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会计毕业前景论文模板(10篇)

时间:2023-03-28 15:08:04

会计毕业前景论文

会计毕业前景论文例1

当前,我国风景园林事业正面临着新的形势与挑战,对风景园林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风景园林人才培养过程中,毕业论文无疑是实践教学环节中最重要的一环,对促进学生的专业综合能力提升具有显著作用,因此,加强对毕业论文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研究有助于检验教学中存在的不足,进而增强专业教学效果,同时,对风景园林专业内涵的提炼与发展均具有重要且深远的意义。目前,针对风景园林毕业论文的研究文献较少,主要集中在风景园林毕业论文问题与对策[1-2]、风景园林毕业论文指导方法[3-4]、风景园林毕业论文质量管理等几个方面[5-6]。笔者通过对安徽科技学院近5届(2016-2020)风景园林毕业论文进行分析研究,针对存在的共性问题,重点对风景园林毕业论文教学改革及能力培养进行了研究探索,为进一步提升应用型高校风景园林毕业论文质量,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供参考与帮助。

1风景园林专业毕业论文现存问题

1.1学生做毕业论文的热情不高

风景园林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能够从事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施工管理等相关岗位的工作,对学生的专业知识与实践能力要求较高。在实际调研过程中发现,很多学生还存在被动学习的习惯,求知欲不高,对风景园林行业缺乏必要的了解,甚至在少部分学生中还存在“毕业论文是一门课程、一份作业”这样的概念,没有对其给予足够的重视,因此,在毕业论文上花费的时间和精力较少。部分学生抱着一种能通过即可的心态,“东拼西凑”“敷衍塞责”“糊弄过关”的情况依然存在。另一方面,指导教师数量偏少的现状也导致了指导教师精力投入不够,不能做到对所指导学生及时有效地深入指导和管理,以上两个方面可以说是导致毕业论文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

1.2毕业论文选题不够科学合理

笔者对安徽科技学院风景园林专业2016-2020共5届(416人)毕业论文题目进行统计分析,从结果来看,毕业论文选题过于集中,选择城市公园、广场和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作为毕业论文题目的最多,能够占到70%~80%。很多题目都是真题假做或假题假做,真题真做的少之又少。学生在毕业论文选题上比较随便,没有从实际项目中出发,所以导致设计内容流于形式,而毕业论文选题范围过大的问题占比也比较高,有的规划面积达到十几公顷至几十公顷,在毕业论文有限的时间内,规划如此大尺度的场地是不可能做到详细规划的程度的,只能达到概念性规划层级。综合以上内容能够发现当前风景园林毕业论文脱离实际情况的现象依然存在,而如果任由这种现象继续发展下去,将会导致毕业论文的实际意义和价值欠缺,最终的结果会是毕业论文将成为一项可有可无的工作。

1.3毕业论文标准不够完善

目前针对风景园林毕业论文标准要求较低,且研究深度要求不够。以规划设计类毕业论文为例,文字部分要求不少于5000字的设计说明,图纸部分则要求包括区域位置图、现状分析图、总平面图、鸟瞰图、功能分区图、交通分析图、植物配置图、节点平面详图、节点效果图、竖向设计、意向图等,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增减,但应不少于八幅A3图。论文标准不高导致部分学生的毕业论文图纸数量过少和深度不够,甚至有个别学生以“总平面图+意向图”的方式来应付。

1.4毕业论文存在重图纸、轻实际的现象

毕业论文流于形式,很少与实际工程项目相结合。重图纸效果,轻实用功能的现象比较明显。部分学生将大部分精力花在如何提高图纸表现艺术效果上,过于重视规划图纸的表现效果,从而忽视了对场地设计对象的详细设计与分析,没有真正有效地解决实际问题,致使设计方案中存在较多不够合理的地方。部分学生的毕业论文中虽在文字上提到了“以人为本”“生态优先”等规划原则,但在其图纸表现中却看不出这方面的考虑,重视表现及整体效果,忽略细节设计与表现,这种现象也比较常见。这在一定程度上与设计行业的大环境相关,但作为风景园林专业来讲必须要考虑实际问题,研究如何通过规划设计解决实际问题,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环境的需求。风景园林学科的特点是科学与艺术并存,但在规划中不能过分强调艺术效果而忽略实际使用者的需求,也不能只考虑实际功能而舍弃艺术,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1.5毕业论文专题化研究比例过少

从近五年毕业论文统计情况看,风景园林专业毕业论文进行专题化研究的比例过少,某某公园、某某居住区、某某广场景观规划设计的题目比例最多,而针对于如儿童活动场地景观设计、公园景观小品详细设计、风景区植物种植详细设计、住区水景详细设计等相关的题目几乎没有。毕业论文研究深度不够,缺乏综合性与系统性,往往停留在概念性规划的层面。此外,图纸数量偏少、表现内容过于简单、规划设计深度不够等问题的存在也能够反映出当前风景园林专业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很不够,与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存在一定差距。

2风景园林毕业论文改革的途径

2.1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锻炼与培养

风景园林人才培养方案中设定了学生在毕业时应达到的能力需求,其中有文献研究、规划设计与图纸绘制、相关绘图软件应用等方面的能力,同时,能够综合应用理论知识,发现问题并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规划设计的能力,从而有效解决场地所存在的问题。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始终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放在首位,坚持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根本任务,不断修订与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同时,在论文指导过程中,也应时刻关注学生的实习效果与学习状态,加强过程管理,关注学生按规范完成毕业论文的能力。在毕业论文选题指导上,要求学生选择难易程度适中的题目,能够保证有足够的时间来完成,如果难度过大,则不能保证毕业论文质量,在论文完成过程中,要给予学生创造性的发挥空间,提高毕业生的整体素质,毕业后学生能够很快进入岗位角色。

2.2鼓励学生参加学科竞赛

会计毕业前景论文例2

应用型本科院校环境艺术设计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能设计、会施工、懂管理”的综合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强调在完成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加强设计创意思维能力的训练,强调理论结合实践、教学结合市场。通过近年的教学实践证明:在毕业设计这个关键的教学环节中,以“校企互动”的教学模式让高校与设计公司携手,在真实项目中教育和锻炼学生,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1 当前毕业设计环节存在的问题分析

毕业设计是学生四年学习中最重要的实践环节,在提高实践能力以及全面、系统的检查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在教学环节实施过程中出现以下问题,从而影响教学正常实施,教学质量难以保证。

1.1 毕业设计选题单一、脱离实际。常规题目偏多,指导教师实际项目少,课题来源不足,以至于假题居多,题目脱离实际,不利于学生适岗就业。

1.2 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整体能力有待提高。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具有典型的多学科交叉的特点,因此也要求毕业设计指导教师队伍专业背景应该是多元化的,不仅有本专业知识背景的教师,也应该包括与其相关专业背景教师,不仅需要指导教师的理论指导能力,也应该具备相应的工程背景和工作实践经验,否则,不能够很好地指导毕业设计工作。

1.3 完成毕业设计与找工作时间上的冲突。大多数毕业设计课程安排在本科的最后一学期进行,然而在这一时期,大多数学生都在外实习或找工作,为毕业后的上岗提前作准备,大部分同学很难集中极力完成毕业设计这一过程。加之集中授课时间有限,中间环节过于宽松,毕业设计教学环节形同虚设,影响了毕业生的设计水平和正常教学环节的实施,从而影响教学质量。

1.4 重论文轻设计的指导方式。为了顺利通过省里毕业论文盲审和学校部门的抽检,为了学生顺利毕业,指导教师更多注重毕业设计论文的辅导,从论文结构到遣词造句,反复修改、润色,而忽视对毕业设计的指导,甚至出现毕业设计作品过于平庸,都不如平时课程作业的现象。环境艺术设计的专业特点就是应用性、实践性,通过实际工程项目完成对设计能力训练、综合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在学生毕业设计作品中能够很好的检验其对理论知识综合应用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的掌握程度。

因此,怎样保证课题符合实际需求、指导教师队伍的多元化?保证毕业设计教学与学生就业互相推进,实现教学与市场就业相一致?实现有效的毕业设计教学环节?本文提出了毕业设计教学“校企互动”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校与设计公司的不同职能,缓解学校教学资源和实践能力不足,力求在较短时间内完成教学目标,使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课程教学形成特色,并赶上国内本专业设计先进水平。

