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药物制剂专业模板(10篇)

时间:2023-03-17 18:13:52

药物制剂专业

药物制剂专业例1

关键词: 药物制剂技术;高职高专

Key words: pharmacertical technology specialty;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中图分类号:G64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19-0252-02

0 引言

我校药物制剂技术专业是一个兼顾药品生产及其安全有效应用的综合性专业,其目标主要是培养具有药物制剂生产、质量控制及相关职业群的一线工作能力和严谨规范的职业素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性专门人才。现就我校药物制剂专业的建设历程进行分析。

1 背景

2011年中国制药企业共计6154家,其中江苏省共735家,占全国制药企业的11.94%,数量居全国首位。扬子江、恒瑞、先声等14家医药企业入围2011年度中国制药工业百强,显示了我省医药行业骨干企业的实力[1]。已初步形成了苏南、苏中、苏北“三大医药板块”,即苏南的苏锡常医药产业群、南京“药谷”,苏中的中国泰州医药城,苏北的连云港新医药产业基地。江苏规模以上医药工业各项经济指标继续居全国领先地位。随着江苏省医药产业的蓬勃发展,制药企业需要大量素质高、技能强的应用性药物制剂技术人才。而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统计,目前全国药品生产企业中技术工人占生产企业总人数的30%,技师、高级技师仅占技术工人总数的4%,可见我国医药行业高素质高技能应用性人才十分紧缺。

2 专业建设指导思想

秉承“敬人敬业、至精至诚”的学院精神,药物制剂技术专业建设坚持以服务国家医药产业为宗旨,以学生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培养为核心,以真实性实训条件、高技能师资队伍建设为重点,通过校企合作,促进专业建设与行业同步发展。构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工学结合课程体系,创设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校企全面、全程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力求专业人才培养三贴近即“贴近学生、贴近专业、贴近行业”。

3 专业建设思路与举措

医药高职人才的培养必需兼顾技能性和专业性,必需按照企业岗位与岗位能力要求[2],遵循行业规律、高职教育规律、学生自身成长规律,来确定培养方案;专业建设要以行业为依托,要力争做到四个“相适应”:专业培养目标与行业需求相适应、课程设置与行业岗位需求相适应、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相适应、师资队伍与教学要求相适应。为了达到这四个“相适应”,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3.1 以行业需求为导向确定专业培养目标 药物制剂技术专业在确定培养目标的过程中,依据经济社会、制药行业的改革和发展以及人民卫生服务需求的提高[3],通过走访、召开行业专家咨询会等多种形式,对制药行业开展广泛深入的社会调研,及时制定培养目标,以满足市场的需求。我们培养药物制剂技术专业高职生传承“敬人敬业,至精至诚”的学院精神,以胜任职业岗位群的需要为目标,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以用人单位的要求为质量标准,将真实的岗位工作过程融入教学,以顶岗实习方式实现毕业生“零接轨”。

3.2 根据岗位要求合理构建课程设置 为适应经济、社会及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对高职教育的要求,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培养能在药物制剂工业企业、保健品生产企业、化妆品生产企业,化妆品等日用化学品生产企业胜任的专业人才,药物制剂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从提高学生素质和职业能力出发,结合岗位要求,考虑课程之间的有机联系,合理安排每门课程的作用和地位,建立人才合理知识和能力模块,构建药物制剂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全面提高人才素质,使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得到整体化。

3.3 优化教学环境,完善教学过程 学院十分重视药物制剂技术专业的教学环境建设,每年都在教学方面投入大笔资金。例如,为了更好的开展教学,给每位教学人员配备笔记本电脑用于多媒体教学,石湖校区的每个教室也配备了多媒体教学设备。同时加大实践设备方面的投入,药物制剂技术专业校内共拥有40余个实验室和7个制剂实训基地,一个现代化技术水平较高的精密仪器中心,具有药厂及相关企业常用的大部分仪器和设备,能较好地满足专业实践技能的训练要求。校外实习基地二十多家,实习基地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学生见习和顶岗实习的岗位、还参与我们的师资培养和课程建设,是药物制剂技术专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3.4 注重师资队伍的培养

3.4.1 加强师德修养,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水平 药物制剂技术专业常以“学规范、强师德、铸师魂”为核心,组织教师学习《教育法》、《教师法》及《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法律法规,明确教师的职责,确立教师的职业道德意识,使之做到依法从教,以身立教。

3.4.2 加大师资引进力度 优化教师队伍结构 通过对现有教师的学历结构、学源结构、专业结构、梯队结构等多方面因素进行分析,制定引进人才的要求。

3.4.3 多种途径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与能力 通过多元化师资培养途径,提升教师的整体水平。如通过院内进修与系内进修,加强骨干教师的管理能力;鼓励教师进行继续教育与培训、参与实验室和实训基地建设等方式,提高教师整体的综合素质。积极鼓励教师到企业、临床参加实践活动,鼓励在职攻读学位,通过专业教师多学科任课,参与基础课教学,使学科与基础课互相渗透;通过基础课教师参与专业课教学活动、参与制订教学目标、教学计划、课程设置等,使专业、基础一体化。开发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和自制教学录像,提倡双语教学,达到提高师资教科研水平、提高专业教学质量的目的。

3.4.4 加强兼职教师队伍建设 树立“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用人观念,坚持专职和兼职教师相结合的策略,一方面稳步扩大专职教师队伍,另一方面聘请兼职教师。

4 建设成效

4.1 确立了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方案 药物制剂技术专业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的,为了尽快提升专业培养层次,优化专业方向,根据江苏省特别是苏州市医药行业发展实际,由医药企业与专业教师一起,以发展的眼光对本专业知识、能力、素质进行分析和定位,按照高职教育规律与特点与行业要求构建了工学结合的专业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按照行业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药物制剂技术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与职业素养培养要求确定;课程标准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一致。这套人才培养方案仍在运用中,且社会反响良好。2008级药物制剂专业学生是从中获益的第一批学生,她们在实习期间经常受到用人单位的赞扬,都找到了自己心仪的工作。

