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期刊咨询:400-888-9411股权代码(211862)
【中图分类号】R2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4-0167-01
随着社会的进步,尤其是进入二十一世纪年以来,由于工作方式的改变,特别是工作节奏的加快,依赖电脑职业的工作人员,由于长期低头伏案工作、使用电脑、驾车等诸多因素,使人长时间保持单一姿势,肌肉韧带疲劳,从而加速了颈、腰椎疾病的发生。使颈椎长时间处于屈曲位或某些特定,不仅使颈椎间盘内的压力增高,而且也使颈部肌肉长期处于非协调受力状态,颈后部肌肉和韧带易受牵拉劳损,再加上扭转、侧屈过度,更进一步导致损伤,易于发生颈椎病。
1 正确认识颈椎病
人体的脊柱是由7块颈椎、12块胸椎、5块腰椎以及骶骨和尾骨构成。颈、胸和腰椎都是环状椎骨组成,每块椎骨依靠前面的椎间盘和后面的小关节互相连接,形成一个骨性管道,称椎管,脊髓在其中穿行。脊髓分出的神经根从每节椎骨的椎间孔穿出,支配人的自主运动。人体颈椎由于劳损、受到外伤等因素导致颈椎间盘逐渐地发生退行性变、颈椎正常生理曲度改变后刺激或压迫颈神经根、颈脊髓、椎动脉、颈交感神经而引起的症状和体征叫颈椎病。颈椎病有以下主要类型:①颈型颈椎病:颈椎病最早期表现以颈部症状为主,故又称局部型颈椎病或颈型颈椎病。表现为:颈部疼痛、酸胀不适,常在清晨或起床时发觉颈部不适,部分病人颈部活动受限或强迫,个别病人上肢可有短暂的感觉异常。急性发作时常被俗称落枕。 此型实际上是各型颈椎病的最初阶段,也是治疗的最有利时机。治疗以非手术疗法为主,经保守治疗大多数病人可以治愈。②神经根型颈椎病 :此型最多见,约占50%~60%。由于颈椎退变,致压迫物压迫脊神经根或被动牵拉产生神经根症状。表现为与受累神经一致的神经干性痛或神经丛性痛,肌力减弱,肌肉萎缩,病人表现颈肩痛,前臂桡侧痛,手的桡侧3指痛。③脊髓型颈椎病:约占颈椎病的10%~15%。由于颈椎退变结构压迫脊髓,所以此型症状最严重。表现上肢或下肢麻木无力,精细动作笨拙,后期出现尿频或排尿,排便困难等大小便功能碍障。脊髓型颈椎病,由于疾病自然史将逐渐发展使症状加重,故确诊后应及时手术治疗。脊髓损伤较重且时间长者,手术疗效差。
2 颈椎病的预防
根据患颈椎病的情况,通过预防和保健,可以减少颈椎病的发生。
坐姿正确:要预防颈椎病的发生,最重要的是坐姿要正确。在坐姿上应保持自然的端坐位,颈肩部放松,保持最舒适自然的姿势,臀部和背部要充分接触椅面,双肩后展,两肩连线与桌缘平行,脊柱正直,两足着地。将桌椅高度调到与自己身高比例合适的最佳状态,使目光平视电脑屏幕和黑板,双肩放松。避免头颈部过度前屈或过度后仰,以减轻长时间端坐引起的颈部疲劳。办公室工作者,还应不时站起来走动,活动一下颈肩部,使颈肩部的肌肉得到松弛。学生加强课外活动和体育锻炼。
抬头远眺:当长时间近距离看物,尤其是处于低头状态者,既影响颈椎,又易引起视力疲劳。因此,每当伏案过久后,应抬头向远方眺望1分钟左右。这样既可消除疲劳感,又有利于颈椎的保健。
注重睡眠方式:枕头选透气性好、中央应略凹进。枕头不可以过高、过硬或过低,能随时调节枕头高低,以生理位为佳,一般高度以10~15cm为宜。习惯侧卧位者,应使枕头与肩同高。颈部应充分接触枕头并保持略后仰,不要悬空。睡觉时,不要躺着看书。不要对着头颈部吹冷风。
避免损伤和防寒防湿:避免急性颈椎损伤,避免受风寒侵袭。颈椎病患者常与寒、湿等季节气候变化有密切关系。风寒使局部血管收缩,血流速度降低,有碍组织的代谢和血液循环。防止颈部受风、受寒。
3 颈椎病的保健
颈椎病是颈椎椎节退变所致,其发生率及程度随年龄增加而日益增多,并严重化。但颈椎退变,并不等于颈椎病,即使是伴有症状的颈椎病者,也可能随着岁月流逝而自愈。初发颈椎病症状者的自愈率或治愈率占绝对多数。因此,一旦出现颈椎病症状时,大可不必过于紧张。
在早期未出现脊髓和神经的不可逆性损害以前,适当进行康复锻炼可改善患者颈部的血液循环,松解粘连和痉挛的软组织,但颈椎病的急性发作期宜制动保护。锻炼姿势为两脚分开与肩同宽,两臂自然下垂,全身放松,两眼平视,均匀呼吸,站坐均可。具体动作为:①左顾右盼:头先向左后向右转动,幅度宜大,以自觉酸胀为好,20次左右。②前后点头:头先前再后,前俯时颈项尽量前伸拉长,20次左右。③旋肩舒颈:双手置两侧肩部,掌心向下,两臂先由后向前旋转30次左右,再由前向后旋转30左右次。④摇头晃脑:头向左一前一右一后旋转10次,再反方向旋转10次。⑤头手相抗:双手交叉紧贴后颈部,用力顶头颈,头颈则向后用力,互相抵抗10次。⑥双手托天双手上举过头,掌心向上,仰视手背10秒钟。⑦运动时的要点:a.尽量可能慢,防止头晕、头痛。b.颈部肌肉一定要放松,尽量不用力,使肌肉各关节得到舒展,促进气血流通,加快康复。c排除杂念,专心练习,怡然自得,对身心健康起到良好调节。d锻炼要持之以恒,每天3~5次,每次应量力而行,练习后自我保健按摩,如捏一捏,点按风池,大椎,肩井穴,必会有满意效果。
4 颈椎病的治疗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调查对象为我科2009年7月~2010年5月共263例颈椎病的门诊与住院患者,其中住院病人36例,门诊病人227例,男120例,女143例;年龄20~67岁,平均年龄41.5±15.6岁;病程3个月~20年,平均38.4±13.6月。
1.2 方法 调查表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指导语,第二部分为一艘情况,包括年龄、学历、职业;第三部分为病人对颈椎病相关知识的了解情况,包括对颈椎病发生的原因、症状、预防和治疗措施等。对第三部分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采用发放问卷由病人填写,当场回收的方法。
2 结果
共发放263份问卷,最后符合填写要求并进入统计分析有251份。在251例患者中,了解并能基本回答颈椎病主要原因者70人,占总人数的27.89%,了解并能基本回答其主要临床症状者63人,占总人数的25.10%,了解并能基本回答颈椎病的预防措施者51人,占总人数的20.32%,了解并能基本回答颈椎病主要治疗措施者92人,占总人数的36.65%。上述资料显示,大部分不能正确回答颈椎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不了解如何预防和进行功能锻炼,因此,颈椎病患者对于颈椎病的认识度不够。
3 讨论
3.1 健康教育的必要性随着现代社会工作节奏加快及工作方式的改变,职业人员因工作繁忙而长时间低头伏案,颈椎病的发病率呈逐年增高及年轻化趋势,且颈椎病引起的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紊乱临床上十分多见。有效控制颈椎病的发生已引起广泛重视。然而就医的患者的治疗目的只是缓解患者目前的主要症状,住院期间经过综合的治疗,基本好转,但在相关知识的认识上仍然很缺乏,只是单纯的接受治疗,并不知道如何进行功能锻炼和预防,出院后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并没有注意该病的发生的因素,不良的生活习惯,又会导致该病的反复发作,治疗周期延长,效果不明显。健康教育可有效地预防或减少颈椎病的发生,降低并发症。对颈椎病患者进行系统有效的宣教有利于提高患者的认知度,及时纠正不良的生活习惯,每天坚持进行有效的功能锻炼,减少复发的几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从本问卷调查结果来看,大部分颈椎病患者不太了解颈椎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不了解如何预防,对颈椎病的功能锻炼也知之甚少,可见颈椎病患者对于颈椎病的认识度远远不够,临床上有必要对颈椎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以配合临床治疗。
