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装饰艺术论文模板(10篇)

时间:2023-03-28 15:08:04

装饰艺术论文

装饰艺术论文例1

一、装饰绘画本体语言的内涵

沈柔坚先生说得好:“任何一个画种都有自己的特点,我们强调特点为的是能更好地认识和掌握它的规律性,求得更充分地发挥它的特殊效果。”的确,任何一个画种都有自己的特点,装饰绘画是一种既现代又传统的艺术形式。我国装饰绘画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历代的新陈代谢,新旧交替,从远古时代的彩陶,商周的青铜器,春秋战国的漆器,到汉代的像砖,魏晋至唐宋的敦煌壁画,明清的民间木版年画……上下几千年,形成了我国装饰画独具风格的艺术传统。装饰绘画脱胎于装饰艺术,它之所以能越来越受到关注,在于其独特的审美价值和审美意趣,即装饰画的本体语言。装饰画的语言包括“求变”的语汇,即寻求“变化”的构成元素;求美的“语法”,即追求形式美的法则;求合的“句式”,即综合多变的表现方法,三者的有机结合,焕发了装饰绘画的独特魅力。

二、装饰绘画的语态认识观

装饰绘画灵魂是求美,形式美感高于一切,即形式高于内容。这正是装饰绘画区别于其他画种的重要特征,同时也是“装饰绘画艺术功能在各种绘画中比较起来更长于歌颂、象征、启发、诱导”…的原因。正因如此,装饰绘画被有些人认为是肤浅的,缺乏崇高的审美理想,而难登大雅之堂。艺术就像一个大舞台,各种艺术形式就像不同的演员,它们在艺术的舞台上极尽能事表现自己,目的是在愉悦中教育观者。在这里,只有小演员,没有小角色。任何一种客观存在的艺术形式,都有他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和条件,当然这是以社会发展的需要为前提。

现代科技的发展,网络技术的应用,使得“全球化”的生存趋势也影响着艺术领域,艺术语言、艺术风格趋向国际化、多元化,而多元化、民族化的文化特征,使得装饰绘画在现代社会显示出特有的生命力和特殊的艺术价值。装饰绘画有它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语言形式,审视装饰绘画的语态认识观,具有现实的社会价值。

1.装饰绘画的“现代”时态认识观

“现代”时态的语态认识观,是将装饰绘画的语言,放置于当下的时代文化大背景之下,使装饰绘画的本体语言保持着鲜明的时代特征。装饰的风格是以特定的时代背景和中心思想为基础一~诸如宗教、哲学、王权、风俗、实用和唯美等意识形态所产生出的装饰艺术,往往会形成一种不同于前一历史时期的艺术风格。已故工艺美术家陈之佛先生曾说:“装饰艺术即是思想的表性,故装饰亦与其他美术同样有其时代的背景。埃及时代的装饰,希腊时代的装饰,罗马时代的装饰,文艺复兴时期的装饰,王权中心的装饰,自然各自由时代思想为背景而表现出来的。”由此可见,任何艺术形式、美术样式都不能脱离当下的时代文化背景。要坚持装饰绘画的本体语言,就必须将其置于当下文化的时代大背景之下,只有坚持“现代”时态的认识观,才能更准确、更有效地反映时代的精神。

(1)全球性、多元化的时代背景

当我们穿着牛仔裤,吃着肯德基,喝着可口可乐,看着世界足球赛,挂在互联网上聊天、购物,欣赏着高清好莱坞大片,谈论着次贷危机、金融风暴的时候,所有的这一切都在提醒着我们,在人们的13常生活中,正在发生着全球化的过程。“全球化”是一个涵盖了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的多维、复合的概念。全球化不仅带来了全球经济的相互依赖,也带来了文化的多样性发展。当代中国文化正处在全球范围的国际性文化交流的大环境中,中国艺术也在这样的语境中转型。一个民族的艺术想要得到振兴发展,必须吸收他种文化先进的、科学的、有益成份,经过异质同构,使民族民间的艺术获得新生。“当一项艺术开始拒绝向另一项艺术吸收营养时,它就开始僵化了。”丁韶光先生的重彩装饰绘画,就是传统中国重彩画与西方现代观念的完美结合。丁韶光先生的画作融中国线条、中国风格的重彩、敦煌主题,以及西方画家毕加索和马蒂斯创作中的平面变形人物于一体,形成了一种风格独特的现代装饰重彩画。由于有中国古代工笔重彩的传统技法、又有西方装饰绘画的韵昧以及世纪末分离派艺术的情趣,丁先生的现代装饰重彩画作品能为东西方普遍接受。

(2)后现代主义的文化特征

后现代主义也是当下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60年代在西方出现的哲学思想潮流,它深受尼采、弗洛依德的影响,表现出深刻的怀疑主义和反本质主义。在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下,后现代主义艺术家试图突破传统审美法则的约束,淡化和消解艺术与生活的界限,主张艺术贴近民众,大量采用大众传播媒介。在多数作品中带有某种戏谑的调侃的意味,带有强烈的娱乐性。后现代主义的艺术探索,实际上都是要求改变以往西方文化艺术“人”的“主体”和“物”的客体相分离、相对立的状况,以人们需要为本,进入“人”和“物”、“主体”和“客体”相联系,相融合的更高的境界。它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强调同传统文化的联系,在其创作中,传统被引用、被改造和重构,使之生成新的意义。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下的装饰艺术吸收历史上各种装饰风格,汇集了各种文化、历史、美学和视觉语言的材料,表达出了从未有过的多种多样的方式;鲜亮色彩的不调和,在自然中看似矛盾的材料组合,奇异造型的堆砌,让材料自身说话,以表达个人情愫,使艺术呈现出纷繁复杂的局面。美国艺术家麦克·j·阿信布莱纳的作品常以玻璃、金属、麻绳以及树皮等材料制作,以表现“骨骼”为主,以此来象征战争之恐怖。他的作品通过综合材料和奇特的造型构成关系,给人的视觉和精神上带来强有力的刺激,风格独特、制作精细,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3)和合的审美趋势

自从“国家问世界”转变成了“全球世界”,许多知名学者提出了关于全球文明的见解,其中费孝通先生与张立文先生的学说最有代表性。费孝通先生认为经济全球化大环境下,我国文化应在“天人合一”、’中和位育”、“和而不同”的传统哲学思想基础上,加上新人文精神的追求,促进世界文化“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多元和谐共生状态;张立文先生指出,中国文化目前面临着人类共同的五大冲突: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心灵、不同文明间。他根据和合生存世界(地)、和合意义世界(人)、和合可能世界(天)的原理,提出和生、和处、和立、和达、和爱,用和合观来化解冲突、构建新文化。“和”即和谐,和睦,和平;“合”即融合,结合,合作;“和合”即是两种以上不同要素的协调、结合、融合与和谐。和合包括了冲突和融合,冲突是融合的原因,融合是冲突的结果。这些不同的要素处于共同存在、共同生长的状态。

滕守尧先生在《审美文化与艺术生存》一文中指出了文化与艺术的关系,“一种健康的文化最终必然发展成一种审美文化,而审美文化就是以文学和艺术为核心的文化,就是物质生活不断向审美和艺术的层面提升的文化,也是真、善、美融为一体的文化。”张先生的“和合”的文化观建构了“融突”、和和愉悦、审美意象,以及审美体验的主客体、情与景、心与物、善与美的融突和合。这些和合美学要素的构成方式,是最具生命力的方式,是艺术创造和心灵境界的生命活动。但它们只有在融突和合中才能获得生命的存在、延续以及发展,“全球化”、“多元化”、“后现代主义”、以及“和合”的审美趋势,是装饰绘画本体语言的大语境,装饰绘画的本体语言要保持鲜活的生命力,就要坚持“现代”的语法时态。

装饰绘画的“主动”态认识观

装饰绘画本体语言的演进和丰富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它在不断地自我增益、完善中成为了语汇丰富、句式多样的语言形式,它不断以主动的姿态完善自我,作为主体的创作者也应以主动的姿态坚持装饰绘画的本体语言。

