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儿童安全论文模板(10篇)

时间:2023-03-10 15:04:39

儿童安全论文

儿童安全论文例1

2基于多元表征的儿童交通安全教育效果试验研究

本次试验通过短期记忆和长期记忆效果以及心理负荷量的问卷统计,来评价3类教学方式的教育效果。选取某市3所小学二年级的学生进行研究,3所小学分别为2所普通的九年制义务小学和1所交通安全教育学校,每所小学随机选取二年级小学生20名,授课教师为本市交警支队一位有10多年安全宣传教育的民警,授课内容选用交通安全教育小学读本——《平安伴你成长》(1~3年级)。授课方式分3种,第1种为普通的课堂讲解,第2种为课堂讲解结合动画资料的播放,第3种为利用交通安全教育学校的现实场景,让儿童自己驾车和步行,以游戏的方式,配合交警讲解来展开。课堂授课时间为45分钟。教育结束后,立即发放准备好的测试资料和心理负荷问卷,1个月后再次发放相同的测试资料。统计结果如图1所示。测试题目为20道题,3个班立即测试的平均成绩分别为8.05、8.25、7.4,1个月后的测试结果如下,3个班的平均成绩分别为5.9、6.25、6.7,同期分别下降了26.7%,24.2%,10.4%。3种授课方式对儿童的认知负荷量统计(立即测试)如图2所示,包括困倦感、压抑感、吃力感、累的感觉、逃离感、焦躁感、有趣感和兴奋感等。实验研究表明:

(1)普通的课堂讲解形式虽然在短期内能够提高对儿童安全教育的学习效果,但是长期记忆效果明显弱于课堂讲解配合动画资料播放的方式和实地场景模拟、儿童参与其中的方式。

(2)实地场景模拟、儿童参与其中的方式短期记忆效果不是很好,可能是由于儿童贪玩的个性,使得注意未能主要集中在需要理解和记忆的安全知识上。

(3)3种方式中,实地场景模拟、儿童参与其中的方式心理负荷水平较低,兴奋感和有趣感较强,而普通的课堂讲解形式较其他两种方式对儿童心理负荷产生较大影响,儿童在45分钟的学习中,会产生一定的困倦感、压抑感、逃离感等负面情绪。

(4)试验结果表明对儿童的交通安全教育必须遵守趣味性和重点知识突出相结合的特点,对知识的呈现,必须遵守多元表征的方式,利用多通道体验和刺激模式,做到视觉、听觉、触觉相结合,通过互动交流完成对儿童的交通安全教育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方式。

儿童安全论文例2

二、儿童家具设计中存在的安全性问题

尽管父母在为孩子选择家具时会考虑很多因素,但是市场上存在的许多儿童家具在设计之初就没有充分考虑儿童的身心健康需要,使得设计出的家具存在一定程度的安全隐患,对儿童的健康成长埋下了隐患。

1.缺少安全防护设计

在发生过的许多家具伤害儿童事件中,许多都是因为家具设计不合理、没有采用合适的安全防护设计导致的。例如在一些案例中,设计者在设计儿童上下双人床这一家具时,没有充分考虑儿童好动、喜欢攀爬的特点,将顶层床的防护栏设计过低,使得儿童受伤害的几率大大增加。

2.复杂结构中的安全隐患

一些设计复杂、功能繁多的儿童家具成功地吸引了儿童的注意力,但与此同时也带来了极大的隐患。例如有的设计者将儿童用的椅子设计成带有脚轮的结构,这样的设计使得椅子的功能性和趣味性都有所增加,但是设计者可能忽略了孩子们好动的天性,如果有孩子站到椅子上面,很有可能造成椅子滑动、孩子摔下的情况发生。

3.家具材料可能带来的伤害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许多新材料被运用到家具制作中来,它们可能具有良好的性能、可能具有亮丽的外表,但也可能存在能够使儿童受到伤害的危险。例如使用金属材料对家具进行封边处理、使用玻璃材质作为学习桌的桌面,这样做使得家具更加坚固与美观,但是金属边有可能造成儿童被划伤、玻璃桌面破损后有可能造成儿童受到伤害。另外一些可以散发有害气体的材料也可能被用于儿童家具的制作中,例如刨花板、三合板等合成板材在家具中的使用,这些板材使用含有甲醛的胶水黏合而成,不断释放的有毒气体会导致儿童的身体受到伤害。

4.色彩造成的视觉污染

儿童具有天真活泼的性格特点,他们对于色彩的敏感程度非常高,喜欢让鲜艳的颜色充满自己生活的环境。因此一些儿童家具的设计师抓住儿童这样的心理特点,将儿童家具设计成具有鲜艳色彩的样式,采用此种设计成功的案例很多,但也有许多设计师滥用色彩,造成了视觉污染,成为危害儿童健康成长的家具色彩污染。一方面是家具自身颜色的不协调,家具本身从整体看给人以非常难受的感觉,另一方面家具与周围环境之间的不协调,使得家具虽然摆放在某处,但是给人以非常突兀的感觉。长期处于这种环境中的儿童会形成心理上的阴影,不利于今后身心的健康成长。

三、儿童家具的安全性设计

儿童的身心特点使得他们更容易受到来自外界的伤害,因此儿童每天都在使用的家具有必要对其进行相关的安全性研究。儿童家具的安全主要包括物理安全与化学安全两种,物理安全指的是家具的硬度、棱角等物理方面是否符合儿童安全的需要,化学安全指的是家具材料中含有的化学成分是否符合儿童使用安全的需要。在对儿童家具成功设计案例总结的基础上,笔者将儿童家具设计安全性需要考虑的因素总结如下:

1.儿童家具设计的造型与结构安全性

在造型方面家具的设计应当更加多样化,用美观的造型赢得儿童的喜爱,但是在关注造型美观的同时更应当重视儿童家具的实用性,家具的设计应当满足儿童生活学习的客观需求,这是儿童家具设计的根本要求。另外还要考虑家具的舒适性,儿童正处于身体发育的关键时期,不舒适的家具有可能造成身体的发育受到伤害,影响孩子的成长。例如对于儿童课桌椅的设计,既要注重桌椅美观,在设计中加入卡通等儿童喜欢的元素,又要确保儿童在使用过程中有利于其视力、骨骼发育的保护。在设计结构安全性方面,应当充分考虑以下三个方面要素:一是要保证儿童家具的牢固与稳定,儿童家具的设计尽量避免使用可拆卸、折叠式的结构,防止儿童在接触家具时被夹伤,另外设计的家具应当具备一定的抗压、抗摔的强度,以免因为家具的破损对儿童造成的伤害。二是对于可抽拉、开关门式的家具在设计时要使用缓冲设备,防止儿童在抽拉抽屉或者开门时挤伤身体。三是注意小配件的安全性,小配件的安装应当非常牢固,不易于被孩子拆卸,另外在体积方面也可以考虑将小配件的体积设计得大一点,以免被孩子获得导致误食的危险。

2.儿童家具设计中的色彩

色彩是儿童家具设计中的重要元素,色彩的不同会使人产生不同的情绪和联想,儿童正处于自身个性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的成长性与变化性决定了他们的心情与性格会因周围的环境与色彩的变化而变化。因此为了更好地利用色彩这一元素,促进儿童身心健康成长,儿童家具的设计师们应当详细了解儿童的心理需要与颜色所代表的含义及对人的影响。色彩鲜明、带有儿童趣味的家具是儿童喜欢的家具类型,设计师要充分利用色彩的对比与协调性将产品的设计理念表达出来,力求使家具实现开发儿童智力、增长儿童见识的目的。色彩的使用应当遵循两个原则,一是要确保家具本身色彩的协调性与一致性,二是要确保家具色彩与儿童学习、生活环境的协调性,避免在设计中滥用色彩,污染了儿童成长的环境。

3.儿童家具设计中材料的选用

儿童家具的制作材料非常丰富,每种材料都有不同的特点,可以用于制作不同类型的家具或者制作家具的某个部件。材料的选用应当充分考虑环保、安全因素,目前市场上儿童家具甲醛超标是常见的现象,这种类型的家具会对儿童的身体发育造成不良的影响,不利于保证儿童的健康,因此在选用家具材料时要尽量避免使用含有大量胶黏合剂的材料,应使用如实木、塑料、太空铝等不含有胶黏合剂的材料。另外为了减轻某些儿童家具的重量,确保儿童不会受到家具有可能带来的的伤害,中低密度的板材、中空的合金材料可能会是比较理想的选择,但需要注意的是使用这些轻质材料也要充分考虑家具的稳定性,确保儿童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出现因为家具不稳定,翻到砸伤孩子的情况。另外在使用金属材料时要防止出现金属切割时出现的锋利边缘,尽量将金属材质的棱角处打磨圆滑,以免割伤孩子们的身体。