2 “校企互动”教学模式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中的应用

2.1 “校企互动”教学模式。对于应用性极强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校企互动”是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极好选择。“校企互动”主要表现形式是高校主动派学生和教师参与企业的实践,企业主动参与高校的课程建设、教学计划的制订乃至人才培养方案的设定[1]。一方面,方便学校与企业的沟通交流,便于从企业掌握行业动态、获取人才需求信息及时更新知识结构,调整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避免“教”、“学”与社会脱节,有利于毕业设计课程设计与学生就业有机结合,并弥补学校教师实际项目少,课题来源不足的问题。同时,根据校企合作协议,企业向院方推荐一名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作为校外实习指导老师,完成对学生实习过程监督和关键问题的指导弥补毕业设计指导不得力的情况。另一方面,学生去企业实习有利于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锻炼,积累实际工程项目经验,缩短学校学习与社会需求的距离,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能力,增加他们就业机会。同时也有利于企业找到工作能力强、专业技能过硬的优秀员工,从而实现学校教学、学生就业、企业招聘三赢。

2.2 毕业设计“校企互动”教学改革思路。毕业设计“校企互动”改革的总体思路是尝试与本专业相关的企业单位加强交流,开放毕业设计教学环境,建立校外实习基地,聘请公司有丰富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为毕业设计校外指导教师,与校内专业教师配合,形成携手企业优势互补的“双导师”制,即校内指导教师和校外指导教师(实习单位指导教师)双向指导,并以“项目式”教学来统筹毕业设计教学,联合有经验的教师和企业设计师双向指导,以实际项目为依托,使学生在整个毕业设计过程中,思维一直保持在实战状态,充分发挥学校和企业的不同职能,缓解校内实践教学资源的不足[2]。学校需要企业提供实践性及时效性强的工程项目,企业也需要项目式教学的工作成果,因此,“项目式”教学是实现校企合作的良好形式,也是“校企互动”的载体。毕业设计课程具有周期长、灵活性大、实践性强的特点,在这个环境下“项目式”教学模式也容易实现。

2.3 具体改革技术路线。根据应用型本科院校专业特点,重点围绕设计综合素质的培养、实践能力的提高进行改革,通过项目的选择与制定、展开与实施以及制度化管理三个方面加强教学实践、提高教学质量,达到教学目标。

2.3.1 项目的选择与制定是做好毕业设计的关键

项目作为此教学模式的核心,其优劣程度决定了教学改革的成败。对于“校企互动”下的毕业设计来说,项目要满足毕业设计内容要求同时也要关系企业的实际需求。因此在项目的选择上应该注意:①代表性与可操作性。不是说企业的任意一个实际项目都适合用于毕业设计教学,如果太容易,达不到毕业设计的工作量,太难,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又不能很好的完成项目,容易产生挫败感。项目在具有明确的目的或有形的任务目标下,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且在1或3人左右团队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内能够很好的完成任务,这不仅能够培养了学生的责任心,也给学生带来了成就感。②综合性。毕业设计是对之前四年所学知识的综合,因此项目应该能够较全面地锻炼学生的整体能力,能将之前所有课程的内容、原理得到运用,并能够全面考察学生在实际项目中实际分析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适应市场和社会的能力,并能够拓展专业知识面。

2.3.2 项目的展开与实施是高质量毕业设计的程序保障

除选择一个具有代表性的课题外,教师有效的组织和引导也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关键。在校企互动模式下,“组织者”和“引导者”由校内指导教师和校外指导教师(实习单位指导教师)共同担当,即明确校内、外双向指导的“双导师”制度。校外实习指导老师有较丰富的实际经验,在指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以及适应当下社会的能力上有优势,弥补校内指导教师实践不足的缺点,避免理论脱离实际,有利于毕业设计的全面提高。同时,院方按照毕业设计要求向企业提供学生实习考核表,希望校外实习指导老师完成对学生实习过程的考核,考核内容包括:工作态度、实地调研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完成项目程度以及任务量等方面的考核,并将表格按时提交给校内指导教师并由其汇总,再根据学生毕业设计过程资料收集情况、设计构思、创新点研究等方面给予理论指导并完成校内平时成绩考核。其中,校方组织对毕业设计进行期中检查,检查采取学生汇报、“双导师”评价和领导小组成员审阅相结合的方式,检查重点在于毕业设计的进度、质量和任务完成情况,督促学生的工作进度,保证毕业设计质量。学生毕业设计最终成绩由校内、外指导教师考核成绩、中期成果、最终答辩成绩组成,分别按照60%(校外指导教师评分25%、校内指导教师评分35%)、20%、20%的比率分配。这一评分标准体现了“校企互动”的教学模式的实践性、过程性,强调对资料收集、场地勘查、理论研究、方案设计完稿这一过程的综合性考核,既加强了校内外对学生整个毕业设计过程的有效管理,确保毕业设计保质保量按时完成,同时也增加了学生就业的机会,实现毕业生顺利完成毕业设计和毕业就业的“双赢”。

2.3.3 制度化管理是高质量毕业设计的成果保障

强化毕业设计制度化管理,避免出现学生在企业实习严重失控、擅自旷工离职的问题。学生在下企业前,学校有关部门应该结合毕业设计、就业,制定相应的计划书和与企业合作合同,对毕业生进行毕业实习动员及纪律教育,制止部分学生在毕业设计实习期间随意跳槽现象,否则实习单位指导老师将有所变更,影响校外考核的客观性和真实性,学校监管和评分的公正性,加强对学生的自律、诚信的教育,避免伪造签名、评分的现象[3]。鼓励学生自主联系实习单位,但其务必从该企业取得有单位盖章和由单位指定的实习指导老师签名的回执单,经学院批准后才能去该企业实习,并与学校保持密切联系,保证学校有效的监督学生。

会计毕业前景论文例3

二、园林专业毕业论文(设计)题目的来源

从近几年的实践情况来看,园林学院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题目来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独立承担社会生产实践题目  此类题目多由生产单位向园林学院提出要求,学院根据题目的性质、规模、要求统一安排计划。此外,学院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通过教师的广泛联系,解决了许多同学的毕业论文(设计)的题目。

(2)参与教师、设计院主持的生产实践项目  此类题目是指由园林学院的教师或园林规划设计院承担的生产实践项目。教师或设计师根据任务的要求,将同学的毕业设计(论文)有机地与其承担的项目结合起来,既完成了生产实践任务,又使同学在毕业设计(论文)完成过程中得到较大的提髙。

(3)参与教师的科学研究项目  此类题目多为毕业论文题目,结合教师所承担的科研课题,划分不同的单项或子课题,由学生负责完成。

(4)科技扶贫项目  此类题目多为毕业设计题目,由学院与各地有关部门联系,对边远、经济不发达地区进行科技扶贫工作。我院唐学山教授几年来承担了多项广西壮族自治区风景区规划设计项目,瞿志、李雄副教授承担的北京市远郊县的风景旅游规划工作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5)“真题假做”的题目  此类题目多为毕业设计,由于其它类型的题目没有联系好,一般采用“真题假做”的方法解决。即采用已完成的生产实际项目的图纸,采用同样的甲方要求,由同学完成规划设计任务,再与已完成的规划设计成果进行比较,找出毕业设计中的差距。

三、毕业论文(设计)的教学效果评价

园林学院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与生产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在毕业前接受综合能力的训练,提前接触社会与生产,使同学把理论学习与生产实践结合起来,具有重要的意义。具体表现为:

(1)社会效益  学生承担了大量的生产实践项目,完成和解决了地方生产建设的需要,得到了大多数单位的充分肯定和好评,为扩大学校在社会上的影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特别是一些扶贫项目,其社会效益尤为显著。

(2)素质效益  学生通过毕血论文(设计)提前半年走上了社会,走上了生产实践。这对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进行综合能力、综合素质的锻炼具有积极的作用,也是学生业务素质、口语表达、综合能力训练的一个重要实践环节。实践表明,通过毕业论文(设计)环节的训练,学生可以更快地适应未来的工作岗位。

(3)经济效益  将毕业论文(设计)与生产部门的实际题目相结合,由生产单位提供一定的经费,缓解了学校教学经费的紧张。据统计,我院99级毕业生的毕业设计题目全部为生产实际题目,共计18项,以每个项目平均3万元计,就有50-60万元补充到教学经费中来。每年园林学院派5~8名学生赴深圳园林设计院进行毕业设计,直接节省教学经费1~2万元。同时,学生也为设计单位作出了相应的贡献。

