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小微企业论文模板(10篇)

时间:2023-03-10 15:04:17

小微企业论文

小微企业论文例1

2.企业文化缺乏共同价值观“小微企业的老板是企业的灵魂,是企业快速奔跑的火车头”。可是,在一些小微企业里,企业老板唯我独尊、思想狭隘、个人意识严重,拍脑袋决策,缺乏卓越的战略眼光。老板的个人风格,处事风格和管理风格直接影响了整个企业的企业文化,部分小微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中缺乏员工积极参与,变成了“老板文化、企业家文化”。这种不符合企业共同价值观的“老板文化”由于既缺乏群众基础,缺少职工心声,不符合员工利益。同时,由于企业职工对企业文化发展缺乏话语权,员工对企业的发展缺乏主人翁精神,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偏低。

3.企业内部凝聚力不强小微企业大都属于家庭小作坊或个体工商户,企业规模小,员工工资待遇低,内部福利差、企业保障制度不健全,存在不讲诚信、污染环境、不注重社会责任等问题。企业及其员工缺乏社会责任意识,缺乏诚信意识,只顾眼前追求短期效益最大化。企业文化传递社会正能量不够,无法形成全员共有的企业精神、价值准则、经营哲学和行为规范,无法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主人翁意识,这种缺乏凝魂聚魄的企业文化,导致企业内部凝聚力不强,员工离职现象非常严重。据《中国经营报》调查发现:全国民营企业普通员工的年离职率特别是规模小于500人的中小企业的员工离职率高达35%左右,中高级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每年也有约20%的人寻思跳槽。

4.企业文化建设浮于表面,流于形式企业文化建设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它是从企业创立以来,经过企业管理者和全体员工共同创造和发展起来的,是企业成长过程中经营观念、价值追求的自我凝练和内化。虽然大多小微企业希望能够通过文化建设促进企业更好的发展,但是许多小微企业文化是个“舶来品”,是利用咨询机构等第三方组织来帮助建立的,或者是借鉴、模仿、借用其他企业的文化内容,不是根据自己企业现状建立的,没有自我特色,不符合企业的实际,成为无根之物的企业文化。这样的企业文化看起来是一套一套的,却只是流于形式,停留在“纸面上、口号上”,对员工没有半点约束力和影响力,无人执行也无法执行。

5.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脱节由于小微企业经营规模小、人员少,大多数管理者对员工管理习惯于使用老经验、老方法,实行强制性管理、粗放式管理。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部分小微企业不注重文化建设与产品或服务质量相联系,缺乏品牌意识;忽视员工发展,没有考虑员工的精神追求和价值实现,缺乏人本意识;职工文化生活单调,没有采取灵活多样的载体表现企业文化、传递企业文化,让职工接受和积极参与企业文化;重视物质激励,忽视精神激励等文化软性约束力。文化与管理两层皮,企业文化没有渗透到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企业经营管理也没有运用文化管理,导致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严重脱节。来,经过企业管理者和全体员工共同创造和发展起来的,是企业成长过程中经营观念、价值追求的自我凝练和内化。虽然大多小微企业希望能够通过文化建设促进企业更好的发展,但是许多小微企业文化是个“舶来品”,是利用咨询机构等第三方组织来帮助建立的,或者是借鉴、模仿、借用其他企业的文化内容,不是根据自己企业现状建立的,没有自我特色,不符合企业的实际,成为无根之物的企业文化。这样的企业文化看起来是一套一套的,却只是流于形式,停留在“纸面上、口号上”,对员工没有半点约束力和影响力,无人执行也无法执行。

二小微企业文化建设途径

1.重视企业文化,树立企业文化意识我国著名文化学者、中央文史馆馆员舒乙先生说“文化是一种生活方式”。企业文化由于具有持久性、稳定性、渗透性和生动性等特性,对企业员工起着无声浸润、潜移默化的作用,因而企业文化管理已成为当今企业家的管理方式。小微企业管理者要树立企业文化意识,不要以为企业文化建设是大企业才有的事情,是企业发展成熟后才有的事情。小微企业既要重视物质激励、制度约束等强制性措施,更要重视企业文化的引导、规范、激励、导向作用。

2.认真提炼、培育企业核心价值观企业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企业的价值取向和价值准则,是企业员工对本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目的、意义的认识和评价。如海尔企业的核心价值观是“真诚到永远”。因此,小微企业文化建设要结合企业生产经营特色,根据企业追求和发展战略目标,认真提炼、培育出自己的企业价值观,特别是要培育能把企业、员工、社会的利益联系起来的企业核心价值观,激发员工动力,提高员工积极性,增强企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3.全员参与,提高企业内部凝聚力小微企业要想发展成为“权责明确、管理科学”,具有竞争力的现代企业,企业管理就不能只是企业家的事情,就不能用“家长式管理”取代团体智慧。小微企业文化建设需要全员参与,全员认可。企业文化在建设过程中要求全体员工共同参与提炼企业价值观;员工培训时突出体现企业文化精神,共同感受企业文化;职工活动中融入企业文化、宣传企业文化;利用优秀职工、先进集体、创名牌产品等活动载体展示企业文化。只有全员参与,才能培养团队精神,才能提高小微企业内部凝聚力。

4.突出特色,提高企业创新能力有人说,企业文化就如同一家企业的性格,不同企业由于其成长环境、经营领域以及发展方向的不同便会形成不同的企业文化。比如,最初的海尔企业文化内容中就有“不准随地大小便”,当时这是海尔这家街道小企业的现实情况。因此,小微企业文化要突出企业自己的特色,不管是借鉴西方企业文化、传统文化,还是借鉴同类优秀企业文化,都要考虑企业自我特点,不能好高骛远,一定要根据企业现实情况,竞争需要,视环境变化进行自我创新,建设符合自我特色的企业文化。

5.文化自觉,与企业管理产生协同效应为了让“我在修建这个世界上最美丽的房子”成为每个员工的价值追求和人生梦想,小微企业要在日常生产、经营、建设的过程中贯穿企业文化相关理念。无论是企业发展战略规划、品牌经营、客户服务、还是员工管理等过程中,都要渗透企业文化精神,使企业文化“入眼、入耳、入脑、入心”,让企业文化深深根植于每一个员工的生命价值理念中,不断提升员工自我价值,发挥企业文化的激励和导向作用,发挥文化的软性约束功能,让文化自觉和企业管理产生协同效应。

小微企业论文例2

在竞争性市场环境中,小微企业安全生产服务购买行为主要涉及两类主体:一类是小微企业群体,一类是安全生产服务机构群体。每次博弈都由一家小微企业与服务机构随机配对进行,小微企业可选的策略假设为A={购买,不购买},服务机构可选的策略假设为B={提供,不提供}。小微企业的收益假设为:假定小微企业购买安全生产服务时,前期投入的寻求成本为C1,主要包括信息收集、与服务机构洽谈服务等费用,若服务机构提供服务,则还需支付服务费用C2,获得安全产出R1,此时小微企业收益为R1-C1-C2;若服务机构不提供服务,则部分小微企业投入资金I来满足安全生产服务需求,即自供安全生产服务,比重为r1,其余的由于资金不足而进行违规生产,违规生产会引发安全事故,概率为r2,罚金为F,此时小微企业收益为r1(R1-I)-(1-r1)r2F-C1;若小微企业不购买安全生产服务,则可能自供安全生产服务,也可能违规生产,此时无论服务机构是否提供安全生产服务,其收益均为r1(R1-I)-(1-r1)r2F。服务机构的收益假设为:假定服务机构提供安全生产服务时,前期投入的提供成本为C3,主要包括信息收集、员工培训、与企业洽谈服务等费用,在小微企业购买服务的情况下,其还需投入服务成本C4,获得服务产出R2,主要包括向小微企业收取的服务费用、自身信誉、经验增长等,此时其收益为R2-C3-C4;在小微企业不购买服务的情况下,收益为-C3;若不提供安全生产服务,则无论小微企业是否购买服务,其收益均为0。根据上述假设分析,可得该模型的支付矩阵如表1所示。

