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探索价值观的方法模板(10篇)

时间:2023-06-21 09:18:57

探索价值观的方法

探索价值观的方法例1

Abstract:It is widely known that entrepreneur’s values have an influence on strategic choice. Yet, there is no systematic research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ntrepreneur’s values and strategic choice. Therefore, based on the related theory, the study first provides a model and hypotheses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ntrepreneur’s values and strategic choice. 231 valid data is used to verify the hypotheses. Results show that each entrepreneur’s value has a different influence on each strategic choice. And the mechanisms of the mediating effect of entrepreneurship and the moderating effect of environment uncertainty exist.

Keywords:value, strategic choice, entrepreneurship, environment uncertainty

中图分类号:DF412.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一、引言

长期以来学者们广泛地研究了战略决策者与战略选择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称为“特质―战略选择”。这些研究分析了战略决策者的认知方式、性别、目标、文化/伦理等因素会如何影响战略选择,它们基本上勾勒出了战略决策者的特质与战略选择之间的大体图景,但由于学者们用战略选择的风格代替了战略选择,从而使得这幅图景仍然有些模糊(杨学兵,2004)。

价值观是一种外显或内隐的、关于什么是“值得的”看法,它是个人或群体的特征,影响人们对行为方式、手段和目标的选择(Kluckhohn,1951),引导并塑造人们的行为与观点(Sashkin,1999),为个体自认为正当的行为提供充分的理由,是浸透于整个个性之中,支配着人的行为、态度、观点、理想的一种内心尺度。对于企业家而言,价值观影响他们对情境和所要处理的问题的感知(England & Lee,1974)并指导他们对战略计划作出决定(Guth & Tagiuri,1965)。然而,这种影响主要是通过对企业家精神的影响而起作用,而且这种影响在很大程度上会受环境的影响。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从企业家的角度解释了为什么不少企业所处的内外部条件相同或相似,却选择了不同的企业战略,而经营结果也大相径庭。

笔者通过对文献的梳理,发现企业家价值观对企业战略选择的影响已经成为众多学者的共识(Guth & Tagiuri,1965;England & Lee,1974;Teece et al.,1997;罗必良、李孔岳,2006),但遗憾的是,学者们对企业家价值观特征与战略选择类型的对应关系研究相对不足,影响机理还不甚清晰。基于此,本文首先验证企业家的价值观与战略选择的直接效应,即不同企业家的价值观类型如何影响企业战略选择的类型,然后验证前者对后者的作用机理,即对相关中介变量及调节变量进行研究。

二、文献回顾与研究假设

(一)企业家价值观对战略选的影响

企业家价值观与企业经营战略的制订密切相关。从企业家与战略选择的角度,Guth和Tagiuri(1965)认为价值观中最重要的部分是能指导管理者对战略计划做出决定的部分。England和Lee(1974)根据他们在美国、日本、印度和澳大利亚所作的对管理价值与成功管理之间关系的研究提出,价值观会以六种不同方式影响领导者,即(1)价值观影响领导者对情境和所要处理的问题的感知;(2)领导者的价值观会影响其对问题所提出的解决方案和做出的决定;(3)价值观在人际关系上扮演着异常重要的角色,它影响领导者对不同个人和团体的感受;(4)价值观经常影响领导者对个人和组织的成功以及取得这种成功的方式的感受;(5)价值观为领导者提供了区分对与错、道德与不道德行为的基础;(6)价值观也影响领导者接受组织压力和目标的程度。

Richard L. Daft 认为价值观可以在很多方面影响领导者和领导能力。首先,领导者个人价值观会影响他对事态和问题的洞察力。其次,价值观会影响领导者与其他人的关系。最后,价值观指导领导者的选择和行为。罗必良和李孔岳(2006)认为企业控制权掌握人的价值观才是决定战略选择的内在深层因素。战略选择并非是一个完全理性的计划过程,而是一个不断适应环境变化、企业内部参与者相互博弈的演进过程。在这样一个过程中,企业控制人总是按照自己的价值观选择相应的战略。郭劲丹(2008)的研究结果也表明,企业家的价值取向会影响企业战略选择和企业绩效的决定因素。

Schwartz在1992年提出了被广泛应用的关于价值观的定义。他认为价值观是令人向往的某些状态、对象、目标或行为,它超越了具体情境而存在,可作为在一系列行为方式中进行判断和选择的标准。他按照人类生存的三种必须需要(人际、团体和社会发展需要),把价值观分为自我提高――自我超越,保守主义――对变化的开放性态度两个垂直维度,并根据维度分为权力、成就、享乐主义、刺激、自我定向、博爱、慈善、遵从、传统和安全10类价值观。

Miles 和 Snow在2003年根据组织战略定位(orientation),按照竞争方式的不同,把战略分为:防御型(Defender)、探索型(Prospector)、分析型(Analyzer)和反应型(Reactor)。防御型战略倾向于拓展原有市场的深度和广度,对新兴市场兴趣不高,对外界信息的反应也不迅速;而探索型战略则完全与防御型战略相反,这种战略关注外界信息,注重新产品和新市场及新品牌的开发,它把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主要动力;分析型战略居于两者之间,防御型、分析型和探索型企业具有一定的连贯性,可以认为它们是连续变量。而反应型战略时常看到组织环境发生的变动和不确定性,但却不能对其作出有效的反应,除非迫于环境压力,否则很少做出任何调整。可见,从企业家首创精神的角度来看,其实是企业家根据企业的内外部环境对企业战略不断进行探索和创新的过程,其中探索性程度从高到低依次为探索型企业战略、分析型企业战略、反应型企业战略和防御型企业战略。

本文采用Schwartz提出的价值观定义和Miles-Snow提出的战略类型进行探索性研究。根据上面的研究,我们可以看出企业家价值观对企业战略选择存在一定的影响。也就是说,持有不同价值观的企业家会倾向于采取不同的战略类型。

因此,本文提出假设:

H1:企业家价值观不同类型对企业战略选择不同类型存在显著影响

(二)企业家精神对企业家价值观与企业战略选择的中介效应分析

“企业家精神”是英文“entrepreneurship”的中文译法, 其本意是“着手工作,寻找机会,通过创新和开办企业实现个人目标,并满足社会需求”(宫文博,2007)。企业家精神是在不可靠的情况中,以最能动的、最富有创造性的活动去开辟道路的创造精神和勇于承担风险的精神(Knight,1921)。

企业家精神不同于企业家价值观。这里可以从两方面来看。从内涵的角度,企业家价值观内涵比较丰富,而企业家精神只关注企业家个体的开拓性。从维度构成角度,企业家价值观涉及到企业家个体的认知、道德、经济、政治、审美和宗教等方面,而企业家精神主要指企业家在经营企业过程中的创新性、开拓性和冒险性等。可见,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观,而只有企业家这群体才能够拥有企业家精神。

然而,对企业家而言,企业家价值观与企业家精神仍然有着密切关系。 企业家价值观会影响企业家精神。具体来讲,企业家精神的构建既根植于市场经济的大环境,又必定打上一定社会历史文化和制度的烙印,如舍利取义价值观压制企业家精神的生成(杨虹,2002)。刘晓斌和杨佳利(2008)认为,以优秀文化为动力,通过树立企业家正确的价值取向,可以提高他们的企业家精神。

研究表明,企业家精神对企业的战略选择产生重要影响。Drucker(1985)认为,创新是企业家精神的特殊手段,是对资源给予一种新的创造财富的能力的行动,这种转化过程可以通过相应的战略选择来实现。蒋春燕和赵曙明(2006)认为企业家精神是一种战略导向,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战略选择过程。

另外,以首创性、成功欲、敢于冒险、精明敏锐和强烈的事业心为特征的企业家精神则超越企业家个人的价值取向、性格、气质和作风的范畴,甚至超越经济组织,影响并渗透到社会各种组织当中,不仅成为一个国家商业精神的主流,而且成为了社会经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经济发展的源动力(杨虹,2002),而企业家精神对企业发展及经济发展的影响是通过企业的战略选择实现的,例如企业富有挑战性的战略和企业家的创新性和开拓性有着必然的联系。

因此,本文提出假设:

H2:企业家精神在企业家价值观和战略选择之间起到中介作用

(三)环境不确定性对企业家价值观与企业战略选择的调节效应分析

企业家价值观对企业战略的选择受到环境不确定性的影响。战略的本质在于选择或者取舍,即不同环境条件下,企业以不同的方式行事。也就是说,企业以环境研究为基础,选择做正确的事情(Do Right Things),而不仅满足于把事情做正确(Do Things Right)(刘新艳、何龙金,2004)。

企业家的战略选择过程是一个艰难且复杂的过程,很多时候企业家的战略选择并不是完全符合自己的意愿和特征,这个过程会受到诸多因素尤其是外部环境的影响。比如,一个积极进取的企业应该采取进攻型行动充分利用一切可能的市场机会,但他的选择可能是采取防御型行动保持企业的竞争地位和长期赢利能力,其原因是受到外部经济环境的影响,如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导致很多企业家的战略选择发生了改变。

因此,本文提出假设:

H3:环境不确定性对企业家价值观和企业战略选择之间的关系存在显著调节作用

在上述假设基础上得出了本文的研究框架模型(如图1所示)。

图1研究框架图

三、实证研究

(一)变量测量

基于本研究的内容与目的,本研究借鉴前人成熟的量表(这些量表经过学者们的验证,一般都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并经过修改,得出了本研究的量表。

