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教学反思与建议模板(10篇)

时间:2023-05-30 14:43:32

教学反思与建议

教学反思与建议例1

摘要:独立学院是中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走向大众化教育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新型办学模式,其培养的学生既有当代大学生的共性,又有比较鲜明的个性。在这种特殊的环境下,独立学院的英语教师在教学上面临着一些特有的困惑和难题。文章对独立学院英语教学的现状进行反思,提出几点相关的教学建议:转变教学思想,调整教师角色;尝试分级教学,满足不同层次的学习需求;授人以渔,突出能力的培养;提高专业水平,丰富教学方式。

关键词:独立学院; 公共英语教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2909(2013)05011703三本独立学院是中国高等教育在办学机制上的创新,1999年至今,在全国各地发展十分迅速。该类院校既有别于其母体学校——普通高校,又不同于一般职业技术学校,“作为新生事物,独立学院的发展没有现成经验可循,在逐步完善和成熟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遇到一些问题和挑战”[1]。因此独立学院在学校定位、师资特点以及学生层次上均享有一定的特殊性。据此,在大学英语教学的设计上应该借鉴其他层次院校一些可取的教学模式,并根据自身特点量体裁衣,找到一条最佳的教学道路,达到教学资源合理运用、学生智力和技能综合发展的目的。

笔者在总结几年来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对该层次院校的大学英语教学进行反思,提出若干独立院校外语教学的建议。

一、独立学院学生和英语教师的特点

(一)独立学院学生特点

独立学院的学生存在一些不好的学习习惯,如学习目的性较弱,难以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缺乏持之以恒和刻苦钻研精神,学习自觉性较差,时刻需要教师的监督和管理。然而,他们大多思维活跃,具有一定的创造力,对课堂之外的事物比较感兴趣,动手能力强。

独立学院的学生在尊敬师长,处理人际关系,承受压力,理解、关心他人,处理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等学习之外的其他方面表现良好,给教师留下深刻的印象。例如:他们热衷于关注社会的边缘及弱势群体,并用实际行动给予关怀,为社会释放出巨大的正能量。

(二)独立学院英语教师特点

独立学院发展的时机及其独特的办学模式使专职教师普遍年轻化,大多数教师“对于自身专业发展的目的与途径并不了解,也未能预测专业发展的空间”[2]。由于学校的办学规模较大,专业设置宽泛,英语教师的大学英语授课任务颇为繁重。由此,他们少有精力去进修深造或者搞科研,不利于自身能力的提升。此外,大学英语采取专业内合班教学的方式,一名教师反复多次教授同一科目,久而久之容易失去对教材的新鲜感和热情度,不利于教学的反馈创新。

二、独立学院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分析

(一)教学任务与教学方式的失衡

独立学院的学生大部分存在偏科现象,英语水平参差不齐,教师难以在一堂课上照顾到所有层次的学生。多数教师为完成教学大纲的要求,采取“满堂灌”的方法,逐字逐句地翻译课本内容,让学生被动接受作者的语言和观点。这样机械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学情绪,难以接受作者所传达的文化教育精神。如此一来,没有平衡好教学任务与教学方式二者间的关系,逐渐失去了教学的乐趣。

(二)英语过级与英语能力的误解

高等建筑教育2013年第22卷第5期

任仙仙,等独立学院大学英语教学的反思与建议

独立学院的学生知道大学英语四、六级的重要性,但是他们不了解四、六级与英语能力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语言是一个日积月累、潜移默化的习得过程,不能直接快捷地通过课堂传授所有的语言机制。而学生急于求成,希望找到一条应付考试的捷径,这样的想法很容易让他们质疑大学英语教育的本质。由此,他们不愿意加入“毫无实际意义”的英语课堂,英语能力得不到提高,导致英语过级率偏低。

三、独立学院大学英语教学的几点建议

独立学院的英语教学要想取得长足的发展,需要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不断试验,得出适宜的教学方法作用于教学。在总结独立学院的学生与教师的特点及大学英语教学现状之后,基于个人几年来的工作经验,提出以下教学建议。

(一)转变教学思想,调整教师角色

大学英语不是四、六级过关率和期末考试通过率,而是学生语言学习重要的一环,是夯实与拓展语言能力的最佳时期。大学英语教师应该从学生的长远发展出发,以学生语言能力培养为立足点,根据学生的知识构成和学习特点安排教学。

首先,引导学生对大学英语的正确认识,对基础薄弱、缺乏信心的学生要多鼓励,课后配合适当的辅助练习帮助并督促他们学习。要使之明白,学好英语不是为了达到社会的要求和家长的期望,而是自身文化修养和外文阅读、交流的重要手段。英语教师不仅仅要传播知识,更要培养与学生的感情,洞察学生的心理活动,加强学生自信心,最后帮助学生自愿学好英语。在独立学院,许多英语教师都有这样的教学体会:以情动人、以情教人的教学方式收效显著。

其次,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摒弃以教师的授课内容为中心的教学思想。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发掘学生优势,调整教师的授课方式,及时补充他们欠缺的语法知识和文化储备,找到适合具体班级的学习方式,努力指导和监督学生的学习。比如,土木工程和建筑设计专业的学生思维比较严密,对固定知识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可以先加强他们对词汇、短语以及对语法的掌握,再上升到对整篇文章的把握;人文和艺术专业的学生思维发散能力强,可以让他们从文章的宏观整体布局出发,逐步发掘主题,最后落实到具体的词汇语法学习。在实际教学中,这样的方法顺应了不同专业学生的思维方式,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取得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尝试分级教学,满足不同层次的学习需求

针对独立学院学生英语水平差异的问题,为更全面地满足大部分学生的学习需求,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可以尝试其他本科学校实行的分级教学办法[3]。在学生入学时,运用较科学的分级试题,按学生的英语水平分为a班和b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紧密联系学生特点,制定有差别的教学目标,让他们在进步中获得学习的自信。同时,应该正确引导学生对分级教学的看法,消除歧视或骄傲情绪,根据期末考试成绩动态调整英语a班b班学生人数。

此外,需合理地选择分级教学的教材。a班的学生基础较扎实,词汇语法掌握程度和阅读能力较好,可以选择听说材料多、阅读量大、读写要求较高的教材;b班的学生最重要的是加强基础知识,培养一定的听说能力,可以选择体裁新颖、句子篇章工整、文章难易程度适中的教材。在独立学院中较少应用此种教学模式,但此教学模式以学生语言水平为基准,目的性较强,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三)授人以渔,突出能力的培养

“授人以渔”是一项重要的教学理念,独立学院的英语教师也需践行。学生在中学阶段通常以死记硬背的方式被动地接受词汇、短语和语法知识,很少明白语言的内在机制和规律。进入大学,他们对这门语言的认识应该上升到新的层次,这就要求教师由表及里,层层深入地讲授其核心和本质内容,更重要的是让他们掌握要领,举一反三。例如:学生在高中已具备了4 000左右的词汇量,大多以机械记忆的方式获取。大学教师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根据词根、词缀等的组合变化规律来教授学生记单词的方法,不断提高他们对词汇的认识深度。实践证明,当学生掌握了科学的单词记忆法之后,更积极地投入学习,也有利于其他英语知识的学习。

能力是语言学习的最终目标。语言不仅仅是词汇、语法、句式的简单组合,而是在这些基础之上的一个综合运用。如果学生没有一定的听说读写技能,那么对这门语言的学习无疑是失败的。他们走出校门以后,如果长时间没有接触这门语言,那么相关的知识很快就会被遗忘。因此,仅仅凭借应付考试的零星知识点学习,不足以培养真正的语言运用者。这就要求教师重视学生对语言能力的综合训练,拒绝“哑巴英语”“聋子英语”的现象。

(四)提高专业水平和丰富教学方式

教师要想取得好的教学成果,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因素。独立学院的教师不能因为学生的水平有别于本科院校而放弃对自身能力提高的追求。在教学之余,应积极准备科研活动,踊跃参加进修活动。唯有严格要求自己,与时俱进,才能更好地带领学生进步。

针对独立学院学生的特点,英语教学者更应适时调整教学方式,找到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最大限度地增加他们对外语学

的兴趣。首先,熟悉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合理运用图像、音频、视频等手段组织和安排课堂内容,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其次,适时安排学生以对话、朗诵、短剧和电影配音的方式来练习英语,配合奖赏制度,激发学习动力。再次,把课文内容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注重学生的情感培养,传达学以致用的信息,加强他们对英语实用性的理解。如“人类与自然灾害”这一话题,针对土木建筑系的学生,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整理关于人类的建筑设计如何抵御自然灾害的资料,用各种设计和模型展现出来,最后在课堂上用英语和学生交流。事实上,从学生的专业特点出发,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结语

在独立学院欲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教师需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适宜的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对英语学习的热情。因此,独立学院的英语教学需要每一位教师尽职尽责,在实践中摸索教学之路,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 樊哲,钟秉林,赵应生.独立学院发展的现状研究及对策建议—我国民办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探析(二)[j].中国高等教育,2011(z1): 24-27.

