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档案管理风险模板(10篇)

时间:2023-06-12 16:06:34

档案管理风险

档案管理风险例1

CooperD.F和ChapmanC.B对风险给出了较权威的定义:“风险是由于从事某项特定活动过程中存在的不确定性而产生的经济或财务的损失,自然破坏或损伤的可能性”。电子档案管理中的风险主要是指电子档案文件在通过网络进行传输的过程中很容易被网络服务影响,出现伪造、泄密、窃听以及篡改等问题。此外,电子档案的信息接收与归档过程中还可能面临计算机病毒与网络黑客等多方面的威胁,所以电子档案管理中风险重重,电子档案的安全难以得到有效保障。

二、风险管理

通过对风险控制等相关内容的学习,笔者认为,电子档案风险管理的程序设计主要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评估和风险应对三个部分。

(一)风险识别。

风险识别是进行风险评估的基础和前提,主要指“寻找”和“分类”风险因素这两项内容。我们希望通过风险识别对电子档案风险源、分布、原因、关联、后果有一个理性认知,如果把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列出在清单上,就能达到较好的识别效果。电子档案风险从性质上划分,主要有:

1.电子档案真实性风险。电子档案的真实性是指档案所包含的信息在传输、被访问等处理后保持不变,状态与最初形成时的一致。电子档案的真实性是其行政有效性以及法律证据性的基础,是电子档案反映历史情况,构成社会价值,能够作为社会记忆长期保存的前提。然而由于电子档案的信息在形成和使用中很容易不留痕迹地被更改,而且在软硬件平台升级时迁移电子档案也可能导致档案中的某些信息发生变化或丢失,因此电子档案面临真实性风险。

2.电子档案完整性风险。电子档案的完整性风险主要是指应该归档保存的电子档案数量不全以及单份电子档案的构成要素不全,这就使利用电子档案出现了障碍,也影响了电子档案本应该有的价值。

3.电子档案可读性风险。电子档案可读性风险简单地说就是指电子档案不可读,即文件经过存储、传输、压缩、转存载体转换、迁移等处理后打不开,或者打开之后是乱码或部分信息显示不出来等。

(二)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是风险应对的前提,主要包括区分电子档案管理过程中各种风险的发生概率、发生后的危害程度,从而找到合理的控制防范方法。Kaplan和Garrick提出了三元组完备集风险理论,即。其中,表示风险,表示第个不利事件,表示发生的概率,表示的结果,是一种损失指标;角标是指是一个完备集。集合中的元素只是风险的一个答案,而整个集合才是全部风险。根据这一理论,电子档案管理的风险评估可以按照这些步骤进行:首先,构建电子档案风险要素表,即把风险识别出来的风险因素列出表格清单。然后,确定所列出的各种风险发生的概率值。第三,评价风险程度,定量分析电子档案管理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风险,确定对应风险后果值集。最后,进行综合风险评价,划分出几个风险等级。

(三)风险应对。

风险应对包括“防范”与“控制”两方面内容,它直接体现风险管理的目标。风险规避通常有三种方法:通过应用制度来规避(允许电子档案管理人员制定某些特定的制度),通过培训和教育来规避(使电子档案管理人员了解管理制度),以及通过应用技术来规避(如设置密码)。风险转移可以通过重新考虑如何提供服务,修改配置模式,外包给其他机构、购买保险,或者与提供商签署服务合同来实现。这使档案管理部门可以将那些与复杂系统管理相关的风险转移到处理这些风险比较有经验的另一个机构中。风险缓解的措施总体上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事前措施,即在风险发生前为降低损失程度所采取的措施,它有时同时也会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一类是事后措施,即在风险发生后为减少损失所采取的措施,主要是指处理紧急情况,从而阻止损失程度加重。事实上,进行风险转移并不能从根本上规避电子档案风险。在电子档案管理过程中,应该从风险产生的源头上就避免风险的发生,或者在风险来临时,采取相应的措施缓解风险造成的损失,具体可做到如下几点:

档案管理风险例2

1.1 信息化风险问题

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完善了档案管理模式,提高了档案管理的有效性,但通过信息化的方式,进行档案管理会带来一定的风险,比如计算机病毒、黑客侵犯、数据不准确以及管理等方面,这些因素的危害性较大,病毒黑客会导致档案信息泄漏,使得档案信息被他人切取,给企业造成了很大的损失,因此这些因素使得房地产档案管理工作存在一定的信息化风险。

1.2 投资风险问题

投资风险也是影响房地产档案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的因素,房地产企业一般考虑到运行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因素,就会采取异地档案备份,但是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进行异地档案备份,就会投入很多的成本,包括人员方面以及设备方面等,投资风险就会慢慢凸显出来。在投资的过程中,如果得到的回报与投资无法实现协调平衡,就会很容易产生投资风险。比如在实行网络档案建设的过程中,会引入大量的计算机、扫描仪等等设备,加大了资金的投入,在进行投资时,管理不到位,投资风险就会不可避免。

1.3 知识产权风险问题

现今阶段,房地产档案管理在信息化建设下就是为了能够达到资源共享。但是涉及到资源共享,在某种程度上很有可能会诱发到知识产权问题上,资源分享的过程中,无法对资源信息进行有效的保护,会使得资源信息出现篡改以及丢失的情况,房地产档案管理互联网制度还并不完善,与档案有关数据信息在分享参考时,知识产权风险问题就会产生。

1.4 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互联网信息化的发展,对于档案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部分档案管理人员缺乏档案管理知识,信息观察力也不足,无法及时将档案进行归总,信息技术的应用不广泛,不具备信息技术操作能力,当前在房地产企业中,既能够掌握房地产业务又能够运用互联网技术的人员少之有少,很多档案管理人员在实际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失误,档案管理不到位,给房地产企业带来了不利的影响。

1.5 缺乏档案管理重视

在房地产企业中很多对档案管理并不重视,普遍认为房地产档案的管理工作即文件复制粘贴,进行简单的统计,并不是房地产登记所重要的工作,也无法对登记产生一定的利润效益,只要确保档案不会丢失以及信息不窃密等即可,这样的思想意识严重的影响了档案管理工作的进展。因此部分房地产企业对档案管理缺乏认识,从而出现了各种风险,给档案管理工作产生了不好的因素,影响了企业的发展。

1.6 档案管理技术手段较为落后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房地产档案管理离不开互联网信息系统,但部分房地产企业档案管理部门在信息系统开发方面还存着不足,无法实现规范化、科学化,由于技术方面认识不足,还有一些资金方面的局限,导致互联网自动化技术比较滞后,无法对信息系统的各个功能进行更新,还有计算机设备也没有及时的更换,使得信息系统在房地产档案管理方面得不到很好的发挥,还有部分房地产企业没有专门的档案管理部门,无法将档案管理工作落实到位,依旧延续着传统的纸质档案激励,没有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限制了档案管理工作的进展。

2 房地产档案管理风险的应对策略

2.1 房产档案抵御风险的能力

房地产企业应加强房产档案管理,最大限度的避免风险的产生,应对档案管理人员加强认识,为他们讲解风险的危害性。在进行异地备份的情况下加强管理,合理的运用档案数字化处理,新档案在归总时需进行电子化的处理,如果需要进行纸质记录档案,与此同时也应采取电子档案,将电子档案进行备份,防止丢失以及泄漏,档案采取一式三份的形式,这样的情况下,一份档案丢失还有其它的备份,一定程度上避免了风险源的产生。

2.2 完善信息?c资料检索体系

为了使房地产企业档案资料的完整性,应对其进行全面的核对,对档案的内容要认真的核对,确保档案的内容与现实所要记录的内容一致,如果发现档案内容存在问题,不符合实际的情况,应及时的采取调整,按照一定的程序对档案采取分类编目,创建案卷号、文号等多方面目录,设置可靠的检索资源,方便于用户能够迅速的查找。另外不断的扩大检索范围,完善检索的条件,使得用户能够及时的查找到房地产信息,但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对档案采取防护措施,避免丢失。

