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初中地理教学论文模板(10篇)

时间:2023-03-30 11:40:10

初中地理教学论文

初中地理教学论文例1

初中地理教学,在整个教育教学中处于弱势地位,在所有的初中学科中备受冷落,是一门学校、社会、教师、家长以及学生都不重视的学科,甚至在初中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地理学科就被当做是一门副科,因为都认为学与不学,并不影响学生的成绩,所以地理教学往往被忽视。这种现象的后果,就会给初中的地理学科带来非常不利的影响和结果,最后就会导致初中的地理教育教学质量不理想,效果不佳,这样的问题在整个初中教育教学系统中变得非常得明显和突出。这是初中地理教育教学质量不理想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初中地理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存在弊端

随着教育教学的不断改革,由以往的“应试教育”逐渐向“素质教育”所转变,也就是说,现代化的教育理念,不再是以往传统的教师为了成绩而教育,学生为了考试而学习的教育模式。现代化的教育理念,提倡的是素质教育,真正地是为了提高学生自身的素质能力和技术能力而进行教育的。但是,很多的初中地理教师,受以往传统的教育观念影响太深刻,以至于现在仍依据以往的教育观念来进行教育教学,忽视了现代化的教育观念,也忽视了现代社会对于学生的要求,现代化的社会,要求的不是学习成绩,而是学生自身的素质能力和技术能力。教学观念没有实质性的改变,就导致地理教师的教学方式没有优化和提高,以致循规蹈矩地按照教材和课本上的内容教学,不是死记硬背就是理解记忆,缺乏灵活性的教学,缺乏一定的教学实践,使学生不能够很形象地体会到初中的地理知识,硬性的教学会使教学内容变得单调乏味,就会导致教学课堂变得死气沉沉,缺乏生机与活力。这样的现象也是导致初中地理教育教学效果不理想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初中地理的教材有一定的缺陷性和局限性

初中地理的课本内容有一定的局限性,很多的教学内容都比较死板,只是纯粹的知识理论,缺乏需要去实践的教学内容,课本教材比较注重科学性和理论性,如果只是依靠地理教师在讲台上一味的讲课,学生在下边听课,缺乏趣味性和互动性,不足以激发起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那么,初中地理的课堂氛围和教学效果就能够可想而知了。

二、针对解决初中地理教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制定出解决策略

上面我们已经分析了初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了提高初中地理的教学质量,我认为应该从下面几点入手解决这些相应的问题。

(一)改变初中地理的位置,使初中地理学科受到重视

初中的地理课程主要就是让学生了解、熟悉并且可以掌握运用乡土地理、世界地理、中国地理、人文地理和自然地理的一门地理基础知识课程。初中学生只不过都是青少年,他们对地理学科的知识了解和掌握的是少之又少,因此,初中地理学科地位的问题不容忽视,要采取措施把初中的地理学科提上日程,放在主科的位置上。身为一名初中地理教师,首先,教师自身就要高度重视起自己的教学工作,认识到地理学科对学生的重要性。教师可以在讲课中灌输地理学科的重要性。比如,告诉学生在人们外出游玩时是需要有相对应的地名、方位、景点知识,需要了解当地的气候,风俗习惯和风土人情等等,这样可以让学生认识到地理学科的重要性;还可以让学生明白现代社会任何一个职业都能够用到地理学科的知识。让学生充分地认识到地理学科的重要性,从而间接地使学生家长也能够认识到地理学科的重要性,引起学生家长对地理学科的重视,用新眼光去看待初中的地理课程。

(二)初中地理教师要改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手段

以往的教学观念比较传统,比较封闭,缺乏开放性和实践性。身为一名初中的地理教师,应该与时俱进,时代在不断地发展,教育在不断地改革,教师应该不断地吸取新时代,新的教育观念的精髓,精心地设计课堂教学,为学生设计生动、有趣、灵活的教学课件,带领学生多去户外实践,多去实际操作,这样可以把初中的地理知识变得更加灵活、生动,可以进一步地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可以利用现代化的教育条件,比如,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教师亲自做的课件,可以使课件非常灵活、直观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这样就可以更加直观、形象地让学生了解并且掌握初中地理知识,这样就可以更加容易地提高初中地理的教育教学质量。

初中地理教学论文例2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世界人口数量的增多,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地理研究对象和现象不断产生。人类活动已不止停留在地球表面,在宇宙空间和地壳内部延伸发展,宇宙空间和地球内部的各种现象逐渐成为地理研究的对象。人类与自然之间不断产生新的交通问题、生态问题、国际贸易问题、资源保护问题、农业生产配置问题等;近些年来出现的“赤潮”现象,海洋“双婴”,即厄尔尼诺“圣婴”,拉尼娜“圣男”现象,热带海洋风暴的加剧,使地理知识不断新增。其次,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教育模式已不适应素质教育的大发展,我们必须改变以往人才的培养模式,吸收新的空气、新的血液、新的观念,努力实现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促进人们的全面和谐发展,提高国民素质,迎接未来的挑战。为此,笔者结合初中地理,就如何开展好“注入式”教学,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1. 注入新的教学方法

