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爱国主义论文模板(10篇)

时间:2023-03-24 15:23:35

爱国主义论文

爱国主义论文例1

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爱国主义精神一直贯穿在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之中。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我们伟大的祖国日益繁荣昌盛,爱国主义更应该成为这个时代的最强音!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应该是最重要的教育。学校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专门场所,爱国主义历来就是学校教育的主旋律,学校中的各门学科都包含着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只要教师在备课时,有意加入爱国教育导向,就可以使爱国主义精神体现在每一节课上。尤其是思想政治课,更应当在完成每节课教学任务的同时,自觉地担负起这个重任。

当前爱国主义教育我们可以联系中学政治内容特别是讲到我们党的指导思想时,我们实际主要是联系学习贯彻“三个代表”的理论,还有落实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社会的任务等问题,以及围绕这些问题在学生思想中出现的带有普遍性、倾向性的思想认识问题。我们可以结合历史上凡代表先进生产力、代表广大人民利益、代表先进文化发展方向,就能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我们可以结合近代工业革命后中国落后挨打的事实,让学生深刻地体会到,是党带领我们的人民走向胜利,是党使我们的新中国走向国富民强的今天。这样,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一系列地教育,善于在课堂上,把教学内容与此相联系,可以把爱国主义教育引向深入。

二、通过教育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1)通过“英雄事例”教育,可以用一个个为国捐躯、英雄献身的先烈们可歌可泣的事迹来激励学生。比如为他们讲述不畏大漠风沙守疆保土的卫青和霍去病及大汉将士,告诉他们这些故事之所以感人,是因为他们充满着爱国主义精神,他们肯为国家民族舍弃小家,他们身上包含着千年不变的爱国主义英雄情节。让学生通过对这些英雄人物的认识来激发自己身上的爱国主义情感。

(2)通过国情教育,使学生对祖国壮丽的山川、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明有更加深刻的了解,从而为曾经拥有灿烂的文明而自豪。通过中国近代史、现代史教育,使学生了解帝国主义侵略是近代中国贫穷落后的根本原因,使学生懂得“落后就要挨打”,激发学生为“中华崛起而读书”。让学生更强烈地感受到民族的自尊心、自豪感。(3)通过思想教育,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必须在知识上不断地武装自己,才能真正地做到爱国、为国家的繁荣和安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要教导学生从思想上高度地认识到,二十一世纪的祖国在国际的舞台上已成为不可或缺的一名成员,我们只有认清祖国所面临的局势,才能更好地为祖国效力。而作为学生应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广泛吸收新知识、新技术,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更新学习知识的方法与理念。

爱国主义论文例2

国旗是我们伟大社会主义祖国的象征,人人都要养成对国旗的崇敬和热爱,而学校所进行的升旗仪式正是养成这种心理的重要方式。我们学校从1981年就开始进行升旗仪式,并为旗手专门制作了服装,每周一的升旗义式,学生都身穿校服。实施《国旗法》以后,学校认真组织学习,并依法进行升国旗仪式。爱国不是抽象的,要从爱集体、爱校做起。我们学校有校训、校徽、校歌。校训是:求实、创新、勤奋、献身。我们的校徽是从全校同学设计的37个方案中投票选中的。

我们的校歌是发动全体教师集体创作的。师生们履行校训,佩戴校徽,高唱校歌,有一种自豪感和责任感。

善于捕捉激励爱国热情的有利时机

时机和效果的统一,是一个教育原则。1985年2月20日,“中国南极长城站”屹立在神秘的银色宝库一一乔治岛上,中国人民为南极勇士们的这一伟大壮举而振奋不已。学校请来了南极考察队的党支部委员给同学们报告英雄们的光辉业绩,随后又举行了“学习南极精神”?演讲会。?十一届亚运会开幕前后,学校围绕着“我为亚运做贡献”、“弘扬亚运精神”等开展各项活动,使学生树立亚运意识,发挥亚运精神,为振兴中华而拼搏。

高教育于参规游览的活动之中

活动是一种符合青少年心理、性格特征的动态教育。我们学校每年都要组织学生到甘肃、青海的名山大川去游览,或开展夏令营活动,使学生对这些美丽的山川名胜产生一种倾心的爱。学校还根据不同年龄学生的特点,组织他们参观兰州科学院、兰州大学、兰化公司的生产厂、刘家峡水电站和龙羊峡水电站,让他们了解祖国科学技术和生产建设的伟大成就。

寓教育于体育之中

体育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极好课堂。这几年我们逐步探索出三条教育途径。

一是学校对优秀运动员采取鼓励政策。1986年,我校田径代表队主力运动员郎秀花选入国家青年女子垒球队,又于1987年到美国参加国际比赛。出赛前,校长和体育教师都先后写信鼓励她为国争光,并用她的事迹教育全校学生。二是由体育教研组编写了《中国现代体育简史》,作为体育室内课的爱国主义教材。三是从1979年开始,学校每年举行一次以爱国主义为主题的象征性长跑。如1979年开展了“由兰州经西宁过唐古拉山口登上世界屋脊一一珠穆朗玛峰”的象征性长跑,198l年开始“从兰州到台湾”的象征性长跑,1985年开始“从兰州到香港”的象征性长跑,1989年开始从“兰州到北京亚运村”的象征性长跑,激励同学们热爱祖国,为祖国的统一大业贡献力量。

