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课堂教学新方法模板(10篇)

时间:2023-05-17 16:51:40

课堂教学新方法

课堂教学新方法例1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仅是教学或实验上的技能问题,而提出问题,却需要创造性和想象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做到恰到好处的提问,也可通过设置疑问来引导学生提问。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只是领路者,而学生才是课堂学习的主人,只有自己实践过、研究过,探索过的知识才会有更强更深的记忆。让学生亲身参与,动手实践,自主探索,积极的发现、提出和解决问题,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激活思维发散性和创新学习的能力,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数学在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像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学好数学是非常重要的。问题教学,重在教师要善于引导和配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合理的问题,同时也要指导学生注意提问的技巧,让学生用心思考,积极探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我们的学生在问题中成长和提高。

二、生活化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源泉所在。教师要善于把握小学生对新奇事物的好奇心、对生活的求知欲和新鲜感,让学生在生活中应用数学、活用数学,激发学生的兴趣。作为重要的基础课――数学,教师应撷取生活中的素材,采用具体形象的事物和生活中有趣的数学故事,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形象生动地将其精华展示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能促使学生无止境地去追求、去实践、去创新。

生活中处处都充满着数学。放学路上的距离和所需的时间,去超市购物的数量和金额等等生活素材,都可以让学生们分成小组互相交流,互相探索,让学生们充分地发挥思考能力,让他们充分地认知数学,并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性。在学生已有的基础知识上,积极地给学生提供数学活动的机会。

数学家华罗庚先生曾说:“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迷,日用之繁。”由此可见,数学与生活是密不可分的。数学是从生活中来的,我们也要把数学应用到生活中去,数学只有在生活中,才会有活力与灵力。因此,数学教课应与生活中的例子结合起来,让学生感觉到数学就在身边,领悟数学的魅力,感受数学的乐趣。由此,数学教学中我们应多给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让学生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并激发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

课堂教学新方法例2

语文教育专家认为社会生活一切资源经过取舍加工均可为我所用,成为课堂的源头活水。但中学课堂的实际情况是仍有很多教师一手拿着课本,一手拿着教参照本宣科,有时甚至会只讲课本内容,并让学生整段记录约定俗成的所谓“标准答案”。严重约束了学生的思维,降低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我们有责任打破教师、课本、学生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应尽全力巧用各用教学资源,创设良好教学环境,以收到良好效果。比如,我们可以充分利网络给学生教授《林黛玉进贾府》一课,很让人回味。 老师问大家对《红楼梦》的熟悉程度如何?统计结果大家大部分没有完整读过,但有一些理解。之后老师就进入到网络学习《红楼梦》的过程:一是对作者的了解用百度搜索“曹雪芹”。二是为了对其中人物关系的了解查“荣国府示意图”。三是朗读表演了王熙凤出场的一节后,打开“你问我答”留言版,在上面留言评价王熙凤,教师也从网上查找了一些观点,供学生参考。四是分工合作寻找描写贾府环境描写的句子,复制、粘贴到论坛上。供全班同学浏览。还有学生从网上下载了贾府的示意图、实景图。老师便让学生看着图描述环境。五是老师预设了一个问题:贾府的人在这种环境中生活得幸福吗?接着看了一段电影《红楼梦》的吃饭的视频。提问讨论:你们家吃饭和他们家一样吗?你喜欢在自己家还是别人家里吃饭?林黛玉在这样的家庭感受如何?如果再给林黛玉一次选择机会,她愿意进贾府吗?为什么愿意或不愿意?最后老师还留了点时间让同学们自由发言。学生们提的问题也是很有意思的:你喜欢宝玉吗?你喜欢黛玉吗?宝黛结合真的能幸福吗?这一节课我感到课堂容量很大,但学生情绪一直很饱满;如果不借助多媒体恐怕难以达到这样的效果。

二、精设问题引起学生学习语文兴趣

提问是探究式学习活动最好的开端,好的问题能使探究活动直击主题,既能节省课堂宝贵的时间,也能减少不必要因素的干扰,简化探究的程序,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教师应该根据教学目标,精心设置问题,为学生搭建思维的平台。一个或几个问题,可以是老师预设,也可以是个别学生或小组提出。问题要有思考性和创新性,能揭示教材中知识之间的矛盾之处,有意识地挑起学生认知中的矛盾,以引起学生思考的兴趣。我在摸索一些常规的有价值的课文问题时,发现一些文章多问“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写”,比较能打开学生的思维,有利于学生围绕某一问题,从多侧面、多方位展开思考,以探求问题的多种答案。

例如上《荷塘月色》时,我预设了三个问题:月下的荷塘是什么样的?为什么要写月下的荷塘,写阳光下的荷塘,或者风雨中的荷塘可不可以?作者是怎么写月下荷塘的?各小组可以自由选择讨论的问题进行阅读分析探讨,还可以发现有价值的问题提出来讨论。通过讨论学习,学生不仅分析了月下荷塘的色调变化及作者心情的变化,还分析了写景的层次和多种写景的手法;甚至还分析出了我没有预料到的“月下”的新内涵:学生认为之所以写“月下”的“荷塘”,不是其他荷塘,不仅是因为月下的朦胧与淡雅适合去调整作者“颇不宁静”的心情,还因为“月”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故乡”与“家园”等相关联的意象,说明作者处在迷茫中,正需要找寻心灵的家园。我不能不佩服学生的联想力,这不是老师备课能备出来的。