自然界的物种多种多样,才使得整个生物世界的生态保持着平衡;人类的艺术世界也因为不同艺术门类,不同画种各自独立的面目,才使整个文化艺术世界生机勃勃。纵观人类艺术历史的发展,我们可以发现:每一个艺术门类都具有其它艺术门类不能替代的本体语言。同样是戏剧,话剧不能代替歌剧;同样是曲艺,相声不能代替小品;同样是绘画艺术,油画不能代替版画,水粉不能代替水彩,装饰不能代替装饰绘画。不同艺术门类的本体语言构成了艺术种类的多样性,这种多样性的根源,就在于客观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和人们审美感觉能力的丰富多样。装饰绘画以其独特的面目和形式,记载和表达了人类的情感,扩大了人类的审美感受,丰富了人类的精神世界。如果装饰绘画不坚持自己的本体语言,而向某一大画种看齐,那它就没有继续存在下去的理由,因为装饰绘画原本就是借助于别的画种的表现方式,由于具备了自己独特的风格而得以脱离依附,具有任何画种不可替代的审美价值。装饰绘画如果放弃自身的本体语言,就等于放弃了装饰绘画本身。

装饰艺术论文例2

(一)抽象。吉祥装饰图案的内容

大部分都是一些抽象的观念,想象的方面比较多,如福、禄、喜、寿都是抽象的,虽说它的观念上是抽象的,但是画面就是具体的表现形式。在我国有一种桃子,人们称之为“寿桃”,后来吉祥图案就用桃子来代表寿;牡丹在我国有着富贵的意思,在吉祥装饰图案中,富贵酒用牡丹来表示。在表达上面,有时候使用单一的形象来表达,有时候就用多种动物或物组成图案,让其具有丰富的色彩。因为中国吉祥图案形式多种多样,所以选材方面涉及的就非常的广泛,几乎涉及到了自然中的所有门类,但是它们的题材都是源于民间的吉祥物。

(二)寓意和象征的结合

在吉祥装饰图案中,都是用象征的手法来表达思想感情,而不是用直白的话语来进行表达,这样会让人感觉到含蓄存在其中,让人有着耐人寻味的意蕴。吉祥装饰图案和其他的美术样式不同,吉祥装饰图案的象征和寓意是统一的,所以象征和寓意的统一是区分吉祥装饰图案重要的因素。寓意和象征的结合图案有很多,如用倒贴的福字来表示福到了,用一对鸳鸯来表示恩爱幸福的夫妻。在吉祥装饰图案的制作中,制作人往往会将图案进行理想化的处理,或者是将自然物进行延伸,从而被赋予新的象征吉祥的意义。

(三)含蓄表意

在中国传统的吉祥装饰图案中,由于中国语言文化的博大精深,有着声韵的特点,读音相同,汉字不同,字的含义也不相同。所以人们往往用这种方法来将图案的意思含蓄的表达出来,就是名称与观念同音却不同字。

二、文化价值文化艺术价值的体现

一般是用两种方法来进行表现的,一种是用人的精神来表达,像诗、书、画等;另一种表现就是物化,就是想一些建筑、雕塑等。但是他们两种方式大体上都是一样的,都是源自于人,让人是一切的根本,物质都是人来创造的,人创造了文化、文化又来教导人。装饰艺术经过长时间的融合发展,留下了价值无量的精神财富和美学价值,而且还远远超出了美学自身的价值。装饰艺术在当代的影响非常广泛,不仅影响到了文化艺术,更能影响到人生态度,社会关系等多个方面。装饰艺术可以让我们建设出一个和谐的社会、人文社会,对我们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装饰艺术论文例3

二、中外装饰艺术风格的差异

(一)装饰艺术风格地域文化的不同

装饰艺术风格起源于20年代的西方,之后随着各国经济社会交往的频繁而传遍欧美,并波及世界。希腊艺术是西方文明的源泉,现实生活赋予西方艺术无穷的魅力,充满了浪漫、幻想及现实主义色彩。欧洲的室内设计装饰中透露着庄重而和谐的美感,活力与生机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其偏爱于更多的展示出人的精神气质多元性的独特艺术风格。在表现形式上,注重于比例、匀称、庄重、谐和的规律。中国文化具有突出的民族特色,体现了悠久的历史文化内涵。在装饰艺术风格中具有广泛的题材,形式多样,内涵丰富,往往可以通过绘画、雕塑等形式来体现。形式与内涵融为一体后拥有了强大的生命力,室内设计承载着传统文化,无不体现着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比如驱邪镇宅的瑞兽、赞叹情操的梅竹、中国独特的中国结等,这些简单的装饰都体现着深远的中国文化内涵。

(二)装饰艺术风格空间形态的不同

西方在空间形态上倾向于通透,在过道、落地门窗等方面的设计都体现出了强烈的通透性形态,具有鲜明的延伸感。在室内设计中,利用多个拱形门、窗户将室内与室外巧妙地连接,具有良好的采光和通风效果。在墙体上开窗、开洞,会以拱形作为空洞外形,以铁艺栏杆装饰外部,从而体现出一种隔而不闭的艺术美感。中国空间形态倾向于内外融合,不同的室内装饰会有着不同的效果划分,以便最大化地提升室内装饰效果。通常以虚拟分隔法对空间实施分隔。室内装饰设计注重似断非断的空间分隔的审美布局,利用精致的珠帘、屏风、玄关等室内装饰物对空间进行装饰、隔断、连通,不仅赋予室内虚灵典雅的艺术美感,而且还体现着含蓄、虚实结合的文化思想。

(三)装饰艺术风格色彩特征的不同

西方的装饰风格以现实生活为核心,色彩大多以自然条件为主,呈现出强烈的饱和度。色彩搭配主要是以蓝和白,土黄和红褐色,金黄和紫、绿三种为主。蓝白搭配的室内装饰主要分布于希腊等地区,窗、家具等采用此种搭配,制造出冷静的效应;土黄和红褐色的搭配主要分布于北非地区,当地沙漠、岩石等天然景观造就了此种颜色的搭配,墙面、木栏等采用此种配色,营造出自然、古老的田园效果;金黄、紫、绿的配色多分布于意大利南部和法国南部,与当地向日葵、薰衣草的大量种植有着直接的关系,体现着与自然的亲近。中国室内空间装饰十分注重色彩的象征,在民族、地域、观念、时代等方面都有着鲜明的体现。比如在中国古代,黄色是权利的象征,只有帝王才能够使用,而红色代表着喜庆和吉祥等。中国室内装饰风格有淡雅,也有重彩,无论是哪种风格,都十分注重色彩的运用,比如色彩变化、对比、协调、统一等方面,善于通过色彩来营造空间气氛和划分空间。

装饰艺术论文例4

柱础装饰艺术的表现形式从布局与构图都体现的较严谨慎密,柱础雕刻艺术的核心主要体现在柱础形制的中间部分,因此柱础中间部分的构图与布局很能体现艺匠的审美修养。从永州文庙现存的柱础看,中间部分的正六面或正八面形是整个柱础雕刻的重点,构图以独立的适合形式,布局采用均衡、对称、变化、统一、适合、连续的美学原则,体现了柱础装饰艺术严谨而慎密的审美观念。如图(2)永州文庙的柱础,柱础中间部分雕刻的装饰元素是“暗八仙”等传统典故图案,并在“暗八仙”装饰元素重构中配饰花卉装饰元素,构图灵活,“暗八仙”与花卉装饰元素组合相互谦让和谐,在变化多样中体现统一,在均衡对称中融合一体,整体构图布局上都是从当地审美习惯出发,充分合理利用一切部位,繁而不乱,使局部与整体达到和谐显示出艺匠们智慧和才能。

2装饰画及其与柱础装饰元素的联系

装饰画渊源流长,从原始社会的结绳记事年代、刻锲年代就已始起。装饰画涵盖了生活的各个领域,其表现的手法与题材呈现多样化;从内容到表现形式,从材料运用到表现技法,从装饰画的题材选取到审美取向都吸取了绘画艺术的营养,形成了精微细致的语言表现形式,充满了情景交融的意趣化。

2.1装饰画的概念与艺术特征

装饰画是一种依照主观的意念和美的形式法则,借助物质材料与相应的制作手法,以点、线、面、颜色等造型因素,按照对称、均衡、韵律、对比等规律,运用抽象的艺术方式,运用造型语言以平面化的表现形式进行艺术处理,创造出具有装饰性的、艺术性的合乎人们审美理想的装饰画面。装饰画的装饰元素都是自然物象与生活感受的抽象提炼,装饰画的艺术效果体现了表意性、实用性、审美性的特点,凸显了装饰画形简而意深艺术特征。

