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心理素质教育论文模板(10篇)

时间:2023-03-21 17:16:26

心理素质教育论文

心理素质教育论文例1

中职毕业生由于就业困难,升学愿望更加强烈,导致了升学竞争的加剧,“应试教育”的产生,使得作为手段的成了不少学生追求的主要目的甚至是唯一的。因此他们的常常停留在知识的表层,而对蕴含在知识中的智能价值则不很重视,其素质的提高也就成了空中楼阁。这种情况不改变,创新意识、创造能力就成了无本之木。职校摒弃“应试教育”的倾向,可从根本上解放学生的思想,活跃学生的思维,有利于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这正是激发学生创造力不可或缺的基本条件。

二是要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

知识经济需要具有综合能力的通才,只有专业技能是不够的。为此,要改变过去职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知识面过窄、过专、过偏的现象,进一步拓宽专业范围,淡化专业界线。在课程设置中要削技强干,加强综合性强、适应面广、有较强的迁移价值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的教育与训练,以此来增强学生对科技发展新趋势的反应能力与创造潜能。

三是要加强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

面对竞争,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能永远是胜利者,相反,失败却是常有的,理性地面对失败,经得起失败的考验,应当成为现代人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为此,职校要改变过去对学生重智力培养,轻心理健康教育的现象,要在重视培养学生智力的同时,通过各种方式,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着重培养他们开拓进取、自强自立、艰苦创业的精神,以及对挫折、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

二、知识经济要求职业教育的课程不断更新且呈综合化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更新周期缩短,职校要改变过去课程设置上的单一、狭窄现象,加强课程综合化。要根据人才市场的现实需要和技术发展的潜在要求,科学地确定各类教育的结构和各类课程的比例,力争做到:

(1)既重视课程的性,又不否定课程的基础性。在注重应用性的前提下,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能力,使学生具有较大的自我学习和发展的潜能。

(2)既重视课程的专业性,又不否定其适应性。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生产、管理一线的应用型人才,这就决定了课程及课程体系必须以职业或职业群需要作为重要依据加以框定,具有一定的专业性。但在注重专业性的同时,也要在课程设置中注重学生适应性从业能力的培养。这种能力更多地表现为奠定在较高科学文化知识基础上的一种迁移能力。否则,专业太窄,无法使他们的知识、能力、品格得到全面发展,容易造成他们专业不对口而一时无法向其他领域转换。

(3)文科相互渗透。,我国职教培养的人才知识面窄,文理学科各不相通,已不适应知识的需要。为此,在课程设置上应文理兼容。

(4)增加选修课。特别是中等职业学校,过去选修课较少,有些学校甚至没有,这显然不符合知识经济所需的人的全面发展。因此,职校应增加选修课,且允许学生跨专业选修课程,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他们对知识技术的自主选择权利,摆脱他们的被动客体地位。这有利于学生全面地认识知识,使其素质全面提高。

三、知识经济要求职业有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职业教育要求培养有较高综合素质的人才,也就需要有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目前,职教师资水平参差不齐,教师知识结构不合理,实践动手能力弱,这势必教学、科研水平的提高。为此,职教要大力加强教师素质的培养与提高。

1.培养一大批一专多能的师资队伍。

职业学校的教师在以本学科教学为主的前提下,根据学校教学需要及自身条件和兴趣,选择一至两门与本学科相近或相关的课程进行系统。这有利于更好地协调课程间关系,也有利于教师从专才向通才发展。

2.优化教师的知识结构。

心理素质教育论文例2

有些学生由于在中学时一心扑在学习上,过着“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生活,这样的学生一般很少和同学交流,也没有什么业余爱好。可悲的是,这样的状况还常常被老师和家长引以为傲,是好学生的标准。等他们考到大学之后,也很少主动与人交际,由于进了大学失去了中学那种模范的光环,就变得更加孤独,甚至产生自傲心理,觉得自己与众不同,有种顾影自怜的感觉,总想着别人去主动接近自己,自己绝不主动接近别人。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孤僻内向的性格,不愿意投入到火热的集体生活中去。还有一些学生由于自小被家人呵护,成为家中的小太阳,什么事都不会做,以至于进入大学后对自己的生活也不会打理,要么怕洗澡,身上出现异味;要么怕洗衣服袜子,影响其他同学,如果指出他的毛病,他还火冒三丈,拒不接受,这样也引发了交际方面的孤独,他自己不屑与人交往,别人也不愿意和他交往。也有些女生,仗着自己有三分美貌,就常常以绝代佳人的姿态孤芳自许,要么一言不发,整天沉默着,要说话就是语言尖刻的“毒舌”,这也是一种心理问题。

(二)厌学心理

有些学生在高中就不想学习,产生厌学情绪,被家长逼着考大学,进入学校以后又故态复萌,对所有的学科都没兴趣。没有家长的约束,就更加肆无忌惮,逃课,在课堂上心不在焉,精力都用在网络上,男的全身心投入到游戏中,女孩则沉醉于淘宝;要么就将精力用在恋爱上,根本不为以后的就业着想。也有一部分学生本来也是爱学习的,在高中经历了一番痛苦的磨练之后,进入大学发现学习环境相对轻松,紧绷的神经一旦松懈下来,反而产生了厌学情绪,觉得考上大学不过如此。还有的是因为社会上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影响,使他们觉得读大学和不读没多大区别,因此也失去了学习动力,开始厌学。除了以上两个心理健康问题之外,还有一些心理问题也困扰着学生,例如有的学生因为个头矮,容貌欠佳而产生自卑;有的因为家庭生活穷困,和有钱的同学相比产生较大的落差,总觉得别人看不起自己。

(三)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造成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有几个方面,一个是家庭,一个是学校,还有一个就是社会。在家庭教育方面,有的家庭由于父母离婚,对孩子缺少教育,使孩子终日生活在战战兢兢中,以后就会形成孤独不合群的性格;有的是过分溺爱,养成了唯我独尊的个性,并且生活自理能力差。还有的家长在孩子读幼儿园和小学时,孩子与人产生纠纷,家长总是在别人身上找原因,从来不在自己孩子身上找原因,这样就使孩子养成了缺乏责任感的个性,错的都是别人。在学校教育方面,主要是应试教育的影响,有些老师偏爱那些文静的、爱学习的学生,对于他们的业余爱好都不了解,也不鼓励他们积极参加各种活动,总将那些埋头学习,不与人交流的学生当做模范表扬,使这类人一直以为自己不交际是种美德,以后就造成了他们孤傲的性格。有些学校在教学时只注重考试成绩,对于文化课之外的课程干脆停止不上了,这样的学生进入到大学后,对于一些有益的活动无法介入,也容易促使他们的心理问题产生。社会的影响主要是拜金主义流行,使那些家庭贫寒的学生产生自卑;也有的是对于外表美的推崇,使那些身材和容貌不佳的学生产生自卑。

二、高校语文教学中的心理教学实施优势

针对高校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纠正的方式并不是专门的心理疏导,而是要通过人文素质的提高来潜移默化地进行纠正和疏导,因此在高校语文教学中实施心理素质教育就是最好的选择。

(一)语文教学中的心理教育优势

语文作为一门特殊的学科,不仅具有工具性,还由于人文性,因为语文是记在人类文化的载体,伴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而不断进步,是人类历史文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的工具性决定了语文具有记载、描述、解惑和探索的功能,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伴随着语文教学中的听说读写功能,可以领略丰富的人文思想和人文内涵。语文学习的这些特点为心理教育提供了条件,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借助语言向学生讲解,与学生产生交流。而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听说读写等不同手段,将自己对文章学习的理解、认识和感悟都反映出来。这个过程带着强烈的个人感彩,将自己的个性凸显出来,使同学们看到了此人的个性特色。一堂语文课中,老师、学生、课文、课文作者以及文中人物交织在一起,形成了比较、质疑、参照、启迪和吸收的相互作用,观点相同的人会觉得找到了知音,观点相悖的人会忍不住针锋相对,据理力争。这样一堂课就成了语言的交流空间。高校语文教材所选取的内容都是经过千挑万选的优秀作品,这些作品有的凝聚了人类的美好感情,有的蕴含了学者的思想精华,这些作品都是人类历史文化发展中的优秀成果。在学习过程中,作品中的审美理念和人文主义思想可以给人以思想上的启迪,进而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心理,给学生以正能量的教育。