[2] 张朝霞.独立学院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现存问题与对策研究[j].科技信息, 2009(8): 325-326.

[3 ]吴伟英,邓志辉,黄继炎.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模式的有效性研究[j].江苏外语教学研究, 2008 (1): 6-13.

reflection and suggestions on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in independent colleges

ren xianxian1, wu jianhua2

(1.city colleg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hongqing university, chongqing 402167, p. r. china;

教学反思与建议例2

1.一些教师课改的思想准备不足。具体表现为满足于自己现有的教学经验,教育的危机意识、改革意识不强。这要求教师亲身感受新课改模式,同时要不断学习教育的新理念,了解全国新课改的发展动向,看清当代教育的发展潮流。

2.一些教师的奉献精神和创造精神不足,不愿认真编写而上网下载。这要求学校加强师德教育和管理力度,严格工作纪律;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力争在新课改中更好地奉献社会,更好地实现自己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的人生价值。

3.教师队伍素质参差不齐。具体表现为一些青年教师编写导学案的基本功不扎实,课堂掌控能力不强,而中老年教师的电脑技术操作不够熟练,原有的讲授经验又太“丰富”。一方面要求青年教师和中老年教师结对子,以老带新,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另一方面要求编写导学案时加强集体备课,规定课堂教学全面开放,缩短青年教师的适应期和成长期。

4.一些教师在推行新课改中适应性不强。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种情况:一是完全照搬山东昌乐中学“271”新课改模式进行教学,这对我校基础较差生是不大合适的,编写的导学案内容多,难度大。二是在实际教学中重难点把握不准,让学生展示、点评过多,导致不能完成教学任务。三是在推行新课改中为课改而课改,不能很好地把握高考复习的重难点,复习效果不佳。四是推行新课改一段时间后,教师怕学生不理解知识点,课堂上越讲越多,有重回传统教学模式的迹象。这要求学校通过示范课进行规范和引导,加强听课和个别指导,召开高考复习座谈会,集思广益,统一思想,统一复习方法,统一复习模式。

二、领导管理方面的反思与建议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领导者无疑是我校新课改的核心力量,优秀的领导是我校新课改成功的根本保证。

1.领导必须树立榜样,打造奉献形象。在外语实验中学,校园里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教师看年级组长,年级组长看校长。”在新课改中,校长不仅是一位管理者,更是一位教育家,一位先行者。校长及整个领导层应走在教师的前头,起到榜样的作用。 笔者认为,只有这样做,我们的领导才真正是具有道德的感召力和信仰的追随者,这是新课改能否最终成功的“软实力”。

2.完善课改实施方案。科学可行的方案是顺利推进新课改的保证,原先制定的课改方案有力地推动了我校的课改,但随着课改的进一步推进,它的局限性开始显现出来,影响新课改的进一步深入开展。在此提出几点建议:

第一,重新设计课程表,增加学生白天的自习课,并且规定晚自习不准统一授课,教师负责布置学习任务,个别辅导学生,督促学生学习。

第二,规范示范课的流程,真正发挥示范课的示范作用。建议学校:(1)把示范课细分为预习课、新知课、练习课、复习课等课型。(2)每类课型安排文科理科各两位教师上,文科理科的重点班和普通班各一位,不要都安排到重点班上。(3)每位授示范课的教师,课前要严格控制学生的预习时间,否则示范课就变成“面子”工程,失去了意义。(4)每次示范课至少有一位副校长全程参与听课、评课(专门及时地用一节课),组织教研主任、教务主任、相关学科教研组长及教学骨干、授课教师参与评议,不断完善课型结构。

第三,调整导学案编写人员,组织骨干教师编写导学案,提高导学案的质量和适用性。建议学校在推行新课改的前两年,组织各学科骨干教师成立导学案编写组,以保证导学案的质量,待条件成熟后再要求全体教师参与导学案的编写工作。

教学反思与建议例3

一、高三学生英语写作中的问题

当前,从高三学生的英语考试看,在写作上存在诸多问题,包括:对词未能明确掌握;be动词及动词原形连用的情况的较多;动词短语固定搭配在应用上不够熟练;句型应用不熟;未能掌握好英语固有表达方式,绝大多数是采取中文思维来表达的;未能准确把握住文章结构及表达顺序;缺乏应有的写作策略,在逻辑处理上不到位。以上问题直接影响高三学生的英语写作成绩提升,进而不利于教学效率的提升。

二、高三英语写作教学反思

(一)强化英语基础

英语基础是提高写作能力的关键。英语属于结构性语言,有其固定搭配、基础句型及习惯用语。写作者应围绕话题或主题,通过相应的句型、词汇等逻辑有序地表达自身感受或看法。对于高三学生而言,在英语写作中出错是难免的。在高三复习中,应特别重视最基本、最简单的五个句型的教学,如此可有效避免中式英语的出现,避免写作思维的生硬迁移[1]。只有严格合理应用这五个基本句型,才能够保证作文的意义完整性。特别是对于英语写作基础较差的学生来说,要加强基础词汇的记忆,全面掌握并能灵活应用五个基本英语句型,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加强书写练习

书写、卷面整洁性直接关系到写作的成绩。语言的合理性和准确性是英语写作中的重要内容,语法和词汇的应用准确度性是写作评价的重要参考,拼写、标点符号的正确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同样会影响到整个写作水平。具体而言,一是书写方面,即字母、词汇、语句及标点符号等的正确书写。二是写作方面,也就是表达。写作的第一侧重点是写作的技能及技巧,第二侧重点就是思想情感上的表达,写作中这两点是统一协调的[2]。书写技巧不强,字迹潦草,会让读者无法看清内容或产生厌烦感,如此直接影响到思想内涵、情感的有效表达。同样,只追求书写质量,而写作内容贫乏,语法、词汇应用错误,同样也会影响到写作质量。所以,书写不佳会影响最终的写作成绩。

(三)加强释义训练

在高三阶段,教师应当充分重视对学生开展paraphrase训练,不但要充分抓好写作课训练,在听力课、阅读课乃至口语课教学中也要进行此项训练[3]。比如:当前英语阅读细节题大多数要求学生不但能准确识别某一个信息点,而且应系统有些的理解,这就是paraphrase,原因在于正确答案并非原文中某一句原话,大多数是对原文某一句话的一个paraphrase。

三、提高高三英语写作教学水平的建议

(一)灵活应用基础词汇

在初步练习写作时,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常用词汇,即以往学习的词汇及常用句型,包括初中阶段学过的词汇及句型。比如:Suddenly,a good idea hit me.该句中的“hit”一词将灵光一现之感充分全面地描绘出来。当达到一定阶段,再运用新颖词汇和复杂句子结构,但是复杂句式应慎重应用。同时,也应引导学生将简单句转变为定语从句,将其变为强调句,或应用非谓语动词短语,即应用复杂句子结构。

(二)写作练习内容应贴近生活实际

在高三英语写作教学中,教师倘若可从社会热点中找寻到和学生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点并充分利用,就有助于学生了解社会、形成价值观。比如:在模拟考中关于“光盘行动”的话题写作,这有助于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节约的习惯。但是如片面追求话题的“新”和“热”,而不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会让学生去胡编乱造,直接影响培养学生良好正确的写作习惯。比如:关于奥运会自愿者感受的写作,学生未能直接参与奥运自愿者工作,因而谈不上发表奥运自愿者的感受,所以学生整篇习作都是拼凑、编造的,个人的内心感受如口号一样毫无实际意义。实际上,教师进行作文练习题材选择时,可尝试选取和高三学生生活贴近的话题,如此学生有直接体验后,就能表达出真情实感。

