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装饰培训总结模板(10篇)

时间:2022-06-27 07:21:40

装饰培训总结

装饰培训总结例1

中职学校建筑装饰专业的教学改革,要按照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的实际需要进行专业设置和调整.在专业发展上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以就业为目标,突出技能训练,形成专业特色,培养出面向装饰行业施工、管理和设计第一线的实用型技术应用性人才。

目前中职建筑装饰专业教学仍以课堂教学为主,技能水平差,与装饰企业用人标准相差甚远。实际上这种理论过多,实际操作少的教学方式已无法适应现代装饰企业用人需要,影响学生在职场上的竞争力,导致学生就业难。只有改变传统的教学考核模式,突出专业技能考核,才能促进建筑装饰专业学生加强技能训练,形成人人学技能,个个有特长的风气,通过技能考核的实施使学生切实掌握专业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增强学生毕业后的就业竞争能力,实现毕业即就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这是该专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一、构建适应建筑装饰行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技能考核方式,提升教学质量

首先对从业人员现状、岗位职责、工作内容、工作标准、专业知识、能力结构等几个方面进行考察及分析,并组织专业教师走访了多家有市场优势的装饰企业,充分了解建筑装饰行业的人才需求,对就业岗位进行分析,总结出建筑装饰专业最直接的就业岗位是建筑装饰工程施工技术员,扩展的岗位群为设计师助理、装饰工程监理岗位;最后初步定下技能考核的标准方案。wWW.133229.COM在技能实训考核中要求每个学生按所规定的技能考核项目进行测试,技能考核方式采用国家认证部门或行业资格认证部门标准考核,并考取中国建筑装饰协会全国装饰行业通用的装饰设计从业资格证及装饰监理从业资格证,同时在技能考核标准上按照国家建筑装饰技术技能标准要求考核,通过这种技能考核方式提升教学质量。

二、加强基础建设,为实施技能考核创造良好的保障条件

(一)搭建技能培训平台,培养一批有特色技术过硬的师资队伍。建立部级建筑装饰技术实训中心,与多家知名装饰单位建立校外实习基地,搭建技能培训平台,为培养有特色技术过硬的师资队伍提供场地和技术的保障。坚持办学特色的首要条件是以师资队伍为中心的人力资源,只有教师掌握了装饰行业技能考核的各项标准,达到结构合理、技术过硬的“双师型”师资水平,才能有效地传道、授业、解惑。

(二)建立专家指导委员会,成立校企培养模式。经过多年的职业教育教学实践使总结出,发展职业教育离不开专家的指导及行业的参与和支持。中职建筑装饰专业的人才培养,主要是要使学生掌握有关装饰设计、施工技术、施工组织、施工控制和项目管理方面的原理、方法和基本技能,以及具有相应的职业能力。因此我们利用所在区域的优势,与多家知名装饰单位签订了产学合作协议,建立了相对稳定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为学校的专业设置、课程内容、培养目标的确定提供依据;企业同时为学校提供有实际经验的专家作为技能考核的专家委员会委员,指导技能考核标准的实施。通过一系列教学设计让学生真正走出课堂.走上岗位,真刀实枪的干,从而受到较为全面的、系统的岗位技能训练。真实环境下的真实岗位实践,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设计创新、施工技术和管理能力,还能使学生受到职业道德素质和企业素质教育。同时也为专业教师提供了从事工程实践的现场,为培养提高“双师型”教师的技能技术提供了条件;为专业教师能够及时地接触新知识、新工艺提供了保障。

(三)构建“二室一场一考核”的人才培养模式。为了保证技能考核标准的实施成效,结合装饰行业岗位技能的要求,逐步构建“二室一场一考核”的人才培养模式“二室一场一考核”人才培养模式,将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与技能实训考核结合起来,使学生由课堂到职场,再由职场到课堂的交替循环过程中,通过教师、企业的技术人员有针对性的一对一n的辅导,促进学生岗位技能水平的提高,从而考取全国通用的装饰行业技能证书。这种以工作岗位技能培养为主线,根据学生对职业方向的选择,参与职场实际工作的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能保证技能考核的成效。

装饰培训总结例2

作者简介:崔丽萍(1967-),女,内蒙古锡林浩特人,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招生就业处副处长,教授。(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50)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17-0079-02

建筑装饰行业已经成为建筑业中的三大支柱性产业之一,是一个劳动密集行业。近些年来,伴随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以及相关行业的蓬勃发展,建筑装饰行业愈加显示出了其巨大的发展潜力。

根据国家有关数据显示,2008年装饰业产值已达14700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2%;2009年建筑装饰业总产值18500亿元,同比增长15%左右;2010年我国建筑装饰行业工业总产值达2.1万亿元。“十一五”期间,行业的组织化和集中化程度有所提高,装饰企业数量已由19万家减少至15万家左右。2011年,全国建筑装饰行业完成工程总产值达到2.35万亿元规模,实现了12%左右的增长速度,再创历史新高,带来了对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人员人才的大量需求。如何使我国高职院校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等方面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成为高职院校必须深思的问题。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依据职业岗位需求进行专业课程的系统开发和设计成为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

一、以职业能力培养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

1.高职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建设内容

教学质量是影响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为了适应高职教育发展需要,必须积极深化校企合作,创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以提高教学质量,适应专业发展。高职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建设包括构建基于建筑装饰方案设计和建筑装饰施工过程,满足岗位能力需求的课程体系;打造一支教学水平高、实践能力强、“双师”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建设集专业教学、社会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技术研发于一体的校内综合性实训基地等内容。

2.职业岗位能力分析是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的基础

为了更好地把握专业课程的教学环节,适应社会需求,实现该专业能力的目标,主要从理论知识够用、加强“工学结合”的教学理念入手,进一步对专业课程进行了教改和实践,分析高职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学生应具备的能力主要有:方案功能设计能力;方案构思与空间造型设计能力;根据方案合理应用装饰材料的能力;较强的方案表现能力;熟练准确进行建筑装饰施工图设计的能力;方案投标的能力;团队协作能力。

3.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

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根据建筑装饰行业发展和职业岗位需求的变化,以及多年与行业企业深度合作,学生参与建筑装饰工程项目的实践等情况,结合建筑装饰设计与施工符合生产实际的方案设计、施工图设计、施工管理、环境检测等能力的综合训练,创新“项目带动、综合训练”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在计算机应用、建筑识图、艺术表现等职业素质和基本技能训练的基础上,根据室内设计员、施工员等岗位标准进行能力分析,确定典型工作任务,构建了基于建筑装饰设计和建筑装饰施工过程的课程体系。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内容包括:构建完整的教学体系从而使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以职业岗位能力为导向构建课程体系;据职业岗位需求,进行典型工作分析,明确能力关键点,确定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实施行动导向教学方法,使知识服务工作。