3.2 健康教育的方法
采取相应的健康教育和指导在颈椎病的预防和治疗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目标是最大限度地减少颈椎病症状的发生,提高颈椎病患者对疾病的认识,有效的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对颈椎病进行健康教育的方法具体如下。
(1)让患者正确认识颈椎病
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发病人群多为中老年人,但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发病趋向年轻化。颈椎病的主要病理改变为颈椎的退行性改变,常因劳累等原因使颈4~5和颈5~6椎水平的钩椎关节出现向侧方增生的骨刺,或后伸性椎体半脱位使上关节突向前滑脱,或关节突骨刺,或后侧型颈椎间盘脱出等。颈椎病的临床表现多样,如作为颈椎病中常见的一种类型椎动脉型颈椎病,其主要临床表现为眩晕、颈痛、颈部活动受限,可伴有头痛、头晕、耳鸣、视力异常、感觉异常,听力减退等一系列临床症状。眩晕的发作往往与颈部改变有关,部分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猝倒。
(2)教会日常预防知识
了解患者生活行为习惯,纠正其不良生活和工作。指导患者低头伏案工作时保持头部略微前倾,桌椅之间的高度适当;低头伏案工作勿过久,长时间固定于某个姿势工作应至少2h全身活动1次,每次5min。日常生活中避免头颈部过度后仰或前倾前屈。行走时抬头挺胸,两眼平视前方。勿躺在床上看书,睡眠枕头高度适宜,指导患者制作适宜自己使用的专用枕垫:形状为中间低、两端高1~5cm;枕垫填充物以质地柔软为原则;枕垫的长度以超过自己肩膀10~15cm为宜,高度以头颈部压下后与自己的拳头高度相等或略低为宜。并且在颈部下垫圆柱型物品,防止颈部坠空感,以防加速颈椎退变。注意颈部保暖,防止颈部受凉,加重病情,预防上呼吸道感染。天气变化时加围围巾,注意添置衣服。在行走时避免猛回头的动作,注意颈部保暖,颈肩勿长时间保持一个动作。
(3)注意饮食调护
中医认为:“食治胜于药治,药补不如食补”。由于长期受到疾病的折磨,食欲下降,摄入的营养不能补充机体需要,导致免疫力下降,对疾病的治疗没有起到积极作用,可造成治疗周期长,治疗效果不明显。因而亟需患者对饮食进行调理。饮食调理得当可起到补气血,强身健体的作用。我们应指导患者进食补益肝肾之品和含钙较高的食物,如鱼、虾、海产品,牛奶、瘦肉、排骨和防止血管硬化的食物,如山楂、黑木耳、黑芝麻、香菇、洋葱、茶叶、莲心、蜂蜜等,并指导患者忌辛辣、烟酒,少食肥腻,少食动物脂肪,动物内脏等。为避免进食的单调乏味,可以添加一些增进食欲的辅食,调味剂等。
(4)重视心理调护
颈椎病患者往往表现出情绪不稳定,焦虑、紧张,思想负担重。对此,在做好基础护理和治疗工作的同时,加强心理护理,利用各种方式、主动与患者交流沟通,尽量为他们排忧解难,让患者真切地感受到我们的重视和关心,愿意将其内心的烦恼和痛苦,工作、生活中的困难和不愉快倾诉出来,针对患者不同的性格特点,采用不同的形式和办法给予帮助,用亲切的语言安慰他们,用和蔼的态度鼓励他们,尽最大的能力帮助他们。同时家属和朋友给以患者心理支持,关心和帮助患者消除内心顾虑,树立治疗疾病的信心。
颈椎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但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学习负担的加重以及电视、电脑等电子设备的广泛使用,引起颈椎病发病率逐年升高,并趋于年轻化,其中青少年颈椎病患病率增长尤为惊人,研究资料显示60.3%的男生和63.6%的女生存在颈肩部疼痛、活动受限等颈肩部不适症状,发病率从初一到高三呈递增趋势[1]。另一项研究[2]通过对500名大中专院校在校学生的颈椎生理曲度的调查,发现颈椎生理曲度异常417人,占83.4%,其中颈椎生理曲度变直189人,占37.8%;颈椎生理曲度反曲228人,占45.6%。对临床上青少年患者出现的反复颈肩部疼、头痛、头晕不能敷衍了事,应予以重视。笔者从病因病机、临床表现、防治措施三方面,总结近年来有关青少年型颈椎病的文献报道,以期进一步加强在临床中对青少年颈椎病的防治工作。
1 青少年颈椎病的病因病机
1.1现代医学对青少年颈椎病的病因研究 随着计算机及互联网走进千家万户,学生学习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许多青少年开始出现头、颈、肩、臂部的各种临床症候群,通常以"电脑综合征"、"项背综合征"、"颈部软组织劳损"等不同名称命名。1994年,张先发等首先将其命名为"青少年颈椎病"。从现代医学角度,临床研究表明[3-6]青少年颈椎病变的发病原因主要有:①颈项肩部软组织慢性劳损;②感受风寒湿邪;③不良情绪;④上呼吸道感染;⑤颈椎先天畸形;⑥外伤;⑦体育锻炼不足;⑧家长及青少年对颈椎病的知识的缺乏。张先发[7]等认为儿童、青少年长期不正确的坐姿、睡姿和不良的生活习惯, 迫使颈椎和胸椎上段椎体的生物力学发生多方面的改变, 主要以生理曲度的改变为特点, 引起生物力学的综合性失衡, 进而引起椎间盘退变, 使颈部的椎体排列和各种组织在形态、生化、生理学等方面逐渐改。刘洪涛[8]等选87例经临床确诊的青少年颈椎病患者的临床及X线资料,对其病因和X线改变进行分析对比。结果显示青少年颈椎病是由于长时间低头伏案工作、学习或某些不良习惯使椎间盘长时间处于异常负荷环境下,造成椎间盘提前退变所致,其X线表现主要为颈椎生理曲度改变和颈椎失稳。覃永平[9]认为颈部的不良使用习惯,致使颈部长期处于前屈位,颈部肌肉和韧带处于异常应力负荷下,久之造成韧带松弛,是形成生理曲度变直或后凸的主要原因。王宇澄[10]等经研究证实,青少年颈椎病易反复发作,而颈椎生理曲度异常可能是导致青少年颈椎病反复发病的关键因素。
1.2 传统医学对青少年颈椎病的病因、病机研究 在传统医学方面,徐江[11]等认为:青少年颈椎病属祖国医学"痹证"、" 项强"、" 眩晕"、"颈肩痛"等范畴, 记录散见于古代医学经典中。而基本病因病机为:①风寒外袭, 经气不利;②跌仆闪挫, 壅滞经络; ③劳倦内伤, 气血失养; ④情志内伤, 气机失调。与现代医学基本相符。吴忌[12]等对137名青少年颈痛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对所得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及因子分析得出结果为:青少年颈痛的主要病在位局部经筋,主要病性证素是气滞、血瘀、风寒、肝郁、脾虚、湿盛,基本病机包括气滞血瘀、风寒阻络、肝郁化火、脾虚湿盛。
2 青少年颈椎病的临床表现