举行各种报告会,陶冶学生的爱国情操

学校以多种形式开展国情教育,陆续举办了“中国历代著名科学家”报告会,从祖冲之的圆周率讲到陈景润的哥德巴赫猜想,认张衡的地震仪讲到李四光的第四纪冰川,从四大发明讲到人造通讯卫星上天,教育学生不能数典忘祖。

学校还举办了“我国历史上著名爱国人物和事件”专题讲座。“纪念伟大爱国诗人屈原”报告会,“一二,九”报告会,观看“老山英模报告团报告”录像等,深受同学们的欢迎。

开展评论活动,引导学生热爱祖国的文化遗产学校通过文学艺术的评价活动,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优秀文化的教育。l986年有一段时间,学生中流行歌曲特别盛行。于是,我给全校学生作了一个以谈音乐美为主的艺术报告,从《苏武牧羊》讲到《阿里山的姑娘》,从《鲜红的太阳永不落》讲到《十五的月亮》……。我们审定了40首富有爱国主义思想的古今中外的优秀歌曲,录制成《校园歌声》专辑。每天在校园播放,并提倡学生学唱。

挖掘教材中的爱国主义教育因素,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忱中学历史教材中有不少章节的史事记述,我们采用正反历史人物及其活动的比较和对照方法讲述,不仅使学生辨善恶、明爱憎,而且可以激发他们继承前辈的爱国主义传统,为民族兴旺,国家富强、祖国进步献身的精神。还如初中语文课本中闻一多先生的《最后一次讲演》就是爱国民主志士的宣言书和绝命书。他那“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的视死如归的忠诚的爱国之心,是我们民族精神的珍宝,是最好的爱国主义教材。

开展军事训练,树立国防观念

军事训练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通过真刀真枪的刻苦训练,体验军人的生活、军人的感情和军人的追求,?从而树立热爱祖国;?保卫祖国的思想感情。我校从1985年夏开始了学生的军事训练。军训学生与部队官兵同吃、同注同练,不仅受到了正规的军事训练,而且受到了艰苦奋斗的教育,增强了国防观念和爱国意识。

经常进行形势教育

爱国主义论文例3

二、与企业文化建设结合起来,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贯穿其中,提高企业文化软实力

企业文化的兴起,为经济全球化下,加强和改进企业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方法,打开了思路,对“培育职工的群体意识,增强职工做好本职工作的责任感,树立起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努力完成企业的各项任务,振奋职工的献身精神和创造热情,促使企业整体素质得到提高,为中华民族的富强、民主、文明”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企业文化是以人为出发点和立足点的,企业文化中的价值观念、道德标准、经营宗旨,企业精神以及规章制度都源于企业本身,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以及职工的工作、生活有着密切联系,它是广大职工群众与企业领导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共同创造的,也是企业发展所需要的,易于被人们所接受。根据这一特点,企业爱国主义教育完全可以融入企业文化建设中去做,把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化为具体、生动、形象的企业精神,以达到培养职工群众热爱本职工作、热爱企业、热爱祖国的高尚情操,激发职工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的目的,从而发挥爱国主义教育的主体功能,使企业爱国主义教育同企业文化建设同步进行,互相促进,使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同时成为企业爱国主义教育强化的过程。所以,企业爱国主义教育与企业文化建设的有机结合,会使企业爱国主义教育更加密切地联系职工思想实际,有的放矢,把爱国主义教育做到职工群众心坎上,做到生产经营活动中去,有利于企业爱国主义教育的科学化和现代化的实现。

