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职业高中论文模板(10篇)

时间:2023-04-06 18:53:00

职业高中论文

职业高中论文例1

青少年是德育主体,但不是灌输客体。一些职业高中对道德教育的理解就是系统地向这些学生传授道德理论知识,认为他们只要掌握了道德知识就能提高道德素质,忽视、缺少道德情感的激发和道德意志的强化,使德育过程中缺失了“情”、“意”两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2.社会不良行为的影响

社会生活中道德失范行为,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滋生、膨胀,这些问题使尚未成熟的职业高中学生深受影响。职业高中的学生大多是没有考上普通高中的学生,这些学生有失落感,所以喜欢接触社会、模仿不良行为寻找刺激、缓解压力。另外,网络中的不健康内容防不胜防,青少年学生很容易陷入其中,难以自拔。

3.家庭教育不当

一部分家长过于溺爱子女,不对子女提出任何道德、纪律等方面的要求,使孩子从小养成了任性、自私、不服管教、我行我素、不思进取等不良品质。还有一部分家长重智轻德,家长把大量时间和精力放在如何提高子女的学习成绩和特长培养上,不考虑孩子的思想品德教育。根据笔者进行的问卷调查发现,当问到“你对父母提出各种要求时,父母会怎么做”时,有8.3%的学生选择了“全部满足”;在涉及“你如果犯了错误,家长对你的态度”选项时,有6.7%的学生选择了“知道了也不问”。

4.学生自身的道德意志薄弱

职业高中不少学生道德意志比较薄弱,缺乏战胜困难与挫折的勇气,缺少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精神,自制力差、贪图安逸和清闲自在,遇到一点点困难就感到难以忍受。一些学生希望将来干一番事业,渴望成才,但却不愿通过吃苦与奋斗去获得成功。比如,一些学生对班级和学校分配的卫生劳动感到任务多、脏、累,干了一会就不愿坚持下去了,趁人不注意偷偷溜走。问卷调查显示,当问到“成功要吃很多苦,您对此的看法是”,仍有多达36.3%的学生选择“不想吃苦但想成功”的选项。

二、提高职业高中德育实效性的措施

1.学校要为学生道德教育创造良好的精神文化环境

道德教育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营造有利的道德教育环境,并进行有效的指导,服务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我们既要重视显性的道德资源的建设和利用,又要重视那些没有在课程计划中显现、隐藏在学校教育环境中、能对学生成长产生潜移默化影响的各种因素,也就是隐性德育资源。它们是学校德育实践必不可少的并且十分有效的组成部分。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对自然物质环境很重视,但是容易忽视精神文化环境建设,比如,教师的素养、师生和生生关系、各类知识的文化背景、校风、班风、课堂气氛等等,都蕴含着丰富的隐性道德教育因素,这些或明或暗、或显或隐的德育资源对学生的品德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创设良好的文化精神环境有利于引导学生开展道德教育活动,有利于实现自然与人、人与人关系的和谐和美化,为学生全面素质的形成提供物质和精神相统一的文化背景和心理氛围,最大限度地发挥隐性德育资源的正向功能,通过学生无意识的心理活动会促成道德教育意识和能力的形成和提高,使学生的道德教育达到预期目标。

2.启发学生开展道德体验活动

道德教育的内容丰富多彩,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要,选择与其相适应的道德教育内容。在适当时机,启发学生开展道德体验活动也是一项很好的道德教育形式。比如,在为汶川地震灾区捐款时,我们是什么心情,让同学们体验一下;在各年级开展感恩教育活动也是十分有效的,比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母亲和自己个人消费情况进行调查和对比,切己反思,开展感恩教育活动。笔者曾布置一项家庭作业,要求学生开展一项调查活动。以一个月为一个时间段,通过调查和直接交流,了解母亲一个月的单纯个人消费情况,同时,要求学生记录下自己一个月在学校的各种消费情况,然后作对比研究。调查活动使许多学生都感到震惊,学生惊讶地发现,自己的生活学习费用远远超过母亲的个人消费,在有的家庭甚至超过全家的消费总额。通过同学们的实践调查,多数学生由最初的兴趣发展到后来的震惊和感动,使学生重新认识了母亲、自己和家人,增强了学生对家人和老师的感恩意识,重新认识了自己目前的任务,可以说,这时道德教育活动震撼了学生的心灵,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3.提高班主任道德教育的积极性

在理论上,作为班主任首先要弄懂弄通道德理论,然后对学生进行明确精辟的传道解惑,使学生正确理解理想、纪律与道德的关系,明确理论知识与实现自己理想之间的关系,逐步树立学生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观念。在形式上,班主任应充分利用各种到班的时间,在班级中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方法灵活的活动。例如,举行主题班会、个别谈话、座谈会、文体活动等随时随地贯串道德教育。因此,职业高中要培养一批思想素质好、业务水平高、奉献精神强、身心健康的教师担任班主任,加强班主任队伍的建设,提高班主任工作的积极性,将班主任工作记入教师基本工作量,学校绩效工资分配要适当向班主任倾斜,使他们有时间、有精力、有热情做好班主任工作。要将班主任工作成绩作为教师聘任、职称评定、职务晋升的重要依据。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及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和高职校要将优秀班主任的表彰激励纳入教师、教育工作者的表彰奖励体系。

职业高中论文例2

中图分类号:G52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5)09-0141-01

人文关怀,起源于西方人文主义的传统,是指对人以及人类本身发展状态的关注,不仅包括对人与人类生命的存在本身的关怀,还包括对人的权利的尊重,人格的完善、价值的追求、理想的实现等等发展问题的关注使个人与人类得到完全意义上的解放。人文关怀应该成为高校学生管理的指导原则,尤其要贯彻到学生的职业指导中。在职业指导中贯彻人文关怀就是要重视学生价值、强调学生尊严,深切关注毕业生的生存、成长和发展。本文将以高职院校毕业生在就业中存在的问题为例,探讨在高职毕业生职业指导中贯穿人文关怀精神的重要意义和如何加强对学生职业指导中的人文关怀。

1 就业中的心理不适现象分析

刚刚走出校门的高职毕业生,就业方向多为小微企业的技术、服务类岗位。这些岗位对工作效率质量、个人心理素质要求较高,往往使得毕业生们产生诸多心理不适现象,如果这些心理不适不能得到适当的调节和化解,将会累积成心理疾病,严重时可能影响个人的生活、工作,造成社会不和谐因素。

1.1 现实与理想的落差产生的挫折与沮丧感

高职毕业生在顶岗实习时会发现,现实与自己的期望值之间存在着巨大的落差,难以找到专业对口的企业,岗位技术含量不高,工资待遇差、工作环境不宽松等,这些可能是他们在校时没有预料到的,而他们又找不到合适的解决方法或倾诉对象,自然会产生焦虑、沮丧、彷徨无助等心理,这种强烈的挫败感体现在工作上就是自暴自弃,一蹶不振,应付了事;或者“这山望着那山高”,工作沉不下心,整天想着跳槽。

