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模板(10篇)

时间:2023-06-14 16:31:01

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例1

初中思想品德课做为初中教材的必修课在整个初中教材中的地位是十分重要的。随着近几年新课改的普及和创新,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模式也发生了巨大的转变。由以往的只注重知识点的单向“培养”活动模式逐渐转化为以培养学生们心理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多元化教学模式。可以说,这种改革不仅更有利于培养富于人文教养和创造精神的优秀人才,更能提高学生们对学习思想品德课的积极性,对教育事业的发展起着良性的推动作用。

一、目前初中思想品德课现存的问题

虽然随着新课改的深入与发展,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模式已经发生了巨大的转折与改变。但是在绝大多数初中课堂中,思想品德教学模式仍存在着诸多的不足。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思想品德心理健康教育课得不到重视

虽然思想品德课是初中教材中的必修课,但在目前以高考、升学为主要任务的学校教学中仍是以三大主科为奋斗的目标,而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也就成为走走形式,在加之开卷考的形式,也使学生忽视了思想品德教学中的知识性,从而完全忽略了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对心理健康教育的传授与培养,甚至部分学校的心理健康咨询室形同虚设,这也是目前初中生普遍存在心里问题的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另外,有些学校为了能够提高升学率,而将思想品德课占用,使学生们得不到系统全面的心理健康培养。以至于学生在升学等多重的压力下产生极大的心理问题。

2、课堂教学气氛死板

课堂教学死板是影响思想品德心理健康教学停滞不前的根本原因。诸多老师都认为,如果在课堂教学中气氛过于活跃,会使学生失去自控性,从而使课堂纪律混乱。另外,某些老师也认为,如果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采用轻松活泼的教学模式,就会使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大打折扣,对老师进行课堂纪律的约束是十分不利的。从上述调查中可以看出,老师在课堂中的死板教学模式也是学生对思想品德课失去兴趣的最主要的原因之一。

二、初中思想品德课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及措施

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对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以及培养学生的自控能力都是十分关键的。可以说,每个人的意志品质、性格个性、道德礼仪、人生理想,求知兴趣等都会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获得熏陶与启迪。

1、初中思想品德课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目前由于我国教学体制的改革,使学生们的学习任务越来越重,尤其是初中学生课业繁重、快节奏的生活信息、以及社会中出现了许多非正能量甚至充斥血腥暴力的书刊读物图片视频等,容易使学生对人生观价值观的认识产生偏差,出现对理想和现实的差距,产生对社会和现实的不满,造成内心的扭曲和阴影。让他们或多或少地都会出现一些心理健康方面的疑难和困惑,因此,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帮助学生们解惑生活中所带来的心理及精神上的困惑,也能够缓解学习中过多压力所造成的心理负担,同时对一些恶性传播的书籍有一定的抵御能力。

另外,品德课中所传授的知识总与社会现实存在着一些差异,也容易使初中阶段的学生对教师所授的书本知识产生怀疑态度,甚至反感。这也更需要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它能够能够教会学生们分析和判断,有选择性地探寻知识点,吸收有利于自身的社会正能量。从而为初中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以及培养学主们内心的平静与宁静。

2、初中思想品德课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

我国在改革发展中一直强化培养学生多元化的发展目标,思想品德课中所含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是十分丰富的,如:情绪控制、自我发掘、树立自信、增强意志等,这些心理健康内容对学生们的重要性是其它任何学科都无法比拟的,同时学生们也可以通过思想品德课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养成自身良好的心理品质,有助于学生们今后的健康发展。

针对于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育中所存在的问题,首先,老师要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将课堂学习的主动权完全交由学生,强调“翻转课堂”。思想品德心理健康教育做为一种培养学生们人格品性的重要学科,其中很大一部分内容都是要由学生自主探寻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们凭借自已的力量感悟出思想品德课中的内涵,才能使思想品德心理健康教育真正达到目的。

其次,思想品德课心理健康教育本身就是为了缓解学生们的压力以及学生们精神紧张的情绪等。因此,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采用轻松活波的教学模式,使学生们的紧张情绪及负面情绪得到完全的释放。同时老师要改变以往的教学作风,在课堂教学中用语言、行为拉近与学生们之间的距离,只有真正走入学生们的内心世界,才能了解学生们真正的心理问题,也才能使思想品德心理健康教育达到预期的效果。

最后,在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针对于社会中不良书籍的泛滥情况,对于受此类书籍影响的而造成心理问题的学生老师要多给予关心,要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对其进行心理健康疏导,直至去除学生因不良书籍所造成的心理阴影。

结语

综上所述可知,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对培养初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在教学中要针对学生们的具体情况及不同的心理健康问题,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及方式方法,培养学生们拥有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

参考文献:

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例2

1.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不重视。对于大多数学校而言,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升学率是学校追求的最重要目标,因此,抓好学生文化课学习是学校最重要的任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则可有可无,少数学校安排的心理健康教育课几乎为自习课或其它主科的补课。部分初中管理者观念较为落后,甚至部分教师将心理健康教育等同于思想政治教育,认为心理健康教育没有意义,学生可以通过自身努力克服心理问题或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改善,使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流于形式。即使部分班主任已经意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但因为学习成绩压力及缺乏连续、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课时,无法开展适宜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4],仅在班级有学生因学业压力诱发心理疾病或突发精神障碍时求助于相关精神心理科医生。

2.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安排不合理。有调查研究表明,虽然90%的初中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课程,但62%的初中于初一阶段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且只有少数学校将其设为必修课,多数学校将其列为选修课或活动课,难以保证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质量。[5]相对于初一而言,初二、初三学业压力、人际关系冲突、职业生涯规划及心理发展冲突更为明显,而在这一阶段却没有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及心理辅导。此外,多数学校即使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也仅采用理论讲授的方式,教学效果完全依赖教师的理论灌输,忽视学生的实际应用,在缺乏相应的心理健康互动教学、实践教学、团体心理辅导和素质拓展训练的条件下,教学效果难以保证。对于部分较为复杂的心理学理论和观点,初中生确实难以理解和掌握。

3.心理学相关师资缺乏,业务能力相对欠缺。受制于教师编制限制及中考压力,多数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及心理咨询师资不足,从事心理学工作的教师多为政治、德育、团委等教师兼职,其从事心理咨询仅为个人兴趣爱好或学校任务要求,未受过系统的心理学教育,仅经历短期培训,对于心理咨询难以整体把握,无法保证心理咨询效果。部分初中心理咨询室配备心理学专业教师,但因长期从事心理健康教育,临床心理咨询偏少,缺乏足够的咨询实践,专业技能有所减退,难以达到有心理咨询需求学生的期望。笔者甚至接触过因初中心理咨询教师对心理咨询整体把握存在问题造成求助学生心理问题恶化的个案。

4.社会对心理咨询存在误区,心理咨询室利用率偏低。在我国,多数人习惯上认为心理问题等同于精神疾病,受社会偏见的影响,许多初中生认为接受心理咨询就等于被贴上“精神病”的标签。因此,即使部分初中生意识到自己可能有心理问题,受制于其他同学的偏见也很难求助于心理咨询教师。而接受心理咨询的初中生也反复要求心理咨询教师不要将自己心理咨询经历外传,以免“丢面子”。同时,初中课程安排相对紧凑,学生没有大段空余时间前往学校心理咨询室接受心理咨询,而多数学校心理咨询室开放时间与学生上课时间雷同,造成心理咨询室主要用于处理各类心理问题突发事件。从整体来看,初中心理咨询室利用率偏低,多数学校心理咨询室仅用于应付上级检查,部分初中心理咨询室开放不定期甚至不开放,形同虚设。[5]

