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颈椎病的防治模板(10篇)

时间:2023-06-28 16:50:10

颈椎病的防治

颈椎病的防治例1

颈椎病是如何发生?这个问题首先要从颈椎的局部解剖说起,正常人有7个颈椎骨,颈椎的上方支撑着人的颅骨,全身的活动都要牵动到颈椎,颈椎5、6、7节活动量较大,容易发生劳损,造成骨质增生形成骨赘(俗称骨刺),医学上称为“退行性改变”。另外,在两个椎体之间有一块软骨样组织,医学上称为“椎间盘”。椎间盘的周围为纤维环,纤维环中夹有一块富有弹性的组织,称为髓核。椎间盘有缓解椎体间的磨擦、缓冲头部振荡和协调颈部平衡的作用。人到中老年后髓核呈脱水状态,逐步为纤维组织和软骨细胞所代替。如纤维环破裂,髓核向外突出,压迫和刺激了邻近的神经和血管,就可产生颈椎病的症状。同时,椎体骨质增生使椎管容积小,压迫脊髓也能出现颈椎病的症状。此外,颈部的冷刺激可以引起肌肉和血管的痉挛,导致椎管内压增高,加重颈椎病的症状。

2 颈椎病的临床分型

颈椎病是一种慢性病,发病缓慢。开始时仅感颈项部酸疼、不适,疲劳后症状加重。随着时间推延,可出现多种症状,根据临床表现,可分为以下5型。

2.1 神经根型

是颈椎病中发病率最高的一种,约占病人总数的50%以上。开始时病人仅感颈部酸疼,逐渐加重,并向肩背部放射。一侧上肢疼痛、麻木,提物无力。当头部或上肢变换体位时,患肢可出现触电般锐痛。医生检查时能触及颈项肌肉痉挛、压痛。病程久者,可出现肩及上肢肌肉萎缩。做“牵拉实验”和“压头实验”时,病人会出现疼痛。

2.2 椎动脉型颈椎病

病人除颈肩部酸疼外,还有头昏、眩晕、发作性头疼、突发性弱视、复视等症状,甚至恶心、呕吐。当改变体位时症状加重,个别病人出现猝倒,这是因椎底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

2.3 交感神经颈椎病

病人头昏、头晕、耳鸣、心慌、失眠、多梦、烦躁、自汗、听视觉减退、肢体发凉和发木或出现腹胀、便秘等。

2.4 脊髓型颈椎病

较为少见,病人四肢无力、麻木、肌力减退,胸部或腰部有紧束感。随着病情加重,出现自上而下的肢体瘫痪,大小便失控。

2.5 复合型颈椎病

同时有两种或多种类型的症状同时出现。

3 颈椎病的治疗

治疗方法包括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两大类。非手术治疗包括推拿、牵引、药枕、理疗、针灸、药物等多种方法。多数病人可以采取非手术方法治疗,只有少数人需要手术治疗。

转贴于

3.1 推拿

推拿是颈椎病的主要治疗方法,具有温经通脉、解痉止痛、松解粘连、纠正错位、协调脏腑、平衡阴阳的作用。治疗时,病人取坐位,医生站在病人背后,拇指和其他手指放在病人的颈椎两侧,从发际(即头发根部)自上到下做多指揉捏,连续5分钟。随后医生用两指或手掌根在病人的脖根和背部做“推滚”理筋手法,共5分钟。通过推拿能明显改善颈椎病人的症状。

3.2 颈椎牵引

牵引是治疗颈椎病的首选方法,因为这种治疗方法可以使肌肉和韧带放松,椎间隙增宽,血流通畅,并且能使粘带的神经根松懈。牵引方法以坐位为宜。每天牵引2次,每次1小时。牵引重量根据病人体重计算,如病人体重是50千克,牵引重量为3.5千克。体重每增加10千克,牵引重量增加0.5千克,依次类推。牵引治疗可以在医院或病人家中进行。

3.3 药枕

药枕是用名贵中药磨成粉末制作而成的,呈半圆形,高度8~10厘米,符合人体颈椎生理弧度,使用时起到自动牵引的作用。中药气味芳香,渗透性强,有活血止痛、祛风活络的作用。对各种类型的颈椎病均有较好的治疗。

3.4 药物

颈椎病可以出现多种症状,症状较轻者可服用颈复康;手臂疼痛、麻木者可服用大活络丹或小活络丹;有头晕、头痛、眩晕症状者可服用天麻杜仲丸;伴发心慌、自汗者,可服用补中益气丸。症状重者必须到医院诊治。

3.5 中药穴位注射

取中药黄芪10ml、当归4ml、Vit B12 0.5ml混合液,选取风池、天柱、百劳、天宗、外关、合谷等穴位,每个穴位注射混合液0.2~0.3ml,隔日一次,10次为一个疗程。通过这种方法使颈部气血通畅,达到消肿止疼活血化瘀,使颈部不适等症状得到改善。

3.6 手术治疗

手术适应证为:①颈椎病患者经系统的非手术治疗无效者;②神经根或脊髓压迫症状渐进性加重或反复发作,影响工作与生活者;③症状突然发作,确诊为颈椎病并经短期非手术治疗无效者。有上述情况之一者,可考虑手术治疗。

4 颈椎病的预防保健

4.1 睡姿正确,枕头合适。一般以仰卧、侧卧为宜,枕头不能太高,以8~10厘米为宜。

颈椎病的防治例2

1病因分析

1.1 劳损

长期使头颈部处于单一姿势位置,如长时间低头工作,易发生颈椎病。

1.2 头颈部外伤

50%髓型颈椎病与颈部外伤有关。一些病人因颈椎骨质增生、颈椎间盘膨出、椎管内软组织病变等使颈椎管处于狭窄临界状态中,颈部外伤常诱发症状的产生。

1.3 不良姿势

如躺在床上看电视、看书、高枕、坐位睡觉等;卧车上睡觉,睡着时肌肉保护作用差,刹车时易出现颈部损伤。

1.4 慢性感染

主要是咽喉炎,其次为龋齿、牙周炎、中耳炎等。

1.5 风寒湿因素

外界环境的风寒湿因素可以降低机体对疼痛的耐受力,可使肌肉痉挛、小血管收缩、淋巴回流减慢、软组织血循环障碍,继之产生无菌性炎症。

1.6 颈椎结构的发育不良

先天性小椎管、颈椎退变等也是一些颈椎病病因基础。

2常见症状

2.1 眩晕

眩晕是椎动脉型颈椎病病人的常见症状。病人因为颈部的伸展或旋转而改变诱发眩晕症状。前庭神经核缺血性病变引起的眩晕,一般持续时间较短,数秒至数分钟即消失,发病时病人可有轻度失神及运动失调,表现为行走不稳或斜向一方;迷路缺血性病变引起的眩晕不伴意识障碍。前庭神经病变引起的眩晕属中枢性眩晕症;迷路缺血性病变属周围性眩晕症。部分病人有恶心感,急性发病时病人不能抬头,少数病人有复视、眼颤、耳鸣及耳聋等症状。

在体征方面,发病时病人颈部活动受限,作颈部旋转或活动可引起眩晕、恶心或心慌等症状;部分病人在患侧锁骨上听诊检查能听到椎动脉因为扭曲、血流受阻引起的杂音。后颈部拇指触诊能摸及患推向一侧呈旋转移位,同时棘突及移位的关节突关节部有明显压痛。

2.2 头痛

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病人在发病时,头痛和眩晕症状一般同时存在。临床上椎动脉痉挛引起枕大神经缺血而出现枕大神经支配区头痛症状,为间歇性跳痛,从一侧后颈部向枕部及半侧头部放射,并有灼热感,少数病人有痛觉过敏,摸及头部即感疼痛明显。

2.3 视觉障碍

由于颈椎病引起椎-基底动脉系痉挛,继发大脑枕叶视觉中枢缺血性病变,少数病人可出现视力减退或视野缺损,严重者甚至可以引起失明现象。

2.4 突然摔倒

当病人颈部旋转时突然感到下肢发软而摔倒。临床特征是:发病时病人意识清楚,短时间内能自己起来,甚至行走。这有别于其他脑血管疾病。

2.5 根性症状

由于局部解剖的关系,椎动脉型的病人也常常伴有神经根性症状。

2.5.1 颈部症状:颈部不适感及活动受限,主要有颈部疼痛、颈部酸胀、颈部发僵活动或者按摩后好转;晨起、劳累、姿势不正及寒冷刺激后突然加剧;活动颈部有“嘎嘎”响声;颈部肌肉发板、僵硬;用手按压颈部有疼痛点;按摩颈部有韧带“弹响”,转动颈部不够灵活等。