2.3 健全档案管理体系

房地产档案信息至关重要,应不断的健全档案管理体系,保证档案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确保档案的准确性与有效性,房地长档案管理过程划分为三方面,收集信息、整理信息以及信息归档,需要重视这三方面的流程,为档案的信息共享与传递创在良好的条件,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不断的对档案进行更新,定期对档案进行核实与监督,对从中所发现的问题,比如信息不一致、信息空缺以及信息丢失等问题应及时的解决,保证档案信息的完整性,使得档案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化。

2.4 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

房地产企业应加强人员的管理,提高热人员的档案管理知识,提高信息观察力,及时将档案进行归总,对人员进行技术方面的培训,使其能够精通互联网信息技术,提高人员的职责意识。强调应要求人员学会使用计算机上技术对房地产登记信息统计,合理的对房地产资源进行整合,从中能够挖掘出重要的信息资源,认识到档案管理的重要性,企业应加强对人员的培训力度,可以实施奖励的措施,通过人员的业绩,为他们实施奖励,提高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增强他们的归属感,更好的对档案进行管理,从而能够使档案管理工作有序的进行。

2.5 做好房地产档案的风险评估工作

档案管理风险例3

档案安全是对档案实体和信息采取防范措施,避免受到自然灾害、人为事故和突发事件的破坏,减少档案在管理过程中的损坏,使档案处于安全状态,确保不发生档案丢失和损毁,以及信息泄密事件。明确档案安全职责,控制安全风险,消除安全隐患,维护档案管理全过程的安全,是档案部门的基本任务和第一要求,也是档案工作者的基本职责。

1档案全过程管理及其安全风险隐患

1.1档案全过程管理

实施档案工作全过程管理,是新时期档案工作新的理念,其目标在于对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保管、利用,以及迁移等工作状态,采取标准化的过程管理,确保档案管理工作业态的科学化与规范化。档案全过程管理一般有三个阶段:一是档案的前端管理;二是档案的库房保管;三是档案的后程监管.档案全过程管理,与过去通常的档案管理相比,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变化:(1)档案工作环境的扩展。档案安全保护的工作视野不仅关注于档案在库房内的安全,同时也密切关注档案在库外活动,特别是脱离了档案适宜环境,即库外运行状态及其影响破坏作用。(2)档案工作业态的延伸。档案安全管理活动是全方位地覆盖档案的各个工作业态,对档案的“收、管、用”环节中的档案收集、整理归档、编研、保管保护、开发利用、展览陈列、移交转移等,都给予高度关注,确保不发生任何安全事故。(3)档案工作目标的提升。档案的绝对安全,不仅要确保档案在工作活动中不出现档案的损坏、损毁和丢失等事故或事件,同时还要求消除档案工作中存在的、潜在的不安全因素,及时化解档案工作层面的风险隐患和不利因素,使档案始终处在一种安全的、无害的适宜环境中。

1.2档案全过程管理中的隐患和风险

档案全过程管理活动涉及的工作环节多,制约因素多,可能出现的状况和产生的变化也多,这些制约因素和影响情况,会弱化档案管理工作,降低档案安全保障的效率。档案全过程管理中易出现的档案风险和事故隐患,潜伏在档案利用、档案保管及档案日常管理的多个方面,这些管理隐患和风险因子主要有:(1)档案接收征集工作中,未能依据档案标准与规范的要求,严格执行档案的相关管理规章制度,造成工作的失误和疏忽,从而造成档案的破坏和损坏。(2)档案处在不适宜保管条件下,使得档案的自然老化加剧,特别是不适宜的温湿度、光、空气污染物及害虫、霉菌等因素的影响,会造成档案出现纸张的变黄发脆、字迹变色褪色、胶片霉烂、磁带粘连变质,以及光盘的腐蚀等现象。(3)档案利用过程是一个多样的复杂过程,这个阶段的破坏程度差异很大,有时会出现档案的缺页和破裂,有时会出现档案字迹的褪变和信息的失真,有时会出现档案秩序的错乱,甚至于出现档案的丢失和彻底损毁。(4)档案管理疏忽,工作人员大意马虎,管理不善,监管不力,也会造成档案安全漏洞很多,档案破坏和损失的安全隐患不少,如档案人员私自有偿向国外研究人员提供档案数据。(5)备份修复时出会现不当的损害,有的档案已经破损,有的出现生虫、发霉情况且未得到及时修复;以及修复过程中的方法与措施不妥当、不合适、不安全,也会对档案安全造成威胁;有的对电子文件既无备份,也无过硬的保护、保密措施。

2档案全过程安全管理的方式与途径

档案全过程安全管理是指在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保管、利用以及迁移等管理过程中不发生破坏性事件或事故,化解和消除管理活动中存在的安全风险和隐患,使保管和利用的档案没有危险,不受威胁,不出事故。档案管理部门主要有档案馆和档案室两种形式,其全过程管理表现为两种明显不同的工作状态:一种是库房内的相对稳定的环境,保管条件适宜,档案受损、破坏的概率比较低;另一种是处在动态的库外工作状态,环境条件不稳定,在动态过程中(一些过程变化还比较频繁)容易受到不利因素或有害因子的破坏,如图2所示。在确保档案绝对安全的条件下,根据这两种不同的环境和工作状态需要进行相应的安全管理。

2.1档案前端控制的安全管理

2.1.1档案接收时的安全保护

接收的档案需要加强管理与保护,以利于后期档案的利用与保存。一是制定档案接收进馆质量标准和检查验收制度,保证接收进馆的档案符合安全要求。二是档案部门按有关规定和标准进行档案检查和验收,对新接收的档案,一般应进行消毒灭菌处理,做到先消毒、后入库。三是检查合格后,连同案卷目录、卷内文件目录和检索工具,一并接收入馆。

2.1.2档案征集时的安全保护

档案收集是档案安全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确保收集的档案完好无损是档案安全的基本要求。一是建立档案征集的安全管理制度。二是征集档案进馆前,要严密包装,妥善运输,专人护送,保证档案安全。三是征集来的档案要及时归档,有关部门应及时向档案管理部门移交。

2.1.3整理档案时的安全保护

一是应当做到分类准确、编排有序、目录清楚、填写规范、装订整齐、格式统一。档案的目录、内容、填写要求等,符合规范,利于长久安全保存。二是档案整理归档时,应当按照档案安全要求逐卷逐件进行,慎重处理档案原件。三是加强档案整理中的保护,清除有破坏作用的文件装订物、添加物等;对有些档案进行舒展平整、表面去污和修裱等保护性处理;规范档案装入盒的操作;单独对有潜在危害的档案立卷。四是防范人为灾害、突发事件,以及不当操作造成档案的丢失、破坏或损毁。档案文件在整理完毕后,应当及时归档。

2.2档案库房保管的安全管理

档案库房的安全管理工作,主要是通过档案库房的安全工作来实施的。主要有两方面的工作。

2.2.1配备档案安全的设备设施

档案库房安全管理的基础性条件,是具备必要和必需的档案安全设备设施。主要包括:安装库房的安全监控系统,配备库房的消防设备,配置档案的保护与管理维护设备,建立和完善档案数字信息安全设施。

2.2.2加强库房保管中的安全措施

强化档案保管的工作效率,需要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保障库房安全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主要包括:建立健全档案库房安全管理制度;注重保管中的档案实体与信息安全;加强档案规范化管理,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建立岗位责任制,做到责任到人。

2.3库外后程监管的安全管理

2.3.1档案利用中的安全管理

注重利用中的档案安全,确保档案不丢失、不损坏,档案信息不失密泄密。一是做好档案利用登记,限定用户利用范围,严格审批手续。严格控制档案原件的利用,对档案复制件的使用,也应履行相关手续。建立完整的登记、借用、归还等手续。二是使用单位对摘录、复制的档案要严格登记,妥善保管,不得散存在个人手中,不得扩散和转让。严禁擅自摘抄、复制档案,因工作需要从档案中取证的,必须按查阅档案审批权限经审查批准后才能复制(或拍摄)。三是在档案利用场所安装摄像监视器,严防利用者在档案上涂改、圈画、抽取、折叠、裁剪、撤换。用户利用档案时,必须爱惜档案,不准向无关人员泄露档案内容。四是收回档案时,仔细翻阅检查被利用的案卷和摘抄的内容。