儿童安全论文例3

一儿童病区定期开展小组活动

2013年,社工部在为患者组织小组活动时,确定了活动的目的类型:支持型和教育型,在活动中让患者之间获取心理支持,同时获得健康教育的知识。在社工们近一年的摸索中,小组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几乎所有的社工也都提出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小组活动主要覆盖在成年患者身上,而儿童患者群体中却缺少类似的项目,即使儿科也有由社工组织的活动,但大多集中在六一联欢会、不定期的游戏上。如何在儿童病区定期开展小组活动,活动内容的选题又该如何选择,这个问题摆在了社工部的面前。亚心医院是一家大型的心脏病专科医院,开放床位达788张,其中儿童病区床位111张,主要收治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这些患儿大多集中在0-10岁之间,多数孩子来自农村,父母在外地打工,其中不乏留守儿童;而心脏病患儿的疾病特点、手术方式及术后恢复等让其住院时间在7-20天左右。社工们通过分析患儿的家庭特点、年龄特点,同家长们积极进行交流,同时征求病区医护人员的意见和建议,最终将活动的内容定在儿童安全教育上。但社工们日常的工作十分饱和,专门开展此项活动有一定的难度,于是,她们想到了和志愿者团体合作。经过积极的对外联络,社工部与武汉英中学校的“1+1”志愿者社团取得了联系。社团成员均为16-18岁的高中生,而他们志愿者服务的项目之一正好是由国际儿童安全组织支持的“儿童安全教育”项目,项目内容涉及:溺水安全、交通安全、高空坠落、触电安全等。他们将知识做成小品、拼图和幻灯,每周六的下午,在9楼儿童病区里,社工们提供活动场地、多媒体播放,指导志愿者们招募患儿及家长参与活动。他们们绘声绘色的表演,夸张捧腹的肢体动作,让患儿及家长们在娱乐的同时获取了知识;活动中,志愿者们邀请患儿们一起拼“安全拼图”,看安全画册,进行安全知识提问,对回答正确者发放小礼品,极大地鼓舞了患儿及家长参与安全教育的积极性。

二因地制宜进行儿童安全教育

通过几期活动的摸索,社工部对活动内容进行了分类式创新。“1+1志愿者社团”为患儿们所提供的安全教育知识,大多是生活中容易出现的问题;而在医院里,医护人员所关心的安全问题与生活中又有所不同。于是,社工们带着相机走进病区,在医护人员们的建议下,拍摄了一套适合院内安全教育的图片。如坠床、跌倒、烫伤、服药安全等,图片中的设施、场景均为患儿及家属熟悉的病房,辨识度极高。而在志愿者的选择上,则利用医院附属的护理学校资源。护理学校的代课老师大多为亚心医院护士长兼任,她们对医院环境、安全的管理非常熟悉。社工部将图片制作成幻灯,老师对学生志愿者们进行培训,结合儿童病区现场观摩见习,每周对住院患儿及家长们进行安全教育,既丰富了患儿们的住院生活,学到了安全知识,同时也帮助临床护士们减少了一部分的宣教时间。自2013年年底至今,安全教育活动的开展达50余次,惠及住院患儿及家长近900人次。一直以来,许多观点都认为儿童安全教育应由家庭、学校(幼儿园)为主,社会支持层面大多是邀请交通、消防等部门到学校进行宣传讲解。然而,通过我们一年多的尝试与摸索,发现对于儿童聚集程度较高、停留相对时间较长的住院儿童病区来说,根据疾病诊疗的周期特点,由医务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携手,共同进行儿童安全教育的方式值得尝试与实践。

作者:任军 单位: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社工部

儿童安全论文例4

文化的定义非常广泛,学界较普遍地采纳泰勒对文化的定义,即“文化就其广泛的民族学意义来说,乃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任何人作为一名社会成员而获得的能力和习惯在内的复杂整体。”[1]这种“复杂整体”在不同的国家、民族、阶级、群体内有不同的内容。我们所说的全球化背景下关涉儿童发展的文化安全中的“文化”,确切地说既指国家民族文化,也包含儿童群体特有的文化。国家民族文化是对广义的文化的社会阶级属性而言的,儿童群体特有的文化是从不同于成人的儿童的本质而言的。无论哪个层次、哪种意义上的文化,都需要防止各种因素的干扰、威胁、破坏,维护其存在和发展。为此,我们说文化需要安全。

对于文化安全的定义,一些学者认为它是意识形态与价值观念的安全;有的学者认为它是相对“文化渗透”“文化控制”的“反渗透”“反控制”“反同化”的文化战略。[2]我们认为,关涉儿童发展的文化安全,既需要维护儿童所属的社会生态环境的文化安全,又需要捍卫儿童童年存在意义上的文化安全。确保儿童所属的社会生态文化以及儿童特有的群体文化不受威胁与破坏,避免各种不良因素(包括政治企图、文化垃圾等)的侵蚀,保持儿童生活在其中的大文化和自身的群体文化独立健康地生存、发展和进步。

一、儿童与文化

我国学者庞朴这样定义文化:“文化是人的本质的展现和成因,就是说它是人的本质的展开的表现和人的本质的形成的原因。”[3]可见,文化的本质和人的本质是统一的,文化是人创造的,人从出生起就为一定的文化所熏陶,同时又在实践中创造着文化。文化的形成、发展、进步过程与人类自身的发展、完善过程是统一的,人只有在文化的滋养中才能生长,文化只有在人的创造下才能发展。

作为社会个体,儿童离不开文化,他一方面受现有文化的陶冶和影响,另一方面又创造着自己的文化。儿童文化是儿童本质的展开的表现和儿童本质的形成的原因,儿童与儿童文化是一体的,两者不可分割。

1.儿童是丈化的产物,为一定的文化所塑造

儿童作为具有社会属性的人,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的存在,就是文化的产物。每个儿童一出生就必须面对一定的文化,潜移默化地受着一定文化的熏陶和塑造。正如哲学人类学家兰德曼所言:“儿童能够航行于远在他们的时代之前就由其他人开掘了的宽阔的运河系统中……儿童被投入已由我们的祖先积累起来并传给我们的儿童的某种文化的‘外部装置’中,除了儿童自己所具有的主观精神外,他们从祖先那里接受了客观精神的礼物――文化。”[4]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儿童都被打上了他们所属文化的烙印,儿童为特定的文化所建设,儿童的思想观念、知识经验、言行态度都浸透着他生活在其中的文化风格。文化模塑”’是儿童发展必要和必经的途径,只有通过文化的浸染,儿童才能掌握知识、规则、习俗、语言、符号、行为方式、意义等;也只有通过文化的模塑,儿童才能实现社会化、文化化发展,从而适应他所属环境的文化要求。

2.对儿童文化存在的再认识

环境创造入,人也创造环境,人既是文化塑造的对象,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儿童在文化化的过程中也创造着自己的文化。我们认为,儿童文化与儿童是浑然一体的,儿童文化是儿童本质的体现。

儿童文化是儿童以自己的本质属性和思想行为特点来决定其价值和标准的文化,是儿童群体共有的精神生活、兴趣、需要、话语以及思维、行动等。这种文化建立在儿童生理、心理特点的基础之上,是通过儿童自身与同伴、环境、事物的交往互动、对话交流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儿童相互适应、相互认可的文化。

儿童是诗性的、幻想的,他们自己的、不同于成人的表达方式充满了童心和童趣,充满了想像和创造。在儿童眼里,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有生命的,稻草会说话,风儿会唱歌,竹竿会奔跑,蝌蚪会挠痒痒……在涂鸦、歌唱、雕塑、雀跃的世界里,儿童是诗人,是幻想家,是哲学家,是探险家,他们以一种特有的逻辑规则维系着自己的群体文化。在这种规则中,没有僵死的标准答案,没有高低贵贱的划分,没有至上的理性桎梏,没有虚伪猜疑的隐匿,他们时刻在想像和现实之间自如地转换,音乐、舞蹈、绘画、运动都是他们表达愿望、认识世界的方式,而且这些方式经常是相互融合的。

儿童文化是儿童本身存在的一种方式,也是儿童发展的需要。我们要尊重儿童,就必须尊重儿童文化。

二、全球化浪潮对关涉儿童发展的文化安全提出挑战

1.西方大国的文化帝国主义政策威胁着我国儿童发展的文化安全

文化在一定程度上是政治经济的反映,文化传播中必然渗透着政治倾向性和政治价值判断标准。西方国家经常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对弱势国家进行文化渗透、文化扩张,推行文化殖民、文化帝国主义政策,企图通过文化软力量达到控制的目的。在符号电子创造奇迹的开放性的社会文化环境中,在文化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下,西方强势国家更容易对弱势国家的儿童进行不良文化渗透和文化俘虏。一方面,西方国家利用电视、电影、广播、书籍、报刊、网络等现代传媒工具向弱势国家的儿童渗透其文化价值观;另一方面,西方国家凭借其优势的文化教育资源和文化资讯诱引弱势国家的儿童对西方大国文化不加鉴别地顶礼膜拜。

在全球化背景下,关涉儿童发展的文化安全的危机愈加明显,缺乏文化价值识别力的儿童会在不知不觉中被西方不良文化一点点地腐蚀。我们必须重视全球化背景下儿童发展的文化安全,重视西方大国的文化垃圾的传播对儿童文化安全的冲击,捍卫关涉儿童健康发展的文化安全。