1.2 价值观的碰撞导致的困惑心理

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有着显著的不同,在企业,强调绝对服从和团队合作等,此外,企业的人际关系更复杂,不可避免存在着一些“潜规则”。这些价值观与学生在校期间形成的价值观格格不入,坚持还是服从,学生心理上会产生强烈的困惑感。如果不理解不关心学生的困惑,不加以引导,学生将无所适从。出现两种极端,要么是在工作中随波逐流,丧失职业道德;要么是对从事的职业缺乏热情甚至憎恶厌倦。

1.3 职业环境的紧张带来的倦怠心理

现在的高职毕业生都是90后年轻人,在优越的环境中长大的他们普遍存在着敏感脆弱#抗挫折能力弱的心理特点。而同时,现代化的企业讲究的是效率和严谨,员工像高速运转机器上的零件,员工之间缺乏沟通交流,这种环境极易产生孤独和倦怠。几年,富士康集团发生的员工连续跳楼事件就有力揭示了这种职业环境的负面影响。刚毕业的大学生从宽松热闹的大学校园转入企业时,不适应、失落、压抑、孤独、倦怠等情绪会油然而生。

2 人文关怀在职业指导中的意义

对高职毕业生的职业指导,除了职业知识、职业信息、求职择业技巧的指导外,更要注重对毕业生心理上的疏导和职业态度、职业精神的教育。而这些都离不开人文关怀。而当前的职业指导中缺乏人文关怀已经成为一个突出的问题。如高校职业指导课重视职业技能、技巧的运用,轻视对学生职业态度的培养;从事职业指导工作的老师过分强调就业率,把提供更多的就业信息当做工作的重点,忽视学生就业心理上存在的问题,偏离了以人为本的理念。所以在高职毕业生的职业指导中贯穿人文关怀至关重要。

2.1 有助于化解焦虑心理,积极面对职业抉择

对高职毕业生而言,面临职业抉择的时候往往充满困惑,期望值过高、好高骛远、急功近利、凭感觉就业、胆怯退缩等现象都存在。针对学生的这些情况进行职业指导时,如能把对学生的肯定、认同、鼓励等人文关怀的内容揉进去,将有利于学生尽快从盲目和焦虑状态中摆脱,更好的认识自我,调整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以积极的心态规划职业生涯。

2.2 有助于克服职业倦怠,保持工作热情状态

职业倦怠指的是职业者在紧张与忙碌的日常生活和工作过程中呈现出来的一种身心紧张或调试不当的负面行为。是职业指导者面临的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当前职业压力大的背景下,员工产生职业倦怠的时间越来越短,有的甚至工作几个月就开始对工作厌倦,刚毕业的高职生中也存在着不容忽视的职业倦怠现象,不加以调节和克服,将产生严重的影响和危害。克服职业倦怠的关键是以人为本,唤醒人的价值追求,发挥人的积极作用。在对职业倦怠期的学生开展指导时,贯穿人文关怀,将会帮助他们及时调整工作态度,重新找回工作的乐趣,点燃工作的热情。

2.3 有助于提高就业能力,从容应对工作挑战

就业能力是一个人获得工作和保持工作的能力。它包括解决问题的能力、适应能力、自我约束能力、学习能力、人际协调能力等。在职业指导中贯彻人文关怀是提高毕业生就业能力的重要途径,因为每个人的潜力都是无限的,职业指导中融入人文关怀,可以更大程度的激发他们的潜力,提高竞争能力以及人格魅力。道德素质、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也将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和发展。

3 贯彻人文关怀的对策

人文关怀,不仅仅光有理念,还需要职业指导者们运用适当的手段和方法,将人文关怀的理念贯彻到职业指导的整个过程中。在毕业生职业生涯的一些关键时期,人文关怀具有重要的作用。

3.1 建立个性化的职业指导机制

个体差异性是现代大学生的基本特点之一,尊重大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是高校进行职业指导的基本要素。在针对全体大学生进行职业指导的基础上,把学生当作一个个具有差异性的个体,尊重学生的个性,了解学生的个体需求,而不是简单划一的进行整体性的指导。在职业指导中尊重差异性和多样性,满足不同学生的职业发展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从现实来看,大学生通常缺乏社会工作经验,对未来职业也缺乏理性认识,这种现实情况更需要个性化职业指导。注重培养大学生的就业主体意识和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自主能力。牢固树立以人为本观念,打造大学生的就业主体性。

3.2 重视全面发展

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落实到职业指导中就是要致力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把职业指导和人的生涯发展联系起来,提升学生对经济社会的适应能力。高校实施职业指导必须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把素质教育贯穿于职业指导的始终;帮助学生制定可行性较强的职业发展方案,从而使学生从根本上提升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帮助学生在职业发展规划中端正态度纠正错误,从而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3.3 真诚关心心理需求

要真正做好职业指导工作,必须强化情感互动这个主旋律,建立和谐的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这是前提和基础。具体来说,就是以诚挚、关怀和热爱的感情去感染毕业生,特别是对就业困难的毕业生,真心真意关心他们的心理问题,力所能及的帮助他们,引发他们的信任和感情的共鸣,使双方的沟通更畅通,指导实效更强。

参考文献:

[1] 工东莉,马建青.人文关怀――学校心理咨询的核心理念[J].当代青年研究,2005,(5).

[2] 申利侠.职业指导师(第1版)[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8.

职业高中论文例3

高职语文职业能力培养的目的只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促进培养学生的个性,并开阔其自身的视野。高职语文教学所涉及到的内容十分广泛,有语言、思想、哲学以及文化等等,教师在教学期间应该满足学生个性的需求,发掘其对语文某方面理解能力的优势,从而促进学生产生学习兴趣。第二,能够有效增强学生对语文基础知识的理解,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主要通过对听、说、读、写的训练来加以实现,这样不仅有助于丰富学生语言文化,还可以增强对语文知识的理解能力,从而提升自身素养。第三,通过职业能力的培养来培养学生的科学品质,教师将语文文化传授给学生,使其对人文、历史、科学有了系统性的了解,从而培养出一名具有科学品质的现代化人才。

1.2 高职语文职业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语文职业能力就是将语文知识应用在社会、生活中的一种能力,换言之也是一种沟通交流的能力,语文职业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传递信息的能力、对不同语文环境的适应能力以及通过语言实现目标的能力。培养高职语文职业能力可以促进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而沟通交流的能力正是目前社会正常交往的重要因素,教育领域的研究者都将沟通交流能力作为衡量学生综合能力的要素,由此不难推断,语文职业能力也已经成为工作单位选择人才的一大指标。高职语文中对职业能力的培养就是为了锻炼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确保其可以正确面对未来的社会竞争以及市场挑战。