(三)写作训练应多样化

高三英语写作训练方式多种多样,可指导学生写随笔,让学生自由表达和发挥,如此可真实、全面地反映学生所要表达的问题,让作文教学更具针对性;也可进行带答案写作练习,使学生先自我修改,再让教师改,如此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性,还可减轻教师负担。同时可让学生开展模仿性写作练习,原因在于语言基础学习阶段要重视模仿,模仿写作能在短期内提升学生写作水平,使学生开展真实交际的写作训练,这样可充分激发学生英语写作兴趣和热情,也可以提升写作技巧。

参考文献:

教学反思与建议例4

针对实施任务型语法教学的过程中存在的困难与问题,笔者根据自己的研究进行了分析总结,并与身边的高中英语教师进行了一些访谈,通过归类整理,大致可分为:

1.1教师因素

1)教师的教育理念滞后。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日益深化,广大教师的教育观念发生了一定的转变,以发展“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为目的,“以学生为中心”的任务型教学开始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接受。任务型语法教学要求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着眼于学生可持续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和评价观。但是,一些教师因循守旧,满足于现状,习惯于用传统的教学法进行语法教学,不愿转变思想,采用新的教学方法。

2)教师教学方法滞后。任务型语法教学倡导“在做中学”,就是使用目的语去完成教师设计的学习任务,在此过程中逐步形成运用目的语的能力。任务型语法教学要求教师改变过去过分强调语言知识的语法翻译法的教学模式。然而,部分教师,尤其是部分老教师已习惯了传统的教学方法,重语法知识轻语言技能;重灌输轻启发;重记忆轻思考;重统一轻个性,忽视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性发展。

1.2学生因素

1)学生的能力影响。任务型语法教学,要求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用英语完成各种真实或接近真实生活的任务,把知识和技能融为一体,通过听、说、读、写等活动,用所学语言去做事,在做事的过程中发展自己运用语言的能力。我国学生缺乏英语语言环境,英语学习的主渠道在课堂,在生活中几乎没有机会使用英语,导致学生语言应用能力较差,无法顺利完成“任务”。

2)学生的性格影响。有些学生性格内向,不善与人交流,在英语课堂上,表现为不愿参与课堂活动,更谈不上参与小组合作,通过使用语言共同完成“任务”,因而无法在交际中发展语言能力。

3)学生的心理影响。我国学生因受儒家思想影响,过分注重自我形象,认为如果英语讲得不准确、不流利,就有损面子。因此,部分学生说英语时自信心不足,怕犯错误,往往羞于开口说英语。这种心理会阻碍学生主动完成学习任务,进而阻碍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提高。

1.3教材因素

英语教材是英语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依据,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内容。我国任务型语法教学的教材大多只是照搬国外用于第二语言教学的内容。这类教材提供的语言情景对于在英语国家的留学生来说是真实的,对于生活在中国的学生,尚有不符合真实生活的地方。一些词汇尽管新鲜但难以拼读,对于非英语母语国家的学生,这样的词汇会影响他们使用目的语去完成交际任务。

1.4教学评价因素

在任务型教学中,课程目标和相应的教学目标是对学生英语学习进行评价的依据。评价时要以形成性评价为主,结合终结性评价。但在我国基础教育英语教学中,忽视对学生进行形成性评价,许多学校和地区仍以考试分数作为评价教师教学水平和学生学习水平的标准。有些教师对传统的语法教学,对“应试教育”运用自如,对在课堂上运用任务型教学方式进行语法教学没有信心,为了高考分数,只能对任务型教学模式采取应付的态度,通过让学生做大量的练习来提高学生的分数。可见,评价机制和考试制度如不改变,在我国课堂教学上开展任务型语法教学仍有诸多困难。

二、对教师的建议

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任务型语言教学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小学英语教师在教学课堂上进行了任务型语法教学的尝试,取得了一些经验,但也有很多的问题和困惑。任务型教学给教师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为顺利实施任务型语法教学,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对英语课程的要求,笔者结合本研究,给广大中学教师一些建议:

1.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

任务型语法教学能否顺利实施,首先取决于教师能否转变教学观念。任务型语法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师不再是课堂教学的权威,而是对学生的课堂学习起到引导、协助和评价作用的人。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时,应该努力建立轻松、民主、友好、和谐的学习氛围,帮助学生消除紧张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小组合作,使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任务型语法教学是围绕任务来展开的,主要是通过任务中和任务后的活动来使学生掌握语法项目,即“在做中学”、“在用中学”。教师应学会正确处理学与用的关系,精心设计学习任务,通过实施任务型语法教学来促使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责任感。

2.教师要全面理解、正确把握任务型语法教学。

教学反思与建议例5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2B-0024-03

项目教学法 (Project Learn-ing),也称为“基于项目活动的研究性学习”,最早见于美国教育家凯滋和加拿大教育家查德合著的《项目教学法》。在职业教育中,项目教学法是师生共同完成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共同取得进步的教学方法。它是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中最常用、最理想的教学方法。项目教学法改变了传统教学的三个中心,即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转变为以“项目”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转变为以实际经验为中心。项目教学法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为主体,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其指导思想是将一个相对独立的项目任务交给学生完成,从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与实施,到完成后的评价,都由学生具体负责,通过一个个项目的实施,使学生能够了解和把握完成项目的每一环节的基本要求与整个过程的重点、难点。学生除了学习到书本上的知识和技能之外,还能在与他人的交流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项目教学法最显著的特点是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到咨询、指导和解答疑难问题的作用,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教学模式,增强了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的积极性,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

一、项目教学法在中职电机拖动与控制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电机拖动与控制技术是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的核心课程。该课程具有实践性强、实训环节多、涉及专业多、应用范围广、控制电器种类繁多、控制过程复杂等特点。但当前的中职教育普遍存在理论与实践相脱节、教学内容与岗位需求相脱节的弊端。而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的学生普遍存在思维活跃、好动、厌倦枯燥说教等特点,很多学生碰到陌生的、抽象的专业知识就难以产生兴趣,甚至厌学。其重要的原因是现行的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是以知识结构为依据来设定的,而且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大多是相互独立的,不符合人类对知识和技能的科学认知规律,不能直接培养学生在企业实际岗位相适应的能力。为破解这一困局,笔者和同事本着“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指导思想,依照“基于工作过程或典型工作任务”进行项目式教学的创新职教理念,完成了教改课题立项,开展对中职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下面以电动机控制线路的安装与调试项目为例,介绍项目教学法在电机拖动与控制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一)项目的设计原则

1. 项目应具有实用性。项目设计应建立在对企业的深入调查基础上,开发具有企业真实性的项目,所选择的项目应具有实用性、典型性。

2. 项目可操作性强。无论项目设计得多么巧妙、有价值,如果无法购买相关的设备,或无法从企业得到相应的支持,这样的项目就是无效的,因而要求项目具有可操作性。

3. 项目之间要有一定的逻辑关系。项目应围绕项目组织课程展开,若无一定的逻辑关系,将会导致学生认知结构的混乱。

4. 项目要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最关心的是做这个项目有什么实际用处,若它与考取职业技能资格证或将来就业有密切的关系,学生便有了向该项目挑战的兴趣。

基于以上设计原则,广西纺织工业学校电机加工实训基地设计出了具有一定职业特色的电机拖动项目:电能的测量、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拆装与检修、低压电器、电动机控制线路的安装与调试、综合车床电气故障维修。

(二)项目的实施

项目的实施,以电动机控制线路的安装与调试为例,介绍项目教学法在电机拖动控制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具体实施。

1. 相关知识学习。(1)项目背景。三相异步电动机控制线路的安装与调试,在本课程中居于承上启下的地位,达到本项目的学习目标后,可以为机床综合实训奠定良好基础,为考取中级维修电工证提供重要保证。(2)教师讲授。教师先讲授完成项目所需的理论知识,这些知识以启发、够用为主,在接下来的整个项目实施中,教师应根据学生掌握的具体情况进行逐层展开,穿插讲授。遇到问题时,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并适当协助学生。(3)明确任务。学生收集机床电气原理图、使用说明书、使用万用表检查故障的方法、了解电工技术规范、熟悉工具(万用表的使用)、能说明各控制电路的工作原理、能按图接线、会排除故障。(4)实地参观机床的控制柜,观察各种电器及接线布局,介绍各电器的名称、性能,观看仿真教学片。