2.日益发达的传媒资讯对我国儿童的文化安全造成冲击

随着传媒时代的到来,媒介作为一种文化传播方式,以极大的娱乐性、直观性、可视性、煽情性占据了市场。在信息化、全球化的浪潮中,传媒资讯日益发达,从各个渠道涌人儿童脑海的信息可谓琳琅满目,既有优质的文化资讯,也有散发不良气息的腐朽文化。我们要正确认识媒介的作用,一方面要看到媒介在提供信息资源、拓展知识视野、娱乐身心、消解疲劳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另一方面要看到媒介对人,特别是对儿童的某些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负面影响,捍卫关涉儿童发展的文化安全。

在各种文化传播的媒介中,首屈一指的是电视和网络。网络无国界、无围墙、无防护的特点以及电视的“没有文字阅读障碍的可视性”和“没有分别的可接近性”的呈现资讯的方式,使儿童完全暴露在一览无余的传媒文化环境中。正如尼尔・波兹曼在论述媒介与童年生活时指出的那样,“由于电子媒体音图并现的特点,电视、网络可谓是完美无缺的平等主义的传播媒介,6岁的儿童和60岁的成年人具备同等的资格来感受电视所提供的一切。”[6]的确,电子媒体似乎没有什么不可以展示的。

3.成人对儿童文化进行扼杀和排挤

著名人类发展生态理论的创始人布朗芬・布伦纳认为,个体发展的环境是一个由小到大、层层扩散的复杂的生态系统,每一个系统都会通过一定的方式对个体的发展施以影响。儿童的发展是在社会文化的生态系统中实现的,文化生态环境的质量直接影响关涉儿童发展的文化安全。

如今,在全球化浪潮的影响下,技术理性的力量、达尔文优胜劣汰的思想以及精英主义的教育观念在现代文明迭进中凸显优势,人们愈加看到了未来人才竞争的激烈,其生活方式和行为观念也随之发生了重大转变,都市化、快节奏、高效率、强竞争成为文化生态环境的主流。这种文化生态环境的变化直接影响了关涉儿童发展的文化安全,儿童开始在成人的吆喝、催促下为自己的未来生活忙碌,书法班、珠算班、钢琴班等一系列“特长班”让他们应接不暇。当儿童用一堆堆的理性话语来解释“嫦娥奔月”“天上银河”的时候,儿童文化的特质正在逐渐消失。看着失去灵气和天真的儿童,我们是否该对成人打造的高竞争的快餐文化生态环境有所反思?

化对儿童文化的排挤是儿童发展的文化安全面临危机的另一个原因。在成人眼里,科学、现实是诠释万物的钥匙,他们往往无视儿童文化的存在,没有意识到儿童文化的独特价值,更没有意识到儿童与儿童文化是一体的,儿童存在本身就是一种文化。成人往往用自己的理性权威来压制儿童,儿童嬉戏、打闹、玩耍的行为在成人那里就成了“违纪”“乱闹”,儿童充满诗意的、幻想的、童趣的语言在成人那里就成了“乱说”“乱讲”。教育家罗素说:“成人如果泯灭儿童期的幻想,就等于把现存的一切变成束缚,使儿童成为拴在地上的生物,因此就不能创造天堂。”[7]化对儿童文化的排挤恰恰扼杀了儿童创造天堂的契机。

另外,生态环境的改变也危及儿童文化的安全。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更多的钢筋混凝土建筑拔地而起,儿童自由玩耍、自由交往的空间变小了,那种小河里打水仗、田野里采豆荚、森林里捉迷藏的天然的儿童游戏文化环境愈加缺乏。儿童文化是儿童同伴群体的产物,离开了儿童与儿童的互动,儿童文化将面临自身群体文化缺损的危机。

综上所述,在全球化影响下,各种不安定的因素影响了天真烂漫的儿童展示、表达、发展儿童文化的条件,儿童发展的文化安全面临危机,这一点值得我们关注和深思。

参考文献:

[1]丁恒杰.文化与人.北京:时事出版社,1994

[2]沈洪波.文化全球化与中国国家安全.山东大学学报,2004,6

[3]庞朴.莨莠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

[4][德]米夏埃尔・兰德曼,哲学人类学.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

[5]郑金洲.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世纪走向.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0,3

儿童安全论文例5

由于之前中国本土儿童文学资源有限,中国儿童文学界自“五四”儿童文学运动起,就致力于翻译出版优秀的外国儿童文学。近年来,除了大力推出本土原创儿童文学,出版界和学术界共同努力,推出了一系列不同主题的经典外国儿童文学作品,如20世纪末期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世界儿童文学丛书”、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外国儿童文学丛书”,及21世纪以来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外国儿童文学获奖作家作品丛书”、译林出版社出版的“译林外国儿童文学名著”丛书、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国际安徒生奖获奖作家书系”、新蕾出版社出版的“国际大奖小说系列”、 明天出版社出版的《世界经典童话全集》、21世纪出版社的“彩乌鸦”系列、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的“纽伯瑞儿童文学奖丛书”,及其他一些知名作家的系列作品,如明天出版社出版的世界奇幻文学大师精品系列就包括了罗尔德・达尔、托芙・扬松和特拉芙斯等儿童文学大师的作品集、埃里希・凯斯特纳作品精华;少年儿童出版社则先后出版了《宫泽贤治童话文集》《安房直子幻想小说》;21世纪出版社出版了矢玉四郎的“晴天有时下猪”系列;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了勒内・戈西尼和让-雅克・桑贝的《小淘气尼古拉的故事》《彼得兔的故事》系列,等等。

最近,由王泉根担任总策划、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全球儿童文学典藏书系》也已来到孩子身边。其首辑译作25种已于2008年5月出版发行,第二辑也已于年底面世。该丛书计划精选出版100余种,有七成以上为我国首次翻译出版的新作品,分四辑推出。读到第一辑图书即惊喜不已。其视野之开阔、品种之多、品质之高、体例之新,以及充分考虑到读者阅读心理的精美装帧设计,均显示出这是中国儿童文学出版史上的一套标志性丛书。标志着中国儿童文学作品译介的质量、数量都达到了更高的水平。

这是一套具有全球视野、经过精心遴选的丛书。丛书邀请了国际儿童读物联盟主席彼得・施耐克、国际安徒生奖评选委员会前主席杰夫里・加勒特、国际儿童文学研究会首任会长克拉乌斯・多内加、德国青少年文学研究院院长库尔特・弗朗兹、加拿大凯尔盖瑞大学教授罗得诺克・麦吉里兹、亚洲儿童文学学会共同会长李在彻及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高洪波、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中心主任王泉根等十几位国际儿童文学专家学者共同来选择、推荐、鉴别,同时由国内资深翻译专家共同来翻译、鉴赏、导读,从而真正保证了丛书的“典藏”价值,也使得丛书中任何单册都能走入普通读者,而决不会仅仅成为图书馆或专业研究者的藏书。

儿童安全论文例6

一年来,我会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并以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为契机,采取集中学习、自学、座谈会、研讨会等多种形式,组织骨干会员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学习xx同志在八次文代会和七次作代会上的讲话精神,不定期地组织开展学习心得交流,使会员的政治思想和业务素质不断得到提高。

二、工作扎实有效,活动丰富多彩

一年来,我会开展了对外交流、班子建设、举办比赛与讲座、创作研讨、发展队伍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有效促进了我市儿童文学事业的发展和繁荣。

(1)2月7日,创建“瑞安儿童文学”博客,设有作家介绍、会员新作、文学评论与学会信息等栏目,扩大会员交流与对外联络。

(2)2月22日,召开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听取上一届工作报告与财务报告,选举产生新一届理事会,加强了领导班子建设。

(3)3月25日,创办《瑞安儿童文学》报。年内共编印三期,赠送给全国各地有关儿童文学作家和我市各中小学(含8所校园文学创作基地)。

(4)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以我会老作家张鹤鸣名义设立“童彤杯”张鹤鸣寓言戏剧奖,已向全国征稿。本会做好组织发动和瑞安市赛区的评奖推荐工作。

(5)联合举办全国第二届“乾有杯”校园寓言童话大赛,做好瑞安赛区的组织发动和评奖工作。

(6)加强对“校园文学创作基地”的联络工作,《瑞安儿童文学》报分别刊登红旗实验小学与万松实验学校作品专版。

(7)协助市文联举办文学事业发展研讨会、儿童文学创作研讨会,聘请《少年文艺》主编任哥舒来瑞安指导,对会员作品进行点评。了解儿童文学创作新形势,探索新路子。

(8)鼓励儿童文学作家进校园,举办儿童文学讲座 8 场。

(9)继续发展壮大会员队伍,特别是优先发展中小学文学社团辅导老师,把热爱儿童文学创作的新人吸收到学会中来。本年度,共吸收新会员 8 名,小会员 4 名,并对部分会员进行重新登记发证。我会已经拥有在册会员143名,未登记老会员50多名。

三、会员努力创作,收获硕果累累

一年来,我会鼓励会员深入生活,努力创作,作品发表、出版、获奖硕果累累。《文艺报》《浙江日报》《温州晚报》等多家媒体介绍我会的发展与成绩。

(1)会员洪善新主编的《张鹤鸣儿童文学评论集》1月由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

(2)会员叶美红的个人儿童文学作品集的《怀梦草》6月由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

(3)会员张鹤鸣主编的《小学生学会与人分享的80个好故事》6月由花山文艺出版社出版;