新的教学方法来源于教师,这就需要地理教学工作者不断更新自己教学理念,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吸收、创造好新的教学方法。其实,教学方法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效果,同一堂课,教材相同教育论文教育学论文,好的教学方法会使学生精神振奋、思维敏捷、学而不厌,而陈旧的教学方法,则会使学生疲惫不堪。特别是现代教学设施的日新月异,图片、幻灯、多媒体、网络等教学媒体的出现,这就需要改革,创新教学方法,适应新的教学手段。

例如:采用快乐教学法就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注入式教学方法。乐学思想认为,对教学方法的优劣评判与取舍,要看它能否有效地作用于学生的非认知系统,让学生从学习本身享受到快乐的滋味。寓教于乐就是教师的教学应以学生感到快乐的形式来进行。这就要求教师不应只注重教的内核而忽视乐的形式,应采用多样化、形象化、情感化的方法,使教学方法快乐化。这种教学方法比较适合初中学生,他们听课,需要轻松愉快,对需要识记的地理知识,更需要有趣的、科学的记忆方法。

2. 注入新的学习方法

好的教学方法就是要教会学生好的学习方法,使学生不但学会,而且会学。长期以来,许多地理课还局限于老师讲,学生听,完成作业,记住老师圈点出的名称、概念和数据。我们的教学需要改变学习方法,让学生学出教室、学出课本、学出死的理论,最后学出老师。给他们一个宽松的获得知识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学得灵活,学得轻松,最后,完全“甩掉”老师。

例如:结合地理教学的有关

摘要有哪几种?有何具体的影响?请提出具体防御措施。通过实地参观、考察,使学生了解寒潮、台风和水旱灾害的成因,对人类生产及日常生活的影响,以及懂得如何趋利避害,合理利用气候资源,树立灾害意识和全球观念等论文格式范文龙源期刊。学生亲自参与,亲眼所看,亲耳所闻,亲身体验,真正感受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获得知识。

3. 注入新的有关知识

宇宙在不断的运动,人类和环境之间的矛盾也在不断的变化,地理新现象、新知识的不断出现,除地理教材改革对地理知识推陈出新外,教师在地理教学中,补充新知识也是搞好地理教学,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手段。

例如:在讲到日本经济时,就可以讲述“亚洲金融风暴”的产生;讲西亚石油时,就可以加入“海湾战争”,“日本福岛核泄漏”等,传授海洋污染的知识,在讲环境保护时,就可以插入我国香港附近出现“赤潮”现象等新知识。新知识的注入不一定要学生知道为什么,让他们了解是什么即可。这样,不但可以增加学生的趣味性,还能扩大学生的视野,扩展知识面,开拓思维,激发求知欲。

又如讲解城市天气预报时,会遇到“城市热岛效应”这个名词,由于学生对该词比较陌生,需要作详尽的解释。热岛是由于人们改变城市地表而引起小气候变化的综合现象教育论文教育学论文,是城市气候最明显的特征之一。由于城市化的速度加快,城市建筑群密集、柏油路和水泥路面比郊区的土壤、植被具有更大的热容量和吸热率,使得城区储存了较多的热量,并向四周和大气中辐射,造成了同一时间城区气温普遍高于周围的郊区气温,高温的城区处于低温的郊区包围之中,如同汪洋大海中的岛屿,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之为城市热岛效应。通过这样详尽的解释,学生就完全理解了这个全新的名词。

4. 注入新的教学观念

学生树立正确的地理学习观。使学生认识到地理知识在人类活动中作用越来越大,已成为地理公民应具有的基本知识,从而明白地理教学的重要性。否则在生产和生活中将会破坏生态环境,使人类自己走向灭亡。

同时,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地理新观念。面对人类拥挤的地理环境,资源的逐步枯竭,“适者生存”已不再是单独的适应,人类只有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征服自然,为人类服务,才能使人类得到更好地发展。所以,不但要渗透爱家乡、爱祖国、爱地球的环境意识,还要树立征服自然,征服宇宙的地理观念。

通过注入新观念的地理教学,使学生充分认识人口、资源、环境等世界性的重大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强化学生的全球意识、忧患意识、未来意识、开放意识、开发意识和创新意识等,从而促使学生思想素质的健全和提高。

初中地理教学论文例3

在《教学模式》一书中,乔伊斯和韦尔认为:“教学模式是构成课程和作业、选择教材、提示教师活动的一种范式或计划。”但是从某方面来说教学模式并不是一种计划。因为将模式引入到教学理论中,只是希望能够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或者教学理论下建立起各种类型的教学活动的基本框架或者结构。教学模式具有以下特点:(1)指向性;(2)操作性;(3)完整性;(4)稳定性;(5)灵活性。