三、加强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

语文课程,应注重语文的应用性特征,加强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的联系,加强与其他课程的沟通,更新内容,以适应现实生活和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不但要使学生掌握口语、书面语交际的规范和基本能力,还要帮助学生养成认真负责、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审美教育有助于促进人的知情意全面发展。文学艺术的欣赏和创作是重要的审美活动,科学技术的创造发明以及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也都贯串着审美追求。未来的社会更需要美,需要对美的发现、追求和创造。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丰富和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未来社会要求人们思想敏锐,富有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对自然、社会和人生具有更深刻的思考和认识。高中学生正在走向成年,思维渐趋成熟,已具有一定的阅读表达能力和知识积累,发展他们的探究能力应成为高中语文课程的重要任务。应在继续提高学生观察、感受、分析、判断能力的同时,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使学生增强探究意识和兴趣,学习探究的方法,使语文学习的过程成为积极主动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

课堂教学新方法例3

新课标要求在数学课教学中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法,最大程度地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自主学习数学,夯实数学基础,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我认为应做好以下几方面:

一、营造轻松教学环境

数学教学是信息传递和情感交流的双向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则担任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只有在一个彼此信任而又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生才能更好地完成应有的学业,甚至进行深挖掘、再创造。要想充分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不但要在情感上吸引,更要在教学中提高信息接收率。例如,利用教材中可操作性强的一些动手实践内容,指导学生用木条、铁丝、硬纸等材料,制作几何模型,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想象力。也可以在课堂上适当地讲些数学趣闻、数学史料和数学家的故事等,不但增加了知识的生动性,而且易于使学生把数学生活化,引导学生在自身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主动进行数学知识构建,将数学和生活融为一体,更好地感受生活的情趣,使学生的知识、能力、心理和谐健康地发展。

二、夯实数学基础知识

学习数学知识要从基础着手,要求学生从定义、公理、公式、性质与判定、使用条件、方法6个方面进行全方位的理解、掌握,并通过对基础习题的解答训练使学生掌握解答数学习题的基本模式,让学生掌握解题的规范和程序,为基础知识的深化运用做准备。同时还要系统地讲解基础知识,引导学生依据基础知识的关联与转化关系进行梳理归类、分块整理、重新组织,由知识点连成知识线,由知识线形成知识面,由知识面构成知识网。例如,关于图形的认识与证明,可从点线(平行线、相交线、同位角、内错角等)面(三角形、四边形、相似、全等)空间(投影、空间图形、垂直平分等)入手,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对数学理论深入理解、数学方法熟练掌握。

三、掌握数学思维方法

数学课堂是讨论、合作、交流的课堂,同时也是承认差异的课堂,要想学活数学知识就要把握好数学思维----思维是数学的灵魂。对于不同的学习个体来说,关键是要形成自己独有的学习个性,完善自我。教师还要培养学生不同的思维方式,引导其有效地解决数学问题。

在拥有了牢固的基础知识之后,还要引导学生练习章节综合习题,以讨论课的方式进行探讨交流,并着重培养学生总结问题、结论的能力,便于学生精确深入地理解数学理论,把课本“由厚变薄”,并概括提取为自己的语言,为知识点的发散奠定基础。同时,要鼓励学生用“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方法解题,尊重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不同水平,并最大限度地满足其差异发展的需求,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程度发展的“大众化数学”的目标。教师还要对此给予指导和赞扬,合理发挥引导者的作用,让学生树立自信,为学生“画龙”添加“点睛”之笔。

四、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长期以来,许多学校的课堂教学都存在一个严重问题,即只注重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教”与“学”,而忽视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学习,从而导致学生自主学习空间萎缩。表现为:教师权威高于一切,对学生要求太严;课堂气氛紧张、沉闷,缺乏应有的活力;形成了教师教多少,学生学多少,教师“主讲”,学生“主听”的单一教学模式,违背了“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原则。因此,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必须课堂上多给学生留出一些让他们自主学习和讨论的空间,使他们有机会进行独立思考、相互讨论,并发表各自的意见,利用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教学中,在教师的主导下,坚持学生是探究的主体,引导学生对知识发生、形成、发展的全过程进行探究活动。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逐步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激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创造欲。让学生从思想上产生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真正实现主动参与。

课堂教学新方法例4

学习不比劳动,它既不可强制也不可硬压,靠的是个人的自觉与主动。一个人能自觉主动的去做某一件或某一项事,那就说明他(她)对这件事或者这项事有很大的兴趣。为了能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去学习,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引导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那么,如何才能做好这一点,也许是广大一线教师的共同心病。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说:“就数学本身来说,是壮丽多彩、千姿百态、引人入胜的……”入迷才能叩开思维的大门,智力和能力才能得到发展。教师要善于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充分利用数学课堂,把它创设成充满活力、魅力无穷的空间,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积极地感受数学美,去追求数学美。本人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了如下几点课堂教学的方法:

1 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场所,是学生获取新知识的沃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具有着无可代替的重要性。怎样才能创设好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呢?首先,教师不妨从班级布置做起。教师引导,学生参与,在班内布置书画板报,宣传那些生动感人的刻苦学习的成功人物故事,来感化学生;其次是不定期举行班内小组学习比赛,张贴班内优秀学生的作业,来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老师还要经常为学生讲述一些名人有关学习的事迹来熏陶学生。也许会有人认为这是一种老方法了,但是,这些老方法激励的却是一代一代的新人。

我经常给学生讲一些身边的或者是古今中外著名学者的,特别是著名数学家的故事。曾经给学生讲过我们本地的明代学者李自金进京去考取功名时一段故事,他在进京赶考的途中,在一家饭店里用观察法精确的测试出饭店房屋的高度,深得饭店老板和同行们的羡慕。学生们听后对学习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习的积极性也有了极大地提高。

