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临床专科毕业论文模板(10篇)

时间:2023-04-01 10:32:47

临床专科毕业论文

临床专科毕业论文例1

药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包括很多环节,如选题、文献调研、开题报告、实验研究、中期检查、论文撰写、论文答辩评优等[1]。各个环节都很重要,全方位的加强管理才能提高整体的教学质量。作为一名药学教师,每年带教2~3名毕业生,对近年来我校临床药学专业毕业论文选题情况十分关注。既希望能够选择优秀的学生开展课题研究,又希望有合适的课题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促进他们的发展。选题环节是一个重要的开始,本科生毕业论文时间紧张,几乎没有更换课题的充裕时间,一旦确定题目就要勇往直前的完成[2]。本文从毕业论文选题环节师生遇到的问题阐述自己指导本科生毕业论文的一些体会,为不断推动论文质量的提高和本科生培养质量的提升进行有益的探索。

1 以兴趣为导向,通过网络双向选题

通常情况下,以什么研究方向为题,有导师指定,也有自己选择,不管怎样,都要建立在兴趣的基础上。由导师指定的课题,导师也要介绍需要查阅参考资料;导师如果给予学士更大的自主性,由学生自己选择,导师要把握方向,随时提出建议和指导。总体来说,选题按照药学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的要求,有针对性地进行选题。要真正做到把学生的兴趣和指导教师的研究方向结合起来,必须做到双向选择。目前,我校利用教务处网络系统可以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最终达到课题资源的最大程度的合理化配置。对于网络双向选题,首先要求指导教师根据教学实际和承担的科研项目,兼顾本科生的实际情况,拟定若干题目。对这些题目是有基本要求的,学校先要初步审查才能让学生来选择。比如要保证课题难度合理,工作量与预定时间匹配,避免课题太简单、研究范围过大、研究内容太多等。然后召集毕业学生一起探讨、交流,由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题目。期间,教师和学生要多次交流,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兴趣爱好;学生要了解题目的内容、方法和要求,进度计划等,让学生对所做的课题初步形成清楚的认识,如果发现不合适的情况,取消第一次的选题,重新再选。最后,教师同意选题,学生才能开展课题研究。

2 注重创新能力培养,设计结论开放性的选题

目前大多数本科毕业论文的选题研究范围过于宽泛,针对性不强,毕业论文内容空洞。药学专业下细分包括五大学科方向:药理学、药物分析、药剂学、药物化学、微生物与生化药学,结合临床药学实际,还应该包括以及医院药房、临床药学等[2]。所以考察近几年药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题目发现,覆盖面非常广。如此多的研究方向,如何集中实现我们的培养目标?我觉得一个最根本的关键是要保证所选课题的创新性。大家都知道,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创新意识是创新能力的灵魂与基础。提高药学专业本科生的科研素质和创新能力,成为我国医药学教育事业的重要使命。药学专业的创新意识就是在实际药学的领域中敢于尝试、推陈出新。学生创新意识的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如何增强大学生创新意识,锻炼并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出一代又一代具有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当今大学的首要任务。研究课题不能因为本科生实验时间短,基础底,操作能力差就降低要求。能够得出明确结论的验证性课题只适合学习基础知识的时候来用,而毕业论文不同。毕业论文的研究结论应该是开放式的,得出的结论应该是有启发和可以探讨的[3]。部分药学毕业生需要到医药生产、营销、使用、服务和管理等环节的医院药剂科、药厂、医药公司、药检所(药监局)等部门实习,这些校外实习基地带教老师水平参差不齐,他们教学科研水平差距较大,有部分单位仅能接收学生实践但根本不具备本科生论文写作指导能力,急需加强管理和指导。

临床专科毕业论文例2

临床检验诊断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作为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尤其是2009年以后得到了快速发展,已经进入到了制度创新、加快发展、全面提高的新阶段。临床检验诊断学是一门以实验操作为主的实践性临床二级学科,其目标任务、工作模式和从业人员的能力素质要求与其他临床学科存在较大的差异[3]。因此,临床检验诊断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应根据学科自身特点,不断探讨和完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突出临床检验诊断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教育规律,重点彰显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在培养高层次应用型检验医学人才中的价值。本文从临床检验诊断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目标和实践出发,探讨临床检验诊断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培养模式和面临的问题。

1临床检验诊断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培养目标

临床检验诊断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的本质是职业性学位、学历教育,其突出特点是学术性与职业性相结合。以检验医学专业的临床实践需求为导向,注重培养学生的医学基础理论、正确的临床思维、娴熟的临床诊疗和临床检验操作技能,特别是提高临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工作能力,以及一定的临床创新能力、良好的语言表达与医患沟通能力为目标。把学生培养成为能够将临床实验诊断与临床诊疗相结合,满足临床检验诊断实际工作需要的应用型高层次检验医学人才,即培养“能看病的执业医师”。其职业需求性是区别于科学学位的显著特征[4]。

2临床检验诊断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探讨

2.1规定临床检验诊断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招生条件

目前,临床检验诊断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是培养高层次检验医师的重要途径之一。按照我国现行的《执业医师法》和《医师资格考试报名资格规定(2014版)》的相关要求,五年及以上学制的医学检验专业本科学历可作为临床类别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学历依据[5]。由此可见,对报考临床检验诊断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考生的本科专业和学历应进行严格要求,只有2012年12月31日前入学的五年一贯制本科医学检验专业或临床医学专业毕业学生才符合报考条件,生物技术、生物工程及其他相关专业本科毕业生应限制报考。否则,在临床检验诊断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会碰到许多制度障碍,难以实现临床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的目标。因此,临床检验诊断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中应明确规定报考条件和招生标准,以免学生误填、误报。

2.2严把临床检验诊断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导师的准入条件

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是以临床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侧重于临床理论、临床诊疗技能和临床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培养过程主要在检验科和部分临床科室轮转训练。因此,只有医院检验科或从事实验诊断的相关科室的硕士导师才能依托临床医疗资源,为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提供良好的临床实践平台,才能更好地保证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顺利进行。

2.3转变临床检验诊断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导师的培养理念

从临床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目标看,临床专业实践培训是其培养的生命线。由于我国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起步较晚,目前大部分临床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导师同时也是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导师,不少导师仍然受到科学学位研究生传统培养模式的影响,对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和特点认识不到位,仍然存在“重科研,轻临床”的思想,往往追求毕业论文的科研水平,忽视了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实践技能的培养。观念决定教学行动,观念影响培养质量。因此,招生单位应对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导师进行上岗资格培训,让导师们充分了解《临床医学专业学位试行办法》的相关规定,并可定期考评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的研究生培养方法和培养质量。同时,在专业学位研究生毕业条件的设置上,可加大临床实践技能考核的权重,适当降低毕业论文研究水平的要求,从制度上正确引导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导师转变观念,突出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职业培养特点,保证培养质量。

2.4推行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双轨合一”的教学模式

目前,临床检验诊断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在报考条件、毕业要求等方面存在差异,总体上讲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要求高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但二者的目标都是通过严格、系统的临床实践培训提高受训者的临床思维能力、临床诊疗能力和临床创新能力,更好地服务于临床和患者,即培养高级临床应用型人才。因此,临床实践训练的培养目标、培养过程和训练方式是两者的有机结合点,为“双轨合一”提供了可能性。为了不断完善我国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体系建设,2014年教育部等六部门联合颁发了《关于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的意见》,正式将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双轨合一”。2015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制订了《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从制度上有力推动了临床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并轨后的临床检验诊断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教学模式实现了硕士研究生专业学位授予标准与临床医师准入条件相衔接,临床检验诊断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毕业时,能够同时获得执业医师资格证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毕业证书和专业硕士学位证书,不仅避免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再接受住院医师规范化的重复培训,节约了宝贵的教学资源,而且学生同时获得了临床医师执业资格,为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就业提供了更多机会[6]。因此,“双轨合一”的临床检验诊断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学模式获得了广大考生和用人单位的高度认可,成为了检验医师培养的又一重要途径。

2.5合理选择临床检验诊断学相关的基础理论课程

临床检验诊断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虽有国家的指导性培养方案,但临床检验诊断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不能完全等同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还应加强临床检验诊断学相关基础理论的培训和提高。目前,许多招生培养单位都设置了专门面向临床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系列基础理论课程,除政治理论、外语等公共课程外,其他临床基础理论和技能课程针对性较强,需要导师指导研究生认真选择适合临床检验诊断学专业需求和实用性强的课程,才能保证学生学有所获,学以致用。临床检验诊断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应以生化、免疫、微生物、血液、病理学科的实验性、应用性课程为主,如“生物芯片技术”“免疫组化分析技术”“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生物信息学”“电镜技术”等应用型课程,以提高学生的实验方法和操作技术的理论知识水平,为临床实验诊断技能的培养奠定良好基础。

2.6制订具有专业特色的临床实践训练计划和考核标准

临床检验诊断学是一门以实验操作为基础,为临床疾病诊治提供实验诊断依据的实践性学科,在临床实验诊断工作中,临床疾病的诊治技能不可或缺,但涉及相对较少。因此,临床检验诊断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不能生搬硬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体系。首先在临床轮转培训科室的选择上,应选择血液科、肾脏内科、感染性疾病科、呼吸内科等与临床检验诊断密切相关的内科科室进行轮转学习,重点训练研究生的临床疾病诊治思维和诊疗技能,开拓临床视野。同时,还应轮转与临床检验诊断学相关的病理科、输血科、核医学科等实验性学科,学习本专业相关学科的基本临床技能和工作模式。其次在临床训练考核标准上,应探索建立一套适合临床检验诊断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临床技能考核的标准,临床学科应以“三基”和临床思维考察为重点,本专业的技能考核可以临床实验操作考核为主,强化临床动手能力和业务素质训练,突出临床检验诊断学的专业特点和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职业导向性。

