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连锁经营管理毕业论文模板(10篇)

时间:2023-03-22 17:48:45

连锁经营管理毕业论文

连锁经营管理毕业论文例1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0C-0019-03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经济建设发展的关键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五年。对于高职人才培养来说,未来五年如何培养适应性强、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高职人才,是高职院校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选取高职连锁经营专业作为调研对象,通过社会行业、企业、高职院校及专业毕业生调研,顺应“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专业发展及变化趋势,提出符合社会发展的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对策。调研报告是在高职学院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改背景下开展的,调研时间为2016年1月至6月,走访和收集相关数据材料,其中走访调研单位对象14个,专业毕业生64人。

一、连锁行业发展现状

(一)全国连锁行业发展现状。“十二五”时期末,我国的连锁企业规模在不断扩大,行业发展环境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同时广区域、多业态也成为我国连锁业发展的一大特点,连锁企业在我国的产业链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角色。随着技术的驱动、消费者购物习惯的改变和个性化消费需求的发展,连锁企业从大力发展实体业务,转向O2O全渠道经营,并加速布局移动电商和跨境电商。购物中心和便利店具有较强的抵御电商的能力,同时又适应了消费需求的升级和转变,因而保持了良好的成长态势。

据有关资料统计显示,2015年连锁百强企业销售总规模达2.1万亿元,增长4.3%,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9%,连锁行业门店总数达到11.1万余家,年增长4.7%。同时,以百强企业为代表的连锁零售企业积极拥抱互联网,百强企业网络销售额达到710亿元,比2014年增长85%。此外,连锁企业在门店优化、商品采购、全渠道营销等方面积极探索。其中,特许连锁百强企业销售规模达4345亿元,尤其是美容健身、生活服务类等连锁企业营业额均保持10%以上的增长。连锁规模上,特许百强企业拥有连锁店铺12.8万个,其中加盟店10.6万个,每家企业平均拥有店铺1280个。2015年,特许百强企业加盟店营业额和门店总数同比增幅分别为14%和11%。

从全国来看,整个连锁零售业的发展出现几大特征:一是连锁业态多元化,连锁行业从零售业逐步向衣食住行民生需求大的各类行业渗透。二是区域分布逐步收缩,集聚化和分散化同时存在。一、二线城市连锁大型超市迅速趋于饱和,网点取消,三、四线城市则逐步发展开拓。三是线上与线下推广同步进行,连锁便利店线下经营和线上经营,同步开展,连锁网点基本上是O2O全渠道经营方式。

(二)广西连锁行业发展现状。“十二五”时期末,广西注重吸取国际先进流通经验,城乡零售市场零售业态呈多样化的发展格局:购物中心、百货店、超级市场、仓储式商场、便利店、专业店、连锁店、网购、小商品市场等各种零售业态共同生存,互为补充。而连锁商店和专业(专卖)店销售额快速增长,在零售业的发展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连锁零售业已成为广西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

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广西法人零售企业达3.6万家(含限额以下),零售业态分布有超市、百货、便利店、专卖店和网络零售等各类连锁行业,全区拥有65家重点大中型百货和超市企业,实现商品零售额5747.5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90.6%,是支撑消费市场增长的主要力量。企业品牌进驻方面,国内知名的零售、餐饮品牌如沃尔玛、华联、联华、王府井、国美、苏宁、肯德基、麦当劳、必胜客等相继入驻广西,其中部分大型连锁企业开始向钦州、贵港、崇左等中小城市逐步迈进。在行业扩展上,连锁企业覆盖的领域和范围拓展到食品、医药、书店、百货、成品油等多个领域,极大方便了居民购物,满足了不同层次消费的需求。在连锁就业人数上,广西连锁零售业从业人员占第三产业和总就业人数的比重分别为 32.6%和9.59%,全国比重分别达到81.7% 和 27.7%。

“十二五”期间,全区连锁商业网点总计超过6000个,批发零售门店数约5000个,鼓励在南宁、桂林等广西经济发展较快地区,根据城市发展特点建设高端商品市场、名品折扣店、时尚消费品零售连锁店,进一步促进流通现代化,为消费者提供全方位、个性化服务,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这昭示着连锁业在广西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及增长潜力。

(三)南宁市零售业现状。“十二五”时期末,南宁市连锁零售业发展引人瞩目,南宁市现有南宁百货、梦之岛、利客隆、北京华联、南城百货、沃尔玛、人人乐超市、百盛百货、巴黎春天等著名零售企业。其中,以连锁超市、便利店为主体的连锁企业达31家,连锁店铺达1000多家。

据资料统计显示,2015年,南宁市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86.68亿元,同比增长10.5%,位居广西第一,占全区28.15%;对全区消费品市场增长的贡献率为29.5%,比上年提高2.04个百分点,拉动全区消费品市场增长2.9个百分点。其中,南宁市批发和零售业商品销售总额4361.25亿元,增长11.1%,其中批发业商品销售额2622.65亿元,增长8.9%;零售业商品销售额1738.51亿元,增长14.7%。

根据《南宁市商业网点发展规划(2014-2020)》的目标要求,到2020年,优化零售商业资源,大型超市和便利店连锁化率达到80%,连锁门店统一配送率达到75%,限额以上连锁零售企业商品销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达到10%;大型批零企业电子商务应用率达到100%,广泛开展O2O交易模式,网络零售交易额达到10亿元,年均增长40%;传统业态使用电子商务进行升级改造,60%以上的中小批零企业采用电子商务进行采购和销售。

综上所述,全国范围内的连锁经营行业发展趋势良好,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具备信息技术、管理能力等综合素质强的连锁经营专业人才更是供不应求。因此,在“十三五”时期,如何提升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水平成为高职教育的一个重点,结合行业未来发展趋势,制订专业及课程培养计划,提高高职学生的专业能力,成为专业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调研对象及数据分析

(一)企业调研情况及分析。本课题组分别到广西南城百货股份有限公司、广西悦颜千千色企业管理有限公司、广西和桂集团等10家企业开展调研,共发放50份专业问卷,回收50份问卷。

调查显示:企业对于专业人才需求反馈,1%显示人才储备充分,不存在紧缺人才;90%缺乏基层操作人员;100%缺乏以店长为代表的基层管理人才;70%缺乏总部中层管理人才;60%缺乏以采购、营销为代表的总部专门人才;20%反馈缺乏总部高层管理人才。企业表示,对于连锁专业人才需求100%的供不应求,缺口较大。管理岗位工作,70%反馈1年内换过1次工作岗位,50%反馈1年内换过2次工作岗位,20%反馈1年内换过3次工作岗位。企业满意度方面,50%以上对工资待遇满意,70%以上对文化和服务满意。对于企业员工来说,90%认为最重要是企业的服务和企业文化,比刚性工资更重要。企业管理模式上,100%反馈采用了信息化管理手段。专业能力排序前三位的是连锁门店岗位现场操作能力、连锁终端基层业务管理能力、连锁业务开拓能力;非专业能力排序前三位的是沟通能力、企业管理能力、组织工作能力。

根据企业调研结果,连锁企业人才需求大,在人才结构上更倾向于连锁企业基层及中层管理人才,基层员工需求最多。在工作过程中,企业对于人才的专业技能和非专业技能都需要融合到岗位上。为了更好地培养企业员工,连锁企业内部岗位流动成为人才培养的一种途径,一人多岗制情况增多,而企业的文化、服务、职业发展等更具备团队吸引力。

(二)学院调研情况及分析。本课题组到区内外的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等4所高职学院开展调研,共发放20份专业问卷,回收20份问卷。

调查显示:学校连锁专业学生每届招生在50-80人之间,80%以上的毕业生就业岗位在连锁企业的销售、促销及一线执行岗;学院专业教师在4-7人之间,90%以上专业教学压力大;专业学生培养模式上,学院100%采用校企培养模式,60%以上调研老师认为校企合作模式有待改善;学生培养的课程满意度,80%以上的课程还有待完善;学院的毕业生就业率比较高,均达到90%以上,就业对口率在70-80%。见图1。

图1 4所职业院校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就业率对比图

根据高职学院连锁专业调研结果显示,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培养采取校企合作培养模式,在专业培养上,学院普遍存在专业师资不足、校企合作不够深入、课程设置不够完善等问题,专业人才培养过程还需要调整完善,提高专业就业率质量。

(三)毕业生调研情况及分析。课题组在2016届毕业生中开展调研,共发放64份专业问卷,回收59份问卷。

调查显示:83%以上的毕业生从事基层工作,岗位以销售、业务、收银等一线员工居多;75%以上的毕业生认为专业能力重要性前五位是连锁店面商品陈列、人力资源管理、采购能力、门店开发与设计及信息化应用能力;78%以上的毕业生认为课程重要性前五位是连锁门店开发与设计、连锁企业品类管理、店长技能综合实训、连锁门店商品陈列与推销、市场营销实务;80%以上毕业生认为工作过程中需要加强的前三位能力是文案写作、专业技能、人际交往沟通能力。

