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数学德育渗透论文模板(10篇)

时间:2023-04-11 17:31:50

数学德育渗透论文

数学德育渗透论文例1

二、数学教学中教师的表率力

德育教育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如何教,学生才肯听呢?如何才能真正做到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教育呢?其重要的一点是:以德立身、以身立教.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工作的“示范性”使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因此教师需要在教学中从自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作出表率,以高尚的人格感染学生,以整洁的仪表影响学生,以亲和的态度对待学生,以丰富的学识引导学生,以博大的胸怀爱护学生.只有这样,才能在数学教育教学中更好地渗透德育教育,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进而“乐其道”.

三、课堂教学活动中不断结合德育教育,培养团队意识

现在的数学课堂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需要精心设计每个相关活动环节,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跃思维,大胆探究.因此教学方法就可以选择合作交流式教学、师生探究式教学等.在数学教学中,经常需要在精讲精练中总结归纳出重要的数学规律和结论.如果一味地由教师填鸭式传授,那还是回到了以前传统的教学模式,而且效果也不尽如人意.所以在选择例题和配套练习时,应该有层次有梯度,教师首先做好板演示范,然后可以由学生四人为一组,以讨论交流的形式促进学习,总结出相应的知识点,达成课堂目标.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中,可以培养学生组内合作交流的能力,彼此扬长避短,相互借鉴好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数学思想方法在德育教育中的渗透

常用的一些数学思想方法如:划归、转化、整体、方程、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等等.当学生遇到需要用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来解决题目时,笔者会不失时机地教育学生在面对生活时同样可能会遇到学习中类似的问题,我们可以借鉴数学思想方法来解决它.在生活中遇到问题时,不能局部地看问题,凡事都应该一分为二地来考虑,不能偏激,要用积极的态度面对它,同时以正确的方法解决它,引导学生产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当学生遇到需要用整体的思想方法来解决的题目时,笔者经常借此语重心长地和学生谈及人生感悟:要用长远的眼光和大局的视野看问题,做任何事情要顾全大局,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五、通过数学实践活动,做到寓学于乐,学以致用

德育渗透不能仅仅局限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与数学实践活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比如:在学习了“平面图形的认识”的知识后,笔者和学生一起走进了《有趣的七巧板》的实践活动,从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会标中找到七巧板的图案,从而认识了七巧板.笔者课前做足了准备工作,告诉学生七巧板是我国祖先的一项卓越创造,是古代人民创造出来的益智游戏.在学生期盼的目光中介绍了它的历史.学生的赞叹声此起彼伏,为自己是炎黄子孙而感到骄傲.随后笔者设计了制作和欣赏七巧板的环节,学生在这两个环节中表现出来的大胆的创新让笔者耳目一新,整个活动让学生真正做到寓学于乐,学以致用.

数学德育渗透论文例2

在小学教育中培养学生优秀的道德品质比传授知识更为重要。德育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当下教学中没有有效的评价手段和机制能够将德育呈现出来,所以要在日常教学中逐渐向学生渗透德育,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德育素质。通过多年从事小学数学教育的经验,德育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向学生渗透德育,做到相得益彰。下面笔者就来谈一下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数学老师是小学数学课堂中渗透德育的关键

古人曾经说过:“亲其师,信其道”,但是我认为首先要使学生做到“信其师”,然后才能做到“信其道”,学生只有信任老师,才能顺利地接受老师的传道授业,那么这就要求老师首先要在学生面前树立良好的个人形象,给学生起到表率作用。老师要同时具备高超的教学水平和良好的师德,在老师精神风貌的感染下学生就会下意识地去约束自己的行为,为了顺利完成教学任务,老师在课堂教学开始之前要进行精心的课程安排,灵活运用教学方法,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进行数学知识的探索,逐步培养学生的正确思维模式,使其终身受益。

二、为德育的渗透创设恰当的情景

老师要善于利用教具、物品等营造恰当的情景,帮助学生认识数字、区分图形等,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认识教学内容,从创作的角度看,教育是富有艺术特性的,这主要体现在教学的过程之中。老师要为学生开展积极探索和大胆尝试,营造合适的情景,使学生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让学生以高昂的精力投入到数学知识的探索中去,让数学教学中的德育因素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新课改要求老师在数学教学中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技巧逐渐渗透德育,老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逐渐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操。例如,老师在教学生记忆乘法口诀时可以先向学生介绍乘法口诀的来源,使学生清楚地知道历史上的数学家是如何一步一步地发明了九九乘法口诀,使学生懂得科学是需要人们去逐渐探索发现的,目前还有许多未知的科学需要人们去发现,以此来激励学生树立探索科学的信念。每一项科学发现的背后都蕴藏着催人奋进的故事,利用这些故事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与人合作学习的能力

新课改提出小学数学教学要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避免学生只会机械地去记忆老师课上所讲的内容,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进行合作探究,既可以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使学生形成集体主义观念,富有合作精神,让学生之间互相交流思想和创新的灵感。例如,学生在初次接触“数”的问题时,老师不必急于组织学生进行数数的练习,可以先向学生展示集体力量的强大,老师可以准备一把筷子,让班上力气大的学生折断一根、两根、三