2.3.2档案编研时的安全保护

一是应当依据档案法规,遵循档案保护的标准与技术规范,遵守档案利用与安全的相关规章制度。二是规范管理,避免使用不当或过度造成损伤及损毁。三是从保护档案、方便利用的原则出发,更多采取档案的数字形式、复制件形式,尽量避免档案原件的重复使用,减少利用损伤。

2.3.3档案展览中的安全管理

档案展览活动范围广、接触对象多、档案展览形式多样,增加了档案受损和破坏的概率。一是档案展览场所应配备安全设施和保护设备,防止档案被盗、被损坏、被破坏情况发生。二是监管展览中的档案安全,防止档案展览过程中人为损伤、展览环境变化、用户不当操作等因素对档案的破坏。三是制订档案展览中灾害防护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方案,确保档案安全。

2.3.4档案外借(转递)中的安全管理

档案馆(室)要检查与控制借出的档案,履行手续,规范操作,保证安全。一是出借给单位或个人的档案复制件、摘抄材料,必须加盖档案馆(室)公章。二是利用单位或个人借用的档案,要严格登记,妥为保管,不得扩散和转让。三是不允许利用单位或个人长期保存,用毕一律退回。此外,转递档案时,应当依据安全保密要求,履行审批手续,依章规范操作,防止出现档案丢失或损坏的情况发生。

2.3.5档案移交的安全管理

档案室应依法定期将具有长远保存价值的档案向档案馆移交。一是做好交接前的准备工作,对所有保存档案进行一次全面清理,做到账物相符。二是对借出的档案要及时催还,一时归还不了的要问明原因,整理好档案借阅查询登记簿,并在档案借阅查询登记簿上注明原因及催还情况。三是按档案移交要求编制移交清单,有特殊情况需要说明的附于清单后。

2.3.6档案转移运输中的安全管理

一是档案转移运输时,使用牢固、干燥的包装材料和装载形式对被送档案进行包装,并进行档案安全检查,防止转运过程中档案的损失。二是档案转运中包装箱应符合档案安全要求,全程注意档案的完好与完整,避免发生档案损坏、被盗、丢失事件。三是档案远距离运输转移,应考虑天气变化,防范暴雨、冰雪或大风等恶劣天气,以及突发事件可能对档案造成的损失和危害。

3档案安全风险控制指标及其实施方式

3.1风险控制方式

确保档案安全,需要消除安全事故隐患,化解安全风险。全过程管理中档案安全的风险控制,作为常态化的风险控制,是档案安全重要性和长期性的体现,是档案安全体系建设中的重要内容。档案安全的风险控制指标是一种对档案安全事故发生和发展能够作出基本判别的评估指标。借助量化的风险控制指标,能区分档案安全风险隐患,确定事故的破坏程度,预判危害的发展态势,达到减少灾害发生的概率和控制风险的目的。

3.2风险控制指标的制定与作用

设计全过程档案安全管理的风险控制指标,需要依据国家档案安全战略、本单位所属系统的发展需求、面临的安全工作形势和现实情况,从降低档案安全风险的要求出发,认真研究制定考核依据、考核内容、办法及评分标准、考核成绩及否决条款等内容。全过程档案安全管理的风险控制指标可以设定成三级指标,其内容涉及档案的安全防护与风险控制,针对档案的实体管理与信息安全。档案安全风险控制指标,主要涉及全过程管理中安全防护、隐患消除、风险控制,以及数字信息安全等内容。档案安全风险控制指标的主要内容与工作目标详见表1。档案馆(室)风险控制指标的核心内容,是档案保管和档案利用的安全。风险控制指标包括档案安全隐患和潜在风险的工作环节、人员和场所。控制风险的范围包括库房基础设施、配置的设备设施,也包括档案前端与后端管理,以及档案减灾处突和档案抢救修复等内容。设计风险控制指标需要以档案总体安全为目标,从时间周期、保护措施、控制风险效果等方面,加强档案安全管理,并通过档案安全状态的实时监控,及时分析档案安全态势及发展状况,调整与评估档案风险控制指标的实施效果。风险控制指标的作用,是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指导和监督档案馆(室)开展档案安全工作的依据,成为衡量各级单位档案安全工作开展情况的评估标准;也是各级各类档案馆(室)进行档案安全工作自查、实施自我监督的工作标准。

档案管理风险例4

在房地产档案管理工作中,风险是不可避免的,如果没有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将会制约着房地产企业的发展。因此需要对房地产档案管理风险进行全面的分析,了解档案管理可能出现的各个风险因素。了解到这些风险因素,并且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档案管理风险措施,有效的避免风险的发生,解决风险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提高档案管理的效率,提升档案管理水平,确保档案管理工作能够稳定的进展。

1 房地产档案管理风险相关问题

1.1 信息化风险问题

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完善了档案管理模式,提高了档案管理的有效性,但通过信息化的方式,进行档案管理会带来一定的风险,比如计算机病毒、黑客侵犯、数据不准确以及管理等方面,这些因素的危害性较大,病毒黑客会导致档案信息泄漏,使得档案信息被他人切取,给企业造成了很大的损失,因此这些因素使得房地产档案管理工作存在一定的信息化风险。

1.2 投资风险问题

投资风险也是影响房地产档案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的因素,房地产企业一般考虑到运行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因素,就会采取异地档案备份,但是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进行异地档案备份,就会投入很多的成本,包括人员方面以及设备方面等,投资风险就会慢慢凸显出来。在投资的过程中,如果得到的回报与投资无法实现协调平衡,就会很容易产生投资风险。比如在实行网络档案建设的过程中,会引入大量的计算机、扫描仪等等设备,加大了资金的投入,在进行投资时,管理不到位,投资风险就会不可避免。

1.3 知识产权风险问题

现今阶段,房地产档案管理在信息化建设下就是为了能够达到资源共享。但是涉及到资源共享,在某种程度上很有可能会诱发到知识产权问题上,资源分享的过程中,无法对资源信息进行有效的保护,会使得资源信息出现篡改以及丢失的情况,房地产档案管理互联网制度还并不完善,与档案有关数据信息在分享参考时,知识产权风险问题就会产生。

1.4 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互联网信息化的发展,对于档案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部分档案管理人员缺乏档案管理知识,信息观察力也不足,无法及时将档案进行归总,信息技术的应用不广泛,不具备信息技术操作能力,当前在房地产企业中,既能够掌握房地产业务又能够运用互联网技术的人员少之有少,很多档案管理人员在实际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失误,档案管理不到位,给房地产企业带来了不利的影响。

1.5 缺乏档案管理重视

在房地产企业中很多对档案管理并不重视,普遍认为房地产档案的管理工作即文件复制粘贴,进行简单的统计,并不是房地产登记所重要的工作,也无法对登记产生一定的利润效益,只要确保档案不会丢失以及信息不窃密等即可,这样的思想意识严重的影响了档案管理工作的进展。因此部分房地产企业对档案管理缺乏认识,从而出现了各种风险,给档案管理工作产生了不好的因素,影响了企业的发展。

1.6 档案管理技术手段较为落后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房地产档案管理离不开互联网信息系统,但部分房地产企业档案管理部门在信息系统开发方面还存着不足,无法实现规范化、科学化,由于技术方面认识不足,还有一些资金方面的局限,导致互联网自动化技术比较滞后,无法对信息系统的各个功能进行更新,还有计算机设备也没有及时的更换,使得信息系统在房地产档案管理方面得不到很好的发挥,还有部分房地产企业没有专门的档案管理部门,无法将档案管理工作落实到位,依旧延续着传统的纸质档案激励,没有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限制了档案管理工作的进展。