5.学校心理健康工作重治疗轻预防。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初中心理健康工作重心多在学生突发心理疾病的处理,而对于初中生日常生活、学习中的压力、人际关系调节、家庭教育方式不当、青春期性冲动等心理问题根源并不重视。因此,不妥善解决潜在的心理压力与冲突,忽视日常心理疏导及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不能从根本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还有可能使心理问题长期积累,在生活事件诱因下恶化。

6.忽视性心理健康教育。性是青少年最受困扰的问题之一。在初中阶段,随着第二性征的发育成熟,初中生对自身性器官的变化产生好奇、不安及恐惧感,适当开展性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缓解初中生的不良情绪,适应其自身性器官变化,同时有助于减少早恋、婚前甚至早孕等不良现象。然而,我国性心理健康教育主要讲解性生理知识,教学方法过于简单,内容较为枯燥,对学生吸引力不足[6],部分学校甚至对性问题避而不谈。如果学校不能对初中生性发育现象和性冲动予以合理教育、引导,初中生会将性神秘化,或产生性刺激,造成不良结果。

7.心理健康关注对象存在偏差。长期以来,教育界习惯于将学困生作为心理健康工作对象,但相关研究表明,学优生同样受困于心理问题。[7]学优生因学校、家长及自身过高的期望,使其相对于学困生更容易从学业中体会到压力,对成绩波动敏感,过分关注周围人群对自己的评价,产生错误的认知,导致心理问题甚至心理障碍。

二、 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

1.学校重视,构建高效心理健康管理机构。学校及各级教育部门应当加强对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意识到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性,在初中设置相应的教师编制。同时,学校有必要成立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责任,切实保障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活动经费、场地需求、心理健康课程教学时间及相应师资培训,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顺利开展。

2.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除招聘心理学专业优秀毕业生充实到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岗位以外,学校及各级教育部门还要经常选派专、兼职心理健康工作教师定期参加心理诊断、常用心理测验的使用与心理咨询与治疗技能的培训、进修,邀请相关心理学专家讲座、指导。同时,由主管部门定期组织辖区内各初中的心理学教师参加案例讨论会,针对近期各学校心理咨询个案提出心理干预方案,提高其临床诊断与心理咨询技能。此外,多数师范类心理学专业毕业生没有医学背景,对神经症、精神分裂症、抑郁症及部分人格障碍等精神疾病临床特点及其与一般心理问题的区别把握不准,因此,有必要安排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前往相关医院见习,使其了解相关精神疾病的临床表现,以免误诊。

3.加强心理咨询室基础设施建设,规范心理咨询工作,保障其有效运行。多数初中心理咨询室较为简陋,缺乏心理咨询的环境和必备的硬件设施。加强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除需要引进必要的专业心理咨询与心理辅导人员以外,还应加强相应的基础设施建设,如改善心理咨询室的环境,咨询室墙壁应以淡黄色等柔和色调为主,避免教室的白色,配置沙发、茶几等家具,使心理咨询环境优雅、舒适,易于产生信任感和放松感,避免使咨询室环境与教室或教师办公室过于相似,使学生产生压抑感;尽可能配置心理测验软件,辅助心理咨询教师初步诊断各类心理问题;此外,心理咨询室还应该尽可能远离学生教室,以免使求助学生感到周围同学的歧视和偏见,产生心理压力。同时,切实保障心理咨询室开放时间,在学生自习课、午间或晚自习前安排相关心理咨询教师值班,使有心理咨询需求的学生能够在其课余时间寻求心理帮助。

4.改革心理健康教育课设置,避免传统理论讲授教学模式。多数初中将《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设置在初中一年级完成教学,这种安排在适应初中学习、人际关系协调、情绪调节、职业生涯规划、心理健康概述的认识等方面有重要的意义。但随着初中生年级的上升,学业、升学压力逐渐加大,性困扰逐渐出现,人际关系逐渐复杂,自我意识矛盾出现,却没有安排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初中生适应其心理发展,帮助其了解自身的变化。因此,将《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每学期均开设的课程,根据不同年级面临的不同心理压力开设不同的教学内容,有助于初中生更好的完成学业,维护心理健康,顺利成长。如可以在初一学生入学时开设初中生心理特点概述、心理健康概述、学业压力调适、人际交往心理等方面的专题教育;初二年级开设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识别、青春期心理矛盾、职业生涯规划、情绪控制与调节等方面的专题教育;初三阶段开设考试焦虑、人际矛盾处理、压力释放等方面的专题教育;中考前两个月开设考前压力调节与放松训练,必要时考虑安排考生家长心理健康教育,如有可能邀请心理学专家开设考试压力与情绪缓解方面专题讲座。根据不同阶段初中生面临的心理压力安排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有助于从整体上改善初中生面临的心理问题,更好的维护初中生心理健康,缓解心理压力。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上应避免灌输式的理论教学,尽可能采取易于被初中生所接受的多样化教学模式,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达到教学目的。例如,在初中生性格特点方面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开展卡特尔16因素人格问卷、艾森克个性问卷、人格体液问卷等心理测验,要求学生完成测量并将相应的测验结果予以恰当的解释,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自身性格特点,达到塑造良好性格的教学目的;在人际交往方面的心理健康教学专题中,除教授学生自我调节及人际关系调节的技巧,促进学生与他人和谐共处、有效交流外[8],还可以采用团体心理辅导、心理游戏或素质拓展训练,在实践中完成人际交往及团队合作方面的心理健康知识的学习;在心理疾病方面教学中,采用传统的临床症状的理论讲授方式难以使初中生理解,可以通过电影教学的方式,通过对影片中人物表现进行讲解,使学生能够对各类常见的心理问题初步认识,达到教学目的。

5.尽可能在其它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不能仅依赖于相关心理学课程教学和心理健康辅导,还需要全体教师的努力,通过在其它相关科目教学过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是达到心理健康教育功效的最佳选择之一。例如,在地理学科教学中,通过设置开放性题目训练学生发散性思维[9];在生物学科教学中,通过实地调查,训练学生团队合作能力;通过青春期发育使学生了解心理变化的生理基础,同时对初中生的性心理特点予以合理的解释,使其对性发育有客观的认识,避免将性神秘化;在遗传与环境相关章节教学中,教育学生在挫折、冲动、愤怒时,能够客观分析内因和外因[10];在人体生理卫生中神经系统相关内容教学时,帮助学生理解心身相关的含义;在体育课教学中,通过合理的安排体育活动帮助学生释放压力,培养团队合作等。[11]

6.重视班主任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班主任在完成教学工作的同时,还承担班级日常管理,与学生接触较多,相互较为熟悉。因此,通过对初中班主任简单心理培训,使其初步掌握心理学相关知识和理论,能够初步判断心理问题的严重程度,能进行简单的心理疏导与心理支持,并结合所掌握的学生家庭情况、性格特点,将相关信息报至校心理咨询室,提供参考意见,便于心理学教师做出准确判断。让班主任参与初中心理健康教育与管理工作,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单纯依靠心理咨询教师的局面,缓解心理健康教育的需要与相关教师相对不足的矛盾,改善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12]

7.开展丰富的校园心理活动,缓解学生心理压力,维护心理健康。学校通过开展一定数量的校园活动能在一定程度上释放初中生的心理压力,维护心理健康,如心理健康征文比赛、心理情景剧大赛、心理健康主题班会、心理健康主题签名活动、心理图片或心理影片展等。同时,开展校园活动提倡集体创作、表演,在集体活动中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心理特征,改善人际关系。

8.定期举办家长培训,寻求家长配合。学校有必要举办家长心理培训,使家长了解简单的心理学知识和青春期心理特点,能够识别逆反心理的表现,并掌握简单的心理沟通技巧,创造平等和谐的家庭环境,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精神,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13]

参考文献

[1] 姚树桥,孙学礼.医学心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2] 姚树桥,傅文青,唐秋萍,等.临床心理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3] 郑亚楠,魏泽红.某综合医院心理门诊就诊状况分析.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2(7).