爱国主义论文例4

[摘要]爱国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题中应有之义和内在要求,爱国主义是贯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价值追求和基本原则。[关键词]爱国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党的十七大提出,要“深入学习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着力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这是自党的七大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写进了党代会文件。我们不仅要理解这一举措的意义,而且应该深入地研究和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基本要求及其精神实质。这里,我着重就“爱国主义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问题,谈一些粗浅的看法。一、从2008年上半年两件大事闪耀的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讲起2008年,将成为中华民族历史上永远铭记的一年。这一年,我们实现了百年奥运梦,我们又经历了汶川特大地震,我们还要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善良的中国人没有想到,在奥运圣火传递过程中,会遇到那么大的阻力。全球的中华儿女被激怒了。善良的中国人也没有想到,为改变贫穷落后面貌而努力奋斗的四川人,会遇到那么大的地震灾害。全球的中华儿女被震撼了。令人欣喜的是,被激怒的中国人释放了理性的爱国主义精神,被震撼的中国人升华了伟大的民族精神。这种爱国主义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最为深厚也最为强大的精神动力。这种精神动力,毫无疑问,来自于这个民族的历史。但是,它在今天能够极大地释放出来,与我们党领导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及其取得的巨大成就,以及由此而形成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有没有关系呢?毫无疑问是有关系的。那么,我们党领导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为什么会释放出那么大的精神力量呢?这种精神力量的释放,仅仅是我们党领导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成就所带来的副产品吗?这些问题是需要我们深入思考的。我认为,我们党领导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之所以会释放出爱国主义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因为指导我们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科学理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内在地贯穿着爱国主义精神。多年来进行的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的教育,内在地贯穿着爱国主义教育。这就要求我们,在深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理论问题研究的时候,应该把“爱国主义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为一个重大课题提出来。二、“中国化”,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出发点,也是价值出发点为什么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内在地贯穿着爱国主义精神呢?这是因为,在我们讲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或“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时候,这里所说的“中国化”,既对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提出了“从中国实际出发”这一科学要求,又指出了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是“为振兴中华”而奋斗这一价值要求,兼有科学与价值的双重要求。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科学命题,这几年我们已经作了很多研究。一般都认为,这一科学命题的基本要求,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这样理解,毫无疑问,是正确的。但是,还有必要对这一命题及其基本要求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我认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命题中的“中国化”,既说明了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应该坚持的科学的出发点,又说明了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坚持的价值的出发点。所谓科学的出发点,就是在中国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从中国实际出发;所谓价值的出发点,就是在中国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服务于中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服务于振兴中华这一崇高的民族利益。以往的研究,强调前者多,强调后者少。而只有把这两个出发点统一起来,才可以说全面领会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及其基本要求。我们都知道,是在1938年10月党的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所作的《论新阶段》的报告中,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科学命题的。具体地说,他是在这一报告的第七部分“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中提出这一科学命题的。在论述这一问题的时候,他首先从“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讲起,指出:“国际主义者的共产党员,是否同时又是一个爱国主义者呢?可以的,应该的,看什么历史条件来决定。”“对于我们,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密切结合着,我们的口号是为保卫祖国反对侵略者而战。”“只有为着保卫祖国而战才能出全民族于水火,只有全民族的解放才能有无产阶级与劳动人民的解放,爱国主义就是国际主义在民族战争中的实施。”正是根据这样的深刻思考,他提出:“成为伟大中华民族之一部分而与这个民族血肉相联的共产党员,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因此,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须解决的问题。”在这里,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所讲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仅强调要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马克思主义,而且强调这样做有一个明确的价值追求,这就是为了“出全民族于水火”,为了“全民族的解放”。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成果,就是这样一个由与中华民族血肉相联的共产党人所创立,为振兴中华民族应运而生,融爱国主义与马克思主义于一体的思想理论。事实上,我们党在强调“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时候”,始终有一个明确的价值追求。这就是,要完成历史赋予中国共产党人的“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与“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这两大历史性任务。严格地讲,这是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华民族的苦难历史给中国所有的阶级、政党及其领袖所出的考题。从林则徐、魏源、龚自珍开始,到洪秀全,到康有为、梁启超,再到孙中山,都参加了这一考试。其中,要算孙中山先生考得最好,他领导的辛亥革命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但是他也没有能够改变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没有能够完成这两大历史任务。在这两道考题面前,考得最好的,是中国共产党人。中国共产党人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在为“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奋斗的过程中,使中国人站了起来;在为“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而奋斗的过程中,又使中国人富了起来,并且抬起头走向了世界。因此,与中华民族血肉相联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时候,始终有着一个坚定不移的价值追求,这就是:为“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而奋斗,即为振兴中华而奋斗。可以这样说,为振兴中华而奋斗——中国共产党人这一无私的矢志不渝的价值追求,既是中国共产党人能够感召和凝聚中国各族人民的魅力之所在,又是中国共产党人努力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学习、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内在动力之所在。经过这样的历史考证和理论分析,我们可以认识到:与中华民族血肉相联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时候,既自觉地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又自觉地坚持马克思主义与爱国主义相联系。振兴中华,爱国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题中应有之义和内在要求。三、爱国主义是贯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价值追求和基本原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命题,在科学上和价值上的这种双重追求,体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中,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既是切合中国实际的社会主义,又是与中国共产党人热切地坚持的爱国主义相联系的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创始人和奠基者邓小平,同等其他老一辈革命家一样,首先都是爱国主义者,都是为了救国救民走上共产主义道路的。中国共产党,就是这样一个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的爱国主义者集团,就是这样一个自觉地把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融于一体的工人阶级先锋队。邓小平有篇文章,题目就是《振兴中华民族》。他在这篇文章中明确地指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集中力量搞四个现代化,着眼于振兴中华民族。没有四个现代化,中国在世界上就没有应有的地位。”他在这篇文章中还充满信心地告诉大家,我们现在是一个政治大国,“在不长的时间内将会成为一个经济大国”。中国共产党人就是这样一批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的马克思主义者和社会主义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这样一批共产党人的杰作。进一步的研究告诉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仅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和社会主义观,而且凝结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价值观。自从中国共产党诞生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特有的价值观。这个价值观有两个互相联系的支撑点:一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二是无怨无悔为振兴中华而奋斗。为人民服务,集中表现在为振兴中华而奋斗上;为振兴中华而奋斗,又体现在为人民谋利益上,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这种着眼于中国人民根本利益的振兴中华的精神和行动,正是近代以来的中国历史赋予“爱国主义”的新要求。改革开放以来,坚持与时俱进的中国共产党人,进一步意识到爱国主义不是闭关自守。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作出了对外开放的历史性决策;以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必须紧跟世界发展进步潮流”,始终做到“三个代表”,作出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历史性决策;以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必须树立全球战略意识,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作出了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的历史性决策。这一切,用邓小平的话来说,就是四个字:“赶上时代”。他说:“我们要赶上时代,这是改革要达到的目的。”可以这样说,当代中国共产党人所弘扬的爱国主义,是以“振兴中华,赶上时代”为使命的爱国主义。这样的爱国主义,这样的价值追求,已经体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部实践和全部理论之中。我们只要回顾一下改革开放的历史,就可以注意到,我们党之所以要领导拨乱反正,纠正自己在“”以及其它政治运动中所犯的错误,之所以要领导改革开放,变革自己在社会主义探索过程中建立起来的经济政治等各方面体制,说到底,就是为了我们这个历尽苦难的民族能够尽快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振兴中华,赶上时代。我们只要研究一下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同样可以发现,这些理论提出的宏观发展战略和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以及党的建设的所有决策,都是为了振兴中华,赶上时代。因此,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仅贯穿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不仅贯穿着“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本质,而且贯穿着以“振兴中华,赶上时代”为主要内容的爱国主义。换言之,爱国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追求和基本原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以“振兴中华,赶上时代”这样的爱国主义为己任的社会主义。也正因为这个道理,我们在学习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着力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的时候,应该更好地更有感染力地把爱国主义情操融入于理论学习、研究和宣传之中,更好地更有感染力地动员中华儿女为振兴中华、赶上时代而发奋学习,努力工作。

