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基础护理的重点模板(10篇)

时间:2023-05-29 16:17:29

基础护理的重点

基础护理的重点例1

一、前言

《护理学基础》是临床护理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主干课程,该课程与临床实践联系非常紧密,具有知识面范围广、知识体系整体性强等特点。因此,该门课程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后续专业课的学习。以往《护理学基础》课程多以传统的板书教学模式为主,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教学设备条件的改善,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板书教学模式的结合在一定程度上使教学方法和信息传授量等方面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是仍然存在一定的缺陷,如有些老师只重视理论教学而忽视了该门课程的临床实践性,或有些老师只是照着PPT讲。而《护理学基础》的临床实践性特点以及真实病人的个体差异性,决定了上述教学方法存在的弊端。笔者通过对几届高职护理专业学生的问卷调查结果也显示,学生普遍反映上述教学模式存在教学重点不突出、难点和疑点不能重点详细讲解等问题,而学生课后又缺乏相应的教学资源去吸收消化课堂没有掌握的知识点。

因此,《护理学基础》课程的老师如何组织一些主题明确,教学内容更具有针对性,教学难点能够重点详细讲解的教学资源用以辅助解决上述课堂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形成一套课上课下关联教学的开放性教学平台,实现《护理学基础》课程的理论教学与临床实践有效结合,成为高职专业《护理学课程》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有效解决上述问题,基于“微课”的教学模式设计逐渐发展并得以广泛利用起来。“微课”便是以某个特定的知识点讲解为教学目标,将讲解过程及临床实践操作等录制成5~10分钟的微视频,并结合相应的作业与讨论,主要目的就是为老师提供一个弥补课堂教学不足的课下教学平台,为学生提供一个课下反复学习的视频资源。

二、《护理学基础》课程“微课”的设计

(一)“微课”教学在《护理学基础》课程中的实施

1.课程分析

授课老师首先应对《护理学基础》这门课程的教学特点及知识体系进行分析,确定基于“微课”教学模式的课程教学设计方案,明确课程教学中需要重点讲解或需配以临床实践操作录像的知识点,同时还应调查分析学生对《护理学基础》课程“微课”辅助教学模式的需求程度,在上述分析基础上进而确定“微课”的教学目标及所需录制微视频的关键知识点。

2.教学设计

授课老师首先应基于《护理学基础》的课程教学大纲及各个知识体系之间的关联关系、重要性等确立教学目标,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就是要实现教学内容的完整性及前后知识点的紧密联系。然后,授课老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要尽量做到教学资源的丰富性、全面性及临床实践性,尽可能多地收集临床实践图片、临床视频动画等辅助资源用于理论教学中,通过实实在在的临床实践图片提高学生对相应知识点的感性认识,从而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3.“微课”教学的实施

“微课”应根据高职专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特点以及《护理学基础》课程的特点,采用适宜的组合教学方法,如理论讲授、临床案例讲解、现场实际操作等使学生易于接受掌握有关的知识点、重点及难点等。

(二)《护理学基础》课程“微课”教学案例设计的基本步骤

根据上述“微课”教学在《护理学基础》课程中实施的三个方面可知,“微课”教学案例的设计主要步骤如下:

1.确定“微课”的主题

根据《护理学基础》课程的特点及课程教学大纲的主要教学要求,确定课堂教学外需要重点补充讲解、详细讲解的重点及难点知识点,并将其独立出来作为“微课”的主题进行教学设计,例如:以“如何护理冠心病患者”为专题设计“微课”。

2.制作“微教案”

根据上述“微课”的主题设计详细的教学方案,形成“微教案”,主要包括:教学主题、重点、难点及临床示范、微习题等。

3.录制“微视频”

根据上述设置的相关“微课”教学内容,利用摄录机或常用的录屏软件如Screencast-O-Matic、Camtasia Studio等将老师的讲课过程及临床现场操作等录制下来,并经过后期剪辑形成“微视频”。

(三)《护理学基础》课程“微课”案例

三、结论

本文基于课堂教学的不足,充分利用“微课”教学模式所具有的优点,提出了基于“微课”的《护理学基础》课程教学设计,并通过《护理学基础》课程某“微课”教学实际案例的设计,介绍了“微课”制作的基本步骤及要点。本文提出的基于“微课”的《护理学基础》教学设计,对于以后高职护理专业学生《护理学基础》课程的学习具有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基础护理的重点例2

[中图分类号] R473[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4-4721(2011)03(c)-124-02

2010年3月国家卫生部下达了《2010年“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方案》,以进一步强化对医院临床护理工作的管理,为患者提供更为优质的护理服务[1]。优质护理服务示范a工程的实施对医院护理工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包括工作理念、工作模式、工作效率等。本文结合工程在本院实施的现状,具体探究了优质护理服务对基层医院护理工作模式的影响,现将具体过程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0年6月,本院把普外科、心血管内科做为第一批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试点病区;2010年9月,着手开始第二批试点相关工作,包括神经内科、神经外科。试点病区中,患者数量为47~62例,平均51例,护士15~26名,平均17名。试点病区的床护比为1:0.25~1:0.45,平均为1:0.37。患者住院时间为7~45 d,平均16 d。