(二)语文教学对心理教育的渗透

在语文学习中,通过语文的学习,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的积极交往。像我国古典文学中的《俞伯牙摔琴谢知音》和《史记》中的《将相和》,通过对人际关系的正确处理,可以让学生知道朋友之间的珍贵,以及在国家和个人之间的正确取舍,让学生学会正确的分享,学会宽容和沟通。在语文学习中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励他们去自主学习,在课文中有许多古人通过努力学习用知识改变了命运,像头悬梁锥刺股的苏秦,囊萤映雪的车胤和孙康,凿壁偷光的匡衡等。还有一些古诗也深刻揭示了少年时代学习的重要性,如“少小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等。还有一些作品可以用来激励学生的意志,如卧薪尝胆的越王勾践,受过宫刑仍然坚持著书的司马迁,为完成《游记》而坚持不懈的徐霞客以及周游列国的孔子等。语文学习中更多的是培养健全的人格的作品,像努力探索的屈原,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还有为了尽孝而弃官的李密,忧国忧家的杜甫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等,这些人都是具有担当的人,为国家,为人民或是为了家里老人都勇于牺牲自己的利益。通过学习,让学生培养良好健全的品格。

三、高校语文教学中的心理素质教育实施方法

(一)高校语文教学中的心理素质教育实施的前提

在高校语文教学中实施心理素质教育,前提条件包括教师素质、师生关系和教学环境。作为高校语文教师,首先要具备优秀的素质,这些素质包括有健康的心理素质,能及时调适自己的状态;要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手段,能吸引学生听自己的课;还要具备教育和心理学方面的知识;最重要的是要有一颗宽容的心,爱自己的每一个学生。良好的师生关系也是建立在教师具有宽容的胸怀和极大的爱心基础上的,只有教师爱学生,愿意倾听学生的心声,学生才会爱老师,认真听他上课。这种关系不仅建立在课堂上,也包括在生活中,教师不仅要在学习上关心每一个学生,更要在生活上关心他们。教学环境应该以民主和宽松为主,这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改善过去那种一人讲课大家听的传统方式,让学生自主讨论学习,学生可以反对老师的观点,提出自己的看法,这样才能使学生有浓厚的学习兴趣,教师千万不能因师道尊严而对学生的态度产生抵触情绪。在语文学习中还可以采取多种形式,比如像教学一些戏剧剧本时,教师可以作为导演,知道学生排练一出话剧,让学生深入到角色中体会人物的情感。还可以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将课文转化成有声有色的视频,加深学生的印象。

(二)语文教学中实施心理教育的途径

利用语文教学实施心理素质教育要从课堂中和课堂外两个途径入手。课堂教学实施心理素质教学主要通过对课文内容的学习,让学生树立起良好的品德,如善待别人,学会与人共处,明白交际的重要性,还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人在世上的价值不是因为外表的优秀,而是对社会的贡献;也不是有钱就是优秀的,良好的品德比金钱更重要。还要学会善待父母,明白父母的养育之恩,要学会感恩。不仅要感恩父母,还要感恩每一个对自己有帮助的人。此外还要学会担当,学会面对困难和逆境。这些在所选课文中都能学到。另一个途径是来自课外实践,可以让学生走上社会,走进生活中,如参加志愿者活动,让他们用实际行动去帮助别人,体会给予的快乐,这些活动可以加强学生的交流能力,也能帮助他们认识社会,了解生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除了课外实践之外,还可以让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多阅读一些经典之作,了解前人的思想,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

心理素质教育论文例3

耗散结构沦是比利时布鲁塞尔学派领导人普里高津教授从事非平衡热力学和非平衡统计物理学研究的成果。他发现在一个远离平衡的开放系统中,无论是力学的、物理的、化学的、生物学的,还是社会的、经济的系统,如果系统不断地与外界交换物质和能量,在外界条件过渡到一定程度,系统的内部的某个参量的变化过渡到一定的阈值,通过涨落系统就可能发生突变,由原来的无序的混乱状态转变到一种时间、空间或功能的有序的新的状态。这种有序状态在不断地与外界交换物质和能量中得以维持,并保持一定的稳定性,不因外界的微小扰动而消失。这种远离平衡的新的有序结构,普里高津把它称为耗散结构。作为一种新的科学方法,耗散结构理论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也给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

一、从耗散结构理论看,对大学生实施心理素质教育是必要和可行的

1.大学生心理系统是一个开放的系统

耗散结构形成的首要条件是开放.只有开放才能生存,系统要与外界保持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只有这样才能从外界输入负熵,抵消系统本身的熵增,系统的总熵减少,“吐故纳新”,才能使系统由无序走向有序,形成耗散结构。

大学生心理系统本身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大学生正处在青年中期,是心理素质建构的关键时期,也是他们完成社会化的重要时期。旺盛的精力,鲜明的个性,优良的思维品质,强烈的求知欲,执著的探究精神,敢于叛逆、蔑视权威的勇气都使得他们的心理处于一种高度的开放状态,对新的文化和观念有着强大的吸纳和摄取能力,对知识和真理的追求更为执著和迫切,理性重塑自我的愿望也是非常主动和强烈的。这一切都成为我们对其实施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的先决条件。

2.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系统处在远离平衡态的非平衡态

开放系统可能有三种存在状态:平衡态、近似平衡态、远离平衡态。耗散结构理论排除平衡态和近似平衡态。所谓远离平衡态的非平衡状态就是有差异、分布小均匀的结构状态。“非平衡是有序之源”,耗散结构只有在开放的条件下才能“生存”,只有不断地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系统才能远离平衡态,从而不断地推动系统由无序走向有序、由低级有序走向高级有序,形成新的有序的耗散结构。

大学生心理内部的矛盾和冲突是比较激烈的,他们正处在追求同一性的过程中的迷失和混乱之中,加之来自社会方面的竞争的加剧、观念的变革、信息的激增、文化的碰撞、生活节奏的加快、人际关系的复杂等因素又使大学生不得不去面对。受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当前的社会伦理价值正处在由无序向有序重新建构的过程中,传统的道德思想与现代生活方式交叉与并存,社会还尚未建立一个稳定的价值坐标体系,这就使大学生群体感到无所适从,使他们处在梦想与磨砺并存、挑战与机遇并存、希望与绝望并存、快乐与痛苦并存、幸福与苦难并存的充满矛盾和多元化选择的时代。他们没有了主体的社会信仰标准,又缺乏对新旧观念整合的能力和经验,自我观念又尚不定型,不能有效地运用自我防卫机制,这样必然会使他们道德困惑、认知失调和心态失衡。

3.大学生的心理系统存在急剧的涨落现象

耗散结构理论认为,涨落指系统中某个变量的行为对平均值发生的偏离能使系统离开原来的状态或轨道。涨落与“变化”和“偶然”相关,当系统处于非平衡状态时,涨落可能通过相干作用,被反馈放大成“巨涨落”,从而导致系统从不稳定状态跃到一个新的有序状态,形成耗散结构。

大学生是充满活力的群体,思想观念还不够稳定,情感丰富且又两极性明显,情绪波动较大,心理处在动荡起伏的状态。来自社会方面文化价值观念的转变,更激起了大学生心灵的“振荡”。随着西方文明的涌入、网络时代的到来,迅速涌现的新事物、新思想、新潮流,给原有的传统的、稳定的价值体系以很大的冲击。随着我国经济体制转型而引起政治、文化方面的变化,多层次的经济形式导致文化多元性,也导致主体的、核心的价值信仰发生了危机。在社会经济结构发生巨大变革、社会法规不健全之际,大学生是怀着激动而不安的心情,随着变革的滚滚激流来审视社会的。受社会上权钱交易的泛化、财富不正常的聚敛、职业道德的败坏等不正之风的严重冲击,折射到校园里便会出现拜金思潮、享乐主义、个人主义。人们很难对什么最能体现人生的价值、什么样的生活才是幸福的等…系列问题达成共识,甚至不同年龄阶段、同一个人对同一问题回答也不一样,从而使人产生不安和焦虑。久而久之,就成为大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一个诱因。