爱国主义论文例5

课外阅读是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广大中小学生开拓视野,陶冶情操,培养审美情趣,获取丰富课外知识的主要渠道。搞好中小学课外阅读对于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样,课外阅读也是我们对中小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途径。近年来,中小学课外阅读工作有较大进展,特别是“全国红领巾读书活动”和“我所喜爱的书”等活动搞得丰富多彩,在读书活动中创造和积累了不少行之有效的好经验,各地应当积极总结和加以推广。此次,五部委联合向全国中小学推荐一百种爱国主义教育图书,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和有关单位要高度重视此项工作。要为学生阅读推荐图书提供便利,要加强和改善中小学图书馆(室)建设和图书配备,将百种爱国主义教育图书的阅读活动与校、班会和团队活动有机结合,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故事会、朗诵会以及书评、演讲等方式,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活动,在活动中要突出爱国主义教育主题。有条件的学校可开设阅读课。总之,开展读书活动要把培养学生具有爱国主义情感,提高他们的社会主义觉悟,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人生观、价值观放在第一位,牢固树立“读书育人”的指导思想,避免形式主义和走过场。

爱国主义论文例6

第二,要进行中国屈辱历史和革命传统教育

“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我国人民,特别是跨世纪的一代青年,应该知道并牢牢记住中华民族近代的屈辱历史,不忘国耻。十九世纪四十年代,英、法、日等帝国主义用坚船利炮轰开了中国的大门,肆无忌惮地撕扯这块肥沃而又贫穷的土地,镇压敢于抗争的中国人民,中国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深渊,几万万同胞在水深火热中,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难的时刻。一代又一代先进的中国人怀着“振兴中华”的豪情,艰难地探索着一条能够指引中国步入光明的道路。从第一次鸦片战争开始,中国人民就开始了反抗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解放的伟大斗争。从关天培抗英到左宗棠收复新疆,众多的地主阶级爱国志士深藏一份爱国之心,奋力抵御外寇;从太平天国运动到义和团运动,无数朴实的农民兄弟怀着一片赤子之心,尽力挽救着祖国;从到辛亥革命,无论是资产阶级改革家还是资产阶级革命家,都抱着同样的目的,那就是“救亡图存”。但是他们还是失败了,可是我们仍然要歌颂他们,他们无愧于一个中国人。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才焕然一新。从第一次国共合作、北伐战争到土地革命,从第二次国共合作、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有坚强的无产阶级革命政党的领导、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和英雄的人民军队这三大法宝,中国革命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中国人民才最终“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当家作主人。这其中包含了、刘少奇、、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领导中国革命的丰功伟绩,也包含了、杨靖宇、刘胡兰、等无数先烈们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而英勇献身。在教学中,循着历史的发展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学生了解中国人民反对外来侵略和压迫、反抗腐朽统治,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前赴后继,浴血奋斗的精神和业绩,使学生知道今天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这是极好的革命传统和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教育。同时还要让学生懂得,我国现在还是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改革和建设的任务还十分艰巨,作为年青的一代,要继承发扬先辈们优秀的革命传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把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第三,要进行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教育