2. 制订项目计划。学生查找相关资料,制订人员分工计划、装配计划、工作标准、工作记录表、检测报告表,列出所需材料清单(包括元器件的型号、价格、参数等)并分组讨论。学生上交工作计划,师生共同讨论找出工作计划中的缺陷,评估项目计划能否满足预算目标,是否能降低成本。教师提出修改意见,学生对工作计划进行修改。经过汇总和修改,教师将完整的工作标准公示,要求学生按要求执行。学生组成采购团队按材料清单采购元器件,教师需对采购过程协助把关。

3. 实施工作计划。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领取工具,自行商讨小组分工,按正确的计划进行工作。学生在做中学,教师在做中教。遇到问题时,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给予适当协助。例如,当遇到电机只能正转不能反转时,教师不要直接给出答案,而是引导学生去思索,不断调试和运行。实验证明,绝大多数情况下,学生都能找出问题所在,从而拥有成就感,激发其探索精神。实施工作计划的场所是在配备有多媒体的电学综合实训室,教师要提供课件、仿真软件、自测题、闯关游戏等资料供学生自主学习。

4. 成果检查、评估。项目成果检查、评估对整个项目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根据工作标准对本组产品进行自我检查,如线路布线的正确性、控制是否符合要求等,并将小组成品进行展示。教师要引导全体学生参观、讨论,进行自评、互评,学生归纳总结学习成果,教师指出需改进的地方。可以通过项目成果展示、交流,取长补短,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也可以组织一场项目成果汇报会,邀请相关教师和企业专家参加,由各小组进行汇报,专家和教师提问,小组负责相关内容的学生回答。这样可以让学生对整个项目掌握更加透彻,从不同角度审查自已,做到查漏补缺,还可以让学生锻炼胆量和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实现教育情感目标。

二、对项目教学法在实施应用中若干问题的反思与建议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项目教学法在实施应用中也遇到了若干问题,对这些问题的总结和反思是深入推进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

(一)师资队伍的建设问题

项目教学法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需要一批既懂理论又熟悉企业工作过程,并能将二者紧密有机结合起来的“做、学、教”一体化教师队伍,特别需要的是掌握产业链的关键能力的教师。目前,各职业院校的教师主要来源仍是高校毕业生,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但不了解企业的实际工作过程、生产技术和工艺的发展水平,难以胜任项目教学工作。一方面,来自企事业和社会聘任的兼职教师数量少,而且不稳定,对学生学习情况缺乏深入了解。另一方面,尽管教育职能部门重视教师培训,但专业对口率不高,培训机会不多,培训地点从学校到学校,严重脱离企业环境,教师职业能力难以得到提高。笔者认为,有关职能部门应转变观念,发挥积极作用,在企业中建立培训基地,对各校教师进行技术培训,时间可以安排一周、一个月到半年不等。除进行技术实践外,还应组织教师交流经验、编写教材、开发新产品和参加各级技能大赛的评判,使教师的校企实践经验更丰富。

(二)场地、设备、耗材和辅导的问题

要保证理实一体化项目教学的顺利进行,这就要求教学场所具有教学、实验、实训、岗位学习、技能鉴定、教师工作站等功能,这与传统的教室、实验室、教师办公室分割,与学生在几个场所之间“来去匆匆”是不同的。项目教学法在实施中常遇到的问题是场地小、学生拥挤、纪律难管、设备不充足、耗材不能及时增添、辅导不到位等诸多问题。对此,相关教育部门和学校需要加大投入,建设满足课程要求的实训室,并增加教学耗材的经费设入。此外,对于30人以上的班级,要配备两名教师。

(三)教学考核设计缺乏企业视角

传统的评价方法是一张试卷定成绩,过于注重评价的选拔、鉴定能力,忽视了教育、反馈与激励的功能。项目教学法应以过程考核为主,这已是教师们的共识,但大多教学考核内容设计是填一些表格,一般包括自评、互评、师评,缺乏企业视角的评价。企业视角下的职业鉴定是一项基于职业技能水平的考核活动,主要内容包括职业知识、操作技能和职业道德三个方面。这些内容是依据《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规范》和相应教材来确定的。项目教学法的教学考核还应考虑学生的能力:积极聆听、理解性阅读、有效的口头沟通、协调安排、指导他人、设备选择安装、疑难排解、操作和控制、设备维护、材料管理、时间管理等。

(四)缺乏学生参与

项目教学法要求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拥有者和课程的主宰者,而是作为学生解决问题的咨询者和指导者。因此,实际教学中,要在信息的收集、控制方案的订制、接线图的绘制、实训器材和工具的采购、评价考核表的设定等方面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另外,在一个小组中,有些能力强的学生包揽了大部分工作,能力较弱的学生则无所事事,教师要做好人员的合理分配,在自愿的前提下,把学习主动性和思考能力较好的和一般或较差的学生相互配合。对于暂时不能跟上进度的学生,要采用分层次教学的方法,专门为这部分学生补习相关知识,还可以选派几位成绩突出的学生去帮助他们。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该项目的考核也应提出难度不同的要求。这样,原来对学习失去信心的学生,由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适合他们,就会通过努力取得进步,更积极地参与到项目学习中来。

(五)项目教学资源微观开发严重不足

项目课程的教学资源微观开发包括理实一体化的教案设计、项目化教材、课件、录像、图片、案例、历届学生优秀作品、企业资料、教学过程设计、考核方案、项目任务书等。目前存在不足方面比较多,如为学生提供的资料不够充分,图书资源、网络资源、多媒体课件、项目教学档案及成果展览不够丰富;沿用学科制的教案格式;考核方案随意性大;企业资料缺乏。从教材的角度来讲,大部分项目课程缺乏与本校校情的配套教材,教材的内容、体系与项目教学不一致。这些因素都影响了项目课程的质量和学生创造力的发挥。笔者认为,校本教材的开发应有企业的积极参与,知识点简明扼要,够用即可;要重视学习材料工作页的编写,由于中职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欠缺,学习材料工作页应注意图文并茂,设计学生做笔记和作业的空白处,方便学生笔记和练习,同时也可以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

实践表明,采取“做、学、教”一体化项目教学有利于因材施教和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协作和团队精神的培养,有利于学生技术应用能力和工作技能的提高,这对电机拖动与控制技术等课程教学具有很好的效果。推行“做、学、教”一体化项目教学对我国职业教育提倡的“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当然,项目教学法虽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在实施中需要发展和完善的地方还很多。有关项目教学法的研究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这些探索只能在不断的实践研究中逐步完成。

【参考文献】

[1]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2]李雄杰.职业教育理实一体化课程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11

[3]潘玉成.项目教学法在高职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宁德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

[4]张华燕.电子技术课程项目教学活动设计与评价[J].职业技术教育,2013(8)

[5]关金华,徐刚.谈项目教学法的应用[J].辽宁高职学报,2013(3)

教学反思与建议例6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7)15-0053-02

2001年,我国教育部新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并于2011年再次修订。新课标将我国一直沿用的基础教育教学大纲改为课程标准,它是国家课程的纲领性文件,也对基础教育课程做出了明确的规范和具体的要求。新课标的颁布和实施,意在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实践性、创新性、合作性及多元性,同时,新课改也注重实现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这些目标和要求对基础教育教师的角色、教学方法、工作方法等方面的转型提出明确的指导方向。

一、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教育存在的问题

1. 教师的教学观念落后

由于部分教师的素质不高,教学理念陈旧,思想比较保守、固执,导致在小学语文教育中仍然存在着改革滞后的现象,即在教学工作中因循守旧,教师角色转换和意识转换较慢,不能或不愿意放弃旧的教学方法和工作方式,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教师仍是教学工作的主导者。教师具有权威地位,往往在课堂上滔滔不绝,主导上课内容和节奏,学生的参与性不高,也没有学习的主动性;教师的话犹如“圣旨”,大家奉行“师必贤于学生”的理念,认为教师说的话、传授的知识便是真理,学生只能听从和服从。

(2)学生是服从者,被动参与学习,缺乏学习热情、积极性、主动性。教师教学是指令性的,教师说东便不能往西,教师说对的便不能说是错的,这就导致了“填鸭式”教学方式;学生是单独的个体,接受教师灌输的知识,同学之间没有交流与合作,更谈不上自主、实践、探索、创新,学生能做的只是死记硬背,容易对学习丧失兴趣,只能进行应付式的学习。