根……但一把筷子他无论如何也折不断,然后让这个学生说说他的感受,然后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让学生深刻体会到集体力量的强大和合作的重要性,使学生树立起团队意识。通过这个示范体验,学生的内心都会有所触动,有利于学生以后的学习和生活。

四、充分挖掘和利用小学数学教材中的德育元素

只要肯挖掘,小学数学中的德育素材无处不在。数学的教学内容主要是数量关系、空间几何关系、直观和抽象的关系,等等,在向学生介绍数学教材中的概念、公式或定理时,可以融入一些数学小故事或生活小常识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数学知识的欲望,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尊重科学的精神,使学生养成对知识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使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探索更深层次的数学知识。例如,在教给学生求圆的周长和面积时,首先要向学生介绍圆周率π,通过向学生介绍我国伟大数学家祖冲之在圆周率的推算方面取得的伟大成就,领先其他国家几百年,通过他的事迹去感染学生,激起学生的爱国热情,激励学生努力学习,争取在数学方面取得更好的成绩。

数学德育渗透论文例3

二、创设情境实现德育的良好契机

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利用教具、实物等让学生认识数字、图形,使学生能够直观理解和接受学习的内容。教育是一门艺术,它的艺术性体现于教学的全过程。教师要运用情境引领学生进行积极的探索和大胆的尝试,让学生全身心,精力充沛地融入到数学的探究中来,使德育在数学教学中做到“润物细无声”。数学教学要求教师将德育渗透其中。在教学实践中不仅要运用一些方法和技巧,根据教学的内容还可以进行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的教育。例如在九九乘法口诀学习时,教师可以介绍九九乘法的渊源,从历史的角度去分析发明过程,使他们明白科学是被人们逐渐认知的,只有尚未发现的科学,这就需要我们树立探索科学奥秘的信心。每一个发明的背后都有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而这些故事都会成为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因素。

三、培养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的能力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生学习数学活动要避免机械的记忆和模仿,要引导他们在自主学习基础上进行合作探究,动手进行实践。”教师适时进行团队意识的培养,能形成学生的集体观念、合作精神,有利于学生碰撞思维的火花和创新的灵感。例如在初次接触“数”的问题时,我没有急于让学生进行实物数数的训练,而是拿了一把筷子,找一个力气大的男生进行示范。折断了一根、两根、三根,接着是一把。一把筷子无论他用多大的力量都折不断。我先让示范的同学谈感受,接着让学生自己思考,再进行小组交流。学生明白了合作的重要性,这个活动的进行不在于学生是否会数数,而在于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集体的荣誉感。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功”,这个实践体验,相信会对学生有所触动,会对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有所启迪。

四、挖掘小学数学教材中的德育元素

德育的素材无处不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离不开德育。数学往往是数量和空间的关系、平面和立体的关系、直观与抽象的关系等诸多要素融合的一门学科。在介绍概念、公式等内容时,可以利用数学小故事、生活中的小常识引导学生积极探究数学知识,培养他们热爱科学、尊重科学的精神,培养他们大胆实践的探索精神。引领他们向数学知识王国的纵深方向研究。又如教材中涉及到祖冲之的“圆周率”,教师可以介绍祖冲之的伟大贡献,利用他的事迹感染学生和教育学生。

五、好习惯成就好的数学素养

小学阶段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关键期,是形成数学思维的重要阶段。如何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的严密性和逻辑性,培养思维严谨、做事细心,对待科学踏实认真的态度。在温故而知新的基础上,规范课堂学习习惯和听课状态,规范数字的书写,规范作业的习惯,规范独立思考的自我意识,都是在课堂上要进行的德育渗透,好习惯成就好的数学素养,成就好的未来。

数学德育渗透论文例4

③张爱梅.论高职院校专业课程教学中德育功能的渗透[J].教育与职业,2010.11,(32).

④伯尔曼.法律与宗教[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3.

⑤.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光明日报,2005-1-19.

参考文献:

数学德育渗透论文例5

1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意义

随着德育一直以来都是学校教育不可缺少的组分,现今新课标更是将德育教育置于重要地位。小学数学作为基础性学科,在教育方针的贯彻、全民素质的提高方面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数学教育中进行德育渗透,培养创新意识较高、实践能力和适应能力较强的新型人才,已逐步发展成为现如今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在传统观念中,德育教育属于语文、历史、政治等文科教学的任务,数学属于自然科学的理性学科,不必开展德育教学。但仔细分析数学教材不难发现其中蕴含的德育因素极为丰富,例如,数学的发展历经曲折,是科学家不断探索、潜心研究的结果,对学生创新意识等精神品德的培养有着重要作用。除此之外,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特殊的教学设计可以很好地实现辩证唯物主义的渗透,日常品德的灌输,以及师生感情的培养等德育方面的教学目的。综上所述,小学数学作为教育的一部分,其德育教育渗透必不可少,通过数学具体数据与德育理论的结合,并以优美的图表形式展现,对于思想相对稚嫩的小学生来说,具有极为重要的教育意义。