二、专业课程的系统开发和设计

根据市场调研及毕业生从事工作岗位情况,分析得出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的职业岗位有设计员、施工员、质检员、材料员、资料员、预算员等。针对专业岗位的职业要求,加强课程体系建设,如首先确定“建筑装饰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建筑装饰施工”、“建筑装饰施工组织与管理”、“建筑与装饰构造”等课程为该专业优质核心课程。然后按照“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式组织教学,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从培养学生具有中小型建筑装饰设计方案、建筑装饰施工图绘制、建筑装饰设计投标及建筑装饰设计与管理能力要求出发,对各门课程准确定位,进行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课程的系统开发和设计,逐步将其建成院级、自治区和部级精品课。由此引发我们对高职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课程的系统开发和设计的思考。

1.依据职业岗位需要,确定职业技能需要课程内容

在课程建设上,坚持“瞄准岗位设课程”,构建了“证书引领、项目带动”的课程体系。课程教学结合实践项目,以训练学生绘制装饰构造各细部节点做法为切入点,以实际训练强化学生实践动手能力。通过基于工作过程课程开发与设计,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

课程内容选取原则:一是针对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技能对知识要求调整重点,选择了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对学生装饰设计实用与实践能力培养有关系的内容。二是依据实际工程中现行做法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删除工程中淘汰或限制使用的内容,同时增加工程中新材料、新工艺和新方法对应的教学内容。

2.形成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开发理念

本着课程建设始终以“职业能力”作为培养目标,通过将学生品格素质、知识素质、能力素质和身心素质等与培养学生设计方案能力和施工管理能力等专业能力结合到一起的模式,培养出满足企业需求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技能性人才。以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职业能力培养作为课程建设的切入点,按照突出应用型、实践性、职业技能性原则确定课程项目,以任务驱动为核心,重组课程结构,更新教学内容。

3.与行业企业合作进行课程开发与设计,确定课程教学目标

在精品课建设过程中,课程组在课程开发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与当地建筑装饰行业协会及企业合作,通过剖析建筑施工企业、房地产开发企业、建筑与装饰设计企业的岗位要求,开发具有工学结合特色的教材及实训指导书指导教学。通过与行业企业合作,能及时了解行业动向,及时把握新材料、新工艺的使用,开发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使学生能获得和掌握最新知识。教学过程中,通过引领学生完成一个个典型工作任务,经历完整的职业过程,使教学过程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促进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发展。

4.按学生职业能力培养要求组织教学

教学内容组织与安排也是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进行的。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在设计方向需要具备施工图绘制能力和细部节点大样图绘制能力,施工方向需要具备施工技术能力和施工组织能力。

如:建筑与装饰构造课程,通过完成某一功能空间装饰构造方案,掌握墙面装饰构造、地面装饰构造、吊顶棚装饰构造、门窗装饰构造几个任务,按构造理论讲述与现场教学、学生绘图练习过程相结合的组织方式,强化学生对各部分细部构造的学习,强化技能训练,为后续装饰施工、工艺、装饰施工图绘制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具体实施步骤为:选择载体—项目设计—项目教学过程 (构造层次、所用材料及细部构造做法)—实训场所—绘图与识图—质量检查—评价。

5.构建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

课程组剖析建筑装饰工程施工过程及岗位典型工作任务,构建了学习领域,确立行动导向的课程教学新模式,按照工程性质确定教学项目,按照工程施工及设计过程设计了学习任务。在课程教学中,通过“创设情境,提出任务”、“分析任务,明确目标”、“任务实施,技能训练”、“能力提升,能力拓展”等教学环节,使学生带着实际工作任务去完成项目训练,实现了按照工作过程设计学习过程,使学生学习的内容是工作过程中的知识,通过工作实现能力的提升,达到“学会工作”的目的。

三、课程的系统开发和设计取得成效

1.进行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教学设计

如建筑与装饰构造课程,教学设计形成“一条主线、二个结合、三个阶段、四个衔接”的指导思想:一条主线就是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主线。两个结合就是指课程结构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能力培养做到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相结合。三个阶段就是课程教学按照人的职业能力发展规律安排学习。第一阶段为理论实践一体化课堂,完成单点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与训练;第二阶段为分项技能训练,将单点知识和技能按照岗位工作程序进行串接;第三阶段为综合技能实训,使学生具备岗位工作能力。四个衔接就是课程内容与前、后续课程相衔接,与职业标准相衔接,与新知识、新技术相衔接,与人文教育相衔接。

2.丰富教学资源,建立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深化实训基地建设

教学资源是保证教学内容得以组织实施的有力保障,在选用教材、实训项目选择、学习指导、实训环境等方面均体现课程的针对性、职业性和开放性。利用课件、习题集、实训指导任务书、标准图集及满足工学结合需要的实训室,如建筑装饰材料和装饰构造实训室,把学习地点由教室移到建筑装饰工程施工现场或实训室进行,边学边做,“教、学、做”合一,实现“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教学,为教学提供情境式学习环境。实践性教学环节中充分利用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创造能力、综合能力,是课程教学改革的另一特色。目前又建成了该专业的设计工作室和模型制作室等实训场所,深化实践性教学。

3.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研究能力,打造优秀教学团队

装饰培训总结例3

高职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以立德树人作为根本,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有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具有较高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掌握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基本知识,以建筑装饰企业一线的项目施工员为主要就业岗位,以设计员、造价员、材料员、质检员等技术岗位为就业岗位群,具有建筑装饰施工技术、施工管理、工程预算等职业能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

创新“校企合作、技艺融合、情境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

根据企业需求和专业特点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施以“4+1+1”为基础的“校企合作、技艺融合、情境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确保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校企合作”:发挥企业办学的优势,充分利用学院与油田的天然联系,在专业建设、方案制定、课程开发、教材编写、顶岗实习、素质教育、师资培养、员工培训、技术研发、技术服务等方面,与企业深度合作,共同培养人才。

“技艺融合”:是指技术与艺术紧密结合,互相促进。在课程体系建设中,构建了以培养学生装饰施工操作技能为主的技术类课程和注重学生设计能力培养的艺术类课程,并将两者合理衔接。

“情境育人”: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培养为核心,在仿真或真实企业环境中,通过基于建筑装饰工程工作过程设计学习情境进行对学生的素质训练和能力培养。

基于建筑装饰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建设

围绕着“校企合作、技艺融合、情境育人”的人才培养方式,根据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对应岗位群的公共技能和素质要求,在建筑装饰各职业岗位与典型工作任务分析的基础上,进行行动领域到学习领域转换,建立以建筑装饰工作过程为主线的专业学习领域(见表1)。

按建筑装饰行业职业资格标准将职业技能证书考核内容有机融入课程体系。建立技能考核基地和职业技能试题库,系统化组织技能考核,确保毕业生“双证率”达到95%以上,见表2。