1.2 方法

1.2.1 统一护理人员对基础护理的认识基础护理工作的质量不仅是医院护理水平的体现,而且是医院管理水平的反映。基础护理是各专科护理的基础,也是患者接受诊疗时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包括完成常规治疗,为患者提供良好的就医环境和生活服务等[2]。本组研究关于基础护理的落实主要包括两种方法:第一,理论学习。为了积极相应优质护理服务工程的号召,护理人员在护理部、护士长等领导带领下以推选代表论证、小组讨论、专题讲座等形式进一步学习和领会基础护理的内涵和对患者的重要性;第二,实践检验。要求护理人员将所学基础护理知识和心得落实到护理实践中去,工程主管领导带领专家队伍对护理人员具体的实践情况进行绩效考核。

1.2.2 优化管理临床护理工作时间首先,简化护理病历书写表格并重新规定书写要求。护理记录旨在从接触患者的过程中获得其病情变化的一手资料,为患者接受进一步的诊治提供参考。为此,在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工程试点时,将与医生记录重复的内容如护理病历首页等从护理病历中删除,同时规定护理人员将书写病历的时间安排在患者给药、基本治疗后。

其次,实施临床护理的时段模块管理方式。依照患者实际需要,制定不同的时段模块管理规定。护理人员在履行岗位职责基础上,还应注意时间管理效率,以保证护理工作的高效、到位。同时,将基础护理内容纳入到全天护理工作中,将以往的晨间、晚间2个时间段的护理改为晨间、午间及晚间3个时间段的护理。

再次,改善护理临床路径模式。针对同类型患者人群,构建一套标准化的护理程序,让患者能够得到有效、合理的护理。以表格的形式将基础护理与专科护理内容列出,同时将患者的基础护理措施、专科护理措施、专科监测和评估、诊治措施和宣教护理等内容明确列在其每日的护理临床路径之中,使护理人员有章可依。

1.3 统计学方法

2010年6月起,每月给试点病区的患者、护士、医生发放相应的“满意度调查表”,对163名患者、68名护士、52名医生进行随机调查,现场完成调查问卷,共发放问卷283份,收回有效问卷276份,有效回收率为97.53%,借助SPSS 14.0统计软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

2 结果

统计发现,试点病区99.7%的患者、医生、护理人员对本院强化基础护理的做法表示认可;在使用新版护理病历后,100%的责任护士每日能在半小时内完成病历书写工作;新实施的时段模块管理方式得到广大患者的认可,7.6%的护理人员表示工作负担加大;对于改善临床护理路径的做法,100%的护理人员认为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其中,如表1所示的护理工作时段模块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3 讨论

通过上述试验可知,在基层医院普及优质护理服务有助于改善护理工作模式,提升护理工作质量和效率。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除了上述内容外,还应注意以下3点:

首先,依照患者自理程度提供有效护理服务。根据Orem自理理论[3],责任护士应依照患者病情、护理级别以及自理程度每日对基础护理内容进行动态调整,以切实满足患者需要。因此,建议医院护理部门制定不同护理级别的基础护理工作内容及标准,并在公告栏内予以公示,由患者及其家属共同监督。责任护士在完成每日护理工作之后,均应认真填写护理病历,注明患者自理程度变化情况,为患者提供切实有效的护理服务。

其次,切实践行责任制护理。责任护士主要负责一级护理患者、危重患者的护理,责任护士、执行护士以及基础护士组可以成立责任小组,明确各个主体的护理任务,上级护理人员可以监督下级护理人员的工作情况,但是下级护理人员不可越级[4-5]。责任制护理能够真正地将“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精神实质落到了实处,提高了患、护、医的满意度,需要在试点病区外的范围进一步推广实施。

最后,进一步强化基础护理工作的质量。基层医院护理部和护士长应该加强对基础护理工作的落实情况,并时刻重视基础护理工作的质量。护士长每日检查基础护理工作的完成情况,护理部每周督导、检查各单元基础护理的质量。并对病房进行随机调查,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地予以督导改进,并跟踪检查管理,不断深化基础护理工作的质量。

综上所述,优质护理服务是医院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前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6]。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实施正对基层医院护理工作模式产生极为有益的影响,这些改变正是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的长效机制。

[参考文献]

[1]张会芝,卢杰骆,金凯.开展优质护理服务转变护理工作模式[J].中国护理管理,2010,10(4):29-31.

[2]王宝珠,付瑜.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深化基础护理内涵[J].护理研究,2010,(28):44-46.

[3]徐国仙,陈芳芳,吴云花.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提升产科护理品质[J].现代医药卫生,2010,(24):110-112.

[4]朱丽丽.以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实施为契机全面提升供应服务质量[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0,24(11):130-132.

[5]温雪霞.浅谈如何搞好优质护理服务[J].中国疗养医学,2006 ,15(2):130-131.

基础护理的重点例3

我院做为卫生部开展基础护理六家试点之一,既是一种信任,同时也是一种挑战与责任。基础护理到底是什么?…做为一名临床护士,在经历了近一年的试点工作中,在平日的实际护理工作中,让我对它有了一个“较全面”的理解与认识。基础护理,学科角度的定义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互渗透的一门综合性的应用学科,以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康复医以及与护理相关的社会、人文科学理论为基础,形成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应用技术和护理艺术,为人们生老病死这一生命现象的全过程提供全面的、系统的、整体的服务。而我的理解,从简单而实用的语言来讲,就是除了医生干的大事,其他的相对而言也就是基础的护理了,包括病人不能自理的日常生活,维持昏迷病人的身体机能需要等等,基本卫生,基本生命体征,病情的观察,为了协助医生的手术做的准备工作等等。