4.大学生心理系统具有非线性作用机制

耗散结构理论认为,开放系统内部各个要素之间必须存在复杂的非线性相互作用,只有这样,才可能使系统的各个要素之间产生协同作用和相干效应,即各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不是简单的数量相加,而是相互制约、相互融合,系统整体功能实现倍增,使系统由无序变成有序,产生耗散结构。否则即使系统处于开放和非平衡条件下,存在涨落,也不可能形成耗散结构。大学生的心理系统恰恰存在这种非线性作用机制,具有可能形成这种耗散结构的条件。当教育主体、教育客体、教育介体、教育环体相互协调、相互适应时,能产生协同作用和相干效应,增强心理素质教育的效果,从而使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建构更加有序,形成耗散结构。具体来看,在心理素质教育过程中,如果不同教育主体对教育客体施加的影响一致,在教育环体各因素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形成都产生积极影响的情况下,就能够形成教育合力,增强教育效果,促使大学生心理素质向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形成更为有序的结构。同时又存在这样一种情况,由于教育主体思想水平、认识能力有差异,教育客体的思想水平、接受能力不平衡,又有不同教育主体对教育客体的影响不协调、相互对立甚至冲突的情况,再加上改革开放和经济全球化的影响,教育环体中也存在对心理素质形成的消极影响,这样,就难以形成教育合力。

二、借鉴耗散结构理论,加强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

1.建构开放性、多元化的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系统

面对纷繁复杂、竞争激烈的知识经济时代,培养大学生的开放性、弹性人格,使之消除激烈竞争所带来的烦躁、脆弱的心态是十分必要的。弹性人格是一种健康的人格,它主要包括:(1)和谐的人际关系;(2)良好的情绪调控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3)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从大学生心理素质系统来看,必须保持非平衡状态,充分认识系统与外部环境、系统内部之间的开放作用。孤立、封闭、僵化的平衡态的心理素质系统是不能发展的。只有保持非平衡状态,才能形成稳定有序的结构。因而在进行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时,教育主体、教育客体都应具有开放的意识和普遍联系的观点,正确看待环境中的有利和不利因素,确定教育的近期目标,促进教育内容的更新,解决教育过程中的社会要求与当前大学生心理状况的矛盾,促进心理素质教育的发展。首先,教育主体与教育客体要注重创新精神、时代意识的培养,使双方更能适应新的环境,增强教育的开放性。其次,教育主体应不断地提高自身的心理学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加强人文修养,增强人格魅力,使教育客体对主体的信任感增强,有利于教育的顺利展开。再次,在复杂的环境下,教育客体要不断提高心理素质的自我建构意识和能力,强化自我教育。第四,积极利用现代先进的教育介体,增强教育的时效性;优化教育环境,为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不断提供新的信息、积极成果。

2.注重涨落,加强引导,把握大学生心理发展的方向

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实质是内部涨落发生并放大的过程。因此,进行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时,必须认真研究涨落,特别注意在当大学生心理素质系统处于临界点、关键点时,必须及时创造条件,促进和扩大某种涨落,因势利导,促使其向健康的方向跃进。首先,教育主体应有敏锐的观察力,从大学生的生活、学习、工作各方面收集信息、分析信息,了解他们的心理状况,这是引导的前提。在目前要特别关注大学生可能因厌学、自卑、人际交往障碍、生活贫困、失恋等原因造成的情绪方面的任何意外和变化,深入把握其情绪变化的脉搏。其次,学会做过细的工作,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不忽视大学生所发生的任何意外和变化。再次,教育主体应科学研究和预测大学生心理变化的发展趋势或事态可能发展的方向,有针对性地做好防范于未然的工作,从而有效地避免大学生心理系统发生“巨涨落”。

心理素质教育论文例4

马克思在揭示人的本质时指出:“人的木质不是单个人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可见,大学生的心理素质的主要反应是在他们学习和生活实践中形成的,是社会实践的产物,实践性和社会性是大学生心理素质的主要特征。

2.心理素质的内潜性

作为素质的组成部分,心理素质还具有潜隐性的特点。心理素质表现为一种本质的潜在力量,大学生的外在气质、性格等,并不能静止地体现其心理素质水平的高低及其心理素质结构是否完善,只能通过大学生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体现出来,可见,内潜性是大学生心理素质所具有的共性。

3.心理素质的稳定性

大学生心理素质的稳定性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心理素质是以先天禀赋为基础的,这种遗传素质给予心理素质第一种稳定的特质,它很难随环境及大学生品质的改变而改变。其次,在大学生经过发展和成熟阶段后,其心理素质水平及结构也已相对稳定,无论是个体努力还是外界环境的强制性输入,都很难改变其心理素质的稳定性。

4.心理素质的可塑性

除了稳定性外,在大学生个体发展和成熟阶段,其心理素质还具有极强的可塑性,外界的教育性输入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形成起着关键性作用。大学生群体正处于心理素质的可塑时期,我们不能否认在个体进入成熟期后,其心理素质的稳定性不是绝对不变的,但在大学生群体价值观念、心性品质的发展与形成时期予以正确的教育和引导,使其形成完善的心理素质结构、符合其社会角色的心理素质水平,无疑是教育工作者必须要完成的任务之一。

二、实现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途径

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方的支持与合作。可以把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比作四个系统:课程系统、学生系统、专家系统、社会与家庭系统,这个四个系统共同组成了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四维结构。在这个四维结构中,课程系统是基础,学生系统是课程系统的深化和发展,而专家系统是对课程系统及学生系统的监控与干顶,社会与家庭系统是对前三个系统的辅助和支持,每个系统中都可以有针对性有目的的采取不同的方法,选择教育途径。

1.课程系统

大学生课程系统包括规范的课堂教育和有目的性的各学科渗透教育。可以在大学生必修的思想道德修养课中开设心理素质教育的专题,同时开设心理学、心理训练等选修课程,使大学生明确心理素质的内涵与重要性,普及心理健康与心理防御知识,以此来引导和开发大学生的创新性思维,促进其心理素质水平的提高。

2.学生系统

大学生学生系统是以学生为主导的心理素质教育系统,包括如大学生心理协会的社团组织和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在心理电影、“心理一角”等社团活动以及各种社会实践中,学生是组织者,也是参与者,可以使学生积极地把课程系统中输入的知识转化到实践中,并内化为心理素质,在无形中提高其心理素质水平、完善心理素质结构。

3.专家系统

专家系统是指以专家为主导的心理素质教育活动。包括讲座、报告、个别谈心及团体咨询,设计专业的心理测验并建立心理档案。由于心理专家在理论与实践上的权威性,这种专家系统中的活动更易为大学生所接受。同时,专家系统可以对课程系统及学生系统进行监控与干预,使各个系统协调动作,积极配合心理素质教育工作的开展。

4.社会与家庭系统

社会与家庭系统是以社会人士和家长为主导的心理素质教育活动。这个系统与以上三个系统不同,并没有明确的内容但作为大学生心理上的支持者,其引导和教育的作用不容忽视。

综上所述,心理素质教育的各个系统并不是独立存在的,只有系统之间发挥联动作用,教育者根据学生的情况,采取科学、有效的教育方法与教育途径,才能保障心理素质教育顺利实施。

三、开展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具体措施

现阶段,我国教育界关于心理素质的教育内容并没有进行统一的规范,学者们对心理素质教育内容的界定也有所不同,借鉴众多学者的观点,心理素质教育的内容应包括心理健康教育、心理防御与防治教育和创新素质教育三个方面。

1.心理健康教育

参照学者们的理论研究,结合社会实际需要以及大学生自身发展要求,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应该至少包括如下几点:

(1)性格特征素质教育

性格特征素质教育以培养大学生意志力、耐挫力、独立性、责任感、自我调控力、自信心的教育,以提高大学生自我认知水平为目的。在自我认知方面,使大学生了解认知发展规律、特点,通过心理学知识的学习和实践,使大学生正确、全面的认识自我,学会冷静、客观地分析和思考问题。

(2)自我调控教育

自我调控教育包括情绪控制、情绪调节和行为控制三个方面。大学生是年轻的群体,心理发育程度决定了其情绪及情感波动较大,使他们了解情绪变化的特点,并正确认识自己的情绪及情感波动,形成良好的情绪控制与调节能力,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待人处事,从而对自己的行为有一定的自控力。