(二)模型演化过程分析

在博弈的初始阶段,假设小微企业群体中选择购买策略的企业所占比例为p,服务机构群体中选择提供策略的企业比例为q。根据Malthusian动态方程,即策略的增长率等于它的相对适应度。

二、数值实验及结果分析

(一)选择某种策略的群体初始比例

变化对演化结果的影响其中p0和q0分别代表小微企业群体选择A1策略和服务机构群体选择B2策略的初始群体比例,根据参数取值范围和现实条件,其余参数假定为R1=1.7,R2=1,C1=0.3,C2=1,C3=0.3,C4=0.5,I=1.5,F=5,r1=0.5,r2=0.01。从图2可以看出小微企业与服务机构群体间策略交互行为演化的路径依赖性。不同初始条件下,系统演化路径不同,且在演化到稳定状态之前均不会重叠或相交。演化速度与小微企业选择购买策略的群体初始比例有关,且该比例越接近稳定状态演化速度越快。对比图2中的两个子图可以看出,小微企业购买策略选择的演化路径不仅受本群体中选择购买策略的企业初始比例的影响,还与服务机构群体中选择提供策略的机构初始比例有关。

(二)小微企业安全产出变化对演化结果的影响

假定服务机构选择提供服务的初始机构比例为0.35,其余参数取值保持不变,分别取R1=1.52和R1=1.9进行实验,结果如图3所示。当选择购买策略的小微企业初始比例较大时,随着安全产出的增加,系统演化速度加快,加速进化到(A1,B1)的理想状态;而当小微企业选择购买策略的初始比例较小时,系统演化速度发生改变,且有从(A2,B2)加速进化到(A1,B1)的趋势。因此,从安全产出入手,提高小微企业感知到的期望安全产出,有助于促进小微企业购买安全生产服务。

(三)安全生产服务费用变化对演化结果的影响

同理,取C2=0.82和C2=1.18进行实验,结果如图4所示。对比图4的两个子图可知,服务费用越高,系统越易陷入“不良锁定”模式。因为随着服务费用的增加,购买服务的总收益逐渐减小,而对资金投入的要求逐渐提高,当高于小微企业承受能力时,小微企业由于资源实力不足而选择不购买策略。而理想状态是小微企业购买服务,服务机构提供服务。这就要求政府制定合理的引导策略,帮助小微企业减少服务支出,促进其购买安全生产服务,从而提高安全生产水平,实现安全生产。

三、促进小微企业购买安全生产服务的政策建议

(一)加大对安全生产服务市场的培育力度,提高服务市场化程度

通过技术培训、资金奖励、税费减免等措施鼓励服务机构进入安全市场,积极发挥安全生产服务机构的中介桥梁作用。同时,减少服务机构与政府的挂钩,提高安全生产服务的市场化程度。为此,政府应转变意识,努力从安全生产服务市场的直接参与者变为监管者与推进者,培育一批数量多、质量高、市场化的安全生产服务机构。

(二)提高企业安全生产意识,对安全效益高的小微企业进行奖励

安全效益R1对小微企业安全生产服务购买行为具有显著影响,却又往往被低估。因此,政府应针对小微企业实际情况,组织安全教育培训以提高其安全生产意识,让企业决策者能充分认识并合理评估安全收益。此外,还可以定期检查考核,对严格遵守《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的小微企业进行奖励,从而间接增加其安全产出,提高其服务购买积极性。

小微企业论文例3

1.企业主个人的信用道德风险。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史决定了其管理模式往往是家族式的,家族式管理在实践中往往又演变成家长式管理,这一点在小微企业中表现尤为突出。对小微企业而言,其经营管理、发展沉浮往往决定于某一位企业主的能力和好恶。对企业而言,这位企业主就是说一不二的主宰,就是“一言堂”,他的副手们可能只是言听计从、看他脸色拿薪水的打工者。现代企业制度下的科学决策、民主监督只能由企业主个人喜好而定。那么,在小微企业,其领导者个人的一切便可以代表企业的一切,企业主的个人素质和行为主导企业的素质和行为。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小微企业的信用状况直接决定于企业主的个人信用道德。企业主个人信用道德好,则企业信用就好;企业主个人信用道德差,则企业信用差。从一个企业的发展历程来看,其在发展初期有着强烈的扩张冲动和逐利本性,小微企业尤其如此。由于社会征信体系尚不完善,信息披露制度不成熟,失信行为不易被曝光,不能对失信者构成威胁,企业失信成本低,因此这种扩张冲动和逐利本性往往会直接“腐蚀”企业主个人的信用道德。这对银行来说便是小微企业客户最直接和最大的风险。为什么各地频频出现老板跑路现象?为什么有的小微企业对银行、对他的客户采取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策略?这就是其企业主个人及其企业的信用策略。从近几年银行在小微企业遭受的资产损失来看,究其根本原因,恐怕有关企业主个人的信用道德原因是要排前列的。而与此相比,国有大中企业的信用状况便要好得多了。

2.企业财务风险。企业财务承接企业主个人信用道德风险。对企业主个人而言,企业是我的,企业财务管理就是我家的财务管理,随我怎么管都行,遵循国家的、社会的企业财务管理规定有时只是迫不得已。所以,不少小微企业的财务管理存在极大的随意性和不确定性,日常财务管理缺乏连续性。今天账上有几百万资金,明天就可能蒸发得无影无踪。出于种种考虑,不少小微企业日常结算都通过企业主或财务人员的个人账户进行。财务不实,报表失真,甚至不少企业根据不同需要同时做着几套账,来什么人上什么菜,争取“皆大欢喜”。社会层面的监督又往往流于形式。因此对银行而言,这些小微企业的财务状况就是不可控的,或无能为力去控的,从而形成防不胜防的风险,甚至是陷阱。另外,在社会资金面紧、银行融资相对困难的情况下,不少小微企业往往会通过民间高息借贷进行融资,极易引发企业资金链断裂,产生真正的财务风险。如长三角地区近年来因民间高息融资致使资金链断裂,导致了小微企业甚至大中型企业的倒闭潮、老板跑路潮。

3.政策性风险。从企业发展状况看,不少小微企业往往是对热门行业“一哄而上”,或在国有企业周围“查漏补缺”,是核心企业生产经营链条的一个环节,其受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影响相比国有企业要大得多,而其抗风险能力相比国有企业要弱得多。今后一个时期,国家实行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钢铁、水泥、煤炭、汽车等传统产能过剩行业的发展空间将被严格限制。国家调控这些行业,不是不让这些行业发展,而是控制盲目发展。而这些行业往往又是老牌国有企业已成为骨干的行业,国有企业因为“树大根深”,在调控中还需其发挥骨干作用,而“一哄而上”或“查漏补缺”发展起来的小微企业便很难不成为宏观调控的直接对象,船小反而不好掉头。随着国家对环保问题的严厉整治,不少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或以高耗能为主发展的小微企业将随时面临环保政策风险。因此,笔者认为,小微企业面临的政策性风险相比国有企业要大得多。