(1)企业家价值观量表

企业家价值观量表采用欧洲社会观察(European Social Survey,ESS)开发的量表。该机构是一个学术导向型的研究机构,选择Schwartz个人研究层面的标准版价值观问卷(Portrait Value Questionnaire,PVQ)作为衡量个人价值观的基础。该量表包括21个题项,Davidov(2008)和Davidov、Schmidt和Schwartz(2008)采用多组群验证性因子分析(Multiple Group 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sis,MGCFA)的方法对该量表进行了验证,发现各维度间有较强的相关性,得到了众多学者的认可。

(2)企业战略选择量表

DeSarbo 等(2005)基于Conant 等(1990)的理论开发了一个多维度战略选择量表,包含了Miles-Snow所用来划分战略类型的标准,符合本研究的目的。该量表由11个题项组成,每个题项由4个语句构成,四个语句分别对应其中一种战略选择类型,被调查对象选择其中某个答案时,就代表企业属于该种类型的战略选择,最后统计11个题项中所选次数最多的类型即为该企业的战略选择类型。

(3)企业家精神量表

本研究运用的是 Slevin 和Covin(1990)提出的量表,此量表被广泛运用于企业家精神的研究领域,它的信度和效度在很多权威的研究中已经得到了认可。Miller 在1983年通过访谈与邮件调查的方法得出该企业家精神量表的Cronbach’ s α 超过了最小内部一致性要求信度系数0.75。此研究量表由9个问题项组成,前三项衡量创新性 (Innovation),中间三项衡量开创性 (Proactivity),后三项衡量冒险性 (Risk taking)。

(4)环境不确定性量表

许多研究者认为环境的敌对性与动态性是环境不确定性的两个维度,它们是当今企业面临的外部环境研究的两个重要方面。此研究量表由11个问题项组成,许多问题项来自Green 等(2008)的研究成果。整个量表从企业所在行业的特征表现方面测量环境的敌对性,从企业所在行业可预测性方面来测量企业所面临环境的动态性。

为了保证量表的信度,我们对55份问卷进行了预测试,信度分析结果表明,企业家价值观量表、企业战略选择量表、企业家精神量表和环境不确定性量表的Cronbach’ s α 系数分别达到了0.942、0.891、0.874和0.764,因此本问卷各量表均具有良好的信度。

(二)数据收集和样本描述

正式问卷的收集主要通过两个途径:一方面通过厦门大学MBA和EDP的学员填写,另一方面通过研究者本人的关系获取。截止2011年2月18,这两种方式共回收问卷264份,其中有效问卷231份,有效率为87.5%。

(三)企业家价值观、企业家精神、环境不确定性的结构验证

本研究采用了企业家价值观的十因素模型、企业家精神的三因素模型、环境不确定性的双因素模型。为了验证这些模型的合理性,本研究利用AMOS8.0统计分析软件作为分析工具,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CFA)。

模型内在结构拟合度关注潜在因素与测量指标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就是测量的效度和信度问题,本研究采用项目效度、组合信度和潜在因素的平均变异量抽取量3个指标判断模型内在结构拟合度。

本研究显示,企业家价值观十因素、企业家精神的三因素模型、环境不确定性的双因素模型的整体拟合结果,数据表明各项拟合指标都达到良好或可以接受的程度,因此,企业家价值观十因素、企业家精神的三因素模型、环境不确定性的双因素模型是一个用于测量企业家价值观较为理想的模型。

(四)假设检验

本研究将企业战略选择的探索性分为四种类型,分别是探索型、分析型、反应型和防御型。根据前文的分析,从探索性的角度来看,最具探索性应该是探索型战略,其他依次是分析型、反应型和防御型战略,因此,企业在问卷设计上,当被调查者选择探索型时给予赋值为7,选择分析型的赋值为5,选择反应型的赋值为3,选择防御型的赋值为1。战略选择有11个题项,因为本研究没有具体到研究哪个题项受自变量的影响,因此,采用11个题项的平均值作为战略选择的探索性的值。

(1)企业家价值观各类型对企业战略选择的探索性的影响

利用SPSS19.0软件对企业价值观各类型对企业战略选择的探索性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可以看出,企业战略选择的探索性与慈善、博爱、安全和传统四种企业家价值观类型没有显著关系,而与自我定向、刺激、享乐主义、成就、权力和遵从的六种企业家价值观类型有显著关系。即:

企业家价值观中自我定向因素越高,其战略选择的探索性越高;

企业家价值观中追求刺激的因素越高,其战略选择的探索性越高;

企业家价值观的享乐主义因素越高,其战略选择的探索性越低;

企业家价值观中对成就关注程度越高,其战略选择的探索性越高;

企业家价值观中对权力渴求程度越高,其战略选择的探索性越低;

企业家价值观中遵从因素越高,其战略选择的探索性越高。

表1 企业家价值观与战略选择的探索性回归分析结果

(2)中介效应的假设检验

本研究在此检验企业家精神是否在企业家价值观各类型与战略选择的探索性之间具有中介效应。由表2可以看出,企业家精神与刺激、享乐主义、成就有显著关系,而与其他三个自变量没有显著关系。本文进一步通过多元回归来判断企业家精神在企业家价值观的刺激、享乐主义和成就因素对企业战略选择的探索性中起完全中介作用还是部分中介作用。结果表明,企业家精神在企业家的刺激价值观对企业战略选择的探索性的影响中起到完全中介作用,而在企业家的享乐主义和成就价值观对企业战略选择的探索性的影响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

(3)调节效应的假设检验

为了检验环境不确定性是否在企业家价值观影响企业战略选择的探索性过程中有影响作用,现分别对环境不确定性高和低的样本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其中因变量为企业战略选择的探索性,自变量为企业家价值观的各个类型,结果表3和表4所示。由两表可以看出,在认为环境不确定性高的企业家进行战略选择时,企业战略选择的探索性仅有自我定向、享乐主义、成就和遵从四个因素对其有显著影响。而在认为环境不确定性低的企业家进行战略选择时,企业战略选择的探索性仅有自我定向、刺激、享乐主义和权力个因素对其有显著显著影响。

表3 环境不确定性高的回归结果

四、研究结论与启示

本研究得到以下结论:

首先,企业家价值观不同类型对企业战略选择不同类型存在不同影响。企业家的自我定向、刺激、成就和遵从价值观与企业战略选择的探索性正相关,而企业家的享乐主义和权力价值观与企业战略选择的探索性负相关。企业家价值观中的慈善、博爱、安全和传统四个类型对企业战略选择的探索性没有显著影响。慈善和博爱影响到承担社会和其他人的责任;安全动机是在国家安全或者社会和谐层面上的,没有深入地涉及到行业层面;传统类型指的是遵从或接受宗教和习俗的这些抽象思想,对人与社会的互动产生影响。因此,这四种价值观对企业战略选择的探索性没有显著影响。这表明,企业若想使其战略制定得更加合理化和准确化,必须关注企业家个人持有的每一种价值观,尤其是自我定向、刺激、享乐主义、成就、权力和遵从价值观。

其次,企业家精神在某种企业家价值观类型和战略选择之间起到中介作用。企业家精神在刺激价值观与企业战略选择的探索性关系中起完全中介作用;企业家精神在享乐主义价值观和成就价值观与企业战略选择的探索性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企业家精神在企业家价值观其他类型与企业战略选择的探索性关系中没有起中介效应。这些价值观可能通过其他因素来影响企业战略选择,例如企业文化。对企业文化和战略的关系而言,企业文化为企业战略服务,它能促进也能阻止战略的制定和实施(秦颖、辛广茜,2001)。这提醒企业在选择战略时还得要综合考虑企业家精神方面的影响。

最后,环境不确定性对某种企业家价值观类型和企业战略选择之间的关系存在显著调节作用。环境不确定性对刺激、成就、权力和遵从价值观和企业战略选择的探索性之间的关系存在显著调节作用,而对企业家的慈善、博爱、自我定向、享乐主义、安全和传统价值观和企业战略选择的探索性之间的关系没有存在显著调节作用。持有自我定向价值观的企业家在做决策时,往往是从自身的角度出发,而较少考虑外部环境的影响。持有享乐主义价值观的企业家会更愿意安于现状,认为安于现状可使其做些能够给自己带来快乐的事情。因此他/她在进行战略选择的时候受环境的不确定性的影响较小。

五、研究局限与展望

本项研究有其局限性。首先样本分布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此研究的结论是以厦门大学EDP和MBA的学员和研究者关系人为对象得出,可能使得本研究的外部效度降低。其次,此研究的分析是基于方便样本非随机样本进行的。尽管采用方便样本与本项研究的目的并不矛盾,但如果我们能够在调查采用随机样本,将肯定加本项研究结论的说服力。最后,受测量工具的制约,此研究采用西方开发测量。虽然在做问卷预测试时,本研究所采用的量表都得到很高的信度,但若能够找到更适合中国文化背景,本研究的结论也一定会更有说服力。

今后的研究可能以本研究的模型为出发点,将其他影响因素纳入到模型中来。此外,由于本研究框架是设立在企业家或企业高管个体的层面上,没有考虑到企业高管团队,因此之后的研究可以对该机制进行完善和修改,最终使得企业家价值观与企业战略选择之间的研究更加具有实践意义。最后,基于企业家价值观与企业战略选择的关系是本研究从心理学和管理学层面出发而建立的,在实际应用时如果配合其他方法结合运用也许能获得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Davidov E. A Cross-Country and Cross-Time Comparison of the Human Values Measurements with the Second Round of the European Social Survey[J] Survey Research Methods, 2008, 2(1):33-46.

(2) Guth W D, Tagiuri R. Personal Values and Corporate Strategy[J].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1965, 43:123-132.