完善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深化校企合作机制

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是教师讲、学生听,实习、实训教学环节到企业做,该专业校外实训内容一般包括:整体空间的装饰方案设计实训、装饰施工管理实训、项目组织及工程管理实训等,这些实训内容要求学生进入实训单位接受相关内容的实践训练。但实际上因实训单位设置了各种限制,学生很难真正进行相关内容的训练。另外学校对校外实训活动中指导教师的工作没有详细的规定,他们也不懂得如何教授学生,缺乏实践经验的教师难以及时、有效地解决学生在实训活动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本专业对建筑装饰实训基地进行建设,在现有的基础上进行整合并新建培养学生建筑装饰施工技能的建筑装饰工程技术实训中心(技术类)和培养学生艺术设计素养的装饰艺术实训中心(艺术类)的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并完善实训基地的管理模式,健全实训基地的运行机制,提升实训基地的实训效果和成绩评价等方面的管理水平。实训室不仅满足学生专业实践实训需要,还利用实训室设备和人才优势,与合作企业面向社会承接工程设计与施工项目,带动教师和学生提升专业技术水平。同时,新建5个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改善办学条件,调动专业与企业双方合作的积极性,形成良性互动的校企合作新机制,实现互利双赢。

基于行业标准,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体系

我院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将企业及生产性实训基地承接的真实设计与施工项目引人实训课堂,与虚拟设计项目交替,完成教学内容,改革评价方式,校企合作,项目来源有保障,有行业、企业专家指导,教学评价也有企业专家参与。这样,可以充分利用实训室的设备和人力资源进行实镜教学,既能达到教学要求,也能符合企业实际需求的目标,实现校企双赢的目的。通过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使每名学生都能通过训练了解行业要求和发展趋势。

建设“双师”结构,专兼结合的教学队伍

通过培养和聘请高水平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建设一支结构合理、专兼职结合的优秀教学团队。对专职教师通过挂职锻炼、带实习、假期集中下现场、技术服务等有效途径增加其工程实践经历,进一步提高其生产实践能力,并通过国内外培训提高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和实施能力;对兼职教师着重于教学基本能力的培训。

强化“立德树人”为核心理念的素质教育

结合本专业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全面加强学生爱国主义、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教育;促进学生专业能力、职业素质能力和道德品质的整体提高。

总之, 建筑装饰专业特色建设需运用新的教育理念,从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及手段入手,从学科建设到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等方面强化高等教育的专业特色,以培养高等技术专业人才为根本任务,继续探索课程、教学体系的合理整合,构建具备专业教育特色的教学实施体系,从而有力的促进建筑装饰专业的教学发展,培养更多的社会建设所需的高质量的专业人才。

装饰培训总结例4

一、现状分析

目前,高职高专建筑装饰专业的实践性教学体系主要存在以下的问题。

1、思想认识上不到位。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学校是以理论教学为主的,学生只需掌握知识技能,而知识应用能力及实践动手能力、职业道德的培养应靠社会大舞台。因而,存在着注重理论教学体系及理论教学,实践性教学体系及教学仅留意于形式的不良现象。

2、实践性教学体系缺乏系统性、完整性。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相关专业院校在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法手段和产学研结合方面也进行了改革,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在实践教学的内容、组织形式和教学目标上,还只是注意到与理论教学的简单对应,没有形成科学合理的实践课程体系和课程大纲,使实践性教学缺乏系统性、完整性、可操作性与行之有效性,试行起来不切实际,效果难尽人意。

3、实践性教学方面没有规范化考核和管理措施。考核方法不明确必然导致教学的盲目性和敷衍了事;管理出效益,管理不到位,致使教学过程中,只有计划,没有把计划真正落实到实处,消耗了人力、资金和时间,却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4、不重视“双师”素质教育,教师实践动手能力差,知识运用能力低,从而使教学与社会脱轨,教学质量也随之难以保证和提高。

5、只注重毕业证书,不重视市场准入的职业资格证书培训,学生就业,缺了一张绿卡,少了多次就业机会。

以上不合理的因素必然导致培养出的建筑装饰专业的高职高专人才是与高职高专的教育理念相差甚远的高分低能,只会纸上谈兵,技术应用技能怯弱的低能儿。

二、构建建筑装饰工程技术的实践性教学体系的基本思路

1、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逐步明确建筑装饰专业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在于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熟练掌握计算机辅助设计、室内设计和效果图表现能力,适应建筑装饰行业的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

2、以调研职业岗位分析职业能力与素质分析知识结构分析确定课程体系编写专业培养方案专家论证制定主干课程教学大纲专家论证定案程序为基本思路,先对从业人员现状、岗位职责、工作内容、工作标准、专业知识、能力结构等几个方面,深入建筑装饰市场、国家大、中型建筑装饰企业,也不可忽视有市场优势的小型企业,充分了解建筑装饰业的人才市场需求,对就业岗位进行分析,得出建筑装饰工程专业最直接的就业岗位是建筑装饰工程施工技术员,扩展的岗位群为设计员、预算员、质检员和监理员;分析职业岗位能力如图1示;对应知识能力结构分析如图2示;最后围绕能力培养把专业课程体系分为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

3、通过开设认识实习、各类实验、见习、课程设计、生产实习、定岗实习、综合社会实践、毕业设计、证书培训等实践性课程,构建专业实践性教学体系。实践性教学体系主要是通过三个模块、四个层次来构建。三个模块是指知识技能实训、操作技能实训和技能证书实训。知识技能实训是指学生通过实训熟悉或掌握基本理论的一种实训或实验,如:各种实验、课程设计、大型作业等;操作技能实训是指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一种实训,如:建筑装饰施工各工种基本操作技能;技能证书实训主要是学生通过考核取得各种证书的实训,如:CAD证、预算员证。四个层次主要是指基本技能实训(建筑识图制图实训、美术实训、计算机应用实训等)、专业基本技能实训(建筑材料实验、构成艺术实训、房屋构造实训、计算机辅助设计实训等)、专门技能实训(表现技法实训、室内设计实训、装饰施工实训、装饰工程预决算实训、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等)和综合技能实训(毕业设计、模拟建筑工程招标投标等)。在学时分配上,实践教学学时占总理论教学学时的应超过40%以上,而理论教学学时还包含了数学、英语、政治、体育等基础课,实际上占专业课程教学课时的50%以上,从而加大专业课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时间。

4、在课程体系安排上,构建以培养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突出岗位能力训练,确保实践能力训练不断线:第一学期进行整体感觉认识实习、《制图与识图》和《美术》集中周实训;第二学期进行《建筑材料》认识与实验、《装饰CAD》和《构成艺术》集中周实训;第三学期进行《民用建筑构造与装饰设计》课题设计集中周实训、《3DMAX计算机辅助设计》集中周实训;第四学期进行《室内设计原理》《装饰表现技法》、《PS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设计集中周实训、《装饰施工技术》常用岗位工种操作实训;第五学期进行《室内设计原理》、《建筑装饰预决算》、《建筑装饰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课题设计集中周实训;第六学期进行毕业综合实践和毕业设计。同时,保障计算机技术应用和学习不断线:第一学期开《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第

