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档案管理的成果模板(10篇)

时间:2023-06-25 16:03:14

档案管理的成果

档案管理的成果例1

房产测绘成果资料档案是指房产测绘机构在从事房屋测量过程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件、图表、数据、业务记录等信息资料,是重要的房产信息资源。房产测绘成果资料档案来源于房产的测绘活动过程,是测绘人员运用测绘仪器、测绘技术、测绘手段通过现场调查、测定获得房屋的自然状况、权属状况、位置、数量等信息,再经内业绘图、计算产生数据成果,最后将测绘过程中形成的相关资料进行归集、整理而成。

测绘档案管理工作是测绘业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规范房产测绘健康发展、提高测绘成果质量需要。科学、规范的档案管理是衡量一个部门管理水平的重要尺度。因此做好测绘成果资料档案的管理是测绘机构面临的重要课题,也是每个测绘工作者尤其是测绘档案管理工作者应当给予关注的问题。

随着住房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更是由于房地产业的快速发展,导致房产测绘的业务量急剧增加,相应的房产测绘成果资料档案的数量也随之增多。如何科学、合理的登记、保存测绘成果资料,做好档案的管理工作,使之发挥应有的功效,真正服务于社会和用户,笔者结合几年的测绘工作及成果资料档案管理的经历,阐述一下测绘成果资料档案管理的几点体会:

一、纸质档案资料必不可少,并应做到资料完整齐全、内容准确

房产测绘成果资料档案的主要内容应包括:1、测绘委托方提供的与测绘项目相关的证明材料:如建筑施工图、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土地使用权证、有关特殊部位面积分摊说明等。2、测绘部门在测绘作业过程中形成的信息资料:如外业测量原始数据记录、内业绘图计算分摊说明记录、测绘技术设计书、测绘技术总结。3、测绘成果图、表、数据等。

测绘成果资料档案不同于其它文档资料档案,它是以纸质资料和数据形态共同存在的,不仅数量大,而且成果的获取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支持。如外业现场调查、测量;内业绘图、计算、审核、检查验收;测绘前技术设计、测绘后技术总结等诸多工序。如果档案资料记录不清楚、不完整,或丢失、损坏,一旦需要调阅查询时资料不全或记录不详,小则需要补测、重测;大则涉及面积纠纷、经济赔偿等问题,就会给测绘机构以及当事人造成经济损失。

在现实房产交易活动中,商品房预售许可制度和合同备案制度的实施,使建设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就需要提供较为准确的房产面积数据用于房屋销售、办理预售许可证和签订买卖合同,我们称之为房产面积预测算。建设项目在施工过程中设计变更是很常见的,有时一个项目会出现多次变更,因此预测绘数据很难“一锤定音”。出现变更情况,就必然会涉及到面积变化,就要进行面积的重新计算,因此归档时就要对每一次的变更图纸、变更内容、变更时间、变更测绘结果做详细记录,并要求委托方提供书面变更说明,做到“有据可查”。因为房产面积测绘数据的最终使用者是广大消费者,我们要对数据的准确性负责,对消费者的质疑做出解释。一但出现问题,能拿出“证据”,说明数据来源,从而规避不必要的责任,避免不必要的纠纷。

房产面积测绘有预测、实测之分,在测绘成果资料存档时应当分类整理保存。在实际工作中可以对每一测绘项目按时间先后顺序以丘(地)编号为卷名分别立卷,建立卷目录。同时将测绘项目档案按预测、实测分为预测绘卷和实测绘卷,预测绘卷做为临时档案卷,待实测完成后与实测资料一并按档案管理规定的格式、顺序组卷形成完整档案,并按顺序存档。每一卷要建内容目录,存档记录要内容详细、字迹清楚,相关证明资料齐全、完整,与测绘项目相符。

二、从实际出发,适时建立电子档案目录

随着时间的延续,测绘成果资料档案数量必然会越积越多。采用传统的手工管理模式,建立台帐、编制目录、保存纸质资料已不能适应档案检索查询、利用及管理的需求。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运用计算机技术管理档案已成为发展趋式的必然要求。基本思方法是:以原有电子文档为基础,根据需要以统一丘(地)编号为主索引,建立测绘项目总登记表、测绘项目过程记录表、测绘项目技术报告汇总表、测绘项目统计汇交表等实现不同查询功能的excel工作表,在数据表之间建立关联,从而实现按丘(地)编号、按坐落位置、按委托单位等内容进行查询的功能,这样可大大提高测绘查询、调图环节的工作效率。

实践证明,电子档案目录的建立,提高了工作效率,方便了档案的管理、查询工作,而且在入档时能有效避免项目的重复登记、漏登记等现象。测绘成果资料可即时整理、随时入档,添加、清除、修改方便快捷。总之,建立电子档案目录,用计算机对房产测绘成果档案进行管理,具有检索迅速、查找方便,而且可靠性高、存储量大、保密性好、存储寿命长、成本低等优点。

三、建立数字化档案是房产测绘成果资料档案管理的发展趋势

2005年4月国家档案局行业标准《纸质档案数字化技术规范》为档案数字化管理提供了技术标准方面的支持。

房产测绘成果数据最终用于房产登记交易,是房屋确权的基本依据。因此测绘档案资料的查询利用率是比较高的。在实际工作中,电子档案目录的建立,虽然提高了测绘工作的检索、查询效率,但它并不能反映成果档案资料的全貌,对于需要了解数据详细情况时,还是要调阅档案原件。因纸质档案有不易保管、当海量信息时查询时间长等弊端,不能适应时展的要求。

将每一个测绘项目按测绘统一要求给定一个丘(地)编号,按时间先后排序,将该项目的证明资料、测绘部门业务资料、现场数据记录等纸质资料通过计算机扫描技术转化为能被计算机识别的数字化档案信息,以数字化的形式存储,建立档案信息数据库,同时与电子档案目录的主索引实现关联,利用计算机系统进行统一管理,使档案的完整性、实用性更强。

面对大量的测绘业务信息,实现测绘档案的数字化管理,在档案管理方面将会起到很好的作用:一、查阅档案可以通过计算机检索,直接从系统中调出数字化文档,而不必再去翻阅纸质档案,从而降低了纸质档案的使用频率,延长了纸质档案的保存时间。二、利用计算机的检索功能,可以有效的剔除纸质档案中人工整理时不易发现的重复资料,减少档案页数,有效节约了库房空间。三、数字化档案数据库可实现异地备份,提高档案保管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房产测绘成果资料档案的数字化是房产测绘成果资料档案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以传统档案管理模式为基础,采用科学手段,运用先进信息技术改造档案管理方式,实现档案管理的数字化,确保档案安全、方便档案查询利用,将使测绘成果资料档案管理工作实现质的跨越。