[4] 辛永林.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之我见.吉林教育,2012(8).

[5] 侯一波.淮安市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现状调查研究.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1(1).

[6] 唐晓君,钟朝晖,汪海英.重庆市中学生性知识、性态度和现况调查.现代预防医学,2008(15).

[7] 薛晖.高中优秀生的心理问题及教育对策.教学与管理,2009(5).

[8] 阚学章.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策略.教育探索,2007(4).

[9] 刘若静.地理教学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初探.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2(8).

[10] 张志俭.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学理科:综合,2008(2).

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例3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社会不断地进步,越来越多的人将在满足自身生理需求的同时,开始关注个人心理健康问题。对于学生家长来说,特别是初中生家长来说,他们在关注自身的同时,也在关注自己孩子身上的变化。很多家长对于孩子的变化没有做好准备,很多家长都觉得孩子怎么越来越不听父母的话了,诸如此类的困惑,教育界在进行思考。这一时期的心理健康教育也逐渐被大家关注到。

1 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结合我国初中教育的特点,且根据已有研究我们得出,我国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具有以下特点。

(1)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存在城乡差异。

对于现有的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可以用参差不齐来形容。在部分有条件的学校,有经过专业培训过的专职心理老师,通过他们开设心理健康课这样的方式来实现的这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然而对于大部分学校,特别是二级城市以下的众多学校来说,具有兼职心理健康老师的学校可谓是凤毛麟,特别是农村初中,绝大多数学校没有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课程。

(2)心理健康教育课安排较为随意且内容不系统。

在已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初级中学,利用班会课或者德育课时间进行安全等方面的教育,且并无固定的心理健康课时间。关于初中生的适应问题、性教育、学习方法、自我接纳、人际交往等方面的课程内容涉及得较少。而初中阶段,学生由于学习内容、生理心理发育、学习生活环境等因素发生较大的变化,会出现或多或少的不适,需即使进行指导和疏通。而现有课程安排并未过多考虑到本因素。

(3)家庭因素对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

对于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除了学校而外,家庭发挥着及其重要的角色。家庭是学生除了学校而外另外一个长时间生活学习的场所,因此,家庭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在我们的实际情景当中,更多家长因为工作、自身等诸多主客观原因,对于学生教育的关心更多体现在对学习成绩的关注。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关注度远不及对学习成绩的关注,由于初中学生处于青春期,而与此同时父母步入中年期,这个时期的成人要面对来自事业、生理、心理的特殊时期,因此极易产生冲突。而这个时期的冲突的处理又将影响亲子关系的发展,进而影响到学生在中学阶段的学习、生活等方方面面。

2 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原则

初中心理健康教育是以提高和发展初中生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初中生综合素质为目标,以期促进其全面发展。简言之,初中心理健康教育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促进初中生发展为最终目的。根据对已有的研究分析,我们得出初中心理健康教育遵循如下原则。

(1)普及性原则。现有的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由于种种限制,普及性不强。而初中生在成长过程中由于身心发展以及学校、社会、家庭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需要更多的心理关怀。我们对于问题学生需要重点关注,但与此同时不能忽视对其他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防范于未然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功能。因此,在初中生中普及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为学校学生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保证。

(2)发展性原则。由于初中生所处于的成长阶段,对于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我们必须采取发展的眼光。初中是学生成长迅速的阶段,这种成长不仅限于身体上的成长,也包括心理方面的成长。因此,对待学生成长过程中所出现的叛逆等行为不能简单地以好与坏来定性,以免造成对学生的伤害。

(3)包容性原则。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应当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帮助其健康成长。对于有问题行为的学生,比如行为退缩、学习障碍等方面的学生,要多一份耐心。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对学生的理解与包容,会促进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有助于学生敞开心扉,也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做到润物细无声。

(4)活动性原则。根据初中生的特点,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应该增加活动课程内容。活动的设计需要紧扣主题,趣味性强且具有思考性,能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去领悟成长。与此同时,活动需要遵循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以期在得以较为充分的发展。

(5)指导性原则。初中阶段是青少年出现成长的烦恼较为集中的时期,他们需要得到教育者的指导性建议。此外,初中阶段也是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塑造的一个重要时期。因此,心理健康教育也需要带有一定的指导性。

3 初中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根据上述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我们的教育方式可以以课程、专题讲座、个体辅导、团体辅导、科普小册子等形式进行。

(1)心理健康课程的开设。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由专门老师的教授,结合生理卫生知识讲授情绪情感、学习策略、人际关系、性心理健康等方面内容。以便学生深入地了解自己心理状况,正确地处理学习、生活中所出现的各种心理困扰。由于课程的开设,可以使得绝大部分学生可以接受到心理健康教育。

(2)专题讲座。学校应定期举行心理健康方面的讲座,讲座的内容主要涉及情绪、学习、人际、性心理等。让学生更多的选择余地,让其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讲座。让学生在较强动机的驱使下,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3)开展个体心理咨询。学校需要开设专门的心理咨询室,让出现心理困扰的学生能在学校里面找到一个安全可靠的地方去解决相应的问题。个体心理咨询需要有专门老师负责,该老师需具备一定的心理咨询经验,对于普通的心理问题与心理疾病有一定的界别能力。此外,建立相应的心理档案也是非常必要的工作。

(4)开展团体心理辅导。团体辅导工作是当今学校心理健康工作的一个重点,对于集中解决部分学生中存在的心理问题,有时间、受众、效果等方面的优势。同时,团辅中的各种活动可以使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到自我探索与思考中来,到达积极参与积极成长的目的。团体辅导工作可以是专题团体辅导,也可以是团体咨询,同时在我们的学科教育中也可以融入团体辅导的理念。

(5)科普小册子的编制。学校可以编制一些心理健康小册子发放给学生,里面应包括情绪调节、人际交往、学习方法等方面的内容,便于学生及时自我调节。也是心理问题预防的一个较为有效的措施。

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例4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社会不断地进步,越来越多的人将在满足自身生理需求的同时,开始关注个人心理健康问题。对于学生家长来说,特别是初中生家长来说,他们在关注自身的同时,也在关注自己孩子身上的变化。很多家长对于孩子的变化没有做好准备,很多家长都觉得孩子怎么越来越不听父母的话了,诸如此类的困惑,教育界在进行思考。这一时期的心理健康教育也逐渐被大家关注到。

1 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结合我国初中教育的特点,且根据已有研究我们得出,我国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具有以下特点。

