为优胜的项目。短跑运动要求运动员必须有着强大的爆发力及其他方面的素质。就如何提高短跑运动员的爆发力一直都是体育学者讨论的热点话题。最近几年,青少年短跑运动员在训练中采用超等长力量训练方法来提高青少年短跑运动员的爆发力是常用的训练手段,同时对于青少年短跑运动员运动成绩的提升也有着明显的效果。但在青少年短跑运动员成绩提高的同时,在其超等长力量训练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少的问题急需解决。例如:对超等长力量概念理解的不全面、不能结合自己专项的特点发展超等长力量、训练手段存在的不足等问题。超等长力量训练的历史并不长,它作为提高爆发力的一种有效的训练方法和手段,而被教练员所运用和认知。 前苏联运动员瓦列里波索夫是超等长力量训练的收益者,是超等长训练让他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使超等长训练得到广泛的运用。

2.研究内容

2.1超等长力量训练的生物学原理

2.1.1超等长练习的三种机制

从生理学角度来看,超等长练习之所以能增加肌肉收缩效果主要在于其离心收缩产生的效应。超等长练习的三种机制是由肌肉工作状态前的最适初长度、肌肉的弹性回缩力、肌肉牵张反射效应构成。

2.1.2增大肌肉收缩前的初长度

超等长练习是以拉长缩短前肌纤维为前提的肌肉工作形式。在某些特定范围内肌肉收缩前的初长度越大则它的收缩张力也就会越大。每个人都知道,参与收缩的横桥数目决定了肌肉的收缩力量,这不难想象,在超等长训练的过程中,拉长肌肉可以使肌肉在随后的缩短过程中过早的出现横桥,进而来提高向心收缩阶段的收缩力量,提高训练的效果。

2.1.3提高肌肉的弹性势能

肌肉的弹性成分包括并联的结缔组织(主要是肌膜)和与其串联的Z线、肌健。它们在力的作用下可被拉长,失去外力作用后又可弹性回位。在超等长练习的离心收缩阶段,离心收缩的牵拉力可使肌肉中的弹性成分拉长以贮存弹性势能,并利用这一弹性势能可以使肌肉产生更大的向心收缩速度,运动生理学称此作用是实现肌肉收缩力的第二种机制。研究表明,在连续纵跳中弹性成分的弹性回缩力,能为跳起提供1/2或2/3的力。这种弹性成分为肌肉在超等长练习中被伸长产生的机械效应提供了理论基础。

2.1.4增强神经肌肉的激活能力

超等长练习的离心阶段除了能通过改变肌肉初长度以提高肌肉中的收缩功能及储存、释放弹性势能获得机械能外,还可通过激活肌肉内的肌梭,产生牵张反射,以提高肌肉向心收缩的神经冲动,进而增加参与收缩的肌纤维数目,以获得更大的机械能。可以说“肌梭”是一种在肌肉中受到牵拉刺激的梭形感受装置。肌肉中的这种感觉装置原本是一种保护性装置,通过它的反馈信息传递,可避免肌肉受到过度牵拉而受到损伤。

2.2短跑训练中超等长力量存在的主要问题

2.2.1对超等长力量概念理解的不全面

动神经中枢的反射性调节,近而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中形成正确的肌肉用力链。在实践中,大多数的超等长力量训练作为肌肉向心和离心收缩的“组合”力量训练。因此,肌肉收缩能力的培养就是肌肉向心收缩能力和离心能力的培养。所以运动员肌肉的离心能力和向心收缩能力的增长将提高运动员的超等长力量水平。超等长力量的发展必须将离心与向心收缩成为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结果,只有两个部分的密切联系,才能有效的改善肌肉的超等长收缩能力。由于超等长力量是一种复合的神经冲动,可以给肌肉中的运动终板带来更多的刺激,从而获得较大的力量。同时在使用超等长训练手段时,要注意所使用的超等长训练手段必须要符合短跑运动中肌肉的工作方式和短跑项目的特点,不能简单地认为离心力和向心力的训练可以提高青少年短跑运动员的运动成绩。其次,在超等长训练中必须注意特殊实践手段的应用,特殊实践手段是把离心收缩和向心收缩有机地结合起来并连续的完成动作的手段。因为这种手段的弹性能量能够充分发展肌肉的生产,储存和释放机械能的能力。