参考文献

档案管理的成果例2

(一)医疗科技档案管理工作的认识要统一。医院要做好医疗科技档案管理工作,关键是要统一思想,统一观念,统一认识,加强领导,互相协作,克服科技档案管理工作中的落后思想和传统观念,使各级领导、科技管理部门和科技人员真正认识到科技档案管理工作对保证和促进医院科技工作所起到的重要作用;要充分认识到医院科技档案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如何合理利用科技档案信息并最大限度地发挥它在科研管理中的作用,对提高医疗质量和科研水平都将产生重要的影响。由于科技档案真实地记录、储存着各项科研课题的立项申报书、科技成果签定证书、计划任务书,技术总结报告、合同书、课题项目评审意见书、评审报告、实验记录、经费使用、性能检测报告以及标准等有关学术活动的全部过程,因此,成为科研成果鉴定和申报乃至科研成果推广应用的重要依据。档案人员要针对医学研究和科研人员的需要,设置不同专题,筛选、编辑医务人员的科研成果、医学论文及资料,介绍新技术、新方法、新项目和医疗业务发展动向,为医务人员科研活动提供指导。近年来,各级医院特别是各大中型医院在"科研兴医,科教兴院"战略方针的指导下,充分利用科技档案,将科研计划管理与科研计划档案管理相结合,严把科技档案的质量关,使之在科研成果的鉴定申报以及科研成果的推广利用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医务人员在科研活动中,要想加快科学研究的进程,取得更多的科研成果,就必须拥有大量充分可靠的科研资料。因此,医院要切实加强科研档案的管理,把静态的档案变成动态的信息,活化科研资料,为医务人员开展医疗、科研、教学工作服好务。

(二)医疗科技档案工作的理念要创新。档案工作的创新是指档案管理体制、档案工作运行机制、档案管理与利用活动等方面的制度创新。因此,医院科技档案工作的理念要创新,观念要改变,要较好的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科学的管理模式,顺应当前时代的发展需要。尤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颁布和实施以来,科技档案工作正向法制化、规范化、标准化管理方向迈进,这就要求我们医疗科技档案工作也要坚持与时俱进,走改革与创新之路,要把提高创新能力、创新观念真正落实到医疗科技档案实际工作中,做好平时科技材料的收集、整理、归档工作,作到常做常新。同时要把医疗科技档案工作当作一门学问,研究它、认识它、探讨它,以寻找其科学规律,改变以往传统落后的工作方法,使医疗科技档案工作的重点从每年立卷归档多少、利用服务多少转变为医院前沿科学发展需要和档案信息资源的充分开发和利用,以科学的精神和求实的态度拓宽科技档案管理工作的领域,以求医疗科技档案工作获得实际效益和最高利用价值,探索一条医疗科技档案管理工作的新路子,从而推动医疗科技档案管理工作不断向前发展。

(三)医疗科技档案工作的方法要与时俱进。医院档案工作的许多传统做法和管理方法在不同时期的档案工作中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传统的做法已不能适应医院当前医疗体制改革的需要,由于过去观念和管理方法的落后,必须对档案工作进行大胆的创新和改进。就医疗科技档案工作而言,人们对其医疗科技成果档案的价值和认识还不到位,管理体制和管理队伍还有待健全和完善,从某种意义上说医疗科技成果档案仍然是目前医疗科技档案工作中需要加强和特别要重视的环节。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医疗科技成果数量和质量逐年攀升,对科技档案的要求越来越高,涉及的面也越来越广,科技档案也越来越表现其较强的专业性和广泛的群众性。针对医院档案工作人员对业务部门的科技活动情况不熟悉的状况,医院的综合档案管理部门应以医疗科研管理部门为核心,互相协助,互相配合,分级管理,制定适合于医疗科技档案统一管理的范围和标准,尤其是医院的科技档案工作方法要更新,要与时俱进,充分发挥业务部门和医疗科技人员的积极性,以克服医院原有档案室科技档案材料不足、业务不熟的缺陷。通过实践,探索在信息时代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新形势下医疗科技档案工作的新方法、新规律,开创医疗科技档案工作的新局面。

二、医疗科技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医疗科技档案收集不齐全的原因之一是多数医疗科研人员在科研过程中,重视科学研究实践活动,重视科技成果的与获奖,轻视科技档案资料的平时积累工作,认为这是档案部门的事,与己无关。

(二)医疗科技人员缺乏档案意识,与一种错误的观点认为,自己在科研活动中形成的材料不一定要归档,归到档案室不如放在自己身边使用起来方便,于是以关键技术资料保密 为借口,在科研过程中或科技成果奖励后应归档的资料不愿上交或找理由不主动上交。

(三)医疗科技档案的归档工作缺乏系统、完整的制度保证,不能做到上、下集中统一管理。医院档案管理没有真正实行“三纳入”、“四同步”制度,在科技档案归档管理工作方面缺乏行之有效的制约手段,致使医疗科技归档管理工作处于失控状态。

(四)医疗科技档案还存在纸质材料多、电子档案少、档案室设备简陋等问题,不能有效地开发和利用医疗科技档案材料,已完成的科技成果、科技项目材料没有随时归档,即使是代表医院科技实力的重点、重大科技项目和部分获奖成果材料也因科研人员的种种原因不能及时归档或缺失;有些科技项目结题后,没有提供完整的项目研发过程中产生的全部技术材料。由于以上原因,医疗科技档案中出现了四多四少现象,即一般性技术材料多,关键性技术材料少;鉴定、审批性材料多,工艺技术性材料少;文字材料多,光盘、磁盘、图表、照片、录像少;复印件多,原件少。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医疗科技档案的收集、整理工作,制约了医疗科技档案自身价值的发展和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

三、加强医疗科技档案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一)建立科学管理制度,理顺医疗科技档案归档程序。科技档案是科技课题科技成果研究的全过程的反映,但又不仅仅局限于某一项科技课题、某一项成果,它是课题及成果之间、学科之间的综合反映,因而就形成了科技档案的4个特点:专业性、系统性、集体性和阶段性。为了规范科技档案管理工作,就必须遵循国务院的《科学技术档案工作条例》规定的“完整、明确、系统、安全和有效利用要求”归档。由于一项科技课题完成的时间长(有的项目往往需要几年),涉及的范围广,参加的人员多(集体完成),档案内容复杂,造成了科技档案材料形成的周期长,积累材料需跨年度进行,加之课题的进展,其形成的档案材料就会发生变化,档案材料也就难以产生连续性,易造成割裂现象。另外,申报科技成果奖有时受到科技申报制度的制约,必须由科技管理部门出具有关证明方能申报,但也有许多已结题而不报奖和暂缓报奖的成果项目就不受制度条款的约束,从而也有可能造成大量科技档案材料零散在外。为此,必须把科技档案工作与计划管理、课题管理、成果管理等工作紧密结合起来,走实现科技工作与科技建档工作两者协调发展的道路,建立合理的归档程序,掌握科技档案管理工作的规律,保证医疗科技档案的准确、完整、系统,最终使医疗科技档案工作走上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达到提高科技档案归档的质量和效率。因此,医疗科技档案应实行集中统一管理,可根据《科学技术研究档案管理暂行规定》,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和完善科技档案积累和科技归档的各科规章制度,理顺医院档案部门、科技管理部门、科技档案形成部门之间的工作关系,共同形成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的联合体。