2 课堂预设要精细精心

课堂教学不能以个人的主观意识来设定,它是一个真实的教学情境,具有真实性和动态生成性,这就需要教师在设定课堂教学时不仅要精细还要精心。根据费赖登塔尔的观点,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的精神。小学生年龄小,抽象思维能力弱,教师应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和创造各种图形或物体,调动各种感观参与实践,同时教给学生操作方法,让学生通过观察、测量、拼摆、画图、实验等操作实践,激发思维去思考,从中自我发现数学知识,掌握数学知识。我曾经听了一位教师的小学数学“分一分”这节课,课前老师准备了许多颜色不尽相同,大小一致,画面各异的卡片,零乱的放在各小组学生们的课桌上。课始,老师让学生们把那些零乱的卡片收起来。学生们就马上动起手来很快的把那些卡片收了起来。不过,不同小组收拾的方式不尽相同,有的小组整理成一摞,有的小组整理成多摞。老师分别让各小组回答是如何进行收拾整理的。有的回答是把那些零乱的卡片直接收在了一起;有的回答是按照卡片上的图片的种类收在一起的;有的回答是按照卡片的颜色收起的——从这节课来看,教学是精彩的,气氛是活跃的。老师不只是注重了学生的动手操作的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探究的能力。从课件的色彩、图案、大小来看,都体现了老师对课堂教学的精细精心的设计,给学生留下了自主的探索空间。这节课是圆满的。它圆满的来源不仅在于教者对学情的准确把握上,也在于教者对教材的整体把握和精心的处理上。由此来看,精细精心的课堂预设能够把我们的教学变得更精彩,把课堂学习气氛变得更活跃。

3 课堂教学要和生活相结合

数学是一门极为抽象、深奥的学科,枯燥的讲解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怠慢情绪。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是有密切联系的,新教材中也给出了许多例子。我们不妨把数学融入到生活中去,尽量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或生活经验入手引出学习内容,这样学生乐于接受,从而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学习“比大小”这节课时,我是这样教的:我和学生们在教室内模拟商场情形,在课桌上摆放有乒乓球、羽毛球、乒乓球拍、羽毛球拍、圆珠笔、还有其他玩具等物品,并且在各个物品上具体标明其价格。要求是让学生用2元钱来自由选择购买其中的物品,看谁在最短的时间内,购买到与自己手中的钱数最合适的物品。选购时,有的学生选取了两个羽毛球,有的学生选取了一对乒乓球拍。还有学生边选边说:“我手里如果再多些钱,我就能得到那个玩具小汽车了。”等等。当学生们各自选取好自己的物品后,我问学生们:“在这些物品中你们最喜欢的是哪一件呢?”他们回答有喜欢飞机模型的,有喜欢玩具枪的,多数回答的却和他们手中所选的不相称。我又问:“为什么你们不选择你们喜欢的物品呢?”他们异口同声的回答说:“钱不够”。有的说:“我如果再有8毛钱就能买到我喜欢的东西了”;有的说:“如果我再有2元钱就能买到一个我喜欢的那个玩具了”。学生们个个神采飞扬,设想着,回答着,比对着。

对于这一节课的教学效果,本人认为:这一节课不仅把数学融入到了生活之中,让学生运用了非智力因素自主进行比对,它贴近了学生的生活,实现了生活数学的理念,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给学生留有了广阔的思考空间,而且也培养了学生们丰富的想象力。同时也使学生认识到数学所具有的趣味性和它的无处不存,为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增添了兴趣。

4 课堂教学要善于用多媒体来辅助

新课改教材的最大特点是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操作、交流等,学会从数学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当今,恰当、正确地使用多媒体为数学这一“思维的体操”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表演平台”,使数学教学获得“效率高、印象深、氛围雅、感受新”的效应。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不仅能把抽象的东西改变为直观,把静态的改变为动态的,大大的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也使课堂气氛变得更活跃,使学生对学习数学感到轻松,进而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多媒体教学的利用,让教师讲的少了,给学生留下了充分的自主时间去思考,去探索。有利于突出教学的重点,解决教学中的难点,便于完成教学任务。例如:在教学“认识时间”,由于时间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光靠老师讲解,或用传统的教具教学,都会感到非常枯燥,让二年级学生难以理解。我采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使原来非常抽象的概念具体化、生动化,增强了学生的直观认识。首先,多媒体展示了一个钟面,让学生清楚地看到钟面上有十二个数字、指针和格子。紧接着,通过图像的闪烁及声响效果,让学生了解到12个数把钟面分成了12大格,每个大格又被分成5个小格。然后,再通过动态演示和色彩的变化,时针走一大格,分针正好走一周的过程,让学生得出1小时等于60分钟,较好地突破了本节课的重难点。

5 预设作业要有层次

作业是反馈教师课堂效果的一个重要方法,因此,教师要慎重预设学生的课堂作业。以往的那种周而复始、形式单一的作业已使学生成为一个“机械工”,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创造性受到压制。为此,作为一线教师在不断改革课堂教学的同时,还要改变原有的作业观,认识到作业也应顺应课改要求,展现出全新的形态。

这就要求教师能用新课标理念指导作业改革,从注重人的未来发展、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角度去考虑,来提升数学作业的设计理念。认识到作业不仅是做习题,而且要做与习题有关的数学活动,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感悟,在模拟知识被发现的过程中去探索、去创造。使作业成为学生了解生活、了解社会和了解科学的载体,使作业成为学生开发潜能、体现个性和培养能力的场所,作业才能真正发挥最佳效果。因此,教师在新课堂观下与之匹配的新作业观呈现给学生的应是开放的、整体的和多元的。即以多元的形式,展示开放的内容,采用有效的策略,促进知识的整体优化。