4.2 课程教学改革取得初步成效 课程建设是将培养目标转化为教学目标的关键环节。药物制剂技术专业建设团队通过对职业岗位的分析,确定该专业培养的核心能力与通用能力,根据职业能力需求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公共文化课主要关注学生的思想素质,与专业课程相互渗透,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专业课分为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程两类,专业基础课在保证“必需、够用”的前提下,加强与专业核心课程的衔接,专业核心课程重视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突出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行业的特点入手,构建了从专业认知实践、单项技能实训、综合实训到顶岗实习的实践教学体系。目前已完成了2008级、2009级和2010级药物制剂技术专业所有课程的课程标准制订工作,正在积极开发针对性强且实用的自编教材,以更好地贯彻专业培养目标要求。

4.3 师资队伍日益壮大 师资队伍素质是教育教学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药物制剂技术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的重点是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一方面通过外聘企业业务骨干参与专业教学工作,从社会上引进一批既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符合高校教师条件的专业技术人员,不断提高教师队伍中双师素质教师比例,满足实践性教学需要。另一方面鼓励和要求专业教师参加相关的执业资格培训、考试,将教师送出去参加继续教育与培训、参与实验室、实训基地建设、投入教研科研等方式,提高在校教师整体的综合素质。药物制剂技术专业现有教师25人,其中专任教师13人,均是双师型教师;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的4人,占专任教师比为30.8%;具有博士学位的1人,具有硕士学位的5人,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4人。同时还拥有一支由行业专家组成的兼职教师队伍,兼职教师人数为12人,占教师总数的48%,是一批由苏州各大药厂负责人和三甲医院药剂科主任等组成的比较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

4.4 实践基地建设与运行机制更趋完善 药物制剂技术专业具备较好的教学设施。目前已拥有校内专业实验室41个;集师生科研、学生实验、对外服务为一体的精密仪器中心1个;校内实训基地有占地近千平米的模拟GMP的药剂实训中心7个,包括:输液剂等液体制剂生产模拟车间2个、片剂等固体制剂GMP模拟生产车间1个;生产性制水车间1个;生产性软膏剂车间1个;供学生单人进行操作的药物制剂实训室1个;药物制剂检验实训室1个。集师生教学、科研、生产为一体的特色药用植物园1个。校外拥有包括独资、合资、国营、大型民营等省内外制药企业实习基地20多家。这些都为药物制剂技术学生的认知实践、综合实训和毕业实习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习基地使学生完成技能培训—顶岗实习—就业过程。学生在环境感受、心理适应、技术落后应用上获得了实际锻炼,缩短了就业上岗的过渡期,真正意义上实现上实现了“零距离”上岗。目前,药物制剂技术专业已拥有省内外的校外实习基地二十多家。

5 结语

药物制剂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成功的关键是办学质量能满足社会需求,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相对应,课程体系与行业标准相衔接。为了药物制剂技术专业的腾飞,我们将不间断地进行市场调研和专业论证,继续聘请行业行家参与专业建设,及时审核调整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实习计划等纲领性文件;定期进行专业人才需求调研,分析专业人才的长期供求状况,制订合理的招生计划,确保该专业紧贴市场需求,使药物制剂技术专业获得社会的认可并得到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药物制剂专业例2

Gu Shuangxi Zhang Heng* Wang Kai Zhang Xiulan Li Li

(Schoo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and Pharmacy, Wuh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Wuhan Hubei,430073,China)

Abstract:The teaching reform on pharmaceutical English was carried out according to the training goals of pharmaceutical speciality.In the reform of teaching contents,a vocabulary of about 1500“core words”were selected elaborately,and the materials for reading and translating were chosen based on the classical and forefront literatures.In the reform of teaching methods,a heuristic and interactive teaching mode was adopted to facilitate both teaching and learning,and the application of pharmaceutical English was emphasized,which promote prominently the English ability of student.

Key Words:Pharmaceutical English;Pharmaceutical preparation;Teaching reform

专业英语是大学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学生完成从学习过渡到实际应用的有效途径[1]。药物制剂专业英语开设于药物制剂专业高年级,在此阶段学生已完成大学英语教学任务,具备有一定的公共英语的听说读写能力和药物制剂相关专业理论知识。加强专业英语的学习对于提高学生专业英语词汇的积累、专业外文文献的获取、阅读、翻译和撰写以及提高综合素质均具有重要意义。笔者在教学过程中致力于药物制剂专业英语的教学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得到学生和教学督导的普遍认可。

1 教学内容的选择

药物制剂专业英语的教学时间一般不超过32学时,远不如大学英语的教学时间充裕。经历了四年的学习,学生们即将从事专业工作或继续攻读更高学位,专业英语的学习只有对学生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有实质帮助才能激起他们的学习热情。笔者根据专业英语教学实践中的体会从词汇、阅读与翻译方面来分享笔者在教学中的体会。

1.1 词汇

本科生初学专业英语时遇到的最大困难就是词汇量不够[2]。作者在教学中从两方面来解决这一问题:一方面,从观念上要改变学生们对专业英语缺乏信心的现状。首先,鼓励学生克服对专业词汇的恐惧心理。专业词汇看起来数量巨大,但比四六级英语词汇的构词方式更有规律,因此也要好记得多。例如,无机盐的名称都是由“金属元素+阴离子”构成;有机化合物命名中的醛(aldehyde)、酸(acid)等都有固定的表达方式。而药物名称中的很多词汇如Aspirin(阿司匹林)等都是音译过来的,这些词汇比起大部分四六级词汇要好记得多。另一方面,笔者在教学中发现目前大部分药学和制药工程类专业英语教材中的词汇涉及面过于狭窄;因此,花费大量时间,从药学、化学化工、生物和医学几个相关领域的专业词汇中遴选出约1500个词汇作为“核心词汇”,掌握这些词汇后,学生阅读专业文献的难度就显著降低,绝大部分语句无需专业辞典即可译出,成就感油然而生。

1.2 阅读与翻译

阅读和英汉互译是本科专业英语教学的重点内容。笔者在这些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做到了“经典”与“前沿”的结合。所谓“经典”,就是阅读和翻译的大部分内容都选自国外经典英文教材,且这些教材的教学内容学生在前期的主流课程(如:药剂学、药物化学、药物分析等)中已经学习过的经典内容。这样做一方面可以避免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另一方面可以在专业英语的学习中让学生对经典教学内容加深印象,例如,在课堂教学初期问到学生们关于血药浓度、首过效应、生物电子等排、前药原理等这样一些经典内容,相当多的学生印象模糊甚至完全忘记;而在专业英语的学习后,这些内容以专业英语的方式被重温,大大加深了学生的理解和记忆。所谓“前沿”,就是阅读和翻译的内容除了要有经典的教学内容外,教师要引导学生阅读专业前沿的英文文献,拓宽学生的专业视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 教学方式的转变