2 房地产档案管理风险的应对策略

2.1 房产档案抵御风险的能力

房地产企业应加强房产档案管理,最大限度的避免风险的产生,应对档案管理人员加强认识,为他们讲解风险的危害性。在进行异地备份的情况下加强管理,合理的运用档案数字化处理,新档案在归总时需进行电子化的处理,如果需要进行纸质记录档案,与此同时也应采取电子档案,将电子档案进行备份,防止丢失以及泄漏,档案采取一式三份的形式,这样的情况下,一份档案丢失还有其它的备份,一定程度上避免了风险源的产生。

2.2 完善信息c资料检索体系

为了使房地产企业档案资料的完整性,应对其进行全面的核对,对档案的内容要认真的核对,确保档案的内容与现实所要记录的内容一致,如果发现档案内容存在问题,不符合实际的情况,应及时的采取调整,按照一定的程序对档案采取分类编目,创建案卷号、文号等多方面目录,设置可靠的检索资源,方便于用户能够迅速的查找。另外不断的扩大检索范围,完善检索的条件,使得用户能够及时的查找到房地产信息,但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对档案采取防护措施,避免丢失。

2.3 健全档案管理体系

房地产档案信息至关重要,应不断的健全档案管理体系,保证档案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确保档案的准确性与有效性,房地长档案管理过程划分为三方面,收集信息、整理信息以及信息归档,需要重视这三方面的流程,为档案的信息共享与传递创在良好的条件,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不断的对档案进行更新,定期对档案进行核实与监督,对从中所发现的问题,比如信息不一致、信息空缺以及信息丢失等问题应及时的解决,保证档案信息的完整性,使得档案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化。

2.4 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

房地产企业应加强人员的管理,提高热人员的档案管理知识,提高信息观察力,及时将档案进行归总,对人员进行技术方面的培训,使其能够精通互联网信息技术,提高人员的职责意识。强调应要求人员学会使用计算机上技术对房地产登记信息统计,合理的对房地产资源进行整合,从中能够挖掘出重要的信息资源,认识到档案管理的重要性,企业应加强对人员的培训力度,可以实施奖励的措施,通过人员的业绩,为他们实施奖励,提高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增强他们的归属感,更好的对档案进行管理,从而能够使档案管理工作有序的进行。

2.5 做好房地产档案的风险评估工作

在房地产档案管理中,应对风险采取一定的评估,从而掌握风险产生的成因以及风险的危害性,从而能够针对性的运用应对方法来解决这些风险,对档案存在的某一个特定的风险进行分析,对其所产生的概率进行研究,然后再决定运用哪一种方法解决这一风险比较有效,久而久之,就能够避免这种风险产生。在进行风险评估工作的过程中,需要结合实际情况来进行,最好请这方面的专家来进行风险评,有效的减小风险带来的危害。

3 结语

房地产档案管理工作至关重要,房地产企业应明确档案管理的重要性,及时的对档案管理风险进行分析,并且采取合理的措施,提高房产档案抵御风险的能力,完善信息与资料检索体系,健全档案管理体系,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做好房地产档案的风险评估工作,有效的避免档案管理风险,使得档案管理工作更加规范与科学,提升档案管理水平,实现档案管理有效性,促进房地产企业的稳定发展。

档案管理风险例5

档案是机关工作和生产活动中产生的文书材料和技术文件等在办理完毕后,为了满足日后查考利用的需要而归档保存的,并且任何档案都是适应机关工作和生产的客观需要形成的,不是人们凭主观愿望随意编写的,更不是按照档案人员的要求产生的。档案在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价值形态,对社会具有不同的具体作用。

商业银行档案外包是指银行在档案管理人员、存储设备不足或管理成本不经济条件下,整合利用外部优质专业化档案管理资源,将银行档案委托外包单位管理,从而达到降低档案保管成本,提高管理效率的一种档案管理模式。

档案外包商应具有以下特征:

第一,是一种实体性管理机构;

第二,是一种社会化、集约化和专业化程度高的档案管理机构;

第三,有较大的规模,服务对象也较多;

第四,对其保管的文件只有保管权,而无所有权;

第五,是介于文件形成者与档案馆之间的一个中间性机构,它要对双方负责,作为一个过渡性的、中间性的档案管理机构,文件中心首先要尊重文件形成者的利益和要求,同时又要担负起为档案馆积累档案的重任;

第六,可以承担文件管理咨询与培训的职能。

一、银行档案外包的背景

二战后,美国大量的文件需要归档保存,文件中心应运而生。1950年,美国《联邦文件法》以法令形式肯定了文件中心这种新型管理机构。把使用次数不多,但又必须保管一段时期的文件集中存放在造价较低的专门库房里,受到人们的认可。

从某种意义上讲,商业银行就是“经营风险”的金融机构,以“经营风险”为其盈利的根本手段。商业银行是否愿意承担风险,是否能够妥善控制和管理风险,将决定商业银行的经营成败。随着业务发展和竞争加剧,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也呈现出复杂多变的特征,对这些风险进行识别、分析、计量、监测并采取科学的控制手段和方法,是商业银行保持稳健经营的根本所在。健全的风险管理体系在银行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具备领先的风险管理能力和水平,成为商业银行最重要的核心竞争力。利用先进的风险管理技术,最大限度地减少银行档案外包可能造成的损失,是商业银行档案外包风险管理目的。

二、商业银行档案外包的风险管理重点

风险是一个常用而宽泛的词汇,频繁出现在经济、政治、社会等领域。就银行风险的定义主要有以下三种:

一是风险是未来结果的不确定性(或称变化);

二是风险是损失的可能性;

三是风险是未来结果对期望的偏离,即波动性。风险是一个明确的事前概念,反映的是损失前事物的发展状态。

从风险的定义上可以看到,风险是对未来结果的不确定性,是可能存在的损失,银行档案做为银行经营活动的历史记录,是传承银行社会记忆,再现银行历史面貌的凭证,为银行经营、管理提供信息支持,并为银行业务相伴产生的法律风险提供原始的凭证依据,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防范银行档案外包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风险,是确保银行档案外包安全的首要工作,银行档案外包风险管理的重点是:

(一)档案外包风险的评估

商业银行在制定档案外包政策时,应当评估以下风险要素:

1.外包活动的战略风险、法律风险、声誉风险、合规风险、操作风险、国别风险等风险因素;

2.影响外包活动的外部因素,因外包供应商的过错而造成的服务中断或撤销而引发的风险;

3.银行对外包活动的风险管控能力;

4.外包供应商的技术能力、业务策略和业务规模、业务连续性及破产风险,风险控制能力及外包服务的集中度;

(二)外包供应商的尽职调查

1.外包供应商的主体资质、经营管理能力、经营声誉、行业地位;

2.财务稳健性、技术实力和服务质量、对银行业的熟悉程度;

3.对银行托管档案客户信息的安全性;

4.外包供应商对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

5.外包供应商的关联关系;

(三)外包合同的审查要素

1.外包合同中的服务内容、范围、标准、期限;

2.外包服务的业务连续性安排;

3.外包服务的保密性和安全性的安排;

4.外包服务的结算、支付方式;

5.外包服务的审计和检查;

6.外包争端的解决机制;

7.外包合同或f议变更或终止的过渡安排、违约责任;

8.外包供应商的应急管理;

三、商业银行档案外包的风险评价标准

商业银行档案在外包后,定期对档案外包商进行风险评估,做到早发现早预防。将银行档案外包风险纳入银行日常管理并持续监控、评价,就能及时发现档案外包风险,并在发现风险后及时采取有效处置措施,将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

日常工作中可采用平衡计分卡方式设计评分标准,可按月、季、半年、年度要求进行档案外包业务检查,检查内容包括:

(一)外包供应商的评估:

1.资质:是否符合专业资质;

2.财务:收费是否合理,程序是否完善;

3.日常经营:是否出现异常;

4.及时性:是否能及时办理档案的收、取、查阅流程,在办理过程中有无差错发生;

5.差错性:资料能否及时、准准、无差错地领取、归还,不存在遗失情况;

6.沟通性:沟通是否顺畅,是否对银行服务需要的反应能迅速、及时、有效完成;