然而,人的天赋不同,接受知识的能力也有所不同。同一个班级不同的学生其接受能力不会一样,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就会参差不等,教师在预设课堂作业时如果简易程度设置得都相同的话,势必会影响学生学习的情绪,太简单了,那些成绩好的学生会产生自满情绪;太难了那些学困生会有自暴自弃的情绪。导致学生没有学习的兴趣。这就需要教师在预设课堂作业时要有层次之分,让学生选择性做作业。我曾经预设了这样的几道比大小的作业题:①比32小的一些数。34( )、1( )、30( );②和70最接近的数。80( )、50( )、100( );③爷爷今年的年龄比57大,比65小,爷爷可能是( )岁。54

( )、60( )、66( );④书包是55元,橡皮泥比书包便宜多了,橡皮泥可能是( )元。50( )、10( )、45( )

这四道小题虽然都是比较大小的题目,但是它们的难易程度各不相同,层次由易到难,有很大的差别。1、2两题很容易,直接观察法就能得出答案,3小题则需要学生加以思考判断,而题4相应来说较前三题难了一些,需要学生细致的思考、推理、比对才能做出正确的答案来。有的学生很快的就能把这四道小题做出来,部分学生很快的做好了前三小题,少数学生只能做出1、2小题。尽管如此,学生们都有一种获胜的喜悦,因为他们都能把自己能做的题目做对了。如果把做对了1、2小题的认为是小胜,全做对了的是大胜的话。无论小胜还是大胜,学生们都有获得了胜利感,他们就不会对数学产生畏惧感,为下一节的数学学习做好了基础,为学习数学培养了兴趣。

课堂教学新方法例5

数学教学建模,就是建立数学教学的模式,并以此模式思考教学的目标、手段、进程以及预计其效果。在教学实践中,重视数学教学建模能使教师实现教学创新,能使教学真正达到促进学生的发展的目的,也能促使教师专业发展。下面以探究教学模式作一说明。

1.经历发现问题的过程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在小学数学学习中,问题是学生探索的起点,也是激发和维持学生探索的动力。问题可以由教师提出,也可以让学生自己来发现。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对探索自己发现、提出的问题具有更高的热情。

2.参与探究研讨的过程

“探究研讨”是指学生根据自己对问题的理解运用自己的方式去思考去探索,并在同伴之间进行交流讨论自己的发现。这一过程包含三项相辅相成的学习活动: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这一过程中,学生研究的是自己提供的学习材料,具有强烈的学习动机和探索欲望,并在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中发现规律,充分展现思维过程,充分表达意见,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

3.落实应用拓展的过程

“应用拓展”是运用在探究中所获得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进一步提高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应用拓展,要与现实生活相联系,要解决一些开放性的问题。

4.完善评价反思的过程

课堂评价既要关注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学习的过程;既要关注学习的水平(数学知识、方法、能力等)的提高,更要关注对探究活动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既要有教师评价、同学互相评价,更要激发学生自主评价、反思;引导学生既要反思自己在数学学习水平方面的表现,更要反思自己在数学思想、数学策略上的领悟。

二、丰富学习方式

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是丰富多彩的。这正是基于“实在”的教学理念:对待传统,必须“扬弃”;学习新经验、新理念,应当“拿来”;分析学生的学习起点,既要考虑应然又要考虑实然;组织数学学习活动,既要考虑群体又要考虑个体;选择教学方式,无论是接受性的还是探索性的,都必须是有意义的……

1.让数学与生活亲密接触

数学来源于现实、高于现实,也能应用于现实。小学数学教学就要充分利用生活中数学教学资源使学生有更多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探索数学,理解数学。首先,注重以现实生活为背景探索数学。教师要善于唤醒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因为小学生虽然年龄很小,但他们的生活经验也有着充满数学因素的内容。教师也要善于摸拟简洁化的生活情景,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例如在教学“加减法的一些速算法”例题:264+98时,教师请学生模仿会计发给教师加班费,使探索过程轻松有趣。其次,注重以现实生活为题材应用数学。学用结合,是小学数学教学必不可少的方法。学生分析、思考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能更好的体会数学的价值。可以联系实际说一说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议一议某些数学开放性问题的合理解答、解一解一些贴近生活的问题。

2.让数学与活动有机融合

有效的数学学习应该在学生充分参与数学活动中实现。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都是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重要方式。数学课堂要让学生真正落实“四动”。落实“四动”,就是在探索过程中,学生动眼观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说理;也就是动手“做数学”,动脑想数学,而不是单纯的听数学、记数学。首先,让学生多“看一看”。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引导学生掌握观察的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

数学课堂要让学生以实践活动为载体,让数学与活动真正融合。根据活动的侧重点不同,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以下几种实践活动:课前开展的准备性实践活动,有组织的引导学生积累生活经验;课内组织的探索性实践活动,变“被动学”为“主动学”;课后组织的应用性实践活动,以更好地让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用数学;把数学活动融合在科技活动、少先队活动、班级活动中,形成综合实践活动。

3.让数学与思维相契合。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学会数学地思维,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数学的思维方式又是非常丰富的,对小学生来说,初步的逻辑思维、形象思维、直觉思维应相辅相成,协调发展。一方面,要十分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来组织练习;培养学生敢于思考,善于思考,逐步做到有根据有条理的思考问题;培养学生思维品质(思维的敏捷和灵活)。另一方面,还十分重视丰富学生的表象储备,培养学生的直感能力,训练联想与想象,应用数形结合,从而促进学生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协调发展。

三、关注教学细节

细节不一定决定教学的成败,但是细节却能反映教学的品质。数学课堂要以精致教学的理念为指导,锤炼、打磨教学细节,让教学更加实在、更加有效。

1.让学生先说话

教师提问前,尝试让学生先提问;教师讲解前,鼓励学生先说理。当学生有题做错了,不妨问:“这样做,你是怎么想的?”学生先说话,就能充分暴露自己的思维过程,教师就能从中捕捉学生学习中的薄弱环节,给学生以针对性的点拨、讲解。当学生订正了作业给老师复批的时候,不妨再问:“你是怎样想到这种正确解法的?”这样问,一方面是检验他是否真理解正确的方法,另一方面,即使这种方法是刚才老师或者同学讲解过的,也使订正的学生觉得这种方法真是自己想出来的。让学生先说话,就是“逼”学生反思自己的思考过程,练习自己的数学语言;让学生先说话,就是让老师做一个倾听者,而倾听,有时比说教更有效。