2.2装饰画与柱础装饰元素的内在联系

装饰画的构成语言基本是对劳动人民生活习惯、、审美观念的积淀的提炼与对自然的模仿。装饰画体现了劳动人民朴素而丰富的情感,它既能满足与丰富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又能渲染民族的民风习俗,还能提升民族的审美情趣和精神情操。柱础的装饰元素是劳动人们经过长期的劳动积累,并根据人们的生活习惯、以及审美取向提炼出来的装饰元素,是对劳动人民生活的提炼与对自然物象的模仿。装饰画与柱础装饰艺术的表现形式都是符合劳动人民的审美观念,两者在构成形式与运用美的规律都是根据劳动人民的生活习俗、造物意念、审美感受进行的艺术活动;两者在运用变化与统一、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重复与秩序等美的形式法则中所表现出的艺术效果异曲同工罢了。通过对柱础装饰元素的提炼和转化,使之运用到装饰画中,既使装饰画体现出个性化、现代化,又使装饰画不失去传统文化的意义。

3永州柱础装饰元素在装饰画中的开拓与运用

3.1对柱础装饰元素的解读

装饰画课程中如何引导学生在装饰画创作中运用柱础的装饰元素,究其根源是要引导学生认识与把握柱础的装饰语言的精神气质,这就必须要求学生对柱础的装饰语言进行重新解读来完成;认识柱础艺术的渊源,掌握柱础艺术的造型形制,把握柱础装饰元素的种类,了解柱础装饰元素的艺术特征、艺术内涵、构成语言、构图形式、表现手法、审美原则等,了解柱础所包含的民族的、地域的、民俗的、宗教的等文化素养[4]。永州地区柱础的装饰元素内容题材丰富多彩,提取柱础装饰元素的艺术技巧与文化精髓,合理巧妙的把地域元素与装饰画融合在一起,将柱础装饰元素的艺术性与传统文化精髓融入到现代装饰画的作品中,一定是传统文化艺术与现代装饰画在内容和表现形式上的一次碰撞,必定能给人以强烈的文化冲击与视觉感受。

3.2对永州地区柱础的装饰元素解构重组

在装饰画课程中引导学生开拓与运用传统柱础装饰语言,首先要求学生对永州当地的柱础装饰元素进行信息采集,通过采集的信息对柱础的装饰语言以及精神气质进行重新解读,把握柱础装饰语言的精神气质,对柱础装饰语言进行理性地加工,通过解构、分解、抽象、简化、升华、概括和提炼出新装饰语言,再将提炼的柱础装饰元素运用到装饰画创作中去。如图(4)将收集到的永州地区的柱础装饰艺术的局部装饰元素进行分析、解读与提炼。根据装饰元素的造型、构图以及文化艺术内涵的解读与提炼,并对提炼的柱础装饰元素根据装饰画的表意性、实用性、审美性等艺术特点进行意象形态的艺术加工,并将提炼的元素根据装饰画的表现形式,以单独纹样、适合纹样、二方连续和四方连续进行组合,通过联想、夸张、强调、概括等手法,体现装饰画特有的审美情趣,如图(5)是装饰画课堂中引导学生根据永州当地的柱础装饰元素进行抽象转化完成的一幅适合形的装饰画作品,作品的装饰元素是对图(4)中柱础装饰元素的解构与重构。作品中间部分是通过对永州地区柱础装饰元素中的花卉植物元素进行解构、提炼与转化,然后经艺术加工后重新组合成的适合纹样,适合图形构成向心形态,围绕中心点上下对称,植物花卉图案运用在装饰画中增加了装饰画的意趣性,使装饰画更富有活力;适合图形正圆的边缘是通过对柱础装饰元素中回纹进行提炼运用,回纹元素既装饰了圆的边缘,同时也衔接了圆中心适合图形与四个角的三角形适合图形,四个角以永州地区柱础装饰元素中的波浪纹进行抽象转化,构成了适合三角形形态;整个作品体现了变化、统一、和谐、对称和均衡,学生作品通过灵活运用柱础装饰元素使得画面富有变化和创造性,而且更富有装饰性和特殊的艺术魅力。选用红色图白色底的表现形式,红色代表着喜庆、事业红红火火、步步高升,符合中国人的民俗风情。

装饰艺术论文例5

安徽因地处中国东部的内陆,地形幅度变化小,大多数地形为平原、低山和丘陵。长江淮河跨省而过。处于温带与亚热带交界的安徽,受东部季风影响,形成了四季分明,湿润的气候,徽州地区又处于安徽的南部,因其山清水秀林木茂盛,占主要面积的为山峰与丘陵,河流与盆地散布其间,人口聚集的盆地只占全域的一成,以“八分半山一分水,半分农田和庄园”著称。因其温和多雨的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房屋营建中会因湿润性气候降水多而考虑雨水排泄功能的需求。徽商的起源是因山多地少的徽州,耕地空间很少,无法全部从事传统的农业,所以较多数的人从事山地种茶与商业。徽商衣锦还乡后大兴土木,并将经商所见的各个地域建筑与当地地域环境相结合,逐渐形成了具有地域特色的民居建筑———徽派建筑。

1.2社会因素

自古以来徽州地区人民重视教育,尊崇儒家思想与文化,有尚读之民风,曾经出现过“父子宰相”“四世一品”“一门八进士,两朝十举人”“连科三殿撰,十里四翰林”的盛景。徽州商人被广泛称为儒商,他们重视道德礼仪,认为在生活和商业上传统的道德礼仪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在商人民居空间和建筑的设计中充分的体现了对传统道德礼仪的尊重。明代中期到清代前期(乾隆时期)是徽商的兴盛期,且在清朝中期成为了中国商帮的翘楚,商路遍天下。有几方面原因促使了徽商产生与兴盛:在地理上,地处皖南山区的徽州,具有占大部分面积的山地,大面积的山地拥有着极其丰富的生态资源,使得徽州盛产木料与茶叶。在历史背景上,徽州地形复杂,而且居住在山间盆地中,难攻易守,很多在战乱中的中原人口迁入徽州,使徽州更加无法在农耕上自给自足,进而促使徽州人民寻找新的生存方式。徽商是在人多地少的自然条件下徽州人多从事手工业,并且走出故土谋生而产生的。自古就有深厚的文化沉淀的徽州地区,受儒家的礼仪教化和中国传统思想影响,徽商乡土观念浓厚,在外经商取得成功后多“衣锦还乡”,回到徽州兴建宅舍,留下了在中国民居建筑与装饰艺术上都大放异彩的西递、宏村等建筑。设宗族祠堂为家族建筑群中的重中之重,宗祠是为后世族人提供祭祀祖先、传承家族文化、谨记等级礼法的场所。在建设期间不仅在建筑选址、构造以及布局层面上非常注重,而且装饰层面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不追求奢华和过度修饰,仅在匾额和碑刻上有基本的装饰,有劝勉后辈勤俭持家本分做人之意。在伦理礼教上的教化和约束,是对徽州传统民居建筑产生较大影响的因素之一。在徽州的建筑、书画以及手工业等等多方面有所体现的刚柔并济并且兼容并包的审美特征,是因为避乱的中原百姓与土著居民的混居,形成的多元文化与徽州的自然环境完美的结合而形成的。

2徽派建筑装饰艺术的特点

徽商民居的典型特征与建筑色彩便是“青瓦出檐长,马头白粉墙”。黑、白、灰三色是徽商民居建筑的色彩,坐落于青山绿水之间的建筑,与环境融合为一体,显得分外质朴与优美,徽派民居建筑单色调的色彩使人产生宁静和释然的情怀。内部空间的装饰色调,要比外部丰富很多,主要以古朴天然的木材材料本色为主,并配合精彩的木雕,布局疏密有度,雕饰形成的肌理和阴影效果表现自然的肌理,豪华宅邸为显示主人的经济实力在重要装饰部位还施以金粉,以显得富丽堂皇。