2 高职语文中培养职业能力的策略

2.1 高职语文中培养职业能力的课程教学策略

高职语文这一门教学科目所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可谓是一门综合性课程,而在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课程上应将其划分成三个环节,分别是:必修环节、指定选修环节以及任意选修环节,必修环节主要培养高职学生对职业相关信息收集的能力,以帮助学生更好的认知社会和自己未来发展的方向。指定选修环节主要通过构建一个职业环境来培养学生对语文基础知识的应用能力。任意选修环节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思想品质和人文素养。三个环节环环相扣,不仅彰显了灵活性与原则性的有效结合,更能满足高职院校在培养职业能力体系的基本要求。

2.2 高职语文中培养职业能力的课程体系策略

为了提高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效率,应该加强自身建设,对其课程体系进行全方面的分析,将学生语文职业理论知识作为基础,大力发展学生职业实践能力,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开展课程体系的建设,第一,创建培养高职学生职业能力的相关课程,学生良好的职业能力不仅需要宽阔的知识视野以及出色的语感,更需要具有构建语言知识框架的能力,而这些内容是无法只通过高职语文课堂来获得的,所以创建培养高职学生职业能力相关课程是志在必行的。第二,构建培养学生汉语职业能力的相关课程,比如说口才与演讲课程、应用阅读课程以及写作理解课程等等。第三,构建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实践课程,这一环节不可能在短期内完成,是一项需要经过长期积累的过程。

2.3 高职语文中培养职业能力的评价机制

高职语文职业能力培养体系包含教学机制和评价机制,评价机制是针对教学内容开展的,通过审视语文职业能力培养阶段,寻找出不足之处,并及时纠正完善,大多数评价机制的要求都依照于课本内容,只有这样教学机制与评价机制才能共同发展。建立评价机制可以通过以下步骤加以实现,首先,构建起高职学生的个人档案,让教师对学生的特点有更好的了解,并制定具有针对性的评价标准,有助于高职学生对语文职业能力产生兴趣。其次,构建评价功能的转换机制,注重发展性的评价方针,通过分析个体之间的差异,制定出质性指标。最后就是完善评价机制,使其达到满足课程发展需求的目标。

3 目前高职语文对职业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3.1 使用的语文课本不具有高职教学特点

高职语文教育是保证学生专业知识得到提升的基础上,突出实际性与技术性,重点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所使用的语文课本也应该完美的体现这一点,以培养职业能力为重点,在保证理论知识深度的前提下,大力发展高职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但是根据科学统计,全国一共有超过五十本的高职语文教材,教学内容大多数是文化欣赏、语言表达等众多能力的一个方面,不能满足高职语文全面发展职业能力的要求,理论知识过于繁重,高职教学的特点没有得到有效的体现。

3.2 高职语文教学内容与对职业能力培养的目标存在脱离情况

根据调查发现,众多高职院校的教学内容与对职业能力培养的目标存在脱离的现象,举例而言,高职院校的教学内容过于历史化、教育化,历史化指教学内容往往偏重于经典,对现代化技术不够重视,教育化高职学生所学到的知识往往是通过“填鸭子”的方式获取的,即学生没有通过自身实际操作来提升自身能力,更不用谈对职业能力的培养了。而且学校为了保证教学体系的完整和巩固,在使用教学设备方面上没有突破与创新,这与培养职业能力应具备的灵活性背道而驰。

4 针对培养高职学生职业能力的问题应采取的解决措施

4.1 高职院校选取适宜的教学模式

只有适宜的教训模式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如何根据语文教学优点以及特征制定教学形式与内容也是目前众多学者热议的话题。高职院校应该通过考察、开展讲座、调研等形式来获取适宜的教学模式,考察主要指带领同学参加实地考察活动,让高职学生对我国未来的市场经济发展趋势有一个大体的轮廓,从而促使产生对职业能力培养课程的兴趣,以便于高职学校根据学生兴趣选出最适宜的教学模式。开展讲座的形式能够最直接的开拓学生视野,提高其自身的知识面,以便提升学习的主动性和兴趣,为高职院校选取适合学生的教学模式家打下夯实的基础。

4.2 建立培养职业能力相应的管理部门

职业高中论文例4

作者:毛凤麟 单位:天津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高职学校中德育现状

1.教育内容固化随着社会进步和时展,大学生的道德观念也在不断变化。对高职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不能总是停滞在马列主义、爱国主义、共产主义等一些抽象理论的灌输上。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大学生的道德素质与其利益需求紧密相关。在新的形势下,如何教育大学生克服自身道德素质的弱点,形成“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奋自强、敬业奉献”的公民基本道德,给大学生道德教育带来了新的内容。另外,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学生不仅需要丰富的物质生活,更需要丰富的精神生活,要求人格的独立,要求优美的环境和良好的人际关系,这些都需要不断增加道德教育的内容。此外,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展和信息社会的到来,大学生道德教育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和普及,聊天室、QQ、飞信、博客、微博、贴吧、网络游戏等等一系列信息化产物给学校德育教育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如何克服这些新生产物的负面影响,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利用网络工具学习和提升自身,一直是广大德育工作者的研究热点。2.教育方式仍需多样化在我国传统教育方式的影响下,长期以来,多数院校的德育采用了课堂“填鸭式”灌输方式。大多数高职院校,不乏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采用合班教学,几百人在一个大教室里,老师在前面滔滔不绝,下面学生做作业、看闲书、开小差、小声聊天、玩手机游戏等等大有人在。这种现象充分说明,以教师为主体的教育方式已经不再被学生们所接受,相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用新的形式去解读枯燥的思政理论,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和体会。团中央每年都倡导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志愿支援西部建设,青年志愿者活动开展的如火如荼。各个院校积极开展团日、主题班会,大力发展社团组织,致力于校园文化建设。这都是德育方式多样化的体现。但是对于新时代的高职大学生来说,他们的思想会受到多方面的复杂影响,他们的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会被极大地激发出来。这一变化了的社会环境极大的冲击了我们的传统道德教育方式,因此我们必须实行道德教育方式的创新,以增强高校道德教育的实效性。3.思想道德教育体系不完善思想道德教育是由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和心理教育等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很多高职院校忽略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或者是只做表面文章,应付上级部门检查。学校对德育教师队伍不重视,对德育软硬件条件的改善不重视,对德育实效性不重视,却更关注招生规模、就业率。这些固然重要,但从另外一个角度上来讲,学生来学校读书,是付出了一定的经济费用的,尤其对贫困家庭来说,甚至是倾其所有,校方有义务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服务和教育,这也是一个教育工作者的天职。把对学生的把这几个方面的教育统一起来,形成思想道德教育诸多内容有机结合、相互协调的合理结构,完善思想道德教育体系,提高思想道德教育的整体效应,提高高职大学生的整体素质。4.德育工作者整体素质有待提高思想道德教育是一门艺术,需要经过专业学习和训练的专业教师才能胜任。但在一些高职院校,存在重专业教师配置,轻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教师数量不足、素质不高、队伍不稳定,尤其是辅导员和心理教师缺乏,思想道德课程由其他专业教师兼任的现象十分普遍。“亲其师而信其道”是思想品德教育的基本规律,新时期对高职院校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但由于受市场经济的冲击和影响,使部分教育工作者与时代的要求仍存在一定的差距。一部分教育工作者职业态度不端正,对本职工作缺乏兴趣,他们对教师职业的选择,往往只顾及其相对的稳定性;不注重钻研业务,不注重更新知识结构,不注重教学内容、方法及手段更新,上课敷衍了事;三是没有树立正确的学生观,课余时间不注意与学生沟通,通常上完课走人,对学生的思想状况缺乏了解;四是受非道德思潮的影响,时常在学生中传播拜金主义、个人功利思想,削弱了高职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效性。