(3)意志力与耐挫力教育

意志力与耐挫力教育的目的,是使大学生了解意志的作用及自身意志的弱点,提高大学生克服困难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其果断、坚毅的意志品质,提高承受挫折的心理能力,这种能力也正是大学生自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必备的素质。

(4)心理动力素质教育

心理动力素质教育包括成就动机、荣誉感、抱负、求知欲与进取心。动机是个体始动和维持活动,并驱使活动朝着一定目标进行的心理倾向,是推动人行为的内在力量,它表现在指向目标、满足需要的实施过程中。

大学生作为21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正确而坚定的人生动机,强烈的荣誉感与抱负心,不断的求知与进取,是大学生适应社会需要、祖国建设需要和自身发展需要的基本要素。

2.心理防御和防治教育

心理防御和防治教育是在以上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基础上,对大学生开展的有重点、有针对性的引导教育。

心理防御机制的概念可以用来解释个体应付挫折情境时,为防止或减低焦虑等精神压力所采取的一种习惯性的适应行为。自我防御机制是一种缓解情绪紧张、维持心理平衡、调节行为表现,使之符合外界要求的方法和手段。它既是一种挫折反应,又是一种应激策略,既是一个潜意识的精神内在过程,又是一个可以进入意识层面、并能被主体继发认知的行为方式。

显然,只有既能减轻内心痛苦,又能适应外界环境,才算是成熟的防御机制,否则,不论偏向哪一方,都是不良的防御机制。当内在或外在的刺激因子引起情绪冲突时,防御机制开始起作用,在心理学上,影响防御机制的主要因素有成熟程度、刺激、人际关系、社会支持、性别等(本文主要筛选对大学生群体比较重要的影响因素),而大学生群体正处于心理尚未成熟、外界刺激较为频繁、很少寻求社会支持的年龄阶段,因此,正确引导其心理走向,使其形成良好的心理防御能力,对大学生全面发展意义重大。

心理防御与防治教育可以选择在大学生中比较容易出现的问题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和教育,如人际关系的防治与防御教育。由于大学生心理尚未完全成熟,在人际交往中容易出现一些问题,导致人际交往障碍,出现交往恐惧、人际关系紧张、沟通不良等现象,甚至会产生嫉妒、猜疑、自卑、孤独的心理,严重影响正常人际交往的建立。教育工作者可以根据大学生这一特点,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交往观念,掌握人际交往的基本技巧,帮助学生解决现实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增强其心理防御能力。

现阶段,我国大学生心理防御与防治教育的关注重点,应该放在“新生现象”教育、学习压力防治教育、就业压力防治教育、情感困惑防治教育、人际交往教育等“社会支持”范畴的心理教育上。

3.创新素质教育

众多学者针对心理素质教育的理论和实践表明,创新能力是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只有大力加强大学生创新素质教育,才能有效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质量,实现大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

创新是在前人或他人己经发现或发明成果的基础上能够做出新的发现、提出新的见解、开拓新的领域、解决新的问题、进行新的应用、创造新的事物,创新能力是人类区别于其它动物的重要特征之一。创新素质是主体通过有目的的创新行为表现出来的积极的心理取向。

关于创新人格,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斯腾伯格提出高创新力所具有的7种人格特征:能容忍模棱状态、具有克服障碍的意志、具有自我超越的愿望、受内在动机驱动、具有适度的冒险精神、希望得到认可、具有为获得认可而努力的愿望。但以上所列的并没有完全概括创新素质的人格特征。在此基础上,有学者提出创新素质的基本构成因素,即创新初期的原始感情或动机、创新过程中的毅力和独立精神以及创新后的自信(即掌握命运的感觉)或自我超越的想法,同时,强烈的好奇心、顽强的毅力、勇敢的进取精神是创新人格的必备因素。

根据以上关于创新能力的理论,大学生创新素质应具有以下五特征:(1)有观察事物的习惯,并能将此进行发散性思维;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并敢于对权威性观点提出疑问。(2)凡事总想找出真正答案。(3)有自己坚定的立场,能耐心听取并接受别人正确的见解,从中发现问题或受到启发。(4)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5)凡遇到问题总是喜欢在解决方法上另辟蹊径。因此,大学生创新素质教育可以针对以上特点设计教学内容,以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其创新素质水平。

参考文献:

[1]冯正直,王滔,吴明.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7.

[2]王有权.对心理学中自我问题的探讨[M].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2002.144.

[3]张大均.关于学生心理素质研究几个问题[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00,(3).

心理素质教育论文例5

从现有研究看,对学校心理素质教育的研究比较多,研究者们也找出了学校心理素质教育和培养的有效途径,如专题心理素质训练、学科教学渗透、学校心理辅导与咨询等。随着学校心理素质教育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开始重视家庭教育对学生良好心理素质形成与发展的助推作用。

一、心理素质教育家校合作的意义

(一)心理素质教育家校合作可以优化教育资源,全面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

家校合作中,家庭全方位支持学校教育工作,学校尽全力帮助家长解决在教育子女的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进而使家庭和学校在教育过程中密切合作,互相配合,发挥各自的优势,优化了家校教育资源。

学校和家庭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场所。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教育环境,父母的教育方式和家庭环境对孩子的认知、个性、社会化、心理健康等因素都有非常重要的影响。然而,家庭教育中存在许多值得关注的问题,如家长缺乏儿童心理学方面的专业知识、对教育缺乏正确认识、教育方法粗暴等。

孩子从六七岁开始,学校成为了他们的主要学习、生活场所,他们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度过,教师和同伴成了影响他们发展的重要因素。学校教育具有系统化、专业化的优势,但也存在对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不利因素,如大班教学,教师缺乏对每个学生心理的全面认识。

家校合作可以充分利用两者的资源,发挥各自的优势,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把握好学生发展的关键期,推进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发展。

(二)心理素质教育家校合作可以提高家长素质,形成良好的家庭心理氛围

家校合作教育不只是使学生受益,同时也给家长们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学习机会,使家长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教育管理能力,从而更多地从孩子的身心健康的角度来看待孩子的发展。也就是说,家校合作也会提高家长的心理素质水平,改善亲子关系,形成良好的家庭心理氛围。

(三)心理素质教育家校合作可以促进学生学业成绩的提高

我们的研究发现,学生心理素质与学业成绩是紧密联系的。在对小学生心理素质的研究中,我们发现,学业成绩高分组学生主要分布在心理素质较好的水平层次,学业成绩中等组的主要分布在心理素质中等水平层次上,而学业成绩低分组的主要分布在心理素质不好的水平层次。对中学生心理素质的研究中,我们发现,学业不良学生在智力、创造力、抱负、独立性、坚持性、求知欲、自制性、自尊心、责任感等因素上与学业优秀学生有极显著的差异:学业优秀生在各项心理素质上的平均分明显优于学业不良学生。这说明,学业优秀学生的心理素质整体优于学业不良学生。可见,心理素质的提高能够促进学生学业成绩的提高。

具体说来,如果父母经常参与家校合作活动,并且在教师的帮助下在家庭中帮助孩子学习,那么孩子往往会从两个方面受益:第一,可以提高孩子一些科目的学习成绩;第二,如果父母与学校合作得比较好,他们的孩子会更加重视家庭作业和学业成绩。这种积极的态度是取得学业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心理素质教育家校合作的现状及问题

在对学生的教育过程中,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发挥着重要作用。从心理素质教育的现状看,目前在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培养时,我国更多地注重学校的训练与教育,而对作为学生重要生活场所和心理环境的家庭却比较忽视,更没有把学校心理素质教育的主导作用与家庭心理素质教育的助推作用有机结合,更好地探索学校与家庭教育的合作机制。

(一)家庭与学校教育指导思想存在显著差异

由于我国素质教育不断深入发展和中小学教师的教育实践的加强,大多数教师能充分认识到培养孩子素质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而多数家长教育能力不强,教育方式不科学,仅以孩子考高分为目的,以高分作为考好学校、找好工作的资本,不懂得培养孩子的全面素质。