(4)会员雷本科编著的儿童文学作品集的《作文历程—我与学生一起写作文》6月由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

(5)会员林新荣主编的《瑞安市小学生优秀作文选b卷》5月由大众文艺出版社出版;

(6)张鹤鸣任编选顾问,冰子、谢尚江任主编,多名学会骨干任副主编与编委的《创新作文选》由6月大众文艺出版社出版。

(7)本年度会员在《中学生读写活页》《寓言故事》《小学生学习报》《快乐童话故事》《小学生拼音报》《童话寓言》《小学生阅读》《学生·家长·社会》《开心幼儿画刊》《青年文学家》《语文报》《作文大世界》《新作文》《浙江日报》《儿童世界》周刊、《齐鲁少年》《儿童大世界》《意林》《中外故事》等报刊发表儿童文学作品190余篇。

(8)30多篇入选《2011中国最佳故事》《2011中国儿童文学年选》《中国经典童话》《2011小学生珍藏寓言》《小学生成长必读》丛书、《浙江儿童文学60年精品选》等权威选本。

(9)全国“牛年写牛”寓言擂台赛中,评出优秀作品奖10篇,本会冰子和洪逸梦的作品榜上有名;全国“双羽杯”童话寓言赛前赛中,评出优秀作品奖10篇,本会虞瑞超和洪逸梦的作品获奖;谢庆朋获第二届“新视野杯”全国文学征文优秀奖;谢尚江获第五届“作家杯”全国儿童文学写作大赛一等奖。

(10)本会有10名会员加入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会,张鹤鸣当选为理事。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1.做好全国第二届“乾有杯”校园寓言童话大赛(瑞安赛区)的组稿和评审工作。

2.做好全国首届“童彤杯”张鹤鸣寓言戏剧奖(瑞安赛区)的发动推荐工作。

3.做好新会员的发展工作。

4.加强与创作基地的沟通,促进校园儿童文学的发展。

5.继续办好“瑞安儿童文学”博客,不定期刊出《瑞安儿童文学》报。

儿童安全论文例7

我国对儿童安全教育十分重视,颁布了各种儿童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 1991年9月4日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2002年颁布《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等;采取了多方面的方式和手段,1996年起建立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制度(每年3月最后一周的星期一),开展了内容丰富的儿童安全教育主题活动……特别是近些年互联网行业的发展,它能提供更加多元化的信息与服务,使儿童安全教育类网站成为儿童安全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媒介。互联网媒介建设与运营的重要支点之一就是受众定位。网站受众的定位决定了网站信息内容的取舍、风格的定位、运作模式和发展方向。儿童安全教育类网站的受众定位,应注意儿童安全教育的目的是使儿童能够逐渐产生一种安全意识,以及应对危险的能力,这离不开家长、社会、政府的参与、沟通与资源共享等方面的支持,也离不开儿童安全教育的实施者――教师。因此,定位儿童安全教育网站的受众,需要根据,接受者,儿童;支持者,家长、社会、政府;实施者,教师三个角色进行分析。

1接受者――儿童

儿童安全教育的资源的使用者主要以成人为主,儿童更多的是接受教育和保护的一方,但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中国儿童网民上升情况明显,截至2013年6月底,中国网民中小学及以下、初中学历人群的占比分别为11.2%和36.3%,相比2012年底均有所上升,尤其在初中群体中的升幅较为明显。[1]这表示儿童有越来越多的机会直接使用网络安全教育资源。

面向儿童设计的安全教育类网站,对儿童来说,他们对网站认知、理解与应用都有着巨大的差异。因此,网站建设必须从使用者的年龄特点、认知情况和接受能力方面出发,根据儿童的认知发展阶段将网站的受众分为学前儿童用户(7 岁以下)、小学儿童用户(7~11 岁),初高中儿童用户(12 岁~成年)[2],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的心理特征和认知特征定位受众,来保证网站的内容、风格和运营等符合受众需求,从而保证用户的忠诚度和粘性,以确保网站的应用价值。国内外以儿童安全教育为主题的,按以上三个年龄层定位受众的网站较少,美国我的宝贝网(My Precious Kid:/),有专门对7岁以下儿童提供安全资讯和产品的服务;全球儿童安全组织――中国(),即全球儿童安全组织中国分支,其使命是降低14岁以下儿童的意外伤害和死亡。

2支持者――家长、社会、政府

面向支持者的安全教育类网站必须考虑支持者的特征。安全教育的目的是保障儿童安全,这不仅仅是教师的任务,家长、社会、甚至政府的参与都是必不可少的。根据支持者定位受众,往往决定了网站的功能定位。支持者普遍对儿童安全教育网站的需求是获取知识功能和交流功能,如“我的宝贝”网会提供论坛服务,在论坛中大量儿童安全教育的文字、图片、视频资料,无疑在内容和形式上都为儿童安全教育做了推广;社会上的组织机构可以提供一定的儿童安全教育资源,需要网站具有资源和在线专业及技术支持的功能;政府可以提供一定的扶植政策,需要网站具有线上与线下互动的功能。例如,美国国家儿童安全理事会(NCSC:)就是致力于儿童安全的慈善组织,该组织提供300多类儿童安全教育材料,辅以50多个安全顾问,每年为40多个国家,约6000个公共安全机构和超过16000000儿童提供儿童安全资料。

3实施者――教师

面向实施者的安全教育类网站需要考虑教育者的特征。同家长的辅助教育特征有共同之处,也是在获取知识功能和交流功能上对网站有相应需求,但对儿童安全教育资料的使用需求更显著,这类资源通常以全面的信息涵盖、专业的信息分类形式呈现,或学习、交流线上与线下联合活动的形式呈现。如,信息覆盖类型的小精灵儿童网站的儿童安全频道:/news/mulu/16/,提供了分类比较全面的儿童安全资料:游泳安全、自然灾害、社会安全、疾病预防、远离、饮食安全、网络安全、用电安全、消防安全、交通安全、居家安全等;活动型的radKids:/,是美国马萨诸塞州儿童安全组织,通过授权认证为当地社区教师提供安全教育计划(组织活动)。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是否能够准确定位受众对网站的建设和发展有直接影响,国内儿童安全教育网站面向受众一般比较单一,致使网站应用性一直不够理想,例如之前提到的“小精灵儿童网站儿童安全频道”仅作为儿童网站的子频道存在,对儿童安全教育的传播与发展有限。可多借鉴国外运营较好的儿童安全教育网站的受众定位,针对某一细化对象或针对多个对象进行综合网站建设,可根据国内具体的法律、法规、政策等因素,国家和地方地域因素面向更广泛的受众对象,起到国家儿童安全教育发展的目的。

儿童安全论文例8

伴随我国城镇化、工业化以及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大量剩余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他们的子女受制于户籍、经济、入学等因素,无法随迁进城,而成为教育实践中的特殊群体—留守儿童。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农村留守儿童难以获得正常的生活照顾、安全保护及教育培养,逐渐成为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弱势群体。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为广大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创造更好的环境已经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1]。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为改善农村留守儿童生存现状,提供了创新的实践思维和丰富的技术手段。在短期返乡就业及随迁进城难以实现的背景下[2],探讨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策略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1农村留守儿童的生存现状概述

我国人口流动主要从农村向城市迁移,农村留守儿童因而占据了留守儿童的主要比例。农村留守儿童是指外出务工连续3个月以上的农民托留在户籍所在地家乡,由父、母单方或其他亲属监护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少年[3]。由于父母长期外出务工、经商,留守儿童出于户籍、经济、入学等因素限制,只能留在农村托养于祖父母等亲人、亲戚、朋友甚至独立生活,其生存现状不容乐观。

1.1心理问题

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生活,缺乏亲子交流的机会,难以获得父母的适时关爱,农村留守儿童与父母亲子关系表现疏离。留守儿童的苦闷、烦恼、压抑、恐惧等情绪往往积压内心,无法找到倾诉出口及途径。长此以往,容易造成留守儿童对外部世界产生不安全感和不信任感,自信心不足,少言寡语,胆小懦弱,害怕与他人交流交往,以至自我封闭,变得自卑孤僻[4]。

1.2学业问题

农村留守儿童离开父母,托养于祖父母等亲人、亲戚、朋友甚至独立生活。一方面父母外出务工无暇关心和顾及孩子的学业状况。另一方面以祖父母为代表的托管方,更多着眼于孩子的日常生活起居。在面对孩子的学业问题上,由于自身较低的文化水平而表现得心有余而力不足。留守儿童因而极易对学校产生疏离,出现孤立感、无意义感、无力感和无规范感[5],具体表现为学习动机缺乏,厌学、逃学,不求上进,不服管教;学习习惯不良,自觉性较差;学习基础薄弱,学业发展产生重重困难。

1.3安全问题

首先,农村留守儿童由于自身天性好动,生活经验不足,安全意识薄弱,防范能力较差[6]的特点,极易陷入各种风险之中;其次,由于父母外出务工,对农村留守儿童的监护及安全教育减弱,留守儿童被拐卖、受侵害、意外伤害事件时有发生;最后,学校教育由于侧重文化教育,加之学习资源缺乏,面向留守儿童的安全教育实践薄弱,留守儿童所应具有的安全风险意识及风险防范知识较为缺失。