2.5.2 肩部症状:双肩发沉;肩部酸痛胀痛;颈部肌肉痉挛,按压颈部有疼痛,有时疼痛剧烈;劳累、久坐和姿势不当加重 。

2.5.3 背部症状:背部肌肉发紧、发僵,活动后或者按摩后好转;背部有疼痛点,按压明显;劳累和受寒背部不适症状加重。

2.6 上肢麻木或单肢麻木

2.6.1 颈部症状:颈项部疼痛,颈部僵硬感、颈部强直、活动受限、颈部肌痉挛、颈活动困难、有捆绑感、“发纣”、颈部胀筋感、“落枕”感等。头部常偏向一侧、抬头、低头困难、旋转困难。

2.6.2 上肢症状:肩部、手臂、背部的麻木、疼痛、运动和感觉障碍、痛觉过敏、有触电感,手指麻木或蚁行感、手部无力、沉重感、持物不稳、震颤麻痹等症状、上肢肌萎缩、肩周活动受限。

2.6.3 下肢症状:下肢可出现放射性痛、冷、麻、凉、或热窜痛、无力、不能站立、不能行走、不能下蹲,活动后加重,休息后减轻,或休息后刚起来加重,少有活动后好转,遇冷加重,遇热减轻,或不明显等。重则肌萎缩、跛行、功能下降。

2.6.4 眼部症状(颈眼综合征):不能睁眼,只能闭目平卧,眼胀、眼沉、睁眼无力、伴视物不清、视力减弱、眼前闪光、暗点、视野缺损,在颈部过度活动时出现眼痛、眼肌痉挛、一过性失明、结膜充血等症状。

2.6.5 头痛:放射痛、窜痛、麻痛、胀痛、沉痛、热痛、凉痛、局部痛、前额痛、两侧痛、巅顶痛、轻痛、中痛、重痛,重则“碰墙”止痛,甚则呕吐。

2.6.6 头晕目眩:头痛、眩晕、甚则恶心、呕吐、一过性失明伴头昏、头沉等,甚则有欲晕倒的感觉或突然晕倒、过后苏醒、已如常人。

2.6.7 记忆力障碍:记忆力明显下降、到此位忘记做此事、甚则是否吃饭都不能记忆。

2.6.8 心脏(颈心症):心悸、心慌、气短、胸闷、憋气、思想恐惧感、心前区疼痛等颈性冠心病的表现(心电图无相应的改变)。

2.6.9 高血压(颈高症):血压升高、头晕、头痛、视物模糊、甚则恶心、呕吐等症状。血压升高、没有规律、忽高忽低、药物降压降之又升、升之又降、或治疗后血压降至过低等。

2.6.10 胆囊炎(颈胆症):腹痛、腹胀、恶心、食欲不振、四肢乏力、肝胆区疼痛等症状。

2.6.11 慢性咽炎(颈咽症):咽部稍有充血或变紫、进食无碍、口干舌燥似有异物感

2.6.12 半身不遂(颈性半身不遂):单侧肢体偏瘫、麻木、窜胀,甚则口角歪斜、语言功能障碍、穿鞋脱袜困难、行走不稳等,脑CT基本正常。

2.6.13 自汗症(颈自汗):肢体发热、发红、单侧肢体或一个肢体或头部、双手、双足、四肢远端出现多汗,不定时的发作。

2.6.14 无汗症(颈无汗):肢体发凉、怕冷、单侧肢体或一个肢体或头部、双手、双足、四肢远端出现少汗,甚则全身绝对不出汗,干燥不适,情绪不稳。

2.6.15 失眠(颈性失眠):失眠不能入睡,用镇静药物逐渐加量才能入睡,多梦。[4]

3颈椎病易复发的原因

首先,从颈椎病的解剖和生理角度上来看,颈椎较胸椎和腰椎的活动度要大,活动频率也高。颈椎要进行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左右侧转、旋转及各方向的复合运动,而颈椎的支持结构却较胸椎和腰椎薄弱,在稳定性上也较胸、腰椎差。高活动度和低稳定性一旦失去协调和平衡,即颈部活动过度或某些因素诱发颈部失稳,都将造成颈椎病的复发。[1]

其次,由于颈椎病的许多病理改变与神经、血管等有密切关联,增生等退行性改变往往是不可逆的。当病理改变影响到椎间孔、横突孔后,可使临床症状十分明显。因此,局部轻微的一点病理改变都有可能导致或加重临床症状,这也是颈椎病易于复发的原因之一。

4防治措施:

4.1合理用枕

睡眠时枕头是维持头颈正常位置即生理曲度的重要工具,这种生理曲线既是颈椎外在肌群平衡的保证,又是保持颈椎管内生理结构状态不可缺少的条件。因此,枕头的高低必需引起高度重视。(1)选择的枕头不易变形;(2)保持睡眠时始终处于零压力状态。

4.2 防止颈部风寒、外伤

冬季颈部要保暖,夏季使用空调、电风扇要适度,有病早治。

4.3 加强锻炼,自我保健

坚持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延缓骨质和韧带退行性改变。长期从事伏案工作的中老年人或颈椎病人可进行自我保健。尽量避免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伏案工作一段时间后可暂离座位,活动一下头颈,做做颈椎操,让肩颈部肌肉放松。

4.3.1 颈部运动:头向前倾十次,向后仰十次,向左倾十次,向右倾十次。然后缓慢摇头,左转十次,右转十次。

4.3.2 摇动上肢:左臂摇动二十次,再右臂摇动二十次。

4.3.3 抓空练指;两臂平伸,双手五指作屈伸运动,可作五十次。

4.3.4 局部按摩:可于颈部、大椎穴、风池穴附近寻找压痛点、硬结点或肌肉绷紧处,在这些反应点上进行揉按、推掐。

4.3.5 远道点穴:在手背、足背、小臀前外侧、小腿外侧寻找压痛点。于此反应点施点穴按摩。

4.3.6 擦掌摩腰:将两手掌合并擦热,随即双手摩擦腰部,可上下方向擦动,做五十次。

4.3.7 掐捏踝筋:两手变替掐捏足踝后大筋。

4.3.8 用拇、食指掐揉人中穴。

4.3.9 提揉两耳;用手提拉双耳,然后搓揉,待耳发热为止。[9]

每日可自行施术一次。手法由轻渐重,以能忍耐为度。依法施术,一般1~2月即可见效。

参考文献

[1] 郑彩娥.实用康复医学健康教育[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127~130.

[2] 侯树勋.脊柱外科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629.

[3] 李飞跃,李中伟.名老中医李国衡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经验[J].中医正骨,1996,8(3):19~20.

[4] 施氏.施杞谈颈椎病[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5,94~13.

[5] 段西峰.自制中药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J].中医正骨,2005,11(14):191.

[6] 符彦成.归灵止痛贴结合内服中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J].四川中医,2006,19(4):35~36.

[7] 李丰军,姚朋华,宋春合,等.针灸治疗颈椎病研究探析[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7,21(6):25~27.

[8] 杜宇征,李大军.不同刺法针刺颈夹脊穴治疗颈椎病疗效观察[J].中医杂志,2007,42(9):534.

[9] 冯革利.针刺治疗颈椎病50例[J].陕西中医,2006,27(5):600.

[10]王继红.推拿配合电脑中频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J].按摩与导引,2007,6(20):11~13.

[11]陈发善.牵引配合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99例临床观察[J].按摩与导引,2008,1(24):23~24.

[12]于锡海,李迅,张东奎.醋药外敷配合蜡疗治疗颈椎病206例[J].中国康复,2004,3(1):188~199.