二、

三、四学期开《建筑装饰AUTOCAD》、《3DMAX》、《PHOTOSHOP》;第

三、

四、

五、六学期应用计算机知训进行建筑装饰构造设计和室内设计;第五学期进行施工组织、管理和预算应用软件学习;第六学期利用计算机进行毕业调研、毕业实习、模拟建筑工程招标投标和毕业设计。针对核心课程,在学时分配上理论和实训各半,有些主干课程更偏重实训部分,例如:《CAD》、《3DMAX》、《PS》、《室内设计原理》、《装饰施工技术》则应偏重。另外,应紧跟市场,紧跟社会,拓宽专业知识面,以便更好适应社会,附加如《监理概论》、《施工项目管理规范》等课程,穿插《三法一条例》、《安全法》等工程建设相关法律;《建筑设计规范》、《结构设计规范》及《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等专业规范知识;并进行安全、组织、预算、管理等案例或名人专家讲座,尽可能与社会接轨。

5、制定与课程体系相适应的实践性课程教学大纲。结合理论教学大纲和专业技术技能的要求及专业技能的认知规律,制订实践性教学大纲,指导实践性教学。

6、完善并规范实践性课程教学的考试考核办法及教学管理办法,使考试和考核真正达到考出水平,考出技能的水准,且严格管理,确保教学质量的实现和提高。

构建实践性教学体系同时应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和“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等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基础建设,建立稳定合理、长效健全的人力、环境、设备三保的支撑保障体系。

三、构建实践性教学体系的现实意义

1、通过该实践性教学体系的构建,可使实践与理论并重,弥补相应不足,以达培养目标,有力推动高职高专建筑装饰专业的教学改革。

2、实践性教学体系的改革符合本专业职业能力形成规律,探索出了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培养的科学途径,经过专业技能应用及动手操作能力的强化训练和职业道德的培养,才能提高本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出合格的高职高专人才。

3、依托行业并服务行业,有利于提高“双师”素质,实行产、学、研相结合,两者共同发展,达“双赢”效果。同时,使学生大学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有机结合,为就业开通绿色通道。

总之,教学体系的科学合理安排主要突出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体现了专业技术不是考出来的,而是练出来的。理论知识一般掌握就行,主要是学会应用,只要通过了生产实践中的考核,怎会得不到社会的认可?也只有在生产实践中考核合格,才会得到社会的认可。

装饰培训总结例5

0引言

建筑工程装饰是工程建设中不可缺少的内容,也是建设市场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房地产业一直以来都是我国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产业,建筑行业的迅猛发展使得建筑装饰行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我国一直在探索与完善建筑工程装饰行业的发展,随着经济发展与体制改革,对建筑装饰行业水平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目前,对于高职高专建筑装饰技术专业的《建筑力学与结构》课程是否需要开设及教学内容设置的问题众说纷纭,主导观点是在建筑装饰技术专业既不需要做结构设计,也不需要做结构施工,只需具备建筑装饰设计、装饰施工、装饰预算等能力,因而对《建筑力学与结构》课程的要求不高,教学内容应力求简单。笔者认为,教学应紧跟我国建筑装饰行业发展的进程,研究建筑工程装饰技术人员所需知识结构的变化,从而确定高职高专装饰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持续改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才能适应建设市场发展的需要。

1 建筑装饰行业发展概况

1.1建筑装饰行业目前发展形势

建筑装饰行业已经成为建筑业中的三大支柱性产业之一,是一个劳动密集行业。建筑装饰行业是随着房地产热潮的逐步兴起,快速成长起来的朝阳产业。近些年来,伴随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以及相关行业的蓬勃发展,建筑装饰行业愈加显示出了其巨大的发展潜力,市场增长空间以平均每年20%左右的速度递增。中国建筑装饰材料行业也随着房地产、建筑装饰业的发展得到了快速发展。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装饰材料生产大国、消费大国和出口大国。材料主导产品不仅在总量上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而且人均消费指数已接近和高于世界先进水平。随着中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综合国力的加强,建筑装饰行业不仅在建筑业中的比重不断上升、作用日益突出,同时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发挥的作用也日益重要。加快建筑装饰行业的发展,提高行业整体运行质量,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提高企业管理和设计、施工的信息化水平,将是实现建筑装饰行业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途径。

据统计,2008年建筑装饰行业产值达到了16000亿,占GDP达6%。2008年房地产投资超过3万亿元,商业地产带来的会所、公寓、宾馆、商场的精装修市场将急剧膨胀。随着国家一系列文化产业政策的出台,对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的增加将创造大量剧院会堂文化类设施的市场需求。随着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深圳大运会的陆续召开,将催生大量的体育场馆建设及配套建设。4万亿投资刺激计划中十项措施中有5项与建筑装饰行业息息相关,铁、公、基的投资强度势必带动机场、车站等的需求大量增加。金融危机给众多行业巨大冲击,而我国建筑装饰业似乎是一个例外。2009年建筑装饰行业总产值约在1.85-1.9万亿元之间,比2008年总体增长15%左右,解决了1500万人就业。2010年GDP增长幅度为9.9%,建筑装饰行业总产值约在2.1万亿元之间,保持了近15%的年增长率。

1.2 建筑装饰行业目前发展需求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一方面,建筑装饰行业极大发展,迅速扩大了对装饰设计专业人才的总量需求;另一方面,建筑装饰人才培养培训工作相对滞后,行业人才素质普遍偏低。建筑装饰业的现有从业人员中,技师和高级技师的比例均不足1%,持有职业资格证书或建设职业技能岗位证书的人员占总数不足5%。今后10年,需培养技术与管理人员约150万人,年均增加约15万人。这些因素都造成了目前实用型专业设计人才严重不足的局面。因此,在建筑装饰行业实施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显得尤为重要。

2 建筑结构设计改革

现阶段我国建筑结构设计采用“平法”,这是对1995年通过建设部科技成果鉴定的“建筑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设计方法”的简称。通常认为“平法”只是结构施工图的一种表示方法,其实质则是对混凝土结构施工图设计方法的重大改革。

“平法”将结构设计图分为两块:一是结构设计的创造性内容,二是节点构造。结构设计师只需将结构设计的创造性内容,即结构构件的截面型式、尺寸及所配钢筋规格在构件的平面位置用数字和符号直接表示,再与相应的“结构设计总说明”与梁、柱、墙等构件的“构造通用图及说明”配合使用即可。“平法”最大特点是易掌握全局,易进行平衡调整,易修改,易校审,易控制设计质量,改图可不牵涉其他构件。与传统方法相比,可使图纸量减少65%~80%,与梁柱表法相比,可使图纸量减少30%~40%。“平法”可使施工工程师比较容易地对建筑结构形成整体概念,有利于施工质量管理。此外,“平法”对节点构造的研究、设计与实现施工专门化提出了更规范的要求,可促进结构设计水平的提高。

3建筑装饰行业人员面临的挑战

近些年来,伴随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以及相关行业的蓬勃发展,建筑装饰行业愈加显示出了其巨大的发展潜力。未来30-50年建筑装饰行业都处于一个高速上升的阶段,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潜力。加大专业设计人才培养力度,以解决建筑装饰企业对工程化、复合型专业设计人才的迫切需求。