7.保密性:无违反保密原则,业务合作期间能保护好银行信息及银行商业秘密;

8.监督检查:是否能积极配合商业银行开展外包监督工作,及时报送外包工作情况;

9.违规性:是否存在违规行为,是否存在隐瞒事实,阻挡、抗拒检查、伪造、隐匿、篡改、毁灭违规证据行为。

(二)外包人员的评估

1.人员:有符合要求的档案管理人员,能够高效完成各项工作;

2.外包I务人员能够妥善保管商业银行委托保管的各类客户资料、档案资料;

3.服从银行管理,无主观故意,通过内外勾结、恶意操作等措施规避银行风险控制措施;

4.无擅自向客户做出不实承诺行为,向客户提供虚假资料或误导性宣传;

5.无假借银行名义进行客户约谈行为,无冒用银行商誉的行为;

6.无利用职务之便,窃取客户资料等进行违反职业操守及银行管理规定的其他行为;

(三)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及演练

1.是否事先制定建立档案外包风险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和机制,确保档案外包业务活动的正常经营;

2.是否建立替代方案,寻求合同项下的保险安排等措施;

3.是否定期组织外包商开展演练,建立外包业务连续性计划,确保业务活动的正常经营;

四、商业银行档案外包的前景及展望

银行将部份档案外包是弥补人手不够,存储场地、设备受限、管理成本不经济的有效办法,但外包不等于不管,恰恰相反,银行档案外包工作必须在银行档案室的控制下,以保证方向正确,成果符合要求。银行档案外包风险应对策略的目的是力图将风险降低到可以接受和控制的程度。

自商业银行诞生之初,风险就与之相伴。通过对银行档案外包风险的识别、计量、监测、控制,采取分散、转移、规避和补偿等措旋,确保外包风险能及时发现。通过对风险诱因的分析,及时发现档案外包中存在的问题,决定采取何种有效措施。通过识别和评估档案外包风险,采用合理的技术、方法对档案外包加以防范和控制,以最小的成本使档案外包风险所致损失降到最低程度。银行档案外包做为银行档案管理的一个部份,是随着银行近年业务的发展而成长起来的新兴行业,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相信在银行档案工作者的辛勤努力下,将银行档案外包风险纳入日常管理并持续监控、评价,就能做到早发现早预防,确保银行档案外包业务的连续性,为银行档案外包业务健康稳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参考文献

[1]刘平,戴硕,张铁.《风险管理》.中国金融出版社[M].2007.08.

[2]冯惠玲.《电子文件风险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4.

档案管理风险例6

风险主要为可能遇到的危险或不确定性,财会档案的风险主要来自于三方面的不确定性因素:一是人为因素,二是社会因素,三是自然因素战争或者火灾等由人主导的因素;物理因素,比如温度、湿度的控制是否能保持档案的最佳保存状态,是否做好了遮阳遮光防范。

其中,人为因素是造成所有风险灾难的首要因素。研究表明,70%-80%的灾难是由人犯错误造成的。对于档案风险也多由人为因素引发,本文主要分析人为因素包含的各个方面。

1.1 领导层方面

财会档案在各个行业中有着不同的意义,在银行证券等金融行业中,财会档案关系到金融资本的安全,是风险隐患中的关键环节;但在以教学科研为主的高校,往往从学校的领导层开始就忽视财会档案的重要性,在学校整体档案管理中被排在次要位置。

研究显示,85%的企业破产或者失败源于领导层的错误管控,而其中73%是源于高层的决策失误。领导层对于财会档案的漠视,也使得财会档案管理鲜有规范的制度条例来指导,这给财会档案管理埋下了风险隐患。

1.2 部门间协作方面

财会档案的管理涉及到财务部门和档案部门,财务部门是财会档案的形成部门,财务部门对财会档案的收集、装订、整理、前期保管等工作将直接决定财会档案的初期质量。但财务部门并非专业的档案管理部门,需要专业档案部门的协助和配合,而一些高校档案部门、财务部门以及与学校各二级单位三方面之间的联系仅限于归档交接,并没有建立良好的沟通协调机制。由于部门间互相不了解彼此的工作模式和需求,缺乏明确的分工,使得部门间互相推诿,造成沟通障碍。

1.3 档案部门管理方面

对高校档案部门来说,档案部门内部管理水平决定着部门的文化和发展,是档案部门能否完善运行各类档案管理的关键。档案部门管理风险主要表现为:

一是档案部门管理者领导水平欠缺,因其职业敏感性,对财会档案人员的要求较高。二是档案员工未能参与到风险决策中,职工提出的意见不被采纳,打消了其工作积极性。三是档案管理部门缺乏财会方面的专业知识,不注重与本校财会部门以及外界相关档案部门的交流和学习,使得员工专业知识匮乏。

1.4 从业人员方面

档案管理人员是接触档案最多的人员,也是指导归档和利用档案的引导者,因此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决定了财会档案的安全。财务档案较其他档案更为特殊,需要档案管理人员兼备档案管理能力和财务知识。。同时,财会档案鲜有专门的人员进行管理,人员流动性大,导致工作接续出现问题,档案部门在查档过程中发现漏装、错装等问题时也会有未能及时反馈给财务部门等情况。

1.5 查档人员方面

随着高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科研课题的审计工作也随之增加,对学校资金收支分配情况和对科研课题相关的业务凭单等审计材料的查阅也相应增加。在查档高峰期,因为档案馆的格局和人手不够等限制,不能及时对查档人员进行监管,造成了查档隐患。同时,由于工作量大,工作实效要求高,因此为了提高工作效率,相关查档老师也会派学生来档案部门查询财会档案,这种委托的行为也可能给档案管理造成风险隐患。

2 财会档案的风险管控措施

财会档案的风险管理即预测未来的不确定性因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减少对档案造成损失的过程。通过分析、识别和评估了上述人为因素可能造成的风险,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实施应对措施:

2.1 提升财会档案管理意识

要想提升财会档案的管理水平,首相要从思想上扭转对财会档案的重视程度,提升财会档案管理相关的人员的风险管控意识。首先,要让学校管理者认识到财会档案风险管理对学校发展的重要性;其次,档案部门要对财务部门及各二级单位相关人员普及档案管理条例,加强其对档案的前期整理水平及保管责任意识;第三,要通过采取各种安全方式教育和宣传,加强职工的安全意识,形成全馆的安全文化氛围,做到人人参与,人人负责;第四,档案馆的从业人员更要以身作则,思想上加强财务档案风险防范,行动上改变被动接收档案的局面,减少倦怠情绪;最后,在档案部门内张贴查档安全知识图,重要的位置张贴警示标志,让风险意识深入每个查档人的心。

2.2 建立财会档案管理制度。

要制定“从上而下”的安全管理制度,上至主管校领导、档案馆及财务处主管领导,下至财务处及相关部门兼职档案员、财会档案专职管理人员、查档人员,将相关的责任分散到每个档案从业人员身上,使每个人都明确自己的责任和权利,履行自己的义务。同时,制定档案奖惩制度,将违背财会档案管理制度的行为予以指正,必要时限制查档或通报,以加深其对财会档案管理制度的执行。

2.3 改进档案部门风险文化。

企业或组织的风险文化分为高责备文化和无责备文化。当风险发生后,领导者是否责备职工决定了其管理文化和管理水平。在档案馆风险文化塑造中,人是关键,要以人为本,提高馆内内部风险管控文化。档案管理者首先要提高自己的风险应对能力,注意行事方法;其次,要建立良好的自上而下的沟通机制,共同成长进步;再次,管理者要采取鼓励机制,对及时发现错误,规避风险的行为予以奖励;第四,管理者要学会权力下放,将主动权交给具体负责财会档案的职工,因为他们才是该类档案的直接管理员,对档案的情况更为熟悉,因此要多采纳他们的意见,赋予其更多的参与感与责任感,让其从被动接受领导转变成档案的主导者;第五,合理利用资源,注重职工个人素质全面发展,如邀请财务人员对本部门职工做财务专业知识的普及。