颈椎病的防治例3

长期以来人类前行时全身是向前倾的,颈椎、腰椎、腰肌、踝膝关节都处于较为紧张的状态。随着年龄的增长,慢慢产生了一些习惯性慢性劳损。白领一族如果长时间伏案工作,不良姿势会导致整个脊柱处在一个非生理性、非协调的弯曲变形状态,整个脊柱的韧带与肌肉都处于不正常的负荷状态及缺血和缺氧环境,以“脖颈痛”、“腰背痛”等来医院骨科就医者低龄化也就不足为奇了。

近些年,运动医学专家发现,倒行走(跑)可刺激平时不常活动的肌肉群,促进下肢血液循环;还可以使颈部、腰部等处于紧张状态的肌肉群和骨骼得到相应的松弛,从而有利于颈椎和腰椎劳损部位的康复,起到辅助治疗这类疾病的功效。

有关专家指出,倒走(跑)适合于45岁以下颈椎和腰椎病患者又没有心血管疾病的中青年人,进行此项运动时应注意以下3点:

1.倒行本是一项慢性运动,靠持之以恒来取得效果。初学者最好先在障碍物少的地方练习,尽量避免在坑穴、标志物、汽车等较多的道路上倒行,以免碰着小石子等东西摔倒。

2.循序渐进,不要急于求成。因为倒行是一项反常态运动,容易摔跤。倒走是基础,因此初学倒走时脚步要缓慢,脚跟稍提高一些,步子幅度不要太大,注意保持身体平衡。锻炼时应注意掌握由少到多、由远到近、由慢到快的原则,只有在倒走非常熟练的基础上才能进行倒着跑练习。

颈椎病的防治例4

颈椎病是指颈椎间盘退行性变导致的脊髓神经根或血管受压引起的相关临床症状,症状和症候多种多样,上自头颅,下至腿足,浅始皮肤,深至某些内脏均可有异常表现[1]。通过近年来文献报道和门诊颈椎病患者的就诊情况分析,青少年颈椎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且出现低龄化趋势[2]。据调查显示:青少年颈椎病患者占颈椎病患病人群10%~20%,且发病年龄越来越小[3]。已引起全社会和医学界的高度重视。就青少年颈椎病的发病原因及防治措施做一综述。

青少年颈椎病的发病特点

现代医学认为颈椎病发病因素主要有颈椎的退行性变,慢性劳损,先天性椎管狭窄,50%以上发病与外伤有关[1]。其主要症状表现为颈部的酸、痛、胀,肩臂疼痛、麻木,眩晕。并伴有颈部肌肉的拘紧,压痛,颈部活动受限,皮肤感觉减弱,肌力下降,臂丛牵拉试验阳性,压颈试验阳性相关体征。X线片检查可见颈椎生理前突消失或反曲,椎间隙狭窄,双侧钩突增生等病理性改变[2]。

“治未病”思想的核心内容

唐代医家孙思邈则将疾病分为“未病”、“欲病”、“已病”三个阶段,并提出“上医医未病之病,下医医已病之病”,“消未起之患,治未病之疾,医之于事之前”。并倡导“发宜常梳、齿宜常叩、耳宜常鸣、腹宜常摩”的养生保健大法。明代名医张景岳对哮喘证治论述说“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未发时以扶正气为主,既发时以攻邪气为主”,以后就有“发时治肺,平时之肾”之说,至今指导着临床实践。“治未病”思想作为中医防治疾病的理论核心,其科学内涵就是:未病先防、已病早治、既病防变,就是对疾病预防学和养生学的总体概括,是对人的生命和健康状况进行管理的一种手段和机制。

防治措施

未病先防:针对青少年颈椎病发病的特点。首先,要纠正不良。长期低头伏案学习者,家长要纠正小孩的不正确坐姿,不能驼背、弯腰、低头或偏头长期看书,坚持做到适当休息、劳逸结合。入睡前要调整睡枕,长时间不良的睡眠必然引起椎旁肌肉、韧带及关节的平衡失调。所以睡觉时应选择合适的枕头,一般以6cm左右高度为宜[3]。这样可以使椎间隙内压恢复,避免椎间隙内压持续升高,使后侧韧带松弛、张力降低,与前侧韧带不平衡导致颈椎生理曲度改变。其次,要积极进行体育锻炼。无任何颈椎病的症状者,可以每日早、晚各数次进行缓慢屈伸。左右侧屈及旋转颈部的运动,使颈部肌肉、韧带、软组织得到充分的牵拉放松,使紊乱颈椎小关节以及内在平衡得以调整。最后,要避免头颈部外伤。青少年在体育锻炼时,要充分做好预备活动,避免头颈部外伤。注意保暖。夏季避免长时间受空调或风扇的冷风刺激,冬季注意颈肩部保暖。

已病早治:①手法治疗:让患者靠坐在靠背椅上,术者站于身后,运用拿、捏、揉、按、点等手法使患者局部肌肉放松,在颈部肌肉起始处查找“压痛治疗点,确定治疗部位[4]。一手固定患者头部,一手用拇指指腹点压治疗点,指下有明显团块,按压有酸困沉感且有明显的舒服感,松手后症状明显减轻,每次30分钟,1次/日,10天为1个疗程。②针灸治疗:常用穴位有肩井、后溪、悬钟、阿是穴等。风寒侵袭者加合谷、风池;气滞血瘀者加内关、膈腧;肩痛者加外关、肩;背痛者加天宗。施平补平泻手法,提插捻转,得气后留针,刺激强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度。每次30分钟,1次/日,10天为1个疗程。③中药治疗:治宜疏风解表,散寒通络,常用桂枝加葛根汤,葛根汤由葛根、麻黄、桂枝、生姜、甘草、芍药、大枣组成,以葛根汤为基础组方,药用:葛根18g,白芍18g,桂枝9g,麻黄9g,赤芍12g,蜈蚣3条,汉防己15g,生姜5片,大枣1O枚,甘草5g。偏颈肩部疼痛,颈部僵板的颈型以原方治疗;偏头痛头晕,欲呕或呕吐,加天麻12g,半夏12g,藁本12g。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30天为1个疗程。中药外治疗法以行气散瘀、温经散寒、舒筋活络为主,如常用的敷贴药、喷剂等。

既病防变:青少年颈椎病早期可出现头痛、项僵、肢体麻木,如若没有得到及时治疗会随着年龄的增长,颈椎间盘发生退行性变是不可避免的。会使症状进一步加重,出现头晕、四肢无力、步履不稳,影像学方面由早期的颈椎弧度变直发展为颈椎间盘突出压迫脊髓,甚至脊髓变性等,严重影响青少年的工作生活。因此抓住颈椎病的发展的主要矛盾,即各种原因造成的颈椎间盘的退变,是指导防治颈椎病的核心理念,而消除矛盾,则成为防治颈椎病的技术关键。

讨 论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是颈椎骨关节炎、增生性颈椎炎、颈神经根综合征、颈椎间盘脱出症的总称,是以退行性病理改变为基础的疾患。主要由于颈椎长期劳损、骨质增生,或椎间盘脱出、韧带增厚,致使颈椎脊髓、神经根或椎动脉受压,导致一系列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表现为颈椎间盘退变本身及其继发性的一系列病理改变,如椎节失稳、松动;髓核突出或脱出;骨刺形成;韧带肥厚和继发的椎管狭窄等,刺激或压迫了邻近的神经根、脊髓、椎动脉及颈部交感神经等组织,并引起各种各样症状和体征的综合征。

如果能在诊治过程中多做些青少年颈椎病预防教育宣传,青少年颈椎病的发病率定会降低。目前西医科学大力提倡预防医学,而祖国传统医学已早在《黄帝内经》中充分论述了预防远远胜于治疗的重要性,所以笔者认为传统医学“治未病”思想的核心理念即:预防,是具有科学性、远见性的预防医学。

参考文献

1 裴的善,汪公才.颈椎病的全身表现[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3,16(5):536-538.

颈椎病的防治例5

白跃宏:颈椎病是一种十分常见的退行性疾病。它在人群中的发病率较高,一项科学调查研究结果显示,9.5%的男性和12.5%的女性主诉有慢性颈痛,颈椎病的总体发病率为24.4%。而随着现代社会工作压力的增加,脑力工作者长时间伏案工作,长时间使用电脑,颈椎病的发病有越来越年轻化的趋势。颈椎病往往使人疼痛不适,容易疲劳,失眠,严重影响生活和工作。因此,及早预防,及早发现和有针对性地防治颈椎病显得尤为重要。

Q:经常听到有朋友友说脖子疼,僵硬,这些是不是都是颈椎病的发病症状啊?除此之外,还有哪些症状需要我们注意是不是思上了颈椎疾病?