(二)加强重点、重大科技项目的档案管理。重大、重点项目及高级别获奖成果最能反映一所医院的科技能力和对医院医药卫生事业的突出影响力,重点、重大科技项目的研究时间较长,往往有一些阶段性成果,每一阶段中肯定有技术进步和新的成果,这些档案材料既是学校的历史见证,又是新技术、新创新的基础,因此对重点、重大科技项目应从立项起立卷归档,然后将每个阶段产生的技术进步、最新成果、新立项的子课题分年度补充到科技档案中去,以免遗漏,这对项目研究人员和医院档案管理部门都有重大意义。

档案管理的成果例3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14.126

[中图分类号]G2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6)14-0-01

1 科技档案在促进农业成果转化中存在问题

1.1 科技档案促进农业成果转化意识薄弱

农业科技档案形成的主体为不同类别的农业科研单位,当前大多数农业科研单位受到传统思想长期影响,普遍存在“重保管、轻利用”现象。在科研项目结题验收完成后,科研成果就放在档案部门保管,没有建立相关转化与推广机制,大部分科研人员、档案管理工作者均不够重视成果转化。

1.2 科技档案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目前,档案工作部门和科研部门之间互相独立,两者缺乏必要的交流与沟通。通常情况下,档案部门仅是等待科研人员上门送入档案,单纯体现了档案存储作用,没有考虑档案质量问题,没有认真检查档案内容有无缺失、档案信息是否真实准确。这就造成部分档案信息缺乏完整性,降低了档案资源质量及科技档案资源转化率。

1.3 科技档案开发与利用不充分

档案管理部门仍具有“就档案管档案”单纯的业务理念,没有贴近社会,在有人查阅时提供档案,无人查阅时档案保管于库房,是一种封闭式服务管理,缺乏管理主动性。没有让科技档案真正得到推广,忽视对科技档案信息实施开发与应用,参与科技成果转化积极性不高,导致农业科技档案的潜在价值被埋没。现今很多单位科技档案信息化程度较低,仍采用实体档案管理模式为主,只是将信息化应用在目录检索方面,服务手段缺乏先进性,没有根据社会需要转化科技成果。

2 利用科技档案促进农业成果转化的对策

2.1 完善档案管理制度,提高科技档案的完整性

应充分按照农业科研工作特征,完善有关档案各项规范制度,包括档案建立、收集、整理、归档、分类、编目与检阅等各个环节。提升档案管理有序性,使档案工作有法可依,保证各项程序不出现偏差。还要建立与完善档案质量管理评价体系,使科技档案真实性、完整性得到提高,对档案质量实施全方位评价,提高评价系统性,从而提高科研档案转化农业成果的效率。在建设制度上,应该遵守科技档案规章制度,充分考虑单位现状,在多个方面建立推动科技档案转化农业成果的工作机制,在组织管理模式、评价标准等基础上对档案知识产权实施有效保护。对科技人员、档案工作者进行激励,让其积极投入科技档案成果转化工作中,为现代农业实业发展提供服务。

2.2 合理创新管理模式,提高农业科技档案质量

科研管理和档案管理之间应该相互渗透,科研档案管理可以作为科研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逐步建成项目管理与档案管理统一化管理体系,为促进农业成果转化提供有效支持。可以将项目作为单位,确定项目组中有专门档案人员对项目形成材料进行管理,在项目结题后由课题负责人实施审核,然后确认送入档案部门保存及管理。档案管理由课题立项最初就介入,同时融入项目实施的全过程,对档案资料进行及时收集与整理,可以提高档案管理工作有效性,确保档案工作日常化,促进农业科技档案质量的提高。还可以制定对科技人员奖惩制度,对其进行年终考核,加强科技人员对档案的认识,逐渐提升科技档案的准确性与系统性。

2.3 保证科技档案资料编研水平,为科技档案转化科技成果提供实用资源

科技档案的编制与研究属于科技档案管理的关键内容,也是科技档案开发及利用的必要方式。农业科技档案本身具有一定经济与情报价值,由于在实际中长期存放在档案部门,很多情况下人们并没有意识到档案的价值。这就要求必须强调有效管理档案载体,同时注重整理、加工与传播档案资源,进而凸显档案本身价值。档案管理部门必须重视目前农业与特色产业发展的关键方向,对档案中潜在的价值资源进行充分挖掘,结合使用者需要归纳分析、加工档案信息,使分散和原始信息转换成具有实用性的体系化编研成果。

2.4 建立科技档案信息管理平台

开发符合科研单位档案管理程序的信息处理软件,对档案信息进行加工与保管。档案信息在经过数字化处理后,形成档案科技成果资料数据库,在很大程度上能够使管理效率明显提高。建成一个科技档案共享服务平台,实现对档案自动化、实时化控制,为农业科技信息交流提供条件,为用户搭建一站式信息服务平台,主要服务内容包括科技档案资料、检索、信息导出、信息在线咨询与中介服务等,不断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充分结合档案管理与使用,推动科技成果交流、转化与利用,以提高经济与社会效益。除此之外,还需加强科技档案安全保障工作,为提升农业科技档案信息化水平提供法制环境,保护知识产权,做好保密工作,让农业科技档案信息管理平台安全、可靠运行。在保证国家利益不受损的基础下,使农业科技档案资料充分得到交流与推广,实现科技档案信息共享。

有效发挥农业科技档案在科研成果转化中的作用,就必须逐渐改变传统档案管理观念,进一步提升档案工作人员能力素质,充分结合现今科学技术,深入挖掘农业科技档案的潜在价值,促进科技档案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为农业生产作出贡献,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档案管理的成果例4

1.科研档案的含义及作用

科研档案是指在科学技术研究过程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数据、声像等各种形式载体的文件材料。

高校的科研档案,是高校知识产权的重要载体,凝结了高校科研人员在实践中创造的科技成果、经验和思维,其中储藏着大量的科学技术成果、发明创造、工艺方法等。因此认真做好科研档案管理,合理利用科研档案,能大大提高科研工作水平,为知识创新、技术进步发挥重要作用。

2.高等职业院校科研档案归档范围

目前,依据高职院校科研活动的内容和特点将科研档案大致分为科研项目档案和科研综合档案。

2.1科研项目档案归档内容

2.1.1科研项目准备阶段

准备阶段收集的管理文件有:开题报告与课题论证材料,科学基金及重大项目申请报告及批件,任务书、协议书、委托任务书、合同,课题研究计划等。科技材料有:文献调研、综述报告,实验方案,应用前景调研报告,市场预测、应用前景分析报告,开发工作方案等。

2.1.2研究实验阶段

立项后的项目进入实验阶段,需要收集的管理文件有:课题研究计划执行情况表、进展报告表,计划调整与撤销报告等。科技材料有:重要的实验、测试、原始记录,数据处理材料,设计文件和图纸、技术说明、使用说明,阶段工作小结,重要的照片、底片、录音、录像带等。