图2 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毕业生从事的工作岗位数据图

表1 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毕业生所在单位所需人才类型情况表

所需连锁人才 基层管理人员 中层管理人员 高层管理人员 其他 合计

人数 28 21 4 6 59

占比 47% 36% 7% 10% 100%

图3 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毕业生所在单位所需人才技能情况数据图

调研反馈显示,毕业生较多希望能通过实训增强一些技能,如商务谈判技能、文案写作、沟通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在平时上课时,应以学生为主角,通过分组学习、案例讨论、增强互动等教学方法和手段,加强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等。在学习及顶岗实习过程中,从工作心态和团队合作要求来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及水平。

综上所述,面对未来的连锁业形态多元化和一人多岗制的组织形式,以及未来连锁企业对职场新人发展的要求,高职院校应提高师资力量,改善提高课程教学水平,锻炼提高毕业生综合性能力,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应连锁业未来大发展的人才。

三、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对策及建议

(一)专业培养目标与专业方向调整建议。从连锁行业发展多元化业态趋势来看,并结合连锁行业对高职毕业生的人才需求情况来分析,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应从专业性技能向综合性技能发展,在专业培养上从单一定位连锁超市店长向连锁企业中基层管理人才定位。根据市场需求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目标定位,在专业技能上需要有明确的指向,定位过于模糊会让学生产生误区,培养层次不符合社会的发展,对资源也造成浪费。连锁经营管理专业需注重提高学生的市场营销、商品管理,活动策划,外语能力、互联网技术等综合性技能,以此来应对市场多元化和时展的挑战。

(二)专业课程设置的建议。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根据对企业的调研结果,职业院校课程的培养与连锁企业的具体岗位需要相互对应。课程培养模式采用校企培养模式,突出岗位与知识能力相匹配的原则,一是增加连锁经营管理实训环节的课时,提高学生的实践管理能力;二是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增加网络课程学习、办公技能训练等,加强对电子商务的理解和运用,适应时代互联网的发展;三是理论与实践课程统筹安排,以连锁经营管理的理论为基础科学统筹课程,根据学生的特性培养,理论适度配合实践操作,合理分配学分比例。整个教学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职业素质培养为目标,课程设置和训练都以实际工作任务为导向,这是提高学生职业水平的重要培养方法。

(三)专业师资与实训条件配置建议。高职院校承担着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一线人员和管理人才的培养任务,师资条件和实训配置是建立有效专业人才培养系统的基础。在师资条件上,提高专业师资教学水平,尤其是引用和培养“双师型”人才,教师需要熟练掌握企业专业技术和专业教学技能,达到新时代教学的需要,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在实训条件上,学院要加大投入,增加连锁专业的实训实体店、实训基地和实训室等,向学生提供高度仿真资源,提高实践能力;注重企业与职业院校双方的利益,校内校外互相配合,通过建立符合企业实际需要的培训系统联合培养,加大校企合作力度,有利于提高实训效果。学生在学院接受专业师资教育与企业培养,需具备过硬的技能和良好的素质,毕业时除了毕业证外,还需要考取相关资格证,例如注册品类管理师、商品管理师、连锁经营管理师、零售职业经理人(全国职业店长)等资格证,具备多职业、多技能的职业水平。

【参考文献】

[1]徐露.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建设初探[J].商业经济,2011(5)

[2]黄卞悦,周晓茜,沈金玲,等.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学生就业状况调查报告[J].上海商学院学报,2011(S1)

[3]黄蕾.连锁经营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2(1)

[4]韦林华.高职院校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建设现状调查及发展趋势[J].教育与职业,2015(16)

[5]杨伟宁.浅议“互联网+”时代下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建设[J].商场现代化,2015(26)

[6]魏继华.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6(13)

[7]郝强.连锁经营管理人才培养现状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4(1)

连锁经营管理毕业论文例2

一、申请理由:就业前景好,人才需求量大

连锁经营专业是新兴专业,目前该专业人才缺口达60万。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上海的连锁经营已遍布家电、饮食、百货、食品等多个领域。不仅境外品牌群雄逐鹿,本地品牌也风生水起。在此背景下,连锁经营人才便日显不足。为了发展连锁经营,上海市已将高级连锁经营管理作紧缺人才岗位培训项目,有计划地培养连锁经营人才。上海商职学院等一些高等院校还开设了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然而,与连锁经营的发展相比,连锁经营人才仍显不足。

据了解,目前连锁经营企业最缺乏的是中高层管理人员、营销及策划人员、培训师。由于连锁企业扩张太快,管理人才的奇缺将影响连锁经营管理水平与规范运作。而培训师的缺乏则将导致连锁企业缺乏培训,使连锁机构将很难贯彻总部的管理思想和服务规范,连锁经营的形式和质量不能得到保证。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已基本取消对外资参与佣金、批发、零售在地域、股权、数量等方面的限制,取消对外资参与特许经营的限制,流通领域已出现更加激烈的竞争。这些人才的缺乏,将使连锁企业出现不可避免的硬伤,使现有的连锁机构不能快速健康发展。

二、专业筹备情况

为了办好连锁经营与管理专业,使毕业生满足各个行业中对连锁经营的需求,我院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一)成立专业指导委员会

为尽快掌握就业市场动态,完善教学计划,我院在申报该专业前就成立了连锁经营与管理专业指导委员会。专业指导委员会主要由校外相关大型企、事业单位的高级技术人员和高级管理人员组成,召开了专业建设研讨会。对连锁经营与管理专业开设的可行性进行了充分论证。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我院自经济管理系成立以来,已经积累了一定数量的教学资料,储备了一批专业知识过硬、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队伍。通过一系列渠道的师资培训,现能够从事管理专业教学的专、兼职教师30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者10人,具有中级职称者11人,其年龄、职称结构合理,形成了老中青梯队结构。结合21世纪教师培训工程,学院还分批选送优秀中青年教师攻读在职研究生,在读期间给予优惠的政策。对于业务骨干,分批送去高校、企业进行专业项短期培训,提高他们的实践动手能力。目前,管理类专业现有研究生和在读研究生10人,双师型8人。本专业教师科研成果丰富,主编、参编的公开出版的教材达20多种,公开发表的论文有30多篇,开发管理软件5种,完成国家教育部的科研课题一个,公开30余篇,曾帮助地方企业策划过公关方案、市场营销方案、企业形象方案和企业文化方案,为地方企业举办厂长、经理及管理人开出版的教材达20多种,公开发表的论文有30多篇,开发管理软件5种,完成国家教育部的科研课题一个,公开30余篇,曾帮助地方企业策划过公关方案、市场营销方案、企业形象方案和企业文化方案,为地方企业举办厂长、经理及管理人员培训班20余期,培训人员800多人,大多教师长期受聘于附近的职大、电大、技校,并承担着一定的教学任务。这批教师有着多年的教学经验和扎实的专业知识技能,这些都为开设我校连锁经营与管理专业的课程提供了师资保证。

(三)完善教学计划,丰富专业教学特色

根据市场需求,结合专业指导委员会建议,应用连锁经营与管理专业不断完善教学计划,丰富专业教学特色。坚持以能力培养为目的,实行按教学模块项目化组织教学。坚持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紧密结合,努力实现课程的实用化。

(四)增加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

(1)校内实训基地

建成了“电子商务实验室”;建成了“电子商务实训基地”;建成了“会计电算化实验室”;建成了“市场营销实训室”;建成了“电子商务技能鉴定实训室”;正在建设“商务综合实训基地”;正在建设“物流管理软件模拟实验室”;正在建设“企业资源管理(ERP)实验室”;建成已使用两届“陕西国防学院劳动技能鉴定考试中心”,有近70余学生获得助理电子商务师资格证书;建成已使用四届“陕西国防学院劳动技能鉴定考试中心”,有近220余学生获得营销师(四级)资格证书。

(2)校外实训基地

建成了校外实训基地:四川华迪实训基地、西安合力实训基地、陕西惠安化工集团实训基地、大唐电业、西安人人乐实训基地。

三、连锁经营与管理人才需求、毕业生就业预测

连锁经营的出现,是21世纪中国市场最引人注目的变革之一,是中国流通的一次革命,也是我国未来零售业发展的航标。时下国际知名连锁经营企业沃尔玛、家乐福等纷纷涌入中国市场,引发了中国零售企业的重新洗牌,而雨后春笋般出现的国内连锁经营企业更是掀起了对零售业人才需求的浪潮。资料表明,2005年国内连锁经营企业的人才需求量在100万人以上,与不断增加的人才需求相比,精通连锁经营管理的人才却寥寥无几,市场对连锁经营管理人才可谓求贤若渴。本专业瞄准市场对连锁经营管理人才的需求,具有广阔的就业前景。

本专业培养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及现代化、国际化连锁商业发展的需求,掌握连锁经营的基本原理,熟悉连锁企业购销和人、财、物、信息等方面管理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毕业后可从事以下工作:

①连锁企业总部或分部各相关管理岗位工作;

②连锁企业配送中心相关岗位管理工作;