(3) Kluckhohn C M. 1951, Values and Value Orientations in the Theory of Action[J], in Toward a General Theory of Action, T. Parsons and E. Shils, eds.,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探索价值观的方法例2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6.12.029

Abstract The current college students' socialist core values education overall situation is good, but 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in the educational concept, educational methods and educational means.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ideas and methods of psychology in the perspective of group dynamics under the use of group technology, enhance the psychological identity of College Students' socialist core values through group counseling activities, training students' initiative to practice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to enhance the effectiveness of students' socialist core values education.

Keywords group dynamics; college students; core values

1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现状

为了充分了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现状,课题组成员于2015年在辽宁省高校中开展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感和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现状”的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74.18%的学生认为中央提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非常必要和及时的;对于“雷锋精神”在当代是否还具有现实意义,12.12%的学生认为“不现实”,11.27%的人认为“已经不适合市场经济的发展”;对于是否有必要加强青年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47.27%的学生认为是非常有必要的;对于学校开设的各类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如思想道德修养、思想概论等)是否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有作用,34.13%的学生认为作用非常大,38.52%的学生认为作用较大;对于大学生是否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爱国主义民族精神、改革创新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二十四个字这六方面内容中,很了解的学生比例分别是36.36%、39.09%、43.52%、29.88%、41.03%、45.45%。

调查结果发现,目前高校普遍重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整体态势是好的,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如教育理念滞后,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停留在表面,不能内化到自身价值体系中;教育途径单一,主要以课堂讲授、专题v座等形式进行,实践性不强;教育手段生硬,单向的机械灌输与大学生这一思维活跃的群体不相适宜。

本文在团体动力学视域下引入心理学的理念和方法,进行理论和方法创新,增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心理认同,切实提高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

2 团体动力学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理论探索

2.1 团体动力学的内涵

美国心理学家勒温在1939年发表的《社会空间实验》一文中,首次使用了“团体动力学”这一概念,并探索团体中各类要素的交互作用以及团体对个体的行为影响。在历史的视域下审视“团体动力学”,存在三种解读:第一,探索如何组织团体、管理团体,应具备怎样的方法和态度,归属于意识形态领域;第二,探索团体过程中的方法、技巧,如观察、反馈、角色扮演等等,归属于管理技术领域;第三,探索团体的发展规律和内在动力,团体成员间以及团体与个体的关系等,归属于心理学领域。第三种解读是本文中的“团体动力学”理念的范畴。①

2.2 团体动力学的基本理论观点

(1)团体内聚力。团体内聚力指团体对其成员的吸引力,以及团体内成员之间的吸引力。团体内聚力直接影响着团体成员的精神风貌、工作效率,以及团体的自身发展。②较强的团体内聚力,能够提升团体成员的集体荣誉感、归属感和责任感,促使每个成员为团体的发展贡献最大力量。

(2)团体领导。团体领导者的素质、领导作风等对团体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勒温的团体气氛实验表明,民主领导方式的民主型团体中,团体成员之间关系友好,面对“挫折”时能够团结一致,对团体活动的满意程度比较高,这都有利于提高团体的工作效率;而专制领导方式的专制型团体中,团体成员的攻击性言行明显,面对“挫折”时彼此推卸责任,成员之间缺乏信任感,对团体活动的满意程度比较低。③

(3)团体目标。团体目标是团体动力学研究中的重要课题。目标具有指引的作用,如果团体制定一个所有成员都认可的目标,这将会激发团体成员的动力,调动团体成员工作的积极性,使他们为团体的发展而一致努力。此外,团体目标一旦被认可后,会在团体成员之间形成一种“求同”的压力,对团体成员的行为起到一种促进和整合的作用。

3 团体动力学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实践运用――以沈阳工业大学核心价值观团体心理辅导为例

3.1 团体辅导方案的设计执行

(1)对象:采取自愿原则,通过招募和面谈确定30名团体成员。

(2)方案的设计:开展核心价值观、爱国观、道德观、荣辱观、科学观五个单元的团体辅导,每个单元按照暖身活动、主体活动、自身思考、团体分享与总结的程序进行。团体辅导每周开展一次,每次活动时间为90分钟。

(3)方案的执行:团体辅导通过活动的导入、实施和总结三个阶段来进行。导入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帮助成员充分参与到团体中,营造信任的团体气氛,明确团体的目标;实施阶段鼓励成员积极投入团体,自由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探索自我的态度、感受、价值与行为;总结阶段对团体的活动进行回顾和梳理,帮助成员总结经验,将在团体中学习到的内容运用到生活中,改善心理和行为方式。

3.2 团体动力技术的使用

(1)运用共情技术营造团体良好的氛围,促进团体目标的实现。共情指站在对方的角度看待事情,设身处地地体验对方的内心世界,并能以言语准确地表达对对方内心体验的理解。共情能够促进双方的相互理解与信任,有利于建立亲密信任的人际关系。在团体辅导活动中,团体领导者运用共情技术去理解他人,团体成员会有所体会和觉察,并试着运用同样的方式去处理自己的人际关系,这样就会促使团体形成相互尊重、理解、信任、自由的氛围。在这样一个开放、自由的团体中,成员能够体验到集体的团结与力量,放下包袱,更好地开放自己、表达自己,进行深层次的自我价值观探索,增进自我成长,促进团体目标的实现。

(2)以示范技术树立行为榜样,建构团体一致性。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人的一切社会行为都是在社会环境的影响下,通过对示范行为的观察学习而形成的。在团体辅导中,团体领导者可以选择大学生团体中典型的榜样案例,也可以鼓励团体成员分享自己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的成功经验,榜样案例和团体成员的成功经验都会成为团体成员进行观察学习的重要内容,对团体成员的行为起到一定的指导意义,使他们树立积极的价值观念,养成良好的行为性格,构建团体的一致性。

(3)运用引导技术促进团体成员思考与分享,提高团体效能。引导技术为了让团体成员进一步明确团体辅导的目标,明确表达出自己的困惑和心理感受,促进成员的自我探索和问题解决。通过引导技术可以将讨论的话题引向团体辅导的主题,避免偏离主题。④对于性格内向的学生来说,引导技术有效地解决了他们紧张、排外的心理,有益于他们积极投入活动,提高团体效能。

3.3 团体动力学的应用效果

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结束后,对团体成员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60.1%的学生感觉“对自己有了更清晰的认识”;87.77%的学生认为在团体活动中感受到了“较强的集体荣誉感”。此外,团体辅导活动的开展,提升了学生的自我价值认同感和责任感。一些学生分享自己感受时表示:“团体活动促进了自我探索和自我认识,帮助自己找到了努力的方向,同时也增强了自身的责任感、集体荣誉感和使命感,如果有机会,还想参加类似的团体辅导活动”。

4 团体动力学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影响与思考

4.1 增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心理认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主导性教授和主动性接受相结合的过程,受教育者在自身性格特点、兴趣爱好、需求动机等基础上,通过选择、整合、内化等心理过程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自身的价值理念和行为实践。⑤传统的价值观教育中,教师采用直接劝导的方式,机械地进行价值观灌输,学生对其缺乏心理认同感,更无法将其内化到自己的价值系统。而团体辅导活动中,学生通过自我体验、自我反思和团体分享的方式来进行自我价值观的探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不断深化,建构了对核心价值观的积极态度和心理体验,增强了对核心价值观的心理认同感。

4.2 培养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动性

团体辅导注重交流与分享,避免了传统价值观教育中的简单说教。团体成员在轻松、和谐、信任的环境中,通过亲身体验活动过程、观察他人的行为、分享自己的心理感受等方式,进行自我剖析、自我探索和自我反思,从而发现自身存在的心理、行为问题,促进自我完善和自我成长。团体活动促使个体在认知和行为层面都得到完善和提升,主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4.3 促进价值观融合,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效

团体成员有着不同的成长经历、教育背景和价值观体系,在团体辅导活动中会有不同的心理感受、不同的理解和观点。通过团体分享,团体成员能够了解他人的态度与观点,这为团体带来了多元的信息环境。⑥多种视角的价值观融合,使团体成员拓宽了视野,发现自身差距与不足,促进自我完善,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效。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5年辽宁省社科基金(思政专项)课题“团体动力学视域下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应用研究”(L15CSZ004)

注释

① 申荷永.团体动力学的理论与方法[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0(1):101-105.

② 张立新,李茂林.群体动力学视域下虚拟班级管理策略的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1.6:39-43.

③ 周圆.团体辅导:理论、设计与实例[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3.

