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工业安全市场规模模板(10篇)

时间:2023-06-11 09:10:31

工业安全市场规模

工业安全市场规模例1

一、2008年全市畜牧水产工作简要回顾

2008年对于全市畜牧水产系统来说,是非常不平凡的一年。各级按照全市统一部署和要求,着眼长远、立足当前,强化举措、狠抓落实,全面完成了全年工作任务。我们较好地完成了奥运动物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任务,共同应对了“三鹿奶粉事件”对奶业乃至养殖业造成的冲击,有效阻击了来势汹汹的高致病性禽流感和A型口蹄疫疫情,积极应对了国际金融海啸对养殖业带来的不利影响,全市畜牧水产业保持了稳定、健康、协调发展的良好势头,为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发展现代农业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是畜牧水产业平稳较快发展。据业务统计,2008年全市肉、蛋、奶总产分别为56.8万吨、35.59万吨和57.53万吨,同比分别增长21%、5%和10%;牛存栏40.82万头,同比增长35%,其中奶牛存栏22.79万头,同比增长44%,牛出栏26.27万头,同比增长14%。猪存栏372.07万头、出栏561.96万头,同比分别增长31%和26%,羊存栏194.46万只、出栏208.02万只,同比增长15%和7%。禽存栏3949.06万只、出栏4422.12万只,同比增长25%和3%,较好地完成了年度目标任务。全市畜牧水产总产值161.2亿元,同比增长33%,占大农业总产值的比重提高到37.73%,比2007年提高4.84个百分点。

二是扎实开展奶业专项整治工作,奶业发展迅速恢复。自去年9月份以来,全市畜牧水产系统紧紧围绕省、市党委、政府和主管部门的安排部署,积极落实“两整顿、一集中、一补贴”等具体措施。通过整治,全市取缔奶站144个,新建奶站55个,运营的奶站199个,其中经整顿符合“五有一符合”条件的合格奶站99个,正在整顿和验收的奶站100个,奶站经营实现了许可证制度,发放生鲜乳收购证99个,乳品加工企业自建奶站和托管奶站数量达到58个。我市奶业整治工作走在了全省前列,国务院、农业部、国家质检总局主要领导以及省委书记张云川、代省长多次到我市调研。省政府、省农业厅先后3次在我市召开现场会、调度会,推广我市的经验和做法。我们代政府起草了《关于规范奶业发展促进奶业振兴的意见》等文件,在水、电、资金、土地、补贴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扶持政策。这些具体政策的出台和补贴资金的落实,对奶牛向规模养殖小区集中的带动作用非常明显。目前,全市奶牛存栏达到22.79万头,比三鹿奶粉事件前增加了3万头。全市新建成并投入使用的奶牛规模养殖场(区)55个,在建奶牛规模养殖场(区)78个,改扩建的奶牛规模养殖场(区)100个。全市奶牛养殖小区和规模养殖场总数达到385个,进入小区和规模养殖场的奶牛15.6万头,占全市奶牛存栏总量的68%。

三是加强奥运期间动物及其产品监管,确保动物产品质量安全。按照省、市政府“助奥运、保安全”的要求,全市各级畜牧水产部门把做好动物防疫工作和供京、供奥动物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作为奥运安保的重要内容,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把全市2个动物产品批发市场、10家兽药生产企业、73家饲料生产企业、569家兽药经营单位、338家饲料经营单位、3982家养殖场全部纳入监管,建立了质量保障制度。对其中26个供京(含1个供奥)企业,实行驻场监管、批批检测。动物产品安全工作实行日报告制度,有力地促进了动物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开展,实现了供京、供奥产品安全供应。

四是稳步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生产方式转变。以猪、牛、羊、鸡四大品种为发展重点,推广杂交改良、冷配和胚胎移植技术,全市新建改良站点120个,移植高产奶牛胚胎260枚,良种覆盖率明显提高。积极推广全株玉米青贮,青贮专用玉米种植面积扩大到47万亩。完成玉米青贮240多万吨,其中全株玉米青贮47.22万吨,氨化4.6万多吨,微贮6.5万吨,打包、压块3万多吨,秸秆利用率达35%。通过培育和扶持加工龙头企业发展,逐步提高深加工率和附加值。全市规模较大、辐射作用较强的加工龙头企业29家,龙头企业年产值达20亿元。加快无公害动物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步伐,全市申报产地认定企业78家,通过验收54家,19家通过产品认证验收,全市通过省级认定、认证的企业分别达到194家和30家。积极做好全市养殖业污染源普查工作,对全市2万多个畜禽及水产污染源普查对象全部进行了入户调查。我市承担并完成了农业部畜禽养殖业污染源产、排污系数的测算工作任务。我市污染源普查数据的录入、审核工作顺利通过省级验收。

五是动物防疫体系逐步完善,重大动物疫病防治继续强化。结合“3341工程”建设,积极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健全完善了市县乡村四级防疫网络,在全市选拔培训了6361名村级防疫协助员。22个县通过了全省GSP达标验收,超额完成了省局确定的年度任务。农业部在我市开展了动物防疫法律、知识进村入户活动。组织了基层动物防疫员防疫技术及操作大比武活动,带动了全市基层防疫人员学技术、比业务的热潮,兽医工作水平明显提升,为有力、有序、有效地做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保持全市全年无大疫奠定了基础。全市畜禽重点疫病强制免疫率100%,合格率全部达到规范标准,耳标佩带率达100%。全市落实防疫经费1500余万元,其中,市本级动物防疫专项经费593万元,保证了防疫物资储备及重点动物疫病防控需要。

六是着力优化投资环境,积极争取项目和资金支持。今年以来,我们把优化环境,争取项目作为为民办事,促进产业发展的关键来抓,积极伏下身子搞服务,内引外联争项目,取得了预期效果,得到了领导的肯定并受到了市政府通报表彰,全年争取资金共计18290.21万元。此外,民间资本也增加了养殖业投入。满城县昊宇万头优质奶牛养殖场,采取集资入股的方式,已统一从新西兰进口2000头优质奶牛;望都旺盛敏达建设年出栏10万头猪场,一期工程已经开工兴建;徐水大午与新希望合资2.25亿元建设年出栏10万头商品猪猪场项目已签约,项目预计年内动工兴建。

七是抓好白洋淀及其上游水域增殖放流,特色渔业发展迅猛。争取省政府增殖放流资金及*市政府赔偿资金共85.2万元,在白洋淀放流河蟹537.5公斤,约7500万只;鲢、鳙、鲤、草大规格鱼种38000公斤,约42.5万尾,对渔业资源的恢复和渔业生态环境的修复起到了良好作用,促进了城市水源地的水域环境的保护及净化。“中华鳖优势产业带”、“西北部山区冷水资源产业带”两大产业带得到了快速发展。全市温棚中华鳖养殖面积达1900余亩,新增300余亩,中华鳖年产量可达1900余吨。全市冷水鱼养殖企业发展到32个,流水养殖面积300余亩特色渔业发展到22个村、803户,养殖面积6045亩,产量近3000吨。全市有部级健康养殖示范场2个,省级3个,省级标准化示范场1个,无公害水产品生产基地6个。

二、2009年畜牧水产工作面临的新形势

随着养殖业发展的社会关注度越来越高,供给敏感性增强,市场波动性加剧,质量安全风险增大,发展环境发生深刻变化,加之去年以来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对农业领域的冲击没有结束,今年全市畜牧水产业将面临更大的困难。

一是畜牧业带动农民增收难度增大。我市是养殖业大市,但养殖方式比较落后,增长质量不高,加工企业规模偏小,知名品牌不多,养殖户与加工企业利益链接机制不健全,对农民增收的带动作用受到一定限制。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暴发以来,消费市场受到冲击,产品价格总体下降,养殖效益下滑,形势不容乐观。

二是动物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难度增大。质量安全监管体系、检测体系尚不完善,人员、队伍不能满足监管工作需要,某些监管环节存在漏洞,技术人员业务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养殖业投入品来源广泛,环节复杂,不法分子掺杂使假的手段和方式不断翻新,兽药残留把关不严,一旦出现质量安全事故,难以溯源,成为动物产品质量安全的巨大隐患。

三是奶业整顿和恢复难度增大。质量安全问题对乳品消费心理的影响还没有结束,我市新建的奶牛小区又出现了卖奶难的问题。要实现在年底前奶牛规模养殖率100%的目标,还有许多艰苦工作要做。

四是重大动物疫病防控难度增大。境外疫情不断发生,国内疫情散毒面广,病毒适应性变异速度加快,我市动物疫病也存在点状散发的情况,健康畜禽带毒情况也较多,原有措施和手段亟待改进。防疫队伍、机构不健全,个别地方工作经费、人员经费不落实,对防疫工作造成很大影响。个别养殖场消毒、管理等综合防疫措施落实不到位,存在死角、死面。

在充分估计困难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养殖业发展也存在诸多机遇和有利条件。

一是政策支持力度加大。中央连续6年出台有关“三农”的1号文件,明确提出了一系列鼓励扶持政策,资金补贴力度大,惠及面广。我市也把“一牧二菜三林果”作为调整农业产业机构的基本思路,畜牧业作为农业第一主导产业,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有关部门积极支持养殖业发展,投入力度加大,为加快养殖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二是养殖业的平衡发展,为有效应对市场波动打下了良好基础。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动物产品的消费数量越来越大,市场需求不断增加,对养殖业发展产生了持续拉动力。养殖科技发展加快,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不断涌现,为养殖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三是规模化养殖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巨大潜力。随着农村劳动力转移加快,分散饲养比重逐年下降,标准化、规模化养殖方式逐步成为养殖业发展的主导模式,发展空间和潜力巨大。大量社会资本涌入养殖行业,大型动物产品加工企业纷纷将产业链条延伸至养殖环节。全社会防疫意识和健康愿望明显增强,动物产品生产和加工企业质量安全意识进一步强化。

四是我们拥有一支敢打、能打硬仗的干部职工队伍。全市畜牧水产系统干部职工讲团结、讲政治、讲大局,团结向上,勤奋敬业,默默奉献,整体素质较高,敬业精神较强。经过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迎奥运保动物产品质量安全及三鹿奶粉事件等应急处置工作的考验,锻炼了队伍,积累了经验,一定能够克服一切困难险阻,创造新的辉煌。

三、2009年全市畜牧水产工作目标和重点

2009年,全市畜牧水产工作要以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和动物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为重点,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强基础、扩内需、保增长,促进畜牧水产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积极争取和充分利用国家、省、市对畜牧水产业发展的政策、资金支持,健全完善良种繁育、疫病防控、饲料保障、动物产品质量监管四大体系,积极推进规模养殖、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不断加快传统畜牧水产业向现代畜牧水产业转变,进一步巩固、提升畜牧水产业在我市农业和农村经济中的主导产业地位。2009年全市畜牧水产工作的任务目标和重点工作是:

(一)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省、市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加快发展畜牧业,支持规模化饲养,加强品种改良和疫病防控,为畜牧水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国务院、省政府、市政府也连续制定出台了若干含金量很高的具体政策,对畜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之大、惠及面之广前所未有。要把这些政策用好用活,做好有关政策措施的对接和落实,不断拓展政策的实施空间。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要把学习好、贯彻好、落实好国务院《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和省政府91号、市政府156号等文件精神作为中心任务和重要工作来抓。要认真学习,吃透精神、全面理解、深刻掌握这些政策的内容和具体要求。认真兑现扶持畜牧水产业发展的各项政策和优惠措施。加强生猪调出大县奖励、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小区、乡镇基层站建设等重点项目建设监管。同时,要利用国家大幅度增加投入,拉动内需,刺激经济增长的时机,积极争取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资金支持。一是研究国家资金投资重点,积极跑部进厅。努力争取十七届三中全会重点支持的“规模化饲养、品种改良、疫病防控、肉食品安全”等基础建设项目,以全市动物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技术支撑体系、基层畜牧兽医站、规模化标准化养殖、产业化经营等建设项目为重点,加大引进市外项目及资金的力度,特别是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和服务保障项目。二是充分发挥项目资金和市外资金的引导作用。积极吸纳和动员社会资金投入畜牧业,特别是奶业发展项目。支持奶业企业积极申报国家、省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争取国家、省对奶业产业化项目支持。三是抓好已签约和开工项目建设。突出抓好满城昊宇优质奶牛繁育场、望都旺盛敏达顺平万头良种猪原种场、徐水大午30万头商品猪场、徐水万丰万头奶牛牧场等在全市有重要影响的大项目建设和2004年以来所有畜牧项目的监管、督导、检查、验收工作。四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优化投资环境,争取民营资本、信贷资金、社会资本和外商资本,参与养殖业基地、开发和建设。积极建议各级政府协调金融部门加大对畜牧业发展的信贷支持,通过小额信贷、养殖户联户担保贷款、龙头企业担保贷款、奶牛抵押贷款等多种形式,帮助养殖户(场)解决生产资金需要。此外,搞好在建项目管理,使全市畜牧水产业项目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管理,发挥项目的最大效益。