2.1木雕艺术的基本特征

木雕艺术的顶峰时期是在明清时期,木雕的精品不胜枚举且出神入化。木雕在民居装饰艺术中规模最大、数量最多且成就最高,因木材的质感相对柔和且带有生机,加之木材质地柔软、可塑性极强,不仅可以刻画出复杂的图案而且在层次上也可以达到玲珑剔透的效果。因此木雕的题材也最为广泛。在地理环境和工艺水平上所存在的差异,使得民居木雕装饰图案的造型也呈现出不同的风格。徽州民间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徽商民居中所体现出的木雕艺术,在明代开始广泛使用,并且在清朝时进入了鼎盛时期。徽商民居能充分体现木雕艺术的繁盛,木雕装饰大量运用在徽商民居建筑的结构和装饰材料中。古拙朴美、造型饱满、神态生动夸张是徽商木雕在造型上的特征。木雕浅、深、透三种技法结合使用,不仅仅体现出工匠们精湛的雕刻工艺,而且充分表达出木雕层次丰富分明,并且处理出前后虚实各种效果,艺术性观赏性极强,可以在木材上构造出许多精美的造型。富有张力的形态,流畅细腻的线条,将硬质的木材雕刻出柔美的缠枝造型,且脉络清晰,立体感极强。在充分的写实基础上,进行艺术的抽象加工,使得纹样有很强的装饰效果并富有强烈的自然气息。如同儒学教育课堂的徽派木雕,每一个木雕都是在述说一个个鲜活的故事,让人在耳濡目染中学到理学的思想精髓。一件件木雕的精品,成为了中国古代文明传承的载体。总体来说,木雕的装饰艺术性在徽商民居中运用的最为广泛,不仅拥有繁多的品类,各异的题材,徽商民居木雕装饰从整体来说,繁复细腻是清代木雕的主要特征,整体上的感觉“谋篇”不足,但对于细节的刻画往往游刃有余。只要目光所及的厅堂内皆是木雕,整体处理的过于繁密,失去了重点,但是局部观察却完美无痕。流传至今的徽商民居木雕装饰艺术,仍然是中国民间艺术中的瑰宝。

2.2石雕艺术的基本特征

在工艺上和技术上都有很高成就的石雕艺术,因石质材料具有坚硬耐磨、经久耐用、防潮防水等特质,多用在建筑中需要防潮和受力的构件中,能起到很好的稳定作用,如柱础、台基、石鼓、石狮等,但石雕相对木雕和砖雕难雕,因此在民居建筑中不如木雕、砖雕装饰运用的广泛。远远不及木雕的装饰范围广的石雕因受限于石材本身的特质,徽商民居中石雕常出现于台基、柱础、石狮、漏窗和牌坊,石材对雕刻工艺的要求很高,相对难雕,其中透雕最为精美和绚丽,因此一些制作工艺复杂精彩的透雕只有在财力雄厚的商人民居建筑中才能欣赏到。无论是华丽还是朴素,精巧还是古拙的徽商民居石雕艺术,都显示出了雕饰工艺的精湛以及徽商雄厚的经济基础。其装饰图案也是以民间最为朴素的表达吉祥幸福寓意的题材最为广泛,表现出了强烈的乡土情结。

2.3砖雕艺术的基本特征

以砖为原材料的雕饰艺术是砖雕,它模仿石雕,却远比石雕经济和易雕刻,而且具有石雕坚硬、耐磨、防腐等特性。选题包罗万象的民居砖雕内容,主要为吉祥寓意的图案,不仅有几何纹样、花草鸟兽还有神话传说等等。其中,最经典也最精美的代表性作品是以人物为主要刻画对象的砖雕。徽州地区重要的民间工艺形式是徽商民居中运用的砖雕装饰手法。徽州的民间匠人,不仅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同时还赋予其装饰美感,运用了最基本的建筑材料却创造出精美装饰的艺术表达形式。表达形式非常灵活的砖雕,达到了既有实用价值又有美学价值的装饰效果。出现在徽商民居中最早的砖雕,简单不精细的表达形式,有着其独特的艺术趣味;随着徽商的崛起,其财富也在飞速增加,对工匠酬金成本没有了约束,砖雕的艺术向着内容复杂多样、线条华美、层次感丰富的方向发展,成为了最具典型的徽州砖雕艺术形式。在清代徽商成为了中国十大商帮之首,家宅建造的资金充沛,砖雕技艺则向着更复杂和细腻的方向发展。工匠砖雕精巧的技艺可以塑造出更为丰富的情节和层次上的变化,远近景的表达更加的细腻,最多时有八九个层次。现代,因其地域性的审美传统和砖雕本身的观赏价值,徽州地区所喜爱的艺术形式仍是砖雕。很多的徽州民间艺术家至今仍掌握着这种精湛的技艺。便于取材、形态精美的砖雕,深受人们的喜爱,已经彻底融入了徽州人的生活。总的来说,徽州民居建筑中的砖雕艺术,不仅是中国传统雕刻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深刻的体现了中国传统艺术高超的艺术价值与文化价值。

装饰艺术论文例6

一、装饰形象的主要类型

在敦煌壁画艺术中人和神是主要的描述对象,大体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宗教人物偶像,如佛、菩萨、天王、飞天、力士等,为了显示神的形象不同于世俗人物,便加入了丰富的想象成分。例如,为了显现观音菩萨的法力无边,就可以让她生出千手千眼;另一类是世俗人物像,如故事画中的人物,特别是供养人画像,都是有名有姓的现实人物写照,这类形象基本上都是所处当时民族社会的真实反映。故将敦煌壁画装饰形象大致分为两大类,即“偏重于概念的”装饰形象和“偏重于写实的”装饰形象。

第285窟,窟顶北披的中下部,上有人面鸟身的禺强和喷云吐雾的雨师,下有双手擎铁钻的礔电、持幡飞翔的童子飞天和头似鹿、背生翼的飞廉,即风神。背景有迅疾的流云和纷飞的天花,更加烘托出画面上风雨交加、雷鸣闪电的气势。可见只要情感需要,概念需要,他们便可以突破模拟现实的樊篱,进入表达主观心灵的自由世界,在创造形象时无所不用其极。

与此不同的“偏重于写实的”装饰形象大多保留了自然物象的现实属性。作者在塑造这类形象时,一般以现实对象为蓝本,以写实为手段,因此在大体上是比较忠实于客体对象的。学者对285窟供养菩萨像利用考古类型学方法,对北壁的供养菩萨进行分析和整理。“秀骨清像”的人物形象符合南朝的社会风尚与流行风格,服装也保留着“褒衣博带”的服饰特征。需要指出的是,虽然这类装饰形象依照现实人物进行塑造,但却与写实艺术家有着不同的旨趣。这种旨趣主要体现在对各种形式要素的秩序感的强调上,即对诸如简洁、规则、韵律、平衡、对称,以及点、线、面等形式因素的提炼与抽象。

二、程式化在敦煌壁画中的应用

程式是装饰艺术的重要特征之一。所谓程式,是指那些在长期艺术实践中历经反复创造,锤炼、扬弃、演化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艺术规范。在敦煌壁画艺术中只要我们稍加浏览,便会发现程式几乎无所不在。神佛周边的飞天、祥云、白虎、青龙等人物、鸟兽纹样。这些反复出现的纹样无不体现出图式化、格律化、规范化的程式特征。程式是内容与形式的有机统一,它不仅成为社会观念的象征符号而存在,同时也以其优美的图形结构给人以直观的审美感受。

以表现内容为中心的程式中,285窟藻井中的“飞天”是敦煌壁画中经常出现的艺术形象,在某种程度上说,她几乎成为敦煌标志性符号,在她身上凝聚有太多文化信息,甚至就是中华审美文化以及艺术精神的缩影。飞天是“香音神”、“天乐神”等属佛教护法部中的“天龙八部”,职司奏乐、散花,并以香烟缭绕渲染说法气氛,在极乐世界里弹琴唱歌,娱乐于佛,以“飞天”来“以舞传佛”。

在形式上,敦煌飞天的样式历经无数艺人的参与,经由多人多次的反复修改,提炼而成型的。敦煌飞天这种样式的创作方法历经了现实——歌舞伎、百戏;想象——无翼而飞。这就体现了中国绘画美学思想中的“寓形寄意”、“立象以尽意”,甚至“得意忘形”等重意象、重意境的特色,而成为千古之谜的“有意味的形式”。从早期西魏的第285窟“飞天”有的面貌清瘦,鼻直眼秀,眉目疏朗,肢体修长,着大袖长袍,在紫云浮空、天花旋转的太空中翱翔。有的半裸上身,身短、体壮,身披大巾,腰缠印度式大裙,可以称为西域式飞天。到了唐代的飞天表现体态身姿丰腴健美,结实有力、窈窕修长,身具流动的S形,再加上两根轻盈的飘带,从而产生出“天衣飞扬,满壁风动”的轻盈之气。程式一旦作为模式确立下来,它便不仅成为浓缩着某种观念的象征符号,同时也为后人提供了相对稳定的形式规范和艺术样式。