一些老师在专业英语教学中仍采取像大学英语甚至中学英语那样的填鸭式教学方式,大大伤害了学生们对专业英语学习的积极性。笔者从如下两个方面转变了教学方式。

2.1 互动启发式教学

在课堂上要避免老师拼命灌输但学生却毫无反应的被动局面,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做到教学相长。老师要采取互动启发式的教学方式来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要避免“一言堂”,多提问题,启发学生逐步深入的思考和探讨问题,并主动参与讨论。例如,在翻译部分的学习中,老师可以边讲授各类翻译技巧,边配合对应的实例句型让学生参与翻译;在基本掌握翻译技巧后,再让学生翻译整段或整篇的专业文献,文献题材须具有一定趣味性。

2.2 激发兴趣,注重应用

药物制剂专业例3

药物制剂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药学、生物药剂学、工业药剂学、药物制剂工程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药物制剂研究和生产技术的基本训练,具有药物制剂研究、开发、生产技术改造及质量控制的基本能力。

药物制剂专业学习课程:药物制剂技术、药物检验技术、药事管理实务、药物制剂设备使用与维护技术、实用药物学(含药化、药理)、药品生产质量管理技术、生物化学、制药卫生、中药调剂与中成药等。

药物制剂专业就业方向

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在药物制剂和与制剂技术相关联的领域从事研究、开发、工艺设计、生产技术改进和质量控制等方面工作。

从事行业:

毕业后主要在制药、新能源、医疗等行业工作,大致如下:

1 制药/生物工程;

2 新能源;

3 医疗/护理/卫生;

4 学术/科研;

5 医疗设备/器械。

从事岗位:

毕业后主要从事药物制剂研究员、分析研究员、制剂研发工程师等工作,大致如下:

1 药物制剂研究员;

2 分析研究员;

3 制剂研发工程师。

药物制剂专业就业前景

制药企业从事药剂生产工艺操作、原材料及产品质量监控测试、生产技术管理、药品营销、药事管理等工作。

本专业的就业前景十分可观,毕业生可从事研究、开发、工艺设计、生产技术改进和质量控制等方面的工作。

药物制剂专业例4

婚姻状况: 未婚 民 族: 汉族

培训认证: 未参加 身 高: 168 cm

诚信徽章: 未申请 体 重: 56 kg

人才测评: 未测评

我的特长:

求职意向人才类型: 应届毕业生

应聘职位: 医药销售代表:医药代表,商务主管/专员:商务代表

工作年限: 0 职 称: 无职称

求职类型: 实习 可到职日期: 随时 工作经历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 起止年月:2006-07 ~ 2006-08

公司性质: 股份制企业 所属行业:医疗/护理/保健/卫生

担任职位: 实习生

工作描述: 于中医馆实习,负责药品的销售、登记、前处理并解答客户的疑问,虽然只有短短一个月,我却形成良好的客户服务意识,了解药品的生产流通情况

离职原因: 实习期结束

潮阳人民医院 起止年月:2005-06 ~ 2005-09

公司性质: 事业单位 所属行业:医疗/护理/保健/卫生

担任职位: 医生助理

工作描述: 职务是五官科医生的个人助理,负责辅助医生做好准备工作,服务患者,尽量解决患者的问题及困难,这段实习是我人生中受益匪浅的一个阶段,它让我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学会有效沟通,并形成真诚待人,灵活处事的作风

离职原因: 实习期结束志愿者经历

教育背景毕业院校: 广州中医药大学

最高学历: 本科 获得学位: 理科学士学位 毕业日期: 2009-07

专 业 一: 药物制剂 专 业 二:

起始年月 终止年月 学校(机构) 所学专业 获得证书 证书编号

2005-09 2009-07 广州中医药大学 药物制剂 本科学士学位证书 -

语言能力外语: 英语 良好 粤语水平: 优秀

其它外语能力:

药物制剂专业例5

【中图分类号】G423.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7-0069-01

药物制剂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药学、药剂学和药物制剂工程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的人才,他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可以从事药物制剂和与制剂技术相关联的工作,属于高级科学技术培养人才。本文就以“基于药物制剂专业的课程教学策略研究”为题来进行浅谈,企在对于学生创新意识以及实际应用及科研能力培养做出贡献,从而为向企业提供高素质的创新科技人才提供依据。

(一)我国的药物制剂专业教学中普遍存在的实践性教学不足的问题。

目前,在药物制剂专业教学中存在着最大的问题之一就是实践教学的缺失和减少,具体来说就是:

第一,实践性操作课程设置过少或是课时安排不足,这就使得药物制剂专业这门应用型课程没有得到最大化的操作和实践,使得学生们在理论学习的过程中不能及时检验所学知识并培养其创造性思维。

第二,在药物制剂专业这门课程中,即便是给与学生们安排了实践性课时的练习,但是由于实验时间上的局限性等原因,学生们不能够亲身体验到实验的全过程,只能按部就班地在规定学时内进行有限的操作,这就使得实践性操作不能得到最大化的利用,加之其在整个专业中的成绩计入方面的不完善,更加使得学生们不太重视实际操作的重要性,从而导致了在学生中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验的现象。

第三,在实践教学环节管理中也存在着松散性问题,并且学生们所进入的实习单位也会由于条件和师资不足等原因,使得它们在今后的科研能力发展方面不足,缺乏系统性和渐进性的培养方法,不利于学生们综合性发展。

(二)基于药物制剂专业的课程教学策略,重在解决该专业中普遍存在的重理论而轻实践的问题。

针对以上对于药物制剂专业中所存在的重视理论教学而轻视实践性教学的问题,我们必须要提高自身的意识,以实践教学观念更新为途径来改变实践教学仅仅是理论教学的辅措施的观念,更要积极创造一切条件来将该专业课程中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切实结合起来,使得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呈现出相辅相成的关系,充分发挥实践教学的作用来促进学生们的综合能力的提高,使学生们成为创新型和高素质人才,无论是具体工作还是科研工作都可以顺利进行。具体教学策略如下:

第一,建立药物制剂专业中的分层次、分模块的培养模式。

在药物制剂专业中,我们可以通过分层次、分模块的方式来进行学生培养,对学生们的基础实践能力、专业实践能力及综合创新实践能力进行培养,使得学生们熟练掌握药物制剂中的诸如称重、量取或倾倒等基本性操作,在不断的实践中结合理论知识来实验原理,通过自己的分析和判断能力达到更高程度的要求,最终实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以实践模块培养为例,教师要在学生们在校期间最大程度地鼓励学生们参加无论是校内还是校外的实践活动,扩大他们的专业实践视野,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其操作技能和能力的提高,使学生们在实践中不断通过处理各种实际问题来提高其综合实践能力,并以此来明确其自我发展目标和工作规划等问题,在学中思、在用中提高。

第二,在药物制剂专业实践教学中要使用师生互动式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们在学习中不断通过实践来进行有根有据的交流和讨论。

我们知道,在药物制剂专业实践教学中,最为重要的是要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但是如何使得学生们学习更加有效呢?为此,笔者建议,我们应该以理论知识为基础(实践性教学不能忽视理论知识的掌握)来制定因材施教式的教学步骤和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们在坚实的理论知识的保障下通过实践性操作来进行不断总结和分析,认真思考,然后以分组讨论的方式来进行讨论和争辩,使得课堂上是一种人人发言、人人参与的氛围,这样的实践性教学才是最为有效的,毕竟我们的实践性教学不应该是仅仅做秀,学生们的收获才是最为关键的。

第三,在药物制剂专业实践教学中还要充分使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来辅助教学。

在药物制剂专业实践教学中还要充分使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来辅助教学,使得学生们在进行实践操作之前对于其所学知识有一个较为形象的辨别和认识,这样才会更加有利于实践性教学的成效性。在药物制剂专业中,有很多实践性操作,例如水浴、蒸发、回流等,我们可以通过多媒体等手段首先要学生们进行观察,看一看演示者们是如何操作的,然后教师给与指导,最后再让学生们进行操作,这样的教学及实践过程才是有效的和高效的。这样的教学手段可以加快实验进度而后加大成功率,并且还可以培养学生们认真严谨的科学作风,使得学生们在观察的过程中仔细思考,及时发现问题,使得其实践性操作有着更加坚实的基础,锻炼了学生们严谨的治学和操作态度。

药物制剂专业例6

一、背景

医药行业维系国计民生,是培养战略新兴产业的重要领域。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内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保健需求的不断增加,我国医药行业越来越受到公众和政府的关注,在国民经济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近年来,我国医药生产一直处于持续、稳定、快速的发展阶段。“十一五”是我国医药工业取得显著成绩的五年。随着国民经济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国家加大医疗保障和医药创新投入,医药工业克服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继续保持良好发展态势,规模效益快速增长。此外,由于人口增长,老龄化进程加快,医保体系不断健全,居民支付能力增强,人民群众日益提升的健康需求逐步得到释放,我国已成为全球药品消费增速最快的地区之一,有望在2020年以前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药品市场。国家对医药行业的支持力度不断增强,政策持续给力。2011年3月1日,中国《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正式施行,该管理规范是药品生产质量管理的基本准则,使企业生产越来越科学规范。2011年5月商务部制定了《全国药品流通行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除了提高行业准入标准外,还鼓励药品流通企业兼并重组,提高行业集中度。在政策和市场的双重驱动下,医药工业也正面临着由原料药生产到制剂生产的产业性结构调整。随着行业快速集聚发展,从业人员的素质成为首要因素,药品生产和经营企业的快速发展需要高素质的人力资源来保证。

浙江省是医药大省,近几年医药经济迅猛发展,呈现出数量加速扩张和质量渐进提升的局面,医药经济总量长期居全国前五位。杭州市政府牵头组织成立杭州市“新药港”建设领导小组,落实有关鼓励新药港企业发展的扶持政策,加快推进“新药港”建设。根据《杭州市新药港企业备案试行办法》,到2011年底,共有8批136家医药生产企业成为杭州“新药港”成员。此外,杭州市药品经营企业发展迅猛,药品经营企业已由2002年底的846家激增至2011年底的3400多家,数量居全省首位。据调研资料显示,浙江医药企业对一线生产操作、经营人员需求缺口在万人以上,为本专业培养药物制剂生产与药品营销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提供了广阔舞台。作为浙江省中职学校示范专业、技工院校品牌专业,药物制剂专业的定位为:立足杭州,面向浙江,辐射长三角,以服务医药企业为宗旨,培养与医药产业结构调整和行业快速集聚相适应,具备本专业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专业知识,熟练掌握药物制剂生产、药物检验、医药购销、中药调剂等职业技能,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综合职业能力和创新意识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二、改革设想

以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为重点,构建“两平台、三结合、四方向”人才培养模式、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工作过程项目化课程体系;以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和师资队伍建设为重点,建立基于药物制剂生产与药品营销工作过程的专业课程群,构建以任务为驱动、职业活动为导向的药物制剂专业项目化课程体系;实现本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的新突破。

三、“两平台、三结合、四方向”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在国家加快职业教育发展以及高技能人才培养的背景下,药物制剂专业积极汲取国内外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的成功经验,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基础,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构建“两平台、三结合、四方向”人才培养模式。即依托学校和企业两个平台,根据岗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采取教师与师傅、学生与员工、实训与车间三结合的培养方式,把职业岗位工作过程融入到药物制剂生产、药物检验、医药购销、中药调剂四个技能方向的教学中。

两平台

依托学校和企业两个平台,抓住医药行业的人才需求点,找准校企结合点,与企业开展订单培养;企业派专家指导和参与专业建设,完善药物制剂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方案,派驻技术骨干来学校兼职教学;利用企业平台,加强和推进校外顶岗实习力度,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学校安排专业带头人到企业挂职,组织教师带课题下企业锻炼、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解决技术难题,深入了解企业文化,并在教学活动中开展以诚信和敬业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教育实践活动,使企业的文化和制度成为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实现优势互补。利用校企双重文化熏陶,培养学生的服务观和责任感,达到思想道德教育与职业素质教育的合一。