2.7突出临床科研特色

按照《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的要求,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须通过学位论文答辩才能毕业。立足于硕士研究生培养的角度,不能局限于“检验匠”的培养,应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临床科研综合能力训练,培养善于在临床中发现问题,又能够通过科学研究总结规律、解决临床上的疑难困惑,并指导或调整临床实践的能力尤为重要[7]。然而,专业学位研究生在3年培训期间,33个月必须在临床轮转实训,有利于发现临床问题,为开展临床科研提供了便利性。因此,临床检验诊断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应紧密结合临床工作中的问题和需求,选择、设计毕业课题,注意课题研究深度适宜,不能过分追求创新性和理论研究意义,可突出科研工作的临床特色和实用价值。

3临床检验诊断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应处理好的几个问题

3.1招生面临的生源问题

目前,报考临床检验诊断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生源主要为五年一贯制医学检验本科和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以前者为主。但2012年教育部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将五年制医学检验专业调整为四年制的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毕业时授予理学学士学位。按照现行的《执业医师法》和《医师资格考试报名资格规定(2014版)》的相关规定,五年及以上学制的医学检验专业本科学历可作为临床类别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学历依据(仅限2012年12月31日前入学)[5]。这就意味着四年制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毕业学生不能参加临床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也就不能报考临床检验诊断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虽然是临床检验诊断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优质生源,但绝大部分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不愿意从事临床检验诊断工作,报考的生源数量非常少。因此,临床检验诊断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招生即将面临生源匮乏的严峻问题,值得检验医学界的高度关注。

3.2临床轮转训练的时间分配问题

按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与标准(试行)》中检验医学科的培训内容与标准,并轨后的临床检验诊断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实践培训时间应不少于33个月,其中11个月为临床专科训练,22个月为检验医学科的专科培训时间。笔者认为这种时间分配对于临床医学专业生源的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来说是比较合理的,但对于医学检验专业生源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来讲,他们缺乏的恰恰是临床诊疗思维、技能和经验,一年不到的临床专科训练似乎是“蜻蜓点水”,略显不够,能否适当缩减检验医学科的培训时间,相应延长临床专科训练时间值得探讨。

临床专科毕业论文例3

第二条专科医师培训是指完成院校教育之后的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或已从事临床医疗工作并取得《医师资格证书》且要求接受培训的人员,在经过卫生部毕业后医学教育委员会(以下简称“卫生部毕教委”)或省毕业后医学教育委员会(以下简称“省毕教委”)认可的专科医师培训基地中,接受以提高临床能力为主的系统化、规范化的培训。

专科医师培训分普通专科和亚专科培训。

第三条本指导意见适用于本省所有专科医师培训基地和进入培训基地进行普通专科和亚专科培训的人员(下称住院医师)。

第四条鼓励各有关单位、社会团体建立专科医师培训奖学金,资助优秀的住院医师完成培训。鼓励企业、保险公司、个人等以多种形式提供资金或其他条件,共同促进专科医师培训工作的开展。

第二章组织管理

第五条本省专科医师培训工作实行五个统一:统一管理、统一培训方案、统一培训基地标准、统一考核办法和登记手册、统一培训合格证书。

第六条省毕教委由省卫生厅、省中医药局和部分地市卫生局、高等医学院校、社团组织和医疗卫生机构的代表和专家组成。省毕教委在省卫生厅领导下,负责组织、指导、协调和管理全省专科医师培训工作。

省毕教委办公室委托*省医师协会承办专科医师培训的事务性工作。

第七条开展专科医师培训工作的地级以上市卫生局、有关高等医学院校及医院应成立相应的管理机构,设专职管理人员,负责组织管理专科医师培训工作。

第八条专科医师培训工作实行培训基地主任负责制。

第九条专科医师培训基地由省毕教委认可、公布;认可、公布办法由省毕教委另行制订。

第三章培训实施

第十条专科医师培训基地应严格按照卫生部制定的普通专科医师和亚专科医师培训标准实施培训。

第十一条培训基地所在的医疗机构应依据省毕教委认可的培训基地种类和规模,制定招收住院医师的条件和程序,经主管部门同意后面向社会公开招生,并自行组织做好招生工作。年度招生计划于招生前一年的12月底前报省毕教委,并在每年的8月将招生工作有关信息报送省毕教委备案。

第十二条普通专科培训招生以具有高等院校医学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拟从事临床医疗工作的应届毕业生为主,也可招收已从事临床医疗工作并取得执业医师资格证书、要求接受培训的人员。亚专科培训主要招收经过普通专科培训合格后,或自本指导意见公布前已从事本专业5年以上并取得中级及以上职称的,要求参加亚专科培训的人员。在开始试点的3年内,亚专科培训可招收经过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第一阶段考试合格的临床医师。

临床研究生毕业人员须经培训基地进行临床实践能力考核,根据考核结果和既往参加临床实践的时间,确定其应进入的培训阶段和年限。

第十三条普通专科医师培训阶段时间为3年,依据普通专科设置目录和标准,在经省毕教委认可的普通专科培训基地中开展培训活动。培训方式以参加相关科室轮转的临床医疗实践为主,第一年必须实行24小时负责制。完成普通专科培训并经统考合格者,由省毕教委颁发卫生部毕教委统一印制的《普通专科医师培训合格证书》。

第十四条亚专科培训阶段时间为1~5年,依据亚专科设置目录和标准,在经卫生部毕教委认可的亚专科培训基地中开展培训活动。培训方式以参加亚专科临床实践为主,培训期间应安排6~12个月时间担任总住院医师工作。完成亚专科培训并经考试考核合格者,颁发卫生部毕教委统一印制的《亚专科医师培训合格证书》。

第*条培训基地及所在的医疗机构应建立完善的培训工作档案,培训相关内容应在《专科医师培训考核登记手册》中及时、如实、详细地记录。

第*条在普通专科培训阶段,培训基地应组织符合条件的师资队伍,对住院医师进行带教指导。在亚专科培训阶段,培训基地应明确指导医师,采取专人指导和团队培训相结合的方式。

第四章考试考核

第*条专科医师培训基地应全面检查核对住院医师的《培训登记手册》,对完成培训细则规定内容的人员,按照培训标准要求进行考试考核。

第十八条专科医师培训考核包括公共科目考核、日常考核、轮科考核、年度考核和阶段考核。考核的具体内容、方法、条件按照《*省专科医师培训实施方案(试行)》的规定进行。

第十九条专科医师培训的考试考核,依据不同的培训内容,采取笔试、临床技能考核等多种方式。

第二十条住院医师无正当理由不能在规定时间完成培训内容的,培训时间顺延;完成培训内容后再进行考试考核。对在考试考核中弄虚作假者,培训基地应进行相应的处理,情节严重者应取消培训资格。

第二十一条省毕教委对培训基地及其所在医疗机构组织的考核进行不定期的指导、检查。对未按照要求进行培训和考核的基地给予限期整改,对在整改阶段无明显改善的不再认可其培训基地资格。

第五章保障措施

第二十二条专科医师培训经费实行单位支持、个人分担、政府资助、社会捐资等多渠道筹集的方法。培训经费专款专用。培训基地所在的医疗机构应保证专科医师培训工作需要的经费,要为受训医师提供必要的培训条件,包括住宿等生活条件。

第二十三条培训基地所在的医疗机构要负责保障住院医师在培训期间的工资、基本福利待遇和社会保障等。应为带教医师提供适当的补助。

第二十四条住院医师与培训基地所在的医疗机构签订劳动合同和培训协议,住院医师的人事档案放入当地的人才交流中心,享受国家规定的基本保险和法定节假日休假等待遇。医院应为住院医师参加医师资格考试及医师执业注册等提供必要的协助。

第六章附则

第二*条本指导意见由省毕教委负责解释。

第二*条本指导意见自下发之日起实施。

*省专科医师培训实施方案(试行)

依据《*省专科医师培训管理指导意见》,制定本实施方案(试行)。

一、培训对象

(一)普通专科培训阶段

1、具有高等院校医学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拟从事临床医疗工作的人员。

2、已从事临床医疗工作并取得《医师资格证书》,要求接受培训的人员。

(二)亚专科培训阶段

经过普通专科培训合格后,或自本方案公布前从事本专业5年以上、取得中级及以上职称,要求参加亚专科培训的人员。

(三)培训基地招聘研究生进入相应阶段的培训,必须达到以下要求:

1、至少有1年以上三级医疗机构相关专业临床科室的临床实践时间;

2、按照专科医师培养标准细则要求已完成相关病例、病种的实践;

3、通过培训基地所在医院的临床能力考核,并以此作为进入相应培训阶段的依据,确定培训年限。

二、培训目标

经过培训使住院医师达到“专科医师培养标准”所要求的普通专科医师或亚专科医师水平。

三、培训要求

专科医师培训过程分普通专科培训和亚专科培训两个阶段。

(一)普通专科培训阶段

1、政治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热爱祖国,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执行党的卫生工作方针政策。具有较强的职业责任感、良好的职业道德。尊重病人的合法权益。热爱临床医学事业,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

2、专业理论:根据普通专科医师培养标准要求,学习有关的专业理论知识,掌握本学科基本理论,了解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

3、临床技能:掌握本学科基本诊疗技术以及本学科主要疾病的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方法等临床知识和临床技能。掌握重点传染病基本防治知识,能及时、准确报告传染病病例。

4、掌握循证医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备阅读和分析专业性期刊的能力,可撰写具有一定水平的文献综述或病例报道。

5、专业外语能力:掌握一门专业外语,能初步独立阅读本专业的学术论文和文献资料。具有一定的外语口语交流能力。每小时能笔译专业外文书刊2500个印刷符号。

6、人文医学:尊重病人、关心病人,具备较好的人际沟通能力。

(二)亚专科培训阶段

在达到普通专科医师培训要求的基础上,还应达到以下要求:

1、专业理论:根据亚专科医师培养标准细则要求,学习有关的专业理论,系统掌握专业知识,了解国内外本学科的新进展,并能与临床实际相结合。

2、临床技能:具有较强的临床思维能力,掌握本专科主要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治疗技术,熟悉门、急诊专科疾病的处理、危重病人抢救,能独立处理某些疑难病症,能胜任总住院医师的工作。

3、专业外语能力:掌握一门专业外语,能比较熟悉地阅读本专业的学术论文和文献资料。具有较好的外语口语交流能力。每小时能笔译专业外文书刊3500个印刷符号。

4、教学能力:能对下级医师进行业务指导,并能承担医学生的见习、实习和进修医师或低年资住院医师的临床教学工作。

5、科研能力:掌握基本的临床科研方法,能结合临床实践,撰写具有一定水平的学术论文。

6、人文医学:在医疗实践过程中给病人予人文关怀,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

四、培训年限

普通专科培训阶段为3年。亚专科培训阶段为1~5年。除法定节、假日和公休时间外,培训期间无论任何理由请假累计超过三个月者,培训期限延长一年。

五、招生办法

各培训基地所在的医疗机构应依据省毕教委认可的培训基地种类和规模,制定招收参加培训人员的条件和程序,经主管部门同意后面向社会公开招生。每年12月底前将下一年招生计划报*省毕业后医学教育委员会,并自行组织做好招生工作。每年8月将招生工作有关信息报送省毕教委。

六、培训方法

以培养临床实践能力为重点,采取从事临床医疗实践工作为主的培训方式。专业理论学习以自学为主,集中授课为辅。

(一)普通专科培训阶段

主要采取相关临床科室轮转的方式,第一年必须实施住院医师24小时负责制,培训基地主任负责组织具备条件的医师组成师资队伍,对住院医师进行带教和指导。

(二)亚专科培训阶段

以参加亚专科的临床实践为主,培训期间应安排6~12个月时间担任总住院医师。培训基地应明确指导医师,采取专人指导和团队培训相结合的方式。

七、培训内容

(一)普通专科培训阶段公共科目学习内容和时间如下:

1、有关法律、法规:执业医师法、传染病防治法、药品管理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参考学时数12学时。

2、循证医学:参考学时数8学时。

3、临床思维与人际沟通:参考学时数8学时。

4、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参考学时数8学时。

5、医德医风:参考学时数8学时。

6、人文医学:参考学时数8学时。

(二)临床实践培训内容按照各普通专科、亚专科培养标准细则的要求实施。

八、考试考核

(一)内容

《专科医师培训登记手册》内容按卫生部统一要求,含工作态度、医德医风、医学法律知识、行业服务规范、相关专业理论、临床技能、病历书写、临床思维能力、专业外语、临床科研能力、临床教学能力等。

(二)考试考核方法

依据不同的培训内容,采取笔试、临床技能考核等多种方式。公共科目、专业理论等主要采取笔试方式,临床技能、临床思维能力等主要采取面试的方式。

(三)考试考核类型

1、公共科目考试:对专科医师培训标准总则中要求的公共科目进行考试,考试科目和组织形式由省毕业后医学教育委员会(简称省毕教委)确定。住院医师应在普通专科培训阶段的第3年参加公共科目考试。

2、日常考核:住院医师应将每天完成的培训内容如实填入《专科医师培训登记手册》,带教老师应定期审核后签字,作为住院医师轮转与年度考核重要内容以及参加阶段考核的依据。

3、轮转与年度考核:住院医师在完成培养标准规定的每一科室轮转培训后和完成年度培训后,由培训基地主任组织考核小组,按照培训内容及考核项目要求进行考核,重点检查培训期间的临床业务能力、工作成绩、职业道德和完成培训内容的时间与数量,将考核结果及有关奖惩情况在培训登记手册中记录。

4、阶段考核:

(1)普通专科培训阶段考核:普通专科培训阶段结束后,由主管部门依据普通专科培养标准相关内容,组织公共课及临床实践技能考试或考核。

申请普通专科培训考核者,应提供执业医师资格证和《专科医师培训考核登记手册》。

(2)亚专科培训阶段考核:亚专科培训阶段结束后,由省毕教委对其完成培训情况及医德医风情况进行审核,审核通过者方可申请参加亚专科培训阶段考核。省毕教委将审核通过的住院医师名单报卫生部毕教委,卫生部毕教委依据亚专科医师培养标准的相关内容,组织以考查临床技能为主的考试考核。

申请参加亚专科培训阶段考核者应提供《普通专科医师培训合格证书》、亚专科培训阶段登记手册和省毕教委审核证明。

(3)轮转考核、年度考核及阶段考核不合格者,培训期限顺延1年。

(4)对未按要求完成培训内容或考前资格审查不合格者,取消其参加考试考核的资格,培训时间顺延;对弄虚作假者进行相应的处理,情节严重的取消其培训资格。

九、证书发放

参加普通专科培训,并按规定完成所有培训项目,经考试考核合格,由省毕教委颁发卫生部毕教委统一印制的《普通专科医师培训合格证书》;参加亚专科培训,并按规定完成所有培训项目,经考试考核合格,颁发卫生部毕教委统一印制的《亚专科医师培训合格证书》,名单报卫生部毕教委备案。

*省专科医师培训基地认定管理试行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根据《*省专科医师培训管理指导意见》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专科医师培训基地(以下简称培训基地)是指住院医师接受以提高临床能力为主的系统化、规范化培训场所,是根据卫生部毕业后医学教育委员会《专科医师培训基地标准细则》及《专科医师培训基地认定管理办法》进行认可的综合医院或专科医院的临床科室。

培训基地设置在经省毕业后医学教育委员会认可的医疗机构中的临床科室。

第三条培训基地分普通专科医师培训基地(以下简称普通专科基地)和亚专科医师培训基地(以下简称亚专科基地)两类。培训基地类别依据卫生部普通专科目录和亚专科目录设置。

第二章认定条件

第四条培训基地认定条件包括:

一、培训基地所在医院的基本条件

(一)医院资质

三级综合医院或专科医院。

(二)教学条件

1、必须具有满足专科医师培训所需的临床师资队伍。

2、必须具有满足专科医师培训所需的科室设置,具有相应的诊疗条件和设施。

3、具有基本的教学设备和合格的教学场地。

4、图书馆藏书专业种类齐全,具有满足住院医师接受培训所需的专业书籍和期刊,有获取专业信息的渠道。

(三)组织管理

1、成立医院毕业后医学教育委员会,有院级领导分管专科医师培训工作,下设办公室,配备专人负责培训管理工作。

2、成立专门负责专科医师培训指导、考核、质量监督等工作的专家委员会或小组。

3、建立完善的培训基地管理、人事管理、住院医师考试考核等制度。

(四)支撑条件

1、提供培训对象的工资和补贴,保证给予与本院同年资职工的同等待遇;

2、提供必要的社会保障;

3、提供必要的住宿等生活条件;

4、妥善解决人事档案和工龄;

5、积极协助培训对象参加医师资格考试并办理医师执业注册手续;

6、与培训对象签订聘用合同或劳动合同;

7、保证培训结束后大多数培训对象离开基地。

二、培训基地基本条件

(一)有能够满足培训要求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师资构成比例合理。每个普通专科基地指导医师与受训医师比例不低于1∶2;每个亚专科基地指导医师与受训医师比例不低于1∶1。

(二)普通专科医师培训基地指导医师具有本科以上学历、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亚专科医师培训基地指导医师应有本科以上学历、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指导医师的临床工作能力和教学工作能力符合各专科医师培训基地标准的要求。

(三)普通专科基地应设置有普通专科医师培训基地标准要求的临床和辅助科室;亚专科基地所在的临床科室能够满足亚专科医师培训基地标准要求,相关辅助科室设置齐全;全科医师培训基地由符合条件的综合医疗机构中有关临床科室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共同组成,符合全科医学培训标准要求。

(四)医疗条件(包括总床位数、年收治病人数、年门诊量和急诊量、配备的专业诊疗设备等)能够达到各普通专科和亚专科培训基地标准要求。科室业务范围全面,收治的疾病种类基本覆盖本学科常见疾病,开展的诊疗活动能够满足培训需求。

(五)培训基地实行基地主任负责制(应为本院人员,不得由外院专家兼职),全面负责培训工作。配备专、兼职的培训管理人员,职责分工明确。

第三章认定程序

第五条医疗机构可组织符合本办法第二章要求的临床科室,认真填写《专科医师培训基地申报表》,并按要求准备相应的申报材料,经主管部门同意后,于每年3月31日前向省毕教委讲认定(包括复审)的申请。

第六条认定步骤

一、形式审查

省毕教委办公室依据《卫生部专科医师培训基地标准细则》和本办法相关规定对申报材料进行形式审查。对符合申请条件的普通专科基地,由省毕教委通知申请单位实地评审的时间;对符合申请条件的亚专科培训基地,省毕教委初审通过后,报卫生部毕教委。

二、实地评审

(一)普通专科:省毕教委组织评审团,依据普通专科分类目录和《卫生部专科医师培训基地标准细则》,进行实地评审,讲评审意见,由省毕教委对评审结果进行认定,并将通过的基地名单和培训规模报卫生部毕教委备案。

(二)亚专科:省毕教委协助卫生部委员会组织评审团,依据亚专科分类目录和《卫生部专科医师培训基地标准细则》,对通过形式审查的申请单位进行实地评审,核定培训规模。实地评审工作于每年8月底前完成。

三、评审结果

评审结果分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合格基地具备培训专科医师资格。基本合格的,应在半年内整改并接受复审。不合格的2年后方可再次申请。