三、装饰性构图在敦煌壁画中应用

在西方写实主义艺术创作中,出于追慕客体、再现自然的宗旨,势必要利用自然空间,力图在画面上营造出逼肖现实的三维视觉效果。这种努力又集中的体现在焦点透视法之中,使二维空间的画面产生了科学性的魅力和逼真的视觉效果。但也将人的视点固定在某一特定的位置上,无法移动,从而也限制了心灵需求的自由表达。这是焦点透视的局限。与此不同的是,具有东方智慧的敦煌壁画中,艺术家在造型活动中不仅主动放弃了三维空间的追求,而且时时抵制三维的侵蚀。按照自己的意志在坚实的二维平面上营造自己的精神大厦。

敦煌壁画中的装饰性构图最为独特的是根据自己的需求,通过各种角度,把周围的一切都描绘在一幅画面中,它超越了焦点透视、散点透视的表现限度,同一幅画里面出现仰视、俯视、平视、反视等现象。没有单一固定的透视点,仰视与俯视并用,获得了更大的自由度,虽不符合科学性,但我们并没有感觉到有任何的不舒服。在叙事手法上则运用了平视体构图,将造反为盗、被俘、酷刑、逐放说法、出家等宏大场面在纯粹的二维空间中展开。试想,如此庞大而复杂的场面用西方的焦点透视法表现,势必会造成前后、内外相互遮挡,其全景之趣必丧失殆尽。作为分割各场面之间的山石树木是联系全图的纽带,是一种笔随心走的适形构图。很显然,在现实生活中是无法将一件复杂的事在瞬间同时展开的。在智慧的中国人心目中,将心里的真实与审美需求,

将时间维度引入空间之中,形成观念上的时空,构成“天马行空”独特的构图方式。

四、敦煌壁画装饰造型的心理因素

贡布里希在他的《秩序感》中,对装饰艺术的心理学问题作了深入的研究。他通过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大量装饰现象的考察,认为人类的装饰动机根源于生物体内在的“秩序感”。如果说,敦煌石窟艺术在主题内容上彰显了佛教,那么,其主要形式特征则有赖于装饰图案所形成的秩序感和意义感。

在敦煌壁画中由忍冬纹、莲花纹、火焰纹、星相纹、棋格纹、祥云纹等组成的藻井、龛楣、平棋、边饰、背光等装饰图案中,我们会发现这些图案有一定的秩序规律。莫高窟西魏第285窟窟顶莲花忍冬藻井。这是莫高窟最早出现的华盖式的藻井,四角悬挂兽头。窟顶中心为双层圆形覆莲,造型交木为井,描绘忍冬莲花和火焰,每道边饰内画波状忍冬纹,藻井外缘有俩层垂角幔帷环绕,构成完整的图案。它们节奏和谐、由内向外或由左向右抑或从上自下的秩序犹如一曲优美的舞乐。

然而,人类对秩序感的追求只回答了装饰造型的一方面心理动因,即视觉上形式美感问题,它并未能囊括促成装饰造型的全部心理因素。事实上,在绝大多数装饰形象中,还蕴含着另一层重要的心理因素,即源于人的后天知识、经验与观念的“意义感”。285窟窟顶莲花忍冬藻井不仅在视觉上给人以优美的形式美感,而且更符合主体心灵中的“真实”标准。因此,莲花所蕴含清净的功德与清凉的智慧,永远为佛门弟子所崇仰,为世间善众所喜爱。因此,我们只有从深层次的心理因素去理解装饰造型的规律,才可能把握它的真髓。

敦煌壁画虽然在敦煌石窟中对建筑只起一个装饰和美化的作用,对雕塑起补充和陪衬的作用,但只要踏进洞窟,窟顶、四周墙面、地面,每一寸空间都是由别具匠心的装饰造型图案精心构成的,敦煌石窟可谓是一座精美而华丽的装饰艺术殿堂。挖掘敦煌这座活生生的装饰艺术宝库日益成为艺术家关注的热点,为现代艺术设计创造出更加广阔的表现空间。充满东方智慧的装饰艺术将得到世界各国更多的理解与喜爱,我们珍爱的民族艺术在新时代必将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装饰艺术论文例7

时至民国壬戌(1922)年重修的彩烟甄氏宗谱中却插入了十六幅以木版彩印为表现形式的祖容画像,而且这部分画像区别于江南传统的画像表现形式,无论从造型还是服装极具明显的装饰意味。新昌县南部的彩烟山,属玄武岩台地,风光秀丽。彩烟山区,古代属“彩烟乡”,分成七个都(自十一都至十七都),居民大都以“彩烟”为号,聚族而居。据彩烟甄氏宗谱记载山东青州人甄熊(1201-1273),为了躲避战乱往南迁徙,在彩烟岩泉山卜筑定居。甄熊子孙血脉绵延,诗礼传家,形为今天的彩烟甄氏聚族而居的岩泉村。村落的发展规模不算太大(据2006年的统计,共约1157人),但从宗谱中可以查到的历代官宦贤士众多,据载从元祖公(传说帝舜有虞氏时产生姓氏)开始到汉、魏晋、唐宋、明清、直至民国,共有县令以上仕宦二十五人,科举(进士、举人、痒生、瘭生、武生)二十七人,民国高等学校毕业生两人。这些人当中、不乏有忠孝两全的名宦,也有名重乡里、耕读传家的贤达隐士。画像主人公从传说中的甄氏始祖开始,到汉明帝时博士甄宇、东晋御使山东采访甄举、南朝明宦甄彬、甄括、唐秘书少监甄济、唐博学名仕甄逢、宋谏议大夫甄朝范、宋兵部左侍郎甄銑、宋戸科给事甄廷端、宋节度使甄铜、宋庆阳刺史甄明德、宋文渊阁大学士甄世秉、宋江陵令甄法、明广西左参议甄得理、明河南左布政甄完’共十六人。从画像赞语分析,主人公所处时代从传说中的始祖(帝舜有虞氐)开始,到明代瓶完结束。其中?完(1392-1465)算得上是自明代到今天被浙东乡里一直传颂的忠孝楷模。甄完,字克修,号复庵,新昌县彩烟乡岩泉村人。明永乐十九年(1421)二甲四十二名进士,初授刑部主事。正统四年(1439),历迁广西布政司左参议。景泰元年(1450),转湖广左参政。景泰三年(1452),以功擢河南左布政使。他“清慎明刑,课绩为最”“能官之声,举扬朝宇”,天曹考察,以“天下清吏第一”旌之。辞官归隐后,教授乡里,适意林泉。这些历代先人当中的地位最为显赫、人品最为优秀者构成了宗谱画像的主要对象。

彩烟岩泉村甄氐祖容画像以木版水印插图的形式载入宗谱中。明清以来的传统画像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对主人公的脸部表情、五官特征等进行精细入微的表现,普遍遵循元王绎《写像秘诀》中“以淡墨霸定眶格”再“逐旋积起”的肖像画法。一般构图都是正面朝服坐像。为了便于张挂祭祀,采用中堂卷轴画的装裱形式。岩泉村亦有类似的画像遗存,但保存完好的属民国壬戌年版宗谱中的祖容画像插图。宗谱中的文字沿用我国古老的活字印刷工艺,画像则采用木版套色水印的形式。将祖容画像以插图的形式载入宗谱中,待修订完成,分发给村中各氏族家庭及各旁村分支。族人在传阅的过程中达到祭祀以及与先辈心灵沟通的目的,这无疑也是对传统文化礼教一种很好的传承途径,这在江南祖容画像中属于比较特殊的一例。