二、小微企业信贷风险的防范

相比国有企业,小微企业的风险虽然要大,但只要我们认识到位,防范措施到位,其风险还是可防可控的。

1.重点考察企业主个人信用道德状况。由于企业主个人信用道德直接决定着企业的信用状况,在与小微企业开展信贷业务时,银行要了解企业的经营管理和财务状况,但又不能被企业的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所局限,更重要的是首先要认真考察企业主个人素质和信用状况,通过深入企业内部了解其管理能力和管理现状,特别重要的是通过企业征信系统、与其发生业务关系的银行、工商税务部门、其上下游客户等去侧面了解和印证该企业的信用状况,从而了解和印证企业主个人的信用状况。通过个人征信系统、法院公告系统、社会交往、搜索引擎等互联网信息了解企业主个人道德状况,只有在较好地把握企业主个人信用道德的基础上,才能决定与其是否开展业务关系。对那些经营状况虽然很好,但企业主个人有不良信用记录的企业,决不能被其一时繁荣所迷惑。

2.以实地调查应对财务风险。鉴于小微企业财务管理的随意性和财务报表可信度不高的特点,对小微企业经营状况要以非财务分析为主,以财务分析为辅,基本的策略就是以实地调查弥补财务分析的不足。客户经理要本着对工作高度负责的精神,深入企业,获取第一手材料,提高评估的真实性和结论的准确性。通过实地调查核对企业的纳税凭证,查看交易合同或走访交易对手,确认企业销售发展情况。通过查看水费、电费单据等确定企业生产经营是否正常。通过查看银行账户流水,确认企业现金流是否正常。通过查看生产设备、存货确认企业是否有正常的生产能力。通过走访工商、税务或交易对手,查看企业资信情况等等。这样,经过大量实地调查,结合企业财务报表,去伪存真,取得企业真实的经营信息,从而对企业准入与否做出正确判断。切不可单纯依靠企业提供的财务信息简单分析判断,甚至为了营销贷款人为隐藏或粉饰企业的某些缺陷,影响后台决策。同时,对小微企业的贷后管理,财务报表要收集,但更重要的还是以现场监控为主,按时对上述企业生产经营信息进行多角度实地取证,逐期比对分析,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措施处置。

小微企业论文例4

二、小微企业融资困境成因分析

(一)小微企业融资能力弱

目前我国绝大多数小微企业尚处于初创阶段,与大型企业相比较小微企业存在着如下问题:一是管理水平较低。由于多数小微企业起步晚,在管理经验和管理人才上存在着严重的不足,体现为管理制度缺失、管理行为不规范、财务报告透明度低等问题,这影响了投资者对其投资的信心,同时也增加了银行贷前调查的难度,造成银行“惜贷”现象。二是缺乏成长性。小微企业在经营项目的选择以及经营战略方针的确定上往往存在着盲目性和随意性,同时由于缺乏较强的技术实力,在产品研发与产品创新上存在着不足,其产品在市场上竞争力较弱,这使其很难对权益投资和风险投资等形成吸引力。三是较高的风险。小微企业管理水平低、产品竞争力较弱,使其面临着较大的经营风险。同时由于初始投资规模小,利润低,留存收益少;加之由于固定资产规模小,折旧不足,这使其内部积累少,加之自有资本低,导致资产负债率高,使其面临较大的财务风险。较高的风险影响了其对股权资金和债权资金的可获得性。四是可供抵押资产不足。目前小微企业存在的普遍现象是缺乏高质量的信贷抵押担保品,所以很难获得银行的信贷资源。五是资金需求规模小且资金需求不稳定。由于小微企业规模小所以其资金需求规模较小,同时资金需求额度及资金需求时间存在着不稳定性,这影响了银行等信贷部门对其信贷的热情。

(二)银行信贷资源分配及信贷产品供给存在不足

目前小微企业获取资金的主要渠道除自筹及内部积累外最重要的途径是银行信贷。而银行是企业,保障信贷资金安全是其重要的经营责任。从节约成本、规避风险等角度出发银行更愿意将信贷资金投向基础雄厚、资产规模大、偿债能力强、贷款需求稳定、信用记录良好的大型企业,而实力弱、信用度低的小微企业并不能得到银行的青睐。虽然目前各商业银行都成立了小微企业金融服务部门,但对小微企业仍实行歧视性贷款政策。以一年期贷款利率来看对大中型企业执行基准利率或较基准利率低10%-20%;而对小微企业则执行基准利率上浮30%-80%。同时个别银行对小微企业发放贷款还要收取一定的评估费、咨询费、承诺费、贷款管理费、账户管理费等,这无形中加大了小微企业贷款的成本,抑制了其贷款行为。再从目前银行所开发出的信贷产品来看真正适合小微企业的较少,目前所推出的林权抵押、土地承包权抵押、应收账款质押等尚未得到实质的推广。同时部分银行所开发的产品并没有得到有效推介。如经调研目前齐齐哈尔市农行针对小微企业推出的“流动资金贷款”、“银行承兑汇票贴现”等业务被调查企业近一半以上并不知悉。目前受国家政策引导各金融机构加大了对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以齐齐哈尔市为例截止到2014年4月末,该市对中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达423.65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了28.33%。但通过调研却发现各银行在贷款对象的选择上多倾向于政府重点扶持企业或发展实力较强企业,资金向优势企业集中使其他企业处于信贷资源的边缘化。

(三)证券市场不发达

一般来说企业资金来源包括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两种。从目前我国绝大多数小微企业的外源融资看却存在股票和债券这两种重要外源融资形式不足的问题。究其原因在于目前通过资本市场融资手续繁琐、环节复杂,限制条件多,同时我国《证券法》等法律条文对发行股票条件进行了严格的规定,虽然目前证监会推出了创业板、中小企业板及新三板等股票板块,但目前我国绝大多数小微企业尚处于初创阶段,成长性差,产品科技含量低,距离发行这类股票的条件还相距甚远。再从债券融资的角度看,目前我国债券市场并不发达,发行债券限制条件多,虽然目前推出了中小企业私募债、区域集优债、集合票据等,但绝大部分小微企业达不到发行债券条件,受益面尚为狭窄。以齐齐哈尔市为例,2013年8月16日该市第一单也是东北地区第一单的区域集优非公开定向债务融资工具成功发行,虽然这实现了该市中小企业在债券市场融资零的突破,但涉及到的集合小企业却只是瑞盛食品和东北变压器等3户当地较知名且有实力的小企业。

(四)社会担保体系不健全

小微企业难获取信贷资源重要的因素之一就是无合适的担保抵押品。而目前银行对担保抵押品的要求又较为严格,一般以房屋、土地为主。解决这一问题就亟需建立起健全的社会担保体系与之相配合,但是目前我国绝大部分地区社会担保体系不发达,不少地区融资中介公司存在着规模小、担保能力弱、提供服务不全面、资产评估及抵押登记收费高等问题。不少地区缺少针对小微企业的贷款风险补偿机制,这无疑使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的解决得不到社会的外援助力。