探索价值观的方法例3

【关键词】 职业探索;中医本科护理;职业价值观

护理职业价值观是护理人员及所拥有的职业价值观,是护理实践的基础[1]。中医本科学历护理人员作为中医护理队伍的后备力量,他们肩负着“推进中医护理事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满足人民群众的健康服务要求”的使命,如何以客观的态度、分析个体的需要和动机,培养中医护理本科生形成正确的职业价值观,是值得护理教育与管理者探讨的问题。因此,本研究针对处于职业探索阶段这一关键期的中医本科学历护理专业人员进行调查,分析他们的工作价值观现状及影响因素,为医院合理培养使用中医本科学历护理人员,充分发挥中医护理本科生的优势提供理论依据。

1对象

本研究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抽取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中医护理专业四年制本科护生和三级甲等医院临床护士为研究对象。入选标准:①我校中医护理本科护生(包括在校生和实习生);②中医本科毕业临床护士,参加工作时间≤2年。排除标准:①参加工作后通过自学考试取得本科学历者;②临床护士参加工作时间>2年者。

2方法

2.1调查方法: 本研究根据Kendall M(1975)所倡导的标准[2]样本含量取变量数目的20倍,为400人,为保证样本量,增加10%样本含量,本研究发出问卷440份,收回问卷400份,有效问卷364份,有效回收率为91.0%。

2.2研究工具: ①一般资料问卷:此部分由调查者自行设计,包括调查对象的性别、目前状态、实习时间、年龄、婚姻状况、选择护理专业原因、对目前工作是否满意、有无离职想法、工作时间、用工性质、所在科室、工作月收入等,共16项内容。②护士职业价值观量表修订表:采用陈天艳[3]翻译的NPVS-R(Nursing Professional Values Scale-R)中译本,量表共26个条目,四个维度,包括“照顾提供”、行动主义、责任、自由、安全、 “信任”。每个条目均采用Likert-5点计分法,均是正向计分,从“不重要、有点重要、重要、非常重要、最最重要”分别赋予“1、2、3、4、5”分,得分越高表明对该条目的职业价值观的认同越高。量表信度系数Cronbach’s α为 0.76,重测信度为0.64,并具有较高的表面效度和内容效度,是测量护生和护士职业价值观的有效工具。

2.3统计方法:调查所收集的全部数据经SPSS1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统计分析方法采用频数分析、均数、标准差等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以及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

3结果

3.1一般资料:此次调查的364名处于职业探索阶段中医本科护理人员,年龄在18~34岁,女生321人,男生43人,其中160为在校未实习学生,106为临床护士,98为在校已实习学生。从高考报考第一志愿看,有240人第一志愿为护理专业。在已经参加工作护士中,有84人为聘用护士,其中12人有离职倾向。

3.1研究对象的职业价值观现状:研究对象的职业价值观总分均值为(3.44±0.52)分,主要集中在80~100分。四个维度得分最高的为:信任(3.69±0.66)分;最低的为:行动主义(3.22±0.55)分。

3.2 研究对象一般资料对职业价值观的影响因素分析。

表1一般资料与职业价值观的方差分析

表2患者一般资料对职业价值观的影响 (x±s)

3.3研究对象一般资料与职业价值观的逐步回归分析

表3职业价值观的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

4讨论

4.1中医本科护理专业人员职业价值观现状:护士的职业价值观是护士依据自身和服务对象以及国家社会的需要对待当前所从事的护理工作的信念和态度,是护士职业生涯中表现出来的一种价值倾向。是护士对待护理工作的职业目标、职业手段的稳定而具有概括性和动力作用的信念系统。从表1结果显示,职业价值观四个维度得分最高的为信任,最低的为行动主义。保持患者对护士的信任是护理工作的前提,也是护士职业价值观量表重要的一个维度,为调查对象所认可。

4.2中医本科护理专业人员职业价值观的影响因素分析:由表1、2所示,不同性别、是否喜欢护理专业、目前状态、不同用工性质的职业探索阶段的中医本科护理人员职业价值观得分存在差异;从均分上看,男性低于女性,这可能由于社会对男生从事护理专业仍未有较高的认可,导致男性比女性承担更大的压力有关。护理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增强男性的自信心,转变以往护理工作由女性承担的传统从业观念。聘用护士低于正式护士,可能与目前我国对聘用护士缺乏工作保障及经济报酬有关。这也提示护理管理者重视聘用护士的职业价值观教育,采用正面宣教与目标激励的方法,帮助她们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同时给予相应的支持与保障,提高他们的工作稳定性。处于不同状态的职业探索阶段的中医本科护理人员职业价值观,未参加实习的在校生最高,参加实习的学生最低。临床实习是护理专业学生获得社会所期望的职业价值观和临床技能的重要时期,而临床护理的实际工作比较繁忙、琐碎、重复体力劳动多,创新性的施展范围小。加之目前社会对护理工作仍存有偏见,相对于医疗专业受重视程度低,他们会真切地感受到理想与现实存在差距。而未参加实习的在校生思想比较单一,对护理专业和社会均为感性的认识,还未接触社会与医院环境等现实因素;临床护士经过1~2年的工作经历,认知能力、情感和人格的发展都日趋完善,开始形成稳定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所以其职业价值观的认同也是较高的。在选择护理专业的原因方面,可见个人专业兴趣可促进人的职业定向和专业选择,增强人的职业稳定性,这与于涌[4]的研究结果一致;没有离职倾向的高于有离职倾向的,这与国内学者路静波[36]研究相似,护士职业价值观影响工作稳定性,与离职倾向呈显著负相关。职业探索阶段是一个自我考察、角色扮演、探索职业方向的阶段。在这个阶段,青年力图更多地了解自我,并作出尝试性的职业决策。同时在尝试的过程中通过经验的不断积累,不断地改变自己的职业期望。所以,护理教育者与管理者更应抓住这一关键阶段,做好职业价值观教育,以稳定其专业思想。表3表明目前状态、是否有离职想法、用工性质、参加工作时间这些因素是影响中医本科护理专业人员职业价值观的重要因素。其中目前状态对职业价值观的影响最大,进一步印证了职业探索阶段对职业价值观的影响。

5小结

中医院校在护理本科生的教育过程中,要做到真正的“因人施教”。中医院的护理管理者重视合同护士的职业价值观。同时更新管理理念,正确合理地培养、重用本科护理人才,充分发挥高学历护理人员在临床护理中的作用。中医本科学历护理人员,要摆正心态,正确认识、评价自我。而影响护理专业人员职业价值观的因素很多,本研究只涉及研究对象部分人口统计学资料,还尚不足以较全面的反映职业价值观的影响因素,建议在今后的研究中,有必要从其他更多方面分析,做更广泛、深入的探讨,为稳定护理队伍提供更多的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1]American Association of Nursing.Essentials for baccalaureate Nursing [M].Washington DC: AACN, 1998:45-46

探索价值观的方法例4

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物理学家所体现出来的优秀品质和人格魅力,有助于促进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物理学史的引入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让学生了解物理学家探索科学真理的艰辛,体会自然科学的奥妙所在,感悟科学之美,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促使学生养成科学的态度和科学精神.

例如,在讲“电磁”时,教师可以引入物理学家法拉第的坎坷生平,法拉第在研究电磁感应现象的规律时历经了无数次的失败,可他并没有放弃,而是继续探寻失败的原因,最终发现了电磁感应规律,为电能的利用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这样通过鲜活的例子,有助于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科学的情感,培养学生正确对待困难的乐观态度以及科学的探索精神.

又如,在讲“牛顿第一定律”时,教师可以介绍牛顿的坎坷生平及其科学研究历程,让学生了解牛顿的优秀品质,从而拉近学生与科学家的距离,激励学生将对科学家的崇拜转化为刻苦学习的动力,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以及敢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二、借助物理实验,激发学生勇于创新的情感意识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通过物理实验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调动学生主动探索的积极性,而且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态度,提高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物理实验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得到一种团结合作、获取成功的情感满足,体验到学习科学的乐趣,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务真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

例如,在讲“光的折射”时,教师可以设计模拟“叉鱼”小实验,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探究.首先,在透明的水缸中放置一些玩具鱼,让学生用一根鱼叉通过小管去叉鱼,结果学生叉不着鱼,疑惑顿生.然后,教师借助激光笔演示光的折射现象,让学生体验在空气中沿着光可以叉到鱼而在水中沿着光却无法叉到鱼的不同现象,这样既帮助学生解决了疑惑,加深了知识理解,又可促进学生情感体验升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又如,在讲“平面镜成像”时,教师可先提出思考性问题:蜡烛能否在水中燃烧?然后让学生进行猜想,并根据猜想设计实验方案,选择相关器材进行实验探究,通过自主探究,思考分析,让学生体验蜡烛在水中燃烧的“异常现象”,感受物理世界的奇妙与和谐,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以及创新能力.

三、联系生活实验,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科学素养

物理来自生活,生活中处处有物理.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物理知识和生活间的联系,通过联系生活,结合社会热点,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引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培养学生积极向上,乐于探索的学习态度,增强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现象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探索价值观的方法例5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544-02

胃溃疡属于临床常见病症之一,而且随着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其发病率逐年递增。患病期间,患者通常会出现反酸、烧心和腹痛腹胀等临床症状,严重影响患者正常工作生活质量[1]。因此采取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法,尽早使患者脱离病痛折磨就显得尤为重要。本组探究通过选取自2010年4月至2013年3月在我院接受临床治疗的胃溃疡患者150例,通过对照治疗的方法,评价埃索美拉唑与奥美拉唑的临床应用价值。回顾相关资料,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150例胃溃疡患者,男性79例,女性71例,年龄24-71岁,平均年龄(35.6±12.3)岁,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制定的胃溃疡临床诊断标准,且均具有不同程度的腹痛腹胀、反酸烧心等临床症状。所有患者均排除严重肝肾功能障碍、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意识障碍、精神疾病等病症,事先告知所有患者本次探究的方法与目的,征得其同意后,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患者75例,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临床资料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采取奥美拉唑联合克拉霉素和阿莫西林进行临床治疗,治疗前2周,予以20mg奥美拉唑,0.5mg克拉霉素,1.0mg阿莫西林,每日2次,之后单纯予以奥美拉唑治疗;观察组患者则采取埃索美拉唑联合克拉霉素和阿莫西林进行治疗,前2周予以20mg埃索美拉唑、0.5mg克拉霉素和1.0mg阿莫西林,每日2次,之后单纯予以埃索美拉唑进行治疗,两组患者的治疗周期均为6周[2]。在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进行营养治疗、烟酒戒断治疗、基础护理等,以此确保临床治疗的疗效可以稳步提高。观察评价方法:治疗结束后,根据以下疗效评价标准判定患者临床疗效,患者临床症状全部消失、胃部功能恢复正常为显效,患者临床症状有所缓解,恢复部分胃部功能为有效,患者临床症状无显著改善或加重,胃部功能无变化为无效,其中临床有效率包括显效与有效。统计学方法:采取SPSS11.3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P