1.4道德问题

由于父母常年离家外出,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十分缺乏。家长难以通过身体力行,点滴示范,树立榜样,实现有效的道德引导,进而影响留守儿童正确是非观的树立,具体表现为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横行霸道,任意妄为。在社会不良风气影响下,极易养成不良生活作风及行为习惯,误入歧途。

2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农村留守儿童关爱实践的优势分析

2.1丰富农村留守儿童关爱的实践形式

以多媒体互联网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能有效补充、延伸和创新传统农村留守儿童关爱实践活动,基于留守儿童关爱创设虚拟、多媒、开放、共享的协作交流、资源获取、工作管理的社区平台。活动开展形式更具时代性和技术性,使留守儿童关爱实践工作更为灵活、高效。

2.2突破农村留守儿童关爱的时空限制

以多媒体互联网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能有效地突破时空限制,增强信息交流的直接性和便捷性,为农村留守儿童、父母、学校三方之间提供随时随地的同步或异步交流,创立多维的沟通交流体系,为留守儿童关爱提供了畅通的信息交流基础。

2.3弥补农村留守儿童关爱的实践资源

以多媒体互联网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实现了图、文、声、像多种媒体素材的高度集成以及信息资源的开放共享传输。其能满足关爱留守儿童、关爱实践工作需要,提供多媒化的留守儿童宣传素材,加强留守儿童问题的宣传效果,营造关爱关注留守儿童的氛围。此外,基于农村留守儿童生存现状和关爱需求,充分利用各种信息终端,设计和开发立体化、形象化、网络化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文化教育资源、安全教育等资源,从而丰富农村留守儿童关爱的实践资源,增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的可行性、和实效性。

3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农村留守儿童关爱实践的策略设计

3.1打造家校合育互动平台,缓解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

心理问题是农村留守儿童成长过程中的核心问题。要实现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需要留守儿童、家长、学校之间的沟通协调和共同努力。以学校信息化软硬件环境为基础,创建家校合育互动平台,实现留守儿童、家长、学校之间多维、开放、高效沟通交流,能有效改善留守儿童心理现状,健全留守儿童人格发展。首先,家校合育平台为留守儿童和家长提供了在线团聚功能,双方可利用平台的文字、语音、视频功能进行聊天、留言、评论等交流活动。多媒体信息传递,缓解了子女与父母间的思念之情,增进了双方的相互了解。留守儿童在突破时空限制的沟通交流中,体会到父母的艰辛和无奈,感受到父母的关心和疼爱,进而获得心灵抚慰。其次,家校合育平台以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媒体,过程性记录了留守儿童学习、生活、思想情况,便于家长受孩子成长点滴,及时进行评价和鼓励。“家校在线交流”功能实现家长和学校针对留守儿童教育开展沟通交流,帮助家长深层次了解孩子心理状况,家校协助共同解决孩子教育问题。最后,家校合育平台为留守儿童提供“在线心理咨询”功能,及时解决心理问题。当留守儿童感到孤独无助、苦闷压抑时,可在线求助学校教师,通过倾诉和对话的方式,及时排解心理不适,进而投入到正常的学习生活之中。

3.2推进信息化教学改革,克服农村留守儿童学业问题

学业是农村留守儿童成长的核心任务,学业问题因而成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实践的关注焦点之一。纵观诸多因素,学习动机缺失是导致留守儿童学业问题产生的重要根源。基于信息技术视角,在文化学习中推进信息化教学改革,能实现儿童学习动机的有效激发,在一定程度上克服其学业问题,实现学业成绩提升。首先,学校应加大投入,加强信息化软硬件基础设施建设,使信息化教学实施与推进成为可能。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适时、合理、有效地引进信息化教学,以新颖、先进的教学形式吸引留守儿童的学习注意力。其次,教师应科学、有效地实施信息化教学。运用信息技术实现知识内容的多媒呈现与高效讲解,激发留守儿童学习兴趣,帮助其建立牢固的知识基础,获取学习成就感。运用信息技术拓展知识内容学习,加强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及应用,让留守儿童感受到学习的意义所在,进一步激发学习积极性。运用信息技术变革学习形式,实现从以听讲为主的传统学习形式向基于信息技术的自主学习、小组学习等新型学习方式转变,逐步培养留守儿童的自主学习与自我规划能力,强化人际交往能力。在新型学习形式中,留守儿童初始由于学习形式新鲜参与尝试,随即在过程中获取学习成就感,体会知识学习快乐,学业成绩逐渐得以上升。

3.3巧用信息化学习资源,强化农村留守儿童安全教育

由于缺乏父母的日常监护,人身安全是农村留守儿童成长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传统实践上,提升留守儿童安全意识,强化安全风险普及和风险知识获取,是以学校为主体,实施安全教育课程。其实施形式单一,以课堂教授、专题讲座等说教的形式为主;学习资源较为单一,以课本、简单音像材料为主;内容呈现缺乏情境性、可参与性以及可视化特征,忽视了从留守儿童学习需求及学习特点出发,进行课程与教学设计,学习效果并不理想。信息技术手段的不断革新,各种基于学习者视角,强调学习者自主学习的新型学习资源不断涌现,例如目前流行的教育游戏、微课等。教育游戏以传统游戏活动为原型,通过多媒化、情境化、虚拟化的学习环境将安全教育内容以游戏活动形式进行呈现,有效激发留守儿童的学习兴趣。通过设疑、通关、奖惩等学习环节,实现留守儿童对安全教育内容的深入认知和理解。微课则是基于某一知识点或主题内容颗粒度,以一般不超过5~10分钟视频为主要呈现方式的多媒化、网络化的自主学习资源。可将留守儿童需要了解的安全教育知识加以碎片化,形成安全教育专题系列微课。其不仅适合教师用于拓展安全教育课堂的内容及资源,而且合适农村留守儿童通过计算机、手机等信息终端,在课外进行安全教育学习的延伸、强化与巩固。富媒体化、情境化、教学设计精细的安全教育微课,有效契合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需要及特点,有助于深层激发留守儿童的学习动机。微课中内嵌的问题思考、模拟操作、练习评价便于营造安全风险场景及氛围,通过多次重复播放帮助留守儿童提升安全风险意识,深化安全教育知识的认知与记忆。

3.4建设思想道德微信平台,提升农村留守儿童道德修养

道德修养是影响农村留守儿童健康发展关键因素。加强农村留守儿童的思想道德修养,助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需要重点关注的教育问题。目前,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实施途径为开展思想道德课程教学。为拓展和延伸思想道德课堂,可利用当前快速发展的微信公众平台,建立思想道德修养的培育社区。平台设置思想道德学习、名人成长传记、同辈榜样掠影、励志名言警句、思想交流论坛、思想变化日志等栏目。通过多媒化、可视化的信息资源推送,回顾课程讲授,感受名人成长,学习同伴事迹,感悟励志文字,让农村留守儿童浸润于思想修养的正能量环境中,进而抵御不良思想和风气的侵袭。通过思想交流、思想记录与呈现进行自我反思,提升道德修养。

4结语

关注和帮助农村留守儿童,是当前重要而紧迫的任务,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优势,在心理、学习、安全、道德各个层面关爱留守儿童,最大限度地弥补情感关怀和教育缺失,才能促进其健康快乐发展。

作者:廖倩 单位:钦州学院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EB/OL].(2017-02-25)[2016-02-14]..

儿童安全论文例9

94-142公法确立了非歧视性的鉴定、个别教育计划、最少受限制环境即根据儿童障碍程度确定不同的教育安置形态的等级特殊教育服务体系(TheContinuumofSpecialEducationServices,包括普通班、巡回教室、资源教室、自足式特殊班、特殊学校、医疗机构等)等原则。全纳教育思想是在回归主流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全纳教育并非回归主流的自然延伸。相反,全纳教育是在批判、反思回归主流教学实践失败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Skrtic,1991)。这些批判集中于94-142公法中与特殊儿童鉴定程序相对应的等级制安置体系。例如,全纳教育的倡导者W.Stainback和S•Sta-inback(1984)对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隔离、各自平行发展的双轨制体系(dualsystem)提出明确的批评,认为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应该“重新组合、建构、融合为一个统一的教育体系以满足所有儿童的学习需要。”(p•102)。

美国教育部前助理行政长官,Will(1986)也指出回归主流存在着:1、不科学的鉴定与障碍类别的划分导致特殊教育效率低下。2、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的各自平行发展,二者不能很好地协调以满足学生的需要。3、等级制服务体系中儿童容易被隔离、歧视。4、家长和教师经常对儿童的教育安置,即儿童应该在哪一等级中受教育,见解不同,容易造成冲突。可见,回归主流及94-142公法中用以确定儿童安置类型的特殊教育服务体系是根据儿童的障碍的程度来确定儿童教育环境受限制的程度,即隔离的程度的,是不公平的等级制度,违背了回归主流本身所追求的教育平等的理想;并容易将儿童的障碍作为教育问题的原因,而非学校本身条件的不足①。全纳教育的支持者们呼吁重组学校、破除教育的等级结构,使普通学校成为满足社区内所有儿童学习需要的地方。