目前德育状况的分析

1.学生自身原因随着国家高招政策变化,高职院校迫于生源紧张,一再降低录取分数线,使得所录取学生的整体素质层次普遍降低。学生文化基础差、学习能力差、心理素质差,不能很快的适应大学的生活和学习氛围,由此导致厌学、对未来不确定等不良情绪,引发恶性循环,不利于个人的成长。大多数学生在高中阶段的学习成绩处在班级中下游,是不被家长和老师看好的劣等生,长期缺乏自信,更导致了思想状况不佳,对自身认识偏颇,缺乏及时的自我调节和外界调节,到了大学后依然找不准自己的位置,不能很快的融入新的集体。2.家庭原因在家庭教育中,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有些家庭教育不当,常用过激的方式来管教自己的孩子,造成孩子心理扭曲;有些家庭过于溺爱孩子,现在的孩子大多是90后,独生子女士家里的“小太阳”,从而造成孩子的自理能力和适应能力极差;有些家庭条件优越,造成孩子对金钱、享受的迷恋;有些家庭条件贫困,但是抱着“再苦不能苦孩子”的思想,造成孩子不能体谅父母的辛苦,反而优越感极强;有些家庭出现破裂,父母离异,给孩子心灵带来创伤。总之,不恰当的家庭教育,将会影响孩子的一生。3.学校原因目前,我国的高职教育的办学模式、学历层次、生源类型非常复杂。一是办学模式多,学制不统一,有本科院校办的高职,有专科院校办的高职,有职工大学办的高职,有社会办的高职,有民办高职,还有中专学校办的五年制高职等。二是就读方式多样,有走读,有住读。三是生源类型多,既有应、历届高中毕业生,也有中职毕业生,还有成人生等。另外,一些高职院校的办学时间短、办学条件不足、教育管理思想不更新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德育水平。从目前各高职校的教育管理来看,把招生、就业作为学校的第一要务,忽视了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另外,教学过程中,课堂与社会相脱节、书本与现实相脱节。此外,社会上的不正之风也在侵袭着学校,使学校不再是一方净土。有些缺乏职业道德的人在招生、就业等过程中,存在收受贿赂、营私舞弊、中饱私囊等腐败现象,大大损伤了学校的形象,诋毁了教师的职业道德,成了学生的反面教材。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场所,是学生成长成才的摇篮。学生的好思想、好品德的形成,学校功不可没,学生不良倾向的出现,学校也应负有责任。4.社会原因对高职德育影响的社会原因是复杂多变的,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国际环境的影响。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趋于明显,我国所处的国际环境和世界格局,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化。经济全球化以后,世界多元的经济和多元的文化不可避免地对青年学生产生重要影响,经济全球化使一些人淡忘国家意识、消解民族身份、失去对传统的认同感。因此,越是全球化就必须加强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国际敌对势力与我争夺下一代的斗争更加尖锐复杂,大学生面临着大量西方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的冲击,某些腐朽没落的生活方式对大学生的影响不可低估,而这些东西或现象往往通过全新包装,使这些涉世不深、思想观念淡薄的高职生很难识别,这对高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产生了巨大冲击。会矛盾的凸显期。思想文化上也更加开放,正在逐渐融入世界文化之中。一方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促进了经济的增长和社会进步,唤醒了高职学生的主体意识、竞争意识,增强了法律意识、效率观念和创新精神。另一方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不规范的问题较多。社会上一部分人精神支柱滑坡,人格操守失落,价值追求扭曲,这些都影响着高职大学生的思想。三是职业教育自身的影响。在职业教育快速发展的今天,职业教育虽然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但其价值和潜力与普通教育相比,尚未得到社会充分的认识,由此产生高职大学生的自卑感。国际国内环境的深刻变化,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既面临有利条件,也面临严峻挑战。高职大学生置身于这样的机遇和挑战中,思想的防线一刻都不能放松。

职业高中论文例5

所谓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具体是指结合综合性的语文实践活动,将所学的语文知识应用于实践当中,并解决实践中的问题。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作为职业高中语文教材中的重要内容,是职业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而且是教学的难点。如何有效开展综合实践课,发挥其最大教学功能,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重要课题。

一、职业高中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特征与意义

(一)职业高中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特征

职业高中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主要有以下几点特征:其一为综合性特征,主要为对语文知识的全面应用,融合了听、说、读、写等内容,重视语文学科同其他学科之间的关联性,通过综合研究内容和方法引导学生全面发展。第二为实践性。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作为综合性的教育活动,其开展过程中采用的是相互合作、自主探索、主动创新的教学模式,将语文知识技能融入实践当中,让学生体会到语文知识在生活工作中的实用价值。第三为整体性。职业高中语文综合实践活动需要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团结合作,共同参与,立足于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职业高中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意义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加强语文实践,注重对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培养。新教学理念下,职业高中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教学意义。传统课堂中,教师既要教学,又要进行纪律管理,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展则全面提升了教学的有效性,突出了语文实践活动以及探究、合作的学习模式在语文学习中的作用,学生在实践课中有了更多自由发展的空间,在宽松自由的氛围中,学生更愿意自己动脑动手,凭借丰富的学习资源与大量的实践,提升自身对知识的整体把握能力。其次,职业高中语文实践活动课以丰富的内容以及高效的学习方法使学生既能够获取知识,又实现了态度、情感等的生成与发展,充分注重学生的个性发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提供了较为广阔的成长空间,注重对学生潜力与个性挖掘。因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实施对学生个性的生成与健康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职业高中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管理不严格

部分学校管理者由于缺乏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经验,教学管理上存在偏差,没有及时调整教学理念与思路,课程计划上缺乏对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发设计,使得综合实践活动具体实施效果不显著。究其原因,在于管理者对于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作用与地位认识不足,对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实施,学校管理者与教师在课程意识、课程管理以及实践能力方面都存在问题,尤其是学校领导的教育理念、实践教学意识以及发展理念等直接影响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效果。