(二)教师与家长之间缺乏理解、信任和互相配合

教师与家长虽对孩子的教育都很重视,但是家长对教师的工作态度、工作方法、道德水平、业务水平均持不信任态度。教师对家长的认同情况要略好一些,但也不容乐观。而且,教师与家长均缺乏一种一贯的、积极的、主动的合作愿望,双方各自长期“孤军奋战”,不能有效挖掘合作教育的资源,只有在孩子“犯错误”时,这种合作愿望才相对强烈。

(三)家校合作的具体操作逐步规范,但实效性低

由于学校教育改革在不断地深化,许多学校逐步重视家校合作资源的开发,如举办家长例会、实行家长接待日制度、教师家访、建立家长委员会等。家长会、家长学校已逐步成为教师与家长联系的重要方式。但是这些组织在执行、督促、检查上还存在疏漏,如联系方式不当、联系频率不高、联系面狭窄、联系内容偏、联系制度和组织名不副实等,同时活动周期长。

(四)教师、家长交流的内容偏颇,且缺乏协调、统一

教师、家长交流的内容集中在孩子学习方面,这反映了教师、家长对孩子学业成绩的高度重视。但是,有些家长和教师对孩子学习成绩的重视却陷入狭窄,即只重视分数;有的则只注重孩子是不是守纪;至于身体方面、审美方面、劳动方面的交流内容却非常少。交流内容的偏颇,易造成孩子畸形发展,并使教育实效性降低。

三、心理素质教育家校合作的方式

(一)开设心理素质教育家长培训班

家长的教育观念、教育方式等家庭因素对学生的心理素质有重要的影响。举办心理素质教育的家长培训班,可以帮助家长提高素质,增强家教能力。有经验的学校将心理素质教育家长培训班的学习内容规定为:学习心理素质教育的基本知识,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掌握常用的教育方法;提高自身素质,“以身立教”;改变教育方式,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重视熏陶教育等。具体的方式可以采用发放家教指导手册、组织各种亲子活动、时常和家长进行电话交流、定期开展家教讲座等。通过交流、指导等方法,使家长增长家教知识,主动配合学校工作,同时利用反馈机制,学校可以帮助家长发挥家庭个别教育的优势,提高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效果。

(二)加强家校联系

家校合作是家庭与学校共同发挥教育作用的好形式。为此,学校必须和家庭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

加强家校互访。教师应加大家访频率,了解学生的家庭教育情况和学生在家的思想状况、生活情况。定期开家长会,及时对家长进行一些必要的心理健康辅导,使学校和家庭在教育上取得一致;邀请家长到学校了解情况,共同商榷教育方法;设立热线电话,耐心解答家长咨询的问题。

座谈、交流。以家长会、家长—教师讨论会等形式开展家长和教师之间的对话和交流,共同探讨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措施,总结家教经验,树立家教典型。

建立家长开放日制度,让家长参与心理素质训练课。通过这种活动,教师、学生、家长可以在平等的氛围中交流心得体会,感受心路历程。家长开放日制度还可以使家长更多地了解学校的教育内容、教育方式以及学生在学校中的表现,增强家长对学校的信任,拉近家长和教师、家长和子女的心理距离。

此外,还应定期向家长汇报学校、学生情况(如发放材料、通电话、通信、设立网络论坛等),评价激励家长(如评优秀家长、优秀家庭,为其他家长树立榜样等活动)等。

(三)聘请家长辅导员

为了有效利用家庭教育资源,学校可以聘请一部分家长作为学生的辅导员,负责组织学生在社区的活动。家长辅导员们一般是邀请有文化、有耐心、再就业的家长担任。学生们在社区的活动,包括少先队体验活动和体育运动等,一般应由学生自己设计,制定出方案后,再由家长辅导员提出意见。通过这些活动,使家长和孩子的关系更为紧密,同时增强孩子的组织能力、合作意识和自信心。

(四)成立家长委员会

北爱尔兰大学教授摩根等人曾把家长参与学校活动的形式分为低层次的参与、高层次的参与和正式的、组织上的参与。低层次的参与是,信息传递(双向沟通)和参与子女学习;高层次的参与是,应邀参加学校活动和培养对学校的兴趣;正式的、组织上的参与是,协助学校运作和参与学校决策。家长委员会就起协助学校运作和参与学校决策的作用。可见,家长委员会是家校合作的最高组织形式。家长委员会的成立可以是家长们自发组织的,但主要应有学校发起和组织。一般来说,家长委员会可以有十多位家长代表组成。为了加强家长委员会和学校的联系,家长委员会中还应有3名学校管理人员或教师参加。家长委员会对学校心理素质教育实施监督,并经常性地提出建议,督促学校提高管理能力、开展丰富的教育活动,并参与学校心理素质教育方面的重要决策等。

心理素质教育论文例6

课改方案的宗旨是加强素质教育。方案中提出素质教育包含的政治思想、科学文化、身体心理和劳动技能等四方面的内容。但目前,对这四个素质的内容阐释各有不同,这就给课改方案实施带来困难。为此,我们依据国内外素质教育的理论和学校教育、学生的实际,初步确定中小学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

政治思相素质包括政治、思想与道德三方面的内容,在这些内容中道德是核心。中小学加强道德教育,就是加强品德教育。只有学生养成良好的品德,才能在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中逐步形成较强的社会责任感、义务感。

科学文化素质包括知识、能力等方面的内容。获得知识,要借助认知能力,而认知能力主要表现于一个人的智力。所以说,智力偏于认识,它着重解决知与不知的问题。能力一般说偏于活动,它着重解决会与不会的问题。认知和活动是统一的,所以智力与能力有着密切的联系。但不管是智力还是能力,其核心均是思维。因此,要提高中小学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核心是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思维品质。身体心理素质一般认为包括运动技能和心理品质等方面的内容。身体素质主要是指力量、耐力、速度、协调平衡和对自然、环境、社会的适应等方面的能力。

心理素质是指有比较完整的稳定的心理倾向,能积极调节自己与社会环境之间的平衡,能自觉控制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以适应社会的发展。不管是身体素质教育还是心理素质教育,中

小学基础教育的任务主要是让学生去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将个体发展要求与社

会发展要求统一起来。而在这个“统一”的过程中,顽强的毅力、坚强的意志是核心问题。

要教育学生从小会劳动、会动手操作,最重要的是要教育学生自觉地积极地参与劳动。故而

该素质教育的核心应该是学生参与劳动的态度,即立足于“愿不愿”,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只强

调“会不会”。

二、落实三个板块课程的教学要求,充分发挥其合力作用,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必修课。必修课是提高学生基础学力的主要阵地,是个性发展的基矗在实施课改方案时,必

须予以充分重视,我们采用:1.钻研新教材,要求教研员、基层教师学习新教材,钻研新

教材。为此,我们狠抓备课,狠抓教材,教研员不仅自己要了解新教材知识点编排的意图、

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知识的重点、难点,还要指导帮助教师把握新教材,提高驾驭新教

材的能力。早在1994年我们就提倡教研员下基层上实践课,至1994年下半年全室教研员无

一例外地均自觉到浦西、复三孝西凌家宅幼儿园上课研究,取得对新教材的第一手材料。目

前上课实践已形成了制度。

2.研究教法,这是素质教育的需要,是当前课堂教学还存在很多问题,主要问题是相当一部

分教师还没有从素质教育的高度,没有从“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高度去认识课堂教学,这

就给素质教育设置了障碍。为此,我们在调研的基础上经过分析筛选决定把改革课堂教法的

立足点放在“思维训练”上,重点是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教研室于

1992年起就开展“如何加强课堂教学思维训练”的课题研究,各学科根据这个总课题,结合

学科的特点选定课题,成立课题组,以点带面开展研究活动。

3.研究考法,我们根据课程标准总目标和年级分目标的要求,反复学习教学评价的方法。我

们大胆尝试了口试(如语文、英语学科)和操作(如理、化、劳技等学科)考试。有些学科

以平时考核为主取消阶段考试。这样做减轻了学生的过重负担,让他们可以学得生动活泼些,

教师也可放手教学,有利于向素质教育转轨。

选修课。开设选修课是上海市中小学课程改革方案的主要特点。按课改方案规定,选修课是

由学生自由选择的、在老师的指导下修习的课程,它是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的主要阵地之一。