人物造型生动简洁,略具写意夸张意味。宗谱画像中主人公均以一般祖容画像中的“正襟危坐”为单一模式,由于是以木版刻线印刷的形式呈现,况且人物的高度约在二十公分左右,所以造型简约概括是所有画像的共同特征。画像所描绘的对象虽然是对明代以前祖先的追忆,但作者尽量根据宗谱赞语的描述,用最简洁的线条描绘主人公的外貌特征和精神气质。宗谱中的赞语文字一般来说都是褒扬主人公生性的“妙语”,如:“秉性慷慨、赋质端庄”“志刚而柔、德性温良”“爱人以德、貌朴端庄”等,作者仅仅依靠这些语言来描绘人物’主要靠其与古代贤达们的心灵沟通和族人们的普遍认同,至于人物具体特征的描绘由于历史久远,作者无从考证,族人亦非有过高的要求,所以显得并非十分重要。虽然是木刻作品,但作者巧妙的借用中国画特有的线条表现形式,经过提按、顿挫和转折等语言加上雕版过程中的“刀味”,使线条具备犀利、明快、挺劲等装饰性的美学特征。在处理人物五官等体现人物特征与性格的细部,也一反传统画像中刻意求精的处理方法,依然使用率意,且略加夸张的线条去表现,更加突出了主人公的性格特征和精神气质。

装饰艺术论文例8

第一,少数民族传统建筑装饰元素丰富多样,多姿多彩,为当今室内外装饰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素材来源。少数民族传统建筑装饰的形制异常丰富,不仅有着个性突出的屋脊、屋身和底座,雕梁、斗拱、栏杆、雀替、画栋、屏风、门窗、彩画、书法和家具等装饰构件和修饰手法,也为现代室内外装饰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形制资源。以纹饰为例,少数民族传统建筑装饰,不仅非常重视纹饰的使用,而且形成了种类多样的纹饰图案,常见的有环纹、鱼鳞纹、石纹、如意纹、回纹、万字纹、花草纹、锁纹和龙纹等,这些纹饰既寓意驱邪吉祥,还精美雅致,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和装饰价值,更为中国现代室内室外装饰的图案创意提供了取之不尽的图案资源。少数民族传统建筑装饰的图案、形制随意而质朴,与当今社会紧张、冷漠和追逐名利的社会文化氛围形成了强烈对比,可以给予现代人强大的心理关照和人文关怀,可以为当代人营造一种万物和谐的居室空间和乐观向上的精神意境,从而极大提升当代人的生活品位和审美意趣。

第二,传统建筑装饰的人文内涵为现代装饰理论研究提供了别开生面的开拓空间。少数民族传统装饰艺术的大量元素虽然存世相对有限,但给现代久居都市的人们呈现了一种别开生面的文化享受。在现代社会,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在世界性多元文化尤其是西方文化的冲击之下,早已卸去了昔日的繁华,失去了以往作为本民族共识的强大作用。然而,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血脉经历几千年的人文传承,尤其是其所吸纳的畏天敬地、顺应自然、中庸和谐、与世无争、仁义礼智和天人合一的传统文化精髓,早已在其代代相承中融入本民族的灵魂深处。近年来,随着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的增强,传统的中国元素、民族元素对于凝聚少数民族人心,塑造中华民族的世界文明地位,增强中国的文化软实力,具有难以替代的重要作用。文化的本土回归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方向。现代装饰艺术尤其是以西方后现代主义为主的建筑装饰理论,在文化本土化和文化多元化的文化发展格局中,已经很难适应当代国人复杂而多样的审美需要和精神需求。传承、挖掘,提炼、吸收和升华少数民族传统建筑装饰的文化精髓,可以极大开拓当今室内外装饰的理论空间。

第三,少数民族传统建筑装饰的设计理念和工艺手法同样可以借助现代新材料、新工艺获得时代新生。少数民族传统建筑装饰的设计讲究平面布局,在视野开阔的平面上,通过点、线、面的立体组合和各种色彩的搭配营造出一种曲径通幽、别开生面的视觉感受。在设计思想上,少数民族传统建筑装饰长于体现独特的文化主题,或少数民族宗教的顺应自然,或儒家的忠孝节义,或佛教的因果善缘,或道家的清静无为,均在少数民族传统建筑装饰的设计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尤其是其中的古典园林,在设计上与西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山水奇石间,点缀亭台楼榭,在曲折回环中,往往别开洞天,少数民族古典园林的建筑装饰艺术充分体现了天人合一的生态情怀,通过自然和谐的设计理念呈现出人造自然的生态意境。同时,在现代社会,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工艺的进步,新材料种类丰富多样,新工艺可以实现复杂图案的加工,将少数民族传统建筑装饰艺术的灵魂与这些新材料和新工艺融为一体,可以推进少数民族传统建筑装饰艺术的创造性转化。

二、当今室内外装饰运用

少数民族传统建筑装饰艺术的制约因素少数民族传统建筑装饰艺术虽然有其精确独到的形制图案,吸引现代民众的文化内涵和与众不同的材料工艺,但将其运用到当今的室内外装饰中仍然存在很多制约因素。少数民族传统建筑装饰艺术受当时的科技发展水平所限,无法充分发挥传统装饰材质的特性。少数民族传统建筑装饰从形制到内涵所追求和张扬以等级尊卑观念为主的封建陈腐思想与现代社会追求独立和张扬个性的时代精神也背道而驰。古代装饰艺术的实体存在和人文内涵都产生于少数民族传统农耕文明中,浸润在以儒家文化为主的传统文化土壤之中,是那个时代社会文化环境和生产工艺水平的必然产物。然而,现代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信息交流方便快捷,文化结构日趋多元,尤其是西方建筑装饰文化在西方整体优势的现代语境中已经对中国少数民族传统建筑装饰文化的传承发展构成了强大的冲击和挑战。总之,在当今的室内外装饰中,运用少数民族传统建筑装饰艺术虽然存在优势,但也必将面临系统而复杂的诸多制约因素。首先,传统建筑装饰艺术正在遭遇西方现代装饰文化的冲击。西方建筑装饰艺术虽然大量吸收了西方古典建筑装饰艺术的传统风格,但总体来说,无论追求工具理性的现实主义还是对工业社会展开强大反思的后现代主义,总体来说,都反映了工业社会中久居城市的人们的审美情趣。可以说,西方现代装饰艺术及其文化内涵从本质来说是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的必然产物,无论哪个国家,无论哪座城市,只要它深处工业化和全球化的进程之中,就必然会不知不觉地采用西方的现代建筑装饰元素装点自己的建筑,哪怕其在表面维持了民族的或国家的传统风格,那至少也要在装饰设计和装饰材料上吸收、借鉴西方元素。当今的中国,正处于加速工业化和城镇化阶段,并在全球化潮流中形成了日趋多元的文化结构,其城市室内外装饰艺术必然会受到西方现代装饰艺术的深刻影响,并对传统建筑装饰艺术的发挥构成了极大挑战。其次,传统建筑装饰的艺术内涵难以凭借现代材料予以精确表达。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的灵魂主要体现在对木材、石材、陶瓦和土砖等装饰材料淋漓尽致的艺术加工上。可以说,这些传统建筑装饰材料正是中国传统建筑装饰艺术深刻文化内涵的物质载体。然而,现代建筑规模日趋庞大,结构更加复杂,功能要求日益多元,传统建材中的木材一般强度不足,耐火性不强,既无法适应现代建筑超负荷的承载需要,也无法适应电气化时代的防火要求,即便土砖、土瓦,其强度也相当有限,无法达到现代建筑装饰经久耐用的时代需要。因此,在当今室内室外装饰中,便出现了采用现代工艺、现代装饰材料而将传统建筑装饰图案简单堆砌的现象。传统建筑装饰艺术与传统建筑材料是形与神的结合,其文化内涵充分体现在对传统材料的驾驭之中。在现代材质基础上,简单融入传统装饰图案,无法真正打造出形神兼备的古典艺术意境。再次,传统建筑装饰的艺术内涵无法适应现代人多元复杂的审美情趣。少数民族传统建筑装饰艺术是中国农业经济和农耕文化水融的产物,它体现了古代社会男耕女织的生活意境、中庸和谐的处世哲学和天人合一的生态理念,尤其将儒家以“仁”为核心的文化体认和以“礼”为核心的题材内容充分展现其中,并将安静和谐、悠闲恬适、均和自足及乐天知命的田园意境熔铸其中。当今中国基本告别了农耕社会那恬适宁静的田园风光,开始步入科技发展、讯息便捷、文化多元的现代社会。工业化改变的不仅仅是城乡面貌,还有人们内心深处的文化体认和灵魂诉求。随着中国市场经济体系日益健全并加入WTO,人们传统的心理结构或被现代商业文化解构得支离破碎,或被强势的西方文化深刻抑制在灵魂深处,而传统装饰艺术所植根的传统文化很难在现代多元的文化格局中满足人们释放个性、追求自我的审美情趣。