2小学数学教学中德育渗透思路与实践

2.1联系实际,进行学习目的教育

数学虽然是属于自然科学范畴的基础性学科,但其实用性极强,相关知识在日常生活、生产实践以及科技发展等众多领域均具有极为广泛的应用。因此,教师应结合数学学科的这一特点,并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及对相关知识的接受能力,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相关知识讲解,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从而达到深入浅出的教育目的。例如,在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一章“元、角、分与小数”的教学中,便可结合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创设教学情境,同时渗透爱惜人民币、勤俭节约等相关品德。再如,在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二章“认识图形”中,涉及“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的相关教学,教师可以结合三角形的稳定性及平行四边形活动性等特征,介绍其在日常及生产中的应用――三角形支架、挂衣架等,有意识的加大德育渗透,例如讲述挂衣架便可结合“父母辛苦下班回家后,同学们会帮爸妈把衣服挂在衣架上”这一实例来渗透“孝”这一中华美德。通过教师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学生便能更加明确所学知识的重要性。除此之外,还可通过报刊、广播等现代化信息资源,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教学,介绍相关知识的应用实例,开阔学生眼界,增强学生求知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2.2结合对数学教学过程的指导,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

通过对数学教学过程的改进,进行德育教育的渗透。一方面,结合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进行品德教育。小学数学新课标教材在素材选择上,内容更加宽广、内涵更加丰富,德育素材极为丰富。因此,应对德育因素进行针对性的挖掘,利用不同的教学形式进行德育教育渗透,对学生进行情感、生活态度及价值观的教育。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数学教学活动及其他教育形式开展德育渗透。例如,借助多媒体、电视、电影等现代化信息方式生动的展现经典的德育事件、数学科学家故事;通过进行家访、举办家长座谈会等各种活动形式,进行相关德育渗透。

2.3示范导行,进行良好学习习惯的教育

自古以来,教师教学中都讲究言传身教的教学方法。针对小学生喜欢模仿的特点,在小学数学课程中,教师应严格约束自己,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以便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例如,在教学中通过得体的言谈举止,严谨的教学,认真的工作态度等,以及某些不经意的细节处理,对学生进行言传身教,使其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达到德育渗透。在教学过程中,“身教”往往比“言传”具有更强的教育效果,比活动形式的教育力度更持久,比课本的教育更为广泛。因此,身为教师应谨言慎行,起到良好的带头作用,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在数学教育中不断进行德育的渗透。例如,小学数学中计算、应用题比重极大,需要学生们养成细心、严谨的学习习惯,教师便可针对这一特点,进行教学设计,同时应在教学过程中严格约束自己,达到严谨、细心;再如教室地面上有垃圾,教师主动捡起扔进垃圾桶等,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及道德修养。通过教师的人格魅力的建设,带领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提高道德修养,达到在小学数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目的。

2.4培养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的能力

数学德育渗透论文例6

1. 中学数学教育渗透德育的理念支撑

(1)数学是一种文化,不只有知识传承的任务,也有德育的任务和功能。数学是人类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一部分,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教学活动不仅是思维活动,也是一种文化活动。文化涵盖所有科学,而数学具备这种广泛的涵盖性,既表现在它的理论方面,也表现在它的应用方面。数学影响其他的东西,感化和支配别的东西,它具备了“大文化”概念所具有的“真”(真理性)、“美”(艺术性)、“善”(道德性)。因此,数学作为一种文化,既有知识传承的任务,也有德育的任务与功能。数学文化已经走入中学课堂中,现在的中学数学教材已经改变了过去那种“繁、难、偏、旧”的面貌,课本在不改变“真”的内容的前提下,增加了很多“美”“善”的内涵,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道德教育。

(2)数学是“生活”中的数学,生活是德育的沃土。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是为了使他们完成个人道德社会化和社会道德个体化。道德的价值与存在取决于生活,道德教育的存在自然也是为了人们健康、文明地生活,脱离生活、脱离实际的道德教育是没有意义的教育。德育只有根植于生活世界并为生活世界服务,才能具有深厚的生命力。

学生数学学习的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数学的教学应从生活出发,基于生活,为了生活。数学因生活而产生,生活也因数学而更加精彩。在数学生活情境中进行德育是一种有效、有意义的教育。

2. 数学教学中实施德育的主要内容

中学数学教学中德育渗透的主要内容有: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的爱国教育,在教学中渗透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个人品质,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等。

二、发掘中学数学教育中的德育因素

德育渗透不能只局限在课堂上,应与课外学习有机结合,开展一些数学活动课和数学主题活动。例如:

1. 数学兴趣小组

国家是鼓励学校组织兴趣小组的,但是很多中学并没有组织兴趣小组,姑且不论那些不具备组织条件的学校,就是那些具备条件的学校有很多也都没有组织,有的组织了,但只有兴趣小组的形式而没有内涵,如笔者家乡有的中学每个星期六组织学生参加学校的数学兴趣班,但这所谓的兴趣班只是学校变相进行补习的掩人耳目的一种说法。