一名监护室的护士,本人做为一名护士。一名监护室的男护士,觉得基础护理在科室体现的淋漓尽致,其实在这一理念提出之时,科就一直在做这些最基本的护理,提出让我这些护理更规律、更有计划,更明晰了为了将基础护理的试点工作做实、做细,3月,又试行分层护理来完善和推动基础护理工作。依据我科收治患者和护士排班的特点,将护理人员进行分层排班,主管护士,执行护士,助理护士,三层护士层层管理,层层相扣,既分工明晰,又相互合作。eicu实行的无陪护病房管理,护士排班实行12小时制。这个相对封闭的环境中,患者的一切都由护士去做,本来就因为病情的危重让家属非常担心,若是因为一些简单的基础护理工作没有到位而让患者家属更加的焦虑,对我失去了信任,这样就使我护患关系更加紧张。对于长期卧床的病人,科每天轮流为他床上擦浴,洗头,随时修剪胡须、指甲,保持患者的干净,每2~3小时为病人翻身,叩背,协助患者进餐…对于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后沟通困难的患者我还准备小黑板、特殊的呼叫器”等以便护患之间的沟通,面对这些特殊的病人,12小时工作下来让你忙碌而又充实,更需我爱心,耐心,细心,责任心,诚心和热心”点滴付出,都得到家属和患者的充分认可,今年科室的护理满意度较去年有明显的提升,这让我深刻地体会到所做的每一个细节都是那么的重要和必要。通过基础护理的实施和分层护理的辅助实施,体会是不仅提高了护理人员的业务素质,还增强了低年资护士的安全感和自信心,同时巩固了护士的团队协作精神。

自己对基础护理的开展、实施感触颇深:科室从科主任到护士长,做为一名重症监护病房的护士。再到全体工作人员都非常重视基础护理和争创优质服务活动,能够成为医院首批优质服务试点病房,感到非常骄傲和自豪,同时我也感受到这种压力对我工作的推动和鼓舞。许多护士都有这样的想法:自己是个大学毕业生,怎么能给病人整理床铺、洗头、洗脸,甚至伺候大小便呢?那可是保姆干的活,让不是大材小用了吗?其实不然,基础护理是临床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病人最基本的生理、心理需要,护理工作质量的基础。其质量直接影响病人的诊疗效果和危重病人的救治。举个例子,如果因为未做好床单位的整洁而使患者产生褥疮,未做好会阴护理使患者尿路感染等等…这些,都让我心有触动,于心不安,不仅如此,重症监护病房,做好基础护理更是至关重要。

我们工作着,收获了快乐;我们辛苦着,收获了心安,我们有信心,在未来的岁月里,在我们的漫漫职业道路上,通过辛勤的努力,奉献爱心,让我们的护理工作越走越远!

基础护理的重点例4

基础护理是临床护理最基础、最能贴近病人的护理方法,是护士观察病情的主要途径,是护士与病人沟通的桥梁,是护理服务精神的最直接体现。如果离开了最传统最基本的护理基础护理,而谈护理学的未来,就好比没有地基的摩天大楼,是不存在的[1]。基层医院因人员配备不足、知识水平等诸 因素的影响,致使基础护理质量较低,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不高。现针对基础护理质量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

1存在的问题

1.1护理人力资源现状 我院编制床位120张,其中内科床位76张,外科床位31张,妇产科床位13张。全院护理人员22名,均 女性。年龄21~49岁,职称:主管护师6名,护师9名,护士7名。学历:本科1名,专科13名,中专8名。床位与护士比:内科1:0.08,外科1:0.16,妇产科1:0.08。

1.2基础护理质量状况

1.2.1基础护理技术操作不规范、不熟练 护士操作时,完全不按操作流程进行操作,表现为不解释、不沟通、不洗手、不严格执行查对制度、该标识留置时间的不标识,忽略了许多操作细节。

1.2.2六洁三无不到位 大部分护士认为病人的六洁三无是应该由家属或陪护人员来完成,治疗才是护士必须完成的工作,把生活护理看成无关紧要的事,使得病人出现口腔有异味、头发无梳理、胡须过长、手指和脚趾有污迹无修剪、皮肤护理不到位,甚至发生压疮。

1.2.3病情观察不及时、无重点 护士不能对各级护理病人进行按时观察,对病人的了解程度不够,不能观察其重点,不能预见其潜在问题的发生,延误治疗,导致患者及家属不满。

1.2.4健康教育未落实 护士在护理记录单上记录了为患者作了什么什么样的健康宣教,可一问病人或家属,有60%的说不知道,再加上护士知识面较窄,表述不够系统、通俗、深入浅出,以致患者及家属根本不了解自我保健及护理知识,而出现饮食乱吃、婴儿乱喂、药物乱服等现象。

1.2.5管道护理不到位 病人的引流袋和吸氧管未每日更换,尿管的定时关闭、腹腔引流管的及时挤压、倾倒引流液、记录引流量等工作全交给家属或陪护来完成。

1.2.6基础护理质量的考核不真实 护士长对护理质量的考核不严格、不全面、不认真,没时间深入到病房,护理质

量考核全是想象打分后交与护理部,致使基础护理质量考核是高分,基础护理落实是低分。

1.2.7患者满意度低 护理部组织现场询问分析,每个科室随机抽查20例,逐项询问,满意度只有60%―70%,这离《四川省中医医院评审标准》中的评价指标85%以上还有很长一段距离。