四、公示

培训基地评审结果实行公示制度。普通专科培训基地审批结果由省毕教委在*省卫生厅网站进行为期二周的公示。对结果持不同意见者,可在公示期限内向省毕教委讲复查申请。

亚专科培训基地评审结果由卫生部毕教委公示。

五、公布

通过评审的普通专科培训基地名单及招生培训规模由省毕教委于每年9月底以前向全省公布。

亚专科培训基地的名单与招生规模由卫生部毕教委公布。

六、再认证

培训基地评定周期为5年。普通专科培训基地应在本周期结束前1年讲再认证申请,省毕教委根据普通专科培训基地实施培训工作情况和基地条件实行动态管理,于本周期结束前做出再认证的结论。亚专科培训基地由卫生部毕教委进行再认证。

第四章基地管理

临床专科毕业论文例4

1研究对象和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2016年首批参加北京协和医院临床医学博士后项目考核的50名医学博士毕业生(包括临床型、科研型)为研究对象。因临床医学8年制与其他学制医学教育区别较为显著;8年制院校中,北京协和医学院(以下简称协和PUMC)办学最早,保持着小规模办学的特色与传统,所以本文分以下3组进行比较:协和八年制(含7转8,20人)、其他院校八年制(11人)及其他学制(19人)。主要比较以下内容:理论、技能、英语、专科面试成绩及科研产出情况,即作为第一作者发表并已刊出SCI文章的篇数及影响因子IF。

1.2方法

在首届招收遴选过程中,共有50名临床医学博士毕业生参与了考核,考核共分3轮,均为百分制:基础考试、专科面试、院级面试。本文数据来源为第1轮考试成绩、第2轮专科面试成绩,以及考生的基本情况及科研产出数据。基础考试以百分制计分,包括:临床基础知识、客观结构化临床技能考试(objectivestructuredclinicalexamination,OSCE)、英语。英语考试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人才交流服务中心(简称“卫生人才中心”)命题。除以上量化考核外,本次遴选也纳入心理测评体系,但在本文中不作为分析要素。专科面试以百分制计分,评分原则:优≥90;良80~89;中70~79;差≤69,以整数计分。科研产出水平根据候选人提供的简历信息,并经过PubMed、Embase等英文数据库检索,了解SCI第一作者发表文章篇数及影响因子累计情况。文章见刊时间截止于2016-04-01。

1.3统计学分析

用Excel2007录入调查数据,采用SPSS22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描述,计数资料采用频数和百分比描述,组间比较采用卡方分析。不同学制的学生考核成绩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analysisofvariance,ANOVA),组间比较采用Dunnett多重比较方法。不同学制的学生科研成果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检验。

2结果

临床专科毕业论文例5

1 管理方法

1.1 组织结构及职责

1.1.1 人员组成:院“培训”管理委员会设一名主任、两名副主任、若干名委员和秘书。主任由院长、副主任由主管医疗和教学的副院长担任;委员由相关职能处室和医疗科室的负责人组成;秘书由科教处干事担任。

1.1.2 工作职责:负责制定和修改医院“培训”的各项规定和实施细则;监督“培训”的实施情况;讨论、审核培训者的资格、培训合格资格和合格证书的发放等。

1.1.3 管理机构:“培训”管理委员会为院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最高管理机构,通过科教处负责安排培训者的轮转,协调解决在轮转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监督“培训”的实施过程和情况。具体负责制定“培训”计划、培训者的招收、培训活动的安排和有关考核。

1.1.4 委员任期:“培训”管理委员会的任期根据医院院领导班子和医院中层干部的任期而定,“培训”管理委员会的任期暂定为三年。

1.2 “培训”的范围和对象

1.2.1 院校毕业生:五年制高等医学院校临床医学专科本科毕业生、医学硕士和博士学位获得者(学位获得后1~3年内)、七年制临床医学硕士毕业生。

1.2.2 其他:从其他单位调入的临床医师、改变学科者(主要是指由基础转为临床者)、临床医学中级职称考试未通过者、凡是愿意到我院接受“培训”者(需临床医学本科以上毕业者)。

1.3 “培训”目标

1.3.1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热爱党,遵纪守法,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思想,具有良好的医德医风。

1.3.2 掌握本学科(一般指二级学科)的基础理论,熟悉相关学科的基础理论,具有较系统的学科知识,了解本学科的国内外新进展,并能用于指导实践工作。

1.3.3 具有本学科较丰富的临床经验和较强的临床思维能力,较熟练地掌握本学科的临床技能,能独立处理本学科常见病及某些疑难病症,能对下级医师进行业务指导。

1.3.4 能担任指导本科生生产实习和进修医师的教学工作。初步掌握临床科研方法,能紧密结合临床实践,撰写并发表具有一定学术水平的论文。

1.3.5 能比较熟练地阅读本学科的外文书刊,并且有一定的听、说、写能力。

1.3.6 通过国家临床医学中级职称考试、英语六级达425分以上或通过日语国际一级水平考试。

1.4 “培训”方法

“培训”时间定为五年。“培训”分为两个阶段(普通专科培训和亚专科培训)进行。普通专科培训阶段为三年,即5年制医学本科毕业后前三年;亚专科培训阶段为后两年,即医学本科毕业后第四至五年。

1.4.1 普通专科培训阶段“培训”:普通专科培训阶段为二级学科的基础培训,包括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眼科学、耳鼻喉科学、皮肤性病 学、影像学等。

1.4.2 亚专科阶段“培训”:进一步加强本二级学科的“三基”训练,同时主要从事本三级学科的临床工作,安排一定的门、急诊和实验室工作等。

1.5 轮转科室和时间安排(省略)

1.6 考核方法

1.6.1 院内考试:日常考核、出科考试、年度考试等。

1.6.2 国家考试:执业医师考试、中级职称考试等。

1.7 培训者的待遇

工资待遇、职称待遇、学位待遇以及结束后工作安排等。

1.8 “培训”结业条件

考核综合素质、基本理论及临床技能、专业外语、科研能力、临床实践时间等。

2 招收办法

规定招收规模、条件及程序等。

3 各学科负责人及指导教师职责

规定二、三级学科负责人职责和指导教师职责。

临床专科毕业论文例6

临床医学硕士报考热度大于学术型硕士

在很多人的意识里,专业学位的含金量并不如学术型学位,理由往往如下:因为中国的学位制度正处于转型期,专业学位刚刚设立不久,还是个试验品;因为专业硕士录取分数线相当低;很多考生都是考不上学术型硕士才不得不调剂到专业硕士;因为专业硕士通常要交学费且不享受奖学金待遇……

其实以上种种,对于临床医学专业来说是误解。

何为“临床”?原意是诊治必临病床,引申义是医生为病人诊断和治疗疾病。而在现在,很多医科生从“临床”走向了“离床”,越来越偏重于理论,越来越看重发了多少论文、做了多少课题,而忽视了技能的操练,越来越重视病情本身而非病人。几年前,一条“临床医学博士不会做阑尾炎手术”的报道见诸报端,引起轩然大波。同时,又有大量数据表明每年的医学本科毕业生大量转行,很少有人愿意做医生,医院招到的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医生越来越少。人们开始质疑中国医学教育,认为当代本文由收集整理医学生只会背书而不会看病,重理论轻实践。几年后,临床医学硕士应运而生,大大弥补了医学研究生实践不足的问题。从目前的临床医学硕士就业的情况来看,在招聘硕士研究生时,各大医院的临床医生岗位更倾向于招收临床医学硕士毕业生。

相比于学术型的医学研究生,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恰好可以弥补实践不足带来的诸多问题,该学位专为培养高水平的专业医生而设立,旨在提高医科研究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事实上,在各医学院校,临床医学硕士报考热度要大于临床医学专业的学术型硕士。而对于学生的职业规划来看,读临床医学硕士进入医院做医生的概率要比学术型硕士大。

特别需要考生注意的是,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一般不接受跨专业推免和考研。根据最新的执业医师法规定,本科非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不可以参加临床医师资格考试,所以即使本科毕业于预防医学、护理学等相关医学专业,也很难如愿就读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

科室轮转两年半的学习

教育部和卫生部设立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目的在于培养具备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和医疗预防的基本技能;能在医疗卫生单位、医学科研等部门从事医疗及预防、医学科研等方面工作的医学高级专门人才。

临床医学硕士学制三年,一般的学校安排半年时间上课、做实验,两年半时间在医院各科室轮转。临床医学硕士研究生在学的三年里不仅要完成系统的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理论知识的学习,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临床实践能力上有所提高,培养一批兼具精湛医学技术与人文素养的临床医生。

绝大部分院校的临床医学硕士都按具体的三级学科设置培养模式,学生在报考之初就可以按照自己对某一细化学科的兴趣去选择专业。各大高校根据自身特色和重点学科开设不同领域的医学专业课程,考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院校和专业方向。下面,笔者就临床医学硕士阶段的课程内容作简要介绍。

首先,接受系统的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知识的学习。这一阶段学生需要修读完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妇产科学、儿科学、中医学等多门课程。尽管临床医学硕士属于偏重于应用的专业学位,但是医学理论仍是临床实践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在未正式进行医院科室的临床学习之前,各大高校的临床医学硕士均开设有医学理论和实验的课程,通过理论学习和相关的实验,学生可以更理解医学和生命本身,了解疾病的发生机理,为进入正式的临床学习阶段做准备。任何正确的实践都需要强有力的理论支撑,医学是以人为对象的科学,医生承担治病救人的使命,更需要学生夯实理论基础,不断提高科研能力,只有实践与理论并重才是做好医生的基础。

其次,学习所选领域的专业课程。这一阶段学生会有明确的导师,硕士生导师同时就是自己的带教老师。学生的选课也有所侧重,大量地阅读本专业领域的中外文文献,做相关的实验等。学生需要掌握常见病发病诊断处理的临床基本技能、掌握医学文献检索、资料调查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如果你选择儿科学方向,那么你的导师一定是儿科医生。在硕士期间,研究生至少有两年时间要和孩子打交道。不仅系统学习儿科知识,更要为成为一个合格的儿科医生做准备。同样,选择其他方向也是如此。笔者的一位朋友考取了精神卫生方向,入学后即在省精神卫生中心学习工作,三年后对患有心理疾病的患者非常了解,毕业后进入医院精神科工作也非常适应。