二、教学模式的构建需要注意的方面

(一)需要明确教学目标

任何一种教学模式的设计都是有着一定的目标性,即是需要围绕一定的教学目标进行教学模式设计。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要明确教学目标。只有这样才能够让教学模式起到更好的作用。例如湘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一章第二节《非洲》,其教学目标主要可以分为三部分:(1)知识与技能,学生需要掌握非洲地理位置、地形特点、气候特征、主要河流、主要资源;(2)过程与方法,练习看各种气候图,训练读图分析能力,学会通过对比法了解尼罗河和刚果河的水文特征;(3)情感,让学生通过课堂学习,树立起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与可持续发展意识。教师必须在明确这些教学目标的前提下,设计相应的教学模式,或者是套用合适的教学模式。只有这样,教学模式才能够起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作用,教师们也才能够顺利的完成教学目标。

(二)需要注意对各种先进技术的应用

如今教学在很多时候已经不再是“一支粉笔+一本教材”,现在已经有了很多先进的技术可以应用到教学中,例如多媒体。虽然这些先进的教学技术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将静态变为动态,将微观过程进行宏观模拟,把宏大场景作缩微处理,转瞬变为定格,化枯燥为生动。但是如过不注意,则极有可能形成喧宾夺主的效果,不仅仅是无法提高教学效果,还会形成反作用。因此在进行教学模式的构建的时候,需要考虑好如何应用这些先进的技术。

(三)需要注意灵活性,让学生能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

如今,课堂教学活动并不是教师单方面的“教”,而还包括了学生主动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学”。因此在构建相应的课堂教学模式时,需要注意教学模式的灵活性,让学生能够主动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从而主动的去“学”。为此,教学模式需要考虑到提升学生对地理的兴趣从而激发他们的兴趣与思维。例如可以设置相应的问题情景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例如在教学《中国的水资源》时,可以设计这样的几个问题:我国的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表现在什么方面呢?水资源时间上分布不均,是否就可以说,在同一时间段内,就一定分布均匀,没有矛盾了呢?应该如何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现象呢?究竟应该是北方的“土老哥”南下去“打工”还是南方的“水兄弟”北上去支援呢?为什么?如今随着我国人口的增长,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十分严重,这种现象又该如何解决呢?让学生们通过思考,给出自己的答案,然后再根据学生们的回答情况进行补充。这样做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与分析,获取了答案,教师的补充使得他们的答案更加的准确合理,他们就会获得相应的喜悦感和成功感,同时还能不断的提升对问题的应变能力和分析能力,以便于增强创新思维的敏捷性。

(四)需要考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得到协调发展

初中地理教学论文例4

附图{图}

2、借比法:在教学中往往会遇到一些比较抽象的地理事物或现象,为了让学生能够理解,只靠简单的语言 文字表达很难达到效果,如果借用一些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现象来比喻,可以使抽象的地理事物或现象具体化、 形象化、简单化。例如:通过书本受挤压变形,来说明褶皱的形成原因。再如:在讲地震时,可以用炸弹的爆 炸力与杀伤力的关系来说明、引导,这些抽象难懂的知识运用借比法讲述,能引起学生兴趣,再简单的一解释 ,学生就听得明明白白,易于消化。

3、类比法:在初中课本中,有些教学内容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相似性,此时可以借助以前学过的内容来学习 新的知识。例如:在讲英国时,教师可通过列表与日本进行比较,达到“求同存异”的教学目的:

附图{图}

4、联比法:在教学中,有时为了避免难点过分集中,在编排时,有意把相互联系的知识点没有全部放在一 章中,而是分散到各章、节。教师在讲课时,可以联系以前的内容进行比较。例如:有关地球外部力量对地形 的影响的知识,就分散到世界分区地理中讲述。流水地形安排在“东南亚”中,风成地形安排在“西亚和北非 ”,冰川地形安排在“西欧”。最后我们将学过的知识联系起来进行对比,得出完整而又科学的结论。

5、专比法:在讲课时,为了明确某一地理事物或现象的特点,同另外知识点进行逐一对比。例如:对中国 的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自然经济特征进行专题比较:①比较两个地区的气候特征、地形特征。②比较两个地 区的交通、资源分布。③比较两个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

初中地理教学论文例5

在人教版初中地理教材中,有着千姿百态、瑰丽神奇、鬼斧神工的自然景观,包括气象、水体、地貌等,都是重要的美学内容,倘若教师予以重视,并灵活展示,带领学生感受这些自然美,则可让学生领略自然形态美,培养其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与情感。如学习《地球运动》等内容时,通过对日月星辰的运动以及四季轮回的认识,让学生们感受自然现象变化之美。再如学习《地形和河流》、《地势和地形》等知识时,让学生通过千奇百怪的地貌形态等,引发学生想象,调动学生积极情感,使其感受自然的秀丽之美、奇特之美、结构层次之美,渗透自然美教育功能。