(3)从教学方法上来说存在着教条式教学。教师按部就班,所讲的内容都是遵循基本一样的模式,如讲读生字,学习新词语,分析经典的句子,划分文章的段落层次,归纳文章的中心思想、写作方法、写作的意义等,也就是对语文只有纯知识性和技巧性的分析和传授,而缺乏灵活性、发散性、多样性。

(4)从教学工具上来说比较单一。教师往往一支粉笔、一个黑板、一本教材、一个讲台就够了,不愿或不会使用现代化的教学仪器设备,也不能开发使用对授课有利的教学工具和教学手段。

(5)从学生评价方面来说缺乏评价的多元性。一方面唯分数论,以考试成绩的高低判断一个学生的好坏,忽视学生在道德情感方面的需求和表现,不能对学生的道德发展做出恰当的评价和引导;另一方面唯结果论,即只注重结果,而不注重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表现。

2. 对新课改理念理解不到位

新课改要求教师作为引导者,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但是,在实际过程中,由于教师对新课改的精神吃不透、理解不够,往往导致形式大于内容、矫枉过正的后果。

(1)形式大于内容。①竞相模仿各种教学方法,教师为了达到新课改的目标,一味地模仿、套用好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忽略了方法服务的本质和主体。尤其是有的教师为丰富课堂,增强教学的可看性,综合利用自然、音乐、舞蹈等元素,最后把语文课上成了自然课、音乐课、舞蹈课等,本末倒置,喧宾夺主,使语文课失去了其本质的意义;②过分追求知识的拓展。为了加强语文知识的理解和延伸阅读,教师往往会选择一些文章和材料用于课堂教学,没有综合考虑学生的年龄、学习能力及差异性,最后变成部分尖子生的知识拓展和能力提升,其他学生不能跟上学习的节奏和步伐。

(2)教师的引导作用错位。新课改要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教师采取了各种手段,以促进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合作性、实践性和创新性。虽然新课改的其中一个目标是要将教师由传统教学模式当中的主导者转变为引导者,但最后的结果是教师的作用被曲解或扭曲了,变成了教学活动中的被动者,没有发挥教师的真正作用。

首先表现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过分自主。自主学习指的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通过自学、讨论等方式,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模式。”因此,有些教师为了达到让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学习内容由学生定,学习什么、学习哪部分、怎么学,都由学生自己说了算。这样真的就能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吗?答案是否定的。因为自主学习有以下几个前提条件:①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他们年纪尚小,只有在兴趣的基础上才会表现出主动学习的热情。此外,即使有了兴趣,面对困难时也会缺乏足够的意志力,这都需要教师的引导,教给学生正确的方法;②家庭教育为基础。学习从来都不仅仅是学校教育,也包括了家庭教育。家庭环境、家长的知识背景、家庭教育的方法和强度等,都会对小学生的学习行为、学习习惯、兴趣爱好等有直接的影响;③只有在学生充分掌握相关的背景知识,并对课程有一定了解和兴趣的基础上才能自主学习。如果缺乏相关的前期学习,则会让自主学习的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在尊重学生自主性的同时,教师应充分考虑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学习能力的差异、家庭教育的不同等,既要考虑学生的差异性,也要给予相应的引导,不能盲目地让学生牵着鼻子走,成了教学活动中的被动者和附属。

其次表现在教学活动中盲目地进行合作学习。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全新的学习形式,其作用和功能已经得到大家的普遍认可,在学校教育中被广泛推广,同时也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①开展合作学习的随意性。只要遇到问题,不管困难程度如何,教师主观认为该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便开展合作学习;②结束合作学习的随意性。教师不管合作学习进行到什么程度,认为时间到了便结束合作学习。哪怕学生还在热情讨论且没有形成结论,也会立即终止。这样都将导致适得其反的后果。合作学习开展与终止的随意性使得学生无法学到相应的知识,也不能激发学习兴趣,更无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表现在教学活动中的探究式学习形式过于单一。探究式学习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虽然问题意识只是探究式学习的第一步,但是问题意识的培养并不是简单的提问与解答。在教学活动中,有些教师简单地将探究式学习等同于问题教学,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即使在这种简单的一问一答的过程当中,仍有教师设计的问题不合理,没有针对性,过于琐碎,这让学生抓不住问题的重点,不能很好地理解教师提出的问题;或者提问的方式让学生感到压抑和害怕,打击了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不敢回答问题。实际上,探究式学习的形式是多样的,只要能够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锻炼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的形式都可以大胆地运用。例如,鼓励学生以辩论来探讨问题,以延伸阅读来探讨问题,以合作的方式来探讨问题,通过创设情境来推动探讨问题,通过激励来促进学生探讨问题等。

二、推动新课改进一步深化的建议

新课改涉及教育主管部门、学校、教师、学生及家长,需要各个主体发挥主观能动性,并且相互积极配合,共同推动新课改向纵深方向发展。

首先,教育部门应加强新课改理念的输出和宣传,让社会各界对新课改理念有进一步了解,并且熟知自己所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应制定符合实际的、具有操作性的、具有一定前瞻性的指导意见和规划,为新课改的进一步推动提供行动框架和实践路径,让新课改的进一步深化有章可循、有规可依;加强对先进经验的总结和推广,但必须注重各学校的差异性,必须符合各个学校的实际情况,避免盲目推广和铺开。

其次,学校应因地制宜地制定适合本校实际情况的具体规划,并通过组织学校活动加强学校内部新课改经验的评比和先进经验的推广学习。这一点,湖南省邵东县宋家塘街道办事处湖塘小学(以下简称“我校”)的合作学习经验具有较强的代表性。根据实际情况,我校全面开展了“星月之旅”评比活动,每月评出优秀学习小组、优秀组长、优秀组员,并及时给予奖励。孩子们为了自己的小组突出一点、优秀一点,个个积极参与,人人踊跃发言,小组间无形中形成了激烈的竞争。其中,谭老师和曾老师所带领的班级小组建设最为成功,成了学校的楷模。课堂教学改革使课堂成了学生展示的平台,教师从台上走到台下,由主演变成主导,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经过校领导的多番研讨和教师的实践探索,新的课堂模式终于出炉,即“‘学、导、练’交融,构建自主高效课堂”模式。

再次,教师要加强学习,转变观念,把握新课改的度,不守旧,不盲从,不跟风,探讨有用的新课改形式;做一个新课改的研究者,研究新课改,研究学生,研究课堂,认真备课;在课堂上注重过程,当好引导者,用好各种新课改的形式;做恰当的评价者,不盲目鼓励,要点评到位,对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做出正面评价,并对学生的不足做出中肯的评价。总的说来,要多激励、多鼓励,改变教师的权威者形象;注重学生的多元性,发展多元智能,根据学生的差异性因材施教;用好各种教学手段,既要用好、用活各种教学手段,也要明白教学手段只是形式,目的是为内容服务。

教学反思与建议例7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21-0192-02

自人类进入信息化时代以来,计算机、多媒体、网络等数字化技术逐渐融入并改变着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教育也不例外,不断发展的教育技术结合教育理念的更新,使教学方式、过程更加动态、形象,从而更好地活跃课堂与传授知识。多媒体教学在很多方面改善和提高了教学效果,因此,多媒体教学的运用在各大高校已是极为普遍,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说多媒体已不再是新鲜事物。因此就引发出了新的问题,本文将从多媒体教学优势及存在问题着手进行探讨,并据此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思路。

一、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一)运用多媒体教学,将知识全方位、多维度地施于学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利用教科书、板书、模型等来传授知识,教学过程较为静态、枯燥。在课堂中,大量的知识内容是由教师通过口头讲述与板书传递给学生,学生接收到的知识是书本上的“死知识”,不够生动形象,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是被动的接受者,学习兴趣自然会有所下降。“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感觉器官越多,它们的作用发挥得越充分,对学习的知识越容易理解和巩固”[1]。多媒体教学集语言、文字、图像、声音、影像、动画等多种方式形成的教学课件,利用电脑、投影、录音等多媒体工具为学生呈现知识,从各个感官多重刺激学生,将知识“活灵活现”,“多层次”地演示给学生,从而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大脑左右两半球功能有机地结合起来,大大提高了学生智力潜能的开发。同时,学生有了置身于学习情境的真实感,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去理解消化知识,成为教学过程的主导者,自主建立起系统的知识结构。