三结合

(1)教师与师傅相结合: 教师作为指引者在学校中完成教学以外,还要深入企业对学生的需求情况进行调查,完成教学-调查-反思-再教学的循环教育。通过每学期选派专业教师到医药企业实践锻炼,真正参与企业工作,实现教师向技师身份的转变。这不仅可以达到充电学习的目的,更重要的是可以把行业、企业的最新需求带入到教学工作当中,还可以聘请企业专家来校授课。(2)学生与员工相结合:为提高学生职业能力,适应岗位需求,将校内学习与岗位实践相结合。企业为学校学生提供实习岗位,委派人员指导实习,对学生实习提出阶段性考评意见。(3)实训室与车间相结合:在校期间主要的实践场所是实训室,学生的角色是模拟企业员工。任务小组成员结合生产任务确定项目、制定计划、实施计划、检查评估。定期请企业专家来校指导、带学生去企业车间体验生产,使我们的教学实践内容更加切合企业的需求,真正体现学生的在校实践与企业实践的零距离。

四方向

依据就业岗位的人才规格要求,认真梳理课程体系,围绕四大技能方向,即药物制剂生产、药物检验、医药购销、中药调剂,完成课程建设、实训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

四、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课程体系建设

1.工作过程项目化课程体系建设思路

工作过程项目化课程体系的课程内容来源于企业,并可以随着企业技术发展而动态调整,实现了专业培养对接产业发展、人才培养适应企业用人需求。针对工作过程,并结合我校药物制剂专业特点,明确建设思路如图1。

图1 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课程体系建设思路

2.课程体系架构

根据浙江地区医药行业、企业对本专业相关技术岗位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要求,通过典型工作任务分析确定课程门类,按照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原则确定课程体系架构,构建“文化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方向化课程+顶岗实习”的课程体系,见表1。

表1 课程体系架构

五、小结

多年来,药物制剂专业在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已形成了相对合理的课程体系,但随着社会需求变化及技术进步,现有课程体系已呈现课程结构与工作岗位吻合度不够、课程内容与工作任务对接不够紧密等弊端,需要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两平台、三结合、四方向”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培养药物制剂工、药物检验工、医药商品购销员、中药调剂员等适应社会需求的技术工种。通过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课程体系建设,使培养学生较好的适应固体制剂生产、液体制剂生产、半固体和其他制剂生产、药物常规理化检测、药品推介、药品验收、药品陈列、中药鉴别、中药调剂等岗位工作要求。

参考文献:

药物制剂专业例7

1.1 “短、平、快”开放性实验的课余时间培养模式

长期以来,高等学校的大学知识学生基本上是从教师课堂讲授,而作为唯一让学生动手验证理论知识的传统化学实验教学多是在同一实验项目的学生只能多人分组按相同的要求和实验步骤进行实验,实验内容多为经典型的基础性和验证性实验,与药物制剂专业对化学知识需求发展水平差距较大,且缺乏趣味性、实用性、探索性,未能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针对这种状况,笔者的本科生早期科研能力培养与创新实践研究活动主要对药物制剂专业的大学无机化学学科大一学生提供科研工作训练的机会,采取兼顾学生课内和课外两方面学习、实践动手的重要性,推进创新教育和注重培养学生的早期科研能力。从2006年开始,利用课余时间(如晚上、周末),采取自愿报名的方法吸纳部分学习优秀和对化学知识更深层次渴求的本科生参加无机化学开放性实验创新研究活动。这种模式主要培养学生今后从事科研活动的扎实的动手能力功底和激发学生从事科研活动兴趣。由于大一学生在知识层面尚需进一步学习,该层面学生多采取“短、平、快”的模式激发从事科研活动兴趣为后续科研创新能力培养苗子,形成磨刀霍霍之势。此种模式下主要以培养学生基本实验技能的规范性和严谨性。

1.2 早期参与教师课题的较长时间培养模式

在通过第一种模式对学生基本实验技能的锻炼后为后续研究工作打下坚实实践动手基础,再根据学生对渴求的研究兴趣和结合教师已有研究课题,吸纳学生进入到教师研究组中,为教师当科研“助理”,在这个培养模式主要以进一提高和升华为基础,在教师的指导下教导学生学会如何查阅资料、阅读文献,通过文献资料解决自身在从事科研活动中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小组成员通过组内讨论各自对文献资料的不同见解和导向及做报告的方式进行交流,设计实验、共同协作完成教师课题中需要解决的实验步骤和有关问题(如:分离纯化样品、表征样品),最后分析数据验证实验结果得出实验结论。实验涉及无机化学、有机学、分析化学以及药物化学等多学科知识。这个过程既巩固了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又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学科综合能力,特别是增强了实践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在这一过程的培养中,这一过程中不断涌现的困难需要学生用创新的思维去探索、解决,既巩固和加深了综合实验技能,又进一步增强了学生从事科研活动的信心和求知欲望。

1.3 申请大学生科技创新课题与毕业实习相结合的长时间培养模式

1.3.1 申请大学生科技创新课题

如果说对于大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仅仅限于学生会动手、会思考就沾沾自喜的话,哪还为时尚早。在药学科研工作中,一个课题往往涉及多个学科知识的交叉和融会贯通,通过前两个阶段的培养进入实习阶段的学生虽然已经完成了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扎实实验技能的培养,但是将理论知识准确恰当地应用到实践中以解决科研中遇到的具体问题,以及如何系统地将已有知识、结合文献和参加教师课题进行有机结合和创新,则是在创新科研能力培养阶段中的最重要的任务,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性科研能力的重要步骤。

因而,笔者结合我校在大学生课外课外科研课题平台,在学生通过前面两个阶段的实验技能和知识的升华,具备了独立思考,基本能形成一些新的想法后,积极鼓励学生申报创新性实验课题,通过课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性科研能力。最为重要的是该种模式可以做为大学生毕业实习题材来源和开展创新性实验进行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也培养了学生能写、敢讲、会总结的综合能力。如笔者带领学生申报学校层面大学生课外科研课题两项,并超学校规定考核指标完成内容(两个项目共发表核心期刊四篇)。

1.3.2 毕业实习深化和继续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

1.3.2.1 做什么与怎么做

传统的毕业实习带教方式由带教老师为毕业实习学生指定一个课题,学生只需要跟着教师指定步骤“按步就搬”完成即可的方式,此种模式下学生得到了做而没有机会或很少有机会思考为什么做和怎么做。在笔者探索的早期培养模式下经过前两个阶段(大一、大二)的锻炼和培养后,学生在头脑中已对开展科研活动有了大致的了解和规划(如果有了大学生创新计划立项的学生则更具优势),这样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进行课题研究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笔者也不必再逐一向实习学生详细介绍教研室的科研方向、拟开展的实验内容以及对从事这些实验课题人员的各项要求,学生在已有前期工作基础上已完全了解和掌握这些内容,在实习中对自己的课题方向拥有决定权而不是被动接受一个课题,使学生在实习一开始就具有兴趣、热情和信心,投入到创新性实验上手就更快、更准。