(4)能力效益  通过毕业论文(设计)提高学生的业务素质是最根本的目标。通过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的方法,使学生在业务能力方面有了较大提髙。①方案设计能力的提高。学生由原有单纯的课程设计改变为面向社会、生产的综合设计。因而在方案构思上,学生可了解到甲方的要求,懂得把主观的构想与客观条件相结合,了解了主观设想与方案的可实施性相协调,了解从方案设计到方案实施的整个环节。②绘图能力的提高。学生在校内由于条件的限制,无法全部用计算机绘制图纸,而目前社会所要求的图纸大多要用计算机绘制。这样迫使学生不得不强化自己的计算机能力。而结合生产实际的设计项目可为学生租赁计算机,或直接使用现有的计算机设备。③方案汇报能力的提高。学生过去由于缺乏接触生产实践,往往形成了图面较好,而方案汇报时口语表达较差的状况。通过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的毕业论文(设计),在其实践过程中,学生已通过了多次方案汇报的锻炼。在毕业答辩过程中,口语表达通顺、流畅。

(5)压力效益  学生承担生产实践题目,可以使其明确生产单位的要求,增加其工作的责任感、责任心,改变以往课程设计的拖拉问题。

四、面临的问题与今后改革探索

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结合生产的方法,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使其面临新的问题与挑战。

(1)市场竞争问题  园林规划设计市场与国家宏观经济状况直接关联,随着市场竞争压力的增大,有时难以承担到生产实际题目,不能满足学生毕业论文(设计)所需。

(2)毕业论文(设计)时间的局限  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时间一般在每年3~7月进行,而一般园林规划设计任务多在年底和春节前进行设计和报项,时间的差异造成了较大的矛盾。

(3)规划设计项目的难度问题  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选题受题目的难度限制较大。题目难度过大、面积、规模过大,学生难以独立完成。难度小、面积规模不够,难以满足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基本要求。

针对目前所面临的问题,在园林专业学生毕业论文(设计)工作中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保证题目的来源  调动学院教师的积极性,进行广泛的业务联系,保证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题目来源。

(2)改进传统毕业论文(设计)的时间  园林专业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布置工作,一般在每年的11-12月进行。由于目前新形势的要求,已将毕业论文(设计)的安排时间改在7月底进行。一则可以结合园林专业学生的南方综合实习为毕业论文(设计)做有针对性的准备工作,二则延长了毕业论文(设计)的准备时间。

(3)加强毕业论文(设计)的中期检查工作  由于学生目前所面临的自主择业的压力,造成了部分学生不够重视毕业论文(设计),使第八学期的教学工作难以保质保量的完成。因此,加强毕业论文(设计)的中期检査势在必行。每年4~5月应对毕业论文(设计)进行1~2次的中期检査,督促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工作进度,对不够认真或进度较慢的同学应提出批评。同时,应进一步加强指导教师的责任心。

会计毕业前景论文例4

设计(论文)的目的是:

我的设计选题是《一箭双雕》,故事发生于北周时期,长孙晟护送千金公主到突厥和亲,通过自己高超的武艺赢得了突厥人的尊重,并为促进民族融合作出了重大贡献,影视动画开题报告。

我的论文选题是《试论民族文化在二维动画造型艺术中的体现》,从中通过分析自己的设计作品及部分国内外优秀的动画作品进行阐述,人物造型艺术是与故事所处的时代、地域及民族文化密切相关的。

这次毕业设计和论文是一次检验自我、展现自我的机会,希望通过毕业设计和论文,综合性地运用所学知识去独立创作、制作一部动画短片,在此过程中,使所学知识得到疏理和运用。它既是一次检阅,又是一次锻炼,我希望通过这次设计能达到以下几点:

1.能综合应用大学四年所学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独立制作一部十分钟的动画短片,并使我熟悉动画的制作流程,锻炼自己在各个环节中的控制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使我了解制作动画片所必需具有的全局观念、生产观念和经济观念,树立专业的设计思维方式和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

3.训练自己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以及获取新知识的学习能力;

4.熟练运用基本技能(如绘图、计算机应用、翻译、查阅文献等)的能力;实验研究的能力;撰写论文和报告,正确运用国家标准和技术语言阐述理论和技术问题的能力;

5.培养创新意识和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

设计(论文)的意义是(理论或实际):

通过设计,我可以从中了解到北周的历史,扩展到大的历史背景来了解魏晋南北朝和隋唐的建立、发展和灭亡;以及当时的建筑风格,服装特色,文化发展,称谓、语言习惯等等。哈佛大学的一位校长说:了解历史,就可以知道我们今天社会为什么是这样,而不是别的样子,开题报告《影视动画开题报告》。

通过论文,我从分析研究中可以对中国古代艺术文化有一个宏观的认识与了解,对中国各类传统造型艺术作一个归类,并从中吸收营养。通过对国外优秀动画片中造型艺术的分析,总结他们所运用到的民族元素。使我对动画造型艺术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和体会。

毕业设计和论文是我们在校期间向学校所交的最后一份作业,它为我们提供了自主学习、自主选择、自主完成的机会。毕业设计和论文具有实践性、综合性、探索性、应用性等特点,同时也为启发我们的思维以适应新兴动画人才素质要求及心理素质的培养,提供了综合训练和实习机会。

2、设计(论文)任务、重点研究内容、技术方案及进度安排

设计(论文)的任务是:

①前期毕业设计的选题,及毕业论文的选题;

②完成文字剧本、分镜头台本、设计稿

③角色设计、背景设计

④原画、动画;

⑤后期剪辑

⑥加音效对白

⑦片头片尾的制作;

⑧制作展版;

⑨论文打印,最后装订成A4文本。

设计(论文)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文字剧本的加工创作,需依据历史史实,应有清晰的创作思路,对选题定位、创意特点要充分思考、规划和准备。

分镜头剧本应将故事完整清晰地表述出来,以整体构思为依据,它是对脚本的再创造。如同未来影片的预览。

角色设计和场景设计要将历史和现代生活中的素材加工成为动画形象,它是对来源于生活的感受以及对生活中素材进行集中、概括和提炼加工等一系列的艺术活动。根据我选的剧本,我要参考些古代壁画、建筑、服饰及北方的环境特征。

加动画中要考虑力学原理、表情与口型、运动规律等。

片中的背景音乐要根据剧情搜集大量不同风格的音乐素材,以便参考筛选。

设计(论文)的进度安排是(应具体到哪一周):

第1周:选题和撰写开题报告;

第2周:编写剧本,开始文字分镜工作;

第3周:开展角色设计工作,并开始毕业论文选题;

第4-6周:完善角色设计,开始背景设计工作和分镜头台本,并开始毕业论文

的构思及资料收集与准备;

第7周:完成背景设计图稿,开始原画和动画的绘制;

第8-10周:绘制完成原画稿和动画稿,开始毕业论文的撰写;

第11-14周:完成后期制作和毕业论文的撰写;

第15周:打印和毕业设计展览,交给指导教师审阅我这段期间所完成的毕业论文

及展版等,准备毕业答辩工作;

会计毕业前景论文例5

当前,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牵引了世界范围的军事变革,推动着各个国家的军队转型,对培养高素质新型军事指挥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毕业设计是本科教育工作中非常重要的工作,是对学员四年所学专业知识及其运用能力的综合检验。通过本科毕业设计和论文撰写,学员一方面可以培养学术研究能力,另一方面可以提高论文的撰写技巧,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手段。[1]特别对军事院校而言,毕业设计是培养学员从科技素养到作战指挥能力转化的重要环节。

一、毕业设计目前存在的问题

我校一直非常重视本科毕业设计工作,建立了从立项、开题、中期检查、答辩等环节在内的一整套毕业设计规章制度,并开发了相应的管理信息系统,从管理和技术上对毕业设计工作提供了良好的支持。但与培养新形势下高素质军事指挥人才要求相比,仍具有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1.本科毕业设计工作需要全面统筹。军事院校的本科毕业设计期间,学员往往有文化课学习,毕业联考,毕业见习等诸多任务,与毕业设计有一定冲突。如果不能合理安排时间,协调好学员的各项工作,就会出现学员疲于奔命,应付毕业设计的情况,导致毕业设计流于形式,失去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宗旨。2.毕业设计没有充分结合军事需求。毕业设计的选题多由教师拟定,根据教师各自的研究兴趣出发,偏重于学术研究前沿,没有体现军队特色和学员将来的部队任职需要,导致学员的兴趣不高。同时毕业设计题目与学习课程衔接不够紧密,部分学员完成毕业设计的难度较大。3.毕业设计的指导模式有待改进目前毕业设计的指导模式是传统的一对一指导模式,由毕业设计教师对学员进行单独指导,教师之间、学员之间由于研究内容差异及其它原因,缺乏合作协同研究的氛围,不利于提高学员在毕业设计中的主动性,培养学员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应用实践能力。