2 结 果

采取对照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均有所改善,且所有患者均为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其中观察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7.3%,显著优于对照组83.3%,P

3 讨 论

胃溃疡作为临床常见消化系统疾病之一,因其发病率高和反复性强的特点,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虽然临床治疗方法较多,但是随着人们居住环境与饮食习惯的改变,以及生活压力的增大,胃溃疡的发病率一直得不到有效控制[3]。因此只有不断提高临床治疗效率,才能为确保患者康复质量。因此本组探究选取我院收治的胃溃疡患者,对其进行随机对照治疗,以此评价埃索美拉唑的应用价值,而根据探究结果显示,采取埃索美拉唑的观察组,其临床治疗效果要显著优于采取奥美拉唑的对照组,笔者则结合多年临床经验,对本次探究进行如下总结。

笔者认为,胃溃疡的发生原因主要是患者胃粘膜防御因子与攻击因子出现不平衡性改变,如胃酸增多、受到幽门螺杆菌或胃蛋白酶侵害等,都会造成胃粘膜出现炎症,并逐步形成溃疡。因此临床治疗就应该以保护胃粘膜、抑制胃酸和消除幽门螺杆菌为主。在本组探究中,对照组患者采取的奥美拉唑就属于治疗胃溃疡的主要药物,其属于质子泵抑制剂类药物,但是在使用过程中存在有效率较低的局限性,而观察组使用的埃索美拉唑则属于新型质子泵抑制剂,它属于奥美拉唑的异构体,因此具有更高的生物利用度与血浓度,血浆消除率较低,而且它在患者体内的半衰期可延长2h以上,在患者体内进行胃酸抑制的时间可以高达4h以上,进而能够快速缓解胃溃疡患者的相关临床症状。根据探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临床有效率高达97.3%,显著优于对照组83.3%,具有显著临床价值。

4 结 论

埃索美拉唑对胃溃疡的临床治疗效果,要显著优于奥美拉唑,并可以有效提高患者康复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探索价值观的方法例6

中图分类号:G4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631(2010)05-0161-02

一、认识自我与大学生职业规划

著名符号论美学家卡西尔曾说:“认识自我是哲学探索的最高层面”。而现在很多高校的大学生到了三四年级仍然是“现在工作太难找了,自己根本不知道要做什么”。没有职业方向、没有人生规划、没有准确定位、不能清楚认识自己,这就是目前大学生迷茫的现状。在专家看来,解答这个问题最核心的问题是认识自我。

什么是职业规划?什么是自我?二者之间有何联系?这是大学生职业规划课时最初形成的几个问题,也是职业规划课需要弄明白的首要问题。目前国内各大学校都在开设职业辅导课程,纵观一切辅导、训练活动,首先的步骤一定是从自我人手,以便自我的了解,懂得定位与定向;各种职业辅导书籍皆从自我的角度切入,如自我的了解,自我属性的探索等,展示了自我和生涯规划的密不可分。生涯发展三要素为知己、知彼及抉择与行动。知己列为首位。职业规划首要做的无非是澄清自己的条件与需求,例如我的能力如何?那些是我感兴趣的事情。我希望自己成为什么样的人?只有对这些问题应予一步步深入的解答,也只有对这些有关自我的内涵精准地察实后,才可能对知彼――了解社会、明白就业市场供需状况等产生意愿,而个人也才能在知己、知彼的综合考虑上,表现出有效的抉择和行动。

二、大学生认识自我探索的内容和途径

(一)自我与自我概念

自我不仅是一个人所扮演的各种角色的总和。而且是个人了解自己扮演这些角色的一种能力,是我们察识多面自我的核心。弗洛伊德在探讨人格时提出了构成人格的三个主要部分:即本我、自我、超我,将自我视为人格的一部分。其重要观念是:人是有无限潜能的,人是会寻求自我成长与自我实现的。人本主义学家罗格斯的“我自论”也阐明这一观点。当我们认为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时,产生了自我概念,即自己对自己的看法;人本主义学家菲兹提出五种自我概念:生理我、道德伦理我、心理我、家庭我和社会我;在具体运用方面如“周哈里窗”――“开放我、盲目我、隐藏我和未知我”等理论和模式,都以更清晰的构架来帮助我们了解自我概念。透过自我概念。学生会更了解外界的事实,根据环境为自己定下最适合的职业发展模式。

(二)自我探索

自我探索是根据职业发展理论。使用标准化的职业测评和非正式评估工具如分类卡、工作价值观清单、想象引导、生涯人物访谈等。对自我的职业兴趣、价值观、人格、能力等进行全方位的量化评价和分析,以便深入全面地认识自我。主要内容有:

1、性格探索:性格是自我了解的一个重点,也是职业生涯探索中的重要部分。每个人都有与众不同的特质,性格与职业的最佳匹配使得我们成为更有效的工作者,更容易获得成功的事业。可以通过MBTI理论和测评等方法的学习了解自己的性格特征,并思考其对职业的影响。此外,还可以通过对他人的认识来认识自我、分析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来认识自我、通过与他人的比较来认识自我、通过自我比较来认识自我、通过自己的活动表现和成果来认识自我等途径来进一步认识自我。

2、兴趣探索:兴趣是影响人们工作满意度、职业稳定性和职业成就感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是对职业进行分类的重要基础。尤其强调在进行生涯规划和职业选择时,将兴趣作为考虑因素的重要性。重点介绍霍兰德的职业兴趣类型论。并根据兴趣探索练习和标准化测试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对其兴趣进行探索和分类,清楚自己的职业兴趣。

3、能力探索:能力就是成功地做事情或工作的潜能。既有实际“所能为者”,即一个人的实际能力,也有个人将来“可能为者”,即一个人的潜在能力。技能是经过学习和联系发展起来的能力。能力的评估可以帮助个体确定具备怎样的技能,以及擅长怎样的技能。帮助学生从自己以往的经验中辨识个人擅长的技能,从而明确自己需要发展和培养哪些技能来胜任自己心仪的工作。

4、价值观探索:价值观是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所看重的原则、标准或品质。它指向我们一生中最重要的东西。是个体行为背后的深层动机,是个体的职业选择和发展起到重要的激励、影响作用。学习马斯洛与赫兹伯格的相关理论,借助价值观分类卡、价值观问卷帮助学生理清自己的价值观,从而能够明确定义自己最重要的工作价值观,并能运用于自我职业抉择过程中。

三、大学生认识自我的职业辅导工作

首先,要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树立科学的职业发展观。实施全程化、全员化的职业辅导。

对学生进行职业辅导时应当构建全程化的辅导模式,从人学的目标教育开始逐步培养学生的科学就业观念,使职业规划贯穿大学生涯始终。当前很多高校都采取了全程化模式,针对不同年级的不同特点开设各阶段的职业辅导课程,配备专兼职辅导人员,重视和发挥专业教师的指导作用。此外,还充分动员学校、社会、家庭各方全员介入、参于、评价全过程。这是职业辅导工作的一个必然发展趋势。

其次,以大学生需要为本,构建大学生职业辅导课的内容。

高校开设职业辅导课的时间并不长,有的高校还尚未将其纳入必修课。而部分已经开设大学生职业辅导课的高校,在设置课程内容时普遍以指导者为中心,教学内容还停留在毕业环节的择业指导上,具体表现为对毕业生进行政策解说、信息、技巧指导三个方面。忽视了更为重要的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尚未从“问题性”指导向“发展性”指导这一核心地位转变。因此,可以更多从大学生的人职匹配、职业生涯规划等人手,课程分层次设计,在构建课程体系时,既要考虑不同的年级,更要考虑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结合大学生的需要和社会发展形势,因势利导,积极引导学生形成科学的择业方式和择业观念。

探索价值观的方法例7

带着职业困惑,她接受了职业规划师的指导。在职业规划师的指导下,叶子老师对她自身有了以前从未有过的认识,也找到了自己职业困惑的根源。从叶子老师接受职业咨询的整个过程来看,解决她职业困惑的关键,是职业规划师引导她进行了深入、全方位的自我探索,即对自己的职业兴趣、性格特点、职业价值观以及擅长的职业技能等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分析。通过自我探索,叶子老师真正明白了自己最需要什么、能做什么,对自己的职业进行了重新的认识,从而顺利地摆脱了职业迷茫,重新有了人生的目标和职业定位。

在现实社会中,有不少像叶子老师一样的职业人,他(她)们饱受职业困惑的煎熬,但自己却没有能力、思路和方法解决职业困惑问题。这些职业人有着共同的特点,就是不知道如何做才能真正地了解自己和认识自己。怎样才能有效地帮助这些需要帮助的人,真正了解自己,认识自己,并摆脱职业困扰呢?

笔者认为,请教专业的职业规划师或职业指导师,借助成熟的自我探索的技术和方法,从职业兴趣、性格特点、职业价值观以及职业技能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自我探索和分析,从中找出影响自己职业发展的种种原因,进行科学而有效的分析,就可以最终达到解决自己职业困惑问题的目的。

什么是自我探索?