1.3.2.2 实验结果与处理

在进行长时间的毕业实习研究过程中要在平时的科研素养训练中教导学生重视自己每次的实验结果,尤其是与预期实验结果相左的实验数据不要轻易放弃,而是要认真分析,找出原因,这是培养科研能力~提高科研水平不可忽视的方面。类似的经历贯穿着整个课题研究的过程,引导学生不要轻易放弃不理想的实验结果,而是通过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实习阶段,大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3.2.3 论文撰写成文

论文是研究工作的总结,是科研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创新性科研能力培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研究论文撰写要求立意新颖、内容真实、结果可靠,在理论上对实践有指导意义。作为毕业答辩时的唯一书面材料,本科毕业生对撰写论文的格式、写作技巧、专业性把握等各方面均非常欠缺,笔者在此项步骤的培养中主要采取“多次反复修改”的策略对学生撰写论文进行论文点评,绝不充当学生的“”,鼓励学生多看与研究方向相关的研究类容,并对其进行观摩和总结,激发学生创新思路。此外,笔者还鼓励学生依据实验数据并结合文献资料比对,对实验结果大胆进行合理性推测和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实验结论。在毕业论文的最后环节还组织预答辩,经过全体教研室人员的讨论及建议,往往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并能及时改进,同时也常常迸发出令人耳目一新的创新性设想。

2 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取得的反哺作用及成果

本科生在通过这种早期参加教师科研活动,进而激发创新能力的培养创新型科研人才研究活动的带动和促进下,在学习上形成相互激励和比拼的态势,使学生知识面扩展,专业思想进一步巩固,学习热情高涨,学习成绩大为提高。并在后续的学习过程中显示出强劲的优势,培养出了一些有思想、有从事科研热情、有科研创新能力的综合素质过硬的大学生。如:通过此种模式在2006届的首次尝试中就取得可喜成果,我院2006届药物制剂专业在2010年考研中升学率勇夺全校第一,在2006届的高升学率效应的带动下,我院接下来几届药物制剂专业本科生连续几年在考研升学率中居高不下,考研热情高涨,且多数学生进入211或985高校读研,有的硕博连读。此外,通过这种模式的培养使学生参加创新型科研实践活动的本科生成了不少招研学校的“抢手货”,特别是在考研升学复试中,由于本科阶段参与了大量的创新科研实践研究活动,积累了一定的实践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特别是有些学生有研究成果发表,深受这些导师的赞誉和好评。迄今为此,笔者实行这种早期参加教师科研活动,有药物制剂专业大学生参加发表科研论文10篇,其中被SCI收录2篇,核心期刊6篇,省级期刊2篇。

3 结语

笔者通过近年来在药物制剂专业本科生中采取早期参加教师科研活动,进而锻炼和激发了药物制剂专业学生学习和创新能力热情。实践表明,学生早期参加教师科研活动,通过将学生创新研究实验课题与学科专业相结合,与科研项目相结合(包括可参加教师的课题研究及自己设计申请大学生科技创新课题),使学生尽早进入专业实践能力锻炼和培养,能是学生更早进入科研领域,接触并了解学科前沿和发展动态,多方面训练强化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激发了学生从事创新科研热情,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总的来说,促进和开展本科生早期科学研究工作是提高药物制剂科技人才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本科生早期科研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从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操作与科研能力培养、创新型人才目标成果。分多个模式的早期着手,多阶段培养模式。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突出学生自主性、实践性、能力性,创新性、突显大学生的科研创新思维能力,为我院高素质人才培养建立了可进一步改良和探索的模式,现我院教师已在纷纷采用本科生早期进入到自己的科学研究团队中。

参考文献

药物制剂专业例8

随着我国经济形势持续高速发展,人们对医疗健康的需求越来越高,带动了医药行业的快速发展,促进了整个制药工业的繁荣。与此同时,对药品生产实施全过程监控,把影响药品质量的人为差错以及对药品的污染和交叉污染减少到最低限度,成橹埔┕ひ党中发展的重中之重。GMP(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的全称是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目前世界上各个国家的制药行业都以GMP作为药品生产和质量管理的基本准则,GMP也是药品生产企业对药品质量进行全面监控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职高专院校药物制剂专业学生毕业后,制药企业是其主要的就业方向之一。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GMP课程是高职院校培养制药专业、药物制剂专业等药学相关专业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专业基础课程。

本文主要对高职高专院校药物制剂专业GMP教学模式进行探讨,在GMP教学过程中,将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仿真实训相结合,采用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保证教学效果。

一、理论教学

我国现行版GMP全文共有十四章共313条,内容繁多,知识点较为琐碎,使理论教学内容较为枯燥,传统的理论教学方法不能很好地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使理论教学质量难以提高。因此,在课堂教学环节中,需要不断调整教学内容,改变教学方法。

首先是教材的选择,经过综合比较,最终选择《药品GMP实务》作为参考教材。该教材以我国现行版的GMP为主线,全面系统地介绍了药品生产及流通过程中涉及的相关GMP知识,而且每个章节都附有知识链接、课堂讨论、目标检测等学习模块,条理清晰,内容科学实用,难度适中,对没有GMP相关知识基础的药物制剂专业学生来说,《药品GMP实务》是一本比较合适的参考教材。但是该教材中各个章节的设置是参考2010版GMP中各章节排序,在教学过程中按该章节顺序进行讲解,系统性不强。经过调研,在进行课程设计时,将原来的章节顺序打乱并重新整合,以药品生产过程为主线,即按照物料采购、生产前准备、生产操作、生产结束、质量检查、药品销售的顺序,将课堂教学内容分为7个模块进行教学[1]。

在教学过程当中,采取比较法、案例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手段,对教学内容进行设计。比如在介绍现行版GMP时,采用比较法,将我国现行版GMP与1998版GMP进行对比,找出不同版本之间哪些条款有变化,有哪些变化,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GMP的理念,加深对现行版GMP的认识;也可将我国的GMP与美国的CGMP进行对比,拓宽学生的视野,在纵向上找到我国的药品生产行业与国际之间的差距。