2.2.2不能结合自身专项特点发展超等长力量

超等长力量训练一定要结合专项自身的特点进行训练,如田径的100m和400m项目,其超等长力量的训练方法和手段不应是等同的,二者在进行超等长训练时是均采用持续训练法还是均使用间歇训练法,这些都需要通过教练员对项目特点的认识来决定。当然不同的运动项目也应根据项目的特点采用不同的超等长训练方法,因为各项目的起跳角度不同,力的方向和跳跃的时间也是不同的,所以各项目对超等长力量的要求也是不一样的。因此,在超等长力量训练中应针对不同项目的特点和超等长力量训练的发展特征,进行适合专项特点的超等长力量训练。

2.2.3超等长力量训练中存在的不足

2.2.3.1负荷问题

当进行超等长力量训练时,超等长力量的训练方法要同其它训练方法一样,首先要考虑的一点就是运动负荷。由于超等长力量训练对神经系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此,教练员要对不同动作的训练要求和恢复时间有很清楚的认识,以免因过度疲劳而造成运动损伤。在进行同样的超等长力量训练时,不同体重的运动员所承受的运动负荷也不会相同。在负重超等长力量训练中,如果提高了训练负荷的要求,那么同时也就降低了动作速度的要求,近而导致超等长力量训练效果的降低。而对于青少年来说超等长力量训练的密度越大,那么其运动成绩的提高也就越明显,但青少年在这个阶段正处于青春期,是人体生长发育的第二个高峰期,训练强度和密度应当充分考虑年龄和身体发育的情况,适当减少训练次数和强度,避免运动损伤。

2.2.3.2基础力量

在进行超等长力量训练时,运动员必须具备一定的基础力量,只有青少年具备一定的基础力量,超等长练习才会更安全有效。在具备基础力量的同时,超等长力量训练还应具备一定的向心收缩和离心收缩的力量,这样才能够切实有效的提高青少年短跑运动员的运动成绩。如果青少年短跑运动员不具备基础力量那么超等长力量训练就无从谈起。

2.2.3.3对超等长训练手段的认识不足

在超等长力量训练的过程中,大多数教练员对其超等长的训练手段不够了解,导致技术动作出现错误,使肌群无法得到有效的训练。在纵跳这一超等长练习手段中,其关键技术在于落地。落地所产生的反作用力不完全是被脚吸收,而是通过踝、膝、髋三个关节一起协调吸收,吸收的结果就是使部分肌肉被动拉长,而肌肉拉长所产生的机械能会在下一阶段的运动中释放出来。所以不应该提倡脚跟或脚尖落地,而应该是全脚掌落地,以此来吸收落地所产生反作用力。如果在训练时,落地声音太大,则说明落地技术不正确,应停止练习避免损伤。在纵跳训练中,纵跳练习的基本动作要领是,身体的姿势保持正直,保证身体的运动轨迹,后背要放松。在纵跳练习中上体能否保持正直与躯干的力量有着直接关系,躯干力量强则上体能够正直,若躯干力量较弱则上体无法保持正直的姿势。如果运动员不能在做动作时将上体挺直,那么他需要进一步加强躯干力量的训练,包括腹肌、骼腰肌等部位的力量训练。其次在纵跳训练的过程中,手臂合理的摆动也对纵跳训练的效果起到了一定的帮助作用。研究表明,手臂可以增加10%的起跳力量,青少年短跑运动员在接受纵跳训练中,首先应该学会用制动动作把手臂的力量传递到下肢。其次在实施超等长力量训练的过程中,训练量应循序渐进,应根据不同水平的青少年短跑运动员采取不同的练习方法。

2.3短跑训练中超等长力量对运动员机能的影响

人体在经过系统的力量训练后,肌肉会出现明显的机能变化和生理上的变化,如肌肉的兴奋性和灵活性提高、肌肉的横断面积增大,具体表现为肌强度变小,时值缩短,且肌纤维增粗,肌结缔组织增厚,肌糖元增加,肌凝蛋白的数量增多。此外,人体在经过系统的力量训练后,在神经调节方面的变化表现为,神经中枢系统对运动神经发放冲动的次数增加。研究表明,低水平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只有60%的肌纤维参与运动,而通过超等长力量训练可以提高肌纤维的兴奋性,近而提高青少年短跑运动员的肌肉力量和质量。