2.1.3项目验收阶段

验收阶段需要收集的管理文件有:工作总结,科研投资和经费决算材料,鉴定证书或视同鉴定证书,鉴定会材料、验收评价意见,使用意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证明材料等。科技材料有:研究报告、研制报告,论文和专著,工艺技术报告,技术诀窍报告等。

2.1.4成果推广应用阶段

推广应用阶段需要收缴的管理文件有:成果被引用情况材料,成果宣传报到材料,转让合同、协议书,生产定型鉴定材料,成果推广投产后反馈意见,技术展览会的材料等。科技材料有:国内外学术交流材料,开发和推广应用方案及实施情况材料,扩大生产的设计文件工艺文件,市场调查、分析报告等。

2.1.5成果申报和奖励阶段

成果申报和奖励阶段收集的管理文件有:科技成果登记表、报告表,科技成果奖励申报书及批件,获奖材料(奖章、奖状、证书),专利申请书和证书等。

2.2科研综合档案归档内容

科研综合档案是学校科研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上级有关部门科研工作的文件及学院的上报材料,学院科研工作的规章制度,关于科研机构设置的请示、批复,学院学术委员会成员名单,学院科研成果受奖情况,上级下达的科研计划、任务,学院上报的科研计划、总结,学院科研成果登记表及重大科研项目执行情况,学院评选先进科技工作者的文件材料,学院召开科研专项会议的文件材料,学院组织开展的科研经验交流活动的文件材料,学院举办或承办的课题研讨活动的文件材料,学院有关科研活动的交往活动、外事活动的记录材料,学院编印或出版的科研论文集以及反映学院科研动态和成果的报纸、刊物等。

3.科研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3.1科研档案材料收集不完整

科研人员在完成科研项目后,收集的材料主要是一些结果性和部分依据性材料,项目实施性材料归档较少,这使得科研成果档案在为连续性研究提高参考和使用时,出现一些科研成果档案材料不完整的缺陷。主要是因为科研工作人员档案意识薄弱,在收集科研成果档案时只注重科研项目的结果性材料,重点是收集科研项目中的研究成果,诸如论文、著作等,而在科研项目实施过程中形成的材料,却很少关注和收集。此外,科研人员将自己的科研成果视为个人私有财产,许多珍贵材料,如获奖证书、专利证书、论著等材料不愿意上交或推迟上交,有些科研人员则认为自己的科研成果是专门用来申报专业职务所用,不愿意将原件归档。这些都导致了科研档案不完整。

3.2科研档案管理人员配备相对不足

科研档案管理人员占主体力量的是兼职人员。一方面,大多没有受过档案工作的相关培训,对科研档案管理缺乏规范性。另一方面,科研档案管理人员兼作其他工作,没有充足的时间和经历从事科研档案管理。

3.3行之有效的科研档案管理制度缺乏

科研档案管理大多参照、借鉴常规性档案管理办法,缺乏相应的科研档案管理制度、办法和实施细则。档案管理人员只能在口头上做一些说明、解释,而不能做硬性要求,监督力度非常小,这是因为没有相应的制约手段。

3.4科研档案利用价值范围比较窄

科研档案归档后,档案管理部门一般只将科研档案向从事项目研究的科研人员提供参考,并未将成果应用于教学等环节,使得科研成果利用价值范围比较窄。

4.科研档案管理的建议

4.1完善科研档案管理制度

完善的科研档案管理制度是档案工作的基础,是学院科研管理的重要部分。应结合学院实际,制定和完善科研档案管理制度,对科研档案的收集、整理、利用、保管、鉴定等做出明确规定。真正做到科研档案的形成、管理与科研项目的立项、中期检查、结题验收的全部过程同步进行,使科研档案具有客观性、真实性、系统性、连续性和完整性,确保科研档案的利用价值。

4.2强化科研档案意识

学院可创造一系列的档案培训、外出学习和经验交流机会,加强科研档案管理人员与科研人员的档案意识。

4.3明确科研档案分工

明确科研档案管理部门的职责与分工,对相关人员,如科研管理部门(包括科研部门和系部管理人员)和项目负责人,分别建立科研档案规定职责,制定科研档案归档范围,及时做好科研档案收集、整理、归档,形成职责明确的科研档案管理工作机制。

[参考文献]

[1]倪丽娟,尹航. 基于公共管理的档案管理实践范式研究――以社会变迁为视角. 档案学通讯,2012,04:33-35.

[2]倪刘根. 我国商业企业诚信档案管理的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 档案学通讯,2012,05:86-89.

[3]卞咸杰. 探析英国高校档案管理的特点:以谢菲尔德大学为例. 档案管理,2012,06:78-80.

档案管理的成果例5

科研档案是人们在从事科学活动中形成的,并经过一定整理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数据、声像等各种形式和载体的历史记录。科研档案管理工作是高校科研活动的基础和真实记载,直接反映着一个高校的学术水平,是一所高校实力的凭证,对学校的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可持续性发展起着重大作用。尤其是在高校体制改革和现代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科技档案在整个高校档案中所占的比例也显著增加,在学校科学管理中所处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但是对于高校的科研档案,能够完整认识到它的作用的论述并不多。多年来,受到传统观点的影响,一般档案工作者认为只有学校管理性的文件才能作为档案管理,而对教师,尤其是个人自由独立形成的学术著作、手稿等不够重视,往往把它们排斥在档案管理之外,致使高校的科研档案比较苍白、贫乏,这是目前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一个薄弱环节。这显然是与信息化时代对信息资料的大量需求相违背的。因此,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国家档案局1987年颁发了《科学技术研究档案管理暂行规定》,对科研档案的归档与管理进行了有效的规范。如何加强科研档案的管理是摆在科研档案管理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本文就高校科研综合交稿日期:档案的管理进行思考和探讨。

一、高校科研档案归档范围需要重新界定

界定科研档案的归档范围之前,首先需要确定高校学术档案归档范围的原则。笔者认为应坚持成果性和记录性并举。科研档案工作主要利用科学技术研究档案的成果,“有利用价值”是保存它的重要原因和主要依据。因此,必须坚持科研档案的成果性。而科研档案的记录性强调其完整性、凭证性,有些科研档案或许没有成果性和利用价值,但是它反映了学校科学技术研究发展的现状和历史,这些档案也应当妥善保存。因此,在确定学术档案的归档范围时,一定要两者兼顾,坚持双重性质并举。科研档案的具体归档范围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科研项目档案

科研项目材料档案是探索科研规律的实践活动的直接记录。主要包括:科研准备阶段中科研课题申请书、审批文件、任务书、项目计划书、委托书、开题报告、调研报告、方案论证和协议等材料;研究实验阶段中的各种载体的重要原始记录、实验报告、项目进展报告、计算材料、专利申请的有关文件材料;总结鉴定验收阶段中的工作总结、科研报告、论文、专著、参加人员名单、技术鉴定材料、科研投资情况、成果和奖励申报中的成果和奖励申报材料及审批材料,这部分档案是科研档案存档的主体。