在教学内容上,应做好相应的取舍。GMP内容十分丰富,而理论教学时间安排十分有限,无法对每个知识点进行面面俱到的讲解。因此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以“贴近学生、贴近岗位”为原则,以培养专业技能型人才为最终目的,对选定的教学内容进行相应的取舍。

二、实践教学

GMP中每个条款的实践性都非常强,而在校学生从未真正在制药企业一线岗位上从事过药品生产工作,几乎没有药品生产实践的经验。在学习过程中,即使能够记住GMP中的条款,但是对条款的理解仍有很大的困难。因此,在GMP教学过程中,应突破课堂教学的框架,充分利用我校的优势资源――药物制剂实训平台,通过构建完整的实训教学体系,建立合理的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构建出一套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首先通过药物制剂生产技术训练让学生掌握各类制剂的最基本的单元操作,比如固体制剂的粉碎、分筛、制粒、干燥、压片、包装、检验等操作。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实践技能后进行专业技能训练,也就是按照GMP 的运作流程和SOP(标准操作规程) 的要求,模拟岗位环境进行现场操作,熟练掌握药物不同剂型的制药工序、设备和生产操作技能。通过实践教学的训练,结合理论教学相关知识点的讲解,可以达到能力和素质共同培养的目的,在药品生产的实践学习过程中,同步建立良好的GMP意识。

三、GMP仿真实训

GMP仿真实训系统能够完全实现制药生产主要工作任务的模拟,学生进入GMP仿真实训环境,犹如进入真实的GMP车间,可以使学生真实感受到制药生产的全过程,模拟实实在在的技能训练。

四、总结

药物制剂专业例9

中图分类号:R-4;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3315(2020)9-151-002

药物制剂辅料与包装材料是高职药学专业的一门综合性应用技术学科,由药物制剂辅料和药物制剂包装材料两大模块组成。药用制剂辅料是药剂学的一个重要分支,随着学科发展而从药剂学中分化出来,是涉及辅料的研究开发、合理应用及具体品种特性的一门新兴学科[1]。而药品包装作为药品的“第二生命”,也越来越凸显其重要性。2009年人民卫生出版社首次出版了该门课程的高职教材,目前为2018年出版的第三轮教材,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意识到该门课程的重要性,纷纷将该门课程列为药学专业的必修课程。我院药学专业从2016年开设本门课程,开课至今,深受学生欢迎和认可。作为一门新课程,探索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考核评价方式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一、基于岗位能力调整教学内容

我院近几年的就业统计数据显示,有82%的高职药学专业毕业生是到药品经营企业就业,其中绝大多数从事药品零售工作。笔者根据药品零售岗位所需能力对教学内容进行了合理调整。除了进行章节的增删外,还对教学重难点进行了合理的调整,并通过查阅文献和收集说明书,编写《处方集》,以利于培养学生的临床药学思维。辅料模块重点要求学生掌握常见剂型中的辅料品种及其应用,并能正确分析常见药物制剂处方中各成分的作用,弱化辅料的选用原则及辅料的用量,从处方组成差异上去分析辅料对药物生物利用度的影响。例如教材中所用的复方阿司匹林片,其中采用的稀释剂和崩解剂为淀粉,黏合剂为淀粉浆,润滑剂为滑石粉。这样的处方生产出来的片剂随着贮存时间延长,片剂硬度会增加,从而导致片剂崩解和溶出减慢,生物利用度降低。而《处方集》中片剂多联合应用稀释剂,除了淀粉,还增加了预胶化淀粉、微晶纤维素等性能优良的多功能辅料,黏合剂多用羟丙甲纤维素,崩解剂多用羧甲基淀粉钠,而润滑剂则增加了十二烷基硫酸钠,不仅增加润滑性,有利于压片,还可以促使水分子进入片芯而加快药物的崩解。包装材料模块则重点要求学生掌握药品包装的作用、标识以及常用的包装材料,弱化包装技术。根据在校学生、实习及毕业学生反馈的信息表明,调整后的教学内容极大地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并能与岗位进行很好地对接,能充分满足所学知识“必需、够用”的原则。

二、新课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也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能够让人有热情去了解问题的答案,優化解决问题的方法[2]。新课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好的导入方式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因此新课导入的设计是十分必要的,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尝试多种方法导入新课,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如绪论采用视听导入,将与药用辅料相关的社会热点“毒胶囊”事件引入新课,一方面很好的将职业道德融入课堂,另一方面通过提出“空心胶囊是药用辅料还是包装材料?”顺势进入该门课程的学习。而固体制剂辅料则是采用的实例导入,通过比较不同厂家生产的多潘立酮片的价格及处方组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包装材料采用的是实物和图片导入,由于学生在生活中见过一部分药品包装材料,觉得新鲜、有趣,能很快地进入有效地课堂学习。

三、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一)实例分析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药物制剂辅料品种多,仅按作用来分就有60多种,且同一种辅料在不同药物制剂中又有不同的作用。例如甘油在固体制剂中作增塑剂,在脂肪乳中作等渗调节剂,在混悬剂中作助悬剂和润湿剂,在外用制剂中作保湿剂,而在甘油剂中又作溶剂。若仅仅按照教材简单讲述,学生觉得枯燥无味,容易发生记忆混淆,且不知道学习有何用。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应用《处方集》,引导学生分析不同制剂处方中各成分的作用,并通过分析不同辅料的特点及剂型制备要求,教会学生能根据处方组成初步判断药物制剂生物利用度的高低,并能分析同一辅料在不同剂型中的应用。例如固体制剂辅料的教学中,笔者通过不同厂家的多潘立酮片的处方组成分析,既掌握了片剂中不同辅料的作用,又明白了为什么“吗丁啉”家喻户晓,充分体会药用辅料对药物制剂生物利用度的影响。

(二)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思考

启发式教学是依据学习规律,在教学中通过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引发学生思考来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方式[4]。启发式教学的关键是问题的设置,既要充分贴近岗位,又要能启发学生思维。如讲潜溶剂的时候,笔者给出氯霉素滴眼剂的规格为5ml:12.5mg,提出:氯霉素滴眼液的百分浓度是多少?并说出其溶剂。待解决后又抛出:氯霉毒注射液的规格为2ml:0.25g,其百分浓度为多少?其溶剂又为什么?解决后再抛出:还可以采取什么措施增加氯霉素的溶解度?通过逐步引导的方式,不仅能增加学生的兴趣、自主学习的能力、敢于创新的思维,而且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加深学生对辅料知识的掌握[5]。