(1)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存在城乡差异。

对于现有的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可以用参差不齐来形容。在部分有条件的学校,有经过专业培训过的专职心理老师,通过他们开设心理健康课这样的方式来实现的这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然而对于大部分学校,特别是二级城市以下的众多学校来说,具有兼职心理健康老师的学校可谓是凤毛麟,特别是农村初中,绝大多数学校没有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课程。

(2)心理健康教育课安排较为随意且内容不系统。

在已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初级中学,利用班会课或者德育课时间进行安全等方面的教育,且并无固定的心理健康课时间。关于初中生的适应问题、性教育、学习方法、自我接纳、人际交往等方面的课程内容涉及得较少。而初中阶段,学生由于学习内容、生理心理发育、学习生活环境等因素发生较大的变化,会出现或多或少的不适,需即使进行指导和疏通。而现有课程安排并未过多考虑到本因素。

(3)家庭因素对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

对于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除了学校而外,家庭发挥着及其重要的角色。家庭是学生除了学校而外另外一个长时间生活学习的场所,因此,家庭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在我们的实际情景当中,更多家长因为工作、自身等诸多主客观原因,对于学生教育的关心更多体现在对学习成绩的关注。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关注度远不及对学习成绩的关注,由于初中学生处于青春期,而与此同时父母步入中年期,这个时期的成人要面对来自事业、生理、心理的特殊时期,因此极易产生冲突。而这个时期的冲突的处理又将影响亲子关系的发展,进而影响到学生在中学阶段的学习、生活等方方面面。

2 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原则

初中心理健康教育是以提高和发展初中生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初中生综合素质为目标,以期促进其全面发展。简言之,初中心理健康教育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促进初中生发展为最终目的。根据对已有的研究分析,我们得出初中心理健康教育遵循如下原则。

(1)普及性原则。现有的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由于种种限制,普及性不强。而初中生在成长过程中由于身心发展以及学校、社会、家庭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需要更多的心理关怀。我们对于问题学生需要重点关注,但与此同时不能忽视对其他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防范于未然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功能。因此,在初中生中普及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为学校学生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保证。

(2)发展性原则。由于初中生所处于的成长阶段,对于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我们必须采取发展的眼光。初中是学生成长迅速的阶段,这种成长不仅限于身体上的成长,也包括心理方面的成长。因此,对待学生成长过程中所出现的叛逆等行为不能简单地以好与坏来定性,以免造成对学生的伤害。

(3)包容性原则。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应当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帮助其健康成长。对于有问题行为的学生,比如行为退缩、学习障碍等方面的学生,要多一份耐心。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对学生的理解与包容,会促进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有助于学生敞开心扉,也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做到润物细无声。

(4)活动性原则。根据初中生的特点,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应该增加活动课程内容。活动的设计需要紧扣主题,趣味性强且具有思考性,能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去领悟成长。与此同时,活动需要遵循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以期在得以较为充分的发展。

(5)指导性原则。初中阶段是青少年出现成长的烦恼较为集中的时期,他们需要得到教育者的指导性建议。此外,初中阶段也是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塑造的一个重要时期。因此,心理健康教育也需要带有一定的指导性。

3 初中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根据上述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我们的教育方式可以以课程、专题讲座、个体辅导、团体辅导、科普小册子等形式进行。

(1)心理健康课程的开设。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由专门老师的教授,结合生理卫生知识讲授情绪情感、学习策略、人际关系、性心理健康等方面内容。以便学生深入地了解自己心理状况,正确地处理学习、生活中所出现的各种心理困扰。由于课程的开设,可以使得绝大部分学生可以接受到心理健康教育。

(2)专题讲座。学校应定期举行心理健康方面的讲座,讲座的内容主要涉及情绪、学习、人际、性心理等。让学生更多的选择余地,让其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讲座。让学生在较强动机的驱使下,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3)开展个体心理咨询。学校需要开设专门的心理咨询室,让出现心理困扰的学生能在学校里面找到一个安全可靠的地方去解决相应的问题。个体心理咨询需要有专门老师负责,该老师需具备一定的心理咨询经验,对于普通的心理问题与心理疾病有一定的界别能力。此外,建立相应的心理档案也是非常必要的工作。

(4)开展团体心理辅导。团体辅导工作是当今学校心理健康工作的一个重点,对于集中解决部分学生中存在的心理问题,有时间、受众、效果等方面的优势。同时,团辅中的各种活动可以使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到自我探索与思考中来,到达积极参与积极成长的目的。团体辅导工作可以是专题团体辅导,也可以是团体咨询,同时在我们的学科教育中也可以融入团体辅导的理念。

(5)科普小册子的编制。学校可以编制一些心理健康小册子发放给学生,里面应包括情绪调节、人际交往、学习方法等方面的内容,便于学生及时自我调节。也是心理问题预防的一个较为有效的措施。

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例5

一、调查设计与实施

1.调查对象

本次研究随机抽取市、县、区教育主管部门、教学研究部门及淮安市直初中及清河区、清浦区、开发区、淮阴区、楚州区、涟水县、洪泽县、金湖县、盱眙县等县区初中学校。发放问卷167份,回收有效问卷164份,问卷有效回收率97%,问卷涵盖市直学校3所,县区直属学校20所,农村学校141所;学校管理者42人,教师122人。访谈学校10所,其中市直学校2所,县区直属学校3所,农村学校5所;访谈人员15人,其中,市、县、区教育主管部门领导3人,教学研究部门教研员2人,学校管理者4人,教师6人。

2.研究工具

(1)运用了自编的《淮安市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情况调查问卷》对全市167所初中进行调查。本问卷共设计封闭式问题28道,填空题 4 道,选择题 24 道,包括学校基本情况、师资队伍建设情况、工作开展情况、心理咨询室建设情况等。

(2)运用了自编的《淮安市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情况访谈提纲》,与市、县、区教育主管部门领导,教学研究部门教研员,学校管理者,教师进行访谈。本访谈提纲包括4道开放式问题,包括如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目前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的主要困难及如何应对、对此项工作有何计划与设想等。

二、问题与讨论

1.认识模糊不清,工作方法简单,缺乏科学规划

一些学校的校长、教师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认识模糊不清,不到位,认为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就是针对心理有问题的学生,只要设置了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岗位,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配备了心理咨询室、购买了心理测试软件、开展了心理咨询活动即可,至于如何开展这项工作,那是心理教师、政治教师、德育处老师的事,与自己的专业、工作无关。一些教师只注重科学文化知识教育,忽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某些学校的心理咨询室只是迎接检查时的摆设,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做得不实,流于形式,表面化。

在问卷调查中,我们发现绝大多数初中心理健康教育课一般只在各校初一年级开设,约占调查学校的62%,有极少数的学校将其作为必修课,更多的学校将其作为选修课或校本活动课程,并且课时很难保证。这势必影响心理健康教育的连续性、实效性。在新一轮的课改中,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归属问题的认识仍然模糊不清,使这一问题更加严重。

通过访谈了解到,目前淮安市还没有制订一个“中长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规划”,绝大多数学校对开展心理健康工作没有具体、可行的计划,工作缺乏系统性、连续性,他们所思考的还是一些零星的、琐碎的工作。主要有:①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可以与校长的工作业绩挂钩。②组织学校间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公开课的评选活动。③组织优秀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有计划地到各学校交流、支教。④逐步对区域内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行合格验收等。