三、解决小微企业融资困境的对策

(一)多方协力共促小微企业提升融资能力

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最根本的措施在于提升其融资能力。建议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首先做好小微企业创业培训及创业后的后续培训工作,为创业者创业及运营管理打下扎实的理论与技术基础。其次成立专门的小微企业创业指导机构,针对小微企业的创业项目选择、创业规划、经营管理、风险防范等提供直接的指导服务。第三财税工商等部门加强对小微企业的指导与检查,以督其规范经营,合理披露会计信息;同时社会征信机构进一步扩大征信企业范围,定期向社会公布各企业信用质量信息,为诚实守信小微企业筹资提供资信依据。第四建议政府及社会进一步加大创业扶持基金及创业投资基金建设力度,通过基金注入化解小微企业融资困境并以此引领小微企业发展方向。如通过基金引导鼓励并支持小微企业加大对产品科技研发与投入,不断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再如通过政府基金引导小微企业集群化发展,以形成区域协同发展效应等。第五建议小微企业创业者不断强化素质、建立起科学的企业管理制度和运营机制,努力增加企业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信用等级。

(二)改进金融管理、加强金融产品创新

破解小微企业融资困境必须要做好资金主要供给源头———金融部门的治理。首先金融企业应根据市场需求不断调整服务战略及举措。在坚持成本可测、风险可控等原则下适当放宽基层金融机构信贷投放权限。同时不断开发出适合小微企业不同成长阶段的新产品,并做好推介工作。其次银监部门对不同区域不同规模的银行实行差别化管理,以增强不同规模银行经营的灵活性。第三人民银行等管理部门应制订出具体措施以激励各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贷款的投放。第四针对小微企业用款量少不固定、期限短等特点建议发展中小银行以减轻目前大型商业银行的贷放压力和业务的不匹配性。第五,发展保险市场,推出新型保险产品,如“无抵押无担保小额贷款保证保险”以规避贷款风险。此外基于小微企业初级发展阶段需要大力扶持特点,政府部门应成立专门的政策性金融机构扶持小微企业的发展。

小微企业论文例5

在当前的市场经济背景下,营销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存亡,无论是大中型企业还是小微企业,甚至是个体户,只有将自身的产品营销出去才能获得长足的发展。就小微企业而言,竞争力明显弱于大中型企业,网络营销的出现为小微企业的营销带来了转机,但是由于受到自身意识以及资金、技术等问题的限制,小微企业的网络营销仍然明显滞后于大中型企业。随着“互联网+”战略的提出,使得小微企业的网络营销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为小微企业做大做强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各小微企业要充分把握住这一次机会,结合“互联网+”的核心营销理念,主动调整网络营销策略,为做大做强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小微企业的定义

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郎咸平教授曾经指出小微企业主要是指微型企业、小型企业、个体工商户以及家庭作坊式企业,在有的文件中也指出小微企业主要是指小型微型企业或者小型微利企业。2013年1月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中根据企业的行业类别员工总数、资产总额、销售利润等对小微企业进行了明确的划分,如表1-1所示。当前,我国的小微企业占我国企业总数的80%以上,解决了大量的社会就业问题,受到了社会各界和政府部门的广泛关注,但是管理不规范、竞争力薄弱、营销技巧缺失、融资困难等问题依然成为制约小微企业发展的阻碍。

二、“互联网+”时代核心营销理念

(一)“互联网+”时代营销的核心是价值观营销。每个企业都有不同的价值定位,产品就是企业价值观的综合体现,营销方法则是企业价值观的实现系统,只有赢取众多志同道合的客户,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继续运作,这也是“互联网+”时代营销的基本逻辑。在传统的营销体系中,企业对于消费者的定位大多都是高消费、高学历以及高素质,而在“互联网+”时代,价值观则成为企业营销的关键,收入、学历及素质的高低并不会过多的影响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只要有鲜明的价值观就会有一批忠实的粉丝,消费者借钱也会购买产品,相反的如果没有鲜明的价值观,企业就不会有忠实的消费者粉丝,客户就不会喜欢企业背后的价值观,有钱也不会购买产品。因此在“互联网+”时代营销的核心就是价值观营销。(二)“互联网+”时代营销的关键是消费者的信任。在“互联网+”时代,产品五花八门,宣传途径多种多样,品牌宣传效应越来越低,客户的忠诚度也越来越低,客户的信任和忠诚成为一种非常稀缺的资源,取得消费者信任的成本也越来越高。传统的网络营销中,免费大行其道,很多企业都以免费作为博取大家眼球的重要手段,但是在“互联网+”的新时代,仅靠吸引大家的注意力无法取得品牌建设的成功。品牌的成功关键还在于消费者的信任和信心,这将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网络口碑和长远发展,取得消费者的信任之后消费者就会自然而然的成为品牌的代言者,为企业无偿进行宣传和推广。

三、“互联网+”时代小微企业的网络营销策略

(一)强化小微企业的网络营销意识。“互联网+”营销不是传统的营销,而是借助于现有的网络营销平全颠覆传统的价值需求和价值创造技术的营销方式。因此,小微企业要想在“互联网+”背景下要取得网络营销的成功,首要的就是要树立网络营销意识,离开网络营销,“互联网+”营销也不能成为现实。小微企业的管理层和工作人员要主动强化自身网络营销意识,要意识到网络营销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和机遇,要加大对网络推广和网站建设方面的投资,聘请专人优化网站,优化产品,这样做的效果往往好于广告投入效益。(二)注重客户的维护与互动,提高产品的评价。在“互联网+”时代,取得客户的信任成为营销取得成功的关键,加强与客户的互动,主动维护与客户的关系,用事实说服客户,不断提高客户对于产品的评价成为重要的网络营销手段。因此,小微企业在网络营销的过程中,要充分借助互联网平台,定期与客户进行联系,主动回访客户或者回馈客户,取得客户的好感和信任。(三)明确客户群体和价值定位,创新营销策略。小微企业要取得长远的发展,至关重要的就是要明确自身的价值定位,不能随波逐流,盲目追随市场。在网络营销上,小微企业要结合自身特色和价值定位进行网站建设和网络推广,在网站上要对企业的文化、价值理念、规模大小、成长历程等进行简述,对于企业的产品要以图片、文字、视频等信息进行描述和展示,要充分展现企业的营销理念和经营宗旨(四)创新网络营销方式,确保网络营销效果。很多小微企业片面地认为网络营销就是简单的优化搜索引擎,或者通过聊天软件与客户进行交流,没有意识到在“互联网+”时代的网络营销还应该包括网络宣传、资源整合、网络调研等,不能适应“互联网+”时代对于网络营销的要求。因此,小微企业要不断创新营销方式,要充分借助互联网平台和信息技术优势,利用微博、微信、论坛、博客、qq、邮箱、网站链接等方式,拓宽营销渠道和范围,保障网络营销的宣传和推广取得良好的效果。

四、结语

总之,在“互联网+”时代下,小微企业要主动调整网络营销策略,以鲜明的价值定位,优质的产品和服务,以及多样化的营销方式取得新时代网络营销革命的胜利。

小微企业论文例6

点对点融资模式作为互联网与小微企业重要的融资模式之一,对小微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点对点融资模式是通过互联网中介平台,寻找具有相应贷款能力的贷款方,从而实现借方与贷方资金相匹配的融资模式。点对点融资模式可以降低交易成本,在防范风险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互联网可使小微企业与贷方的信息更加的透明,从而使小微企业能够选择更加合适的贷款方,而贷款方可以有效降低风险。小微企业采用点对点融资模式,首先通过对贷款方利率条件的对比,选择利己的利率,小微企业与贷款方进入初步借贷合作双向筛选工作,同时双方达成初步合作意向,其次贷款方通过互联网平台审核小微企业的线上资格、还款能力以及信用,另外贷款方还要确认小微企业的营业执照和银行流水账单等,最后双方还要进行资金的匹配,对风险进行防控。