2基础护理质量的影响因素

2.1对基础护理重要性认识不足 有的护士错误地认为基础护理缺乏技术性;有的认为基础护理不属于护士职责范围;基础护理可有可无,对疾病的转归和提高医疗护理质量无足轻重;基础护理不是硬指标,做不做无所谓。由于对基础护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在护理工作中重技术操作轻基础护理,只强调客观原因,不积极想办法认真完成基础护理工作,而导致基础护理质量下降。

2.2护士缺编影响基础护理质量 随着护理专业的发展,护士的工作职能和范围不断扩大,护理人员的工作量日益递增,新业务、新技术的开展和新仪器的使用等无形中增加了护士的工作量,加上护理人员流失,床护比例失调,导致医院护士数量严重不足。人力不足,忙于应付治疗等硬性指标的完成,影响了基础护理的落实。出于经济效益的考虑,医院招收了许多聘用护士,由于人事关系、福利待遇等缺乏稳定性,其工作热情较在编人员差。另外由于护理纠纷时有发生,举证倒置致使临床护理文书进一步繁多,护士们常常因为一个字、一句话而绞尽脑汁,浪费 量的时间和精力。还有医院的后勤支持系统薄弱,临床护士还有一部分时间用来领物、缴费结账、各种医疗保险的宣教、登记、统计、核实报销等非护理性工作,使护士从事基础护理时间及精力锐减;加之有些科室患者多、周转率快,护士的精力只能应付治疗性工作,根本没有精力来从事基础护理。因此,护理的整体质量较低。

2.3基础护理质量监控不足 护士长是护理单元的管理者,护士长的管理是整个护理管理的关键环节。护士长的主要精力必须放在病房工作的组织和管理上。但实际上护士长担任着一个正班,还要花费大量精力进行琐碎的行政事务管理,负责科室经济收入和支出的管理。同时由于后勤工作不到位,护士长时常奔忙于病房外,去联系请领、维修物品,根本无暇顾及病房管理和亲自指导护理病人,这样便影响了基础护理质量的提高。

2.4护理人员基础知识不扎实、基本技能不过硬 目前我院有4名护士是接班工作的,他们没有经过系统的护理学习,长期处于安于现状,缺乏进取意识,加上进修学习机会少,导致基础护理知识相当的差;另外一些虽是正规学习毕业的,工作时间稍长一点已是如此;年轻护士的护理操作技术不熟练,加上无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基础知识又不全面,在为患者及家属沟通时,表述不准确,不全面、不通俗,以致患者及家属对诊疗情况了解不透,甚至在个别问题上产生误解而引发矛盾。

3对策

3.1提高对基础护理工作的认识 在《卫生部关于医院临床护理工作的通知》(卫医政2010 7号)文件中明确提出要转变“重专业、轻基础,重技术、轻服务的观念”,这说明基础护理是临床护理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是临床护士每天要接触的工作,它关系到护理质量的高低和患者治疗的效果。基础护理的内容,不论是配合、协助医生进行诊疗处置,还是由护士单独完成的护理,它是护士周而复始,每天都要做的常规,但是有的护士缺乏应有的工作动力,被动地执行医嘱,认为基础护理多做少做,无所谓或随意简化。认为基础护理就是铺床、各种注射、输液等护理操作,这是不够全面的。基础护理就是满足患者生理和心理上的基本需要,使患者在住院期间处于接受治疗的最佳心理状态,早日康复。基础护理既包括了一些护士应掌握的护理技术操作,也包括了护士应根据患者的基本需要所提供的护理;既包括生理护理,又包括心理护理;既包括危重期的护理,又包括恢复期的护理;说明基础护理的面很广,具有综合性和实践性。也说明只有受过专业训练具有丰富扎实的临床知识和社会知识,才能担负这项工作。近代护理学创始人南丁格尔曾说:“人是各种各样的,由于社会、职业、地位、民族、信仰、生活习惯、文化程度的不同,所得的疾病与病情轻重也不相同,要使千差万别的患者都能达到治疗或康复所需要的最佳身心状态,本身就是一项最精细的艺术”[3]。

3.2补充护士人数,合理使用人力资源 除了扩大招聘护士人数、补充护理人力资源外,还应合理使用现有的人力资源,推广弹性排班制,做到按需排班、劳逸结合。另一方面应建立完善后勤支持系统,使护士摆脱非专业性护理工作,保证有更多的时间为病人提供直接护理。根据《卫生部关于医院临床护理工作的通知》(卫医政2010 7号)文件要求取消不必要的护理书写,简化护理文书,使护士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为患者提供直接护理服务,把时间还给护士,把护士还给患者,增进护患沟通,促进医患和谐。

3.3充分发挥护士长的智能作用和建立健全基础护理工作制度 要使护士长专心从事病房管理,必须解决临床护士缺编问题,把护士长从正班中解脱出来;改善后勤人员的工作作风和管理,加强思想教育,使他们认识到为临床一线服务的重要性,并能主动按时送物,维修到科室,减少护士长做事物性工作的时间;护士长将病区的财务、药品等方面的管理工作落实给科内护士,调动她们的积极性。这样护士长可有更多的时间深入病房,了解病人的病情和需求及护士的工作情况,及时解决问题,找出护理的薄弱点,进行具体的指导,充分发挥护士长真正的智能作用。