2.科学利用时间

时间的重要性怎么说都是不过分的。教师的责任之一就是保障学生有效利用时间。在实践中,要处理好两对关系:一是老师多花时间才能让学生少花时间,二是学生课内多花时间才能课外少花时间。老师的时间花在哪里?备课要舍得花时间,课前准备要舍得花时间,精选习题要舍得花时间,等等,除此以外,老师要善于利用零碎的时间给学生以个别辅导,所谓集腋成裘。

课堂教学新方法例6

(一)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小学语文课堂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采用的是学生自学生字词――教师板书并讲解课文――学生背诵课文这样的套路。这种课堂教学方法忽略了学生作为一个有思想的学习个体的主观能动作用,忽略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其结果往往是导致学生学习兴趣的丧失和学习热情的消褪。而有效课堂讲究教学的方式方法,强调尊重学生作为学习个体的特点,要求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对语文浓厚的兴趣。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以积极的态度正视语文学习,以饱满的热情进行语文学习,最终学有所得。

(二)培育学生健康的人生态度

语文是一门融知识、能力、道德和情操等为一体的学科,通过语文学科不仅能够让学生获得语文知识,还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完成道德渗透,培养学生的情操,有效课堂对于培育学生健康人生态度的作用更加明显,通过挖掘语文课本中蕴藏的积极因素,对学生进行三观教育,让学生以更加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以更加积极的心态对待学习,从而形成健康的人生态度。

二、对小学语文有效课堂教学的方法建议

(一)引入情景教学,提升学生兴趣

情景教学的方式有很多,不同的情景,会让学生获得不一样的感受,要善于利用不同的情景,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1.设置悬念情景,一石激起千层浪

好奇心强是小学生最显著的特点,他们正处在一个好观察、好发问的年纪。小学语文教师如果能把握好学生的这一特点,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设置一些悬念情景,必然能够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能够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热情。同时,设置悬念情景,能够让学生参入到问题讨论中来,一个悬念问题就能够激发学生的大讨论,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

2.创设音乐情景,渲染美妙气氛

小学生对音乐有着独特的敏感力,他们对音乐有着情有独钟的热爱。如果能创设音乐情景,让学生置身到一种美妙的氛围中,从而完成学习。教师需要注意的是根据教学内容选择与之匹配的音乐。例如在《枫桥夜泊》一课教学时,教师可以先给学生讲解这首古诗创作的背景、时间、诗句的意义。在此之后,教师可以提前选择能够渲染这首古诗意境的音乐,让学生在优美的音乐中朗诵古诗,让他们既能够感受音乐美,又能够深入了解古诗中的独特意境。这样有助于增强学生的主观感受,让他们自然而然地进入古诗营造的意境,主动体会诗人当时的心情,从而达到情感的升华和共鸣。

3.创设角色扮演情景,增强课堂吸引力

小学生有着较强的表演欲,如果能够加以利用,可以有效地增加课堂的吸引力。如在《陶罐和铁罐》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三人为一组,进行角色扮演,一个学生扮演陶罐,一个扮演铁罐,一个负责旁白。并让学生自己揣摩角色,表达角色对话,让学生在表演中感受铁罐的傲慢,陶罐的无奈,让学生跟着所扮演的角色进入到文本情景中。这种角色扮演情景的创设,符合学生爱玩的天性,而且能够让学生更深刻和全面地把握所扮演角色的性格特点,从而更准确地把握整篇文章作者的写作方法,蕴藏的中心思想和情感。利用角色扮演情景,对增强语文课堂的吸引力是非常有益的。

(二)规范课堂板书,营造严肃氛围

课堂板书是重要的教学辅助工具,其对小学语文有效课堂的构建是有重要促进作用的。小学语文课堂板书设计必须要注意以下问题:

1.板书内容要明确。板书的内容往往是学生学习的重点,如果教师不注重重要内容的板书,会让学生不明重点,遗漏重点。因此,语文教师要从教学内容入手,本着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的原则。对不同的内容进行不同的重点处理。例如对小学语文课本中写人的文章,板书的重点要放在人物形象和性格等方面,而对记事为主的文章,板书的重点放在事情起因、经过及结果上。总之,要明确课文重点。

2.板书要“一抓二突三简“。所谓一抓即要抓住课文的要点,二突即要突出课文重点,三简即要简洁,要突出精髓。以《高尔基的童年》一课教学为例,教师的板书可以紧扣书这个中心,通过阿辽沙借书、藏书和读书细节的板书,就能够突出文中重难点,体现文章中阿辽沙刻苦读书精神的精髓。

(三)扩展课外阅读,开阔学生视野

课外阅读是学好语文的重要保证,是语文有效课堂构建的重要保证。拓展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够帮助学生获得更丰富的知识,能够进一步开阔学生的视野。教师要发挥作用,给学生课外阅读的拓展创造条件:

1.可以设立图书角。每个学生的书源可能是有限的,但是如果能把学生的书源聚集到一起,就能够形成丰富的图书资源。教师可以动员学生把自己阅读的书籍贡献出来,放到图书角,并让学生自主管理图书的借阅。确保图书借阅的有序进行。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实现图书资源的共享,能够为学生拓展课外阅读提供条件。