二、何谓全纳教育

全纳教育的思想自W.Stainback和S.Stainback(1984)明确提出后就成为特殊教育领域讨论的焦点。尽管许多国家都将全纳作为特殊教育发展的理想以及相关政策制定的理论依据,但实际上人们对于全纳教育是什么仍然众说纷纭。以下是西方文献中对全纳教育的一些解释。全纳教育是家长、教育者、及社区工作者发起的运动。它寻求创设以接纳、归属、社区感为基础的学校。全纳教育通过在邻近学校的高质量(highquality)、年龄适合(Age-ap-propriate)的普通教室来实施,并得到所有儿童欢迎、承认、甚至强调他们的价值。全纳计划寻求建立以满足所有儿童的需要为目标的、尊重个体差异为基础的支持性社区(Salend,1998)。全纳教育是指在普通学校适合儿童年龄特征的教育环境里教育所有的儿童。

它更关心的是特殊儿童的权利而非学校校长、教师、及心理学工作者的专业判断与建议(Bailey&duPlessis,1998)。全纳是一种态度,一种价值和信仰系统。全纳学校的基本信念包括ABC:即接纳(Acceptance)、归属(Belongs)、和社区感(Com-munity)。全纳强调如何支持每个儿童特别的秉赋和需要,努力使校区内的每个学生都感到被接纳、安全、及成功(Falvey,Givner,&Kimm,1995)。全纳是一种价值倾向。它以所有的特殊儿童都有权与同龄儿童一起在自然的、正常的环境中生活与学习为前提。它强调给予学生平等参与所有的学校活动的机会(Smith,Polloway,&Dowdy,2001)。全纳是指在最大程度上使有特殊儿童在普通教室受教育的努力。它倾向于让学生在普通教室,而不是抽出(pull-out)在普通教室外接受相关的支持与服务(Zionts,1997)。从上面的分析中可以发现,全纳的定义很模糊,内涵与外延很不明确,很难为特殊教育实践与教学提供准确的、具有操作性的指导。因此,如其说全纳教育是一个准确的教育学术语,倒不如说它是人们的一种美好的教育理想、价值追求,亦或是一种教育哲学思潮。所以在理解全纳教育的时候,不能仅仅将其视为简单的教育概念,而应该更多的从特定的社会文化、政治经济背景来理解、分析。

三、回归主流、一体化、及全纳教育概念之间的关系

全纳教育与回归主流或一体化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如它们有着相同的社会文化与哲学基础,都源于美国1950年代以来的民权运动,以西方个人自由、社会平等等价值为社会文化基础;倡导“零拒绝”的哲学。多数时候专业人士都是不加区别地使用这些概念的,很少注意到它们间的不同;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更是很难鉴别究竟是在进行回归主流还是全纳教育。这些概念之间也有一些细微的差别。回归主流本质上仍然是以特殊儿童应该在普通教室以外的隔离环境中受教育为前提的,它要求特殊儿童必须达到某种预定的标准(鉴定结果)才能被普通教室接收,这意味着儿童必须通过努力去争取、赢得在普通教室接受教育的权利(Booth&Ainscow,1998)。所以回归主流由一系列不同等级的安置形式组成。全纳教育则认为特殊儿童本来就应该属于邻近学校的普通教室,他们不仅有权在普通教室里受教育,而且也应该在那里接受相关支持与服务。

因此,回归主流可以看作特殊儿童在普通教室的部分或全部学习时间的安置,而全纳教育则是全部时间都安排在普通教室里。它们的区别可以形象地归纳为:回归主流学校经常问“我们能为特殊儿童提供教育么?”,而全纳教育学校则问“我们怎样为特殊儿童提供教育”?一体化通常泛指将特殊儿童从较多向较少隔离的环境中转换、过渡的过程,因此回归主流和全纳教育都可以被包含在一体化教育运动中(Ainscow,Farrell,&Tweddle,2000)。在西方文化背景里,主流环境被认为是儿童最标准、正常的安置环境。一体化强调调整学校的物理环境以促进学生逐步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全纳教育则是一种重组学校资源、改善教学策略以适应学生多样学习需要的意愿与价值倾向(Johnstone&Warwick,1999)。总之,回归主流是一种使特殊儿童尽量在正常教育环境中受教育的哲学思潮,一体化强调的是一步一步向普通教室转换的程序、过程,而全纳教育则与特殊儿童在正常环境接受教育的平等权利有更大的关联(Bailey&duPlessis,1998)。

四、关于全纳教育的争论

人们关于全纳教育争论的焦点不在于“特殊儿童能否被全纳?”,而是儿童应该如何全纳:应该以激进的方式完全容纳进普通教室,即Fullinclusion(暂译作“完全全纳”);还是以渐进的方式进行有选择的全纳,即Selectivein-clusion(暂译作“部分全纳”)?

(一)、完全全纳派的观点。完全全纳是指对特殊儿童进行全日制的普通教室安置。它是一种单一的安置形式,认为不应该根据儿童的障碍程度来安排他们在普通教室学习的时间,而应该在普通教室里满足所有学生的学习需要,普通教师应该在特殊教育专业人士的支持下承担教育特殊儿童的主要责任(Zionts,1997)。完全全纳教育的支持者们主要有以下观点:1、将特殊儿童抽出教育、对他们使用标签(label)的做法是低效率的、不公平的(Nelson,Ferrante,&Martella,1999)。2、所有的儿童都有学习和成功的能力,学校应为他们的成功提供足够的条件(Villa&Thousand,1995)。3、所有的儿童都应该在邻近学校内的高质量、年龄适合的班级里平等地接受教育。学校必须成为适应所有儿童多样学习需要的场所(Sage&Burrello,1994)。4、应该让特殊儿童在具有接纳、归属、社区感的氛围中接受教育(Salend,1998)。5、在普通教室里,特殊儿童通过教育工作者之间的合作教学、学生之间的伙伴学习、以及提供的各种相关服务而获益(Cook,Semmel,&Gerber,1999)。可见,在完全全纳教育者的眼里,全纳教育是不需经过任何经验或研究来证明的,它是一种崇高的、道德伦理上的追求。

(二)、部分全纳派的观点。部分全纳即让特殊儿童部分学习时间在普通教室学习,它认为普通教室安置并不适合所有的特殊儿童。它支持等级特殊教育服务体系,尤其是资源教室的存在,提供从最多(隔离的学校或机构)到最少(普通教室)限制的多种教育安置选择(Smith,Polloway,&Dowdy,2001)。部分全纳教育支持者对完全全纳教育的批判集中于它的基本假设,即所有的儿童都能在普通教室里接受最适合他们的教育。他们认为这是一种“一刀切”的做法(Lewis&Door-lag,1995)。Daniel和King(1997)认为在普通教室里,能力强的儿童可能会因内容简单而厌倦,特殊儿童又因赶不上教学的平均进度而焦虑;完全全纳教育者对特殊儿童社会适应太过重视,很容易将学业成绩作为次要的任务。部分全纳教育者因此认同等级制特殊教育服务体系的作用,相信特殊儿童的安置选择应以儿童障碍的性质与严重程度为基础。他们的这些基本观点与回归主流很相似。有的部分全纳教育者还认为完全全纳的观点太理想化,如Low(1997)指出:“对完全全纳的追求是一种幻觉,它完全是一个乌托邦式的概念。”(p.71);Croll和Moses(2000)也认为“完全全纳作为一种教育理想在道德上高高在上,但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却缺乏保障”(p.2)。因此,多数的研究者都倾向于认为完全全纳的观点过于极端、理想化,大多支持特殊儿童在必要时到资源教室接受一段时间的教育与服务。更多的情况则是观念上、原则上支持完全全纳教育的理想,但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却采取部分全纳即回归主流计划的做法。因此,从理论上来讲,回归主流、一体化、及全纳教育有着细微的差别,但实践中则没有什么不同,至少在目前阶段是如此。

五、启示

国内学者一般都承认我国自80年代以来实行的随班就读是在西方一体化或回归主流的教育思想影响下,由我国特殊教育工作者根据我国国情探索出的对特殊学生实施特殊教育的一种形式。“与西方的一体化、回归主流在形式上有某些共同之处,但在出发点、指导思想、实施办法等方面有中国的特色”(朴永馨,1996,p.43)。我国随班就读模式既受国际特殊教育理论如回归主流或一体化思想的影响因而具有国际性;又考虑了我国的社会文化、经济、教育等实际的条件,即具有民族性。然而,从上面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知道全纳教育的概念很模糊,与一体化教育、回归主流的分野并不明晰,尤其是部分全纳教育的观点与回归主流没有什么不同,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则更无区别。因此,从广义地理解全纳教育思想的角度出发,我们可以忽略全纳、一体化、回归主流思想的细微区别,将所有试图把特殊儿童部分或全部学习时间安置于普通教室的努力都看作全纳教育。从这个角度讲,随班就读应该属于全纳教育运动范畴。至于随班就读的民族性,它与全纳教育的理念并不冲突。因为全纳教育仍然处于摸索、发展阶段,没有一成不变的模式。

儿童安全论文例10

作者简介:白中浩(1978-),男,河南睢县人,湖南大学副教授,博士

通讯联系人,Email:

摘要:建立了一款置于汽车后排中间位置的内置式儿童安全座椅模型,采用MADYMO与LSDYNA耦合的方法进行仿真计算,并对该模型进行滑车试验验证.首先对无扶手、面式扶手、杆式扶手以及面式扶手及侧翼相结合的4种不同类型的座椅进行侧面碰撞仿真试验,其次对扶手高度不同的座椅模型进行侧面碰撞仿真试验,最后对仿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扶手能限制儿童乘员从座垫滑落而有效避免安全带约束儿童颈部造成的窒息死亡,侧翼能有效保护儿童乘员的颈部和胸部,侧翼和扶手组合式儿童安全座椅模型保护效果最好;扶手高度适中的座椅能对儿童乘员提供最好的保护.