为了实施课改方案,我们采用:1.组织选修课教师的培训。1995年暑假我区对选修课教师

培训了2次,一次由大同中学教师负责,性备涸穑瑺共培训27门学科,参加的教师多达220

人次。

2.提出分类教学要求。我们根据选修课开设教学的要求,结合学校的实际,将本区10所完

中分成三类。一类是完全按方案的要求让学生自由选择,设置的科目基本能满足学生的需要;

第二类是基本上按方案的要求开设,学科门类虽然比较少,学生选择的余地也不多,但是还

是从拓宽、加深等方面让学生有发展的余地;第三类是由于搬迁拆房等原因尚未按要求开设

选修课。选修课都是必修课的延伸,但是延伸不是增加一节必修课,而是要针对学生实际,

或补缺,或提高。

区教研室对这三类选修课在调研、听课的基础上报出分类教学要求,并加强分类指导,保证

选修课的因材施教。

3.加强选修课教学管理。年级组负责选修课的学籍管理,教研组负责选修课的教学管理。有

的学校,如大同中学、敬业中学在实践的基础上对选修课学习成绩的评价作了探索性研究,

取得很好的成果。比如大同采用“特长认定”的办法,得到市课程办的认可,并认为这是创

举,也是今后的方向。敬业中学长期坚持开设选修课,每学期将学生成绩记入成绩册,并通

过多种形式展示成果,学生、家长反响很好。

活动课。课改方案把活动课作为一类课程,与必修课、选修课并提,显然不同于过去的第二

课堂。尤其是小学与初中阶段设置该类课程是方案的一大特色。

它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们采用:1.提供活动课教材。现在作为正式

课,教材就成为首要问题。而基层教师大多数没时间编写教材。于是我们千方百计多渠道地

提供教材。

2.培训活动课教师。在方案试行中,我们积极创造条件培训活动课教师,培训形式多样:第

一种是由少年宫组织培训;第二种是能者为师,由基层学校教师参与培训;第三种是邀请名

人或有一技之长的艺人参与培训。

三、抓好各级各类师资培训,提高师资队伍的素质,以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

我区承担中学劳技、小学《自然常识》和《生活与劳动》三门学科的试验任务,这三门学科

的市级培训也就由我区承担。四年来,我们为全市试验学校培训了数千人次,每次寒暑假培

训参加的人数是其他市级培训无可比拟的。尽管这三门学科教师专职少,兼职多,但参加培

训很少有缺席的。由于教材组与教研员合作协调好,认真负责,每次培训都受到学员的称赞。

我们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自然常识》与《生活与劳动》两门学科的青年备课组既在课改试

验中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又使他们在课改中得到了锻炼,他们有的在区、市及全国各类教

学教研评比中获得高奖,有的已被提拔为领导干部,他们都深感青年备课组对自己的培养很

重要。

选修课教师十分缺乏,我们就组织教研员、大同中学有经验的教师担任培训。

本区自行培训选修课教师,这在全市属首创。

活动课教师培训的任务也很重,我们就组织教育学院和少年宫、少科站联合办班,也顺利地

解决了本区活动课的师资问题。

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提高教师的教育理论水平非常重要。这几年我区首先注重区教研员的

素质提高。教研室组织教研员有计划有目的地学习教育教学理论,还组织教研员下基层上课,

参加课改实践,既了解了教学第一线的状况,也取得了对基层教学的指导权。教研员在自身

提高的基础上,带教基层青年教师,组织他们参加教研科研,今年青年教师向市申报教科研

课题的48位,超过历年。我们还利用学科中心组、课题组活动,组织小组成员学习理论。最

近,我们着重学习“思维训练”方面的理论,并扩大影响、带动基层骨干教师学习。

加强素质教育,就必须打破以智育作为衡量学校办学水平的传统的评价机制。

心理素质教育论文例7

一、心理健康的意义

心理健康是指个性心理和本身及环境条件许可的范围内,所能达到的良好功能状态。也就是说,个体心理具有平稳的,良好的状态,对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及身体环境有良好的适应性,并具有良好的功能状态。开展体育心理健康教育是指体育教学活动要遵循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要求,提高贯彻“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自觉性,充分发挥体育修心养性特殊作用并加以拓展,协作学生开发心理潜能,渗透以认知,个性心理、心理品质、情绪情感、心理适应为主的教育,指导与帮助学生排除心理困扰,克服心理障碍的过程。

二、心理发展在体育课堂教学中的特征

体育实践类课程的课堂上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直接体验性。其他学科课程的信息渠道主要是听觉和视觉,学生无法直接地去体验。但体育课就不一样,身体练习中的乐与累,苦与甜,成功与失败,学生则是可以直接体验到的,这种变化多端的直接体验都是实现学生心理发展的温床。

二是表现性。语文老师观察着一个眼巴巴瞪着老师的学生,这个学生是因为回忆着昨天的球赛而发愣?还是因为在学习中产生了迷茫而发呆?老师无法得知。体育课就不一样了,学生通过情景变化来表现出感情变化,学生通过参与游戏情节表现出成功的喜悦和失败的苦恼,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来显示他们的个性特征。不论这种角色是小学低年级游戏中的老鹰、母鸡和小鸡,还是到了高中阶段篮球比赛中的后卫、中锋和前锋,这种角色变化就是未来生活的演习,更是在体育课堂上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最佳时机。

三、体育课堂中心理发展的内涵

以身体练习为主要特征的体育实践类课程,其学科的主要特征是技艺性,其思维特征主要是形象思维。抽象思维,是以客观实践为依据的求同思维,就象物理、化学、生物学科那样,任何实验得到的是惟一的结论。而形象思维是以主体的体验为根据的求异思维,就象体育、音乐、美术那样,任何作品都具有不同的风格和流派。因此说,体育学科是实现学生个性发展的学科。

体育课堂上学生的个性心理得到发展,具体内容非常广泛,其主要表现在情感、意志、态度和价值观四个方面。情感集中表现为爱与恨,从小处着手则包括了对体育的兴趣、爱好,对同伴的接纳与容忍,对老师的尊重与交流,直至对公共财务的爱护和保养;从大处着眼则包括了爱祖国、爱人民等。意志主要表现在强与弱,这包括了勇敢、顽强、毅力等。态度集中表现在知和行的关系上,它是在认知、情感的基础上进一步确定行为动向,这和形成稳定爱好专长,进一步学会锻炼方法,养成锻炼身体习惯,向终身体育过渡有着直接的关系。价值观主要表现在对美与恶、好与坏的判断上,友好合作是对的,互不服气是错的,遵守规则是对的,违反纪律是错的等。上述四个方面均是符合体育课特点的,也是最容易和体育课的身体练习相结合起来,共同发展的领域。

四、如何促进学生在体育课堂教学中的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不仅要具有良好的心理状态,而且还要懂得维持和调节良好心理健康状态的原则和措施。关于如何通过体育课堂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以下仅从四个方面谈谈个人看法。

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抓好环境创设。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悉心培养学生对教师的敬爱与信任之情。课堂上教师要组织好每一次活动,关心每一个学生,认真对待和设法满足每一个学生正当的需求。对他们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要认真考虑,仔细回答。还要善于用语言和非语言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学生的感情,如鼓励的话语,赞许的目光,理解的表情等。教师还要尽可能进入学生复杂多变的内心世界,分享学生的喜、怒、哀、乐,使学生相信教师能够懂得自己的体验,能够知道自己的孤独,能够懂得自己的失望,能够理解自己的气愤等等。总之,教师对学生热爱、负责、尊重之情,不仅会赢得学生对教师之爱,也为亲密、充满真诚的师生关系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2.结合教材特点,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体育学科教材中蕴涵着丰富的心理健康因素,为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和充分的保证。例如:基本体操和队列、队形练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和动作思维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制力和坚韧性,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自我表现和群体合作的意识等;游戏活动更是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广阔天地,它能使学生充分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加深对同伴的情感,增强交往与合作。同时,游戏活动对学生思维的创新性、敏捷性、有序性和合理性,对学生意志的独立性、坚韧性、果断性和自制力,以及陶冶学生的情操,调节学生的情绪方面,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3.及时发现和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体育课堂教学是进行知识、技术和技能的传授过程,这个进程也包括情感上获得成功感的愉悦体验。学生在学习过程和身体活动进程中的行为、表情、意志等外在表现是其心理状态的真实反映,很容易发现存在不同心理障碍的学生。体育教师要善于发现问题并针对不同的心理问题,正确引导,及时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例如:学生刘某由于在上小学的时候跳高摔伤过,所以一见到杆就害怕。这时候就需要老师帮助她消除胆炔心理。首先,可以和她谈心,告诉她小时侯受过伤,现在害怕是正常现象,但我们必须要勇敢地面对,不能躲避困难,不然很可能会发展成‘恐(跳)高症’,也会给生活带来不便。然后在课堂上,让班里体质较差的学生做示范,又故意安排让一名同学,让她跳过去后摔在垫子上,证明只要有自我保护的意识,也不是随便就能受伤的。进一步消除她的胆怯心理,终于在同学们的热情鼓励下,她跳了过去,在战胜了自己之后,她激动地流下了泪水。我想这可能成为她一生的财富。