(二)课程设计开发不足

由于受传统的课程体制的影响,教师实践课程的设计与开发意识较为淡薄,技能较为欠缺,职业高中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设计开发不足,部分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开展时,对于课本的依赖性太强,没有全面发挥出活动的开放性,简单地从一个方面、一个角度来设计与实施实践活动课程,实践有效性受到了较大影响;综合实践活动课与阅读教学有着本质的区别,而有的教师在碰到教材中的综合实践活动时,只是将其作为课文来学习;部分教师对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发设计与实践上有所重视,但其教学往往局限于课本以及课堂当中,地点停留在校园里,使得实践活动课成为了科学常识课程、自然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展初衷相悖。大多数职业高中的学生更喜欢互动多、课外知识丰富的授课模式,而由于实践活动课程的设计与开发不完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未能被调动起来。

(三)组织实施随意

同写作训练、阅读教学以及口语训练等相比,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操作较为繁琐,其组织与实施对于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目前职业高中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组织存在着许多不科学、不合理的现象,有着较大的随意性,实践活动课的实践性被忽视。并且职业高中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组织是建设在学校所在地的环境、文化资源等的基础上的,并且是以此为活动背景的,因而,实践活动课是一种有着地方特色的本土化课程。而部分学校一味借鉴外来课程,导致地方特色丧失,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变形。

三、有效开展职业高中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策略

(一)提升认识,优化管理

首先,学校管理者应当转变观念,作为管理者,应当站在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角度认识到有效实施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重要性。其次,要实现专业化发展,需要转变教师培训方式,将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纳入全员培训当中,实施专项培训;改变传统单一的理论培训模式,实行实践性与研讨性相结合的培训模式;学校也需要定期对学生家长进行培训,提升家长对实践活动课的认识,获得家长的支持。此外应当加强管理,改革学校管理制度,对现行的以课堂为中心、课本为中心的教学管理模式进行改革;建立起学校综合实践课程管理等制度,确保实践活动课程的全面有效开展。

(二)立足专业与生活,加强实践

作为教学实践的主体,教师应当充当教学者与研究者的角色,注重实践课程的设计与优化,活动实施前要引导学生选取与制定活动方案;活动实施中要引导学生协调活动中的各类关系;活动结束后要指导学生形成结论,进行表达与交流。而在活动内容上,则要立足专业与学生生活实际。语文是学习与生活的工具,职业高中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展也需要体现出一定的专业性,在课程实施中需要兼顾教育与专业的要求,体现出实践课程的深度。例如,可开展模拟招聘会活动,将学生分为招聘组与应聘组,应聘组写应聘信,招聘组结合自身专业特征写招聘广告,提升学生语文应用能力的同时,让学生关注自身专业及就业情况。其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还要同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推动学生对于社会、自然的整体认知,培养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教师要在日常教学中充分挖掘生活中的课程资源,将课堂教学向外拓展、延伸。例如,可让学生记录新闻实事,关注焦点,并作好记录,教师可组织实践课程,让学生充当新闻播报员,对于新闻热点发表见解。

(三)加强互助合作,评价激励

职业高中可组建专门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师队伍,通过团队协作的方式完成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并且职业高中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是开放的,凭借一位教师的力量是难以完成整个教学的,因而职业高中的语文教师需要主动与班主任、家长以及社区合作,寻求校园内外的支持与帮助,全面提升综合实践活动的质量。同时,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实施,要以活动促发展,让学生主动探究与实践,教师要在学生实践过程中加强引导,让学生通过交流与合作,对实践活动过程中的观点、体验以及感悟进行归纳与思考,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此外,教师需要在活动实施过程中注重评价与激励,教师的语文实践活动设计开展要在切合学生实际的基础之上,评价中要以激励为主。例如,可采取小组评价的方式,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逐渐帮助学生树立起学习的信心,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自信,进而促进学生自身素质的提升。

总之,职业高中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展对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及情感与价值观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设计与开展过程中,教师难免会碰到一些问题,但作为职业高中的语文教育工作者,我们需要积极探索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展的对策,全方位提升语文教学效率。

作者:罗艳 单位:成都电子信息学校

参考文献:

职业高中论文例6

(一)论文选题问题

高职学生在论文选题方面主要表现为缺乏特点。呼伦贝尔职业技术学院要求是结合自己顶岗实习期间的情况,从实习过程中发现问题利用自己所学知识为所实习的企业解决问题,从而得出论文。而学生在选题方面过于空乏,题目过大,没有落实到具体某个问题上。还有学生实习的单位是集团旗下的子公司,并未从子公司入手,而是从集团比较出名的公司来写,例如有个学生以“北京苏宁有限公司客服管理”命题,而该学生实际实习的单位是天津苏宁有限公司,这样没有达到我校毕业论文命题原则。有的学生为追求创新、创意,选题过于冷僻,与所学知识牵扯甚少,增加了论文完成的难度,例如有学生以“试论我国物流法律法规的立法现状与发展”为题。

(二)时间设置问题

我院高职学生毕业论文安排在第五学期,这学期学生要完成论文选题、提纲撰写、初稿撰写的工作,第六学期完成所有的定稿工作。而我院高职学生实行“2+1”模式,学生在毕业论文写作上的时间和精力很少,毕业论文安排时间与学生顶岗实习和就业时间有冲突,严重影响了指导教师对学生的指导,从而使学生论文质量大打折扣。

(三)格式规范问题

在我校物流管理专业中抽查的12份论文中,论文的格式方面存在相当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表现在论文排版方面。学生在论文排版中普遍存在目录不会自动生成、无法自动对齐,字体不统一,段落间距不统一,字体大小不一等问题。这些问题反映出了学生对论文的排版方面投入的精力不多,做得不够细致,同时,学生也反映自己对word软件的操作应用能力不够。

二是表现在论文的参考文献格式标识方面。抽查的12份论文当中,只有一份论文参考文献标识标准,在论文当中都有体现,其他很少甚至没有在论文当中有文献标识,只是在论文最后列出参考文献。

(四)指导教师问题

毕业论文对指导教师的要求至少是讲师以上,师资的缺乏和教师职称水平较低势必影响我院物流管理专业学生毕业论文的指导工作,加上我校教师基本上都是大学毕业直接参加工作的,在企业的实践经验很少或者几乎没有,这就影响了对实践环节的指导质量。

二、解决论文的对策和建议

(一)认真负责地做好选题工作

在毕业论文开始前,教师可以用讲座的形式有针对性地耐心讲解选题的途径、步骤和方法,并根据专业特色进行选题训练。在12份抽查的论文中,得分排在第一的学生论文的题目是“对天津瑞鑫源货运有限公司物流经营模式的分析”,这个选题既能够解决实际问题又符合时代特色,这个学生就是在顶岗实际中充分思考、凑集大量资料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二)改革毕业论文的写作时间