2.揭示地理的科学美。

在地理课程学习中,通过观察地理事物表象,可获得自然之美,而深入错综复杂、多姿多彩的地理表层来探索地理成因、地理规律,则可感受到地理蕴涵的逻辑与秩序的科学与理性之美,这也是提高学生审美鉴赏力与学习动力的重要途径。如为什么气候复杂多样?为什么我国冬季南北气温差异大?为什么地貌形态万千、造型各异?等等,诱导学生探寻原因,感受自然地理的科学之美。所以,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借助教材内容,引导同学们发现科学美,追求科学美,提高学生们鉴赏美的能力。

3.发掘地理中的人文艺术美。

人文地理是初中地理的重要内容,也是渗透人文美的重要素材,如文化遗迹(著名古迹)、纵横交错的道路交通、各时期各民族的艺术作品、服饰风俗、丰富多样的矿产资源等,都蕴涵着一定的美学价值,教师需要充分开发与利用。同时,结合教学内容,适当拓展与补充相关史实、传说或故事等,将地理学科的知识性与人文性巧妙融合,引发学生遐想,使其形美与艺术美的情感,提升人文素养与审美情趣。另外,将地理与社会生活问题有机结合,贯穿以人地协调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如分析各种自然灾害以及因乱砍滥伐等人为原因而造成的生态环境问题,培养学生爱护自然的意识。如学习七年级下册第八章第一节《中东》(人教版),呈现热点问题,引导学生探寻中东成为热点地区的原因,思考中东地区各种战争对环境、人类文明的伤害等,让学生认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美的重要性。

二、探寻多变美育手段,渗透美育教学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材虽含有各式各样的审美素材,但这些素材是静态的,无法自动形成审美教育的功能,还需要教师根据教学实际,整理加工,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与方式展示出来,将教学过程审美化,让学生在动态化的教学过程中感知与体验,获得美的享受,受到审美与情感熏陶,完善学生审美结构,提高学生审美情趣与能力,不知不觉间渗透美育教育。

1.富有美感的语言。

在地理课堂教学中,语言是教师传递知识的重要载体,尤其是形象生动的、富有美感的描述与讲授,让学生如临其境,在听觉上得到美的享受,在心理上获得愉悦感受。所以,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若要进行美育渗透,教师要注意语言的美感与趣味,紧扣教学内容,合理而巧妙引入古诗词、地理故事、地理谜语、顺口溜、俗语等内容,将枯燥抽象的知识变得简单化、趣味化、人文化,激活学生思维,使其在美与愉悦氛围中深化知识理解,调动积极情感。如学习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中的《地势呈阶梯状分布》时,穿插“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百川东到海,何日复西归”等古诗词,在美的韵味中感受中国地势“西高东低”的特点。如分析我国西南地区的地理知识时,穿插“小叶丹歃血结盟于彝海”的故事,增添文化气息与趣味,给同学们带来想象与美感。

2.充满趣味、灵活多变的直观手段。

地理现象、规律是千变万化的,单一的语言很难将其美感展示得淋漓尽致,还需要借助多样化的直观手段,形象而生动地展现地理美的魅力,引发学生学习欲望,培养学生审美兴趣,促进审美意识与能力的提高。如利用地理插图、多媒体视频、录像等,动态化地演示,将学生引入美的意境,感受自然美,探究科学美,丰富认知,并内化成精神财富。借助幽默风趣、富有深意的地理漫画,揭示社会生态问题,以“悲壮”之美来刺激学生,诱导他们反思,得到另一种审美教育,意识到人与自然环境要和谐发展。如教学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三节《水资源》时,引入“全球水危机”、“就地取材”、“洗车”等漫画与相关视频,引导学生说说对水资源危机的认识,结合录像、漫画与生活经验,谈谈哪些原因导致水资源污染?等等,培养学生资源保护意识,学会从自我做起,保护环境。

三、组织多样实践活动,强化美育教育

在审美教育中,教师不但要发掘美的内容,巧用多样手段展示,让学生拜倒在美的面前去研究美,更重要的是给学生留出自主思考、鉴赏空间,鼓励与诱导同学们参与丰富多样的审美实践活动,让学生不再旁观,而是审美参与者,在动态学习与亲身体验过程中强化审美感受,发掘地理美的内涵与本质,深化知识理解,也展示学生的智慧之美与创造之美,进一步提高感受美、理解美、鉴赏美以及创造美等综合审美能力。

1.多样课堂实践活动,增强情感体验。

课堂是美育教育的主阵地,教师要立足审美角度、学生角度来优化教学活动与教学过程,通过地图分析、问题讨论、展示作品等活动,增强学生美的体验,由感知美逐步上升到喜欢美、创造美。如分析“中国的工业分布”时,通过分组讨论活动巧妙渗透美育,让学生发掘地理独特美。首先,引导学生欣赏包含三大工业地带与四大工业基地的中国工业分布图,得到初步美感。而后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各组扮演不同的“工业考察团”,根据教师所提供的绘制了各工业地带(基地)的位置轮廓、矿产资源、中心城市及交通路线等资料的投影片展开各种“考察”与探讨活动,即通过课本阅读、地图分析与资料查阅等形式,填写正确的地名,概述该工业带(基地)的发展特点及发展策略等。小组活动完成后,选出代表展示与分析本组的“考察”成果,并在地理老师补充与引导下改正与完善,有意识地引导同学们体会工业分布中“点”(矿产区、工业中心)、“线”(交通干线)、“面”(工业区)的整体和谐之美,认识发展经济与环境保护的协调统一美,达成审美目标。