护士长应根据护士职称、工作年限、技术能力分层上

岗,按能级原则分配并落实护理人员基础护理职能,护士长、高年资护士必须协同并督查基础护理执行情况。建立基础护理落实情况登记本,将各项基础护理包括床单位、卧位、导管、饮食、生活照护、诊疗项目等六大类基础护理细化制定成表格,由当天的基护班的护理人员完成,责护组长指导、检查完成情况并考评,护士长每周检查2~3次。护士长、护理部基础护理督查组通过该数椐反映日常基础护理工作量,使软指标变为硬指标,做到有据可查,强化护士完成基础护理的自觉性与主动性。

3.4强化“三基三严”训练,提高业务水平 严格规范化训练教育,按照护理部制定的对护士的考核内容及细则要求,以基础护理在病人身上的落实情况作为考核重点,定期抽查考核每班护士工作质量,做到基本操作随时查,专科技术重点查,将成绩计入个人档案,作为年终考核和晋级的依据;抓住每位护士的特点,发挥其特长,采用互补的办法,以老护士丰富的临床经验、扎实的基本功帮带年轻护士,同时又以年轻护士特有的朝气、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强烈的创新意识带动影响老护士,从而达到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目的[4];充分发挥护理学继续教育的作用,鼓励全院护士积极参加自学考试、函授等多种形式的成人教育,从而提高全院护理人员的业务技术水平。

总之,基础护理是涉及到患者安危的重要工作,质量管理的标准是零缺陷,一个合格的护士在工作中应自觉地高质量完成全部工作内容,而不应把基础护理与任务区别对待。要认真履行基础职责,完成大量的细而又细,微而又微的“小事”,完成与治疗息息相关的生活护理,使患者身心维持在治疗和康复的最佳状态,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刘艳梅 基础护理在现代护理中的位置;《中华实用医药杂志》2005,10(5),19

基础护理的重点例5

该文随机选取2011年―2015年的全国护士执业考试试题内容作为研究对象,重点分析了试题中的基础护理学部分,为今后护理专业学生提供针对性教学和复习方案,促使基础护理学教学水平的不断提升,现将具体的报道作如下分析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1年―2015年的全国护士执业考试试题内容作为该次研究对象,试卷内容以模块的形式体现,重点分为专业实务题和实践能力题,其中专业实务题主要考察学生基础护理学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技能操作的熟练情况、护理伦理、相关疾病的病理分析及辅助检查等一些基础性医学知识;而专业实践题主要考察学生对各种疾病的掌握和了解情况,具体包含疾病的临床症状、诊断情况、治疗原则、护理干预促使及健康教育等相关内容,结合护理专业学生的学习情况,开展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

1.2 方法

根据所选取2011年―2015年的全国护士执业考试试题进行归类整理,按照试题学科知识点的分布情况将其分成不同护理模块,对试题归纳并总结了解到所有考试试题中包含基础护理部分、内科护理部分、儿科护理部分、妇产科护理部分等,这些内容具体考察的对象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专业实务;另一类是实践能力,通过归纳并分析近4年的全国护士执业考试试题及试题的发展趋势,深入探究基础护理学的教学方法,在深入教育教学改革的同时,提高护士在全国护士执业考试中的通过率[2]。

1.3 统计学分析研究

该次研究中,对所有相关数据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采用计数资料使用检验,用%具体表示,计量资料用±s表示(平均值±标准差),用t 进行检验,当P

2 结果

通过分析近4年全国护士执业考试试题内容并将其围绕专业实务题和实践能力题两大类试题展开讨论,最终结果显示:基础护理部分有35道专业实务题,内科护理部分有30道专业实务题,妇产科护理部分有6道专业实务题,儿科护理部分有8道专业实务题,外科护理部分有25道专业实务题,其他学科有31道专业实务题;基础护理部分有2道实践能力题,内科护理部分有45道实践能力题,妇产科护理部分有9道实践能力题,儿科护理部分有12道实践能力题,外科护理部分有30道实践能力题,其他学科有37道专业实务题,试题之间的比例具有统计学研究意义,P

3 讨论

基础护理的重点例6

1.1教学理念

教师基本上都是毕业于医学专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强调本学科的系统性多,联系护理职业能力少,导致学生对本职工作认识的较晚。

1.2教材编写

尽管护理专业的医学基础课的教材进行了多次改编,但在内容上仍保留的是本科的“压缩版”,大量的理论知识使学生望而生畏。

1.3教学方法

没有彻底脱离局限在本学科知识范围内的“平面式”教学;学时少不具备分组式讨论;把抽象性的内容采用单纯的知识堆砌,致使学生不能对理论知识深刻理解和掌握。以上问题显示: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合高职护理专业医学基础知识的传授。

2“平行式”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自2006年国家大量投资支持职业院校的建设以来,我国高职护理的生源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首先是高职护理专业的医学基础课均采取超百人以上的大班授课方式;其次是学生层次差别大,文、理科学生基础知识不同;再其次是自主招生的比例逐年增大。由于我国高职护理专业医学基础课受教学条件的限制,某些国外的教学新模式不易在大班采用。为达到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同时得到提高的目的,针对护理专业学生的形象性思维强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打破原有的学科界限采用以岗位需要为目的实现多学科知识同时传授,把原有的本学科系统转为跨学科系统,真正的突出了知识的实用性。“平行式”模式:教学内容是将本学科的理论知识按护理岗位需求进行筛选后与多学科的知识优化重组,教学方法是探究性和驱动性的知识传授。是实现对护生的知识、能力、素质一体化教育的教学模式。