2.4短跑项目中超等长力量训练手段的分类

2.4.1不负重超等长力量训练

不负重超等长力量训练手段较多,其主要训练手段有蛙跳、抱膝跳、跨步跳等。一蛙跳:运动员双手放在头后,按一定的节奏远跳,动作要连贯流畅,这种练习手段主要发展青少年短跑运动员的下肢超等长力量。二是以最大频率的抱膝跳(膝盖要接触到胸部)和双脚跳。三是跨步跳、单脚跳和组合跳。这3种训练手段都相对容易,不需要任何器械的帮助。其次在超等长训练手段中,跳深被认为是一个典型的超等长训练手段,其在辅助器械上跳下来的高度因个人的情况而定,着地后应迅速完成离心向向心收缩的转变。但要注意的是,跳深练习虽然负重小,但是从高处落下时人体本身的重量和冲力也会对人体的下肢有较大影响,所以下肢仍会承受很大的负荷。所以在进行跳深练习时,一定要让青少年短跑运动员作好充足的准备活动,避免损伤。

2.4.2负重超等长力量训练

负重超等长训练大多数采用杠铃负重的力量训练方法,但其运动形式不具备在整个运动过程中都进行加速的特征。因为在超等长力量训练的过程中无论是用杠铃进行大重量的力量练习还是快速小重量的力量练习,在其动作结束时(如卧推、杠铃负重蹲起)杠铃的运动速度必须为零。这表明肌肉在作向心收缩的负重练习(如卧推)动作的结束阶段,杠铃速度必须减慢以便停止,从而限制了最大爆发力的发展。但在实际的运动训练中,要想达到将身体推离地面或将器械抛出目的,就必须在整个动作中作加速运动,并在动作的结束部分达到最大的加速度,从而得到最大的功率输出。负重超等长力量训练是在一般力量训练的基础上才能完成的,是在已有的力量基础上,优化肌肉收缩的力~速关系。因此,在进行超等长力量训练时,基础力量的训练也不能够忽视。

2.4.3超等长力量训练应注意的问题

超等长力量训练是发展爆发力的训练手段之一。爆发力就是力量与速度的结合,在选择训练手段时都要围绕这个中心去安排。

在训练中训练量和训练强度的增加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不可大幅度的增大训练量和强度。因此,在训练中要逐渐加大训练量和训练强度,避免运动损伤。

每堂训练课运动负荷的安排要根据青少年短跑运动员的状态而定,这里的状态包括,精神面貌和心率等。为了防止运动损伤现象的发生,切忌在运动员疲劳的状态下安排超等长力量训练。

在超等长力量训练过程中,要根据青少年短跑运动员的专项特点和肌肉的收缩方式,安排合理的超等长力量训练手段。

3.结论

超等长力量训练对提高青少年短跑运动员的运动成绩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训练时训练量和强度要遵守循序渐进的原则,练习强度要从低强度开始,练习一段时间后在过渡到中等强度,在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逐步过渡到高强度。在超等长力量训练中要注意合理的安排超等长训练的时间,应在运动员体力充沛,精神饱满的情况下开展超等长力量的训练。在超等长力量训练的过程中,训练手段应将肌肉向心与离心收缩有机地结合,使肌肉能够充分发展肌肉的储存和释放力量的能力。并注意合理的搭配其他的训练方法,只有这样,才能使训练效果明显,防止事故的发生并提高青少年短跑运动员的运动成绩。根据爆发力公式P=F*V可知,爆发力的大小是由肌肉力量和肌肉速度决定的。肌肉力量和肌肉速度同时增大,那么爆发力也就增大,但在运动实践过程中表明,二者同时大幅度增大会造成肌纤维的损伤,如果小幅度增大却无法使青少年短跑运动员的爆发力得到提升。因此肌肉力量和肌肉速度的增大幅度,则需要教练员根据青少年短跑运动员的运动水平进行调控,进而提高运动成绩。(作者单位:辽宁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参考文献:

[1] 乔平,熊文.试析田径运动爆发力训练的有效途径[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1(01):94-95.

[2] 张胜平,陆爱云.论超等长力量训练[J].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1993,9(3):35-37.