(二)规范奶业秩序,促进奶业持续健康发展。市政府156号文件明确了奶业发展的总体目标和思路。今年是集中精力,抓好贯彻落实的攻坚年。要把奶业整顿作为提高我市奶业发展素质,促进奶业由速度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的契机,以规模养殖、奶站整顿、饲料治理为重点,全面实现奶业振兴,进而促进全市动物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水平的全面提升。一是积极推进规模化养殖,促进生产方式转变。目前,我市农民小规模、庭院养殖业的比例仍然很高,人畜混居,效率低下,特别是饲养、用药、防疫不规范,成为动物防疫和动物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隐患和薄弱环节,已不能适应新形势畜牧业发展的要求。必须积极推行规模化、标准化生产,促进生产方式转变,奶牛规模化养殖要率先取得突破性进展。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和省政府《关于大力整顿奶业秩序促进奶业健康发展的意见》和市政府《关于规范奶业发展促进奶业振兴的意见》要求,把目前各项支农惠农政策落实到位,尽快使奶业发展走出低谷。落实省、市财政对现有规模养殖场(区)扩建、新建规模养殖场(区)给予支持的具体政策,加快建设速度,积极引导散养奶牛入区养殖。2009年,全市要新建奶牛规模养殖场(小区)120个,增容65000头,现有散养奶牛全部进入规模养殖场小区集中饲养,奶牛规模养殖比例达到100%;二是加强养殖环节监管,确保动物产品质量安全。在养殖环节,全面掌握规模养殖场(区)畜产品生产基地生产情况,对规模养殖场(区)要开展拉网式排查,确保实现100%备案、100%建立健全养殖档案、100%落实监管责任人、100%签订质量安全承诺书“四个100%”目标;三是规范奶站经营,强化乳品质量监管。2009年,要按照市政府制定的《*市2008—2009年奶牛规模养殖场(区)、奶站建设规划》,把奶站全部纳入监管范围,支持加工企业、规模养殖场(区)和奶农合作社按照市政府的规划新建奶站和改造规范原有奶站,防止出现新的卖奶难问题。要加快创新经营机制,引导乳品加工企业通过托管、收购、入股、租赁等形式经营管理奶站,实现乳品加工企业、奶站、规模养殖场(区)有效衔接,一体化管理。完善奶农与企业的利益联结机制,发展以奶农为基础、基地为依托、企业为龙头的奶业产业化经营方式。2009年新建奶站120个,年底前,全部奶站实现乳品加工企业经营管理,奶站运行全部落实行政许可制度,奶站实现常态化监督管理。四是组建奶农协会。按照市政府165号文件要求,组织奶牛养殖小区、规模养殖场、奶牛养殖户和奶站代表组建“*市奶农协会”,提高奶农组织化程度、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以及在价格协调机制中的话语权。五是加强《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的宣传贯彻。通过报纸、电视等新闻舆论媒体和其他渠道,把《条例》的主要内容向全社会进行宣传,提高全社会的质量意识和防范意识,营造全民参与质量监管的良好氛围。严格按照《条例》规定,强化奶牛养殖、投入品使用、奶站运营等环节的监管,确保乳品质量安全,恢复消费信心和乳品市场。

(三)加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为畜牧业发展及人民身体健康提供保障。坚持预防为主方针,统筹考虑,精心安排,周密部署,统一行动,有力有序有效地切实落实各项防控措施,扎实做好春秋两季重点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工作。一是强化集中免疫,构筑免疫屏障。要结合实际,制定禽流感、口蹄疫、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等重点疫病免疫工作方案。组织力量开展集中免疫,规范免疫操作,提高免疫质量,做好免疫效果监测,建立免疫档案。二是强化疫情监测,及时掌握疫情动态。要充分发挥动物疫情测报网络体系和村级动物防疫协助员的作用,重点加强对种畜禽场、养殖小区、活畜禽交易市场和边远地区的畜禽疫情监测,健全疫情报告制度,强化疫情报告责任。三是强化防堵,防止境外疫情传入。发挥省际公路防疫检查站的作用和功能,强化动物检疫监督和疫情监测,密切关注疫情动态。四是强化防疫条件审核,提高防控水平。要指导养殖场(户)、养殖小区做好防疫工作,加强疫病防治技术培训,加强防疫条件检查,提高动物疫病防治水平。09年,启动规模养殖场(小区)动物疫病科学防控与依法监管工程。力争3年内我市规模养殖场(区)重大动物疫病得到有效控制,其他动物疫病得到基本控制,个别动物疫病稳定控制;较大规模场(小区)达到严格规范、中型场(区)基本规范、小型场(区)接近规范;继续做好规范养犬及其它宠物的管理工作,建立长效机制,严查严管,常抓不懈,坚决杜绝反弹。力争重大疫病不发生,其他疫病少发生,不出现重大社会兽医公共卫生事件。五是强化监督执法,保证监管措施落实。要严格产地检疫和屠宰检疫,依法加强对动物饲养、运输、交易等活动及场所督查。加强屠宰检疫和市场监督基础建设,完善检疫、监督手段,改善检疫、监督条件,推行快速检疫技术。按照国务院有关规定要求,切实加强活畜禽交易市场监管。启动和强化动物标识和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工作,今年在涿州开展试点工作,力争3年内,全市所有牲畜全部佩戴二维码标识,配齐识读、出票打印等相关设备,建立起完善的养殖档案,实现数据传输与检索利用网络化,建立起系统完整、运转有序、符合国家要求的动物标识和动物疫病可追溯体系。六是强化应急准备,提高突发疫情处置能力。要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和应急机制,明确责任,建立健全应急体系,及时协调落实应急物资储备。积极争取“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动物防疫物资储备库”项目,适时组织开展应急预备队的培训和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七是强化水生动物防疫和水产品检疫工作,防止水生动物疫情发生。

(四)加强兽药饲料和产品质量监管,全面提高动物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落实省、市政府关于成立监管机构,建立监管队伍的要求,按照健全机构、明确职责、建立工作机制的原则,在政府协调领导下,争取编制、充实人员,建立动物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机构,各县(市、区)也要建立相应机构;积极争取市动物产品检验检测中心建设项目,完善市动物产品质量检测中心软硬件建设;13个奶牛养殖大县建立区域动物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其他12个县(市、区)争取和创造条件,尽快建立本地动物产品检测中心,扎实开展动物产品质量监督工作。一要强化违禁药品治理。要抓好源头监控,深入开展饲料和养殖环节监管,切实加强屠宰环节检验,改善动物及动物产品检疫检验条件。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推广瘦肉精速测技术,扩大三聚氰胺试剂盒筛选工作面。提高动物产品及投入品检验检的密度和频率,市动物产品检验检测中心要确保完成省局下达的材料送检任务和自定的检测任务。二要加大执法力度。要依法行政,加强监测检验,严格处罚制度,与有关部门密切合作,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决不姑息,形成对违法添加使用违禁品的高压态势;三要严格饲料市场管理。加强饲料产品的质量安全监督管理,要全面开展饲料安全监督监测,重点对饲料生产企业、饲料经营单位进行监督检查,监督、指导企业完善饲料质量控制制度,提高全市饲料质量安全水平。积极推进饲料企业质量认证工作,实施饲料产品名牌战略,努力提高饲料和畜产品安全监管工作能力,保障合格、安全的饲料供应。四要加强制度建设。要严格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制定动物产品质量管理制度。加强饲料、兽药安全监管和检测体系建设,严格执行禁用兽药和休药期规定,确保动物产品质量安全。五要积极推进标准化生产。继续扩大标准化生产面,2009年新通过省级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企业20家,通过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的企业5家,全市通过产地认定企业总数达到160家,产品认证企业达到20家,绿色食品认证力争实现零的突破。

(五)突出*特色,促进渔业持续健康发展。一是继续贯彻落实《中国水生野生动物养护行动纲要》,进一步恢复大水域生态环境和渔业资源,保护及净化城市水源地的水域环境。做好白洋淀及各大水库的渔业资源增殖放流工作;在白洋淀及西大洋、王快、安格庄等水库投放河蟹幼体550公斤,池沼公鱼卵2亿粒,鲢鱼、鳙鱼、鲤鱼、草鱼等大规格鱼种15万公斤。二是配合省水产局做好“白洋淀渔业规划”的编制工作,进一步规范淀区的渔业生产。三是抓好中华鳖优势产业带、西部山区冷水资源带等具有*地方特色的渔业生产及种质资源保护工作。年新增中华鳖养殖面积200亩,鲟鱼等冷水鱼养殖面积100亩,全市分别达到2000亩和500亩。

四、做好2009年畜牧水产工作应采取的主要措施

做好2009年畜牧水产各项工作,重在明确责任,狠抓落实。全市各级畜牧水产部门要健全三个责任体系,完善三个工作体系,强化两项基础工作,为各项工作开展提供有力保障。

一是健全责任体系。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动物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草原防火工作是畜牧水产部门承担的三大政治任务,一旦出现问题,不仅严重影响畜牧水产业健康发展和农业农村经济增长,而且直接影响社会稳定和安定团结。我们必须把这三项工作摆上重要位置,健全责任体系,逐级分解落实任务,明确工作目标、工作标准和具体要求,确保各项措施不折不扣地落实到位。一要健全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责任体系。按照“政府负总责,部门各司其职”、“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要求,进一步明确动物防疫活动中各级政府、畜牧兽医及相关部门的责任。落实各级动物卫生监督、疫病防控机构和基层动物防疫监督站、村级动物防疫员和养殖场户的责任。各级责任主体之间分别签定动物防疫责任状,形成纵向连接、横向联系的责任体系,确保各项防疫措施落到实处。二要健全动物产品质量安全责任体系。县级畜牧水产部门增设动物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基层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明确专人从事动物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规范动物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运行机制,整合执法力量,搞好工作衔接.落实各级畜牧水产部门及各职能部门、各养殖场(户)动物产品质量安全责任。各责任主体之间逐级签定责任状,形成确保动物产品质量安全的责任体系。加强工作督导,强化绩效考核,构建合力推进的监管机制。三要健全草原防火责任体系。全面落实各级人民政府行政首长负责制和部门、单位领导负责制,按照《草原防火条例》和《河北省草原防火责任制实施意见》,市与有草原防火任务的县,层层签定责任书,县级草原防火部门与村镇或农户要落实好责任制。

工业安全市场规模例2

一是在过去的一年里,我市克服了饲料价格持续上行、主要畜禽产品价格大幅波动、动物疫病形势复杂和特大洪涝灾害等带来的不利影响,紧紧围绕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保增长,保安全”为重点,大力推进畜禽清洁生产和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进一步夯实现了代畜牧业发展基础,促进了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为此,我向全市畜牧兽医系统的广大干部职工表示衷心的感谢!

二是今年又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如何开篇谋略,实现畜牧业在全省的进位赶超也是关键之年。为此,我也希望全市畜牧兽医战线的同志们科学研判形势,正视存在的问题,抓住重点,攻克难点,开拓创新,积极进取,加快现代畜牧业的发展!

这次会议既是一次现场会,也是一次推进会;既是一次总结会,也是一次布置会;既是一次系统会,也是一次专题会。会议安排既要看会场,又要听传达;茂兴、明满同志对畜牧兽医工作既要总结去年,还要部署今年,请大家抓好落实。

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市这次会议的主题,也是发展现代畜牧业的核心。其目的就是动员畜牧兽医部门和广大养殖场户以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为抓手,加快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全面提升我市畜禽养殖水平。下面,我着重

一、认清形势,充分认识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的战略意义,切实把示范创建工作引向深入

当前,我国高度重视发展现代畜牧业,把标准化规模养殖作为重要战略举措加以推进。近两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加快发展规模化标准化健康养殖。中央政策扶持力度进一步加大,国家先后投入我市6000多万元的资金支持生猪、蛋鸡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各地认真贯彻中央决策部署,加强技术指导,加大宣传培训,强化政策扶持,畜禽规模养殖比重不断提高。2010年我市万头以上的生猪养殖场达36个,规模养猪比重达到70%以上、规模养禽比重达到65%以上。但是我们必须清醒的看到,尽管我市畜禽规模养殖比重大幅提升,部分大型养殖企业标准化生产也处于全国先进水平,但从整体来看,我市畜禽养殖的标准化程度水平较低,畜牧业发展方式转变的根本性问题远未解决,一些所谓的养殖小区实质就是集中的散养,一些所谓的规模养殖场比散养的隐患更突出。首先,标准化生产水平低,规模养殖的基础就不稳固,抗市场风险能力不强,受市场冲击造成的损失更加惨重;其次,低水平的规模养殖畜产品质量安全隐患和动物疫病风险较大,对社会造面的负面影响不可低估;第三,低水平的规模养殖粪污处理意识淡薄,畜禽污染问题日益加剧,已逐步成为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之一;第四,一些规模养殖场(户)简单地把“标准化”等同于生产设施设备的现代化,饲养管理不到位,软件建设明显滞后,高投入得不到高回报。

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是转变发展方式的主要内容,是增强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畜产品市场有效供给、提升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有效举措。为什么要那么说呢?因为“规模”主要是满足“量”的市场需求,而“标准”着重解决“质”的安全问题。没有规模化,标准化就无从谈起;离开了标准,规模的基础也不牢靠。而建设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就找到了有效解决“量”和“质”得结合点。

所以,不难给出结论: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是提升我市畜禽标准化生产水平的有效途径,是加快畜牧业转变发展方式的关节点,也是促进畜牧业转型升级的迫切要求。通过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示范引导,树立典型,以点带面,全面提升,加快实现全市畜禽养殖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协调发展。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升畜产品安全水平,才能切实增强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才能根本保障畜产品有效供给。因此,各地畜牧兽医部门要充分认识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的重大意义,进一步统一思想,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采取有效措施,全力以赴推进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

二、突出重点,扎实做好转变发展方式,推进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各项工作

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涉及生猪、奶牛、蛋鸡、肉鸡、肉牛和肉羊等6个主要畜禽品种,我市主要涉及生猪、蛋鸡、肉鸡、肉牛4个品种。畜禽标准化示范创建开展以来,我市有400多家畜禽养殖场积极主动参与,畜禽清洁生产行动第一阶段鄱阳湖区、信江、乐安河流域有48家养殖场完成粪污处理改造或搬迁、关停,据初步统计,全市畜禽养殖场减少粪污排放量40多万吨。2010年通过专家评审,我市有4家养殖场评为农业部标准化示范场、3家评为省级标准化示范场。力争到2015年,全市主要畜禽规模养殖比重在现有基础上提高10个百分点,达到80%,其中标准化规模养殖场要达到50%,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场生产水平进一步提高,基本实现达标排放或资源化利用,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明显提升。工作重点是:

1、在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的指导思想上,必须做到四个结合:

一是坚持规模化与标准化相结合。规模化与标准化相辅相成,是畜牧业发展方式转变缺一不可的两个方面。标准是以规模为基础,要以规模带动标准,以标准提升规模。因此,在建设过程中,规模是前提,是必备条件;标准化是目标,是建设的主要内容。

二是坚持硬件和软件建设相结合。硬件建设主要指畜禽圈舍,饲养、环境控制和粪污处理等基础设施实现现代化、设施化。软件建设一方面要按法律法规规定,严格投入品使用、养殖档案管理和疫病免疫、防控,另一方面要按照相关标准或饲养规程,规范生产的全过程。应坚持硬件、软件两手抓,共同推进。

三是坚持创建典型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目的就是要探索和解决好当前畜牧业生产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因此,既要抓好建设,又要树立典型,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全面推进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

四是坚持阶段性创建与长效监管相结合。建设是一项阶段性工作,同时也是一项长期性工作。既要立足当前,全面落实创建措施,取得阶段性成果;又要着眼长远,注重对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场的长效监管,确保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持续稳步发展。

2、在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过程中,要按照《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工作方案》的要求,着力做好五项工作:

一是统一部署,落实责任。各级畜牧兽医部门要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高度重视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工作。坚持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与畜禽清洁生产有机结合,统筹考虑,统一部署。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各县(市、区)要成立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领导小组和技术专家组,强化组织保障和技术支撑。建立工作协调机制和工作目标考核制度,把畜禽标准化生产列为“十二五”畜牧业规划重要内容,并在每年工作计划列为重要任务加以落实。

二是择优推选,搞好项目储备。为增强畜禽规模养殖场参与标准化建设的主动性,各县(市、区)畜牧兽医部门要抓紧建立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场项目储备库,将自愿申请、主动实施标准化改造的养殖场全部入库。督促指导储备库中养殖场实施标准化改造。改造完成的,按照评分办法,从储备库中择优推荐农业部和省级标准化示范场,形成养殖户主动参与、市县择优推荐、专家现场验收有机结合的评选机制。

三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各地要充分发挥技术专家组的作用,引导畜禽养殖场按照“畜禽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粪污无害化”的要求,因地制宜开展标准化改造。针对每个养殖场建设的不同情况和粪污处理模式,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制定切实可行的改造方案,实施标准化改造。各级畜牧兽医部门要实行专家挂点负责制,每季度至少进场入户开展技术指导一次。各地种畜禽场要求率先实现标准化生产,标准化程度是核发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的必要条件。

四是整合资源,推进畜禽清洁生产。畜禽清洁生产行动第一阶段我市有48家养殖场完成粪污处理改造或搬迁、关停。第二批261家养殖场粪污治理改造任务已下达,各县(市、区)要安排专人负责,做到有部署、有落实。进一步强化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健全工作考核制度,加强部门联系,整合资金和项目,协调实施好畜禽标准化养殖场(小区)建设项目、养殖场大中型沼气项目和畜牧小区沼气工程以奖代补项目。承担项目建设的养殖场必须按时完成项目建设任务。畜禽清洁生产不达标的养殖场,不能参与标准化示范场评选。

五是强化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的监督管理。各地畜牧兽医部门要切实负起责任,加强监督管理,把好事办好,让养殖场户满意。各级畜牧兽医部门要按照规定公开设立监督举报咨询电话,对养殖场反映和咨询的问题,做到有文字记录,有处理结果。对弄虚作假的养殖场户,要严肃进行处理。标准化示范场是我市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场的一个标杆,既是一份荣誉,更是一份责任和义务。各地要指导标准化示范场户加强生产自律,切实发挥示范带动作用;要积极探索标准化示范场的奖惩激励机制,强化监管措施,对于确实不能履行标准化生产和示范带动的示范场,坚决摘牌,取消资格。

三、精心组织,努力确保转变发展方式,推进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加取得实效

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开好头,起好步,十分关键。各级畜牧兽医部门务必高度重视,采取切实措施,确保创建工作取得实效。

一要强化组织领导。要把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作为加快现代畜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建立健全工作机制,确保领导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为建设工作提供有力的组织保证。要转变工作作风,完善服务体系,深入实际检查指导工作,确保每项工作都能做到有布置、有检查、有落实。要深入研究创建工作中遇到的重点、难点问题,指导帮助畜禽养殖场加以解决。

工业安全市场规模例3

0引言

轨道交通建设系统复杂,技术含量高,需要不断的技术创新。而作为轨道交通企业,更多需要侧重于建设管理的创新。地铁项目管理创新的关键在于突破三个大问题,即:建设周期长,扰民烦民;工程造价高,投资难以控制;质量安全难把握,政府担惊受怕。如何在建设期内文明施工、精益建设,确保安全无事,让市民满意,让政府放心,不仅仅是建设管理水平问题,也是轨道交通长远发展的重要课题。国内现阶段已开工建设的各地铁施工现场虽然能够反映文明施工、注重安全和质量的部分要求,但局限于没有相关标准化施工现场标识系统规划、设计、安装和维护标准,使得各城市地铁施工现场或者同一城市不同地铁施工现场标识缺乏系统性、科学性和统一性,难以确保管理方在建设期内充分进行施工现场质量控制、安全保障和应急救援等工作要求;难以确保材料供货方在材料选型、定置和可视化等方面的统一要求;难以确保施工方在施工过程中的执行统一的工艺要求和工艺标准要求;难以确保设备使用方在设备使用与维护期间的高效、安全和节能要求。

1研究意义

建设标准化的施工现场,其设计的意义集中体现在:

⑴ 有利于施工计划工作的进一步完善

① 有利于施工计划工作过程中充分考虑建设施工现场资源配备、材料供应、安全管控和精品管理等环节的具体要求,集中反映安全有序的资源保障条件需求;

② 有利于规范施工计划中各项施工工艺要求和作业标准,合理规范施工现场作业质量和关键设备的维护作业质量要求。

⑵ 有利于规范材料供货商的行为

① 有利于在材料配备与供应阶段就赋以施工工艺优化与现场可视管理的内涵,集中要求材料供货商提供最佳的资源配置信息;

② 有利于规范建设现场材料堆放、使用、管控等方面的统一要求,集中反映标准化施工现场标识系统的统一性和完整性。

⑶ 有利于管理成果的创新

① 有利于规范地铁标准化施工现场定置标准、可视化标准与现场安全、质量管控技术要求;有利于系统、规范地安排建设施工,重点凸显建设管理方对建设期现场质量管理的规范化要求;

② 有利于确保管理方在建设期内应急保障和救援等工作的具体要求。

⑷ 有利于合理约束施工承包商的行为

① 有利于规范地铁建设施工现场的作业要求,可集中反映施工技术、工艺在施工过程中重点注意事项;

② 有利于施工作业过程中的透明化和可视化,集中反映施工作业过程中的可控性、可靠性和安全性要求。

⑸ 有利于规范设备使用方的设备管理要求

① 凸显设备状态和注意事项,有利于深入贯彻标识系统“以人为本”的设备关爱与具体要求;

② 有利于设备与人之间更规范的沟通与技术转移,有利于新员工技能的培养和对设备使用与维护期间的高效、安全和节能要求。

⑹ 有利于全新产业的培育

① 标准化施工现场标识系统新产业的诞生,有利于全面完善地进行各类标识系统规划、设计、制作、安装与维护标准的制定与监督实施;

② 标准化施工现场标识系统新产业的诞生,有利于确立各类标识系统要素,并在造型设计、版面设计、材料应用等方面协调其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进而提升环境的整体形象。

2实施方法

2.1管理模式

无锡地铁现场管理的核心即是“一模两化”管理模式,即“小业主、大监理”、“标准化施工现场”、“规范化施工作业”。其核心内容如下:

“小业主大监理”:即在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监理单位监督管理的职能,对施工单位进行管理,监理单位可采取不良记录备忘制度等办法对施工单位主要管理人员进行考核,并根据记录作出撤换施工单位主要管理人员的意见。

“标准化施工现场”:其核心问题是保证安全,要求现场各种施工机具按照国家、行业、企业标准进行定置管理,使施工现场保持常态。

“规范化施工作业”:其核心问题是保证质量,要求现场各个工序作业均按国家、行业、地方标准落实到现场施工中,使各道工序规范化作业保持常态。

2.2应用理念

在无锡地铁“一模两化”现场运用过程中,主要应用了以下两个理念:

“可视化管理”:可视管理是利用形象直观、色彩适宜的各种视觉感知信息来组织现场生产活动,达到提高劳动生产率的一种管理方式。具体实施过程中包含三个方面:视觉化:彻底标示、标识,进行色彩管理;透明化:将需要看到的被遮隐的地方显露出来,情报也是如此;限界化:即标示管理限界,标示正常与异常的定量限界,使之一目了然。

“定置管理”:定置管理是企业在生产中研究人、物、场所三者之间关系的现场管理技术。定置管理的范围是对生产现场物品的定量过程中进行设计、组织、实施、调整,并使生产和工作的现场管理达到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的全过程。

2.3管理定位

为了凸显无锡地铁管理的“人本概念”和“人文关怀”,标准化施工现场的规划是以不同层面的“人群”为定位,综合考虑此项目的可能受众。

首先是向市民传达企业的责任、理念、价值观,以规范、安全的现场展现无锡地铁的企业精神。针对进入现场的各层管理人员以透明的、统一的标识信息,告知现场的安全、进度、质量状况。最后对现场综合素质水平参差不齐的员工,以规范的要求规避由于员工经验不足可能造成的安全风险,同时保证员工执行的统一性。

最终通过标准化建设工作的不断改进和完善,达到任何人都满意,任何人都能够遵守,任何人都易于执行,任何人都知道现场正常与否,进而提高工作准确性和工作效率。

3实施效果

自无锡地铁开工建设以来,各施工单位精益求精的进行现场布置,在节能减耗的前提下深入细致的进行场地布置及现场管理,对施工全过程进行精细化的管理,处处体现管理的痕迹,使标准化建设的无锡建筑行业得到了全面推广:

现场布置井然有序 半成品分类堆放、明确标识

工业安全市场规模例4

一、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

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现代畜牧业发展,以保障养殖农户利益为根本,以促进农民增收、企业增效、产业增值为目标,以机制创新、科技创新、品牌创新为动力,加快养殖方式、资源利用方式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积极发展专业合作组织,探索建立“低成本”养殖、“零风险”收益的养殖风险防范机制,着力通过提高畜牧业良种化、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水平来改造我市传统畜牧业,切实保障动物卫生安全和畜产品质量安全,加快建设川东北特色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力争在适度规模养殖、畜产品精深加工、畜牧产业化经营上取得突破性发展,推动畜牧业率先在农业中实现现代化,实现畜牧大市向畜牧经济强市跨越。到**年,全市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55%;初步建成国家优质商品猪战略保障基地,新增出栏80万头优质生猪生产能力;生猪等主要畜禽规模养殖比重达到50%;畜产品精深加工率达到30%,农民人均畜牧业现金收入达到2000元。到**年,全市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58%;全面建成国家优质商品猪战略保障基地,新增出栏150万头优质生猪生产能力;生猪等主要畜禽规模养殖比重达到65%;扶优扶强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3-5家,畜产品精深加工率力争达到45%;建设1个现代生猪、肉牛批发交易市场,实现市、县、乡畜产品批发市场和专业市场、加工企业、畜禽养殖场和养殖小区网络互联和信息共享机制;农民人均畜牧业现金收入力争达到2500元,基本形成符合我市实际的现代畜牧业产业体系,初步建成畜牧经济强市。

二、明确现代畜牧产业发展重点

立足我市畜牧业资源优势和比较优势,全市现代畜牧产业发展重点是优质肉猪、优质肉牛、高效乳业、特色畜禽四大产业。

(一)稳定发展生猪产业。我市列入全省优质商品猪战略保障基地建设规划中的6个生猪主产县,要在稳定增加生猪数量的同时,重点在适度规模养殖、产品精深加工、农企联结机制等方面实现突破性发展,切实转变生猪产业发展方式,着力提高生猪产业组织化程度和产业化经营水平。到**年,全市建立生猪专业合作组织50个,发展年存栏生猪1000头以上的养殖小区100个,生猪规模养殖比重达50%以上,猪肉精深加工率达40%。到**年,全市建立生猪专业合作组织100个,发展年出栏1000头以上的养殖小区200个,生猪规模养殖比重达65%,力争培育和引进省级以上龙头企业2家,猪肉精深加工率达50%。

(二)突破性发展肉牛产业。按照“巩固改良基础,突出集中育肥,扶持专合组织,培育加工企业,建设中国西部优质肉牛经济强市”的思路,宣汉县、达县、万源市要认真抓好能繁母牛保护和牛种改良,力争在肉牛产业化经营上取得突破性进展,加快肉牛产业化经营步伐。到**年,年改良黄母牛15万头以上,建立25个肉牛专业合作组织,建设年出栏20头以上的标准化育肥示范场(户)500个,引进和培育一家年加工肉牛5万头的大型肉牛加工企业,牛肉精深加工率达30%。到**年,年改良黄母牛达20万头以上,建立50个肉牛专业合作组织,建设年出栏20头以上标准化育肥场1000个,牛肉精深加工率达40%。

(三)加快发展优质奶业。要以奶业骨干加工企业为龙头,推进奶业产业化经营,建立完善乳品企业和奶牛养殖户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奶价协调机制,大力发展奶牛小区,加快发展以宣汉县胡家镇、花池乡等为点,210国道沿线为线的奶牛健康养殖带。到**年,全市奶牛存栏达到3万头,建设年存栏奶牛200头以上的养殖小区20个,10头以上的奶牛规模养殖达55%,奶产量达到10万吨。到**年,全市奶牛存栏达到4万头,建设年存栏奶牛200头以上的养殖小区50个,10头以上奶牛规模养殖达60%以上,奶产量15万吨,培育和扶强1-2家乳品加工龙头企业。