在问卷调查中,大部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主要是由该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自主设计和进行的,约占46%,随意性强,缺乏规划性、系统性。学校在经费和人手方面的支持不够,增加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的难度,很多工作常常有头无尾,不了了之,最后搁置或者放弃。

2.发展不够平衡,城乡差距大,整体发展水平不高

目前淮安市已有近90%的初中学校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虽然从表面上看已经达到了一定的规模,但从横向上比较,发展不平衡的现象依然表现十分突出:市直初中优于县区直属初中,县区直属初中优于农村初中。城乡差距大,整体发展水平不高 。

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开展方面,市直初中积极主动,能够正常开课,取得了一定成效。县区直属初中多为兼职心理教师,工作断断续续,不能保证正常开设课程。农村初中学校情况更差,师资缺乏,在调查问卷的统计中,没有开课的34所学校全部为农村初中学校,有的学校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几乎为空白。

在心理咨询室建设方面,市直属初中、县区直属初中等城区学校,由于配备了专兼职心理教师,学校都设有心理咨询室,基本上都购买了专业的心理测量工具,为学生建立心理档案,每周一次或每月一两次向学生开放,学生也能主动找心理教师或到心理咨询室进行咨询。在设有心理咨询室的学校中,85%以上的学校有完善的工作制度。多数农村初中学校心理咨询室利用率很低,心理咨询室只是摆设或应付上级检查,甚或根本没有。

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一方面固然与学校领导的心理健康教育认识程度有关,另一方面也与当地经济发展状况有关。因此,加强农村初中心理健康教育是改变当前心理健康教育发展不平衡的重点,是推进淮安市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整体发展的关键。

3.师资队伍问题:体现为人员缺乏,业务能力不强

从问卷调查中得知,淮安市专、兼职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共113名,其中专职教师18人,兼职教师95人。可见,专职心理教师很少,且部分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又被安排做其他工作,不能发挥其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作用。全市平均每2800名学生有1名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与理想状态(500-800名学生/1名心理教师)相差甚远,农村初中尤为突出。从调查的结果来看,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毕业或接受过心理健康教育系统培训的教师不到心理教师的1/6,人员素质远远没有达到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要求。学校在开展班、团队活动时,常常将心理健康教育德育化、狭隘化;在开展学科教育时不注意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在开展心理咨询工作时,没有为接受心理咨询的学生建立心理档案等。这些问题常常出现,也说明其科学化、专业化水平不高。

在心理教师的专业培训方面,淮安市主要方法是全员培训,包括领导培训(学校分管德育校长、县区教育局分管德育工作领导)、专兼职心理教师培训、新教师岗位培训和各学科骨干教师培训、班主任和班团队辅导员培训,通过专题讲座方式对全体教职员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培训等,但培训多为专题培训和研讨会形式,缺乏系统性、连续性、专业性。全市虽有近千人参加市级培训,但是,这些教师回到工作岗位很难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4.心理健康教育管理不规范:突显投入不足,心理咨询室利用率低

通过问卷调查与访谈得知,除部分学校的心理咨询室能正常使用外,大部分学校的心理咨询室多为摆设,不能利用起来。甚至还有学校没有专门的心理咨询室,用其他办公室代替。心理咨询室硬件设施比较完善的初中占10%左右,一般的占60%,缺乏的占30%。教师拥有心理咨询师资质的比例很低,很多教师为政治教师、学校德育主任等,他们从事心理咨询工作仅凭兴趣、爱好、热情,绝大多数心理教师没有经过系统的专业培训。心理咨询室的直接管理者为学校领导、中层干部及其他人员的占80%,专职心理教师仅占20%。开放情况差别也较大,每周一次的占10%,每月一两次占18%,不定期开放的占50%,不开放的占22%。多半以上的学校没有专业的心理测量工具;有专业心理测量工具的学校,又缺乏专业的心理测量人员,现有的心理测量工作也是由未经过严格培训的人员操作的,盲目性、误导性很强。为全体学生建立心理档案的学校很少,仅占5%,为部分班级学生建立心理档案的学校占23%,为咨询学生个体建立心理档案的学校占51%,没有建立学生心理档案的学校占21%。多数学校没有心理咨询室的专项经费,即使有,也仅能达到可支持机构正常运作的1/10左右。由于经费投入过低,心理咨询室缺少系统的软件和相关的图书资料及必需的一些设备,档案资料管理混乱。由此可见,缺乏规范的心理辅导室也是制约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持续健康发展的直接障碍。

三、加强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对策

1.重视薄弱初中,确保平衡发展

(1)应有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经费投入和岗位编制。建议教育行政部门会同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在薄弱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经费和心理教师岗位编制上能有相应的硬性规定和保障政策。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充分重视薄弱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经费和师资编制,并把它作为评估、考核学校业绩的一项重要标准。学校的环境建设要考虑学生的心理发展,切实解决目前部分学校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存在的设施不完备、经费投入有限、教师工作量无法计量、缺少相关的图书及资料等现实问题。

学校要确立心理健康教育应有的地位。在制定工作目标、工作计划的同时,校领导要亲自过问、专门负责,并明确将心理健康教育列入学校常规课程管理之中。要设立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岗位,划拨经费,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创设良好的工作条件和工作环境,保证其课程时间,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2)构建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推进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良好的心理素质培养仅靠有限的时间、空间是难以实现的,初中校应进一步将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中,渗透到家庭、社区生活的方方面面。除了学校教育,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还受到其他社会因素的制约。学校要通过各种活动,破除那种认为只要学习好就是发展好的旧观念,创设家长参与和支持心理健康教育的环境与氛围。要关注社区的环境,净化社区的环境,充分利用社区一些有益资源和场所,营造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教育氛围。

(3)寻求农村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突破口。淮安的初中学校有相当一部分位于农村,因此,寻求农村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突破口,是解决薄弱初中,确保心理健康教育平衡发展的关键。淮安市教育局、淮安市教研室要在人员培训、硬件投入、经费划拨等方面向农村学校倾斜。暂不具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学校要积极创造条件,同时,各级教育主管部门要主动协调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先进学校开展帮扶和支教活动。市、县、区可以组织优秀心理教师成立心理健康教育讲师团,经常性地深入农村学校,为学生、为家长、为教师提供心理健康教育服务。此外,还可以借鉴其他行业流动服务的形式,将心理咨询室装备到面包车上,组织优秀的、有国家资质的心理教师深入农村学校,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服务。

2.加强师资培训,提高实施水平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要持续、健康地发展,需要有一支专业的、权威的心理专家、学者团队作坚强后盾。建议教育行政部门能将这方面的培训计划,纳入正规的教师培训和继续教育的计划之中。

在开展继续教育培训,特别是校长培训时,要增加和加大心理健康教育的培训内容,提高校长及广大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识,多掌握一些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及咨询技巧,并有针对性地解决当前心理教师的流动性大、专业教师少、兼职教师业务不熟练及培训机会少等现实问题。对心理教师的要求是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对专业知识和实际能力达不到要求的,绝不随意安排做专职心理教师。同时要注意加强对专职心理教师的交流、学习与再培训工作,努力将其培养成为心理健康教育事业的中坚骨干。