(三)思维导图构架知识体系

该门课程每章都涉及大量的辅料或包装材料,知识点多,教学内容和信息量大,学生感觉知识点凌乱繁杂,难以厘清其内在的联系。思维导图利用直观形象的图示,把零散的知识围绕一个主题组织起来,促进思维可视化;辅助学生把握知识点的内在逻辑关系,强化知识记忆;整合知识结构,实现知识的结构化、条理化和系统化[6]。

首先,思维导图常用于辅料种类的讲解,如稀释剂的讲解中,先用思维导图给出稀释剂的种类,再用实例教学逐一讲解常用品种的特点和应用。

其次,思维导图也可用于课堂归纳总结,既有助于学生梳理该次课的重难点,也有利于新课的再次识记和复习。

最后,思维导图还可用于教学评价,每章教学内容结束后要求学生尝试手绘思维导图,检查学生对该章教学内容重难点的掌握情况,并进行查漏补缺。

(四)比较式教学加深知识理解

比较式教学法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着重体现辨析并确定教学内容间异同关系的思维过程和方法[7]。同一种药物可以制成多种剂型,同一种制剂又可以有不同的处方设计,选用的药用辅料也有多样性,由此导致制剂性能不同。如在进行固体制剂稀释剂的讲解中,淀粉的特点是价廉易得,吸湿性小,可压性差,国内常用;乳糖的特点是无吸湿性,可压性好,但价格较贵,国外常用;蔗糖微甜,吸湿性大,黏结性强,常用于口含片的制备;甘露醇清凉微甜,咀嚼无砂粒感,常用于咀嚼片和口崩片的制备,但价格较贵等。同时笔者也给出相应的处方组成,通过对不同处方进行分析进一步掌握不同稀释剂的特点和应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引入网络教学平台完善课程考核方式

药物制剂专业例10

引言

各大高校纷纷开设了医学专业,并进行了详细地划分,提供相应的设备与资金。药物制剂技术专业作为医学专业的分支学科对于医学事业的贡献也是有目共睹的。但是对于药物制剂技术专业学生的教学却存在种种问题,教育工作者总是侧重于学生的理论基础知识而忽视了其实践能力。而药物制剂技术专业是实践能力、应用能力极强的学科,需要大量的实践才能对于本专业学科的知识有所了解。要想在药物制剂技术专业有所成就就必须拥有创新精神,而创新发挥作用也必须要以药物制剂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为基础。所以各大高校必须要以创新为总指挥,进行药物制剂技术专业实践课程进行改革,这样才能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一、药物制剂技术专业课程的开设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国际地位也逐步提高,随之我们也加大了对于科教文卫事业的投入,科技强国和教育强国将是我国未来发展的目标。而我国要想发展成为一个具有超高科技水平的国家首先必须要成为一个教育强国,教育将会源源不断地为各个领域输送人才。随着国家对于教育事业的日渐的重视,各大高校也纷纷建立,以培养人才为己任,药物制剂技术专业则以新型的专业崭露头角。药物制剂专业所从事的工作就是研制药物来解决人类身体的疾病。这是一门技术要求高、实践性强的学科,这门学科与人们息息相关,可以说这个专业的出现会促进医学事业的发展,也将为人类健康的保护神。

二、药物制剂技术专业教学中的问题

(一)由于药物制剂技术专业需要有着一定的药学知识储备,所以在药物制剂技术专业的教学过程中教育工作者和广大受教育者则对于这些基础性的药学知识极为关注,而在此同时,却忽视了药物制剂技术专业的实践性。甚至有些学生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熟记厚厚的医学书籍,却没有时间待在实验室进行实验。这便是药物制剂技术专业教学过程中存在的最严重的问题―实践性的忽视。我们都知道药物制剂技术专业它不是单纯地进行理论研究,而是一门与药物的研制、生产有着密切关系的技术含量极高的学科,实践的缺失会导致该学科丧失原来的学科作用,也不能为科技领域输送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二)药物制剂技术专业它也不是一门纯技术的学科,我们一整天待在实验室并不一定会研制出新型的药物。这门专业同时也需要一定的药学基础知识,而该专业的技术性则使得人们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实践上,从而忽视了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对于前人药学基础知识的学习,这会导致一切的实验都将是徒劳的。药物制剂技术专业的教学过程中缺乏创新意识的渗透,学生和老师只是纠结于前人的研究成果反复实验但不会有新的发现,所以我们必须在学习前人药学知识积累的前提下,以创新精神去引导,这样才能使得药物制剂的研究有所成效。

三、实行药物制剂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既然药物制剂技术专业的实践教学出现了种种问题,那么我们应该及时的解决这些问题,这些才能有好的学科建设,也能使得各大高校能够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药物制剂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则是必须的,只有进行药物制剂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才能培养出既有药学理论又能基于药学理论研制出极为有效药剂的全面型人才,这也是我们当前进行素质教育的必然结果。

四、进行实践教学改革的必备宝典―创新精神

上文已经提到药物制剂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是非改不可了,那么药物制剂技术专业的实践教学该如何改革呢?接下来我将为大家提供一些可行性建议:

(一)在药物制剂技术专业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将药学基础知识和实践课程并行关注,这样才能使得药学知识能够应用到实践,也能够使得每次的实践都将是极为有效的。理论和实践的共同发力才能使得药物制剂技术专业能够培养出高质量的技术人才。

(二)我们应该以创新为动力和导向进行药物制剂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需要我们需要一定的创新精神,敢于向既定的成果挑战,敢于前人没有走过的路,这样才能走好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路,也能探询到新的奥秘。

五、结束语

药物制剂技术专业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它不同于我们所学习的人文科学,可以说它是一门技术型专业,操作性和实践性极强。在当前的各大高校里都有开设这样的专业,其原因是药物制剂技术专业与中国未来的医学事业以及人类的身体健康有着必然的联系。但是,在药物制剂技术专业的实践教学过程中存在创新精神丧失和理论知识不够充分的问题,所以我们必须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学生的个性就是创新的来源和可行性,以创新为导向进行药物制剂技术专业的改革才是有效的。

作者简介:马莎(1984-),女,民族:回,籍贯(省、市):云南省蒙自市,学历:硕士,职称:助教,研究方向:中药药剂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