1.自我探索的概念。所谓自我探索,就是借助先进的职业发展理论,使用比较成熟的职业测评和非正式评估工具,对自己的职业兴趣、性格特点、职业价值观以及职业技能等进行全方位的、深层次的量化评价和分析,更科学地、全面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最看重的是什么,自己最喜欢的是什么,自己最擅长的职业技能又是什么。进而清晰地确定自己喜欢且又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和方向。

2.自我探索常用的测评工具。自我探索测评工具,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系统地进行量化评估的职业测评(或职业评估)量表或测试。职业测评或职业评估工具主要包括两大类型,一种是正式测评工具,一类是非正式评估工具。

正式测评的主要工具有:霍兰德兴趣测评、梅尔斯布瑞格斯类型指标测评(MBTI)、北森朗途职业规划测评、卡特尔16PF 测评、职业锚测评、北森能力测评、北森智维通用人才选拔测评等。

非正式评估常用工具有:分类卡、工作清单、人物访谈、生涯彩虹图、生涯自传、生涯生命线等。

3.自我探索的方法和步骤。专业的自我探索一般分四步来完成:

第一步:正式测评。通过量化的正式测评,找出以前自己不曾知道的职业兴趣、性格特点以及职业价值观等方面的信息。

第二步:非正式评估。用非正式测评的结论,进一步验证正式测评结果的准确性,并分析正式测评中有异议的内容,对其进行进一步非正式评估和澄清。

第三步:评价和分析测评报告的结果。测评的结果是咨询师的重要参考,也是咨询者对自己作出最后的准确评价和清晰定位的主要依据。

第四步:准确的职业定位。结合自己的职业梦想,确定自己喜欢的、适合的职业发展目标和方向。

自我探索技术在解决职业困惑中的应用实例我们以叶子老师的咨询案例为主线,通过这个案例的咨询过程,来说明自我探索在解决职业人职业困惑中的具体应用。

叶子老师前来咨询的原因:对教学工作,既不是不喜欢,也不是太喜欢;自己也说不清楚;希望换个工作,但又不知道换什么工作;工作出现倦怠,对未来的发展没有目标和信心。

希望解决的问题:能找到自身在职场中的问题,并能有效解决。

下面就是职业规划师带领叶子老师进行自我探索的全过程。

第一步:进行标准化的正式职业测评。为了帮助叶子老师更多地认识自我,了解自我,职业规划师根据叶子老师的实际情况,向她推荐了职业兴趣、职业锚和朗途职业规划等三个正式测评。

1.职业兴趣测评。根据职业兴趣测评,得出的分值是:A-艺术-57,C-常规-36,I-研究-34,E-管理-28,S-社会-21,R-操作-22。霍兰德代码组合是:ACI。根据霍兰德六角形理论,A-艺术型与C-常规型,在六角型中是对角线分布,相距最远,相关性最低。另外,通过与叶子老师对A、C 两值的分析,她认为在C 值方面并不是自己的兴趣所在,因为她不喜欢坐班制,喜欢比较自由、时间由自己支配。根据这个分析,测评得出的霍兰德代码ACI 中应该排除C 值,这样重新组合后得到的霍兰德代码应该是:AIE。即艺术型、研究型和企业型。她对职业兴趣代码中的A 和I 值还是比较认可的。

2.郎途职业规划测评。朗途职业规划测评后得到了三份报告:基本报告(即性格报告)、职业发展报告以及职业环境报告。根据基本报告,她的性格类型属于INFJ-博爱型,其分值为:内向:26;直觉:0;情感:4;判断:7。对性格测评的结果,她不是很理解,对与世界相互作用方式、获取信息的主要方式两方面特别提出了异议。

3.职业锚测评。她的职业锚测评分值是:自主独立型-6 .84; 生活型-5.75; 安全/ 稳定型-4.87; 服务型-4.48; 创造/ 创业型-3.69; 管理型-3.04; 挑战型-2.08;技术/ 职能型-0.8。

测评结果说明,她的主职业锚是自主独立型,说明她最看重的是独立、自主;次职业锚是生活型,追求工作与生活的平衡。这个结果与她的性格类型ISFJ-照顾者型的特征,也是一致的。

分析:通过上述三个正式测评,叶子老师对从没有接触过的职业兴趣、性格特点以及职业锚类型的测评有了非常深刻的认识和了解。并对三个测评中有异议的内容在职业规划师的指导下进行了分析和澄清,对她来说,三个测评使她对自己的职业兴趣、性格特点等有了更多的以前不曾有过的认识。

第二步:进行非正式测评。用非正式测评的结论,进一步验证正式测评结果的准确性,并对正式测评中有疑问的方面进行进一步的探索和分析。

在叶子老师做正式测评之前,职业规划师曾给她布置了四个作业:

(1) 列举10 个人生经历中最值得骄傲的成绩,然后围绕成绩,分析这些成绩的取得她付出了哪些努力。

这个作业主要是引导她对自己曾经走过的路, 进行一次深层次的回顾,目的是引导她找出自己的优势和曾经获得的辉煌。

叶子老师只写出了6 个值得骄傲的成绩,这说明在她的人生经历中,她的进取心相对来说还是有所不足的。在6个成绩中,关于教学工作的有两项,个人能力方面有四项。从她的六个成绩中,可以看出:她比较顾家、对工作有责任心、比较注重个人能力的锻炼,做事有毅力。

(2)写出自己的十大优势和十大劣势。

从她写出的十大优势和十大劣势中,可以明显看到,她的优势不显著,劣势挺具体。主动性差、上进心不足,懒惰,人际交往少等,这便是她对未来职业发展比较迷茫的重要原因。

(3)如果你的生命还剩下最后一天,你将做什么?为什么?

(4)如果你现在有100 万,你准备怎么去花?为什么?

最后两题主要是引导她进行价值观的探索。在她的回答中,可以看到她对父母和家庭还是比较看重的,这与她的次职业锚的类型:生活型职业锚是一致的。

通过引导叶子老师进行深入沟通交流和职业测评,逐渐帮助她找到了引发职业倦怠的主要原因,即她从上大学时起,就没有明确的职业目标和方向,加之性格偏内向,交际圈小,没有什么爱好能调动起她对生活的热情。所以,参加工作后,对枯燥的理工科专业基础课的教学逐渐感到厌倦、倦怠。针对她的现状,引导她对职业产生热情和激情,是下一步自我探索的主要任务。

针对她希望自己换个职业的想法,职业规划师进一步指导她对目前自己擅长的职业技能以及自己生命中最看重的东西进行深入探索。

擅长的职业技能。非常熟练,并非常愿意使用的技能:时间管理、在线收集信息、执行、教导培训。

非常熟练,并比较愿意使用的技能。书面信息获得、质询、归类、计算机技能、处理数字。

不胜任,并很不愿意使用的技能。机械使用、应对模糊情景、娱乐表演、引导变革。

最看重的价值观。总是重视:精神信仰、时间自由、工作――生活平衡性、保障、稳定的居所、家庭、有益社会、环保。

常常重视:工作节奏平缓、刺激性、合作、独立性、诚实正直、风趣幽默、审美。

从不重视:压力下工作、快节奏、专业地位。

通过对职业技能和价值观的进一步探索,叶子老师对自己目前职业发展过程中最擅长的职业技能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对自己生命中最看重的东西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这些探索对她最后的职业定位起到很大的作用。

第三步:测评结果的评价和分析。从叶子老师做的正式测评和非正式评估综合分析来看,她的价值观导向、比较擅长的职业技能等,都表明做老师对她来说是比较适合的。

从职业兴趣来看,她的霍兰德代码是:AIE。即艺术型、研究型和企业型,I、A 值是做老师的重要特征之一,A 值高,说明她对艺术化的表现形式和做事风格还是比较看重的。

从职业锚来看,她最看重的是独立自主,希望自由地支配自己的时间。高校老师在这方面无疑是最为适合的。

从性格的分析来看,ISFJ-照顾者型的典型特征是友善、负责、认真、忠于职守、喜欢关心他人并提供实际的帮助,有奉献精神,做事有很强的原则性,尊重约定。这也是一个老师应该具备的职业素质的主要内容。

从价值观来看,她比较看重没有压力下的职业,看重工作与生活的平衡,但缺乏一定的期盼成功的主动性和热情,这是她的性格特点所决定的。但在对“利润获得、专业地位”等的选择上,她选择了“有时重视或从不重视”,这说明在职业成就方面,她缺少成就事业的动力。

分析:叶子老师的职业倦怠与她的职业动力不足是有很大联系的。动力的不足,源自对职业目标的迷茫;没有

目标,就很难有实现目标的动力;没有目标,就不可能有详细的职业规划。所以,最终导致职业倦怠现象的发生。

但正式测评和非正式评估的结果,都显示出她比较适合做老师,但她对“专业地位”却是从不重视,这给人一种互相矛盾的感觉。所以,她的职业定位问题仍然没有解决,她对今后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和定位还是不够清晰。根据这个情况,职业规划师继续引导她从曾经有过的人生梦想和职业梦想入手,进一步进行职业发展目标和方向的探索。并给她布置了两个作业,希望通过这两个作业,激发她的职业梦想、职业兴趣以及爱好,并找出能引发自己付出热情的职业目标和方向。

作业1:生涯幻游――我未来生活的典型一天。

通过“未来生活的典型一天”的幻游,叶子老师的心得是:“很美好的幻游,要努力去实现它”。在她对未来生活的典型一天的“梦想”作业中,可以看到她希望的未来的生活画卷是这样的:工作方面能够按照计划做事,拥有轻松自由但又讲求效率的环境;在生活中,向往美好、充实,比较看重家庭的和谐。而要实现这样的梦想,对她来说,老师这一职业无疑是目前比较适合她的工作。

作业2:十项最重要的工作价值因素。

列出在你今后两年的教育/ 职业生涯中最为重要的10项价值因素,根据你的直觉来描述它( 见表1)。

分析:在叶子老师最看重的十项工作价值因素中,对工作关系的重视相对更多一些,即非常希望能在一个和谐、高效的团队中工作,这正是她对职业环境最重要的要求。

而大学老师,相对来说,基本上属于单兵作战的个体,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她逐渐对枯燥的工作环境以及工作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倦怠。