建筑装饰行业人员涉及装饰设计、装饰施工以及装饰概预算等工作内容,全面型技术人才需求量大。长期以来,由于角色分割,导致我国建筑装饰行业人员的知识结构单一。目前,专业人员的水平总体上较以前有了提高,但仍然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培养出全面型综合性人才就显得尤为重要。既要能掌握建筑装饰设计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能正确选择和使用建筑装饰材料,具有建筑装饰工程设计的能力;又要能掌握建筑装饰工程施工程序、施工工艺、施工方法和质量标准,能进行建筑装饰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具有建筑装饰工程组织、施工和管理的能力;同时了解掌握建筑装饰工程概预算的编制原理和方法,具有装饰工程预(决)算的编制能力;最终成为具有从事一般建筑装饰企业经营管理和项目管理的能力的人员。

4建筑装饰行业人员的岗位分工与教学现状

4.1建筑装饰行业人员的岗位分工

第一阶段:实习生、学员、建筑装饰施工员(掌握基本的建筑装饰工程施工程序、施工工艺、施工方法和质量标准,能进行建筑装饰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装饰建材公司设计员(掌握建筑装饰设计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能正确选择和使用建筑装饰材料,具有建筑装饰工程设计的能力)等。

第二阶段:项目经理(具有建筑装饰工程组织、施工和管理的能力)、预算员(掌握建筑装饰工程概预算的编制原理和方法,具有装饰工程预、决算的编制能力)、施工监理师(装饰方向)、装饰公司经理助理等。

第三阶段:装饰公司预算经理、总经理(具有从事一般建筑装饰企业经营管理和项目管理的能力)

随着建筑装饰行业的规范化发展,其管理逐步引进国际上先进的理念和方法,对从业人员的知识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得一名装饰行业人员需要同时掌握装饰工程项目的设计、施工、造价控制等方面的综合知识,从而促进了装饰行业人员执业的专业化全面型发展。

装饰行业人员要做好本职工作,一方面需要有较广的知识面,另一方面需要进行更加专业的研修与实践锻练。这种需求对高职装饰专业学生培养目标的定位提出了明确的指向。

4.2《建筑力学与结构》课程的教学现状

《建筑力学与结构》课程作为建筑装饰技术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一直是难点课程之一。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课程内容丰富且复杂。本课程主要由建筑力学与建筑结构两部分构成,具体包括力学基本知识,建筑结构计算基本原则,钢筋混凝土结构基本构件承载计算,钢筋混凝土结构、砌体结构、钢结构的构造要求,结构施工图等内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理解力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能进行结构的受力分析与简单静定结构的内力计算,理解结构计算的基本原则,掌握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与受压构件的承载力计算方法,并能理解施工中的一般性结构问题。

2)课程学时少,实践教学缺失。我校2008、2009级、2010级学生本课程学时72学时,主要是教师讲授,学生被动接受,实践课很少。本课程的理论源于生产实践,是对前人大量工程实践的经验总结。课程的特点要求学生通过实习、参观等多种渠道向工程实践学习,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实践课程的缺失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学生不能很好地掌握结构原理。

3)学生基础差异大。建筑装饰技术专业是文、理兼收专业,生源中有一定比例的文科学生。文科学生学习本课程有相当的难度,理科学生也有一部分人基础较差,职业目标不明确,缺乏克服困难的动力,加上本课程内容丰富,连续性强,导致学生在学习时,前面的内容没搞懂,后面就难以继续学习。另有一部分学生则对建筑业感兴趣,职业目标比较明确,打算将来从事与建筑相关的工作,希望能多学一些结构知识,多进行一些训练。

5 课程改革的思路

建筑装饰行业的发展决定了装饰行业人员专业发展的趋势,结合学生现状,高职高专建筑装饰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应分为基本目标与发展目标。基本目标:毕业生能独立完成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的装饰设计、装饰施工和造价控制工作。发展目标:能协助建筑师进行建筑装饰工程全过程管理与控制的应用型、操作型、复合型高职人才。根据上述培养目标,对《建筑力学与结构》课程可作如下改革。

1)将《建筑力学与结构》由必修课程改为专业限选课程。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基础,将装饰专业的学生按设计、施工、预算三类进行分类。选择设计类的学生可选修本课程,增加大量实际工程设计实例,力争从建筑师的眼光出发,从设计工作的顺序思路去研究建筑结构问题;选择施工和预算类的学生应加强本课程的学习与训练,以达到熟悉结构设计原理、掌握结构构造原理、熟练识读结构施工图、掌握结构施工技术与组织的要求,以适应工程全过程施工管理及造价控制的需要。

2)整合课程内容,增加课程设计实训,强化核心能力的培养。装饰设计与装饰施工、装饰预算是装饰技术人员的核心能力,目前的教学将该能力的培养放在多门课程中完成,《室内设计》课程侧重装饰设计,《建筑力学与结构》课程侧重了解建筑力学与结构知识,《建筑装饰制图》、《建筑装饰构造》、《建筑装饰施工技术》课程侧重装饰施工。在教学中,《建筑力学与结构》课程必然会涉及结构图,《建筑装饰制图》、《建筑装饰构造》课程重复配筋方式原理的讲授,《建筑工程装饰概预算》课程钢筋用量计算又会涉及结构图的识读,课程既交叉又割裂,不利于学生学习。因此,课程改革的思路应是整合课程内容,增加课程设计实训。以楼梯的教学为例,《建筑力学与结构》理论教学完成后,教师应指导学生完成楼梯结构计算的课程设计实训;然后在建筑识图课程中将自己的草图绘成结构施工图,在工程概预算课程中按自己的结构施工图计算钢筋下料尺寸,完成工程量清单计价;最后,根据下料表,利用课余时间制作楼梯模型。通过连续的课程设计,学生才能将所学的知识串起来,变为实际能力,同时也能体会到学习与创造的快乐。

3)利用寒暑假扩展第二课堂。引导学生发挥主动能动性,充分利用寒暑假时间,到施工企业与设计单位参与图纸会审、技术交流、钢筋下料等工作,到实践中学习,增强专业意识。

6 教学方法的改革

课程的改革必然带来教学方法的不断改进,应采取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将建筑力学结构知识与工程实际、生活实际相联系,尽量使枯燥的知识变得看得见、摸得着,才能帮助学生较好地掌握复杂的知识。

1)采取多媒体教学。学生初次接触本课程,对结构构件与体系非常陌生,对节点构造、钢筋锚固、搭接、弯起、截断等不理解,教学中应多用直观图像演示结构的细部与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使学生很快地熟悉。

2)增加力学实验。讲授构件承载计算前,可先组织学生观看梁、柱等构件的破坏实验,直观感受能帮助学生较好地理解承载力的计算原理。

装饰培训总结例6

合法的规范是企业用人留人的起码前提条件,本年度主要工作是建立健全人力资源管理的各项规范及管理制度:《实业公司薪资管理办法》、《实业公司奖金管理办法》、《实业公司绩效考核实施细则》(已草拟完毕并上报至控股人力资源部)、《实业公司培训实施细则》(已上报至控股培训部)、《实业门窗公司薪酬管理办法》(已草拟完毕待上报审批)、《实业装饰公司薪酬管理办法》(已草拟完毕待上报审批)等等。员工从进入公司到岗位变动,从绩效考核到批评处分,从日常考评到离职,人力资源部都按照文件的程序进行操作,采取就事不就人的原则,对员工提供尽可能的个性化的服务,希望能达到各项工作的合法性、严肃性,能够使员工处处、事事能透过与员工切身利益相关的活动来感受公司的“以人为本”的关心以及制度的严肃氛围。