[3] 刘耀荣,阚福林.田径项目中超等长力量极其训练手段[J].中国体育教练员,2007,02:20-21.

[4] 赵青山,刘文娟,李晓平等.关于希尔方程与爆发力练习的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8,24(5):68-70.

超高效学习方法例10

可见,外语识记中记忆设定材料的学习次数要超过刚好能回忆起来程度的次数,这不是浪费时间,而是会 提高记忆保持的效果。

2.2 有助于重新学习 重新学习(relearning )是检测保持最敏感的手段。当回忆或再认处于零点时, 即大脑中暂时联系消退或抑制,原有的知识经验不能恢复而造成遗忘,重新学习可以帮助再获得保持。经验表 明,经过超量学习获得的知识或技能因长期不使用或不复习而生疏或遗忘,重新学习该知识或技能时会加快速 度,节省学习的时间。这一结论是斯威夫特(Swift,1916)提出的。 他第一次练习打字花费了55天时间(必 然投入大量的时间超量学习——笔者注),中断两年后,他才花11天时间的训练,就达到原有的水平(Kerr, 1982:102), 比第一次学习整整节约了80%的时间!中学生在中学阶段学习周期较长,学习内容相当多,知 识面较广,有些语言点、语法点恐怕难以及时复习巩固,不得不在某一阶段运用重新学习的方法。从经济角度 看,最初学习时超量学习可以预防将来重新学习时多花时间。

2.3 促进自动化的形成 超量学习是使学习进入自动化阶段或保持自动化水平不可或缺的学习方法。自 动化是人们无意识运用所学知识或表现某种技能,具有高水平自动化能力的跳水运动员在三四秒钟内会完成一 系列(十几个或更多的)分动作。学习外语达到自动化程度的人具有用外语思维的能力,口头交际时能够不假 思索,脱口而出,畅所欲言;阅读一本新书时既能够对作品进行评论、分析、综合、归纳,并能由此及彼地比 较、联想,进行更深层次的理解与思考。因此,自动化具有省力高效、迅速准确、为更高功能服务的优点,自 动化能力是学习者孜孜不倦追求的最佳学习境界。

自动化学习的概念是施科密特(Schmidt)在总结了菲斯(Fitts,1965)的理论基础后于1975年提出的( Kerr:126)。他认为, 人们的学习过程并非一下子就进入自动化阶段,而是需要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可以分 为三个阶段:1)认知阶段(cognitive stage),其特征是学习者在学习中失误多,进步明显,并逐渐形成对 付所面临的任务独特的策略;2)联结阶段(association stage),某技能各要点之间建立起联系,同时建立 检测失误的机制;3)自动化阶段(autonomous stage ),是对某种技能的掌握达到极其熟练的程度,学习者 表现技能时需要的注意最少,几乎是无意识的。

布卢姆(Bloom )在“如何发展自动化的理论、 推测与论据”(1986:132)一节中阐述了学习或发展自 动化要经过三种学习。 第一种学习强调学会十分基础的孤立的细节,第二种学习强调由这些习得的孤立细节所 组成的较大的单元,第三种学习强调由第二种学习中一些单元所构成的系列性单元与过程。他以按指法打字为 例,说明这三种不同层次的学习。第一种学习是全力学按键的指法;第二种学习则不考虑指法,全力注意上下 文的关系,打出单词或词组;第三种学习强调快速而准确地打连贯的文字材料,或打出自己头脑中思考的语言 。

施科密特与布卢姆从不同角度阐述了自动化学习,体现了人类学习中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认 知过程。显而易见,不同阶段或不同层次的学习都需要不同程度的超量学习,只是学习的材料或内容不同而已 ,学习打字没有必要的超量学习是不可能达到“用最少的时间与思考来按键”的程度(同上:133)。因此,布 卢姆深信, “为了发展达到某一种才能领域最高水平所需的许多分解技能,使之达到自动化,必须花费大量的 时间与超量学习,即使个人达到了这种高水平,他们也必须常常进行大量的练习以保证一种高水平的自动化。