笔者认为学校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应该重视学校学生学习兴趣小组的建立,鼓励学生参加兴趣小组。兴趣小组可以以年级或班级为单位,由对数学有兴趣的学生参加,7至8人为一组。活动一般以学生的兴趣和接受能力为前提,结合家乡地理、自然、人文环境,贯彻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与合作能力,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参加活动的每一位学生都有收获。

2. 数学故事会、游艺会

数学德育渗透论文例7

【关键词】

德育;中学数学教学;作用;措施

1寓德育于中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1.1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

数学的美主要是由人的力量和思维来体现的。数学中有很多简单的数学符号却代表着复杂的含义,例如数学中的欧拉公式、集合符号等等,大幅度减短了数学问题表达的长度,所以,简洁是数学美的体现之一。另外,数学具有有序、统一、无矛盾的特点,无处不体现着和谐美,最直观的就是对称美的体现。所以,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发现数学的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进而达到陶冶学生情操的目的。

1.2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

数学是起源于实际生活的,例如三角理论就是来源于天象的观测、古埃及的金字塔等,因此,数学这门学科是具有唯物主义特点的。数学教师可以将这一特点渗透给学生,比如可以通过开展“制作包装盒、莫比乌斯带”等活动,将实践的观点渗透进学生的感知中。此外,辩证法的核心是对立统一论,数学这一自然学科,也处处包含着这一规律,比如相反数、指数幂的概念,分别将加、减和乘方、开方本是对立的一对进行统一,所以,可以在相似理论的教学中将对立统一这一思想渗透给学生。否定之否定也是辩证法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中学数学中也处处体现着这一规律,比如椭圆离心率无限接近0后变成圆的这一过程便体现了否定之否定的规律,教师可以通过相似理论的教学让学生充分感悟这一辩证规律。甚至还可以通过一些政治或历史事件来丰富中学数学的教学,例如在反证法教学中可以大胆进入“三国争霸”这一历史典故。

1.3用教师的魅力感染学生

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育以及世界观形成的初始阶段,辨别是非的能力相对较弱,再加上青春期极强的好奇心和模仿能力,教师的行为举止会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成长,数学教师也不例外。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规范自己的行为标准,为学生树立一个榜样。与其它学科相比,数学这门课程更加要求严谨的态度,所以教师应当做到事事严谨。此外,数学具有很强的逻辑性,而且严密、准确、简洁,可以培养学生的缜密之风、方正之气。

1.4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在数学发展的过程中,不乏优秀的数学家,他们为数学学科的发展奠定了坚定的基础。例如古代的祖冲之、刘徽,现代的陈省身、华罗庚等人。因此,可以引导学生积极阅读数学课本中经典的课后材料,比如《圆周率π》、《勾股定理的证明》、《杨辉三角》等等,使学生深刻体会到我国辉煌的数学成就,进而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提高民族自豪感。此外,在数学课堂上,若发现学生略显疲惫之态,可以适当地穿国伟大数学家刻苦勤勉、精忠报国的故事,比如素有“一代天王”、“数圣”之称华罗庚放弃轿车、洋房、终身教授头衔,毅然回归新中国的故事等等,在驱散学生倦意的同时,还能唤醒他们的爱国热情。

2寓德育于数学教学中的措施

2.1站在学生的立场上适当进行德育教育

随着社会的进步,现在的中学生可以从很多渠道获得各种信息。但是,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育的关键时期,有一定的独立和成人意识,好奇心比较种,对问题具有自己的想法,不再完全听取教师或家长的意见。所以,应当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性,维护学生的自尊心,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解决问题,与学生一起讨论,做到和学生真正的沟通。在这一前提条件下,再开展德育教育。

2.2在教学中寻找合适的德育渗透时机

虽然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开展德育教育非常重要,但不是所有的教学过程都适合进行德育渗透的。德育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潜移默化的,需要一个长时间的积累过程,勉强进行德育教育可能会适得其反,使学生产生厌恶的情绪。所以,在中学数学中应当严禁牵强、空洞地进行德育渗透。在数学教学课堂上,老师应当时刻关注学生的变化,寻找合适的机会进行德育渗透,让学生自然地接受。并联系生活实际开展德育教育,最好是能够解决学生的实际困扰或问题,因势利导,让学生充分认识到错误并及时纠正。

2.3在数学教材中充分挖掘德育素材

在我国当前各个版本的中学数学教材中,德育教育素材非常缺乏,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就要求设计教学内容时,认真研究教材,充分挖掘可以渗透德育教育的素材,并将其融入在数学知识点的教学中。举一个例子,在七年级数学教材中,第一章是《走进数学世界》,讲述的时候可以适当引入我国伟大数学家陈景润在病魔缠身、经济拮据的情况下依然没有放弃对数学的研究。其主要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热爱,以及为数学献身的可贵精神;还能培养他们刻苦勤勉、不畏艰难的精神。只要教师认真钻研,在中学数学教材中有很多地方可以渗透德育。