4.因材施教。作为一名体育教师,我们更应该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应该把学生的心理变化、情感变化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落实在自己的教育行动中。我们必须根据不同性格的学生,进行不同的施教,这样才会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例如:那些孤独怪僻的学生,我们首先应该调整他们不合群、不善交往的现状,为他们选择足球、篮球及拔河等集体项目。这些群体性的运动项目有利于个体消融到群体之中,逐步适应与同伴交往;对于那些性情急躁容易激怒的学生,可让他们多下棋、打太极拳、慢跑等;对那些自负好强的学生,教师可以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爱争强好胜的长处,和一些不足之处,选择一些难度大、动作较复杂的技巧性运动,如跳水、体操等项目,也可以找一些实力超过本人的对手打乒乓球,羽毛球,不断提醒他人外有人这个不变的道理。

体育课堂教学中心理教育渗透内容具有广泛性、整体性,它不是对学生的某一种心理缺失来针对性地咨询、辅导或训练,它是针对学生的整个体育学习心理世界而言的既有兴趣、情感因素,也有意志、个性成分。从功能上讲,它是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将心理影响积淀在学生的心理结构之中。总之,体育课堂教学应当把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到学校重要议事日程上来。特别是体育教师应该树立心理健康教育的强烈意识,在教育教学中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以使学生个性得到健康发展,深化学校素质教育改革,培养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具有鲜明个性的跨世纪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心理素质教育论文例8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5.05.076

Effects of Etiquette Education on Tourism College

Students' Professional Psychological Qualities

TANG Cheng

(Guilin Institute of Tourism, Guilin, Guangxi 541006)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connotation of civility education and college students' psychological quality, civility professional psychological quality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as well as the significance of tourism institutions to strengthen the cultiv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civility elaborate three aspects of education, aims to strengthen tourism institutions civility promoting education and development to provide guidance and reference.

Key words etiquette education; professional psychological quality; etiquette training

大学生职业心理素质是指与人所从事的职业匹配的心理素质总和,其结构包括职业认知、职业态度和职业技能,具有稳定性、基础性、综合性和发展性特征,对职业活动有制约、调节和鉴别功能。它是大学生职业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又有所区别,一般侧重于心理素质,主要包括从业者认知、感知、记忆、想像、情感、意志、态度、个性特征(兴趣、能力、气质、性格、习惯)等方面的素质。

文明礼仪教育作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切入点,是树立大学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客观条件,是实现大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同时,作为旅游院校的学生,熟练掌握基本的礼仪知识与礼仪技巧,加深文明意识及自身素质修养,掌握符合社会要求的各种行为规范,是提高旅游服务水平的关键,是培养旅游能人的必备条件,更是促进大学生职业心理素质提升的重要途径。

1 文明礼仪教育与旅游院校大学生职业心理素质的内涵

1.1 文明礼仪教育的内涵

礼仪是人类为维持社会的正常运转而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最基本的道德规范,它是人们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相互交往中逐渐形成,并且以风俗、习惯和传统等方式固定下来的。荀子说过:“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 礼仪不仅是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更是一个国家社会文明程度、道德风尚和生活习惯的反映。大学生的文明礼仪状况反映了大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也反映了整个校园的精神面貌与校园氛围,良好的礼仪文明更是为学生自己创造了一个和谐文明的生活环境。大学生正处在成长的关键时期,掌握基本的礼仪原则是其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在学习生活中敬人、自律、适度、真诚,常用文明用语,学会沟通,提高与人交往的技巧,灵活处理学习与生活中的问题,是大学生走向成功,自我提升与实现的重要保障。

1.2 大学生职业心理素质的内涵

大学生无论从事何种职业都必须具备一定的心理素质,包括智力性和非智力性心理素质,通常一般的职业心理素质主要表现于对职业的认知、态度与技能,其它构成要素包括竞争的自信心、经受挫折的容忍度、不断进取的坚毅度、对待批评的分辨力、行为抉择的自我控制、环境变异的适应等。每一类职业,每一个岗位对人的心理品质的要求有所不同,侧重点也有所区别。旅游职业心理素质要求旅游专业的学生具有较高的服务意识,扎实的服务技能,规范的文明礼仪以及高尚的职业道德水准,它围绕着服务展开,更能体现人与人交往、合作的特性。旅游职业心理素质的高低是影响旅游专业大学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的关键因素,也是旅游院校培养具备较高综合素质、服务理念与技能的专业旅游能人的核心所在。

2 文明礼仪教育对旅游院校学生职业心理素质的意义

2.1 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服务意识与能力

旅游行业是一个与人交流与沟通的行业,从某种意义上说,热情的工作态度、灵活的沟通能力、超强的团队精神和服务意识、人际关系技巧、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自我情绪控制等职业心理素质比单纯的业务知识和业务技能更能取得良好的服务效果。文明礼仪教育目的在于培养大学生的礼仪品质与意识,旅游院校开展文明礼仪教育,包括开展礼宾礼仪课程,参加礼仪技巧培训,开展礼仪相关的活动,能够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礼仪修养,使其掌握规范的礼仪技巧,去完善个人的综合能力,促使学生在从事旅游相关工作中,让客人感觉到温馨与舒适的服务,让客人感觉到旅游人该具备的气质与服务理念,从而实现作为旅游专业人才的价值。

2.2 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大学生正处在身心发育的最佳阶段,面对新的校园环境,难免会产生系列的心理健康问题。同时,作为旅游专业的学生,提倡的就是要与各种各样的人交往。自己对情绪的控制,心理问题的疏导与帮助,就显得尤为重要与迫切。文明礼仪教育可培养学生乐观而稳定的情绪,促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第一,意志坚韧,并善于自我克制;第二,豁达宽容,自尊尊人,言行一致;第三,善于交往,建立并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第四,人格健全,有鲜明且较完善的个性。由此可见,提升文明礼仪修养,是旅游院校培养优质学生,处理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另一条重要的途径。

2.3 有利于塑造大学生健康体魄与服务形象

文明礼仪教育强调言行举止的艺术性,提倡优雅文明的行为规范。如谈话姿势:双方要互相正视、互相倾听、不能东张西望;站立时,身体应与地面垂直,重心放在两个前脚掌上,挺胸、收腹、收颌、抬头、双肩放松。双臂自然下垂或在体前交叉,眼睛平视,面带笑容,体现的是一种静态的美;坐姿端庄优美:腰背挺直,肩放松。女性应两膝并拢或两膝合并倾斜;男性膝部可分开一些,但不要过大,一般不超过肩宽。双手自然放在膝盖上或椅子扶手上。在仪容仪表上面,文明礼仪教育也强调要保持一个人的卫生和修养习惯,服饰、形象、仪表端庄、大方。加强文明礼仪教育,从大学生的细节着手,从平时抓起,是养成文明礼仪习惯的有效途径,更能塑造大学生健康的体魄与上佳的个人形象。

2.4 有利于构建和谐文明的校园氛围

文明礼仪教育的开展,可以净化学校的氛围,有利于构建和谐文明的校园生活。每一个学生都尊师重教,文明礼让,自尊重人,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杜绝不文明的生活方式,远离网络陷阱与虚拟环境,重视与人的沟通与交流,加强自己的实践能力,提高自己的个人素质,切实融入到学校的发展与建设之中,在学校这个和谐文明的大平台中去培养自己的品质,去实现自身的价值。