白跃宏:颈椎病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如颈痛,肩酸、手麻,头晕、恶心、胸闷,四肢乏力等。很多病例表现很不典型,往往只有单一的症状表现。正因如此,临床上往往易与其他疾病相混淆而造成误诊,延误治疗。

Q:白教授,您刚才说颈椎病在临床上往往易与其他疾病相混淆,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呢?

白跃宏:最大的误区就是出现颈痛、手麻,就认为是颈椎病。虽然颈痛、手麻是颈椎病最常见的症状,但是,其他不少疾病同样可以有这些表现。最常见的是上肢神经卡压性疾病。腕部正中神经卡压称腕管综合征,表现为手桡侧三指半发麻、手胀,常夜间麻醒,使劲甩手后减轻。经常用鼠标的人可能出现腕尺管综合征,表现为小指和无名指桡侧麻木。小指、前臂内侧感觉异常的还要考虑尺神经有否在时受压或是胸廓出口综合征。如是手背、虎口处感觉异常,还需排除桡浅神经的卡压。体格检查和肌电图检测可以帮助鉴别。除此之外,如有肩背痛或伴有咳嗽,还应排除胸部肿瘤。尤其是原来有颈椎病,再次出现这些症状时,更易被误诊。因此,发病后应及时就诊,以明确诊断。

Q:总是听有人说颈椎病是治不好的,一旦得了这个病,就是一辈子的事,所以有很多人也放弃了治疗,只要发作的时候能缓解症状就可以了。白教授,您对此有什么见解呢?

白跃宏:这种说法不正确,积极的治疗不仅可以减轻痛苦,还能阻止和延缓疾病的发展,预防继发性病变。颈椎病的治疗包括急性发作期治疗和缓解期的治疗。急性发作期患者症状加重,此时我们治疗的原则是制动,解痉,消炎镇痛,采用的方法有使用颈托、颈部牵引,多种电疗、非甾体类消炎药物、针灸、推拿,关节松动手法等。在缓解期,症状减轻或消失。此时我们主要采用颈肩部活动度锻炼,颈肩部肌肉力量锻炼。如果有头晕症状的患者,不适合做颈部旋转,特别是环转运动,易诱发头晕;有脊髓压迫的患者应避免颈部大范围的活动。

Q:我们都知道颈椎病的诊断最后肯定依赖医生,那患者本身有没有需要注意的问题呢?

白跃宏:因为颈椎病的病症表现多样,所以我们不能单从临床表现来“头痛治头,脚痛治脚”,我们必须从“根”上针对性治疗。建议怀疑患有颈椎病者向正规医院的颈椎病专家门诊医生咨询,只有确诊为颈椎病后才能进行针对性治疗。诊断颈椎病的主要依据是:有年老、长时间伏案工作,使用电脑等诱因,颈痛、肩酸、手麻,头晕,恶心,胸闷等临床表现,颈椎退行性改变或椎动脉孔变窄的影像学改变,与症状相符台的体检表现,除此之外还要与其他疾病相鉴别。

Q:一般我们认为颈椎病是老年病,都是50~60岁的中老年人比较容易患病,可是近年来时常听到10来岁的小孩子得了颈椎病,这是什么原因呢?

白跃宏:儿童患颈椎病多是因为长期使用固定坐姿又缺乏适当锻炼而形成的。现在的孩子由于沉重的学习任务,每天读书,写字的时间很长,再加上望子成龙的家长平时除了督促孩子完成在校学习以及家庭作业外,还在校外报了许多的奥数班,作文写作班,英语班等等。就算是放寒暑假时,有了放松的时间,孩子也会将大部分时间花在看电视,打电脑游戏上,长时间的固定坐姿使得孩子们的颈部关节经常咯略作响,日积月累,导致颈部酸胀疼痛不适症状日益显现。甚至出现人们常说的头颈不知放在何种位置好。有些孩子甚至出现颈部活动受限制,斜颈等症状。

Q:孩子们的这种状况,需要怎么做才能得到改善?

白跃宏:儿童颈椎病,早期预防是关键。比如,定时改变颈椎体位,即当头部向某一方向转动过久之后,就应向另一相反方向转动,并在短时间内重复数次,这样既有利于颈部保健,也有利于消除疲劳,合理安排好孩子的学习,不能让孩子长时间伏案读书写字,既影响颈椎,又易引起视力疲劳,甚至导致近视,当伏案读书45分―一1小时后,应抬头远视半分钟左右,有利于缓解颈肌紧张,也可消除眼睛疲劳,如果实在无法避免的话,每一小时起身活动一下颈肩部。

Q:对于那些也有不良习惯,有可能患病的孩子,您有什么好建议吗?

白跃宏:最重要的是改变孩子的不良生活习惯,要求他们不要长时间以固定坐姿看电视、上网,打游戏。看电视,用电脑最好与眼睛保持在同一水平。因为长期处于低头状态,颈椎前屈,椎间盘压力随着时间的延长可骤然升高,一旦超过本身代偿限度,必然产生髓核后移乃至后突,从而导致颈椎病发生。因此,儿童在屈颈一段时间后,应恢复自然体位片刻。

另外,改善睡眠状态,也有助于保持正常生理曲线。要注意使用合适的枕头,枕头质地要柔软,透气性好,不宜过高过低,孩子最好以8~10厘米高为宜,切忌“高枕无忧”:保持良好的睡眠姿势,不要给孩子睡太软的床。最好睡硬板床。使胸部、腰部保持自然曲度,双膝呈屈曲状,全身肌肉放松。腰背部平卧于木板上,使双膝,双髋略屈曲,这样可使全身肌肉,韧带及关节获得最大限度的放松和休息。对不习惯仰卧的儿童,采取侧卧位也可以,但头颈部及双下肢部位仍采取上述姿势为最好。

颈椎病的防治例6

Q:经常听到有朋友友说脖子疼,僵硬,这些是不是都是颈椎病的发病症状啊?除此之外,还有哪些症状需要我们注意是不是思上了颈椎疾病?

白跃宏:颈椎病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如颈痛,肩酸、手麻,头晕、恶心、胸闷,四肢乏力等。很多病例表现很不典型,往往只有单一的症状表现。正因如此,临床上往往易与其他疾病相混淆而造成误诊,延误治疗。

Q:白教授,您刚才说颈椎病在临床上往往易与其他疾病相混淆,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呢?

白跃宏:最大的误区就是出现颈痛、手麻,就认为是颈椎病。虽然颈痛、手麻是颈椎病最常见的症状,但是,其他不少疾病同样可以有这些表现。最常见的是上肢神经卡压性疾病。腕部正中神经卡压称腕管综合征,表现为手桡侧三指半发麻、手胀,常夜间麻醒,使劲甩手后减轻。经常用鼠标的人可能出现腕尺管综合征,表现为小指和无名指桡侧麻木。小指、前臂内侧感觉异常的还要考虑尺神经有否在时受压或是胸廓出口综合征。如是手背、虎口处感觉异常,还需排除桡浅神经的卡压。体格检查和肌电图检测可以帮助鉴别。除此之外,如有肩背痛或伴有咳嗽,还应排除胸部肿瘤。尤其是原来有颈椎病,再次出现这些症状时,更易被误诊。因此,发病后应及时就诊,以明确诊断。

Q:总是听有人说颈椎病是治不好的,一旦得了这个病,就是一辈子的事,所以有很多人也放弃了治疗,只要发作的时候能缓解症状就可以了。白教授,您对此有什么见解呢?

白跃宏:这种说法不正确,积极的治疗不仅可以减轻痛苦,还能阻止和延缓疾病的发展,预防继发性病变。颈椎病的治疗包括急性发作期治疗和缓解期的治疗。急性发作期患者症状加重,此时我们治疗的原则是制动,解痉,消炎镇痛,采用的方法有使用颈托、颈部牵引,多种电疗、非甾体类消炎药物、针灸、推拿,关节松动手法等。在缓解期,症状减轻或消失。此时我们主要采用颈肩部活动度锻炼,颈肩部肌肉力量锻炼。如果有头晕症状的患者,不适合做颈部旋转,特别是环转运动,易诱发头晕;有脊髓压迫的患者应避免颈部大范围的活动。

Q:我们都知道颈椎病的诊断最后肯定依赖医生,那患者本身有没有需要注意的问题呢?