2.延伸课外,延续美感。

美育的渗透不能局限于课堂,还要借助多彩的课外活动,将课堂内外有机结合,拓宽学生视野,培育学生美感,使其发掘生活中的地理美,不知不觉地接受美育。如组织春游、参观名胜古迹或博物馆等,带领同学们走向自然,在老师讲解分析下,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自然美,激起他们对自然、对祖国的热爱,增强审美意识与能力。或者开展乡土地理调查活动,如“对家乡土地资源利用状况的调查”,发挥学生主动性,使其深入了解当地土地资源利用的现状,培养学生关注家乡、热爱家乡、变革家乡的美好情感。或者引导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展开地理读书交流会、设计地理墙报、制作地理模型或教具等活动,运用地理知识来创造美,强化审美能力。

初中地理教学论文例6

 

我国中学地理教学,经过多年长足的发展,已取得了相当的成绩和规模,教师队伍日益壮大,教师素质显著提高,教材建设不断加强,教学设备逐渐完善,教学改革逐步深入,这些为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基础教育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可是,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目前的地理教学远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进行很大程度的改革。为此,笔者就如何加强地理教学谈几点看法。

1. 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加强管理

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本世纪教育改革的主旋律,其宗旨就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目前,我国正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可由于历史的多种原因,大多未将地理学科作为中考的正式科目,这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该科的正常教学。其实,地理学科是初中阶段的一门基础课程,它以地理科学知识为基础教育论文教育学论文,结合能力培养和思想教育于一体,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素质提高,是别的学科不可取代的。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的领导,应努力转变观念,提高认识,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解决好当前初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督促学校严格按照初中课程计划和地理课程标准的要求进行教学,坚决制止有些学校滥砍、滥占、滥用地理课和压缩地理教学投入的不良倾向。

2. 钻研课标,改革教材,加强教研

初中地理课程标准已经实施,教材正在改革,今后还将继续修改。要适应这一变化,广大教师就必须认真学习、领会地理新课标的基本精神,明确地理教学的目的和任务,探索完成这些任务的途径和方法,使地理教学有明确的指导思想和科学的标准。教师要特别重视分析教材的知识结构,把握各知识点在结构中的地位,明确它们所处的层次和讲授的深度和广度。只有这洋,才有可能选择正确的教学方法,设计科学的教学过程,实施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目的和要求。

地理教学的实践必须有理论作指导,才能健康顺利地发展。目前一些新的教学方法都是在新的教育理论和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的指导下建立起来的。教研活动应注意把教学过程作为一个系统进行研究,教学时能够力求选择最佳的课堂教学模式,重视课堂教学的信息反馈和总体控制,把握课堂教学过程的动态平衡,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

学校应充分发挥教师的智慧,创造良好的地理教研环境。加强和改进教研活动的形式和内容,提高教研活动的质量,使教研活动真正成为教师解决教学问题、提高教师业务素质的基本形式。

3. 抢抓机遇,走出误区,大胆课改

教师是教学改革的主力军。广大地理教师应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以新的机遇、新的起点、新的追求,积极开创地理教学的新途径,努力探索地理教学的新模式,使地理教学尽快走出误区,尽快结束狭隘、陈旧的教育思想和死板单一的教学模式对提高学生素质的危害,大刀阔斧地进行地理教学改革论文格式模板论文服务。当前,初中地理教学改革应注重以下十个方面:面向结果的教学和面向过程的教学并重;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并重;一般能力培养与创造品德的培养并重;教师指导与学生学会学习并重;传统教学方法与现代教学手段并重;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并重;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并重;必修课与选修课并重,教材改革和教法改革并重,努力使初中地理教育成为提高民族素质的重要途径。

4. 结合教材,培养思品,提高素质

地理教材中,蕴含着十分丰富的思想品德教育的素材。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特点,结合教学实际教育论文教育学论文,发挥教材的思想品德教育功能,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并强化学生的现代观念和现代意识。为此,可以开展如下几方面的教学:

4.1通过中国地理和乡土地理的教学,让学生了解新中国成立前、后全国和家乡各条战线发生的巨大变化,来弘扬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用大量事实作对比,说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的道理。

4.2以国情教育为依托,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在地理教学中,既要善于通过展示我国地情的优势,来激发和强化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又要善于通过指出我国地情的劣势,列举大量事实,使学生在产生必要危机感的基础上,激发学生难得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

4.3通过地理教学,使学生充分认识人口、资源、环境等世界性的重大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强化学生的全球意识、忧患意识、未来意识、开放意识、开发意识和创新意识等,从而促使学生思想素质得以健全和提高。