(二)多媒体教学打破了空间与时间的限制,让学生更加贴近知识本身

有时由于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使得学生无法接触到知识信息的原委。例如,因为没有相应的语言坏境,英语学习对很多学生来说是非常枯燥的,多数的英语教学都是教师拿着课本向学生讲授难懂的语法知识。多媒体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现状,通过现代化的视听设备与契合时代的软件资料,理顺了学习语言的顺序——“听说先行、读写跟上”。不仅让学生在开阔眼界的同时提高了学习兴趣,“同时使学生置身于尽可能真实的语言坏境中,自然而然地接受英语的熏陶,直接接触英美国家的风土人情、历史文化,让语言文化和知识的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2]。

二、高等学校多媒体教学存在的问题

随着多媒体教学在高校课程中越来越普遍地使用,其缺陷和对教学产生的不良作用也愈加的凸显出来。

(一)多媒体教学运用的不恰当性

多媒体教学与教学内容的不合理配置。“内容决定形式、手段服务目的,这是开展教学活动必须坚持的原则”[3]。在教学中,要依据知识内容的特点来选择教授形式,为了图方便省事,一部分高校教师在教学中越来越频繁地采用多媒体教学,不论是工科、理科、社科还是艺术类科目,通通采用统一的课件进行教学,忽视了科目的独立性与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教师在教学时不分科目、学生与教学内容地使用多媒体教学,形成了为了多媒体而使用多媒体教学的情况,教师逐渐地把多媒体教学当做了唯一的教学手段,不但没有发挥到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反而使教学效果因多媒体教学的使用而有所下降。

(二)多媒体教学影响了教师和学生的发展

1.多媒体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师生互动。在教学过程中师生的互动是极为重要的,这种互动犹如一味必不可少的“调味剂”,协调着教师、学生、教学内容三者之间的关系。教师通过学生的反应来检测课堂教学效果并调整课程进度,更好地使教学达到教学目标。“而由于多媒体课件所控制的教学过程过于严密和紧凑,往往限制了教师的临场发挥和师生之间的交流,课堂气氛显得拘谨、不灵活”[4]。在高校多媒体教学中,教师为了操控多媒体,基本是围着机器转,埋头念课件,不与学生互动;学生则盯着屏幕看,要么狂记笔记,要么索性就不听,直接拷贝老师的课件,课堂少了应有的活跃气氛与良好的学习环境。

2.多媒体教学影响了教师和学生的个人发展。教学过程本应是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学生自行探索建构知识体系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是教师讲授技巧、讲授艺术和个人魅力充分发挥、感染学生并逐渐提升自我的过程,同时,学生在教师合理安排、逐步推进的教学内容中与教师形成良好的互动,从而主动思考并建构起自己的知识体系,课堂是灵活生动的、因材施教的。而在多媒体教学情形下,有一部分教师由于对多媒体操作的不熟练或者是对多媒体课件的过分依赖,忽视了教学基本功的训练,在课堂上变成了“放映员”,只顾将大量的内容“放映”给学生,忽视了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即时反应。学生难以理解、消化大量的课堂信息,在课堂上记笔记都来不及,何以来谈主动思考、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由于多媒体课件有不同于板书的永久保持性,这使得一些教师养成了一劳永逸的想法,尤其是高校公共课的教学,同一份课件向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授课且一用就是好几个学期不加修改,且不论不同专业学生的需求不同,学术理论的更新都不能及时有效地在教学中呈现,影响到了学生学术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

教学反思与建议例8

反思是学习循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思考”的另一种表达形式。合作可以使反思的质量得到保证。虽然个人的反思简便易行,但是小组成员在某一时间彼此分享反思的结果,这对学习者来说可能更有帮助,也更具有挑战性。行动学习法就是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为教师提供反思的条件和机会。小组成员间的建设性争议有利于促进教师反思的有效进行。

一、行动学习法及其在行动学习小组中的运用

(一)行动学习

行动学习是以完成预定的工作为目的,在同事的支持下持续不断地反思与学习的过程(IanMcGill & Liz Beaty,2001)。行动学习时,小组成员将一个重要的问题带到小组,在其他成员的支持下解决这一问题。参加者通过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不断反思已有经验,得到学习和提高。

尽管不同的行动学习项目有不同的时间安排和结构,但它们都包括交替进行的专题研讨会和实地活动两部分。设计专题研讨会是为了给参与者提供观点、信息和方法。在专题研讨会上,参与者通过对问题的建设性争议,彼此交流和分享不同的观点,为问题的陈述者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实地活动包括有利于团队共同成长的户外活动、实际的教学活动以及通过不同渠道搜集信息和资料的活动等。

行动学习的重点是个人要在行动中学习,通过项目的完成实现个人和组织的共同发展。

(二)行动学习小组及项目

行动学习是在行动学习小组中完成的。行动学习小组具有一种特殊的小组结构,由三部分构成:陈述者、支持者和小组顾问。陈述者向小组陈述他的问题并寻求其他成员的反馈,在小组成员的帮助下形成改进下一步工作的行动要点,这些要点是每个人预定在下次小组会议之前必须执行和完成的工作任务。支持者,即小组其他成员,作为倾听者、观察者、协商者和提问者,通过倾听和注意、回应和询问,帮助陈述者探索问题,形成新的工作要点。促进者,即小组顾问,通常需要运用技巧控制整个小组的活动过程,以便实现小组成员之间的有效互动。

小组成员期望在小组活动中得到帮助的“任何事情”被称作行动学习项目。项目通常是具体的争论和问题,可以是一个独立的小问题,也可以是一系列的问题。值得强调的是,行动学习项目应该来源于教师的自身需要,是自下而上生成的,是教师关注的、认为最重要的问题。

(三)行动学习中的建设性争议

行动学习小组中,参与者的反思是通过建设性争议实现的。所谓建设性争议,是指由合作性目标关系引起的,有利于提高合作有效性的争论(Tjosvold,1998)。研究表明,通过开放的、有争议的讨论,人们能吸收和整合多方面的有益建议来解决问题,有利于提高问题解决的质量,使合作性环境更有成效,同时有助于加强人们对合作关系的认识。

在行动学习小组中,作为支持者,不同经历、背景的教师们会对陈述者带来的问题持有不同的观点,所以给陈述者提问题的过程其实也是参与者各自的观点发生冲突的过程,这些冲突可能会暂时阻止、拖延或阻碍陈述者快速得出行动要点,但是参与者之间的建设性辩论将会有利于陈述者对问题进行深入思考,也有利于其他小组成员从他人的提问中受益,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质量。通过建设性争议,小组成员变得更加开放,更容易接受新奇的、不同的、甚至对立的信息和观点。

二、行动学习法对教师反思的促进

(一)教师反思的种类

加拿大“现象学教育学”开创者之一马克斯・范梅南指出,教师的反思不同于普通生活中的常识性反思,不应该是以偶然的和有限的方式进行的反思,应该是更加系统的、更加持续的、更加自我性领悟的反思。范梅南把教师的反思分为行动前的反思、行动中的反思和对行动的反思三类。

行动前的反思是指向未来行动的期盼性反思。教师在行动前会对行动的各种可行性进行仔细反思,决定行动路线,设计行动计划,预期行动结果。行动前的反思有助于教师以一种有组织的、具有决策性的、有备无患的方式处理情境。行动后的反思(又称对行动的反思)是对过去经历的回忆性和追溯性反思,这种反思有助于教师理解过去的经历,从而成长为更有经验的实践者。行动中的反思则是一种临场性反思,是一种主动的或交互性的反思,它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对情境或问题的协调能力。

(二)行动学习中三种反思的相互关系

在行动学习小组中,陈述者在对以往经历进行回顾的基础上提出问题,这是一种在自身行动后进行的初步反思。支持者则通过小组专题研讨会上的不断质询,促使陈述者进一步进行行动后的反思。同时,形成行动要点的过程又促使陈述者必须开始进行新的行动前的反思。通过对经历的反思,教师们理解或者接近理解了这些经历中隐含的意义体验。而在实际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们经历的则是行动中的反思。这种反思需要的是智慧性行动,即在特定教育情境中的个人反应,而不是从情境中撤离出来反思各种办法和行动后果,因而是一种主动性和交互性的反思。