2.4开展合作学习的活动

在中学数学的教学中,仅仅依靠教师的口头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应当适当开展讨论活动,通过加强学生间的交流沟通,促进他们的共同思考,并对讨论的结果进行总结汇报。这种方法既能够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意识,又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举一个例子,开展小组学习的活动,主要体现的观念就是小组成员一块学习,不仅要负责自己的学习,还要负责其他成员的学习,在这种互帮互助的条件下,充分意识到个人和团体间的紧密联系,自己取得成功还不够,团体成员都要成功才行,进而提高学生间团结合作的能力。此外,除了在课堂上进行德育渗透外,在课堂外也要进行,并将两者有机结合在一起。通过开展各种各样的数学主题活动、数学活动课以及有益的比赛活动等等,来培养学生的良性竞争意识。

2.5增加教学情境,提高德育的渗透

中学数学教师可以通过合理规划教学内容、增设教学情境等途径来培养学生的兴趣以及个性品质。在教学中适当加入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的例子,以增加学生对数学的亲切感。在教授新的知识点时,不要以由结论倒推的形式来进行,以增加学生的信任程度。在教学活动结束之后,要给学生留出一定的自由时间,使其充分感悟数学的意义。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归纳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具体事例归纳总结一般结论,培养学生大胆的猜想能力和逻辑分析能力,不要被传统的思维方式束缚,以提高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灵活的教学方式能够大大提高学生的兴趣。

3结语

中学数学教材中有很多可以渗透德育的素材,在教学中渗透德育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还具有育人的效果。所以,应当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在中学数学教学中适当渗透德育,将德育和学科内容统一起来,实现德育、智育的有机结合。

数学德育渗透论文例8

一、专业课教师的德育优势

1.德育环节多

理工科教学包括专业理论的教学和专业实践的教学,具体来说有课堂教学、实验教学、校园科技活动、课程设计、认识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多个环节,既有理论学习,又有实践过程,每个环节都可以挖掘德育素材,因势利导,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2.德育机会多

在课堂之外,如课堂间隙、食堂就餐、外出实习时,师生有很多交流的机会,教师可以借机履行德育职责。只要做有心人,把对学生的德育工作当做自己分内之事,专业课教师时时、处处有德育工作可做。由于这种德育是平等交流式的、谈话式的,容易为学生接受。

3.德育方法多

专业课教师的“知行合一”、“自省慎独”等师德素养,可以无形地影响学生;师生之间的对话交流;教师讲述中外科学家在科学研究历程中不怕困难、百折不挠的精神可以鼓舞学生;老师的有榜样的力量,比采用空洞的说教、僵化的模式更有效果。

4.德育时间和人员多

一般来说,专业课教学时间占课堂教学时间的60%以上,专业课教师又占教学人员的多数,因此,无论是在时间上,还是在人员数量上,专业课教师实施德育都占有优势。

5.占有德育资源多

德育资源包括内在资源和外在资源。内在资源包括专业课教师自身所掌握的自然科学知识、社会人文科学知识、社会经验、教师的行为举止、师德素养、授课艺术等;外在资源包括各种教学、教育的时间、场合、时机等。由于社会认同感的影响,学生更乐于与拥有专业知识和科学研究能力的专业课教师进行交流,更愿意听从专业教师的教育,因此,教师可通过自己的专业技术、科研水平、讲台形象、授课艺术、人格魅力等各方面来感染学生,对学生进行德育熏陶,只要专业课教师能充分、自觉运用所拥有的内在和外在的德育资源,德育实效将非常显著。

二、专业课教师实施德育的内容

1.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

随着教育技术的不断进步,旧的科学技术和生产能力不断被新的科学技术和生产能力所替代,揭示了事物是不断发展的客观规律;而知识之间的横向和纵向联系,表明了普遍联系的观点;科学技术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不是哪一个人或几个人的功劳,而是无数劳动人民在生产实践中,不断探索发现和不断创造的结果,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理工科教学内容中有丰富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内容,教师在组织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教育渗透,对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具有巨大的作用。

2.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奋斗精神

我国有古老的文明和悠久的历史,古代劳动人民,有很多发明创造,使得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和生产力在很长一段时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但是,近代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远远落后于一些发达国家。通过前后科技发展水平的对比,一方面可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也可激发学生的忧患意识和奋发图强的精神。

3.严谨的科学精神和治学态度教育

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往往是经过几代人长期的艰苦探索和研究得来的,国内外的伟大科学家无不有着光辉的业绩和艰辛的历程,他们的科学精神和治学态度对学生有着强烈的震撼力和激励作用,对于学生端正人生态度、树立远大理想、刻苦学习、努力工作有着很大帮助。

4.吃苦耐劳、不畏困难、团结协作的意志品质教育

现在的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缺乏忍让、团结、协作的精神。理工科不同于人文学科,一些理论比较深奥、抽象,学习、掌握起来比较困难,学生必须努力钻研,克服重重困难和障碍才能取得良好成绩,这就需要他们必须具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通过大讨论、大作业、课程设计、团队毕业设计(论文)等环节,可以逐步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很多学生从幼儿园到大学一直一帆风顺,没有经历过挫折和磨难,通过挫折教育,对学生心理健康成长,对今后走上社会尽快完成角色变换,胜任工作岗位具有重要作用。