(二)基于大数据小额贷款融资模式

所谓的基于大数据下小额贷款融资模式指的是为了满足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电商设立的小额贷款公司,经过审核融资贷款的模式。这种模式的主要特点包括贷款灵活、资金周转快以及融资门槛低,小微企业的贷款流程更加系统化和网络化。基于大数据的小额贷款融资模式的流程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在资金贷款前,小额贷款公司对小微企业还贷能力的考察。小额贷款公司采用在线视频资信调查的方式,对小微企业的营业现状以及财务的真实性进行考试,并对其还贷能力进行评估,第二部分是在资金贷款后,小额贷款公司对企业状况进行监控。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小额贷款公司对小微企业的现金流、经营行为以及财务状况进行监控,并对小微企业进行信用评价,以规避贷款风险。

(三)大众筹资融资模式

大众筹资融资模式主要是指利用社会性网络服务平台,小微企业采用预购或者合资资助形式向社会公众募集融资资金的模式,大众筹资融资模式主要包括股权众筹模式和创新项目众筹模式,其中股权众筹模式主要特点是小微企业利用股权众筹股权融资信息,实质上小微企业的融资开辟了一条新渠道;创新项目众筹模式的特点是小微企业融资利用市场宣传平台,提前预售创新产品。

(四)电子金融机构———门户融资模式

所谓的电子金融机构———门户融资模式是指利用互联网金融门户服务平台,采用“收索———比价”方式,对各家金融机构的信贷产品进行对比,并向其提供立体融资服务模式,电子金融机构———门户融资模式是一种创新服务模式,对小微企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五)结论

小微企业论文例7

1.小微企业户数和从业人数及占比。截至2015年2月底,扬州市共有在业企业(不含外资和个体工商户)81243户,从业总人数1293420人,具体分布情况是:个体工商户207195户,从业总人数389438人。这里,20人以下的企业有7.15万户,占企业总数的87.99%;人数40.85万人,占企业从业总人数的31.58%。10人以下的企业有20.56万户,占个体工商户总数的99.28%;人数36.69万人,占个体工商户从业总人数的94.26%。

2.目前小微企业工会组织建设的基本状况。经过各级专职工会组织的长期努力,结合日常工作中掌握的数据估计,如果从业人员20人以上的企业、10人以上的个体工商户已基本建立了工会组织,扬州市仍然有7.15户企业、20.56万户个体工商户基本没有建立或参加基层工会联合会,有77.54万从业人员没有“工会之家”可归,在这部分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及从业人员中,基本没有工会组织的概念,所涉及的面还是相当大的。

二、制约小微企业工会组织建设的因素

据调查,制约小微企业工会组织建设的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1.市场主体规模太小、从业人数太少。有相当比例的小微企业是“夫妻档”、“父子档”,基本上是“校长兼校工,上课带打钟”,由于从人员太少,基本不具备单独建立工会组织的条件,也就没有建立工会组织的可能性。

2.抓小微企业工会组织建设的力度不够。部分专职基层工会工作人员尚未从计划经济的思维方式中走出来,抓小微企业工会组织的组建仍然是“等上门”多、“走进门”少,基本没有宣传发动,没有主动出击,长期基本处于放任状态。

3.小微企业本身积极性不高。因为没有建立和参加工会组织,大部分小微企业没有感受到工会组织对生产、经营、发展带来的利好,有的业主甚至将工会组织视为对立面,认为工会组织是来“看管”业主的,造成外部没有压力、内部缺乏动力的状况。

4.设立或加入工会组织程序繁琐、渠道不畅。实事求是讲,党的十以来,简政放权、减少审批在大部分行政机关都做到了,在企业“立等”就能拿到营业执照的情况下,而这个企业如果要申请成立或加合工会组织,肯定不是“立等”的事,甚至连到哪里申请、怎么申请都搞不清。这说明工会机关的服务还做得不够。

三、加强小微企业工会组织建设的路径

扩大工会组织的覆盖面,既是法律的刚性要求,也是小微企业自身生存发展的需求。抓好小微企业工会组织的建设,对各级工会组织来讲意义十分重大。针对小微企业工会组织建设的现状,工会组织既要有长期的规划,又要有短期的目标,在此基础上按照“建起来、转起来、活起来”的要求循序渐进,坚持不懈,终会取得成果。

1.建起来,就是要想方设法扩大工会组织在小微企业的覆盖面。前面我们分析过小微企业设立工会组织的关键难点是小微,对“袖珍型”小微企业如何设立自己的工会组织,《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给予了足够的法律支撑,其中第十条规定:不足25人的,可以单独建立基层工会委员会,也可以由两个以上单位的会员联合建立基层工会委员会,也可以选举组织员一人,组织会员开展活动。企业职工较多的乡镇、城市街道,可以建立基层工会委员会。同一行业或者性质相近的几个行业,可以根据需要建立产业工会。第十一条规定:基层工会的建立,必须报上一级工会批准。上级工会可以派员帮助和指导企业职工组建工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阻挠。笔者以为,抓好小微企业工会组织建设,最直接的应是贴近基层的专职工会工作者,因为他们长期工作在第一线,能及时掌握新的市场主体增加情况,一旦有新的市场主体诞生,能主动跟进,零距离对接,作出最合理的安排。最有效的手段是“联合”,除了人数相对较多的企业能够自己设立工会组织以外,大部分小微型企业还是要依靠联合来建立自己的工会组织。几年来,扬州市依托基层工商所和个协分会建立“私营企业工会联合会”的做法,有效解决了小微企业及员工“无家可归”的问题。在试点中,对小微企业工会组织和联合工会组织的设立,除了坚持“必须报上一级工会批准”的底线之外,免去一切繁文缛节,把申请、批复、选举、批准、登记等所有反映工会组织设立的信息登记在一张表上,企业完成选举后任意时间报市私营企业工会联合会,立等可取,“一章审批、一纸搞定”。经过几年不懈的努力,试点和探索取得十分理想的效果,截至2013年底,市直直属的4000余家公司自主设立和参加联合工会组织的达95%,基本实现了工会组织的全覆盖。

小微企业论文例8

2必要性、可行性分析

2.1发展电商产业集群、促进小微企业电商应用的必要性

2.1.1集群有利于电商资源优化配置

首先,集群具有显著的规模效应,能够更好地促进企业技术创新、提高生产力水平;其次,集群能够降低知识、信息等行业资源与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社会资源在企业间流动、互补、共享的阻力与成本,有利于降低交易成本、加快技术扩散;再者,集群的规模优势会吸引外地的技术、资本和人才等经济资源向集群所在地集中。上述这些都恰好是当前力量分散的小微型企业所缺乏的,如果能够将这些条件和资源集中到一个专业化的电子商务集群中去,在软件研发、硬件建设、营销服务、平台服务等内部产业链环节的发展上无疑能够产生其他方式难以取代的效果,能够为小微型企业提供更加集中、专业的电商服务,对陶瓷电子商务乃至整个区域经济的发展起到更全面、更持续的促进作用。

2.1.2集群有利于促进关联产业发展

集群除了在规模效应和专业分工上更有优势外,还能和景德镇市内外的关联产业组成完整的产业生态链,实现链条上、下游环节之间的充分耦合。专业化陶瓷电子商务产业集群的培育,一方面能够使集群与金融、科研、人才服务、物流、会展、园区等环节之间实现相辅相成、共同发展,另一方面则能令处于产业链上游地位的陶瓷等产业得到集群的有效带动和反哺,小微型陶瓷企业无疑也将从中直接受益。