二、根据组织结构图为企业配置人才

20*年初,随着实业公司重组,实业所属各公司的组织机构也进行了相应调整,由此使实业公司的人员缺口问题加剧。同时实业装饰公司于20*年5月组建,由于装饰行业是一个专业性较强的行业,廊坊的装饰市场相对较为年轻,所以实业公司通过多种途径在北京、天津等大型城市招聘了企业的骨干人员。20*年10月装饰公司班子组建工作已基本完成,视项目开展情况陆续补充所需人员。具体招聘情况如下:

在20*年的招聘工作中,实业公司到20*年10月底招聘到岗员工共计四十二人。其中实业公司招聘到岗员工有行政专员一人、司机一人、保洁一人,共计三人;实业门窗公司招聘到岗员工有经理助理一人、技术员两人、工长一人、驻蚌埠核算员一人、业务主管一人、业务员一人、库管员三人,共计十人;实业租赁公司招聘到岗员工有库管员两人、保安一人、塔司十三人,共计十六人;实业装饰公司招聘到岗员工办公室一人、预算员一人、设计师四人、核算员一人、库管员两人、项目经理两人、水电工程师一人、保安一人,共计十三人。20*年已至年底,在与实业及所属单位负责人、部门负责人充分沟通20*年、2009年经营发展规划的基础上,做好20*年招聘计划,为实业公司的经营发展做好人员储备。

三、根据20*年度培训计划组织实施各项培训

尽管每位员工的成功标准各有不同,但追求成功却是每位员工的终极目标。因此,培训不仅是员工追逐的个人目标,是员工梦寐以求的福利享受,也是企业义不容辞的义务和责任,更是企业激励员工的颇为有效的激励手段。给员工成长的空间和发展的机会,是企业挖掘员工潜力,满足员工需求的重要表现。

通过制定《实业公司培训实施细则》,并根据各单位、各部门的培训需求及企业的整体需要建立了年度培训计划,从基础的安全培训、质检培训、质量管理培训、团队合作培训、基管理创新培训、执行力培训、企业文化培训等等来满足企业的发展需要。特别是针对实业装饰公司现状,实业公司人事行政办公室为装饰公司全部管理人员培训了《装饰公司经营发展规划》(实业公司总经理主讲)、《财务制度及流程》(实业公司财务经理主讲)、《考核实施细则及员工职务说明书》(实业公司人事负责人主讲)、《员工日常行为规范》(实业公司行政专员主讲)等。

20*年的培训我们是从点滴做起的,按培训流程敲定培训时间、地点、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也会做好培训后的各项相关工作,培训后把培训效果调查汇总及时反馈给讲师,将培训情况与员工意见第一时间解决,虽然繁杂却没有轰轰烈烈的业绩,但欣慰的是员工成长了,从他们的总结中我看到经历一年的培训他们的业务更加熟练。

装饰培训总结例7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7-0102-02

高职《建筑装饰材料》课程是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学生在学习本专业课程中接触到的第一门专业课。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如果不了解相关的建筑装饰材料知识,也就无法设计出完美的室内或装饰设计方案,同时也无法掌握相应的装饰构造与施工知识以及装饰工程计量与计价知识。为了满足当前高职教育的“双证制”培养模式,《建筑装饰材料》课程还是学生考取装饰施工员资格证书的考试课程之一。从这些方面可以看出,《建筑装饰材料》课程在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的课程开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对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起引导作用的就是教材。

一、高职教育的特点、目标分析

目前,我国的职业教育可分为普通高等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三个类型,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使命。按照“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职业教育目标,高职教育培养的学生应当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具有熟练的职业技能,走上职业岗位后具备持续发展的能力,以及扎实的、系统的专业应用知识。具有“系统的应用知识”而不是“系统的专业知识”或“专业理论”,这个要求把高职学生与普通高校学生区别开来;“具有系统的应用知识和持续发展的能力”这个要求,又把高职学生与中职学生区别开来。从工作领域看,高职学生主要从事技术、营销、生产、管理、服务等领域的工作,而不是从事科学研究和专业领域的开发、设计工作。因此,高职教育培养的人才类型是技术应用型、技术技能型或操作型的高技能人才,不是研究、设计型人才。可见,职业教育的类型不同、培养目标不同、人才定位不同,其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就应该不同。高职教育所使用的教材在结构上就应该适合高职教育的特点,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能力为目标、以学生为主体,做到知识、理论和实践一体化。

1.当前高职《建筑装饰材料》教材情况分析。目前普遍出版和使用的高职《建筑装饰材料》教材在编排结构上多以建筑装饰材料的种类进行分章,重点介绍这些材料的形成、种类、性能、功能,并适当介绍了一些材料的质量评价方法、品质辨识及其施工工艺。这样的内容编排看似比较丰富,其实就是本科教材的翻版,比较适合本科教学模式,重点在于加强对学生的理论教育,根本没有体现高职教育的特点和目标。有的教材为了体现高职特点,也只是改变了一些提法,加上实训内容,其教材结构与本科教材也没什么区别。高职学生使用这样的教材后反馈的信息是:这种材料听老师讲过,但它长什么样子不清楚,规格种类怎样不清楚,用在什么地方也不清楚。

2.高职《建筑装饰材料》教材改革设想。从高职教育的特点和目标分析中可以看出,《建筑装饰材料》教材改革的定位应该从帮助学生了解常用装饰材料的基本性能、规格种类入手,要求学生能认识常用的装饰材料,并能在以后的设计、施工中灵活选用。鉴于此,作者对高职《建筑装饰材料》教材的改革作如下设想:总的来说,要求在编写过程中,力争在教材结构、知识陈述以及实训项目的选取上,突出教材的针对性、应用性和职业技能上的指导性。针对现代的建筑装饰设计和施工理念,体现人本思想和实践性,以便更直接地为装饰设计和装饰工程服务,教材结构可结合建筑装饰工程的实际施工程序,以分部分项工程为划分标准,图文并茂地介绍各分部分项工程常用的装饰材料,并详述各类材料的品种、规格、性能特点、质量标准、评验方法及其适用范围。

具体来说,《建筑装饰材料》教材按施工程序,可划分为建筑装饰材料的基本知识,楼地面装饰材料,墙柱面装饰材料,顶棚、屋面装饰材料,隔墙和隔断装饰材料,门窗装饰材料,其他配件装饰材料,建筑装饰基础材料和建筑装饰材料实训九个部分,每一部分结合图片介绍常用装饰材料的性能特点、规格种类等实用性比较强的知识,一类材料介绍完后再综合介绍一下材料的质量标准、评验方法等,最后再用相应的实训来加强学生对材料的认识。举例如下(以楼地面装饰材料为例):①单元一,楼地面装饰材料。楼地面装饰常用石材:天然大理石。