(二)科研文书档案

科研文书档案是科研管理活动的直接记录,包括科研发展、总结、学校制定和上级管理部门下发的科研管理文件和课题管理、成果管理等专项管理活动中形成的管理性科研文件材料。这部分档案是进行科学决策、计划、组织、控制等基本管理职能和有计划、有目的、有条不紊进行项目申报、成果评奖及科研管理经验总结的依据,也是科研档案的重要部分,对科研管理工作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

(三)科研成果档案

主要包括科研年度统计表、教师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编写的学术著作、获奖成果和证书、专利和技术转让资料等。科研成果的多少是高校科研实力大小的依据之一,因此,科研成果档案的管理在科研管理中也占有重要位置。

二、高校科研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高校科研档案收集不齐全。原因是:多数科研人员在科研过程中,重视科学研究实践活动,重视科研成果的与获奖,轻视科研档案资料的平时累积工作,认为这是档案部门的事,与己无关。

(二)高校科研人员档案意识缺乏。他们认为自己的科研成果为什么一定要归档,放到档案室不如放在自己身边使用起来方便,于是以关键技术资料保密为借口,在科研过程中或科技成果奖励后应归档的资料不愿上交或找理由不主动上交。

(三)高校科研档案制度不健全。科研档案的归档工作缺乏系统、完整的制度保证,不能做到上、下集中统一管理。高校档案管理没有真正实行“三纳入”、“四同步”制度,在科研档案管理工作方面缺乏行之有效的制约手段,致使高校科研归档管理工作处于失控状态。

(四)高校科研档案重心偏离。在高校科研档案中,纸质材料多、电子档案少,传统简易设备多,现代化管理工具少,不能有效地开发和利用高校科研档案材料。

鉴于此,高校科研档案中出现了“四多四少”现象,即一般性技术材料多,关键性技术材料少;鉴定、审批性材料多,工艺技术性材料少;文字材料多,光盘、磁盘、图表、照片、录像材料少;复印件多,原件少。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高校科研档案的收集和管理工作以及高校科研档案自身价值的发展和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

三、对加强高校科研档案管理工作的几点见解

(一)建立科学管理制度,理顺科研档案归档程序。科研档案是科研课题科技成果研究的全过程的反映,但又不仅仅局限于某一项科研课题、某一项成果,它是课题及成果之间、学科之间的综合反映,因而就形成了科研档案的四个特点:专业性、系统性、集体性、和阶段性。为了规范科研档案管理工作,就必须遵循国务院的《科学技术档案工作条例》规定的“完整、明确、系统、安全和有效利用要求”归档。避免可能造成大量科研档案材料零散在外现象的出现。为此,必须把科研档案工作与计划管理、课题管理、成果管理等工作紧密结合起来,走实现科研工作与科研建档工作两者协调发展的道路,建立合理的归档程序,掌握科研档案管理工作的规律,保证高校科研档案的准确、完整、系统,最终使高校科研档案工作走上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达到提高科研档案归档的质量和效率。

(二)加强重点、重大科研项目的档案管理。重大、重点项目及高级别获奖成果最能反映一所高校的科研能力。重点、重大科研项目的研究时间较长,往往有一些阶段性成果,每一阶段中肯定有技术进步和新的成果,这些档案材料既是学校的历史见证,又是新技术、新创新的基础。因此对重点、重大科研项目应从立项起就实行课题组预立卷归档,然后每个阶段产生的技术进步、最新成果、新立项的子课题份年度补仓到科研档案中去,以免遗漏,这对项目研究人员、学校和国家都有重大意义。

(三)提高高校科研人员的科研档案归档意识。科研人员是科研档案形成的主体,科研人员档案意识的提高,将会使高校科研档案的管理走上规范化、科学化的良性循环轨道,将会使高校科研档案管理工作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四)推广科研档案的开发利用。美国档案学家谢伦伯格认为:“档案部门进行各种努力的目的,就是把有价值的文件保存下来,并使它可供利用。”因此,科研档案管理的工作要考虑其开发利用问题。“档案的开发利用是企事业单位管理水平的一面镜子。”目前的档案查阅仍停留在传统的手工层面上,游离于先进的信息技术之外,主要是靠手工翻阅档案目录,查阅起来既耽误时间,又浪费人力。尽管目前多数高校科研档案已开始使用计算机等信息设备,但使用范围仍局限于文档目录著入,档案利用的无纸化、电子化、网络化程度不高。这种档案管理工作的滞后,严重影响了科研档案的利用效率。因此,要充分利用和发挥档案网站的作用,使相关网站成为有效开发利用科研档案的窗口。

同时,高校的科研档案保管的是一批学者和科研人员的学术成果,它是体力和脑力劳动的结晶,包含着一定的知识产权。这就决定了高校科研档案开发利用的特殊性,在对高校科研档案的利用中,一定要注意尊重别人的劳动与知识产权,学会正确地利用科研档案,以避免有意或无意地造成侵权的后果。

为在实际利用中避免侵犯作者的知识产权,可进行这样几项工作:

(1)对科研档案中享有著作权的作品,在卷内目录上打上明显的著作权目录标记,以提醒利用者注意。

(2)对科研档案中有著作权的作品应限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利用。

(3)在利用有著作权保护的学术档案时,使用者如不是在合理的范围之内利用,应与著作权所有者签订著作权许可使用证,或征得本人的同意。

总之,要通过多渠道,采取各种方法加大科研档案工作的宣传力度,增强高校科技人员的档案意识,做好高校科研档案的平时收集、整理、开发利用等档案管理工作,提高高校科研档案的现代化管理水平,让高校科研档案为高校科研工作再出成果发挥应用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档案管理的成果例6

科研档案是人们在从事科学活动中形成的,并经过一定整理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数据、声像等各种形式和载体的历史记录。科研档案管理工作是高校科研活动的基础和真实记载,直接反映着一个高校的学术水平,是一所高校实力的凭证,对学校的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可持续性发展起着重大作用。尤其是在高校体制改革和现代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科技档案在整个高校档案中所占的比例也显著增加,在学校科学管理中所处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但是对于高校的科研档案,能够完整认识到它的作用的论述并不多。多年来,受到传统观点的影响,一般档案工作者认为只有学校管理性的文件才能作为档案管理,而对教师,尤其是个人自由独立形成的学术著作、手稿等不够重视,往往把它们排斥在档案管理之外,致使高校的科研档案比较苍白、贫乏,这是目前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一个薄弱环节。这显然是与信息化时代对信息资料的大量需求相违背的。因此,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国家档案局1987年颁发了《科学技术研究档案管理暂行规定》,对科研档案的归档与管理进行了有效的规范。如何加强科研档案的管理是摆在科研档案管理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本文就高校科研综合交稿日期:档案的管理进行思考和探讨。