青少年颈椎病主要表现为:颈肩背部酸胀疼痛、头晕头痛、颈部活动受限、恶心呕吐、上肢或手部麻木胀痛、心悸胸闷、颈项部条索状物或硬结、颈项部局部压痛等。有临床研究[3]通过影像检查发现:颈椎轻中度增生 (141例,78% ) ,颈椎曲度变直、反张(81 例,45% ) ,颈椎侧弯(13 例,7%) ,颈椎失稳(3 例,2%) ,颈椎间隙狭窄(4例,2%) ,先天畸形(3 例,2%) 。4名颈椎间隙狭窄的患者经 X 线片检查,均有不同程度的椎间盘突出。吴忌[12]等报道:青少年颈痛中医症状出现频率在前15位的症状依次是:易感疲乏(68.6%)、眼干不适(65.7%)、颈项部酸胀(62.0%)、颈部僵硬(58.4%)、视力减退(53.3%)、情绪 低 落 (49.6%)、头 部 沉 重 感 (48.9%)、多 梦(48.9%)、视物不清(48.2%)、口燥咽干(48.2%)、头痛(47.4%)、急躁易怒(47.4%)、健忘(46.7%)、胃胀(43.8%)、怕冷怕风 (43.8%)和少气懒言(43%)。黄德尤[13]等收集 156 例青少年颈椎病的临床资料和颈椎常规 X 线影像资料,分析探讨如下:颈椎生理曲度变直 116 例(74.4%)、曲度反向27例(17.3%)、颈椎失稳33例(21.2%)、椎体骨质增生26 例(16.7%),以 颈5,6椎体多见,但不及老年骨质增生明显。椎间隙变窄17 例(10.9%)、椎间孔狭窄10例(6.4%)、韧带钙化7例(4.5%)、椎体变异3例(2.7%),其中阻滞椎1例,永存骨骺1例,颈肋1例。均未见骨性椎管狭窄。刘军泉[14]调查抽样学生共1620例中小学生发现:青少年颈椎病影像学改变以颈椎曲度异常为主,初中组和高中组少数可见棘突偏歪。查体阳性征主要表现为:1.棘突旁压痛。2.颈项韧带弹响。
3 青少年颈椎病的防治措施
3.1预防 总结发现对青少年颈椎病的早期预防是防治的关键,汇集各篇报道[14-17],目前预防措施为以下几点:①纠正不良的:a.严格正确的坐姿,避免颈椎长时间处于一种固定不变的姿势;b.纠正不良的睡姿:选择舒适适合的枕头,睡眠应采取侧卧或仰卧;c.避免长时间卧位或半卧位看书、看电视;②避免使用单肩挎包。③防寒保暖。④注意加强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并防止头颈外伤。⑤预防感染,及时治疗颈咽部炎症。⑥注意情绪调节,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⑦提高社会、家长及青少年本身对疾病的认识,引导青少年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
3.2 治疗 目前,青少年型颈椎病多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但治疗方法尚未统一。姬洪全[18]等认为,对于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明确诊断后应及早手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发病早期应先尝试保守治疗,若保守治疗无效,出现肌力减退或肌肉萎缩、剧烈疼痛者则应采取手术治疗。单发交感型颈椎病多采取保守治疗。王庆甫 [19]等采用旋转托扳手法,治疗93例青少年颈椎病患者,3次/w,治疗周期为2w,并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颈椎病的疗效标准,评价治疗结果:治愈51例、好转40例,总有效率98%。赵保礼[20]等采用推拿联合颈椎操治疗33例青少年颈椎病患者14d,总有效率 93.94%。朱虹[21]等采用针刺、过伸位牵引、短杠杆手法微调综合治疗青少年颈椎反弓 30 例,针刺1次/d,牵引2次/d,手法1次/d,10d 1个疗程,治愈率93.3%。总有效率100.0%。孙晴[22]等采用中药熏蒸联合推拿手法治疗青少年颈椎病235例,总有效率为99.14%。
综上,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期,罹患颈椎病,学习、生活和身心发育会受到严重影响。通过查阅文献,针对青少年颈椎病的特点,我们应该做到,教育和预防为主,提高青少年及其家长对颈椎健康重要性的认知,使青少年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另外,青少年颈椎病病势一般较轻,多以生理曲度改变伴发的头颈肩部症状为主,并易反复,治疗亦应避重就轻,发挥祖国传统医学优势,然而,包括手法,牵引,及中药熏蒸治疗在内的物理治疗方案,尚未见统一标准,这也将是我们中医人未来的工作重心所在。
参考文献:
[1]见国繁,陆雪松,白金山,等.北京市平谷区城区中小学生颈椎失衡综合征现状调查[J]北京中医药,2012,31(1):52-53.
[2]王华东,孙保和,宿秀峰,等.青少年颈椎生理曲度500例调查分析及对策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08,6,(1):9-11.
[3]苏江涛,赵伟忠,何颖强,等.某高校学生颈椎病致病因素病例对照研究[J]中国学校卫生,2013,12:1470-1472.
[4]汤珊珊,林梅.青少年颈椎病的常见病因及干预对策[J]中外医疗,2010,38(27):131.
[5]唐汉武,林定坤,孙丽,等.某高校学生颈椎病患病现状及其危险因素[J]中国学校卫生,2009,30(11):1051-1052.
[6]杨红艳,彭海燕.青少年颈椎病的病因分析及预防干预[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7):596-597.
[7]张先发,沈利华,李建康,等.对儿童青少年颈椎病病名来源的探讨[J]西部医学,2009,21(2):337.
[8]刘洪涛,申宝忠,卜丽红,等.青少年颈椎病X线征象分析及病因与防治探讨[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2,12(33):6466-6469+6392.
[9]覃永平.青少年颈椎病研究现状简述[J]中国医药导报,2011,8(11):11-12.
[10]王宇澄,房纬,张玮.颈椎生理曲度在青少年颈椎病复发阶段与Northwick Park颈痛量表的相关性研究[J]天津中医药,2013,30(4):212-213.
[11]徐江,孙立军,由世浩.青少年颈椎亚健康中医病因病机研究[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27(2):232-233.
[12]吴忌,王庆甫,时宗庭,等.青少年颈痛中医证候特征初步探讨[J]中医杂志,2013,54(22):1937-1940.
[13]黄德尤,陆玉敏,李清锋,等.青少年颈椎病X线平片诊断价值探讨[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09,20(10):788-790.
[14]刘军泉.青少年颈椎病变及相关症状的调查研究[J]辽宁医学杂志,2013,27(4):180-181.
[15]纪经和.青少年颈椎病的相关性因素分析及预防[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半月刊,2009,17(11):90.
[16]桂文,刘静,陈青红.健康教育在颈型颈椎病手法治疗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2,26(7):1788-1789.
[17]秦鸿利,王志杰,翟云起,等.颈椎病小龄化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0,7(11):33-34.
[18]姬洪全,周方,孙宇,等.青年颈椎病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9,19(2):117-120.
[19]王庆甫,黄沪,陈兆军,等.旋转托扳手法治疗学龄青少年颈痛的初步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10,18(4):22-23.