5. 改革课堂,开展活动,培养学生

当前,由于受来自家庭、社会和学校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在一些学生中存在着厌学地理的倾向,这直接影响着地理教学质量的提高。要克服这一问题,首先,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要很好地改进教学方法,并要善于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特点,精心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注意教学艺术,以努力捕捉学生的求知欲望,使每一个教学环节能紧扣学生的心弦,磁铁般地吸引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针对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的特点,在教学中应改单向的“注入式”为双向“反馈式”,在课堂中变单纯的“听讲式”为多法“启发式”,知识的传授从“封闭式”的照本宣科转向“开放式”的旁征博引。

其次,教师要密切结合课堂教学,积极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包括科技活动在内的课外活动,作为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例如:观看地理影片、录像,编辑地理墙报,举行地理讲座,召开地理主题班会,指导制作地理学具教育论文教育学论文,开展地理游戏,进行地理科普宣传,组织地理参观采访,乡土地理考察,撰写地理小论文,组织地理夏令营等,由专业到普及,从校内到校外,让学生在实践中得到锻炼。这洋,既能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又能增进学生的学习兴趣。

6. 运用教具,易化难度,提高效率

初中地理教学论文例7

一、元认知的基本内容

元认知(mdtacogition)是最近一二十年才开始出现的最新研究课题。弗拉维尔最早进行元记忆的研究,后来于1978年提出元认知这一术语。弗拉维尔指出:元认知是“以认知过程与结果为对象的知识,或是调节认知过程的认知活动”。也就是说,元认知是个人对自己的认知加工过程的自我觉察、自我评价、自我调节。

二、元学习理论

元学习是元认知研究的带动下,最近在学习心理学领域出现的一个崭新课题。传统的学习理论研究人学到了什么和如何去学习,而元学习则研究人是如何意识和控制自己学习的。元学习理论相信人是积极主动的机体,人能够计划未来,监视现在,有效控制自己的学习过程。

正因为人有元学习的潜力,所以,从小培养学生的元学习能力是十分可行的。元学习能力包括如下几种能力:会激励自己勤奋学习;会确立学习目标;善于选择能达到目标的最恰当的学习方式方法;善于检测达标情况,必要时采取补救措施;善于总结自己达到目标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及时调节自己的学习方式方法。

三、中学地理教学中元学习能力的培养

元认知理论对中学地理教学一个新的启示:即教师要善于系统地传授地理学习的各种方法和策略,培养学生元学习能力,从而教会学生如何学习。中学地理教学中学生元学习能力的培养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帮助学习自我激励从序言课开始,教师就有意识地向学生“灌输”学习地理的重要性,从而帮助学生确认学习地理的价值(报纸、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涉及信息量很多的知识就是地理),并坚定他们学好地理的信念。

2.学会确立学习目标无目标的行为,是盲目的行为;无目标的学习,是一种偶然学习,而不是有意义的学习。解决问题时,目标不明确,只能是“尝试错误”式的行为,而不能达到“顿悟”水平。因而在学习地理的过程当中,教师应当“有意”让学生把握教材内容中:哪些是泛泛了解(许多例子和解释性的句子);哪些是必须理解(一些抽象的知识如气旋、反气旋等);哪些需要记忆(如地名、重要的地理数据等);哪些学会初步运用(如根据气温曲线图和降水柱状图判断气候类型);哪些要综合运用与创造性运用(如分析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原因等)。

3.选择科学的学习方法在帮助学生学会确立学习目标的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选择达到目标最恰当的学习方法:(1)对于应该“了解”的知识,应采用“提要”方法去加以筛选和浓缩,使知识更凝炼。如对内蒙古高原一段文字的叙述“提炼”出四个字——坦荡开阔。(2)对于要“理解”的知识,可将它们与自己熟悉的知识经验联系起来,结合具体的例子去理解它们。如太阳高度角与获得热量多少,可和生活中手电筒直射与斜射光的明暗来理解。(3)对于要“记忆”的知识,可以采取一系列“记忆术”来提高记忆效果。如谐音串联法、歌谣口诀法、形象直观记忆法等。(4)为了初步学会对所学基础知识的运用,就要完成一定数量的习题并多读图、用图、绘图。(5)为了能创造性地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就要采取各种适当的“纲要法”来组织所学知识,善于前后联系,综合分析。

初中地理教学论文例8

所谓人文素养,是指将人类历史遗留下来的各种优秀文化成果,经过环境熏陶、知识传递等方式,内化为人类个体的气质、修养、智力、品德、感情等,从而使个体的整体素质实现全面提升,它包括人文精神修养和人文知识修养两个方面,而相对于知识修养而言,精神修养处于更高层次。作为初中地理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和研究中,应通过对学生进行各种人文知识的传授和指导,进而达到培育陶冶其人文精神素养的目的,使其充分发展成为全面、健康、和谐的人。