白跃宏:因为颈椎病的病症表现多样,所以我们不能单从临床表现来“头痛治头,脚痛治脚”,我们必须从“根”上针对性治疗。建议怀疑患有颈椎病者向正规医院的颈椎病专家门诊医生咨询,只有确诊为颈椎病后才能进行针对性治疗。诊断颈椎病的主要依据是:有年老、长时间伏案工作,使用电脑等诱因,颈痛、肩酸、手麻,头晕,恶心,胸闷等临床表现,颈椎退行性改变或椎动脉孔变窄的影像学改变,与症状相符台的体检表现,除此之外还要与其他疾病相鉴别。

Q:一般我们认为颈椎病是老年病,都是50~60岁的中老年人比较容易患病,可是近年来时常听到10来岁的小孩子得了颈椎病,这是什么原因呢?

白跃宏:儿童患颈椎病多是因为长期使用固定坐姿又缺乏适当锻炼而形成的。现在的孩子由于沉重的学习任务,每天读书,写字的时间很长,再加上望子成龙的家长平时除了督促孩子完成在校学习以及家庭作业外,还在校外报了许多的奥数班,作文写作班,英语班等等。就算是放寒暑假时,有了放松的时间,孩子也会将大部分时间花在看电视,打电脑游戏上,长时间的固定坐姿使得孩子们的颈部关节经常咯略作响,日积月累,导致颈部酸胀疼痛不适症状日益显现。甚至出现人们常说的头颈不知放在何种位置好。有些孩子甚至出现颈部活动受限制,斜颈等症状。

Q:孩子们的这种状况,需要怎么做才能得到改善?

白跃宏:儿童颈椎病,早期预防是关键。比如,定时改变颈椎,即当头部向某一方向转动过久之后,就应向另一相反方向转动,并在短时间内重复数次,这样既有利于颈部保健,也有利于消除疲劳,合理安排好孩子的学习,不能让孩子长时间伏案读书写字,既影响颈椎,又易引起视力疲劳,甚至导致近视,当伏案读书45分―一1小时后,应抬头远视半分钟左右,有利于缓解颈肌紧张,也可消除眼睛疲劳,如果实在无法避免的话,每一小时起身活动一下颈肩部。

Q:对于那些也有不良习惯,有可能患病的孩子,您有什么好建议吗?

白跃宏:最重要的是改变孩子的不良生活习惯,要求他们不要长时间以固定坐姿看电视、上网,打游戏。看电视,用电脑最好与眼睛保持在同一水平。因为长期处于低头状态,颈椎前屈,椎间盘压力随着时间的延长可骤然升高,一旦超过本身代偿限度,必然产生髓核后移乃至后突,从而导致颈椎病发生。因此,儿童在屈颈一段时间后,应恢复自然片刻。

另外,改善睡眠状态,也有助于保持正常生理曲线。要注意使用合适的枕头,枕头质地要柔软,透气性好,不宜过高过低,孩子最好以8~10厘米高为宜,切忌“高枕无忧”:保持良好的睡眠姿势,不要给孩子睡太软的床。最好睡硬板床。使胸部、腰部保持自然曲度,双膝呈屈曲状,全身肌肉放松。腰背部平卧于木板上,使双膝,双髋略屈曲,这样可使全身肌肉,韧带及关节获得最大限度的放松和休息。对不习惯仰卧的儿童,采取侧卧位也可以,但头颈部及双下肢部位仍采取上述姿势为最好。

颈椎病的防治例7

1病因

颈椎病的形成主要出现在长期,长时间打电脑、打字、绘图、财务等低头伏案的工作人群中。孩童正处在生长发育期,或好或坏的可塑性强,有的玩游戏机,对着荧光屏一呆就几小时,直接影响孩童的骨骼正常形成。以上各种行为是颈椎受力不匀而变形,椎间盘压迫使椎体周围神经组织紧张受损。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上各种各样的压力加重,失眠的人群逐年迅猛增多,在“高枕无忧”睡大觉的误导下,有意识将枕头垫得很高,认为这样就能睡好觉,本来经过一天的劳累,到了晚上又得不到放松和充分的休息,使颈椎长期处于紧张和疲惫的状态,这也是诱发颈椎病的因素。

2临床症状

颈椎病是多发性常见的颈椎病变综合症状的总称。一般临床表现大致可分为四种。因为颈椎间盘蜕变,颈椎增生,颈椎管狭窄直接或间接压迫刺激椎动脉、神经筋、交感神经、脊髓,可出现系列症状。

①压迫椎动脉,使脑部供血不足,缺氧,出现头晕、头痛、目眩、视物不清、耳鸣、耳聋,肢体出现麻木,感觉异常,持物落地,恶心呕吐或突然晕倒,头部改变方向时,症状可明显好转或消失。多见有血压升高和心血管异常表现。

②压迫神经根,疼痛由颈肩向手臂及手指放射,出现酸、麻,涨、痹感。颈部及上肢活动受阻,有僵硬的症状。

③压迫交感神经,出现视物模糊、流泪、心痛、头晕、头痛,转动头部与症状无明显关系。

④压迫脊髓,此类是最重的一种。除出现上述多种症状外,伴有恍惚轻浮,行走不稳,腱反射亢进,肌力减弱,肢体感觉障碍,严重者可致瘫痪。

同时患有以上两种或多种症状者为颈椎综合征。凡患有颈椎病的,多数其腰椎同时出现问题,只不过是症状轻重的程度不同,反之患有腰椎病的也相应有颈椎病出现。在急性脑血管病变的患者中,即中医指“中风”。95%都有不同程度的颈椎病。原来中老年人才有的颈椎病现在趋向年轻化了,年龄最少的竞在八岁的儿童身上出现。这必须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要认真作为一个重大的课题来探讨和研究,提高防范意识,杜绝颈椎病过早在年轻人身上出现。

一、令患者取俯卧位。在颈椎两侧足太阳膀胱经以滚法及掌根揉,反复做3-5次。用拿法和揉法从肩部向手臂到手掌3-5次,使紧张的肌肉放松,从而加强气血运行,令气血畅通。

二、用掌根揉胁部经络,由附分穴至章门穴、大包穴止反复3次。用拇指揉从大椎穴至气海穴从上至下反复3次,用拇指反复按压、拨、点天柱穴、风池穴、肝俞穴约两分钟。然后用拇指和食指捏,压颈椎两侧肌肉组织,贴紧颈椎两边施以重揉,提拿肩井穴,左右交替进行。拇指推项韧带的变性区域,有时可听到韧带钙化及肌纤维病变“沙沙”的声音,此时用指揉法和指拨法交替操作。拇指顺椎体两侧用拨法,推法至长强穴,时间掌握在3分钟左右。

三、患者侧卧,术者用拇指顺颈椎至腰椎两侧施以拨、揉,按肾俞、至室穴,左右交替进行。

四、患者仰卧,在了解患者血压正常和没有心脏病的情况下按摩头部。手法选开印堂,点阳白,后用指腹抹法从睛明至太阳穴3~5次,用拇指点揉印堂神庭,头维、上星,擦百会穴。用食指、中指、无名指捏风池穴约1分钟。双手合掌轻轻敲打患者额头部。

五、令患者坐凳,术者立于其侧,一手扶患者前额,―手按枕部翳风穴、颈部至肩中穴、肩贞穴处。用揉、拿、搓法。用拇指拨揉颈椎两侧直至肝俞穴处止,重点按压风池、风府穴。揉拿整个肩部及手臂内外两侧,反复5~6次。给患者做被动运动,术者握住患者手腕轻轻摇摆、回旋数次,双手握住患者手掌抖肩,以疏通经络。用颈椎拔伸法,术者一手托枕部,一手托下颌,轻轻向上提数次以达到牵引放松的目的。用一指禅拇指平推或侧平推和捏提拿肩部交替进行。再以擦法治疗颈椎,胸椎两侧,以透热为度。手法结束,可配合颈部热敷。每日1次,每次治疗20分钟,以10次为1个疗程。

注意:慢性期手法要较重,急性发作期手法宜较轻。通过按摩促进血液循环,改善颈部、头部、肩部血养的供应,激发沉积在椎体内多余的钙,磷再吸收,从而达到化解骨质增生的形成,令患者恢复健康。本人在20多年按摩工作实践中治疗颈椎病患者1205例,其中神经根型疗效最快,每次治疗后即感觉轻松,舒适,1个疗程后手麻症状明显消减,2~3个疗程后症状完全消失、痊愈。椎动脉型及交感神经型患者每次按摩治疗后,均有头脑清醒感,治疗期间效果明显,但不持久,也不稳定,一般需4~5个疗程才有显效,治疗后要配合运动及注意日常作息以巩固疗效。其中316患者通过门诊,电话咨询的方式进行随访,观察四个月至半年,平均5个月,疗效稳定。