2.要保障学生的课外阅读时间。有效课堂应该是减负增效的,教师要少布置一些抄写和默写作业,把学生从繁重的作业负担中解脱出来,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可以去阅读。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专门的课外阅读时间,让学生有时间和空间徜徉在知识的海洋里。

(四)借助媒体教学,丰富课堂内容

多媒体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工具,已经被越来越多地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小学语文课本蕴藏着丰富的信息资源,利用多媒体展示这些信息,必将会丰富语文课堂,会让语文教学更充实,更厚重。因此,教师要善于利用多媒体,可以借助多媒体完成新课导入,可以借助多媒体扩大教学容量。例如,在《化石吟》一课教学时,课本中对化石的介绍存在很大的局限性,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化石组成的奇妙世界、展示化石的形成,并利用多媒体解释与化石相关的生物学知识和文学知识等。让学生了解更多的化石趣闻,从而让他们更深刻的体会诗赋内涵。

三、结语

综上所述,语文作为一门语言学习工具,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要充分发挥这种作用,就要善于改变教学方法,采用更能激发学生兴趣,增加课堂活力的教学方法,构筑有效课堂,让学生学的开心、学有所成。

参考文献:

课堂教学新方法例7

在推行和普及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以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获得了较大的成果,采用了现代的、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对于促进小学数学的发展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然而,我们还要正小学数学教学改革中存在的不足之处,采用创新的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更好地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效率。

一、我国目前小学数学的参与性课堂现状与不足

传统课堂以教师讲课为主,学生只需要在座位上聆听,处于一个相对被动的位置,对课堂参与度与积极性普遍较低。显而易见是,传统教学方式已经不能够满足当前教学需求,也不符合学生教学需求。参与性课堂概念主要来自心理学领域,相关心理调查显示,学生对于课堂的参与度更高,往往会有这更高课堂的专注度,从而获得更高的学习效果与学习效率。

教师们普遍接受了参与性课堂概念,在近几年教学实践中也获得了一定成就,但是仍然有一部分教师采取传统教学手法,忽视学生主体地位,没有积极转变自己的教学理念。在参与性课堂实际教学中同样也有不少问题,例如互动环节不多、参与性环节设计不合理,教学手法不当等等。作为一种较新教学理念,它还缺乏一个成熟体系,相关概念也不清楚,教师对参与性课堂概念理解存在一定程度上偏差,这都为参与性课堂进一步推广与发展造成了困难。

二、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成果及不足

在推行新课程教学改革以来,小学数学教学产生了较大的转变,引入了先进的教学理念和现代教学方法,使小学数学课堂的枯燥乏味性得到了较大的转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更为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新课程教学改革的倡导之下,引入了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思想,采用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新型教学理念,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单调枯燥的数学教学模式,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融入了主动学习意识。(2)更为强调和注重数学知识的建构。传统的数学灌输模式已经逐渐被摒弃,教师也引入了先进的建构主义理论,注重对学生的数学知识的内生型构造,也采用了多样化的数学教学方法和手段,对于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思考能力有了一定的提升。(3)推行了数学分层教学。由于小学数学教学之中,学生处于不同的智力发展水平和数学知识接受层次,因而,教师要依循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在数学课堂上推行了分层次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数学教学的区别对待,较好地提高了数学课堂教学实效性。

然而,在新课程教学改革深入以来,还存在以下不足之处,具体表现为:(1)激励措施运用的“度”把握不当。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注重和强调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并引入“赏识教育”先进理念,教师也在教学实践中充分运用了赏识和激励的措施,然而,却没有深入体会到尊重和激励赏识的真正涵义,一味地采用激励、表扬的方式,而没有准确把握好激励的“度”,致使一些学生产生错误的心理,无法接受批评,心理承受能力较差。(2)自主学习不等同于放任自流。新课程教学改革倡导学生自主性学习,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学习地位,然而却出现了教师“放羊式”的教育方式,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放任自流,没有生成真正意义上的数学自主学习。(3)数学合作浮于表面。在新课程教学改革推进理念之中,合作式的小组数学学习方式可以更好地引领学生创新思维,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潜能,然而,教师并没有把握好小组合作学习的状态,使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成为了优等生的表演舞台,而对其他学生而言是一种无谓的状态。

三、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创新方法探索

1、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

在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上,教师要采用创新的教学方法,为小学数学课堂注入新鲜的活力。通常来说,可以采用提问法、练习法等方式,然而,由于小学数学还是一门抽象性、理性化的学科,教师还要注重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可以采用不同的实验操作法、小组合作讨论法、情境游戏活动法、课外实践参与法等方式,更好地启发学生的数学思维。例如:在小学数学的相遇问题和相向问题的教学中,一些小学生虽然了解了数学运算规则,然而却无法准确地把握其中的数量关系,无法将其运用到数学应用题的解题过程之中。教师针对这一问题,可以引入情境游戏的活动教学方式,将抽象的应用题化解为特殊的情境游戏,让学生在情境游戏的参与之中,感受和理解应用题中彼此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更好地实现数学原理的实践运用。

2、适当的引导,挖掘学生的数学学习潜能

随着数学教学内容的不断加大,教师要考虑小学生的数学认知水平和认知规律,加以适当的引导,在科学的引导方式之下,更好地挖掘学生的数学学习潜能,明晰数学原理和知识的运用。例如:教师在引导和启迪学生计算三角形的面积时,就可以进行举一反三的引导和启迪,让学生充分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借助于三角尺拼接组合而成不同的形状,并将这些不同的形状与三角形进行比较和分析,思考相互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之下,不断深入了解三角形的规律和特点,并进而实现对三角形面积的计算,获得数学知识的有效提升。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学新课程改革要引入先进的教学理念,创新数学教学方法,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以学生为数学学习的主体,充分发挥小学生的自主想象力和创造力,运用多样化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引导和启迪学生的具象思维,让学生在动手动脑的数学课堂实践活动中,更好地观察、比对、分析和思考,从而实现小学数学的自主学习。