我校物流管理专业毕业论文的启动时间最好可以安排在第四学期,在开学初就启动毕业论文撰写工作,经过第三学期四周的教学实习,积累经验之后,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再经指导教师的指导,可以让学生在上课期间,通过课堂讨论等方式确定毕业论文的题目。题目确定后,学生带着题目去顶岗实习单位实习,在实践工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不仅能够提高论文的写作水平也可以提高学生在顶刚实习中的工作质量。

(三)加强论文格式的指导检查

指导论文格式时可以采用集中指导的方法,指导教师将其指导的学生归为一组,小组学生之间可以进行阅读检查,这样可以最大限度的检查他人论文当中存在的问题,也能起到提醒自己的作用。教师可以选出选组中格式最为标准的一人为组长,让该组长负责论文格式的指导,最后由指导教师进行总体指导,节省精力。

(四)努力提高我校的师资力量鼓励并帮助青年教师进行职称晋升,提供校外实践学习的机会,鼓励教师多去企业参加调研、学术交流,提高教学水平和实践能力。另一方面,应与实习合作单位进行更深层次的合作,聘请企业一线专家来我院进行毕业论文的指导和监督检查工作。

职业高中论文例7

【关键词】德育职业高中德育社会转型期

前言

长期以来,我国学校德育在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随着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道德多元化的发展,道德教育的社会背景发生了重大变化。存在着德育目标过高、脱离生活实际,德育内容忽视底线道德教育,德育方法过于单一,缺乏对学生道德判断能力和道德选择能力的培养等缺陷①。

在我国社会转型时期,在经济全球化、利益多元化、信息网络化的大背景下,职高学生的思想行为方面呈现出多样化特点,学校德育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职业高中德育创新作为一个新的时代课题,我们必须在职业高中德育方法上下功夫,努力改变职业高中德育效果不佳的现状,不断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一、职业高中德育教育存在的误区

(一)德育内容僵化,缺乏德育课程的校本研究

职业高中德育课程的大多是按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的要求开设的,很少甚至没有结合学生实际、社会环境实际,缺乏针对性的德育校本研究。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学生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发生了重大变化,以强调利益导向和竞争效益的经济伦理与以奉献利他精神为主要特征的社会伦理发生着激烈碰撞。过去学校德育所灌输的绝对社会本位的思想,作为一种社会道德理想,只能要求社会成员中的少数先进分子,而用它来要求社会全体成员,则缺乏充分的社会基础。德育内容本身缺乏前瞻性与灵活性,结果使德育局限于书本大纲,最终导致学校德育的低效和失效。

(二)德育教育者缺乏经验

职业教育的发展时间相对较短,专业设置又随着市场的变化不断进行调整,因此,教师普遍年轻。老教师和中年教师较少,青年教师占大多数。青年教师也是在经历着我国的经济改革和市场转型的变化,他们自身的世界观、人生观也正处在一个转折时期,他们也需要不断的学习和修养。青年教师接受新鲜事物较快,他们在工作中比较重视实际的效果,注重当前的个人价值的实现。但也存在着工作中容易急躁和耐心不足的缺点。尤其是在德育管理过程中,可能存在对学生管理没有耐心,对学生管理工作操之过急,甚至有对学生的不规范行为过分气愤而动手打学生的情况出现,这种现象就要求学校在德育管理中要首先对班主任和教师进行德育管理。

(三)学校对社会变化的不适应导致德育的缺陷

职业高中培养出来的学生应该要具备相应的技能,这就需要学校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社会大环境的变化进行针对性的德育教育。职业高中的学生毕业之后很大一部分是走上社会工作岗位的,现在学校也是根据普通高中的德育教育内容对职业高中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缺乏针对性,也就导致了很多学生毕业之后走上工作岗位找不到自己茫然,不能准确定位。

二、职业高中德育方法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德育方法脱离社会实际

对学生的德育教学不是通过指导学生自身的人际交往和现实的生活过程来培养学生的道德,而是把教育置于生活之外。不是把道德视为一种只有在人与人之间现实的交往生活才存在的纬度,把德育视为一种内含生命体验和情感特质的生活实践过程,而是把道德从生活中剥离和抽象出来视之为可以独立存在的东西②。而在实际中,我们知道德育与我们的生活是休息相关的,不可脱离的。如果把德育视为可以在真实的生活过程之外来专门进行的活动,德育就成了像自然科学教育一样的知识授受或思维、认知能力开发的过程,不具备动态教育、传授方法的。

2.对德育理论的理解和应用存在偏颇

人们普遍认为教师是德育的主角,学生完全是德育的配角,因而在实际的教育活动中忽视学生的主角之绝色,即把学生看作是社会规范的造物,把德育看作是完成这一任务的工具,学生接受、继承和掌握了既定的社会道德规范就是德育的目的。在这种教育方式的指导下,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所教的知识;执着于此的教师也就看不到学生作为道德实践活动的主角的角色③。因而在这种教育中,学生没有主体性,感受不到育德的乐趣,只能感受到压抑、痛苦。

三、以德育生态论指导职业高中德育之措施

针对职业高中德育生态存在的问题及可能的原因,在建构和谐德育生态的过程中,根据职高学生的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措施。

(一)因材施教——职业规划设计

职业高中的学生毕业之后是要走上工作岗位的,学校德育教学的时候要根据学生毕业之后走上社会这个特点。教学的时候适当导入未来职业规划这一课程。让学生能明确的职业生涯发展目标,以学生终身发展为视点,设计教育方案、开展教育活动,强化学生的职业理想、职业道德、综合能力及承受挫折能力等的培养,引导学生明确职业生涯发展目标,全面提升自我能力,学会把握职业机会,以保证自我职业生涯的持续发展。

(二)强化学校德育的辐射功能

要把学校德育和社会德育系统结合起来。不能再将德育投入当作一种无偿的经济负担,而应当把“以德治国”的精神落在实处,充分认识职高学生德育的重要意义。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要逐步扩大现有职业高中学校的德育功能,充分发挥其对社会的辐射作用④。有效扩展学校的德育影响范露,使其沿着学校德育、家庭德育、社会德育的方向发展,促进学生德育的全面发展。

(三)树立大德育观,充分发挥杜会对学校德育的促进作用

职业高中德育管理的主体除了有普通高中职业管理主体的特点外,还要在德育管理中体现职业高中的就业特性。要考虑到适应劳动力市场的需要,满足社会对各种劳动力的需求,降低青年就业的门槛,解决学生就业问题,是职业高中的主要目标⑤。同时面向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适应就业市场的实际需要,培养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需要的实用人才。把职业高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文化基础教育和职业技能训练等方面有机结合,形成思想政治教育是灵魂、基本的文化教育是基础、职业技能训练是特色的职业教育格局。在进步的社会思想意识和社会调节机制的引导和支配下,社会的道德教育应同经济发展相互适应和相互促进。

优化德育环境,还必须正确处理好社会、学校、家庭教育环境建设三者之间的关系,要形成社会、学校、家庭的大德育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1]许佳.道德多元化背景下学校的反思与超越[D].河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年6月,16页