”(同上:127)学习外语亦然,要达到或保持自动化水平,靠的是坚持不断的超量学习。

3 超量学习的策略

3.1 运用循环记忆原理安排超量学习 超量学习能使大脑建立更加清晰明确的感知痕迹。但是仅仅通过 一次的超量学习是达不到长时记忆的效果的。不少外语初学者往往贪多务得,长驱直入,不顾后方,这是造成 遗忘的主要原因之一。学习一种材料必须在不同阶段、不同时间安排适量的超量学习,千万不要等到完全忘记 才去复习。“遗忘曲线”告诉我们,遗忘过程在学习后20分钟、1小时、9小时、24小时、2天、6天、31天呈先 快后慢,先多后少的遗忘规律。因而, 根据循环记忆的原理,科学地安排每次超量学习间隔的时距是防止劳而 少功的有力措施。

3.2 适当的超量学习 学习外语效果如何, 除了合理安排时间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习者是否做了适 当的超量学习。超量学习最适当的限度是多少?章兼中教授在《外语教学心理学》一书中作了解释:“刚刚完 整地记忆所学材料后再继续用50%的时间和精力去重复记忆能获得最佳效果。就是说,刚刚能完整地记住的时 间或次数定为100%, 再继续用50%的时间或次数去记忆,效率最高。”(章兼中,1986 :204)再比方说, 一个词汇表记忆4次才能达到背诵的程度, 那么适当的超量学习就应该记忆6次。但也要防止过量的超量学习。 研究表明, 并非重复次数越多效果就越好,重复固然能加深记忆痕迹和理解信息的程度,然而重复时间和次数 过多则适得其反,因为机械的重复只能是低水平的加工信息,容易使脑细胞产生抑制作用。因此教师应指导学 生掌握好超量学习的“度”,比如,一次性抄写词语的次数应当适量,三五遍合适,十几遍太多。

3.3 多通道高水平加工信息 超量学习需要多感官多通道参与活动、高水平加工信息。许国璋教授(19 80:19)在指导自学者记词汇时说过,“巩固我们已学过的词汇要经多种途径。不能只靠眼睛看、靠默默地记 ,必须要用口、耳、眼、手,更重要的还是要用心。”许老的话有两层涵义,一方面揭示了充分发挥人体各种 器官协调作用的重要性。多通道地识记外语知识是提高识记的有效方法,它可以成倍地提高识记效果,因为“ 听觉视觉触觉或动觉等多种感官通道协作作用于外语的语音、词、句型或话语,能使学习者全面掌握外语信息 的特征和大脑皮质上贮存同一意义,同时却具有多方面相互联系的外语信息。”(章兼中,190)另一方面强调 对所学材料的注意,即“用心”。 心理学中“注意”指人的各种心理活动的指向性和集中性,其生理基础是大 脑皮层优势兴奋中心的形成和稳定,是根据皮层上的一些区域的兴奋引起其他区域的抑制而发生的。认知心理 学认为,凡是给予充分注意的多样化的富有意义的加工信息就是高水平的加工。反之,不给予注意和理解的低 水 平加工信息就会很快遗忘。因此,有了“注意”前提,配合多通道输入信息和高水平加工信息,超量学习的 效果就有保证。

3.4 超量学习贵在坚持 有些学习者也许用过超量学习的方法,但进步却不明显,其中一个重要原因 就是毅力不够,缺乏内在的学习动机。刚开始用某种学习方法时积极性很高,随着时间的推移,学习的热情锐 减,积极性也逐渐消失,也有的学习者实际努力程度不够,学习往往不到位、走过场或浅尝辄止。努力程度是 动机转化为行为的具体表现,它与情感因素关系密切。学习外语非一蹴而就、一朝一夕之功,它需要学习者长 期不懈的努力。学习还要讲究方法,但是缺乏毅力、信心和努力,宛如纸上谈兵,再好的方法也无济于事。为 此,我们仍应当牢记的教导:学习外语,只有“勤学苦练”。

Kerr, Robert, 1982, Psychomotor Learning, PA: CBS CollegePublishing

Towell, Richard et al.1994, Approaches to Second LanguageAcquisition, PA: Multilingual Matt ers LTD.

王纲(译)《布卢姆掌握学习论文集》,福建教育出版社,1986年

王宗炎“怎样记英语单词”《英语专题讲座》(第二册),冶金工业出版社,1980年

文秋芳《英语学习策略论》,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