2.1教学理念

是把医学基础课中的理论知识学习与护生职业素养相结合[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强调本学科重点还要强调护理相关的考纲;不仅强调本学科的系统性还要强调本学科与护理知识的相关性。如:在首次开课时用大量的事实宣传护理职业是神圣的职业,使学生热爱护理工作;每次授课时展示护士资格考试要求、护士应会技术等内容。

2.2教学内容

是把医学基础理论知识与未来的护士职业能力要求相结合。单纯的记忆生理学内容不仅非常枯燥而且不能引起重视。为解决这一困惑,备课时依据护理执业考纲要求把生理学的重点和难点与其他学科优化组合。以生理学为主线同时增加以下内容。

2.2.1理论内容:介绍相关的解剖学、临床知识、护理知识、保健知识[2]。

2.2.2视频内容:相关的护理操作视频(每次课约5min);如:讲解肺通气时播放护理岗位的人工呼吸法。

2.2.3课件内容:临床应用,如:讲授血清与血浆的区别时还展示临床上二者应用的区别。

2.2.4教学图片:护理岗位的器械,如:胃管、导尿管、吸痰器等。

2.3教学方法

是把医学基础理论知识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相结合。

2.3.1训练学生自学能力:针对学生不会看医学书的特点,每次授课后给学生指出下次课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特点,提供上网要查找的相关护理知识[3]。

2.3.2训练学生思维能力:针对学生习惯被动听课的特点,授课过程中对重点、难点一定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思考[4]。

2.3.3训练学生归纳能力:针对学生对医学知识归纳能力欠缺的特点,授课结束时把课上重点再次归纳后展示给学生。

2.3.4训练学生沟通能力:针对学生对医学知识提出疑问较困难的特点,采取书面反馈(选择、判断、问答);当面交流;网上交流。

2.3.5训练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针对学生缺乏实践经验的特点,授课中增加护理工作相关问题的讨论[5],如:讲解体温测量时讨论体温计掉在地上如何处理?

3“平行式”教学模式的实践结果

3年的教学实践证明,医学基础课教学中的理论知识与护理职业要求相结合的“平行式教学模式”符合职业教育的教学规律。

3.1教学目标

实现了研究型人才向应用型人才的转变。医学基础知识与护理岗位能力相结合,可以使学生在早期学习中即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又对自己未来的职业有了充分的认识。对学生职业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培养是非常有益的。

3.2教学内容

基础护理的重点例7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4721(2010)04(c)-142-01

近年来,随着人们医疗健康意识的逐步提高,各科医疗护理承担的风险越来越大,对护理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由于在基础护理上的失误而出现的医疗纠纷也越来越多。为减少纠纷,有必要规范操作规程,预防护理风险。由 “以疾病为中心”的传统护理模式逐步转向“以患者为中心”的现代护理模式[1]。人性化护理服务是社会前进发展的要求。如何加强人性化护理服务,是护理人员面临的问题。以下是笔者在基础护理中实行人性化护理的几点心得。

1 基础护理的职业特点

基础护理对护理人员要求很高,工作繁琐、沉重,要认真仔细对待,一旦护理质量出现问题,轻则影响到患者的恢复,甚至带来纠纷。所以要求基础护理人员要有非常好的耐心和亲和力。鉴于基础护理的特点,护理人员应不断学习,努力提高个人素质,提高护理质量。

2 基础护理的风险

由于患者病情的危险性、复杂性,医疗技术难度越来越大。而护理新手容易急躁,工作中不细致,情况处理不及时、记录不完善,言语行为不当造成过失,从而导致医疗纠纷。尤其对于护理风险高的工作环节,应强化安全管理。在内分泌科,护理人员面临的风险比较常见的是胰岛素注射方面,应规范胰岛素注射制度,建立胰岛素注射单,严格交接班,注射后及时书面登记。这样既加强了注射的准确性,也避免了重复注射,同时建立胰岛素泵使用管理登记本,使护理人员的工作也更加规范化。对心理抑郁患者、认知障碍患者的安全管理也应重视,对此类人员必须对家属有规范的书面告知及签名[2]。从而更好地防范差错事故的发生,以降低基础护理风险。

3 人文关怀在基础护理中的价值体现

护理人员的素质是决定人性化护理服务质量的关键。南丁格尔曾说过:“护士其实是没有翅膀的天使,是真善美的化身”。这不仅是对护士的赞美,同时是对护士职业素质的要求。如何才能提高自身的素质?有研究表明,护士的素质和能力与护理缺陷和事故的发生往往有着直接联系,因此提高年轻护士专业素质和技术能力是保证安全护理的重要基础。针对护理人员年资低、临床经验不足等问题,应利用早会提问、业务学习、护理查房、疑难病历讨论等时机,加强专业知识培训,掌握专科应急流程,规范基本操作。鼓励大家在护理过程中针对遇到的疑点,难点多观察思考,学会分析、判断,并引导她们把所学知识和护理实践相联系。平时注意衣着整洁、仪表端庄、举止文雅、用语规范、娴熟掌握各种护理操作规范,对新技术、新设备做到训练有素,操作自如。这样通过不断学习、改进,提升职业素质,护理质量也将随着提高。人性化护理起源于整体护理,强调“以患者为中心,从患者的利益出发,在注重患者疾病的同时注重患者心理需求的满足和人格尊严的完善[4]。给予服务对象以人文关怀和护理。护理人员通过热情、体贴的言行与患者进行沟通,使患者在心理上处于满足而舒适的状态,主动接受护理,从而达到最佳护理目的。实施人性化护理时要学会换位思考,想患者之所想,急患者之所急,并把这种观念时刻挂心头,这正是人性化护理工作的重要思想内涵。医院的服务对象是一个特殊群体,他们除了具有正常人的需求外,心理上还有着特殊的需求,处于焦虑、紧张、恐惧、需要被尊重、被关心、被同情、被支持的复杂心理状况。人性化护理鼓励护理工作走出以往的被动执行医嘱、被动等待患者求助、一切以方便操作为前提的误区,变被动为主动。本科积极开展“走进患者”的活动,主动与患者及其家属深入交谈,根据不同患者及其家庭情况,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5]。