三、少数民族传统建筑装饰艺术

在当代建筑装饰中的运用策略少数民族传统建筑装饰艺术蕴含了少数民族的精神追求、情趣意旨,承接了源远流长的传统文脉,其设计风格和精巧布局,正是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极致体现。少数民族传统建筑装饰艺术以书法、字画、古董、借景、园林和家具等装饰元素营造出一种清雅含蓄、意境悠远的建筑空间,以传统建筑装饰图案、纹饰和符号在点、线、面的精巧构置与色彩驾轻就熟的出色搭配中给人点缀出一幅简约而不失层次的平面画卷。随着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的显著提升,中国少数民族传统建筑装饰艺术必将借助民族复兴伟业而得以传承,成为当今室内外建筑装饰中极具民族性、地域性和文化性的符号、素材、形制、图案和意境之源。然而,少数民族传统建筑装饰艺术从属于农耕文化、游牧文化和渔猎文化形态,它在当今室内室外装饰中的运用必然面临以现代主义和国际主义为主要内容的西方装饰文化的挑战。传统建筑装饰文化虽具有蓄势待发的文化优势,但要将其成功运用于当今的室内外装饰也存在诸多制约因素。因此,只有推进少数民族传统建筑装饰艺术与现代建筑装饰艺术的有机结合,对其进行去伪存真的现代化改进,立足新材料设计出符合现代人审美需要的新素材、新结构和新形式,才能真正将其融入当今的室内室外装饰之中。

第一,将少数民族传统建筑装饰艺术的题材直接应用于当今的室内外装饰。少数民族传统建筑装饰艺术不仅形式多变,而且完整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之真谛,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有形载体和物态呈现。因此,传统建筑装饰艺术广泛丰富的题材,形态各异的形式,无论动植物修饰还是绘画、书法等,都基本体现了以儒、佛、道为主要内容的题材内涵。例如,传统建筑装饰艺术非常讲究古书画的应用,将古书画概括为一种装饰图案,可以直接应用于当今的室内室外装修之中,不仅能够体现古书画固有的美感,而且能够借助新材料、新工艺在色彩、肌理、造型、尺度和比例上营造出一种全新的修饰氛围。再如,将传统建筑装饰艺术中的匾额直接应用于现代装饰艺术可以形成装饰空间的视觉中心,以画龙点睛之笔提升空间的高贵富丽之感。其他诸如吉祥对联、纸裱、古家具等都可直接应用于现代室内室外装饰。

第二,将少数民族传统建筑艺术的丰富造型直接融入当今的室内外装修。传统建筑装饰艺术塑造了形势美感极为出众的丰富图案,为当今室内室外装饰融入古代元素提供了取之不尽的图案资源。如其异彩纷呈、种类繁多、造型生动的各类纹饰,既具有驱邪迎祥的风俗内涵,也具有极高的审美装饰效果。因此,可以站在当今的审美要求之上,以祈祷生活的时代内涵取代驱邪避凶和招吉纳祥的传统内涵,对纹饰略加变通而直接将其应用于现代装饰之中。此外,一些寓意美好生活的汉字,如“喜”、“禄”、“寿”、“福”等文字图案也可以按照现代审美造型的时代特点略加改动而直接应用到室内和室外装饰中。少数民族传统建筑装饰图案造型随意、质朴,能够在现代社会冷漠、紧张的文化氛围中给人以强烈的人文关怀和心理关照,可以通过现代室内外装修对古代装饰观念、理想和趣味的传承,提升现代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待,促进其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实现人与万物的和谐。

第三,提炼少数民族传统建筑装饰艺术的文化内涵并借助现代装饰设计、装饰工艺和装饰材料予以表达。少数民族传统建筑装饰艺术之所以能够在现代社会中震撼人们的心灵,关键在于其富寓传统文化内涵的“意境”。然而,少数民族传统建筑文化艺术中一些体现尊卑等级和驱邪避凶观念的内容显然无法适应现代生活的价值追求。因此,提炼少数民族传统建筑艺术的文化内涵和审美意境,要从传统中提取到现代室内外装修需要的灵魂要素,并结合现代设计、工艺和材料对其进行强化、夸张与修饰,以实现传统建筑装饰文化意境与现代审美价值追求的高度融合。提取少数民族传统建筑艺术的文化内涵并将其应用于当今室内外装饰之中,关键在于可以凭借动静相宜的意念延伸,将传统文化神韵借助现代材质载体充分应用到现代装饰艺术的空间转换中,并充分实现传统装饰神韵与现代材料特点的高度磨合,以新材料、新工艺、新设计赋予少数民族传统建筑装饰艺术以灵活变通的时代生机。

第四,对少数民族传统建筑装饰艺术进行简化和变形,以满足现代建筑装饰追求简约、自然的审美意趣。少数民族传统建筑装饰艺术虽然丰富多彩,但也略显繁琐,尤其是反映同一精神文化内涵的题材往往在一个相对有限的空间内频繁出现,很难适合现代生活追求简约、自然和高雅的审美追求。有鉴于此,在将少数民族传统建筑装饰艺术应用到当今室内室外装饰时,一方面应当对古代装饰艺术复杂繁琐的图案和情节离奇的故事题材进行概括性简化,紧紧把握传统装饰艺术的精华和神韵,删除多余的层次和琐碎的枝节,从而营造出一个凝练而集中的主体形象,满足现代人向往古典而又追求大方简洁的多元需要;另一方面还要注意在实际操作中根据现实的装饰需要对传统建筑装饰艺术的固有形态进行有意或无意的调整、变形,使其更加符合现代审美对图案风格、形制结构和多样功能的新要求。少数民族传统建筑装饰艺术作为少数民族传统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独具东方艺术魅力的审美情趣,渗透了少数民族审美的旨趣,以及中国传统文化讲求“中庸和谐”、“天人合一”和阴阳交生的人文内涵与文化境界。少数民族传统建筑装饰文化的本土化和民族化可以为世界装饰文化注入特有的东方活力。

装饰艺术论文例9

一、宋代瓷器装饰艺术的主要手段技法

1.瓶体作画提到磁州窑,白地黑绘是经典的代表性装饰种类。磁州窑的绘画装饰主要以黑色的坚硬轮廓表现画面,这是因为受到制作工艺的制约,瓶体绘画时需要在刚刚塑好的泥坯上进行创作,绘画必须保证在瓶体干燥之前,如此短暂的时间要求制作工匠具有十分熟练的技法,一气呵成地描绘装饰图样。运用这种瓶身绘画的技法制作出的瓷器看起来豪放自如,行云流水,十分洒脱。2.划花宋代瓷器装饰艺术的装饰种类中还有一种十分常见的手法——划花,也就是在绘画的基础上增加“划”的工序,即在尚未干透的瓷器表面纹饰上,用尖的或者篦子形的工具(木刀、竹条、铜铁器等)轻轻画出一些细小的装饰图案。定窑的莲瓣纹是最具代表性的纹饰之一,莲瓣纹装饰纹样多种多样,有一花独秀也有双莲并蒂,还有荷塘竞艳等。不管何种纹样,划花技法都是锦上添花的重点,简洁而富有变化,纹饰秀美。3.刻花刻花是在划花的装饰工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瓷器刻花装饰是指在已干或者半干的陶瓷泥坯表面上,通过竹制或者铁制工具制作出深浅不一、面积不同的纹案装饰。这种技法多作用于青瓷,龙泉窑和耀州窑是最具代表性的。将花纹刻掉,使瓶身出现凹陷,之后瓶身上釉入窑,凹陷的地方会显示出比其他地方稍暗一些的颜色,从而使整个瓷器产生了朦胧的美感,装饰感十足但又低调含蓄,温文尔雅的气质蕴含其中。定窑的刻花纹饰刻划坯体表面,大大增加了纹饰的立体感。4.印花陶瓷印花技法是在还未干透的泥坯上用刻有装饰纹样的印模印出花纹,或者直接使用刻有纹样的印模制坯,这就使胎体表面带有了花纹。印花纹饰在定窑陶瓷制品中大放异彩。定窑纹饰的特点是层次分明,丰富而不繁杂。动物纹神采奕奕,栩栩如生;花卉纹讲求对称,华丽丰富。除了以上所述的几种主要技法之外,还有剔花、贴花、剪纸贴花、捏塑、堆贴、镂空、金银扣等,制作匠人利用自身的经验和创造力,为宋代的陶瓷艺术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页。