二、改进毕业设计工作的主要措施

围绕本科毕业设计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我们通过对毕业设计时间安排、毕业设计选题、毕业设计指导方法等方式进行了改进,在部分学员中进行了试点,取得了较好效果。1.毕业设计时间安排。目前毕业设计选题等工作一般安排在大四第一学期末进行,由于学员的专业课学习任务较重,同时准备复习考研,学员往往没有时间深入理解课题研究背景和研究内容,盲目选题,导致对所选题目缺乏兴趣,与自身实际结合不紧密。通过将毕业设计选题前推至大三第二学期甚至更早,结合大学生创新实践研究项目等,让学员早期接触毕业设计研究内容,在课程学习的同时先期展开课题研究,拉长毕业设计周期,打好毕业设计工作的前期技术基础。[2]2.毕业设计选题。为培养学员适应部队培养要求,提高军事研究兴趣,在毕业设计中更加强调与军事问题密切相关的原则,实现学习、研究、应用和创新相结合。改变以往自由探索方式的课题立项方式,强调从实际军事科研项目中进行抽取转化,让本科生参与研究。这样的优势在于:毕业设计选题具有明确的课题背景,有一定的技术基础,学员可以比较快地参与研究,而不需要从零开始,同时课题中的军事问题也促进学员对如何运用对所学专业知识解决军事斗争实际问题的思考。[3-5]3.毕业设计指导方式。毕业设计的团队模式已在国外大学进行推广。[6]根据我校的特点,按照教学单位的编制(例如教研室),首先由指导老师组成团队,一般为4-5人,对各自设置的课题进行先期规划和设计,以保证课题具有共同的研究背景,确保课题之间具有一定的关联性。其次老师指导的学员也组成相应的学员团队,教师与学员的单独交流转化为教师团队与学员团队的交流,实际中还采用微信群的交流手段。这样,毕业设计中很多共性问题,如资料查询、文献综合、论文格式等可以实现统一指导,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论文中的个性问题可以与团队中其它教师与学员进行交流,参考他们的意见,从而促进创新能力的提高,培养合作科研精神。

三、对改进毕业设计质量的思考

在紧贴实战搞教学的军事院校教学改革的背景下,毕业设计是提高学员将科技素质转化为指挥作战能力的有效途径,为提高毕业设计质量,在以下方面需要着力加强:1.建立相应的毕业设计管理制度。以往的毕业设计选题过分强调学科前沿和技术创新,部分脱离部队军事斗争实际。因此,毕业设计选题应与当前军事准备、专业特点和学员任职需要等紧密结合,研究目标也不宜过大过空,应着眼于军事应用实际问题的解决。毕业设计还应该考虑与课程教学、毕业联考、体能训练等活动的协调,实行阶段式管理和全过程的质量跟踪。2.采用团队对抗式的毕业指导模式。国防科技大学正在推广团队对抗式毕业设计的指导模式,培养学员的战争对抗博弈能力。其主要特点是将学员分为红蓝两组,在统一军事背景下,针对指挥控制流程、武器装备运用、战法研究等关键问题在对抗的组织模式与实验环境进行研究,撰写毕业论文,从而激发学员的作战研究兴趣,培育学员由技术到战术的能力潜质。3.大力加强毕业设计资源的建设。为在毕业设计中进一步加强军事问题研究需要,做“实”毕业设计,应加强毕业设计资源的建设。这些资源包括想定库、案例库、模型库、知识库、支撑应用软件以及毕业设计支持平台等。这些资源的建设可以从实际科研项目研究成果中进行抽取、转换和适应性改造,以形成对毕业设计工作的有效支持。

作者:张耀鸿 单位:国防科技大学信息系统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张芳萍,任志峰,赵春江.关于提高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研究[J].大学教育,2013,(1):118,135.

[2]罗怡.基于本科毕业设计的工科类专业教学改革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3,4:152-153.

[3]陈陶等.谈本科生毕业设计中科研能力的培养[J].中国科技信息,2013,12:238.

会计毕业前景论文例6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23-0098-04

作者简介:毛亚男,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比较课程论;张晓鹏,男,企业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比较高等教育、比较课程论、企业教育等。

实践教学是高校教学活动的核心构成部分,是衡量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方面,主要形式为实验、实习及毕业论文(设计)等。毕业论文(设计)作为高校培养人才的重要教学环节,是检验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情况的重要方式,在高等教育培养环节中占有重要地位。

一、近年本科毕业论文存废之争

2009年,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新闻系拟进行以发表新闻作品或评论来代替毕业论文的教学改革,这一举措在《成都商报》刊登后,即在全国再度引发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存废之争。[1]针对本科毕业论文的存废问题,目前主要有三种观点:本科毕业论文应该继续保留,毕业论文应该废除,根据学校层次而有所取舍并提高毕业论文质量。

对本科毕业论文持保留态度的学者认为,从学术传统角度而言,撰写本科毕业论文具有学术研究价值,通过描述事实、解释现象、预测趋势等研究方法的训练,可以促进学生对所学领域基本问题的研究,锻炼本科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为其科研深造打下坚实基础,这种科研的状态也体现着高校的学术精神和教育的本质。[2]从人才培养角度而言,毕业论文承载着考核的功能,对大学生四年本科教育的成果是一种检验和督促,是区分教育优劣的标尺,旨在检验大学生综合素质、学习能力、学科知识、思维能力,等等。借此手段,促进大学生全面积极、主动地了解整个课题的研究历史、现状和将来,从而整合、运用、系统化四年的专业知识。[3]通过毕业论文培养本科生基本的论文写作能力,对于本科毕业生将来的长远发展而言,也是必不可少的训练。

对本科毕业论文持废除态度的学者认为,首先,在时间分配上,毕业论文的写作时间与其求职、考研、出国等规划发生冲突,当前就业、深造的竞争日趋激烈,毕业生面临时间冲突时,难以兼顾招聘、备考和毕业论文之间的关系。其次,在对毕业论文的目标定位上,部分高校要求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具有原创思想,创新性的目标脱离实际。过去曾有人说过“本科生学的是有问题、有答案的知识;硕士生学的是有问题、没答案的知识;博士生学的是没问题、也没答案的知识”,大体上道出了本科生培养的层次类型。[1]另外,目前多数本科生自身科研能力还达不到学术创新的水平,且缺乏对学术规范、学术精神的深入理解,为完成毕业论文顺利获得学位,到处复制他人成果,弄虚作假,导致形式主义的不正之风盛行,歪曲了撰写毕业论文的初衷。

二、笔者针对毕业论文存废讨论的观点

1.保留本科毕业论文所要面临的变化

(1)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现状。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大众化阶段,教育目标、社会需求、学生生源的结构与需求已经发生了变化,高等教育大众化对本科生的培养目标已经有所影响,高等教育不再等同于以前的精英教育,高校生源质量也不等同于过去。截至2009年底,我国高校在校生为2900余万人,居世界第一。另据中国大学生创业网统计,2006~2009年,高校毕业生分别为413万人、495万人、559万人、611万人,而就业率分别为77%、70%、68%、68%;2010年,高校毕业生增至630万人。[1]