关键词:内置式儿童安全座椅;儿童乘员安全;侧面碰撞;仿真

中图分类号:U463.836 文献标识码:A

Research on the Side Impact of Builtin Child Safety Seat

BAI Zhonghao,CHENG Shenghua, CHEN Yafeng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Advanced Design and Manufacturing for Vehicle Body, Hunan Univ, Changsha, Hunan410082, China)

Abstract:A model of a builtin children restraint system was set up. The method of coupling between MADYMO and LSDYNA was used in simulation and a sled test was adopted to validate this model. First, side impact simulations were carried out respectively for vehicle seat without armrest, with different types of armrests and the combination of armrest and lateral flank. Then, an analysis of the influence of the different heights of armrest for children was done through other side impact simulations. Finally, the simulation results were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rmrest can prevent the child occupant from slipping out of the seat cushion so as to avoid suffocation death caused by neck bridled, while lateral flank can protect children's neck and chest effectively. Vehicle seat with the combination of lateral flank and armrest can provide the best protection for children in all types. The results also show that the seat with moderate armrest height can provide the best protection for children.

Key words:builtin child safety seat;child passenger safety;side impact collisions; simulation

从2014年9月1日起,国家将对儿童安全座椅实施强制性产品认证(CCC认证),对儿童安全座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内置式儿童安全座椅不仅能够有效降低儿童安全座椅的误用率,而且适用于较宽年龄范围的儿童[1].

目前,内置式儿童安全座椅已得到一定的应用,如Volvo部分车上应用的儿童安全座椅和国内任锡娟等[1]设计的集成式儿童安全座椅,其形式主要为座垫高度的调整,适用于3~12岁儿童乘坐,同时,当座椅放置最低点时,又不影响成人乘坐.内置式儿童安全座椅由于座垫高度以及座垫深度的变化等能够对正面碰撞中不同年龄的儿童都具有较好的保护[2].然而,相对于普通儿童安全座椅,内置式儿童座椅缺少头、肩部侧翼以及扶手挡板,若采用三点式安全带而放弃五点式安全带,则不利于侧面碰撞工况下儿童乘员的保护.另外,采用三点式成人安全带,儿童在碰撞中和碰撞后易造成颈部勒伤或窒息死亡[3].国内外对儿童安全座椅已经有较深入的研究,如Klinich等[4]研究了汽车儿童座椅座垫长度、腰带形式等对儿童防护影响.杨济匡等[5]对侧面碰撞中儿童乘员约束系统与安全气囊匹配进行多目标优化提供了一种新方法.这些研究主要是针对普通儿童安全座椅,其产品已比较成熟.对于内置式儿童安全座椅,还处于研制和实验阶段,由于座椅形式和放置位置等差异,2种儿童座椅的影响因素并不相同.白中浩等[6]对3种独立碰撞工况下的无扶手座椅模型进行参数优化,在侧面碰撞工况中,选取头、胸部伤害值进行参数优化.

本文建立一款置于后排中间位置的内置式儿童安全座椅模型,采用MADYMO与LSDYNA耦合方法[7]仿真计算并对该模型进行滑车试验验证,对4种不同形式的座椅在侧面碰撞工况下的儿童假人响应进行仿真对比分析.其次,选取对儿童保护最好的侧翼及扶手组合的座椅模型,对座椅扶手高度进行调节,分析其对儿童乘员的影响.

1内置式儿童约束系统仿真模型

1.1仿真模型的建立

本文采用前处理软件HYPERMESH和多刚体软件MADYMO建立座椅有限元模型和儿童约束系统,并使用LSDYNA软件与MADYMO软件进行耦合计算.座椅有限元模型主要包括座椅骨

架、座垫以及座垫高度调节机构,为提高计算效率,本文未对儿童座椅两侧座椅建模.该有限元模型共计56 562个单元,其中壳单元46 077个,实体单元10 130个,梁单元101个,刚体单元254个.多刚体假人为MADYMO中自带的P6儿童假人,并在MADYMO中建立有限元安全带,安全带材料为弹性各向同性材料.采用预模拟的方式对假人初始位置、座垫的初始变形以及应力进行设置,并对安全带状态进行预模拟.

采用有限元和多刚体耦合的方法能结合两个软件优势:一方面能够利用LSDYNA准确模拟座椅变形的特点;另一方面,发挥MADYMO软件中假人的计算精度高、效率高和数值稳定的特点.实物模型和仿真模型分别如图1所示.

1.2仿真模型的验证

在湖南大学汽车碰撞试验室进行了滑车碰撞试验,并采集了儿童假人头部和胸部的三向加速度以及滑车车身加速度.将试验获得的滑车车身加速度施加于仿真模型的假人上,通过调整各项参数与试验一致后,获得假人响应加速度曲线.

由图2试验与仿真曲线的头胸部加速度曲线可知,在仿真最后阶段曲线有一定的不同,这主要是由于试验中座椅支撑失效而造成的头胸部加速度的第1个小峰值或曲线延迟下降,对假人伤害值无影响,因此仿真中未模拟.经计算,假人头部伤害值HIC36 ms误差为1.65%,胸部3 ms加速度值误差为1.9%,证明仿真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度.

1.3实车加速度曲线获取

为更好地模拟儿童安全座椅在实车碰撞中的情况,本文利用某款车型在侧面碰撞获取的后排座椅的加速度曲线(如图3所示).实车碰撞速度为50 km/h,碰撞试验按照ECER95法规要求.

将试验获得的加速度曲线施加到儿童乘员身上,方向与实车碰撞方向相反,然后对建立的多个不同类型有限元模型进行对比仿真分析.

2座椅形式对儿童乘员的影响

2.1仿真试验的设计及假人损伤参数的选取

现有内置式儿童安全座椅多为无扶手和侧翼式(如图1所示),而普通座椅的扶手主要包括2种类型,杆式扶手和面式扶手,侧翼只有一种类型即面式.

由于内置式儿童安全座椅在设计时考虑成人的乘坐舒适性以及外观,因此其扶手及侧翼采用无倾斜角的伸缩式.通过参照传统儿童安全座椅,本文设计了4款不同形式的座椅,并对这4种座椅进行仿真试验和对比分析.不同类型座椅仿真模型及4种不同座椅的类型见图4和表1.

4组仿真模型参数中,只有面式扶手及侧翼形式不同,其余参数均相同.面式扶手及侧翼的材料为硬质塑料,在LSDYNA软件中采用24号材料.根据人机工程学原理,扶手设计的关键尺寸是扶手的高度和间距,这取决于两肘之间的宽度、肘部平放高度及人体宽度[8].扶手的高度一般取儿童上臂自然放置时的高度,本文针对六岁儿童的保护,故设置为125 mm.据儿童两肘宽度,设置两扶手间距为270 mm.

与成年人相比,儿童头部重量相对自身体重所占比例较大.成年人的头部仅占整个体重的6%,而婴儿的头部重量相当于全身重量的一半,3岁和6岁儿童头部的比重,分别为整个体重的18%和16%.儿童心脏在胸腔中占有的比例大于成人心脏在胸腔中占有的比例.儿童从3岁至青春期,颈部发育不完全,其颈部软骨是一个逐渐骨化的过程,肌肉和韧带也未完全形成[9],因此儿童乘员若不正确使用约束系统,在发生事故时很可能导致颈部损伤风险的增加.因此,本文主要选取头部、胸部和颈部的伤害作为儿童伤害的主要评价指标,同时选用头部Y轴位移(以假人头部重心位置面部正前方为X轴,左方为Y轴,正上方Z轴)作为参考.另外,由于本文模型中采用三点式安全带,易导致儿童产生“座椅带症状[9]”损伤,因此选用臀部加速度作为参考评价指标.

2.2仿真试验结果

仿真计算后,在MADYMO中提取假人头、胸、骨盆加速度曲线、头部Y轴位移和颈部Nij曲线,进行滤波后,结果分别如图5~图9所示.截取头部Y轴位移最大时仿真动画的图片,如图10所示.为更好地对比儿童假人的伤害,分别对头、胸、骨盆加速度曲线、头部Y轴位移以及颈部Nij曲线进行计算,得到假人头部损伤准则HIC36 ms、胸部3 ms加速度,骨盆最大加速度apmax、头部Y轴最大位移Dmax以及最大Nij值如表2所示.