基础护理虽然繁重,但通过积极发挥质量控制、指导、协调和监督作用,同时实施“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可以有效防范护理中出现的风险,使基础护理工作顺利进行。在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让护理人员产生认同感和归属感,使自身价值得到了体现,减少了护理事故的发生,护理工作实现了零投诉。同时也稳定了护士队伍,并增强了科室凝聚力。

综上所述,只有善于与患者沟通,给予患者人文关怀,才能真正让患者受益,真正做到“一切以患者为中心”。

[参考文献]

[1]陈良珠,赖敏贞.当前医疗纠纷的主要原因与防范措施[J].南方护理学报,2005,3(12):83-84.

[2]李旭,杨家林.国内外护理新进展[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4,4(8):139-141.

[3]李妮,阎成美,翁庐英.人文关怀在护理管理中的实践[J].护理志,2004, 21(9) :72-73.

基础护理的重点例8

2011-01~07我院妇科住院患者600例,均为女性,年龄21~78岁。其中子宫肌瘤30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5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101例,宫外孕40例,卵巢癌35例,宫颈癌40例,其它病例34例。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0例,两组年龄、病种、病情、治疗方法、文化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护士每天按照分级护理标准要求及基础护理服务项目适时提供基础护理服务。

1.2.2观察组护士每天告知患者及家属各项基础护理的内容及时间并按照分级护理标准要求及“妇科基础护理时间表”,在规定时段内提供对应的基础护理服务。

1.2.3两组患者均由相同的护理人员提供服务。

2结果

基础护理的重点例9

ICU收治的患者病情复杂且危重,并执行无陪护制度,因此护理人员较其他临床一线护理人员承担了更多的基础护理工作。因此护理质量不高,基础护理落实不到位,患者满意度相对较低。为提高患者满意度,必须提高护理质量,首先要重视基础护理。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明确一个主题:”夯实基础护理,提高满意服务[1]”。我科作为医院优质护理服务的试点科室,自2011年2月以来,我科对重症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以改善护患关系,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科有16张床位,40名护士,其中主管护师5名,护师28名,护士7名。专科毕业8人,本科毕业32人。

1.2 方法

1.2.1 建立优质护理服务的长效机制 针对患者病情进行评估分析,制定相应的优质护理方案。对于不同原发病的患者采用不同护理方案,并实施现场护理质控等创新工作思路。

1.2.2 加强基础理论及专科理论培训 规范护士基础护理技能,完善专科知识,形成书面材料供护士自学,安排资深护师专科讲课,要求每人必须熟练掌握专科疾病特点、临床表现、病情观察要点、沟通技巧、安全管理等方面知识和技能。

1.2.3 全面提升基础护理质量 患者的所有生活护理由责任护士全程负责,比如患者面部清洁、足部清洁、喂药及鼻饲等等。在此基础上,科室将基础护理各项目纳入各班职责;在护士长日查房中将基础护理作为工作重点;制定并实施规范的交接班流程,为患者实施安全护理,保证有效治疗,提高护士的疾病观察意识;设立两名助理护士,增强护理人力,为基础护理提供人力保障;开展了皮肤管理品质圈,增强了护士的皮肤护理意识,提高了危重患者皮肤护理质量,压疮发生率明显下降了。

1.2.4 以“患者为中心”,为危重症患者及家属创造良好的人文化环境 对于极危重症患者适当延长陪护时间,对于外地探视者适当予以照顾,加强患者的心理护理;利用探视时间,征求患者家属意见并评价护理质量,以促进护理工作的提高;同时,科室每月召开工休座谈会,针对家属提出的问题予以积极解决。建立陪侍区宣教专栏,编写ICU患者及家属入院告知书,使每一位患者及家属进一步了解重症护理工作,以取得理解与支持。

1.2.5 提供优质全程小组责任制护理 完善护理管理体制、加强人力资源管理,改善排班模式,实行APN排班,按高年资护士和低年资护士互相搭配排班[2],分成6个小组,A班由2个责任小组成员负责分管16张床位的患者所有的治疗和护理工作。P班和N班,由责任组长兼医嘱班工作及病房管理工作,责任护士分管患者。小组成员一同参与制定患者的护理计划,及时完成分管患者的各项治疗和护理工作,对责任护士无法完成的技术操作和临床判断,组内成员团结协作,责任组长随时给予帮助,特别是一些复杂病情演变的判断,责任组长要起到指导作用。交接班时,责任护士对分管患者进行床头交接,责任组长之间把科内重点患者和重要事项进行交接,使护理工作的连贯性有双保险。护士长每日根据次日危重患者数实行弹行排班,在护理工作薄弱时间段、节假日增加护理人力,保证患者在各个时间段都能得到及时有效护理。