(四)大力发展特色畜牧业。各地要坚持市场引导、区域开发、规模养殖、品牌管理的发展模式,大力支持具有地方特色和市场优势的畜禽养殖及特种养殖,搞好加工营销,特别是要重点抓好旧院黑鸡、板角山羊、开江白鹅等地方优良畜禽品种保种选育和开发利用,扩大饲养规模,提高经济效益。要强化产地保护意识,积极组织开展畜产品地理标识登记工作,大力发展无公害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

三、加快现代畜牧业发展的主要措施

(一)组建农业信用担保公司,安排地方粮储备,支持现代畜牧业发展。农业信用担保公司可以发挥政府资金的导向作用和专业担保的放大功能,调动和聚集更多的社会资金投入农业领域,提高支农资金的履盖范围、使用效率和惠农力度。按照“政府扶持、多方参与”的原则,由市财政联合各县(市、区)财政共同出资,广泛吸纳社会民间资本注入,建立农业信用担保公司,面向全市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和专业种养殖农户,为其在向金融机构申请贷款时提供高效快捷的信用担保服务,解决制约我市“三农”融资担保瓶颈问题。粮食、畜牧、农发行要积极运用地方储备粮计划,安排支持饲料加工企业、种畜禽场、大型规模养殖场搞好粮食的储备轮换和饲料加工,推行“六方合作”机制,带动养殖户降低养殖成本。通过发挥农业担保和地方粮食储备为现代畜牧业发展提供必需的资金保障和物质条件,为争取纳入全省现代畜牧业试点提质扩面创造条件。

(二)加快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以良种良法、圈舍改造和粪污处理为切入点,引导发展以标准化为基础、适度规模为主导、种养结合为方向的养殖场和养殖小区,推进畜禽“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发展。坚持适度规模养殖,鼓励以年出栏生猪100头、肉鸡12000只、肉牛20头、肉羊60只、年存栏蛋鸡1000只、奶牛10头为基本单元发展专业养殖户(场)。全面推行健康养殖,严格执行场地环境、引种育种、疫病防控、饲养管理等生产技术规程,不断规范养殖过程记录,逐步实现全程受控养殖。

(三)大力发展畜产品加工业。按照“扶优、扶强、扶大”的原则,引进和培育畜产品加工大企业,鼓励、引导、扶持畜产品加工企业改善生产和技术条件,加强质量安全管理,提高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加工技术水平。重点抓好优质猪肉、优质牛肉、牛奶、禽类的精深加工,迅速增加畜产品加工总量,提高产品档次,支持和鼓励企业创建知名品牌,增加外销出口,提高产品附加值和畜牧业综合效益。

(四)积极发展畜牧业循环经济。大力实施“上山进沟、种养结合、适度规模、循环发展”战略,推行“生态养殖+沼气+绿色种植”生产模式。推行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饲料作物三元种植结构;积极发展优质牧草、青贮青饲专用玉米,实施秸秆饲料资源开发利用战略,提高秸秆利用率。把发展草食牲畜作为我市调整优化畜牧产业结构的重点,加快推进“以草换肉”、“以秸秆换肉奶”工程。变被动粪污处理成本性投入为主动利用粪污生产性投入,鼓励在畜产品优势产区配套发展沼气发电、有机肥加工等新兴产业。力争**年全市规模养殖场(小区)实现种养结合、生态循环发展模式;大型规模养殖场通过工程和生物措施实现达标排放、清洁生产和资源化综合利用。

(五)健全完善配套体系建设。加大《畜牧法》、《动物防疫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执法力度,健全完善畜禽良种繁育、动物疫病防控、畜产品质量监管、畜牧业物流四大体系。要支持全市现已取得种畜禽生产资格的种畜禽生产企业做大做强,加快构建原种场、扩繁场、商品场相互配套的三级良种繁育体系;逐步建立种畜禽质量监测体系,完善以县、乡为主的人工授精改良网络。要健全以政府为主体的动物防疫责任体系,加快构建网络健全、队伍稳定、保障有力、处置高效的动物疫病防控体系,特别是要进一步加强乡(镇)、村级动物防疫体系建设,确保有人办事、有钱办事、有能力办事。要大力组织开展饲料、兽药和肉品集中整治专项行动,加强奶牛饲养、奶站和生鲜牛奶的质量安全监管,逐步健全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检验体系,建立畜禽产品质量可追溯制度,强化畜禽产品质量安全责任追究。要按照建设秦巴地区物资集散地的要求,鼓励发展饲料、兽药产品直供服务,支持各类投资主体建设区域性畜产品批发市场和专业市场,完善基础设施,配套信息和检验检测系统。大力支持各类中介服务组织建立社会化服务体系,为养殖农户提供饲料兽药、良种仔畜、疫病防控、产品销售等一条龙的专业优质服务。

(六)大力推行利益联结新机制。鼓励和扶持以农民为主体的畜牧业生产、经营者组建“参与广泛、自愿联合、平等互利、管理民主”的规范化农民专业合作社。广泛推行种畜禽场、饲料企业、畜产品加工企业、合作社农户和金融、担保、保险机构共同参与的“六方合作+保险”产业化经营新机制。积极推行龙头企业通过专业合作社向农户提供仔畜禽、饲料、防疫、养殖技术,并按协议以增重计费方式付酬,农户进行标准化规模养殖的“寄养”模式。大力推广龙头企业向农户提供配套服务,按保证农户收益的协议价回购,农户按标准修建(改造)圈舍进行规模养殖的“订单养殖”模式。宣汉县等奶牛主产区,要建立完善乳品企业和奶牛养殖户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奶价协调机制,促进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探索建立种畜禽、饲料、养殖、加工、储藏、营销等环节合理的市场风险分摊机制,鼓励由产业链各主体共同出资,设立市场风险金,提高各环节的风险防范能力。

(七)加快畜牧科技进步。各地要加快现代畜牧业发展关键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建立健全畜牧技术推广服务体系,组织实施“畜牧科技入户”工程,通过科技培训、示范带动等形式,大力推广畜禽适度规模养殖配套技术、优质畜禽生产综合配套技术和疫病综合防控技术。各级政府要保障培训经费,依托“五业”培训和“绿色”证书工程,对广大养殖户普遍开展现代畜牧生产知识和技能培训。加强畜牧人才队伍建设,积极引进管理和技术人才,鼓励和支持畜牧高新技术人才带项目搞开发。加大畜牧技术推广师资培训、技术人员在职教育,提高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建立畜牧科技推广绩效考核和激励机制。充分发挥市场经济的杠杆作用,促进畜牧业科技推广队伍多元化、技术服务社会化、推广形式多样化、运行机制市场化。大力开展畜牧科技人员进村入户技术承包活动,到**年,科技对畜牧业增长的贡献率达65%以上。

四、营造加快现代畜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

工业安全市场规模例5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省、市养殖业工作会议精神,突出抓好生态化养殖、标准化生产、资源化利用,加快推进养殖业现代化步伐,以防检夯基础,以执法树形象,以项目出精品,以作风促转变,全面推进我市养殖业的提质改造,全力打造养殖业升级版。

二、发展目标

2014年全市力争实现出栏生猪105万头以上,增长幅度5.6%,肉牛4万头,增长幅度14.3%;出栏山羊4.92万只,增长幅度5.3%;出笼家禽435.4万羽,增长幅度6.5%;渔业总产量达3万吨,增长幅度3.1%。确保全市全年不发生重大动物疫情和不发生畜禽水产品质量安全事故。

三、工作措施

重点围绕抓好产业促发展,抓好执法促规范,抓好质量促健康,做好2014年养殖业这篇文章。总体工作思路是“突出一个主题,抓好‘四个二’工作”。即要突出推进养殖业现代化发展主题,坚守两条安全防线,加强两项行政执法,做好两个基础产业,壮大东江鱼两大特色品牌。

(一)突出养殖业现代化发展主题,全面深化转型。深刻领会中央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整体部署,把养殖业转型作为今年工作重心。

1、转变养殖方式,提高产业化程度。要加快转变养殖发展方式,增强规模发展能力,提升产业档次。一是抓好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抓好2013年度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改扩建、生猪良种补贴和生猪调出大县奖励等项目的实施,全面完成项目建设任务。确保四季农牧发展有限公司2400头种猪场9月底正式生产,推动全市48个现代生猪育肥场建设,带动全市生猪规模养殖比重提高2-3个百分点。二是培育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做强肉类加工、鱼加工企业,推动养殖业产业化经营、多环节增效。鼓励养殖业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条,多形式发展标准化生产,使加工企业与养殖基地形成共同发展的产业整体。做好地理标识认证,加快发展我市优势品种。加强对养殖专业合作社的引导、扶持和服务,加快养殖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进程,提高集约化水平和组织化程度,加大对养殖专业合作社管理人员的培训,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和抗风险能力。三是加大科技推广力度。进一步完善良繁体系和品改网络建设,加强我市两个种公猪站和肉牛品改站监督管理,加快水产良种场升级改造,提高畜禽水产品良种化水平和生产能力。进一步规范种畜禽场生产经营秩序,完善种畜禽场监督管理机制。建立和完善草地资源利用和保护制度,加强草原监理体系建设,实施草食动物品改工程,加大草食动物发展力度。

2、提升工作素质,提高服务能力。一是要提高理论素养,增强大局意识。准确把握国家政策导向,充分认识、理解、执行国家有关方针、政策。当前要做好能繁母猪补贴、无害化处理补贴、燃油补贴等各项利民惠民政策落实工作。二是熟悉业务知识,提高服务能力。要精通疫病防治、免疫注射、采血采样等岗位技能,确保我市养殖业不断稳步发展。塑造一支思想好、业务精的畜牧兽医水产队伍,全力服务于养殖业发展。三是服务广大养殖户,提升养殖从业人员素质。采取联合办学、培训学习、实地指导等形式,实施阳光培训工程、一户一产业工人培训等,提升养殖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使养殖工作者与广大养殖户形成养殖业发展共同体,推进全市养殖业工作的良性循环。

3、正确舆论引导,促进产业发展。重视舆论监督,切实加强行业宣传,重点宣传我市养殖业创新发展、服务群众的好经验、好做法,宣传我市养殖业创业故事,充分发挥典型示范作用,通过宣传树立养殖业在繁荣农村经济、保障市场供应、维护社会稳定的地位与作用。同时,也要增加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增强应对媒体的能力,学会善用媒体、善待媒体,借助媒体推进工作,促进我市养殖事业的蓬勃发展。

(二)坚守两条安全防线,保障养殖业健康发展。要继续坚持做好动物防疫和畜禽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确保全市无重大动物疫情发生,确保全市无畜禽水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确保广大市民吃上“放心肉”、“放心鱼”、“放心奶”等安全食品。

1、牢抓动物免疫。在做好春秋两季动物防疫的基础上,要突出抓好重大动物疫病的常年免疫,做到应免尽免,确保不因免疫不到位而发生重大动物疫情。强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大型交易市场等重点防疫工作的责任,明确行政和技术责任人。强化免疫档案管理,切实做到免疫台帐登记规范、免疫证发放到位。加强对规模养殖场自主免疫的督导和免疫效果监测,防止免疫漏洞。在做好动物疫病免疫的同时,注重抓好H7N9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情的防控工作,确保全市无疫情发生,严防死守将疫情堵在市外。

2、狠抓安全监管。保障养殖业健康可持续发展,认真落实农业部“五不放过”的工作要求,通过加强畜禽水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指导养殖户建立养殖生产和投入品使用档案、坚持开展生猪尿样“瘦肉精”检测等措施,继续坚持每天按照屠宰生猪6%以上的比例抽检。确保全市无畜禽水产品质量安全事故,保障全市肉品质量安全。

3、加强检疫监督。以规模养殖场为重点,全面开展动物防疫条件审查工作。加强和规范检疫申报、产地检疫、屠宰检疫、引种调运等各项工作。对跨省引进非乳用、非种用和跨市州调运种用、乳用动物,建立县级备案和隔离观察制度。进一步强化从畜禽饲养、运输、屠宰、加工等各个环节的监督管理,重点做好城区、兴宁、黄草三个定点屠宰场监管工作。

4、强化疫情监测。进一步健全疫情监测预警体系,建立健全县、乡、村、规模场四级动物疫情测报网络,推进村级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加强疫情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加大对规模养殖场、畜禽养殖密集区、活畜禽交易市场等重点场所的重大动物疫病的监测力度。强化对布病、结核病、狂犬病等人畜共患病的防控。进一步完善疫情应急预案和各种应急措施,储备防疫物资,培训应急队伍,坚持值班制度。加大疫情报告和举报核查力度,依照法规及时准确报告动物疫情。一旦发生疫情,按照“早发现、快反应、严处理、小范围”要求,果断处置,坚决把疫情扑灭在疫点上,并及时做好善后工作。

(三)加强两项行政执法,树立执法形象。围绕2014年“行政综合执法年”主题,强力推进畜牧兽医和渔业渔政综合执法。

1、整合资源建设队伍。通过积极整合养殖业整体执法资源,进一步强化执法队伍建设,强化执法装备,不断改善执法条件,提高检验检测能力,推进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完善执法工作制度,加强执法监督管理,有效促进养殖业法治化建设,逐步达到“以法促检,以检促防”的基本要求。通过开展综合执法,让广大人们群众心目中形成“畜牧兽医110,食品安全守护神”的新概念。

2、依法行政提高效能。一是按照《省政府服务规定》的要求,严格规范行政审批行为,增强服务意识,做到依法服务、主动服务、优质服务,不断提高服务效能,严格按照办理程序限时办结。二是扎实推进畜牧兽医和渔政综合执法,严格规范执法行为,严禁以罚代法、越权执法、索拿卡要等不法行为。动物检疫监督人员一定要严格遵守“六条禁令”,一定要严格执行同步抽检,坚决杜绝买卖票证等违纪违法行为。要改善执法条件,重点加强质量检验检测系统、动物防疫体系、渔政执法体系和兽医实验室建设,着力建设标准化基层动物防疫站、动物检疫申报点。继续加强渔政信息指挥体系建设,改善渔政执法条件,提升安全监管应急处置能力。