通过和她一起开展进一步探索,得出的结论是:目前她的职业核心竞争力是教学经验和技能。如果现在想换职业,她还没有其他方面的核心职业竞争力,也就是说,目前她还不具备向任何一个职业方向转变和调整的条件。所以,教师仍然是目前她要继续的职业。

关于团队的问题,在高校中也有各种各样的教学团队和科研团队,但由于她不善交际,所以想真正融入其中,在目前情况下还是比较困难的。

第四步:职业定位。根据职业测评、非正式评估以及职业规划师与叶子老师两次详细面谈的结果,她对自己的职业倦怠原因有了一定深度的了解,在整个咨询结束时她告诉职业规划师:目前自己转行、换工作,还不具备必要的条件,虽然从她的霍兰德代码AIE 来看,教师职业并不是最适合的,因为做老师最佳的代码组合是SIA,而她的兴趣测评结果中S 值比较低,对专业地位她也是“从不重视”。但从她的职业价值观以及目前具有的职业核心竞争力来看,五年的教学工作积累,无论从经验还是能力,都已经形成了自己的核心职业竞争力。而且,对她来说,目前还没有任何一种职业能够取代教师这个职业。所以,她当前的职业定位仍然是继续做大学教师。

专业的自我探索需要注意的几个要点

第一,专业的自我探索需要专业人员的指导。

自我探索过程具有一定的技术性、专业性特征,需要有职业规划师或职业指导师等专业人员的指导。自我探索的技术性要求,就决定了不是每一个职业人都有能力实现对自身的自我探索。这就是为什么不少职业人知道自我探索的重要性,但却没有能力和方法真正实现对自己的自我探索的原因。

第二,专业的正式测评在自我探索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自我探索的过程中,正式测评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技术环节。一般来说,职业人对自己职业兴趣、性格特点、职业价值观以及职业技能等的了解多是凭借传统的评价方式获得的,而传统的评价方式又很难从深层次对自身进行详细而全面的评价。所以,专业的正式测评在职业人自我探索中就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三,科学使用正式测评和非正式评估的结果。

在自我探索过程中,对正式测评和非正式评估的结果要科学地对待。任何一个正式测评的结果,都不能作为评价职业人的唯一依据和结论,而应该作为职业规划师或职业指导师的重要参考。对正式测评报告中有异议的地方,职业规划师或职业指导师要与咨询者一起,进行进一步的沟通和分析,以便澄清咨询者的所有疑虑,这样才能保证测评报告的科学性。

探索价值观的方法例8

“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青年被看作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前进的重要力量,而作为青年中最富有创造精神和超越意识的大学生群体,积极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意义重大。而在社会转型期意识形态处于从未有过的大活跃、大碰撞、大交融,多元化价值观带来异常复杂的新考验、新挑战和新影响,医疗卫生行业作为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基础性行业,医生的职业关乎人们的身体健康、生命安全和益寿延年,医学生作为未来的医疗服务提供者,如何引导医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也是一个紧迫的现实问题。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受到来自社会文化日益多元化、青年价值观日趋多样化的冲击和影响。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在医学生中生根落地,关键就在于遵循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的内在原理,坚持知行相互促进,在增强认知、促成认同、助推践行上探索,从而落实医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认同和践行策略,真正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促进医学生健康成长。本文以重庆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学生为例,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基于知行合一的要求,探讨医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现策略。

1.多种形式拓展和普及主题教育活动策略,以形成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的浓厚氛围,努力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强医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全面认知

在医学生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首先要解决好认知问题,搭建起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认知架构。医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认知架构搭建得越牢固,对各种社会思潮的辨别能力和取舍能力就越强,坚持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和建设者的思想根基也就夯得越实。全面、正确地认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要把“三个倡导”基本内容讲清楚,引导人们牢牢把握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作为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深刻理解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作为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自觉遵守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作为公民层面的价值准则。增强全面正确的认知,应立足当前医学教育的实际,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和途径,结合医学生职业道德素质要求,加强多种形式的拓展和普及主题教育活动,以形成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的浓厚氛围,努力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实践探索主要做法:

1.1学生管理部门结合医学生成长成才特点,以倡导医院宽厚仁爱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教育目的,通过传统教育阵地和新媒体网络阵地,广泛开展各类理想信念主题教育活动,增强医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1.1.1为了进一步增强思想道德建设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提升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到医学生职业精神建设中,做到人人皆知,入脑入心,组织开展了“倡导宽厚仁爱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会,邀请老党员老职工为学生进行专题讲座和学习。1.1.2依托新媒体搭建了“宽仁师生”微信公众平台,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空间,借助网络新媒体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旨在引领医学生人文素养新风尚,助力青年医学生仁心仁术多成长。

1.2强化教育效果,借助一些重大节日契机,促使医学生深入学习党的各项理论和形势政策,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次深刻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精髓。如学生管理部门在六月底以庆祝“七一”党的生日为契机,积极参加“学习十精神,践行核心价值观”知识竞赛,通过活动进一步强化教育效果。

1.3树立和学习先进典型。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作用,始终是我们开展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重要方式,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样离不开典型的示范引导。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传承和弘扬共产主义精神,努力形成崇尚先进、追求崇高、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浓厚氛围,是凝聚起促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大精神力量的需要,也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校园风尚的需要。我们采取对学生中的先进人物和事迹的发掘和宣传的做法,通过身边的全国大学生年度人物候选人、学子年度人物等朋辈先进来影响和教育其它学生。

2.引入融合理念,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融合在专业教育、素质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等内容当中,提升医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认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贵在知行统一,在认知的基础上还要着力促进认同,内心认同才能自觉践行,春风化雨才能润物无声。毋庸讳言,当代中国医学生中也存在着学习心理问题、人际关系问题、就业心理问题等一系列消极情绪。当前,我国医疗卫生改革进入攻坚期,利益机制深刻调整,社会思潮日益多元多样多变,特别是在互联网的催化下,价值观冲击极其严峻,医患矛盾也是前所未有的紧张局面。在这种情况下,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并不等于认同,只有切实拓展延伸融合,不断增强医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认同,才能使他们在多样中立主导,在多元中求共识,形成共同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追求,融入职业精神中,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医疗卫生事业奉献自我。

实践探索主要做法:2.1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融合在专业教育、素质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等内容当中,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经由受教育的过程而融合在医学生的思想里、情感里,成为学生内在的价值行为标准和取向,使医学生在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全面、正确的认知的基础上,真正地对其进行融合和接纳,也就是达到内在的认同。学生管理部门在认真组织学习教育的基础上,注重学用结合,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要求,开展医学职业道德教育、医事法律知识教育、专业思想教育、毕业生教育等活动,发动学生立足自身岗位谈体会、谈认识,谈理想,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个人的岗位职责、价值实现、行为规范、职业道德等结合起来,通过学习达成共识,认识到作为医务人员应该具有的理想价值追求和职业道德规范,以及作为公民个人应该具备的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及个人品德,进一步打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基础。2.1.1如我们举办了以“如何做一名会说话的好医生”为主题的讲座,旨在给同学们进行职业道德教育,能更好地爱岗敬业,弘扬高尚医德、提升服务水平、和谐医患关系、做好本职工作。2.1.2为了弘扬和传承“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举行了“宽仁大爱、奋斗青春”主题教育活动,为同学们进行院史教育和专业思想教育,旨在增进同学们的院系归属感,鼓舞学生提升专业自信心,激发学习热情,用勤学、修德、明辨、笃实指引青春、用真才实学回报社会,这既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也是重要途径和有效方法。2.1.3按照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要求,将法制教育工作形成常态化,在高等学校中加强对大学生的法制教育,是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大学生健康思想和法制观念的重要途径。我们进行《侵权责任法》之医疗纠纷法制专题培训会,医学生作为未来的医务工作者,不仅需要学好专业知识,同时更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提升人文素养、增强医患沟通能力和良好的医疗文书表达能力、提高法律意识,努力成为既懂医又懂法、既宽厚仁爱又会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高素质医学人才,为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奠定坚实的基础。

3.探索践行深化教育的策略,促进医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认同转化为行为自觉

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在于实践,只有真正将全面认知、内在认同转化为广大社会成员的自觉行动,才能达到目的、收到实效。因此,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医学生健康成长,最终要落脚到实践上来。对核心价值观的践行是具体的,必须坚持由易到难、由近及远,动员人们从身边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把“三个倡导”要求变成日常的行为准则,进而增强自觉奉行和日常践行的能力。实践探索主要做法:学生管理部门通过党团活动、青年志愿者活动、寒暑假社会调研、教学实习实践和“三下乡”活动等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标准和规范的行为习惯更大范围丰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路径,有助于引导医学生了解社会、认识国情,增长才干、培养品格,加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刻内涵的理解,从而坚定其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而艰苦奋斗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从而使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医疗工作实践中不断升华提高。3.1组织党员和学生参观三峡博物馆、红岩村等方式开展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社会实践活动,通过悼念革命烈士,缅怀先烈的丰功伟绩,接受革命传统教育,使学生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从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3.2积极组织医学生参加义诊、志愿者活动、专业技能比赛等实践主题活动形式,培养和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志愿者服务活动让更多同学通过实践帮助我们的患者在就医过程中获得更舒心的服务,提高医院服务效率和患者满意度。通过“三基三严”培训,全面提高学生临床技能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提升本职工作服务水平。3.3开展大学生假期社会实践活动和社会调查。学生利用假期,根据各自条件,有目的的进行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尽可能多的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和认识社会,以利于他们正确价值观的形成。重视大学生价值观培育和践行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积极探索医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策略,通过知行合一的努力,让先进的思想和正确的观念渗透到群体意识中去,渗透到他们的习惯中去,渗透到他们的生活常规中去,使医学生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真正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不仅对于医学生的成长成才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推动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都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周向军.高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当代中国第一软实力[J].理论学刊.2012(5).