③连锁企业门店开发及管理等相关工作;

连锁经营管理毕业论文例3

[中图分类号]F2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2)49-0116-02

1精确专业定位,突出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的职业性和针对性

1.1典型工作过程及岗位分析

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立足于我国商贸流通业发展实际,培养具有与现代连锁经营企业工作岗位相适应的职业素质,具备较强的职业发展能力和创业精神,精操作、会营销、能管理,能够胜任连锁企业服务与管理岗位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1.2职业岗位群及特色岗位、能力定位

通过对以上连锁经营体系典型工作流程和任务的分析发现连锁经营主要的岗位(群)为:商场服务岗位的营业员,理货员,收银员,客服人员;商场商品部业务主管及柜组长;连锁店店长;连锁企业配送中心一线操作技术人员及基层管理人员;配送总监;物流企业的中高层管理人员;连锁企业总部及分店信息管理员;连锁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

1.3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建设理念与专业定位

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我校办学特色和优势,我们将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定位于在培养连锁经营管理综合职业能力的基础上,重点培养学生的物流配送与物流管理岗位技能。其主要原因在于:①国家政策的支持;②配送对于连锁业的重要性;③国内配送中心的发展现状所需;④广州物流业发展的契机。

1.4实施效果

实践证明,这一专业定位是非常准确的,根据我们对2009届毕业生的就业调查,毕业生在连锁物流配送企业工作的所占比例为95%。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在100%。不少用人单位反映,我校连锁专业毕业生社会适应能力较强,发展后劲较足。良好的社会评价和较高的就业率保障了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新生报到率保持在较高的水平,近三年连锁专业平均按计划报到率达90%。

2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构建突出物流配送能力为中心教学体系

在准确定位的基础上,我们采用实践专家访谈会等方式,根据连锁行业人才的职业成长过程,进行整体化的职业分析,归纳职业行动能力,凝练出连锁行业人才成长过程所要从事的典型工作任务,结合教学规律,归纳形成学习领域课程体系,实现由学科型课程体系到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的转变。

2.1课程体系设计的理念与思路

课程教学目标选择的原则是以适应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专业技能为主线,按照专业培养目标、更新课程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努力使课程教学内容以企业工作过程为设计依据,使课程内容能够体现职业道德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的需要,使学生能力符合社会职业岗位的最新要求。即课程教学目标设计按职业岗位岗位技能要求职业能力标准知识技能要点职业技能要求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的程序进行。

课程教学内容设计坚持够用原则、模块化设计原则、强化技能,工学结合原则、项目导向,任务驱动原则。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及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拓展选修课程,进一步优化课程体系。按“以专业课为主体,以外语和计算机为两翼,兼顾经、法、文”的原则设置选修课程。一是设置了专业方向选修课,重在特定专业方向技能与素质的拓展;二是开设了本系公选课,设置了外贸运输业务等突出航运特色的课程和其他经济管理类课程,旨在增强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三是设置了全校公选课,加大选修课的比重,增加选修课的门数,学生可以跨专业选课,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个性发展提供空间。

根据连锁企业管理岗位要求,本专业围绕知识、能力和素质的结构定位进行分解并建立相应的课程体系。

2.2优化的课程体系有如下特点:

(1)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按“5+1”的人才培养模式设置课程体系。在课程体系设计中,充分考虑职业教育特点,设置了课程实训项目、专业集中实训课程、课外实践(包括认识实习、第二课堂、社会实践与社会调查、毕业顶岗实习、毕业设计)等提高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项目,逐步形成“认识实习+课程实训+专业综合实训+毕业顶岗实习”的四级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2)将“双证书”内容融入人才培养方案。通过分析连锁企业典型工作流程及职业资格确定该专业人才培养的核心专业能力,同时在经济管理基本素质与能力模块开设了通用管理能力认证课程。

(3)在专业精确定位的基础上,将特色注入专业课程体系。依托我校航运行业优势,强化学生连锁物流配送技能的培养。

经过6年的改革探索和实践,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形成了具有鲜明高职特色的教学模式,在课程建设中,我们注意因材施教,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课程的教学效果,在教学中我们除了基本的教学方法外,特别强调以下基本教学方法的运用:案例教学法、模拟教学法、现场教学法、角色体验法、实物演示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等。“教、学、做”一体化的情境教学方法的实施:进入实践教学的连锁实训室,按连锁企业组织机构进行布置,设有三个组:总部、门店、配送中心,每组3个人,每个工作组有三个岗位,每个工作岗位配一台电脑,一进入实验室,就如同进入了连锁企业。通过以上方法,学生模拟出了企业工作环境及氛围,使学生在学校就能置身于企业的实际工作情境中,极大拉近了教学与实践的距离。

(4)教学手段的创新:教学手段灵活多样,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重视优质教学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的利用;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教师在教学中均能采用仿真、模拟、实物、多媒体等多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教学效果。

(5)教学考核方式方法的创新:积极推行形成性评价,探讨教学考核方式方法的改革。

本专业课程采用形成性的考核方式,整个教学过程有一个完整的评价体系,每一个实训项目都有一个相应的“项目评价”,由占20%的小组互评和占80%的教师评价两部分组成,共同形成该小组项目的作品成绩。通过整个教学过程对学生能力的考察,给出一个综合评价,这就是本门课程,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形成性综合评价体系。这一套教学、评价模式实施效果非常良好,毕业生刚毕业不久,就能成功地进行连锁企业自主创业,在连锁酒店、餐饮、零售企业中担任中高层的管理职务。通过推行形成性评价,探讨教学考核方式方法的改革,引导学生注重学习过程,注重职业素质与能力的培养,考试导向直接指向人才培养目标。

3培养优秀的教学团队,课程建设及教材开发有保障本专业具有一支素质较高,结构优化的师资队伍,主讲教师与实训教师与学生的比例适中,中青年教师搭配适当、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双师”素质教师占教师70%以上。目前整个团队有15人,数量充足,正教授3人,副教授6人,讲师6人。本专业建设团队的教师均一直从事该专业课的教学和科研,能够很好满足教学需要。

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教师们积极参与教研教改活动,并开展了教研课题研究,加强资源建设,主编了专业核心课教材和辅导资料,专业基础课教材;参与多项课程的教学改革,对“职业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研究;加强学科研究,不断提高专业理论水平。近年来,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教师在学科研究和教研教改屡获佳绩,公开发表学术论文60多篇,其中教学研究的14篇,获得学校立项的教研课题11项,校级精品课程3门,优秀网络课程2门,教材8部,其中一门获中国科学院优秀教材二等奖,核心教材已经被多所院校采用,受到一致好评,《连锁经营管理原理》再版全国发行,教师中多人多次获得教学优秀奖。

5结论

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是我院探索新兴特色专业的一个很成功的范例,成效之显著为社会、企业和学生所认可。特色专业的创建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专业定位准确,突出了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的职业性和针对性,使毕业生就业创业情况佳绩频传;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突出物流配送技术应用能力为中心教学体系,使学生的知识结构得到优化、实践能力大幅度提升;优秀的教学团队,课程建设及教材开发成绩突出。本专业特色鲜明,成果丰硕,兄弟院校纷纷来校考察交流,得到同行和业内专家的一致好评,连锁经营管理特色专业的创建独树一帜,丰富了我校乃至广东和全国高等职业教育创办特色专业的内容,形成广东连锁企业人才培养的一道亮丽风景,我们将以此为新起点,打造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更加鲜明的特色。

参考文献:

连锁经营管理毕业论文例4

与行业迅速发展相匹配的是相关专业人才的需求。但是目前,连锁经营业的人才数量远远跟不上行业的发展速度,高层次和复合型人才不足,基层店长稀缺,物流等一线操作环节人才严重不足,刚毕业的就业人员岗位能力不足,人才缺乏已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瓶颈。鉴于此,笔者认为研究连锁经营与管理专业建设,对于培养连锁经营业管理人才,解决人才供需失衡的问题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二、连锁经营与管理专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连锁经营与管理专业是一个新兴的专业,近年来许多职业院校纷纷开设该专业,为企业输送相关人才,但是企业普遍觉得毕业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比较欠缺,实践能力不强,这与该专业的专业建设存在问题相关,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专业定位模糊 

经管专业的学生经常会对自己的专业感到困惑,不知道这个专业到底学什么,感觉自己什么都学了,但什么都不精通,也不知道毕业以后的就业方向。许多职校学生在根本不了解经管专业的情况下选择该专业,甚至有一部分学生是从市场营销、电子商务专业调剂过来的。可见连锁经营与管理专业的普及面不广,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位。该专业主要是向连锁经营企业输送各种操作人员和管理人员,由于该行业的多元化特点,其岗位性、实践性和综合性非常强。模糊的专业定位导致学生不能明确自己的就业方向,就业时往往处于一种模棱两可的尴尬境地。据统计,许多经管专业的学生毕业以后基本不从事与本专业相关的工作,大部分从事与市场营销和电子商务专业相关的工作。 