二、宋代瓷器中的独特符号——书法装饰

书法是一种极具艺术魅力的文字书写方式,宋代的磁州窑发展了书法的艺术形式。宋代的书画艺术发展已经十分成熟,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陶瓷书法无论在形式上还是美感上,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艺术水平。不同于文人墨客的书法,陶瓷装饰艺术中的书法别具一格。制作陶瓷器的工匠并不能潜心练习书法,但日积月累的绘画功底使他们不仅能领略到书法大家的精髓,还能通过自己的理解进行书写装饰。

三、宋代瓷器装饰绘画对现代装饰绘画的影响

宋代的瓷器装饰绘画是我国博大精深的艺术家族中的一员,这种来源于人民智慧、兴起于人民起居生活的独特装饰,流露出生生不息的生活气息,散发出单纯朴素的艺术之美。这种真实的生活艺术才具有经久不衰的顽强的生命力,无数后人从中获得启发,如从明朝徐渭、清朝石涛等人的一些作品中可以看到宋代磁州窑装饰绘画的影子。还有一些近现代画家受到这种装饰风格的影响,如林风眠、韩美林等。林风眠描绘的一些乡间小景都折射出瓷器装饰绘画的影子。同时,当代艺术家也能从宋代陶瓷装饰绘画中汲取更多的精华,其装饰技法、用色特点、风格内涵都值得研究。在创作作品时,大胆运用这些传统技法,能使画面更加丰富。几千年的历史积淀能为画作增光添彩,装饰绘画的发展历程就是在不断传承与创新中进步的。

参考文献:

[1]王兴.磁州窑史话.天津古籍出版社,2004.

[2]曾广义,吴定贤.广东惠州北宋窑址清理简报.文物,1977(8).

装饰艺术论文例10

线条的造型变化作为一种艺术创作表现手段,同时也是现代装饰画创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构成要素。线条造型在装饰画运用中散发着特有的重要光彩,它通过不同的形态和形式改变着人们的审美心理感受;它用自己的丰富造型产生独特的言语,从而向人们传递着要诉说的情感。好的线条创意形式表现会使人们在心里对现代装饰画产生理解和共鸣,跨越地域限制、打破语言冲突,融合各个国家和地域的文化差异,以不同的艺术涵养来表现传递达到一个无声胜有声的艺术视觉体现。所谓的线条造型就是以不同的形态创造装饰美感。而装饰艺术的定义:指某种客观的对象,在适应的客观的环境里面,通过不同的艺术表现手段,创作出有艺术气息并且富有美感的作品。

一、现代装饰画构成元素——线条的语言概述

现代装饰画是现代艺术打破传统绘画的新的艺术表现形式,讲究与环境协调和美化效果的特殊艺术类视觉作品,其视觉性最初来源于图案和图形,因此构成其画面的语言形式则是点、线、面。而在这三种构成要素中,线具有独特的、丰富的造型语言,更具有符号和图形的某种特征,在表达视觉效果的同时也传递出创作者的思想和情感。现代装饰画风格多样、运用材质多样,线的变化在现代装饰艺术中无论是点汇聚变化形成的线条,还是平静安稳的直线,运用都必不可少。线条的定义是点的移动就构成了线条。线条的造型语言分为有形和无形。像直线、曲线,虚线这一类可以被直观的呈现在视线内,被认知熟识的将他归类称之为有形的线条;而无形的线则是客观的表现,可以是运行的轨迹,可以是大自然的轮廓,可以是一种状态。在线条的造型上面,有形的线条更能表现出自然界的特征,它们有些无法在人们视线里存在,但是它们的存在是客观且实在的。根据线条的造型又可以被分为直与曲、粗与细、疏与密、长与短、虚与实、斜与正各种线形。直线的造型语言,横线的平静、竖线的直率、横竖结合的安定……一种男性性格,一种力量之美。直线条的疏与密不同的排列也暗示着不同的情感,紧凑的线条会给人安定,由此也可以看到浓厚的稳定性、安全感;稀疏的线条会给人通透,单纯眼前一亮的情感。直线的粗与细表达的情感:线条的粗细产生远近的效果。粗线条往往会然作者感觉到稳重与强韧……而细细的线条作者会认为秀气、轻盈。直线的长与短表达的情感:相对中长线的情感更偏向安定、平稳。而相对短线段情感就显现的易碎、紧张、飘渺。曲线的造型语言:S曲线、C曲线、自由曲线、抛物线、波浪线……而它们似乎都有一个共性,柔和、浪漫、优雅……一种女性性格,一种魅力的展现。有序密集的曲线会体现出稳定,无序密集的曲线会体现出更多不同的情感。粗线条的曲线往往会便显出稳定,细线条的曲线在粗线条的映衬之下给人一种较远的视觉情感感觉。漩涡线的造型语言:一种神秘的向往态势,动态感十足,让人们产生浮想。折线:神经质、跳跃、敏锐……激情澎湃的动感。例如生活中的音频表现跳跃的动感、笔直矗立的山峰的轮廓线表现的惊心的矗立之感等。线的造型艺术表现形态是丰富的,因此,也能产生丰富的情感语言特征,让人们在现代装饰画中体验不同的情感表达。灵活的运用线的不同形式语言,按照一定的形式美法则进行组合,就能形成造型各异,层次丰富做作品,将其运用于现代装饰画中,不失为一种理想并富有个性及创意的表达方式。

二、现代装饰画中线的不同造型艺术的表现以及情感表达

在现代装饰画中,对于不同造型艺术线条的运用,也是体现设计者创意的一种方式。比如,在变化比较丰富的现代装饰画中的线条造型,形象表现方法会十分客观,细节的刻画会很详细,柔和的线条相对的运用也会比较丰富,无论是背景的表现还是主体物的表现,疏与密的线条造型以及变化的排列丰富了画面的同时也修饰整个画面。线条造型在现代人物装饰画的表现中将人物平面化的同时,对形象的表达也会十分精致。有序的线条排列,各种穿插的布局表现,线与线之间的切割分布,会用到统一之间的线与线的排列,也会用线条的创意表现来丰富画面。线条造型在现代装饰绘画的抽象表现与造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中线条的变化错觉在装饰画中的运用也特别广泛。日本艺术家波点女王用点的变化制作出各种视觉错觉,同样线条造型也会有视觉错觉。同样长度的两条直线段在其首末加上不同的符号,在同一画面,视觉的错觉会让两根线段看上去并不是一般长度;同样长度的两条直线段垂直摆放,视觉的错觉会让人感觉到竖着的线条会相对比较长一些;同样长度的两条直线段在周围环境的影响之下也会让人发生错觉。从现代装饰画中的线条曲折变化、粗细变化、疏密变化、深浅变化中,可以看出创作者都有加入自己的思考,线条的变化与丰富在视觉体现上不会觉得疲劳并且能看到线条的形象动感,仿佛是一首诗篇,又仿佛是一首美妙的轻音乐,还像是一个舞者在蓝澈的大海自由律动。我国晋代画家顾恺之曾说:“手挥五弦易,目送归鸿难。”意思就是没有神韵以及情感的物体形象不能成为好的作品。在现代装饰画中,不同的画家正是以不同感觉的线条去表现情感特征。

结语

线条造型在现代装饰画中的运用广泛,每一种现代装饰绘画的风格成就不同的造型艺术,然而不同的线条造型变化方式在情感上的表现也发生了变化。不同的线条的造型艺术代表着不同的创作理念和情感体验,每一个画面的表现都有独特的情感。同时,如此丰富的线条语言也是创作者和欣赏者之间的交流和沟通的方式,是进行思维表达和语言传递信息的方式载体。运用线的不同造型艺术构成有规律的对比,能够让现代装饰画的画面更具有较好的层次感和装饰性。通过探究如何将线的造型艺术运用于现代装饰画中,可以更好的提高大众对现代装饰画的审美观念,并且能够充分理解构图元素——线条的造型艺术,达到更具实际的运用。

参考文献:

[1]赵爱民.浅析装饰画的形式表现[J].美术大观,20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