一、高校科研档案归档范围需要重新界定

界定科研档案的归档范围之前,首先需要确定高校学术档案归档范围的原则。笔者认为应坚持成果性和记录性并举。科研档案工作主要利用科学技术研究档案的成果,“有利用价值”是保存它的重要原因和主要依据。因此,必须坚持科研档案的成果性。而科研档案的记录性强调其完整性、凭证性,有些科研档案或许没有成果性和利用价值,但是它反映了学校科学技术研究发展的现状和历史,这些档案也应当妥善保存。因此,在确定学术档案的归档范围时,一定要两者兼顾,坚持双重性质并举。科研档案的具体归档范围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科研项目档案

科研项目材料档案是探索科研规律的实践活动的直接记录。主要包括:科研准备阶段中科研课题申请书、审批文件、任务书、项目计划书、委托书、开题报告、调研报告、方案论证和协议等材料;研究实验阶段中的各种载体的重要原始记录、实验报告、项目进展报告、计算材料、专利申请的有关文件材料;总结鉴定验收阶段中的工作总结、科研报告、论文、专著、参加人员名单、技术鉴定材料、科研投资情况、成果和奖励申报中的成果和奖励申报材料及审批材料,这部分档案是科研档案存档的主体。

(二)科研文书档案

科研文书档案是科研管理活动的直接记录,包括科研发展、总结、学校制定和上级管理部门下发的科研管理文件和课题管理、成果管理等专项管理活动中形成的管理性科研文件材料。这部分档案是进行科学决策、计划、组织、控制等基本管理职能和有计划、有目的、有条不紊进行项目申报、成果评奖及科研管理经验总结的依据,也是科研档案的重要部分,对科研管理工作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

(三)科研成果档案

主要包括科研年度统计表、教师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编写的学术著作、获奖成果和证书、专利和技术转让资料等。科研成果的多少是高校科研实力大小的依据之一,因此,科研成果档案的管理在科研管理中也占有重要位置。

二、高校科研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高校科研档案收集不齐全。原因是:多数科研人员在科研过程中,重视科学研究实践活动,重视科研成果的与获奖,轻视科研档案资料的平时累积工作,认为这是档案部门的事,与己无关。

(二)高校科研人员档案意识缺乏。他们认为自己的科研成果为什么一定要归档,放到档案室不如放在自己身边使用起来方便,于是以关键技术资料保密为借口,在科研过程中或科技成果奖励后应归档的资料不愿上交或找理由不主动上交。

(三)高校科研档案制度不健全。科研档案的归档工作缺乏系统、完整的制度保证,不能做到上、下集中统一管理。高校档案管理没有真正实行“三纳入”、“四同步”制度,在科研档案管理工作方面缺乏行之有效的制约手段,致使高校科研归档管理工作处于失控状态。

(四)高校科研档案重心偏离。在高校科研档案中,纸质材料多、电子档案少,传统简易设备多,现代化管理工具少,不能有效地开发和利用高校科研档案材料。

鉴于此,高校科研档案中出现了“四多四少”现象,即一般性技术材料多,关键性技术材料少;鉴定、审批性材料多,工艺技术性材料少;文字材料多,光盘、磁盘、图表、照片、录像材料少;复印件多,原件少。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高校科研档案的收集和管理工作以及高校科研档案自身价值的发展和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

三、对加强高校科研档案管理工作的几点见解

(一)建立科学管理制度,理顺科研档案归档程序。科研档案是科研课题科技成果研究的全过程的反映,但又不仅仅局限于某一项科研课题、某一项成果,它是课题及成果之间、学科之间的综合反映,因而就形成了科研档案的四个特点:专业性、系统性、集体性、和阶段性。为了规范科研档案管理工作,就必须遵循国务院的《科学技术档案工作条例》规定的“完整、明确、系统、安全和有效利用要求”归档。避免可能造成大量科研档案材料零散在外现象的出现。为此,必须把科研档案工作与计划管理、课题管理、成果管理等工作紧密结合起来,走实现科研工作与科研建档工作两者协调发展的道路,建立合理的归档程序,掌握科研档案管理工作的规律,保证高校科研档案的准确、完整、系统,最终使高校科研档案工作走上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达到提高科研档案归档的质量和效率。(二)加强重点、重大科研项目的档案管理。重大、重点项目及高级别获奖成果最能反映一所高校的科研能力。重点、重大科研项目的研究时间较长,往往有一些阶段性成果,每一阶段中肯定有技术进步和新的成果,这些档案材料既是学校的历史见证,又是新技术、新创新的基础。因此对重点、重大科研项目应从立项起就实行课题组预立卷归档,然后每个阶段产生的技术进步、最新成果、新立项的子课题份年度补仓到科研档案中去,以免遗漏,这对项目研究人员、学校和国家都有重大意义。

(三)提高高校科研人员的科研档案归档意识。科研人员是科研档案形成的主体,科研人员档案意识的提高,将会使高校科研档案的管理走上规范化、科学化的良性循环轨道,将会使高校科研档案管理工作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四)推广科研档案的开发利用。美国档案学家谢伦伯格认为:“档案部门进行各种努力的目的,就是把有价值的文件保存下来,并使它可供利用。”因此,科研档案管理的工作要考虑其开发利用问题。“档案的开发利用是企事业单位管理水平的一面镜子。”目前的档案查阅仍停留在传统的手工层面上,游离于先进的信息技术之外,主要是靠手工翻阅档案目录,查阅起来既耽误时间,又浪费人力。尽管目前多数高校科研档案已开始使用计算机等信息设备,但使用范围仍局限于文档目录著入,档案利用的无纸化、电子化、网络化程度不高。这种档案管理工作的滞后,严重影响了科研档案的利用效率。因此,要充分利用和发挥档案网站的作用,使相关网站成为有效开发利用科研档案的窗口。

同时,高校的科研档案保管的是一批学者和科研人员的学术成果,它是体力和脑力劳动的结晶,包含着一定的知识产权。这就决定了高校科研档案开发利用的特殊性,在对高校科研档案的利用中,一定要注意尊重别人的劳动与知识产权,学会正确地利用科研档案,以避免有意或无意地造成侵权的后果。

为在实际利用中避免侵犯作者的知识产权,可进行这样几项工作:

(1)对科研档案中享有著作权的作品,在卷内目录上打上明显的著作权目录标记,以提醒利用者注意。

(2)对科研档案中有著作权的作品应限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利用。

(3)在利用有著作权保护的学术档案时,使用者如不是在合理的范围之内利用,应与著作权所有者签订著作权许可使用证,或征得本人的同意。

总之,要通过多渠道,采取各种方法加大科研档案工作的宣传力度,增强高校科技人员的档案意识,做好高校科研档案的平时收集、整理、开发利用等档案管理工作,提高高校科研档案的现代化管理水平,让高校科研档案为高校科研工作再出成果发挥应用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档案管理的成果例7

1、对医院科研档案管理重视程度不够

在医院的科研档案管理工作中,部分医院对科研档案的管理重视程度不够,一般只随意安排管理人员参与这项工作,导致管理人员不能严格按照相关的规定、制度进行管理工作,医院的领导者没有将科研管理工作纳入到日常管理工作中,科研管理的效果并不理想。