[2]晏昱.周俊武.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重路径[求索].2014.5

探索价值观的方法例9

1.引言

服饰审美价值观即人们从审美角度对服饰所作出的评价、判断和行为情感倾向。以往研究偏重服饰文化学和社会学两个角度,服饰美学也体现了人的心理过程,因此有必要从心理学角度进行研究,了解当前大学生对服饰审美的真实看法,提出适合当代大学生精神风貌的穿衣搭配及服装消费建议。本研究运用理论推导,在前期访谈和文献综述的基础上建构大学生服饰审美价值观问卷结构,探析大学生服饰审美价值观的发展特点。

2.研究方法

2.1研究对象

采取整群分层抽样的方法,选取沈阳市十一所大学中1200名大学生作为被试,尽量平衡学校类型、年级、性别比例。共回收有效问卷1041份。随机选取519份做探索性因素分析,全部1041份做发展特点差异检验分析。

2.2研究工具

自编大学生服饰审美价值观调查问卷。正式问卷共22题,1~5分记分,信、效度指标基本符合心理测量学要求。包括四个维度,“搭配合理”指服装颜色和款式的搭配是否合理,服饰是否与场合、身份适宜;“个性时尚”指穿着时尚,意在彰显个性;“崇尚品牌”指注重穿着品牌服装;“舒适自然”指看重服装穿着的舒适度。

2.3研究程序

运用理论推导,在前期访谈和文献综述的基础上建构问卷结构,共36题。通过专家评定保留30题,形成初始问卷。再进行项目分析,最终保留22个项目,包括“搭配合理”、“个性时尚”、“崇尚品牌”、“舒适自然”四个维度。采用随机排列方式,其中一提为反向计分题。对被试进行团体施测,使用统一的指导语。选取43名学生两周后重测,进行重测信度检验。回收问卷,剔除无效问卷,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3.结果

3.1正式问卷的探索性因素分析

对正式问卷的数据做探索性因素分析,KMO值为0.831;Bartlett球型检验值为2749.995,呈显著性水平(p=0.000),数据基本适合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运用主成分分析法、Oblimin斜交旋转法,按照特征值大于1的标准和陡阶图的形态抽取公共因素。结果显示,特征值大于1的因素共4个;累积贡献率达48.287%;共同度均大于0.300;载荷都较高,在0.489~0.750之间,不存在同时在两个维度上都有接近载荷的项目;故22个项目全都保留下来。

四因素结构与最初理论建构相比稍有变化,将“社会适宜”与“搭配合理”合并为“搭配合理”;将“追求时尚”与“张扬个性”合并为“个性时尚”。最终,22个项目中包含搭配合理、个性时尚、崇尚品牌、舒适自然四个维度。根据探索性因素分析中各个因素的变异值可知,大学生服饰审美价值观的审美倾向依次为:“搭配合理”、“个性时尚”、“崇尚品牌”、“舒适自然”,这基本体现了当代大学生服饰审美价值观的基本特征。

3.2正式问卷的信、效度检验

问卷的同质性信度(0.601~0.770)、分半信度(0.579~0.748)与重测信度(0.763~0.878)指标都比较好,基本符合心理测量学要求。问卷探索性因素分析的因素载荷在0.489~0.750之间,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此外[0],通过专家评定确保问卷的内容效度。

3.3大学生服饰审美价值观的差异性检验

大学生服饰审美价值观的描述统计结果可知,“搭配合理”(3.0~4.5分)和“舒适自然”(2.8~4.2分)两个维度得分较高,“个性时尚”(2.1~3.5分)和“崇尚品牌”(2.2~3.6分)两个维度得分居中。

以年级、性别为自变量,服饰审美价值观的四个因子为因变量,做多因素多元方差分析(MANOVA),服饰审美价值观年级差异显著(F=2.842,p0.01),性别差异显著(F=25.091,p0.01),交互作用不显著。

对性别、年级差异做单变量检验,“搭配合理”、“崇尚品牌”两个因子的性别差异性显著(F=64.070,p0.01;F=15.135,p0.01),女生比男生更看重“搭配合理”和“崇尚品牌”。

“搭配合理”因子的年级差异性显著(F=5.259,p0.01),其他因子的年级差异不显著。对“搭配合理”因子的年级差异做事后检验(LSD),大四年级与其他三个年级存在显著差异,大四学生搭配合理的倾向低于其他三个年级。

对大学生服饰审美价值观总分做进一步的单变量检验,大学生服饰审美价值观总分的年级差异不显著,但是性别差异显著(F=6.086,p0.05)。这表明不同年级的大学生所持有的服饰审美价值观相似,而男女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在服饰审美价值观的看法上有明显不同。

4.讨论与建议

大学生服饰审美价值观的审美倾向依次为:“搭配合理”、“个性时尚”、“崇尚品牌”、“舒适自然”。“搭配合理”、“舒适自热”维度体现了大学生理性的一面;“个性时尚”、“崇尚品牌”,体现了其非理性的一面。

“搭配合理”和“崇尚品牌”两因子的性别差异显著。女性在感知方面优于男性,女性的思维更多地偏向于形象思维,而男性的思维则更多偏向于抽象思维。女生懂得更好的对服装进行搭配,更喜欢在服饰方面攀比,因此女生更容易选择搭配合理、崇尚品牌倾向的价值观。

探索价值观的方法例10

1.提高辅导教师自身的创新素质,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基础

1.1教师要加强教育教学理论学习,更新教育观念,建立正确的"人才观"。在活动中,挖掘每一位学生的创新潜质,珍惜、爱护和培养每位学生的创新精神。

1.2教师还要加强业务学习,并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只有思维活跃、想象丰富、知识渊博、勤于探索、勇于创新的教师,才能根据自身的创新心理和创新体验,在生物探究活动中引导、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2.创新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核心

2.1以榜样激活学生的求新意识。科学发明史中,科学家们凡事都要问一个为什么?并利用所掌握的科学知识去进行艰苦的探索、论证。没有这些,也就没有人类今天的科学进步。让学生从生活之中去怀疑、求新,从而发现新规律,发明新方法。鼓励学生在活动中另辟蹊径,提出创见,以求激活学生求新的火花。

2.2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探究活动为青少年好奇、好问、好动的心理特征提供了一个发挥的理想天地。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生物探究活动会全身心地投入,并伴随着愉快的心理体验,会自觉地排除各种困难、干扰,进行艰苦的探索,并获得成功的体验。

2.3在生物探究活动中,要让学生学会实事求是,尊重客观规律。要帮助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提高学生承受挫折的心理素质,帮助学生养成严谨认真、实事求是的学习和工作态度。对于学生在活动中出现的错误、笑话,教师要宽容,并从正面加以引导,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成功。

3.创新思维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科学方法

3.1以生物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发散思维是创新思维的核心。发散思维是一种重要的思维形式,是根据问题提供的所有信息从多个方面用分析探索的方式去思考,它体现了思维的广阔性、流畅性、灵活性、独创性特征,可以就同一问题提供多种思路。因此,在生物探究活动中,首先教师要鼓励和引导学生对同一问题要站在不同的角度去思索,采取不同的方法去处理,通过不同的途径去解决,进行发散思维的训练。然后,再引导学生比较各种角度、方法、途径的优缺点,达到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3.2以生物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形象思维是用己有表象进行思维活动,对右脑的开发极其有利。而生物探究活动,强调学生手脑并用,多种感官参与,注重实践操作,具有形象性、整体性和情感色彩,利于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开发右脑。在生物探究活动中,教师要利用实物、图形、手势等传统的教学手段和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采用直观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去联想。在联想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进行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点燃学生创造性思想火花,是极其重要的。

4.学生运用生物探究活动这个载体实现自主探究、自主学习、自我巩固、自我创新、自我求异、自我发展不断培养创造力的一个过程

4.1创设情境,发现问题。巧妙、合理地设计生物探究活动教学情境对于搞好一次生物探究活动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之功。辅导教师要运用多种手段把教学内容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展示在学生眼前,能引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对探索新知识的兴趣。

教师创设的情境不仅要起到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还应该为学生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观察中比较分析,发现问题,从而产生解决问题的欲望。

4.2点拨引导,尝试探索。教师是教学活动中的设计者和组织者,引导着活动教学的全过程。充分发挥教师"导"的作用,是促进学生"学"的关键。而生物探究活动就是引导学生参与形成知识、技能的过程。学生在"发现——尝试——探索——再发现"的过程中,不仅可以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还可以更多地、更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索知识,摸索技能、技巧的过程,使思维品质得到进一步培养。

在辅导生物探究活动中可以运用以下方法:

当学生遇到问题得不到解决时,就引导学生转移注意力,转换思考角度,也就是说"换个角度想一想。"这样,一种思路无法解决的问题,用另一种相反的思路就迎刃而解;教师事先结合生物探究活动教学内容中学生容易出现错误的地方,自己故意"犯错"一下,然后让学生挑毛病,找漏洞,以此让学生从反面加深对错误的认识,不再犯错。

这样不仅可以迅速引起学生的注意,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学生思维遇到障碍时,通过多方面、多角度提问,引发学生思路。

5.个性评价,取长补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