[2]孙艳艳.社会转型期高校德育方法创新研究[D].江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年6月,17页

职业高中论文例8

语文是我们的基础文化课程,是我们的母语,因此它的地位是其他任何一个学科都不能比拟的。它在造就我国现代化建设所需人才方面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语文教师如何承担起这份教育人才、塑造栋梁的责任呢?如何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他们真正掌握这门语言,达到灵活运用的目的呢?语文教师要认真学习和领悟新课标的理念和精神,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更新教学观念,积极投身课改实践,在新课程标准理念的导引下进行语文创新教育,有效利用新教材,巧妙采用教学手段和方法,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不断提升。

一、从教材上寻找突破

首先,语文教学目标的确立。职高语文教材不仅体现专业性、实用性,更要考虑将其定位为能让学生接受一定文化熏陶的重要载体,即语文学科应该承载一定的文化内涵,使学生具备一定的修养和道德水准。所以教材应当有适量的现代文、适量的文言文以及一定量的应用文体。其次,教材内容的选择。通俗、实用、直观、能接受、易感悟的文章当为首选。文言文可选择一些有日常行为教化、感悟类的作品,如《论语》、《诗经》。唐诗宋词是中华文化瑰宝,可以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作品作为学习的范文,还可以加入一些颇有情节性和趣味性的作品,如《促织》、

二、职高语文教学中应加强创新思维培养

首先,教学内容要与专业进行有机的结合。目前,职高语文教学内容与学生的专业基本无关或者关系不密切。因此,职高学生大多重视专业课而忽视文化课。语文教师要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就要以专业为突破口,巧妙地把语文和学生的专业联系起来,使教学内容具有实用性。它要求不仅从直接兴趣为切入点,更要充分调动学生的间接兴趣。在语文教学中我创设了一些生动活泼的课型,即把单一的语文课变成表演课、朗读比赛课、演讲课等。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活动中提高语文运用能力。直接兴趣是对活动本身而产生的兴趣,间接兴趣是对活动结果所产生的兴趣。其次,教学方法要以学生的专业发展为本。近年来,随着招生政策的变化,职校学生的文化素质相对较差,缺乏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因此,在语文教学上尤其要注意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习惯。为此,我利用学生的专业特点,鼓励学生进行探究性的学习。在花卉园艺专业讲“调查报告”这种应用文体时,我鼓励学生到市场搞一个调查报告。这种作业弹性大,学生发挥的空间也大,大家都愿意做,乐意做。这种探究性的学习活动,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追求真理、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还让学生在搜集、阅读资料的过程中,锻炼了自己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同时也锻炼了思维能力,提高了教学效率。第三,重学习过程,淡化卷面分数。以学生的专业发展为本,应让学生从分数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必须摒弃原来的考评体系。我建议把教学的评价重点放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之中,把教学的重点放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上,而不是单一的考试卷上。语文考试要少用或不用标准化试题,职高语文考试更不应该以标准化试题为主要手段,考试要以学生的专业发展为本。所有考试、测验都要重专业能力,重专业知识的运用,反对死记硬背。评价教学效果不应该是只看分数,而是要看能力;不是单看一张标准化试卷,而是要从听、说、读、写、专业运用能力多方面综合评价。因此,教学评价不但要更新,还要与时俱进,以学生的专业发展为本。

职业高中论文例9

我国高职教育的长足发展,既有制度层面的因素,也有市场经济刺激的因素,尤其是后者对高职教育的影响将日趋显示出来,市场经济对高职人才类型的需求既能激励高职教育的发展,也成为决定高职教育发展方向的决定因素。在这样的背景下,高职院校必须建立与市场需求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模式,而要实现这个目标,有很多问题需要在教育实践过程中思考和廓清,其中包括对职业能力的理解与对高职人文教育的重新认识,这在一定程度上关系到高职教育模式未来的走向。

对职业技能的深入理解

高职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的不同之处在于普通高等教育偏重于理论型人才的培养,而高职教育偏重于实用型人才的培养。对高职教育而言,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应成为教育教学的重点,这已经在高职教育工作者中形成了共识。但什么是职业技能呢?一般的理解就是实用性的专业技能。专业技能在高职人才培养模式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但将专业技能等同于职业技能的认识倾向陷入了职业技能理解的误区。因为专业技能并不能涵盖职业技能的全部,从职业教育的角度来看,职业技能应该包括三个部分,即专业技能、心智技能与基本技能。三者之中,专业技能是主体,心智技能是内核,基本技能是支撑,这三者既有主次之分,又不可忽略其一。表面上看,三者似乎相互独立,各不相干,究其实,却互相依存,不可或缺,如同人的双手、大脑与体质。

受过高职教育的人具备相应的专业技能是从事职业工作的最基本的条件,高职毕业生一般是在生产和销售第一线工作,这些具体工作都需要具备与本职工作相适应的专业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因此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对高职教育来说是必须提供的,或者说这是市场对高职教育的一个基本要求。

但仅仅具备了专业知识和技能并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高职人才,优秀的高职人才还应该具备专业知识与技能之外的另一些能力,就是智力技能和现代社会必备的基本技能。所谓智力技能,包括对问题的分析、判断、解决的能力,还包括与人交流、沟通、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甚至包括理解能力和审美能力。智力技能是一个较宽泛的概念,渗透在职业生活的方方面面。所谓现代社会基本技能,是指书面表达能力、口头表达能力、英语应用能力与计算机应用能力等无论从事何种职业都必须具备的通用能力。高职人才一般所从事的是现场工作,不仅自己要具有相应的动手能力,还必须具有与人协作的能力,不具备合作能力不仅会影响工作效率,而且对工作者自身职业生涯的发展也会产生重要的影响。

因此,无论从具体的职业工作要求还是从个体未来的职业发展来看,智力技能和基本技能的影响都是不可忽略的。智力技能与基本技能的培养应该和专业技能一样,成为高职教育的重点。高职教育也只有将专业技能的培养与智力技能、基本技能的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共同体,才能完成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使命和任务。

对人文教育在高职教育中

地位与价值的重新认识

目前,在高职教育中普遍存在一种倾向,就是重视专业教育而忽略人文教育,人文教育在各高职院校的教育体系中处于边缘化的地位,甚至很多从事高职教育的人都认为人文教育可有可无。在高职教育中,人文教育并非可有可无,而是对高职人才培养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这个作用体现在职业能力培养中的智力技能与基本技能的培养方面。

首先,从职业工作对智力技能的要求来看,分析、判断、解决问题,处理矛盾以及与人交流、沟通与合作共事的能力,不是高职学生在生活中能够自主完成的,必须在高职教育过程中由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引导和训练,而完成这种引导和训练显然是专业技能课程所无法承担的,必须有相应的人文课程和有组织的校园人文活动作为主要的承担者,高职院校的人文课程和从事人文课程教学的教师在这一过程中成为重要角色。