(三)行动学习法促进教师的反思

1.“对话”促进了反思

行动学习小组的组成及小组成员间的建设性争议都为反思的深化提供了机会,有利于促进教师反思的进行。

有效反思是一种社会过程,如果没有交谈与对话,反思就仅限于个人的领悟。正如布德(Boud et al,1985)等人指出的,无助的反思会错过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可能会“由于其他人的适当支持、鼓励和参与而被大大加速”。从这个意义上说,反思就是小组成员间的相互支持。在行动学习小组中,小组成员与他人的对话大大促进了反思的进行。对教师而言,来自同事的各种形式的反馈能促进反思的进行,因为作为同事,他们是教师反思情境中的其他行动者,他们的观点、态度、反应和感受能够为教师进行专业实践反思提供丰富的资料。同事之所以对教师的反思非常有帮助,是因为同事不但能移情,而且能用他们自己的经验和知识来增加教师在反思个人实践时的领悟,从而深化教师的学习。更重要的是,同事可以从职业人士的角度出发,观察教师的行为,也可以从职业人士的角度来想象在实施新的行动要点后教育教学活动的新状态和儿童的新反应,从而对教师的反思性实践作出新的反馈。

2.团队反思促进了个人反思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在行动学习小组中向他人陈述自己的经历和困惑,这既是对已有的行动前反思和行动中反思的回顾,也是行动后反思的进行状态,因此,陈述环节对教师有效反思的进行具有促进作用。为了有效反思,教师在陈述时应注意以下三点。

第一,通过描述来重演当初的体验。陈述者在陈述自己带来的问题时就是在回顾自己当初的体验,这可以为小组其他成员提供资料和尽可能清楚的事实。也有利于帮助当事人梳理事情发生时没有认识到的问题和想法,如当事人当时的某种特殊感觉等。

第二,注意与体验相关的感觉。学习者的感觉有时会影响他对事情的反应,一种负面的感觉有时会使反应不太有效或不够灵活。因此,陈述者需要以一种旁观者的眼光来重新看待当时发生的事情,注意当时的感觉。在小组内进行讨论时,小组成员需要明白,情感本身是一种事实,因而每个人都应该对自己的情感负责,应该直言不讳地把自己当时的感受表达出来,这有利于分析情绪产生的原由,从而更客观地看待当时的事实。

第三,重新评价新获得的经验。教师一般需要通过以下四个阶段来完成新经验的整合。首先是联想,教师在新资料与已知经验之间建立联系;其次是整合,教师找到新旧资料间的相互关系;再次是证实,教师确定得出的观点和感觉的真实性;最后是使用,教师使用所学的知识,使其变成自己的东西。

总的来说,个人反思的目的就是要迎接新的经验,以一种新的方式来处理事物,澄清问题,发展技能或解决问题。

对于行动学习小组中的团队成员而言,仅仅有个人反思是不够的。团队可以通过安排专题研讨会、建立反馈制度等方式,使每个小组成员的反思更具有建设性。团队反思应该是小组成员一起互动的过程,因此,团队应该大力提倡成员参与讨论。彼此分享对问题的感受,只有这样,小组成员才能对未来的进步作出共同的承诺。

首先,收集信息和提供反馈。小组成员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收集信息,如阅读报刊和上网查询,与其他教师研讨,向园领导或教育专家请教,观摩其他教师的实际行为,提炼自己在教育教学活动和作为学生的学习活动中产生的问题等,这些都能成为陈述者在团队中进行自我陈述时的有用信息。重要的是,通过这种方式讨论各自不同的想法,团队成员能对团队中所有成员的情况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并对他人提供的信息作出反馈。

第二,对反馈信息进行思考和分析。在行动学习小组中,作为陈述者,小组成员不必考虑权威的因素,可以尽情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以及这些观点和感受背后的原因。作为支持者,小组成员应该仔细聆听他人的陈述,互相交流和讨论,力求了解对方的想法。只有这样,小组成员之间才能实现有效互动,从而推动小组中的每个成员都能接近下一步的行动要点。

第三,设置下一步行动的改进目标。通过专题研讨会,小组成员逐渐清楚地了解到自己取得的成就和具有的技能,有了一定的信心,这为团队中每个人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在小组研讨会上,每个陈述者陈述自己带来的问题,作为支持者的其他小组成员通过一定的技巧和情感支持帮助陈述者理清思路,逐渐明确未来的行动目标。在每次小组会议结束前,每个陈述者都要小结自己参加此次研讨会的感受,并说出下一步的行动要点,明确进一步的行动目标。

教学反思与建议例9

教学反思作为教师自己对教育教学活动的认知和省察,是一种重新建构教学问题的思维活动,指向的是教育实践的改良。教学反思对教学实践的促进意义在于其对教师作为教学行动主体的转变。汤姆普森把教师改变分为三个层面:教学材料和活动的改变,教师实践行为的改变,教师的价值、信念、情感和伦理的改变。前两个层面属于浅层改变,是不稳定的,甚至是可逆的,即教师有可能回到从前的状态。最后一个层面属于深层改变,能够稳定在教师的认知结构中,时时警醒着教师所发出的教学行为。

而当前幼儿园教师的教学反思状态如何?幼儿教师如何理解教学反思?幼儿教师的教学反思究竟以怎样的过程赋予现实教学以意义?应从哪些方面促进幼儿教师有效反思?本文以幼儿园教师培训考核中的一道案例题切入,旨在归纳和剖析幼儿园教师在教学反思过程中折射出的问题,并对如何促进幼儿教师教学反思提出相应的思考和建议。

一、一道考题与幼儿教师的答卷实录

1.考题设计

这是幼儿园教师培训考核试卷里的最后一道题:

在一个教学活动中,李老师正在给全班的孩子讲故事《 萝卜回来了 》。故事内容有点长,孩子们坐在位置上,看着老师,但左顾右盼心不在焉的为多数,琪琪就是其中一位。她一会把头转向门口,一会又把头转回来,用手点前面小朋友的衣服,并不认真听李老师讲故事。李老师见状,就快步走过去,猛地将琪琪从椅子上抽起来,一脸怒容,大声呵斥道:“你在干什么!再不坐好你给我站到外面去!讨厌!”最后还转向全班幼儿加上一句:“你们谁要是学她,看老师怎么修理你”,一下子把全班幼儿都镇住了。

请你从科学的儿童观的角度,根据办园理念中幼儿学风、教师教风的相关要求,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给李老师的课堂教学提出建议。

这是一道情景描述式案例题,可以说是一道较好的试题。一是所描述的问题是情境的、来自于幼儿教师身边的教学生活与感受,既能引起幼儿教师的思考和表达,又能够考察教师解决“真实情景中问题”的能力。二是反思性的,一切教学建议的提出都必须建立在成熟的教学反思上,可以考察出幼儿教师教学反思的意识及对教学反思内涵的理解程度。三是实践的,虽说是一道考题,但由于它与幼儿教师的日常教学密切相关,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也承载着教师对自身教学行为的反省度和操作惯性。

2.答卷实录及分析

本次考试共有25位教师参加,全部都是从事一线教学的带班教师或专任教师。以下选取3份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答案,藉此反映幼儿教师答卷的整体情况。

答案一:首先,李老师在课堂上大声斥责幼儿是不对的,要想孩子愿听,可以把故事缩短一点进行讲述,并运用更多的教学手段,如故事图片、手偶或情景表演来增加幼儿学习的兴趣,只有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才能让幼儿学到更多的知识。

通过答案一看到,该教师首先对李老师对待琪琪的态度作了判断,但仅限于判断。接着向李老师提出了教学实践建议,但略显粗糙,内容涉及教材处理、教学手段、教学方式三方面。建议提出之前没有呈现具体的教学问题,也缺乏一定的理论阐释与思考。这类答题模式数量占了全部答卷总数约三分之一之多。

答案二:李老师在讲故事的时候,幼儿耐心不足,琪琪不认真听,被李老师抽出来了。根据幼儿学风要求,琪琪没有符合“愿听”这一要求,究其原因是老师没有达到诱学、善导、乐教的要求。建议李老师:(1)在讲故事前作教具准备以吸引孩子的目光,引发幼儿好奇心。(2)注意讲故事的语气和动作,声音和肢体语言也能吸引幼儿。孩子们喜欢动画片的原因不是因为里面夸张的语言和动作吗?(3)用你的目光关注孩子,让孩子感到老师的故事角色里有他。(4)如果故事太长,讲到高潮处还可以跟孩子来个“下回分解”,相信孩子下回更愿意听你的故事。

从答案二看,这位教师把反思的焦点放在了李老师应“如何运用多种方法、吸引幼儿注意”上,反思内容主要涉及教学方式、教材处理。与答案一不同的是,教师在建议提出之前能做到个别或部分地提炼教学情境,识别问题;其对教学方式的建议比较具体、细致。相同的是,反思内容片面,缺乏一定的理论阐释与思考。这类答题模式数量也占了全部答卷总数约三分之一。