通过历史教学使学生了解并深切地感受到:中华民族是一个统一多民族的大家庭,要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贡献力量。自古以来,我国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历史上虽然有过春秋战国诸侯林立,有过三国鼎立群雄逐鹿,有过两宋时期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但统一始终是主流,搞分裂是不得人心,注定要失败的。在祖国的大家庭里,各民族人民都为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做出过不懈努力和历史贡献,北魏孝文帝改革,文成公主入藏,澶渊之盟,回族的形成等等,无不饱含中国人民对祖国的热爱。曾经饱受外国侵略欺凌的中国人民十分珍惜国家和领土完整,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林则徐虎门销烟,三元里人民抗英,具有悠久爱国主义传统的全体中国人民一定要维护国家,完成中国统一大业。目前,那些分子、分子只是跳梁小丑,不得民心,我们中学生将来一定要为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做出自己的贡献。

爱国主义论文例7

中学语文新大纲不仅强调语文的工具性,而且强调语文对学生思想品德与人文素养的培养:“语文训练必须重视思想教育,思想教育必须根据语文的特点,渗透在教学的过程中,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爱国主义是几千年来积累起来的对祖国的一种深厚的感情。教师应通过语文教学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光辉历史和传统,了解一百多年来的国难和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为重新站起来而做的英勇顽强、不屈不挠的斗争,了解我国伟大而长远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以培养青少年自尊、自信、自豪和艰苦奋斗的精神,树立祖国的利益、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的观念,确立为祖国的繁荣稳定而奋斗终身的崇高理想,是落实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

列宁说:“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固定下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一个国家与民族的发展进步,都需爱国主义的支持。爱国主义是中国人民对祖国深厚、真挚、恒久的情感,是指引各族人民自强不息、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支撑民族精神的核心,是推动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精神力量。无论是战火纷飞的年代,还是和平建设时期,爱国主义都体现了激发爱国热情、凝聚群众力量、振奋全民精神的巨大作用。爱国主义的培养基础依赖于国家长期积极的、主动的方略。1994年8月,中共中央印发了《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指出:“爱国主义教育是提高全民族整体素质和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工程,是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理想、信念、人生观、价值观的共同基础,是全社会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为了把党的方针政策落到实处,进一步加强全民和青少年的德育建设,树立爱国主义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2001年9月20日,中共中央印发了《公民道德建设纲要》。2004年2月2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又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这两个文件是十分重要的纲领性文献,是我们加强和开展青少年德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指路灯。

邓小平同志说:“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爱国是中华儿女的终生要求,爱国主义教育必须从小抓起。正如同志多次强调的:“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少年兴则国家兴,少年强则国家强,少年有希望,祖国未来的发展就充满希望。青少年的教育,历来是各个历史时期有识之士十分重视的问题。所以,邓小平同志讲得好:“教育要从娃娃抓起。”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指出:“学生爱祖国的感情,是从爱家庭,爱学校,爱故乡,爱集体农庄,爱工厂,爱祖国语言开始的。”所以,当前的初中语文课本中包含了大量的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爱国、爱家、爱校的篇章,教师们应该注意到使之成为结合知性的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发自内心、基于自主自由的爱的意识与能力。这种爱的意识与能力集中体现为对同胞的给予和为同胞承担责任。

爱国主义的问题,是一个重大的人生主题。对祖国忠诚和热爱,是每个中华儿女都要努力追求的。作为身负重担的教育工作者,教育好青少年,使之成为中华民族的优秀人才,我们具有无比重大的责任感。

通过语文教学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必须与热爱人民、热爱劳动、热爱科学教育结合起来,与爱党、爱社会主义教育结合起来,但是不能把语文课讲成政治课。这就要从语文课的基础出发,将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在听说读写的过程中。

伟大祖国地大物博,山川秀丽;先哲忧国忧民,勇于献身;炎黄子孙反抗,百折不屈,这些中华民族的灿烂瑰宝在初中语文教材中均有记载或表现。而近代革命先辈追求民族解放,抛头颅、洒热血,呕心沥血,光照千秋的业绩,在初中语文教材里更是一一体现。这些都是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

初中语文教材内容丰富,思想性强,通过教学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过程,应着重抓住以下几个要点。

1.讲述自然风景的美丽,激励学生的“爱国之情”。

如《桂林山水歌》、《春》、《苏州园林》等。这些作品通过描绘而注入社会美的内容,将客观的自然美同主观的情感有机统一,产生诱人的美感。通过授课,学生面对祖国的壮丽美景,必将激发起爱国之情。