高等教育的时代背景发生了变化。精英时代的大学毕业生多数分配到科研院所,毕业论文的水平也是衡量毕业生科研能力的重要标准,毕业论文与就业存在必要的关联;而当今就业与毕业论文之间的关联度已经不同于从前,多数毕业生的职业不会直接运用本科阶段毕业论文方面的成果,而真正在与学术研究密切相关的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只是部分学生的志向和选择,本科生学习目标的定位与过去相比发生了明显转移。以工科为例,过去大学里强调的是知识的系统性和深入性,本科阶段基本能够培养出工程师,本科毕业生可以包分配,不需要特别为就业而专门花费大量精力。作为社会精英,大学生肩负着科学研究的责任,因而毕业论文在那时还能够发挥锻炼科研与综合能力的作用。而当今大学扩招的形势下,大学生数量剧增,多数高校毕业生求学目的是为了将来谋求一份好工作,而非从事科研事业,大量应用型院校或专业的学生,在将来的工作岗位上并不会直接运用学术研究的内容;当前社会高速发展,新知识、新技术高度综合与交融,大学里要了解和掌握的知识与技术大量增加,市场经济体制对毕业生知识能力结构的需求也发生了重大变化,要求其知识面更加广博,能适应不同岗位的需求,而深度则可适当降低。因此,毕业论文的地位也发生着动摇,至少已经不再作为衡量本科教学质量的单一指标,而就业率作为衡量本科教学质量的标准之一,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关注。

(2)大众化教育背景下维持原有毕业标准所面临的困扰。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如果仍然维持原来的本科生培养标准,要求所有高校所有专业的学生都撰写毕业论文,那么为达到毕业标准相应的配套条件则不如以往:①部分高校在师资配备上还未跟上学校的扩招进度,毕业论文指导教师力量薄弱,师生比过高,教师的教学和科研任务重,在毕业论文(设计)工作上精力投入不够,对学生所发挥的指导作用有限。②部分高校毕业设计教学经费投入不能满足大量学生的需要,而且随着选题质量提高,这一问题日显突出。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硬件条件未能及时改善,有的高校图书、资料较少,场地紧张,计算机等仪器设备不能满足实践教学的需求。[4]③本科生缺乏科研创新方面的训练。我国多数高校一直以来对本科生科研方面的培养相对欠缺,传统以应试为导向的教育观念依然盛行,而且由于学生数量与师资、教学资源的配置不平衡,低年级多数采取大班授课、讲授的方式开展课程,课程考核采取考试的形式,很少通过小组研讨、专题研究等方式引导本科生针对某一专题展开深入研究,因而对基本的学术研究规范、格式、流程、研究方法等都缺乏认识和实践。到毕业论文撰写阶段,短时间内很难弥补长期以来科研能力的欠缺状况。④教学管理上,制度未能及时调整、完善,执行力度欠缺。随着网络资源的日益丰富,大量本科毕业生在无暇专注撰写毕业论文的情况下,肆意抄袭他人的学术成果,以此应付学校对毕业论文的硬性规定,教师与教务人员在熟知学生实际与困境的情况下,也往往“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容许大量毕业生蒙混过关,毕业论文的、答辩等程序逐步成为形式化的“走过场”,这种现象在办学质量相对较低的地方院校中尤为明显。

(3)本科毕业论文标准的适时调整。基于时代背景与社会背景的变化,以及当前出现的种种问题,毕业论文的目标定位也要发生相应的改变,毕业论文的撰写与科研之间的关系较之过去变得更为松散。大众化教育时期,本科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尤为引人关注,把握好在校所学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毕业生的择业和长远发展。本科生的毕业论文特别是在应用型本科院校,不应再一味保持学术传统,从事专门的理论研究,而应着眼于实践,联系实际,关注社会,鼓励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发现研究兴趣,实现产学研的良好衔接,在实践的过程中达到基本的毕业标准,也为将来的就业打下理论与实践基础。

2.废除毕业论文的合理性分析――国外一流大学相关经验借鉴

了解国外一流大学在本科生培养特别是实践教学方面的先进经验,可以为我国高校在毕业论文存废问题上提供借鉴与思考。

(1)毕业论文的地位。在欧美国家的大学课程中,实践教学所占比重一般都明显高于我国的大学。以美国的大学为例,其课程计划中的实践教学比例均在30%以上,而我国大学这一比例都在20%左右,相差很大。同时,我国大学课程计划中毕业论文(设计)占到实践环节的40%~50%,成为实践教学的主要内容,而美国大学的毕业设计仅占实践环节的10%左右,仅仅占据很小的比例。[5]我国在实践教学上缺乏完整而一贯的规范和标准,毕业论文成为实践教学的重要内容,实习、实验等方面较之毕业论文更加缺乏规范。而国外高校对本科生实践教学的规划和建构有相对稳定、合理的比例,而且课程体系、课程内容完备,科研项目、出国交流机会充足,完全能够实现锻炼本科生科研能力的目的。因此,毕业论文在实践教学中并不是最重要的角色。

(2)科研写作能力培养方式多样化。国外一流大学对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并非单纯借助于本科毕业论文来实现,而且很多一流大学并不规定本科生撰写毕业论文。例如,斯坦福大学、芝加哥大学、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等多所一流大学,并不把毕业论文作为衡量与培养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唯一方式,而是借助于全方位考评的课程教学,以及多样化的实践教学活动,例如各所研究型大学所设立的本科生研究计划,以此来开发本科生的科研思维,提高其综合素质。

一是实践教学:本科生研究计划。例如,麻省理工学院1969年创立的“本科生研究机会计划”,学校专门设立办公室来组织与管理学生的研究活动,学生可以参与教师的研究或者自立项目并接受教师的指导。每年约有2500名本科生参与到计划中,60%以上的教师参与到项目指导中。又如斯坦福大学,1994年建立本科生研究项目办公室,促进本科生参与创造新知识,并对参与项目的学生和教授提供资金支持,因此斯坦福大学的本科生在毕业前发表原创性论文的人数逐步增加。[6]

二是理论教学:日常课程的多维度训练。考察单所国外一流大学的毕业标准,可以美国学术声誉排名第四位的芝加哥大学为例,了解其本科培养过程中对各教学环节的重视程度,其本科毕业学位要求如下:

通识教育核心课程要求;

专业课要求;

选修课程数量最低要求;

语言能力要求;

保证3学季的自然科学教育,有替代性的学分或特殊授权的情况除外;

课程至少达到42学分:可以通过分级考试或免修来实现;

总体GPA达到1.75,所修专业GPA达到2.0;

学生需在校内至少修6个学季的课程,至少顺利完成18门课程。(注:学校资助的出国研究项目如文明研究项目,对此课程要求有效。)

在授予学位的学季之前完成学位申请;

付清所有未偿付票据,归还学校器材与图书。[7]

芝加哥大学的本科毕业标准主要集中在课程方面,所修课程要达到一定数量,各类课程比例达到标准,总共42学分的学位要求,不仅通过修习课程,学生还可另外通过以下方式获得学分或者满足学院要求:参加分级考试(placement test)、进阶先修考试(Advanced Placement examinations,AP)、认证考试(accreditation examination)、国际文凭项目考试(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 Programme,IB),以及来自其它学校转换而来的学分免修(advanced standing)。其中分级考试涵盖了生命科学、化学、经济、语言、数学各科,认证考试包括微积分认证考试、化学认证考试、物理科学认证考试(针对人文学科学生)、物理认证考试等。[8]

这些考试提供给学生免修的机会,或者选课前的标准,很大程度上能够提高选课效率,充分提高学生对课程的重视程度。每一个学分的获得都是学生辛勤学习的结果,而对于论文,则没有对每位学生制定硬性的规定,其实只要达到每门所选课程的要求,就已经付出很大努力、取得较大进步了。因为,每门课程学分的获得,都是各方面综合考核的结果。低年级的课程,课程内容经常会贯穿科研方法、专题写作、研究实践等方面的理论和方法论指导,课程评价会综合课程论文、日常作业、出勤情况、课堂表现、中心发言等多种考查方式,课程学习过程中就涵盖了理论、实验等多维度的训练,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学生在课程的始末都需要保持高效学习的状态。这样高标准的要求之下,单门课程的学习任务已经较重,学校为此还专门规定每学季选修课程数量不能超过4门。

因此,单是理论教学领域的课程就已经对学生综合素养有了全方面的训练,加上其它的研究计划、出国项目等各类实践活动,这些培养方式远比单纯的毕业论文要鲜活、有效,值得我国高校加以借鉴。在此基础上,即便高年级需要撰写毕业论文,也已经有所积累和铺垫,写起来得心应手,论文的质量也会有所保证。

三、小结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的存废并非关乎本科生教育的最关键议题,毕业论文(设计)只是作为培养人才的一种手段和方式,更重要的是为实现提高本科生教育质量的目标,找到如何培养本科生综合能力的良好方法。毕业论文(设计)在我国高校人才培养中已经成为固定的实践教学环节,也曾经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还不宜大规模取消。可以切实提高研究型大学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从而更好地发挥毕业论文(设计)的积极作用。

真正提高毕业论文的有效性,宏观上需要从本科培养方案、培养过程、课程体系、毕业标准等多维度进行调整与改善,分散并细化毕业论文所要达到的培养目标,把科研和写作训练潜移默化地贯穿到四年的培养过程中。微观上,高校应根据学校层次、专业与行业需求等,从自身学校办学定位出发,开展切合实际的实践教学,落到实处,根据时代和社会需求适时调整毕业标准。毕业论文(设计)可以与本科生的实习报告、期刊发表作品、社会实践报告等各种形式结合起来,适当放宽内容与题材的限制,让学生真正有话可说,有兴趣探索,鼓励与实践相结合,写出鲜活的文章,对自身的本科阶段做出负责任的总结和汇报,从主观上调动起学生对毕业论文(设计)的兴趣和积极性。在毕业论文(设计)学生主体和学校双方面的共同努力下,毕业论文的质量定会步步提高。

参考文献:

[1]杨卓娟,杨晓东.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存废之辨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9).