课堂教学新方法例8

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但是,一些教师受片面追求智育的观点影响,在教学过程中,不是引导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而是把学生当做知识的容器,一味地“灌”,课堂上过多地凸显出教师的“教”。其实,学生对事物的认识、知识的学习不是靠老师“灌”出来的,只有在自己积极开动脑筋、主动探索知识过程中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在适当的时机,引导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了解文章的内容,加深学生对课文的深入领悟,对文章内容产生兴趣。例如:在教学鲁迅先生《故乡》中捕鸟一段时,就可让学生试着做,让学生熟练捕鸟的动作;再如《安塞腰鼓》时,可让学生模仿舒缓急促、高低起伏的擂鼓,让学生的心跳和鼓声融在一起,客观真实地领会那种激情,这样往往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必须变单一灌输式的知识型教学为对学生有效指导,也就是说教师借助形象思维和富有激励,吸引式的情绪,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促使他们独立自由地思考问题,使外来的精神养料通过自己选择、理解、吸收和重构,真正成为活的有机体的组织部分。这样的语文课堂教学,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得主动、学得活泼、学得有兴趣。

二、变机械地学为探索性学习

教学相长是教师与学生的共同进步,教师不再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而要从教学中解脱出来,积极进行创新教学。我们应该充分相信学生,大胆放手,教给他们学习方法,让他们自己学。如果教师觉得学生离不开我,有很多东西要教给学生,学生也要教师在课堂上讲很多,那样的教师就一定不是新课改中的教师,新课改也不需要这样的教师。波利亚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的规律、性质和联系。”变机械学习为教师指导学生探索性学习后,教师巧妙地创设情境,借此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可以促进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提高教学质量。比如《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的教学,学生通过读书,能很快了解到课文描写“三拳”时,用了比喻、排比、夸张等修辞手法,但是这里还有一种重要的修辞方法学生未必看得出。我们可以指导学生从感官这个角度探索。学生运用比较的方法很快就看出,第一拳打在鼻子上,被打者可以从嗅觉上感受,但作者把嗅觉写的从味觉上能够感觉出来,这一拳嗅觉与味觉相通,实际上就用了“通感”的修辞方法。在此基础上,学生试看第三拳,发现第三拳是触觉与视觉相通也用到了通感的修辞方法,这种探索性的学习,就是要培养学生触类旁通获取新知识的创新能力,具备了这种能力,就能学会运用学过的知识获取未学过的东西,自然会在将来有所创新。

三、变传统的教学为多媒体辅助教学

一支粉笔一本教科书和一张嘴上完一节课是普遍存在的课堂现实。这样的传统教学手段,造成了教师以多讲多灌为主组织教学,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运用多媒体技术将微观和宏观的、不可见的和可见的、非实现的和实现的各种人、事、物的运动过程逼真地表现出来,起到变静为动,变远为近,变复杂为简单,变抽象为具体的作用,能使学生积极思维,深化知识,详解重难点,把难点融入新颖别致的娱乐形式之中,教师教得轻松,学生也学得愉快。例如《石壕吏》一诗中,“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是学生理解的一个难点。有位老师依据课文内容设计境图课件:图中一方凶如狼,一方弱如羊。在教学时,指导学生由文到图观察。通过观察、思考和想象,把学生思维带到唐王朝为补充兵力,强行抓人当兵,人民苦不堪言的意境中,从而恰到好处地理解了“呼、怒、啼、苦”的意义,顺利突破了教学的难点。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网络教学,让语文课堂教学变得形象生动,容量丰富。教师还可让学生进行网上阅读和网上写作等活动。新时代的语文教师要学会并善于使用网络资源,让现代化教学设施最大限度地为课堂教学服务。用多媒体播放优秀电影电视片也是丰富语文课堂的重要途径之一。例如在教学《木兰诗》这篇课文时,教师就可利用多媒体播放电影《花木兰》,以此弥补学生对人物认识的不足,从而使学生对这篇文言文感兴趣,记忆深刻。

课堂教学新方法例9

课堂教学是一个在教师引导下学生主动参与、独立思考、自主发现和不断创新的过程,而不是简单、被动地接受教师和教材提供的现成观点与结论。通过十几年的初中英语教学实践,我认为一堂课是否上得成功,教学效果如何,和学生对这堂课的感觉很有关系。鼓励创新、培养兴趣、树立自信是成功的先决条件。本文拟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实际谈点对英语课堂教学改革的认识与对学生兴趣的培养。

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有效的学习氛围。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育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的安全的课堂气氛,营造民主、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是活跃课堂气氛的前提和保证。

我们都知道,野蛮产生野蛮,仁爱产生仁爱,这是教育的真理。 热爱是教育的保证,教师热爱学生与学生热爱教师互为条件,没有老师的挚爱,也就不可能有学生的乐学,所以融洽的师生关系是一堂高质量英语课的前提。卢梭说的好“只有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才能做一名真正的教师”。教师首先要努力创设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产生良好的心理效应,使学生处于积极的情感状态,会使学习变得主动而愉快。十几年来的教学实践使我深深感到:建立和谐的教与愉快地学的师生关系是实施乐学教育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首要前提。教师一个宽容的微笑,一句体贴的话语,一个温柔的眼神,一个赞许的态度,都会使学生感到教师的关心、赏识,心理上就会产生一种说不出的愉悦和满足,这就无疑会促进他们积极上进,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增添他们的勇气,鼓起他们的自信,从而产生巨大的学习动力,从而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有效的主动学习。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和主渠道,作为一名英语教师,要采取各种方法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尤其是针对后进生,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学生只有带有浓厚的兴趣去学习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积极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以7A Unit 6 Fashion Show教学为例来说明,为了让学生熟练掌握各种服饰名称及区别各种颜色,我和学生一起搞了一场“时装表演秀”,鼓励每一个学生“上台走秀”,让他们一边“走秀”一边介绍自己身上所穿的服装及其颜色。本人在此扮演“服装设计师”角色,并且是“导演”。在这一任务的设计中,任务贯穿始终,情景也贯穿始终,一场生动的“时装秀”,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兴趣,他们都积极主动地“做事”,这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有利于语感的生成。