2、缺乏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

医院科研管理工作要取得良好的效果,应有完善的科研管理制度作保障,但是在目前的医院科研管理工作中,管理制度不完善是当前医院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科研档案管理中,工作环节之间的协调并不到位,影响科研档案管理的效果。而且没有完善的科研档案管理制度,档案管理的方法、流程等也不够科学、合理[2],传统的科研档案管理方法影响着管理的效果和质量,因此,医院必须积极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促进科研档案管理实现良好的效果。

3、档案管理人员素质能力不高

医院科研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能力对于档案管理的效果有着直接性的影响,当前医院科研管理人员的素质能力并不高,他们的专业知识、实践技能等存在参差不齐的现象,很多管理人员没有经过专业性的训练,人员配备也比较随意,流动性比较大,很多档案管理人员是兼职的,他们对档案管理方面的知识认识不打到位,思想观念也比较落后,对档案管理的效果和质量会产生不利的影响,也不能更好地适应现代医院对科研档案管理的要求。

4、科研档案的利用率比较低

医院进行科研档案管理工作的主要目的就是更好地利用科研档案资料,档案的利用也是进行档案管理的重要工作,但是目前,医院在进行档案管理时,更多的是注重档案的保密性,要查阅和利用档案,需要经过层层的审批[3],这样严格的审批会使很多员工利用科研档案的积极性受到严重的影响。

二、加强医院科研管理的有效措施

1、提高对科研档案管理的重视程度

要提高医院科研档案管理的质量和效果,首先需要提高对科研档案管理的重视程度,医院管理者应认识到科研档案管理对于医院发展的重要影响,将科研档案管理纳入到日常管理工作中,并努力提高医院医务人员的档案管理意识,使他们认识到科研档案管理的重要作用,使每一个科室部门的人员能够积极主动地配合档案管理工作,促进科研档案管理的规范化进行。做好科研档案管理的宣传工作,加强档案管理的宣传力度,可以在医院的档案管理室或科研部门内张贴档案管理的小贴士,时刻提醒管理人员认真负责的做好科研档案管理工作,科研部门应对档案进行细致的整理,并严格的归档,为医院科研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建立完善的科研档案管理制度

医院科研管理工作要取得良好的效果,应有完善的科研管理制度作保障,但是在目前的医院科研管理工作中,管理制度不完善是当前医院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因此医院管理者应努力提高对科研档案管理的重视程度,并建立完善的科研档案管理制度,对科研档案进行严格的搜集、整理、利用等,实现规范化的科研档案管理。有了完善的科研档案管理制度,档案管理人员在档案管理工作中能够有据可依,并且能够严格的按照相关的制度标准开展工作,使科研档案管理工作更加科学、严谨,对于医院今后利用科研档案也具有积极地意义和作用。

3、提高科研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能力

医院的科研档案管理工作是由人来完成的,因此科研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能力对于科研档案管理的效果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要想使医院科研档案管理的效果和质量有所提高,就要努力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能力,要求医院对科研档案管理人员进行全面系统的教育培训,使档案管理人员掌握扎实的档案管理知识和技能,熟悉计算机操作、英语以及医疗知识有所了解。此外,科研档案管理人员还应努力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严守医院科研档案信息资料,不外漏档案信息。科研档案管理人员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实践积累和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使科研档案管理的效果和质量更加科学准确。

4、促进科研档案利用率的提高

医院进行科研档案管理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利用科研档案,更好地满足医院的科研需求,科学、有效地利用科研档案,有助于促进医院的科学研究和交流工作的正常进行。要实现医院科研档案的利用效果,需要科研档案管理人员科学的进行档案管理,对档案信息资料进行规范化的收集、整理、归档和使用,积极转变传统的科研档案管理方法,采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当前科学技术快速发展,信息化手段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医院科研档案管理中,应积极推动档案管理的现代化,转变传统人工档案管理的方式,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科研档案管理,提高档案管理的效率和质量,利用信息化手段对科研档案进行科学、规范的分类、整理,使档案管理工作更加便利快捷,有助于档案利用效率的提高,为医院的发展提供科学的依据和参考。

5、做好归档工作

档案管理的成果例8

档案管理工作做好了,一方面为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及时了解企业整体经营状况,适时调整经营策略提供准确依据,为经营决策提供支持性证据;另一方面有利于社会各方准确认定企业经营成果,为企业与各有关方面进行有益合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在我国经济全面发展的历史背景下,做好档案管理工作,不断地更新档案管理观念,勇敢探索和尝试新的档案管理手段,以全面、真实地反映企业整体发展状况和经营成果。档案管理成果同企业经营管理的有机结合决定了该企业资源配置的取向和模式,决定着企业的商业版图和未来发展,对于实现该企业经营战略,不断提高管理效率具有深远的影响。因此,做好档案管理工作对于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不断提升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档案管理工作对我国现代企业制度的健康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研究如何做好档案管理工作的目的是立足于我国现代企业管理的现状,吸收和借鉴优秀的档案管理工作研究成果,不断适应档案管理工作的新形势,指导我国的档案管理工作,达到逐步培养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历史责任感感和使命感,进而激发广大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工作热情的目的。

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进一步淡化,很多人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认为档案管理工作可有可无。再加上一些企业的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自身就对档案管理工作没有给予高度重视,在档案管理工作中缺乏高度的工作责任感,良好的职业道德,办事细心的工作态度,乐于奉献的工作精神,又没有积累扎实的档案管理的理论知识、科技知识,因而不能充分认识到档案事业在社会发展中的战略作用和实际意义。工作中存在失位现象,工作责任心不强,对档案管理工作重要性的宣传力度不够,档案管理无用论在本部门滋生蔓延到整个企业。不利于形成企业管理层关心、重视档案管理工作的氛围,整个企业的档案意识进一步弱化。从而导致档案管理工作在管理方式新旧更替的历史进程遇到新的障碍,在整个企业发展进程中有边缘化危险。

随着数字化、网络化的不断深入档案本身也发生了转变。首先档案本身在数字化的冲击下其形式由原先可视记录识别型转变依赖机器识别的代码型(电子档案)。档案管理模式也从传统手工模式不断发展,历经单机数据管理模式、网络信息管理模式到知识管理模式,并且随着管理模式的不断变化其管理流程、手段等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以前基于手工的档案管理流程需要针对电子档案管理特点相应调整。20世纪对档案管理理论影响最大的就是档案生命周期理论的产生和发展。档案生命周期理论将档案形成到销毁或转化为档案看做是一个整体过程、档案整体运动过程由于档案价值形态的变化可划分为若干个阶段、不同阶段的档案与服务对象、保存场所和管理方式之间具有内在的对应关系。档案生命周期理论为档案的阶段管理奠定了理论基础,档案生命周期理论准确揭示了档案运动阶段的前后衔接和相互影响,为实现档案一体化管理、为前端控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档案管理的成果例9