3、加大力度确保安全。一是落实监督责任。依托养殖业综合执法大队,加强信息员队伍建设,实行举报有奖制度,发挥社会力量,增强执法行动的针对性、有效性。落实执法责任制,完善监督机制,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和水平。二是监管与整治相结合。坚持日常监管与专项整治相结合,严厉打击逃避检疫和经营销售病死动物及其产品的违法行为,严厉打击违法生产、经营使用三聚氰胺、瘦肉精、硝基呋喃类、孔雀石绿等违禁物的行为,确保市民吃上安全畜禽水产品。三是提升渔政管理水平。层层落实渔业安全生产责任,严格实行捕捞许可证制度,在我市辖区流域和珠江流域全面推行禁渔期制度,组织开展打击非法捕捞专项整治行动,有效保护渔业资源。

(四)做好两个基础产业,加快转变步伐。保障全市养殖业健康稳定发展,抓好畜牧业和水产业发展基础工作。

1、要加快畜牧业现展步伐。一是要继续壮大生猪产业。通过扶持市四季农牧发展有限公司种猪场现代养殖企业的建设,引导全市养殖大户发展现代养殖,推动今年在我市现代生猪育肥场跨越发展,进一步提高我市生猪产业整体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继续做好生猪调出大县基础工作。二是加强草食动物开发力度。以养殖户为投资主体,政府采用以奖的方式推动草食动物养殖业发展。2014年按照种草养畜、圈养育肥的养殖模式,计划新建常年存栏50头种牛、年出栏肉牛200头以上的标准化牛场2个,常年存栏250只的种羊场2户,积极创建国家和省级牛羊健康养殖示范场。

2、要高起点谋划养殖业发展方向。严格按照养殖区域规划发展养殖业,严禁在禁养区新建养殖场,推动禁养区、限养区养殖场向宜养区转移。2014年重点抓好江白公路沿线生猪养殖场的关停或搬迁工作,促进养殖生产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新建标准化规模养殖场要做到选址合理、人畜分离、生产区与生活区分开、净道与污道分离、隔离屏障良好、防疫设施配套、粪污无害化处理到位。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要做到场内排灌设施和水处理系统良好,塘坝湖泊等基础设施完善,水质环境优良,管理制度完善。出台《生猪规模养殖场目标管理考核办法》,将生猪生产、防疫检疫、质量安全、无害化处理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完善生猪调出大县奖励资金管理和使用办法,加大生猪规模养殖场的监管力度。大力推广“猪-沼-果(鱼、林)”等生态养殖模式和高床水泡粪等先进养殖技术,大力倡导发展林下养殖业和休闲渔业,推广利用粪污生产有机菌肥的新工艺,加快推进市养殖业粪污综合治理工程,实现养殖业粪污“零排放”。

3、要夯实渔业产业基础。要进一步推动渔业产业提升,在巩固“四大家鱼”繁育场建设的同时,重点要抓好三文鱼、鲟鱼等种苗特种孵化场的建设,解决制约我市三文鱼和鲟鱼产业进一步发展的苗种供应问题。开展流域东江河段春、夏、冬三季人工增殖放流鱼苗鱼种的组织与管理和人工增殖放流活动,确保今年内放流鱼苗鱼种1000万尾,人工放流资金不低于400万元。

工业安全市场规模例6

立足市情,把稳定猪鸡、努力发展草食动物作为畜牧产业发展的主线,把引导发展现代畜牧业作为工作的总抓手,主要做了以下工作。(1)发展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发展了以四个传统养殖镇街为主的生猪养殖,以三个辖区靠近龙头加工企业的镇街为主的肉鸡、肉鸭养殖,以三个边沿镇街为主的蛋鸡养殖,以三个山区镇街为主的特种养殖和肉羊养殖。全市各类饲养专业村293个,各类饲养专业户677户,规模饲养场581家,规模化饲养比重达到82%以上,成功创建邹城县级以上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39家(部级2家、省级2家、济宁市级16家、邹城县级19家)。(2)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建成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生产企业8家,年生产混(配)合饲料8.3万t;畜产品加工企业5家,济宁市级以上畜牧龙头企业17家(省级2家、济宁市级15家)。(3)积极发展畜牧合作经济组织。成立各类畜牧合作组织95个,带动养殖户数达763户。(4)加强畜产品质量监管。开展了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年以及济宁市部署的一系列畜产品专项整治活动,紧扣重要环节,狠抓“三个规范”,即规范饲料兽药监管、规范畜产品生产经营、规范检疫监管,强化执法力度,确保畜产品质量安全。五是切实做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重点做好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同时做好小反刍兽疫、布病等的防控工作,保证了全市没有出现重大动物疫情。

2存在的问题

2.1发展畜牧生产与解决面源污染的问题日渐突出近年来,虽然全市畜牧业发展迅速,但标准化程度不高、生产水平较低,大多以中小养殖场户为主(以生猪养殖为例,存栏1000头以上的生猪养殖户为56户,存栏量占比为11.5%,存栏200头以上的生猪养殖户全市仅为391户,存栏量占比47.2%),且养殖从业人员总体水平普遍偏低,饲养管理粗放,治污意识淡薄,无心利用先进的养殖模式,养殖污染严重,加之全市地处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核心水源敏感区,伴随养殖数量的增加,畜禽养殖面源污染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特别是肉鸭养殖,由于发展迅猛,设施简陋,管理水平较低,减少污染、达标排放的压力增大。由于存在传统养殖与规划管理滞后之间的矛盾,同时受环评、土地指标的制约,畜禽养殖场(区)的创建、规模扩大、加工项目的落地存在一定的困难。2.2畜牧产业化经营模式不健全,产业链短,两头弱的现象较为突出,尤其种畜禽、畜产品深加工明显滞后全市现有4家种畜禽生产经营企业,仅有一家现在正常销售种禽,其余3家由于品牌战略意思淡薄,品种单一、品质差,养殖场户认知度低,缺乏市场竞争力,难以产生经济效益。全市仅有的5个畜产品加工企业,带动能力不强,产业链条短,精细化深加工能力不足,产品附加值较低,市场竞争能力差,优质产品形不成品牌效应,优势产业很难做大做强。如全市生猪屠宰企业仅一家,肉牛加工企业一家,还不能正常生产,禽蛋、肉羊、牛奶加工企业仍为空白,品牌产品匮乏。2.3饲料生产情况饲料生产企业虽多,但起步晚、产量不大,本地养殖场户长期使用外来品牌饲料,有强烈的依赖性,不会轻易改变饲料品牌,且规模养殖户大多采取自配料模式,导致本地品牌饲料市场占有率低。(全市饲料生产企业5家,年生产饲料8.3万t,本地销量仅为6.2万t,其中鸭料6万t、猪料2000t,本地猪饲料市场占有率为0.78%,鸭饲料市场占有率为47.4%)。2.4畜牧养殖行业门槛低、投资高、收益低、风险大,养殖场户与龙头企业之间只是单纯的买卖、收购等关系,或者是单打独斗,尚未形成相互支持、相互促进、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利益共同体,养殖场户的利益得不到充分保障。2.5畜牧队伍薄弱畜牧系统专业技术人员偏少,年龄结构偏大,特别是基层兽医站,10多年没有招录专业技术人员,目前大多数站仅有1人开展工作,且不是专职人员,不能满足当前畜牧工作任务繁重的实际需要;畜牧兽医执法队伍薄弱、执法手段落后,没有完全达到执法应有的条件,不能完全满足畜产品质量安全的需要;村级动物防疫人员队伍整体结构不尽合理,年龄老化、素质偏低,报酬低,工作积极性差。

工业安全市场规模例7

中图分类号:F127文献标识码:A

一、淮安市食品产业发展现状及特点

进入21世纪以来,淮安市立足农副产品资源优势,积极发展食品工业,培植了一批规模企业,涌现出一批优势行业和知名品牌,初步形成了具有一定基础的食品工业体系。

(一)规模总量。截至2009年底,全市现有规模以上食品企业124户,年实现销售收入142.62亿元,同比增长41.4%,形成了年加工大米60万吨、面粉60万吨、油脂50万吨、饲料210万吨、肉类10万吨、白酒1.4亿瓶、啤酒2亿瓶的生产能力。2009年销售收入超过10亿元的企业有3家。

(二)区域分布。在124户列统企业中,其中清河区6户,清浦区3户,开发区5户,淮阴区18户,楚州区17户,涟水县16户,洪泽县9户,盱眙县31户。从企业销售收入构成情况来看,涟水县和淮阴区占全市比重50%以上,清浦区所占比重不足10%。

(三)产业发展成效

1、产业持续快速增长,整体实力逐步增强。从列统企业看,淮安市规模以上食品工业124户,销售收入142.62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量的9.14%,食品工业已成为淮安市的重要产业;从发展增速看,淮安食品工业增速不断加快,“十一五”以来年均增速21.5%。

2、结构调整初见成效,主导产业逐步形成。2009年淮安市食品工业与农业总产值比值分别达到0.77和0.68,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中粮集团民康油脂、双汇食品在淮安投资,旺旺集团由米面加工延伸到集小馒头、旺仔牛奶、八宝粥、米粉等多元化经营,使淮安市初步形成以小麦、稻米加工为主的米面加工、以畜禽加工为主的肉类深加工以及油脂类加工三大主导产业,产业区域特色鲜明。

3、注重培育骨干企业,品牌建设得到加强。2009年淮安销售亿元以上食品工业企业分别达到30户,其中过10亿元企业3户,过3亿元企业11户,拥有中国名牌及中国驰名商标产品3个,对淮安市食品工业提升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2009年今世缘酒业实现销售收入20亿元,综合经济效益全国排名前15名;江苏民康油脂实现销售收入20.44亿元,在江苏油脂类行业综合排名第4;淮安双汇食品实现销售收入14.64亿元。

4、招商引资力度不断加大,产业集聚初见成效。双汇、旺旺等一批国内外知名品牌食品加工企业的进入,为淮安市食品工业增添了新的发展动力。在外来投资带动下,淮安市规划起点不断提升、产业园区不断拓展、公共服务平台不断完善、公共服务能力不断提高。清河区休闲食品及乳制品产业、涟水县的酿酒业、淮阴区的油脂类产业、盱眙县的米面加工业等都凸显集聚。

二、淮安市食品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总量规模偏小,产业带动作用有待加强。2009年淮安市食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仅有124户,销售产值142.62亿元,仅占全国食品规模以上销售产值的0.29%,食品企业对全市的GDP贡献率也较低。淮安市大部分具有地方特色的产品多为区域性的集中生产,未在全市形成配套齐全的产业化生产。如,淮阴区的粉丝生产主要集中在淮阴区赵集镇,目前该镇共有各类山芋粉丝加工企业38家,涟水县的豆制品生产则主要集中在该县的朱码镇等,由于绝大部分特色产品生产加工企业的从业人员知识水平不高、生产设施和设备简陋、且广泛分布在农村和城乡结合部,因而呈现出多、小、散、乱、差等特点,短时间内其产品质量和生产水平均难以提高。加之,由于该类型的生产加工企业规模小、生产设施不齐全,生产数量有限,在市场上占有的份额不大,所以并未形成规模化、产业化生产。

(二)食品制造与农产品原料供应脱节。淮安市多数食品企业规模小,仍以传统的市场收购方式组织原料,加工企业对上游种养业带动力不足,以下游市场需求为导向的上游农产品品种改良、质量提升、基地建设未能普遍展开。由于缺乏食品加工龙头企业的带动,淮安市各县区虽已在农业产业化建设上初见成效,但基地所产优势农产品多以原料形式销往省外,未能就地转化增值。

(三)产业结构整体层次偏低,转化增值能力弱。一是淮安市的食品产业结构层次低,以原料初加工为主的农副食品加工业占该市食品工业总量近70%;二是产品加工度低,该市小麦食品制造仅占小麦面粉加工量的10%,面粉产品中专用粉加工仅占4%。肉类、果蔬食品制造仅占其加工量的8%;三是综合利用水平低,粮油、果蔬、畜禽加工业中糠麸、胚芽、皮渣、血液、脏器的综合开发利用项目明显不足,制约了产业整体层次的提高。

(四)名优品牌少,缺乏龙头企业。缺少面向全国市场的项目,缺乏龙头企业。在淮安市规模以上食品加工企业中,叫得响的品牌主要是今世缘酒业、旺旺集团、双汇食品等,其他企业产品主要还是米、面、油等“老三样”,水产品加工主打产品仍然是单一的龙虾系列产品,在常规鱼、河蟹加工方面开发不够。另外,受运输成本的约束,这类产品生产企业要在全国布局生产工厂,单个工厂的规模扩张受到其覆盖市场消费能力的制约,这是导致淮安市食品产业规模增长缓慢的根本原因。淮安市需要新的龙头企业来引领食品产业的发展。

三、淮安市食品产业发展应对策略

食品工业是市场化程度较高的竞争性行业,食品加工企业是食品工业发展的主体和核心力量。从产业发展自身来看,食品工业发展所需资金的投入、品牌的培育、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技术的创新、质量安全的保障等,都离不开企业这个核心主体。从产业的关联带动角度看,食品工业的发展必须与农业原料生产、食品加工制造、市场供求三者紧密结合。从淮安市食品工业发展现状看,淮安市食品工业存在总量规模小、产业结构层次低、骨干企业和知名品牌少、布局分散、创新能力不足、产品竞争力弱、原料、加工和市场产业链未能形成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提出如下应对策略:

(一)加强招商引资,壮大产业规模。淮安市食品工业要发展,缺资金、缺有市场能力的骨干企业和大项目支撑。首先,淮安市本土企业发展缺资金,靠政府扶持或自身原始积累滚雪球式的发展容易造成企业故步自封,很难做大做强,必须着力增强企业融资能力,广泛利用社会资本实现企业规模的扩张;其次,实现产业快速扩张,引进知名品牌企业是捷径。目前落户淮安市的世界500强食品企业没有,知名品牌企业数量有限。淮安市食品工业要实现快速发展,必须在增量上下功夫,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在扩张食品工业经济规模的同时,提高淮安市食品工业经济质量。为此,一是明确招商目标。把世界著名跨国食品公司和国内知名食品企业作为重要对象,开展专题招商,争取取得重大突破;二是实施项目带动。加强项目谋划、包装和推介,利用平台广泛开展合作,实施项目对接;三是做强优势“筑巢引凤”。依托资源搭建平台,加强专业园区建设,引导食品工业向中心城市和农产品主产区聚集,形成食品产业密集区,提供良好的投资环境。

(二)进一步加快本土企业及品牌培育,增强产业发展后劲。在本土企业培育方面,一是加大力度引进战略投资者。鼓励和帮助本土骨干企业与市内外资本、名牌企业合作,在引进资本优化企业产权结构的同时,引进先进技术、管理、市场网络和人才,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二是鼓励有条件的企业上市融资。规范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提升企业品牌知名度、增强企业抗风险能力。

在本土品牌培育方面,一是鼓励企业创名牌产品。帮助企业从“商品经营”向“品牌经营”转变,提升企业品牌的质量能力,引进专业品牌设计机构,帮助中小企业开展品牌策划和推广工作;二是支持骨干企业提升品牌规模能力。鼓励企业以品牌为核心实施资本扩张的同时,加强对品牌的产品开发和技术创新;三是打造区域名牌。依托区域资源和产业基础优势,政府、企业共同努力,开展区位营销、树立区位品牌形象,联合打造区域名牌。

(三)提高产品附加值,进行农副产品深加工,在价值链中占据更有利的位置。紧紧抓住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重点,大力发展粮、棉、油、肉等精深加工,其中粮食加工以小麦、玉米、薯类、大豆、稻米深加工为主,肉类加工以猪、牛、羊、鸡、鸭等肉类深加工为主,不断开发皮毛(绒)系列产品;积极发展奶类加工;发展有机蔬菜产品和绿色蔬菜产品,发展干鲜果品保鲜储藏及精深加工,巩固发展糖、茶、丝、麻等传统加工,发展优质鱼、虾、贝类、海珍品精深加工。在巩固和提高淮安市农产品加工水平的同时,积极促进资金、技术、设备和人才等生产要素向城镇和农村流动。

(四)加强信息化管理水平,提升食品产业竞争力。企业信息化是使用现代化的信息处理技术和信息设备、网络技术和网络设备、自动控制技术和自动控制设备以及通讯技术和通讯设备,对企业进行全方位、多角度、高效和安全的改造,以实现通过信息流来控制物流和能源流;通过信息资源的开发和信息技术的有效利用来提高企业的生产能力与经营管理水平,增强企业在国内外市场中的竞争力;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加强企业间的紧密合作,促进食品产业上中下游企业间战略协作,充分发挥产业链上的资源效率,实现“双赢”或“多赢”。

(作者单位:1.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2.淮安市商务局驻厦门办事处)

主要参考文献:

[1]夏礼如.江苏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现状及发展策略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6.

工业安全市场规模例8

现代畜牧业是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工业装备畜牧业,用现代经济管理科学来管理畜牧业,以布局区域化、品种优良化、养殖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经营产业化、市场国际化、防疫网络化、服务社会化、产品无害化、农民组织化为特征的产业。近年来,我市将畜牧业作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战略重点来抓,不断完善政策措施,增加财政投入,加大工作力度,全市畜牧业实现持续快速发展,综合实力大幅提升,主要指标位居全省前列。随着我市统筹城乡发展的快速推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新农村建设进程的加快,畜牧业在改善居民膳食结构中居于突出地位,在劳动就业和农民增收中居于重要地位,在控制重大人畜共患病中居于关键地位,在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中居于提升地位。但是,畜牧业在发展中还面临着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任务繁重、标准化规模养殖水平偏低、抗风险能力较差等问题;面临着适应新形势、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新任务。各县(市、区)政府、各有关部门一定要充分认识发展现代畜牧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采取有效措施,加快推进现代畜牧业发展。

二、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

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建设全国重要的优质畜产品生产和加工基地为目标,大力实施科技兴牧、依法治牧、以工强牧三大战略,进一步完善良种繁育、动物防疫、饲草饲料、质量监测、科技服务、市场信息六大体系,积极推进规模化饲养、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区域化布局、品牌化营销,大力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和畜产品精深加工,强化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和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促进我市由畜牧大市向强市跨越。

(二)目标任务

到2015年,全市肉类总产量达到45万吨,禽蛋产量达到44万吨,奶类产量达到50万吨,畜牧业产值达到135亿元,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达到50%;大中型规模养殖场(小区)达到6800家,主要畜禽规模养殖比重达到90%以上;大型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10家以上,畜产品加工业产值达到270亿元,和畜牧业产值之比达到2:1;动物疫病防控长效机制基本建立,公共卫生、产品质量、生态环境三大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初步建立现代畜牧产业体系。

三、打造优质畜产品生产和加工基地

(一)大力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

1.优化产业布局。以市、市为重点,建设京广铁路沿线生猪产业带,到2015年全市实现生猪年出栏420万头,其中京广铁路沿线生猪产业带生猪出栏达到210万头,占全市生猪出栏总量的50%;以县、县、县、县沿黄滩区和黄河故道区为重点,打造黄河滩区绿色奶业示范带,到2015年全市奶牛存栏达到15万头,其中黄河滩区绿色奶业示范带奶牛存栏达到9万头,占全市总存栏量的60%。以市、市、县、县、县和县为重点,建设新月、新荷铁路沿线家禽产业带,大力发展市、市蛋鸡产业,县、县肉鸡产业和县、县鸭、鹅产业,到2015年,全市家禽存栏达到5000万只,家禽出栏达到6000万只,新月、新荷铁路沿线家禽产业带内家禽存出栏占全市存出栏总量的95%以上。

2.大力发展规模化标准化养殖。一是按照退出庭院、退出村庄、退出散养,进入田园、进入小区、进入规模场的“三退三进”原则,大力发展规模养殖。到2015年,生猪、蛋鸡、奶牛、肉鸡等主要畜禽规模养殖比重分别达到90%以上。二是抓住国家近年来实施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项目的政策机遇,逐步对现有大、中型规模养殖场进行标准化改造。新建规模养殖场(小区)要实现管理区、生产区、隔离区分离,净道、污道分离,做到设计科学、布局合理、设施完善、管理规范。全市每年建成标准化示范规模养殖场(小区)20个,2015年全市标准化示范养殖场(小区)达到150个。三是推广科学饲养方式,提升畜禽生产水平和经济效益。积极推广动物疫病综合防控、适度规模养殖场标准化养殖、猪人工授精、青贮饲料生产、自配饲料安全生产、重大动物疫情综合处置等先进适用技术,提升畜牧业科技含量,提高畜产品生产水平、质量安全水平和经济效益,增强抗风险能力和竞争力。四是加快无公害畜产品生产。继续做好无公害畜产品一体化认证工作,积极培育无公害生产示范企业,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提高全市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二)大力发展畜产品加工业

1.做大做强重点加工企业。大力引进和培育大型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扶持畜产品加工企业改善生产和技术条件,提高产品精深加工水平,不断延伸和拓展产业链条,提高附加值,提升国内外市场竞争力。认真落实省政府“促进畜产品加工业快速发展”的各项扶持政策,对市高金食品有限公司、福润禽类加工有限公司、市宁丰肉类加工有限公司、市三元乳业有限公司等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给予重点扶持。2015年,力争全市销售收入过亿元以上的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10家以上,其中,过50亿元的企业达到1家,过10亿元的企业达到5家。积极引导龙头企业建立稳固的原料生产供应基地,使我市畜牧业生产环节和加工环节形成长期稳定的利益共同体,提高养殖场户的经济效益和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2.培育壮大中小型畜产品加工企业。引导现有中小型畜牧加工企业加快发展,支持有潜力的企业进行升级改造,通过联合、兼并、股份合作等方式增强实力;注重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熟肉、蛋品等传统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支持其引进技术设备,改进产品包装,扩大加工规模,提升品牌影响,尽快突破地域市场,成长壮大。各县(市)力争2015年前新增年产值1000万元以上的畜产品加工企业2-3个,各区力争新增1-2个。

(三)大力开拓畜产品外销市场

1.大力推进畜产品品牌建设。把畜产品品牌建设作为发展现代畜牧业的重要措施来抓,实施宣传引导、政策倾斜、项目支持,调动畜牧企业创建品牌的积极性。各县(市)、区政府要明确专门机构负责,帮助和指导畜产品生产、经营者搞好品牌创建,把猪肉、禽肉、乳制品等作为品牌创建的重点,大力培育名特优新畜禽产品,尽快形成一批具有较大影响力的知名品牌。每年每个县(市)要培育1-2个畜产品品牌,每个区要培育1个畜产品品牌。2.积极开拓畜产品销售市场。各县(市、区)政府、各有关部门要通过参加畜产品博览会、举办优势畜产品推介会、搞好产销联建等多种形式宣传、推广我市畜产品,提高我市畜产品知名度和影响力。要积极组织地方优质畜禽产品的促销、评比等活动,广泛宣传名优产品,树立“金”字品牌,扩大我市畜产品外销市场。

四、加强保障体系建设

(一)加强良种繁育体系建设

要加强市、县(市、区)两级畜牧技术推广机构建设,完善提升乡级改良站点。2015年,市、县两级畜牧技术推广体系达到机构健全、功能齐备、技术先进,规范完善乡镇改良站点达到100家以上。加快构建原种场、扩繁场、商品场相互配套的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到2015年全市建成祖代种畜禽场5家,扩繁场35家,全市年供种能力达到1000万头(只)。全面普及人工授精技术,全市生猪、奶牛人工授精率分别达到80%、100%,主要畜禽商品生产基本实现良种化。

(二)完善动物防疫体系建设

要巩固、完善和提升兽医管理体制,保证畜牧兽医行政管理、行政执法、技术支撑三类机构编制、人员、经费到位。加强疫情测报网络建设,完善以市、县、乡为主干,以基层防疫人员和大中型养殖场(小区)为支点的疫情测报网络,提高预警预报能力,及时掌握疫情动态,科学指导疫病防控。加强应急处置能力建设,完善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应急预案,落实资金、技术、物资“三项储备”,加强应急队伍建设,提高快速反应能力。切实加强基层动物防检疫中心站的标准化建设,到2015年底,各县(市)、区基层防检疫中心站全部达到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标准,建成完善的动物疫病防控长效机制。

(三)搞好畜牧科技服务体系建设

要进一步完善畜牧兽医技术推广机构建设,积极开展畜牧新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应用,加强对养殖场户的技术指导,不断提高畜牧业的科技含量。以规模养殖场(小区)为依托,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有标准地建立一批畜牧科技示范场(小区),以点带面,促进畜牧兽医技术普及推广。每年每个县(市)要建5-10个科技示范场(小区),每个区要建1-2个科技示范场(小区)。

(四)加强饲草饲料体系建设

要加强饲草饲料资源开发,抓好农作物秸秆利用,大力推广秸秆青贮,指导饲养场户搞好青贮基础设施建设,提高青贮饲料质量。要以紫花苜蓿、饲用玉米等为主要品种,依托养殖企业加快牧草基地建设,2015年全市牧草种植面积达到8万亩,畜牧养殖对农作物秸秆的利用率达到50%以上。要以提高饲料产业集中度、提高饲料产业竞争力和效益为着力点,通过资源整合,技术改造,做大做强饲料工业,使我市成为全省饲料工业强市。2015年全市饲料产量达到150万吨,饲料工业产值达到50亿元。

(五)加强畜产品质量监管体系建设

要建立健全市、县两级畜产品质量监测检验机构,做到人员、设备、经费三到位,不断提高监测检验水平。要坚持以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监管为主线,以畜禽养殖、投入品管理、产地准出、市场准入等四个环节的监管为抓手,以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制、承诺制、追溯制、问责制、公示制等制度建设为支撑,整合执法资源,凝聚监管力量,拓宽工作思路,完善长效机制,提高监管效能,不断提升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确保不发生重大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维护公共卫生安全。

(六)加强畜牧信息体系建设

各县(市)、区政府要加大投入,逐步完善、拓展畜牧信息网络,更新、配置市、县畜牧信息硬件,充实专业信息队伍,以市、县畜牧信息平台为主体,链接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畜产品生产经营大户等畜牧企业,形成较为完善的畜牧经济信息服务网络。逐步建立畜产品市场、饲料等生产资料信息收集、分析和制度,加强对畜牧业生产的预测预警,及时市场信息,指导企业合理安排生产,实现畜产品适时均衡上市,稳定养殖收入。

五、强化组织领导,完善政策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市政府成立以市长为组长的加快现代畜牧业发展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组织、协调、督导、考核等日常工作。各县(市)、区也要成立相应机构,切实加强对加快现代畜牧业发展工作的组织领导。要建立畜牧兽医工作协调和目标考核机制,各县(市)、区政府围绕建设畜牧业强市和建立现代畜牧产业体系的要求,制定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业的产业政策和发展规划,及时研究解决现代畜牧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