2.学习杰出人物成长历程与社会贡献,鼓励学生立“报国之志”。

如《木兰诗》、《谁是最可爱的人》、《谈骨气》、《梅岭之章》、《卓越的科学家竺可桢》、《科学探险的壮举》等。这些作品从不同侧面表现了中华民族的崇高道德境界和伟大的科学成就,汇聚了整个民族的优良传统。通过授课,学生会感受到伟大的人格力量,从而树立报国之志。

3.讲述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斗争的艰苦历程和祖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引导学生的“爱党之情”。

如《红军鞋》、《草地晚餐》、《七根火柴》、《白杨礼赞》、《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一件珍贵的衬衫》、《市长》等,描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斗争的艰苦历程和革命前辈的崇高品质。通过授课,使学生懂得“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道理。

语文学科中的爱国主义教育与其它学科的是有区别的。语文课更具生动性、形象性、情绪性,能震撼学生的心灵,促使学生去思考,大大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这就是语文学科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特点。

教师是道德楷模,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对于爱国主义,应该有正确的认识,并正确运用到教学当中去,而不该忽略它。因为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底蕴和优秀传统,这种传统是一个国家凝聚力与向心力的结晶,是一个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更是一个国家民族进取和进步的力量源泉。爱国主义是每一个时代、每一个民族都需要的。因此,爱国主义教育是学校教育不可缺少的内容,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一项长期任务。初中是青少年所受的基础教育,而基础的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未来、民族的未来,因此绝不能掉以轻心,要确保在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尤其不能认为爱国主义教育是政治课、历史课的任务而忽略了语文教学的作用,语文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好它。

总之,中学语文教师应以爱国主义教育为契机,对学生晓之以情,动之以理,使他们树立远大理想,并把它作为自己的精神支柱和行动指南,让学生学习语文教材课文中人物的思想,懂得教材课文所阐发的哲理,这对于培养祖国建设的人才,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语文教师应以之为己任,在教学中一以贯之,为促进精神文明建设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爱国主义论文例8

2.爱国主义教育是综合性教育,涉及许多知识领域。它要求中学图书馆工作者不仅要有爱国主义意识和高度的时代责任感,而且要有相应的知识水平。因此,图书馆工作者必须不断加强自身的政治文化修养、钻研业务。

3.中学图书馆要同出版社、书店、书画图片社等单位保持紧密的业务联系,及时购进爱国主义教育宣传品,在图书馆的门厅、走廊、阅览室等场所悬挂为中华民族、为人类进步事业作出杰出贡献的领袖、先烈、名人的画像及格言、诗词等;在校园的阅报栏、宣传橱窗、墙报、黑板报等场所宣传介绍以爱国主义为主题的专题资料、英雄事迹、历史事件、创造发明等,使学生一进校园、图书馆就能受到爱国主义的强烈感染,收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

二、中学图书馆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主要体现在阅

1.借前引导:①充分利用学校的一切可以利用的宣传阵地,通过口头、书面等多种形式向学生渗透为振兴中华而读书的爱国主义教育。②设专门栏目推荐各种优秀读物,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使学生得到启迪。③举办图书馆知识讲座,帮助学生学会利用图书馆开展各种学习活动。④配合学校活动安排,按专题编制爱国主义教育专题导读书目,指引学生读书的门径。

爱国主义论文例9

1、净化美化校园。很显然,在一个整洁优雅、情趣横溢的环境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会显得和谐统一、相得益彰,而在一个纷乱嘈杂的氛围里大讲爱国主义,则显得苍白无力、格格不入。可见,激发学生爱国情感的一个不可缺少的外部条件即是校园的美丽和宁静。

2、布置环境。应突出爱国主义教育主题,占领各种宣传阵地(宣传栏、黑板报、走廊、教室墙壁等),张贴国旗、国徽图案、革命领袖和历史杰出人物的肖像、爱国名言等。应充分发挥艺术感染力的作用,用直观鲜明的艺术形象拨动学生的心弦,如油画、壁画、连环画等。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建造爱国人士纪念亭和塑像等。

3、发挥环境作用。让学生留下对美好环境的“感性印象”固然重要,引导学生爱护环境,人人动脑,人人动手积极参与建设也不可忽视。因为这些活动中,包含着许多陶冶学生性情的契机。

二、情境感染法。

勿庸置疑,爱国主义教育的主渠道是学科教学,在各科教材中蕴藏着取之不尽的爱国主义素材,犹如粒粒闪光的珍珠,但要串成带有强烈感彩的美丽项链,决不是教师在课堂上面无表情地喊几声令学生坠云入雾的“伟大、崇高、优秀”之类的言辞可以办到的。爱国主义情感的渗透是一种心与心的呼唤,心与心的感应,心与心的碰撞,硬性灌输是难以奏效的。这要求教师必须饱含真情,用富有磁性的语言和极具感染力的表情,创设一种情境,制造一种氛围,如和风细雨地感染学生的情绪。无论是语文课中讲到人物形象的美丑、正义与邪恶的交锋、故事情节的跌宕起伏;还是历史学科中谈到辉煌灿烂的文明史,卑躬屈膝的屈辱史、忠臣英烈的悲壮和奸险小人的可耻;亦或政治学科中提及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和现实中人心不古的缺憾,教师都应用一种如江流般深沉的情感带动学生的情感潮起潮落,使学生如临其境,深感其情。