档案管理工作做好了,一方面为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及时了解企业整体经营状况,适时调整经营策略提供准确依据,为经营决策提供支持性证据;另一方面有利于社会各方准确认定企业经营成果,为企业与各有关方面进行有益合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在我国经济全面发展的历史背景下,做好档案管理工作,不断地更新档案管理观念,勇敢探索和尝试新的档案管理手段,以全面、真实地反映企业整体发展状况和经营成果。档案管理成果同企业经营管理的有机结合决定了该企业资源配置的取向和模式,决定着企业的商业版图和未来发展,对于实现该企业经营战略,不断提高管理效率具有深远的影响。因此,做好档案管理工作对于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不断提升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档案管理工作对我国现代企业制度的健康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研究如何做好档案管理工作的目的是立足于我国现代企业管理的现状,吸收和借鉴优秀的档案管理工作研究成果,不断适应档案管理工作的新形势,指导我国的档案管理工作,达到逐步培养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历史责任感感和使命感,进而激发广大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工作热情的目的。

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进一步淡化,很多人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认为档案管理工作可有可无。再加上一些企业的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自身就对档案管理工作没有给予高度重视,在档案管理工作中缺乏高度的工作责任感,良好的职业道德,办事细心的工作态度,乐于奉献的工作精神,又没有积累扎实的档案管理的理论知识、科技知识,因而不能充分认识到档案事业在社会发展中的战略作用和实际意义。工作中存在失位现象,工作责任心不强,对档案管理工作重要性的宣传力度不够,档案管理无用论在本部门滋生蔓延到整个企业。不利于形成企业管理层关心、重视档案管理工作的氛围,整个企业的档案意识进一步弱化。从而导致档案管理工作在管理方式新旧更替的历史进程遇到新的障碍,在整个企业发展进程中有边缘化危险。

随着数字化、网络化的不断深入档案本身也发生了转变。首先档案本身在数字化的冲击下其形式由原先可视记录识别型转变依赖机器识别的代码型(电子档案)。档案管理模式也从传统手工模式不断发展,历经单机数据管理模式、网络信息管理模式到知识管理模式,并且随着管理模式的不断变化其管理流程、手段等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以前基于手工的档案管理流程需要针对电子档案管理特点相应调整。20世纪对档案管理理论影响最大的就是档案生命周期理论的产生和发展。档案生命周期理论将档案形成到销毁或转化为档案看做是一个整体过程、档案整体运动过程由于档案价值形态的变化可划分为若干个

阶段、不同阶段的档案与服务对象、保存场所和管理方式之间具有内在的对应关系。档案生命周期理论为档案的阶段管理奠定了理论基础,档案生命周期理论准确揭示了档案运动阶段的前后衔接和相互影响,为实现档案一体化管理、为前端控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档案管理的成果例10

关键词 档案管理 企业管理

档案管理工作做好了,一方面为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及时了解企业整体经营状况,适时调整经营策略提供准确依据,为经营决策提供支持性证据;另一方面有利于社会各方准确认定企业经营成果,为企业与各有关方面进行有益合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在我国经济全面发展的历史背景下,做好档案管理工作,不断地更新档案管理观念,勇敢探索和尝试新的档案管理手段,以全面、真实地反映企业整体发展状况和经营成果。档案管理成果同企业经营管理的有机结合决定了该企业资源配置的取向和模式,决定着企业的商业版图和未来发展,对于实现该企业经营战略,不断提高管理效率具有深远的影响。因此,做好档案管理工作对于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不断提升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档案管理工作对我国现代企业制度的健康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研究如何做好档案管理工作的目的是立足于我国现代企业管理的现状,吸收和借鉴优秀的档案管理工作研究成果,不断适应档案管理工作的新形势,指导我国的档案管理工作,达到逐步培养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历史责任感感和使命感,进而激发广大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工作热情的目的。

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进一步淡化,很多人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认为档案管理工作可有可无。再加上一些企业的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自身就对档案管理工作没有给予高度重视,在档案管理工作中缺乏高度的工作责任感,良好的职业道德,办事细心的工作态度,乐于奉献的工作精神,又没有积累扎实的档案管理的理论知识、科技知识,因而不能充分认识到档案事业在社会发展中的战略作用和实际意义。工作中存在失位现象,工作责任心不强,对档案管理工作重要性的宣传力度不够,档案管理无用论在本部门滋生蔓延到整个企业。不利于形成企业管理层关心、重视档案管理工作的氛围,整个企业的档案意识进一步弱化。从而导致档案管理工作在管理方式新旧更替的历史进程遇到新的障碍,在整个企业发展进程中有边缘化危险。

随着数字化、网络化的不断深入档案本身也发生了转变。首先档案本身在数字化的冲击下其形式由原先可视记录识别型转变依赖机器识别的代码型(电子档案)。档案管理模式也从传统手工模式不断发展,历经单机数据管理模式、网络信息管理模式到知识管理模式,并且随着管理模式的不断变化其管理流程、手段等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以前基于手工的档案管理流程需要针对电子档案管理特点相应调整。20 世纪对档案管理理论影响最大的就是档案生命周期理论的产生和发展。档案生命周期理论将档案形成到销毁或转化为档案看做是一个整体过程、档案整体运动过程由于档案价值形态的变化可划分为若干个阶段、不同阶段的档案与服务对象、保存场所和管理方式之间具有内在的对应关系。档案生命周期理论为档案的阶段管理奠定了理论基础,档案生命周期理论准确揭示了档案运动阶段的前后衔接和相互影响,为实现档案一体化管理、为前端控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二、缺乏运用办公自动化对档案管理方法进行更新改造

目前,一般档案管理都是采用一台微机一套软件的管理办法,档案管理与提供利用远远适应不了档案网络化发展的需要。档案管理手段的落后,给档案工作带来消极后果,主要是落后的档案管理技术跟不上日益增长的档案利用需求。造成档案技术落后的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部分领导缺乏对档案工作重要性的足够认识,财力投入少;二是一些单位虽然购买了不少先进的档案管理设备,但由于档案管理人员操作不熟练,导致先进设备没有起到先进作用。三是,领导重视不够,虽有微机和档案网络,但档案并没有录入电脑,还按手工在进行工作。档案工作缺乏制度化的管理程序当前企业档案管理不规范主要表现在:一是档案收集不规范。在收集过程中,制度形同虚设,想交就交,不想交就不交,档案收集考核不明确;二是档案整理不规范。企业近几年发展较快,新档案人员不断进入,档案人员的专业素质参差不齐,在立卷过程中有的没有按照卷内文件目录顺序进行排序组卷,卷内目录与实际整理文件不相符,卷内资料漏失现象比较普遍。此外,在立卷时间上,有时会累积起来一次立卷,既不符合事毕立卷要求,又不利于查找利用;三是档案综合管理力度不够。由于现在综合档案管理室以一个班组存在,在行政上无法对各大部进行管理,在进行这项工作时,须向主管领导汇报,但主管领导一般都是兼任,本身的各项工作时间都较紧张,档案人员要想向领导说明一项工作较为困难,各项工作开展起来也较为困难,现在某些部门自设资料库,给档案的综合管理也造成困难。四是档案利用不规范。档案管理人员对档案借阅内松外紧,借出的档案没有按期归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