性能特点:大理石是大理岩的俗称,是石灰岩或白云岩在高温作用下矿物重新结晶变质而成的变质岩,加工后表面常呈纹理状……规格种类:天然大理石板材按形状分为普型板又称定形板(PX)、圆弧板(HM)、异形板(YX)。天然大理石的规格尺寸,长度一般取300㎜至1220㎜不等。楼地面装饰用石材使用常识:预算成本的考虑;美学的表达。②单元二,建筑装饰材料实训。建筑装饰材料实物认知实训:实训目的(具体内容略);训环境(具体内容略);能力要求(具体内容略);实训步骤(具体内容略);注:该部分实训内容可根据实际授课计划,分阶段进行。根据以上思路,由作者主编的高职《建筑装饰材料》教材已由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于2010年8月出版,并在重庆房地产职业学院的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中使用。这样的编排结构,一方面内容简单明了,实用性强;另一方面,每一种材料都提供了相应的材料图片和工程图片,让学生对材料的认识一目了然。同时,使用常识和实训的介绍,让教材内容更具有了实践性。

总之,作为高职教育工作者都应该明白高职教育培养的人才是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那我们的教育活动以及使用的教材都应该体现高职教育的特点和目标,做到知识、理论和实践的一体化。

参考文献:

[1]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11-15.

[2]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EB/OL].[2009-09-11].

装饰培训总结例8

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是指针对建筑内、外部装饰工程进行设计、造价、选材、施工以及管理、监测等的职业技术、技能,涉及了多种领域的学科内容,这就让建筑装饰专业的学生在就业时,有着更为广阔的选择面。但是,建筑装饰专业不同的就业方向也对学生的知识能力、技能能力以及综合素质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因此,要想尽快适应社会工作的需求,学生就应该尽早找准职业定位。通过职业模拟,学生可以更为直观的掌握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并能够在此基础上,充分了解建筑装饰专业的不同就业方向,针对自己的优势和兴趣,找准职业定位。

一、 建筑装饰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教学内容浅显,课程形式枯燥

现如今的建筑装饰专业课堂教学仍然以教师的教为中心,教师根据自己的认知水平和教学心理确定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忽略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难免与学生的学习需求产生较大差距,出现学习内容较为浅显、实际应用不强的问题,也无法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除此之外,许多建筑装饰专业的课堂教学形式极为枯燥,仍然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在实训课程中仍然以讲台为视觉中心,阻碍了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这种实训课程往往也存在真实性较低的情况,学生难以综合艺术、技术、经济等多方面实际因素,导致了艺术构思与工作实践严重脱节,学生的体验度不高,更难以获得丰富的职业经验。

(二) 师资配置水平低下,教学水平有待提高

教师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低下,也是造成建筑装饰专业人才培养问题的重要原因。尤其是在实训课程等应用性较强的课程中,许多都是年纪轻或经验不足的教师,甚至有的教师根本没有工作经验,而是毕业直接任教,他们的教学内容并不是对自己真正工作经验的总结,而是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这就难以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实训指导,甚至会影响学生对职业生涯的理解和设定。

(三) 企业与学校缺乏有效沟通

建筑装饰专业对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有着较高的要求,因此,许多学校通过校企合作的方面,为学生创造更为丰富的实践工作机会,但是这种合作却缺乏深度沟通,导致企业的主体作用难以有效发挥。在关于教学内容、课程设置等方面都是由学校进行设定,企业是没有话语权的,无法根据实际工作要求对学生进行合理的教学安排。除此之外,许多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在与学校进行合作建立实训基地方面并没有表现出太大的兴趣,而学校则过于追求人才培养的“零适应期”,两者没有形成有效共识,无法形成长久、稳定、深层、互利共赢的合作关系。

二、 建筑装饰专业“职业模拟”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策略

(一) 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手段

在建筑装饰专业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基本的理论知识和课程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度剖析所实践专业,向学生完整的展示相关专业岗位的工作流程和内容,将课堂教学与工作实践充分结合在一起,让学生通过教学获得更为直观的工作体验。通过“职业模拟”这一生动有效的教学方法,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变为生动的技能演练,能够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实践能力。与此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将一些实际职业案例融入到教学当中,和学生从专业全面的角度进行分析。例如,在进行《装饰设计策划》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对室内设计师的工作流程和内容进行完整的讲解,并有效指导学生完成建筑装饰工程的任务承揽和完结,并通过“职业模拟”手段,让学生对室内设计师的工作产生体验式的直观感受,培养职业热情和学习兴趣。

(二) 构建“双师双导”的高品质教师指导团队

由学校教师和企业教师共同构成学生的实训阶段的教师指导团队,有效弥补了学校实训教师经验不足等问题。在“职业模拟”过程中,学校教师侧重于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理论知识体系,而企业教师则带领学生进行实际工作训练,从理论到实践全方位加强学生对职业定位的理解,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和职业技能。与此同时,让学生的实习工程项目作为毕业设计选题,由双师共同指导,加深学生的理论深度和操作强度,在完成毕业作品后,学生可以进入实习企业继续就业。

(三) 深化校企合作模式

高职院校应该不断深化与相关企业的合作模式,与企业建立长期、稳定、互利共赢的伙伴关系。学校应该在企业的指导下,制定相关的学生培养计划,并合理设置课程、安排教学内容,让教学更具实践性。在教学评估方面,学校可以引进企业人力资源评价模式,充分结合行业实际需求进行职业能力坚定,不断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和职业技能。在进行“职业模拟”过程中,学校可以将合作企业的相关工作人员引入到实训课程当中,加强了职业模拟的真实性,同时也能够为学生提供更为准确的技能指导,确保了工程项目的质量。

三、 结语

总而言之,建筑装饰是一门广泛涉及多门学科,具有较强实践性的专业,学校在对建筑装饰专业学生进行培养时,应该与企业建立稳定合作关系,充分利用“职业模拟”模式,让课堂教学与职业实践相结合,让学生获得丰富的职业体验,缩短学生在就业后的适应期,从而不断提高建筑装饰专业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装饰培训总结例9

装饰色彩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叫色彩归纳,特别是对学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来说,装饰色彩也是色彩造型绘画的一种较为独特的表现方法,对有的教师或者学生来说色彩归纳也可能的新的名词,尤其是写实绘画专业的教学来说更是如此,但对于学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来说,无论是归纳色彩或者装饰色彩就不会显得那么的陌生。在色彩的教学中,装饰色彩应该更适合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是艺术设计教学中的一门写生造型的基础课程,是必不可少的。