3.制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管理与评估体系,加强督察和指导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定期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行评估和指导,包括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和队伍的建设情况,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情况,各学科课程的渗透情况,科研情况,实际效果等。要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估细则、评估办法,保证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性、规范性和有效性。教育教学研究机构要就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出现的一些问题,给予及时的解决,帮助各校确定发展方向、制定工作实施计划,明确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方法以及对象。

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例6

1.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结合我国初中教育的特点,且根据已有研究我们得出,我国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具有以下特点。

1.1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存在城乡差异。对于现有的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可以用参差不齐来形容。在部分有条件的学校,有经过专业培训过的专职心理老师,通过他们开设心理健康课这样的方式来实现的这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然而对于大部分学校,特别是二级城市以下的众多学校来说,具有兼职心理健康老师的学校可谓是凤毛麟,特别是农村初中,绝大多数学校没有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课程。

1.2心理健康教育课安排较为随意且内容不系统。在已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初级中学,利用班会课或者德育课时间进行安全等方面的教育,且并无固定的心理健康课时间。关于初中生的适应问题、性教育、学习方法、自我接纳、人际交往等方面的课程内容涉及得较少。而初中阶段,学生由于学习内容、生理心理发育、学习生活环境等因素发生较大的变化,会出现或多或少的不适,需即使进行指导和疏通。而现有课程安排并未过多考虑到本因素。

1.3家庭因素对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对于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除了学校而外,家庭发挥着及其重要的角色。家庭是学生除了学校而外另外一个长时间生活学习的场所,因此,家庭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在我们的实际情景当中,更多家长因为工作、自身等诸多主客观原因,对于学生教育的关心更多体现在对学习成绩的关注。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关注度远不及对学习成绩的关注,由于初中学生处于青春期,而与此同时父母步入中年期,这个时期的成人要面对来自事业、生理、心理的特殊时期,因此极易产生冲突。而这个时期的冲突的处理又将影响亲子关系的发展,进而影响到学生在中学阶段的学习、生活等方方面面。

2.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原则

初中心理健康教育是以提高和发展初中生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初中生综合素质为目标,以期促进其全面发展。简言之,初中心理健康教育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促进初中生发展为最终目的。根据对已有的研究分析,我们得出初中心理健康教育遵循如下原则。

2.1普及性原则。现有的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由于种种限制,普及性不强。而初中生在成长过程中由于身心发展以及学校、社会、家庭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需要更多的心理关怀。我们对于问题学生需要重点关注,但与此同时不能忽视对其他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防范于未然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功能。因此,在初中生中普及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为学校学生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保证。

2.2发展性原则。由于初中生所处于的成长阶段,对于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我们必须采取发展的眼光。初中是学生成长迅速的阶段,这种成长不仅限于身体上的成长,也包括心理方面的成长。因此,对待学生成长过程中所出现的叛逆等行为不能简单地以好与坏来定性,以免造成对学生的伤害。

2.3包容性原则。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应当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帮助其健康成长。对于有问题行为的学生,比如行为退缩、学习障碍等方面的学生,要多一份耐心。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对学生的理解与包容,会促进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有助于学生敞开心扉,也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做到润物细无声。

2.4活动性原则。根据初中生的特点,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应该增加活动课程内容。活动的设计需要紧扣主题,趣味性强且具有思考性,能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去领悟成长。与此同时,活动需要遵循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以期在得以较为充分的发展。

2.5指导性原则。初中阶段是青少年出现成长的烦恼较为集中的时期,他们需要得到教育者的指导性建议。此外,初中阶段也是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塑造的一个重要时期。因此,心理健康教育也需要带有一定的指导性。

3.初中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根据上述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我们的教育方式可以以课程、专题讲座、个体辅导、团体辅导、科普小册子等形式进行。

3.1心理健康课程的开设。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由专门老师的教授,结合生理卫生知识讲授情绪情感、学习策略、人际关系、性心理健康等方面内容。以便学生深入地了解自己心理状况,正确地处理学习、生活中所出现的各种心理困扰。由于课程的开设,可以使得绝大部分学生可以接受到心理健康教育。

3.2专题讲座。学校应定期举行心理健康方面的讲座,讲座的内容主要涉及情绪、学习、人际、性心理等。让学生更多的选择余地,让其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讲座。让学生在较强动机的驱使下,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3.3开展个体心理咨询。学校需要开设专门的心理咨询室,让出现心理困扰的学生能在学校里面找到一个安全可靠的地方去解决相应的问题。个体心理咨询需要有专门老师负责,该老师需具备一定的心理咨询经验,对于普通的心理问题与心理疾病有一定的界别能力。此外,建立相应的心理档案也是非常必要的工作。

3.4团体心理辅导。团体辅导工作是当今学校心理健康工作的一个重点,对于集中解决部分学生中存在的心理问题,有时间、受众、效果等方面的优势。同时,通过各种活动可以使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到自我探索与思考中来,到达积极参与积极成长的目的。团体辅导工作可以是专题团体辅导,也可以是团体咨询,同时在我们的学科教育中也可以融入团体辅导的理念。

3.5科普小册子的编制。学校可以编制一些心理健康小册子发放给学生,里面应包括情绪调节、人际交往、学习方法等方面的内容,便于学生及时自我调节。也是心理问题预防的一个较为有效的措施。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是不容忽视的,它为我们亮起了警告信号,作为心理工作者有责任挑起这付担子不能仅仅把工作停留在了解问题,分析问题的水平上,而是要着手尝试去解决这些问题,使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实际的意义。

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例7

1.初中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素质教育强调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教育是对学生进行心理知识传授、心理问题疏导、心理常识普及和自我心理照顾的一门学科。在义务教育阶段,尤其是学生综合素质发展较为迅速的阶段,思想品德课应该将心理健康教育放在一个突出的位置,让学生从小就认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并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促进素质教育的整体发展。

2.初中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主要步骤。学生心理健康是学生正常学习、生活的重要保证,也是学生在人生道路上不断前行的启明星。学生唯有掌握基本的心理健康常识,并能够正确分析自己的心理现状,在遇到心理障碍时能够通过自我剖析和自我缓解来解决心理问题,才能在一定程度上完成知识、能力和情感的发展目标。就目前的中学课程开设以及社会上的心理关爱机构的开设情况来看,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基本还是要依靠思想品德课的开展来推进。思想品德课可以系统地、完全地、定时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学生也可以以最为熟悉和接受的方式从心理健康教育中获得有价值的信息。可以说,心理健康教育在思想品德课中的渗透是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主要步骤。

二、初中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究

从以上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初中思想品德课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必要的。为了保证这种渗透能够达到应有的效果,在心理健康教育开展时,课堂上的活动以及一系列课外活动都应该包含心理健康教育的成分。

1.教学案例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教学案例在思想品德课的课堂教学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这是因为教学案例具有生动性和真实性,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具有吸引力,可以使知识更加深刻地保留在学生的知识结构中。同时教学案例来源于学生生活的环境当中,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让学生较为顺利地发生知识迁移和情感迁移行为,让学生对教学案例中的行为有更深刻的体会。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教学案例是十分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包括心理知识传授、心理问题剖析、心理常识普及、心理游戏开展等模块,其中各个模块都需要生动的教学案例作为例证支持。如学生辍学的案例、家庭沟通问题的案例、学生沉溺于网络的案例,甚至是学生试图自杀的案例,这些案例所包含的心理健康知识将为课堂教学的开展提供较为丰富的素材,并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课堂教学开展的有效性。同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平时多关注此类信息,积极与周围的师生及家长沟通以协助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例8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05-0069-01