2.1.3集群有利于孵化新企业

处于起步阶段的景德镇电商产业的发展必须要依赖新企业的孵化,当然,集群内部的资源分享和技术扩散也能降低创业难度、为创业孵化和发展提供环境和氛围;创业所带来的资源内生优势,又能反过来促进创业资源积累,使产业集群的孵化条件不断改善、形成良性循环。更重要的是,新企业的孵化往往伴随着经营模式的创新、升级,有利于加快产业升级、转型步伐,陶瓷电商可藉此从目前常见的零散网商,向专业化、品牌化的高附加值专业电商服务企业乃至大型陶瓷双边交易平台转型,而这些都是非常适合当前区域内小微企业现状的电商服务平台。

2.2发展电商产业集群、促进小微企业电商应用的可行性

2.2.1陶瓷电商已有一定基础,产业集群萌芽初现

目前,不少陶瓷行业经营者已充分意识到电子商务等新型商务模式的价值与前景,积极开展电商应用的企业比比皆是,电商在小微陶瓷企业中的推广已取得一定成效。以目前小微陶瓷企业最集中的平台“淘宝网”为例,网站中的陶瓷网店以来自景德镇的为数最多,而且“上架”销售的景德镇陶瓷产品多达38.12万种(2013年数据,同期来自外产区的产品数据是:唐山陶瓷1.38万种、佛山陶瓷2.47万种、德化陶瓷2.71万种,相比之下无疑差距显著),而且在工艺、功能、艺术设计上更富特色,区域品牌网上知名度更高、口碑更好。依据产业组织理论中的集群生命周期理论,可以认为景德镇事实上已在小微陶瓷企业自发开展电商应用的基础上,拥有了处于萌芽阶段的陶瓷电子商务产业集群,虽然集聚程度与专业化程度有限,但也已为专业化电商集群的培育升级打下了关键基础。

2.2.2景德镇陶瓷优异的区域品牌与资源禀赋

依托陶瓷这一传统特色产业的千年积淀,即便是力量薄弱的小微型景德镇陶瓷企业,也能依托人力(例如庞大的艺术设计和工艺、技术人员群体)、物质(例如原料、机械、模具、窑炉等)等方面的资源禀赋条件为陶瓷电商产业集群构建起产业链上游环节,还能为其直接提供价值不可限量的区域品牌;景德镇陶瓷区域品牌在信息化环境下能更为快、更充分地为电子商务集群带来差异化优势,使区域品牌有效内化为集群品牌,让集群内每个成员都受益匪浅;当然反过来看,集群化的电子商务在规范、创新以及信息传播速度、广度上的优势也有利品牌的维护、发扬,实现区域品牌价值的可持续增长。此外,在企业孵化的层面上,丰富的景德镇地域文化资源、以亲情与乡情为纽带的民间人际关系网络和信用体系等亦能进一步增强电子商务创业者的社会资本,从而有效促进新企业的孵化。

3促进景德镇电子商务产业集群培育与发展的对策建议

3.1提供思路明晰的政策支持

从国内电商发达地区的既有经验可知,小微企业的电商应用与专业化电商集群的加速发展需要得到综合、连贯、稳定的政策扶持,这种政策以不同政策领域中的单个手段与目标兼顾、协调为特征,政府需要发挥其整合作用,以使不同领域的政策相互协调,确保提供有利于集群发展的框架条件。在产业集群发展的促进过程中,地方政府首先明确思路与定位,能够作出长远规划,例如,应根据景德镇市电子商务应用水平不足的实际情况,将处于萌芽、成长阶段的陶瓷电子商务产业集群定位为紧密联系地方特色产业的区域性孵化型产业集群,以便有的放矢地优化政策措施。在厘清思路和定位后,还须尽快推出各类成文政策和实际措施;例如,在政策的制定上,应在贯彻落实上级政策的同时,提出专门的电子商务发展指导意见与规划,明确行业标准与规范建设。在具体的扶持措施上,则应将上述政策、规范落到实处、做出成效,例如对电子商务创业与投资行为开通“绿色通道”、提供税费以及融资便利,允许电商企业与小微陶瓷企业优先享受技术成果推广、转化等方面的优惠政策,等等。

3.2完善电子商务产业所需的基础资源与配套条件

首先,应加强专业电商企业、陶瓷企业、高校、科研院所、政府机构、产业园区等主体间的合作关系,为陶瓷电商的发展更有效地提供知识、技术、人力等必需资源;其次,还应改进投融资环境,利用日益完善的政策条件创办、引入各类社会性投融资机构和担保机构,鼓励和引导市内外机构加大对小微陶瓷企业和电商创业企业的投资力度;再者,应注重专业服务机构的引进与建设,引进专业的电子商务咨询机构、技术中介和法律援助机构;此外,区域内高校开展的电商人才培养工作也应得到更切实有效的扶持。

3.3建设孵化器平台

如前所述,景德镇市的电子商务应用水平有限、专业企业数量不足,陶瓷电子商务产业集群可定位为孵化型产业集群,而孵化器(Businessincubator)正是可以进一步加强集群企业孵化能力的组织形式。孵化器是一种为企业孵化提供空间与资源的新型组织,可以为处于孵化、初创阶段的企业提供必需环境(如场地、设施)与氛围,同时能便捷地为企业提供培训、咨询、外包服务、知识产权与技术专利交易中介等资源,降低企业孵化的风险和成本。根据外地经验可知,陶瓷电商孵化器的建设,在初期可以政府为主、仰赖社会协作,也可直接在高校、科研院所内部或周边构建孵化平台,更好地实现产学研三结合;在孵化器发展成熟之后,则可逐步引入社会资本,组成以企业为主、兼顾政府和其他社会主体的股份制治理结构,实行公司化运作。

小微企业论文例9

河北省小微企业与各省市一样,具有多元化的投资主体和所有制结构、私营企业占比较高;高劳动密集度,科技型和传统型两极分化,产业结构性矛盾突出;区域分布不平衡,具有明显的地域集群特色;敏感脆弱,但具有较强的生命力和进取精神等特点。小微企业数量在河北省企业总数中占据绝对优势,且呈现逐年增长态势。据河北省地税局统计数据显示,2011—2013年,小微企业分别为3.9万、4.7万和5.3万户。2013年8—12月,新办小微企业3.4126万户,同比增长46%。目前,河北省小微企业纳税人已逾10万户,小微企业数量连续三年年均增长率为16%。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河北省小微企业有了长足的进步与发展,但仍未建立起科技、资金、劳动关系三者的优质关系。其主要表现为小微企业大多分布于中低进入壁垒行业和劳动密集型行业,技术含量不高、管理水平有限、缺乏规模效应和集群优势。而且,科技型小微企业比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有关资料显示,河北省90%以上的小微企业是家族企业,其特点是自身规模小、人员数量有限、专业人才缺乏,人才结构不合理,人才培训管理机制不健全。在这一态势下,劳动关系和谐与否,成为直接影响小微企业生存与发展的瓶颈。

(二)河北省小微企业劳动关系问题及危害

劳动争议案件的数量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规模较小、劳动密集且处于竞争性更强的私营企业和个体经济组织为劳资矛盾及劳资纠纷频发高发区。小微民营企业的劳动关系,与其说是“强资本、弱劳动”,不如说是“相对的弱资本与绝对的弱劳动”的劳动关系。小微企业劳资关系是不典型性劳资关系,呈现为二元性、不稳定性、本土性、家族性等特点。由于采用了更加灵活的人力资源用工方式,其工作岗位相对不稳定,劳动者议价能力弱,工会组建率较低且影响力较小。迫于市场竞争的压力、企业再发展的现实困难和对利润最大化的追求,在劳动报酬方面,企业主一般均不会主动作出实质性的让步,而这正是引发劳动争议的最大因素。2011—2013年,河北省各级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和仲裁机构受理案件统计数据显示,近三年全省劳动争议案件数量呈逐年递减趋势,但一直处于高位运行,集体劳动人事案件涉及人数高达1.9万,主要涉及签订劳动合同、拖欠工资、未交或少交保险、违法收取风险抵押金、违法使用童工等问题。河北省小微企业劳动关系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违法用工现象普遍、程度严重。