颈椎病也叫颈椎综合征,是颈椎的骨关节、椎间盘及其周围软组织的损伤、退变,导致颈神经根、椎动脉、颈交感神经甚至颈段脊髓受到刺激或损害而出现的临床证候群。
1颈椎病的常见病因
1.1不良的睡眠如高枕、伏案休息等。
1.2工作姿势不当长期处于坐位,尤其是低头工作,造成颈后部肌肉韧带组织的劳损。另外在屈颈情况下,椎间盘的内压大大增高,使髓核后移而出现退变。另外若长时间地保持挺胸、抬头、收颌,可使颈部肌肉紧张,颈椎曲度变直,也可以产生颈椎病,即所谓“军人颈”。
1.3不适当的体育锻炼超过颈部耐量的运动造成外伤,颈椎急性损伤治疗不当,或反复损伤使组织不能得到充分修复,产生纤维化或瘢痕形成,也是颈椎不适的原因之一,所以头颈部的练功要注意,不能蛮练。
2颈椎病的症状
1)头颈活动受限,闭眼时向左右旋转头颈,引起偏头痛或眩晕。
2)颈部有僵直,活动时有疼痛。
3)伴有手肩臂感觉异常疼痛(皮肤过敏、蚁走感、手指发热、发冷等),手指无力。
4)由于颅内供血不足可引起脑后部缺血而表现一系列头部症状,如偏头痛、视力障碍、耳鸣、听力减退等。
5)有椎管狭窄者可在低头时突然引起全身麻木,或有过电样的感觉。
3颈椎病如何预防
3.1注意改善不良的睡眠习惯正常人仰卧位枕高应在12 cm左右,侧卧与肩等高、枕头的高低因人而异,约与本头等高为好。颈椎病患者与正常人大致相同,椎体后缘增生明显者,枕头可相应偏高些;黄韧带肥厚、钙化者应偏低些。枕芯内容要求细碎、柔软。常用谷皮、荞麦皮、绿豆壳、草屑等充填,而海绵、棉絮、木棉等均不适应。枕头的形状以中间低,两端高的元宝形为佳。此种形态可利用中部凹陷部来维持颈椎的生理曲度,对头颈部可起到相对制动与固定作用。
3.2固定姿势工作习惯的改善对于低头工作或头颈部固定在一姿势下工作的人,首先要使案台与座椅高度相称,适于自身尽量避免过度低头屈颈,桌台可适当高些,勿过低,半坡式的斜面办公桌较平面桌更为有利。除改善工作条件外,另一个必须注意的方面是应有工间操,包括颈椎保健操。在长时间工作中,做短暂的颈部前屈、后伸、左右旋转及回环运动,以改善颈肌疲劳,恢复最佳应力状态。另外每日早晚坚持必要的锻炼可达到预防及治疗颈椎病的作用。对于专业化程度高的工作,适当改变工种,或定期轮换工作,对预防颈椎病均可起到良好的作用。
3.3注意感染的影响咽喉部炎症及上呼吸道感染是常见的呼吸道疾病,因为这类炎症一旦经淋巴系统向颈部及关节囊扩散,往往成为颈椎病的原因或诱因。因此,防止各种上呼吸道炎症,预防感冒,保持口腔清洁,也是预防颈椎病的措施之一。
4治疗方法
4.1非手术疗法
4.1.1一般治疗在颈痛发作的急性期,提倡适当卧床休息,以防止病情进一步发展,卧床以硬板为宜。严重者可在颈部两旁置沙袋制动。
4.1.2理疗常用的理疗方法主要是热疗、腊疗、红外线、超声波、激光局部照射等。
4.1.3推拿、按摩按摩与推拿法能够使活动受限的颈部得到缓解,但操作时应注意动作柔和。
4.2手术治疗法手术治疗法主要用于常规非手术疗法无效或症状较重的患者。
4.3自我疗法
4.3.1颈围限制颈部的过度活动,缓解椎间隙内的压力,增加颈部的支撑作用。
4.3.2牵引可以在家中,低枕头,纠正高枕无忧姿势。作用:限制头颈部活动,有利于椎间隙内突出物的还纳。
4.3.3倒立能缓解因颈椎压迫神经而引起的头痛和偏头痛。
4.4运动疗法颈椎系列运动操。
4.4.1 方法 ①向前低头、向后仰头、左右摇摆各两拍。每节做2×8拍。②逆时针、顺时针旋转。每节做2×8拍。
在临床当中,颈椎病有着相对比较高的发病率,对于患者的工作及生活均带来了较大的不利影响[1]。我科室对2009年7月~2010年3月期间在对97例颈椎病患者采取临床综合性治疗、护理干预措施以及健康教育约2~4周之后,收到了较为满意的临床治疗效果,现将临床具体研究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科室2009年7月~2010年3月期间97例颈椎病患者,男性45例,女性52例;年龄为19~73岁,平均年龄为43.9岁;患者病程为0.5个月~23年;大多数患者在经历了一定程度的体力劳动或者是感受外寒之后发病。依照临床CT影像学检查结果、患者的临床相关症状表现以及体征而诊断为颈椎病。97例患者当中,有47例患者为颈椎病神经根型,26例患者为颈椎病交感神经型,16例患者为颈椎病椎动脉型,8例患者为颈椎病脊髓型。
1.2方法
对2009年7月~2010年3月期间我科室97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相关护理资料予以回顾性的分析总结,对颈椎病患者采取临床综合性治疗、护理干预措施以及健康教育约2~4周之后,分析其临床治疗效果。
1.3临床护理体验
1.3.1心理干预
及时疏导患者的不良情绪,鼓励患者形成积极乐观的治疗心态,提高患者的治疗配合积极性;有针对性的向患者讲解颈椎病的相关基础知识,指导患者采取有效的预防及治疗措施,帮助患者树立疾病康复的信心。
1.3.2行合理有效的牵引治疗,缓解压迫症状
在对患者行牵引治疗的过程当中,要保持患者的正确牵引姿势、牵引部位,牵引时的重量要适度,密切观察患者的症状表现(有无头晕、胸闷、恶心等不适症状),防止患者在牵引过程当中出现较为严重的不良反应。由于患者的颈部处于制动状态,因而要尽可能减少对患者颈部的相关刺激;合理采取推拿、理疗以及药物等相关治疗措施,最大限度的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帮助患者进行合理的颈部运动训练,主要为逆时针及顺时针的规律性旋转运动、双手捏握物体锻炼以及各个手指的相关功能性运动[2]。
1.3.3密切观察患者,预防临床相关并发症
密切监测患者的基础生命体征,对于长时间卧床的患者,要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防止患者出现褥疮、肌萎缩等相关临床并发症;合理按摩患者骨突等易受压迫部位,可于骶骨及尾骨等部位垫软棉枕;帮助患者行肢体的被动运动,指导患者进行合理有效的自我康复锻炼[3]。
1.3.4颈部护理
对于颈椎病患者而言,充足的休息对于疾病的康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而在进行康复训练的同时,要保证患者足够的休养时间。外感风寒往往会引起患者局部血液循环不畅,因而要在温度相对比较低的气候环境下预防患者颈部受寒,温度相对较高时要避免空调等冷风设备使患者颈部受凉。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统计学分析软件SPSS8.1对资料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2.结果
97例颈椎病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分析情况见表1。
通过表1可以得出,97例颈椎病患者在采取临床综合性治疗、护理干预措施以及健康教育约2~4周之后,有53例患者收到了较为明显的临床治疗效果,临床显效率约为54.64%;36例患者治疗有效,临床有效率约为37.11%;8例患者治疗无效,临床无效率约为8.25%;总有效患者为89例,临床总有效率约为91.75%。
3.讨论
在临床当中,颈椎病为较为多见的一种骨科疾病。目前,随着人们生活以及工作节奏的不断加快,颈椎病的临床发病年龄逐渐趋于年轻化,颈椎病临床发病率也随之呈现出了不断上升的趋势。临床对于颈椎病的治疗通常采取保守治疗方法,如对颈椎行牵引、推拿、按摩治疗,中药内服以及外敷等,临床疗效通常较为明显,患者也易于接受,但是临床治疗过程往往相对比较长[4]。为了更好的提高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最大限度的降低疾病所带来的困扰,采取及时有效的临床相关护理干预措施,对颈椎病患者积极主动的进行疾病预防、治疗等相关方面的健康宣传教育,对于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愈后生活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健康宣教主要包括[5]:
①生活、工作中尽可能使颈部处于平直状态,避免颈部的激烈运动以及过度受劳;
②卧床休息时尽量保持脊柱自然生理弯曲,髋、膝微屈;仰卧时枕头高度要保持5cm范围以内,以舒适为宜;
③制定合理的康复训练计划,养成良好的颈部科学运动习惯,积极预防颈椎病;
④掌握正确的按摩方法,以胸锁乳突肌及斜方肌的提捏为主,以出现适度酸胀感为宜。
本文通过对97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相关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总结得出,及时有效的临床护理干预措施对于颈椎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有着积极的影响,值得临床借鉴应用。
参考文献:
[1]张淑湘.颈椎病的康复护理[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31):210.