最后,临床实践。学生在明确分科后,会在相关的科室学习,有医师执照的往届毕业生会和在职的医生一样,承担一定的诊疗任务。病人是医生最好的老师,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开始接触病人,培养对急、难、重症的初步处理能力。同时积极提高医患沟通能力,为从学生到医生的转变打好基础。进入科室后,导师会着重加强对学生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方面的基本训练,使其具备对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做出分类鉴别的能力和医疗实践能力。实践是临床医学硕士教育的最重要一环,特别是对于外科系统而言。医学本科生在最后一年忙于考研忽略实习,读研后很多又忙于科研论文,而鲜有动手机会,临床医学硕士能弥补这个缺口。外科的研究生跟着老师上手术台是家常便饭,他们不仅要站在老师身旁认真观摩,同时也是老师的得力助手,从拉

钩、剪线、缝合这些最基本的实践,逐步学会关键步骤的操作,很多研究生会在毕业前成为手术医生的第一助手。也正是因为这些实践的不断积累,学生工作后会更快成为主刀医生,而非单纯的“理论家”。

就业去向

1.临床医生

不同的临床学科方向,就业的侧重大有不同。而且,都是做医生,从事的工作也各有侧重。

就内科学而言,是上一年度报考最热的医学专业,也就意味着毕业生的就业竞争最激烈。但内科在就业上很重要的一点是,临床工作不仅注重知识能力,而且非常重视实际的操作经验,招聘的医院非常看重这一点,这对毕业生来说也是个不利的因素。所以在读书期间,要特别注重操作经验的积累,为就业打好基础。

而对选择全科医学、家庭医学方向的同学来说,新医改为相关专业学生提供了契机,社区医院越来越受重视,家庭医生也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外科学也是临床医学最重要的分支,神经外科、整形外科等新兴外科专业技术更新换代快,急需注入新鲜血液。而年轻医生接受新知识快,身体素质好,所以就业前景看好,特别是男生。

对于神经病学和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来说,也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前者是国内外当前的研究热点,已然成为前沿科学。而随着当代生活节奏的越来越快,人们压力日愈加大,对心理医生的需求也越来越多。但是我国的现状是精神科医师的收入整体偏低,随着新的精神卫生法的出台,该行业也有着光明的前景,尽管道路曲折。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也是临床医学硕士就业的热门选择。影像医学与核医学是涉及多个学科对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的一门新兴科学。作为辅助检查的有效方式参与临床工作,需要高技术的专门人才。

运动医学医师这个职业,对于临床医学硕士也是不错的选择。中国运动医学具有中西医结合的特色,在国际体育界享有盛誉。随着国家“奥运争光”和“全民健身”两项宏伟计划的开展,运动医学跃入大众视野。研究如何最大限度地提高人的运动能力,防治运动技术性伤病,指导群众体育,应用体育锻炼加速伤病后的功能恢复以及防治运动不足病和老年病等成为运动医学研究中最重要的课题。

此外,康复与理疗学、肿瘤学、急诊医学等医师岗位都有大量缺口,特别是二、三线城市的高水平医生数量严重不足。

2.公务员、事业单位

千万不要以为公务员和事业编之类都只是文科生的岗位,作为医科学生,如果你现阶段不想做医生,需要一份相对轻松安定的工作,公务员和事业单位是不错的选择。每年卫生部、省卫生厅、市(区)卫生局、各地疾控以及医院的职能部门等都提供有一定技术要求的行政岗位供临床医学硕士等相关医学专业毕业生报考。

3.医药公司

近几年来,生物科技相关公司在大陆雨后春笋般大规模涌现。药品研发岗位薪酬高,技术含量高,不仅吸引了药学专业毕业生,同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也因为其丰富的医学背景,备受重视。

另外,伴随医药行业的市场化程度不断加深,私营企业中的贸易、营销、检验和医药信息管理等岗位对技术人员的需求也将会增加,像辉瑞制药、默沙东、诺华公司等每年都招收大量临床医学硕士的毕业生。

4.考博深造

在所有专业中,医学专业是对从业者学历要求最高的专业。在任何一个行业,遇到博士大家都会特别注意,因为学历高人一头,是“稀缺资源”。而在医院,特别是三甲医院,年轻的住院医师,拥有博士学历者不在少数。特别是对于想进入一二线城市的三甲医院做医生,读博更是必修课。读博时选城市和导师比学校本身更重要。对于任何一个学科而言,都是学位越高,关注的领域就越专注。临床医学专业的博士往往就已经明确了非常细的专科方向。读博的三到四年里,一定要仔细斟酌未来最想做的研究方向,在期待就业的城市读书,能大大增强在该地工作的概率。

5.出国留学

2009年,一本《小强海外行医记》热销,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毕业生张德强也一时备受关注。作为国内第一本全面而翔实的中国医学毕业生申请美国住院医生培训的行动指南,读者在分享他在申请到美国做医生这段经历的同时,也把就业的眼光投向了国外。

现在,医学本科毕业生选择毕业后去美国、英国、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或攻读博士学位继续深造,或在一些前沿的实验室里做科研助理,或经过专业培训并通过严格的准入制度后在国外行医。不仅丰富了视野,拓宽了人际

资源,医学梦想也在异国他乡得到延续。

6.医学传媒

随着中外交流的日益加深,国内外的医学团体交往也越来越频繁。越来越多的医药相关协会、学会和学术期刊、杂志需要专职的医学英语翻译,薪水不菲。同时一些医学传媒机构,如卓信医学传媒集团等也需要医学背景的毕业生承担采编工作,以保证刊物的专业水平。同时各地的健康教育机构也吸引了大量临床优秀毕业生就职。

院校推荐

1.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是中国医学教育的最高学府,其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也走在全国的前列。目前,北京协和医学院的临床医学硕士在北京协和医院、阜外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整形外科医院、天津血研所、南京皮肤病研究所、卫生部老年医学研究所、天津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都有招生计划。涵盖内科学、外科学、儿科学、麻醉学、影像医院与核医学、肿瘤学、老年医学等多个三级学科方向。临床医学硕士每年都是学校报考人数最多的专业。

协和医学院是财政部 6 所“小规模特色高校”的试点学校之一,研究生经费采取全国最高拨款标准, 公费生基本助学金不低于1500 元/月,专业学位研究生也享受公费生待遇。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对于往届生,报考临床医学硕士需要考生已获得《医师资格证书》和《执业医师证书》(均不含待批),未获得证书者不允许报考。

作为中国最优秀的医学院之一,竞争相当激烈,专业基础好和有一定的医学实践能力的考生报考占优势。

2.北京大学

2012年,北京大学医学部迎来百年华诞。经历百年发展的北医已然发展成我国最重要的医学创新研究基地和高级医药卫生人才的培养基地之一 。

优秀的附属医院是临床医学硕士的重要培养基地,北大医院、人民医院、北医三院、北医六院、口腔医院、北京肿瘤医院、首钢医院、北大深圳医院都招收临床医学硕士研究生。此外,积水潭医院、卫生部北京医院、北京世纪坛医院、北京航天中心医院、中日友好医院、地坛医院、回龙观医院、首都儿研所、民航医院等作为教学医院,每年都会有一定数量的招生计划。

北医的临床医学硕士培养侧重于临床医疗技能训练与研究,学生的实践机会非常多,而且有诸多参与合作办学项目的机会。值得注意的是,每个二级学科统考生的招生规模几乎都在5人以内,还有很多专业仅招收一名学生,在报考时要平衡好兴趣与专业冷热门程度,才能增加胜算。

3.复旦大学

上海作为中国第一大城市和经济中心,医疗行业发展更是迅速。在这样的一座城市读医学院视野也更加开阔。

该校的临床医学硕士专业的分科较细,涵盖妇产科学、眼科学、耳鼻咽喉科学、肿瘤学、康复医学与理疗学、运动医学、麻醉学、急诊医学、中西医结合临床、全科医学、医学病理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等多个专业分支。

4.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从历史上大名鼎鼎的圣约翰大学医学院、震旦大学医学院、同德医学院再到上海第二医科大学,上海交大医学院有着光辉的历史传统。如今的交大医学院仍然是众多考生追捧的热门医学院,在教育部组织的学科评估中,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的临床医学和口腔医学分别位居国内第一位和第二位。

在内科学范围内,心血管病、血液病、呼吸系病、内分泌与代谢病、肾病、风湿病、传染病,外科系统中的整形外科、骨外科等都是国家重点学科,而这些分支在临床医学硕士中都有招生。在师资方面,交大医学院更是力量雄厚,从现任卫生部部长、中科院院士陈竺,到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振义,都是交大校友和终身教授。

瑞金医院、新华医院、仁济医院等无论从学术水平再到硬件条件,都在全国名列前茅,对于有志于留在长三角发展的同学来说,交大医学院是不错的选择。

5.中山大学

临床专科毕业论文例7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要“加快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在《硕士、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总体方案》明确指出:到2015年,积极发展硕士层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实现硕士研究生教育从培养学术型人才为主向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战略性转变;到2020年,实现我国研究生教育从以培养学术型人才为主转变为学术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培养并重。国家研究生教育发展战略转变,给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

二、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目前存在的问题

(一)生源复杂,临床诊疗能力参差不齐

我校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生源分往届本科生和应届本科生(含推免研究生)两种:其中应届生由于经历了考研,有的甚至因考研而放弃了大部分的临床实习,因此,理论基础比较扎实,但临床实践操作技能薄弱;而往届生和推免生要虽然有一定的临床经验,但其临床诊疗能力因来自不同级别的医院和在医院的时间长短不同而参差不齐。

(二)课程设置不合理

首先,由于临床医学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照搬科学学位研究生培养的现象普遍存在,导致其课程安排也雷同,因此其课程设置更倾向于科学能力的培养而不是临床操作能力;其次,课程内容及教材陈旧,不能很好地把握医学发展的前沿及动态,对研究生培养的指导性意义不大;再次,专业基础课设置过多,学生在有限时间内难以完成,从而挤占了宝贵的临床能力培养时间。

(三)临床专业技能训练机会不足

首先,受近年研究生扩招的影响,导师年均指导学生数逐渐递增,学生接受一对一临床指导的时间相应缩减,致使临床思维相对单一。其次,由于医疗责任风险的问题,带教人员也不敢放手,致使学生的动手实践机会大大减少。再次,由于准备毕业论文和应聘工作,个别学生挤占临床实践时间的现象普遍存在,在毕业前的最后半学期更是不能全身心的投入临床实践中去!