答案三:建议(1)教师在讲故事的过程中,可利用手偶、情境画面、操作人物指偶等教学工具,诱导幼儿学习故事,把幼儿的注意力拉回教学中。(2)在讲故事之前,教师可向幼儿提出要思考的问题,让幼儿带着问题听故事。在幼儿东瞧西看的过程中,教师更应该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是否让幼儿感兴趣,是否适合孩子的发展特点,是否满足幼儿的需要。另外,对于幼儿来说,教师处理幼儿的行为也不好,一味地怪罪于幼儿,反而形成高控性的局面,应轻轻走到她身边摸摸她的头,或用眼神提示,还可以请她回答问题,这些都能让幼儿明白老师的意思。

从答案三看,这位教师提出的建议相对具体,反思内容涉及了教学手段、教学方式、课堂管理三方面。与前两类答案不同的是,反思内容增加了教师的课堂管理策略。与答案一一样,它没有对教学情境下的问题进行界定,对李老师对待幼儿的言行作了判断,但仅限于判断,理论反思零碎散见。这类答题模式数量约占全部答卷总数的三分之一。

上述答案呈现了当前幼儿教师教学反思的三类模式:一是“大体判断+大体建议”,二是“个别或部分地识别问题+针对问题的建议”,三是“针对问题的建议+零散的理论阐释”。

二、促进幼儿教师有效教学反思的对策

1.提升教育教学理论素养

教学反思是需要底蕴的,做一名反思型的幼儿教师,尤其要重视教育教学理论的提升。幼儿教育实践不是简单的技术操作,而是融教育技能、教育伦理与教育智慧于一身的育人过程,教师需要根据师幼互动的实际不断做出决策、不断予以调整,以使教学活动朝着真正促进幼儿身心发展的方向演进。只有以丰富的教育理论和正确的教育理念来反思课堂,才能从高处反思,将实践中的问题上升到理论层面加以思考,才能探究到根源,使主体的合理性水平得到提升。

理论素养提升是一个长期积淀和内化的过程,幼儿教师需要沉下心来,逐步地有计划地重新学习,更新自身知识结构,做学习型幼儿教师。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升幼儿教师的思想观念、思维能力、理论和实践水平,使教师高屋建瓴,反思自己的教育,增强对教育问题的洞悉和批判能力,由此跨越浅层次、低水平的反思阶段,从而获得专业成长。

2.提高教师教育活动审视能力

反思内容片面、反思浅层化现象表明,幼儿教师对“应从哪些方面进行教学反思”并不清晰,根源是幼儿教师审视教育教学活动的能力较弱,对构成完整的教育教学活动的要素及其意义理解不到位。实际上,教师组织幼儿开展的每一节活动,不管效果如何,都可以看作是一个完整的教育教学过程,其中存在着幼儿、教师、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媒介、教学反馈等各种要素,各个要素之间相互作用与相互调适,最终指向幼儿的身心发展。因此,对活动的反思,就是对活动中各要素之间的影响和意义的探究,是对“已经发生的教育事件”及涉及其中的要素关系及主体发展状态的梳理和审视。

活动结束后,幼儿教师可以从“怎么样”和“为什么会这样”两个方面进行回顾和思考。在“活动开展得怎么样”方面,幼儿教师需要对活动的实施过程、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活动材料、教学方式的适宜情况及幼儿的反应和表现等进行客观而全面的梳理。在“活动为什么会这样”方面,幼儿教师则需深入到教学表象的背后,从高处审视教师的教学观、教学理念,分析自己的教学设计,并深究教学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对不合理的理念和行为方式进行变革。此外,还要从教育伦理的角度审视教学过程,要深究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幼儿的互动关系,及此种关系下幼儿的生理、心理和认知状态,借此反省幼儿的发展,反省教师的内心和道德。

3.培养教师主动反思意识

幼儿教师教学反思整体水平不高,对教育实践的贡献不大,与幼儿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未能养成良好的反思习惯、反思意识淡薄密切相关。这一方面归因于幼儿教师对教学反思的内涵理解不够,把反思仅看作是对教育教学活动的经验总结;另一方面是幼儿教师的反思实质上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很多幼儿教师对教学反思的态度是“幼儿园要求写就写”“会在头脑中想一想,但写下来的少”,这种被动的反思必然会影响反思的效果。

从教师专业发展的角度看,教学反思并不仅仅是教学工作的经验总结,而是教师以开放的态度纵观教育教学始末,在分析审视的基础上寻求积极解决方案的过程,是教师对自身的教学进行有意识的自觉的检查、评价和反省;它源于教师对自身教学活动的一种敏感的反应,是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有意识监控的开始,是教师教育生活的一种提升。

因此,培养教师主动反思的意识,教师首先要对教学反思的内涵和意义有深入的认识。只有对教学反思有清晰而深刻的认识,才能在情感上真正接受反思思想,形成积极反思的态度,内在地唤起反思的愿望和动力,进而产生主动反思行为,形成反思习惯。

4.掌握教学反思基本结构

教学反思与建议例10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 02―0076―01

学校教研文化是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教学、教研工作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和源泉。构建合理而有效的教研文化,要注重从技术操作到实践反思的取向转变,从研究教材教法到教师行为的转变,还要实现从重组织活动到重培育研究状态的转变,从关注狭隘经验到关注理念更新和文化再造的转变。本文结合笔者实践,谈谈在校本教研活动中如何把教育科研工作与教学实践相结合。

一、以读书为主体的学习文化

一所学校的能量取决于成员的文化层次,一个教师的素养取决于自身的阅读视野。如果学校没有形成积极向上的阅读风气和进取意识,如果一个教师缺乏有价值的深度阅读,又岂能指望教师课堂教学的探索取得良好效果。因此,校本教研的第一件事,不是发现问题,而是读书,读书,最重要的是独立思考。思考能力既是教师的教学资源,又是教学反思的依据。一个好老师能通过思考,把很深奥、很复杂的东西变得很有趣味、很简单。对新课程下的教师来说,读书是一种更具体、更直接、更现实的要求。如果教师都能认识到读书对自己专业成长的好处,都能发自内心地去读书,那真是学生之幸,教育之幸。读书是教研文化的起点。

二、以自我反思为主要方式的研修文化

自我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自我反思有助于改造和提升教师的教学经验,自我反思是教师对自己教学过程的再认识、再思考、再实践、再创造。它以教学过程为对象,对教学行为、教学决策以及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我们要求教师坚持对课程各要素从理论与实践结合,情感体验与理性教学思考结合的层面进行回顾、梳理、思考和分析,追寻其理论根源,及时进行再设计、再创造,这对于提升课堂教学艺术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我们通过“原行为、新设计、新行为”三个阶段,解决了行为跟进问题,并逐步形成了“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的螺旋上升式的良性循环,引导教师不断积淀和生成实践的智慧,在“课堂拼搏”中“学会教学”。

三、构建以教研组为平台的协作文化

教育理论告诉我们,教师的发展并不完全依靠自己。教师教学策略与风格的形成和改进,很大程度上依赖教师群体文化。教师专业发展在本质上是通过同事间不断的意见交换、感受分享、观念刺激、沟通讨论等方式来完成的。只要能设法寻找时间、共同分享和互相观摩,就是专业发展历程的开始。我们要求教研组要尽力营造同伴互助的氛围,提倡合作,培养团队精神。教师之间要在专业上相互切磋、协调和合作,分享经验,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成长。在当今这个大融合的世界里,个人的作用在下降,群体的作用在上升,“跑单帮”难成气候,“抱成团”才能打出一片天地。让老师们意识到教学上的改善不仅是个人的事情,而是共同发展的事业。多对话、多交流、多反思就会产生有效碰撞,就会有新的发现,新的思路,正所谓“水本无波,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生灵光。”

四、构建以观课议课活动为载体的和谐文化

重点构建从“听课、评课”到“观课、议课”的和谐教研文化。一个“观”字提醒我们课堂观察时要全面收集课堂信息,一个“议”字要把教师作为专业主体的地位凸显出来。观课、议课是参与者相互提供教学信息,共同收集和感受课堂信息,在充分拥有信息的基础上,围绕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反思和对话,以改进课堂教学,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研修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