[2]赵晓萍,石玉兰,任秀喜.颈椎病中医整体护理的临床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32):4223-4224.
【摘 要】目的:对应用放射诊断技术对患有颈椎病的患者的康复治疗效果进行监测的临床价值进行研究。方法:选择在我院就诊的患有颈椎病的患者86 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43 例。采用常规健康教育模式对对照组患者实施干预;在常规健康教育基础上,通过放射诊断对观察组患者实施干预。结果:观察组患者颈椎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颈椎僵硬、麻木、疼痛等症状消失时间和治疗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应用放射诊断技术对患有颈椎病的患者的康复治疗效果进行监测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 放射诊断;颈椎病;康复
颈椎病在临床上被称作是一种" 无声无息" 的流行病,目前已经成为对社会公共健康造成严重威胁的一种疾病,该病患者的病程普遍较长,且病情容易反复发作,在发作的时候症状表现程度相对较重,会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和休息造成影响。在临床工作中可以发现,罹患颈椎病的患者在治疗后的复发率很高[1]。本次对应用放射诊断技术对患有颈椎病的患者的康复治疗效果进行监测的临床价值进行研究。现汇报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 年8 月-2014 年8 月在我院就诊的患有颈椎病的患者86 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43 例。对照组患者颈椎病患病时间1-16 年,平均患病时间(4.2±0.5) 年; 男性患者26 例, 女性患者17 例;患者年龄22-76 岁,平均年龄(43.9±1.4)岁;观察组患者颈椎病患病时间1-18 年,平均患病时间(4.1±0.6)年;男性患者27 例,女性患者16 例;患者年龄21-78 岁,平均年龄(43.7±1.5)岁。上述自然指标研究对象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可以进行比较分析。
1.2 方法
采用常规健康教育模式对对照组患者实施干预;在常规健康教育基础上,通过放射诊断对观察组患者实施干预,即在病情治疗的康复期阶段,通过进行放射诊断,对患者的实际康复效果进行监测,以便相关主治医生能够根据诊断项目的实际监测结果,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康复治疗计划[2]。
1.3 治疗效果评价方法
无效:患者颈椎僵硬、麻木、疼痛等症状没有减轻,日常生活中经常出现眩晕感,受到严重影响,颈椎生理功能有严重异常;有效:患者颈椎僵硬、麻木、疼痛等症状明显减轻,日常生活中偶尔有眩晕感出现,略受影响,颈椎生理功能有显著改善;显效:患者颈椎僵硬、麻木、疼痛等症状基本或完全消失,日常生活中不会有眩晕感出现,生活没有受到影响,颈椎生理功能恢复正常[3]。
1.4 观察指标
选择两组颈椎僵硬、麻木、疼痛等症状消失时间和治疗总时间、颈椎病治疗效果等作为观察指标进行对比。
1.5 数据处理方法
计量资料用形式表示,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实施X2 检验。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P<0.05,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颈椎病治疗效果
经常规健康教育干预后对照组患者颈椎病治疗总有效率达到69.8%;经放射诊断监测干预后观察组患者颈椎病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0.7%。该项观察指标数据组间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1。
2.2 颈椎僵硬、麻木、疼痛等症状消失时间和治疗总时间
经常规健康教育干预后(6.69±1.25)d 颈椎僵硬、麻木、疼痛等症状彻底消失,该组颈椎病共接受治疗(9.37±2.50)d;经放射诊断监测干预后(4.13±0.86)d 颈椎僵硬、麻木、疼痛等症状彻底消失,该组颈椎病共接受治疗(6.54±1.38)d。两项观察指标数据组间差异显著(P<0.05)。
3 讨论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4)12-93-03
颈椎病即颈椎综合征,为临床多发病和常见病,神经根型颈椎病在各型颈椎病中发病率高,严重者可出现瘫痪,患者手术治疗效果不明确且风险性大,临床多行保守治疗,近年多应用中医综合治疗[1]。本研究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122例采用针灸与牵引综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探讨针灸与牵引患者的护理方法,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分析我院自2011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122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所有患者均经X线或CT、MRI检查,表现为椎体后缘骨质增生,或椎间隙及椎间孔变窄,或反弓,颈椎曲度变直,或钩椎关节与关节突关节增生。其中男71例,女51例;年龄24~73岁,平均(47.2±2.1)岁;病程1个月~9年,平均(2.4±0.4)年。临床表现为患侧上肢放射性疼痛、颈肩疼痛麻木、感觉障碍与根型痛,疼痛程度不一,部分患者出现肌力萎缩退化。排除标准:颈椎有骨质破坏、严重颈椎间盘突出、脊髓型颈椎病,颈椎严重外伤、伴有严重眩晕、耳鸣、恶心呕吐、以及肩周疾病导致的颈椎痛。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22例患者分为干预组62例与常规组60例,所有患者均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通过及患者家属知情,干预组对针灸与牵引治疗患者采取针对性护理,常规组采取常规护理。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临床表现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122例采用针灸与牵引治疗的患者分为干预组62例与常规组60例,常规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让患者充分了解该病的发病发展及转归,纠正患者不良颈部姿势,指导患者进行正确的颈部功能训练[2],干预组在常规组护理的基础上对牵引与针灸患者行针对性护理,具体护理措施如下。
1.2.1 牵引护理
1.2.1.1 牵引前的护理 牵引患者采用坐位,患者需充分放松病变部位的股肉,如颈部、肩部的肌肉,以及整个躯体的肌肉,以感觉舒适放松为主,若患者不能完全放松,则需给予心理疏导,对患者进行适当指导,指导患者充分调整放松[3]。
1.2.1.2 牵引时的护理 患者完全放松后开始给予牵引,根据患者的疾病情况、体重、年龄、性别等综合因素,确定牵引重量。一般的牵引重量为5~10kg,牵引的重量要逐渐增加,防止患者不耐受。根据患者的病变部分选择牵引角度,上颈段牵引角度略微前屈5°~1°,下颈段后屈10°~2°,以患者能够承受为上限,颈部有牵拉感。患者每天牵引1~2次,20~25min/次。以15d为一疗程[4]。
1.2.1.3 牵引后的护理 牵引后不要剧烈转颈活动,动作宜缓慢,幅度应循序渐进;牵引完毕应休息几分钟后再行其他治疗。牵引带每周进行清洁。
1.2.1.4 牵引时的注意事项 牵引过程中,要求患者头部保持稳定,不可以左右摇摆,以免意外的发生。牵引过程中需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如果出现面色惨白,大汗淋漓,恶心欲呕,神志痛苦、恐惧等异常现象,应该立即停止牵引,寻找原因,待原因解决后再继续给予治疗。
1.2.2 针灸护理
1.2.2.1 针灸前的护理 护理人员就针灸治疗颈椎病的优势,治疗的效果及治疗中的注意事项等,充分对患者进行告知,使患者以放松愉悦的心情接受疾病的治疗。同时指导患者注意颈肩部保暖防寒,室内保持合适的温度和湿度,同时避免合并上呼吸道感染,积极预防咽喉炎。
1.2.2.2 针灸时的护理 告知患者避免空腹针灸,指导放松肌肉,防止进针时出现进针困难或出现断针、弯针、滞针等现象。医生进针后多巡视,如有不适感,则需立即报告主治医生,同时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对于有汗淋漓、恶心欲呕、意识丧失等现象时,应及时拔针,给患者饮用适当的温水,按压合谷、内关等穴。指导患者针灸前后需清洁皮肤,预防感染[5]。
1.2.2.3 针灸后的护理 针灸后密切观察患者呼吸情况,如果出现呼吸频率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总体疗效,应用VAS评分评定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的疼痛状况[6]。