2.课程设置专业特征不明显,缺乏核心专业课程 

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是一门涉及市场营销、门店营运、信息管理、企业管理、物流、法律等多方面知识的综合性学科。这个“综合性”使专业课程设置陷入“大杂烩”的误区,认为这个专业就应该什么都要学,什么都要会。目前,大多数学校的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多以营销理论课和管理课程为主,连锁经营类的核心课程并未被提到同等重要的地位。授课以理论传授为主,连锁经营特色并不突出,培养的学生与一般的营销专业学生没有明显的区别,只是懂得一些营销和管理的基本理论,对连锁经营企业并不熟悉。因此,如何科学合理地设置课程体系,使学生在全面掌握本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兼具专业特色和核心竞争力,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 

3.缺乏必要的硬件投入 

传统的“有教室就能授课”的观念已不适应中职学校的办学思路和教学理念。特别是对于强调实践性的连锁经营管理专业,要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在教室里凭着老师一张嘴是办不到的,需要实验室、实训基地以及现代化的模拟实训软件的投入。目前,连锁经营与管理专业缺乏系统的校内实训场所、模拟实验室和有效的校企合作模式,实践教学基地管理机制运行不通畅,急待加强对实验室和实训基地的建设。 

4.师资结构不完善,不能完全适应人才培养的需求 

目前,我国高等院校不设置连锁经营与管理专业,只有高职高专和中职院校设置该专业,导致没有优秀的师资力量输入。并且连锁经营与管理专业起步较晚,该专业的教师大部分来自工商管理、市场营销、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等专业,具备连锁经营专业知识和实战经验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严重不足。在实践教学方面,教学活动容易脱离岗位实际,陷入从书本到书本的“空对空”境地,从而导致连锁经营管理人才培养在技能上难以满足企业的用人需求。 

三、对连锁经营与管理专业建设的建议 

针对以上连锁经营与管理专业教育存在的问题,笔者以职业能力培养和工作岗位实践相对接为出发点,根据就业和创业双线并行的理念,对中职学校连锁经营与管理的专业建设提出四点建议。 

1.根据区域经济发展和行业特点,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指明专业发展的总体方向 

人才培养方案是学校进行人才培养的纲领性文件,目的是培养出具备行业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促动下的职业教育,对区域经济和行业的发展起着重要促进作用。不同地区资源状况、经济发展情况和产业结构是不同的,制定人才培养模式应该因地制宜,从区域内的行业特点出发,避免人才培养与区域经济发展相脱节,为企业培养相关人才。 

连锁经营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需建立在对连锁经营业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合理利用区域内的有效资源,了解连锁经营业运营特点和工作细分,了解区域连锁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和期望,了解已毕业学生在用人单位的表现,从而确保人才培养方案既具有时代性,又具有一定的前瞻性,为该专业的总体发展指明方向。 

2.细分行业业态,划分工作岗位,制定专业核心课程,把握专业发展的核心环节 

连锁专业人才培养几乎面向全行业和全领域,课程设置涵盖了市场营销、电子商务、财务会计、物流等绝大部分管理类课程,学生学而不精,不知道自己到底要做什么,能做什么,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在哪里。就目前企业人才需求现状而言,连锁经营专业学生供不应求,人才培养定位不需要求多求全,辐射所有领域和行业。应先做好行业业态细分,抓住行业的共性,才能更好地界定连锁专业就业岗位,并根据工作岗位培养学生的核心能力,从而打造出连锁专业的特色。

       广东省连锁经营业态虽然涵盖面广,但对这些行业的工作领域进行分析,一般可细分为三个区域,即连锁门店、配送中心和连锁总部,每一区域对应不同的工作岗位,可根据该工作岗位的特点,把握该岗位的核心工作任务,设置专业核心课程。职业资格证书是进入行业发展的“敲门砖”,在能力培养的同时,应鼓励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的“双证”培养模式。结合以上分析,对经管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设置具体见专业核心课程设置表。 

对该专业中职学生的就业方向进行分析,大致有三种。一些文化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就读于职校,是希望拥有一技之长,在毕业后找到一份工作;一部分思想活跃的学生,心理素质较好,抗风险意识和情商比较高,他们更倾向于毕业后自主创业;潮汕地区有许多家族企业,这些学生家族中已有一定规模的连锁门店,选择该专业学习是为了更好地继承家族事业。 

2009年国家商务部指出,加盟连锁创业的成功率高达80%。无论是自主开店还是加盟开店,连锁专业的学生在专业知识和技能上都更具优势。为了保证连锁专业的系统性发展,应根据就业创业双线并行的人才培养理念,结合学生职业发展方向,理論联系实际,设置专业实践项目和课程体系,强化专业认识能力,提高专业应用能力,提前进行社会适应性教育,为毕业后的就业或创业打下良好的基础。经管专业的专业实践项目和课程体系见专业实践项目表和课程体系图。 

4.校企转变观念,实现深度融合,推进专业发展的时代性 

校企合作是人才培养创新的关键,也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特征。要实现校企深度融合,首先必须找准企业的利益诉求点。对于连锁专业来说,学校可依托内部市场和人才两大资源,联合企业开设实训门店或建立创业孵化园,校企双方共建共管。企业可以借此树立品牌形象、提高市场占有率、提升营业额,提前抢占人才资源。学校则可以缓释因独立投资在资金以及经营等方面的压力,实现连锁专业核心课程教学的“岗位化”和专业实践项目的“体验化”,同时提高师资水平。 

连锁经营管理毕业论文例5

關键词:连锁超市 价值链 新业态 优化路径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居民生活水平、消费理念的不断提升,市场供需关系发生了根本性变革。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6年上半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5.6亿元,同比增长10.3%。2000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为兑现入世承诺,逐步取消外国零售业进入我国市场的各种限制,在经济全球化、自由化、信息化背景下,零售业国际巨头纷纷转战中国市场,连锁超市企业竞争日趋激烈。2012年起,我国经济运行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速向中高速换档、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动力向创新驱动,任何行业都必须转型升级才能立足于竞争激烈的市场。同时,2015年10月中央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将连锁超市作为零售业的主流业态,价值链向新业态模式创新也将成为竞争的最高形态。对于连锁超市而言,以价值链上各环节的价值活动作为切入点与商贸流通新业态模式相融合,是创新的核心所在。 

我国连锁超市价值链发展现状分析 

(一)连锁超市行业大多采取集中采购,生鲜食品向“农超对接”模式转变 

在价值链各环节中,采购是最为核心的环节,在整个企业的运营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目前,我国连锁超市行业大多采取集中采购(中央采购),即企业中专设采购机构与采购人员,统一负责企业的商品采购工作,实现低成本、采购集中管控。集中采购有助于连锁超市企业发挥连锁经营优势、提高议价能力,实现规模化经营,保证超市在价格竞争中的优势地位,从而满足顾客求廉的需求,扩大市场占有率。近年来,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对生鲜食品的要求日益提高,连锁超市纷纷改革传统生鲜食品采购模式,通过“农超对接”模式,即由农户与商家签订意向性协议书,向超市直供农产品的新型流通方式,目的在于缩短流通时间、降低采购成本、保证食品安全。如2016年新丝路投资(中国)有限公司在三峡区域展开农超对接项目,参照PGS成立有机种植基地,帮助农产品进入欧尚、沃尔玛等连锁超市,解决销售渠道的“最后一公里”,实现“零”中间商。 

(二)连锁超市物流价值链管理落后,成为限制发展的“瓶颈” 

物流价值链贯穿于连锁超市运营始终,对于调整和优化各价值链环节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我国连锁超市物流价值链运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具体表现于两个方面:第一,一味追求门店的扩张,忽略了后台物流体系的构筑与管理。有的连锁超市企业在追求规模扩张时,只重视门店布局以赢得更多的消费群体,但物流网络未及时扩大、管理观念陈旧,导致商品的调配费时费力,企业总利润呈现持续下降的态势。第二,盲目构建自己的物流配送体系,导致资源浪费、经营成本上升。有的连锁超市企业意识到物流价值链管理的重要性,并着手构建属于自己的物流配送体系,在仓储、设备、运输等方面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直接增加了企业的经营成本。但由于自营物流配送规模小、作业体系不完善,导致运作成本高、效率低下。 

(三)生鲜产品销售作为超市经营重点,成为拉动其它商品销售的重要手段 

当前,生鲜已成为集客能力最强的板块,成为拉动其它商品销售的重要手段。据我国连锁超市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大中城市的连锁超市生鲜区销售额约占销售总额的20%。而欧美发达国家这一比重约为1/3,尤其以经营食品为主的生鲜超市这一比重更是高达70%。可见,我国连锁超市生鲜板块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大润发超市通过对收银条的大数据研究,重点推出荤素搭配好的净菜生鲜品,进行负、中、高毛利商品的混搭,加速生鲜品的周转率,解决生鲜经营的核心问题—新鲜度。由此,还带动了其它商品的销售,如调料、粮食、食用油等。另外,我国连锁超市生鲜产品销售仍旧面临着障碍,如缺乏标准化的农产品、冷链供应体系不完善、深加工冷链食品匮乏等。 