(四)考核体系不完善

临床操作技能的培养是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中的关键因素。但是目前很多医学院校及附属医院在临床实践操作环节未形成完善的考核体系,缺乏客观的的评价标准,对于研究生操作能力的优劣没有量化指标,临床专业各学科的考核方案不够细致,缺乏统一性。

三、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构建

(一)针对生源的差异,因材施教

在入学后的第一学期,针对生源的临床教育及训练背景不同,因材施教,适当调整培养方案:首先,增加往届生专业外语课程的学时,强化其听书读写能力,使其具备一定的外文文献阅读及翻译能力,为临床业务水平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增开临床技能操作实训课,通过临床教师的理论讲解、实验室的带教及学生的动手训练,强化临床基本操作技能,为顺利进入临床实践好做准备工作。

(二)针对培养目标,调整课程设置

临床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不同与临床医学科学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其更重视临床实践技能的培养。因此,在培养过程中,首先,适当压缩理论课程的学时比重,将临床专业研究生进入临床的时间提前,并实行弹性课程学习制度,充分利用第一学期的晚上和周末时间进行安排课程学习;其次,课程内容密切联系临床实际,以培养专业硕士研究生的核心能力为导向,进行课程设置。再次,结合学分制,开设多元化的跨学科课程,积极鼓励研究生参与科研讲座、国内外学术会议,以便及时掌握医疗前沿动向,了解疾病的最新诊疗方法和手段。

(三)结合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要求,建立轮转体系

按照卓越医生培养计划的要求,华北理工大学将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三年培养过程与三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过程相互融合、有效衔接。为了保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轮转的时间,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入学后经过入学教育和岗前培训后,遂进入临床科室进行轮转。其培养过程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即第一学年,实现医院全部临床科室及部分辅助科室的轮转,组织应届生入学次年报考执业医师资格考试,考试合格者取得执业医师资格证;第二阶段第二学年即二级学科及相关专业的的轮转。例如,根据临床工作的需要,内科学研究生需要轮转呼吸内科、心血管内科、消化内科、神经内科、肾脏内科、内分泌;外科学研究生需要轮转普通外科、骨外科、肿瘤外科、泌尿外科、神经外科、胸心外科,每个科室轮转时间为8周;第三个阶段即第三学年为本科室临床能力的定向培养,要求其担任24h住院医师不少于6个月。

临床专科毕业论文例8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2-0032-02

临床药学是药学与临床医学相结合,是临床药物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临床药师制是我国医疗卫生事业改革的迫切要求,为医疗机构培养和输送临床药学专业人才已经成为我国医药院校的重要任务之一[1]。因此,临床药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应该是培养高素质的融药学与医学为一体的应用型人才,将来能够胜任临床药物的合理使用、药物不良反应监控、药物评价(新药评价及药品再评价)、药学信息与咨询服务等各项工作,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分析实际问题及产生的原因,并利用所学知识解决这些问题,能够胜任本领域的实际工作,以便毕业后能尽量缩短职业适应期,尽快上岗。

有人调查了临床药师对现有临床药学教育体系的建议。结果显示,如果将临床药学专业的课程按其重要性进行排序,被调查的临床药师们的排序分别为:临床科室轮转实习、药学类课程、医学类课程、临床药学专业课程和人文基础类课程。可见,临床药师普遍认为临床科室轮转实习对其工作最为重要。临床科室轮转实习主要在毕业实习阶段进行,因此,如何安排毕业实习,成为重中之重。

一、 目前毕业实习安排的主要缺陷

由于临床药学教育起步较晚,很多人认为临床药学专业培养就是“临床医学”+“药学”,表现在毕业实习安排就是,大多由实习医院主导,分临床医学和药学二阶段进行。临床医学实习阶段由临床医生负责,纳入一般的临床教学,很多带教医生对临床药师的重要性、特殊性认识不清,不了解培养重点,甚至敷衍了事,不重视药学生的临床实习,学生反映收获较少。而到了药学实习阶段,又分为调剂部门和临床药学部门二大块,各单位又重新制定自己的实习安排,与临床阶段实习几乎脱节,又有重叠内容,造成宝贵的实习时间被大量浪费,且学生无法充分了解临床相关工作,这对本专业学生开展未来的临床药学工作相当不利,实习完成后对职业技能的培养并无实质性帮助,走上岗位后要重头来过[2,3]。这种简单加合的体系必须改变,需要整合资源,侧重于药物的临床应用,毕业生应该做到“懂医精药”。另外,对临床药学专业的毕业实习质量的考核最终仍为毕业论文,实习过程的考核并未占据主导地位。而作为一个与专业学位类似的专业,我们首先应该关注的是将来的执业能力,所以分阶段量化考核实习效果非常有必要。

二、临床药师规范化培训的模式

2006年1月,国家卫计委首批临床药师规范化培训试点基地正式启动。经过10年的努力,各临床药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已经培养了大批临床药师,他们中的大多数已成为各医疗卫生机构临床药学部门的骨干。践证明,临床药师规范化培训是一条切实可行的临床药师培养途径。我国临床药师培训分为通科培训与专科培训二个阶段进行,各为期六个月。通科培训主要是提供药学服务基本技能的培训,完成通科培训后,应在审核处方、用药医嘱以及抗感染药物临床应用和慢病药物治疗管理方面具备基本药学服务能力。专科培训为第二阶段,主要是为已经完成通科培训的临床药师提供不同专科领域药学服务技能的培训。每一阶段的培训都制订有详细的大纲及配套的培训登记手册,对需要完成的理论和实践技能训练及量化的考核都要逐一按规定填报,考核通过后方可获得规培证书[4-5]。

三、临床药师规范化培训模式在毕业实习中的应用

2015年的《临床药学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规定,实习由药学部门实习和临床实习两部分组成。实习时间不少于42周。其中药学部门实习部分时间不少于12周,带教药师每人指导学生数不超过3人。临床实习部分时间不少于30周。临床实习选择3个及以上国家卫计委认定的临床药师培训专业(优先选择抗菌药物专业、呼吸内科专业、心血管内科专业、内分泌专业等),每个专业实习时间不少于6周。标准对对实习基地的床位数、病种数等进行了具体规定。临床药师的规范化培训工作运行十年来已经取得了较为丰富的经验,切合临床需求。由于时间和条件的限制、学生与规培药师的起点不同等原因,临床药学专业学生的毕业实习不等同于药师规培,毕业实习不可能完全照搬临床药师规范化培训的内容。如规培药师因为有医疗机构工作年限的要求,不用再进行药学技能的培训,而临床药学的学生并没有太多实战经历,必须完成这一阶段的学习。另外,办学标准并未对实习的具体环节提出要求,而规培大纲中则有详尽要求。因此,如果我们能借鉴临床药师规范化培训的模式,尽量模拟临床临床药师规范化培训,将会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毕业生的培养质量,为学生毕业后迅速进入工作角色提供有力支撑,能够做到课堂和职场“无缝对接”,大大提升就业竞争力。毕业实习是临床药学专业培养的重要环节之一,拟参照卫生部临床药师规范化培训,建立新的毕业实习模式:由学院组织专家按照《临床药学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的要求制定实习内容,将学校教师和药师、医师组织在一起,由药理学教师、临床药师和临床医师组成数个带教小组,把实习生分为2―3人/组,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学习。药理学教师主要负责日常管理和资料的收集整理等,药师和医师负责有机地整合安排实习工作。毕业实习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集中学习培训1周,主要是熟悉实习整体流程、内容以及方式,并学习相关的理论内容;第二阶段约10周,在药学(含静脉用药调配中心)、临床微生物检验等部门工作,熟悉各部门的主要工作内容;第三阶段约30周,以系统疾病为导向,轮转学习。选取我校临床药学工作开展较好的科室肝胆外科、心血管内科、神经内科、消化内科、神经外科和肾内科等分模块进行毕业实习,每个科室5―6周,进行理论学习、分组讨论、药历分析等,在每一模块轮转学习后,要按照实习内容及考核项目要求进行考核通过后方可进入下一站的学习。各小组之间按照预先设置的时间安排表有序轮转。

四、结语

与以往医学和药学分段实习、互不关联不同,参照临床药师规范化培训的模式,“校院协同”,将临床医学和药学知识与技能培训融合在一起,构建临床药师规范化培训模式的临床药学专业实习体系,充分利用实习时间,实行分阶段量化考核,让毕业生能够基本掌握临床药学工作者所需的各种技能,并大力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从而提高临床药学专业培养的效率和质量,缩短学生职业适应期。要严格、规范地培养出合格的学生,使之达到临床药师执业的基本要求,必须有科学合理、符合实际的培养措施。我们初步制定的这一实习模式,切合药学服务水平和教育水平的实际情况,可对我国临床药学专业教育的毕业实习提供一个可供参考的模式。

参考文献:

[1]闫冠韫,程伟,杜智敏,等.临床药学专业学生实践教学的调查分析[J].药学教育,2013,29(2):60-62.

[2]张庆柱,郝国祥,邵伟,等.临床药学专业办学规范的思考与建议[J].药学教育,2014,30(1):19-23.

[3]陈旭,周乃彤,胡明.我国临床药学本科教育现状及对其教育体系改革的建议[J].中国药房,2015,26(6):858-861.