1.4 疗效标准[7]
痊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颈椎功能恢复正常,不影响正常生活和工作。显效:症状有所改善减轻,颈椎功能很大改善,可应付常规生活和参加一般劳动。好转:症状有一定改善,颈、肩及背痛症状减轻。无效:症状及功能无改善。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比较采用x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临床总体疗效
2.2 疼痛评分
应用VAS评分评定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的疼痛状况,两组评分变化比较,治疗前两组疼痛评分比较无显著意义(t=0.328,P>0.05);两组治疗前与治疗后比较,在统计学上均具有显著性意义(常规组治疗前与治疗后比较:t=3.737,干预组治疗前与治疗后比较:t=2.045,P均
3 讨论
神经根型颈椎病为慢性疾病,病情多迁延反复,患者在治疗前多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焦虑、烦躁、紧张等负性情绪,影响患者的康复,另外此病症状以疼痛为主,发病时严重的疼痛影响患者的生活及睡眠,更加重了患者的负性情绪[3,8],因此及时有效的治疗、开展有针对性的护理工作是患者及早康复、提高其生活质量的保障[9]。
由于颈椎病为慢性疾病,单纯治疗效果并不十分理想,临床发现,治疗结合有效的护理是保证患者康复的一个重要方面[6]。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病情迁延反复及疼痛等症状,易造成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焦虑、烦躁、紧张等负性情绪,因此治疗前护理人员需主动和患者沟通,及时缓解疏导患者的负性情绪,充分告知治疗的效果及治疗中的注意事项,治疗过程中需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及时有效的护理能够提高患者疗效,减轻患者心理负担。高龄患者牵引前需充分了解患者的病史及有无合并症,对于有心脏病史,高血压病史以及脑血管病病史者,需患者病情稳定时才可以给予牵引,同时牵引过程中需监控患者的血压、脉搏的变化[10]。患者针灸后应避免快速的旋颈动作,以避免椎体交叉处因椎动脉痉挛,出现供血不足或突然出血。患者在保持一个时间久了之后,要避免快速转换,防止椎动脉供血不足发生晕厥摔倒。日常需避免颈过伸、过屈等剧烈运动,避免久坐低头、长期伏案工作、长时间上网打游戏等增加颈椎压力的动作[11-12]。
本研究中,常规组临床总体疗效为98.3%(59/60),干预组临床总体疗效为100.0%(62/62),两组比较在统计学上具有显著性意义,说明在牵引和针灸的联用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时,采用适当的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地提高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近年来的研究表明,长时间的牵引可能加重颈椎病患者的病情[13],利用针灸能进一步增强局部血液循环,缓解患者的症状,两者联用使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显著增强,在患者进行针灸与牵引治疗时采用适当的护理措施,注意患者的情绪变化,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两组评分变化比较,干预组评分显著低于常规组,治疗后两组比较在统计学上具有显著性意义,说明牵引和针灸的联用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时,采用适当的护理干预更能缓解患者肌肉的紧张状态,增强局部血液供应,有效缓解患者疼痛状况,进一步缓解了患者的紧张情绪。
综上所述,针灸与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采取有效的临床护理,能提高患者临床疗效,有效改善患者疼痛,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王峥.针灸推拿配合中药治疗颈椎病80例[J].针灸临床杂志,2009,25(6):23-24.
[2] 水根会,侯桂红,王巧,等.非手术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护理体会[J].中医正骨,2011,23(4):77.
[3] 黄燕,吴静,谢兰.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与心理护理[J].湖北中医杂志,2012,34(12):60-61.
[4] 李全,李福安,卢坚.马钱子药膏改善颈椎病患者周围神经压迫症状:随机对照306例效果观察[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7,3(23):4531-4533.
[5] 刘朝琼.针灸推拿治疗颈椎病临床护理体会[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2,3(7):35.
[6] 罗汉华,张雪,郭友华,等.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本体感觉反射疗法临床疗效评价[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1(22):4293-4295.
[7]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86.
[8] 孙德利,陈大隆,倪承浩,等.针灸配合行为干预治疗颈型、神经根型颈椎病的随机对照研究[J].上海针灸杂志,2011,30(6):399-402.
[9] 黄春兰,陆青梅,黄连欣,等.颈椎病患者疾病不确定感与焦虑、抑郁相关性调查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9):109-110.
[10] 钟大勇,姜金玉,丁晓宁,等.脉冲射频配合针灸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1,17(11):1015-1017.
[11] Diab AA,Moustafa IM.The efficacy of forward head correction on nerve root function and pain in cervical 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a randomized trial[J].Clin Rehabil,2012,26(4):351-61.
中图分类号:R681.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2349(2016)07-0093-03
颈腰椎病是一种以退行性病理改变为基础的疾患,主要由于颈腰椎长期劳损,骨质增生,或椎间盘突出、韧带增厚,使颈腰椎脊髓、神经根受压,出现一系列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1]。随着电子商品的普及,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模式发生显著改变,颈腰椎病已成为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据调查,我国颈椎病平均发病率为13.76%[2],部分地区可达17.53%[3],腰椎间盘突出症在国内发病率为 5%~10%[4]。器质性病变一旦形成想要根治则很难,给患者及家庭带来沉重的身心创伤及经济压力。因此,探寻一种简单、经济、方便、实用的方式来预防和治疗颈腰椎病具有深刻的意义,本文主要从导引功法锻炼的角度来探讨如何防治颈腰椎病。
1导引功法的起源及运用
“导引”一词始见于《庄子・刻意》,“吹楹粑,吐故纳新,熊经鸟申,为寿而已矣”。杨上善在《补注黄帝内经太素》中说:“导引,谓熊经鸟伸、五禽戏等,近愈痿辟万病,远取长生久视也”。王冰说:“导引,谓摇动筋骨,动肢节”……。导引是以肢体运动为主配合呼吸吐纳的一种运动方式,长期练习可以养脏腑、练筋骨、通气血、盈精神。人类通过导引功法防治疾病的历史悠久、功种繁多,如《淮南子》中的 “六禽戏”、华佗编创的“五禽戏”、《诸病源候论》中的“脊柱导引法”、明代少林寺所珍藏“八段锦”等均为古人强身健体、防治疾病的典型代表。
2导引功法防治颈腰椎病的特点
导引功法锻炼可使颈、腰椎相应关节、韧带及肌肉得到舒缩、伸展,缓解肌肉痉挛、增强肌力,起到“柔筋健骨、正脊调曲”的作用,能有效预防和治疗颈腰椎病。其次,导引功法锻炼对场地的要求较低,如公园、小区花园、球场等可供选择,甚至在办公室或居室内都可以进行,其可控性强,不需要专业的运动器材,使更多的室内人群在闲暇之余随地进行导引功法锻炼成为了可能。最后,该法防治兼备、经济简便、不良反应少,练习者可根据病情有针对性的练习某一个动作或某一种功法,逐步增加次数及强度,贵在持之以恒!