(二)加大资金投入

市县两级财政要加大对畜牧业的投入力度。发挥财政投资的导向作用,合理分配财政资金的投向,引导多元资金进入畜牧业标准化规模养殖和加工领域,支持畜牧龙头企业和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健康发展。运用贴息、担保等方式,引导和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增加对畜牧业的贷款;农业综合开发、农业结构调整、扶贫开发、沼气工程等农业项目资金要尽可能向畜牧业倾斜;要积极发挥市惠农担保公司的作用,吸引工商企业、社会资金及外来资金参与现代畜牧业建设,建立多元化的融资渠道。市财政每年安排500万元,设立现代畜牧业发展专项资金,对新建或改扩建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沼气发电工程、畜禽良种引进、奶牛性控冻精、无公害畜产品生产、畜牧龙头企业及合作组织建设、畜牧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及先进技术培训与推广、畜牧信息体系建设等给予资金支持。各县(市)、区也要制定相应政策支持现代畜牧业发展。

(三)完善政策措施

发展改革、财政、工商、农业、扶贫开发、环保、交通、水利、土地、保险、电力等部门要从各自职能出发,制定具体、明确、有操作性的扶持现代畜牧业发展的政策和年度工作计划。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要适当安排养殖用地,并依照《畜牧法》和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关于完善设施农用地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精神,按农业用地管理;同时通过推广土地流转和返租承包等办法,切实解决畜牧业用地问题。鼓励利用荒山、荒地、滩涂等发展畜禽养殖。对于按要求建设的标准化养殖场(小区),在资金和项目上优先给予支持。养殖场(小区)用水用电执行农业水电价,并保证电力供应。对纳入省、市重点的畜产品加工建设项目,各级国土资源行政管理部门要优先安排建设用地。农业部门在沼气工程建设上向大中型养殖场(小区)倾斜。环保部门要支持畜禽养殖场(小区)开展粪污处理,改善生态环境。对新建和引进的固定资产投资在1000万元以上的畜产品加工项目前三年可减免屠宰检疫费;认真落实各项税费优惠政策,畜产品加工企业食品加工部分的用水用电执行普通工业水电价。同时,认真落实其它惠农支农政策,对上级出台的有关畜牧业政策、法规要不打折扣予以落实。

(四)实施招商引资、项目带动

各县(市、区)政府、各有关部门要在招商引资中把畜牧业作为重要内容,树立“大招商、招大商”的理念,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加强对外合作,多渠道、多形式宣传我市发展畜牧业的优势,加强与国内外知名畜牧企业的沟通联系,以现代化养殖、畜产品加工、饲料工业为重点,吸引他们到我市投资兴业,尽快提升我市畜牧业现代化水平和竞争力。每个县(市)、区每年力争引进、落地一个现代化养殖、畜产品加工或饲料工业项目。

工业安全市场规模例9

“十一五”期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各镇处及市直有关部门、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转变发展方式,狠抓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畜产品及养殖投入品质量安全监管三大重点,保持了全市畜牧业的持续稳定发展。截止到年底,全市实现大家畜存栏22.15万头,比年增加了14.4%,羊存养24.19万只,比年增加了24.7%,家禽存栏1433.52万只,比年增加了16.4%,生猪存栏55.82万头,比年增加了54.6%,生猪出栏100.76万头,比年增加了61.2%,肉蛋奶总量达到29.83万吨,比年增加了30.7%,畜牧业总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达35.1%,畜牧业产值、肉蛋奶总量等主要指标均位居全省前列。

一是畜牧业养殖方式发生明显转变。5年来共争取生猪和蛋鸡等各项扶持资金3000多万元,新建和改扩建标准化畜禽养殖场180处,生猪、蛋鸡标准化饲养的比重达到了80%以上。组织8家企业参加了标准化示范场创建,其中部级1家,省级3家,市级4家。积极推进无公害畜产品品牌建设,共有9家11类产品通过了省、国家无公害畜产品和产地认定。大力发展生态环保畜牧业,“十一五”期间,全市建设生态发酵床养殖场(小区)40余处,生态发酵床总面积达到10万多平方米,年可出栏生猪20余万头。136家畜禽养殖场建设了粪污无害化处理设施,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82%,比年提高了10个百分点。

二是产业化经营体系日趋完善。“十一五”期间,一大批辐射范围广、带动能力强、起点高、规模大的内外资龙头企业陆续落户我市,如年出栏生猪10万头的新加坡新雅生猪养殖有限公司、年出栏生猪6万头的韩国新青峰生猪养殖有限公司、新希望琴牌乳业、鑫盛联食品有限公司等为代表的20余家畜牧养殖加工龙头企业,已成为全市畜牧产业化经营的主力军,辐射带动了全市生猪、奶牛产业的快速发展,一批优势产业、特色产业相继兴起。截止到目前,全市规模养殖场户已达到869家,涉及生猪、奶牛、蛋鸡、肉鸡、肉羊等十余个品种。饲料兽药等相关配套产业迅猛发展,全市目前共有兽药生产企业6家,饲料生产企业26家。扶持和规范了畜牧专业合作社发展,全市畜牧专业合作社总量达到140多家,涉及生产、加工、运销等多个领域,包括生猪、肉鸡、蛋鸡、奶牛、肉牛、特种动物等10多种畜禽,发展社员2万余人,其中和美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已成为全省最大的畜牧专业合作社,入社会员157户,涉及、诸城、高密、等四个县市,共收取股本金56万元,仅存养生猪500头以上的规模养猪场就达90家,占社员总数的57.3%。合作社成员存养能繁母猪总量达到5600头,年出栏育肥猪达到12万头以上。

三是畜禽良种化水平大幅度提高。全市种畜禽场由“十五”期间的4个增加到23个,存栏种畜禽13万头套(只),年可为社会提供优质种畜禽1020万头套(只),优质种畜禽数量20万支(份)。在全市建立了16个家畜改良站、配种站、输精点,拥有人工授精员、配种员队伍70多人,自2008年开始实施高产奶牛冻精细管和生猪良种补贴项目,共使用推广使用高产奶牛冻精15300万支,完成奶牛改良7650头。推广良种猪45万份,与配母猪11.25万头,良种猪人工授精推广面达到了75%以上。全市牛、羊、猪、鸡的良种普及率分别达到了84%、80%、96%、97%。黑猪地方良种得到了迅猛发展,2007年,在铺集镇由民间投资2000余万元建设了黑猪繁育基地,现存栏黑猪4000余头,并在、、济南等地成立了5处专卖店,黑猪猪肉产品售价高达80元/公斤,并带动了全市黑猪的大发展,黑猪品牌优势得到了较好发挥。

四是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体系不断健全。在全市811个行政村统一配备了505名村级动物防疫员,每1-2个行政村1名,每人每月300元的误工补贴纳入了和两级财政预算。基层动物防疫监督机构由原先的10处增加到12处,根据养殖分布情况每1-2个镇设一处,每处4-6人,经费全部纳入市财政预算。2007年开始对全市10处基层动物防疫监督站进行了统一规划建设,总投资280万元,每处建设面积350平方米,实验室面积60平方米,每处配备一辆执法用车,彻底解决了基层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没有固定办公场所的局面,基层站的规范化建设走在了全国前列。投资120万元,建设了全省一流的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建筑总面积达1200平方米,其中,实验室面积500平方米,并通过了省级实验室计量认证和国家兽医实验室监督评审,在全国县级实验室处于领先水平。2008年,又争取国家扩大内需资金150万元,为疫控中心和各基层动物防疫监督机构配备了化验仪器设施,全面提升了动物疫病检测能力,市、镇、村三位一体的动物防疫网络体系基本形成。狠抓免疫与预防,全面实施禽流感、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病春、夏、秋三次集中强制免疫,推广程序化免疫和畜禽免疫补免日制度,畜禽免疫抗体检测合格率均达到90%以上,连续多年没有发生重大动物疫情。加强疫病监测和预警,每年检测重大动物疫病病原样品1万余份,抗体检测4万余份,科学评估了重大动物疫病风险。

五是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力度加大。“十一五”期间,严格按照《动物防疫法》的有关规定,从强化动物检疫监督入手,加强了畜产品质量安全工程建设。向各定点屠宰场派驻了驻场检疫员,开展屠宰检疫。以基层动物防疫监督站为主体,通过村级动物防疫员协助报检,对出栏动物开展产地检疫,并定期开展对动物及其产品流通环节的监督检查,开展了生猪、肉牛、肉羊“瘦肉精”检测,做到了检疫和检测同步,确保畜禽及其产品卫生安全。以三鹿奶粉事件为契机,集中开展了奶站清理整顿,全面取缔非法收奶站,生鲜乳收购站由原先的16个规范为现在的10个,并开展了“三聚氰胺”检测工作。强化畜禽投入品监管,定期开展饲料兽药生产经营市场和使用环节专项整治,对兽药生产企业全面推行GMP认证管理,全市6家兽药生产企业全部通过了农业部GMP认证,对兽药经营企业全面推行GSP认证管理,目前已有57家经营企业通过了省局的GSP认证,认证覆盖面达到了72%以上。全面落实官方兽医制度,对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实现全面监管。加强动物卫生执法,平均每年立案查处各类违法案件10余起。投资50多万元开展了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在全市全面推行了牲畜新型二维码耳标和机打检疫证制度,并将牲畜免疫信息、动物产地检疫信息和动物屠宰检疫信息及时上传中央数据库,确保了动物及其产品从产地、流通到市场的全程追溯,从源头上保证了畜产品质量安全。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十一五”期间,我市畜牧业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依然存在一定的问题:

一是畜牧业饲养方式仍比较落后,基础设施薄弱,规模经营小,仍存在相当数量小规模、分散饲养形式,导致疫病防控和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难度加大。

二是畜产品精深加工能力不强,缺乏市场竞争力强、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大型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

三是养殖用地不足、土地调整难度大,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畜牧业生产的快速发展。

四是养殖场户粪便、污水处理设施发展滞后,环境保护压力加大。

五是发生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的潜在风险依然存在,疫病、药残、人为添加非法添加物等发生的几率加大,导致畜产品质量安全形势严峻。

三、现代畜牧业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发展高产、高质、高效、生态、安全、品牌和循环型畜牧业为目标,以“稳产量保供给、抓防疫保安全、调结构促发展”为重点,坚持走内涵式、生态型、可持续发展的路子,加快畜牧产业结构调整,突出重点,有进有退,积极推进畜牧业发展方式转变,大力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和畜产品深加工,统筹兼顾公共卫生安全、畜产品质量安全、生态环境安全,着力提升畜牧业规模化、标准化和产业化发展水平,加快建立和完善我市现代畜牧业产业体系。

(二)基本原则

一是转变发展方式。按照集约化、科技化、信息化和生态化要求,大力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促进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

二是科学规划布局。按照区域资源优势,在畜牧业生产发展上合理布局,统筹规划,明确目标,突出重点,因地制宜进行畜牧业生产结构调整和养殖用地规划。

三是完善产业体系。增强政府对畜牧业的引导作用,加快龙头企业建设,大力发展畜牧专业合作社和各种中介合作组织,完善市场信息网络,着力构建有利于现代畜牧业发展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四是注重生态保护。在全面考虑动物防疫、环境保护和畜产品质量安全的基础上,科学确定畜禽养殖的空间布局和功能定位,实现生产与生态相统一、发展和保护相一致、人与自然相和谐。

五是突出科技创新。面向市场和科技发展的新动向,以高新技术为支撑,加快科技成果的推广转化,提高畜禽产品良种率,加快地方良种品牌开发。完善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和畜产品质量安全的技术支撑体系,大力推广标准化和实用技术,进一步提高标准化和产业化水平,实现向技术集约型畜牧业的转变。

(三)目标任务

到年,畜产品质量与结构更加优化、产业链条更加完善、生产与生态更加和谐,畜牧业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

一是主要畜禽产品供给稳定增长。全市肉蛋奶总产量达到32.95万吨,其中肉类总产量达到14.26万吨,蛋类总产量达到12.21万吨,奶类总产量达到6.48万吨,年均递增2.01%。把增长的重点转移到提高产业化水平、提高产品质量、提高产品附加值上来,全市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40.7%以上。

二是畜产品质量安全得到有效保障。重大动物疫病得到有效控制,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全面完成。动物产地检疫、屠宰检疫实现全方位覆盖,检疫率达到100%。饲料兽药等投入品实现全方位监管,监管到位率100%,确保安全使用。建立完善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不发生重大区域性动物疫情和重大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

三是标准化规模养殖水平显著提升。加快养殖结构和产业布局调整,大力推行生态健康养殖模式,加快标准化规模养殖基地建设,促进畜牧业由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粗放型向集约型、资源消耗型向循环利用性转变。生猪、禽类、奶牛、肉牛标准化规模养殖比重分别达到85%、95%、85%、75%。

四是生态环保水平明显改善。畜禽养殖对环境的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基本实现规模养殖场和养殖小区清洁生产,实现经济、社会、生态三效统一,可持续发展。

(四)发展重点

根据市场需求和资源分布,按照突出区域资源优势和产品特色的原则,围绕完善四大体系、振兴三大产业、实施十大工程,加快推进现代畜牧业建设。

1、完善四大体系

一是完善畜牧业产业化经营体系。大力推进畜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因地制宜发展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养殖。按照贸工农、产加销一体化经营方式,着力推进畜禽深加工、养殖基地建设、畜牧专业合作社发展等三大重点工程,突出发展壮大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进一步完善利益分配机制,建立一体化的畜牧业产业化经营体系。

二是完善畜禽良种繁育改良推广体系。以黑猪保种选育和产业化开发为重点,完善畜禽品种资源保护体系,提高品种资源保护能力;以规模化良繁基地建设为重点,完善畜禽良繁体系,提高畜禽良种科技转化能力;以人工授精站建设为重点,完善畜禽品种改良体系,提高畜禽良种供应能力,逐步形成布局合理、水平先进、监管有效的畜禽良种繁育改良推广体系。加强种公猪站和牛、羊良种改良站点建设,年,建设镇、村级生猪改良站30个,牛、羊改良站(点)20个,不断提升畜禽良种改良和推广水平。奶牛改良率达100%,良种猪人工授精推广率达到85%以上,生猪三元杂交率达到90%以上,蛋鸡良种覆盖面达到100%。