(四)连锁超市价值链体系对接不完全,导致运营效率不高 

目前,我国大型连锁超市已基本实现了设备自动化、价值链流程可视化、管理智能化,实现了价值链体系的无缝对接,减少无效价值链,以信息技术为驱动促进运营效率的提升。但本土的中小型连锁超市价值链管理不容乐观,据我国连锁超市协会统计数据显示,我国中小型连锁超市比例为70%左右,多集中于中小城市或城乡结合部,信息技术应用率仅为18.3%。中小型连锁超市企业构建信息系统往往面临着投入大、缺少技术人员等困境,甚至在运营中根本没有能够统筹全局、进行价值链管理的人员,由此要实现商贸流通新业态创新几乎无从谈起。 

连锁超市价值链与商贸流通新业态的关系分析 

(一)研究模型设计与问卷设计 

连锁经营管理毕业论文例6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在高位运行,连锁经营这种商业态势也迅猛发展,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2007年连锁行业调查显示,2007年“中国连锁百强”销售规模突破一万亿元人民币,达到10022亿元,同比增长21%,高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8%的增幅。门店总数达到105191个,同比增长58%,剔除个别企业超常规发展因素,调整后门店增长17%。一般而言,新开一个连锁店需要人员从数十人到几百人不等,而且要高中低各层次人才配备齐全。可见,我国连锁经营的快速发展急需大量高素质的连锁经营管理人才,为满足连锁经营人才的需求,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应运而生。

高职教育是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就业教育。其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是以培养高等技术性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以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毕业生具有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素质较高等特点。因此,突出能力培养是高职高专教育的特色与关键,本文就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探讨其专业能力的培养。

一、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专业能力

依据连锁企业人才需求和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特征,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主要培养面向各类现代连锁经营企业的一线服务岗位及基层管理岗位的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其岗位(群)为:大型商场的中高级营业员;商业连锁企业门店店长;商场商品部业务主管及柜组长;连锁企业仓储配送中心的一线操作人员及基层管理人员;连锁企业总部管理人员、业务员及分店信息管理员。

根据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未来职业发展需要,合格的高职连锁经营专业毕业生应具备的能力包括两个方面,即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基本能力可以理解为社会性能力,即常说的关键能力或通用技能。这部分能力要求对所有不同专业的高职高专毕业生来说都是应该具备的,具体有三个方面:一是方法能力,包括(1)注意力;(2)分析能力;(3)解决问题能力;(4)判断能力;(5)抽象能力;(6)准确性。二是社会能力,包括(1)责任心;(2)独立能力;(3)执行能力;(4)团体能力;(5)交流能力;(6)合作能力。三是学习能力,包括(1)求知欲望;(2)自学能力;(3)收集信息能力;(4)系统思考能力;(5)创新能力。基本技能就是专业能力,所谓专业能力是指运用专业技术完成某种特定职业岗位。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三大核心技术是商品采购技术、物流配送技术和信息技术。其中商品采购技术包括交易制度、业务流程、商品策略、定价方法、促销手段的制定等在内;物流配送技术包括总部配送、社会配送、配送中心配送等不同配送模式条件下的配送方案制定和执行;信息技术包括POS技术、数据分析技术、连锁经营技术等等,这些都是专业特色极为浓厚的经营管理技能。可见,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在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上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比传统流通业更高、更专的要求。

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专业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所具有的起点高,科技含量大及实践性强的特征给连锁专业能力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我国目前在对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专业能力培养还存在着一些不足。

(一)课程设置体系中没有突出实践性教学的地位。

我国高职现行的课程体系设置和传统本科很相近,课程设置结构也是由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技术课三段组成。从课程名称来看,也强调专业的宽口径和通用性;从实践课时占总课时的比例来看,基本占到30%左右,这与高职所应具有的培养模式显然有较大的出入。

(二)教学环节中没有突出对学生实践性能力的培养。

由于受传统教学模式或学院培养条件的影响,教师在教学环节上往往喜欢多讲理论,在教学方式上多数也停留在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上,结果只能是纸上谈兵,无法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更不能让学生真正学会动手操作。

(三)考核方式过于单一,不能突出高职实践性技能的考核要求。

现阶段存在的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对学生的考核主要还是停留在一张试卷就终结的考核方式。一张试卷的考核方式已经落后于现今电子商务时代的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技能操作要求。

三、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专业能力培养途径

根据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的特点和笔者的实践经验,职业技术院校的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专业能力培养应努力尝试以下方法:

(一)建立模拟实训室。

模拟实训是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教育的一个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实训可使学生熟悉连锁企业管理众多岗位使用的信息技术,从而增强感性认识并从中进一步了解、巩固和深化已学过的理论、方法,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校内模拟实训室除包括实验台和传真机,还包括软件设施,例如购买连锁企业进销存管理软件让学生扮演进货、存货、销售、配送方案及销售分析等各种技巧,体会连锁经营管理中不同当事人的不同地位、面临的具体工作和互动关系,为将来步入工作岗位打下良好基础。

(二)建设校内实训基地。

目前,很多公司出于竞争的考虑,对关系商业秘密或经营核心部分的岗位不愿意外人参与,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连锁经营管理应用性人才能力的培养。为了弥补这一缺憾,学生超市的建设对专业能力的培养显得必不可少。学生超市实践教学的特色在于是真正的实践,而非实验室,为保证能力培养质量,应完全按照正常公司的运作来要求学生。超市的正常经营与管理工作全部由学生来做,教师只负责监督管理,遇到问题,由学生自己解决。根据学生超市的部门设置相应的实训项目,主要有:新商品市场调查、商品采购、促销策划、仓储管理、财务管理、新生培训及人员管理、收银、理货、经营分析等项目。

(三)建设校外实训基地。

学生在毕业实习环节主要赴校外实训基地进行生产实习与毕业实习。校外实训基地除了无偿提供实训场所外,还提供富有实践经验的零售连锁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指导教师共同参与或指导学生实习,使经过实训的学生,其工作能力能适应企业用人要求。

(四)改革传统的考试方式。

传统的一张试卷的考法对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学生专业能力考查有极大的局限性,事实上,作为实践性很强的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来说,卷面分数高的学生并不意味着专业能力强。既然抱残守缺,不如选择能反映实际能力的考核方式,结合校内外实训基地,将课程考核放在岗位中进行。如采用岗前考核、岗中总结和岗后评审相结合的方式考核:通过学生超市和校外企业,在学生正式上岗、实行顶岗作业前,以学为主,在现场各岗位上跟班学习,从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方面定期考核,以确定能否上岗;每周要求学生进行工作总结,作为学生岗中实训及学习过程的考核。每一组别的同学根据各部门学习情况,选择一个课题,在部门学习结束后共同完成该课题,由实训指导教师和企业工作人员对课题进行评审,作为考核成绩的一部分。

(五)积极探索工学结合模式

积极与当地连锁企业合作,创建工学结合模式,即半工半读的形式,即上午学生进行顶岗,企业支付学生劳动报酬,下午由连锁企业总部在每星期组织一至两次理论课程的学习。同时每个门店也将在下午组织一至两次理论学习和案例学习,并对本周工作进行讲评,增强学生对实践工作的理解,以更好地服务于实践。通过这种做、学统一的方式,把课堂办到企业经营服务第一线,把实践当做最好的教育,最大限度地实现在实践中发展专业能力。

四、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专业能力培养保障

(一)教师较强的职业教育理念及较高的职业理论水平是连锁经营管理专业能力培养的首要条件。

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为核心,教师的高职教育理念和教育水平将直接影响着教师的教学行为。只有真正懂得高职理论的教师,才能围绕学生的专业能力的形成进行教学设计,确保学生能够顺利就业。加强教师的高职教育理念与高职理论的学习是连锁经营管理专业能力培养的重要保证。

(二)“双师型”队伍的建设是连锁经营管理专业能力培养的必备条件。

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从事连锁企业一线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其教学内容应突出基础理论,同时又高度重视实践教学环节。这就要求高职营销专业的教师,既要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较高的教学水平,又要有很强的专业实践能力与丰富的实践经验,“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立是高职教育成败的关键。

(三)校内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是连锁经营管理专业能力培养的重要保证。

高职院校对连锁经营管理学生能力的培养着眼于实践能力与动手能力。为了能够达到这样的要求,必须有保证实现这个目标的平台,即必须建立校内校外实训基地。近年来,盐城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在校内建立了商务仿真实训室、会计实训室,在校外与雅家乐集团、时代超市、盐阜人民商场的合作,为学生专业能力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连锁经营管理毕业论文例7

一、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背景

最近十年零售业发展很快,以重庆地区为例,国内外大型连锁企业也纷纷落户重庆,在中国零售百强前十强中,就有7家企业都已经进入了重庆,促进了重庆地区连锁经营业的发展。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重庆市两江新区的设立及国内外连锁巨头的陆续落户,未来一段时间,连锁经营类人才需求将保持增长态势。