[2]时伟.大学本科毕业论文的弃与存[J].中国高等教育,2010,(7).

[3]彭江,陆娜.毕业论文应超越“存废之争”[J].教育与职业,2010,(1).

[4]夏鲁惠.高等学校毕业论文(设计)教学情况调研报告[J].高等理科教育,2004,(1).

[5]李阳.我国高校本科实践教学及质量保障体系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06.

会计毕业前景论文例7

(一)关于会计学专业毕业论文选题的分析 

通过对学院会计学专业2014-2016年应届的毕业论文选题进行了具体分析。学院近三年某些会计学专业选题存在专业性不强、题目老旧以及范围过大等问题。首先,会计学专业的毕业论文是对会计学专业学生四年所学专业知识的最终的总结概括和具体运用,通过毕业论文的写作,为学生今后步入相关专业领域工作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但是某些题目专业性不强,例如:“腾讯盈利模式分析”、“淘宝网购双十一效应分析”等题目。这样的题目几乎很少用到学生四年中所学习到的会计学专业知识,缺乏理论知识的积淀,学生写论文就变得非常困难,而且论文得到的成果也不具有专业性,对学生今后的专业工作和学习都没有太多益处。第二,毕业论文要求在总结前人的基础上有所创新,作为本科毕业生要多多关注本专业近期的新的研究动态、观点和课题,教师要多多引导学生研究热点的和近期的专业课题。但是有些题目显得过于老旧,缺乏创新。例如:“中小企业会计电算化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某某企业的财务报表分析”等。这样的题目已经写了很多年了,学生在碰到这样的题目的时候,往往只是对以往的研究成果进行借鉴,缺乏自己的创新的观点。第三,本科毕业论文的选题要符合本科的要求,范围大小适中,学生才能够将自己的观点论述深入详实。但是有些论文题目范围过大,例如:“企业内部会计制度建设”、“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研究”等。企业的类型各种各样,上市公司也是千差万别,这样大的研究范围早已超出了本科生的能力范畴,这样的论文必定流于肤浅,只能做表面文章。 

(二)关于会计学专业毕业论文写作过程的分析 

按照本科毕业论文的进度计划,学生从第七学期的最后几周才开始撰写论文的开题报告,并且在第八学期的期初(一般是3月份的上旬)进行开题答辩,学期中期(一般是4月中旬)进行论文的中期检查,学期末期(一般是5月中旬)进行论文的答辩。撰写论文的这段时间正好和学生毕业实习以及签约前的试用期相冲突,很多学生因为实习单位或者拟签约单位工作非常繁忙,而且有的学生在北京以外的地方实习找工作,因此几乎没有时间和老师就毕业论文的问题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只能在下班以后的时间通过电话或者微信以及邮件的方式进行交流。这样的背景之下,学生和指导老师都非常的辛苦,而且毕业论文无法达到较高的质量要求。 

二、提高会计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对策建议 

(一)更新毕业论文题目库 

本专业早在2006年的时候就已经建立了毕业论文题目库,但是论文题目库并没有进行相应的更新,同时指导教师最终确定的论文题目大部分是根据自己的专业以及研究背景确定的,并没有使用论文题目库中的题目。这样的题目库等同于没有。 

因此需要重建新的论文题目库,重建论文库的时候需要注意以下两点:第一,新的论文库除了要由现有的指导教师提供论文题目之外,还需要广泛的查找相关资料,广泛听取学校专家以及企业专家的意见的基础上建立,这样不仅论文题目库的范围扩大了,而且所选题目也符合企业实际情况,同时具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学生也容易提出一些创新性的观点。第二,每年都需要根据学科的最新发展动态,来更新论文题目库。 

(二)加大毕业论文的准备时间 

首先,应实行导师制,学生在大二的时候就按照双向选择的方式确定导师,导师在大四的时候也应作为该学生的论文指导老师。这样,学生虽然是在大四的时候才真正开始毕业论文的写作,其实导师从大二开始就逐渐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写作技巧了。很多导师同时也是学生专业课的授课教师,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除了着力传授学生的专业知识之外,在课堂上要多引导学生就某一问题进行思考,在查阅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要求學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并且寻找论据加以论证,写成论文,并且在课堂上展开讨论。这样学生就逐渐获得了写作毕业论文所必须具备的专业知识以及写作能力。导师可以在大四以前,就学生感兴趣的论文题目进行引导和必要的积累,这样当学生到大四真正写论文的时候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使学生的毕业论文写作和签约实习不再相互冲突,而是互相促进。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在专业教学过程中,要多引导学生进行专业问题的思考,并且要求学生将自己的思考写成小论文的形式,将小论文成绩计入学生的考核成绩中。第二,在大学的后两年,组织学生进行集中时间的企业实践,让学生真正参与到企业的实务操作过程当中,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和体验,再结合自己在学校所学的专业课程,会对专业课题有进一步的认识,这也是一种创新意识的培养。第三,鼓励学生多多参与各种形式的大学生科技竞赛活动,近几年来参与科技活动的学生也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获得了学校、市级、全国的一些奖项。关键是在参与活动的整个过程中,大大丰富了学生的创新思维,锻炼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参考文献: 

[1]陈德宇.“导师制”在提高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中的作用[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5(4). 

[2]程小红.本科毕业论文写作的实践与思考—以铜陵学院会计学院为例[J].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4):91-92. 

[3]田利军,王景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关键影响因素检验—基于天津高校140篇会计学专业论文的数据[J].财会月刊,2016,(21):116-120. 

会计毕业前景论文例8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1-0071-02

“产学研”是学习、科研、生产、实践过程有机统一运用的系统合作工程,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培养可将理论所学转化为可实际应用的工程技术方案的“工程人才”[1,2]。毕业设计(论文)阶段是大学生在校的最后阶段,是学生将其理论所学进一步内化、升华、实践的阶段,也是高等学校开展创新教育的重要环节。毕业设计在培养大学生探求真理、强化社会意识、进行科学研究基本训练、提高综合实践能力与素质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重要体现,是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重要实践环节[3]。生物工程专业以培养掌握生物技术及其产业化的科学原理,能在生物技术与工程领域从事新技术研究、新产品开发和生产管理的工程技术人才为培养目标[4]。产学研背景下,通过毕业设计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顺应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趋势,也是满足社会对应用型、创新型人才需求的有效途径。

一、毕业设计工作现状及问题

产学研背景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要求高等教育由精英型向大众化转变。徐州工程学院作为地方性应用型本科院校,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得到学校的广泛重视,其整体质量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但仍存在特定的问题。

(一)教师及学生的工作态度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专业教师的师资相对紧缺出现了一名教师指导近十名甚至更多学生的现象。另外,毕业设计指导教师还要承担繁重的教学和科研任务,导致教师难以在毕业设计工作中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此外,一些责任心不强的指导教师仅将毕业设计指导工作流于形式,指导态度不端正。教师的态度对学生毕业设计的态度会产生特定的影响,许多学生认为毕业设计没有不过的,存在“混”的心理,对毕业设计马虎了事。再加上最后一学期大多数学生都花费大量的精力找工作,所以对毕业设计只求过、不求好的态度严重影响了毕业设计质量。