一、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性

1.培养学生人文素养是地理学科特点的根本要求

地理是一门文理兼备、内容丰富的学科,除了一些特定的地理常识之外,它还包括物理、历史、文学、数学等各个方面的知识。初中地理作为整个地理课程的入门阶段,肩负着学生初步接触人文知识、锤炼人文精神素养的重要责任。因此,中学初级阶段的地理课程可以说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奠基石”。

2.培养学生人文素养是地理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

在地理新课标中明确规定七至九年级的地理课程要使学生初步形成对地理的好奇心和学习地理的兴趣,初步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地理审美情趣。这就要求初中地理教学要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态度的形成、情趣的培养成为初中地理教学的根本目标,也成为学生健康成长不可忽视的环节。

3.培养学生人文素养是地理教学方式的具体体现

优秀的教师在课堂上是高明的领路人和指引者,不必事事亲力亲为,但是在培养学生分析总结地理事物的各种内在联系、探索地理学科未知内容、培养对待事物和生活的态度等方面却起着重要的作用,这种指导和引领的作用就是人文精神素养培育的一个方面。

二、目前初中地理教学中缺乏人文素养的具体表现

1.课堂教学侧重于应试,忽略人文精神的培养

地理教学中往往要融教师讲授、师生谈话、小组讨论、总结纲要、分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方式于一体,但是目前我们的初中地理课程往往是以教师讲授为主,画出重点内容,学生单纯记忆,以达到应付考试的目的,再加上初中阶段的地理课程经常会被家长和老师当成是“非主课”,因此对地理教学方式的探索相对薄弱,基本上将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目标抛之脑后。

2.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

教师与学生之间应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了解,应形成彼此信任、平等、自由的关系,而目前我们的很多教师在学生面前仍然是一副严师尊长的面容,学生纯真的想象力和判断力在教师权威的“恫吓”下,要么所剩无几,要么“改旗易帜”,教师成为“一统天下”的“君王”,这使地理课堂没有了师生的互动,更没有了言辞激烈的争论。

三、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方法策略

1.强化感性认识,培养学生高尚情操

初中地理中不乏一些抽象的概念和图表,对于初中刚刚接触地理学科的学生而言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可以利用形象、直观、活泼的文字、图片、动画、声音等材料,把一些抽象的地理事物、现象展示出来。例如,在“地球和地球仪”的教学中,就可以借助幻灯片与实物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首先利用一个椭圆形的橙子引入,让学生对地球的形状有个初步的印象;然后,借助幻灯片和三维动画,向学生展示卫星上拍摄的地球照片,从宏观上给学生留下印象,也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再引入地球的半径、周长、表面积等一系列较为抽象的数据;最后介绍一些地球环境被破坏的相关知识,号召学生爱护地球、爱护人类。通过这种由感性到理性、由具体到抽象、由现实到科学、由知识到情感的逐步引导,学生在学习中不仅体会到地理知识的乐趣,还可以间接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以及规划未来的能力。

2.加强教师自身人文素养,提升地理教学水平

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讲究以情动人,初中地理教师首先要加强自己的人文素养,对学生要有丰富饱满的热情,对教学要有孜孜不倦的恒心,对生活要有积极乐观的态度,然后才能润泽学生的心灵,才会达到师生情感上的共鸣。因此,初中地理教师只有具备一定的教学组织、设计、表达、调控、反思能力,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才能在培养学生人文素养方面有所贡献。

3.重视乡土地理教学,拓宽学生视野

乡土地理展现了学生本地感性丰富的地理事物或地理现象,它是地理教材的延伸和拓宽,学生通过亲自收集、发现身边的地理现象,然后运用掌握的各种地理知识对其加以解释和说明,在自我探究和学习中发现学习地理的乐趣,进而培养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和懂得欣赏、玩味生活的情趣。

参考文献:

初中地理教学论文例9

初中地理这一学科较为抽象、枯燥而乏味,因而,不少学生对它兴致缺缺,课堂教学效果可想而知。然而,传统的教学手段难以改变初中地理教学面临的困境。于是,不少教师跃跃欲试,企图找到扭转困境的新举措。就在这时,先进的教学设备涌入课堂,课程改革也随之推出。让初中地理教师有种久旱遇甘霖的感觉,积极投身于课改浪潮中。 

作为一名初中地理教师,我在教学实践中正视地理教学的现状,也找到一些较为有效的教学措施,现分享给大家。 

一、初中地理教学的现状 

(1)板书过多,黑板不够用。地理教学因为自身教学内容的特点,导致了板书、图画等内容的丰富,这一复杂多样的内容使黑板的空间变得狭小。 

(2)教师在课堂上完成这些板图、板画,不但费时费力,而且相对说来不够准确。 

(3)教学挂图可以解决上述问题,但是,挂图要素繁多、主次不分,而且无法向学生展示教学过程,缺乏层次感,违反了教学的一般规律。 

(4)地理是研究自然界客观事物发生、发展和演变规律的科学,因而教学过程中不仅让学生熟悉地理地貌,还要让他们了解世界各地的人文特征、生产发展以及人地关系等问题。但常规教学手段难以实现这一教学目的,这就妨碍了学生认知过程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的发展。 