重庆财经职业学院(以下简称“我院”)于2008年正式招收B锁经营管理专业的学生,迄今已经培养出8届毕业生,绝大部分毕业生都是在重庆商社集团、苏宁、国美等大型连锁商业企业就职。我们通过走访多家连锁行业企业得知,市场对连锁经营管理人才的需求持续强劲,其中尤以门店店长和销售员的需求最旺盛,约占这类招聘的65%;绝大部分的店长岗位都需要有一定的工作经验,门店销售人员的学历要求一般定位在专科,连锁经营人才的岗位需求中,高职毕业生是主流。通过本论文的研究,将培养一批高素质技能型连锁经营专业人才,缓解重庆地区连锁经营专业人才紧缺的状况,为重庆乃至西南片区连锁行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和保障。

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1、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不突出。调查显示,无论是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在校生还是毕业生,均对人际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商品销售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这五种关键能力有迫切的需求。但我们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以及在构建专业课程体系的时候并在没有重点突出以上能力的培养。

2、对实践环节不够重视。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作为一门致力于连锁行业发展和连锁销售活动的学科专业,因此该专业的教学内容必须紧跟市场发展的步伐,在设计教学内容和项目时应该在市场调查、行业调研的基础上进行。然而我们在对相关专业课程进行调研之后发现,很多实践环节形同虚设,个别老师在开展实践教学的时候,还是以传统的板书形式为主,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并没有真正根除,这很难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也很难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3、实践教学体系有待完善。现如今在人才培养中比较凸显的问题是尚未形成系统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内容都是依托专业课程设置的,实践教学的目标不明确,实训教材的修订也不充分。从整体规划和布局来看,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各个课程间缺少联动关系,这样就导致实践教学的内容相互独立,没有形成有机的整体。

4、实训基地建设薄弱,学生缺乏实训平台。我院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实训室设施设备都比较陈旧,实际的使用频率并不是特别高。另外为了顺应校企合作发展的总趋势,我院与多家大型连锁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所开展的绝大多数合作项目都还停留在表面,并没有实现深度融合,这样就使得校企合作的有效性大打折扣。

三、“四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

“四位一体”通常是指“通识教育+专业教育+个性发展+创新创业教育”四维相融的人才培养模式,其目的就是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基本任务,以高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指导,创建知识渗透、能力提升、品格养成、双创互通“四位一体”的人才培育模式,提升学生的职业综合素质。我们以培养学生职业核心能力为目标,遵循职业能力培养规律,在 “四位一体”基础上形成了“专项技能训练+岗位综合模拟+职业岗位体验+企业顶岗实习”的职业能力培养体系(如图1)。具体实施措施如下:

1、构建系统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要充分体现连锁专业岗位的要求,要与连锁专业岗位群的发展紧密相关。在实践教学环节中,对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现有课程进行有效的整合,把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按照连锁企业运营流程进行排序和整合,使实践课程模块化、条理化和系统化。

2、搭建校企深度合作平台。聘请行业企业的中高层管理者做为兼职教师,让企业能手进教室,为学生讲解实操性较强的课程。另外,把实操性较强的课程搬到企业一线,由企业人员现场讲解或指导,确保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3、增加与企业间的深度合作。以永辉超市有限公司、国美电器、重庆沃尔玛等大型连锁企业为依托的校外实训基地,保证学生有半年以上时间在企业顶岗实习,实现校内学习和企业实践的有机对接。另外,学生通过与企业进行接触,也能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得到熏陶,能潜移默化的锻炼自己的专业能力,这是模拟工作环境很难实现的。

4、建设一支理论和实践并重的师资队伍。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实现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发展目标的关键。因此,培养和引进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实践经验的教师是师资队伍建设的必经之路。我们争取以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为核心,充分调动专业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努力建成一支结构合理、素质良好,与专业发展目标相适应的教师队伍。

参考文献:

[1]叶鉴铭,梁宁森,周小海. “校企共同体”背景下高职学生

职业岗位能力培养新探索[J].职教论坛,2010,25:37-41.

连锁经营管理毕业论文例8

近年来,连锁业发展迅猛,人才需求也急剧增加,同时也促进了高校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开办,为了培养与企业无缝对接的实用型人才,与连锁企业合作,采用“订单式人才培养”成为众多高校的现实选择。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需求的特点决定了该专业非常适合与企业进行订单式培养,那么,如何保证订单班人才培养过程的有效性也成为高职院校普遍关注的问题。

1 高职连锁专业订单班人才培养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广东地区连锁企业,为其培养高素质技能型应用人才,积极努力地与多家知名连锁企业(苏宁电器、屈臣氏等)签订了订单班合作协议,目前已为广州本地连锁企业培养了多名门店基层管理人员。通过订单班培养过程观察、学生实习和企业用人意见跟踪,总结出了一些经验,同时发现了不少问题。

1.1 高职连锁专业订单班人才培养的特点

订单式培养,就是依据企业的订单条件,按照其要求进行学校人才的培养,这是一张“用人”需求的预订单,同时也包含整个教育人才培养的过程。

首先,培养针对性强。企业与学校签订订单协议时,要参与设置学校专业、开发与制定教学计划与课程设置、实施教学过程等环节。

其次,学习时效性强。连锁企业根据自身的岗位水平来安排课程和实施教学,学习和工作交替进行,这种把连锁企业的实践融入教学内容也是定向培养实践教学中的新亮点。学生先学习理论知识,再进入连锁企业中进行实践,最后进行全方面的自我总结,形成了理论到实践再回到理论的良性循环。

另外,订单式培养是希望学校培养出企业需要的人才。因此,在订单式培养完成后,企业应严格按照先前的约定,落实合格毕业生就业,这是订单模式的基本要求,也是区别于其他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特征。

1.2 高职连锁专业订单班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高职连锁专业进行订单培养已逐步成为各高职院校为连锁企业(如超市、酒店等)提供人才的重要途径,在开展订单培养的过程中,各高职院校不断摸索并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

第一,学生工作稳定性差。学生成为订单班的学员,认为将来可直接成为企业的后备干部或某一方面的专业管理人员,没想到在实习期间从事的是企业最初级、最底层的工作,很多学生接受不了自己受过高等教育仍要从基层做起的现实。并在几个月实习后,很多学生反映工作和普通员工没有区别,报酬却相距甚远,认为这是不平等待遇,因此毕业生到订单企业就业的比例偏低,用人单位也很失望。

第二,实践与教学存在差距。其主要表现为在校课程内容与实际工作内容不一致,所学与所从事工作岗位所需不能完全融合。

第三,教学管理跟踪不到位。在学生到订单企业实习过程中,很少有学校教学管理人员或教师到企业实地了解学生实习情况并答疑解惑,学生感到顶岗实习后就是“打工没人管”,特别是在考核时多数是交一份让企业盖了章的实习报告,中间过程几乎未见教学管理跟踪。

第四,与企业合作深度不够。目前多数是学校主动寻找企业,力求学生毕业有出路,而合作企业多数只提供高职人才培养的实践场所,企业接收实习学生人数有限。另外,企业讲究效益,这与学校目标有差距的,订单企业向高职院校提供的资金和资源方面的投入有限,企业并未全面参与专业建设,合作企业的资深人士参与教学的人数比例及承担的课时比例偏少,企业专业技能人员未能充分参与高职人才培养过程中来。

2 高职连锁专业订单班人才培养过程的有效建设的策略

2.1 严格按程序制定订单计划

企业在实施订单式计划前,需要认真的安排订单程序,按照一定的顺序严格执行,这样才能够充分保证项目的有效性。连锁企业在进行人才外订计划之前首先应对它的用人要求做出正确的判断;其次,依据企业对于人才需求的预测来确定与高职学院签订订单计划时采用的外包培养方式,与学校商定培养计划;再次,在合作的过程中,连锁企业应全程参与并关注合作人才的培养过程;最后,在学生毕业进入工作岗位后,连锁企业须进行人才培养效果评估,反馈到合作院校,以期今后的合作过程中进一步改进。

2.2 制定严格而有针对性的培养计划

连锁企业在定向培养人才普遍有着自身的想法,在对与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有定向培养合作关系的苏宁、屈臣氏等做的调查了解中发现在定向培养中,企业方更注重的是企业文化的熏陶,欲提高学生对企业的认知度。

订单式培养过程中,我们应主动变化办学体制与课程设置,针对连锁经营行业的需求,以市场作为最终导向。现在有很多高校的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专业的课程设置仍然秉承传统教学模式,技能课与理论课、实训课等比例严重失调。在教学过程中着重理论教学,忽视实践过程;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这种现象与连锁企业专业技术技能突出,应用能力强,实践比例高的特点相违背。因此,在客观上要求高校的办学方针和课程设置要与连锁企业紧密联系,如制定专业教学目标、教学计划可聘请相关连锁企业高层人员共同研究;在课程中加大实训环节的训练,专业课程的教学可以定期聘请连锁企业人士听课并分析问题所在;专业的实训课程应根据连锁企业实际岗位要求来安排,并能根据连锁经营行业技能的变化持续修正。总之,应该立足于连锁经营行业的要求,以市场为导向,在订单式培养模式中寻求新的教育突破。