3 旅游院校如何加强大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的培养

3.1 加强文明礼仪知识的讲授

开展礼仪文明知识大讲堂,通过聘请学校优秀礼仪方面相关教师,进行礼仪知识与技能的讲解,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培养,促使学生掌握礼仪知识,作好理论基础。学校有必要结合礼宾礼仪精品课程的开展,加大对文明礼仪知识的宣传,定期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培训与指导,让他们能够更加系统、全面地掌握礼仪规范原则与动作,提升个人心理品质与旅游服务的意识与技能,达到理论上的充实,动作技巧的娴熟。

3.2 加强课堂、宿舍、校园文明的共同管理与建设

加大考勤力度,狠抓学风文明建设,严肃课堂纪律,对学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对累次出现违规违纪的学生进行通报警告及记过措施,做到出现一例严惩一例,绝不姑息。院校辅导员及时做好跟进工作,与出现问题的学生谈心,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学生从意识上认识到错误。美国心理学家埃利斯提到不合理的信念是造成问题出现的根源,并不是事件的本身。因此,纠正学生的错误认知,改变不合理信念是解决课堂危机的根本措施。宿舍文明建设,应该是长期进行的工作,定期与不定期的检查只是手段,根源还是要让学生真正认识到宿舍脏、乱、差对自身的影响,包括身体疾病、心理健康等方面,让学生自觉行动起来,改变这个目前的现象,解决潜在的安全隐患。校园文明建设,需要学校的大力推动,每个人共同参与。宣传到位,积极处理不文明的现象,提倡文明正能量,树立榜样示范,从小事、细节去感染每一个在校大学生。

3.3 创立大学生文明礼仪教育主题活动月

通过开展系列活动,创立大学生文明礼仪主题活动月,通过实践教育精品活动,例如:开展礼仪操学习及训练、礼仪知识竞赛,制作微视频广告宣传片,举行礼仪风采大赛等,来促使旅游学子们将礼仪知识与技巧融入到学习与工作之中,掌握礼仪知识,学会礼仪技巧,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在丰富多彩的活动实践中获得成长与快乐。

3.4 完善文明礼仪教育的相关制度

文明礼仪教育需要旅游院校大力的实施与推进,不仅是因为这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更重要的是能够打造和谐文明的校园环境,培养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优质大学生。文明礼仪教育活动需要有制度的保障,需要有相关文件的支持,包括奖励、处罚等正负强化的激励措施,对工作量进行细致的量化与考核,而不是一刀切,一布置,就没有进行跟踪与反馈。最后,活动效果不佳,资源也没有得到优化配置。

总之,文明礼仪教育主题活动的地位应该有所提高,特别是在旅游院校之中,其与学生的素质息息相关,与学校学生培养目标不谋而合,推进与加强文明礼仪教育是旅游院校刻不容缓的工作。礼仪文明教育开展得到位,势必能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势必对学生造成深刻长远的影响,势必能为社会培养出新时代的合格公民。

参考文献

[1] 刘海波.当代大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

[2] 洪楠.高职旅游专业学生职业心理素质的培养[J].职业教育研究,2008.11.

[3] 周淑芳.论当代大学生礼仪文明素质培养[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

[4] 徐爱华.当代大学生礼仪素养缺失成因及对策探析[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

[5] 李琳.浅谈大学生社交文明礼仪教育[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1.6.

心理素质教育论文例9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5.05.076

Effects of Etiquette Education on Tourism College

Students' Professional Psychological Qualities

TANG Cheng

(Guilin Institute of Tourism, Guilin, Guangxi 541006)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connotation of civility education and college students' psychological quality, civility professional psychological quality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as well as the significance of tourism institutions to strengthen the cultiv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civility elaborate three aspects of education, aims to strengthen tourism institutions civility promoting education and development to provide guidance and reference.

Key words etiquette education; professional psychological quality; etiquette training

大学生职业心理素质是指与人所从事的职业匹配的心理素质总和,其结构包括职业认知、职业态度和职业技能,具有稳定性、基础性、综合性和发展性特征,对职业活动有制约、调节和鉴别功能。它是大学生职业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又有所区别,一般侧重于心理素质,主要包括从业者认知、感知、记忆、想像、情感、意志、态度、个性特征(兴趣、能力、气质、性格、习惯)等方面的素质。

文明礼仪教育作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切入点,是树立大学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客观条件,是实现大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同时,作为旅游院校的学生,熟练掌握基本的礼仪知识与礼仪技巧,加深文明意识及自身素质修养,掌握符合社会要求的各种行为规范,是提高旅游服务水平的关键,是培养旅游能人的必备条件,更是促进大学生职业心理素质提升的重要途径。

1 文明礼仪教育与旅游院校大学生职业心理素质的内涵

1.1 文明礼仪教育的内涵

礼仪是人类为维持社会的正常运转而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最基本的道德规范,它是人们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相互交往中逐渐形成,并且以风俗、习惯和传统等方式固定下来的。荀子说过:“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 礼仪不仅是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更是一个国家社会文明程度、道德风尚和生活习惯的反映。大学生的文明礼仪状况反映了大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也反映了整个校园的精神面貌与校园氛围,良好的礼仪文明更是为学生自己创造了一个和谐文明的生活环境。大学生正处在成长的关键时期,掌握基本的礼仪原则是其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在学习生活中敬人、自律、适度、真诚,常用文明用语,学会沟通,提高与人交往的技巧,灵活处理学习与生活中的问题,是大学生走向成功,自我提升与实现的重要保障。

1.2 大学生职业心理素质的内涵

大学生无论从事何种职业都必须具备一定的心理素质,包括智力性和非智力性心理素质,通常一般的职业心理素质主要表现于对职业的认知、态度与技能,其它构成要素包括竞争的自信心、经受挫折的容忍度、不断进取的坚毅度、对待批评的分辨力、行为抉择的自我控制、环境变异的适应等。每一类职业,每一个岗位对人的心理品质的要求有所不同,侧重点也有所区别。旅游职业心理素质要求旅游专业的学生具有较高的服务意识,扎实的服务技能,规范的文明礼仪以及高尚的职业道德水准,它围绕着服务展开,更能体现人与人交往、合作的特性。旅游职业心理素质的高低是影响旅游专业大学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的关键因素,也是旅游院校培养具备较高综合素质、服务理念与技能的专业旅游能人的核心所在。

2 文明礼仪教育对旅游院校学生职业心理素质的意义

2.1 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服务意识与能力

心理素质教育论文例10

二、利用音乐课堂培养小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大多数人对音乐天生就有兴趣,小学生也是一样,他们爱唱歌、爱跳舞,对一切充满好奇和希望。音乐老师抓住这些特点,在音乐课中选取一些能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歌曲,或者开展一些有意义的音乐活动,让小学生在快乐的歌声和趣味盎然的音乐活动中,形成活泼开朗、积极向上的健康的心理素质。例如,在教唱《让我们荡起双桨》这首歌曲时,在教会学生如何识谱、如何打拍子的同时,我还通过这首歌醉人的旋律和令人奋发向上的歌词,去激发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对理想的追求,进而培养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在低年级学生中,边用音乐伴奏,边让学生做游戏,老师带领学生玩捉迷藏、老鹰抓小鸡,甚至是玩过家家,营造一种快乐而又和谐的氛围,既让学生们感受到了音乐活动的趣味无穷,又让他们觉得集体生活的无比快乐,从而形成健康良好的个性,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利用音乐课堂培养小学生的自尊心

具有强烈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同样是小学生健康心理素质的一个重要表现。它不仅关系到小学生自身的健康成长,还会影响到整个民族素质和国家形象。现在的孩子大多是泡在蜜罐中长大的,为了满足自己的需求不择手段,甚至打诨耍泼的事都做得出,不达目的不罢休。音乐教育可以帮助小学生懂得什么是廉,什么是耻;哪些事可以做,必须做,哪些事不能做,不该做。每一级学生,我所教的第一首歌曲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我把这首歌的旋律、歌词的内涵详尽地诠释给他们,告诉学生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人都要自尊自爱自强,才能立足于世界。现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国际竞争更加激烈,为了捍卫祖国的尊严,首先自己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要有强烈的民族自尊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