5.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创新是一个国家不断进步发展的灵魂。为此,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尤为重要。通过启发式教育拓展学生思路,培养他们科学思维的方法;通过实验教学、下厂实习培养他们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实际操作的能力,也是德育的重要内容。

三、专业课教师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1.学科德育渗透的必要性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单纯的德育工作时间会越来越少,靠增加时间来加强德育已不现实。唯一的办法就是提倡教书育人,充分发挥公共课和专业课的德育“载体作用”和“渗透作用”,减少德育中学生的“防备意识”,从而提高德育的实效性。根据国家教育方针的要求,各科教师均要教书育人,寓德育于各科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之中。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是每个教师责无旁贷的义务。学科教学中的德育过程应该是一个渗透过程,而不是强制地直接灌输过程,渗透于每一学科理论教学和每一学科实践教学中,不仅仅体现在单科德育课程中。

2.学科德育渗透的含义

德育渗透是指德育工作不能流于空泛的说教,而要借助于科学的方法把德育内容和具体的学科知识糅合在一起,在讲授科学知识的同时,通过创设和利用科学知识所具有的德育情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道德认知能力。如在物理学教学中,应重视渗透在物理学知识中的正确的物理观、时空观和宇宙观方面的教育,以及渗透在物理学中的崇尚实践、追求真理的精神的教育。

3.学科德育渗透目标的确定

任何教育都有目标,目标对学科德育渗透具有导向作用。确定渗透目标,要依据德育总目标分层设计,应当包括因时代变迁而发生变化的价值观、道德观和人格素质,也包括即使时代变化也不会改变的基本价值观、道德观和人格素质;要做到因材施教、量体裁衣。目标要考虑学科特点,不能定得太高,也不能定得太低。这就要求教师通过对教材的钻研、挖掘、把知识传授、学生能力培养与道德认知教育有机结合起来。

4.学科德育渗透的策略

专业课教师对学生实施德育必须通过一定的载体或渠道,学科教学是最基本的途径。通过教学活动,教师将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智力的发展和情操的陶冶融于一炉。学科教学德育渗透,要按照学科特点,通过讲授、讨论、交流、阅读、视听、网络、角色扮演和实验实习等教学形式,使学生掌握必要的政治思想观点、价值观、行为规范、基本品德和培养健康人格。学科德育渗透应在“融”与“合”上做文章。“融”是讲渗透的深度,要调动教学手段让学生真正感知德育内容,引起道德情感共鸣,内化成道德行为;“合”是讲渗透的广度,全面梳理教材中显性和隐性教学内容,尽量寻找融合点,日积月累,循环往复,做到“润物细无声”。

(1)教学内容的渗透策略

理工科教学是通过传授知识来进行德育渗透的。自然科学中含有丰富的思想性和科学的方法论,对学生思想品德和人格都有很大影响。德育的渗透,就是把学科教学内容和德育内容整合。整合时,不得把德育当成标签贴在学科教学内容中,要注意各学科性质、内容及其表现形式不同,教学和德育的结合点也不同,必须做到学科内容与德育内容有机融合。

(2)教学组织形式的渗透策略

学习方式是学生的一种学习行为、学习方法与范式,也是学科教学中必须注意的一种学习组织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同样蕴含着德育的内涵与要素,是我们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所不可忽视的。自主式学习,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品格,有利于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合作式学习,能使学生懂得与人交往,懂得如何处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培养起与人合作、与人分享、尊重人、接纳人的现代人的优秀品质;探究式学习,能使学生在探究中培养不怕困难、不怕挫折的性格,能养成实事求是、勇于探索的习惯,还能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和对真理执著追求的意志品格。

(3)学科教学情境的渗透策略

学科教学总是在一定情境中进行的,教学情境本身也蕴含着许多德育的要素,它要求我们予以高度重视,并将其很好地渗透到我们的学科教学之中。根据在教学情境中渗透德育的策略要求,我们有必要重新调整对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的相关评价。以前,我们看学科教学中教师对德育的渗透情况,主要看教师对教材内容处理的情况,看相关的德育要素的渗透情况。其实我们看某一学科教学是否注意体现和渗透了“德育”,不仅要看学生对学习内容中所蕴含的德育要素体会、感悟了多少,更要看整个学科教学的气氛,看学科教学中的具体情境。如果教师真正在学科教学中营造起了自由、民主、平等的气氛与情境,相关的德育渗透的目标和任务在很大程度上就得到了落实。

(4)教师人格的渗透策略

将教师的健康人格作为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的重要的“课程资源”,是说学生每天都可以读到这本最丰富、最生动、最具有感染力的教科书。它无时无刻不在召唤和引领学生如何做人,如何生活,如何对待工作,如何处理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每一份喜怒哀乐。认识到这一点,我们教师要更自珍、自爱、自重。当自己进入学科教学领域,就要想到自己是学生的教科书,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重要的“课程资源”,自己的一颦一笑、一褒一贬、一喜一怒、一哀一乐,都要注意到对学生产生的影响。如果我们每位教师都能重视和自觉地去做了,就可以说,我们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工作已经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数学德育渗透论文例9