初中语文教学在传授知识、培养技能方面有自己特殊的任务,但是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也是其基本任务。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加强心理教育既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初中学校心理教育的主要途径。初中语文教学的本质是初中学生心理的自组织过程,加强初中语文学科心理健康教育,优化初中学生心理素质,调动初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他们爱学习、会学习、会思考、会创造、会自我教育,就能全面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减轻学生的负担。培养初中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不但不影响文化知识、技能的学习,而且还能有效促进知识技能的掌握。

一、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1.可以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初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针对初中学生的心理的,与同样注重初中生心灵世界的初中语文学科有着许多共同之处,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有利于丰富和发展初中语文课程,最大限度发挥初中语文课程的作用,促进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

2.对完善学生的人格具有重要意义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不仅可以培养初中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与健全人格,开发初中学生心理潜能,促进初中学生智力发展,而且可以矫正和预防初中学生心理及行为问题,促进初中学生心理健康。

3.对预防和解决初中学生心理问题有积极影响

初中语文学科以其教学内容的形象性和教学目的含有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成为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阵地。心理健康教育不仅可以在德育工作中发挥作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改革传统的语文教学活动,而且它提供了一种新的角度,让语文教师重新认识和看待自己的学生及学生出现的一些行为问题,有效地帮助语文教师改善师生交往状况。比如教师对学生上课捣乱、厌学、逃学等情况,以往只是将这些问题上升到德育的高度做出品行不良的判断,而忽略了这些行为问题背后掩藏着的原因,而心理健康教育要求语文教师以一种更宽容、更理解和接纳的态度来认识和看待学生和学生的行为,不仅注意到行为本身,更注意去发现并合理满足这些行为背后的那些基本的心理需求,这也是初中语文教师在教育实践中面临的重要课题。

二、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1.充分利用语文教材中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

语文教材大多蕴含着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生命和热爱生活的主题,大多表现出对真善美的追求和讴歌,以及对假恶丑的鞭挞与摒弃。因此,深入挖掘教材的主题内涵及作者所表达的高尚的思想感情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很好的途径。

在语文课文中,不乏各种各样优秀的、感人的、引人向上、摧人泪下的人物形象。同时,作品中也还有令人厌恶、遗臭万年的人物形象。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通过分析这些人物形象,可以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心理健康辅导。

2.将作文教学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阵地

作文是探测思想情绪的雷达,具有敏锐、迅速、集中反映心理活动的特点。学生对老师、对家长、对社会、对学习的心理反映,一定会最先在作文中露出蛛丝马迹;学生的逆反!对抗情绪,懒惰、马虎的习惯也必然会在作文过程中凸现出来。

另外,指导学生写好日记,以建立学生心理保健的一条“绿色通道”。处于青少年时期的中学生心理具有闭锁性,学业上的沉重压力,社会适应的不良,使得他们内心充满困惑和矛盾。在这种情况下,指导学生坚持写“心理日记”是一种好办法"。引导学生在日记中宣泄内心的喜怒哀乐,迁移情绪和升华情感,可以有助于他们克服消极心理状态,完善自我人格,从而逐步形成健康的心理。与此同时,教师往往能透过日记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为教育工作提供有益的线索。

3.不能忽视课前5分钟演讲和课堂辩论会

组织课前5分钟演讲,内容可以是情感的倾诉、人生的宣言、才识的展示。一方面锻炼了学生胆量,训练了学生的心理素质,另一方面,对其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起到了促进作用。

另外,召开辩论会,对心理的较量、智慧的交锋,精、气、神的碰撞都有积极意义。通过辩论,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论辩能力,又由于所选的论辩的话题中,有许多又和心理教育相关,因此,学生在论辩中得到了心理教育。

4.要加强初中语文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

教师,作为活生生的人,由于社会、家庭、学校或个人自身的原因而出现心理问题是自然的事。但作为教书育人的特殊的社会角色,教师更应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健全的人格心理。当然,学校在对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要注意教师作为拥有丰富知识的成年人的特点,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的内容、方式方法以及侧重点与面向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应有所不同,更应讲究技巧,否则,不但不能收到预期效果,反而会适得其反。

总之,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不仅可以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而且对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积极影响。作为初中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更好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深思。

参考文献

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例9

世界卫生组织把“健康”界定为“不但没有身体的缺陷和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完整的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就是心理健康[1]。初中生正处于青少年时期,该时期是一个人成长的美好时期,是获得知识技能、塑造和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时期,是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和向高一级学校输送有用人才的关键阶段。这一阶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心理的发展与成熟。目前,全国各地都高度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但是笔者通过查阅文献发现,现有的研究大部分关注的是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而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调查研究相对较少。本研究旨在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西宁市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认知程度和需求状况,为进一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有效依据。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本研究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于2014年7月对青海省西宁市5所中学的初一、初二、初三年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1.2方法

1.2.1调查工具

在文献查阅和专家咨询的基础上,自行设计调查问卷。问卷由3部分组成,第1部分为基本信息,包括性别、年级、家庭居住地区(城市或是农村)、民族;第2部分为心理健康教育的认知调查,包括研究对象是否听说过心理健康教育,对心理健康教育的了解程度,对心理健康教育定义、目标、功能、内容、途径的认知等;第3部分为心理健康教育的需求调查,设置了一个问题“您觉得作为青少年是否需要心理健康教育?”

1.2.2调查方法

采用统一的指导语,以不记名和自愿参加方式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前向调查对象说明填表方式,由研究者集中发放问卷,调查对象自行填写并当场回收。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有效问卷469份,有效回收率达93.8%。

1.2.3统计学方法

对于获取的定量资料,经双人核对录入,建立EXCEL电子表格数据库,逻辑检查后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频数和构成比进行描述性分析,等级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调查对象的一般情况

469名学生中,初一、初二、初三的学生分别为160人、152人、157人;A学校学生为78人,B学校学生为86人,C学校学生为100人,D学校学生为110人,E学校学生为95人;其中女生为245人(52.24%);以汉族学生(91.04%)和农村学生(98.51%)为主。

2.2中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知情况

2.2.1中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获悉程度

问及“您是否听说过心理健康教育”的回答者中,89.77%听说过心理健康教育。除C校听说过心理健康教育学生比例为78%,其余院校比例均在85%以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初一、初三年级听说过健康教育的学生所占比例均达到90%以上,而初二的学生所占比例略低为80.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2健康教育的获悉途径

选择网络、电视这一途径的学生人数最多为47.74%,其次依次为他人、书籍、其他。男、女生间选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初三学生中,选择网络、电视途径的学生所占比例最多为58.74%,其次依次为初二、初一年级学生,各年级之间有统计学差异。A、C、D、E学校的学生选择网络、电视途径的人数比例均在45%以上,而B校学生选择这一途径的人数仅占26.19%,该学校学生选择他人的比例最多为51.19%,各学校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2.2.3心理健康教育的认知程度及需求情况

绝大多数的被调查对象都对心理健康教育有所了解,仅3.33%选择“完全不了解”。对心理健康教育定义的了解程度较高,74.35%能正确回答。而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开展途径、功能、内容的问题,回答正确的学生极少,仅占9.03%、8.79%、1.43%和6.18%。而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需求很高,有97.01%的初中生选择需要心理健康教育。