2.4 发展财会档案信息化系统。

现代技术的应用在提高办事效率的同时也降低了人为错误的发生,财会档案的风险管理也需要信息化系统的支撑。首先,通过将财会档案数字化,一些往来账目可以以电子档案的形式查阅,缓解了来馆翻阅纸质档案造成压力,也减少了人为监督和指导查档的工作强度,降低了人为错误引发的风险;其次,加大对财会档案数字化的硬件支持,提供先进的设备,并培训财务档案管理人员相关的电子档案管理知识和信息化风险防范方法;第三,档案部门要利用互联网技术创新,优化部门网站建设,从各部门及教职工的需求出发,建立财会档案专门页面,普及财会档案相关法律法规、专业知识、归档和查档要求、操作流程等,减少沟通不善带来的风险;第四开发档案管理公众号,利用自动化办公系统,定期向教职工推送档案工作内容,并开发留言板及在线交流功能,让公众能参与到档案馆的建设中来,更好的改进档案管理工作。

3 总结

财会档案是高校综合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高校某一时期的科研与教学活动,是高校发展史的见证,关系到学校的发展动向和今后的发展形势。但是随着风险管理意识的增强,我们意识到人为因素导致的不确定性和风险越来越影响着财会档案的命运。本文从提升管理意识、制定风险制度、改进风险文化和发展信息化系统方面对财会档案提出了风险管控措施。这些措施的后期实施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的调整和探索,以期实现优化的全过程风险管理,确保财会档案信息的

档案管理风险例7

档案外包商应具有以下特征:

第一,是一种实体性管理机构;

第二,是一种社会化、集约化和专业化程度高的档案管理机构;

第三,有较大的规模,服务对象也较多;

第四,对其保管的文件只有保管权,而无所有权;

第五,是介于文件形成者与档案馆之间的一个中间性机构,它要对双方负责,作为一个过渡性的、中间性的档案管理机构,文件中心首先要尊重文件形成者的利益和要求,同时又要担负起为档案馆积累档案的重任;

第六,可以承担文件管理咨询与培训的职能。

一、银行档案外包的背景

二战后,美国大量的文件需要归档保存,文件中心应运而生。1950年,美国《联邦文件法》以法令形式肯定了文件中心这种新型管理机构。把使用次数不多,但又必须保管一段时期的文件集中存放在造价较低的专门库房里,受到人们的认可。

从某种意义上讲,商业银行就是“经营风险”的金融机构,以“经营风险”为其盈利的根本手段。商业银行是否愿意承担风险,是否能够妥善控制和管理风险,将决定商业银行的经营成败。随着业务发展和竞争加剧,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也呈现出复杂多变的特征,对这些风险进行识别、分析、计量、监测并采取科学的控制手段和方法,是商业银行保持稳健经营的根本所在。健全的风险管理体系在银行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具备领先的风险管理能力和水平,成为商业银行最重要的核心竞争力。利用先进的风险管理技术,最大限度地减少银行档案外包可能造成的损失,是商业银行档案外包风险管理目的。

二、商业银行档案外包的风险管理重点

风险是一个常用而宽泛的词汇,频繁出现在经济、政治、社会等领域。就银行风险的定义主要有以下三种:

一是风险是未来结果的不确定性(或称变化);

二是风险是损失的可能性;

三是风险是未来结果对期望的偏离,即波动性。风险是一个明确的事前概念,反映的是损失前事物的发展状态。

从风险的定义上可以看到,风险是对未来结果的不确定性,是可能存在的损失,银行档案做为银行经营活动的历史记录,是传承银行社会记忆,再现银行历史面貌的凭证,为银行经营、管理提供信息支持,并为银行业务相伴产生的法律风险提供原始的凭证依据,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防范银行档案外包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风险,是确保银行档案外包安全的首要工作,银行档案外包风险管理的重点是:

(一)档案外包风险的评估

商业银行在制定档案外包政策时,应当评估以下风险要素:

1.外包活动的战略风险、法律风险、声誉风险、合规风险、操作风险、国别风险等风险因素;

2.影响外包活动的外部因素,因外包供应商的过错而造成的服务中断或撤销而引发的风险;

3.银行对外包活动的风险管控能力;

4.外包供应商的技术能力、业务策略和业务规模、业务连续性及破产风险,风险控制能力及外包服务的集中度;

(二)外包供应商的尽职调查

1.外包供应商的主体资质、经营管理能力、经营声誉、行业地位;

2.财务稳健性、技术实力和服务质量、对银行业的熟悉程度;

3.对银行托管档案客户信息的安全性;

4.外包供应商对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

5.外包供应商的关联关系;

(三)外包合同的审查要素

1.外包合同中的服务内容、范围、标准、期限;

2.外包服务的业务连续性安排;

3.外包服务的保密性和安全性的安排;

4.外包服务的结算、支付方式;

5.外包服务的审计和检查;

6.外包争端的解决机制;

7.外包合同或?f议变更或终止的过渡安排、违约责任;

8.外包供应商的应急管理;

三、商业银行档案外包的风险评价标准

商业银行档案在外包后,定期对档案外包商进行风险评估,做到早发现早预防。将银行档案外包风险纳入银行日常管理并持续监控、评价,就能及时发现档案外包风险,并在发现风险后及时采取有效处置措施,将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

日常工作中可采用平衡计分卡方式设计评分标准,可按月、季、半年、年度要求进行档案外包业务检查,检查内容包括:

(一)外包供应商的评估:

1.资质:是否符合专业资质;

2.财务:收费是否合理,程序是否完善;

3.日常经营:是否出现异常;

4.及时性:是否能及时办理档案的收、取、查阅流程,在办理过程中有无差错发生;

5.差错性:资料能否及时、准准、无差错地领取、归还,不存在遗失情况;

6.沟通性:沟通是否顺畅,是否对银行服务需要的反应能迅速、及时、有效完成;

7.保密性:无违反保密原则,业务合作期间能保护好银行信息及银行商业秘密;

8.监督检查:是否能积极配合商业银行开展外包监督工作,及时报送外包工作情况;

9.违规性:是否存在违规行为,是否存在隐瞒事实,阻挡、抗拒检查、伪造、隐匿、篡改、毁灭违规证据行为。

(二)外包人员的评估

1.人员:有符合要求的档案管理人员,能够高效完成各项工作;

2.外包?I务人员能够妥善保管商业银行委托保管的各类客户资料、档案资料;

3.服从银行管理,无主观故意,通过内外勾结、恶意操作等措施规避银行风险控制措施;

4.无擅自向客户做出不实承诺行为,向客户提供虚假资料或误导性宣传;

5.无假借银行名义进行客户约谈行为,无冒用银行商誉的行为;

6.无利用职务之便,窃取客户资料等进行违反职业操守及银行管理规定的其他行为;

(三)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及演练

1.是否事先制定建立档案外包风险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和机制,确保档案外包业务活动的正常经营;

2.是否建立替代方案,寻求合同项下的保险安排等措施;

3.是否定期组织外包商开展演练,建立外包业务连续性计划,确保业务活动的正常经营;

档案管理风险例8

银行信贷档案是信贷管理中的重要内容。在强化管理规范操作、防范风险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很多人认为信贷档案只是一些合同、文件、凭证、法律文书等,与防范风险的关系不大,只是提供一些必要的凭据支持。其实,信贷档案在防范风险中的重要作用,是其他管理和材料无法替代的,其作用主要体现在:

1.控制信贷风险源。通过对借款企业经营状况、管理水平、盈利能力、发展前景及信用状况等资料的科学整理归档与分析,掌握客户综合信贷风险与单笔信贷风险程度,为确定贷与不贷、贷多贷少、期限长短等提供科学决策依据,堵住信贷风险源头。

2.有效预警信贷风险。一是科学规范的借贷资料,可掌握贷款到期、逾期情况,确保及时采取措施,防范信贷风险的发生二是健全的信贷管理资料,可对企业经营业务量、资金运营状况、偿债能力、盈利能力等进行分析与预测 ,测评企业贷款额度警戒线,合理掌握信贷投量,降低信贷风险概率三是翔实的借款企业经营资料,可掌握企业原材料、产成品占用情况,分析产品的销售动态、市场行情和销售货款的回笼及应收账款情况,从而及时发现信贷资金运行中潜在风险。