(二)选题问题

毕业设计选题大多是由指导教师事先拟定,再由学生在拟定的范围内选择,这种约束性的选题方式限制了学生创新意识的发展,难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些选题较为陈旧,偏离学科发展进展,脱离生产实践环节,使得研究工作缺乏实用性。有些选题范围较窄,工作量难以满足;有些选题较大,学生研究时间有限导致课题难以深入的现象。选题中出现的重复率高、创新性不足的现状难以在特定的学习阶段激发学生毕业设计工作的兴趣与热情,难以保障毕业设计的质量。

(三)指导方法及研究条件的束缚

毕业设计过程中教师疏于向学生介绍课题的最新研究动态、最新的研究方法等,仅是让学生自己查找现有相关资料进行课题研究,失去了毕业设计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作用。另外,现在许多高校实验资源相对紧张,毕业设计配套经费相对短缺,难以满足毕业生的毕业设计需求。

二、产学研背景下应用型生物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改革的方案

产学研背景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要求毕业设计工作要与社会实践、生产、科研实际相互融合、有机结合。所以毕业设计工作可与教师科研项目、生产企业、相关专业单位紧密联系以促进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一)合理选题

1.选题原则。选题是做好毕业设计工作的关键,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更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所以毕业设计的选题不仅要有先进性、创新性,还要尽量联系生产实际保障其实用性。笔者在多年的毕业指导过程中发现,进行创新性、实用性课题研究工作的同学其研究热情和研究积极性均显著高于其他同学。

2.以学生为本的盲选机制。“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要求毕业设计工作中学生有权利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题。所以在选题时可以先由教师只课题名称和相关研究内容,学生在仅了解课题内容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的情况、兴趣选择课题。这种双盲选题机制避免了教师在学生选题中的干扰,充分保护了学生的研究兴趣,能够提高学生整体的毕业设计积极性。

3.课题难度应适中。学生的基础及工作能力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所以学生选题后还应该在符合生物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下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调整研究内容,这就要求教师对每一个课题设计不同的难度层次,尽量做到因材施教,因地制宜。

(二)严格毕业设计管理、规范要求

徐州工程学院针对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制定了详细的管理细则及开题报告、中期检查、毕业论文答辩等的考核办法,学生在毕业设计工作开始前了解管理细则及相关政策,能真正认识毕业设计的重要性,重视毕业设计工作。毕业设计过程中教师要在特定的时间节点课题、下达任务书,严格要求学生按时完成工作并将相关毕业设计材料上传至毕业设计管理系统供教师审核。

(三)因材施教、分层指导

毕业设计指导过程中教师要尽量保护学生的研究兴趣,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教师下达任务书后,不能任由学生查阅资料、设计实验方案,这个过程如果缺乏教师的引导可能会削弱学生的积极性,因为大多学生没有研究经验,接到研究任务后大多会感觉无从下手,找不到方向;另一方面,教师也不能面面俱到、事无巨细地帮助学生将文献资料、实验方案等全交到学生手上,这样学生就只要根据教师的“指示”简单完成“命令”即可,没有自己的思想融入,无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针对以上两种极端现象,教师在实际指导过程中应根据学生自身情况的不同进行合理的分层指导。基础差的学生可从文献资料查阅、实验方案设计、实验开展过程及论文撰写过程进行全方位指导;中等程度的学生通过定期下达任务的方式进行适时指导;优秀的学生仅要在实验方案设计或实验方法选择中适当点拨即可。分层指导的方式不仅给教师减少了因面面俱到带来的大量繁琐工作,还能够使不同层次的同学在毕业设计中收益最大化。

(四)多样化的开展方式

产学研背景下的毕业设计工作应鼓励教师科研课题、生产企业及相关专业单位的参与,开展方式多样。首先,可以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科研课题,科研课题可以反映学科发展动态及方向,学生的参与工作可以激发学生的科研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其次,可以借助企业资源选派一些优秀的学生到企业进行毕业设计工作,这种方式可以充分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及较好的职业素养和团队合作精神;最后,鼓励学生参与工作实习单位或自主创业课题,为日后的工作打下基础。

(五)规范毕业论文写作

由于本科生首次接触大论文的写作,会出现层次不清楚、结构不合理、表达不清晰等问题。教师在学生论文撰写过程中应指导学生把握论文写作的框架和结构,另外鼓励学生多看参考文献提高写作能力。格式不规范也是在毕业论文中经常出现的问题,教师应在论文审阅过程中严格要求,端正学生的写作态度,提高论文的质量。

三、结语

毕业设计质量的好坏是衡量高等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评价指标,也反映了高校的办学水平[5]。产学研背景下生物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毕业设计工作将教学、科研、生产过程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真正实现了生物工程科学理论与生产实践的紧密联合,使得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综合素质等得到了显著的提高,也可以为社会培养真正的应用型生物工程人才。

参考文献:

[1]王迎军.深化产学研合作教育,培养拔尖创新人才[J].中国高等教育,2010,(21):9-11.

[2]张长森,吴其盛,侯贵华,等.应用型本科院校毕业设计团队培养模式的构建[J].理工高教研究,2015,09(12):118-121.

[3]姚兴田,周一丹.产学研合作创新工科专业本科毕业设计模式的探索[J].高教论坛,2011,(9):79-81,92.

[4]周念波,黄芳一,涂绍勇,等.毕业设计对生物工程专业学生工程素质的培养[J].广东化工,2014,41(8):174.

[5]孙月娥.基于“卓越计划”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J].食品工业,2014,35(12):211-214.

Teaching Reform of Graduation Design of Biotechnology in Industry-University-Cooperation Mode

CHEN An-hui,SHAO Ying,CHEN Hong-wei

会计毕业前景论文例9

“产学研”是学习、科研、生产、实践过程有机统一运用的系统合作工程,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培养可将理论所学转化为可实际应用的工程技术方案的“工程人才”[1,2]。毕业设计(论文)阶段是大学生在校的最后阶段,是学生将其理论所学进一步内化、升华、实践的阶段,也是高等学校开展创新教育的重要环节。毕业设计在培养大学生探求真理、强化社会意识、进行科学研究基本训练、提高综合实践能力与素质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重要体现,是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重要实践环节[3]。生物工程专业以培养掌握生物技术及其产业化的科学原理,能在生物技术与工程领域从事新技术研究、新产品开发和生产管理的工程技术人才为培养目标[4]。产学研背景下,通过毕业设计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顺应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趋势,也是满足社会对应用型、创新型人才需求的有效途径。

一、毕业设计工作现状及问题

产学研背景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要求高等教育由精英型向大众化转变。徐州工程学院作为地方性应用型本科院校,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得到学校的广泛重视,其整体质量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但仍存在特定的问题。

(一)教师及学生的工作态度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专业教师的师资相对紧缺出现了一名教师指导近十名甚至更多学生的现象。另外,毕业设计指导教师还要承担繁重的教学和科研任务,导致教师难以在毕业设计工作中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此外,一些责任心不强的指导教师仅将毕业设计指导工作流于形式,指导态度不端正。教师的态度对学生毕业设计的态度会产生特定的影响,许多学生认为毕业设计没有不过的,存在“混”的心理,对毕业设计马虎了事。再加上最后一学期大多数学生都花费大量的精力找工作,所以对毕业设计只求过、不求好的态度严重影响了毕业设计质量。

(二)选题问题

毕业设计选题大多是由指导教师事先拟定,再由学生在拟定的范围内选择,这种约束性的选题方式限制了学生创新意识的发展,难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些选题较为陈旧,偏离学科发展进展,脱离生产实践环节,使得研究工作缺乏实用性。有些选题范围较窄,工作量难以满足;有些选题较大,学生研究时间有限导致课题难以深入的现象。选题中出现的重复率高、创新性不足的现状难以在特定的学习阶段激发学生毕业设计工作的兴趣与热情,难以保障毕业设计的质量。

(三)指导方法及研究条件的束缚

毕业设计过程中教师疏于向学生介绍课题的最新研究动态、最新的研究方法等,仅是让学生自己查找现有相关资料进行课题研究,失去了毕业设计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作用。另外,现在许多高校实验资源相对紧张,毕业设计配套经费相对短缺,难以满足毕业生的毕业设计需求。

二、产学研背景下应用型生物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改革的方案

产学研背景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要求毕业设计工作要与社会实践、生产、科研实际相互融合、有机结合。所以毕业设计工作可与教师科研项目、生产企业、相关专业单位紧密联系以促进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一)合理选题