2.3 注重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连锁专业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是新形势下的人才培养举措,院校与连锁企业在合作的时候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来确定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思路,以期达到更优的培养效果。

2.3.1 以需求信息定订单班人才培养方式

开展订单班培养的前提条件是连锁企业对连锁专业人才的需求与支撑。正因为这样,培养过程中应坚持以连锁企业的需求作为根本出发点,充分的了解和掌握连锁企业对新形势下经营管理人才的知识、态度及能力等连锁行业工作要求的规范,以区别连锁行业在不同的职位上对人才需求的差别,通过这种方式来制定更为科学、详细的订单培养内容。同时,还应该注意积极主动地发掘出用人单位对连锁专业订单班人才培养工作的支撑需求,从已经合作过的企业中充分吸取经验,如在连锁店企业中按需要聘请一些业务水平高的兼职老师,全面利用连锁企业的场地资源条件来开展实地模拟教学,为全面的进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订单人才培养来铺平道路。

2.3.2 实施校企合作教学委员会指导下的双向论证人才培养模式

订单式培养的目的是要培养出连锁企业发展过程中所需的高素质人才,所以应该组成由连锁企业的兼职教师和学校的专职教师一起合作的的教学指导委员会,这在订单式培养过程中是可以发挥其重要作用的。另外,需明确这一教学指导委员会的主要任务:确立订单培养班级采取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订单班的课程设置形式和课程教学法的改革与创新;需要双方合作编订的定制培养教材;合作开发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相关科研研究项目;积极商议连锁企业对培养过程的相关资助标准;协商解决订单培养在进行过程中的产生的种种问题;追踪订单培养的学生实习及就业等。

同时需要注意的是,由于企业与学校追求目标的不同,订单式培养体制下,不能一味迎合连锁企业,需要的是探索出一条培养方案的双向论证方式,要尽力解决人才培养过程中突出的问题。比如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最终的人才培养方案,可由连锁企业和学校共同制定,要重点分析人才培养模式除了满足连锁行业的基本需求,还能否满足对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和长期发展。

2.3.3 充分发挥连锁企业的场地资源优势

在连锁经营管理院校的实训场所应该依据连锁企业的实际情况充分结合相应的工作内容来进行安排和设计,要配置在连锁企业工作中实际需要的专用设施设备,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在实训期间真正感受到连锁企业的文化环境和工作氛围,使学生尽快融入连锁企业文化。除了完善学校内部的实训场地,连锁经营管理专业院校还应该大力开发合作连锁企业的的相关资源,强强结合,来形成全方位的连锁企业岗位实训体系,实现双课堂教学的优势,用以培养合格的连锁经营管理人才。各连锁企业作为订单班培养人才的训练基地不仅是学生进行实训学习和开展工作的场所,也是开展实际应用教学培养和学生进行模拟上岗的重要阵地。

2.3.4 升华教学期间的控制作用

订单班所培养的人才是否合格,需要连锁企业参与评价,而连锁企业对人才素质评估的参与,需要双方在教学的各个流程中进行良好的分工和项目合作,升华教学期间的控制作用。如在教师管理上,通常需要聘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老师到学校上课,因为上课过程中专业教师的地位也是不可取代的,他们负责的是理论联系实践的综合课程训练环节,而有的课程如门店运营实务、商品推销技巧等则要请来自连锁企业的人员来进行教学。所以,校企双方的专、兼任老师应时常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交流,加深教学内容与方法之间的沟通联系。另外可以通过教学指导老师与专职教师合作的办法来进行学生的考核,学生实习完成之后,应该以连锁企业对其综合评价为最终的考核依据,连锁企业方面的培养对口人事主要来负责学生的成绩评定和答辩安排,全面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等。合作企业的参与可加强学生的实习认真度,引发学生的工作兴趣,加强他们的责任感,使之尽快适应企业氛围,主动为企业想问题,解决问题,这也为企业发展选拔人才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2.3.5 确立长效培养模式

从目前调查来看,订单式培养正处于纵向发展的关键时期,订单式培养模式也从以前的从数量上下单转变到从质量上下单,从松散的订单培养方向发展到各方面联合进行的培养方向,以此来建立起连锁企业人才订单的计划性长效培养模式。在订单班培养过程中,需要持续的打造多形式、多层面的人才培养方法。

【参考文献】

[1]叶丽.“校企合作”培养高职人才模式探析:以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为例[J].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5:16-19.

连锁经营管理毕业论文例9

1.连锁经营现状

连锁经营是一种现代流通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是现代商业和服务业发展的基本方向。世界上第一家近代连锁店——美国“大西洋和太平洋茶叶公司”成立于1859年,这是当时世界上最早的正规连锁公司。此后不久,在工业发达国家,连锁经营取得了普遍成功,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一些先进的工业国家和地区也先后引进了连锁经营,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连锁业不仅在量上发展很快,而且从零售、餐饮等行业渗透到各种服务业,并且经营趋向国际化。

我国的连锁业起步较晚。虽然连锁经营在我国起步较晚,但发展极为迅速。目前我国拥有连锁体系5000多个,是世界上连锁经营体系最多的国家。据统计,“十一五”期间全国共有各类连锁门店约10万家,占零售业和餐饮业总额的20%,并且还在以年递增35%的速度持续发展。然而连锁业的发展速度还是难以适应我国经济飞速增长和人均收入迅速提高的现实。

但与连锁业的迅速发展不相适应的是,我国连锁经营管理人才却相对短缺。由于行业发展过速而人才培训机制不足,连锁经营行业正在面临人才荒,其中尤为稀缺的是管理型人才。按保守估计,目前全国连锁行业的管理型人才缺口至少为60万。连锁经营行业正在面临巨大的人才荒,而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方式之一是加快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高等院校培养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有望提供人才补充。

2.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从目前来看,连锁经营的快速发展急需大批应用型人才,而开设连锁经营管理这一专业的学校并不多,所以说专业建设成为提高连锁经营管理人才素质的重要途径。

科技含量高是连锁经营最突出的特点之一,这一特点对从业人员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连锁经营管理人员必须能懂得现代连锁企业经营管理的专业知识,具有连锁门店运营管理操作技术,以适应现代连锁经营规范化、制度化、规模化、现代化的要求。然而,由于我国连锁经营发展迅速,人员需求过猛,相当多的经营管理人员没有经过正规的专业学校教育或培训,不少管理人员虽然经过短期的上岗培训,但远远适应不了连锁企业经营、管理上的需要。

高等教育在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建设上表现出明显的滞后性。近年来,连锁经营的迅猛发展给高等院校提出了一个新的要求,就是加快连锁经营管理理论研究,以指导连锁经营管理实践。就目前来看,我国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建设尚属起步阶段,只有部分院校开设了这一专业,且以专科院校为主。由于是新增专业,毕业生人数也相对较少,所以连锁经营管理人才现在还很少,这种状况与连锁业急剧发展的态势极不相称,专业建设问题迫在眉睫。

专业建设是提高连锁经营管理人才素质的重要途径。一般而言,连锁经营所需人才可以通过以下形式进行培养:一是出国考察和委托国外先进企业培训,积极学习外国先进经验。二是鼓励先进企业采取国外连锁企业的办法,设立自己的培训机构,根据连锁企业的实际需要,对原有企业的员工进行连锁经营实用技术的培训。三是依托大专院校、研究单位,对连锁经营企业的员工进行系统培训。这种方式是最切实可行的一种人才培养途径。这也就对我们院校提出了一个要求,即加快专业建设步伐,强化连锁经营管理理论研究,建立连锁经营管理教育培训基地,有条件的院校应考虑设置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可见,专业建设是提高连锁经营管理人才素质的重要途径。

3.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建设

正是因为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作为培养连锁经营人才的高校应当发挥其优势,培养更多的既有理论功底、又有实际操作能力的毕业生为企业服务。下面拟从订单式、2+1式、弹性学期制、实验实训室建设四个方面分析连锁经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3.1“订单式”培养模式

所谓“订单式”,是指企业根据岗位需求与学校签订用人协议后,由校企双方共同参与选拔学生、组织教学、考核上岗等一系列教育教学活动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企业定期派资深人士指导校方教学工作和提供实习指导,校方则按照企业要求有选择地录取学生进行定向培养。订单式办学模式,实现了学校、企业、学生“三赢”,有效地解决校企之间对人才的供需矛盾。这种办学模式、人才培养规格和能力标准是由双方制定的;理论教学在学校,发挥了学校理论教学的优势;实践教学在企业,充分发挥现场和企业专家、高级技术人员在培养学生技能上的作用,学生在真实的企业环境中获得操作能力;企业对合格的毕业生可以全部录用。