3.防范企业经营风险。一是完善采购环节管理档案,加强对企业采购原材料或商品质、价、量 “三控制” ,促进企业“以销定购、以效定购”,减少盲目采购引起的经营风险二是健全库存管理档案,随时检查商品库存数量、成本情况,保证账实、账账、账表相符并可掌握库存商品质量情况,促进库存勤进快销,减少库存潜在风险三是健全销售资料档案,及时掌握企业销售实绩与市场态势,寻找诚实守信的客户,促进顺价销售及时掌握销售货款的回笼归行情况,保证及时贷款本息足额收回,特别是对形成的销售结算资金,通过及时、详细记载发生的时间、金额、付款单位、形成原因等,及时采取催收措施,有效防范销售环节的信贷风险。

4.规避企业改制风险。建立健全信贷档案,可保证基层金融单位积极参与企业改革,坚持“债随资产走、资产与负债相统一”的原则,及时有效落实贷款债务可对企业改革成本来源进行甄别,掌握企业实施人员分流的具体方案,制止企业人员带钱、带物分流,严防悬空、挤占挪用信贷资金也可以翔实的资料做好政府、部门的参谋,解决改革中遗留的政策性与有关经济问题,落实拖欠的各类补贴与债权债务,减少企业改制风险。

5.提供依法管贷依据。一是利于贷款实行依法管理。健全的信贷政策制度办法资料,有利于贷款严格按照法规和政策制度办事健全的借贷资料,有利于贷款严格按照地规和政策制度办事健全的借贷资料,有利于贷款严格按照合同规定执行,依法加强对企业经营全过程的监管、二是有利于保证诉讼时效。对到期贷款及时通知,对不良贷款及时催收,并收回回执,有利于保证诉讼时效三是依法收贷依据。通过对信贷资料的分析,并以借贷资料为依据,实施对不良贷款及时实行依法诉讼对资不抵债、丧失发展空间、通过普通诉讼程序无法收回的,及时提出破产申请对依法破产的,及时申报债权,积极参与和监督企业资产的清算、评估 、变现和分配,最大限度地减少信贷资产的损失四是翔实的信贷资料也是呆账认定及核销申报的依据与条件。

可见信贷档案在信贷风险管理中地位和作用日益凸现基层机构必须提高认识 ,采取措施,健全信贷档案管理制度,促进信贷档案不断完善。不完善的档案无法充分发挥其管理与防范风险方面的作用。在日常工作中,主要应作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加大信贷资料收集力度,确保信贷档案齐全完整。一是借贷资料。主要是信贷过程中形成的有关贷款资料文本。二是信贷管理资料。主要是银行对企业信贷监管过程中形成的有关资料。三是企业经营资料。主要是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复印件、企业资产负债表等资料。四是信贷政策制度办法类资料。五是其他资料。同时要制定系统的、可行的信贷档案管理办法,并落实信贷档案专兼职人员,实行信贷档案集中统一管理,切实解决以往信贷资料由经办信贷人员分散保管,容易造成资料遗失,确保信贷资料齐全完整。

2.开发档案信息资源,为防范风险提供全方位服务。一是改革信贷档案利用传统的“坐等查阅”服务方式,建立新型的“快速服务、跟踪服务、系列服务、全程服务”模式。二是积极做好信贷档案的编研工作。利用现有借贷资料、信贷管理资料、企业经营资料、政策导向资料等,进行科学整理、归类与分析,编研系统性的信息网络数据库,为防范信贷资产风险提供信息依据。三是开发挖掘市场信息资源。利用金融机构点多、面广的特点,加强系统内外的联系,建立市场行情、价格等市场信息网络,帮助企业联系诚实可信的客户,扩大购销业务,提高经营效益,实现银企双赢。

档案管理风险例9

二、档案管理信息化中安全风险评估的作用

人们在进行档案信息管理的过程中受到认识能力以及实践能力的限制,不能够保证信息管理的完全安全性,所以档案信息管理系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脆弱性,这种情况导致在使用档案信息的过程中面临着一些人为或者是自然条件的破坏,所以档案信息管理存在安全风险具有必然性。因此,对档案信息管理进行安全风险评估具有重要的意义,信息安全建设的前提是,基于对综合成本以及效益的考虑,采取有效的安全方法对风险进行控制,保证残余风险降低在最小的程度。因为,人们追求实际的信息系统的安全,是指对信息系统实施了风险控制之后,接受残余风险的存在,但是残余风险应该控制在最小的程度。所以,要保证档案信息系统的安全可靠性,就应该实施全面、系统的安全风险评估,将安全风险评估的思想以及观念贯穿到整个信息管理的过程中。通常情况下,信息安全风险主要指的是在整个信息管理的过程中,信息的安全属性所面临的危害发生的可能性。产生这种可能性的原因是系统脆弱性、人为因素或者是其他的因素造成的威胁。用来衡量安全事件发生的概率以及造成的影响的指标主要有两种。然而,危害的程度并不只取决于安全事件发展的概率,还与其造成的后果的严重性的大小有着直接的关系。安全风险评估具有很多的特点。首先,它具有决策支持性,这个特点在整个安全风险评估周期中都存在,只是内容不相同,因为安全评估的真正目的是供给安全管理支持以及服务的。在系统生命周期中都存在着安全隐患,所以整个生命周期中都离不开安全风险评估。其次,比较分析性,这个特点主要体现在对安全管理和运营的不同的方案能够进行有效的比较以及分析;能够对不同背景情况下使用的科学技术以及资金投入进行比较分析;还能够对产生的结果进行有效的比较分析。最后,前提假设性,对档案信息进行管理的过程中所使用的风险评估会涉及到各种评估数据,这些数据能够被分为两种。其中一种数据的功能是对档案信息实际情况的描述,通过这些数据就可以了解整个档案管理信息中的情况;另一种数据是指预测数据,主要是根据系统各种假设前提条件确定的,因为在信息管理的整个过程中,都要对一些未知的情况进行事先的预测,然后做出必要的假设,得出相关的预测数据,再根据这些预测数据对系统进行风险评估。

三、档案管理不同阶段

进行不同的风险评估信息系统的开发涉及到很多的模型,而且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各种模型都在不断的升级。从最早期的线性模型到螺旋式模型再到后来的并发式的模型,这些系统模型的开发都是为了满足不同的系统需求。然而,风险评估却存在于整个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中,但是由于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中有很多的阶段,而且每一个阶段活动的内容都有所差别,因此信息管理的安全目标以及对安全风险评估的要求也是不同的。

(一)对于分析阶段的风险评估。其真正的目的是为了实现规划中的档案信息系统安全风险的获得,这样才能够根据获得的信息来满足安全建设的具体需求。分析阶段的风险评估的重点是抓住系统初期的安全风险评估,从而有效的满足对安全性的需求,然后从宏观的角度来分析和评估档案信息管理系统中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

(二)设计阶段的安全风险评估。这个阶段涉及到的安全目标比较多,所以能够有效的确定安全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通过安全风险评估,保证档案信息管理系统中安全目标的明确。

(三)集成实现阶段。这个阶段的主要目的是要验证系统安全要求的实现效果与符合性是否一致,所以,应该通过有效的风险评估对其进行验证。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资产评估的时候,如果在分析阶段以及设计阶段已经对资产进行了评估,那么在这个阶段就不需要再重新做资产评估的工作,防止重复性工作的发生。所以,可以直接用前两个阶段得出的资产评估的结果,但是如果在分析阶段和设计阶段都没有进行资产评估,则需要在此阶段先进行这项工作。威胁评估依然着重威胁环境,而且要对真实环境中的具体威胁进行有效的分析。除此之外,还应该对档案信息管理系统进行实际环境的脆弱性的有效分析,重点放在信息的运行环境以及管理环境中的脆弱性的分析。