三、运用创新的教学方法,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

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一个年轻的心灵里,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就看你能不能点燃这‘火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就是点燃学生渴望知识火药的导火索,是使教育教学资源产生更多更好成果的一种手段,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目标和满足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我在教授7B Unit 1 dream home之前,先从网上下载了世界各地许多名胜古迹的精美图片制作成课件,又拍了在自己的house里的若干照片制成课件,同时还要求学生回到家中,观察自己家的house是什么样的,并且要求他们要会根据实际情况,描述自己家的house。学生们对这个任务非常感兴趣,课后积极准备,课上都主动地“做事情”,有的学生还用数码相机拍下自家house的照片,拿到班级放在实物投影仪上和同学们一起边看边谈。一节课下来,学生们在教学活动中参与和完成真实任务,不仅可以使学生有听其声见其形临其境的真实感觉,而且还能全方位大容量、多角度地展现教学信息。

我们要把课堂教学建立在有效的基础上,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素质教育的目标出发,不断改革与创新,寻找更好的教学方法,让孩子们感觉到学习是一种快乐、是一种幸福的同时,全面有效的提高他们的各项能力,完成英语教学各项目标。自主、创新、发现,愉快学习,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老师成为课堂的引导者,让课堂充满创造的火花……课堂会因为有美丽的笑脸而更加精彩!

【参考文献】

[1]《英语课程标准解读》 [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2]卡尔・罗杰斯 《 罗杰斯著作精粹》[J]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

课堂教学新方法例10

走进新课程,教学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而“发展”是一个生成性的动态过程,有着一些我们无法预见的教学因素和教学情境。课前设定越多,课上学生的自由空间也许就越小。因此,课前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时只设计出主要的教学步骤、训练方法和主干性提问,从而为学生创设一种“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广阔发展空间。

如著名特级教师支玉恒老师执教《匆匆》一课,只设计了“用心灵诵读”、“用心灵倾听”、“用心灵倾诉”三个大的教学步骤。这些大步骤之间的细部处理,则以学生的反馈情况灵活处理:学生缺少什么给什么,不懂什么讲什么,不会什么教什么……这就是“以学定教”,这就是“驾驭课堂”,驾驭学生的学情,驾驭学生的思维动态,而不是“驾驭教案”。

2以读为本、情理交融――“读”出语文味

崔峦老师曾说,阅读教学的第一要务是读。在课堂中“读”出语文味也是我们语文课堂的着力点之一,教师应引领学生通过各种形式、不同层次的读把学生引入 “有滋有味”的读书境地,让学生在或诵或吟中,口随心动,心醉文中,文在口中,达到文境、心境、意境浑然一体。让学生在与文本、作者交流对话的过程中,内化课文的语言材料,涵咏其丰富内蕴,进而学会阅读。

如笔者所听《我和祖父的园子》一课时:教师首先引导学生抓住文章中描写园子的重点语句,在自读自悟、合作交流的过程中,体会到了文章的主旨――“自由”,然后教师又让学生把“自由”送回文章再读;当学生对自由有了更直接的体会后,教师又回过头来引读第13小节,在情感层层递进的引读中,学生逐渐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体会作者当时的心情,感受到祖父的爱,从而深刻的领会到对作者来说,这不是普通的菜园子,而是一个爱的天地,一个温馨的家园,一个自由的世界。最后在教师深情的总结升华中,学生再次齐读13小节。

让我们的语文课“读”占鳌头,让语文课堂成为言与思的交融,在心灵的对话、撞击中产生情感的火花,在朗朗书声中飘逸出浓浓的“语文味”!

3返璞归真、追根溯源――“追”出语文味

传统的语文教学告诉我们,要学好汉语,首先就要让语文课堂返璞归真追根溯源――学好汉字。中国的汉字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一个汉字,常常就是一幅生动的图画,一个跳动的音符,一张充满表情的面孔。将汉字的特点,尤其是它的发展过程与语文学习结合起来,对识字写字,对阅读习作,以及学习兴趣的培养和对母语情感的激发都有作用。

如笔者所听的《卧薪尝胆》一课,让学生理解“奴仆”一词。师首先让学生交流什么样的人才成为奴仆,之后,教师边演示边讲解“奴”和“仆”这两个汉字的演变过程。让学生在生动形象的汉字演变过程中,并通过师生对话,让学生深深体会奴仆所过的屈辱、悲惨的生活。

这样的课堂上,学生学到的不仅是汉字的音形义,而且看到了中国五千年的文化历史,感受到了中国厚重的文化底蕴,心中洋溢的是对中国文化的热爱之情,这样的课堂才是充满浓浓语文味的课堂。

4旁征博引、魅力四射――“讲”出语文味

受年龄、环境、文化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小学生对重点词、句、段的感悟、品析往往比较肤浅,与文本对话的质量不高,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充分发挥语言的魅力,“讲”出语文味。老师要善于运用生动的语言,再现课文中所提供的艺术形象、具体的画面,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令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貌、如历其境,实现读者与作者所描写的景物、塑造的人物、编织的故事、抒发的感情在想象中的一致或大体一致,情感上的和谐共振。

5渗透写法、注重积累――“写”出语文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