订单培养的第一步就是要全方位、多层次跑“订单”,其次是按企业人才“订单”开设专业,进行课程设置和师资队伍组建,加大实践操作训练,做到“少理论,多实践”。在师资建设上,也可以考虑按“订单”要求组建,保持文化课教师相对稳定,专业课教师合理流动,学校需要的专业教师可在社会上、行业中聘请。推进订单式培养思路,职业技术教育的办学形式必须更加灵活。在教学实施中,可以采取学分制培养,扩大“订单式”办学规模,初步构建起人才培养的立交桥。

3.2“2+1”培养模式

“2+1”培养模式是利用学校、社会两种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交替安排学校理论课程学习和校外顶岗实习工作,对学生进行“知识+能力+素质”的一种教育培养模式。当前,多数高职院校实行工学结合的模式是顶岗实习“2+1”或“2.5+0.5”,简言之,就是高职三年学制,用“2”(“2.5”)年完成专业基础、专业理论课学习,“1”(“0.5”)年到企业进行生产性顶岗实习。

“2+1”培养模式将会实现“多赢”,其作用不仅体现在学生实习上,还体现在与企业、各地政府、行业组织的联系上。在实习生驻企期间要重视学生反映的问题,关注学生的发展状况,保证学生的利益,让实习生有不同的“冷暖”体验,为就业积累经验。同时避免只顾学校自身利益而损害它方利益的短视行为,要积极协调各方的关系,积极探寻完善的相应方法与措施。

3.3“弹性学期制”培养模式

“弹性学期制”是将一学年分为几个学期,利用灵活弹性的学期实现工学结合。此类模式的目的不是直接解决学生的就业岗位问题,而是着眼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为学生将来找到更好的就业岗位打下基础。

对连锁经营专业人才培养而言,由于受市场季节性波动的影响,连锁企业对学生顶岗实训的需求在一年中的不同时间段有较大波动。连锁企业均对接受学生顶岗实习表示欢迎;受春节、中秋、国庆、“五一”等节假日的影响,企业希望的顶岗实习月份多在1、2、10、12这几个月份。学校既要依据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也必须考虑学生的利益。只有很好地满足企业、学校和学生三方的利益,找到校企合作的结合点,使参与者都能从中得到利益,实现“多赢”,工学结合模式才能顺利实施。基于此,高职院校有必要将传统的3学年、6学期按照企业经营生产的周期要求改革为弹性学期,并根据企业实际需求设置学期起止时间,这就是“弹性学期制”工学结合模式。

3.4实验实训室建设

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企业实习基地建设是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加强实习基地建设,高职院校必须重视校企双方利益,校企双方共赢是建立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企业实习基地的基础,校企双方共同参与是建立企业实习基地的机制保证,提升学生职业能力是建立企业实习基地的最终目标。

校企双方应关注对方利益,满足双方的合理需求,实现校企共赢。对于学校而言,在确定企业实习基地时,应着重考察该企业基本条件是否符合实践教学的要求。只有满足高职人才培养要求,才符合专业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的要求。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共建企业实习基地的宗旨是以实践为导向,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但目前高职院校实习基地建设重形式、轻实效的现象十分突出,应当有所改革。

4结论

连锁经营在我国的快速发展更进一步对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在建设这一专业的时候,应采用订单式、2+1式、弹性学期制等多种方式,多角度全方位的培养所需人才。

参考文献

1 岑丽阳.连锁经营管理专业能力结构和实践技能培养方式探讨[J].商业经济文荟,2006;(4).

连锁经营管理毕业论文例10

高等职业院校是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的摇篮,高职类院校开设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是适应了社会经济的发展。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经济市场越来越复杂化,因此,要求连锁经营企业的经营及管理人员要具备更多专业性知识与技能,连锁经营企业只有拥有足够的专业管理经营人才,连锁企业才能更好的适应目前复杂化的经济市场,连锁企业才能够得以更好的发展。高职类院校开设的连锁经营管理专业能够培养出一批既具备扎实专业知识,又具备娴熟的专业技巧的专业型人才。根据人们积累的教学经验,教学工作者提出了实践教学模式的新思路,其对于连锁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十分有效,本文就对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模式进行简单的介绍。

一、加强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建设的方法探究

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模式的建立要从三个方面着手。第一要使高职类院校转变对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教学模式,学校要彻底转变其教学观念,认识实践教学对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教学的重要性,并积极建设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模式;第二学校要注重教学方法的改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第三要落实学生的实践教学基地,实践教学基地包括校内的实践教学基地和校外岗位实践基地,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模式需要大量的实践基地供学生学习实践,以达到让学生在实际实践中学习更多的专业知识的目的[1]。

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教学理念的转变

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是近年来新设立的专业,其发展时间较短,其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上都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目前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教学模式主要以专业知识的教育为主,此前高职类院校由于不了解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及其教学效果而未重视其实践教学模式的建设,因此在传统的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教学模式下培养出来的人才虽然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但由于缺乏实际的实践教育而不能最大限度的利用其所学知识,培养出来的人才对连锁企业的发展与建设也还缺乏了解,所以这些人才刚进入到实际岗位上时的工作能力有限,需要经过长时间积累工作经验才能将所学的知识熟练运用于实际的工作之中。根据长时间积累的教学经验发现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模式对于人才的实践能力的培养十分有效,实践教学模式能够大大提升连锁经营管专业培养出的人才的质量。近年来高职院校越来越重视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建设。高校想要更好的建设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建设首先要转变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教学模式,重视实践教学模式,科学的构建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模式及其实施的具体方法,从而最大幅度的发挥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效果,培养出更多优秀的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

三、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教学方法的改进

目前高职院校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教学方法主要以课堂教学为主,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教学内容主要是连锁经营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与相关的管理技能。连锁经营管理专业课堂教学的时间有限,不能够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加以实践,因此学生学习到的连锁经营管理知识大多是基本理论知识,学生即使很熟练这些理论知识,但若不将这些知识与实际相结合,并运用于实践连锁企业管理之中,学生则不能将这些知识融会贯通,熟练运用[2]。传统的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教学方法以课堂教学为主,课堂教学是通过老师教授学生相关的专业知识,然而这种教学方法下学生学习相关知识时是被动的,这会大大降低学生学习的效率。因此实践教学理念下还要进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教学方法的改进,老师在课堂教学时要注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及实践能力的锻炼,提高学生对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兴趣,让学生们主动学习,并积极参与各项实践以锻炼自己的专业知识。科学的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教学方法是实践教学模式所必须的,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制定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对于提高学生学习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知识十分有利,其还能加快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建设的进程,并提高实践教学的效率。

四、经营管理专业实践基地的落实

(一)校内实践基地的建设

实践教学基地是学生进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实践的场所,因此只有落实了实践基地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才能够得以顺利实施。校内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必须要尽量追求高度模拟实际的连锁企业经营管理情景。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是为了培养符合社会发展趋势的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为了帮助连锁经营企业得以更好更快的发展学校要尽量高标准、高质量要求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学生。实践教学模式的实践环境对实践教学的效果影响很大。实践教学就是让学生处于实际的连锁企业经营环境之中,以培养学生知识运用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实际操作能力、沟通能力等各种综合能力[3]。学校建立的校内实践基地要尽量为学生提供多层次、多形式、多样化的环境,因此学校建设的实训室应该具备以下几个特点,第一,要建设一个以连锁经营管理理论为基础,以最先进科学的连锁经营管理体系与制度为依据,构建一套具备完善的连锁经营管理程序及信息化系统、相关的专业设备、科学的规章制度的实训室。第二,实训室要结合当时连锁企业经营的现状,建设符合连锁经营企业发展的实践环境,实践环境需要体现当前连锁经营企业发展的所有特点。

(二)校外岗位实践基地的建设

不论校内实践基地建设的有多接近实际连锁企业的环境,其与连锁经营企业的实际环境都有一定的差异,因此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实践基地的最佳选择为校外岗位实践基地。校外岗位实践基地的环境是最接近学生以后的工作环境的,因此在实践教学中学校要尽可能为学生落实更多更好的校外岗位实践基地。顶岗实习是目前连锁经营管理企业校外岗位实践最为常见的方式之一,顶岗实习是即将毕业的学生在进行毕业实习时到校外连锁经业企业顶岗实习,顶岗实习可以锻炼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等各项综合能力,此外在顶岗实习阶段学生的专业老师还可以帮助学生解决学生在实习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从而让学生在单纯的校园环境与复杂的社会工作环境之间有一个良好的过度,如果学生顶岗实习期间表现优秀还可以直接留下工作,这还解决了学生毕业找工作的问题[4。校外岗位实践对学生专业知识的理解及各种能力的培养十分有利,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建设中要重视校外岗位实践基地的建设,以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实践环境。

五、结束语

连锁经营企业近年来蓬勃发展,因此社会需要的连锁经营管理人才也越来越多,且随着社会竞争压力的不断增加,连锁企业对连锁经营管理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适应社会的需求,许多高职院校已经设立了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以培养优秀的专业人才促进连锁企业的发展。经过教学研究表示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对于培养更多高质量的连锁经营管理人才十分有效,因此研究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并不断对其改进十分必要。

参考文献:

[1]王晓兰.构建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新思路[J].中国成人教育,2008,(16):136-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