装饰色彩也是属于色彩写生的基础课的范畴,同时与一般的常规性色彩写生有所区别,存在独特的色彩语言,它也是写实性绘画的延伸或说是转化。装饰色彩的造型原则是不停留在对客观自然色彩或者形态的客观再现性的“实对”,而应该是突破客观自然色彩和形态的约束,更着重与主观对色彩的主观领悟。在这方面对于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教学中,不能照搬以往的美术院校或纯绘画专业的训练方式。我们都知道在美术院校或者纯绘画专业的教学中是由浅到深,按部就班的长期的反复的训练,从而达到对色彩和造型的目的,同时通过这样的练习也能够培养学生的扎实的造型基本功。而这方面在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中对学生则有不同的要求,美术院校或者纯绘画专业是培养具有一定造型能力和艺术创作的画家,而艺术设计专业是培养具有一定造型能力和艺术修养的设计师,这里也包括了对色彩的理解及修养的培养和锻炼,这在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和时间分配等都有着比较大的区别,也决定在具体的教学实际中对学生的要求有更多的不同,在我对装饰色彩课程的实践教学中,经过实际的教学和对课程的思考与探索,归纳总结得出两个与纯绘画较为明显的区别,也可以说是总结出装饰色彩的两个基本指向,课程中存在很多的区别。在这里简单谈两点。

首先,培养学生能力目标

在装饰色彩教学中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与纯绘画的学生所要掌握的要求和目的不一样,前者要求学生成为具备有一定造型能力和艺术修养的设计师,而后者是要求学生有从事纯绘画艺术创作的画家,这就决定了在培养目标上有很大的不同,同时两者可能有很多的联系,但是更有区别。简单说也是培养设计师和画家的区别,而我们的教学中是着重前者的培养。成为画家的不一定能成为设计师,反过来说设计师也不一定能成为画家,两者有着必然的联系的同时也有着本质的区别。所以在装饰色彩的教学中,应该要用培养设计师的能力和目标来对学生有倾向性的要求他们,也就是说不可以用对待纯绘画专业的学生的要求套到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身上。再说了,对于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来说也没有象纯绘画专业的学生那样有那么长的时间来对写实性的物象进行反复的训练,对他们来说这样课程的时间是比较短的,所以必须在较短的时间内达到教学训练的目的。这就是说,教师在上课前应该清楚的知道自己面对的或所要教的学生将来要从事何种职业?要掌握何种能力?要他们成为画家还是成为设计师?教师应该清晰的知道要培养学生具有成为设计师的能力作为教学目标和任务,要以设计师的素质的能力要求去训练学生,有了这个概念,才可以在教学中清晰的去体现教学的任务和目标,保证在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装饰培训总结例10

1.准确定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根据职业分析和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定位,专业培养目标是为建筑装饰企业培养具有良好职业素养、职业技能和自学能力、创新能力,掌握建筑装饰企业第一线施工技术与管理人员所必须的应用知识,具有较强的岗位工作能力,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2.建立系统化的实践教学体系

专业课程体系是以职业行动能力培养为目标,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理实一体化的课程体系。其中职业岗位课程和职业拓展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达到就业岗位的职业要求,与专业认知、企业实境训练、顶岗实习等共同构成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由训练中心课程、项目中心课程、体验中心课程、培训中心课程4个模块21门课程和证书培训课程等构成。

3.工学结合的实践教学条件建设

校内实训中心建设:校内实训中心建设以训练中心和项目中心为主体,努力营造施工现场的情境。围绕学生专业技能和实训项目的设计与实施进行培养。校内应建有各种教学实训室、工艺展示室、装饰设计室等。

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在校外建立稳定的实习基地,作为学生职业能力体验中心,让学生真实感受企业的氛围。

4.实践教学教师团队建设

建设一支具有创新精神的实践教学师资队伍,鼓励教师积极开展科研和技术服务活动,实行“一师一企”制度,参与企业活动,老师到优秀建筑装饰企业挂职锻炼,提高教师的专业技术能力、实践教学能力。在企业建立稳固的实践教师教学队伍,聘请建筑装饰相关单位的工程技术人员、能工巧匠来校兼职授课。积极开展教研、科研和技术服务工作,锻炼教师队伍。

工学结合实践教学运行与实施体系

1.人才培养模式

根据装饰行业的工程特点和本专业人才培养规格的要求,实施“232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即“校企合作、工学交替、双证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

工学交替即1、2、4、5、7五个学期为校内课堂教学和工作室项目训练,3、6、8三个学期为校外企业项目训练、顶岗实习,校内校外交替进行;其中3、6学期为小学期,集中安排学生带着任务到工程现场随岗实训和跟岗实习,返校后带着问题接受工作室或实训室项目教学与训练;第7学期学生进入相应工作室和实训中心接受综合训练。第8学期,学生以员工的身份进入建筑装饰企业顶岗综合实践,这期间达到职业资格标准并取得1项职业资格证书。实现校内生产性实训与校外顶岗性实习的有机衔接,实现毕业证书与上岗证双证融通,实现与企业岗位的对接。

2.工学结合实践教学模式

以装饰工程施工任务为载体,利用产学研一体化的训练中心,融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与技术服务于一体,并及时融入新技术、新工艺,使学生做中学,学中做。形成“产、学、研三位一体”的教学机制。

实践教学方面,工学结合,双轨交替。1)在项目中心,教师带领学生积极开展科研和技术服务,提高专业水平和实践能力;2)学生通过训练中心完成各种工艺技能操作训练;3)系统化设计工学结合课程实践教学情境,一组在校内工作室和实训中心模拟企业真实的工作氛围,完成一个项目。另一组在校外实习基地真实的工作氛围中完成实践教学任务。然后两组换岗,交替进行。

实行“多证书”教育,与国家职业资格标准接轨,经过培训中心的考试与鉴定,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工学结合实践教学管理体系建设

1.建立工学结合实践教学管理机构

实践教学的具体实施者是负责工学结合的学校职能部门、二级学院(系)、企业、教师和学生等。管理机构包括学校的校企合作管理部门,学校实践教学管理部门、二级学院实践教学管理机构。

2.实践教学质量管理

实践教学质量应以职业资格标准为目标,以满足就业上岗技术要求为标准。建立校、二级学院、系部和企业四级质量监控体系。规范校内综合实训、校外企业实境训练和校外顶岗实习的管理办法,制定校内外实训指导手册、实训考核办法和成绩评定标准;

3.校内实训基地管理

校内实训中心实施开放式管理,学生可自选项目进行实训,同时面向社会有偿服务,使实训中心从单一的实训向技术开发和推广拓展,实现教学、生产、面向社会培训的有机结合,为一体化的实训基地运行和管理、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提高提供保障。

4.校企合作建立校外实训基地管理体系及运行机制

校外企业实境训练I以集中为主、分散为辅,校外企业实境训练II和顶岗实习以分散为主、集中为辅,实施三站式管理(驻地工作站、流动工作站、网络工作站),形成规范、可控、可测的校外实践教学管理系统,提高学生实际工作能力和职业综合素质,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建立具有权威性和独立性的考核与评价机制

成立专业学生的实践技能考核组织,对学生实践能力进行考核;建立技能考评专家库,由行业、企业、学校人员共同组成实践能力考评专家库,使学生的实践能力考评具有独立性和权威性;建立单项技能、专项技能、综合技能的考核内容和考评办法以及以学校为主的考核、校企共同考核、企业为主的考核等评价机制;建立学生实践技能考核库,实践技能考核网络系统,对学生进行技能的考核。总之,建立一个灵活、实用、多层次的考核体系,针对不同能力运用多种形式的考核方法,综合、灵活地评价学生的专业能力水平。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