二、优化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措施 

1.多媒体成为辅助初中地理教学的重要手段 

在地理课堂上,利用计算机高速处理信息的特长,对复杂的过程、烦琐的计算或者动态的图形提供高速处理,可以大大提高信息的效果;同时,课本繁杂的文字通过计算机简单的图像表现出来,或者生活中丰富的自然地理现象,通过计算机再现出来,都能有效地实论文现地理课堂教学的开放性,增加课堂信息的密度。像大规模的自然灾害,可以用图片的形式向学生展示。 

2.教案要求因人而异 

地理教案要求因人制宜,因师而异。从形式要求上说,对新教师应提倡写详案,因为他们驾驭教材、学生、教法的经验不足,能力也相对较差,教学时需要较详细的教案作参照,以确保课堂教学顺利进行。实践经验比较丰富的中青年教师则可以写简案,提纲挈领,画龙点睛,富于个性与创造性的教案是我们的追求。对于老教师,教案要求可以更灵活些,教学过程的设计可以更简略,但对于引证资料和新的知识信息则要详细记录备案,以显示出老教师治教治学的活泼与严谨,科学与创新。 

3.处理好理论与实际的关系 

理论联系实际是学习任何一门课程都要遵循的基本原则,中学地理课程更是注意到这一点。新编高中地理教材应继承和发扬这一优良传统,进一步加强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体现高中阶段应有的教学要求,这不仅有助于学生正确理解地理理论来源于实践,又运用于实践,深化他们职称的地理认识过程;同时也有助于开阔视野,扩展思路,培养应用意识,提高解决实际地理问题的能力。 

4.走出去看看 

地理教学的特点是强调直观性,野外是地理教学的最好课堂,我们可以走出去,让学生亲历地理事象,感受地理变化,了解地理规律,积极培养学生地理学习的兴趣,弥补学生课堂直接经验的不足。这样可以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把抽象深奥的地理知识同实际情况联系起来,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热情更高。 

5.处理好课文、图像、练习三者之间的关系 

课文、图像和练习三者是地理教材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因而在课堂教学中要积极处理好这三者之间的关系。课文系统主要以文字形式传递知识内容,所以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科学性强、语言简洁的优点,同时还要注意文字抽象性的缺点。具体教学过程中,还要结合图片,使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具体的问题抽象化,突出重点,强调要点,设置难点,解决疑论文点,从多方面强化地理教学信息。练习是供学习活动和实践活动的部分,容量适当的训练,不但不加重学生学习负担,而且起到了巩固知识的作用。题型多样化的练习,可以增加学生探究性、开放性、应用性学习的兴趣。当然,练习的设计要注意主次分明,具有层次差异,有利于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以及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单调的训练容易使学生产生疲劳,所以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处理好课文、图像、练习三者之间的关系,在最大限度上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综合能力。 

6.教会学生自主学习 

为了避免学生听课的被动地位,就要增强听课的针对性。教师可以根据大纲的要求,把课本知识转化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看书自学,边阅读边做习题。采用这种方法指导学生自学选编习题很重要,要求选编的题目与课本内容有密切联系。主要知识点都应在题目中显示出来,而且题目要有一定的综合性和启发性,但难度要适中,以大多数学生通过自学都能得出正确答案为宜。 

初中地理教学论文例10

2.利用举例的方法来提高学生学习地理课程的热情

地理课程的课堂教学可以以一种灵活多样的举例模式来进行。例如在学生学习欧洲各大地形体系中时,可以了解欧洲各个国家的地理分布形式,并且通过掌握国家的大置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此时,教师就可以列举一些国家的自然、经济风土人情,来调动大家的积极性,使学生充满了解的好奇心,从而提高课堂的活跃性,提高学生学习地理课程的综合能力。通过对列举世界各大地震板块和火山分布的知识点,来采用对比教学的方法,让学生了解板块与火山分布的对比,找出各自特点的关联关系。使学生很快很容易就得出板块交界处就是火山和地震的密集区这一知识点。又如:在讲解我国各个地区的地理差异时,就可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为例,在课前利用多媒体播放《西游记》中“过火焰山”的相关情节,并向学生提问:你知道唐僧师徒千辛万苦要过的火焰山在我国的什么地方吗?这样,在瞬间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学生也会很愿意举手发言,教师再趁热打铁,引进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相关地理情况与知识等,就可以很好地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例如:在气温、气温带以及气候特征等知识点的讲解中,教师就可以结合学校当地的天气或者某一时间段内当地气候的变化等,为学生进行细致、详尽的讲解,这样可以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也更便于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另一方面,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地理知识或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其学会用所学的地理知识解释身边发生的地理问题与现象等,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全面提高。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就会使这种教学模式更加有效果,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还能够让学生在课堂上积极的发挥自我思考的能力,促使其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提升,这就突出了新课改下要求的发挥学生主体地位、全方位多角度的培养学生学习地理课程的综合能力和自身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