3讨论

3.1西宁市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认知与需求的总体状况

本调查结果显示,绝大部分学生都听说过心理健康教育,健康教育的获悉途径主要为电视、网络;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定义、目标、开展途径、功能、内容等问题,回答正确率较低。而97.01%的学生都有心理健康教育的需求。这一现象提示西宁市中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知程度不高,需要引起当地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进一步加强相关方面的宣传和教育。

3.2影响西宁市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认知与需求状况的因素

3.2.1外在因素

3.2.1.1学校因素

心理健康教育在中国起步较晚,各学校也是近几年才开始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相关方面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人才培养工作也不够深入[2],部分专业人才学历低、资格水平低、实践度低,不能满足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需求。同时由于历史的原因,处于西部地区的青海省在教育方面与内地有一定差距[3]。学校教育观念陈旧,片面强调学生升学率,缺少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和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辅导机构;心理健康教育管理体制不健全,缺少有效的管理和督导等因素均可能导致学生对心理健康的认知程度偏低。另外,学校之间也存在着教学力量的差异。A、B两所学校听说过心理健康的学生比例最高,B校较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开展了心理课程,并经常进行心理方面的知识讲座。A校的教育水平在5所学校之中相对较高,学校在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也相对全面和优质,师资力量较为雄厚;且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也相对较强,能够自主通过网络、电视了解相关知识。

3.2.1.2社会因素

有研究显示,来自农村的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极其低下[4]。环境因素越好,越有利于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的发展。本次调查对象绝大多数来自农村,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认知水平低与我国农村对心理健康教育不够重视也有很大的关系[5]。其次,应试教育也可能是影响因素之一。通常对来自农村的学生而言,知识可能是其改变命运的唯一途径。因此,偏远地区的学校会更加注重专业文化知识的教导,而忽视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3.2.1.3家庭因素

处于农村地区的家庭经济水平不高[6],家长的文化水平相对较低,很多家长对心理健康教育缺乏认识,不了解也不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以至于不能及时意识到孩子的心理需求,更不能在孩子出现心理疾患时给予正确引导。

3.2.2个体因素

3.2.2.1性别

从性别来看,男女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知程度相当,此结果与李美华[7]的研究结果一致。可能与这一阶段男女生所处环境基本相同,获取信息的途径,面临的问题也大致相同有关。

3.2.2.2年级

可能是由于初一年级学生刚结束升学考试,而初三年级学生又要面临升学考试,因此,初一、初三年级学生比初二年级学生更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初三年级通过电视、网络途径(学生获取健康教育知识的主要途径)的学生比初一、初二年级的多,可能是由于初三年级学生接触网络、电视的时间更长。可以开展健康教育的途径,大部分学生只能答对两个或三个,正确率不高,此与各年级学生缺乏正规的健康教育有关。

3.3建议

3.3.1学校方面

肖汉仕[8]认为学校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阵地,学校教育是主要渠道,学校老师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力军。因此学校所采取的措施能够很大程度上可以改善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知现状。首先,学校要改变教育观念,重视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教育内容应广泛多样,如开设心理健康课程、举办有关心理健康知识的讲座、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咨询等。教育学者吴澄波[9]提出语文教育是心理教育的最优化载体。其次,指导具有阅读能力的学生课外自学有关实用的心理指导读物。注意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智育、体育、劳育、美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全面渗透。

3.3.2家庭方面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启蒙老师,家庭教育在子女的成长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心理健康的发展更是影响巨大,因此父母理应肩负起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对处于青春期的孩子,父母应重视并加强与子女的有效沟通,对孩子的反常行为予以关注并提供真诚的帮助。为了促进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实施,学校可根据学生家长素质的现状,通过开办家长学校,推荐、发放科学而实用的心理指导读本,宣讲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和方法,提高家长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从而确保能够顺利构建益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家庭环境,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架桥铺路。

3.3.3社会环境

社会大环境也应营造出重视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氛围,通过播出公益广告、出版相关书籍等方式宣传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由调查结果可知,电视、网络是学生获得相关知识的主要途径,应充分利用这一重要渠道加强关于心理健康教育定义、目标、功能、内容、开展途径等知识的宣传与普及。

作者:闫雪梅 马圆圆 郑玉花 吴丝丝 杜春燕 苏春香 刘天贶 杨晓玮 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

参考文献:

[1]王秋梅,孙文永.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2007:8-12.

[2]马眸眸.新形势下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D].洛阳:河南科技大学,2012:21.

[3]席美云.青海省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调查分析[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6(6):98.

[4]沈德立.中国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调查研究[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报),2008(5):71-75.

[5]欧友湘.农村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0:23.

[6]罗鸣春.中国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需求现状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0:88-95.

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例10

对于初中生来说,他们的思维能力以及认知能力都比较差,还没有形成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故此,班主任的有效引导对于初中生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初中生也要面对着升学压力,考取适合自己的高中名校对于初中生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而且初中生学习的最终目的就是考取高中名校,从而为自己的前途做好铺垫。所以,初中生的心理不仅还不够成熟,而且还要面对着巨大的升学压力,老师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初中班主任要正确认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重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W生的心理素质。

一、初中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

1.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初中班主任定期或者不定期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性格习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开发学生潜在的心理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心理综合素质,帮助学生及时排解心理压力,形成健全、完整的性格趋向,班主任在平时的工作中,要做到充分了解学生,并根据实际情况有计划、有目的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逐渐培养学生自我排解和自我放松的能力,如果教师没有做到实事求是或者统筹规划,就很有可能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适得其反。

2.有利于开展今后的教育工作

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能够在很大程度为今后的教育工作奠定基础;由于初中生正处于在人生的叛逆期,所以初中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对象是一群比较叛逆倔强的学生,故此为初中班级管理带来了一定的困难。而加强班级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很好地域同学进行交流,从而增加对同学们的了解,拉近师生间的距离,从而更好地进行班级管理。

具体来讲,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展开,有利于促进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能够加强师生之间的相互了解,能够在双方之间建立信任和尊重,这种良好的关系为班主任的管理工作埋下伏笔;同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能够帮助教师在今后的管理工作中,更加有针对性和目的性。比如说,当教师发现学生中存在逃课、早恋、作弊等行为时,教师要率先对情况进行整体了解,并且找出原因,只有熟悉了解犯错的原因,才能更好的解决问题;此外,适当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够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即很多学生都缺乏的自制性,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自觉性,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实现高效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要措施

1.建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素质教育要求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正如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教师也应该一切从学生出发,将他们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在尊重的基础上进行心灵的交流和教育;同时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要把握好教育力度以及选取合适的教育方法,根据不同学生成长背景以及性格特点,进行“因地制宜”教育;此外,教师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要适当的建立一定的班级规章制度,对学生的行为进行一定的控制和约束,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这是确保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的关键举措,制度要相对人性化,也要与时俱进。

2.培养学生乐观的心态

乐观的心态有助于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而且乐观的心态可以提高学生的抗压能力,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所以初中班主任应该加强培养学生乐观的心态的教学。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态,可以提高学生对于生活的兴趣,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对于未来的期待。培养学生乐观的心态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比如,在面对考试时,老师应该强调同学们不能过重地看待成绩,成绩虽然很重要,但是成绩并不代表一切,而且一次的成绩并不代表全部的成绩。所以老师应该教导同学们允许失败,不要给自己太大的压力。

3.教师要选择合适的心理教育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