颈椎病的预防:高质量的生活必须有健康的身心,事业的成功,更要有强健的体魄。早在多年前已有专家指出,在多年的调查研究中发现中国人70%处于亚健康,即医学上称为“第三状态”。因此人们必须要有科学的生存意识,健康需要适当的运动,保持人体生理曲线受力的平衡。祖国医学早就有“必治既病,治未病”,“防范于未然”。也就是说:病了要积极从早从快治疗,加强预防为主的卫生常识。所以一旦颈部周围出现不适,应立即到正规的医院治疗。注意睡姿。调整枕头的高低,以自己握拳的最宽处的高度作为枕头的高度。用枕最好选用前高后低为宜,高处用于枕颈部,低处用于枕头部,务求调到自身觉舒适为止。长期、长时低头工作者需经常做转动颈部,抬头观天、耸肩等运动。已经患有颈椎病的人经常做平伸双手,将颈左右转动至酸痛处停约两分钟后,又放松慢慢转回正常,反复做数次便能使颈部周围组织得到放松。颈椎是人体关节中转动频率最高,损伤发病率最多的地方,所以受损和老化比其他骨关节要提前和过早地出现。因此,平常必须要有适当的体育运动,打羽毛球、篮球、排球,单双杠和引体向上的活动项目为最佳选择。方法非常简单,取得效果的关键是贵在坚持,做上述运动可以达到防病和治病的双赢效果。

颈椎病的防治例8

        颈椎病是由于颈椎间盘退变、颈椎骨质增生以及颈椎关节急慢性损伤等引起的颈椎内外平衡失调,刺激和压迫颈部的血管、神经、脊髓而产生的一组临床综合征。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病,其发病以中老年为多,近年来发病年龄逐渐年轻化,其病程长,易反复发病,临床症状表现不一,轻则颈后、肩背、上肢酸痛、麻木不适、头晕头痛,重则上述症状明显加重,严重影响人们日常生活和正常工作,已成为一社会问题[1]。因此,早期准确诊断、早期治疗十分重要。虽然ct、mri技术对颈椎病变的诊断日益明确,但常规的x线检查仍是经济、直观、方便有效且首选的检查手段,在基层医院仍为诊断颈椎病的主要方法[2]。影像学检查是颈椎病临床诊断的主要依据,其影像学表现多种多样,本文回顾我院2004年至2009年青少年颈椎病患者120例,对其x线平片及ct进行综合分析,总结了其x线表现,提出了颈部软组织劳损及颈椎退行性变是颈椎病的发病基础,颈椎生现曲度异常是青少年颈椎病最早出现的主要影像学表现。其影像学改变与中老年颈椎间盘变性引起的颈椎病影像学表现有所不同。现将其x线表现特点做一总结。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05年1月至2009年5月临床诊断为颈椎病且影像学有异常的37岁以下患者120例,男66例,女54例,年龄最大37岁,最小10岁,平均26岁。经颈椎牵引、按摩、理疗及对症等综合治疗,大部分患者冶愈或好转。

        1.2 方法 收集其平片(其中48例有颈椎左右斜位,15例有颈椎开口位,21例有过伸过屈位)、ct、mr资料。120例中,有35例做了ct检查,11例做了mr检查。颈椎侧位片以上齿列处于水平时为颈椎中间位侧位片。判断颈椎曲度变直及反曲的测量方法是以c2椎体前上缘和c7椎体前下缘为a、b两点,将a、b两点间相连成a线,然后连接各椎体前缘成弧线c,再由c线的最突出点做c线到a线的垂线,所得值即为颈椎生理曲度值。影像检查中x线平片测量颈椎管矢状径的大小,现在一致接受颈椎管狭窄的标准是椎管绝对矢状径<11mm,由于存在个体差异,用颈椎管矢状径来判断颈椎管狭窄有时不甚准确,于是有人提出用椎管与椎体比值的方法来消除摄片所造成放大作用的影响,国内目前常用椎管及椎体矢径的比值<0.75,作为发育性颈椎管狭窄的诊断标准。

        2、结果 

        120例青少年颈椎病平片x线表现统计结果如下,生理曲度异常117例(97.5%),其中包括颈椎曲度变直68例,反弓状35例,侧弯14例,一般侧弯及同时伴有侧位颈椎曲度的改变、椎体旋转29例(24.1%),棘突偏歪11例(9.1%);椎体滑移13例(10.8%),一般在1~3mm之间,以1mm最多见,椎间隙狭窄6例(5%),钩椎关节增生8例(6.6%),椎体前或后缘骨刺12例(10%),椎间孔狭窄9例(7.5%),椎管狭窄3例(5.0%);35例经ct检查的患者有9例显示颈椎间盘膨出,其中c5~6间盘8个,c6~7间盘6个,c4~5间盘4个;其余ct检查未见明显异常。mr检查11例,发现共7个间盘突出,但对脊髓(硬膜囊)的压迫较轻,分布于c4~5、c5~6、c6~7。颈椎生理曲度异常是诊断颈椎病的x线征象之一,正常人颈椎生理曲度平均值7.6mm~12.2mm(男性7.4mm~12.2mm,女性7.6mm~10.1mm)[3]。本文将小于7mm定为颈椎生理曲度异常,对临床治疗有可靠指导意义。

        3、讨论 

        一般认为,颈椎病是在颈椎间盘退变的基础上发生的。而颈椎间盘退变在花季20岁以后才开始[4],颈椎病多发生在中老年人,而40岁以下年轻人患颈椎病者则较少见。近年来笔者发现青少年颈椎病并不少见,且有增加的趋势,和所见报道相同。 

根据颈椎病临床症状可分为颈型、神经根型、脊髓型、交感神经型、椎动脉型和食管压迫型等6型[5]。本组病例可看见颈型83例,神经根型19例,椎动脉型11例,其中包括混合型7例;其他型未见。 颈型颈椎病 在青少年颈椎病中最多见,表现以颈部酸胀、疼痛不适为主,常在晨起后、劳累或受凉时加重,经常落枕,临床症状局限于颈部。经热敷、按摩后可好转;本组83例。神经根型  临床表现为颈、肩、臂部疼痛,以手指麻木为主,有时疼痛剧烈,呈放射性。特点是自颈部开始,逐渐按肩、臂、肘、手顺序发展。症状可因受凉及劳累诱发;本组19例。椎动脉型  表现为头晕眼花、昏睡或伴有视力下降、耳鸣耳聋、记忆力减退等。头晕常在转颈时加重,甚至晕厥。做颈椎后仰旋转检查能诱发眩晕、恶心呕吐等;本组11例。 而根据本组患者统计结果及影像表现,发现它的影像学特点与老年人颈椎病表现有所不同,老年人颈椎病患者多为退行性病变,如:增生,椎体滑脱,椎间隙变窄,椎间盘突出等,多为骨软骨性改变,而青年人多以非骨软骨性改变,如生理曲度的改变在本组病例中达97.5%,而骨质改变仅占12例。

        3.1 青少年颈椎病的病因

        其形成的原因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①发育因素:如椎管狭窄,颈椎小关节失稳等。②损伤因素:如有颈部损伤史,长期低头姿势,而造成颈肌劳损,使韧带松弛,椎间盘突出,椎体滑脱等压迫刺激椎动脉、硬膜囊而产生一系列症状。引起的原因有以下几个, 年龄,就如机器一样,使用时间越长,磨损必然越重;还有先天畸形及颈椎管狭窄、颈部外伤、不良的生活习惯等。其中后者更是不容忽视,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户外活动时间的减少,一些所谓的“现代文明病”随之而来。陪亲友通宵达旦玩麻将,青年人沉迷于电脑前玩游戏,家庭主妇长期坐在沙发上看电视肥皂剧,驾驶员局限在驾驶室里长途疲劳驾驶,有些职业如会计,长期使用电脑者,长期伏案工作者,及一些要求长期低头及偏头工作的职业,甚至还有喜欢“高枕无忧”的人,当颈椎长期处于固定不动的位置,颈椎周围的肌肉及软组织发生痉挛性改变,导致颈椎生理曲度变直,长久以往,颈椎发生代偿改变,如颈椎韧带增厚,骨质增生,椎间盘退变,弹性减退,甚至突出,椎间隙变窄,严重时压迫脊髓及神经根,进而导致颈椎病。与文献报道相似[6,7]。