3常用的几种导引功法
3.1八段锦八段锦是我国古代传统健身方法之一,其歌诀如下:双手托天理三焦,左右开弓似射雕,调理脾胃须单举,五劳七伤往后瞧,摇头摆尾去心火,双手攀足固肾腰,攒拳怒目增气力,背后七颠百病消。通过习练八段锦可充分活动颈椎、腰椎关节活动范围,拉开椎间隙,同时增强肌肉力量,从而加强脊柱的稳定性。程林江等[5]对18名亚健康态颈部疲劳的在校大学生进行30天的八段锦导引法干预锻炼,结果示干预周期内受试者的颈部疲劳量表及NDI量表评分均呈递减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徐浩等[6]对治疗组采用常规保守治疗配合八段锦锻炼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所致腰腿痛患者,结果显示治疗3个月后和6个月后,治疗组与单纯采取常规保守治疗的对照组相比在VAS评分和JOA评分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2五禽戏五禽戏是以模仿虎、鹿、猿、熊、鹤5种动物的形态和神态,来达到舒展筋骨、畅通经脉为目的的一种仿生功,由后汉著名的医学家华佗在“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的思想指导下,总结前人健身活动经验所创。该法通过前俯、后仰、侧屈、拧转、折叠、提落、开合、缩放等各种不同的姿势,对颈椎、腰椎等部位进行有效的锻炼,达到畅通经络、调和气血、活动筋骨、滑利关节的作用。如通过鹿戏练习,能补肾壮腰、舒筋活络、滑利关节;虎戏练习能疏通经脉、行气活血、强筋健骨等。方磊等[7]用五禽戏治疗中老年慢性非特异性下背痛,结果表明五禽戏可显著减轻中老年慢性非特异性下背痛患者的腰背疼痛症状,与常规腰腹康复体操相比具有一定的优势。张鹏程等[8]采用五禽戏练习配合口服颈复康颗粒治疗中老年颈型颈椎病患者,结果提示:五禽戏对中老年颈椎病的康复以及预防有着积极的意义,能够有效减缓颈椎病的发病率。
3.3易筋经易筋经是一种以中医学基本理论为基础的传统养生健身功法,具有“伸筋拔骨,以形引气,意随形走,柔和流畅”的特点[9]。通过练习易筋经可以放松颈、腰椎部的劳损肌群与韧带,同时锻炼平时较少活动的肌肉,改善椎间盘的受力状态,减少其发生病变的可能性。如通过练习掌托天门势、九鬼拔马刀势、工尾势等能很好的锻炼颈、腰部肌筋,改善关节的活动功能,加强肌肉力量和柔韧性以维持正常的生理曲线。朱毅等[10]对腰椎间盘突出源性急性下腰痛患者进行2周的易筋经锻炼,结果提示易筋经组在MRMQ功能障碍记分显著低于骨盆牵引组(P
3.4练功十八法练功十八法是在继承和发掘我国古代的医学遗产,如“导引图”、“五禽戏”、“易筋经”等,依据推拿治疗的临床经验以及按照现代运动医学和运动生物力学理论编写而成的[11]。该法具有动作针对性强、动作幅度大、动作缓慢而有劲的特点,是防治颈腰腿痛等病的一套保健医疗体操。如练习颈项争力、左右开弓等可以有效防治颈椎病;练习双手托天、转腰推掌、叉腰旋转等可以防治腰椎病。王琼等[12]将练功十八法联合推拿治疗颈型颈椎病,结果示2周后及中期随访6个月时治疗组在颈椎活动度及NPRS、NDI水平均优于单纯推拿手法治疗的对照组(P
4小结
导引功法锻炼能有效防治颈腰椎病,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实现社会、医院、患者的共赢,是一种值得推广和普及的有效锻炼方式。其锻炼应始终贯穿于颈腰椎病的预防、治疗与康复的整个过程中。在未病之时,积极、坚持练习导引功法培补正气,提高人体抵御外邪的能力,做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防止疾病发生;发病后及时治疗,防止疾病的发展与传变,并同时配合导引功法舒筋活血,促进气血流通,加强及巩固治疗效果,尽早康复;病愈之后,通过习练导引功法培补元气,防止疾病复发。《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中明确提出要将疾病防治重心前移,坚持预防为主,促进健康和防病相结合。正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指出:“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如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故在防治颈腰椎病的3个阶段中,以“未病先防”最为重要,这是导引功法发挥作用的最佳时期,同时也是中医治未病思想的特色所在。
参考文献:
[1]任文琪,王锐.从“骨正筋柔,气血以流”谈颈腰椎病的预防[J].江西中医药,2015,03:16-17+27.
[2]田伟,吕艳伟,刘亚军,等.北京市18岁以上居民颈椎病现况调查研究[J].中华骨科杂志,2012,32(8):707-713.
[3]吴德升,芮永,林研,等.陆家嘴地区金融从业人员颈椎病现状的流行病学调查和预防对策的研究[J].脊柱外科杂志,2006,4(3):150-154.
[4]于杰,朱立国,高景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免疫学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6,14(3):54-58.
[5]程林江,任树军.中医“八段锦”对亚健康态颈部疲劳人群的影响[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5,11:84-85.
[6]徐浩,方姝晨,晋存,等.八段锦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所致腰腿痛治疗中的应用[J].湖南中医杂志,2015,08:65-67.
[7]方磊,严隽陶,曹彦俊,等.五禽戏对中老年慢性非特异性下背痛患者腰腹核心肌群力学性能及疼痛影响的临床研究[J].上海中医药杂志,2015,09:49-53.
[8]张鹏程,兰崴,唐巍.五禽戏对中老年颈型颈椎病患者简化McGill疼痛询问表疼痛指数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10:2763-2764.
[9]张宗豪.易筋经功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疗效的观察[J].辽宁中医杂志,2009,03:451-452.
[10]朱毅,李凝,金宏柱.易筋经锻炼和骨盆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源性急性下腰痛疗效观察[J].中国运动医学志,2010,03:288-290.
1.1一般资料
2009年3月—2011年3月我院收治的228例颈椎病患者,男124例,女104例;年龄25~81岁,40岁以上发病较多189例。
1.2方法
1.2.1颈椎牵引颈框牵引是治疗颈椎病较为有效且应用广泛的方法,适用于椎动脉型、神经根型、交感神经型颈椎病。颈椎牵引可以解除肌肉痉挛,缓解疼痛,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有利于损伤的软组织修复,促进水肿的吸收和炎症消退,松解软组织粘连,牵伸挛缩的关节囊和韧带,矫治脊柱后关节的微细异常改变,使脊柱后关节嵌顿的滑膜复位,或有助于关节轻微错位的复位,改善或恢复脊柱的正常生理弯曲,增大椎间隙和椎间孔,改变突出物或骨赘与周围组织的相互关系,减轻神经根受压,改善临床症状。颈椎牵引方法有两种(1)坐位牵引:适用于病情较轻或经卧位牵引后需要继续牵引的患者。采取坐位,枕颌布带牵引,牵引重量由3~5kg开始,每天牵引1~2次,以后每隔3~5d增加1~2kg,一般不超过10kg。每次时间20min,最长不超过30min,每周治疗6次,1个疗程10次。(2)卧位牵引:适用于病情较重或不能坐位牵引的患者,由于需要24h牵引,常在病房使用。牵引时颈部保持30~45,持续性牵引时重量从2~3kg开始,逐渐增加到4~6kg,每2小时休息10~15min,2~3d或症状缓解后牵引重量再减少到2~3kg,并逐渐缩短牵引时间或改为坐位牵引。
1.2.2推拿按摩适用于除严重颈脊髓受压以外的各型颈椎病,可减轻突出物对神经根的刺激和压迫,有利于缓解肌肉痉挛,改善局部血供,减轻疼痛。治疗前对患者的病情应有全面了解,手法要得当,在颈、肩及背部用揉、拿、捏、推等手法,每次推拿20~30min,1次/d,10d为1疗程。
1.2.3药物疗法
1.2.3.1非类固醇消炎镇痛药主要是针对神经根受到刺激引起的损伤性炎症,起到消炎镇痛的作用,常用于颈痛、肩痛、上肢麻木的患者。主要药物有阿司匹林、布洛芬、双氯芬酸等。
1.2.3.2肌肉松弛的药物这类药物使肌肉的痉挛得到缓解,解除对脊髓、神经、血管的刺激,如复方氯唑沙宗片0.25g,每次1片,3次/d,饭后服用,7d为1疗程。
1.2.3.3镇静剂能减轻神经的兴奋性,也能使肌肉的紧张得到缓解,适用于精神兴奋、紧张、激动的患者。一般常用地西泮,睡前口服,也可用健脑安神的中成药。
1.2.3.4神经营养药对任何一种类型的颈椎病都有治疗意义。常见的药物有维生素B1片,每次10mg,每天3次。另外,其他复合维生素也可。