三是完善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建立健全市、镇、村三级动物疫病防控网络体系,实现基层动物卫生与产品质量监督站规范化管理,突出机制、队伍和工作流程建设。积极推行官方兽医和执业兽医制度,重点加强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和乡村兽医队伍建设。加强市、镇两级动物疫病监测实验室建设,充实完善仪器设备,提升动物疫病检测水平。加强疫情预警预报机制建设,及时掌握和科学评估疫情形势,不断提高科学防控能力。加强动物标识和疫病可追溯机制建设,实现动物疫病全程追溯。加强疫情应急处置机制建设,提高快速反应和应对突发疫情的能力。逐步建立牢固完善、机制健全、应对有效的动物疫病防控体系。

四是完善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积极探索和建立“政府管理、社会监督、行业自律、产销联防、部门联动、城乡联控”的长效监管格局。加大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机构建设力度,尽快建立和完善上下连结、高效运转的畜产品质量监管网络体系。加强畜禽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严格畜禽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强化对主要畜禽产品生产基地、屠宰加工、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和超市的全程畜禽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建立畜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

一是生猪产业。以生猪调出大县项目为契机,以构建完整的生猪产业链为重点,支持新雅、新青峰、鑫盛联等生猪产业链项目建设。以黑猪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注册为契机,以市场开发和品牌建设为重点,规范市场运作,加快10万头黑猪及其新品系产业化开发项目建设。大力发展适度规模标准化养殖,提高饲养管理水平,突破性发展生猪精深加工,因地制宜发展发酵床生态养殖。加快生猪品种改良步伐,建设一级以上种猪场2个,二级种猪场12个,基本普及三元杂交和配套系优质猪。年,全市年出栏优质生猪120万头。

二是蛋鸡产业。以胶东、李哥庄、胶莱、铺集等蛋鸡优势集聚区为发展重点,不断优化饲养品种,大力推广节本增效饲养管理技术,稳定蛋鸡产量,确保市场供应。到年,蛋鸡存栏1000万只,蛋产量10万吨,蛋鸡标准化饲养率达到95%。

三是奶牛产业。支持新希望琴牌乳业二期工程建设,实现日加工鲜奶量倍增,加快名特优奶制品开发,不断提升对本地鲜奶的收购量,提高辐射带动能力。以提高规模化、标准化养殖水平为重点,建设10处规模大、档次高、生产能力强的标准化奶牛养殖场(小区),配套粪污无害化处理设施和奶牛养殖数字化管理系统,推进奶牛养殖优化升级。年,全市奶牛存栏量达到2万头,奶产量6万吨。

3、实施十大工程

一是实施产业和区域布局调整优化工程。坚持突出重点,有进有退,稳定发展生猪、蛋鸡等食粮畜禽,突出发展奶牛、肉牛、肉羊等食草畜禽,大力发展特色养殖,逐步形成各具特色的畜禽优势产业基地。到年,全市基本形成:以为重点的蛋鸡产业区;以等丘陵地区为重点的生猪产业区;以等为重点的奶牛产业区和以为重点的特色养殖产业区。在区域布局上,合理划分适养区、控养区和禁养区,规范畜禽养殖行为,市内五个办事处和其他镇处中心区、工业园逐步退出养殖环节。

二是实施龙头企业及品牌培育工程。着力培育乳业、食品、食品等一批畜产品加工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加快引进和新建一批标准高、规模大、拉动力强的龙头加工企业。进一步扶持黑猪繁育基地等一批养殖企业做大做强,切实发挥龙头带动作用,重点抓好新雅30万头生猪产业化开发和10万头黑猪产业化开发项目。加快推进2万头奶牛养殖工程建设,实现我市奶牛的产加销一体化。大力实施品牌培育和创建工程,加快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畜产品,推进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到年,全市通过认证的无公害畜禽生产企业达到20处(个)以上,绿色或有机畜产品2个以上,畜产品地理标志1个。重点培育黑猪、乳业、星无公害猪肉等特色鲜明、市场占有率高的名优产品,提高市场竞争力。

三是实施标准化规模养殖推进工程。采取合作社、托管、代管等形式,引导畜牧养殖专业村及家庭养殖户“退户进区”,将全市90%的散养奶牛、80%的散养生猪迁入集中养殖小区。每年新建、改建、整合畜禽规范化养殖小区4处以上,到年,全市“退户进区”养殖小区达到20处以上。按照“畜禽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粪污无害化”标准,加大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力度,每年新建、改扩建标准化规模养殖场40处以上,年全市标准化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总数达到380处以上,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比重达到90%以上。大力开展标准化养殖场示范创建活动,每年创建20处以上市级以上标准化示范场,年,市级以上标准化示范场达到100家以上,其中,部级标准化示范场达到40处以上。

四是实施生态环保养殖示范工程。加快推进健康、环保养殖,积极开展畜禽养殖生态化示范区创建活动。大力扶持推广“干湿分离、粪便制肥,节水养殖、废水回用,沼气净化、沼液施肥,种养结合、设施配套”的循环生态养殖模式及发酵床生态养猪模式。重点推广发酵床生态养猪技术,年,全市开展发酵床新建和改扩建工程的规模养殖场户达到150家,占规模养猪场总数的60%以上,发酵床总面积达到30万平方米以上。

五是实施地方良种产业化开发工程。加大黑猪地方良种资源保护力度,加快黑猪及其瘦肉型新品系产业化开发,通过招引大型畜牧养殖、加工龙头企业,集中建设一处黑猪育种中心和一处黑猪瘦肉型新品系产业化研发中心,争取到年,全市黑猪核心群基础母猪达到2000头以上,黑猪瘦肉型新品系核心群基础母猪达到3000头以上。年黑猪及其瘦肉新品系商品猪10万头以上。充分发挥黑猪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作用,加强产品包装和推介,不断提高黑猪肉的产品档次和知名度。制定黑猪养殖基地认证标准,新发展黑猪养殖基地10处以上,通过证明商标来规范黑猪养殖及其产品市场。黑猪瘦肉型新品系通过国家遗传资源委员会的新品种认定。

六是实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工程。全面加强以市疫控中心为龙头、镇(处)农办和基层动物卫生与产品质量监督站为骨干、村级动物防疫员为基础的动物疫病防控网络体系建设,切实提高动物疫病防控能力。在市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18个镇处政府、10处基层动物卫生与产品质量监督站和463处畜禽养殖场(村),建设全市重大动物疫病应急指挥平台、风险评估和预警平台、监控平台、信息搜集和分析平台、调度及培训平台。在市防控指挥部办公室与10处基层动物卫生与产品质量监督站之间建立网络视频会议平台。认真落实畜禽春夏秋集中防疫、程序化免疫和畜禽补免日制度,实现防疫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加强动物疫病检测实验室建设,不断完善市级疫控中心和10处基层动物卫生与产品质量监督站实验室基础设施建设,市疫控中心实现病原学快速诊断,基层动物卫生与产品质量监督站实验室全部实现血清学和免疫抗体检测。加强无规定动物疫病区示范区建设,建立健全全市动物疫病屏障体系和动物及动物产品无害化处理体系,建设1处动物隔离检疫场和1处中型畜禽及其产品无害化处理厂,力争在3年内通过国家无疫区评估。加强基层动物卫生与产品质量监督站规范化建设,完善防疫、冷链、信息网络设施,不断提高一线动物疫病综合防控能力。加强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建设,逐步提高村级动物防疫员学历水平和补助标准。加快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步伐,到年,基本建立既适合我国国情又与国际接轨的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达到对所有猪、牛、羊的数据实时采集、传输,实现全面、快速、准确追踪溯源。

七是实施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工程。严格落实畜禽饲养场和畜产品加工企业是畜产品质量安全第一责任人制度。建设一处市级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中心,鼓励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建立质量安全检测室,提高企业自检和管控能力。加强全市9处生鲜乳收购站标准化改造,做好“三聚氰胺”定期检测和常规性质量检测,强化质量监管,确保生鲜乳质量安全。严格实施生猪、肉牛、肉羊“瘦肉精”检测制度,做到检疫与检测同步,出栏检测与日常监测并重,实现全覆盖、全到位。落实饲养场备案制度,强化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责任。严格畜牧业产地环境、投入品使用、生产过程、产品质量全程监控,杜绝不合格产品进入市场。提高完善基层动物卫生监督执法设施设备水平,增强动物卫生执法手段和能力,有效打击各种动物卫生违法案件。加强动物产地检疫和屠宰检疫,强化市场流通和道路检疫监督。采取高压态势加强对加工、贩运病死畜禽及其产品等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杜绝不合格畜禽及其产品流入市场。严格畜牧业产地环境、投入品使用、生产过程、产品质量全程监控和登记管理制度,杜绝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促进畜产品生产标准化、流通标识化、市场规范化、经营品牌化、监管法制化、信用普及化,确保广大群众畜产品消费安全,保障畜产品市场的经营秩序和公共卫生安全。

八是实施饲料兽药优化升级工程。严格落实兽药生产企业GMP认证管理制度。支持等5家兽药饲料生产企业进行改造升级,壮大企业发展规模,到年,争取全市实现兽药企业产值过亿元的1家,产值过三千万元的2家;饲料企业产值过亿元的5家。争创国家名牌产品3个,省级名牌产品4个,市级名牌产品6个。组建饲料行业协会和兽药行业协会,增强企业竞争力,维护行业权益。加大饲料兽药等投入品生产、经营、使用的执法监管,对规模场、养殖小区、饲料兽药经营企业以及外地进入我市的饲料兽药产品全部实行备案管理制度。强化兽药经营企业GSP认证和兽药生物制品规范化管理,兽药经营企业GSP认证覆盖面达到100%,兽用生物制品全部实行一级商制度。加大兽药市场监督检查力度,到年,全市创建30个放心兽药经营企业,提高全市兽药市场产品合格率10个百分点,达到95%以上。支持秸秆、牧草饲料开发利用,推广饲用玉米等优质饲草饲料作物种植,实现区域性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饲料作物三元种植结构。推广秸秆青贮,支持永久性青贮池建设,年青贮玉米秸秆20万吨以上。

九是实施科技培训工程。加强畜牧兽医人才培养,支持鼓励在职进修学习,对畜牧科研、技术推广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给予奖励。进一步加强实用技术推广,定期畜牧兽医主推品种和主推技术,大力推广发酵床生态养猪法、奶牛全混合日粮饲喂、奶牛冻精细管改良和性控技术、生猪人工授精、动物疫病程序化免疫等先进适用技术。支持完善市、镇两级畜牧兽医信息网络建设,搞好软件开发,发展终端用户,搞好信息服务。制定实施畜牧从业和服务人员培训计划,把养殖场户、村级动物防疫员、家畜配种员、乡村兽医、畜牧合作组织人员全部列入培训对象,加大畜牧兽医技术的培训和普及力度。

十是实施经营体制创新工程。鼓励龙头企业、规模场、村干部兴办合作社,促进家庭饲养向适度规模经营转变,社会服务向合作社为主转变。重点发展由龙头企业、规模场联建和由养殖量比较大的村的村干部领办的合作社,并对现有合作社进行整合、完善、规范和提升。到年,新发展30家畜牧专业合作社,重点扶持培育20家有股本、有场地、有效益,能带动50户以上的畜牧示范合作社,指导和支持100家畜牧专业合作社规范运作,全市畜牧养殖专业合作社总量达到170家以上,90%以上的畜禽饲养场户参入到畜牧专业合作社及其他合作经营组织。加强行业协会建设,在市养猪协会的基础上,成立市黑猪产业化开发协会、市奶牛养殖协会、蛋鸡养殖协会等市级畜禽产业协会,增强行业自律意识,加强信息沟通交流,促进共同发展。

(五)政策保障

一是增加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积极争取国家畜禽良种工程、秸秆养畜、饲养场面源污染防治等投资。认真实施国家生猪、奶牛等畜禽标准化养殖场区建设项目,加大对生猪、奶牛养殖场区建设改造的力度。市政府要建立畜牧业投入稳定增长机制,逐年提高畜牧业发展投入。加大对重大动物疫病防控、防疫检疫基础设施、疫病监测预警、防疫屏障体系、动物检疫隔离场、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设施、疫病监测净化、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等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根据国家、省、市规定的监测任务,加大对动物疫病、饲料、兽药、畜产品质量、种畜禽等实验室基础设施的投入,配备相应的仪器设备,开展正常的检验监测活动。

工业安全市场规模例10

二、公正验评、督促整改

检查考评小组对被抽查的市区在建的119项工程,严格按照建设部《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导则》和《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中所列内容,先查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情况:包括企业的安全管理制度、各项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检查整改记录台账、安全生产责任追究制度等内容;再查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工作情况,对现场的安全技术方案、安全防护设施、文明施工等内容进行细致的检查和评分,评分结果当场反馈,对存在的隐患和问题及时下达督查整改意见书。对存在重大生产隐患,整改不力的中建八局三公司等十家施工企业下达了停工整改通知书。对下发督查整改意见书的61个工地进行了复查,消除施工隐患,确保了工程安全生产文明施工。

3、塔吊和起重运输设备:设备装拆方案针对性不强;部分塔吊基础的地耐力和砼强度等数据没有按规定检测;多塔作业防碰撞措施不可靠;设备施工中的检测、检修、保养、交接班记录等制度执行不力;特种作业人员未达到100%持证上岗。

4、临时用电:现场电工对《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新规范熟悉程度不够,线路敷设不规范,接零保护与接地保护系统混用;施工现场末级开关箱缺少。

5、三宝四口:部分工地工人安全帽佩带方式不正确,帽带未系牢,很多安全网是防尘网,属伪劣产品,起不到防护作用;“四口”防护未做到工具化、定型化。

6、文明施工:部分现场道路未硬化,环形道路未贯通,设置的车辆清洗台使用率低;材料堆放不整齐,无标识,建筑垃圾未及时清运;现场无工人活动室、卫生室;生活区与施工作业区未严格分开,职工宿舍、食堂条件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