具体表现为劳动合同的签订和履行难,劳动合同签订未作到全员覆盖,仍有一定数量的员工未签订劳动合同,合同不规范现象普遍;集体合同形同虚设;不少小微企业存在使用童工现象。被调查企业中,62.38%的员工认为劳动合同并未有效地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邯郸市有关解除劳动合同的劳动争议案件平均每年大概为1200起左右,个别企业虽签订了集体合同,也只是为了应付有关政府部门的年检审查,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而在签订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时,不少合同条款直接照抄法律条文,由企业事先制定好后强制员工签字,在实际工作中根本难以履行。不规范的劳动合同常导致小微企业在确立、变更和终止劳动关系时表现出明显的随意性。

2.企业内部工资差距大,劳动报酬普遍偏低,存在拖欠工资现象。

企业主、管理人员和基层员工的工资分配比例严重失衡。据调查了解,基层员工的实际月平均收入相对较低,多集中于2000元以下。管理人员的月平均工资收入分布于1000~5000元之间,工资水平差距较大。而小微企业主的月平均收入则普遍较高,大部分集中于3000元以上。由此滋生和引发劳动关系不稳定因素,每年劳动报酬争议案约800~1000起左右。

3.社会保险参保率偏低,基本福利难以保证,带薪年休假基本不落实。

尽管劳动法律法规对保险福利作了强制性规定,但是不缴或少缴社会保险问题仍很突出。在调查中可以看出,大部分企业只为员工缴纳了养老和工伤保险,医疗、失业保险参保率较低,生育保险甚至出现零参保的现象。除此之外,企业为了节约开支,只为企业主和管理或研发人员缴纳了部分保险费用,对于基层员工只按时缴纳了一两项,或者根本没有参加任何保险。大部分员工无法在工伤、疗养期间享受正常工资,部分企业甚至直接按照旷工计算,致使伤病员工的处境雪上加霜。有关保险福利方面的争议案,每年集中在800~1000起左右。

4.加班加点超时劳动,劳动保护水平低或不到位。

尽管劳动法律对工作场所的劳动标准作了强制性规定,但超时加班、不按时足额支付加班费问题仍很突出。在本次调查的小微企业中,或实行三班制,或实行两班制或单班制,但员工实际工作时间往往会超过该企业规定的劳动班次时间,高强度的工作时间安排让不少员工尤其是女性员工难以承受,同时也为工伤事故的易发、频发埋下隐患。此外,有的企业在加班和请假制度中明确规定,被安排加班的员工如因病或有事需请假,必须预先写请假申请,批准后方可不加班,否则视为旷工,加班旷工一次即扣半天工资。这种规定明显与《劳动合同法》中不得强迫或变相强迫劳动者加班的条款相悖。在调查过程中发现,81%的员工对于所在工作场所的劳动安全卫生不满意,尤其是钢铁、水泥等工业企业,不少员工因对于大型机器操作不熟练或因机器设备维修不及时而发生事故,轻则碰伤、划伤,重则终生残疾。而员工患职业病或遭遇意外伤害导致工伤后,无法正常享受基本医疗或工伤保险待遇,或未能及时得到救治和赔偿,引发员工对企业的强烈不满,成为产生劳资纠纷的又一重要因素。此外,劳动关系短期化,过高的员工流动率,均给企业生产管理带来一定困扰和影响。

二、河北省小微企业劳动关系不和谐的根源

所谓和谐劳动关系,旨在描述劳动关系的一种应然状态和最终愿景,即劳动关系的各方主体在劳动关系运行系统中能够各尽其责、公平相待、相互包容、通力合作,以实现劳资双方利益共享,最终达到和谐共赢的局面。然而,河北省小微企业的特质决定了和谐劳动关系建立的艰难。一是小型微利的企业特质决定了小微企业主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过程中,必然以牺牲员工利益为代价,其所追求的效率与员工所追求的公平往往难以取得一致。二是主观随意的管理特质,决定了其用工和管理的不规范不合法。由于小微企业大多采用家庭式管理方法,特别是部分企业经营者法制观念淡漠,往往把经济利益作为追求的唯一目标,从招聘、培训到薪酬晋升,自由随意性明显,千方百计通过拖欠克扣工资、不依法支付加班工资、逃避社会保险责任等方式来获取最大利益。三是人微言轻的员工特质,决定了绝大多数基层员工在企业中没有话语权。由于小微企业的基层员工大多来自城镇居民和外来务工人员,低文化,低技能,处于绝对的弱势地位,在依法维权时只有通过外部途径和借助外部力量达到目的。在被调查的小微企业中,除了企业主的亲朋好友之外,员工大多来自农村,自身知识水平有限,依法维权意识不强,在劳动权益受到侵害时大多选择忍气吞声或直接辞职,不敢或根本不会与企业主协商谈判。即使协商,也多是单独行动,缺乏集体维权理念,与强大的资本相比,劳动者明显处于弱势,话语权微弱。由此造成劳动关系内部协商制度的缺失,集体协商制度形同虚设,劳动运行机制失灵。在相对的弱资本与绝对的弱劳动的博弈中,员工日益强化的依法维权意识与企业主的法制观念依旧淡薄所形成的矛盾冲突,需要第三方、第四方乃至第五方的监督和干预。而事实上,政府劳动执法部门一直存在监管力度不够、缺乏事前监督、事后处理难以完全到位等问题。企业内工会组建的障碍与作用的发挥,各级工会对职工权益的维护存在诸多不足。虽然大多数企业组建了工会,但是仅有54.8%的员工加入了工会或职工代表大会等组织。工会的领导者多由小微企业主直接担任或安排其近亲属担任,不但无法有效维护员工的利益,往往反而成为一味迎合企业主的管理工具。

三、构建河北省小微企业和谐劳动关系的思路

通过劳资双方的互动合作来实现劳动关系的良性运行和谐发展,是劳动关系管理的最终追求目标。随着京津冀协调发展、环渤海经济区、中原经济区规划等国家战略的实质性推进,河北省小微企业发展必将迎来全新的挑战,而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则成为当前迫切而艰巨的现实任务。而在内部协调不力的形势下,构建小微企业劳动关系多层整合协调模式以推动小微企业实现劳动有合同、工资有增长、五险有保障、生产有安全、管理有民主,实现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以形成职工得实惠、企业得效益、经济得发展、社会得稳定的良好局面。