教师要做到这点就应当深钻教材,精心设计,有的放矢。这样才能做到文道结合,水融,情境自生。如语文课运用诗词进行爱国情感激发就是一例:时代散曲乃诗人赞颂祖国,高扬时代主旋律之心声;烈士心曲是革命烈士鲜血铸就的诗章;古国恋曲为民族英雄魂去来兮的感召等,这些均是教材中的“闪光点”。

三、活动激情法。

爱国主义教育内容的实在性和丰富性,决定了其教育形式的灵活性与多样化,其中更重要的,在于让学生在具体可感的活动中去体验,去感受。因此,学校必须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和校外活动。

1、开展爱国文艺作品赏析活动。如“读百部爱国故事书”,“唱百首革命歌曲”,“观百部爱国优秀影视片”,“赏百首爱国诗词”等,借五彩缤纷的镜头银屏和荡气回肠、慷慨激昂的文字旋律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2、结合清明节、“五四”、“七一”、国庆节重大节日开展主题鲜明的活动。如凭吊先烈、远足寻根、文艺演出、歌咏比赛、入团宣誓、书画展、征文等。

这些活动寓意深刻,寓情于景,寓教于乐,使学生耳濡目染,动心动情。

3、开展寒暑假社会实践和调查活动。组织学生走出校门参观革命故居、历史遗迹、中外合资企业、访问老红军老将军;还可邀请地方政府、有关部门同志来校作乡情和形势报告;开展一些爱国实践活动,如“我为残疾人事业献爱心”,“我与灾区小朋友心连心”“为希望工程献爱心”等。这引起贴近现实的活动更富真情实感。

四、按需施教法。

经济学上有一个概念叫“边际效应”,即一个东西的价值与它满足需要的程度成正比。用通俗的话来说即:雪中送炭比锦上添花更好。如运用于爱国主义教育中,也就是说,教育如能触及学生内心世界最敏感迷惑最需要答案的部位,所留下的痕迹是最深的,在情感上所产生的磁化效应也最强烈。

爱国主义论文例10

升旗仪式能增强孩子们对国旗、国歌、国徽的崇敬感,激励爱国精神,振奋民族热清。我校,“规范的升旗仪式”,是一个良好的教育时机。每次在国旗下的讲话,我们都精心设计,要求语言得体,感情丰富,形式多样。为确保国旗下讲话的质量,我们特意设立《国旗下讲话》讲稿本,要求主讲者把内容写在讲稿本上。

1993年的一个星期一,刚好是音乐家聂耳诞生81周年纪念日,校长在国旗下介绍了聂耳的生平和他谱写的《义勇军进行曲》的经过,同学们深受感动。正当他们的爱国之情被激起的时候,音乐教师走上了台,深情他说:“同学们,为了纪念伟大的音乐家聂耳,让我们以缅怀革命前辈的心情,以洪亮有力的声音,再一次高唱《义勇军进行曲》吧!”同学们昂起头,以满腔的激情唱起了国歌,激发出无比的爱国热情。遇上节日和社会的重要活动,我们请有关人作国旗下讲话,给孩子们的教育更深刻。如:“八一”建军节,请叔叔讲话,少代会召开期间,请优秀少先队员讲话,孩子们爱听,印象深刻。

二、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的教育作用

课堂教学是爱国主义教育的主渠道。我们遵循学生的认识与情感发展的基本规律,结合课程与教材的特点,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于其中,使爱国主义教育真正及时落实。

1、上好晨会课。

根据新课程计划的规定,我们一年前就开设了晨会课。规定每周星期一为升旗仪式、星期二为时事政策教育课、星期三为礼仪教育课、星期四为信息交流活动等,虽然每节课只有短短的十五分钟,但保证了每周对学生进行国内外形势教育和继承中华民族美德教育的时间。结合传统节日或纪念日,我们利用晨会课的生动的形式对学生进行相应的教育。如在纪念诞辰100周年的日子里,我们开展纪念周的活动,在纪念日前后一周的晨会课,老师集中介绍“的生平”等,让学生了解我国历史上的伟大人物,了解党的一些基本路线。

2、认真抓好思想品德课教学。

思想品德课是对学生比较系统地、直接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一门课程。其中有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热爱中华民族、发扬中华传统美德的教育。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除了充分挖掘教材中爱国主义教育的因素在课堂对学生进行教育外,还注意在课外延伸,如教学《五羊的传统》一课后,我们指导学生阅读了广州开放改革变化的文章,指导学生收集有关的资料办了一个小小的展览会,收到了整体教育功能的效果。最近,我们又增加了乡上教材《甲午海战》,结合纪念活动参观了“邓世昌纪念馆”,充实了思品课的教学内容。