[4]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EB-OL].http:///mohyzs/s3585/201103/51113.shtml.

[5]怯琅澹颜青,李喜西,等.加强临床药师培训基地建设与提升临床药师培训质量[J].中国临床药学杂志,2014,23(5):265-269.

The Exploration of Standardized Training Mode of Clinical Pharmacist in Intern Program of Postgraduate Majored in Clinical Pharmacy

FENG Xian-jing,JIAO Yang,WEI Yan-yan,WANG Hui

临床专科毕业论文例9

论文摘要:医学检验事业的发展,最根本的要素是人才的培养。通过情况调查反馈的信息,毕业生外语水平和科研能力比较薄弱。说明不改变传统临床实习(科室轮转)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医学检验事业的发展,在A才竞争中陷入困境我们经过三年多的改苴实践,进行基本理论和技能,外语能力,科研能力“三位一体”的综台培养方式的探索,已经初显成效

一:改革的方法

围绕综台培养的原则,注重能力培养,主要进行了三个方面的改革

(一)基本理论和技能的训练基地的建立主要以吉林市知北京市做为主渠道.建立两种屡次不同的训练基地。一是吉林墨学院附院、吉林市中心医院和吉林铁路中心医院做为课间实习基地,重点训练生化检驻技术、免疫检验技术、血液检验技术、细胞检验技术、徽生物检验技术等不仅每所教学医院有带教教师,还由检验系选派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扎实的青年教师带教(弥补各医院带教教师理论知识的不足),随时解决实习中所遇到的理论和技术方面的问题联系实际,及时总结,记忆深刻,易消化课堂知识。=是以北京医院、北医大一院、首都医院、空军总医院、海军总医院等九所国内一流医院为毕业临床实习和课题研究基地,主要强化专业各学科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按教学计划开展各学科专题讲座(不少于80学时),参加各种国际、国内学术会议。见多识广,熟悉国内现有较新、精、先连仪器的原理,掌握使用方法,学会诊断程亭,设计小型毕业科研课题,完成论文。由于各教学医院带教教师认真负责,尤其北京各大医院的带教教师是国内医学检验界的前辈、国内学术带头人,水平高,指导实习经验较丰富,已形成较完善的教学体系。另外,仪器设备国内一流.可跟E国际检验技术的发展步伐。学生实习收效大,训练全面,效果突出毕业后极短时间内就可适应工作,并且,“身手”不凡

(二)外语能力训练的课程建设

除学习基础英语外,增设医学英语12时(使用六年制的英语教材)编写了《免疫学基础》、《免疫学检验技术》(英语教材),开没丁《免痉学和免疫学检验》的英语专业授课的新课程.共计108学时填补医学检验专业本科生的专业课用英语讲授的空自。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写、听、阅读、说和翻译水平,使补语能力增强,摸索出一套外语教学的方法,促进了教学水平的提高,培养出专业英语教师。为临床实习及文献查阅、综述撰写打下良好基础。

(三)科研能力的训练及课程建设

科研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能力培养内容,是完成培养目标的关键。我们编写了《简明科学学》(即将出版),设置《科学学》课程(54学时,包括科研实践)和《文献检索》课程(2O学时)较系统学习了现代科学学的理论,了解边缘学科、横向学科、综合学科的相互联系和科学学体系、发展趋势,基本掌握科研方法和文献查阅的途径重点实施科研实践。通过《文献检索》、《科学学》的学习,理论联系实际。其步骤是,2~4名学生由一位具中级以上职称的中青年教师指导。导师(其中有硕士、博士或留国研修生)有较强专业能力,年富力强勇于刨新,常是省级以上课题的负责人或学科骨干。指导学生进行文献资料的查阅、选择综违的立飚及综述撰写(30篇左右,外文不少于I5篇),最后评价综述和答辩《科学学》和《文献检索撇为限定选修课进行考棱。综述答辩做为科研实践能力检测方式。考核评价标准由立题、前言、标题、结论、文献量、科学性、价值、表达能力、应变能力、综合能力等指标组成,将成绩做为毕业成绩之一。科研实践的延伸是在毕业实习中完成的,为毕业成绩另一部分。学生以综述为“背景,根据北京实习基地条件,修订方案,设计较易完成的科研小课题。待实习结束,完成论文,答辩通过。

二、改革的初步效果

总的看来(分析88~90级3届学生),从培养基本技能、外语能力和科研能力入手,进行临床实习教学改革初显成效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基础理论和基本技术进一步巩固,基础扎实。北京和吉林两处实习基地反映一致,认为学生手技较好,操作熟练,接受力强。爱提同,积极参加教学与科研活动,理论知识掌握较牢。从实习评分表和评语”中看到,几届学生平均成绩达到良好,并呈提高趋势。毕业成绩(科研实践、毕业论文、毕业专业考试)较好,提高明显的为科研实践的综述答辩成绩(平均8O分以上),毕业论文成绩参差不齐(或有的由于医院条件的限制而缺少)影响总毕业成绩。实习学生受到各实习医院好评,特别以北京医院杨振华教授(卫生部检验中心主任)评价为代表,他认为,我院学生学习态度端正,肯钻研,能吃苦,基本技能较好,有后劲。平均两年为北京医院输送1名毕业生。近三年来已先后有三十多名学生分配到北京各大医院及医疗卫生部门外语水平稳步提高四、六缎考试通过宰连年提高(这对农村生源较多的情况是不易的)。在实习医院科研过程,翻译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和仪器使用说明书,受到带教教师的好评。已有综述在省级以上杂志发表(6篇)。与国内重点院校检验专业的外语差距有所减小,其中,外语水平较高者已留校任教,充实教学第一线。

科研能力大大增强。吉林铁路中心医院检验科检验医师(我院毕业生),首次发现新菌种,以其名命名,破格晋升。参加和参与科研工作的人数增多其中参加项目有的已通过省级鉴定或获得专利和奖励。开始在各医院的医学检验专业中崭露头角。综合培养使能力提高,有的巳成为学科组组长,或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对象,做为医学检验事业的后备力量,有的向更高的层次(博士生)选取(第一个医学检验博士生为我院毕业生)。

三、改革的体会

在医学检验临床实习改革探索中,我们体会到:

1.基本技能、外语能力、科研能力三位一体的训练方式是打破传统临床实习教学模式的行之有效的改革方法。具有医学检验专业临床实习特点(突出临床实践与综违论文相联系的特性)。虽然科研课题小,但包含了科全过程,使学生综合能力得到锻炼与提高

临床专科毕业论文例10

中图分类号:R2-0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349(2015)02-0266-03

随着国家对中医药事业政策的不断推出,全国中医药发展以北京为代表日益呈现出一番新气象。不少医学院校设立了中医药学院或中西医结合学系,相关政府部门陆续将一些医院作为部级或地市级中医或中西医结合重点专科,并对各类中西医结合研究机构进行审批和认证,多数大型公立综合医院也逐渐强化了对中医、中西医结合和民族医学的学科建设,一些医院甚至还专门设立了中西医结合科,为促进中西医结合事业发展起到了带头作用。北京市第四批名老中医药师带徒专家和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师承工作指导老师名单的下达,标志着各级政府部门把落实中医药政策提到常规议事日程。

1 半个世纪以来中医药和中西医结合工作的业绩

正如在建国五十周年中西医结合成就报告会上,中西医结合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陈士奎教授所指出的:“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医药、中西医结合事业取得了辉煌的成就[1]。”近些年来,中医药、中西医结合事业也的确朝着积极蓬勃的方向发展而去,前景乐观。主要可概括成如下四个方面。

1.1 中西医结合科研、临床成果显著 科研方面,形成了带有鲜明中国特色的中西医结合研究方法;临床方面,确立了“病证结合”的诊断模式和方法,逐渐形成中医学规范化、客观化、科学化的发展道路,为祖国传统医学的“挖掘抢救”式保留模式提供了理论支持及研究经验,为中医乃至世界传统医学的发展、开发、研究及临床应用提供了宝贵的技术方法及经验。

1.2 在理论研究和学科建设方面成绩显著 中西医结合研究者将中西医结合理论精华融会贯通,不断提出新的理论、观念,并编著成书,为相关学科的中西医结合研究奠定了夯实的基础理论;在学科建设及人才培养方面,我国首创中西医结合一级学科,在各省市设立了独具特色的中西医结合医学硕士、博士培养点及博士后流动站,这标志着中西医结合科研及临床队伍的显著壮大。

1.3 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中西医结合医疗机构、科研单位、学术组织 中西医结合医院、中西医结合研究所――这一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的结合产物,为世界首创。从临床到科研,再从科研回到临床,不断丰富中西医结合理论及经验。在学术组织方面,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的成立,是中西医结合发展道路上的一座重要里程碑,随之成立的全国各地中西医结合学术及分支专业研究机构和学术团体,极大地促进了国内外中西医结合的学术交流及各学科的发展建设。

1.4 中西医结合医学观念深入群众 新中国成立以来,通过几代人的不断努力,中西医结合事业取得了卓越的临床疗效,中西医结合观念深入各级医院及普通老百姓之中。在临床治疗上中医、西医优势互补,互相借鉴渗透,疗效显著,形成了广大的群众基础。这为中医科学化、规范化、国际化树立了良好形象,对明确疾病的诊断、指导临床治疗奠定了基础,并贡献了丰富的经验,为科研思路提供了新方向,使中西医结合观念得以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1-3]。