1.2.6 简化护理文书的书写 废除原来入院评估单,修订了特级护理记录单,将曲线图和表格式记录融合,简化护理人员的文书书写工作,通过曲线图记录一目了然,替代了以往各班需书写的方式,而在书写内容上要求精炼,具体记录患者阳性症状和体征病情变化及采取的护理措施,改进护理文件书写后明显缩短了护士书写时间,将护士还给患者,从而增加了患者的直接护理时间,密切了护患关系,提高重症护理质量,使护理回归本源。

1.2.7 建立健全护理薪酬和激励机制 运用绩效考核,达到科学决策科学管理的目的,并遵循多劳多得的原则,根据护士工作的数量、质量、患者满意度、出勤率等进行考核,同时结合护理岗位技术职称进行奖金分配,对于高学历护士、骨干护士,还应将其自我价值实现也作为激励因素,科室还制定了明确的奖惩条例,充分调动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1.2.8 患者家属对护理满意度的评价 采用本院现行护理质量满意度调查表在患者家属探视或办理出院、转科手续时进行调查。护理质量满意度调查表采用无记名填写方式,调查内容包括护理和环境方面,采取打勾方式,用满意、不满意来回答,对于不识字的患者家,责任护士逐条解释,患者家属自行打勾。

2 结 果

2.1 临床护理质量明显提升 分组负责后,护士责任感增强,病情观察及时,增加了护理安全系数,每个月科室医院感染、护理安全、病房管理、基础护理与健康教育等护理质量的检查内容达标率达到98%。未发生护理纠纷,基本上达到了零投诉,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达99%。

2.2 便于本科室护士长的管理 通过分组可以更加明确每个人的工作职责,绩效考核还可以调动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减轻护士长的一些管理压力

2.3 提升了护士自身价值 优质护理开展以来,护理人员争先恐后地参加了医院等一系列有特色的护理培训,拓宽了护理内容,提高了护理品质,为成为护理专家打下了坚实基础。其中有6名护士在参加医院优质护理活动中获得了优秀个人奖。

3 讨 论

通过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提高了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充分调动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动态观察病情的能力和沟通能力也得到了加强,危重病患者的护理质量得到了提高,特别是基础护理质量;同时由于护理服务质量的提高,也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基础护理是患者舒适度、安全性的基本保障,是护理工作中的重要环节,也是服务精神的直接表现[3]。落实基础护理,要以专业知识和专科技能做支撑。不懂专业就做不到优质。需要注意的是,实施“优质护理”不是机械地将基础护理项目分解开来完成,而是要围绕患者的病情、诊疗效果、医疗安全、转归和康复的需要,将基础护理专业化,将基础护理、人文关怀以及专科护理等有机结合在一起,实施整体护理,从而使护理工作更贴近患者、贴近临床、贴近社会[4]。

参考文献

[1] 曹荣桂.医院管理学・质量管理分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01.

基础护理的重点例10

一、加强护理人员价值观的教育

首先要做好新护士入科教育,使每位护士上岗前均认识到基础护理工作的重要性,树立基础护理与专科治疗同等重要的意识,摒弃重治疗轻护理的思想,其次是通过高年资护士的现身说法,列举基础护理促进病人康复的典型案例,激发护士对基础护理工作的动力和成就感;三是护士长言传身教,对护理事业执着,对工作负责、热忱、树立良好的形象感染护士,通过以上方法,使护士认识到价值观不能以金钱来衡量,护理工作的目的是让病人早日恢复健康,让病人感受到实惠,得到病人的认可,只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才能产生持久的工作激情。

二、强化护士主动服务意识,为患者提供全程优质服务

护士要设身处地地站在患者的角度,感悟患者住院期间渴望满足的各种需求,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变“要我做”为“我要做”。力争做到服务于患者开口之前,以患者和家属方便、放心、满意作为护理工作目标,帮助生活自理能力缺陷的病人擦澡、洗头、刮胡子、剪指甲、翻身按摩及各种功能锻炼,让患者在病房中得到最细致、周到的关怀和照顾,感受到最温馨的护理服务。

三、加强护士基础护理技能的培训

采取不同的培训形式,使每个护士规范地掌握各项护理操作,学习的内容不仅限于基础护理操作,还拓展到专科护理,沟通技巧,职业礼仪、社会人文科学知识等方面,培养出高素质的护理队伍。只有加强护理队伍人格素质的培养,才会有坚定的人生信念,有了优良的心理素质及良好的行为规范,才能增强护士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提高护理质量

基础护理工作是护士观察病情的重要途径,是护士对病人沟通的最好桥梁,是护理服务精神的最直接体现。护理人员要站在满足病人健康需求和学科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基础护理工作的重要性,为病人提供全身心的整体护理。

五、重视培养护士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提高危重患者的护理质量及抢救技能

认真学习应急风险预案,让护士熟悉各种突发事件的处理程序及方法,并通过不定期的演练、模拟及情形训练加深印象。为提高危重患者的护理质量,护士长每日应参与危重患者的护理,检查危重患者的护理质量,将护士对危重患者的病情评估情况作为量化考核的内容之一,每周对护士进行提问,或定期进行书面考核。尤其是危重患者的皮肤、治疗、管道等情况作为考核的重点,每个月坚持护理查房,提高护士解决疑难问题的能力。注重强化护士进行危重患者护理技能及抢救中使用cpr技术、呼吸机、监护仪等护理仪器的操作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