(一)员工与小微企业主的劳资自治

劳资自治的主动方是企业主。由于小微企业内部运行的规章制度尚未健全,员工与企业主缔结“家长式”合同现象普遍,这就要求小微企业主在制定劳动合同时,要始终本着以人为本和合作共赢的和谐原则,切实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首先是依法办事。“合法”用工是底线。根据企业战略劳动关系管理的“冰山模型”,小微企业合同必须遵守以《劳动法》、《劳动合同法》以及《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为主的各项法律法规,法律明文规定的包括最低工资、最长工作时间、保险福利等条款应在制度条款中得到明确反映,并在实际工作中得到严格执行,保障劳动关系确立和运行的公平性及客观性。而在这一方面,劳动合同是小微企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基本依据,应当成为劳资自治的重中之重。其次是以人为本“合情”用工,增加企业凝聚力。小微企业主应认识到,在新的发展形势下,小微企业发展壮大的根本出路在科学化、法治化管理,树立“均衡、合作、共享”的管理理念,通过精细化和人性化的人力资源管理,赋予员工参与管理企业的权利,建立公平的劳资利益平衡机制,充分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其组织承诺度,实现小微企业劳动关系的持续优化,通过科学高效的劳动关系管理使企业内部劳资纠纷逐步减少,劳资关系趋于和谐稳定,管理效率日益稳步提高,以实现小微企业主所追求的利益最大化以及企业本身的可持续发展,最后达到“合理”用工的愿景。

(二)各级工会与小微企业的集体协商

为了加强集体协商机制在构建小微企业和谐劳动关系中的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平衡劳资双方议价力量,建议采取以下改革措施:第一,培育协商主体。工会是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员工利益的合法代表。因此,工会领导应由全体员工民主选举产生并尽可能专职化,工会经费应来自会员会费,切实保障工会在协商中的代表性和独立性;改革企业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强化职工代表参与机制在小微企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中的作用。第二,凝聚协商共识。解决劳动争议,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前提是员工自己肯站出来维权,并不会承担被解雇的风险,也就是要保障员工能够享有便宜的维权成本。因此,小微企业主和员工均须彻底转变观念,努力达成集体协商的共识。同时,工会应加强对会员的培训,提高法律意识、业务素质和谈判水平,彻底解决“不敢谈、不能谈、不会谈”的问题。第三,提高协商层次。充分发挥上级工会的指导作用,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尝试进行行业性、区域性的集体谈判,并签订相应的集体合同,真正解决劳资力量不对称的问题。

(三)政府的宏观协调与监督

小微企业劳资力量严重失衡的现实状况下,政府作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中不可或缺的第三方,要始终扮演好“规范者”、“仲裁者”和“监督者”的角色。其一,立法先行,营造良好制度环境。政府应出台小微企业相关法律法规,既考虑保护小微企业劳动者,也关注促进小微企业生存和发展,为小微企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提供法律运行平台。其二,加强监督,确保各项政策落地。政府劳动争议仲裁机构应对小微企业工会的代表性和独立性的资格进行审查,对小微企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方法进行科学合理的干预和指导,逐步引导小微企业劳动关系向和谐化、稳定化方向发展。加强对小微企业劳动关系运行的现状和问题的监督及检查,提高小微企业主的守法意识和违法成本。其三,树立典型,发挥政策导向作用。政府还可以通过对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过程中,表现突出的小微企业进行宣传表彰,并给予其一定的政策优惠,发挥榜样引领作用。

(四)社会组织的介入和干预

在中国大陆小微企业中,政府、企业、劳动者三方协商机制虽然已经实行了多年,但实际运行过程中却只有政府一方,或政企两方有话语权,三方机制在小微企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过程中无法正常发挥作用。因此,小微企业要想真正确保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使集体协商制度实至名归,就必须按照“小政府、大社会”的原则,引入第四方,即依靠社会相关方力量将其激活。通过媒体、学术机构、司法、仲裁机构等社会组织的介入来监督小微企业劳动用工的合理合法,实现小微企业劳资力量平衡。具体来说,这是一个双向互动合作的过程。一方面,小微企业的员工要必须敢于且有意识地主动向律师事务所、学术机构等社会组织寻求帮助;另一方面,社会组织也必须积极履行其社会责任,主动帮助小微企业员工维权。

小微企业论文例10

要做好工会工作,一要靠政策推动引导,二要靠对《工会法》等法制法规的不断宣传,这也是每个工会干部的神圣职责。在宣传工作中,应该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但有些乡镇街道工会对于《工会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只注重会上宣传,注重发一些宣传资料,忽略了宣传的多渠道、多种形式,忽略了宣传效果,从而使村以下企业主、职工对工会的作用缺乏正确认识,有的甚至有抵触情绪,给工会组建工作提出了严峻挑战。工会建不起来,自然独立建账、经费管理等也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二)县、镇工会的依法审批把关不力

依法建立工会是一件严肃而认真的事。而在某些县、镇工会中,存在着重规模以上企业工会,轻村以下企业工会的做法,片面地认为这些家族式的小企业,业主文化素质不高,创新意识不强,管理理念滞后,即使建了工会,工会主席端着老板的饭碗,看老板眼色行事,维权挺不起腰杆等等,所以简化了建会手续,放松了管理以及对这类企业工会的实际支持,放松了对此类企业建会的审批把关,使之成为名义上的“表格工会”“一纸工会(小组)”,给基层工会组建质量和日常工作造成了严重影响。

(三)村工会的领导管理不力

村以下企业工会应置于村工会的领导下,而恰恰村工会主席由于普遍兼职多、工作忙不过来,放松了管理和监督,使一些小企业的老板以行政经费和工会经费都是自家的钱为由,拒绝独立建账;以开展工会活动会分散职工精力、影响生产为由,不支持工会组织职工开展各类活动。由于村工会的管理协调、组织沟通不力,使一些已建的工会成为“空壳”和“摆设”。

二、加强村以下小微企业工会经费管理的对策

如何收好、管好、用好村以下企业工会经费,使这些小微企业职工的权益也同样依法得到有效维护,关键是要统一思想、理清思路、提高认识,增强责任感和全局意识,制定相应措施,建好一村一本账,收好管好用好村以下企业工会经费。为此,提出如下对策。

(一)抓组建、明归属、促平衡

根据全国总工会提出的“双措并举,二次覆盖”的基层工会组建要求,认真做好村以下企业工会的村以下小微企业组建工作已迫在眉睫。调查发现,这部分小企业占建会总数的50%以上,不论企业大小、职工多少,都要最大限度地把职工组织到工会中来,把有限的工会经费用于工会开展活动,否则,这部分职工可能成为被遗忘的角落,无人问津,权益得不到合理维护。由于按村域划分,面广量大,组建工作繁重,应在县、镇工会的领导和业务指导下,由村级工会制定规划、付诸实施。可采取组建与整顿、巩固与提高相结合的方法,建一个或整顿一个企业工会,工会经费就独立一个,通过一两年的不懈努力,逐步达到全覆盖,使整个工会工作朝着平衡有序的方向发展。

(二)抓管理、抓培训、定规范

村以下企业工会财务工作做得如何,关键在于村工会的正确引导和自身管理。如何管理和规范村以下企业工会的财务工作?当务之急,一是要建立健全工作职责机制。村工会具有履行上一级工会和村以下工会工作的双重职责,并为村以下工会代行好部分维权职责,主要包括:工会组建、工资协商、学习培训、劳动争议、矛盾调解、劳动保护、会籍管理、工会财务管理等。二是要建立健全培训机制。村工会要认真履职,每季可召开一次村以下工会主席例会,采取传达上级工会会议精神、工作交流、参观学习、以会代训等方法,协调研究财务经审等重点工作,不断更新观念,提高实际工作能力。三是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村工会应创新工作方法,每年召开一次考核表彰会,尤其对合理使用工会经费的企业工会及财务经审人员要重点表彰,成绩显著者,应将事迹材料向上级工会推荐予以表彰,这样做不仅可激励村以下工会的积极性,更主要的是可以防微杜渐,更好地规范将工会经费用于工会活动,服务于职工。