        3.2 影像学特点

        青少年的x线主要表现在颈椎生理曲度异常,棘突偏歪,椎体旋转双边双突征,颈椎失稳,椎体及钩椎关节增生,椎间隙及椎间孔改变,特别是颈椎生理曲度的改变在本组病例中达97.5%,可见青少年颈椎病患者这种不同于中老年人颈椎病的x线征象特点的形成,可能与颈椎病发生过程中生物力学因素及青年人的生理特性有关[8],颈椎生理曲度的消失或向反向隆凸,往往提示有急性颈椎间盘突出等急性损伤或是颈型、神经根型颈椎病(尤其是急性期)[9]。说明颈椎曲度的异常是颈椎病早期的重要影像学征象之一。提高对此征象的认识,可以早期对颈椎病予以诊断,正确的治疗和预防,减少本病对人类的困扰[10]。x线平片是基层医院诊断颈椎病的首选及常规方法,特别是骨质增生、间隙变窄、钩突增生、椎间孔变小变形、生理弓度改变与韧带钙化以及颈椎滑脱等具有肯定的诊断意义。简捷直观,对治疗及预后有重要价值。虽然ct和mri逐渐广泛应用于颈椎病检查,其价值昂贵,应作为x线平片的补充。 

        防治对策  青少年型颈椎病x线特点是颈椎生理弯曲异常,经颈椎牵引、按摩等非手术治疗,纠正异常弯曲,大多患者均能收到很好效果,愈后佳。青年人处于生长发育期,除采取积极合适的治疗方法外,预防外伤、纠正生活中不良姿势、选用合适高度的枕头、长期从事低头工作者要做工间操及自我颈部按摩进行保健治疗,对于巩固和提高疗效是必不可少的。

参 考 文 献

[1]王金红,欧阳甲,韩伟等.椎动脉型颈椎病研究进展[j].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2,17(1).

[2] 王武,张雪哲等.颈椎病变的影像学诊断[j]. 中华放射学杂志,1998,32(7):439-441.

[3]王成林.颈椎生理曲度的x线测量[j].中华放射学杂志,1991,25(2).

[4] 白人驹,马大庆等主编.医学影像诊断学第2版 758.

[5] 孙宇,陈琪.第二届全国颈椎病专题座谈会纪要.中华外科杂志,1993,31(8):472.

[6] 李晶.不良姿势与颈椎病的发病及康复治疗.中国康复医学杂志,1995,10(4):184.

[7] 赵定麟.颈椎病专题座谈会纪要.中华外科杂志,1985,23(1):57.

颈椎病的防治例9

颈椎病是由于颈椎间盘退变、颈椎骨质增生以及颈椎关节急慢性损伤等引起的颈椎内外平衡失调,刺激和压迫颈部的血管、神经、脊髓而产生的一组临床综合征。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病,其发病以中老年为多,近年来发病年龄逐渐年轻化,其病程长,易反复发病,临床症状表现不一,轻则颈后、肩背、上肢酸痛、麻木不适、头晕头痛,重则上述症状明显加重,严重影响人们日常生活和正常工作,已成为一社会问题[1]。因此,早期准确诊断、早期治疗十分重要。虽然ct、mri技术对颈椎病变的诊断日益明确,但常规的x线检查仍是经济、直观、方便有效且首选的检查手段,在基层医院仍为诊断颈椎病的主要方法[2]。影像学检查是颈椎病临床诊断的主要依据,其影像学表现多种多样,本文回顾我院2004年至2009年青少年颈椎病患者120例,对其x线平片及ct进行综合分析,总结了其x线表现,提出了颈部软组织劳损及颈椎退行性变是颈椎病的发病基础,颈椎生现曲度异常是青少年颈椎病最早出现的主要影像学表现。其影像学改变与中老年颈椎间盘变性引起的颈椎病影像学表现有所不同。现将其x线表现特点做一总结。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05年1月至2009年5月临床诊断为颈椎病且影像学有异常的37岁以下患者120例,男66例,女54例,年龄最大37岁,最小10岁,平均26岁。经颈椎牵引、按摩、理疗及对症等综合治疗,大部分患者冶愈或好转。

1.2 方法 收集其平片(其中48例有颈椎左右斜位,15例有颈椎开口位,21例有过伸过屈位)、ct、mr资料。120例中,有35例做了ct检查,11例做了mr检查。颈椎侧位片以上齿列处于水平时为颈椎中间位侧位片。判断颈椎曲度变直及反曲的测量方法是以c2椎体前上缘和c7椎体前下缘为a、b两点,将a、b两点间相连成a线,然后连接各椎体前缘成弧线c,再由c线的最突出点做c线到a线的垂线,所得值即为颈椎生理曲度值。影像检查中x线平片测量颈椎管矢状径的大小,现在一致接受颈椎管狭窄的标准是椎管绝对矢状径<11mm,由于存在个体差异,用颈椎管矢状径来判断颈椎管狭窄有时不甚准确,于是有人提出用椎管与椎体比值的方法来消除摄片所造成放大作用的影响,国内目前常用椎管及椎体矢径的比值<0.75,作为发育性颈椎管狭窄的诊断标准。

2、结果

120例青少年颈椎病平片x线表现统计结果如下,生理曲度异常117例(97.5%),其中包括颈椎曲度变直68例,反弓状35例,侧弯14例,一般侧弯及同时伴有侧位颈椎曲度的改变、椎体旋转29例(24.1%),棘突偏歪11例(9.1%);椎体滑移13例(10.8%),一般在1~3mm之间,以1mm最多见,椎间隙狭窄6例(5%),钩椎关节增生8例(6.6%),椎体前或后缘骨刺12例(10%),椎间孔狭窄9例(7.5%),椎管狭窄3例(5.0%);35例经ct检查的患者有9例显示颈椎间盘膨出,其中c5~6间盘8个,c6~7间盘6个,c4~5间盘4个;其余ct检查未见明显异常。mr检查11例,发现共7个间盘突出,但对脊髓(硬膜囊)的压迫较轻,分布于c4~5、c5~6、c6~7。颈椎生理曲度异常是诊断颈椎病的x线征象之一,正常人颈椎生理曲度平均值7.6mm~12.2mm(男性7.4mm~12.2mm,女性7.6mm~10.1mm)[3]。本文将小于7mm定为颈椎生理曲度异常,对临床治疗有可靠指导意义。

3、讨论

一般认为,颈椎病是在颈椎间盘退变的基础上发生的。而颈椎间盘退变在花季20岁以后才开始[4],颈椎病多发生在中老年人,而40岁以下年轻人患颈椎病者则较少见。近年来笔者发现青少年颈椎病并不少见,且有增加的趋势,和所见报道相同。

根据颈椎病临床症状可分为颈型、神经根型、脊髓型、交感神经型、椎动脉型和食管压迫型等6型[5]。本组病例可看见颈型83例,神经根型19例,椎动脉型11例,其中包括混合型7例;其他型未见。 颈型颈椎病 在青少年颈椎病中最多见,表现以颈部酸胀、疼痛不适为主,常在晨起后、劳累或受凉时加重,经常落枕,临床症状局限于颈部。经热敷、按摩后可好转;本组83例。神经根型 临床表现为颈、肩、臂部疼痛,以手指麻木为主,有时疼痛剧烈,呈放射性。特点是自颈部开始,逐渐按肩、臂、肘、手顺序发展。症状可因受凉及劳累诱发;本组19例。椎动脉型 表现为头晕眼花、昏睡或伴有视力下降、耳鸣耳聋、记忆力减退等。头晕常在转颈时加重,甚至晕厥。做颈椎后仰旋转检查能诱发眩晕、恶心呕吐等;本组11例。 而根据本组患者统计结果及影像表现,发现它的影像学特点与老年人颈椎病表现有所不同,老年人颈椎病患者多为退行性病变,如:增生,椎体滑脱,椎间隙变窄,椎间盘突出等,多为骨软骨性改变,而青年人多以非骨软骨性改变,如生理曲度的改变在本组病例中达97.5%,而骨质改变仅占12例。