3、根据各学科的性质特点,把爱国主义教育融合进去。

语文、历史、地理、自然学科的知识体系各不相同,但都蕴含着丰富、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的素材。

我们在制订学科教学计划时,把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的教育内容分解在各相关的学科材料中,帮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的发展历程,了解我国历史上重大事件和著名人物,特别是了解和学习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为建设新中国而英勇奋斗的光辉业绩和崇高的精神。音乐、美术、体育课,我们通过结合介绍名画家、音乐家的故事和宣传中国体育健儿所取得的巨大成绩,让学生体会中华民族文化事业的光荣传统,并通过指导绘画、教唱革命歌曲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三、组织丰富多采的教育活动

为了使爱国主义教育持久、深入进行,我们根据儿童的特点、认知规律,使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形式生动活泼,孩子们喜闻乐见,易于接受,形成“目标化”、“制度化”、“系列化”和“参与性”。

1、目标化。

开展爱国主义专题教育活动,必须结合学生的实际,有的放矢。

对不同的年级,我们有不同的要求,如“可爱的祖国”专题教育活动,要求一、二年级的学生认识国家的名称,国旗、国徽及其含义,以及自己的家乡(广州)在祖国版图中的位置;要求三、四年级学生在一、二年级学习认知的基础上认识祖国地大物博、山河壮丽、资源丰富,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对五、六年级则要求进一步了解中国悠久的历史等等。

2、制度化。

为保证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持之以恒,我们定期开展教育活动,并形成制度。例如:清明节的“革命传统教育活动”;纪念“五一”节的专题教育活动;纪念“六一”的“幸福童年”教育活动;纪念“七一”的“我们伟大的党”专题教育活动;纪念“十一”的“伟大的祖国”教育活动;“元旦”回顾过去一年,展望新的一年的教育等等。

3、系列化。

为了丰富爱国主义教育内容,我们的教育活动形成了系列,让爱国思想在孩子们的头脑中扎根。如每年的读书节我们都定下一主题,然后开始一系列的活动,一般有:购书读书参与读书讲故事、读书绘画演讲比赛、读书征文比赛、读书辩论会、读书知识竞赛、笔记、出版微型墙报等活动读书花会展才。为时一个月的读书节,同学们在书海中邀游,在一系列的读书活动中增长见识,加强了对祖国的热爱。

4、参与性。

为了使孩子们自觉参与、乐于参与各项有教育意义的活动,我们精心设计符合儿童心理特点的教育形式,诱发他们参与热情,让他们在主动参与中萌发爱国之情。我校每年两次的教育实践活动,形式多样,我们每一个年级成立一个《xxx考察团》,设团长、组长,穿上运动衣、运动鞋,分别带上笔记本、画板、照相机等作实地考察,回来后写《考察报告》。由于学生以小考察员身份参加活动,感到既光荣又任重,所以能认真地、愉快地在活动中接受教育,五年级班主任曾老师带领学生到白云山考察后说:“组织学生这类活动,老师、学生都挺感兴趣学生的收获要比一般的参观访问大。”

在各专题的教育活动中,我们还通过文娱形式、竞赛形式吸引学生参与,如唱国欧大赛、“祖国之最知多少”竞赛、“颂我中华卡拉OK大赛”等,学生参与意识很强,兴趣盎然。在活动中,增长了知识,受到了教育,加深了对祖国的认识和热爱。

四、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料

影响学生爱国主义思想情感的因素具有社会性的特点,因此,充分发挥社区教育的功能是提高爱国主义教育实效性的重要条件。

1、实地考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广州是历史文化名城。广州的自然风光、文物古迹、名胜景点,能激起人们对祖国壮丽山河和悠久历史的热爱之情。五层楼历史博物馆、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广州起义烈士陵园、三元里人民抗英纪念馆、同志举办的农民讲习所等等,为我们提供了爱国主义教育的场所和史实。

通过组织参观、访问,结合观看影视,使学生了解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的发展历程,了解我国各族人民反对外来侵略和压迫,反抗腐朽统治,争取解放,前赴后继,浴血奋斗的精神。

2、联系实际,把爱国的感情化为具体行动。

爱国主义教育必须讲求实效。

我们重视引导学生把爱祖国的崇高感情化为自己的具体行动,要求学生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我校地处宝岗街,学校附近有电台驻军、敬者楼、派出所、街办事处。我们要求这些单位派出人员组成学校三结合教育委员会,并按我们的要求到校讲课,协助军训,参加活动等。我们在发挥这一社区教育力量的同时,组织少先队开展慰问人民子弟兵,关心孤寡老人等活动,并通过“我爱校前一条街”的活动,引导学生把爱国的感情化为爱人民、爱集体、关心他人的具体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