2 当代中医类专业与西医类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比较

西方医学以近现代物理化学等自然学科为基础,尤其在解剖、生理、生化、病理等方面对疾病的发生、发展的微观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辅以大量容易重复、精确定量的辅助检验、检查手段,使得其在世界范围内得以广泛传播。回顾中医药的教育,我国古代推崇官办学校教育和民间师承教育方式共存的医学教学体系,方式上以师承教育为主。晚清时期,自西方医学传入中国以后,中医学遭到西学东渐的巨大冲击,传统医学在医疗系统的地位开始发生变化,民国时期至建国初期,中医几经存废之争。在以同志为代表的国家领导人的英明决策领导下,我国首创高等传统医学教学制度,为传统中医学的传承与发展做出了不可湮灭的贡献。反观古印度医学、古巴比伦医学以及所谓“韩医”“汉方医学”等传统民族医学均退出正式公立医疗领域,唯有中医学凭借其博大的文化渊源、深厚完整的理论基础,丰富的经验论著等卓越特点,在世界传统医学领域独树一帜。不过,我们应当正视的是:中医类专业毕业生在就业上与西医类专业学生相比,仍有着一定的差距。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面临着几个问题。

2.1 不断增大的就业压力及相关法规制度的不足 随着医学院近年来不断扩招,临床医学生就业压力明显增加,大型综合性医院人才过剩与基层医疗机构人才不足之间的矛盾格外突出。上海中医药大学曙光医院的一项调查表明,随着社会就业形势的逐渐严峻,中医专业七年制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受到很大的影响。从96级起,毕业生的一次性就业率已从100%逐渐下降到79%。近年来,高等院校的就业形势不断严峻,中医七年制专业在不断扩大,人数在不断增加,就业难度也在随之加大[4]。长学制临床医学生与五年制临床医学相比有更好的教育资源,而且学生个体综合素质较好,这些优势在就业中本应有很大优势,但毕业生就业形势况且如此严峻,医学本科生就业难度可想而知。此外,国内中医院床位比西医院少,医院规模比西医院小,对中医医师的需求不多,毕业生就业压力较大。另外,中医学毕业生的专业特点限制了就业面,中医院聘用西医专业毕业生成为一个怪现象,即使中医专业毕业生成功就职于西医院,从事的也是中医之外的工作[5]。此类因素均加重了中医类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难度。

2.2 高等中医教育与就业单位需求部分脱节 高等中医药教育制度还需改进。针对武汉市中医医疗机构对中医类专业本科毕业生满意度的一项调查分析表明:医疗机构从业人员对中医类毕业生所持证书最看重的是专业操作技能证书(占75.44%),79.84%的从业人员建议在校学生的临床见习、实习活动应开始于大二或大三。而现实情况确是见习基地不足,带教教师人员短缺,实习期间的临床技能考核形式单一,尤其是在实习后期,又涉及找工作和考研问题,很多学生不能安心投入临床实习,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临床能力的发展,导致学生动手能力差,基本技能功底不扎实[6]。由此可见,在各项技能中,医疗类就业机构对临床能力最为看重,中医类专业毕业生在临床思维及技能方面有所欠缺,而欠缺的部分恰恰是就业单位所需要脱节,中医类毕业生就业难度加大。此外,专业设置的不合理也是一大问题所在,既浪费了教育资源,也增加了就业压力。有学者认为,中医院校独立学院专业设置问题明显,集中体现在:独立学院依托母体高校的优势学科重复设置专业,各中医院校独立学院之间专业雷同性强,母体高校与独立学院之间课程设置雷同[7]。

2.3 医学专业类学生普遍存在就业“完美主义”倾向及择业焦虑 医学专业类学生本身的因素也不容忽视,福建省一项包括中医、西医类专业的问卷调查显示:临床类毕业生的择业焦虑现状不容乐观。自我效能感、自信心不足、担忧就业前景、消极应对等因素均对医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产生影响[8]。另一项针对中医专业的就业调查表明:就业焦虑总分及其子维度得分:中医学>中西医结合学>中医骨伤学>针灸推拿学,且中医学应届毕业生就业焦虑分数相比其余3个专业程度较高。因此,提高医学类专业就业能力、对基层医疗机构加大支持力度、合理化专业设置以及针对医学类学生心理指导有利于消除医学生就业焦虑倾向,创造就业岗位[5]。

3 名老中医药专家师承制度的优越性

从当代中医类专业就业遇到的难题与困境中不难看出,提高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专业毕业生的专业基础知识、临床基本技能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高等中医药教育的课程设置、理论与实践比例的合理安排尤为关键,其中,名老中药专家师承制度不失为一种高效且成熟可行的方法。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永炎直接提出:“概念时代应重视中医学原创思维的传承与发展” [9]。

首先,名老中医药专家师承制度,是通过对其个体临床经验,思考过程、学术思想、学术源流以及成才之路进行全面的传承研究方式,是对中华传统医学宝藏的抢救性发掘手段。名老中医药专家的学术思想无疑是他们数十年(甚至包括其先辈在内的更长时间)的学术研究、临床实践与中医药理论、前人经验相结合的智慧结晶,代表着当前中医学术和临床发展的最高水平,是中医药学伟大宝库中的新财富,与浩如烟海的中医古籍文献相比,它更鲜活生动,更具有现实的指导性。传承研究继而发展名老中药专家们的学术思想、临床经验,能更好地继承中医学传统精髓,也是提高中医药服务诊疗水平的要求,也是推动中医学术进展的需要[10]。

其次,祖国传统医学自古以来便是通过师徒相传、父子相传等一对一的传统的中医教学方式传承下来的。可以说,正是这种口口相传、谆谆教导的方式,保留下了许多祖国医学的精华,积累了丰富的理论、治疗经验。这种教学方式从临床出发,将理论寓于临床之中,有利于学生对抽象中医理论的理解。将临床中的大量感性认识,升华成理论,有利于初学者对理论知识的理解,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迅速掌握前辈的用药特点,有利于前人经验的传承和研究。

第三,新中国成立国以来,通过西学中方式我国培养了大批中西医结合人才,涌现出了一大批学术大家、理论大家,活跃在中医、中西医结合医学界,起到了中流砥柱作用,并且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理论、科研成果。西学中是对世界传统医学精华的开发发掘方法中的一大创举,尤其是对于高年资住院医师及主治医师,在学习了一定现代医学知识、积累了一定临床经验以后,再通过西学中的方式,接受传统中医学的熏陶,较初学者更容易理解中医理论,更容易在临床中发现现象、症状、证候之间的关系,更容易在科研中提出新的想法、新的思路。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名老中医师承制度行得通、成果显著。

第四,师承方式在现今医学生中有良好群众基础。以北京中医药大学为例,笔者就曾观察到,在该校国医堂门诊部出诊的名老中医专家身边,不乏自发前来跟诊的各年级中医专业学生。这显示出高等中医教育在读生中有很大一部分对师承制度的认可。调查结果还显示,大部分医疗机构从业人员(约66.67%)认为:大学教育与师带徒方式结合更适合中医人才培养。此外,不仅存在于中医学、中西医结合医学之中,在西医学教育中也强调临床经验的重要性,提倡医学生多实践,注重临床技能的培养[6]。由此可见,师承制度受到广大医学专业师生、从业人员的欢迎。

第五,科研是传承名老中药专家经验,培养新一代名医的一条捷径[11]。传统名医的成才之路漫长而艰辛,师承制度是传承宝贵经验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而科研则是转化名老中医药专家经验的催化剂,有利于其推广和发扬光大,科研还能促进中医学术思想的发展、提高和创新。一项基于文献计量学的名老中医经验传承研究文献分析表明,总览几十年的文献,名老中医经验传承研究走过了从起步到繁荣,从独立研究到合作研究,从运用传统方法到尝试各种新方法的道路。1993年至今,关于名老中医经验传承研究的论文数量处于一个高速增长的阶段[12]。

4 对名老中医药专家师承制度的展望及思考

纵观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医药事业及取得的巨大成就不难看出,名老中医药专家师承制度是一种高效、可行的现代化中医教育制度。该制度能在一定程度上与现行中医药专业本科生教育互通有无、取长补短,弥补中医类专业学生普遍存在的临床实践时间不够、质量不高等问题,能总体提高中医药毕业生的就业能力,也符合广大中医药学者的实际需求。此外,师承制度作为传统中医药教育的主要方法,自“名老中医药专家师承制度”实施以来,取得了丰富的科研及临床成果,有利于抢救挖掘一大批老一辈中医药专家的宝贵学术思想、临床经验,向借助于基础实验、循证推广等先进现代医学研究方法研究发掘中医药瑰宝的科研人员提供丰富的素材。作为培养高层次的中西医结合人才,师承制度是一条捷径,尤其是对于西医出身的中西医结合高级人才,在达到了西医主治医师级别,有了对疾病的病因、病理、发生、发展的较深认识以后,若有志于中西医结合事业,通过名老中医药专家师承制度,便能对中医药对于疾病的显著疗效产生非常直观的感性认识,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提高对中医药的兴趣,激发出科学研究中医中药的热情,如此以往,更有利于中西医结合事业的传承、创新与推广。

参考文献:

[1] 陈士奎.建国50年中西医结合十大成就[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0,20(4):304.

[2] 马晓昌,陈士奎.建国50周年中西医结合成就报告会暨1999年度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工作会议纪要[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1999,6(12):531.

[3] 危北海.近年来中西医结合医学的科研成就和学术展望[J].科技和产业,2002,2(5):28-30.

[4] 吴荫梅.中医七年制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分析[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4,2(12):39-40.

[5] 方楠.高等中医药院校毕业生就业焦虑倾向相关性分析[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版),2011(2):63-64.

[6] 余晓辉,漆慧,赵凤,等.武汉市中医医疗机构对中医本科医学教育评价的调查[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8(12):14-15.

[7] 李雪晶.以就业为导向的中医院校独立学院专业设置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09.

[8] 张艺玲.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择业焦虑的相关社会心理因素及统计技术研究[D].福州:福建医科大学,2008.

[9] 王永炎.概念时代应重视中医学原创思维的传承与发展[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8,26(4):677-679.

[10] 白桦,徐春波,顾晓静,等.名老中医传承研究综合信息管理平台的构建与实施[J].世界中医药,2012,7(2):96-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