3.1 青少年颈椎病的病因

其形成的原因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①发育因素:如椎管狭窄,颈椎小关节失稳等。②损伤因素:如有颈部损伤史,长期低头姿势,而造成颈肌劳损,使韧带松弛,椎间盘突出,椎体滑脱等压迫刺激椎动脉、硬膜囊而产生一系列症状。引起的原因有以下几个, 年龄,就如机器一样,使用时间越长,磨损必然越重;还有先天畸形及颈椎管狭窄、颈部外伤、不良的生活习惯等。其中后者更是不容忽视,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户外活动时间的减少,一些所谓的“现代文明病”随之而来。陪亲友通宵达旦玩麻将,青年人沉迷于电脑前玩游戏,家庭主妇长期坐在沙发上看电视肥皂剧,驾驶员局限在驾驶室里长途疲劳驾驶,有些职业如会计,长期使用电脑者,长期伏案工作者,及一些要求长期低头及偏头工作的职业,甚至还有喜欢“高枕无忧”的人,当颈椎长期处于固定不动的位置,颈椎周围的肌肉及软组织发生痉挛性改变,导致颈椎生理曲度变直,长久以往,颈椎发生代偿改变,如颈椎韧带增厚,骨质增生,椎间盘退变,弹性减退,甚至突出,椎间隙变窄,严重时压迫脊髓及神经根,进而导致颈椎病。与文献报道相似[6,7]。

3.2 影像学特点

青少年的x线主要表现在颈椎生理曲度异常,棘突偏歪,椎体旋转双边双突征,颈椎失稳,椎体及钩椎关节增生,椎间隙及椎间孔改变,特别是颈椎生理曲度的改变在本组病例中达97.5%,可见青少年颈椎病患者这种不同于中老年人颈椎病的x线征象特点的形成,可能与颈椎病发生过程中生物力学因素及青年人的生理特性有关[8],颈椎生理曲度的消失或向反向隆凸,往往提示有急性颈椎间盘突出等急性损伤或是颈型、神经根型颈椎病(尤其是急性期)[9]。说明颈椎曲度的异常是颈椎病早期的重要影像学征象之一。提高对此征象的认识,可以早期对颈椎病予以诊断,正确的治疗和预防,减少本病对人类的困扰[10]。x线平片是基层医院诊断颈椎病的首选及常规方法,特别是骨质增生、间隙变窄、钩突增生、椎间孔变小变形、生理弓度改变与韧带钙化以及颈椎滑脱等具有肯定的诊断意义。简捷直观,对治疗及预后有重要价值。虽然ct和mri逐渐广泛应用于颈椎病检查,其价值昂贵,应作为x线平片的补充。

防治对策 青少年型颈椎病x线特点是颈椎生理弯曲异常,经颈椎牵引、按摩等非手术治疗,纠正异常弯曲,大多患者均能收到很好效果,愈后佳。青年人处于生长发育期,除采取积极合适的治疗方法外,预防外伤、纠正生活中不良姿势、选用合适高度的枕头、长期从事低头工作者要做工间操及自我颈部按摩进行保健治疗,对于巩固和提高疗效是必不可少的。

参 考 文 献

[1]王金红,欧阳甲,韩伟等.椎动脉型颈椎病研究进展[j].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2,17(1).

[2] 王武,张雪哲等.颈椎病变的影像学诊断[j]. 中华放射学杂志,1998,32(7):439-441.

[3]王成林.颈椎生理曲度的x线测量[j].中华放射学杂志,1991,25(2).

[4] 白人驹,马大庆等主编.医学影像诊断学第2版 758.

[5] 孙宇,陈琪.第二届全国颈椎病专题座谈会纪要.中华外科杂志,1993,31(8):472.

[6] 李晶.不良姿势与颈椎病的发病及康复治疗.中国康复医学杂志,1995,10(4):184.

[7] 赵定麟.颈椎病专题座谈会纪要.中华外科杂志,1985,23(1):57.

颈椎病的防治例10

【中图分类号】R197.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0)03-00-01

【Abstract】Objective:To probe the best time of preventing and treating.Method:To make physical examination for the crowd of their age over the 20 years and sum up the regularity of symptom and physical sign and X-ray.Result:The percentage : 20~29 years old is 31%, 30~39 years old is 45%, 40~49 years old is 61%, 50~59 years old is 81%, 60~69 years old is 88.5%, over the age of 70 years is 82%, average : 64%. The majoy show at the age of 20~29 years is ache in the neck and straight neck. Over the age of 40 years , the majoy show is degenerate of cervical vertebra and variety symptoms.Conclusion:The best time of treating cervical spondylosis is before the age of 40 years .

【Keywords】Cervical spondylosis , percentage , prevent, treat, time

21世纪初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全球十大顽症中颈椎病名列第二,有关资料显示我国人口患病率连年攀升,有效防止颈椎病刻不容缓,为此以我院体检中心受检者为统计样本,初探颈椎病发病规律及其防治的最佳时机。

1 资料及方法

抽取我院体检中心2007年7月~2009年7月受检者,按年龄分为六组,20~29岁,30~39岁,40~49岁50~59岁60~69岁,70岁以上,每组200人,职业为公司职员、机关干部、运动员、售货员、环卫工人等。经问诊、触诊及拍摄颈部X光片后记录结果,凡有颈椎退变、造成压迫、引起症状的视为颈椎病。

2 结果

颈椎病症状主要表现为:颈肩酸痛,头晕呕吐,眼花耳鸣,手指麻木,经常落枕,猝然摔倒等。触诊可及:颈椎生理曲度变直,横突或棘突偏位。颈部活动度受限。X光片见:颈椎生理曲度变直,椎体骨质增生,椎间隙狭窄,椎间孔变窄。各年龄组统计资料见表1、2、3。

表1 各年龄组颈椎病发病率

表2 各年龄组颈椎病症状

表3 各年龄组X光片表现

3 讨论

3.1 颈椎病的发病率

对我院体检中心受检者的统计数据表明:20~29岁为31%,30~39岁为45%,40~49岁为61%,50~59岁为81%,60~69岁为88.5%,70岁以上为82.5%,平均为64.8%。自20岁起颈椎病发病率逐年上升,60~69岁达高峰,70岁后降低。2007年娄思权教授在首届全国中青年颈椎病专题论坛会上报道:我国成人颈椎病患者达5000万,占10%~15%,每年新增100万,特别是长期伏案工作人群发病率达一般人的6倍。我院受检者中的平均数字远高于15%,说明颈椎病发展迅猛。2004年上海师范大学学报报道:2001年大学生中颈椎病发病率为0.726%,我院受检者中20~29岁组为31%,2010年1月中国战友联盟论坛报:青少年颈椎病患病率已高达12%,三个百分数充分显示颈椎病有年轻化趋势。从我院对受检者的统计数字看:60岁前各组颈椎病发病率增长较60岁后快,这与工作紧张、长期伏案、同一姿势过久等因素有关。

3.2 颈椎病的发病症状

20~29岁年轻人多以颈肩酸痛、易落枕为主,40~59岁以后多伴有头晕、耳鸣、手麻、猝倒等各类典型颈椎病表现,60岁后,随着工作压力的减小,症状明显减轻。

3.3 X线改变

20~29岁以生理曲度变直,椎体前缘轻度骨质增生为主,之后的各组椎管、椎间孔狭窄,椎间盘病变陆续增加。据脊椎生物力学原理分析,颈椎前凸的生物力学状态的改变是颈椎退变开始的原因之一[1][2],此时应积极介入干预措施,有效地维持颈椎在正常的生物力学状态。各年龄组颈椎骨质异常的总百分数:40岁前的两组稍低,为54%和71%,且与40岁后各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40岁以上各组骨质退变的百分率高,且随年龄增长呈进行性发展,之间无显著性差异,所以40岁前是颈椎骨质迅速变化的时期。

4 结论

(1)颈椎病发病率较前增高且年轻化趋势明显。

(2)40岁前是防止颈椎病的黄金时期,若此时维持颈椎在正常的生物力学状态,避免长时间伏案及同一姿势过久,经常作脊椎维护治疗[3],坚持体育锻炼,将避免或延缓颈椎病的发生。40岁后骨质退变已不可逆转,保守治疗也只是缓解症状而以。因此,颈椎病的防治宜早不宜晚。

参考文献

[1]Lundin DA . Wiseman D , Ellenbogen RG, et al . Direct repair of the pars interarticularis for spondylolysis and spondlolisthesis [J].Neurosurg,2003,39(4):195-2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