小学教学大纲明确规定: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激发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热情,培养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这是数学教学目的的任务之一。作为数学课不仅要传播基本的数学理论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综合分析、概括、判断、推理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数学是小学教学的一门主要学科。新课标将“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放到一个十分重要的地位,并指出“结合数学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是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因此数学课堂教学中德育功能的渗透不是一个可有可无的软任务,而是一个必须引起重视的当务之急。随着新课程理念的进一步深入,学科教学要加强对学生进行德育的理念已被广大教师接受。但问题的关键是教学实践中如何去渗透。教师们感到,语文教学本身就有“文道结合”的教学要求,数学学习的内容似乎很难与思想品德教育结合起来。因此,掌握好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是我们每一个数学教学工作者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1、充分挖掘数学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渗透德育教育

小学数学教材的例题、习题、注释中,有不少进行德育教育的、形象生动的图画和有说服力的数学材料。因此我们将小学数学教材,作为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思想品德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载体,深入挖掘其中的精神品质素养教育的因素,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有机结合,自然渗透

小学数学教材中,含有大量德育因素,教师在教学知识同时,要注意发掘教材的德育因素,优化教学过程,引导学生悟道明理。

①结合教材内容,及时渗透。

就小学数学教材的内容而论,一般可以从下列五个方面去发掘或设置德育的“渗透点”:题意和数据;概念、法则、定律、公式的成因;插页、插图和统计图表;数学史和数学家的故事。

②结合教学过程,适时渗透

教师通过渗透点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不仅限于一词一句、一题一例、一图一表,也可以是一个教学环节,一个教学过程.教学“年、月、日”时,则注意引导学生在日历上找出重大纪念日,如“国庆节”、“八一建军节”、“香港回归日”等,以增加学生的社会常识,使学生在学习中潜移默化受到教育。

(2)陶冶情操,潜移默化

数学是研究客观世界中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它反映了客观物质世界互相联系和运动发展的规律,因而为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发展辩证思维,提供了基础。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充分挖掘数学知识中含有的哲学因素,以数学知识为载体,渗透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为学生形成科学世界观奠定基础。

(3)示范导行,感染习惯

数学课上,教师和学生的示范作用以及老师对学生的严格要求,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主要方法。教师的示范作用体现在教师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来感染学生,以自己严谨的教学风格和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来影响学生。例如:上课时,教师着装要朴素大方,讲普通话,语言清楚、明白、有逻辑性, 板书整齐,书写规范,使学生在教师的表率作用下,潜移默化地受到有益的熏陶和教育。学生的示范作用体现在教师要注意发现有突出表现的学生,用实例来激励其他同学。如:对上课认真听讲,学习认真刻苦,作业正确、整洁,思考问题机智灵活等方面的同学,教师要及时表扬,为其他同学树立学习的榜样。教学时,教师还要针对所教班级学生的特点提出不同程度的要求。如:要求低年级学生在听课、写字时要有正确的姿势,回答问题要说完整话,写作业时字、运算符号要写工整,计算要正确等。要求中年级学生听课要专心,分析题意时重点字、句要用笔画出来,作业要干净、正确,要求验算的要列式验算等。高年级不仅要求学生听课专心,而且要手脑并用作好笔记,计算时要选择简便方法,要自觉检验等。

总之,不论是师、生的示范还是教师的要求,教师都要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认真、严格、刻苦的学习态度;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计算仔细、书写工整以及自觉检验的良好学习习惯。

2、融德育教育于数学能力培养过程中,强化德育情感

在教学过程中,使数学德育理论具体化、操作化,同时,又可以使数学德育实践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对于小学数学教育,宜采用如下几种方法:

(1)转化法。就是把数学中的原理和方法,转化成学生的一般的世界观和思想方法,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例如,对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中,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拼拼摆摆,动脑思考,顺乎自然地推导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从中领悟出“实践出真知”的观点。

(2)比较法。就是抓住事物之间的联系,通过对不同的算式、图形、解题思路进行比较,可使学生从中发现规律。例如,低年级应用题教学中“求比一个数多几、少几”,中年级应用题“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和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高年级教材中分数应用题的互相转化等等,在数学中,可以把他们联系起来,进行比较。一方面使学生有比较,有鉴别,掌握知识;另一方面使学生学会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领悟出事物发展变化的原理。

(3)迁移法。这一方法要求把已知迁移到未知、把此一类知识迁移到另一类知识中,使学生受到相互渗透、影响和转化的观点的教育。这也正是《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的“要将数学与其他学科密切联系起来,从其他学科中挖掘可以利用的资源”。例如,学习统计知识,可结合小学五年级《综合实践》下册统计“白色污染”,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将数学知识迁移到其他学科,使学生不仅提高了知识学习的效率,而且逐渐树立起普遍联系、转化的观点。