其次,从学生未来职业生活的角度来看,无论是在同一工作领域内的发展还是职业转换的选择发展,都要求其具备相应的智力技能与智力潜力,较宽广的人文知识作为职业发展的基础,相应的现代社会的通用技能作为提高职业活动质量的基本保障。而且从个体所受的教育影响来看,青年时代的影响是十分深远的,因此,如果在高职教育阶段忽略了人文教育,学生个人职业的未来发展必然会受到影响。

再次,从整个社会发展对个人素质的要求来看,社会的长期发展需要个体整体素质的提高,而这种整体素质绝不仅仅是专业素质,更包括人文素质在内。高职教育的毕业生是未来社会发展的重要承担者,其整体素质的培养与提高不仅是对学生个人的责任,也是一种社会责任。

高职教育中人文教育所要承担的这个使命和任务,决定了人文教育在高职教育体系中的地位与价值,也为人文教育在高职教育中的定位确立了方向,即人文教育应与职业教育相结合。

高职教育中职业技能培养与人文教育的结合

在高职教育中,要将人文教育与职业能力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个职业教育的整体,这样不但可以解决人文教育在高职教育中的地位问题,也有助于职业能力培养中专业技能与心智技能以及现代社会必备基本技能的协调发展。

目前,高职院校正在着力强化学生专业技术能力训练和试行两年制学制,为了增加实践教学的课时数,使实训实习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比重大大提高,同时又不仅不能增加总的课时数,而且还要逐步削减总课时,这就势必要大大缩减理论教学课程。在理论教学课程中,专业基础理论、思想政治理论、公共英语、高等数学、公共体育、大学语文孰轻孰重?确实很难说清。但简单化地一刀砍掉哪一类课程、哪一门课程,肯定都是不明智的。这里,仅就专业教学确实要加强,实训课时确实要增加的前提下,如何恰当对待高职院校人文教育课程的问题略陈己见。

第一,要加强而不是削弱人文教育课程的建设。在高职院校,人文类课程教学不宜占太多课时,不宜与专业教学争课时,这是一个共识。我们所说的加强人文类课程的教学,只是说要有人文教育的意识,要将其作为高职课程体系构成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主要是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与教学效果上的加强,这就需要人文类课程本身进行创新性的课程改革,尽快建立一种既不必挤占过多课时,又确实富有成效的教学新思路、新模式。正如专业基础理论课程的课时多,并不意味着确有必要与教学效果一定好,在有限的课时内,只要精心把握,注重效率,极有可能取得事半功倍的实效。此外,重视并不意味着一定要在必修课上才能体现出来,将原来的课程化整为零,拆分成小型灵活的选修课,充分利用学生课余的时间与精力,让其依各自的兴趣爱好自主选修,也同样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第二,要将人文教育向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渗透,大胆突破将人文教育仅作为学生综合文化素质教育的习惯思维,明确提出人文教育的应用性。一方面,要在现有的人文课程教学中强化应用性人文知识技能的传授与训练;另一方面,要有针对性地在各专业课程体系中开设灵活多样的人文应用性课程,或者将人文应用性知识与技能融入专业教学的相关环节,在专业技术技能的教学训练中,探索技术与人文的结合,逐步确立技术与人文并重的现代职教理念。

第三,要加强校园人文活动的组织与策划。学生的课余文化活动、各种类型的社团活动是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和人文应用技能养成的重要载体。校园文化活动的组织与策划,要有意识地与学生的职业理想、职业选择、职业能力、职业发展密切挂钩,使目前比较分散的、流于宣传造势层面的各种活动,在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外在形式之上获得鲜明的职业化主题,并以此凸显校园文化活动的人文内涵和人文应用知识技能的活力与张力。

参考文献

[1]张志军.试论高职培养目标定位与人才模式的特征[J].职教论坛,2004,(4下).

[2]丁继安.论高职人文教育面向职业生活的问题[OL].,2005-08-13.

[3]赵琳,冯蔚星.中国职业教育兴衰的制度主义分析——“市场化”制度变迁的考察[OL].,2005-08-13.

[4]谢作栩.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道路的研究[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1.

[5]石伟平.比较职业技术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职业高中论文例10

1.教学深浅无度。传统的职业教育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被动式学习,学习效率不高。为了提高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人们开始倡导项目教学或者一体化教学。在职业高中,不同专业对语文的要求不同,如旅游、文秘和管理类的专业对语文要求较高,机械、建筑和电气等专业对语文要求较低。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能力和掌握速度也不同。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教到什么程度,学生要学到什么深度,要根据专业需求、市场需求以及学生的能力而定。由于教师长期处在教育一线,没有足够的市场经验,对市场需求把握不准,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把握好语文教学的深度,导致学生掌握的技能不能跟市场需求匹配,如此的语文教学不仅学生不喜欢,社会也不会接受。

2.教学无特色。职业高中是为社会培养技能型和应用型人才,跟普通高中教育不同,它具有较强的行业特性。但是目前大部分职业高中的语文教材跟普通高中的语文教材内容相似,没有强调对学生审美观和文化内涵的培养。职高的语文考评与普通中学一样采用试卷考核的方式,不能考查出学生的真实水平,也影响了语文教学中对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职业高中学生毕业后工作在第一线,要跟人打交道,听说能力特别重要,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重读写轻听说的教学模式不能满足职业教学的需求。

3.学科地位低。语文是学习其他各个学科的工具,而职业高中领导通常只关注学生专业课程的学习情况,忽略了语文课程的作用。有的学校为了加强学生技能培训,还擅自删减了语文课程的学习课时,这也导致了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倦怠,影响了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另外,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中对语文和数学等文化课程已经倦怠,没有任何新鲜感和好奇感,加之教学本身没有专业针对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

4.与专业课脱节。在课程设置上,各个学科之间具有一定的独立性,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但是其实没有一门知识和技能能够独立于其他学科之外,各个知识领域相互交叉和渗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将语文教学跟其他学科分割进行,否则就会显得教学内容非常单一,缺乏专业针对性,学生的语文能力不能在专业上得到很多的体现。

二、解决职业高中语文教学存在问题的对策

1.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职业学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常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教师将语文知识分解到句子甚至字词教给学生,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这样的教学模式阻碍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达到的教学效果也不大好。所以为了提高职业高中语文教学效果,语文教师要具备一定的专业基础,在教学过程中要找准语文课程跟专业课程之间的契合点,实现二者的完美结合,充分发挥语文在解决专业问题上的作用。

2.寻找具有职教特色的教学手法。职业高中语文教学方式必须根据学校的特色进行改革。职业教育培养的是具有一定操作能力的实用型人才,使其能够更好地为当地经济的发展服务。所以职业院校就必须根据当地经济发展的情况,设置相应的专业课程和人才培养模式,形成自己独有的办学特色,进而形成学校语文教学的特色。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找出适合本班学生的教学手法,让教学特色能够在实践中得到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