(四)运行维护阶段。对档案管理系统不断的进行有效的风险评估,从而确保系统的安全、可靠性,这样才能够保证档案管理系统在整个生命周期中都处于安全的环境。

四、档案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存在的不足

我国在档案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积累了一些宝贵的经验。但是,由于我国档案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工作起步晚,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管理层对于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缺乏一定的重视,而且缺少一些专业评估技术人员。当前评估技术人员的专业技能不高也是现阶段存在的问题。所以,应该对评估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保证风险评估工作有效的进行,同时还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提高工作人员对于风险评估的重视,是档案管理信息化环境处于安全的运行环境中。

(二)风险评估的工作流程还不够完善,而且一些风险技术标准也需要进一步的更新。档案信息化管理的风险评估,不仅仅是一个管理的过程,也是一个技术性的过程,所以应该根据实际情况来科学合理地制定工作流程和技术标准。如果所有的环境和情况都套用一种工作流程和一个技术标准,就会导致不匹配现象的出现,不仅影响风险评估的效果,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还影响信息系统的安全性。

(三)评估工具的发展比较滞后,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安全漏洞会逐渐显露出来,所以对信息系统的威胁逐渐增加。应该采用先进的评估工具对其进行风险评估,从而满足档案管理信息化的需求。

档案管理风险例10

信贷档案管理是一项相当基础的工作,它贯穿了借贷的整个过程,如果信贷档案管理进行得好,那么就能够有效地起到风险防控的作用,因此信贷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不容忽视的重要工作。有了健全的信贷档案之后,金融机构就能够通过信贷档案中所收集到的关于贷款客户经营情况、盈利能力等的相关资料来进行分析,掌握信贷风险的情况,能够起到一定的预警作用。如果根据贷款人的资料显示其信誉和资产方面存在问题,那么就能够更快速地做出反应,做好风险防控。健全的信贷档案也有助于依法收贷,有助于帮助金融机构及时发现不良贷款,并且在依法进行诉讼的时候能提供具体而详尽的资料数据。

一、信贷档案管理的现状

信贷档案对于金融机构来说可以说是不可缺少的,但是信贷档案管理工作的现状却令人担忧,虽然说各金融机构对于信贷档案重要性的认识逐年提高,对于信贷档案管理办法的贯彻也越来越好,但是不容否认的是在其中还是存在一些认识不够或者管理不到位的问题。

(一)相关人员认识不够。一些金融机构的信贷档案管理人员对于信贷档案重要性的认识不够,认为只要贷款能够发得出去,收得回来,那就已经足够了,信贷档案管理工作并不是那么重要的。更有些金融机构对于信贷业务的发展十分看重,但是对于信贷档案管理就相对比较轻视了。在实际工作中,一些相关人员没有做到妥善管理,不讲究工作效率,造成工作拖沓甚至是错漏的现象,在面对检查工作的时候抱着一种得过且过的态度。由于他们对信贷档案重要性的认识不够,缺乏风险防控意识,因此导致信贷档案的资料收集不够完整,不够严谨,同时在移交、归档等方面的手续不够齐全,大大地影响了信贷档案管理工作、

(二)资料搜集不够完整。信贷档案对于分析贷款人资料,进行风险防控预警相当重要,但是要让它起到更有效的作用,还必须建立在信贷档案资料收集完整、齐全,文本资料严谨的基础上。但是有的金融机构对信贷档案资料的搜集往往不够重视,并出现了很多的问题。一部分问题体现在材料的多收、漏收和重收上,有些工作人员由于自己业务不够精通,所以不知道哪些资料是必须要收集的,所以就导致了遗漏一些重要的资料,但是却将一些不必要的资料收集了起来。比如说在土地类贷款项目中,环保评测是一份很重要的资料,有必要搜集,但是有的工作人员缺乏相关的认识,所以就导致这方面资料的缺收。又例如在房贷等贷款中,由于贷款时间很长,所以导致这方面的日常工作没有能够很好地完成,缺少了诸如贷款催收通知书等内容,殊不知这些资料是相当重要的,当贷款发生问题需要进行诉讼的时候,就会因为没有贷款催收通知书而在诉讼时效等方面产生不必要的麻烦。也有一部分问题体现在资料搜集不够严谨上,有的工作人员由于工作态度不够认真或者是缺乏相关经验,所以虽然搜集了某些资料,但是却没有进行认真地检查,有的时候没有给资料进行编码,有的时候甚至连还没有签字盖章的资料都搜集了起来。由于缺乏信贷档案资料的严谨搜集,很容易导致信贷档案缺乏连续性,也会给日后的信贷档案调用产生不利的影响,当发生贷款风险的时候,在诉讼的时候就会导致处于相对不利的境况,产生不必要的损失。

(三)管理移交不够规范。除了信贷档案资料的搜集,信贷档案的管理和维护也是相当重要的,若是信贷档案的移交不够及时,就会导致档案的目录和它实际的内容之间对不上号,以后需要查找信贷档案的时候就会因此而受到影响。如果情况严重的话,还很有可能会因为信贷档案移交不够及时而造成重要的资料被非法篡改等现象,还可能会产生资产不良的情况,后果相当严重。除了移交方面外,信贷档案还有其他管理方面的工作也是需要不断规范化的,例如档案的保存,这就十分重要。信贷档案档案有一定的保存期限,在这个期限中要确保档案得到很好的保存。有些档案室的环境相对比较差,出现潮湿,多虫患等情况,这就会导致一些重要的信贷档案遭到破坏,当需要调用这些资料的时候就会发现因为信贷档案的保管不当而造成了不必要的风险损失。

二、加强信贷档案管理的途径

要完善信贷档案管理,树立风险防控意识,必须采取一些必要的手段,要强化队伍建设,通过培训和必要的考评机制来帮助所有相关的工作人员提高综合素质,明确责任,同时还要规范信贷档案管理工作的每一个步骤,让信贷档案资料的搜集更加完整有效。

(一)明确责任,统一认识。由于信贷档案的主要责任人是信贷员,所以要规范每一个相关工作人员的行为,明确责任,统一认识,对所有的信贷员加强组织领导。信贷档案相关工作领导要注意敦促每一个工作人员及时移交重要的信贷档案,要加强他们对信贷档案重要性的认识,杜绝遗漏、拖延、泄密等违规行为的出现,只有在思想上统一了认识,树立了风险防范的意识,才能够更好地做好信贷档案管理工作。

(二)加强培训,提高素质。对于工作人员来说,有了工作的责任感还不够,还必须提高业务水平,所以金融机构要做好对工作人员的培训工作,培养出一个高素质的信贷档案队伍。相关工作人员要认真学习《档案法》等相关法令法规,并必须熟悉信贷档案管理中的各项规章制度。为了促进工作人员树立更高的风险防范意识,并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可以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日常业务考核,并设立适当的奖惩措施,对于一些工作态度差,业务能力不强的员工要提出警示和教育,并采取“传帮带”等方式,让他们更快地提高业务水平。

(三)严格管理,规范步骤。各金融机构要规范每一个工作步骤,及时收集和登记相关数据,尤其是在核实客户真实身份等方面,更要严格按照规定的步骤执行,只有这样才能够更有效地进行风险防控。由于传统的信贷档案管理模式存在各种问题,所以金融机构可以逐步改变传统的信贷档案管理模式,采用信息联网等高科技的手段,建立更加完善的信贷档案管理系统,进行电子化管理可以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同时也能通过设置各种权限,建立多重保密措施等方法,让档案资料更具有安全性。

三、结论

加强信贷档案管理,树立员工的风险防控意识,这对于金融机构来说是十分重要的,相关工作人员应该端正自己的工作态度,明确责任,并通过不断地学习和技能评测来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同时信贷档案管理工作也应该与时俱进,可以采用电子化管理等手段提高工作效率,并更好地进行风险防控,维护金融稳定,促进可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晓莉.谈信贷档案管理[J].陕西档案,2002(1):21~22.

[2]翁陆平.谈市场经济时期的信贷档案管理[J].浙江档案,2000(4):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