3、联系生活实际,组织有趣的数学课外活动,在提高能力中受到德育教育

在课堂上,教师不仅寓德育教育于数学过程,还应鼓励和指导学生通过课外阅读,社会调查等途径搜集、占有资料,从中受到教育,这样不仅智力得到发展,学生还在人际交往、思维方式,行为规范等方面得到锻炼,受到思想品德教育和美育熏陶。寓教育于学习之中,寓教育于活动之中。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到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心灵的接触。”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渗透德育的策略性,不要喧宾夺主,要提高渗透的自觉性,把握渗透的可行性,注重渗透的反复性。我们应该相信,只要在教学中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和知识的接受能力,点点滴滴,有机渗透,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就会达到德育、智育的双重教育目的,使学生各方面和谐地发展。

数学德育渗透论文例10

小学语文教育是基础性学科,具有基础性、工具性、人文性、先导性与启蒙性。语文教育是表达思想感情的重要途径,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理念具有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优越性。什么是小学语文教育中渗透德育教育呢?就是指小学语文教师结合教材内容,借助自己言行举止的力量,对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等方面实施影响,以便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因此,笔者就自身的经验,就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展开探讨。

一、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育中进行德育教育的问题

1.重视智育的开发,忽视德育的发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智育的开发不可忽视,但是也要注重学生德育的开发。新的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进学校求学理应受到良好的思想道德陶冶和扎实有效的科学文化教育,使年轻的鲜活的生命健康成长。”但是,学校教育受到影视教育的影响,传统的教育理念根深蒂固,追求学而优则仕的教学目标,忽视德育教育的影响。在这种教育的影响下,教育追求的是分数与成绩。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没有实质性的内容,永远是流于形式上的内容。在教师的理念中,德育教育完全没有成绩重要,德育教育的渗透没有落实到实践的层面上。即使有德育教育的实践课,也是脱离生活实际假大空的理论,将这些理论与语文教材生硬的连接在一起,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想脱离,使得德育教育成为一种表面上的功夫。

2.形式呆板,有效性与实效性比较低。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一些老师具有德育教育的意识,也具有德育教育的践。但是在实施德育教育的过程中,方式方法存在问题与弊端,导致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的有效性比较低。例如,有的教师不认为德育教育不重要,不想为其浪费过多的时间与精力,不愿意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内容,加强知识与德育之间的关系。在德育知识的讲解的过程中,不能够与实际生活相联系以进行生动的讲解,忽视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与认知水平,德育教育起不到应该有的效果,这种呆板的、机械的教育环境下,学生逐渐产生一些厌烦的心理,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

3.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的评价机制不健全。若想指导小学语文教学德育教育的效果,需要有一个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但是,德育教育的评级不能单纯的以成绩与分数来衡量。如果采取计分的方式来进行衡量,学生在学习中就会产生一种功利性的心理状态,德育教育就会趋向功利化,学生不会发自内心的接受道德教育,思想道德品质也不会德育实质性的提高。因此,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例如行为观察法、情境法等,这些评价方法去细心的观察与思考,精心的完善这些评价机制。在许多的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德育教育缺乏智育与监督机制,也缺乏良好的评价体系,育人功能得不到完全的发挥。因此,小学语文德育教育需要有一个正确的、合理的、科学的评价体制,发挥德育教育的最大功能。

二、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的有效途径

1.小学语文教师需要深入的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内容。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的渗透,需要教师对教材的内容进行深层次的挖掘。教师对教材要有一个整体的、科学的、合理的把握 ,然后根据自己的理解与经验做出一些总结,在上课的过程中将自己内心的感受与学生进行交流与探讨。小学语文作为一门人文性的学科,其中包含着许多德育材料,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要重点突出这些材料,起到德育教育的作用。例如,在学习《八角楼上》这篇课文的时候,需要突的是艰苦奋斗的精神品质与革命先贤为了广大人民而不断奋斗的精神品质。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这样的德育教育的材料,教师需要重点突出,发挥德育教育的重要作用。

2.使用科学合理的德育方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需要选择合适的方法,以便产生良好的德育效果。若是缺乏科学的德育方法,德育与知识之间的联系非常的生硬,小学生难以直接的理解,德育功能被完全的抑制。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选择正确的、科学的、合理的德育方法,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水平,有利于小学生接受,加深小学生理解与体会。另外,德育方法的选择也要根据教学内容、德育的主题来选择。例如,上文提到的《八角楼上》这篇文章,教师需要注重突出中心思想。例如在讲解《诚实的孩子》这篇文章的时候,教师需要强调“诚实”的含义与意义,对小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3.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的渗透需要坚持适度的原则。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的渗透需要引起教师的重视,教师需要加强德育教育对小学生的影响。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的渗透虽然具有较大的影响,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但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教学主要在于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与表达能力,以便实现语文教学的目标。因此,德育教育的渗透要坚持适度的原则,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的渗透不再数量,而在质量。语文课堂毕竟不是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阵地,教师需要把握高度,引导小学生在掌握基本的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思想道德品质,发挥语文教育的作用,也充分发挥德育教育的功能。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教学进行德育教育的渗透具有重要的作用。新的课程标准也将德育教育作为重要的内容。因此,小学语文教师需要不断地进行探索,将德育教育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发挥德育教育的功效,推进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