1.3疗效评价标准
治愈:症状及阳性体征消失,能参加正常工作和劳动。好转:症状好转或稳定,能参加一般工作和劳动。无效:症状无改善。总有效=治愈+好转。
2结果
228例患者中治愈162例(71.1%),好转63例°°(27.6%),无效3例(1.3%)。总有效率98.7%。
3护理
3.1心理护理
颈椎病病程长,患者多出现烦躁、焦虑、抑郁情绪波动等不良心理情绪[3],因此临床护理时不但要注意患者的身体症状,而且也要注意伴发的心理问题。对于因颈椎病久治不愈反复发作的患者,要主动进行解释、安慰和关心,以消除患者紧张急躁情绪,增强治愈疾病的信心。同时要求患者家属进行配合,从生活及治疗两方面缓解患者焦虑,消除或减少因恐慌、抑郁等不良因素对疾病的影响。
3.2疼痛护理
颈部疼痛为颈椎病的主要症状,虽然没有生命威胁,但其导致的颈部肌肉僵硬、疼痛不适等临床症状,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日常生活,部分患者甚至会丧失工作能力[4]。护理人员对颈部疼痛症状要予以重视,让患者了解引起疼痛的病因、机制、治疗方案及预期效果,使患者保持乐观心态积极配合治疗;教会患者自我放松的方法以减轻疼痛;告知患者风寒潮湿刺激会导致疼痛程度加剧,注意颈部保暖;辅助患者使用镇静剂帮助睡眠,保持室内安静,防止患者因睡眠不足而使疼痛症状加重。如患者疼痛较重时可遵医嘱给予镇痛药物以缓解疼痛。
3.3卧床休息
卧床休息可减少颈椎负荷,有利于局部充血、水肿及症状的消除或减轻。一般以仰卧位为佳,俯卧位可破坏颈椎自然生理曲度,易造成1~4颈椎扭伤。仰卧位枕高一般为患者的双肩宽与颈部之差的一半,侧卧位枕高与肩等高,以便于颈肩部肌肉放松。颈椎后缘增生明显者,枕头可相应偏高;黄韧带肥厚及钙化者枕头应偏低[5]。
3.4纠正颈姿
注意防止和纠正工作与生活中的不良姿势。长期伏案低头或仰头工作均可破坏颈椎的生理平衡。日常生活、学习和劳动过程中注意颈部,不弯腰不低头,躯干挺直,保持头颈部于颈椎前凸的生理位置。避免头颈长时间处于固定,持续1h左右应变换位置并做颈肩部的多方向运动,避免颈肩部过多负荷,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避免突然快速转动颈部,以防眩晕或突然晕倒。脊髓型患者应特别注意保持颈椎稳定,防止过度伸屈造成脊髓损伤。预防慢性损伤,除工作或业余时间做平衡运动外,还可选择一定的运动项目,以增强肌力和体质。另外,可选择一些规律性的长期运动项目,如散步、慢跑等有助于预防颈椎病的再发。
3.5颈部肌肉练习
加强对颈部肌肉的强化练习,增强其功能运动,方法:
(1)取站立或坐位,双手交叉紧抵头后枕部,头颈用力后伸,双手则用力阻之,坚持10s,放松10s,10次为1组,每天10组。
(2)取坐位,双手托下颌,下颌向下用力,双手则用力阻之,坚持10s,放松10s,10次为1组,每天10组。
3.6牵引的护理
颈椎病作为临床上一种常见的慢性多发病,不仅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而且影响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为此提出有效的颈椎病康复治疗方法成为研究的重点。相关研究表明,颈椎病的发病不仅与人们日常生活姿势、颈椎关节退化有关,而且更重要的是人们相关健康防护意识不强[1]。因此必须先提高患者防护意识,让患者自觉的调整姿势和配合治疗。本研究对我院颈椎病患者实行整体康复治疗,远期效果明显,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80例颈椎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都是慢性颈椎病,且所有患者肝肾功能、血常规检查等无异常。根据临床观察需要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其中,男性46例,女性34例,年龄在18~60岁,平均年龄(40.3±3.5)岁。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基本信息上无明显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方法,主要有常规药物治疗、关节松动治疗等。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实行整体康复治疗,其内容主要有以下几点。
1.2.1健康教育 专业医师及护理人员要及时的对颈椎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强调颈椎病的危害和防范重要性,提高患者防护意识,从思想上重视颈椎病。同时详细的告知患者颈椎病的有效预防方法,采取正确、科学的健康教育手段帮助患者纠正不良姿势,并加强沟通交流,增强患者自信心。总之,必须先进行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健康意识,为患者自觉的遵照医嘱配合治疗做好准备[2]。
1.2.2药枕治疗 把甘草、薄荷、川乌、樟脑等中草药按照药方进行正确的配比,将其磨碎均匀的装进药袋中,且把药袋放到枕头里面(遵照人体颈椎生理弯曲度),叮嘱患者每天睡觉时利用该药枕,且1个月左右更换1次,保证其疗效[3]。
1.2.3针灸按摩治疗 对太阳穴、曲池穴等与颈椎病相关的穴位进行针灸,同时采取推、揉等按摩手法辅助治疗。此外,还可以利用牵引床进行牵引康复治疗。
1.2.4运动治疗 教给患者正确的预防颈椎病的专业体操,鼓励患者每日坚持体操锻炼,且至少2次/d,帮助患者的颈椎、上臂、肩颈等部位进行伸展,活动筋骨。且在整个疗程中贯穿使用。
1.3远期效果评定标准 对患者进行跟踪调查,了解患者症状、工作及生活能力、康复质量等情况,且分别在治疗前、治疗6个月后、治疗1年后、治疗1年半后对颈椎功能进行评分,总分为30分。此外,将康复治疗效果分为四个等级:治愈、显效、有效及无效。治愈:患者颈椎病症状及阳性体征基本消失,恢复正常。显效:颈椎病患者阳性特征明显好转。有效:颈椎病患者阳性体征有所改善。无效:颈椎病患者阳性体征无明显变化,甚至加重。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上述治疗进行数据的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P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不同时间段颈椎功能评分比较 观察组治疗6个月后颈椎功能评分为(24.22±5.31)分,治疗1年后(22.38±4.34)分,治疗1年半后(20.45±5.02)分,与治疗前相比明显改善。对照组治疗6个月后颈椎功能评分为(17.11±4.87)分,治疗1年后(13.12±3.23)分,治疗1年半后(8.48±4.38)分,比治疗前好转。观察组治疗颈椎病后远期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治愈18例,占45%,显效15例,占37.5%,有效5例,占12.5%,无效2例,占5%,总有效率95%。不良反应5例。对照组治愈10例,占25%,显效14例,占35%,有效6例,占15%,无效10例,占25%,总有效率75%。不良反应18例。观察组比对照组总有效率高,且不良反应小,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颈椎病作为一种慢性多发病,在临床上比较常见。随着电脑的普及与人们工作的快节奏,人们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养成各种不良习惯,姿势不对,致使颈椎病出现年轻化、发生率高、复发率高等特点[4]。目前临床上治疗颈椎病的药物有限,且效果不是很理想。加上人们防范意识不强,在日常生活中忽视姿势等问题,导致颈椎病难以根治[5]。
本研究对我院收治的颈椎病患者实行整体康复治疗,具体从健康教育、药枕治疗、针灸按摩治疗、运动治疗等几个方面展开。结果发现实行整体康复治疗的观察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 、1年后、1年半后远期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P
总而言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整体康复治疗,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药枕治疗、运动治疗等效果更佳。且远期效果好,值得在临床上深入研究和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黄勇.整体康复治疗对颈椎病患者的远期疗效影响[J].当代医学,2012(24):90.
[2]陈江华.整体康复治疗应用于颈椎病患者康复治疗中对其远期疗效的影响[J].当代医学,2013(06):141-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