1.选题原则。选题是做好毕业设计工作的关键,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更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所以毕业设计的选题不仅要有先进性、创新性,还要尽量联系生产实际保障其实用性。笔者在多年的毕业指导过程中发现,进行创新性、实用性课题研究工作的同学其研究热情和研究积极性均显著高于其他同学。2.以学生为本的盲选机制。“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要求毕业设计工作中学生有权利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题。所以在选题时可以先由教师只课题名称和相关研究内容,学生在仅了解课题内容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的情况、兴趣选择课题。这种双盲选题机制避免了教师在学生选题中的干扰,充分保护了学生的研究兴趣,能够提高学生整体的毕业设计积极性。3.课题难度应适中。学生的基础及工作能力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所以学生选题后还应该在符合生物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下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调整研究内容,这就要求教师对每一个课题设计不同的难度层次,尽量做到因材施教,因地制宜。

(二)严格毕业设计管理、规范要求

徐州工程学院针对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制定了详细的管理细则及开题报告、中期检查、毕业论文答辩等的考核办法,学生在毕业设计工作开始前了解管理细则及相关政策,能真正认识毕业设计的重要性,重视毕业设计工作。毕业设计过程中教师要在特定的时间节点课题、下达任务书,严格要求学生按时完成工作并将相关毕业设计材料上传至毕业设计管理系统供教师审核。

(三)因材施教、分层指导

毕业设计指导过程中教师要尽量保护学生的研究兴趣,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教师下达任务书后,不能任由学生查阅资料、设计实验方案,这个过程如果缺乏教师的引导可能会削弱学生的积极性,因为大多学生没有研究经验,接到研究任务后大多会感觉无从下手,找不到方向;另一方面,教师也不能面面俱到、事无巨细地帮助学生将文献资料、实验方案等全交到学生手上,这样学生就只要根据教师的“指示”简单完成“命令”即可,没有自己的思想融入,无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针对以上两种极端现象,教师在实际指导过程中应根据学生自身情况的不同进行合理的分层指导。基础差的学生可从文献资料查阅、实验方案设计、实验开展过程及论文撰写过程进行全方位指导;中等程度的学生通过定期下达任务的方式进行适时指导;优秀的学生仅要在实验方案设计或实验方法选择中适当点拨即可。分层指导的方式不仅给教师减少了因面面俱到带来的大量繁琐工作,还能够使不同层次的同学在毕业设计中收益最大化。

(四)多样化的开展方式

产学研背景下的毕业设计工作应鼓励教师科研课题、生产企业及相关专业单位的参与,开展方式多样。首先,可以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科研课题,科研课题可以反映学科发展动态及方向,学生的参与工作可以激发学生的科研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其次,可以借助企业资源选派一些优秀的学生到企业进行毕业设计工作,这种方式可以充分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及较好的职业素养和团队合作精神;最后,鼓励学生参与工作实习单位或自主创业课题,为日后的工作打下基础。

(五)规范毕业论文写作

由于本科生首次接触大论文的写作,会出现层次不清楚、结构不合理、表达不清晰等问题。教师在学生论文撰写过程中应指导学生把握论文写作的框架和结构,另外鼓励学生多看参考文献提高写作能力。格式不规范也是在毕业论文中经常出现的问题,教师应在论文审阅过程中严格要求,端正学生的写作态度,提高论文的质量。

三、结语

毕业设计质量的好坏是衡量高等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评价指标,也反映了高校的办学水平[5]。产学研背景下生物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毕业设计工作将教学、科研、生产过程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真正实现了生物工程科学理论与生产实践的紧密联合,使得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综合素质等得到了显著的提高,也可以为社会培养真正的应用型生物工程人才。

参考文献:

[1]王迎军.深化产学研合作教育,培养拔尖创新人才[J].中国高等教育,2010,(21):9-11.

[2]张长森,吴其盛,侯贵华,等.应用型本科院校毕业设计团队培养模式的构建[J].理工高教研究,2015,09(12):118-121.

[3]姚兴田,周一丹.产学研合作创新工科专业本科毕业设计模式的探索[J].高教论坛,2011,(9):79-81,92.

会计毕业前景论文例10

浓浓

学  号

   12345678

二级学院

学院

专  业

   级    班

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

 

指导教师

职   称

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期限

(根据本专业毕业论文工作时间安排填写)

   2019年 9月 2日起至 2020年 5月 10日止

毕业论文(设计)进行地点

学院

一、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近几年来在互联网背景和新媒体时代的推动下,故宫博物院作为中国耳熟能详的地标性传统文化景点,成功转型为一代超级文化类大IP,成为国内外博物馆争相学习的典范。近年来,在文创产业带动下,故宫化身成为“网红”。到2019年,故宫文化创意产品研发超万件,文创产品收入年营收在2017年就已达15亿元。如今,故宫已不再仅仅是一座博物馆,更是利用文化创意产品走进百姓生活的一个样板。故宫“年轻化”,文创的创造性开发和新媒体传播是不可或缺的力量。但故宫的成功并未带动国内其他博物馆文创产业的腾飞,文创产业发展并不尽如人意。本文希望从对故宫博物院文创产业发展的分析可以得出一些对其他博物馆文创产业发展的借鉴之处。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与创新之处:

本文着重分析北京故宫博物院文创产品开发、营销与传播的成功方法,从研发,新媒体平台与营销渠道等方面研究新媒体时代故宫博物院文创产品发展模式。文内除分析了故宫文创产品的开发外,还分部分展示了故宫品牌的营造 ,包括故宫系列APP,这些应用不仅推动了博物馆内文物知识的传播,而且丰满了故宫亲和的形象;“故宫六子”的拟人化推广,不仅与古代文化相对应,而且极受观众喜爱。

 

三、研究方法、设计方案及预期进度:

研究方法:在研究方法上,本文采取文献资料法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先后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活动策划、视频资料,然后到故宫博物馆进行实地调研。对故宫博物馆文创产业发展进行分析和总结。

设计方案:整篇文章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分析故宫文创产品开发情况,包括开发理念、模式和特性;第二部分研究故宫文创产品的新媒体营销,包括故宫系列APP和故宫线上商铺;第三部分则是分析故宫文创品牌的跨界合作。

预期进度:

1、2019年7月1日-5日:毕业论文写作动员会议,安排指导老师;

2、2019年7月6日-9月1日(暑假):选择研究范围,酝酿选题;

3、2019年9月2日-11月24日:定题,修改和提交开题报告书;

4、2019年11月25日-2020年5月4日:毕业论文写作、修改、定稿、提交;

5、2019年12月23日-29日:毕业论文写作中期检查;

6、2020年5月4日-5月10日:毕业论文相似度检测;

7、2020年5月11日-15日:小组答辩;

8、2020年5月15日-17日:大组答辩;

9、2020年5月22日前:毕业论文工作建档、总结、评优等工作。

 

四、主要参考文献:

[1] 吴春晖,范文静. 博物馆文创产品开发研究——以北京故宫博物院为例[J]. 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19,27(04):37-41.

[2]石珺婷.博物馆文创产品发展趋势分析——以故宫博物院为例[J].中国报业,2019(08):10-11.

[3]赵迎芳.中国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理论与实践[J].山东社会科学,2020(04):169-176.

[4]宋云飞,张云笛.新媒体背景下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发展探究[J].新媒体研究,2019,5(06):124-126+137.

[5] 王昭.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元素的再设计研究——以中国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设计为例[J]. 设计,2019,32(11):142-145.

[6]陈子焓,王晨奇,刘珈莉,刘倩.新媒体环境下博物馆数字化转型分析——以故宫出品App为例[J].新媒体研究,2019,5(10):78-80+90.

[7]王威娜.新媒体重塑旧传统——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品牌创新[J].广告大观(理论版),2016(02):89-96.

[8]史灵歌,孙子惠.社交媒体时代故宫文创产品的网络营销分析[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06):18-25.

[9] 何依宁. 新媒体时代故宫博物院的品牌文化传播路径分析[J]. 新媒体研究,2019,5(04):54-56.

[10]刘东昂.媒介融合背景下营销模式创新研究——以《上新了·故宫》为例[J].新闻研究导刊,2019,10(12):107-108.

 

 

指导教师审核意见(研究意义、创新点、前期准备工作、存在的难点和困难、建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