2.3仿真试验的结果分析及结论

2.3.1无扶手仿真结果分析

由表2中仿真1的结果可知,6岁儿童的头部HIC36 ms的值为205,远远小于人体的耐受限值1 000,这是由于内置式儿童安全座椅位于后排座椅中间,儿童假人头部未与车内饰件发生碰撞接触;胸部3 ms加速度值小于耐受限值60 g,但其值仍较大,易对儿童乘员造成伤害,这是由于对只有安全带的假人进行约束且集中于胸腹部从而导致其值较高;颈部损伤值Nij小于耐受极限值1,但其值仍较大.本文采用的是6岁儿童假人,对于年龄更小的儿童,由于其头部占身体比重比较大且颈部更脆弱,易造成致命伤.另外由动画结果(图10)可知,碰撞中,儿童假人颈部被安全带勒住;碰撞后,儿童假人从安全座椅座垫滑落,颈部仍被安全带勒住,易造成窒息死亡[10].结论:本文采用的内置式儿童安全座椅对儿童的伤害主要集中于颈部和胸部,且易造成窒息死亡,而头部伤害较小.

2.3.2有无扶手的影响分析

通过仿真1与仿真2和仿真3的结果对比可发现,对于有扶手的座椅,假人头部HIC36 ms值、胸部3 ms加速度值、骨盆加速度值均增大,颈部Nij值略有减小或不变.通过对比动画结果可得,扶手的增添限制了假人臀部的偏移,同时导致儿童身体侧倾使头部Y轴最大位移Dmax变大.与无扶手时身体能够整体侧移相比,假人头胸部与臀部的相对位移变大,因而导致头、颈、胸部伤害值均增大.但由动画(图10)可知,儿童假人未从座垫滑落,但在碰撞过程中颈部仍旧被勒住,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安全带勒紧造成的窒息死亡.但对于其他位置的儿童安全座椅,扶手的添加限制假人的移动从而避免假人与内饰件的碰撞,因此保护效果具有差异.结论:针对本文中的模型,座椅扶手的添加可能会对儿童乘员造成更严重的伤害,但能够有效避免安全带勒住而造成的窒息死亡.此结论只适用于后排中间位置内置式座椅,对于其他位置的座椅,影响效果需进一步研究.

2.3.3扶手类型的影响分析

仿真2与仿真3中座椅扶手分别是面式扶手和杆式扶手,由仿真结果可得,其头部HIC36 ms值、胸部3 ms加速度值、颈部Nij值都比较相近,但杆式扶手的骨盆加速度峰值特别大,达到93 g,结合动画分析可得,由于假人腰部被扶手限制,而臀部未被限制,致使其骨盆加速度峰值增加.由于儿童腰椎未发育完全,假人只有腰部被杆式扶手限制,致使腰腹部所承受载荷较大,易致伤害.结论:杆式扶手易对儿童腰部产生伤害,面式扶手相对于杆式扶手对儿童假人的保护具有更好的效果.

2.3.4侧翼扶手组合的影响分析

仿真4是具有面式扶手以及侧翼的座椅类型.与仿真1结果对比可发现,其头部加速度在50 ms时与侧翼发生碰撞,造成头部加速度增加较大,其HIC36 ms为293,但仍远远小于耐受极限,因此可以不考虑其增加的影响.由于具有侧翼的防护,头部Y轴位移减小较多,颈部Nij明显减小至0.415,对儿童颈部保护提供更好的效果,同时胸部3 ms加速度值也有一定程度的减小.儿童假人未从座垫滑落且碰撞中未发生颈部被勒住情况,有效避免儿童的窒息死亡.由于扶手和侧翼的增加,该内置式儿童安全座椅的结构会更复杂,会增加座椅的成本.结论:具有侧翼和扶手的座椅类型不仅能够对儿童颈部和胸部提供更好的保护,而且能够有效避免安全带勒住而造成的窒息死亡,但结构较复杂,成本较高.

综上所述,不同类型的座椅对6岁儿童乘员的颈部和胸部保护效果由好到差:侧翼与扶手组合式>无扶手式>杆式扶手/面式扶手;对6岁儿童的颈部勒住而造成窒息的有效避免,由好到差:侧翼与扶手组合式>面式扶手/杆式扶手>无扶手式.由此可知,扶手的作用主要在于限制儿童乘员从座垫滑落从而有效避免安全带勒住儿童颈部而造成的窒息死亡,侧翼的主要作用在于保护儿童假人颈部及胸部.具有侧翼和扶手相结合的儿童座椅能对儿童乘员提供更好的保护.

3扶手高度对儿童乘员的影响

具有侧翼和扶手相结合的儿童安全座椅能更好地为儿童乘员提供保护,因此选用此种类型的座椅模型进行进一步研究.扶手的高度对假人的臀、胸的运动状态具有较大的影响从而影响头颈部的伤害,因此本文主要研究扶手高度对儿童乘员的影响.

将儿童座椅的扶手高度分别设置为80,100,120,140和160 mm,对应仿真编号分别为5,6,7,8,9.在侧面碰撞试验中,假人的头部HIC36 ms值较低,而臀部的伤害一般较小,因此主要考虑胸部和颈部伤害.仿真结果经计算后获得假人胸部3 ms加速度值及颈部Nij值,见表3.假人胸部3 ms加速度值及Nij值随扶手高度变化情况伤害值及其拟合曲线如图11所示.

仿真5~9中儿童假人胸部3 ms加速度值及颈部Nij值随着扶手的增大先减小后增大,胸部3 ms加速度值在扶手高度为142 mm时,伤害最小,颈部Nij值在扶手高度为113 mm时,伤害最小.结合仿真动画可知(如图10(a)效果相似),扶手高度太低,儿童乘员腿部从扶手上部越过,对假人的限制作用减弱,导致假人胸部及颈部伤害增大;扶手高度过高时,对儿童假人的限制作用较大,缺少缓冲,导致胸部和颈部伤害变大.另外,扶手高度过高,不便于儿童乘坐.

综上所述,扶手在高度适中时(110~140 mm),即能对6岁儿童乘员的胸部和颈部都能够提供较好的保护,又便于儿童乘坐.

4结论

1)本文采用多刚体软件MADYMO与有限元软件LSDYNA耦合的方式进行仿真计算,能够有效利用有限元座椅变形的精确性以及MADYMO在对假人计算时具有精度高、效率高和数值稳定的特点.

2)在现有的后排中间内置式儿童安全座椅的基础上,对原座椅形式、面式扶手座椅、杆式扶手座椅以及面式扶手及侧翼相结合的4种类型内置式儿童安全座椅进行侧面碰撞仿真分析,根据儿童假人各个部位的伤害分析其原因和结论,最终得出:扶手能够限制儿童乘员从座垫滑落而有效避免安全带勒住儿童颈部造成的窒息死亡,侧翼能够保护儿童乘员的颈部和胸部,扶手与侧翼组合的座椅能够对儿童提供最好的保护.

3)对于选用侧翼和扶手相结合的座椅结构,对不同扶手高度的模型进行了对比仿真分析.最终结论:扶手高度适中的座椅能对儿童乘员的胸部和颈部都提供较好的保护,且便于儿童乘坐.

参考文献

[1]任锡娟,曹立波,欧阳志高.集成式汽车儿童安全座椅的设计与仿真研究[J].汽车工程,2009,31(12):1133-1136.

REN Xijuan,CAO Libo,OUYANG Zhigao.Design and simulation of an integrated child safety seat[J]. Automotive Engineering, 2009,31(12):1133-1136.(In Chinese)

[2]白中浩,卢静.基于多目标优化的儿童座椅匹配方法[J].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40(3):52-58.

BAI Zhonghao,LU Jing.Study of matching method for a child seat based on multiobjective optimization[J].Journal of Hunan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s, 2013,40(3):52-58. (In Chinese)

[3]KLINICH K D, SANL R A, AUGUSTE G,et al.Techniques for developing child dummy protection reference values[R]. Washington:NHTSA,1996.

[4]KLINICH K D,REED M P,EBERT S M, et al.Effect of realistic vehicle seat,cusion length, and lap belt geometry on child ATD kinematics[R].Ann Abor,MI: University of Michigan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Institute, 2011.

[5]杨济匡,杨杏梅,张超尘.轿车侧碰撞中儿童乘员约束系统的多目标优化[J].机械工程学报,2011,47(12):79-84.

YANG Jikuang,YANG Xingmei,ZHANG Chaochen.Multiobjective optimization of child restraint system for vehicle side impact[J].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2011,47(12):79-84. (In Chinese)

[6]白中浩,颜强.基于独立碰撞工况的儿童约束系统参数优化[J].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9(11):46-51.

BAI Zhonghao,YAN Qiang.Optimization of child restraint system parameters based on independent crash cases[J]. Journal of Hunan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s,2012,39(11):46-51. (In Chinese)

[7]TNO RoadVehicle Research Institute. Madymo coupling manuad, version7.1 [R].Netherland: TNO,2012.

[8]邵立鹏,马飞,庄国军.客车座椅扶手设计研究[J].轻工科技,2013(8):5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